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堂教学中的师德
课堂教学中的师德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中心。教师的言行是教师个体职业道德具体表现。那么,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言行,无疑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要体现出来,我觉得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关爱学生。
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只有尊重了学生人格,才会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并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和谐的良师益友般的师生关系,关心爱护学生也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关爱”“尊重”,是教师的责任,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师德行为的核心要求。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之本,尊重学生是师生关系之基。在课堂教学中,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教师就必须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片绿叶,把阳光洒向每一扇心扉。
课堂教学要做到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教师不应该出现以下师德缺失行为:偏爱少数学生,尤其是成绩优秀的学生,而漠视其他学生的存在,用语言伤害给自己“麻烦”的学生,甚至袒护出错的“关系生”;偏心少数学生,给予他们较多的回答、练习、表现自我的机会,而不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不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主动性的帮助。
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克服偏爱偏心行为,教师应起码做到以下两点:
1、阳光普照。这需要教师从人格平等的角度看待每一个学生,并给予充分的尊重。教师应把每个学生都当作天使。
2、机会同等。这需要教师从权利平等的角度对待每一位学生。课堂教学行为和学习活动等,要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探究、平等对话、分层练习等途径,尽可能给不同层次的学生相同的学习空间和表现平台。
二、严慈相济
学生如果是一棵棵禾苗,教师的言行就应是阳光雨露,是和风细雨。精心呵护每一棵嫩苗,依靠的是教师对学生心灵的关照,需要的是教师的谨言慎行。
1、把握好严格要求的度。严格要求学生,是师爱的应有内容。听之任之、放任自流,是对学生成长发展的极大戕害,是不尊重学生生命的一种表现。如果把握不好度,往往会走向“严厉”,甚至“严酷”,因此发生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现象:不尊重学生生命的极端表现。
2、以学定教,因材施教。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需求,用心体会学生的个体特点,是尊重学生的主要内容之一。不根据学生学习需求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师,一定不会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不依据学生个体特点进行教学的教师,必然在课堂教学的学习活动组织方面缺乏针对性、层次性。
3、认真倾听,耐心等待。倾听是对人的一种尊重。学生发言时,教师的动作、神态和目光等,对学生的心理影响很大。学生回答时,教师不注视着学生,来回走动,甚至做其他事情(如板书)等,在不经意间伤害着学生的自尊心。对于不能立即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不要急于叫别人回答,而要用真诚信任的目光注视他、等待他。
4、积极评价学生的表现。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心理影响也很大。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要时刻注意起到积极的引导激励作用。一定要宽容学生的错误,切忌训斥、指责,更不可把答对与答错的学生进行对比。“我们请一位学生站起来,一定要让他体面地坐下,这是一种心理上的呵护。”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洒向学生的都是爱。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内在需求,让博爱、平等造就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成就职业道德高尚的教师吧!
在做到这些后,我们就基本把握了课堂教学中的师德。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内在需求,让更多的尊重,更多的关怀造就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让我们成就师德优秀的教师吧。
第二篇:课堂教学中的师德
课堂教学中的师德
师德,即教师的道德。既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也包括教师的个人道德。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之本,尊重学生是师生关系之基。在课堂教学中,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教师就必须做到平等对待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把阳光洒向每一扇心扉。
当然,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教师职业道德缺失的现象,如偏爱少数学生,尤其是成绩优秀的学生,而漠视其他学生的存在;又如偏心少数学生,给予他们较多的回答、练习、表现自我的机会,而不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不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主动性的帮助。记得有这样一句话:品学兼优的学生谁都喜欢,但切不可让学生看出老师的偏爱。偏爱是当老师的大忌之一。你和孩子相处时间长了,会感到每个孩子都有可爱之处,正所谓每位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只要你细心观察,每个人有有优点。很多时候并不是没有美好的一面,而是我们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我认为要克服偏爱偏心行为,教师应做到以下两点:
1、关爱每一位学生。这需要教师从人格平等的角度看待每一个学生,并给予充分的尊重。教师应把每个学生都当作天使,不把学习成绩当作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2、机会均等。这需要教师从权利平等的角度对待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要善于观察每位学生的动向,与所有学生平等对话,能给不同层次的学生相同的学习空间和表现平台。
第三篇:课堂教学中的师德
课堂教学中的师德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场所,是学生的学习区,教师的工作区以及职业道德展现区。课堂上不仅能体现一个教师的知识文化素养,亦能体现其职业道德素养。俗话说得好,“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个人民教师,不仅仅需要“学高”,更要有“德高”,这里的德除了教师自身的德之外,还要有教学中的德。往往教师的道德魅力比其学识魅力更能感染和教育好学生,收到更好的效果,就说我亲身经历过的例子吧!
