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思路
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思路
学校体育主要由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组成。体育教学的任务与目标是进行健身知识技能的传授以及运动教学,课外活动目标是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同时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练身和活跃学生生活、协调人际关系。所以学校体育的目标宏观来讲应是促进学生体格体能的完善和发展,培养体育的情趣、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社会情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每一个学生而言,是通过体育达到以下四个目标:①身体的发展。有很好的适应能力,包括适应不同环境不同气候不同岗位的身体和心理能力,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和康复能力,对疲劳的抵抗力;②获得良好的运动技能,提高工作劳动的效率,进而提高生活质量;③掌握科学的健身养生知识,提高智力素质;④培养正确的社会情感,形成民主、公平、竞争的意识,能不断自我发现、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概括地说就是:全面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掌握体育卫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形成良好个性。
小学体育包括理论与实践两大部分。理论课十分抽象、深奥,并且系统性不强,实践课包括队列队形、基本体操、跑、跳、投、技巧、支撑跳跃、单杠、双杠、民族传统体育、篮球及韵律体操和舞蹈等。体育课是身体活动课,而身体活动是以身体素质与思想素质作基础的。学生基础不同,要掌握相同的教学内容,这也成了体育教师的一大难点。另外限于条件,体育实践课受场地影响大,跳高少不了海绵包,篮球教学要有很多的球与球场,遇大风、下雪、落雨、强日光,体育课变更的随意性则更大。教学内容完不成,学生身体得不到锻炼。
游戏是一种遵循很简单的规则让人有很大自由活动余地的运动,可以随意支配动作的难易与数量,比如双人摇绳跳,进出的方向、跳动的次数均不加限制;“网鱼”游戏,规定在一定范围内运动,而跑直线还是折线、曲线,是急停急起还是跑跳结合均不加限制,只要跑动者不被围捕者逮住即可。游戏法特点之一是参加者全体在运动,这保证了练习的密度与强度;二是动作难度自己控制。比如“贴膏药”,速度快与追捕者离得远可以多绕几个圈,速度慢可就近处置;三是在练习中学习,不会做游戏的人,只要参加了一次练习,也就会做这个游戏了,学习效率比单纯的组织学生学要高很多。其基本过程是“练习――学习――练习”,实用性大,练习次数多,而不是学示范动作那样“学习――练习”;四是不同气候不同场地条件下均可作游戏,受外界的限制较小;五是游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以活跃气氛,提高练习效果;六是可简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兴趣。比如篮球投篮练习,将球篮降低到2米或更低高度,学生易于投中,还可练习扣篮,既是游戏,又是教学内容,学生很愿意投入。
体育课中使用游戏法,可以激起学生运动热情;但当学生很活泼时上体育课,又必须集中其注意力并稍抑制其激情,这时可用集中注意力游戏;素质练习很枯燥乏味,可用游戏法进行调节,如追逐跑练奔跑能力、听信号追逐跑练反应速度与动作速度,“跳深”与蛙跳的竞赛练跳跃能力,不同高度的橡皮筋可用来练障碍跑和跳高。结束部分用音乐伴奏跳迪斯科来放松肢体,或用听信号大声笑的游戏放松情绪。
班级体育活动中亦可引入体育游戏,比如跳绳、登山、小群体的竞赛等均可协调学生关系,增强凝聚力。
全校性的拔河比赛,球类比赛,擂台赛,可以促进学校学习气氛的转化,可以扭转后进生,使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提高学习兴趣;健美操、韵律操、体育舞蹈是女生们喜爱的内容,可以促进机体的发展,展示美好的姿势,培养自信心。
业余运动队的选材和训练,也可以采用游戏的方法进行。训练是艰苦、枯燥的事情,如果手段不发生变化,极易造成学生伤痛发生和成绩下降,通过形式多样的游戏则既可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又可以调节精神和情感,防止运动损伤。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应强调让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均有发展,具有个性特长,实施游戏法教学则能很好地吸引学生,使他们感到因为学校里有自己的游戏伙伴,有游戏场所和游戏组织者及参与者,在共同的活动中可以不断了解自己,评价自己,提高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能够在快乐中锻炼身体,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所以,学校体育中应大力推广游戏法教学,尤其是义务教育中,在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形成时期,在体质锻炼的黄金时期,用多种有效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二篇:教学改革思路
教学改革思路(杜方)
一、改善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采取阶梯式培养模式,各教学单元皆为同一个目标服务――培养学生的就业上岗能力和文化素质。阶梯式培养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1、第一层次:基础模式(服务于第二层次)
