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小学科学教学改革的思路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改革的思路
当今世界,人才,尤其是复合型人才对于世界各国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资源。复合型人才对于当下的知识经济来说可以说是炙手可热,这样对教育和教学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课题:就是要进行小学科学课程的改革,在教学过程中要把理论和实践达到统一,将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像统一,并且使实践和创新的思想通过课堂教学特定的方法和手段潜移默化到学生的身上,使其成为终身学习的重要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了现今我国小学科学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但由于传统教育的桎梏,使得大部分教师仍然沿袭着陈旧的教学模式,以理论和书本为主,而实际操作环节和探索试验的环节则略显单薄,或者即使有实践环节,也往往由教师亲自代劳,减少了学生有限的科学实践机会,这也决定了我国的小学科学课教学改革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此,有必要通过实际的课堂教学的试验来验证小学科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从中获得进一步有效实现小学科学课改的新思路和新观点。下面,结合上海静安区教育学院三年级的一堂科学课的课堂实录来分析我国小学科学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一、培养创新性的科学课教师
传统教育的旧模式仍然存在与当今科学课教师的培养和教学上,从而导致了小学科学课教师的思想陈旧,观念落后,过多的借助于课本上的教条知识,反而弱化了对于科学课来说意义最为深远的实践动手环节,束缚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这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这一理念是大相径庭的,严重影响了小学科学课的主要目的和预期目标的实现,因此,培养一批具有新思想,新理念,开放型,创新型的教师已经势在必行。要做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自身具备较好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并能够很好的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并且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小学学生,正处于模仿能力极强的阶段,作为启蒙教师,其一言一行都对于学生今后的思维方式和成长模式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作为学生的效仿榜样来说,其自身是否有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对于学生是否具有开阔的思路和科学的思维都是至关重要的。第二,具有较广的知识面和较强的求知欲,并且勤于学习与思考。这是由科学课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科学本身保罗万象,科学课中包含的内容和知识涉及的领域和范围也较广。面对着小学生各种各样的问题,科学课的教师必须要有充足的知识储备来应对。比如,当准备要上“让它落的慢一点”一课之前,很可能教师对此课所涉及的知识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就要求科学课的教师要自我学习,不断求知,进一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这是顺利进行好开放式科学课教学的基础和关键。
第三,要有能驾驭课堂的能力和熟练的教学技巧。由于科学课的本质要以科学探究和试验思考为止,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会有很多无法预料的情况出现,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和高度驾驭课堂的能力。比如,在“让它落的慢一点”的教学过程中,一个小组的实验失败了,作为教师,她并不是变得手忙脚乱,不知所措,而是就此失败的实验来引发同学们的思考,在失败的实验中积累经验和教训,并分析失败的原因,由此可见教师的教学机智的重要性。
二、个人探究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根据《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科学课学习的主要方式应该是科学探究。其过程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发现并提出问题;②提出假设;③实验计划的制定;④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并收集数据及相关资料;⑤总结实验。这样并不是老师教条的将书本上固有的东西大量的灌进学生的脑子里,而是在相对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和具有科研实验意味的模拟环境下,让学生设身处地的去经历和体验知识与结论形成的过程。只有在这样学生自己体验和经历下,才会得到深刻的印象,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开发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而当学生习惯了这样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之后,将会对今后的科学课的学习和其他课程的学习方式乃至一生的思维模式都有深远的影响。例如在“让它落的慢一点”一课中,在老师的有步骤的启发式提问下,唤起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意识,进行自主的探究,提出了很多创新型的乒乓球变慢的方法,如用纸杯子做个降落伞,把乒乓球吊在气球下,把乒乓球放在纸飞机上等等奇思妙想。同时,在自主进行探究的同时,还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性的学习。这样能够更好地整合学生们的知识和思维,使得探究和实验活动得以顺利的进行,在小组的合作过程中,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相互启迪,相互交流,不断扩展探究的思路和思维的空间,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协调意识,对从小培养学生的科研合作能力大有裨益。在“让它落的慢一点”一课中,教师在进行了思维上的启发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式探究以后,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小组成员中所能想到的所有使乒乓球变慢的方法都写下来,并进行合作性试验,并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试验的证明,使得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大大得到提高。三.创建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
