第一篇:企业运用ERP的问题与对策
企业运用ERP的问题与对策
【提要】实施ERP的企业、非凡是生产制造企业,可以提高企业效益15%左右。ERP已成为发达国家的企业治理、交易方式和业务拓展的最佳平台。研究适合于我国企业的ERP实施办法,对于加强企业治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将大有裨益。
【要害词】企业 ERP 治理
研究表明:实施ERP的企业,非凡是生产制造企业,可以提高企业效益15%左右。发达国家85%以上的企业都实施了ERP,ERP已成为发达国家的企业治理、交易方式和业务拓展的最佳平台。
一、国内外ERP发展的历史及现状分析
ERP是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的缩写,中文含义是“企业资源计划。”它是MRP II的基础上扩展了治理范围,给出了新的结构。在ERP系统设计中,考虑到仅靠自己企业的资源不可能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还必须把经营过程中的有关各方如供给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客户等纳入一个紧密的供给链中,才能有效地安排企业的产、供、销活动,满足企业利用一切市场资源快速高效地进行生产经营的需求,以期进一步提高效率和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同时也考虑到企业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不仅要组织“大批量生产”,还要组织“多品种小批量”生产。
ERP是基于生产方式的治理变化而发展起来的,ERP的发展离不开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又离不开市场经济,所以,ERP的发展历史是随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历史。中国的ERP也是伴随改革开放而产生的。中国的ERP与国外ERP一样都经历了四个分阶段,但两者发展的过程与内容完全不同。
(一)国外ERP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
第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的MRP(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系统时期
MRP中文意思就是原料需求计划。当时市场竞争优势在于生产的产品成本是否低于竞争对手,降低产品生产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进行库存优化治理。人工治理下的物料订货点法无法解决何时订货的问题,为了解决订货点法存在的缺陷而提出MRP。MRP系统最主要的目标是确定每项物料在每个时区的需求量,以便为正确地进行生产库存治理提供必要的信息。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闭环式MRP系统时期
由于在MRP系统的应用中,需要人工介入较多。而且MRP系统也没有涉及车间作业计划及作业分配,这部分工作仍然由人工完成,因此,也就不能保证作业的最佳顺序和设备的有效利用。为了解决以上问题,MRP系统在20世纪70年代发展为闭环MRP系统。闭环MRP系统除物需求计划外,还将生产能力需求计划、车间作业计划和采购作业计划全部纳入MRP,形成一个封闭的系统。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的MRPⅡ(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系统时期
闭环MRP系统的出现,使生产活动的各种子系统得到了统一。但这还不够,因为在企业的治理中,生产治理只是一个方面,它所涉及的是物流,与物流密切相关的还有资金流。而在许多企业中资金流是由财会人员另行治理的,这就造成了数据的重复录入与存贮,甚至造成数据的不一致性。
于是人们想到,应该建立一个一体化的治理系统,去掉不必要的重复性工作,减少数据间的不一致性现象和提高工作效率,实现资金流与物流的统一治理。这就要求把财务子系统与生产子系统结合到一起,形成一个系统整体,使得闭环MRP向MRPⅡ前进了一大步。
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的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系统时期
20世纪90年代,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IT技术非凡是Internet技术的出现与广泛应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过去的工业经济时代进入到知识经济时代或电子商务时代(有人又称之为新经济时代)。ERP系统提供了可对供给链上所有环节进行有效治理的功能,这些环节包括订单、采购、库存、计划、生产制造、质量控制、运输、分销、服务与维护、财务治理、人事治理、实验室治理、项目治理、配方治理等。
(二)ERP在中国的发展过程
从1981年沈阳第一机床厂从德国引进中国第一套MRPⅡ至今,ERP在中国的应用与推广已有20多年的历史,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分阶段: 第一分阶段:20世纪80年代的引入期
当时,我国机械制造工业人均劳动生产率仅为发达国家的几十分之一,交货周期长,库存占用资金大,设备利用率低。为了改变这种落后局面,机械行业在大量引进国外先进设备的同时,也引入了国外的MRPⅡ软件,如沈阳第一机床厂、北京第一机床厂、第一汽车制造厂、广州标致汽车公司等。当时引进的MRPⅡ软件与同时代从国外引入的设备一样,照搬照抄,只是当作一项技术,而不是当作一种治理理念。所以,当时所引入的MRPⅡ的使用效果并没有预想的好。
第二分阶段:20世纪90年代的ERP观念的导入期
随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治理水平的提高,人们对ERP的熟悉也不断提升,由原来的把ERP当作一项技术,逐渐演变为一种治理理念。ERP软件的实施和应用所涉及的领域也从机械行业扩展到其他行业,比如航天航空、电子家电、制药化工等。而且大多数ERP用户都或多或少获得了收益,这样更加有利于我国ERP软件及产业发展。
第三分阶段:21世纪初的大发展期
21世纪之前,我国企业所使用的ERP软件基本上来自于国外,这可能也是ERP在我国发展的初级阶段比较艰辛的原因之一。20世纪末、21世纪初,ERP软件市场上出现了中国的自主品牌,如用友的U8系、金蝶的K3等。我国自主品牌的ERP提供商多数是从事财务软件的主流厂商,他们所拥有的大量财务软件用户,为其ERP软件产品迅速推广奠定了销售网络基础。由于国内ERP提供商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得ERP在我国迅速展开。短短几年时间,其发展速度比前20年的总和还多。ERP软件用户涉及各行各业,由原来的以大型企业用户为主,逐步扩展到中小企业。
第四阶段:2004年至今的普及期
最早提出ERP普及理念的是用友公司,用友公司的提法得到了ERP理论界、国产ERP软件供给商以及ERP软件用户的赞同与支持。有关ERP的读物、教材越来越多,有关ERP普及的活动广泛展开。ERP的观念与知识,逐渐被一般大众所认知,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ERP有关课程,被高校广泛纳入教学范围。越来越多企业认可并实施ERP。
