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的研究[精选5篇]

时间:2019-05-15 03:35: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初中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初中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的研究》。

第一篇:农村初中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的研究

《农村初中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的研究》开题报告与研究方案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1-2-24 12:25:58 课题主持人:厦门市大嶝中学 宋火金

课题副主持人:厦门市莲河中学彭永挑

我市初中新课程已进入第二轮攻坚阶段,农村新课程的实践目前相对滞后。为进一步推动初中新课程改革,我市第二批初中新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育科研课题已全面启动,厦门市大嶝中学与莲河中学申报的《农村初中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的研究》课题被列入厦门市课程改革市级重点课题,为了确保课题的有效实施,推进农村初中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农村初中新课程实践的现状:

新课程已进入第二轮实践与攻坚阶段,城市新课程研究特别是课堂教学取得重大进展,但我市农村新课程的实践目前相对滞后。从新课程理念渗透、课程目标落实到教学方式的转变、学习方式转变及课程资源的整合与优化等诸多方面,有待进一步在研究与实践中得到提高、完善,大嶝中学、莲河中学在新课程实践中同样面临着共性的问题,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建构可以解决农村初中新课程诸多实践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大嶝中学、莲河中学农村初中教育质量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大嶝中学、莲河中学新课程实践与研究进展: <1>大嶝中学新课程实践与研究进展:

1、校本研究取得一定进展。定期举办校本论坛;已完成市十五课题《初中新型师生关系个案研究》;常规的教研组、备课组活动有效促进教师教学的提高。

2、部分学科校本研究取得一定的突破。(1)语文科作为学校传统的优势学科,课堂教学整体情况较好,基本符合新课程的要求。邱建平、蔡海英等老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较高,中考成绩突出;邱建平老师获得福建省优秀教师称号,有上十篇的教育教学论文在CN级刊物及市区汇编。蔡炳宣、郑丽娜、郑得意、蔡海英、郑丽红、许淑端等老师在语文阅读指导、作文教学功底较深,语文活动开展情况良好,语文教研组获得区级优秀教研组。近几年学生在各类征文、作文竞赛中屡获市、区奖励,有部分作品在报刊物上发表。(2)数学学科,以谢建团老师引领的课题组正努力推进分层次教学,已走上平稳发展的局面。(3)英语学科将形成性评价与任务型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氛围与教学成效取得很大的突破。(4)生物学科课程推进的力度较大,在形成性评价、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取得一定进展。宋火金老师已在CN及全国、省、市发表多篇论文,教师个人获奖较多。(5)历史学科教师业务能力较好,在形成性评价、探究性学习等方面的探索取得一定的突破。(6)政治学科,以洪学谦老师为区兼职教研员为引领,全体教师业务能力好,在形成性评价、探究性学习等方面有了自己特色的一套教育教学模式,在翔安区初中政治教育方面是火车头。(6)美术、写字学科,以洪永发老师为代表,取得一定的成效,学生的作品多次在市、区级获奖。学校已有自己编写的校本教材——《写字》。(7)化学学科,以宋文评老师为区兼职教研员为引领,已走上平稳发展的局面。

3、特色发展近况:

1、国防教育活动,已发展为办学特色。近几年的研究与实践,形成了一套自主的活动课程,成果明显,走在翔安区前列。

2、学校社团建设取得一定进展,有我市知名作家谢春池担任顾问的“彩贝文学社”及社刊《彩贝》,有我市知名画家郑瑞勇担任顾问的“天风海涛书画社”,社团活动取得一定进展。近几年学生在各类征文、作文竞赛中屡获奖励,部分作品在报刊上发表。心理学社已走上正轨。学校社团建设将成为校园文化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2>莲河中学新课程实践与研究进展:

1、校本培训取得一定进展。有专门的校本培训刊物《新课程教学文摘》,定期举办校本论坛;有校本教研刊物《教育实践与研究》,已成为教师教科研成果交流与学习的平台;常规的教研组、备课组活动有效促进教师教学的提高。

2、部分学科校本研究取得一定的突破。(1)语文科作为学校传统的优势学科,课堂教学整体情况较好,基本符合新课程的要求。王颂梅、王猛龙等老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较高,中考成绩突出;张鸿曙老师获得第二届课堂创新大赛三等奖,并有多篇论文在CN级刊物及市区汇编,在《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社组织的全国语文教师四项全能大赛获得两项一、二等奖各两项;王向阳老师在语文阅读指导、作文教学功底较深;浯江文学社活动正常开展,并主办社团校刊《浯江潮》,语文活动开展情况良好。近几年学生在在各类征文、作文竞赛中屡获全国、市、区奖励超过50项,有部分作品在中学生刊物发表。(2)数学学科正努力推进分层次教学,逐步改善学科落后的局面。(3)英语学科将形成性评价与任务型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氛围与教学成效取得很大的突破。(4)生物学科课程推进的力度较大,在形成性评价、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取得一定进展,现已开发校本课程《科学探索者》(第一辑)、《认识身边的植物》。宋火金等三位老师共在CN及全国、省、市发表论文十几篇,教师个人获奖较多,学生在市区创新大赛获奖十几项。(5)历史学科教师业务能力较好,在形成性评价、探究性学习等方面的探索取得一定的突破。

(6)音、美学科在浯江书画社、音乐社活动中取得一定的成效。

3、特色发展近况: 1、1999年以来社会实践(含研究性学习)活动,2002年在大同安区被认定办学特色。近几年研究性学习成果明显,学生研究性学习有十几项在市区创新大赛获奖,走在翔安区前列。

2、学校社团建设取得一定进展,浯江文学社、书画社、音乐社活动取得一定进展,浯江文学社是社团校刊《浯江潮》的主办单位之一。近几年学生在在各类征文、作文竞赛中屡获全国、市、区奖励超过50项,有部分作品在中学生刊物发表。爱心社、创新社等社团陆续启动。学校社团建设将成为校园文化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教师如果单纯依赖教科书、参考书以及以往的教学经验,必将使自己丧失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师的专业化和个性化发展无从谈起。新课程表现出诸多的不确定性,包括了教学目标和结果、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等方面的不确定性,新课标为教师在创造性使用教材方面所留下的广阔空间,这种不确定性为教师重新建构符合自己也符合自己的学校、学生的教学模式提供了可能。由于现行新课程内容对农村学生来说,还是偏多偏难,很难在课堂规定时间完成学习任务。在实践过程中,应正确把握学生对知识与能力的建构与教师的适时、适度的介入的有机结合,提高教学成效。但是由于我国基础教育长期以来的确定性因素过多的现状,尽管第一轮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行为转变发生了很大影响,但可供农村课改借鉴的研究较少,国外没有类似情况的变化研究。第二轮课程改革已进入实施阶段,相关的问题在理论和实践层面有了。从这一角度看,本研究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研究本课题的理论意义:课堂教学模式建构必须通过教师切实有效的实践。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建构必须借助实践进行实验、反思、改进,形成良好的方案再实践,反思、改进。①通过本研究进行课堂教学模式建构,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地对课程进行修正和调适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整合关键。②新课程反映了当代课程理论“从儿童经验出发”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在知识与能力的建构上渗透了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思想,通过本研究将在实践的基础上论证建构主义理论对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的现实意义。