对于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途径的科学课来说,创建一个民主,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十分重要的。学生们往往能够在这样的一种轻松的环境中解放自己的思维,任其在空中驰骋,会有很多奇思妙想产生,从而充分的发挥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第一,要保持思想和行为的独立性。不要用墨守陈规的统一标准来要求全部的学生,这样只会让学生形成刻板模式,从而束缚自己的思维,养成从众心理,影响其创造性的开发和发展。往往有创造力的学生都具有思想上和行为上强烈的独立性,保持其自身独有的特性,不要去磨灭它,才能真正的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意识。比如在“让它落的慢一点”的课堂实践当中,教师并没有对学生的发言做一个固定标准性的回答,而是以开放式的态度,鼓励每一个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并且允许对一个现象有不同的思考和观点,并不是以权威性的理论来否定学生的观点,而是以逐步的引导来将学生引领到更加正确和科学的思维模式上去。第二,师生关系民主化。将师生关系由原有的上级对下级,尊长对小辈的关系逐渐转变成朋友和合作伙伴的关系,这样能消除有原来就有的师生关系所带来的紧张气氛,使学生在彻底放松和完全的开放模式下进行科学课的创新式学习。“让它落的慢一点”一课充分的证明了这一点。教师以亲切和谐的启发式语气,类似于朋友谈天一样和同学们进行一问一答式的探讨,允许学生的自由发言,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里充分开放和发散思维。
四、让儿童直面生活中的科学——从教材的执行者到课程的开发者
“做中学“承担着儿童科学启蒙教育的责任,以培养儿童良好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能让儿童直接参与的科学主题探究主题为载体,引导儿童和科学亲密接触,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打破科学在孩子们心中的神秘感,培养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帮助他们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价值观以及实事求是、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培养儿童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众所周知,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评估者,在教学双边互动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必须先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在以观察实验为重要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科学教学中,如果按照传统教学一味地采取“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让学生怎样实验,学生只得照办”这样照本宣科的方法进行教学,不仅限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有碍于学生思维的训练和发展。因此,科学教师要在科学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启发引导他们积极动口、动手、动脑,亲身经历科学发现的全过程,按照“发现问题,提出假想----设计实验,反复研究----归纳概括,得出结论----验证假想,联系实际”的教学模式自行获取自然科学知识,并且不断地提高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才能够适应终身学习和探索的需要。
第二篇: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思路
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思路
学校体育主要由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组成。体育教学的任务与目标是进行健身知识技能的传授以及运动教学,课外活动目标是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同时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练身和活跃学生生活、协调人际关系。所以学校体育的目标宏观来讲应是促进学生体格体能的完善和发展,培养体育的情趣、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社会情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每一个学生而言,是通过体育达到以下四个目标:①身体的发展。有很好的适应能力,包括适应不同环境不同气候不同岗位的身体和心理能力,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和康复能力,对疲劳的抵抗力;②获得良好的运动技能,提高工作劳动的效率,进而提高生活质量;③掌握科学的健身养生知识,提高智力素质;④培养正确的社会情感,形成民主、公平、竞争的意识,能不断自我发现、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概括地说就是:全面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掌握体育卫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形成良好个性。
小学体育包括理论与实践两大部分。理论课十分抽象、深奥,并且系统性不强,实践课包括队列队形、基本体操、跑、跳、投、技巧、支撑跳跃、单杠、双杠、民族传统体育、篮球及韵律体操和舞蹈等。体育课是身体活动课,而身体活动是以身体素质与思想素质作基础的。学生基础不同,要掌握相同的教学内容,这也成了体育教师的一大难点。另外限于条件,体育实践课受场地影响大,跳高少不了海绵包,篮球教学要有很多的球与球场,遇大风、下雪、落雨、强日光,体育课变更的随意性则更大。教学内容完不成,学生身体得不到锻炼。
游戏是一种遵循很简单的规则让人有很大自由活动余地的运动,可以随意支配动作的难易与数量,比如双人摇绳跳,进出的方向、跳动的次数均不加限制;“网鱼”游戏,规定在一定范围内运动,而跑直线还是折线、曲线,是急停急起还是跑跳结合均不加限制,只要跑动者不被围捕者逮住即可。游戏法特点之一是参加者全体在运动,这保证了练习的密度与强度;二是动作难度自己控制。比如“贴膏药”,速度快与追捕者离得远可以多绕几个圈,速度慢可就近处置;三是在练习中学习,不会做游戏的人,只要参加了一次练习,也就会做这个游戏了,学习效率比单纯的组织学生学要高很多。其基本过程是“练习――学习――练习”,实用性大,练习次数多,而不是学示范动作那样“学习――练习”;四是不同气候不同场地条件下均可作游戏,受外界的限制较小;五是游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以活跃气氛,提高练习效果;六是可简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兴趣。比如篮球投篮练习,将球篮降低到2米或更低高度,学生易于投中,还可练习扣篮,既是游戏,又是教学内容,学生很愿意投入。
