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改革给我们带来的思考

时间:2019-05-14 02:20: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科学教学改革给我们带来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科学教学改革给我们带来的思考》。

第一篇:小学科学教学改革给我们带来的思考

小学科学教学改革给我们带来的思考 读《让它落得慢一点》教学设计有感

小学科学教育是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学生除了学习课本知识外,更重要 的是学习得出科学结论、探索自然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只有这样,人类才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不断发 展、不断进步。小学科学课程的改革,使人感受到科学课给教师和学生带来的新变化,如何将《科学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有机地融入在教学之中,赋予科学课堂新的活力,成为每位科学教师面临的新挑战。

在传统学科课程的教学中,主要目标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人类的文明成果。这种接受学习方 式,可以高效率地系统掌握学科知识。但是,如果“接受性学习”作为学生唯一的学习方式,长此以往,学生便会变得只会接受,不会创新,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能力的缺乏,对于国家和民族而言则意味着失去赖 以进步的动力。

一、传统教学中“接受性学习”的学习方式具有相当大的“被动性”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首要解决的是学科课程上面罗列的一些问题,被动地接受问题的答案,而使学生失 去了学习热情,学习成果毫无创造性。

而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研究 性学习,主张在一个学习课题的统领下,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获 得发展,通过主题将学生在学习中所“体验”的文化内容整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想、行为进 一步完善,并由此获得预设的经验。它是一种由“课题研究--体验、经历过程--发展”的过程。“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就是说使学生不要读死书、死读书,而是在教师的指导 下,让学生自己去看、去做、去想、去研讨,甚至去玩,寻求结论,发现一些他们原来不知道、不了解的 自然事物和科学道理,从而获取科学知识,发展科学兴趣和能力。”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如何实施探究性学习方式呢?

1、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每一个问题的假设和预测 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注重的是调动学生学习思维的活跃性,积极开动脑筋,猜想参与正是一个最佳 的思维锻炼场所。通过师生之间的活动参与,自由动手做实验或者小组合作做实验,提炼出表面现象,在 汇报时教师大胆让学生说,大胆让学生猜测,从而把表面现象上升到事物本质的东西,在经过多次试验的 检验,得出结论。这就是一个完整的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过程。在《让它落得慢一点》这一课的教学中,当教师提问:乒乓球“蹦蹦”和“跳跳”喜欢从空中落下的感觉,但常常觉得不够瘾。你能不能想办法,让它们落得慢一点?学生说出一些让物体落得慢一些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你能怎么做?有什么办法?”于中就会出现“做个降落伞、把乒乓球吊在气球下、放在纸飞机、将杯子旋转起来。”等方法,下面的活动才能按其方法一一去探究;„„真是百花齐放。接着,可以让学生按各自的办法进行活动,得出结论。这样,在学生全身心的经历和体验过程中,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得以充分地展示和培养,而且他们对科学课的兴趣可能超出老师的预料,可能学生的问题还是不断,他们的讨论、争议还那么激烈,2、正确处理探究中学生自主与老师指导的关系 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并不忽视教师的指导。应当特别强调教师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让学生真正从探究中增进对世界的认识和不断提升学生的探究素质。但无论哪个阶段的探究 都可能伴随有疑惑、阻力、紧张、艰辛、兴奋或喜悦,问题是,教师如何指导学生的探究?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教师应就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引导。不过,要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很难。因为科学课程知 识本身包罗万象,其知识也是包含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不可能用几张表格或问几个问题就能知道学生 的原有知识水平,这些知识很大一部分是学生课外学到的。在科学课中应多一些时间让学生自己来说,从 中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站好起点,把握好教师重点指导探究的哪些方面,如何指导,何时介入,何时传 授相应的准备性知识,有助于我们的教学活动顺利展开。

3、给学生亲历探究和开展反思的机会,正确对待学生的原始观念 学生并不是带着一个空白的头脑来到教室的,他们对许多问题都已经有过自己的探究,形成了自己初 步的看法,但这些看法中有些不够全面、深刻,有些甚至是错误的。例如:轻重不同的两个物体,学生会 认为重的物体先落地;衣服保暖是因为衣服能产生热量……仅仅通过教师讲解,学生常常是半信半疑,甚 至想不通,只有通过进一步的亲身探究,让他们亲自发现自己已有经验与新发现的现象与事实之间的不一 致,他们才会心悦诚服地审视并修正自己的经验和认识,是“顺应”与“同化”两方面的统一的过程,这 种构建不可能由他人代替,是学习者自主构建的过程。象上面所举的例子,可以指导学生做实验:把两个 大小不同(差别明显)的铁球同时从高处放下,观察两个铁球落地的情况,从而得出轻重物体同时落地的 结论。

4、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探究过程中的挫折与失败 在多数探究中,教师要适时给予适当的帮助、指导,使探究在经历了一段努力之后有所结果,让学生 体验到有所收获的喜悦和兴奋。否则,总是探究不出东西,学生也会丧失对探究的兴趣和信心。当然,在 探究过程中,学生难免会走弯路,甚至最终也没有找到问题的答案而不得不求助于教师直接解释,但学生 仍从这一亲历过程中学到了不少东西,明白科学研究的不容易、科学道路的不平坦……