主要开设文化课(如:大学语文、财经应用文、数学、英语、形式政策、毛泽东思想概论、公关礼仪、演讲与口才、大学生心理健康等)、应用基础课(如:计算机应用基础、办公自动化、珠算、点钞等),一方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文化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另一方面培养其一些进行后续教育的基本技能。
2、第二层次:技能层次(服务于第三层次)
1)专业技能
主要开设专业技能课的基础课程,如审计专业:开设会计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中国税收、纳税申报、经济法、审计基础等,使学生掌握一些专业基本技能。
2)辅助技能
主要开设初级会计电算化、中级会计电算化、Excel在财务报表中的应用等。做好经济业务手工处理与计算机处理对接的准备工作。
3、第三层次:专业核心层次
主要开设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表)审计等课程,使具备学生正确使用、处理,正确分析财务信息的能力。
4、第四层次:实践层次
1)学生在仿真实训室中模拟实习2)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
二、各专业自成体系,建议组织编写配套的系列教材
每一个专业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组织上应自成一体,以突出专业的独立性,充分体现专业特色;配套的教材应由浅入深为不同的阶层服务。
三、建立基础建立相应的教学团队
以专业为基础建立相应的教学团队,组织开展日常教学工作,如教学经验的定期交流、教学检查、集体备课,同时制定相应的制度加管理。
四、建立专业学术团队
以专业教研室为单位,建立专业学术团队――“三人团”,研究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而这项工作不仅要以制度进行管理,而且要在经济上给予坚实可靠的保障,否则专业团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第三篇: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之我见
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之我见
为了我们培养的学生在毕业后能够适应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使我们的教学有地放矢,我们对黑龙江省的228所小学校的任职体育教师进行了教学能力的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合理,很难适应《体育与健康》课的需要;知识与能力结构不谐调,理论水平低下,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匮乏,“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很难落到实处;教学内容少,教学方法单一,技术动作陈旧,学生在体育课上找不到兴趣、快乐,更谈不上康乐体育。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对现行的体育五年制体育大专班的专业课课程设置进行改革。
关键词:体育教师、教学能力、体育科研、课堂教学、课余体育活动
研究内容
现任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的调查,教学能力分为课堂教学能力、课余体育活动组织能力、体育科研能力、卫生保健知识科普能力。其中课堂教学能力还包括:
1、教材搭配
2、教法运用
3、组织调动,情绪调动。
4、课堂调控。通过对228所小学的调查问卷的研究,以便有针对性的进行五年制体育大专班体育专业课程的设置。
研究方法
2.1问卷调查法
2001年,向黑龙江省的228所小学校发出660张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347份。
2.2实地访问法
利用九九体育专业教育见习的机会,用问卷和谈话的方式调查了34所小学。
2.3研究讨论法
与参加调查的同学讨论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研究未来学校需要体育教师具有哪些能力,要求每个同学都发言。
3、结果与分析
3.1 课堂教学能力
课堂教学能力是体育教师在完成每堂课时,所表现出的多种能力,包括编写教学文件、组织教学、运用教法、知识更新、教学效果等部分。调查反映,各院校毕业的体育教师大多数基本素质较好,有一技之长,但存在着知识结构不完整;能上课但不会写教案;能够示范但说不出其要领;能够认真工作但不善于总结,致使小学体育课枯燥乏味不适合学生的特点,不能很好的完成《体育与健康课大纲》的要求,宝贵的经验得不到及时总结。出现有热情没水平、理论知识薄弱、实践水平一般的格局。
具体情况见下表:
从表中不难看出,体育教师在编写教学文件和知识更新两方面较差(33%的教师没有教案,30%的教师自工作以来没有参加过各种业务学习)。致使很多学校得体育课内容陈旧,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更有甚者“一堂课两个球,学生老师都自由”,这说明体育教师理论水平和文化修养还需要加强。
3.2 课余体育活动组织能力
课余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缺少的。在调查的262所学校中有64所农村小学没有在课程表中安排课外体育活动,有140多所学校课程表中虽有体活课,但不能经常性的组织活动,60多所学校能够较认真的组织课余体育活动,其中只有11所学校有完整的课余活动组织机构和活动计划。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第一是学校领导对升学率抓的很紧,对体育的作用价值认识不足;第二是部分体育教师不能正确认识课余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工作热情低,没有奉献精神,拜金思想严重;第三是学校场地小,器材少,经费短缺,专业师资力量不足。
上述情况中,城市的中小学课余活动好于农村,同时体育器材和经费情况城市也好于农村。
3.3科研能力