研究本课题的实践意义:在第一轮课改实践中,教师经历了教育观念、教材和策略的挑战,现在更迫切需要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得到提高。不再将困惑归因于条件的不足和学生素质低下以及教材的缺陷,而是积极主动地重新建构符合课程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教师教学方式如何贯彻课程的理念,并重点引领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将是本研究的关键。本研究的成果不仅可以为学校及更多的教师提供可操作的鉴戒,同时对于在农村中学的推广有重要的意义。

初中新课程处于攻坚阶段,高中新课程即将实施,进一步做好初中新课程实践与研究有利于初高中的衔接。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国外对本课题的研究概况: 20世纪美国两次基础教育改革经历了从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课程观,到要素主义派的课程理论的课程观,最后走向两者的结合;20世纪中期由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等奠定的建构主义理论与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一脉相传,到20世纪90年代兴起,主要的教学模式有:支架式教学模式、随机进入教学、情景式教学模式(抛锚式教学模式)、交互式教学模式,还有比如布鲁若的发现教学法等;20世纪80年代逐渐引起注意的有生态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则强调把整体观、生态观融入课程与教学,提出了教育的整体和生态模式。这些对今天的新课程实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国内对本课题的研究概况:

在中国,受苏联教育学家凯洛拂“感知—理解—巩固—运用”教学模式的影响,我国也探索出许多有益的教学模式,如顾冷沅的“尝试指导,效果回授”、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还有现在很多在实践的“自主—指导学习”等。目前国际上对课程改革中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的研究,主要也是从建构主义最新的教学理论出发进行了相关的比较研究,提出了一些理论框架;美国的基础教育中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成为新课程转变学生学习核心内容。

中国现行的新课程折射出对20世纪美国两次基础教育改革及西方发达国家的课程观的反思与借鉴,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传承了过去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对双基的重视。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总体目标:

通过研究与实践,构建符合新课程目标、适合农村初中学生、具有教师个性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促使农村初中学生在新课程学习中得到应有的发展,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具有实质性、可操作性的发展,推进学校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阶段目标: 1、2006.9—10 研制课题研究计划,主要通过总结、收集已有经验和现行可操作的做法,进行各课题小组的培训,进行设模——说模——相关学科和特色模块的计划制定和细化操作步骤。2、2006.11-2006.12 调查(培训前后)、心理测试(前测)与全员培训阶段。3、2006.11-2007.2 进行①—⑦项的研究,研究各课题小组优秀的个案,观模——评模——研究确定各学科教学准备尝试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践及阶段总结及经验推广。4、2007.2-2007.6 继续开展①—⑦项研究,炼模——逐步总结提高,推广典型经验,总结以点带面滚动推进的可行性操作方法。组织重点攻关教学模式、特色模块。5、2007.7-2007.8 总结实验一年的经验教训,设计推广方案,进一步炼模——定模。6、2007.9-2008.6 进一步开展①—⑦项研究,扩大典型经验的推广与运用,以点带面滚动推进,进一步做好定模——完模。7、2008.7-2008.8 课题总结、验收阶段。

备注:①②③④⑤⑥⑦为“

七、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中的“

4、学科计划、分工”部分。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课题关于“农村中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的研究”的界定为:

农村初中新课程实践中,如何重新建构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学模式,使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整合,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模式建构的研究过程中进行课程开发等方面的探索。研究聚焦于: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如何建构符合学科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中,应如何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该如何运用、发挥形成性评价的作用? 本课题基本假设是:

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因素,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是新课程的核心,而两者的切入点都在课堂教学。只有在第一轮课改的实践基础上,在反思与改进的基础上,通过恰当的引导,教师通过重新构建符合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新课程的目标在教学实践中得以实现。本课题以课堂教学为研究的对象:

主要研究包括:①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才能有效引导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和学习质量的提高;②挖掘、促进学科具有代表性教师的教学模式的建构及在本校的推广与运用;③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途径和方法研究;④形成性评价对优化教学过程的认同与实践研究。本课题重点关注:

1、师生在新课程背景下的适应和提高问题,以便帮助教师尽快成为新课程的有效执行者和积极的建设者,学生成为学习的建构者,形成终身学习能力。适应,是指师生对新课程的准确地理解、诚心地接受、积极地投入和有效地运行;提高,指师生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不断地检验、完善和发展新课程,同时加速实现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2、学校对教师评价制度的改革是否到位是本课题能否成功的最重要保证。本课题研究的难点在于:

1、由于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不足,教师的整体素质偏低,如何以点带面推进,提高大部分教师适应新课程的能力,是关键也是难点;

2、本校农村学生的理科基础薄弱,家庭对教育的重视严重不足,学生从家庭、社区能获得的学习各种资源非常有限,如何以学校和教师为重点,充实学习资源,转变学习方式是关键所在,也是难点;

3、目前,从农村小学升初中的学生从教材到学习方式,不折不扣是传统的教材和学习方式,很难适应初中新课程的需要。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研究本课题的主要方法:以教师的个体及学科集体相结合或模块形式为主的教育行动研究,采用教师个案研究,课例教学,案例研究等,结合问卷调查(含心理学测试)、观察、访谈等。研究的手段主要采用结合教师个案、典型经验(点)和经验推广(面)等三个层面,根据工作需要及时调节研究中心,做到抓住重点、分析难点。集中攻克、以点带面。资料准备应该包括以下方面: 1.组织实验教师前期学习—— a.进一步学习新课程标准和教材。

b.与本课题有关的国内外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或案例。c.做好培训资料的编辑工作。

2.有关心理学测试卷、调查问卷、过程数据的收集方法的准备。

3.相关研究的一般方法、课程基本理论的材料,并根据研究需要强化其中的一些部分。

七、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参加者分工:

1、宋火金——课题主持人人及大嶝中学主持人,全面组织协调、指导,为课题研究提供各方面的支持。包括做好培训、数据处理、实验计划调整反馈,总结升华实验所得。

彭永挑——莲河中学课题组主持人,全面组织协调、指导,为课题研究提供各方面的支持。

2、课题中心组:

组长:彭永挑、谢永龙 副组长:邱建平、洪家强、郑清祥、吴真苗 成员:①语文:蔡炳宣、郑得意、吴端取、王颂梅、王猛龙; ②数学:谢建团、郑银球、张群平、吴志强;

③英语:宋丽婷、曾春婷、郑国贞、彭金闷、吴慈勤、余秀蜜; ④理化生:宋火金、宋文评、许建松、蔡志灵、黄秋鑫、谢志有;

⑤政史地:洪学谦、邱大欢、蔡苍生、曾志伟、陈育智、吴真苗、张永恒; ⑥体音美:张长华、曾志和、宋碧山、张莹莹、邱培辉;

⑦特色模块:宋火金、洪学谦、邱大欢、张活艺、张长华、宋碧山、陈育智、吴真苗、王常波、张永恒、王育青。

3、伯海英、李智、张世钦、杨延丛、曾怡谋等主要承担“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的研究”的指导工作。

4、学科计划、分工:

①曾怡谋、邱建平、蔡炳宣、郑得意、蔡海英、郑丽红、郑丽娜、洪家强、吴端取、王颂梅、王猛龙、张鸿曙、王向阳、陈梅生等主要承担语文学科“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的研究”及校本课程开发和文学社团活动及刊物编辑。

②张世钦、谢建团、张振奋、郑银球、郑海龙、张群平、吴志强、陈全兴等数学学科“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的研究”,关注分层推进工作。

③杨延丛、郑清祥、宋丽婷、曾春婷、郑国贞、彭金闷、吴慈勤、余秀蜜、余春到等主要承担英语学科“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的研究”,关注分层推进工作及校本课程开发。

④宋火金、宋文评、郑丽彬、许建松、蔡志灵、王常波、黄秋鑫、洪长远等主要承担生物、物理、化学学科“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的研究”,做好校本课程开发。

⑤洪学谦、周建海、邱大欢、蔡苍生、曾志伟、陈育智、吴真苗、张永恒、王育青等主要承担政史学科“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的研究”。

⑥张长华、曾志和、宋碧山、张莹莹、邱培辉等主要承担地美体学科“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的研究”。重点关注第二课堂及社团活动。⑦特色活动发展研究计划、分工:

宋火金、洪学谦、邱大欢、洪永发、曾志伟、张长华、宋碧山、陈育智、吴真苗、王常波、张永恒、王育青等政史地生学科教师主要承担社会实践活动特色发展研究工作。

八、课题研究的步骤 各主要研究阶段:

2006.9—10 研制课题研究计划,进行相关学科和特色模块的计划制定和细化操作步骤。2006.11-2006.12 调查(培训前后)、心理测试(前测)与全员培训阶段。

2006.12-2007.2 进行①—⑦项的研究,研究优秀的个案,进行阶段总结及经验推广。

2007.2-2007.6 继续开展①—⑦项研究,逐步推广典型经验,总结以点带面滚动推进的可行性操作方法。组织重点攻关第教学模式、特色模块。

2007.7-2007.8 总结实验一年的经验教训,设计推广方案。

2007.9-2008.6 进一步开展①—⑦项研究,扩大典型经验的推广与运用,以点带面滚动推进。2008.7-2008.8 课题总结、验收阶段。

备注:①②③④⑤⑥⑦为“

七、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中的“

4、学科计划、分工”部分。

九、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阶段性成果形式:

2006.9 课题研究计划、培训计划 2006.12 调查报告、测试报告、培训小结

2007.2 ①—⑦项阶段性总结,各组进行优秀的个案研究,开展案例教学。成果书面展示:编辑《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专集,主要由:课题优秀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育叙事,教师典型个案案例,论文或经验总结,教学随笔,教学效果的比较分析报告等。成果逐步推广。

备注:①②③④⑤⑥⑦为“

七、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中的“

4、学科计划、分工”部分。2007.8 进行课题中期总结,实验教师以汇报课或现场录象形式进行,请专家点评,总结典型经验,各项目阶段性总结。成果书面展示:同上。成果逐步推广。

2008.8 进行课题结题总结,实验教师以汇报课或现场录象形式进行,请专家点评,总结典型经验,形成各项目总结报告,成果书面展示:同上。成果全面推广 最终成果形式:

各项目总结报告、课题研究报告、课题工作报告、阶段性成果汇编、优秀教师或集体的个案精选。

第二篇: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模式建构研究

《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模式建构研究》

阶段报告

邻水二中课题组

执笔人:李长清

自课题开题以来,我校课题组严格按照课题实施方案,进行探索研究。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反思、积累经验。在学科教学模式方面,我们已初具规模,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同时,积极参加各类大型赛课、教研课;通过亲自参赛和广泛听评课,吸取他人之长,完善和提高自身的教学业务水平,使课堂教学即生动又有效,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一、课题研究进程

1.进一步完善研究课,细化研究内容

自2007年9月开展这一课题研究以来,我校领导特别关心、支持这项工作。我校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指导教师逐步开展课题研究工作。给课题组成员的工作做了具体分工,细化了课题研究内容。在课程安排方面,更为英语学科大开绿灯,每周安排了7—8课时,保证了教师有充足的教学时间。在资料书籍方面,学校每年都订购了多种书籍杂志,如《中学生英语园地》《英语周报》《中外教学理论研究》等可供课题组成员借阅研究。2.建立规章制度,课题组成员分工合作,定期开会

学校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指导课题组成员的课题研究方向及内容,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要求课题组成员之间即分工又合作。我们课题组所有成员都积极努力地从事各自的工作,常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反思。课题组每隔一周都召开一次会议,对各自的工作做一汇报,提出各自在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问题,集体进行研讨。本课题组的主研人员有中学高级教师胡萍老师,她负责“如何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问题”研究,中学一级教师李长清,负责“如何教好学生语音知识”,中学二级教师万雪莲,负责“提高学生的词汇掌握能力”,其他成员搜寻资料信息,积极配合协助本课题研究工作。3.加强课题组教师的学习及培训工作