二、国内外ERP发展对比分析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虽然中国ERP的发展过程与国外ERP的发展过程都经历了四个阶段,但是起点不同、过程不同、动力不同、内容不同。
(一)起点不同
国外ERP的起点是MRP,而我国ERP起点是MRPⅡ。起点上国内高于国外,但是起点高并不等于效果好。国外的MRP是基于物料需求计划而产生的,而国内的MRPⅡ是照搬照抄国外的MRPⅡ。国外的MRP应用是成功的,而国内引入MRPⅡ可以说是不成功的。
(二)过程不同
国外ERP的发展过程是循序渐进的,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无论是经验的积累还是人才培养,都是逐渐的。从MRP,闭环MRP,MRPⅡ,到ERP,基本上十年一个阶段。而国内ERP发展过程从MRPⅡ一下到ERP,缺少了MRP和闭环MRP阶段,甚至缺少MRPⅡ阶段。因为,MRPⅡ是引进国外的,不是水到渠成的自然需要的结果,而是拔苗助长的人为结果。实质上,国内ERP发展过程只有一个阶段。由于国内ERP发展过程中不是循序渐进,因此缺乏ERP实施经验的积累,又缺乏人才的积累。目前,西方国家85%企业应用了ERP,而我国大部分企业对ERP还缺乏基本的熟悉。国外由于长期的积累,实施ERP的人才数量、结构、水平可以满足企业的需要。但是,中国实施ERP起步晚,人才严重匮乏。据用友、金蝶国内两大ERP提供商的统计,ERP供给商本身ERP各类人才缺少20%左右,使用ERP软件的企业更加缺乏ERP人才。
(三)动力不同
发达国家企业实施ERP一般是出于自身的迫切需要。因为西方国家的人力成本在产品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假如不上ERP,生产治理主要靠人工,则需要增加的人力越来越多,刚性的职员薪资是不断上升的。所以,企业要想降低产品成本,只有减少人员,以自动化代替人工。而中国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不实施ERP一样可以生存。虽然,民工荒、西方国家越来越多对中国产品实行反倾销的措施等都给中国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敲响了警钟,但是,企业还没有到不提高治理水平就生存不下去的时候。
三、中国发展ERP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1.政府重视不够
ERP的推用目前主要是由ERP供给商进行的,政府对此无所作为。2.税收政策对ERP的负面影响
我国的税收政策对ERP的发展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其问题是企业税负过重,税收征管执法不严。根据有关部门的测算,我国企业的平均税负是15%左右,内资企业更高达33%,远高于西方国家10%左右的税负水平,这为企业逃税提供了诱因。企业假如上了ERP,做假变得非常困难,上ERP所带来的利益远不如偷逃税所带来的利益大。所以,多数企业不会主动上ERP。
税收征管不完善是阻碍企业实施ERP的另一个原因。ERP用于生产制造企业,效果最为明显。生产制造企业交纳增值税,交纳增值税的企业根据税法规定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一般纳税人,不增值不征税、贬值下期少交税。按理这对企业是公平的,企业理应普遍申请一般纳税人。但事实并非如此,不少企业达到了一般纳税人的申请条件也不申请一般纳税人。原因是税务部门对一般纳税人监管较严。所以,不少企业宁可作为小规模纳税人。例如,小规模纳税人生产企业是按销售收入的6%征增值税,商业企业是按4%征收,但目前很多商业批发企业的毛利还达不到4%,企业不偷逃税根本无法生存,为了便于偷逃税,他们不愿使用ERP软件来提高治理水平。3.ERP软件的复杂性
ERP软件的复杂性也阻碍了中小企业的使用。无论是国外的ERP软件,比如SAP、Oracle、SSA、Fourth Shift等,或是国内的ERP软件,如用友UERP、金蝶K3ERP、新中大ERP等都比较复杂,就是专业人士,要想非常精通ERP各模块的内容没有一年以上的专门研究是不可能的,假如要想将ERP软件很好的用于企业的实施没有一、二个项目的亲身经历也是不可能的。对专业人士如此,对一般的企业员工难度可想而知。4.高校人才培养不足 目前,全国的高校中大部分已经开设了ERP的有关课程,非凡是财经类的院校。但是,我国高校专业系列中没有ERP的专业设置,一般高校对ERP的研究也很不够,多停留在理论上,而没有进入实践阶段。
(二)发展对策
1.政府应像推广电算化那样推广ERP。2.对企业税收进行减负
目前,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开端,企业所得税内外已经合一,而且降为25%。税务部门还应对增值税、营业税等税种进行研究,看是否存在税负过重的情况,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降低企业的税负。税负过高,大部分企业偷逃税,实际征收额远远低于按税法规定的征收额,这样的税法只能是形同虚设。3.税收征管部门应该严格执法
在税负合理情况下,对于偷逃税的企业应重罚,对于责任人要绳之于法。企业都在同一税收水平下进行竞争,企业就会想尽一切办法降低成本,提高治理水平,而不是靠偷逃税来降低企业成本。自然,企业会想到使用ERP软件来提高企业治理水平,尤其是生产制造企业,可能更为迫切。
4.实施人性化的软件策略
国外ERP软件暂且不论,国内的ERP软件供给商应在现有的ERP软件进行调整,使ERP软件的使用更加人性化,符合中国的国情。这一点金蝶公司已经做一些开创性工作,比如金蝶开发的BOS系统,使ERP的使用更加人性化,使那些不懂得软件开发的企业一般员工,也可以在原ERP软件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开发出自身所需的项目。另外,可对ERP软件进行分割,分别形成各种完整的套件,企业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套件。当然,有关的ERP软件的改进,还需进行深入的企业需求研究,企业是使用者,最有发言权。
第二篇:企业ERP运用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IT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已从工业经济时代跨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所处的商业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顾客需求瞬息万变、技术创新不断加速、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这些构成了影响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三股力量:顾客、竞争和变化(简称3C)。内控制度是企业适应3C变化,规避经营风险,提高管理效率的有效手段,而ERP正是落实内控制度的技术工具,是具有现代化先进管理理念的管理模式,它将推动企业管理观念的更新,促进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本文旨在简要介绍ERP的形成,ERP的作用及不足,探寻完善ERP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 企业管理ERP应用
一、ERP的形成背景
