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业教学改革思路

时间:2019-05-15 07:22: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闻专业教学改革思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闻专业教学改革思路》。

第一篇:新闻专业教学改革思路

新闻专业教学改革思路

培养目标准确地定位关系到新闻专业发展的方向前途,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摆脱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和影响,突出文经新闻专业的实践性特色,使学生具有获取知识信息能力、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新闻采编制作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采用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训实习教学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充分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以新闻从业人员必备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相应素质为主旨对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和调整。

首先,现有的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还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环节较为薄弱、缺少职业技能培养等不足,需要进行更为全面深入的研究和必要的调整和补充,以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

在现有的大学新闻学专业的教学活动中,往往是以教师为主导,以知识传授为重点,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不到充分的调动和发挥。长此以往,一味地被动接受,导致学生缺乏探求和创新的精神,缺乏对未来职业的认知和必要的职业训练,从而逐渐丧失了专业学习的热情。因此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上我们应该重视实践课程的设置,做到以下几点:

①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适销对路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 ② 突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以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

③将相关职业资格鉴定内容引入到专业教育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④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关系到教学效果和培养目标的实现。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我们应注重理论实践相结合,形成“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教学模式。

具体而言,大一的学生刚入学,有一个适应过程,高中阶段的“高压学习”惯性依然存在,这个时期的学习可以巧妙地利用这一特点,在上半学期完成大学所有公共科目的学分。等到了次年的下半学期,学生们开始进入专业课程的学习。这一时期,应该高密度地进行各专业理论的锤炼,让他们打下一个理论的扎实基础。而到了大二时期,应该是进入“理论+实践”的关键时期。这一年,学生们在继续学习有关专业理论的同时,学校应该在校内开设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利用现在DV机普遍的优势,针对国内外新闻事件,模拟开展一些采访活动。活动涵盖新闻选题、策划、采访、拍摄、制作和播出宣传全过程,努力地在院系内形成一个模拟媒体的浓厚氛围,让学生们在活动中得到综合性的锻炼。针对个别优秀节目,可推荐到本市媒体中播出,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大三阶段,是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在学生经历了一年的校内模拟操作后,鼓励学生们走出校门,走向社会,结合新闻专业的大小实习,走进各色各样的媒体单位和公司,在实实在在的实践中锻炼自己。由于大二阶段的校内实践,大三时的学生自然不会有上手难的压力,上手快会受到各用人单位的青睐。更多的、真真正正的采访、制作机会就会摆在他们面前,这一年的真正磨练才会让他们的理论得到最佳的初步认证,也会让学生们增强走入社会的自信。大四阶段,要求在我的学子们全部返校,暂时放弃各种实践,沉下心来总结两年来校内、校外的各种实践,谈体会、写论文、找定位、谋未来。学生们经过大四一年的理论和实践沉淀,会变得更加的成熟,会对传媒特质的理解更加准确、到位,对自己也会有更加清醒的认识。总之,这样的学生,才会是一个有理论、有实践的可用之才。

三、专业教学思路的改革

新闻专业在现有的教学、考证、实习实训等特色的基础以市场为导向,确定能力培养目标。恰当调整重组课程。采取的措施有:

1、进一步明确专业定位与课程定位,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切实加大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

2、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认识学习、现场教学、课外实习和专业实习等环节。

3、进一步完善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开辟更多稳定的实习基地

4、进一步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在自愿的前提下,专业老师积极参加实践锻炼、学术研讨或者考察访问的机会。

5、本着“服务地方文化,拓展传播媒介”的方向,将开设“影像拍摄”特色课程,该课程是新闻学专业的配套实践课程。现拟与培养方案中的“新闻小实习”结合,在实际教学中可根据需要灵活安排时间。本课程通过系统介绍闻摄影、摄像理论与技术,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对新闻拍摄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其成为学生将来走入新闻工作岗位的重要技能。

6、建立“文经学院数字全媒体实训创作中心”,通过实践课程的建设培养学生甘于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勇于探索未知的创新精神;勤于发现问题的思考习惯;善于践行想法的实践能力;乐于沟通协作的团队观念。

第二篇:教学改革思路

教学改革思路(杜方)

一、改善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采取阶梯式培养模式,各教学单元皆为同一个目标服务――培养学生的就业上岗能力和文化素质。阶梯式培养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1、第一层次:基础模式(服务于第二层次)

主要开设文化课(如:大学语文、财经应用文、数学、英语、形式政策、毛泽东思想概论、公关礼仪、演讲与口才、大学生心理健康等)、应用基础课(如:计算机应用基础、办公自动化、珠算、点钞等),一方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文化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另一方面培养其一些进行后续教育的基本技能。

2、第二层次:技能层次(服务于第三层次)

1)专业技能

主要开设专业技能课的基础课程,如审计专业:开设会计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中国税收、纳税申报、经济法、审计基础等,使学生掌握一些专业基本技能。

2)辅助技能

主要开设初级会计电算化、中级会计电算化、Excel在财务报表中的应用等。做好经济业务手工处理与计算机处理对接的准备工作。

3、第三层次:专业核心层次

主要开设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表)审计等课程,使具备学生正确使用、处理,正确分析财务信息的能力。