科研能力是小学体育教师工作能力中最薄弱环节。科研基础水平差,科研成果少,甚至有的学校根本没有成果。现有的科研成果质量也很低,70%多的成果只是一般性工作经验总结,在省级各种学术会上获奖论文只占24%,只有6%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
3.3.1最近几年体育院校才开设体育科研课,起步较晚。
3.3.2有关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资料、杂志、书籍较少,收集信息、更新知识较难。
3.3.3体育教师本身认识不足,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工作,缺少科研意识,不能虚心学习他人之长。
3.3.4小学科研设备少、条件差。
3.3.5缺少学术交流,各种先进经验和科研成果得不到推广。
综上得出,体育教师在思想品德方面是良好的,为体育教育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由于教师知识结构不完整,理论水平低,教学组织方法单一,科研能力差,教学中体育课与健康课比例失调,重技轻能,基础知识被基本技能、基本技术所代替,脱离不了传统体育观念,适应不了现代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结论
4.1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4.2 尤其是主管学校体育工作的职能部门,4.3 务必从教学战略发展的高度去充分认识加强中小学体育工作的重要意义,4.4 真正把“健康第一”作为工作的指4.5 导思想,4.6 把体育教师的岗位培训、教学文件的编写、科研能力的培养作为工作重点,4.7 力争使中小学体育教学到本世纪末达到《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所提出的目标
4.8。
4.2加强师范院校体育专业的理论教学,开设科研课和课余训练辅导课,把编写各种体育教学文件作为毕业考试内容,严格把关,注意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4.3认真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体育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的规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做好“考试体育”工作的组织领导,设立专门考试体育的领导机构实施,并及时检查督促。这样可以促进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认真对待体育课和课余活动,让体育教师有压力,让社会重视,促使教师认真研究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4.4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多搞一些体育教学的经验交流等学术活动。多组织省一级各种体育比赛,4.5 既促进交流,4.6 又是课余训练的动力。同4.7 时还是体育教师的大盛会,4.8 可以进行学术讨论,4.9 经验交流,4.10 一举多得。
4.5中小学领导认真督促本校体育教师的业务提高和知识更新,多给青年教师创造学习机会,同时要减轻学生课余负担,切实保证体育活动时间,可采取“五控制”措施。第一,严格控制按规定课表上课,不停上体育课;第二,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实行静校制度,加强住校生作息管理;第三,严格控制上课时间,不准拖堂;第四,严格控制达标率,同时要认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保证每天一小时的活动时间,并要求有组织机构、有计划、有总结、有成果。
要学校教育改革给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而现行体育教学很少考虑学生的年龄性别特点,体育课练习密度普遍偏低,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也很难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根据个人多年体育教学实践体会,就初中体育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提出了改革性建议。
关键词 初中体育教学 目标 内容 方法 改革建议体育教学的目标
学校体育主要由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组成。体育教学的任务与目标是进行健身知识技能的传授以及运动教学,课外活动目标是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同时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练身和活跃学生生活、协调人际关系。所以学校体育的目标宏观来讲应是促进学生体格体能的完善和发展,培养体育的情趣、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社会情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每一个学生而言,是通过体育达到以下四个目标:①身体的发展。有很好的适应能力,包括适应不同环境不同气候不同岗位的身体和心理能力,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和康复能力,对疲劳的抵抗力;②获得良好的运动技能,提高工作劳动的效率,进而提高生活质量;③掌握科学的健身养生知识,提高智力素质;④培养正确的社会情感,形成民主、公平、竞争的意识,能不断自我发现、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概括地说就是:全面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掌握体育卫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形成良好个性。现行教学内容及方法的弊端
