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16:三个砌墙的农民工(5篇)

时间:2019-05-15 03:03: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学案例16:三个砌墙的农民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案例16:三个砌墙的农民工》。

第一篇:教学案例16:三个砌墙的农民工

教学案例16:三个砌墙的农民工 【案例呈现】

有这样一个故事:三个农民工在砌一堵墙。有人过来问:“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个人没好气地说:“没看见吗?我在砌墙。”第二个人抬头笑了笑,说:“我们在盖一幢高楼。”第三个人边干边哼着歌曲,他的笑容很灿烂开心,说:“我们正在建设一座新城市。”10年后,时间将三个人分出了层次:第一个人在另一个工地上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中画图纸,他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呢,是前两个人的老板。为什么站在同一起点的人,在今后却走出了不同的道路?的确是时间将他们分出层次来的吗?

【案例点评】

这个案例说明理想信念是人们引航的灯塔和前进的风帆。不是时间而是每个人心中的理想信念把人们分成不同的层次。有不同的理想信念,就有不同的人生规划,也就有了不一样的人生,或碌碌无为,或铸就辉煌。这是理想信念对于我们每个人人生的意义所在。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按照什么样的期望和方式去改造自然、社会,就会按照什么样的期望和方式塑造自己,最终自己就会成为什么样子。

【教学建议】

第一,这个案例适用于第三节第三目“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中的“关于立志做大事”的教学。案例中的三个人正是如此,有房子一样大的理想,就成就了建造房子的人生,有城市大的理想,就成就了建设城市的人生。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在为实现社会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

第二,通过本案例,可以启发学生寻找身边类似的人和事,强化理想信念对于大学生成为什么人的引导作用,进而引导学生树立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

第二篇:教育教学案例三个

让爱润心灵

抚州南丰太源中心小学

王小燕

“轻轻地捧着你的脸,为你把眼泪擦干,这颗心永远属于你,告诉我不再孤单……”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首歌——《让世界充满爱》。每当我唱起这首歌时,心中就会升腾起一种感悟——爱无界,爱无限,爱可以滋润学生的心灵。

教学十多载,让我深深地明白教育是根植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著名教育家吕型伟也曾说过“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爱是教育的生命线,爱是教育的润滑剂,催化剂也是粘合剂。

案例

(一):一个性格内向的学生——曾诗雨,她从不与人交流,老师和同学要问她事情时,只是微微一笑。但是她学习很认真,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但有一次,语文考试才得了70分,当时我以为只是一次发挥不正常,没去在意,可第二次又才61分。当时全班每一个人无不感到震惊,她考这样一点分也出乎我的意外。我再也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走到她的身边,想与她交流。尽管我知道她可能不会开口,但我还是想试试。当我走到她的身边,刚说出“曾诗雨”三个字时,只见她的泪水像泉水一样涌出来,此时无声胜有声,我知道她一定难过极了,我不敢多说什么了,怕她哭得更伤心。放学后,我把她叫到房间,先讲了许多安慰的话语,然后想与她聊聊天,可她还是不说一句话。

第二天,我决定去家访。后来才知道她妈妈刚生了一个小弟弟,每天哭啼不断,吵得她无法做作业和睡觉。可家中又比较穷,没有多余的房间让她单独睡。了解这一情况后,我征求她父母的意见,让她搬来学校和我一起住。于是,我先帮她补上落下的功课,慢慢地她的成绩又恢复了原状。另外我多次和曾诗雨谈心交流,让她尽快融入集体,及时开导她心中的不解,同时多次在班级中开展“童年趣事”、“如何交友”、“畅想未来”等主题班会,以此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教育大家学会理解对方、包容对方,换位思考想问题,从而形成平和的心态;同时我还多次自掏腰包为他添臵一些必要的学习文具等等。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曾诗雨同学变得开朗许多,积极主动的面对学习和生活,甚至向我主动申请担当班委。有一次,她还在在作文中写道:“师恩是天上的雨,慷慨地、没有任何奢望地下;师恩又是冬天的雪,圣洁地覆盖大地,默默地滋润着土地。”我想:当教师真诚而反复地向学生传递“爱”的信息时,它就会激起学生情感的“回流”。

那一刻的爱,是积流成河,聚沙成塔的深沉之爱。

案例

(二):一个后进生——沈阳,他常常不分是非的感情用事,存在着很不正常的反抗心理和逆反心理。长以欺侮同学为快。课堂上自由散漫,纪律观念不强;自控能力差;懒惰、贪玩。他的父亲性格暴躁,不注意教育方式,母亲又很少管他。

有一次,我走进教室就听见同学们议论纷纷:“不好了,沈阳家出事了……”只见沈阳一个人扑在桌上。我摸了摸沈阳的头说;“来,有什么事跟老师说,老师一定会帮助你解决问题的。”他死活不跟我走,我硬把他请到了办公室,拿了把椅子让他坐下。

一会儿,他的眼泪“扑哧扑哧”地掉了下来,在我的一再追问下,他倒出事情的原委。原来昨晚他家又爆发了战争,爸爸故伎重演,忍无可忍的妈妈提出离婚。他爸更是大打出手,把他妈妈打得浑身是伤,幸好在邻居的帮助下,把他妈妈送到了医院。孩子几乎一夜没睡,连早饭还没吃。我赶紧给他找了些吃的,看着他狼吞虎咽的样子,我心中一阵酸楚,这么小就承受了这么大的压力。这孩子平时的言行在一定程度上受父母影响很大,他常把自己的快乐寄托在同学们痛苦中,因此他没有一个朋友。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后,我让他先安心地去上课,下课趴在座位上睡一会,爸爸妈妈的工作老师帮着一起来解决。这一天他几乎没说过什么话,也可以说是他最“太平”的一天。听说晚上他妈妈出院了,我特地召集全班同学一起制作了贺卡,并签上大家的姓名,这让他很吃惊。同时也对全班同学进行了依次教育,我们是一个集体,同学之间应互相关爱,互相帮助。晚上我陪着孩子回家,一方面看他妈妈,另一方面也想找他父母谈谈。