4、第四层次:实践层次

1)学生在仿真实训室中模拟实习2)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

二、各专业自成体系,建议组织编写配套的系列教材

每一个专业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组织上应自成一体,以突出专业的独立性,充分体现专业特色;配套的教材应由浅入深为不同的阶层服务。

三、建立基础建立相应的教学团队

以专业为基础建立相应的教学团队,组织开展日常教学工作,如教学经验的定期交流、教学检查、集体备课,同时制定相应的制度加管理。

四、建立专业学术团队

以专业教研室为单位,建立专业学术团队――“三人团”,研究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而这项工作不仅要以制度进行管理,而且要在经济上给予坚实可靠的保障,否则专业团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第三篇:5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思路

湖南女大经济系会计专业教学改革计划工作材料

关于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工作的思路与措施

一、根据社会需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合格会计人才的需求将不断加大,要求进一步提高。据人事部人才研究所吴德贵副所长分析,新千年财经人才中有几种职业会走俏,其中首推会计师。由于多种经济实体不断涌现,社会对会计类人才的需求将会增加,尤其是熟知专业业务和国际事务的会计师将成为热门人才。具有会计、统计知识和财务管理能力的财会人才,由于他们在企业增收节支和避免企业财务危机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擅长 精打细算,成为目前企业急需要的人才。

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的现状是素质普遍偏低,大量财会人员只会凭经验记帐而不懂财务管理。同时,由于前一段时间社会上会计短训班十分泛滥,只经过了短训拿了一张会计证而缺乏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基本训练的人员在社会上比较多,造成了财会人员似乎很多的表面现象,但他们明显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对企业财务工作提出的越来越高的要求,也不能适应我国会计向成熟的国际惯例靠拢的改革需要,较高层次的会计人才仍比较缺乏。

随着我国会计制度的不断完善和会计制度的发布,对会计人员的理论根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内部管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企业必将需要有较高层次的财务人员来加强内部财务核算和财务管理,对较高层次会计人员的需求必将增加。与此同时,随着新会计法的颁布,会计人员的责任及地位更加重要,对企业会计违法的惩罚更为严厉,企业必将需要有较高层次的财务人员来加强内部财务核算和财务管理。因此,如果我们高职会计专业能做到既重视基本技能训练,又注重培养学生较扎实的理论功底,就比较能适应现阶段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因此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有如下特点:

1、具有较强的会计工作基本技能,能实现零距离上岗;

2、具有比较扎实的的基本专业理论基础,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具有相关专业如管理、营销等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职业扩展的能力;

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文明修养。

在设计本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的时候,我们认为,不仅要考虑到本专业学生的

湖南女大经济系会计专业教学改革计划工作材料

知识基础足以使他们掌握会计专业方面的基本技能,以毕业后能马上从事会计的基本工作,而且要考虑到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能力,这是由于会计是一个具有明显的职业发展前景的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从最底层的在小企业从事简单核算的会计人员,到一个在大企业从事复杂业务的核算乃至从事高级财务管理的财务人员都是社会所需要的,而一个只需从事简单会计核算的会计人员和一个能参与企业的重要管理和决策的财务人员在知识、素质上的要求差别是巨大的。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可以通过短期培训来获得一个从事会计工作的最低资格,而中高级会计人才在我国却十分缺乏。因此,鉴于从事会计这个职业的可发展性,我们在学生的知识培养上,在考虑够用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在专业的理论基础上要留有余地,要为学生的在工作中的进一步自学和发展打下较好的基础。然而在正确处理够用和可发展的关系时,需要根据不同的课程进行进一步的研讨。

二、专业理论与技能培养有机结合

为了充分满足实际工作对本专业毕业生的要求,考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我们在本专业教学计划中设立了公共课、专业课、专业实训课、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根据培养目标要求明确课程定位和教学目标,保证本专业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突出本专业的优势,又具有向一定的向其他相关职业拓展的能力。

公共必修课主要由“两课”、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应用语文、应用数学、体育、就业指导等课程构成。一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另一方面特别强调英语和计算机知识的应用,这是现代社会对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基本要求。

专业课包括西方经济学、涉外企业管理、计算技术、会计基础知识、财政金融与保险、市场营销、商务统计、(考证)会计实务、涉外经济法概论、成本会计、(考证)财经法规、数据库管理系统、会计英语、国际结算、会计电算化应用(考证)、西方财务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基础、国际会计、审计学、管理会计,主要是培养学生必需、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使他们能够迅速适应今后的专业岗位,成为独当一面的专业能手。

专业选修课包括税法、国际财务管理、行政与事业单位会计、财经应用文写作、财务报表分析、会计制度设计等,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爱好和可能从事的

湖南女大经济系会计专业教学改革计划工作材料

工作进行针对性的提高。

突出了实践性教学环节,强调了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在课程教学中注重了学生技能的培养,加大了专业课实践部分的比重。还有一些课程在理论教学后紧接着安排实训或实习,如会计基础实训、会计实务实训、成本核算实训、综合模拟实训、电算会计模拟实训。另外还有专业认识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与答辩,基本上每一期都有实训。