中学体育包括理论与实践两大部分。理论课十分抽象、深奥,并且系统性不强,比如针对初一学生讲人体的ATP、CP、葡萄糖、脂肪氧化供能,似乎为时太早,太深奥。实践课包括队列队形、基本体操、跑、跳、投、技巧、支撑跳跃、单杠、双杠、民族传统体育、篮球及韵律体操和舞蹈等。体育课是身体活动课,而身体活动是以身体素质与思想素质作基础的。学生基础不同,要掌握相同的教学内容,这也成了体育教师的一大难点。另外限于条件,体育实践课受场地影响大,背越式跳高少不了海绵包,篮球教学要有很多的球与球场,遇大风、下雪、落雨、强日光,体育课变更的随意性则更大。教学内容完不成,学生身体得不到锻炼,结果体育课成了学校的“搭头课”。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发展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劳动者的素质直接影响到科学技术应用的程度,而基础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阶段。体育课必须改革,与之相适应。过去有的教师上课“放羊式”,因为目标太高无法实现,教师心中茫然学生亦然,场地器材条件差,加之天气等原因,体育课一盘散沙。过去考什么练什么,对于教材规定的十二项必修教材则抛在一边,吏无选修课与素质练习课,仅仅是为应付教学竞赛和教学检查才上几次考试项目之外的内容,学生学得少、练得也不多。因此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中学生生理心理特点
初中学生正处生长发育的第二高峰期,即青春发育期。这个时期学生身体迅速成长,骨胳肌肉发育很快,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都有较大发展,神经兴奋过程占优势,反应快易激动,但心脏发育稍滞后于运动系统与神经系统的发育,运动持续能力差,易疲劳。尤其是性机能的迅速发展,体态上出现了新的变化,男女生差别更为明显。男生声音变粗,喉结突出、出现胡须、体型纵向发展;女生月经出现,声音变高,乳腺发育,皮下脂肪增多,身体开始横向发展。生理方面的这些突变,引起心理、行为也发生相应变化:第一,由于体内新陈代谢旺盛、精力充沛,充满朝气,活泼好动,喜爱体育运动及竞赛以表现自己。第二,由于身体发育不均衡,加之中枢神经系统调节能力差,所以动作笨拙、别扭、不灵活,而且容易头晕和疲劳,干事情往往虎头蛇尾有始无终。第三,由于性机能开始成熟,性意识觉醒,开始注意异性,产生好奇心,并且爱表现自己来吸引异性。第四,成人感产生并逐渐对身体形态产生意识,开始评价别人和进行自我评价。同时心理矛盾更为明显,如独立性与依赖性矛盾,自尊心与自卑感矛盾,反抗性与屈从性的矛盾,理想与挫折的矛盾,这些矛盾使他们表现出偏激或逆反心理,所以应以正面教育引导为主,不可打击其自尊挫伤其人格。游戏法教学是比较适合的方法
游戏是一种遵循很简单的规则让人有很大自由活动余地的运动,可以随意支配动作的难易与数量,比如双人摇绳跳,只不允许踩死跳绳,而进出的方向、跳动的次数均不加限制;“网鱼”游戏规定在一定范围内运动,而跑直线还是折线、曲线,是急停急起还是跑跳结合均不加限制,只要跑动者不被围捕者逮住即可。游戏法特点之一是参加者全体在运动,这保证了练习的密度与强度;二是动作难度自己控制。比如“贴膏布”,速度快与追捕者离得远可以多绕几个圈,速度慢可就近处置;三是在练习中学习,不会作游戏的人,只要参加了一次练习,也就会作这个游戏了,学习效率比单纯的组织学生学要高很多。其基本过程是“练习一学习一练习”,实用性大,练习次数多,而不是学示范动作那样“学习一练习”;四是不同气候不同场地条件下均可作游戏,受外界的限制较小;五是游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以活跃气氛,提高练习效果;六是可简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兴趣。比如篮球投篮练习,将球篮降低到2.2至2.5米高度,学生易于投中,还可练习扣篮,既是游戏,又是教学内容,学生很愿意投入。
体育课中使用游戏法,可以激起学生运动热情;但当学生很活泼时上体育课,又必须集中其注意力并稍抑制其激情,这时可用集中注意力游戏;素质练习很枯燥乏味,可用游戏法进行调节,如追逐跑练奔跑能力、听信号追逐跑练反应速度与动作速度,“跳深”与蛙跳的竞赛练跳跃能力,不同高度的橡皮筋可用来练障碍跑和跳高。结束部分用音乐伴奏跳迪斯科来放松肢体,或用听信号大声笑的游戏放松情绪。
班级体育活动中亦可引入体育游戏,比如跳绳、登山、小群体的竞赛等均可协调学生关系,增强凝聚力。
全校性的拔河比赛,球类比赛,擂台赛,可以促进学校学习气氛的转化,可以扭转后进生,使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提高学习兴趣;健美操、韵律操、体育舞蹈是女生们喜爱的内容,可以促进机体的发展,展示美好的姿势,培养自信心。
业余运动队的选材和训练,也可以采用游戏的方法进行。训练是艰苦、枯燥的事情,如果手段不发生变化,极易造成学生伤痛发生和成绩下降,通过形式多样的游戏则既可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又可以调节精神和情感,防止运动损伤。总之,实施素质教育应强调让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均有发展,具有个性特长,实施游戏法教学则能很好地吸引学生,使他们感到因为学校里有自己的游戏伙伴,有游戏场所和游戏组织者及参与者,在共同的活动中可以不断了解自己,评价自己,提高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能够在快乐中锻炼身体,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所以,学校体育中应大力推广游戏法教学,尤其是义务教育中,在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形成时期,在体质锻炼的黄金时期,用多种有效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心理学.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4雷志灶.中学体育教材教法.《湖南体育科学》编辑部编辑出版,1998.6体育学院通用教材.学校体育学.高教出版社,1995.4梁文忠,徐新启.素质教育必读,1997