ERP最初是由本世纪60年代MRP(物料需求计划),发展到80年代的MRPIl(制造资源计划),到90年代中后期,现实社会开始发生革命性变化,即从工业经济时代开始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所处的时代背景与竞争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面世的。
ERP中文意思是企业资源规划。ERP是将企业内部所有资源整合在一起,对采购、生产、成本、库存、分销、运输、财务、人力资源进行规划,从而达到最佳资源组合,取得最佳效益。其核心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体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的思想;二是体现精益生产、敏捷制造和同步工程的思想;三是体现事先计划与事前控制的思想。
二、ERP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1、规范了企业基础管理工作。ERP理顺和规范了企业业务流程,消除业务处理过程中的重复劳动,实现业务处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促使企业从“人治”走向“法治”,使得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得到加强,工作的质量进一步得到保证。
2、提高了企业运行效率。ERP提供集成的信息系统,实现业务数据和资料共享,通过准确和及时的信息传递,使得企业能对人、财、物、信息等资源进行有效管理与调控,提高了资源运作效率。
3、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使用ERP系统,管理人员减少10%,企业库存下降30%~50%,企业的采购提前期缩短50%。这些库存费用下降,劳动力的节约,采购费用节省等一系列人、财、物的效应,必然会引起生产成本的降低,从而使企业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4、改变了企业管理方式。使用ERP系统以前,企业内部各自为政和管理滞后现象的屡见不鲜。ERP系统是高度集成化的系统软件,它强调企业的整体观,把生产、财务、销售、工
程技术、采购等各个子系统结合成一个一体化的系统,使各子系统在统一的数据环境下工作。ERP系统的使用,一是使得企业整体合作的意识和作用加强了,每个部门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整体运作机制,更好地了解本部门以及其他部门在企业整体运作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从而改变了企业中的部门本位观。二是实现了事前控制和及时反映。ERP通过流程再造,优化了企业业务流程,使得每一个控制点能得到及时控制,同时对每一环节所存在的问题都可以随时反映出来,系统可以提供绩效评定所需要的数据。
5、提高了决策质量。使用ERP系统以后,企业的各种数据处理是由系统自动完成,一方面减轻了工作强度,促使企业管理人员从繁琐的事务处理中解放出来,用更多的时间研究业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企业的决策层能适时得到企业动态的经营数据和ERP系统的模拟功能来协助进行正确的决策。
三、ERP对企业内控制度的影响
1、内控制度形式的变化。企业使用ERP系统之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是通过人工控制来实现。ERP系统使得原手工操作下一些内控制度措施转移到计算机内通过会计软件来实现,计算机系统的内控制度也由手工条件下的单一人工控制转为人工控制和程序控制。
2、内控制度范围的变化。ERP系统是一种程序软件,传统的企业内部控制主要包括:管理控制和会计控制,而在我国则特别强调了会计控制。引入ERP之后,内部控制则除了上述两个控制内容外又增加了IT控制,3、职责权限的变化。授权是一种常见的、基础的内控制度。在以往的内控制度中,对于一项经济业务的每个环节都要经过某些具有相应权限人员的签章,自然形成了层层复核、道道把关,具有严格的审核复查机制。但使用ERP系统中,可通过书面授权,在权限指引的控制下,可由计算机自动完成控制,审查、复核等控制就被削弱。
四、ERP系统应用的不足
1、存在投资风险。ERP系统项目应用是一项高风险、高投入的工程,在考虑ERP软件的具体功能时,要结合企业的经营环境和具体业态的特点、企业的业务流程、组织形式、组织结构、岗位设置、职责分工等,才能确保企业有一个科学、规范的业务流程和管理基础,从而实现组织扁平化、小型化、网络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而目前的ERP系统一般是以一种预先固定好的模式结构提供给用户,企业在建立其管理系统时,软件无法灵活地适应地个性化的企业管理流程要求,这就不得不要求企业管理流程需按ERP系统中的固有模式去运作,否则要经过二次开发才能使用。因此,企业选用ERP软件系统时存在设备选型不合理,软件、硬件不配套等投资风险。
2、存在技术风险。一是ERP系统管理模式与软件系统不相分离,一旦ERP系统实施完毕,企业在需要进行管理与业务流程重整时,很难真正达到从组织结构、生产流程、业务流程全面重整的效果,即现有的ERP系统结构与功能制约了企业的动态重整过程。二是ERP系统的发展起源于制造业并主要应用于制造业,而ERP在服务业的应用,特别是在跟踪客户服务和实现在线客户服务方面,难以实现对客户服务需求的快速响应和高满意度。三是ERP系统在企业内部或企业供应链上如何建立知识管理体系与管理手段方面还是一片空白。四是ERP系统中的工作流程与ERP系统功能组成的业务流程并没有紧密融合在一起,从而没有形成对业务处理过程的控制与管理。
3、存在管理风险。一是ERP实行的是流程化的管理,会打破原来的条块分割,势必导致企业组织结构的改变,甚至是对业务流程的重新思考。二是ERP系统使用会改变企业员工的职权。这种工作角色的转变和适应过程同样具有不确定性,当外部环境需要他或她自身改变时,就容易出现抵触情绪。三是个别流程执行不到位,影响ERP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ERP系统流程化的管理进一步密切了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关系。过去职能化的管理也许还有绕过变通的方法,而使用了ERP系统就非得通过每个流程。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个环节出差错,就直接影响到后续流程的实施,显然风险特征与过去大不相同了。四是ERP系统使数据的捕捉一次性完成。所有的数据采取一次性单点输入,数据输入过程中如果出现差错,将会生成错误的结果。
4、存在安全风险。ERP系统的使用涉及到整个企业的业务流程。ERP系统的特点一方面使企业员工以更大的灵活性去处理问题、提高效率,但另一方面如果对这种灵活性缺乏有效的控制,那么ERP的高度集成性和分布式的系统技术结构同样会为企业带来风险。一是ERP系统中高度集成的功能模块使得任何一点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其他模块的正常运行。二是传统的ERP系统采用的是客户端/服务器结构。但是,这种分布式的技术架构使系统管理的难度增大,系统更容易暴露在有意和无意的系统攻击的风险中。三是ERP系统任何数据的输入都是单点的。这一方面保证了ERP系统数据的一致性和减少重复劳动,使各个部门能够共享信息。另一方面,在这样的环境中,数据的所有权和维护成为一个问题。如果存在不合适的访问权限的定义,缺乏有效的法规对系统使用的控制,那么系统中的一些机密数据将会变得非常透明,将会导致企业的重大损失。
