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水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路论文
摘要:水力学是水利类工科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近年来随水利类专业培养模式不断调整变化,水力学课程教学各环节也相应做出调整。目前面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欲接轨世界同类课程教育,结合课程特点及专业要求,分析水力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提出了进行水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与理念。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水力学;课程改革;水利类专业
一、前言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是遵从《华盛顿协议》多边互认工程教育本科专业学位,认可工程教育资格,推动工程学位互认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国际范围流动[1]。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通用标准对要通过其认证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规范。水力学为技术基础课,注重于工程实际水流现象的分析和计算,有很强的专业技术性[2]。为适应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水力学课程应做出改革调整。水利类专业专门培养在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的勘探、评价、开发、管理及其工程设计、施工等方面的工程技术人才。目前我国在水利类专业学科体系齐全,教育水平在世界范围内名列前茅,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人才。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各种新兴媒体技术的冲击,以及综合素质人才培养要求等的需求,原有的学科培养系统不能满足要求,所以近年来对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现正处于改革调整期后的适应阶段。笔者有幸从事水力学教学多年,为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水力工程、水力电力设备、给水与排水等工程类专业讲授水力学课程,同时又留学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做博士后参与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水力学课程的实验实践环节,审视近年来水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分析面临水利类专业进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时水力学课程存在问题,并为以后的改革提出发展思路。
二、存在问题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的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与专业类课程的课时量至少占总学分的30%,专业基础类课程应能体现数学和自然科学在本专业应用能力培养,并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3]。对比这些要求目前水利类专业的《水力学》课程教学存在以下问题:1.学时一再压缩。目前高校在课程设置时,为提高学生基础课的能力培养,侧重基础课程学习,压缩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时间。目前许多院校水力学学时由原来的100多个学时,减到80多个学时,有部分学校甚至压缩为40多个学时,学时的大量压缩,使学生对水力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实验动手能力都有所下降[4]。2.学生兴趣的转移。学生在水力学课程学习中多对工程应用方面的知识有较大兴趣,而对水流本身的问题探究即纯水力学理论问题较少关注,因而在学习中对水流现象的学习仅局限于肤浅的表层,而未涉及水流现象的理论实质探索与学习,这对以后的更深层次的学习十分不利。3.传统教学手段受到挑战。1998年学科专业目录调整后,要求强化基础、深化专业、提高素质,各门课程学时大幅减少,方向课增多。教学质量要求提高,要求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理论方法的应用、实验技能的提高均比过去严格许多。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上述要求。4.公式及推导冗繁。水力学有许多理论及公式,在工程实际中又衍生出大量的半经验、半理论公式、系数公式或经验常数等等[5]。而目前各种版本的水力学教材尽管做了一些修改,但由于其强调学科的系统性、整体性,都按部就班详细推导,强调技术基础为专业服务等特点,所以水力学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公式多、概念多、系数多[6]。因而水力计算的内容很多,而且计算复杂,很多问题无解析算,只能用试算法,所有这些都使学生感到不习惯,从而导致学习困难。5.实验条件有待改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工程实践与设计至少占到总学分的20%,同时应设置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应该与企业合作,开展实验实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7]。部分水利类专业建设中还有一些实验设备没有到位,不能进行正常的教学实验,因此实验教学条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三、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基于以上面临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时存在的问题,欲实现水利类专业多边互认、技术人员的国际范围流动,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水力学课程改革:1.明确主线重组教学内容。由于水力学课程学时的压缩,且需要保证教学质量不下降,同时教学内容不能缩水的情况下,应采取的改革措施是:对专业基础内容进行重新整合,使重点更加突出,且使课程精练,更符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2.选用适当的教材。教材建设是课程的核心,是教师实现教学之本,为实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应结合和参考国外优秀教材内容适当选取。由于水利类专业都开设水力学或流体力学课程,不同专业对水力学知识深度、广度要求也不一样。