课题研究离不开教师的直接参与,要更好地进行课题研究就必须进行师资培训。每逢有市、县级优质课、示范课活动,学校领导都会力争在本校举办的机会,并要求本课题组成员去听课学习。每当有其他高校举办的培训机会,学校也会组织一些骨干教师去参加学习。以期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促进我校教师的成长和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校本研究强调:“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课堂是教学研究的实验室,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因此,我们的课题研究也正是校本教研的一项具体任务。这就要求教师有更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让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得以持续。

二、阶段成果

1、初步研究了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模式,形成了英语教学新理念。

通过近几年来我校高中英语课题研究的进行和去年初中英语课堂有效模式建构的开展,在我校英语教师队伍中已逐渐形成了全新的教学观念。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设计多种活动形式,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鼓励学生互助合作,交流学习,提高了学生的语言交流表达能力。

2、教研组科研意识强烈,教学研讨气氛浓厚

为了做好课题研究工作,学校领导要求全组教师进行集体备课,相互交流,共同探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研究解决办法。我们还经常外出参加兄弟学校的教研活动,取长补短,吸取好的教学经验,促进我校的教学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存在的问题

1. 课程改革的许多新理念,要落实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实践时,许多教师还相对稚拙。教学的进程是非线性的,教师要有应对变化、滋生教学的基本功。这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真正把认识和行动统一到课程改革的思想上来,教师需要有专业指导,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着眼于研究的科学性。

2. 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尤其是进入初三年级的时候,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一部分学生学习能力强,学习成绩好,学习兴趣也更浓;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学习能力低,学习成绩越来越差,也就越来越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其表现在听说尚可,但读写则很难。

3. 学生的读写能力还有待加强。从整体上看,学生的读写能力普遍较差,还不能很好地独立完成学习任务,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完成,因此,他们这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二)解决办法

1.进一步引导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全面促使教师自觉地、富有创造性地投入到教学变革之中,并以此为统领,有效地将“三维”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

2.教师应多向学生推荐一些图文并茂的英文读物,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精挑细选一些幽默故事、笑话等英文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3.

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维持的研究,引导学生兴趣的发展,让学生自主地投入

到英语学习中,缩小两极分化。

回首近年课题研究历程,我们更加意识到,科研是完善教育、完善人的重要载体和途径,是学校得以持续发展的强大驱动力,是显示现代教育魅力之所在。我们将不负众望,求实务真,积极创新,努力谱写出有关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模式建构理念的新篇章。

第三篇:新课程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研究

《新课程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研究》实施方案

一、研究背景: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新课改对课程的性质、功能、内容、实施以及评价都进行了重新定位。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这一要求的提出就势必要引发旧的教学模式的变革,在这个环境背景下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模式,是非常及时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概念界定:

1、新课程改革:新世纪之初,在全国推行的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次改革以转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为切入口,实现了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

2、教学模式: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实践活动方式。它由“理论基础”、“功能目标”、“实现条件”和“活动程序”四个要素构成。

三、研究目标和理论价值

1、研究目标

(1)通过学习和培训,重新理解和认识课堂。课堂不只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且更应该成为师生互动的场所;课堂不只是训练学生的场所,而且更应该成为引导学生的场所;课堂不只是知识传授的场所,而且更应该成为知识探究的场所;课堂不是教师行为模式化执行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2)通过探索与研究,重新定位教师角色、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行为。教师应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育内容的研究者,教育艺术的探索者,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学校建设的参与者,校本课程的开发者。(3)通过多种有效途径,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培养学生掌握和利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帮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4)通过改革和创新,建立新型评价制度,强调评价功能的转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注重过程性评价,注重平时的阶段性评价。(5)通过课题研究和实践,提高教师教育科研的能力,并在各学科教学中实践和探索新课程理念和思路,勇于探索,不断进取,推动大批优质课堂的涌现。

2、理论价值

新课程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是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进行全面的改革,摒弃陈旧的教学观、学生观,形成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

它的理论价值:该课题从人本主义理论出发,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创新精神,面向学生的生活回归等推进素质教育的理念,凸现出尊重多元和个性差异,尊重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基本价值取向,从而更切实有效的推动我校素质教育的深化。

它的实践价值:新课改增大了教师在课程执行中的自主权,可以根据条件和需要以新的教学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为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提供了较大的发挥空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从而使我校师生能在实践中进一步树立新型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师观、学生观,逐步形成具有我校鲜明特色的优质课堂教学模式。

四、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1、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对教育文献的研究,特别是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使我校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

(2)调查法:在初一年级及家长学校以问卷、座谈会等方式进行调查。(3)行动研究法:在对初一年级学生的课堂学习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研究预案,并在不断的实践中加以充实和改进,提出带有普遍性的结论。

(4)个案研究方法:对一门学科作具体研究,进行跟踪调查,建立分析档案,及时汇总。

2、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6.6——2007.6)

①加强市三中课改领导小组及课题组建设,明确人员职责和分工 ②制定实施方案,确定重点实施学科及年级班级

③查找、收集、借鉴相关课题的研究方法,组织课题人员学习、探讨

(二)实验阶段(2007.7——2008.7)①抽样调查摸底,了解实际跟踪情况 ②逐项改革,边实验边操作,积累材料

③教科室合理调控,修订计划与方案,实行阶段验收

(三)总结评价阶段(2008.8——2009.8)

①将实践所取得的材料分析研究,进行科学评价和经验总结 ②撰写研究报告,召开结题会,邀请上级主管部门给予指导和评估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措施

1、新课程下教师教学理念和角色意识的转变(1)更新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育工作者具有的准备付诸行动的教学信念,它是教育工作者的认识、经验行为在其头脑中的系统反映,来自其对教学实践的理性认识,也是其教学行为的基本准则,对教学行为起着统率和指导作用。学校将通过专家讲座,理论学习、下发材料、观摩公开课、教研组、备课组研讨互动等形式从思想上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以使每位老师接受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学生能力为中心的课改理念,真正树立“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核心思想。(2)定位教师角色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我校教师将通过各种形式的自主学习、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等方式,重新定位自己的教师角色,完成课改下教师的角色转换。

