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Scratch第二课角色和背景
课题角色和背景
第(1)课时总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角色的概念。
2、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导入新角色。
3、能够掌握设置背景的方法。
4、通过角色的运动要求设置相应的背景。
5、培养程序编写得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6、利用积木式程序编写方式,发展创新思维。教学重难点:
1、导入新角色的方法。
2、绘图编辑器的使用。教学准备:
1、多媒体机房。
2、极域教学系统。
3、相关图片、课件。
教学方法与手段:任务驱动法、示范讲解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活动预设:
一、复习与导入
复习旧知根据例题复习Scratch主要功能模块的名称以及用途。学生复习
师 Scratch的演出马上就要开始了,今天小猫将给我们表演什么节目呢? 板书:19课角色与舞台
二、任务
一、认识角色 新授一:认识角色
在Scratch中角色就是舞台中执行命令的主角,它将按照编写的程序进行运动。当我们打开软件,默认的角色就是小猫。
学生打开软件,认识小猫角色,并尝试改变它的大小和方向。
三、任务
二、新增角色
在舞台上,如果只有一个演员,多孤单呀? 方法
一、绘制新角色
方法
二、从文件夹中选择新角色 方法
三、令人惊喜的角色
四、任务
三、设置背景
舞台上不仅要有演员,还要有适合的背景,这样才能增加演出效果。请同学们根据你的角色故事,参考课本来选择一个适合的环境吧。
五、巩固与思考 小组交流学习心得
全班展示自己的舞台设置和角色安排,并汇报自己的故事思路。教师点评,并提出改进意见。教后反思:
第二篇:scratch角色与背景听课反思
听课反思
周一听了顾老师和石老师的课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新教师,在如何上好一堂信息技术课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所以非常感谢中心组组织的这个活动让我有幸参加,并且学习前辈是怎么上课的,这对于我们就像是深海里的一个灯,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对于顾老师和石老师他们的课都是以情境导入,一个以《超能陆战队》的小短片,一个以《海绵宝宝》里的故事、场景导入。由于学生看《超能陆战队》的不多,所以课堂上学生的活跃度没有那么理想,但是学生在课堂上还是比较活跃的。对于《海绵宝宝》这是大部分人所熟悉的动画片,所以课堂活跃度很高。石老师抓住了学生的年龄特点,这点是我要学习的地方。而且石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过渡自然,整个课堂都是围绕着情境,这样有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而且在有些环节注重了分层教学,将任务里的不同层次用不同颜色的字写出来,让不同能力阶段的学生都可以有效的学习。而且在选择学生绘制角色这一点我觉得石老师选择的很好,她先让学生观察背景然后联想到没有水母,进而要画它,过度自然,而且水母简单并画起来比较美观,学生画起来快而且达成度高,这样有效节省了时间。除此之外,石老师的小组合作也完成的很好,学生积极主动,特别是她设计的评价机制很好,让各组间存在了竞争意识,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
总的来说,这次的听课让我知道了我以后努力的方向和我自身存在的问题,我以后会在教学上认真研究,努力向先辈们靠近。
第三篇:第二课和朋友在一起
第二课《和朋友在一起》
教学目标一:通过演唱歌曲,感受同学间的友爱和乐趣,体会友情的可爱。
教学目标二:让学生在歌唱中能用自己的声音唱出f.p不同力并感知3/4拍。
教学目标三:能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要求背唱其中一首,并用体态律动进行歌表演
教学目标四:通过音乐艺术的集体和表演和游戏,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集体中的协调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演唱歌曲,感受同学间的友爱和乐趣,体会友情的可爱
2、让学生在歌唱中能用自己的声音唱出f.p不同力度并感知3/4拍。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拍皮球〉〈对不起没关系〉
教学目标:通过演唱歌曲,感受同学间的友爱和乐趣,体会友情的可爱。
教学重点:通过音乐艺术的游戏,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教学过程: 1游戏引入。老师准备一些花皮球,同学们五人一组进行皮球游戏,伴有背景音乐〈拍皮球〉。游戏中,同学们可能会产生一些误会。如:不小心撞倒别人等,老师改换背景音乐〈对不起没关系。启发学生用礼貌用语处理发生的事情。
2听音乐读词。在前面五人游戏的基础上,请同学用拍接的方式传球并口念歌词
3有拍律的歌唱。在游戏中熟读〈拍皮球〉后,学生对歌曲很快掌握且朗朗上口。然后,老师启发 学生做边歌唱边玩拍皮球的游戏。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唱唱玩玩〈生日歌〉〈我们歌唱〉
教学目标:能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让学生在歌唱中能用自己的声音唱出f.p不同力度并感知3/4拍。
教学重点:f.p在歌唱中的应用。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老师播放课件《生日歌》问学生这是什么个,引出话题,通过表演歌舞来祝福。2结合歌舞。先用听唱法熟唱《我们歌唱》,再鼓励学生听音乐自创舞蹈或做律动。如:围成圆圈,高声唱时手举起来,轻声唱时缩小圆圈放下手。
3巩固知识(f ~p)。用已认识的f.p两个记号要求来歌唱。4选择小乐器伴奏《我们歌唱》; 在欢乐气氛中结束本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唱游《当我们同在一起》