5、在探究过程中,注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的落实 在《标准》中指出: “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尽管可以有多种表现,但主要应该集中 在科学学习、对待自然、对待科学、对待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教学过程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念的落实不能像知识技能一样,通过讲解、演示、实验、练习、作业、考试等方式直接“教”给学生,而 必须通过创设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产生体验,获得感悟。这些体验和感悟,有些是小学生当 场感受到,并且有所表示的;也有些是小学生当时并没有感受到,并且有所表示,而是作为一种潜在的体 验和感悟,暂时积存的他们的心中,随着学习的进程,这种进程不断积累,到一定程度会产生从量变到质 变,产生顿悟并显示出来。在加强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中,“探究性学习” 的优势正日益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探 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是新课程理念下科学学科教学亟待需要的一种更好的、更适合于学生有效学习的教 学方式。小学科学教学改革浅议 培养新一代公民的科学素养,必须改革小学科学教育。科学课程必须贴近小 学生的生活,注重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用符合学生年龄 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让学生自己去探究,不断地启发学生去猜测、去思索、去 动手实验。

1、鼓励儿童动手动脑做科学 强调探究式学习活动是科学课程的一个特色。科学教育强调的是:做科学、懂科学,而不是像从前一样读科学、听科学、记科学、看科学。也许有人要问:

小学一年级学生如何探究?小孩子有没有探究能力? 应当明确,探究不等于科 学探究,探究也不等于研究。探究不仅仅是一种能力,而且是一种教学途径,对 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新课程提出:教师应鼓励儿童动手、动脑 ,做科学,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 实教学过程,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 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对于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鼓励儿童通过动手 动脑学科学。因此,在科学教学过程中,要有一定的情境,并以此作为教学的资 源,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应是学生自己提出,实验过程同样要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在教学中,教师注意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 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 划;注意收集第一手材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做统计图 表的方法;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等。

2、培养科学精神、态度尤为重要 科学教育就是要培养孩子对事实和经验的高度尊重,让孩子们从小懂得事实 最为重要,证据是说明事物最有力的根据,尊重事实是最起码的科学态度。同时 要重视每一个孩子对事物的解释。从小注意培养孩子形成对事物的独立看法,进 行有根据、有条理的思考。同时,要帮助学生认识科学探究,体验科学探究中证 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 可以重复验证的。知道对其他探究结果提出质疑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了解合理 怀疑是科学进步的动力。在传统的课程设置中,交流能力的培养从来被认为是语文课的职责,而其他 课程却很少提及。传统理科教育所传授的交流手段是极其狭窄的,往往仅限于纸 面上的公式推导或计算,而科学教育中的交流应当包括学生能准确、清晰、简洁 地表达自己的科学思想,正确运用科学术语,具有一定的说理能力。通过与别人 交换看法,加深对科学概念的理解,改进自己的思维与行动方式,并学会尊重别 人的不同意见。

3.发挥学生的特长,积极开展第二课堂 科学课教学第二课就是为学生营造一个动手动脑、发挥个性特长的新天地,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环境中增长见识,扩大视野,拓宽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受到 启示,接受教育。课外,各班成立科学课兴趣小组,开辟科学教学园地或自然角。指导学生课外认识一些事物,观察自然,深入持久的做好观察、采取和记录工作,提倡学生所学知识和规律解释有关自然想象的简单问题,鼓励学生写观察笔记和 气象日记,使学生获取更多知识,应用所学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小发明、小创 作、小制作和考察活动,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这样体现了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针,学生从中受益无穷。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师教育观念的改变。在以观察实验为重要教学方法和 手段的自然教学中,如果一味地按照 “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让学生怎样实验,学生只得照办”这样照本宣科的传统方法进行教学,不仅限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 性,而且有碍于学生思维的训练和发展。因此,自然教师要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 下,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启发引导他们动口、动手、动脑,亲身经历 科学发现的全过程,按照“发现问题,提出假想——设计实验,反复研究——归 纳概括,得出结论——验证假想,联系实际” 的教学模式自行获取自然科学知识,并且不断地提高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以适应终身学习和探索的需要。

第二篇:经典诗文给我们带来什么

经典诗文给我们带来什么

——李振村在“全国第六届新经典大讲坛”上的发言

经典诗文,给予我们道德的底线

我想,经典诗文,它第首先能给予我们一种道德的底线,让我们极速下滑的伦理道德的能够有一个止步的底线。

人是什么?化学家说,人是化合物。生物学家说,人是动物。社会学家,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费尔巴哈说,人就是他吃进去的东西。我们吃进的是什么,我们就会变成什么。

我是60年代出生,我们60年代出生的人吃进去的是什么呢?我上小学的第一篇课文《毛主席万岁》,第二篇课文,《毛主席万万岁》,第三篇课文是《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第四篇课文,《阶级斗争要天天讲、年年讲、月月讲》„„在一到五年级非常宝贵的五年时光里,我读到的全部是这类斗争、阶级敌人、地主搞破坏之类的故事。人吃进去的是什么,他就变成什么。所以说我当时小小的年纪,瞪大了警惕的眼睛,到处搜索着阶级敌人。

有一天早上,我背着书包去上学,大概是小学三年级,忽然看见我们村的地主背着一个粪筐往野地里走。我非常警惕:他要到哪里去?他要干什么?他是不是要搞破坏?一连串的问号涌上我小小的脑门。我赶紧跟在他后面跟踪,一直跟踪到他的身影消失在茫茫大雾里。我气喘吁吁跑到学校跟老师说,那个地主要搞破坏。老师瞪了我一眼说:“搞什么破坏!”其实,当时我只不过七八岁的年龄,斗争的意识就这么强,为什么,因为你从来没有接触过经典,你接触的全部是暴力、怀疑、警惕、斗争的文字。