体育课中使用游戏法,可以激起学生运动热情;但当学生很活泼时上体育课,又必须集中其注意力并稍抑制其激情,这时可用集中注意力游戏;素质练习很枯燥乏味,可用游戏法进行调节,如追逐跑练奔跑能力、听信号追逐跑练反应速度与动作速度,“跳深”与蛙跳的竞赛练跳跃能力,不同高度的橡皮筋可用来练障碍跑和跳高。结束部分用音乐伴奏跳迪斯科来放松肢体,或用听信号大声笑的游戏放松情绪。
班级体育活动中亦可引入体育游戏,比如跳绳、登山、小群体的竞赛等均可协调学生关系,增强凝聚力。
全校性的拔河比赛,球类比赛,擂台赛,可以促进学校学习气氛的转化,可以扭转后进生,使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提高学习兴趣;健美操、韵律操、体育舞蹈是女生们喜爱的内容,可以促进机体的发展,展示美好的姿势,培养自信心。
业余运动队的选材和训练,也可以采用游戏的方法进行。训练是艰苦、枯燥的事情,如果手段不发生变化,极易造成学生伤痛发生和成绩下降,通过形式多样的游戏则既可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又可以调节精神和情感,防止运动损伤。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应强调让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均有发展,具有个性特长,实施游戏法教学则能很好地吸引学生,使他们感到因为学校里有自己的游戏伙伴,有游戏场所和游戏组织者及参与者,在共同的活动中可以不断了解自己,评价自己,提高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能够在快乐中锻炼身体,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所以,学校体育中应大力推广游戏法教学,尤其是义务教育中,在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形成时期,在体质锻炼的黄金时期,用多种有效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三篇:教学改革思路
教学改革思路(杜方)
一、改善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采取阶梯式培养模式,各教学单元皆为同一个目标服务――培养学生的就业上岗能力和文化素质。阶梯式培养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1、第一层次:基础模式(服务于第二层次)
主要开设文化课(如:大学语文、财经应用文、数学、英语、形式政策、毛泽东思想概论、公关礼仪、演讲与口才、大学生心理健康等)、应用基础课(如:计算机应用基础、办公自动化、珠算、点钞等),一方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文化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另一方面培养其一些进行后续教育的基本技能。
2、第二层次:技能层次(服务于第三层次)
1)专业技能
主要开设专业技能课的基础课程,如审计专业:开设会计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中国税收、纳税申报、经济法、审计基础等,使学生掌握一些专业基本技能。
2)辅助技能
主要开设初级会计电算化、中级会计电算化、Excel在财务报表中的应用等。做好经济业务手工处理与计算机处理对接的准备工作。
3、第三层次:专业核心层次
主要开设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表)审计等课程,使具备学生正确使用、处理,正确分析财务信息的能力。
4、第四层次:实践层次
1)学生在仿真实训室中模拟实习2)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
二、各专业自成体系,建议组织编写配套的系列教材
每一个专业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组织上应自成一体,以突出专业的独立性,充分体现专业特色;配套的教材应由浅入深为不同的阶层服务。
三、建立基础建立相应的教学团队
以专业为基础建立相应的教学团队,组织开展日常教学工作,如教学经验的定期交流、教学检查、集体备课,同时制定相应的制度加管理。
四、建立专业学术团队
以专业教研室为单位,建立专业学术团队――“三人团”,研究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而这项工作不仅要以制度进行管理,而且要在经济上给予坚实可靠的保障,否则专业团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第四篇:高中英语教学改革思路探析
高中英语教学改革思路探析
摘要:针对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问题,本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的角度出来,从教学理念、课堂设计、课外延伸、评价体系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改革思路
在新课标体系下,教学应该以学生的综合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更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新思维方式,让学生树立自信心,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形成持续的学习能力。
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与学生必须从多方面进行转变,杜绝“把英语学习当成是应付高考的学习”认识,重新建立英语教学的思路和习惯,重新认识英语学习的目的和本质。在具体教学过程,应该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
1.课程改革必须转变教学理念
在新课程的要求下,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与方法都有了重要的改变。以前,高中英语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单词、语法和应试技巧为主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改革后,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发展探究知识能力、获取新知识的学习能力。教学中要宽容对待学生的求异思维、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呵护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努力拓展学生的想像思维和创新精神。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时,应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路,发挥学生的创意和想像力出发,增加探究性学习的内容,加大开放型学习任务或活动,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点。改变死记硬背、机械模仿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积极尝试观察、思考、归纳、总结等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发展与人沟通的能力,学会团结协作。