我带者全班同学的心意,买了一些水果上门家访。一进门,只见家里一片狼籍。他爸不在家,他妈妈躺在床上不停地呻吟,见我来了连连叹气。见天色已晚,我为他们做了晚饭并开始帮助他们整理房间。他不好意思地说:“老师,我会整理的。”“没事,你做作业吧!”他迅速拿出作业本,开始做了起来。我望着他,觉得他似乎一下子长大了,不再是那个“恶作剧”的捣蛋鬼了…… 从那以后,我决定要把更多的爱给孩子。不仅从学习上、生活上给予关心,更从情感上感染他。每天都在他的笔记本上写几句“悄悄话”:“看,你今天真像个男子汉!”“真不错,你今天帮一个小同学扫了地!”“没想到,你这么聪明!”“课堂作业做得真棒”……

在“悄悄话”的作用下,他渐渐地变了。变得学会帮助人了,有时也会给我写悄悄话,把家里的近况告诉我;把他的快乐、烦恼让我与他一起分享;说说他得到表扬后的心情,可以说我俩成了好朋友。每天的一句“悄悄话”真妙,架起了我们师生间爱的桥梁。

那一刻的爱,是无声的语言,也是最有效的催化剂。

案例

(三)沟通从这里开始

三年前,我班转进来一位新同学,她叫朱丽娜,大大的眼睛、圆圆的脸蛋,看上去可爱极了,乖巧极了。上课的时候总是静静地坐着,她那么胆小,看我时眼光躲躲闪闪,上课从不发言,总是偷偷地瞟一下周围。在我的印象里,她是一个少言寡语,害羞胆小的小女孩。10岁的小女孩,正应该是活泼好动,爱玩爱闹的年龄,本应是天真快乐地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有趣的游戏:如老鹰捉小鸡、跳皮筋、玩乒乓球等等才对。可是很长时间发现她不爱动,所以对她的了解我先从她身边的几个女同学开始。在和她们的交流中,我得知朱丽娜一直很孤僻,别人碰一下她的东西她就会很生气,而且平时和别的同学也不太来往。在学习上,她显的很吃力,作业本上错别字一大堆,作文更是写的让人看不懂。可能成绩的不理想更导致了她的自卑,不愿意和同学玩。

了解了同学们眼中的她,我决定找她聊聊。我们首次聊天进展的不是很顺利。也许是害羞,也许还有点敬畏。我从她的言语中捕捉到的只是些零碎的信息。后来证明,这些信息并没有准确的描述她的任何情况。在我们的第二次聊天中,她告诉我,她的爱好分别是看电视和看风景。在她的描述下,我看到了一个孤独的小女孩,站在栏杆旁眼巴巴地看着操场。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小女孩呢?为什么她的生活中只有自己?为此,我进行了家访。才知道其父母是打小工的,而且她现在的妈妈不是亲妈妈。父母只是匆匆的回来吃完饭,就匆匆的走了。因而,使得父母和她缺乏沟通,对她的关爱也就非常少。她每天放学回家后,就独自呆在家里,再加上周围环境陌生,因而使得她的性格内向,独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在和家长沟通后,要求其父母平时多关心她,多与她交谈,多鼓励她,说一说学校里的事,认真聆听孩子的表达,使她渐渐的敢于表现自己。在上课时,针对课堂上她不敢举手的情况,我开始利用积极的暗示,如给她一个鼓励的手势,一个赞许的微笑,一个示意的眼神,一句贴心的话语,让她觉得她并不是被爱遗忘的角落。下课后,引导她多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渐渐的,我发现,朱丽娜同学上课积极举手了,下课的时候也能和同学们玩了。虽然作业正确率还没有马上高起来,但我想只要我努力用一颗充满爱的心去引导她,用一份真诚的师生情去感动她,她一定会像天使一样健康快乐!现在到了六年级,她的作文越写越好,上课表现的也很积极。我为她的进步感到高兴。有一天,她悄悄拉拉我的手,说:“老师,您看看我的成长记录袋。”我打开成长记录袋,“珍藏阁”三个字跃入我的眼帘,里面夹着我写给她父亲的“报喜单”,还有我在三年来给她批阅过的日记本。当翻开日记本,一篇篇我用红笔批阅的笔迹显得那样亲切。此时,我很激动,并且感觉到,人与人的沟通,应从注意开始。

那一刻的爱,是一道多么亮丽的风景!

教师的爱心能为学生撑起一片碧蓝的天空。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苏藿姆林斯基也强调,对那些因受家庭乃至社会环境条件不良影响而表现异样的孩子,要以“朋友和志同道合者”那样的态度和方式对他,因为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馨,才能点燃他们追求上进的希望之火。

爱是阳光,可以把坚冰融化;爱是春雨,能让枯萎的小草发芽;爱是神奇,可以点石成金。让我们用师爱去滋润学生的心灵吧!