现在每一个人都在叹息中国人心不古、世风日下、欺骗横行、贪腐遍地,为什么,因为我们经历了那么多的社会动荡,那么多的政治斗争,人心被一次次的政治运动弄坏了。可是,看看同属中国的台湾,台湾也经历过很多苦难,包括日本的殖民统治。但你到台湾走一走,你会感觉到民风那么淳朴,社会的诚信体系十分健全,普通百姓之间的人际关系十分友善。

为什么台湾能够如此?因为台湾中华传统文化的线索一直就没有断过,虽然经历了很多的风暴和磨难,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链条始终坚强地链接着。到现在,台湾教育主管部门规定四书五经是高中生必读书目,这件事如果放在大陆,不知会引起多大的**,但是在台湾就十分自然。而且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传承,一点也没有影响台湾的现代化,没有影响台湾的民主,没有影响台湾的科技发展,相反,让台湾保持了一个淳朴诚信,让人非常舒服的文化氛围和环境。

所以,今天,我们给予孩子们明亮的眼睛以什么样的天空,给他们稚嫩的双脚以什么样的大地,给予他们纯洁的情感以什么样的精神滋养,就决定了他们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会把我们这个民族带向何方,决定了将来我们的社会,是不是还像今天这个样子。

如果想改变我们的社会,改变我们的未来,改变我们的孩子,我坦诚地说,靠各级政府部门组织的各种政治化的教育活动基本是没有用的,还得回到我们民族精神的源头,从我们中华民族的经典中寻找力量、寻找支撑。当然我这样说绝对不是排斥普世的价值观,不是排斥发达的西方文明,绝对不是这个意思,我只是强调: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一个生活在拥有五千年文明国家的中国人,他在接受普世价值观的时候,在接受当代人类文化成果的时候,还应该有自己的特质和民族烙印,而这个属于中华民族的生命特质,就必须凭借中华经典诗文。

经典诗文,给予我们开阔的胸襟

现在车多了,在马路上,我们经常会看到两辆车哪怕是发生轻微的刮擦,车主都会吵闹不休,造成交通严重拥堵。多简单的一件事情,非要争吵甚至打闹。中国人变得日益急躁且狭隘,人人都在埋怨,个个愤愤不平。豁达的心胸,开阔的视野,悠闲的生活方式似乎越来越远离了我们。

怎么办?阅读经典,大山,大河,大漠,大川,孤烟,落日,明月,星河„„经典诗文中的大自然,充满了力量,充满了生命,充满了情感,浩瀚丰厚,大气磅礴。让我我们随便读一些句子: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夜夜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当然,最让人荡气回肠的就是李白的——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这些诗文,写得惊天动地,写得酣畅淋漓!生命与宇宙,人心与自然,人的情感起伏与大自然的呼吸脉动,在这些诗里霍然贯通,浑然一体。我每每阅读这样的诗句,都感觉荡气回肠,激情难抑,心胸为之豁然开朗,顿感天地开阔,天人合一。可以说,经常诵读这样的诗文,对于养成大气的人格、豁达的胸襟大有裨益。

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中国人最向往的两种品德。第一句说的是做人要坚强,第二句说的是做人要胸怀宽广,怎么才能做到?经常阅读上面的文字,是达到这样境界的路径之一。

大家可以想一想,一个孩子,如果天天阅读的是我刚开始出示的《一日记》这样的诗文,他能够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么?他能够养成优雅的气质、高尚的情趣吗?他只能够记录自己大便和放屁的次数(众大笑)。

当然,也不仅仅是这些大气磅礴的诗。有些看起来很安静的诗,你细细品味,也有一种贯通宇宙的大美。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一个诗人,晚上失眠了,大地静谧,夜寒料峭,可是他却怎么也睡不着了。怎么回事啊?后来忽然悟到,原来是因为身子底下非常暖和,身上暖意融融的;这时,纱窗外传来了小虫的叫声„„啊,原来是春天到了。在这样一个大地静谧、星空浩瀚的夜晚,诗人躺在床上,用他的身体、用他的心灵,跟宇宙,跟大自然,跟大自然的气节息息相通,连贯在一起。你看,就是这样一首很安静的诗,我们也能感受到一种天人合一的大气之美。

还有杜甫的名句“四更山吐月,残月水明楼”。安史之乱后,社会动荡。在一个没有月亮的黑夜,诗人同样是忧思满怀,夜不成寐——诗人一般都是容易失眠的。杜甫睡不着觉,披衣而起,向窗外一看,只见黑油油的山嘴里,一下子吐出了一轮晶莹的明月,楼外的水池,月色之中波光粼粼,异常的明亮。诗人的心境也由忧苦而惊喜,刹那间充满了对大自然的感动。你看,这样安静的诗,同样洋溢着一种大气之美,洋溢着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呼应。

经典诗文,给予生命温暖和支撑 华东师范大学著名教授胡晓明15岁外出打工,春节他没有钱回家,住在一个工棚里,外面大雪弥漫,寒气袭人。这个时候,思家的情感,用他的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沛然莫之能御”,就是汹涌而来呀,简直是不能抵挡,想家想得那么苦,他的眼泪都要流下来了,就在这时,他忽然记起了这样四句诗:“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胡晓明一下子就感觉到,那个风雪中的夜归人,不就是自己的背影吗。一刹那间,他的心中感到无比温暖。