在具体操作方法上,多进行问答、表演、讨论等生动活泼的语言实践锻炼和活动,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增加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的学习机会和态度,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时,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还要注意,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设计不同的任务,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个体差异,使所有的学生都得到进步。
2.加强实践任务型的教学设计是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
英语学习是一项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正是因为这一特点,决定了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而不是应试能力;强调用语言进行实际的交际而不是满足于选择正确答案的选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明确以学生“实际交际”目的来设定各级学习目标和要求,并且在实际操作中适合多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在这里,任务型教学内容是指要求学生用所学英语知识完成某事的语言实践活动。任务的内容一般应具备:目的明确、具有真实意义、接近现实生活、涉及语言信息的听说读写、完成后应有具体的成果等特点。
设计能体现教学目的要求学习任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此,教师要依据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紧密结合教学知识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现实生活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任务完成的过程中来。一般地说,学生为了能够完成任务,需要经过思考、分析、讨论、对话和合作等方式,并且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技能,强化对知识的学习兴趣,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并且还能培养出学生们的团结合作理念,增进相互交流和理解,体验学习的乐趣和价值等。
另外,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或活动时,还要注意英语和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渗透,从而使学生的审美情趣、想像思维力、艺术感受、协作创新等综合素质和技能都能得到发展。
3.高中英语教学需要向课外延伸
采用实践任务型的教学课堂设计,课本内容和课堂时间都比以前更加丰富,也更加贴近生活,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共鸣,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展示语言能力的机会。但是,这样的机会在课堂毕竟是有限的,所以,英语的学习必须加强向课外的延伸和引导。比布置作业为例,常的学生课外作业是书面的、要求独立完成的任务。但是,这样的书面作业大多是对语法、词汇等课堂知识的重复,不需要交流和合作就能完成。所以,这样的作业不容易引起学生在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思考,就是说,这不是在运用语言,而是在记忆一种语言规则,根本难以体现语言的功能和交际性。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可以留一些学生操作空间大的作业,比如利用节假日看英文原版电影,然后做一个海报,或者写一篇简短的影评等,这样的作业可以每隔几个星期一到两次,作业结果也可以由全班同学集体评价,选出不同等级的作品,并且还可以将最好的评价通过演讲或布置展板等方式进行展示。
4.课程改革必须采用科学的评价体系
在过去的高中英语教学中,采用的评价方式一般是是单一以笔试为主的考试方式。但是,从各种相关的调查研究结果来看,这种评价方式是非常不利于语言类课程的学习的。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及教学、考试等多方面改革的要求和发展,在高考和中考时都添加了英语的听力测试,但就英语学习的主流来看,平时及期终考试,所占比例最大的还是笔试一统天下。这样的评价方式,虽然注重了终结性评价的结果,却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无法进行有效的评价。从而就不太可能及时发现、掌握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所以,在高中英语的评价中,我们不但要利用试卷对学生的英语能力进行评价,更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进行有效的过程性评价;不但要由英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更需要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有效的评价,需要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同时更需要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或学生之间相互评价。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语言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更应该是学生心灵的引路人和开发者。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养成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良好习惯,养成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基本素质,从而为以后的创造性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燕.高中英语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式[J].山东教育,2008,(17)
[2]张翠霞.新课改下如何优化英语语法课堂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09,(8):266.