第四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和途径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计划
一、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反思
(一)优点方面。一是将新的理念贯穿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很好地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改变了过去重内容分析,轻语言文字训练的状况。重视了引导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重视了让学生多读、背诵。二是重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较正确地对待和处理教和学的关系。以教为主,以教师为主,牵着学生鼻子走,学生围着老师转的现象有了改变。教为学服务,教师的教为学生服务,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学的情况,大大加强了。尤其在发挥学生主体性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三是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转变。串讲的这种教学形式很少见了,串问的情况也有了很大的改进。教师根据学生身心健康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要求,倡导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不足方面。一是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不够。具体表现为学生课堂上自学的时间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足够的时间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更不用说提出问题。二是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就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三是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比较肤浅。教材有许多可以用来教给学生的内容被忽略了。
课堂上信息量不足,教师见解欠独到之处,照本宣科,甚至是教参书说什么,就教什么。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和途径
(一)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民主与平等包括知与情两个方面。从知的角度看,师生只是先知者与后知者的关系,并不存在尊卑关系。从情的角度讲,小学生与教师一样,在人格上是独立的,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都需要教师的理解与尊重。教师需要尊重,学生也需要尊重;学生需要爱,教师也需要爱。互尊互爱的师生关系,才是民主、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
(二)组织小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把生生互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并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种十分重要的互动方式加以科学利用。生生互动是教学系统中尚待进一步开发的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教学活动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因此,一些教师尽可能的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培养小学生合作与交流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小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的积极性。
3、课堂上的评价方式多样化。一是教师评价。语文学习具有重感悟和情感体验的特点,因此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主观感受,重视运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3-
点燃了学生热情的火花。在教师有表情的朗读同时,让学生闭目,发挥想象、调动听觉、嗅觉、味觉来感知课文中的景色美、人情美、意境美。使学生“入其境”,进而“会其意”,培养了小学生的创造思维。
3、表演法。让小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人物,亲自感受课文的情境,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个生动、直观的理解。通过表演法不仅使所有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而且,运用动作、语言、表情来加深同学们的理解、帮助记忆。
4、比较法。所谓比较法,就是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点、相同点,采用类比的方法,也就是求同辨异法。俗话说:“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让学生找出同类型不同文章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相同和不同点,有助于全面深刻地理解课文,开拓思维空间,提高研究问题的能力。
5、悬念法。悬念是指人的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它往往使人对所讲内容产生一种欲知后事如何的迫切需求。悬念所造成的这种“急盼”、“渴知”的心理状态,使学生注意力加倍集中,求知欲尤为旺盛,思维更加敏捷。