一个生活在当代的,15岁的少年,在这样一个风雪弥漫的日子里,他的心跟1500年前的诗人的心一下子打通了,一下子对接了。为什么,因为好诗都是表达人性的。虽然科技的进化日新月异,而人性的进化是十分缓慢的,思乡的情感、思念亲人的情感,自古至今都是一样的,这种亘古的感情并没有因为科技的发达而有所改变。

你看,就是这样一首小诗,给了15岁的胡晓明以巨大的温暖,给了他情感的慰藉,让他这样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感觉自己并不孤独。

商友敬先生,上海著名的人文学者,文革期间,因为几句愤青的话,26岁被抓到监狱,在安徽服刑,一待就是16年,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人到中年。他怎么度过这16年无数个漫漫长夜的?商友敬先生说,在监狱里,在那狭小的牢笼里,面对着小小的窗口,看着铁窗外灰色的天空,我无数次地想死,我无数次地追问自己,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因为他不知道文化大革命会结束,他不知道他的命运会改观,那么他为什么能活下来?

他说,这个时候,唯一支撑我的力量,不是毛泽东选集,不是那些政治学习,而是在他幼年时候,他的爷爷教给他背诵的那些经典的诗文。他把李清照全集和陶渊明集,一字字抄录,抄了好几遍。在那无数个漫漫长夜里,他无数次地朗诵这些诗文,从中寻找心灵的支撑和共鸣,寻找心灵的滋养和力量,是这些诗文给了他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我们可以设想,假如没有“风雪夜归人”这样一首小诗,15岁的胡晓明该是多么地孤苦;假如没有那些经典的诗文,26岁的商友敬,肯定没有办法支撑到今天。

商友敬先生从监狱出来以后,他的后半生活得异常精彩,有声有色,全国各地讲学,著书立说,为中国的教育大声疾呼,粉丝无数。为什么能够这样?因为他从幼年(他没有读过大学,高中都没有毕业,)就打下了那么丰厚的文化功底,就是因为他的家学渊源。

经典诗文,给予我们丰富的情感世界

读读李清照的词吧,读读李煜的词吧,读读李商隐的诗吧,读读柳永的词吧,不用说,还有李白杜甫苏轼等等等等„„能够把微妙敏感复杂无比的心灵世界表达得如此细腻真切、如此楚楚动人、如此可触可感的,这个世界上我认为,只有中国的古典诗歌了。

你看,下雨了,成熟的果子掉到地上,一个人在灯下看书,听到小虫的叫声,这种大自然最寻常的景观,到了我们诗人的笔下,形成了无与伦比、意味无穷的一种意象: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这两句诗什么意思?成熟的山果,伴随着大自然的节律,扑扑地落下。一个诗人,或者一个学者,或者一个塾师,总之一定是文化人而不是政客,一定是在荒山草庐之内而不是在繁华的都市,当然也一定是在十分安静的秋夜,一定是独自一人,静坐灯下,冥思遐想,窗外本是秋雨淅沥,这时雨忽然停了,他忽然听到扑扑落地的果子声,还有秋虫的鸣叫声。此情此境,他的心里会生发什么感慨呢?诗人没有给出答案,诗人给了我们无限想象的空间,给了我们一个无限神秘的大世界,给了我们一个值得反复咀嚼的意境。就是这样两句诗,被无数的文人解读过,当然,解读最好的,我感觉就是国学大师钱穆。钱穆认为,“诵中国诗此十字,亦如读西方一部哲学书”。

你看,就是这样一种自然现象,到了诗人笔下,给我们重建了一个具有无限情味的世界,让我们的生活可以多一些诗意,多一些滋味,多一些情趣,哪怕现实的世界到处是地沟油,到处一地鸡毛,都没有关系,你只要有了这样一个精神世界,就可以活出自己的意境,活出自己的趣味。

我的朋友丁慈矿,江苏徐州人,16岁时,孤身一人到上海求学,最后留在上海成为一位小学语文老师。上海居,大不易,教师收入低,生活清贫,直到前几年,过了而立之年的小丁才买了两间小房子。但是,丁慈矿活得有滋有味。因为丁慈矿是70后少有的我称之为大师级的人物。读书万卷,研究楹联,研究民国语文,研究笔帖、研究书法,研究中国的古典诗文„„他只要进入自己那狭小的书房,进入到自己的世界,他就忘掉了尘世的烦恼。在酒桌上,在娱乐场上,他通常是笑嘻嘻的沉默寡言。但是,一旦说到他的文化世界,他立刻神采飞扬,满脸的惊喜和激动,滔滔不绝,告诉你一个又一个典故,一个又一个历史人物。这样一种幸福生活,就是经典诗文给他带来的。

经典诗文,给予我们独特的文化眼光

一片草地,在牛羊的眼里,它只是饲料。而在诗人的眼里,它才是风景。给大家说一个例子。

钱钟书和他的夫人杨降在无锡结婚以后,和国学大师钱穆三个人结伴而行,一起北上往北京走。坐在火车上,火车离开江南,离开山清水秀的长三角,进入安徽蚌埠一带。当时的安徽蚌埠黄尘漫漫,了无生机,只有一个又一个的大土堆。这个时候,杨降叹了口气,“这里没有山,没有水,没有树,没有庄稼,甚至没有房屋,这段路实在太乏味了。”