教学目标:通过音乐艺术的集体和表演,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集体中的协调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教学过程:
1看中感受,播放《当我们同在一起》,让学生直观的感受 2听音乐读歌词 3用听唱法背唱歌曲 4在歌唱中律动
5在歌唱中做游戏 :围两个圆圈,一个顺时针走,一个逆时针走,每唱完一句换一个方向。
6创编游戏。老师指导学生创编解开“千千结”的游戏
第四篇:第二课《冬瓜和南瓜》
第三单元《家家孩子的歌》
第二课《冬瓜和南瓜》教学设计(唱歌课)
一、教材分析
《冬瓜和南瓜》是一首表现农村儿童生活情趣的歌曲,以甲甲种冬瓜和丫丫种南瓜为主线引出了一段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趣事,歌词生动有趣,没有一句生硬的标语的词句,但其中的教育作用确实不言而喻的。
二、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冬瓜和南瓜》,能富有表情地演唱这首表现劳动快乐的歌曲。
2.学生分角色演唱《冬瓜和南瓜》。
三、教学重、难点
1.歌曲中的切分节奏、后半拍起唱是学生学唱中的难点。
2.学生学会歌曲以后,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歌声,表现歌曲的民族风格。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播放歌曲《冬瓜和南瓜》录音,用提问的方式导入。
(1)师:歌曲中有几个人物?分别是谁?(2)师:他们在干什么?
(二)歌曲学习《冬瓜和南瓜》
1.教师自弹伴奏范唱歌曲,提示学生感受歌曲情绪。
2.教师伴奏,学生跟着琴声,小声地学唱歌曲曲谱。
3.教师根据学生学唱的情况,指出可能存在的问题:
4.解决难点的办法。
(1)教师可分句教唱,帮助学生克服难点。(2)教师应要求学生边划拍边唱曲谱。
5.教师钢琴伴奏,学生学唱歌词。
(1)教师钢琴伴奏,学生小声随琴唱歌词。(2)教师钢琴伴奏,学生演唱歌曲
(三)分析、表现歌曲
1.歌曲分为两个乐段。教师请学生分析歌谱。
教师总结:第一乐段主要在中低音区进行,而第二乐段主要在中高音区进行。
2.根据以上特点,师生合作,共同为歌曲设计演唱时的力度、速度及情绪。
(1)歌曲第一乐段:运用中速、中等稍弱的力度演唱,声音可以稍带一点跳跃感。
(2)歌曲第二乐段:运用稍快的速度、稍强的力度演唱,音色可以明亮一些。
(3)第二乐段共三个乐句,乐句结束处都是四分休止符,声音一定要收住不要拖拍。
(4)特别是歌曲结束句“把呀么把架搭呀”和“笑呀么笑哈哈呀”的“呀”字,不仅要注意只唱一拍(四分音符),而且力度应该稍弱,歌声到此戛然而止,给人留有余味。
3.为歌曲设计演唱形式。
(1)教师将学生分为四个组,每组为歌曲设计演唱形式并表演。
(2)教师根据学生的设计及表演,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
4.按照以上设计,全班富有表情地演唱。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农村儿童生活情趣的歌曲,同学们掌握得很好,希望同学们以后在生活中都要团结友爱。
第五篇: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山西省中阳一中乔建华
自2008年来,随着我省新课改的深入,教师的角色也应发生相应的转变。
一、教师应成为学习的组织者
传统的学校教育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仅仅把自己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很少注重学生的发展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很多应有的才能没有及时的被教师挖掘出来,以致在以后的发展中也受到了很多的限制。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应认同学生的主体性的地位,应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走到学生中结合实际指导学生并指导学生实践,要面向全体学生,了解和研究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和发展的可能性,注重个性指导以满足学生的需要。
二、教师应成为学习的引导者
课改的重要目标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就需要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由教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向提倡自主研究和引导发展的教学方式转变。在新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探究,这种探究就需要教师积极的引导。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必须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业务水平。
三、教师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
新课改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就是教师不再是课程的接受者,而是课程的开发者。课程开发可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尤其是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教师应从课程开发的外围逐渐走向课程开发的参与者,转变消极的课程实施者的角色。
四、教师应成为课程的研究者
在开设的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对学生研究的项目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使学生学会研究项目的过程,得出相应的结论,这对教师的角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课程的研究者对教学过程和课堂进行发思讨论,把自己的成功经验上升为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