6、故事法。心理学家认为,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容易接受生动有趣的东西。挑选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故事,既丰富课文内容,又能引起学生注意,激发起他们的兴趣。
第五篇:浅谈小学科学教学改革的思路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改革的思路
当今世界,人才,尤其是复合型人才对于世界各国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资源。复合型人才对于当下的知识经济来说可以说是炙手可热,这样对教育和教学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课题:就是要进行小学科学课程的改革,在教学过程中要把理论和实践达到统一,将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像统一,并且使实践和创新的思想通过课堂教学特定的方法和手段潜移默化到学生的身上,使其成为终身学习的重要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了现今我国小学科学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但由于传统教育的桎梏,使得大部分教师仍然沿袭着陈旧的教学模式,以理论和书本为主,而实际操作环节和探索试验的环节则略显单薄,或者即使有实践环节,也往往由教师亲自代劳,减少了学生有限的科学实践机会,这也决定了我国的小学科学课教学改革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此,有必要通过实际的课堂教学的试验来验证小学科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从中获得进一步有效实现小学科学课改的新思路和新观点。下面,结合上海静安区教育学院三年级的一堂科学课的课堂实录来分析我国小学科学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一、培养创新性的科学课教师
传统教育的旧模式仍然存在与当今科学课教师的培养和教学上,从而导致了小学科学课教师的思想陈旧,观念落后,过多的借助于课本上的教条知识,反而弱化了对于科学课来说意义最为深远的实践动手环节,束缚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这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这一理念是大相径庭的,严重影响了小学科学课的主要目的和预期目标的实现,因此,培养一批具有新思想,新理念,开放型,创新型的教师已经势在必行。要做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自身具备较好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并能够很好的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并且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小学学生,正处于模仿能力极强的阶段,作为启蒙教师,其一言一行都对于学生今后的思维方式和成长模式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作为学生的效仿榜样来说,其自身是否有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对于学生是否具有开阔的思路和科学的思维都是至关重要的。第二,具有较广的知识面和较强的求知欲,并且勤于学习与思考。这是由科学课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科学本身保罗万象,科学课中包含的内容和知识涉及的领域和范围也较广。面对着小学生各种各样的问题,科学课的教师必须要有充足的知识储备来应对。比如,当准备要上“让它落的慢一点”一课之前,很可能教师对此课所涉及的知识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就要求科学课的教师要自我学习,不断求知,进一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这是顺利进行好开放式科学课教学的基础和关键。
第三,要有能驾驭课堂的能力和熟练的教学技巧。由于科学课的本质要以科学探究和试验思考为止,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会有很多无法预料的情况出现,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和高度驾驭课堂的能力。比如,在“让它落的慢一点”的教学过程中,一个小组的实验失败了,作为教师,她并不是变得手忙脚乱,不知所措,而是就此失败的实验来引发同学们的思考,在失败的实验中积累经验和教训,并分析失败的原因,由此可见教师的教学机智的重要性。
二、个人探究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根据《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科学课学习的主要方式应该是科学探究。其过程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发现并提出问题;②提出假设;③实验计划的制定;④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并收集数据及相关资料;⑤总结实验。这样并不是老师教条的将书本上固有的东西大量的灌进学生的脑子里,而是在相对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和具有科研实验意味的模拟环境下,让学生设身处地的去经历和体验知识与结论形成的过程。