五、完善ERP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1、完善ERP功能。ERP是一个管理软件,管理软件需要根据企业发展和经营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和完善功能,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管理软件的作用,使管理软件与企业发展相适应。
2、加强ERP系统日常操作管理控制。ERP系统操作管理控制主要表现为操作权限控制和操作规程控制两个方面。操作权限控制就是要求每个岗位的人员只能按照所授予的权限对系统进行作业,不得超权限接触系统,以保证系统的安全。操作规程控制就是要求系统操作必须遵循一定的标准操作规程,操作规程应明确职责、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等等。标准操作规程还包括:软、硬件操作规程、工作运行规程、上机时间记录规程等。
3、加强ERP数据日常监控。ERP系统是一个高度集成的管理软件,并且任何数据的输入都是单点的,ERP数据如果录入信息不准或出现差错,那么ERP提供的也是一个错误的分析。因此,ERP系统应用过程中要加强系统数据的日常监控和管理,尤其是对虚拟库存、应收账款等数据要严格监管。
4、加强ERP系统维护控制。ERP系统的维护就是日常为保障系统正常运行而对系统硬、软件进行的安装、修正、更新、扩展、备份等方面的工作。系统维护包括:硬件维护和软件维护。硬件维护主要包括对硬件定期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要及时排除并做好故障分析记录。软件维护包括正确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和完善性维护。在软件修改、升级过程,要保证实际会计数据的连续和安全,并由有关人员进行监督。
5、强化ERP系统网络的安全控制。ERP系统的网络安全控制主要是ERP数据和程序控制。ERP数据控制的目标是要做到在任何情况下数据都不丢失、不泄露、不被篡改。通常采用的控制包括接触控制、丢失数据的恢复与重建等,而数据的备份则是数据恢复与重建的基础。程序的安全控制是要保证程序不被修改、不损毁、不被病毒感染。常用的控制包括接触控制、程序备份等。接触控制是指非系统维护人员不得接触到程序的技术资料、源程序和加密文件,从而减少程序被修改的可能性;程序备份则是指有关人员在注明程序功能后备份存档,以备系统损坏后重新安装之需。程序的安全控制还要求系统使用单位制订具体的防病毒措施,包括对来历不明的介质在使用前进行病毒检测,定期对系统进行病毒检测,使用网络病毒防火墙等。
6、加强人员队伍培训。ERP系统的每一模版的每一项基础数据都需要人工输入,如果录入不及时或录入错误,那么ERP集成的数据将得到一个错误的结果。加强人员培训既要加强业务培训,通过培训关键用户来培训和指导每一名操作用户,确保每一项数据的录入及时、准确,从而提高整个员工队伍的综合素质。同时又要注重员工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员工的工作责任心。
【参考文献】
[1] 冯仁德、邵传毅、刘海英:实施适宜的ERP系统提升企业竞争力[J].商业研究,2002
(5).[2] 2001中国内地ERP市场联合调查活动报告[Z].电子商务技术,2002(1).[3] 张福海:用ERP促进企业管理变革与创新[J].企业管理,2002(5).
第三篇:浅析ERP在企业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ERP在企业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2年09月19日 16:01 来源:《经济师》2012年第1期 作者:尤劲钧 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174 摘要:ERP系统是一个以财务会计管理为核心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文章分析了目前企业实施ERP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企业要成功实施ERP,需要有创新的企业管理机制、以人为本的竞争机制、组织协作的运行系统、以流程化为基础、以供应链为核心、以客户关系为支撑的六大管理思想。
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nterprise ResourcePlanning,简称ERP)以业务流程为主线,对人、财、物等资源进行全面整合,是一种可以实现跨地区、跨部门甚至跨公司整合实时信息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是高度集成和标准化的企业管理系统。ERP在我国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认同和接受,但在实施中也遇到一些问题。实施ERP会给企业带来效益,但同时也存在很大风险。研究和总结企业实施ERP的经验教训,对风险加以控制,并将其降到最低,对成功地实施ERP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国内企业ERP实施的现状
ERP进入我国已20多个年头了,但在企业开展的并不顺利。这20多年来,实施ERP的绝大多数国内企业效果并不显著,甚至还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ERP开始风行国内,引发了新一轮的企业信息化建设高潮。然而ERP的高风险性与高失败率一直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
——传统管理体制下的企业成功实施ERP的概率几乎为零;
——我国企业过去20年的投资据说有80个亿,但是ERP实施成功的企业只有20%,取得效益很少,投资打了水漂;
——有专家称,已实施的ERP三分之一能用、三分之一失败、-二分之一修改后能用”,有的则称已实施的1000家企业中大多数失败。
这些说法使不少准备实施ERP系统的企业产生了怀疑和信心上的打击,甚至打消了上ERP的念头。除了技术方面的原因,更应注意到还有一个技术因素之外的关键的问题不容忽视。读了以下这个故事,或许会从中找到答案。
《21世纪经济报道》曾有一篇报道:上世纪90年代末,某国有大型制造业企业决定上马ERP项目,其ERP软件是仿照一家著名的外国软件开发出来的。在实施过程中,从领导培训、需求分析、流程重组、项目组织、实施计划、操作培训、数据准备、二次开发等环节看似按部就班,一一涉及,但是其中一些工作只是流于形式,并未真正触动到领导观念转变、部门利益调整、管理方式变革、企业体制转换等实质性的问题。最终ERP的实际应用效果是,部分模块投入了使用,远未发挥ERP的整体功用。然而,项目还是实施“成功”了,通过了国家863专家组的鉴定。文章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传统管理体制下的企业成功实关键词:ERP,企业实施,问题,对策 施ERP的概率几乎为零,并且指出,ERP本身不单纯是一个计算机项目,而更是一个管理项目。
近几年实施的ERP项目虽较以前有很大的进步,但普遍反映效果也不理想。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怎样才能提高ERP应用成功率,努力实现我国企业管理水平的跨越式发展,进而推动我国企业管理现代化进程呢?