体现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为了增加学生就业的竞争能力,拓宽就业方向,培养人文素质,如公共选修课开设了公共关系学、普通话、中外礼仪、财经职业道德。

三、推行以人为本的全面素质教育,教书与育人相结吀

搞职业教育很容易走进一个误区,那就是认为职业教育无非就是培训学生从事某种工作的技能,目的就是培养会干活的劳动者,仅仅把学生看作一种未来的劳动力,或者是一个急需培训谋生技能的待业者,只重视职业技能的培训,忽视职业素养的培育;重视传授就业谋生的本领,忽视基本品行的养成;或者虽有这方面的要求,但却流于形式。我们认为,高等职业教育不仅是使受教育者拥有职业的技能,还要具有与社会文明进步相适应的职业素养,要有认真做事的职业态度,较高的职业道德,以及如诚信、负责、孝敬、感恩等好的品质,不仅要学会做事,还要学会做人。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应当以人为本,要以培养一个具有职业发展能力和多方面社会价值的全面发展的“人”为目的,教书育人应当有机结合。在职业的教育方面,要着重于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和主动奋斗的意识和能力,而不仅仅是以把学生看作劳动力而加以职业技能训练、并以实现低水平的初次就业为最终目的。

在育人方面,我们不仅应当考虑学生作为一个人的全面和长远的发展,还要考虑它作为一个人的社会价值——他不仅仅是劳动力,而且还是社会人文环境的构成要素,他不仅要会谋生(所谓学会生存),还应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的人生态度,并具有社会责仳感,成为一个好公民;不仅能适应社会,还是社会人文环境改进的正面力量。教书和育人如何结合,这是一个具有现实挑战性的课题,它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对其进行认真的研讨,对于经贸类专业而言,更具有特殊的意义。我们财会专业已在这方面进行了一点探索,如在会计专业班级中实行导

湖南女大经济系会计专业教学改革计划工作材料

师制,每班设一有专业老师担任的导师,担负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和人生指导的工作。如何推行以人为本的全面素质教育,实行教书与育人相结合,这一项值得继续进行探讨工作。

四、加强调查研究,走校企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

我们成立了有校外专业人士参加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来指导教学改革,并且加强了深入用人单位的调查研究工作,以明确本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岗位以及为适应岗位所需的能力结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从而确定体现会计行业特色、专业内涵、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涉外会计专业培养目标,构建以会计岗位职业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依托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体系,形成以人文素质、和会计职业技能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以岗位对涉外会计专业从业人员的能力和基本素质的要求为培养的基本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合理设置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在理论教学体系里设置了公共课、专业课、专业实训课、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四个模块,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供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奠定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基础。在实践教学体系里设置了会计基础实训、会计实务实训、成本核算实训、综合模拟实训、电算会计模拟实训;另外还有专业认识实习、毕业实习,实现用人单位“零距离上岗”的要求。为了体现涉外会计专业特色,根据涉外会计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必须打好“三大基础”:

一是人文素质基础,它包括英语水平、财经写作及会计从业人员所必须的诚信基础和其他基本素质;

二是会计业务处理基础,包括会计账务处理、会计报表的编制、经济活动的分析、资金的筹集以及预测和决策分析。

三是计算机应用基础,它包括计算机操作与维护、数据库的设计与分析、财务软件的使用与维护、电子结算等。按照这一模式培养的“合格十特长”的涉外会计专业高职人才,岗位适应期短和动手能力强,使受教育者的知识够用、技术适用、企业爱用,同时又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能胜任生产一线的工作。

五、加强实训设施建设

会计专业的特点是实践性特别强,与其他专业相比,其实际工作与专业理论 4

湖南女大经济系会计专业教学改革计划工作材料

相结合的程度非常高,基本专业理论掌握不好,实际工作中就会处处碰壁,稍微复杂一点的业务就会无从下手。而要掌握好基本专业理论,就需要及时和大量的实际工作训练。由于会计工作对一个单位来说极其重要,对工作质量的要求非常高,又涉及到单位的财务秘密,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到单位的实际工作机会是不现实的,即使能提供一些,学生以实习的方式到财务部门工作,所能接触到的训练也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应当加强会计的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在这方面,会计专业正适合在校内进行大量的实习和训练。目前,会计的模拟训练已成为一种成熟的会计实训方法,它是仿真模拟企业的实际业务,按会计工作的实际要求,进行真实的核算、计算、登记并编制报表,要处理的业务都是来自于实际工作之中的典型业务,除了原始凭证是假的,其他一切过程都和真的一样,学生得到的是一种和实际工作高度一致的仿真模拟训练,通过足够的恰当的模拟实习训练,学生基本上可以具备直接上岗的能力。而要进行有效的模拟实习,需要有一定的场地和设施,现在急需一个手工会计模拟实训室,一个电算会计模拟实训室,要购置相应的硬件和软件设施。