第三篇:三个案例

深圳市公民政治参与案例解读

黄卫平陈 文 一、三个案例

案例一:在2003年1月中旬至5月初的深圳市各区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中,涌现出了一批“自荐竞选者”——即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普通公民在选举过程中直接向选民自荐,主动采取各种方式与其他由组织推荐的正式候选人竞选。据媒体报道和我们的不完全统计,共有12人参加竞选,最终有2人当选。选举期间,也出现了若干争议。全国人大及广东省人大还专门就此组织了多次实地调研,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以下简称《选举法》)相关条款的修订。

案例二:2002年,因一家垃圾发电厂计划迁址至深圳市南山区南山街道办月亮湾附近,片区部分居民曾几次自发进行抵制,并出现了一些过激行为,后在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和政府部门的介入下,居民与政府相关部门、垃圾发电厂通过沟通达成一致意见。人大代表在此事件中所起的积极作用得到了相关部门和居民的认可,之后,南山街道办召集由居民推荐的敖某等担当了人大代表义务联络员,负责联系人大代表和居民,并对片区内的环保、治安等公共事务进行监督和协调。敖某于2004年获深圳市委、市政府等相关部门颁发的“深圳市创建文明城市先进个人”奖。至2005年4月25日,由13名联络员组成的深圳市第一个社区“人大代表工作站”在该片区正式挂牌成立。这些联络员并非人大代表,主要是各小区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处、工业区及附近一所学校的负责人,其中该工作站的主要发起人和负责人敖某,同时为太子山庄业委会主任。该工作站全天候开放,有联络员轮流值班,并设立了公告栏,公布了便于居民反映问题的电话、意见箱及电子邮件,主要工作是专门代理人大代表履行日常的社区民情调研,收集和反映社区民意、撰写提案等职能,并就 住宅片区的一些公共事务与有关方面进行协调和沟通。

案例三:2005年5月24日,深圳一市民李某以公民身份在《南方都市报》自费1万余元以广告形式刊登了《致深圳市第四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公开信》,表示在多次私下联络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未果的情况下,希望通过广告的方式联系到新一届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以便请他们向人大、政协转交有关政策建议。广告中罗列了十二项建议的题目,涉及建立公平社保、出租车定价、打破管道煤气垄断等方面内容,共计三百余字,并留有传真号码与电子邮箱。此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李某也因此被公众在网上推选为“南方都市报2005深圳新闻人物”。

上述三个案例纯属彼此孤立的个案,实际涉及的人数也十分有限,与目前我国许多引人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相比,其社会显示度不是很高。但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较,深圳市在较短时间内频频出现公民政治参与的新闻,却有着一定的象征意义,标志着我国市场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一些新兴的政治参与因素开始萌芽。而我国的各级公共权力机关面对新的政治参与时,在关于“改革与完善党的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政治理念指导下,遵循“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原则,予以积极吸纳和理性应对。这些对理解我国未来政治发展的特点和趋向也许不无启迪。

二、公共权力系统的积极应对

“政治发展是政治动员和政治参与的过程,一定程度的自下而上的政治参与和自上而下的政治动员均可达成政治发展”。我国政治发展的动力,一方面来自公民基于利益诉求和权利维护基础之上的政治参与实践的逐步推动,另一方面也依赖于政治体系为适应现阶段公民日益增长的参政需求而做出的相应调整和改革,正是在国家与社会的互动与博弈中,演绎出了我国现阶段政治发展和社会变迁的渐进性逻辑。仅就上述三个案例而言,我国公共权力系统面对公民的政治参与诉求,用三种不同的民意吸纳方式,采取了较为积极、谨慎、理性和灵活的应对举措。

其一,“立法吸纳”

从发生学的角度考察,“深圳竞选”现象与2004年《选举法》的修正之间,在发生时间上的前后性和涉及内容的一致性方面存在较高的内在关联度,可以说“深圳竞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间接推动了《选举法》相关条款的修改,我们将这种立法机关通过立法渠道来反映、汲取、协调和整合民意,以回应社会对制度性改革要求的方式称之为“立法吸纳”。此种民意吸纳方式的适用范围往往是对涉及面广、影响大、意义深远等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进行法律制度上的调整和规范。自荐竞选现象的出现之所以能促使相应法律条款的修改,这与选举政治的本质特征、我国现阶段政治生态的变化、自荐竞选现象日益增多、执政党民主执政意识的自觉等方面存在紧密联系。

在2003“深圳竞选”现象中,虽然自荐竞选者的数量较少,而且当选率极低,这实际是公民在以自己的政治实践,主动去实现早已为我国法律文本所规定的公民政治权利,其目的是通过竞争方式参与人大代表选举,以表达其特定的利益诉求、维护自身及其所代表群体的切身利益。

2004《选举法》的修正虽然仅属于“微调”,但其中却蕴涵着丰富的政治信息,也彰显了我国政治改革的渐进性特征。如修改了直接选举中确定代表候选人程序上存在的一些模糊之处,重新恢复了预选程序,增加了“选举委员会可以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回答选民的问题。”的规定,并强调“对正式代表候选人不能形成较为一致意见的,进行预选,根据预选时得票多少的顺序,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从而为适度提升选举的竞争性、减少和防止“暗箱操作”提供了一定的制度空间,体现了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而在制度建设方面的积极探索。

其二,“组织(机构)吸纳”

“人大代表工作站” 的设立及“联络员制度”的实行,是南山街道办及南山区人大对居民的社区自治要求和自发倡导的联系人大代表方式的肯定和承认,该工作站的办公场地由南山街道办提供,南山区人大及南山街道办在专题调研、举办会议及日常联络等方面也给予其一定的资金支持,并准予工作站正式挂牌和开展日常工作,且政府等相关部门通过颁发奖状的办法对相关人员予以精神鼓励;而工作站每月向街道办和区人大汇报工作,工作站所撰写和征集的提案必须要经过人大代表的签名。在一定意义上,南山街道办和南山区人大实际上采取了“组织(机构)吸纳”的方式,有效地将民间自发的组织机构纳入现行体制。此种机制的主要特点是人大和政府通过一定的授权、并给予其一定的条件支持,将正处在组织化过程中,而又没有正式编制和明确法律地位的群众性组织纳入到现行政治体制框架内来进行管理。这种组织形态(机构)往往是以具体的、共同的群体利益作为其形成和存在的基础,相关成员常常对某些公共政策和社会问题持相同或相似的看法和观点,并具备一定的集体行动能力。如南山区“人大代表工作站”的成立,就是居民基于维护自身权益和社区整体利益,与相关企业进行长期博弈,并与人大和政府等相关部门不断交涉的结果。