钱穆立即说,“不!”钱穆说这话的时候,我相信,他一定是两眼放光的,钱穆说:“你往车窗外看,那一片开阔的地域,曾经是古战场。而那一个个土堆,曾经是古代军队驻扎的地方,就在里,曾经两军厮杀,血流遍地„„”

杨绛后来回忆说,经钱穆这样一说,地理立即染上了人文的色彩,杨降再向外看去,“我发现,果然就大有不同。”这片黄土地,虽然硝烟已经散去,虽然鲜血已经干掉,甚至连那些死去将士的尸骨都已经不知所踪。但是,她依然仿佛看到了硝烟,仿佛看到了战火,看到了那些厮杀的将士。就是这样一片黄土地,因为有了一种文化的眼光,它有了历史,有了情感,有了厚重的感觉,它让人激动,让人遐想。假如没有这种文化的眼光,那你就什么也看不到了。

所以我们今天说诵读经典,它可以让我们每个人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独特的文化眼光。

经典诗文,中国人的宗教

你看,我们的中华经典诗文,给予我们道德的底线,给予我们豁达的胸襟,给予我们丰富的情感世界,给予我们温暖和支撑,给予我们独特的文化眼光。可以说,经典诗文,就是我们中国人的宗教。中国人的世界里是没有真正的宗教信仰的。没有宗教信仰的中国人,靠什么来凝聚在一起,靠的就是那些流传千古的优美的经典诗文。可以这样说,中华经典诗文,就是我们中国人的宗教。

你看,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几乎都是伴随着诗歌长大,呀呀学语时,我们就开始背诵“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开始上学了,老师就教给我们“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青春萌动了,谈情说爱了,我们就开始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长大成人,我们有的可能做了环卫工人,有的可能做了大学教授,但无一例外,每一个中国的孩子,他都是伴着诗成长起来的。因此说诗歌是我们的宗教一点都不过分。而且这个观点也不是我讲的,是著名的文化大师林语堂说的。

林语堂是这样说的:如果说宗教对人类心灵起着一种净化作用,使人对宇宙、对人生产生一种神秘感,对自己的同类或其他生物产生体贴的怜悯,那么以我所见,诗歌在中国已经代替了宗教的作用,诗歌教会了中国人一种生活方式,给予他们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使他们对大自然给予一种无限的深情,并用一种艺术的眼光来看待人生。中国人通过诗歌医治心灵的创痛,获得感情的升华,净化人们的心灵。诗歌教会中国人聆听雨打芭蕉的声音,欣赏村舍炊烟缕缕升起,并依恋于山腰的晚霞融为一体的景色。它教人们对山间小路上朵朵雪白的百合花要亲切,要温柔。它使人们在杜鹃的啼唱中,体会到思念游子之情。在这个意义上,应该把诗歌称作中国人的宗教。

你看,林语堂在几十年前就提出,诗歌是我们中国人的宗教。

关于经典诵读的作用,今天就简单跟大家汇报到这里,我所主持的“全国新经典诵读”课题,就是希望在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给孩子的精神生命打上民族烙印、丰富孩子的母语素养方面做些深入的实践和探讨,欢迎各个学校加盟!

谢谢大家,祝大家会议期间精神愉快!

第三篇:体育中考给我们带来的思考

体育中考给我们带来的思考

随着我市体育中考考试制度的执行,越来越受到社会、学校和学生家长的关注。体育中考考试制度的实施,不但激发了学校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提升了体育教师的地位,更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学生家长也越来越重视孩子的体育锻炼,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健康体质。但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体育中考也给我们带来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问题

1.认识上的偏差

学校、体育教师、学生、学生家长对体育中考考试的终极目的在认识上还存在偏差。认为体育考试只是一种形式,一个过程,应付一下就行了。

所以就出现了体育中考结束后,学校万事大吉,体育教师如释负重,学生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操场上再也看不见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身影。

2.应试现象严重

体育教师、学生没有把体育中考考试看作是促进体育锻炼的有效手段,而仅仅是完成一门中考考试科目。出现了考什么,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练什么的现象。体育教师不按着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规定进行授课,特别是初四年级这种现象尤为严重,甚至有的学校从初一就开始直至初四。

3.学校过程评价掌控不好

体育中考考试分过程评价(占40分)和终结评价(占60分)两部分。

过程评价也就是学校体育教师评价学生,初一至初四每学年占10分,共计40分。过程评?r是为了引导学校强化重视日常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开展,体育教师监控学生体育锻炼的出勤、表现,以及体育考试成绩等,也可以说给了体育教师一点“权力”。但由于许多因素,甚至体育教师迫于校长的压力,给学习好能考上重点高中的学生打高分,甚至都打高分的现象,导致了学校过程评价中不公平、不公正,引起了部分学生不满甚至家长不满。

4.体育考场设置标准不统一

为了方便考生,为了减轻学校、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保证学生的安全,近几年,我市有些县区由教育行政部门组成专门考试组,深入到学校进行体育考试,在带来诸多益处的同时,由于场地有塑胶、有土场地,有时还会碰上雨天、湿滑、大风、温度低等恶劣天气影响,使考生不能正常发挥。