六、加强教研工作,推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

要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相适应,对高职会计专业的目标和规律进行研究,在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总构架下,对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培养途径和方法、教学评价体系等进行系统变革,形成一套具有高职特色的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此,要在本专业教师中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改变以往个别教师只顾埋头个别课程教学,对专业的发展,对本专业的办学思路不关心、不熟悉、不进行系统思考的状况,努力把会计专业建设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具有鲜明特色的长身胜不衰专业。要根据会计教学的特点,探讨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规律,最大限度的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在会计教学中的作用,鼓励教师制作精品课件。

七、优化专业教学师资队伍结构

目前,本教研室现有专职教师11人,其中副教授职称7人,其余全部为讲师职称;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8人,在职研究生一人,具有双师型素质的教师5人,有两名教师通过了注册会计师相关课程的考试,有多名教师有企业工作经 5

湖南女大经济系会计专业教学改革计划工作材料

验。今后要进一步加强本专业教师的提高工作,一是鼓励年轻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二是鼓励部分教师考取注册会计师资格,三是要寻找各种机会进行有关培训,主要是对非电会老师进行电算会计培训,二是进行教育心理学方面的进修。

会计教研室 2005-3-1

第四篇:电气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思路

摘 要

电气工程专业是属于应用型专业,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任务是培养面向生产、工程、管理和服务等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它既不是基于技能的职业型教育,也不是基于理论的研究型教育,而是培养介于技能应用型和工程研究型之间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基于这样的培养目标,确定电气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建设目标,围绕“重基础、宽口径、强实践、擅应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实验室建设,加强产学合作,将其建成具有特色明显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专业,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关键词:电气工程专业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 实践能力 创新精神

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二章 电气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建设依据.................................................................3

2.1电气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意义......................................................................................3 2.2电气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建设的基础条件....................................................................4

第三章 电气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6 第四章 电气工程专业建设内容.......................................................................................9

4.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9 4.2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11 4.3师资队伍建设....................................................................................................................12 4.4实训基地建设....................................................................................................................13

第五章 结 论.............................................................................................................................16 参考文献..........................................................................................................................................18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工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发生变化。据资料显示和我们对国内多家大中型企业人才需求的调查统计,企业对下列两类人才需求很大:一是从事产品设计与开发的专业人才;二是对应用型、技能型、技术推广型的专业人才。从需求的层次来看,对本科生有一定的需求量,而在专科生的需求中,主要对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应用技术人才需求量大。从专业需求来看,对电气工程专业人才需求量较大。培养适应我国电气工程事业发展需求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特别是工程设计、施工以及管理人员,是电气工程专业教育的重要任务。电气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要求专业定位要贯彻“厚基础、宽专业”的方针,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覆盖面要满足注册电气工程师的基本要求;专业课程内容要及时反映学科的新发展,包括新领域、新技术、新规范;要切实加强工程训练,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然而,目前电气工程专业教育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轻实践、面向工程不够;课程结构设置不够、不合理;教师工程经验缺乏等。为此电气工程专业的教学需要改革。强化专业基础知识是电气工程专业人才所要求的基本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条件,也是学生今后适应不断发展电气工程事业要求的必备素质。尤其是注册电气工程师资格考试涉及的基础知识面相当广泛,不仅有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普通化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电路与电磁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气工程基础等等公共基础课与学科基础课的内容,还有电气工程管理、电气工程经济、环境保护、电气法律法规、电气安全、电气工程质量保证体系等工程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这些专业基础知识不仅是学生应掌握的各门课程的内容,也是工程界对电气工程专业基础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强化专业基础知识的教学是要进行课程体系的组合,优化课程结构,构建课程模块,如建立工程力学系列课程模块、电气工程基础系列课程模块、工程管理系列课程模块等。

电气工程专业自开办以来,始终坚持高职教育的办学方向,坚持专业教学改革计划必须针对职业岗位,从职业岗位能力的需要出发,提出了构成电气工程专业人才的三个基本的能力要素,即电工电测基本能力、电子技术基本能力及电力系统分析基本能力,其中电工测试的基本能力为电气工程专业的核心能力。形成了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课程目标和以应用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的应用为重点的课程内容,在课程的组织上,围绕专业核心能力,以“实践”为中心进行组织。

电气工程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中形成了“ 一主线、二结合、三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教学改革方案如下:一主线:以技术应用能

电气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思路

力培养为主线;二结合:以电力系统的职业知识面、动手能力与变配电(强电系统)的职业知识面、动手能力相结合;三层次:第一层次,用一学年的时间完成职业公共课和电气工程技术基本工艺训练相关的职业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形成基本的实践能力;第二层次,在第二学年,完成电气工程技术专业主要单项技能训练和掌握必需的电力设备、电力法规、电流经济的理论知识,形成专业技术基本应用能力;第三层次,学生根据个人意愿和就业需要拓宽知识面,即加深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和技能训练或拓宽施工管理和工程监理方面的知识。通过暑期社会实践、毕业实践,形成综合实践能力。使培养计划刚柔结合,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更新教学管理理念,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形成有利于教学团队静心教书、潜心育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辅相成的管理制度和评价办法。建立健全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鼓励在专业建设的重要领域进行探索实验。在现有教学管理体制与质量监控措施的基础上,努力加强规章制度建设,确保每一个教学环节有效运行,充分发挥各种教学资源的效益,保障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建立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完善现有的领导听课、同行听课制度,加强教学信息的反馈机制建设,及时反映并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建立科学合理的教材选用、评价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学业考核机制;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学检查机制。