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的维权意识和法治观念不断提高,“人大代表工作站”的主要工作职责也体现出居民对社区自治的内在要求——“承办需要进入人大代表提案的共性问题及人大代表联络员联席机制能够协调解决的事情;转办属于相关部门职能范围内及需要进入法律程序的事情,或叮嘱当事人依法办理;协办涉及面较广的问题,协助主办方和协调相关方,邀请政府相关部门、各小区业主委员会或物业管理处的负责人、居民代表和人大代表举行‘联席会议’商议解决;督办已经转办或协办的事情,跟进督促,跟踪落实。”

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同时出台五个文件,对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的活动、议案处理、信访工作、充分发挥专门委员会作用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其中强调“代表以集体活动为主,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此种制度规定的初衷是要规范代表行为、提高议案的质量、便于人大工作的开展。“人大代表工作站”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为人大代表集体活动,深入实践了解社情和沟通民意提供了一个平台,也有助于提升人大提案的质量,对减少“零议案代表”、“哑巴代表”、“挂名代表”等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我国公共权力系统可以有条件地将某些公民自发政治参与机构纳入到现行政制下进行规范管理,以促使国家与社会合作与互动的、多方利益主体共同参与的公共治理体系的形成和有效运行。

其三,“行政吸纳”

深圳市的公民李某通过广告形式寻找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希望他们转达自己的政策建议的信息见报后,深圳市有关方面于次日就委托一位人大代表从李某处接下了全部建议,并将一些政策建议按照相关程序进行了处理。之后李某陆续接到深圳市政府有关部门的邀请,分别参与两个专题研究,其中包括研究制定“阳光工程”实施办法,以及探讨深圳市商会的作用和发展趋势等有关会议。此种由国家行政机关通过行政渠道和方式将公民或社会组织的利益诉求和政治表达,纳入到行政管理范围内加以协调和吸纳的民意整合机制,可以称之为“行政吸纳”。

由于社会中利益主体是多元的,利益需求的内容和层次也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因此公民或特定组织的具体意见和建议往往并不一定会被提升至立法层级,因为在一定意义上立法权是由人民通过自己的代表机构(即议会)集体行使的一种权力。在我国,人大立法要以宪法为基本依据、以维护国家法制统一为准则、以党的领导为根本指导,同时要根据经济、政治、社会及文化的发展状况,遵循法律的起草、法律草案的提出、审议法律草案、法律的表决通过及法律的公布等立法程序,才能对那些涉及面广、意义深远、带有普遍性的重大社会问题及其社会关系进行法律上的调整和规范。李某以个人名义所提的建议没有被人大作为正式提案,也在情理之中。而行政管理具有现实性、针对性、应变性、效率性、适应性等特点,因此在应对此类公民个人的政治表达或政治接触现象时,“行政吸纳”也可以是十分有效的民意整合方式。政府可以通过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书面征求意见、公民旁听、网上讨论、直接接待等多种形式,积极吸纳民众进入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和监督过程,在广泛、充分吸纳和整合民意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民主执政的能力。

三、结 语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和市场开放化的深入,以利益诉求和权利维护为基本特征的政治参与现象逐渐增多,此类现象的发生既凸显了我国现阶段利益关系正在调整之中并日趋复杂化,同时也为我国的政治发展提供了鲜活的动力。因此,在利益关系日益繁杂,新问题、新现象层出不穷的社会转型时期,我国的政治发展可以通过“立法吸纳”、“组织(机构)吸纳”和“行政吸纳” 等多种方式来逐步推动。在民主法治进程中,我们在努力探索制度创新的同时,也有必要充分挖掘现行政治体制在利益协调和民意整合方面的潜能,建立健全主动性和适应性兼备、立体化和多元化并存的体制吸纳机制,以尽可能将民众的民主需求纳入到现行体制内来有序释放,从而在公民政治参与实践与执政党、政府、人大积极吸纳民意的良性互动中,努力推动我国政治发展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中,经由一条渐进和持续的“中国式发展道路”而得以逐步实现。

第四篇:三个儿子教学案例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第23课《三个儿子》

作者及工作单位

曲阳县燕南小学张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的生活情境来引导学生自主化的学习,因为生活化情境是富有乐趣的学习,能使生活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灵活,拥有很大的成就感,甚至能让人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通过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自读自悟,体验、发现阅读的乐趣,获得读后的成就感,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设计充分尊重学生,致力于把“授之以鱼”转变成“授之以渔场”,真正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可持续发展空间,让孩子们的心灵在真实体验的天空下自由翱翔。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这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76人,全班大部分学生喜欢语文这门学科,由于低年级学生爱说、爱动、爱跳、爱模仿,这篇课文是一篇十分浅显的课文,但是浅显的文字中却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课堂上,让孩子们采用多种形式把妈妈的动作、神态表现出来,给学生提供练习提高的空间,试图把“授之以鱼”转换成“授之以渔场”,从而达到学生愿学、乐学这种学习氛围。

☆教学目标

1、会认“既”等6个生字,会写“拎”等9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任务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明白老爷爷说话的意思,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二、自读自悟,合作研讨,体验阅读内容。

三、朗读交流,发现阅读乐趣。

四、自主发现,从细小见真情。

五、体会感悟,挖掘孩子内心的想法。

六、指明中心,升华主题思想。

七、小结课文,读读想想议议。

1、复习生字、词语。

2、真诚地表扬:哎哟,小朋友们真能干呀,这么多的生字都可以顺利解决了,真了不起。

3、创设生活的情境:小朋友,你看老师是这样表扬你的,你还记得你的妈妈是怎么表扬你的吗?