5.存在安全隐患

800米(女)、1000米(男)在进行考试时,要想跑出好的成绩,当然强度是很大的。有些学生平时训练没有达到这么大强度,考试时轻者出现呕吐、呼吸困难,重者出现晕厥、隐性心脏病发作等。

6.考试前不作模拟考试,考前不热身

有些学校在考试前不安排模拟考试,学生不熟悉考试流程,考试时心里紧张,加之考前不热身,导致成绩不能正常发挥。

7.考试成绩平平,家长想要问责

学生体育考试成绩不理想,一方面存在学生本身不刻苦训练,另一方面也存在我们的体育教师在平时体育教学中没有教会学生,甚至体育课没有上,上了也没有上好,导致学生考试成绩平平,引起家长不满。

二、对策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要把体育中考考试工作摆上日程,端正态度,提高认识,本着对国家、对学生负责的高度来认识体育中考。清醒认识到体育中考只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发挥体育“育人”和“炼人”的作用。

体育教师要把体育中考项目,渗透到平时的体育教学中,要按照课程标准正常授课,可以把体育中考项目当成课练内容,渗透到各个年级段,防止初四搞突击。

要正确认识过程评价,通过过程评价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评价时,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健全对过程评价的考核、检查、抽查、监督机制。在不增加学校、学生家长经济负担,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教育行政部门尽量统一组织体育考试,保证学生成绩的正常发挥。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安全保障,有安全防范措施预案,签订安全责任状,测试现场有医生,摸清有安全隐患的学生,测试时重点监护或劝其不参加测试。按着考试流程,学校提前要安排摸拟考试,考前要热身,保证学生成绩的正常发挥。体育教师要有一种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要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体育教学中,传授正确的技术动作,在学法指导上下功夫,让每一名学生在体育中考中都取得好成绩。最终达到让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掌握体育锻炼的好方法和卫生保健方面的知识,锻炼意志品质,让学生终生受益。

第四篇:多媒体技术给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带来生机

多媒体技术给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带来生机

作为小学主要学科的数学,教学手段似乎就是那么单调,教具少得可怜,它的确没有语文、科学、美术等学科形象、生动、具体,因此学起来有点枯燥无味,从而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为此,数学教师也不得不冥思苦想,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然而往往是美中不足,事与愿违。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给数学改革带来一片生机,值得数学教师积极推广。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著名哲学家罗索曾说过:“数学,如果正确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为数学勾画出千姿百态的神韵,使数学显示出对称、乘法、和谐、奇异等美的特征。现行中学数学课本,其内容丰富多彩,并且层次分明,严谨有序,相互联系,处于和谐的统一体中。数学中,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和谐因素,充分运用生动的语言、传神的手势、直观的教具、表象的多媒体和精美的板书,为学生架设优美和谐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用美的观点去感悟、理解和交通数学知识,让学生在审美的愉悦中激发兴趣,丰富想象,启迪心智,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例如,在“简便运算”一课中,笔者应用多媒体教育资源开展教学,下面是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安徒生有一篇美丽的童话《灰姑娘》,大家听说过吗?这个受尽苦难的灰姑娘最终怎样呢?

生:最后灰姑娘变成了美丽的公主。

师:今天就让这个美丽的童话在我们身边变为现实吧!大家看屏幕,这里有6个灰姑娘,每个灰姑娘都带有3道题,只要同学们把这些题解决了,就会有一个灰姑娘变成美丽的公主。同学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生:愿意。

课件出示题(略)。

学生速算出答案,每正确算出1道题就会有一个灰姑娘变成美丽的公主。这样在课的开始,复习了10以内加、减及连加连减的速算,而这些都是简便计算的基础。在教学设计上,笔者并没有设计单纯的口算题,而是利用了小学生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新事物有着天生的亲切感的特点,并根据儿童的心理,用他们喜爱的童话激发兴趣,引入新课,通过声情并茂的电教媒体对学生形成刺激,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心理需要,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通过动画、声音、色彩等来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

上好一堂课,关键在于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使学生轻松易懂,理解深透,形象深刻。但有些知识内容很难用语言和教具能达到这个目的,即便能达到,也浪费很多时间。学习本身是一件艰苦的事情,仅靠兴趣是不能长久的,学生在愿学、善学的基础上,还要逐步去体验学习的乐趣。这里的乐趣来自于学习过程中对成功的体验。学生能否品尝到“乐”的甘甜,则取决于在学的过程中是否学懂、学会、会学。而能否学懂、学会、会学又取决于教师如何对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和处理。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往往会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然而学生感触不深,还易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而多媒体能活化内容情境,变难为易,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对数学内容的理解。

例如,相遇问题应用题的重难点是正确理解相遇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分析解题思路。在教学中先设置这样一道准备题:“小华家距小明家390米,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向对方走去。小华每分走60米,小明每分走70米。”在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可分以下几步进行。

第一步,创设动态情境,帮助学生准确理解题意。用屏幕显示:小华、小明两家用太阳表示并不断闪烁,当发出一声悦耳的响声后,小华、小明分别从两家同时出发,相对而行,经过3分钟后两人相遇,这时又发出一声悦耳的响声,小华走的路程用蓝色表示,小明走的路程用红色表示,屏幕底色是浅黄色,色彩清晰艳丽。这时教师提出问题:有几个人在运动?出发时间怎样?从哪里出发?出发后方向怎样?结果怎样?这样用计算机所具有的声、光、色、形的特点,创设动态情境,抓住“相遇问题”的关键,加深学生对“两地、同时、相遇”关键词的分析和领会,形象深刻地提示了事物的发展、变化与结果,使学生准确理解相遇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为后面的例题教学清除障碍。