而目前流行的水力学教材版本不同、难易程度不同、内容侧重不同,因此各有所长,在综合考虑对比情况下,结合专业培养与实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目标认证选择。3.改革课堂教学方法。积极实施启发式教学。坚持采用教师主讲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或者有讲有问,每节课的最后几分钟留作讨论,使学生增强了敢想、敢问的信心和勇气,以期达到双向交流,保证教学相长,为将来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力学问题有效沟通解决进行能力培养[8]。传统的水力学教学学生的能动性、个性发挥不够,影响教学效果,被称为一块黑板、一支笔的呆板教学方式[9]。因此制作多媒体课件,演示水力软件于授课过程中,以有利于学生对水利工程中的水力学现象和基本理论的认识与理解,以提高教学效果。4.加强学生计算能力培养。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水力计算提供了条件,学生对计算机学习一般兴趣浓厚,这为水力学课程结合计算机教学创造了良好条件。学生计算能力不仅是指一般常规非线性方程的解算及其程序编制能力,而且还应该包括偏微方程的某些部分及其算法,强调计算机及算法应用[10]。因此,在水力学需要试算内容讲授时应启发学生动手编程的热情,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解题过程的理解,又提高了程序设计水平,同时满足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有关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的要求[11],使学生计算能力实现质的飞跃,以适合水利类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需要,为以后参加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面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水力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有一套不断适应新形势的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内容更新为之保障,而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内容更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需要从业者不断地进行探索、改革、实践与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永德,张杰,万东锦,等.以认证为导向完善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条件[J].中国西部科技,2014,(8):119-119.[2]郭维东,李文果,杨丽萍,梁岳.浅谈水力学课程改革思路[J].农业与技术,2004,24(1):130-132.[3]王健,陈国铁.海峡两岸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比较研究[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3,11(2):138-145.[4]靳娟娟.水力学教学现状及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6,(26):115-116.[5]李金燕.水力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改进[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6):77-79.[6]梁素韬,韩会玲,郝艳敏.浅谈水力学课程教学改革[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3,5(4):32-33.[7]林健.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质量评价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5).[8]龙北生,吕萍,高金花,等.应用型本科水力学课程建设与改革实践[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2):99-102.[9]赵振兴,王惠民,何建京,李煌,仇磊.水力学课程建设与改革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04,(4):24-27,51.[10]刘宝,任涛,李贞刚.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自动化国家特色专业改革与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6):48-52.[11]陆勇.浅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地方本科高校工程教育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6):157-161.
第二篇:水力学课程总结
《水力学》课程总结
第一章 绪论
1、掌握基本概念:流体、粘性
2、了解连续介质模型
3、掌握牛顿内摩擦定律
4、理解作用于液体上的力:质量力和表面力,什么是单位质量力 第二章 水静力学
1、掌握静水压强的两个特性
2、掌握等压面概念、特性及判别
3、熟悉水静力学基本方程及其基本概念
4、掌握压强的表示方法:相对压强、绝对压强、真空度(值)
6、熟悉作用在平面上的静水总压力的计算
7、了解作用在曲面上的力的计算、压力体概念 第三章 水动力学基础
1、拉格朗日法和欧拉法
2、了解欧拉加速度组成:当地加速度和迁移加速度
3、流线、迹线的性质
4、均匀流、渐变流及其基本特性
5、熟悉伯努利方程、连续性方程,6、皮托管测速
7、了解动量方程
第四章 水头损失
1、沿程水头损失(与长度成正比)和局部水头损失的特点
2、掌握层流与湍流的判别:下临界Rec
4、掌握圆管层流、湍流运动的特点
5、掌握圆管层流hf与v的关系(λ=64/Re)
6、掌握圆管紊流hf与v的关系(尼古拉斯曲线5个区)特点
7、掌握突然扩大管的局部阻力系数计算
8、了解边界层及边界层分离现象
第五章 有压管道的恒定流动
1、熟悉薄壁小孔口和管嘴自由出流、淹没出流的计算
2、掌握管嘴恒定出流正常工作的条件及其特点
3、掌握基本概念:长管、短管及其计算
4、串联、并联管路的特点。并联管路各支路沿程水头损失相等 第六章
明渠恒定流 明渠流动的特点
明渠均匀流的水力特征与发生条件 明渠水力最优断面和允许流速
题型
一、选择(15*2分=30分)
二、判断(10*1分=10分)
三、问答题(2*10=20分)
四、计算题(3题40分)
思考题库
欧拉法和拉格朗日法有何不同? 水文站采用定点测速研究流动用的是哪种方法?
试用伯努利方程分析说明:“水一定是从高处向低处流”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层流和紊流各自有什么特点?如何判别? 明渠均匀流的水力特征是什么? 均匀流及渐变流过水断面有哪些特性?
均匀流与断面流速分布是否均匀有无关系?
圆管层流与紊流的沿程阻力系数各自与哪些因素有关?