探索并实践两级实验室管理体制,梳理现有实验设备,以功能划分重新调整实验室,让专业教师全面管理实验室,负责与该实验室有关的实验开设、新实验项目的开发、专业竞赛培训和实验室开放等工作。以取代原先实验室主任领导非专业的实验员管理实验室的状况,且可以大幅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有利于设备维护,从根本上解决实验室开放难的问题。

研究融入产学研合作的实验教学管理新模式。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一方面能够及时准确把握市场脉搏,了解市场需求,不断推动专业建设、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改革;另一方面又能够充分利用企业、科研机构等的教学环境、教学资源及其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独特优势,促进教育与生产、科研与实践有机结合,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社会适应能力。

第三章电气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

第二章电气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建设依据

2.1电气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意义

电气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必须以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办学定位;加强内涵建设,以创新为动力,以特色和品牌求发展,努力探索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坚持突出重点,协调发展的原则,以专业建设为核心,重点做好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等三项工作;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目标”的原则进行本专业的建设。

当前电气工程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普遍存在着普通劳动力易找,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现象。培养掌握电气工程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高生产一线生产、安装、调试、设备维护、售后服务和运行管理等相关岗位从业人员素质显得尤为迫切。因此,必须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建设、实训设备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改革,才能适应企业行业对电气工程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新需求。

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必须是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专业技术理论有机的结合。电气工程的岗位群是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设计部门及相关企业。因此,针对为高科技部门、技术密集产业培养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故要求既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理论、又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同时还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适应性,而且还具有一定创新潜力的技术和技术开发能力,具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现场工程师。因此,要培养学生具有上述能力,离开实践教学或者是实践教学不足都是想像,除此之外,实践教学在培养过程中还可进一步拓宽专业面和知识面,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就业后能很好实现后续发展。

目前,许多工科大学都开设电气工程专业,从专业的定位设置及学生的就业来讲,电气工程专业专业是属于应用型专业,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任务是培养面向生产、工程、管理和服务等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它既不是基于技能的职业型教育,也不是基于理论的研究型教育,而是培养介于技能应用型和工程研究型之间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基于这样的培养目标,确定我校电气工程专业专业建设目标,围绕“重基础、宽口径、强实践、擅应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实验室建设,加强产学合作,将其建成具有特色明显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专业,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宗旨,加快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经过3~

电气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思路

年的实践和探索,制定出具有本科教育特色的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体系;编写出一批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学、实训教材,建成院内工程实训中心和院外实习基地;培养出一批专业带头人和一批“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完成院自选科研课题和企业委托科研课题。形成具有高职特色、学院特色、专业特色的学产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建立起教学、生产、科研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2.2电气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建设的基础条件

电气工程专业是教改试点专业,建有较先进的电气智能实验室、电气设备实验室、电工技术实验室、电子技术实验室、自动控制实验室、电机实验室等。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吸收国内职业教育先进理念,树立了以能力为本位、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按照“强弱结合,软硬结合,机电结合,强化技能培训,重视职业素质教育,合理优化课程”的基本原则构建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并为部分企业进行了“订单式”人才培养。

工艺实习形式有:金工实习、电子工艺实习、电力施工实习、电子仪表组装、电子元器件市场调研与自主设计、常用电力测试仪表应用等内容。通过各类实习要求学生能够熟练使用电气作业现场经常使用的各类电力测试仪器、仪表,并能够进行若干常规测试,为后面的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打下实践基础。

电气工程专业实习包括认识(参观)实习和生产实习两部分。参观实习主要是到供电局下属变电站、供电部门的生产调度、设备运行、检修维护等项目;使学生真正参与到生产实际中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通过专业实习,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甚至可以找到自己今后的就业方向和发展道路。

顶岗实习,顶岗实践教学环节与其它实践环节不同。其一是所处学习阶段特别,执行时间一定要在学生已学完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而专业课已开设一段时间后,通常安排在第七学期。其二是教学环境特别,执行场所一定要在专业对口的企业进行,学生在工作岗位上与工程技术人员或工人一起工作、学习,真实地进行工程综合能力训练。其三是学习目的特别,执行的目的一定是针对实际工作对象解决实际问题,面对的是立体的事物、交叉的技术,而不是平面的、单一理论上的问题。因此,顶岗实践教学的教学形式、内容、方法和手段都要进行相应的改革。顶岗实践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以实践技能训练为手段,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结合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工程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学校应与企业建立长期互利的合作关系。学校在企业创建实习基地,签订长期产学合作的协议,一方面企业为学校提供顶岗实习基地,委派有经验、能胜任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人员或高级技术工人给学生集中讲课,指导学生现场操