二、国内企业ERP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企业实施ERP的环境、背景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ERP管理模式源于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西方国家,应用ERP的大多是跨国公司,是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在不断探索更好的管理方式的过程中产生的自然需求,这种需求同时也是ERP技术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和动力所在。对于发达国家的这些企业来说,它们经历了长期的市场经济的锤炼,应用了近百年来管理上的创新成果。企业内部已经建立了较强的管理基础,企业外部社会化分工协作体系和行业供应链结构也已经经历了一个长时间的合理化重组的过程。在此基础上,信息技术和ERP管理模式的引入如虎添翼,很快就见到了成效。而我国企业则不然,因为我国还没有完全实现工业化,却又面临信息化挑战。当ERP管理模式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我国大部分企业脱离计划经济的襁褓时间不长,还没完全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甚至还没有树立起市场导向的观念和运作体系。大部分企业缺乏科学管理基础,很多基本管理数据尚不齐备,业务流程混乱,没有一套完备的规章制度和实时管理报表,更谈不到数据共享、系统间集成等问题。
所以,从企业外部上讲,我国还没有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还处于初级阶段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法律体系还不健全,各行各业的社会化协作分工体系尚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从企业内部上讲,我国企业内部管理基础以及ERP的应用基础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
因此,如果说西方国家的企业应用ERP是企业内部产生的自然需求,且已经具备相应的内部、外部应用环境的话,我国企业应用ERP则大部分是由于这样一种新型管理模式摆在了眼前,试图强制性地将其“搬过来”,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这样在我国就产生了ERP与内外部环境条件的适应性问题:一方面,我们企业希望通过ERP管理模式的应用来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对我国企业而言,内外部环境条件与ERP的应用之间存在着一定距离。这就形成了企业应用ERP成功率不高的特殊的环境和背景。
低下的成功率表明:在实施ERP系统的过程中,怎么样实施是一个极其关键且不容忽视的环节,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中,实施的成败最终决定着ERP效益的充分发挥。总结其原因,企业在ERP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对管理理念转变认识不足
缺乏系统思想,对ERP不能深入全面的认识。一个ERP系统通常都带有着自己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企业在准备购买和应用ERP系统之前,就应清楚地意识到即将应用的ERP系统将会对自己原有的管理思想与管理模式产生冲击,有些企业没有认识到实施ERP是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的变革过程,只简单地认为应用了ERP系统就实现了ERP式的企业管理。
实施EPR的过程,是用现代管理理念,对企业传统的、落后的、不适应市场需求的管理模式的一种脱胎换骨的革新和再造,对企业的管理权限、管理职能、管理方法、管理效果都将进行根本性的改变,它涉及到诸如权力、职位、利益等方方面面的重新再分配。诸多的ERP失败案例,根本的原因在于企业旧有组织模式,未能随着企业信息化的进展、业务流程的改变而变革。ERP系统所带来的不仅仅是一套软件,更重要的是带来了整套先进的管理思想。只有深刻理解、全面消化吸收了新的管理思想,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加以运用,调动起全员的积极性、坚持全程的参与和持续的改进,才能充分发挥ERP系统带来的效益。
(二)需求不明确,没有真正领会ERP管理思想
不能结合本企业的具体实际情况来论证ERP的可行性和实施方法。许多企业在选购ERP系统时,大多让软件开发商演示一遍,听听介绍,然后决定买或者不买,怎么能决定这套软件适合还是不适合自己企业呢还有一点,对于企业本身的需求,企业有没有做过细致的分析没有充分的调研,怎能确定什么样的软件适合自己当然,企业在实施ERP系统之前,多少都做过一些需求分析,但往往是一些懂计算机的人和懂业务的人各自在自已的专业领域进行分析和猜测,真正知道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又懂得现代管理软件的人并不多。这几年来,人们对ERP软件实施效果的批评之声不断一是软件不先进吗是公司的选择错了吗都不是。真正的问题在于,实施ERP软件的企业,对实施目标缺乏非常清晰的描述,因而在项目实施完毕后,自然就无法进行客观评估,在过高的盲目期待心理影响下,失望是必然的。最常见的情况是,企业希望ERP软件能使他们攻占新的市场,抓住商业上的机遇,梦想着ERP能使企业内部更加配合,供应商和客户更加协调,对ERP软件的投资能在市场竞争力和生产效率方面带来更丰厚的回报。但事实上,ERP能否发挥作用以及能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作用,受到企业内外管理环境的制约,指望购买一套软件回来,就能使企业管理先进、效益提高、与国际接轨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对企业至关重要的决策,如发展战略、竞争战略、市场定位、营销策略组合、人力资源、管理控制等等,只能由该企业的管理人员做出,ERP软件作为一种技术手段是无能为力的。
(三)对ERP软件的作用及优缺点认识不足
ERP软件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不同ERP软件的优缺点如何许多企业对此没有清晰的认识,一味按照软件供应商的建议执行,结果陷入IT黑洞而无法自拔。
事实上,ERP软件的优点在于:实现信息共享;数据的自动处理;便于管理控制;资源的自动协调。同时,其缺点也不容忽视:难以根据变化了的环境对交易做出快速响应;无法替代人脑根据模糊或定性条件做出决策。总而言之,ERP软件仅仅是先进的工具。
(四)缺乏对人员观念转变的有效管理
与ERP软件实施相关的是业务流程优化、部门重组和人员调整,所有这些,都是对现有秩序和利益的触动,将不可避免地引发心理乃至行动上的抵抗,抗拒变化是正常现象,但是这对ERP软件的实施有害。关键在于,要对人员的观念转变进行有效的管理。
三、成功实施ERP的对策
对于国内企业来说,ERP要担负两方面的重任,一是强身健体,即提高管理水平,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竞争能力;二是治病疗伤,即堵塞管理漏洞,透明管理流程,杜绝财务假帐。ERP对企业而言,是为了使企业管理更加精细化,市场反应更加敏捷化,从而构建企业数字系统,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通过ERP系统计算机程序的“铁面无私”式的控制,可以降低管理人员做假和腐败的可能性,从而根除企业垢病,达到治病疗伤的效果。