有一次,我在激情高亢的讲解着,一名学生专注的在玩着手里的计算器,我发现后,大声说了他一句,进行警告。该生马上放下了计算器,准备认真听讲。十分钟后,该生再次不由自主的搞起了小动作,我发火了,质问该生为什么总违反课堂纪律?该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我一怒之下把该生轰出教室以此来惩戒该生,同时也是对其他想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的示警。
虽然这节课的纪律好了,但我也深深地意识到:该生对我的做法很不认可,心里对我的做法有了一份怨恨和敌意,会给我进一步课堂管理,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留下了更深的隐患。果不其然,在我以后的课堂上,他老是违反纪律,数学成绩也是一落千丈。这也是我越来越担心他,同时也反思自己的做法,当时由于强烈的“要尽快制止该生的行为,好继续上课”的意识,处理的不是很恰当。
为了解决好我与该生的问题,使他以后能认真学习,把成绩提高上去。我找他好好的聊了下。在聊的时候,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分析了我与他之间的行为以及各自应该承担的错误,同时也告诉他,学习是自己的事,不要因为任何人任何事放弃自己的学习。该生也主动承认了错误,并保证以后上课会认真听讲。
通过这次的谈话,在我以后的课堂中,他都认真听讲了,而且课堂表现也不错,现在成绩也能赶上前面的同学了。
从这件事里面,我知道若教师对所观察的现象不作分析研究,便毫不犹豫的地首先给与学生严厉的责备,只见收效甚微又接着再次批评,直至学生没有反应而老师以剥夺学生上课的权利为结果而收场,这样的做法是非常错误了,必须对这样的学生进行引导,教育,使其认识到违反课堂纪律的危害性与严重性,充分发挥好教师的职业道德的作用。
第四篇:课堂教学中的师德
课程简介
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能体现生命关怀的一项事业。教学是一种服务性职业,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服务。任何一种职业都会有与众不同的地方,有与其他职业不同的特点。教师作为一种专门的职业,作为一个培养人才的社会角色,发挥的作用不同于其他的职业,有其自己的特点和品质。教师每天都在神圣与平凡中行走,为未来和现在工作。他代表着社会年长一代的意愿和希望,他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向年轻一代“传道”“授业”“解惑”,使之能继承、发扬前人积累的经验和知识,形成创新的精神和能力。要成为一个受欢迎的教师,必须掌握授课教师的基本特点及应具有的师德。在新时期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教育教学目标重新定位以及调整教学内容,主要原因是新时期教育科学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转变,突出了“以人为本”。新时期学习方式的变化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育人为本的教育观念要求教师重新定位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中的师德》课程属于师德修养系列的其中一门课程,主要分析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及其原因,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把学习过程还给学生、准确定位教师角色。
第五篇:课堂教学中的师德
学习《课堂教学中的师德》这一课,结合课程及本人教学实践对下列问题进行思考与分析。
(1)面对自己的学生,教师应该做什么?
时代在变,对教师的要求也在变,尤其面对我这个新老师的我不禁也在问自己:今天,该怎样做教师?“以人为镜”,方能扬长避短。我不仅要做一名有“积极感、目标感、学历感、约束感和专业感”的教师,我们还要用“教育的智慧,让真爱绽放出灿烂的花朵”。通过学习,我认为作为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是一名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若要给孩子一杯水,我首先不是要有一桶水,而是要有长流水,这就要求我们需要一生不懈地追求。1.多关注,多关心,给予爱心,但勿侵扰。
教师对待孩子们要付出更多的耐心,更多的细心。学生在内心是渴望老师对自己的关注的。孩子觉得自己受到家长,老师,同学的关注,会在内心生长自信,快乐的种子;孩子觉得自己不受关注,就会觉得自己无足轻重,会慢慢失去自信心。所以,教师应该在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中多多的关注孩子,但不能过多的干扰他。小孩子有自己的思考方式,我们应该多多鼓励他正确的想法,及时巧妙的提示他认识到自己不对的行为。但不应轻易的干扰孩子。多关注,多关心,给予爱心,但勿侵扰。
2.爱真实的他,而不是你期望的他
爱并接受你身边真实的孩子,这也是为人父母都很难做到的事。我们总是忘不了孩子身上我们视之为缺点的东西,而不记得带领他看到自己身上的诸多优点,将大人的期望寄托于孩子的身上,不能给予孩子一个轻松的成长氛围,这样会慢慢的让孩子失去信心,失去学习做事的积极主动性。
每个孩子都希望别人能接受和认可真实的自我,3.多倾听孩子的看法,少一些主观臆断
当孩子遭遇挫折时,要多倾听他的想法,不要主观臆断,也不要立刻责备他,避免偏见,成见和武断。4.让他独立,但不要抛弃他