只有在这样学生自己体验和经历下,才会得到深刻的印象,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开发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而当学生习惯了这样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之后,将会对今后的科学课的学习和其他课程的学习方式乃至一生的思维模式都有深远的影响。例如在“让它落的慢一点”一课中,在老师的有步骤的启发式提问下,唤起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意识,进行自主的探究,提出了很多创新型的乒乓球变慢的方法,如用纸杯子做个降落伞,把乒乓球吊在气球下,把乒乓球放在纸飞机上等等奇思妙想。同时,在自主进行探究的同时,还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性的学习。这样能够更好地整合学生们的知识和思维,使得探究和实验活动得以顺利的进行,在小组的合作过程中,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相互启迪,相互交流,不断扩展探究的思路和思维的空间,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协调意识,对从小培养学生的科研合作能力大有裨益。在“让它落的慢一点”一课中,教师在进行了思维上的启发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式探究以后,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小组成员中所能想到的所有使乒乓球变慢的方法都写下来,并进行合作性试验,并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试验的证明,使得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大大得到提高。三.创建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
对于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途径的科学课来说,创建一个民主,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十分重要的。学生们往往能够在这样的一种轻松的环境中解放自己的思维,任其在空中驰骋,会有很多奇思妙想产生,从而充分的发挥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第一,要保持思想和行为的独立性。不要用墨守陈规的统一标准来要求全部的学生,这样只会让学生形成刻板模式,从而束缚自己的思维,养成从众心理,影响其创造性的开发和发展。往往有创造力的学生都具有思想上和行为上强烈的独立性,保持其自身独有的特性,不要去磨灭它,才能真正的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意识。比如在“让它落的慢一点”的课堂实践当中,教师并没有对学生的发言做一个固定标准性的回答,而是以开放式的态度,鼓励每一个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并且允许对一个现象有不同的思考和观点,并不是以权威性的理论来否定学生的观点,而是以逐步的引导来将学生引领到更加正确和科学的思维模式上去。第二,师生关系民主化。将师生关系由原有的上级对下级,尊长对小辈的关系逐渐转变成朋友和合作伙伴的关系,这样能消除有原来就有的师生关系所带来的紧张气氛,使学生在彻底放松和完全的开放模式下进行科学课的创新式学习。“让它落的慢一点”一课充分的证明了这一点。教师以亲切和谐的启发式语气,类似于朋友谈天一样和同学们进行一问一答式的探讨,允许学生的自由发言,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里充分开放和发散思维。
四、让儿童直面生活中的科学——从教材的执行者到课程的开发者
“做中学“承担着儿童科学启蒙教育的责任,以培养儿童良好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能让儿童直接参与的科学主题探究主题为载体,引导儿童和科学亲密接触,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打破科学在孩子们心中的神秘感,培养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帮助他们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价值观以及实事求是、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培养儿童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众所周知,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评估者,在教学双边互动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必须先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在以观察实验为重要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科学教学中,如果按照传统教学一味地采取“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让学生怎样实验,学生只得照办”这样照本宣科的方法进行教学,不仅限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有碍于学生思维的训练和发展。因此,科学教师要在科学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启发引导他们积极动口、动手、动脑,亲身经历科学发现的全过程,按照“发现问题,提出假想----设计实验,反复研究----归纳概括,得出结论----验证假想,联系实际”的教学模式自行获取自然科学知识,并且不断地提高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才能够适应终身学习和探索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