4、提高要求:你能把妈妈的表情和动作也做一做吗?(学生自由表演)

5、导入新课:今天,有三个妈妈也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了,请你自己去读读课文,找出妈妈表扬孩子的话。

1、三个妈妈分别是怎么夸奖自己的孩子的,请你仔细读课文,用横线划出妈妈表扬的话。

2、你把自己就当成妈妈,去读一读妈妈的话,读出妈妈的感情来。

3、交流:你们都找到了哪几句话呀?指名朗读三个妈妈的话。

4、在你的学习小组里和小伙伴一起练一练,看谁最能读出妈妈的语气。反馈:你都找到了哪几句话? 交流一:(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请一位小朋友来读读这句话,大家听听,他把自己当成妈妈了没有。

1、采访刚才读的同学:

师:这位妈妈,您刚才在夸奖您的儿子,一边说,一边在想些什么呀?

2、交流提高: 师(面带微笑):我也为你们的儿子感到骄傲,各位妈妈能夸奖得更自豪一点吗? 师:把你们练习的结果表现给你的同桌看看。交流二:(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二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1、师生共建交流平台:另外一个妈妈是怎么说自己的孩子的?也请几位小朋友来读一读。大家也听听,他有没有读出骄傲、自豪的语气来。

2、朗读、评价。

师:你们觉得这个妈妈读的怎么样? 师:那你能帮助他来改善一下吗?

师:哦,你的想法很棒,你能来读读吗?

3、自由练读,感悟提高。

大家提的意见都很有水平,像他们这样,其他的同学也去练习一下,争取读得更好。交流三:(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三个妈妈的话。:“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1、提出疑问:两个妈妈都夸奖自己的孩子,第三个妈妈却什么也没有说,这是为什么呀?

2、找到情感共鸣:这个妈妈在说这话的时候会是怎么样的心情呀?

3、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吗?

1、自读发现:三个妈妈打完了水,走回家去,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小朋友自己去读读课文的7、8小节,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2、交流反馈:师:读了两段话,你有什么发现? 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水很重的? 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出水的重吗?

3、朗读提高。

4、这样重的水,三个儿子看见了,他们分别是怎么做的?

小朋友们,看到这样的孩子,你体会到了什么呀?想说些什么?

1、自由表演:这时候,一个妈妈还和老爷爷发生了对话,请你和你的同桌一起准备一下,一个当妈妈,一个做老爷爷,来表演对话。

2、上台表演:指名两个组来表演。随即采访:奇怪了,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您怎么说只有一个儿子呀?

3、拓展练习:这个妈妈还会和老爷爷说什么呀?你们能把故事编下去吗? 你认为该学习哪个孩子?为什么? 你觉得该怎么样孝敬父母亲?

说说你是怎么样帮助父母做事情的?

(学生自由表达)(学生自由表演)

仔细读课文,用横线划出妈妈表扬的话。读一读妈妈的话,读出妈妈的感情来。朗读三个妈妈的话。(学生相互交流)(指名生读)

生:我在想,我的孩子真了不起。

生:我想,我的孩子是很能干的,要是他表现好的话,我要好好表扬他!生:我为我的孩子感到骄傲!

生:我还为我的儿子感到自豪,我想他以后一定能成为一个很有名的运动员!(学生练读)

(同桌相互读这句话)(指名学生朗读)

生:我觉得他还可以做出妈妈骄傲的表情。(生做抬高头的动作,骄傲的眼神)。

生:我认为他的话还可以说得更慢一些,那样别人可以听得更清楚,感觉这个妈妈也就更骄傲了。

(生自信地朗读)自由练读 学生自由发言 感情朗读

学生自读7、8小节 生:水很重 读课文相关句段

读读书,用笔划出三个儿子的做法。(学生自由交流)自由表演 上台表演

全班参与讨论。提炼出中心: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编故事

学生自由发言

在复习生字的时候,给孩子们带去的是枯燥的,乏味的信息,但是,利用老师真诚的表扬,通过联系生活,回忆妈妈的夸奖,马上就使孩子们从枯燥中走出来,进入兴奋的状态,为后面课文的感情朗读垫定了基础,是孩子们表达真实感情的需要。同时,在回忆妈妈的话,讲述妈妈的话的同时,提高要求,让孩子们把妈妈的动作和神态也表现出来,经过这样的加工,一个为自己的孩子而感到骄傲的妈妈的形象就有血有肉地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

孩子们在自读的基础上,找到了学习的内容:三个妈妈夸奖孩子的话。在自悟的基础上,把自己就当成妈妈来读,读出妈妈的语气和神态。

在自读自悟的条件下,博采众长,吸取别人的经验也是很重要的,这也是新课程下学习方式从接受学习到自主、合作、探究的一种体现。

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更进一步地把自己转化成妈妈的角色,读了以后访问同学,其实时时处处都在提醒他们:你说的话是妈妈说的话。这样挖掘内心的交流,让孩子们很快就体会到作为一个妈妈在介绍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是怎样的骄傲和自豪。然后再自由练读,提供练习提高的空间,试图把“授之以鱼”转换成“授之以渔场”。这是一个由收到放的过程。第一个妈妈的话,老师和学生一起把情感的点点滴滴都挖掘了出来,孩子们也读的有声有色,有滋有味,那么第二个妈妈的话只要稍加点拨,他们就能把妈妈的心情用朗读来表现。学生还是学习的主体,放开手脚,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悟,会有更多的收获。