独立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自主学习”非常重要,但学生自主学习仍需要得到帮助和陪伴。在孩子们独立完成任务之时,教师们需要询问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帮助。
5.支持和鼓励他,而不要控制和强迫他
支持和鼓励产生好的效果,而控制和强迫则会起到反作用,使你的孩子身心疲惫、充满怨恨,并可能选择放弃取得成功的机会。“支持”包含着分担压力或者减轻负担的意思。“鼓励”意指给人以勇气——让人有胆量去做新的或棘手的事情。
6.让他学会说不,而不是习惯说是
自尊可以给孩子以力量,让他对朋友,对某个行事怪异或令人害怕的成年人说“不”。那些一直被认为表现不错的孩子以及只有得到他人的认可才感觉被他人接受的孩子,更加难以从潜在的危险中脱身,因为这样做可能让他们遭到他人的取笑、斥责或冷落。
拥有十足的自信是保证孩子安全的一条途径,所以,家长和其他照料者必须把培养自尊作为提升孩子自信心的关键。不过,即使是拥有十足自信的孩子也不可能从习惯性说“是”的孩子一跃而成为断然说“不”的孩子,他们同样需要锻炼和实践。7.强健他的内心,而不是让他脸皮变厚
强健孩子的内心——他的勇气和自信心,而不是他的身体外表。8.管教,但不霸道
合理的规则和自尊密切相关。清晰的边界使得孩子们的个人生活安全,充满条理性、计划性和可预期性,同时富有节奏和规律。9.惩罚但不羞辱
惩罚应该公平,不伤及孩子的自尊心。如果你奚落他,将会产生不利的后果。经常遭致羞辱性惩罚的孩子,最终会感到羞愧、内疚、自我怀疑,直至自我憎恶,并且可能引发愤怒、敌意,致使他作出毁灭性或自我毁灭性的行为。
对于你可能施加给孩子的任何惩罚,总在事先给予适当提醒。确保按“罪”量“刑”、“罪”“刑”相宜。不要因学生的质疑而感到不快。当你感到不快时,对学生的惩罚很可能演变成人身攻击。
(2)在你的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学到什么内容?教学方式应实行哪些转变?
在教学过程中,作为一名小学五年级的数学老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学到数学知识是最基本的内容。但是,每一位教师都知道,课堂不只是教会孩子们文化知识这么简单。一个班集体就相当于一个小小社会,课堂不仅带给孩子们知识,也应是他们明白诸多道理的小天地。
1、活动目标是一堂集体教学活动的灵魂
我们很多老师往往先设计活动过程,设计好了之后从过程中提炼目标,这其实是颠倒的。目标一定是先于过程诞生的。有了科学的目标,就像一篇散文有了线索和中心思想,就可形散而神不散。
2、活动过程让集体教学活动体现出师资和师德
成功的集体教学活动是如何开展的呢?我觉得在开展过程中,师德比师资更能体现这种成功。为一个工作的新教师,我深知我离“成功的课”还有很远很远的距离。但我每天都认真地准备教案和计划,每天都提醒自己“要尊重孩子”“以幼儿为主体”,让孩子喜欢我、喜欢我的课。希望有一天我也能成长成一位充满教学智慧的老师,让我的每一堂课都有一点点小成功。在教学方式的转变上,我认为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教学方法不应只是死板的教条式的传统方式,应该发扬传统教学中好的部分,在这个基础上勇于创新,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找出最适应学生的,就是最好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学方式的转变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教师的辛苦付出,需要老师们的继续学习和共同努力!学生喜欢的,能提高学生体质和健康的才是我们的追求!给学生文化课之外的快乐和健康才是现实!(3)成功的课应是什么样的,在你的课堂教学中是否经常实现?
高效课堂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体现的一种新型理念。高效课堂的实现一定离不开教师在课前的精心准备,也离不开教师对教师内容的讲解,从而帮助学生更高效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对老师来说,要么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形式多样的个性化解读,要么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前因后果式的联系或者还原,从而让学生高效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如果我们把教学内容限定在一节一节的课堂之中,很自然这样的课堂就只能对一个一个的知识点进行形式上的讲解与重组,然后通过对学生练习给予对于错的评点,来达到讲授知识和传授知识的目的。可是,要真正高效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最重要的并不是按部就班地,一个个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而是要把当前学习的教学内容还原到产生他的过程中去,通过对这个知识点前因后果的探索和追问,来让这些知识点变得生动起来,也是由此和此前的知识点和此后的知识点连贯起来。所以,更重要的还是把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与差别搞清楚了。要在自己的课堂上实现高效教学,还得更加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