2、新课程下教师教学模式和教学结构的转变

中国的传统教育强调“教师为中心”的模式,这种模式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可控制、可操作、可移植的清晰状态,是提高知识传承效率和质量的快捷手段和形式,但它使在学习过程中人的情绪、情感、个性、能力、创造性等受到忽视甚至压抑。而新课程环境下建构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行讨论对话、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现、主动探索。三年中,我们将围绕课改中心,大力探索各学科新型的教学模式,使之日趋完善和成熟;大力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力求使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成为其能力形成、人格完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培养的过程。以上理念体现在课堂上具体为三个原则和六个优化: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性原则,以能力为中心的全面性原则,以活动教学为重点的活动性原则,使课堂根本摒弃传统中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注入式”,“填鸭式”,“地毯式”而实现知能结构优化、时间结构优化、认知结构优化、信息结构优化、训练结构优化和创新结构优化。

3、新课程下教师探索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

(1)学校将开展各项课堂教学竞赛活动,提高各年龄段教师对新课改课堂教学的认识,如“五四”青年教师大练兵、备课组长引路课、教研组长精品课,骨干教师展示课等。在这些活动中,各个年龄阶段的教师都能得到锻炼,提高参与课改、参与探索课堂模式建构的积极性。

(2)学校提倡备课组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智慧,力求提高备课的质量。学校明确要求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实施必须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即课堂教学结束时要使学生达到从未知到已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从明理到导行,从低水平到高水平的要求;为此,该目标是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高度统一。(3)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节课都要写教后记,并定期进行检查。教师在上完一节课后,对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进行回顾和反思,总结成败得失的经验和教训,作为今后完善教案、改进教学和探索规律的依据。

(4)学校建立完善的随堂听课制度,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我们规定青年教师每学期不少于25节,加入“导师”制的年轻教师每学期不少于30节,其他教师每学期不少于20节,每堂课后及时写听课评价并上交教导处。通过听课制度的推行,尤其是让所有行政干部(特别是校级领导)始终坚持关注第一线的教学实际,及时掌握课堂教学情况,并准确记录。每周一的例会上由教导主任汇报听课情况并作简单评价与分析。以此把科研视点转移到课堂教学上来,尝试将新型的教学模式应用于课堂,为学生营造被接纳、被信任、被尊重及真诚对待的课堂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被肯定和欣赏。实现每个学生的发展。

(5)每学期学校都将召开学生座谈会,通过发放学生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各位任课教师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学生满意度调查,对教师的常规教学工作做全面了解,及时发现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不断改进和完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

六、组织管理

1、在校长直接领导下,学校教科室全面负责,各教研组密切配合,课题组人员具体操作。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积极性与开拓性,同时争取家长的大力支持,力争快出成果,早出成果。

2、建立课题信息库,课题人员经常进行情况、资料和数据的统计分析,定期交流学习。

3、时间、经费、设施向课题组适度倾斜,使组员有充分的研究条件和研究设施开展研究工作。

4、确立子课题,分组实施。我们确立了如下三个子课题:

(1)新课程下教师教学理念和角色意识的转变(2)新课程下教师教学模式和教学结构的转变研究(3)新课程下教师探索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

5、定期进行总结、鉴定、考核。

第四篇:农村初中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农村初中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许多地方根据实际需要“小班化课堂教学”已经推广,并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小班化教育已成为新时期教育改革创新的探索热点,其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的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农村老百姓外出经商、务工人数逐年增多以及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导致我校生源出现了自然萎缩现象。特别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学生家长的意识也在不断的进步,许多家长希望子女在学校生活中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有更多的机会处于活动的中心地位,有更多的时间与教师交流,得到教师的更多的个性化教学。

我校初中生源较少,13个班,每班内人数平均35人。小班化教学,有利于教师从容的关注每一位学生,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有利于每个学生充分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是小班化教育最大优势。

二、发现的问题

目前,教师“重教不重学”的讲授式教学方式,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能力:

1、本校没有成为高中优质生源基地。

2、本校中老年教师相对较多,教学模式比较固定,很多教师只凭老经验教学,跟不上课堂改革发展的要求,上级的课改要求在老教师群体中实施有难度。

3、本校青年教师相对较少,尤其近几年新分配的大学生很少,课题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最好在青年教师身上,所以学校上下要改变思想作风,鼓励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给青年教师拥有的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

4、很多教师在组织学生活动的有序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创新性等方面有待加强。

课改是什么?就是改变传统的课堂上只有传授,极少思考的教学局面,让课堂上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直面当前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新挑战,面对初中出现的新问题,为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坚持“精办初中,质量优先”的发展思路,坚持“面向每一位学生,为学校明天做好准备”的办学理念,要站在为“教学生一天,育学生一生”负责的角度来看,我们必须树立“学生为本、高效课堂”的旗帜,课改初中课堂教学模式,力求构建《初中小班化“学生课前预习、小组合作、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力争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

三、理论依据:

1、“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理论。“小班化教学”是初中办学从形式到内容的一次变革。“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于两千多年前对教育提出的精辟论断,他的这一理论得到了世界各国教育家的高度重视。在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也同样提出了“因材施教”。而“小班化教学”由于学生人数少这一特征,教师就能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课堂教学,使孔子的这一理论落到实处。

2、教育机会均等理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这是学校实现“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标志。小班化教育则是针对目前学生数减少的形势而提出的全新的教学模式。在国内外,这一举措已经开始实验并得到了认可:在美国,在法国,墨西哥,英国,在日本,小学与初中每班人数降至35人以下甚至更少;在国内,21世纪初,北京、上海、杭州等对实施小班化教学进行了专题研究,已经取得了研究成果和经验。

四、初中发展优势

1、成绩优势

马庄初中虽然地处诸城的西北角,但是论教学质量还是骄傲的。我校近几年中考升学率都在50%以上。我校在农村,学生父母去城里打工的很多,导致有较多的留守儿童,即使这样,2013年的全市中考,我校化学和历史两科全市第一、生物第四、物理第六。

2、师资优势

本校有传承多年的教书育人、爱岗敬业的职业理念以及热爱学生、严谨笃学的职业风尚。教师队伍中有领军带头人。有高级教师4人、中学一级教师35人、潍坊市教学能手3人,潍坊优秀班主任2人,诸城市级别的荣誉更多,教师兢兢业业、有爱心、有责任感。

3、硬件优势

从教学设施上来说,教室、计算机设备、多媒体、实验室条件等学校硬件条件满足教学的需要。

4、小班优势

实施“小班化教育”将让学生能够充分享受各种教育资源,增加优质教育的机会,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和富有个性发展。一方面,它是课堂教学领域的教育现代化的一项体现,是当代优质教育、发达教育的一种象征与发展趋势。在中学阶段实施小班化教育将为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和实现教育现代化寻找到了一条新的途径和实现形式。进入新的世纪,人们教育民主化的愿望将会更加强烈,家长希望孩子拥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和平等的教育成功的机会,小班化教育为每一个学生增加了更多教育平等的机会,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小班化教育”的提出为教育资源优化组合提供了一个重要依据,既可以提高教育标准化、现代化的程度,又可以有效地保护教育资源,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五、实施计划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3年4月)