三次和文本的交流,把三个妈妈做了比较,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反应是多元的。对同样的句子,不同的人肯定有他独特的体验,在不磨灭学生个性的前提下,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就是非常必要了。我设计这样三次交流,除了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把文本的含义进行表达以外,还设计了一个从“收”到“放”再到“收”的过程,让孩子学会了学习方法,能根据方法自主学习。自主发现是这套教材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每个《语文园地》里都有“我的发现”这样一个内容,经过快一年的实践,感觉到孩子们的观察发现能力已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因此,这里设计了一个通过自主发现,领悟文章的深层含义的环节,从细小的地方发现水桶很重,更进一步发现儿子对妈妈的一片真情。为了尽快展示出课文中具有人文性的思想。我在这里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通过读书,体验,感悟,然后到了抒发自己想法的境界。这里的想法,主要是指孩子们真实的想法,不是虚假的,空浮的,鼓励说真话,说自己心里想的话,允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合作在课堂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通过同桌之间的相互合作,我主要想让孩子们亲身体验角色,对感情朗读课文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自由朗读以后,请两个小组来表演,让大家都来体会别人是怎么读的,自己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最后升华文章的主题:为什么只有一个儿子?全班讨论,共同提炼出中心思想。最后给课文补上空白,进行了一个拓展练习,同桌两个人续编对话,让本来处于模糊状态的同学也能深切体会到作为一个孩子,必须孝顺父母,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孩子。同时,课堂上的闪光点也由这个环节而显现出来,成为整节课的高潮。

设计第一个问题,为了帮助孩子们理解正确的价值取向,理解三个儿子都很优秀,但是只有孝敬父母的才是“真正的儿子”,在学生心里激起思维的火花,引导进行小小的辩论。设计第二、三个问题,出于联系实际的生活,激发孩子们孝顺父母的心愿,为课文的学习提供生活的保证。

☆板书设计

23、三 个 儿 子

贴图 贴图 贴图

翻跟头 唱歌 提水 敬 ? ?(好儿子)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学生课堂学习评价表

学校:班级:学号:姓名: 项目

A级

B级

C级

个人评价

同学评价

教师评价

认真

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参与讨论态度认真

上课能认真听讲,作业依时完成,有参与讨论

上课无心听讲,经常欠交作业,极少参与讨论

积极

积极举手发言,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大量阅读课外读物

能举手发言,有参与讨论与交流,有阅读课外读物

很少举手,极少参与讨论与交流,没有阅读课外读物

自信

大胆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大胆尝试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有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并作出尝试

不敢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不敢尝试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善于与人合作

善于与人合作,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能与人合作,能接受别人的意见。

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难以听进别人的意见

思维的条理性

能有条理表达自己的意见,解决问题的过程清楚,做事有计划

能表达自己的意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条理性差些

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做事缺乏计划性,条理性,不能独立解决问题

思维的创造性

具有创造性思维,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独立思考

能用老师提供的方法解决问题,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创造性 思考能力差,缺乏创造性,不能独立解决问题

我这样评价自己:

同伴眼里的我:

老师的话:

注:1.本评价表针对学生课堂表现情况作评价 2.本评价分为定性评价部分和定量评价部分。

3.定量评价部分总分为100分,最后取值为教师评、同学评和自评分数按比例取均值; 4.定性评价部分分为“我这样评价自己”、“同伴眼里的我”和“老师的话”,都是针对被评者作概括性描述和建议,以帮助被评学生的改进与提高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觉得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容,只要在引导孩子们读书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这个问题,来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

1、阅读教学生活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仅仅把自己对文本的感受、理解、体验传授给学生是不行的,教学应该是一种“导体”,让文本与学生的感受、理解、体验发生“碰撞”,产生火花,从这个角度看,它就是生活。因此,阅读教学生活化要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进行生活教育,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比如:在开始引入课题时,让孩子们回忆“你的妈妈是怎么样夸奖你的,她的动作和表情是怎么样的?”从而导入课文“这里也有三个妈妈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你去读一读”。这样的阅读教学贴近生活,并营造了一个民主的教学环境,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敢想、敢说、敢做),使学生对文本有了独特的理解。

2、阅读教学自主化。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通过自读自悟,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而交流研讨是培养和考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其目的在于引发学生交流研讨的兴趣,培养学生交流研讨的能力。因此,在每次安排自读自悟的环节以后,我都要设计一个交流的环节,用教师生动有效的课堂评价,学生充满个性化,充满生命活力的语言,挖掘学生心灵深处的想法,对文本的主题进行升华,把课堂教学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支配时间,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3、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多一些鼓励,促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里,学生的思维才可能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才能把紧张的学习过程转变成愉快的学习活动。因此,课堂上,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语言:“老师,我有个问题。”“***,我对你提个意见。”“我对他有不同的看法,我觉得„„。”老师的语言也成了:“**你先来说说好吗?”“能向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你先等一等,让别的同学先准备一下好吗?”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教学气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易于造成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奋发向上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从中受到感化和熏陶,从而激发出学习的无限热情和创造愿望,使他们全力以赴地投入学习,提高对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最后几个环节的时候,学生争论哪个孩子更好,向谁学习时,教师的引导地位没有很好地显示出来,在续编故事时,教师的引导、点拨还不够到位等等。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实现这样大幅度的转变,教师的角色需要至少发生这样的转变,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让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第五篇:《三个儿子》教学案例分析

《三个儿子》教学案例分析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这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二、教学过程 与设计意图: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复习生字、词语。

2、真诚地表扬:哎哟,小朋友们真能干呀,这么多的生字都可以顺利解决了,真了不起。

3、创设生活的情境:小朋友,你看老师是这样表扬你的,你还记得你的妈妈是怎么表扬你的吗?(学生自由表达)