第三章电气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

作,形成良好的“师徒”关系。另一方面,学校为企业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的技术攻关课题。再一方面,企业可以在实习的学生中择优挑选满意的学生作为企业的后备人才,提高了学校的一次就业率,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在各企业都建有实习基地,针对学生所学专业方向的不同,把学生分散到变电站、施工单位、电厂、设计院等,采用岗位轮换的办法,安排学生从事技术、管理、生产、设计等不同的工作岗位,按每个岗位的性质不同,定期轮换,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实际工作,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顶岗。在生产过程中与企业技术人员沟通交流,再对照书本上讲过的理论知识,从理论到实际,从浅到深,从表面到内涵,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到完全理解,学生从真正意义上掌握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抓住机遇,注重特色,发挥优势,服务铁路,适应地方经济与城市轨道交通事业发展”为原则,以培养“基础扎实,知识全面、勤奋踏实、勇于创新”的特色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标,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教学科研为中心,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积极开拓社会需求的专业方向, 努力建设高水平特色专业。

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把电气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按照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组织课程体系和内容。

1.必修课由公共课体系和职业技能课组成,部分主干职业技能课实行课程综合化(如检测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综合到电气工程、设备控制自动化、安防监控等职业技能课程中),并把计算机应用渗透到职业技能课教学中,强化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

2.选修课由限选课和任选课组成,限选课保证了对行业知识、职业知识、职业技能的加强,任选课是供学生选学,使培养计划刚柔结合,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任选课中开设了向计算机技术渗透的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等课程。

3.把专业课程适当提前进行,第一学期就安排认识实习,开设建筑识图与构造职业技能课,第二学期开设auto cad和工程绘图实训等打破了原来基础课、职业技能基础课、职业技能课的三段式模式。

4.降低电工(电路、模电和数电)三门职业基础课的教学难度系数。如条件允许,减少教学时数,增加实践时数,让学生在实践中观察现象体验乐趣,自觉探究其原理,解决教与学都困难的矛盾。考虑到 “专转本”学生,暂不大幅度地压缩这三门课的教学量、知识点。待到学制改革之时,这三门课将合并成一门课—电工技术基础。

5.进一步细化职业技能课,如电力设计、电力系统分析细化为相对独立的四门职业技能课。

电气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思路

第三章电气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

基于电气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建设,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工学结合”紧密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训练体系;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培养“从事电气工程专业一线工程技术及产品研发的应用型人才”;采取引进、培养并举的措施,建设一支专业理论功底扎实、有较强实践教学能力和应用技术开发能力的高素质“双师”结构教师队伍;适应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建设集实验实训、社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应用技术研发于一体多功能实训基地;密切与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开发等领域的合作,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将本专业建设成为适应经济建设需要、办学理念先进、教学条件完备、师资力量雄厚、课程体系科学、专业特色鲜明、能够引领省内同类专业及专业群的示范性专业。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通过调研分析电厂、电力设计院、装备制造、仪器仪表、电力工程等行业对电气工程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确定和建立本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知识、技能和素质标准,通过与行业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建立工学结合素质与技能并重的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岗位群技能需求,改革课程体系,加强课程之间内在联系,强化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强化解决工程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

建设优质核心课程,引领电气类专业课程改革健康发展。根据岗位群技能需求及工学结合要求进行课程重组,建设电气工程专优质核心课程及覆盖专业优质核心课程,推动和引领相关专业课程的建设与改革。

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形成优秀专业教学团队。通过培养和引进,建成一支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企业行业技术骨干组成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专业带头人在同类院校中具有一定知名度,骨干教师职业教育能力强、技术开发水平高,企业行业技术骨干工程实践经验丰富。

建设高水平实训基地,强化学生核心技能培养。建设一个能在电气工程领域进行学生专业技能实训与鉴定又能进行电气产品生产、应用技术研发、新技术培训推广的高水平生产性实训基地,使电气工程专业实训条件达到同类院校领先水平。以电气工程专业为龙头带动专业群整体发展。以电气工程专业建设为核心,带动计算机控制技术、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通信技术三个专业建设,将电气工程专业建设成为全国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的品牌专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通过示范建设,使本专业成为电气工程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

第三章电气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

注重优势,突出特色,打造品牌”的专业建设理念,以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根据未来电网发展趋势和地方经济发展对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研究实践教学运行的新机制,寻找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新途径,使电气工程专业在教学条件、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方面更具竞争力,紧紧抓住特色专业人才培养和技术研究两大主题,将电气工程专业办成省级特色专业。电气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建设目标:

(1)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相结合,构建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创新型、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

(2)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加强不同学科专业之间的交叉和融合,推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的改革与发展;

(3)建设一支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爱岗敬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4)按照新的培养方案更新教材,争取编写一些具有影响力的教材;(5)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加强校企合作,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更好地培养基础扎实、专业面宽、创新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6)实施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全面提高电气工程专业的办学条件、建设水平、管理水平,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通过实施“质量工程”,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7)集成专业建设的有效经验和实践效果,形成对同类专业具有推广和示范作用的教学研究成果。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获得系列的工程基本训练,能从事现代化建筑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现代化电气设备安装、检修、运行维护,电气工程系统的设计、施工与调试,具有综合运用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基本复合型技能及管理能力的高等应用性技术人才。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在设计院、房地产开发公司、装修公司、建设监理部门、设备安装施工公司、弱电系统集成(含消防系统)公司、电气照明工程公司、建设工程公司、计算机网络公司、物业管理公司、大型企业、造价咨询公司、电梯公司、楼宇设备生产单位等部门从事现代化楼宇自动化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及管理,安装工程造价预决算,物业管理,销售,监理,建筑施工组织管理等工作。