第二步,观察、质疑,得出结论。利用计算机逐步演示两人走的时间与路程的变化情况,并质疑:1)出发3分钟后,两人之间的距离变成了多少?2)两人所走的路程的和与两家的距离有什么关系?从而使学生准确理解到相遇时两人所走的路程的和就是两家的距离这一重要的数量关系。这样充分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优势,适时启发、点拨,给予学生方法上的指导,引导学生思维活动“上路”,从而为后面的例题提供丰富的信息与表象。

有利于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

利用计算机可以方便地创设、改变和探索某种数学情境,在这种情境下,通过思考和操作活动,研究数学现象的本质和数学规律。把构成和表现某一个数学问题的各种层面元素用一种或几种软件制成一个课件,在电脑平台上构建一个问题情境,在这种情境下,教师或学生对各种元素进行操作、控制,通过各种情境的变换,去观察问题、发现问题、验证结论、体验本质、归纳和发现新结论。更高效的在于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

突破难点

情境的创设不再是激发兴趣,而是更好地突破重难点。俗话说的好:“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做到这点真的需要功夫,应用好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走捷径,没深功夫也可上好课。如笔者在教学“平移”时,创设的情境播放了第二十九届奥运会我国体育健儿马琳、王皓、王励勤包揽男子乒乓球金银铜牌的胜景:“国歌在庄严地奏响,三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学生感到作为中国人骄傲的同时,感受到数学中的平移现象。

紧接着,笔者提了3个问题:1)亚军、季军的国旗与冠军的国旗上升的高度是否一样呢?2)我国国旗上的每一颗五角星、每一个点是否上升了相同的高度呢?3)我们将三面国旗看做基本的图形,则图形发生了什么样的运动?以上过程利用多媒体真实、直观、生动地显示了平移的实质,既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轻松愉快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便于教材整合,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获得知识,一是从被动接受中获得,二是从主动学习中获得。应提倡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主动地获取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注意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改变重视“教”而忽略“学”的现状,适当地应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对学生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不知到知,从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并在学会数学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的方法。

为了在实际教学中体现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特点,笔者在考虑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时重点应研究4个方面:1)科学安排一节课的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2)合理分配和使用时间;3)精心设计安排练习;4)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进行各种认识活动,如操作、观察、测量、画图、解题等,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而电教手段的应用,可以节约传统的板书、画图等方面的时间,从时间上使有限的课堂40分种的时间“变长”了,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数学学科的特点就是逻辑严密,抽象思维。数学教学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过程,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培养过程,尤其是计算机即将走进考场的今天,纯计算的数学问题逐步减少,重思维过程和创新能力的特点显得越发突出。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把静止的图像动起来,更加具体地反映数学思维过程,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灵感,开拓学生创新思维。

实施数学创新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课堂的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地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恰当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堂课的教学效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等,这些特点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发挥巨大的作用。

在初中几何教学中,由于中学生对空间观察能力的形成十分困难,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能为学生提供视觉、听觉、动态形象,并具有善变化、可移动、拆拼自如、化繁为简等特点,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水平,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在空间上有所拓展。

总之,数学教学中合理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造思维,增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体性数学能力,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作者单位:湖北省郧县柳陂中心小学)

第五篇:灾难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灾难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电气工程学院 测控0901班 孙旭朋 200948770119

摘要:灾难,这似乎是一个令人发指的字眼,在经历了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特大灾害之后,我们在为逝者哀痛、为生者祈福、为救援者感动的同时,也在思考这些灾难带给我们带来的启示。一.要敬畏自然,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二.学会珍惜生命,学会知足常乐,学会紧急避险。灾难让人唇亡齿寒给人死的悲哀,然而求生的欲望,生的本能,让每个人人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同时也让这伟大的民族生生不息!

关键词:灾难 敬畏自然 珍惜生命 知足常乐

灾难,这似乎是一个令人发指的字眼,在经历了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特大灾害之后,我们在为逝者哀痛、为生者祈福、为救援者感动的同时,也在思考这些灾难带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一.要敬畏自然,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敬畏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古已有之。例如北齐的刘昼在《爱民》一文中就提出:“先王之治,上顺天时,下养万物,草木虫鱼不失其所。”意谓要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环境。马克思告诫世人:“自然规律是根本不能取消的。”美国的福格特说:“如果只寻求经济和政治方面的解决办法,而忽视生态问题,那它就会像只有一个翅膀的鸟,不但没有一点用处,反而会使人类陷入更严重的困境。”

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白龙江流域甘南段森林资源开发过度,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地质灾害加剧,自然灾害频发,水源涵养能力下降,经流量减小。加之大量开垦坡地,破坏植被和地质环境,不仅为未给当地群众带来经济效益,反而造成了大面积水土流失。对于两次地震,我真的可想知道在长江上建起个三峡大坝,且不说造福了多少人,突然间在地面上增加了数亿吨的重量,地壳真的能不变动吗?