4、提高要求:你能把妈妈的表情和动作也做一做吗?(学生自由表演)

5、导入

新课:今天,有三个妈妈也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了,请你自己去读读课文,找出妈妈表扬孩子的话。

『设计意图』:在复习生字的时候,给孩子们带去的是枯燥的,乏味的信息,但是,利用老师真诚的表扬,通过联系生活,回忆妈妈的夸奖,马上就使孩子们从枯燥中走出来,进入兴奋的状态,为后面课文的感情朗读垫定了基础,是孩子们表达真实感情的需要。同时,在回忆妈妈的话,讲述妈妈的话的同时,提高要求,让孩子们把妈妈的动作和神态也表现出来,经过这样的加工,一个为自己的孩子而感到骄傲的妈妈的形象就有血有肉地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

(二)、自读自悟,合作研讨,体验阅读内容。

1、三个妈妈分别是怎么夸奖自己的孩子的,请你仔细读课文,用横线划出妈妈表扬的话。

2、你把自己就当成妈妈,去读一读,妈妈的话,读出妈妈的感情来。

3、交流:你们都找到了哪几句话呀?指名朗读三个妈妈的话。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看似简单,其实是必不可少的,孩子们在自读的基础上,找到了学习的内容:三个妈妈夸奖孩子的话。在自悟的基础上,把自己就当成妈妈来读,读出妈妈的语气和神态。

4、在你的学习小组里和小伙伴一起练一练,看谁最能读出妈妈的语气。(学生相互交流)『设计意图』:“三人行,必有我师”。在自读自悟的条件下,博采众长,吸取别人的经验也是很重要的,这也是新课程下学习方式从接受学习到自主、合作、探究的一种体现。

(三)、朗读交流,发现阅读乐趣。反馈:你都找到了哪几句话?

交流一:(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请一位小朋友来读读这句话,大家听听,他把自己当成妈妈了没有。(指名生读)

1、采访刚才读的同学:

师:这位妈妈,您刚才在夸奖您的儿子,一边说,一边在想些什么呀? 生:我在想,我的孩子真了不起。

生:我想,我的孩子是很能干的,要是他表现好的话,我要好好表扬他!生:我为我的孩子感到骄傲!

生:我还为我的儿子感到自豪,我想他以后一定能成为一个很有名的运动员!

2、交流提高:

师(面带微笑):我也为你们的儿子感到骄傲,各位妈妈能夸奖地更自豪一点吗?(学生练读)

师:把你们练习的结果表现给你的同桌看看。(同桌相互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更进一步地把自己转化成妈妈的角色,读了以后访问同学,其实时时处处都在提醒他们:你说的话是妈妈说的话。这样挖掘内心的交流,让孩子们很快就体会到作为一个妈妈在介绍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是怎样的骄傲和自豪。然后再自由练读,提供练习提高的空间,试图把“授之以鱼”转换成“受之以渔场”。交流二:(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二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1、师生共建交流平台:另外一个妈妈是怎么说自己的孩子的?也请几位小朋友来读一读。大家也听听,他有没有读出骄傲、自豪的语气来。(指名学生朗读)

2、朗读、评价。

师:你们觉得这个妈妈读的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还可以做出妈妈骄傲的表情。

师:那你能帮助他来改善一下吗?(生做抬高头的动作,骄傲的眼神)。

生:我认为他的话还可以说得更慢一些,那样别人可以听得更清楚,感觉这个妈妈也就更骄傲了。

师:哦,你的想法很棒,你能来读读吗?(生自信地朗读)

3、自由练读,感悟提高。

大家提的意见都很有水平,像他们这样,其他的同学也去练习一下,争取读得更好。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由收到放的过程。第一个妈妈的话,老师和学生一起把情感的电点滴滴都挖掘了出来,孩子们也读的有声有色,有滋有味,那么第二个妈妈的话只要稍加点拨,他们就能把妈妈的心情用朗读来表现。学生还是学习的主体,放开手脚,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悟,会有更多的收获。

交流三:(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三个妈妈的话。:“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说很么特别的地方。”)

1、提出疑问:两个妈妈都夸奖自己的孩子,第三个妈妈却什么也没有说,这是为什么呀?

2、找到情感共鸣:这个妈妈在说这话的时候会是怎么样的心情呀?

3、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吗?

『设计意图』:三次和文本的交流,把三个妈妈做了比较,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反应是多元的。对同样的句子,不同的人肯定有他独特的体验,在不磨灭学生个性的前提下,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就是非常必要了。我设计这样三次交流,除了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把文本的含义进行表达以外,还设计了一个从“收”到“放”再到“收”的过程,让孩子学会了学习方法,能根据方法自主学习。

(四)、自主发现,从细小见真情。

1、自读发现:三个妈妈打完了水,走回家去,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小朋友自己去读读课文的7、8小节,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2、交流反馈:师:读了两段话,你有什么发现?(水很重)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水很重的? 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出水的重吗?

3、朗读提高。

『设计意图』:自主发现是这套教材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每个《语文园地》里都有“我的发现”这样一个内容,经过快一年的实践,感觉到孩子们的观察发现能力已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因此,这里设计了一个通过自主发现,领悟文章的深层含义的环节,从细小的地方发现水桶很重,更进一步发现儿子对妈妈的一片真情。

4、这样重的水,三个儿子看见了,他们分别是怎么做的?请你去读读书,用笔划出三个儿子的做法。

(五)、体会感悟,挖掘孩子内心的想法。

小朋友们,看到这样的孩子,你体会到了什么呀?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设计意图』:为了尽快展示出课文中具有人文性的思想。我在这里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通过读书,体验,感悟,然后到了抒发自己想法的境界。这里的想法,主要是指孩子们真实的想法,不是虚假的,空浮的,鼓励说真话,说自己心里想的话,允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

(六)、指明中心,升华主题。

1、自由表演:这时候,一个妈妈还和老爷爷发生了对话,请你和你的同桌一起准备一下,一个当妈妈,一个做老爷爷,来表演对话。

2、上台表演:指名两个组来表演。

随即采访:奇怪了,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您怎么说只有一个儿子呀?