[3]唐凌.新课改下高中英语教学的反思与探索[J].英语教师,2008,(4):52-53.
[4]邱永福.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英语课程资源[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4,[5]葛炳芳.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课程·教材·教法,2008,(11):48—52.
第五篇:新闻专业教学改革思路
新闻专业教学改革思路
培养目标准确地定位关系到新闻专业发展的方向前途,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摆脱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和影响,突出文经新闻专业的实践性特色,使学生具有获取知识信息能力、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新闻采编制作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采用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训实习教学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充分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以新闻从业人员必备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相应素质为主旨对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和调整。
首先,现有的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还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环节较为薄弱、缺少职业技能培养等不足,需要进行更为全面深入的研究和必要的调整和补充,以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
在现有的大学新闻学专业的教学活动中,往往是以教师为主导,以知识传授为重点,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不到充分的调动和发挥。长此以往,一味地被动接受,导致学生缺乏探求和创新的精神,缺乏对未来职业的认知和必要的职业训练,从而逐渐丧失了专业学习的热情。因此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上我们应该重视实践课程的设置,做到以下几点:
①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适销对路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 ② 突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以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
③将相关职业资格鉴定内容引入到专业教育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④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关系到教学效果和培养目标的实现。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我们应注重理论实践相结合,形成“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教学模式。
具体而言,大一的学生刚入学,有一个适应过程,高中阶段的“高压学习”惯性依然存在,这个时期的学习可以巧妙地利用这一特点,在上半学期完成大学所有公共科目的学分。等到了次年的下半学期,学生们开始进入专业课程的学习。这一时期,应该高密度地进行各专业理论的锤炼,让他们打下一个理论的扎实基础。而到了大二时期,应该是进入“理论+实践”的关键时期。这一年,学生们在继续学习有关专业理论的同时,学校应该在校内开设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利用现在DV机普遍的优势,针对国内外新闻事件,模拟开展一些采访活动。活动涵盖新闻选题、策划、采访、拍摄、制作和播出宣传全过程,努力地在院系内形成一个模拟媒体的浓厚氛围,让学生们在活动中得到综合性的锻炼。针对个别优秀节目,可推荐到本市媒体中播出,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大三阶段,是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在学生经历了一年的校内模拟操作后,鼓励学生们走出校门,走向社会,结合新闻专业的大小实习,走进各色各样的媒体单位和公司,在实实在在的实践中锻炼自己。由于大二阶段的校内实践,大三时的学生自然不会有上手难的压力,上手快会受到各用人单位的青睐。更多的、真真正正的采访、制作机会就会摆在他们面前,这一年的真正磨练才会让他们的理论得到最佳的初步认证,也会让学生们增强走入社会的自信。大四阶段,要求在我的学子们全部返校,暂时放弃各种实践,沉下心来总结两年来校内、校外的各种实践,谈体会、写论文、找定位、谋未来。学生们经过大四一年的理论和实践沉淀,会变得更加的成熟,会对传媒特质的理解更加准确、到位,对自己也会有更加清醒的认识。总之,这样的学生,才会是一个有理论、有实践的可用之才。
三、专业教学思路的改革
新闻专业在现有的教学、考证、实习实训等特色的基础以市场为导向,确定能力培养目标。恰当调整重组课程。采取的措施有:
1、进一步明确专业定位与课程定位,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切实加大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
2、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认识学习、现场教学、课外实习和专业实习等环节。
3、进一步完善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开辟更多稳定的实习基地
4、进一步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在自愿的前提下,专业老师积极参加实践锻炼、学术研讨或者考察访问的机会。
5、本着“服务地方文化,拓展传播媒介”的方向,将开设“影像拍摄”特色课程,该课程是新闻学专业的配套实践课程。现拟与培养方案中的“新闻小实习”结合,在实际教学中可根据需要灵活安排时间。本课程通过系统介绍闻摄影、摄像理论与技术,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对新闻拍摄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其成为学生将来走入新闻工作岗位的重要技能。
6、建立“文经学院数字全媒体实训创作中心”,通过实践课程的建设培养学生甘于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勇于探索未知的创新精神;勤于发现问题的思考习惯;善于践行想法的实践能力;乐于沟通协作的团队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