加快专业产业化步伐,依托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依靠电力工程专业的人才优势,成立电气工程所(室、公司)、工程造价咨询所(室、公司),使之成为高水平的校内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训基地。力争在电气设计、施工、检测、电气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思路

造价咨询等方面有所突破,形成科研特色,把科研引入教学过程,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第四章电气工程专业建设内容

第四章电气工程专业建设内容

电气工程专业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基于这个专业建立时间短,缺少行业背景的现状,在专业服务岗位群调研的基础上,以工程应用为背景,突出能力培养要求,构建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现有电气工程专业方向的基础上,培育建成第三个专业方向,以适应国家发展战略,解决地方电力企业及大型厂矿企业对该专业人才的急切需求。

建立以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突出特色培养,建立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以工程背景为导向,整合传统的专业课程,科学构建素质教育课程模块、学科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专业选修课程模块、专业方向课程模块、专业实践课程模块、专业素质拓展模块等。调整课程体系,加大企业课程的开发和植入力度,立足生产过程、工程设计流程。每年更新1—2门专业选修课程,适时地将行业中最需要、最前沿的知识和技能引入到专业课程体系中,保证专业课程体系与行业科技发展的同步。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改革目标,以知识单元、知识点为线索,对知识单元、知识点进行逻辑划分,打破原有课程设置,重新构建课程和课程模块,完善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规范课程教学大纲,加强教材建设。使各专业课程之间既能够有机结合又能够避免相互重叠,保证各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信度和效度,有效地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服务。建立教学内容动态更新机制,加大对新技术、新工艺的吸收力度。

4.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1)现有基础

按照专业教学和素质教育两条主线进行人才培养,专业教学按照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训教学、校外参观实习、综合实践的模式进行,素质教育主要通过政治课、职业道德课、社团工作、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等方式进行。

(2)建设目标

探索并初步形成素质与技能并重、工学结合模块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使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引领与示范作用。实现毕业生职业素质好,创新意思强,具备解决生产第一线一般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

(3)建设内容

将思想品质的培养同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将专业能力的培养与职业素质培养紧密结合,在专业能力培养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和措

电气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思路

施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交流沟通技巧、创新意识、社会适应能力、吃苦耐劳作风、遵守纪律等职业素质,使职业素质培养系统化、具体化,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坚持产学合作,深化与企业合作办学,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将校内培养与企业生产岗位实习培养紧密结合,将以校内专任教师教学为主的理论教学及模拟实训与以企业技术骨干指导为主的生产实习及顶岗实习紧密结合。

将三年培养期划分成七个模块,职业素质培养贯穿始终,职业素质培养与专业能力培养成为有机整体。

第一模块:职业岗位认知培养,时间2周左右(第一学年初)。结合入学教育,参观6-10家毕业生就业集中的典型企业的典型岗位,邀请有一定工作经历的毕业生介绍工作情况及感想,并邀请企业相关岗位技术骨干介绍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素质、知识、技能的需求标准,使学生对未来工作岗位建立初步印象,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积极性。

第二模块:基本知识及技能培养,时间36周左右(第一学年)。主要在校内进行数学、英语、电工、电子、计算机等基础理论学习及基本操作技能的锻炼,使学生具备解决工程简单问题和学习专业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具备较强的电工、电子、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操作技能。

第三模块:社会实践锻炼,时间12周左右(第一学年暑假至第二学年9月)。学生分散到多家企业参加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实际生产活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基本操作技能,增强对未来岗位的认识和理解。

第四模块:专业知识及技能培养,时间36周左右(第二学年)。主要在校内进行电气设备、电工电子系统等理论及实训教学,培养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使学生初步具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和能力。

第五模块:生产实习,时间12周左右(第二学年暑假至第三学年9月)。学生分散到专业对口的多家企业参加形式多样的生产实习,将学到的专业技能应用于具体的生产实际,提高技术应用能力。

第六模块:综合技能培训,时间12周左右(第三学年上期)。主要通过综合应用能力专门训练的形式提高学生综合应用多种专业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备解决中等复杂程度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七模块:顶岗实习,时间18周左右(第三学年下期)。学生主要分散到预期就业企业进行顶岗操作,具备学员和雇员双重身份。

第四章电气工程专业建设内容

4.2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1)现有基础

按照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课程的结构设立的课程体系,根据技术发展要求设置了组态软件、触摸屏等部分新课程。强化实训教学环节,设有:常用电工工具实训2周、常用电工仪器实训1周、模拟电子实训2周、数字电子实训2周、电机实训1周、电气控制实训1周、计算机编程实训1周、工厂供配电2周、PLC实训2周、校外实习1周等实训项目。

(2)建设目标

确立以电气工程应用技术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使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满足行业需求,建成核心技能一体化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突出应用,强化技能,提高解决生产第一线技术问题的能力,实现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行业技术现状,不断更新,及时增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模拟实训,增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将生产性实习比例逐步提高到80%。