“渐变流同一过流断面上各点的测压管高度等于常数”,此说法对否?为什么? 湍流研究中为什么要引入时均概念?湍流时,恒定流与非恒定流如何定义? 流线有哪些主要性质?在什么条件下流线与迹线重合?
如图所示,(a)图为自由出流,(b)图为淹没出流,若两种出流情况下作用水头H、管长l、管径d及沿程阻力系数均相同。试问两管中的流量是否相等,为什么?
HHl,d,λl,d,λ 水力最优断面有何特点?它是否一定是渠道设计中的最佳断面?为什么?
其它条件一样,但长度不等的并联管道,其沿程水头损失是否相等?为什么?
第三篇:教学改革思路
教学改革思路(杜方)
一、改善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采取阶梯式培养模式,各教学单元皆为同一个目标服务――培养学生的就业上岗能力和文化素质。阶梯式培养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1、第一层次:基础模式(服务于第二层次)
主要开设文化课(如:大学语文、财经应用文、数学、英语、形式政策、毛泽东思想概论、公关礼仪、演讲与口才、大学生心理健康等)、应用基础课(如:计算机应用基础、办公自动化、珠算、点钞等),一方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文化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另一方面培养其一些进行后续教育的基本技能。
2、第二层次:技能层次(服务于第三层次)
1)专业技能
主要开设专业技能课的基础课程,如审计专业:开设会计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中国税收、纳税申报、经济法、审计基础等,使学生掌握一些专业基本技能。
2)辅助技能
主要开设初级会计电算化、中级会计电算化、Excel在财务报表中的应用等。做好经济业务手工处理与计算机处理对接的准备工作。
3、第三层次:专业核心层次
主要开设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表)审计等课程,使具备学生正确使用、处理,正确分析财务信息的能力。
4、第四层次:实践层次
1)学生在仿真实训室中模拟实习2)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
二、各专业自成体系,建议组织编写配套的系列教材
每一个专业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组织上应自成一体,以突出专业的独立性,充分体现专业特色;配套的教材应由浅入深为不同的阶层服务。
三、建立基础建立相应的教学团队
以专业为基础建立相应的教学团队,组织开展日常教学工作,如教学经验的定期交流、教学检查、集体备课,同时制定相应的制度加管理。
四、建立专业学术团队
以专业教研室为单位,建立专业学术团队――“三人团”,研究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而这项工作不仅要以制度进行管理,而且要在经济上给予坚实可靠的保障,否则专业团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第四篇:动画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与路径论文
动画专业人才的教育是目前动画行业发展的基础资源,动画人才的缺少也成为影响该行业发展的一大瓶颈。高校动画教育成为动画人才培养的主要形式,但由于多方面原因使得高校教育机制无法提供市场需要的人才,因此动画课程教学需根据动画行业的需求来进行适当的改革,在当今的动画人才教育环节,动画课程教学改革已然成为重中之重,本文将对动画教学改革方面进行探讨,给出相关的改革思路。动画行业自21世纪伊始有着迅速的发展,已然成了当今的朝阳行业,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时代观念的进步,多种多样的传媒方式与日俱增,全球各国艺术文化信息的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与便捷。其他国家的动画产品也充斥着我国市场,不同的动画风格、文化、形式感染着国内市场,动画设计在各学校专业设计教学中以一种新的虚拟产品出现,同时也值得我们研究与思考。
一、动画教学中的主要课程
动画教育与艺术教育一样,脱离不了创作思想的传授与呈现形式。动画所展现的艺术体现在“动”字上,因此如何“动”促成了动画教学的主要内容;“画”是动画的形式。所以探讨“动”的规则、手段成为了动画课程教学中的重点与主旨。而在人才素质培养中,最为关键的依然是对事物运动规则的把握和使用。这是创作二维或二维动漫的重要艺术方法,也是日后创作者去编写剧本时以及导演影片时所具备的基础手段。由此,我们将掌握事物运动规则的教学课程认定为动画教学中的主要课程。
二、动画人才应该具备的潜力
符合市场需求的动画人才,从字面上来理解,首先应该先学会绘画,因此动画人才第一要具有一定的美术功底,了解绘画、色彩、动画等其它表现手法。绘画是动画制作的基本功,美术形式存在多少种,动画形式就可能有多少种。要想对动画做到整体把控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美术功底,要想使得自身的动画能力向前不断的发展,就要拥有坚实的美术基础。其次,动画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学习动画中事物的运动规则,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们也将物体的运动规则作为教学的重点知识来进行教授,许多学习动画专业的学生实属艺术生,对物理等理科方面以及运动规则方面的知识掌握的并不完善,然而制作动画过程中较为关键的部分就是对于物体运动规则的描述。针对那些基础不是很好的动画专业的同学来说,我们对于教授物体运动规则的课程务必进行适当的改革与探讨,好让学生们做到学以致用。并且可以使得熟练掌握此课程内容的学生在竞争激烈的动画行业中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第三点,对于设计造型能力的培养,这一点需要动画设计者们利用自己个性的思维、想象能力,使其运用在艺术形式的表达上,具备一定的创造性,这样才能设计出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背景以及道具等造型。在此能力的培养上,一定要开发出设计者的创作性与设计者的个性化思维。造型能力正如创造力一样的重要,创作力是吸引观赏者的重要部分,具备优秀的造型能力,合理运用这一能力的动画学生将是动画行业的佼佼者。第四点,熟练掌握计算机设计图像图形学,这一点上需要让学生在操作上学会运用多种动画制作软件。最后一点,要想制作出较好的动画作品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影视知识,运用声乐、音效、配音以及蒙太奇镜头来体现动画作品的艺术内涵,借此展现学生们编辑剧本、编写台本、导演的综合能力。