所以说不能正确认识ERP的管理思想就不可能很好地去实施和应用ERP系统。对于企业来说,其实ERP的内涵就是“管理思想+信息系统”,ERP首先是管理思想,其次是管理手段与信息系统。管理思想是ERP的灵魂,而其先进的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六方面:
(一)创新企业的管理体制
当所有已经实施ERP的企业被问及实施困难时,无不认为企业管理水平低是最大的根源。企业业务的不规范、使用者的观念与ERP的复杂性、适应性发生了矛盾是导致ERP失败的主要原因。
企业在考虑实施ERP之前,应当考虑自己的管理基础是否适合。实际上,实施ERP由于要改变管理观念和操作习惯,对企业中低层人员的冲击最大,内部流程优化和公允性则是在ERP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另外,这并不意味着实施ERP就能提高管理水平,如果说管理问题已成病症的话,ERP只能是药引,而真正的药是企业的管理策略和内部管理人员管理水平的提升。
创新管理机制必须能迅速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劳动成本。ERP帮助企业实现体制创新在于它能够帮助企业建立一种新的管理体制,能实现企业内部的相互监督和相互促进,并保证每个员工都能自觉发挥最大的潜能去工作,并使每个员工的报酬与他的劳动成果紧密相连,管理层也不会出现独裁现象。
(二)营造以人为本的竞争机制
近年来,许多企业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什么是以人为本是不是企业以人为主导作用,实行人性化管理就叫做以人为本,这种解释太片面。ERP的管理思想认为,以人为本的前提是,必须在企业内部建立一种竞争机制,仅靠员工的自觉性和职业道德是不够的,在此基础上,给每一个员工制定一个工作评价标准,并以此作为对员工的奖励标准,使每个员工都必须达到这个标准,并不断超越这个标准,而且超过越远越好,随着标准不断提高,生产效率也必然会跟着提高。这样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就不会成为空泛的教条。
(三)组织协作的运行系统
ERP吸收了西方现代管理理论中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巴纳德的管理思想,他把组织看作是一个社会系统,这个系统要求人们之间必须合作。在ERP的管理思想中,组织是一个协作的系统,应用ERP的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结合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在组织内部建立起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有效信息交流沟通系统,这一系统能保证上级及时掌握情况,获得作为决策基础的准确信息,又能保证指令的顺利下达和执行,提高组织的有效性和高效率。
(四)以流程优化为基础
ERP软件的灵魂是蕴含于其中的管理思想,技术是支撑,其中的重要内容是业务流程优化。不以业务流程优化为目标和基础的ERP,就会成为IT黑洞。
ERP系统把企业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整合在一起,实现了会计信息、其他管理信息和业务信息的集成。通过事前设置和后台的处理,将业务流程最优化,随物流自动生成财务信息。它将会计信息的输入口延伸到业务最前端,多维度记录业务信息,包括物流信息、客户和供应商信息、货币信息、企业内部计划、预算等。如业务人员销售产品,业务人员在系统中填制销售订单,登记销售产品的时间、客商、数量、金额等信息,仓库管理员根据订单按实际发货数量生成出库单,在登记完成时系统后台自动生成会计信息:借:应收账款一A客商,贷:主营业务收A--B产品,应交税金一销项税额。会计信息内嵌到管理信息系统中,除了得到会计分录以外,还可以以事件驱动的方式获得按照各种纬度汇总的财务信息和其他业务信息,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各种需要。
(五)以供应链为核心
ERP扩展了管理范围,它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供应链,并对供应链上的所有环节进行有效管理,这样就形成了以供应链为核心的ERP管理系统。供应链跨越了部门与企业,形成了以产品或服务为核心的业务流程。以制造业为例,供应链上的主要活动者包括原材料供应商、产品制造商、分销商与零售商和最终用户。
(六)以客户关系为支撑
在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经济时代,企业关注的焦点逐渐由过去关注产品转移到关注客户上来,需要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客户身上,关系营销、服务营销等理念层出不穷。与此同时,信息科技的发展从技术上为企业加强客户关系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ERP系统在以供应链为核心的管理基础上,增加了客户关系管理后,将着重解决企业业务活动的自动化和流程改进,尤其是在销售、市场营销、客户服务和支持等与客户直接打交道的前台领域。客户关系管理能帮助企业最大限度地利用以客户为中心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有形和无形资产),并将这些资源集中服务于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身上。通过缩短销售周期和降低销售成本,通过寻求扩展业务所需的新市场和新渠道,并通过改进客户价值、客户满意度、赢利能力以及客户的忠诚度等方面来改善企业的管理。
综上所述,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子化企业管理思想的出现,电子商务时代已经来临。网络时代的ERP将使企业适应全球化竞争所引起的管理模式的变革,采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呈现出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的特点。它将通过计算机网络将企业、用户、客商集成起来,完成物流、信息流和价值流的有效转移与优化,ERP将先进的管理思想变成了现实中可实施应用的计算机软件系统。我国的企业必须顺应这一潮流,迎接挑战,适应电子商务时代资源优化及企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黄小原,卢震,赵晓煜.ERP理论与构建.科学出版社,2006
2.财政部企业司.企业财务通则解读.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3.钱玲.会计信息系统.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4.陈翔欧.网络财务理论与技术.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
5.邱均平ERP:中国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情报科学,2006(6).