3、全班参与讨论。提炼出中心: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

4、拓展练习:这个妈妈还会和老爷爷说什么呀?你们能把故事编下去吗?

『设计意图』:合作在课堂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通过同桌之间的相互合作,我主要想让孩子们亲身体验角色,对感情朗读课文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自由朗读以后,请两个小组来表演,让大家都来体会别人是怎么读的,自己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最后升华文章的主题:为什么只有一个儿子?全班讨论,共同提炼出中心思想。

最后给课文补上空白,进行了一个拓展练习,同桌两个人续编对话,让本来处于模糊状态的同学也能深切体会到作为一个孩子,要成为必须孝顺父母,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孩子。同时,课堂上的闪光点也由这个环节而显现出来,成为整节课的高潮。

(七)、小节课文,读读议议。你认为该学习哪个孩子?为什么? 你觉得该怎么样孝敬父母亲?

说说你是怎么样帮助父母做事情的?

『设计意图』:我设计第一个问题,为了帮助孩子们理解正确的价值取向,理解三个儿子都很优秀,但是只有孝敬父母的才是“真正的儿子”,在学生心里激起思维的火花,引导进行小小的辩论。设计第二、三个问题,出于联系实际的生活,激发孩子们孝顺父母的心愿,为课文的学习提供生活的保证。

三、教后反思:

“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觉得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容,只要在引导孩子们读书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这个问题,来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

1、阅读教学生活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仅仅把自己对文本的感受、理解、体验传授给学 生是不行的,教学应该是一种“导体”,让文本与学生的感受、理解、体验发生“碰撞”,产生火花,从这个角度看,它就是生活。因此,阅读教学生活化要求在阅读教学过程 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进行生活教育,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比如:在开始引入课题时,让孩子们回忆“你的妈妈是怎么样夸奖你的,她的动作和表情是怎么样的?”从而导入

课文“这里也有三个妈妈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你去读一读”。这样的阅读教学贴近生活,并营造了一个民主的教学环境,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敢想、敢说、敢做),使学生对文本有了独特的理解。

2、阅读教学自主化。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通过自读自悟,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而交流研讨是培养和考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其目的在于引发学生交流研讨的兴趣,培养学生交流研讨的能力。因此,在每次安排自读自悟的环节以后,我都要设计一个交流的环节,用教师生动有效的课堂评价,学生充满个性化,充满生命活力的的语言,挖掘学生心灵深处想法,对文本的主题进行升华,把课堂教学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支配时间,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3、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多一些鼓励,促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里,学生的思维才可能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才能把紧张的学习过程转变成愉快的学习活动。因此,课堂上,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语言:“老师,我有个问题。”“***,我对你提个意见。”“我对他有不同的看法,我觉得„„。”老师的语言也成了:“**你先来说说好吗?”“能向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你先等一等,让别的同学先准备一下好吗?”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教学气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易于造成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奋发向上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从中受到感化和熏陶,从而激发出学习的无限热情和创造愿望,使他们全力以赴地投入学习,提高对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最后几个环节的时候,学生争论哪个孩子更好,向谁学习时,教师的引导地位没有很好地显示出来,在续编故事时,教师的引导、点拨还不够到位等等。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 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实现这样大幅度的转变,教师的角色需要至少发生这样的转变,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让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015年1月

下载教学案例16:三个砌墙的农民工(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案例16:三个砌墙的农民工(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个儿子》案例

    等一等,等到了花开 ——《三个儿子》教学案例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远比教师给予答案更重要。 ——题记 背景说明 《三个儿子》是二年级下册六单元的一篇文......

    《三个好伙伴》教学案例(最终版)

    《三个好伙伴》教学案例 杨桂兰 教材分析: 《三个好伙伴》一课属于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根据美术课程标准要求,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

    关爱农民工子女三个方面方案

    亲情陪伴、感受城市、自护教育方案 一、指导思想 围绕亲情陪伴、感受城市、自护教育进行整合,将这三项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开展活动,让农民工子女在志愿者亲情陪伴游玩的同时更让......

    关爱农民工子女三个方面方案

    亲情陪伴、感受城市、自护教育方案 一、指导思想 围绕亲情陪伴、感受城市、自护教育进行整合,将这三项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开展活动,让农民工子女在志愿者亲情陪伴游玩的同时更让......

    返乡农民工创业案例

    返乡农民工创业案例 基本情况介绍: 地点:贵州省瓮安县平定营镇 年龄:38性别:男 经营业务:服装生意 详细情况:返乡创业前,在福建打工,主要是出海打渔,工资3000-4000元左右每月,妻子也在......

    指数函数教学设计的三个改进案例

    指数函数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之一,从教学要求看,一是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二是掌握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下面是笔者在公开教学中对指数函数教学设计的三处改进。案例一:新......

    指数函数教学设计的三个改进案例

    指数函数教学设计的三个改进案例 摘要:在深入学习领会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本文通过三个教学案例论述了在进行指数函数教学设计时,如何改进新课引入、多媒体使用和指数函......

    工伤保险三个典型案例[★]

    关于工伤保险认定的案例 界定工伤除了要考虑发生时间、发生地点等因素外,认定参保人的身份及劳资双方的事实劳动关系也非常重要。 在工伤保险中,工伤认定一直是员工和企业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