三、动画教学课程的改革思路
1.动画教学课程的改革目标
动画教学的主旨意在培养学生的动画设计与表达能力,因此在动画课程的内容上和课程时间安排上应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与研究,要以最合理的形式呈现在当今的高校动画教学课堂上,充分激发学生对动画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对于课堂上的知识掌握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的造型以及表达能力得以提高。重视动画学习者对物体的结构、透视理解能力、强化造型的基本功、要求学生们了解透视规则、与此同时更要重视学生对于结构动画的技巧掌握与运用的能力培养;把握线条的粗细、轻重、曲直、刚柔等的对比与变化;塑造学生的手、眼协和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对于事物的透视、比例大小的正确判断与表达能力;重视学生在创作中的严谨态度,以免出现走马观花、曲解事物造型。具备了动画设计中所需的扎实基础,动画技术的提高才不是泛论,这才是高校动画教学中需要去引导学生的重要目标。再者对于学生的动画计算机水平也有待提高,这一领域对于动画学习者来说是有相关技术要求的,除了具备设计动画的能力,动画的制作能力也很重要,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动画教育是将两者相结合的,并且起到了相辅相成的作用,在这一点上我们要继续坚守这一教学模式,强调对动画技术的开发,且应该对开发出相应技术的开发人进行必要的奖励与支持。
2.动画教学课程的改革原则
我国高校的动画教学中应以“按部就班”为原则,注重动画习作教学中的训练与运用过程。实践是最关键的环节,正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管高校动画教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有多高,所教出来的学生如果没有实际动手能力,没有实践的机会,那么要想成为动画市场中的精英人才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实践的教学目标在高校动画教学中应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老师们应该循序渐进的对学生进行培养,首先要制定久远的目标计划以及阶段性的目标,与此同时还需要教师对于分段目标的实现提出具体要求;在拟定目标规划的时候,教师应遵循“按部就班”和“妥当重复”的原则,保证学生在学习训练过程中可以牢靠的掌握动画教学所教授的知识,从而为实践中熟练运用动画制作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在高校动画基础教学中我们应遵守“重视基础、抓好实践、按部就班”的原则。结合科学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另外,硬件设施也是高校动画教学的重要一方面。只有这样动画艺术学习者才能成为动画市场中的佼佼者。
四、动画教学课程的改革路径
动画设计需要具备电脑操作技术与创作灵感能力,与过往意义上的美术教学差别较大。动画不仅融合了传统绘画的艺术特性,同时还增添了后台编码等计算机技术的要求,对于设计专业的传统课程内容具有史无前例的挑战,动画教学课程改革应如何适应新时期的社会需求,动画教学课程改革路径的探索已成为当前执教者需要解决的紧迫问题。1.因材施教,实施个性化教育模式根据具备不同能力的同学,提出不相同的学习实践任务。例如:激励对编程有兴趣的学生,深化钻研,指引对编程课程学习较为吃力的学生,强化其设计方面的能力培养,适当推荐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合理拟定自我学习重点与学习方向。2.加强课程知识体系的衔接与构建交互动画的课程主要内容呈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美工设计,二是交互结构的构建,这两者属于不同的专业,各自都有自身的知识体系,如何让学生融会贯通,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引导学生掌握要领,并最终实现让学生独自完成相关项目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在此,我们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模式。
五、结语
动画教学课程的改革要明确动画人才培养目标,合理的配置教学课程与教学内容,要依据科学的教学方法,还要结合独具特色的教学思路,强调技艺并重,同时动画教学改革也要将眼光关注与未来的动画市场就业发展的道路上,由此才能为我国动画市场输送更多的应用型动画人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相应的课程教学,使得毕业生可以成为动画市场需求型人才。
第五篇: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论文
网络信息日益发达的今天,传统教学的信息量很难满足学生对知识探索的需求。传统的教师讲授方式以老师讲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的知识,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合目前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互联网+教育”自2012年兴起后,发展速度和规模都非常迅速。针对机械设计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互联网的模式教学改变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从而促进教学改革的发展,培养学生机械创新能力。