6.邓超ERP规范应用指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7.蒋明炜.21世纪企业管理信息化展望.中国国家企业网,2005(3)
8.刘涣成.企业信息化市场研究报告.中国信息产业网。2006.6.10.
9.牛艳芳ERP会计信息系统相关问题探讨冲国管理信息化,2005(7)
(作者单位: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财务处)
第四篇:我国企业实施ERP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课程论文
我国企业实施ERP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容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我国许多企业急需通过应用ERP来提升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竞争力。ERP系统的合理应用可对企业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能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和效率。但目前我国成功实施ERP的企业还很少。由此可见,我国在在实施应用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企业在实施ERP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最后提出一些切合实际的相应对策。
一、引言
在中国,中小企业队伍日益庞大,企业管理也逐渐规范,中国企业的发展已经驶入快车道,通过信息化提升国际竞争力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家的共识。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文京介绍,从中国企业发展状况、企业信息化应用状况、管理软件厂商发展状况以及管理软件产业链发展状况看,ERP应用将从贵族式消费变成企业普遍应用的大众消费,中国将进入ERP普及时代。
企业所有的资源可以概括成三大类: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ERP也就是对这三种资源进行全面集成管理的信息系统。概括地说,ERP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利用现代先进的企业管理思想,全面地集成企业的所有资源信息,并为企业提供决策、计划、控制与经营业绩评估的全方位和系统化的管理平台。中国企业的发展已经驶入快车道,通过信息化提升国际竞争力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家的共识。企业信息化在我国从政府到企业都大力推行,我国的ERP事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我国很多企业为了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也纷纷引进了各类ERP项目。但ERP在中国的发展却不如国外那么顺利,许多企业对于ERP都是有爱有恨,在中国的实施也屡遭失败。
二、我国企业实施ERP的现状
从最近几年的发展状况来看,我国企业应用ERP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课程论文
而且发展速度也不断加快,但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企业应用ERP 的情况相比,以及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
目前,我国许多中小企业都配备了电脑,初具信息化的规模。但大部分企业对电脑的应用层次很低,只擅长一般的简单操作和一些软件的应用。例如财务软件、进销存软件、物流管理软件等局部应用,大部分信息化程度普遍不高。
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上,主要分为企业自行开发系统并实施、企业委托开发并由自己实施、企业直接找软件厂商实施和通过管理顾问制定实施方案等方式。就企业选择的ERP软件的来源而言,一般有以下三种:选择软件厂商为企业量身定制;选择商品化软件进行二次开发;购买国外ERP系统直接使用。从最近几年的发展状况来看,我国企业应用ERP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且发展速度也不断加快,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企业应用ERP的情况相比,及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相比,有很大的差距。
三、我国企业实施ERP存在的问题(一)企业对ERP系统认识不足,定位不准确
ERP的实施需要符合系统要求的、特定的管理及技术环境。特别是在中国的环境下,系统的实施有赖于企业运作体系的重建,它涉及到管理权限再分配等敏感问题,牵一发而动全局。而中国的企业决策者通常没有意识到ERP系统的实施对企业原有管理体制强烈的冲击作用,很多企业认为只要使用网络、使用财务软件就是ERP,就可以给企业带来高效益,而没有考虑管理、业务和技术配套的问题。由于没有从根本上正确的认识和系统的规划,缺少企业最高管理者的推动和监督,没有进行相应的业务流程重组,这样由于信息系统的应用反而将企业原有的缺点放大,效益没有提高,而企业内部重重矛盾反而暴露无遗。
(二)企业缺少必要的技术队伍
ERP系统的实施并不只是计算机专业人员的事情,它涉及到企业的各个管理部门和各个管理层次。因此,企业必须有一支知识结构合理、技术水平较高的专业人才队伍,以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和维护管理及扩展工作。中小企
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课程论文
业在实施ERP的过程中,员工的素质和人才的缺乏将会是造成其实施成功的最大障碍。但在我国大多数企业中,都缺乏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
实施ERP一方面需要具备掌握一定计算机知识,熟练运用ERP系统的人才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需要有计算机技术知识和企业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对系统进行管理、维护和二次开发,而中小型企业员工的素质普遍偏低,缺乏这两类、尤其是缺乏
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课程论文 的功能难以全面发挥。原有的管理制度、原有的业务流程、甚至原有的组织机构设置等等都会暴露出许多与ERP软件不相符的问题。
四、我国企业实施ERP的对策
针对中小企业在实施ERP的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提高应用ERP的成功率:
(一)对ERP要有一个全面而清晰的认识
要正确认识到ERP是一种以现代资源管理为基础的企业管理集成化的思想及新管理理论,根本目的是最有效地配置企业资源,使企业的效益最佳化,这与企业的经营目标是不谋而合的。不能把ERP这个管理思想直接理解成了ERP软件产品,因为ERP软件产品是基于ERP管理思想的一种程序实现的方法,而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和综合效益。如果ERP的实施不能达到这一目标,那么,对于企业来说就是失败的。
(二)全员培训,引进人才
ERP的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还必须依靠全体员工共同努力。首先,在实施前期必须对企业管理层进行ERP的培训,让他们理解ERP的深刻内涵,认识到ERP的应用需要信息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共同合作,认识到决策者在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成功实施ERP系统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其次,在项目的实施工程中,要进行全员培训,让员工理解ERP运作体系,转变传统管理习惯,规范员工的业务行为,明确各自的岗位职责,正确面对改变。是否重视培训工作是ERP项目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要素。另外,企业还应加大对于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建立合理的用人机制,加强人才储备,保证ERP的全面、顺利实施。
(三)跨越资金障碍
首先,在实施ERP之前,选择合适的ERP产品,减少ERP的资金投入,规避资金缺乏带来的风险。
其次,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对ERP产品一些不必要的功能进行整合,删减。
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课程论文
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课程论文
参考文献
[1]姚国章,凌锦江.我国企业实施ERP的困境、成因与对策探讨[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4,(1).[2]穆晓芳.ERP在中国实施的问题及对策[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5).[3]王文京.ERP的中国道路[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3,(8).[4]陈虎.中小企业ERP成功应用的关键问题与实施对策[D].南京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论文.2005,(5).[5] 段文文.浅析ERP的实施.中国科技信息[J].2006,(5)199.[6]应明幼,郑晓彬.如何提高ERP实施成功率[J].企业管理,2001,(8).[7]张林.探讨成功实施ERP最佳途径[J].企业管理,2001,(8).[8]徐蔚,刘晓华.企业实施ERP的失败原因及对策分析.沿海企业与科技[J].2006,(2)52一52.