通过看书、上网、查阅资料,收听了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先生报告、衡水中学校长的报告,给了我特别大的启迪。

校长为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领导班子多次坐下来分析本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多次研究,一致认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能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最后决定先在本校的青年优秀教师中通过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来解决这个问题。

2013年4月末,召开了“课改教学改革会议”,宗旨是:统一思想,明确目标,积极行动,落实贯彻。为“加强教学研究,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统一了思想。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创造高效课堂,要把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自主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进行引导,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改变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上:一有意义:要让学生学到新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有良好的、主动的情感体验,越来越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二有效率:要让好的、中间的、学习困难的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三有生成性:在课堂中,要有学生和教师情感、智慧、精力和思维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

教学一定要与科研相结合。教师只有通过科研工作才能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

以教研组为单位,结合实际教学制定详细计划,进行校本课题研究。以“小班化、分组探究”教研为突破口,以“学生先带问题预习,老师后点拨讲授”为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实施“导学案”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探索高效课堂,立足自身实际,把校本培训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突破口。做到:八个研究即(1)研究考纲。(2)研究学案。(3)研究教材。(4)研究学情。(5)研究教法。(6)研究作业。(7)研究辅导。(8)研究考试。目的是让教师有针对性优化课堂教学,让课堂教学达到高效,把培养学生有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动机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进行引导,解决让学生想学、会学的问题,尽力为学生营造和谐课堂,使学生通过分组在课堂上高效地合作交流,给每一位学生思考提供一个足够的空间,创建和谐、民主、高效的课堂,让每位学生活起来、动起来,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再就是研究方法、实施途径等运作方式做了具体阐述,为全面实施《初中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3年5月——7月)

学校先后组织了“初中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培训、开展了全体教师参与的《小班化自主教学研讨课》活动、优秀青年教师的《小班化“自主学习”研究》课堂竞赛活动。5月初,邀请了市教研员等专家来我校进行教学指导和调研,同时我们还根据上级要求多次派教师外出学习考察,学习外地名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科研工作经验。老师们去了诸城市龙源学校参观学习,学习了“和谐高效,分组联动”课堂是怎样构建的?学习了“三大理念、四大要素、五大板块”。我们通过学习、参观和教研员之间的互动:“听课——评课——再听课——再评课”,感悟到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获得了宝贵的课改经验。同时,校领导先后出台了《初中“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初中教师职称评审教务处考核项目评定办法》、《初中“自主学习”课堂评价标准》、《初中教育教学奖励方案》、《初中学生星级评比》、《初中学生成长手册》等运行机制。

为了使课改工作取得有效性进展,40岁以下的青年老师做了一节“小班化课堂报告”,课前要求进行集体备课活动,严格按学校《集体备课制度》,认真组织备课,极大调动了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大力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

学校领导思想达成一致,深入课堂,与教师们共同实践、共同研究。据统计,上学期校领导班子听课评课次数达到200次以上,通过一阶段的努力,基本完成了《初中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行动研究框架搭建。具体如下:

1、老师指导学生课前预习

老师通过编制和引用导学案,给学生设定预习的范围、方法和提纲,给学生确定重点、难点,做好预习笔记。分为总体预习、单课预习和单元预习等。

总体预习:老师指导学生了解教科书的编排体系、内容安排,并以话题为核心,以功能和结构项目为主线,通过任务型活动和完成项目来达到教学目标。

单元预习:老师引领学生浏览本单元的内容,让学生有一个整体框架的感知,再根据学习内容提出预习要求。其次,指导学生明确本单元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课预习:老师指导学生预习本课的内容,确定重点、难点,通过做习题找出存在的问题,以便听课时能有的放矢,做到心中有数。

2、老师指导学生小组合作

学生要科学分组,合理分工,教师给各组明确每科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学习,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学校给每班安装了2块大黑板,把学生按学习情况合理搭配分成6—7个小组,每组4-5人。每组设有组长和副组长,起协调管理作用,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合作、交流、探究活动。

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应是旁观者,必须深入到每个小组,察言观色、认真倾听大家的发言,适时的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成为学生的点拨者,对学生点拨要“到位”而不“越位”。

在时间上,实施“10+35”时间模式,即教师点拨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不少于35分钟。实施学生先预习,老师后点拨,当堂训练,当堂达标。老师要注意活动过程中对各小组的指导,尤其要重视对那些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组成的小组的指导工作。

老师要以激励为主,如果学生有点滴成功,微小进步,就要给予学生表扬和肯定,使学生体会到探究成功的乐趣。

3、老师指导学生自主作业

老师指导学生自主作业一定要做到“三个并重”学习困难的、中间的、即好的学生并重;课外辅导与课堂教学并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社会教育并重。“四个学会”即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和学会生活。

学生作业要有针对性: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中等生、优等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有时效性:以强化和巩固当堂或一单元内所授重点、难点知识为主。有适量性:不布置大量重复抄写、机械性作业,防止学生陷入题海。

第三阶段:进一步深化研究阶段(2013年9月——11月)

1、教师利用导学案让学生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完成自选题目,进一步加深理解课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2、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一种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教学效果高起来的有效活动形式。

3、通过课后自主作业,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逐渐形成学生自学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4、力争达到教师会教、善教、乐教,学生会学、善学、乐学的目的。

5、教学课堂由“静”变“动”,由“教”变“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方面

学生课前能够积极主动预习,课上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课后主动拓展知识视野,学生把学习建立在积极主动参与和促进其能力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突出表现是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生主动学习知识、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强烈,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课堂上善于向老师提问,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且具有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能力。学习困难、中间的、好的的各类学生得以关注,处处有平等参与的机会,都有成功的体验,学生在获得成功的喜悦中增强自信心,有较强的合作意识,语言表达能力、综合逻辑能力、艺术表现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一部分学生绘画、演讲、书法、合唱等比赛中得到了展示。

一个学生说:“以前我在课堂上最多发一两次言,现在我每节课都要有很多次的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胆子也变大了。”反思课的演讲,尽情展示着学生的才能,他们发自内心的大声说出:我能行!