一、互联网基础下机械设计教学方式
1.互联网在机械设计课堂中的应用
“互联网+教学”改变了原来单一的教学环境,使得传统的教育展现出新的生机;从原来的课堂时间地点方式固定、一名教师多多个学生的状态转变为随时随地、教师和学生多对多交流的新形态。针对学生喜欢上网这一现象,上课之前列出专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查阅资料,在上课时可用根据自己的问题和老师一起探讨。教师不仅把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融会贯通于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适时地将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以专题的形式引入课程教学内容,如结合教师产学研过程中与机械制造相关的典型实例开发的专题之一工厂里的创新。一方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结合实际的理解。机械设计教学中,在齿轮传动一章讲解时,首先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在网上或是实例中看到的有齿轮传动的机器介绍一下,介绍齿轮传动的应用和原理,教师根据学生的讲解补充齿轮传动的原理及特点、分类时用讲授法,讲解具体时利用观察启发式;分析结构上的特点件时利用和其他传动机构对比讨论法等。
2.互联网在机械设计课程中课后的应用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突破名师资源不足,又快又好地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供了新的思路,带来了新的机遇。多年来课后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学习仅限于课后作业题,这样极大的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互联网教学从课堂教学、答疑、习题课、审批作业、讨论互动课、小测验、期中测验到期末考试等,都在网上进行。这种“互联网+机械设计”教育模式使得机械设计课程在课后教学中吸取这种网络教学的方式,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互联网在机械设计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机械设计课程的主旨是培养学生创新设计能力,机械设计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性的工作,我们的目标是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应具备初步的创新设计能力及动手能力,为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课下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多项机械设计创新大赛。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网络中机械创新实例很多,学生可以自己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同学老师分析讨论。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分析的实例点评,主要让学生发言讨论。并对学生发言的表达能力、对问题的理解能力等记作平时分作为考核的一部分。同时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实地调研,根据调研的情况,对目前看到的机械存在的问题做设计分析。
二、网络教学中存在的负面影响及解决措施
一些大学生由于缺乏自制力,迷恋网络世界,挤占了正常的学习时间。提倡网络教学的同时跟随着也出现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网络上瘾症”、“网络孤独症”等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构成危害与威胁。对网络产生心理依赖,一旦无法上网,就焦躁不安;极个别的学生沉迷网络,逃课,不交作业,不参加考试,走路吃饭都在玩手机APP、游戏或者阅读小说和各种信息。网络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同时也给一些自制力不高的学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老师一定要分析学生上网的根源,适当将学生对上网游戏的热情引导到学习上来,通过网络查阅资料和创新设计的案例,吸引学生对机械设计兴趣,并且要采取适当的措施,限制学生对网络游戏等的迷恋。将网络上好的信息及时传达给学生,让同学们意思到,不急游戏有趣,学习中也有很多有趣的设计,让同学们树立好学习的态度和意思,最终实现网络教学的目的。
三、结论
“互联网+机械设计教学”使传统的教育焕发出新的活力;从原来的学习时间地点固定、教师学生一对多的状态转变为随时随地、移动网络、教师学生多对多的新形态。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拟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精力不是放在考上而是放在学上。教学资源能实现国内外资料的共享,学生通过网络可以了解学习国内外著名高校教学资源,能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了课外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也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林业.“互联网+”时代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因和突破口[J].新课程(下),2015,07:59.[2]李刚龙.《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23: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