第五篇:企业人才队伍建设问题与对策
企业人才队伍建设问题与对策
摘要:随着国际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企业中高层次人才以及人才队伍的建设成为每一个企业以及相关研究者研究的重点。笔者根据多年经验和有关资料的研究,对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企业 人才队伍建设 问题 对策
一、我国企业人才建设的现状
当今的国际环境日益复杂,企业面对的市场方面的竞争也更加严峻。作为企业的关键核心,企业人才成为企业面对挑战的重要砝码。这些挑战是企业的重要转折,依靠人才的力量可以实现企业迅速的腾飞,但是,同样的,人才建设不够完善,也可能会让企业受到致命的冲击,影响企业在世界的竞争地位。企业人才笼统来说,包括企业的所有员工,因为每一位员工都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石,相对来说,高层管理者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这些人才的培养以及建设是我国当前的迫切任务,从科教兴国战略与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我们可以发现,国家已经十分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是实现国家经济腾飞的保障。尤其是近几年,由于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一步需要,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我党不断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路线,积极推进企业人事制度的改革,通过这样的方式在人才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国际环境的压力迫使我国更加重视企业高层人才建设问题,党和国家也相继推出了一些政策条例来促进企业对人才的建设。优秀的人才是我国任何企业的所需,也是我国应对经济挑战与其他国际大公司的竞争力量。但是,就目前的现状来说,我国企业在探索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还有很多地方需要继续优化,管理体系也需要进一步改革,我国的企业人才建设进度还远不及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仍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不能适应企业未来发展的需求。
二、阻碍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的原因
1.人才培养的相关体系不健全。虽然各个企业都将人才培养战略放到首位,但是培养人才的体系仍然不够完善,职能交叉、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弊端依旧存在。很多企业没有明确人才培养的主体,即任何员工都会被纳入培养的范围,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形式化严重,没有找准企业重心,结果就是人才不仅没有得到挖掘,还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
2.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式不能满足企业需要。企业对于人才的吸收主要来源于各个高等院校,高等院校是人才流出的关键,是培养合格人才的源头。由于我国的社会转型等等的原因,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够满足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当今的高等教育往往过分强调专业知识的教学,单一化的培养专业人才。但是,现如今的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所以面对新的形势,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也是需要解决的。
3.关于人才的培训机制比较落后。人才培养需要培训机制的引导,但是现如今的形势是,培训机制落后,没有长远的培训规划,缺乏相应的培训目标,走入流于应付的怪圈。在培训内容方面,其内容与企业发展结合不紧密,使得培训知识不能得以应用,效果得不到保证。
三、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
1.落实完善的民主监督机制。人才队伍的要求严谨,各个级别的员工都应该为营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尽一份力。企业内部要杜绝腐败的发生,利用各个方面的员工对管理者或者其他人员的熟悉,使其对相应员工或者管理者进行评价,一旦大多数的评价出现廉洁方面或者其他方面的问题,就要立即解决。构建和谐的工作环境,有利于企业人才的进一步培养,摆正思想观念,杜绝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
2.加大力度参与海外人才竞争。由于人才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各个企业之间也加大力度对各行各业的人才进行着争夺。可以说,人才竞争的胜利就是企业胜利的一大步。现如今大部分企业主要吸取人才的目标还是国内,海外市场需要进一步挖掘。企业要认识到海外人才的重要性,其可能有着更加先进的知识管理经验。所以,企业要加大力度参与海外人才的争夺战中,使其为我所用,这样才能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添加新的动力。
3.建立先进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精髓所在,只有好的企业文化与人才有机结合,才能使人才最大程度地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动力。企业的人才是企业中最为活跃的一部分,摆脱旧思想,用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鼓舞每一位员工,用先进的企业文化管理企业人才,才能提高企业产能,树立良好外在形象。
总之,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是企业发展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动力源泉,高层次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建设的关键性问题。企业高层次人才是一个企业的命脉,他们掌握着企业的核心技术,是企业得以延续的根本。进行合理的企业人才建设不仅仅对企业,也对国家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M].人民出版社,2004
[2]戚鲁主编.人力资源能本管理与能力建设[M].人民出版社,2003
[3]孙启军等编著.企业人才竞争战略[M].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4]李金松,张来民主编.中国人才队伍建设百题[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