老师方面

通过《初中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行动的研究,我们的教师开始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用反思的目光看自己,老师都相信“好孩子是被夸出来的”,老师们在课改教学过程中学会了发现、学会了欣赏,不再吝惜赞扬,不再高高在上,师生关系变得和谐而民主。平时只要学生有闪光点,老师都会不惜笔墨的大加鼓励,让每个孩子的心中充满自信、快乐。老师们能关注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发展,让师生之间获得更多的交流。

年轻教师迅速脱颖而出,成为课改教学骨干,教师的学习意识、研究意识、研究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六、思考

魏书生说过: 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我们要守住我们自己的优点,改革是为了解放学生,更是解放自己,减轻学生和老师的负担。教师的教学境界是: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超过自己,老师由主演变成导演,由师长变成朋友。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我们要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习的快乐还给学生,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目的是解决学生会学问题。

今后,我们坚定不移地实施《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课题实验研究,探索《以学生为主、当堂达标》有效课堂之路,坚持“精办初中,质量优先”的发展思路,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努力办人民满意的幸福的高质量、现代化、特色化名校,为马庄的父老乡亲做贡献。

七、2013年4—11月主要成果:

4月:校名师到龙源学校做诸城市初一复习观摩课1节。

5月:校教研组研讨《初中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并做示范课10节。6月,青年教师在校开展《初中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汇报课20节,听课人数223人次。6月17日到28日学校开展全校“教学开放日”活动,开设老师观摩课12节,听课人数215人次。

7月校名师到龙源学校做诸城市小班化教学示范课1节。9—11月:

班主任做晨读课、晨跑课、读书课共计800多节。

每位导师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谈话共计1000次以上。学生做反思观摩课10节。

根据教育局提出的海量阅读,学生自编自导《我爱读书,书香校园》活动。参与率:初一100%,初100%,获奖率90%。

第五篇:农村初中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农村初中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开题报告

关刀中学

吴金品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在县教研室和关刀教育总支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下,我校申报的省级科研课题《农村初中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逐步通过县级、市级和省级审批,于2009年10月成功立项。在此,我谨代表课题组作开题报告,交各位领导审议,各位老师讨论。

一、课题的提出

1、《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第23条“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中指出:教育要“继续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并关注情感、态度的培养;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基于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已成为每一位教师共同面临的课题。

2、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而编制的新教材留给了教师更为广阔的空间,许多教师对教学要求的定位、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以及在课堂中有效地落实好三维教学目标还存在着诸多困惑,知识与技能目标还可以通过作业来反馈、通过检测来评价,而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在课堂中实现却十分茫然,这些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3、课堂教学中低效甚至无效情形仍广泛存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包办的多,“满堂灌”或“满堂问”,探究中过多帮、扶,使学生养成了过多的依赖性,大部分学生仍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思考力水平明显下降。

4、农村初中学生家庭教育和学校课堂教学效果令人堪忧。以我校为例,我校地处农村,约50%的学生为留守学生,父母在家的文化素质也不高,认识水平低,对孩子放任自流,疏于引导,“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导致我校学生数学基础参差不齐,数学整体水平仍不够理想。纵观近三年中考数学成绩,2007年我校参考生科平52.7分,居全县第18位,2008年58.6分,居全县第13位,2009年三率和位居全县第9位。再看本届初二,我们抓实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教学质量又有巨大进步,2009年秋季期中全县调考,与本届初三同期相比,人平分从50.8提高到68.5,提高了近18分。进步虽然如此之大,但与城市学校相比,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仍有较大差距。

正是基于以上背景和现状,我们提出进行《农村初中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这一课题研究,以期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声誉,让学生学会学习。

二、课题的界定

所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界定,一方面教师应通过不断审视和反思,从而不断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操作和教学行为,不断促进自己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艺。另一方面,是指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所获得的进步与发展,不仅是知识的获取与积累,同时关注学生各方面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高与发展。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整套的操作技艺和策略。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必需时刻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关注师生。师生应是课堂教学的两个主体性存在,师生关系应是民主和平等的,这是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2)关注过程。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积极互动的过程,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增长技能的过程,更是学生激发兴趣、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与分享、学会探索、增强意志的过程,是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发展,各种优良品质形成的过程。课堂教学过程,也就是教师不断成长、提升的过程。(3)关注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把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作为根本的目标追求,是一种师生共同、和谐、持续、健康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告诉我们: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新课标要求: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四、课题研究现状

1、目前国内外以课堂教学为核心的有效教学研究一般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

(1)环境变量,即学习活动的环境所具有的对学习活动的效率是否有一定的影响及特征;(2)过程变量,即师生的课堂行为、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所具有的对学习活动效果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

(3)结果变量,即教师的期望以及教师设定教学活动所依据的、可用有效教学的目标和标准加以检测的教育成果。

2、省内外学者对有效教学也一直未停止过研究,但存在许多误区,主要表现在(1)功利化——把提高分数作为衡量有效教学的唯一尺度

(2)形式化——关注短暂的、显性的,忽略滞后的、隐性的有效性。

五、课题研究目标

1、把握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与规律,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极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努力建构既符合教育学一般规律,又切合农村初中这一教学背景要求且尽可能科学、客观、具体的课堂有效教学的评价体系;

3、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促进教师深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领悟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真正在课堂教学实际中转变学生观、教材观、教学观。科学而有效地引领学生向着所要达到的目标和学习内容迈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欲求,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探求目标引领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贯彻“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理念要求,为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学习愿望打下坚实的基础;

4、提高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养成不断审视课堂、诊断课堂、研究课堂、反思课堂的习惯,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技巧。有效课堂教学既是一种理念上的目标追求,也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实践能力,所以通过本课题研究,促进教师探索和试验,比较与发现,鉴别与选择,寻求符合农村初中特点的充满个性化特色的教学策略,形成高效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

六、课题研究内容、重点和难点

1、基本内容

⑴如何结合农村学生实际,实施分层教学 ⑵怎样营造和谐的数学教学氛围 ⑶把数学和生活结合起来 ⑷分析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⑸探索课堂教学模式 ⑹如何设计课堂练习⑺怎样上好一堂数学课

2、重点

①分层教学,优化教学结构

②有效利用教材

3、难点:新课程环境下,怎样上好一堂有效的数学课

七、课题研究组织与管理

1、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⑴课题领导小组:

长:罗子雄(校

中高)

副组长:吴金品(副校长

中二)

谭亚斌(教研主任⑵课题研究小组:

性别

出 生年主 姓

专业职务

月 中一)研究专长学历

者 夏显平吴金品 方龙祥 周红雨 王荷艳 刘瑜 谌华琼 程佼 吴玉明 谭三雄 夏增 罗志华 廖建明 男 男 男 男 女 女 女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1965-2 1974-11 1977-7 1976-12 1976-2 1977-8 1979-1 1979-11 1971-8 1960-7 1979-9 1969-5 1972-1

中学一级 中学二级 中学二级 中学二级 中学二级 中学二级 中学二级 中学二级 中学二级 中学二级 中学二级 中学二级 中学一级

数学教学 课堂教学 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

大专 本科 大专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大专 大专 大专 本科 大专 本科

⑶课题组人员分工

罗子雄:负责课题研究工作的组织和指导。

吴金品:负责课题研究的具体开展、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报告的撰写。谭亚斌:主持课题研究日常工作 子课题分解:

方龙祥、刘 瑜——如何结合农村学生实际,实施分层教学 王荷艳、谌华琼——怎样营造和谐的数学教学氛围 周红雨、谭三雄——把数学和生活结合起来 夏显平、吴金品——分析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夏

增、罗志华——探索课堂教学模式 吴玉明、程

佼——如何设计课堂练习廖建明——怎样上好一堂数学课

2、经费来源:学校支持和自筹

八、课题研究方法、预期成果

1、课题研究方法 ⑴建立学生档案

采取调查、座谈、测试、比较等方式,给每个学生建立档案,实行跟踪管理。⑵开展评课活动

课题组成员人人主讲研究课,当堂测试,课后集中评议,并征求学生意见。⑶撰写教学心得

课题组成员重点根据分解的子课题开展课堂教学,及时小结,形成心得体会。⑷分类整理成集

课题负责人收集、整理各子课题相关案例、论文,撰写研究报告。

2、课题预期成果

序主 研究阶段(起止时间)

阶段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号

担人

要 设计申报(2009、5—2009、6)

有 效

方案

吴金品

阶前期实施(2009、9—2010、6)段

成后期实施(2010、9—2011、6)果 分类整理(2011、9—2012、6)施

如何实施分层教学

怎样营造和谐的数学

教学氛围

把数学和生活 结合起来 分析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探索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练习设计

怎样上好一堂数学课

中 数

教学案例、论文

教学案例、论文

教学案例、论文

教学案例、论文

教学案例、论文

教学案例、论文

教学案例、论文

教学案例

方龙祥 刘 瑜 王荷艳 谌华琼 周红雨 谭三雄 夏显平吴金品 夏

增 罗志华 吴玉明 程

廖建明

吴金品

序完

成时

号 2012年7月

最 终 研 究 2 2012年8月

成 果 2012年9月——2013年6月

最终成果名称

究 农

中 数

新 课

堂 教

效 性

报 告

中 数

新 课

课 堂 教

效 性

交 流

成果形式

论文集

总结报告

流 承

罗子雄 吴金品

吴金品

课题组所

有成员

九、课题研究的条件保证

1、负责人的研究水平、组织能力和时间保证

本课题负责人罗子雄为学校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大学学历,多年从事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曾长时间担任学校教导主任和乡镇教研员,具有丰富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科研水平高,组织能力强,且一直热心教学研究,曾有多篇论文发表和获奖。担任我校校长近6年来,学校科研蔚然成风,成绩位居全县前列。

2、参加者的研究水平和时间保证

课题组所有成员都从事教学多年,大都积累了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各自的教学风格,业务能力强,科研水平较高。夏显平校长多年以前就是数学骨干教师,教学效果显著,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副校长吴金品近6年来一直研究数学课堂教学,每期参与数学听课评课活动不下12节,2008年12月,论文《略谈课堂教学中的教材处理》获市级二等奖,2009年10月,论文《利用多媒体,课堂交给学生》获国家级二等奖。周红雨、王荷艳、方龙祥、刘瑜多年担任数学教研组长,一直致力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充分实施多媒体教学,教学教研成绩突出。刘瑜老师《巧用定比分点解决代数问题》、《乡镇普通中学数学作业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两篇论文分别在《中学数学研究》2009年第12期、《中学生语数外(教研版)》2009年第12期上发表;2009年10月,周红雨老师执教《一元一次方程》参加全县优质课竞赛荣获二等奖。其他成员也都年富力强,研究兴趣浓厚。《农村初中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自申报和立项以来,全体课题组成员即围绕这一课题开展研究,调查学生,主讲研究课,撰写论文和案例共9篇,就“如何结合农村学生实际,实施分层教学”“把数学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如何营造和谐的数学课堂教学氛围”“如何设计课堂练习”“课堂教学模式”“如何上好一堂数学课”等问题进行了实质性研究。

3、资料设备,科研手段

学校在多年来的课题研究中积累了较丰富的数学课堂教学研究资料,尤其是原始数据和相关论文,为本课题的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学校现有微机室1个,电子备课室1个,多媒体教室2个,电脑共计40台,课题组几乎所有成员还拥有个人电脑,这些为多媒体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研究中的运用提供了设备保障,使科研手段更趋现代化。

最后,祝愿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下,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圆满成功!

下载农村初中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的研究[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初中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的研究[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建构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建构 福建师大余文森教授撰文指出:“课堂教学蕴含着无限的精神财富。不思改革的课堂必然水波不兴,死水一潭;不思创造的教学必然机械刻板,浅薄......

    课堂教学模式建构工作总结

    扎实开展模式推进工作,不断深化我校课堂教学改革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下午好! 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借鉴、学习外校经验的基础上,我校初步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xxx课题组 姓名:XXX 学号:XXXXXXX 专业:英语教育 班级:2008级本科3班一、研究背景 20世纪90年代一场素质教育的大讨论换来了新的一轮课程改革,人们......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内容提要在改革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与信息素质为目标的教育理......

    农村初中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初中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开题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在县教研室和关刀教育总支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下,我校申报的省级科研课题《农村初中数学新课程......

    课堂教学模式如何建构的

    一、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的背景和缘由我县中小学实施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努力开拓,勇于创新。教学观念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日益丰富,教学行为根本转变,教学效果明显提升,课程......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性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赵本中学 课题组组长 王玉国 我校课题《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性研究》,于2010年4月由县教科室正式批准立项。本项......

    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大全]

    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抚宁县茶棚学区后白塔小学 冯春华 教学改革一直是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是核心工程。如何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改变课堂教学环境和课堂教学模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