二.学会珍惜生命,学会知足常乐

生命在自然灾难来临之际显得是那么脆弱,覆巢之下,必无完卵。生命的脆弱是绝对的,而生命的顽强只是相对的。但往往相对的顽强却更能让人动容,让人尊重,体现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人生必须首先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才会活得更加美好,更加有意义。年轻人

有时处于大好时光,但为了一些事一时想不开,就要拿生命去殉葬,这会是多么可怕的事,正因为生命是脆弱而短暂的,生命才变得更加宝贵。只有在保有生命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建树生命的全部意义。灾难下的生命,说去就去,但我们自己,怎么也不能草率对待,只有足够尊重它,它给我们呈现出的才会是阳光的一面。朋友,要像埋在虚墟之下十数天却依然不灭生存信念的灾民一样,学会善待自己的生命和人生。

人活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得到才会真正的感恩。在灾难之前,许多人对生活有太多的不满意,很容易看到阴暗的或不足的一面,往往不满足。其实,不是我们拥有的过少,而是我们渴望得到太多。但灾难让我们看到了比我们的命运更加凄惨的东西,这种凄惨又与我们每个中国人血脉相连,让我们觉得远离灾难的我们,活得多么奢侈。我们相比灾区人民,相比那些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等待救援的人,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抱怨。是的,没有,一点也没有。相比受灾的同胞,我们拥有的够多的了。知足常乐!

三.其它随思

学会紧急避险。各种灾难的发生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但如何面对灾难却是人们所必须思考的问题,正是得益于坚持数年的安全教育和紧急疏散演习,在紧邻重灾区北川的安县桑枣中学,在地震发生后,全校2200多名学生和上百名老师,仅用1分36秒,全部冲到操场上,无一伤亡这一成功的自救,让人欣慰,发人深省。

危急时刻保持生命求援线通畅。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12分钟内,中国电信汶川分公司电信员工刘道彬,把汶川县唯一的一部海事卫星电话从眼看就要倒塌的住宅楼中抢出来,拨通了上级部门的号码,第一时间传出地震损失情况和求救信息,而安县的茶坪和高川则没有这样幸运,损失惨重的这两个深山乡镇,为了将求援信息报告外界,甚至写血书托人带出。

惨痛的教训表明,应急通信这条生命求援线只有保持畅通,才能多挽救一些鲜活的生命在这次的抗震救灾中,卫星通信显示出了其特有的抗灾优势,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灾区尤其是通信设施损毁严重的重灾区的通信。

公共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有待加强。地震,造成了许多房屋倒塌及重大人员伤亡,使得公共建筑的防震抗震设防标准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我们不能苛求每一栋建筑都具有高等级的抗震设防标准,但至少,我们应当有更多的建筑物在灾难发生时能够为人们遮风挡雨,而不是造成更大的灾难。

城市应有相应的紧急避难所。地震连续发生后,不少专家提出,人口稠密的城市,应当根据人口密度开辟应急避难场所,一旦灾难发生,可以有效减轻人员伤亡,政府也可以最快的速度实施救援。

灾难的洗礼让我们重新审视世界审视自我。天若无情人有情,在巨大的灾难面前中国人民展示出了巨大的抗争精神。我为他们顽强的生命力而感到折服。我们不能亲临感受到灾区人们的痛苦,但是我们一直在为他们默默的祈祷,祈福他们一切都好起来,一切都回到往日的平静吧!

在灾难面前,我们中华儿女历来是坚强和自信的,这种坚强和自信源于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源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源于华夏儿女的团结奋进。灾难让人唇亡齿寒给人死的悲哀,然而求生的欲望,生的本能,让每个人人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同时也让这伟大的民族生生不息!

下载小学科学教学改革给我们带来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科学教学改革给我们带来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网络市场营销给我们带来哪些优势

    网络市场营销给我们带来哪些优势 来源:销售培训 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随着云计算的推出,很多人说未来在网上不能搜索到的公司没有发展,的确,当今,我们要做市场营销,并且要大力推......

    航天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航天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医疗] 用航天技术研制出人工组织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研制了“生物反应器”供研究使用,这些反应器是用来制造韧带等人体组织的。它们中和了地心引......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教学设计范文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教学设计 基于兴趣激发的教学设计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设计思想】 学生进入九年级的大门会遇到一门新的学科:《化学......

    保险学给我们大学生能带来什么

    保险学给我们大学生能带来什么? 众所周知,金融市场的三大主体,银行、证券以及保险,每一主体为我们带来的方便与益处越来越深入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与细节。我们这里要谈的是关于......

    感谢党给我们带来幸福生活

    “我在阳光下茁壮成长”主题征文 感谢党给我们带来幸福生活 在党的阳光下成长 ,使我们享受到的无与伦比幸福生活,在党不断地关心和爱护下,紧跟党的步伐,我从一个无知的小孩逐......

    中东动荡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中东的政治动荡出人预料,对我国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应该肯定的是,中东对华友好不会改变。中国同中东及阿拉伯国家友好关系源远流长,双方没有利害冲突,对华友好在中东及阿拉伯世界......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自古以来,有国必有防,无防国不立。强烈的国防观念,既是衡量一个民族生存的重要标志,也是构成一个国家综合国防实力的重要因素,全民国防观念......

    论物价上涨给我们带来的变化[精选合集]

    论物价上涨给我们带来的变化 近几年来,我国市场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一个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物价,已成为当前社会热门的话题。 在“十二五”开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