(3)建设内容

根据岗位群技能需求及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坚持“以行业需求设课程,以岗位需求练技能”的理念,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与创新,形成新的课程体系。根据企业众多的区域特点,通过广泛深入的行业调研,确定本专业核心技能为应用技术,所有课程围绕并服务于核心技能培养,强化核心技能培养,加强与大型企业的合作办学,使核心技能形成实践化、生产化。紧跟电气工程专业的发展动态,准确把握技术进步对培养对象在知识、技能和素质方面提出的更高要求,不断更新课程体系。以课程建设为依托,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重点培养学生创新和学习能力,强化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广泛调研,制定能力标准:深入开展对各行业的调研,掌握企业行业技术发展动态,准确把握企业行业对电气工程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收集毕业生和企业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学习职教发达国家和国内职教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先进经验,掌握职教发展新趋势。邀请国内大中型企业行业技术骨干共同制定岗位职业能力标准及核心课程。

改革课程体系,整合课程内容:按照基本素质、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的结构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打破传统的三段式课程体系,将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进行科学整合,注重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将专业英语与专业课程融合为一体,突出专业英语的实用性。将职业道德课程与社会实践、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块结合,使职业道德形成具体化、真实化。

根据岗位群需求,确立核心技能:根据岗位群技能要求确定电工电子技术、电气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思路

电气工程专业、电力系统分析三门课程为专业核心技能课程,加大核心技能课程学时,其他课程紧密围绕核心技能课程设置,对核心技能课程起铺垫或强化作用,突出核心技能的中心地位。

产学合作,共同育人:深化与各大型企业的产学合作,采取邀请企业技术骨干参与制定能力标准、开发教材、案例教学、实训教学、指导生产和顶岗实习、成绩考核评价等方式使企业全面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学习国际先进职教理念及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改革传统教学方法,结合本专业特点,灵活采用讲练结合式、启发式、讨论式、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将实验实训课与理论课结合进行,边讲、边学、边练,使教、学、做融为一体。

4.3师资队伍建设

加大师资培养和引进力度,在教师引进和培养过程中优化专业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强化培养教师职业教育的能力以及技术应用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立师资培训、考核、奖励机制。

专业带头人要求:具有扎实、系统、深入、前沿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科研水平,主持过中型技术开发项目;熟悉本专业国内外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具有过硬的专业建设能力;能指导课程开发;能熟练驾驭本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在本专业领域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在现有教师中选拔副高以上职称的双师素质教师作为专业带头人进行重点培养,通过到国内大型的设备公司及电力设计院学习电气工程专业方面的选进知识,学习先进职教经验,到国内著名企业顶岗锻炼等措施,树立先进职教理念,精通专业技能,提高专业建设能力,成为业内有一定影响的专家。骨干教师要求:具有扎实而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了解本专业国内外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具有较强的课程开发与改革的能力;能胜任本专业一门以上专业核心技能课程的教学并深受学生好评。计划三年内分别在电力系统、电力施工、工厂供配电、变电站运行化方面培养骨干教师。主要途径除通过承担一门课程开发任务、参加科研、工厂实践锻炼、指导学生顶岗实习、参加行业调研、短期技术培训外,每年选派几名高水平的教师到其它国家学习先进的职教经验和先进专业技术,使他们在相应的专业领域具有较强的科研和教学能力,既能够承担横向技术服务项目又能主持教材开发和课程建设工作。

加强专业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注重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养。通过加强专业教师在能力标准开发、课程设计、行业联系、教材开发、现场教学方法、评估鉴定工具制订、职场健康与安全、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等方面的培训,提高

第四章电气工程专业建设内容

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强化教师专业技能培养。通过到企业顶岗锻炼、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参加技术服务项目、参加行业调研等多种措施,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强化实践技能,提高实践教学能力。计划从各大公司及设计院等聘请既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又具备教师基本素质的企业行业技术骨干作为长期稳定的兼职教师,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能力标准编写和修改、学生顶岗实习指导和管理。

4.4实训基地建设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选择一批设备工艺先进、管理水平高、适合学生顶岗工作,又有利于发挥学生创造力的骨干企业作为教学实践基地。继续保持与电流工程行业的紧密关系,积极开辟新的教学实践基地,争取多建几个以上实训基地,以适应学生招生面向和就业去向改变的需要。积极发挥由电气工程企业人员组成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加强与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的联系,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对人才培养的牵动作用。做好新建实训基地的协议签订和挂牌工作,使产教结合更加规范。

按照开放性、实用性、先进性的原则建设高水平实训基地,使生产性实习比例逐步达到80%以上。将原有设备与新购设备进行有机组合,构建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三个实验/实训中心。建设一个能在电气电气工程领域进行学生专业技能实训与鉴定又能进行电气产品生产、应用技术研发、新技术培训推广的高水平生产性实训基地,使电气工程专业实训条件达到同类院校领先水平。

为培养电气电气工程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多种控制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建成一个由工厂自动化综合实训室和电力设备实训室构成的电气工程综合应用实训中心。建成后的功能和技术水平:该中心建成后,可培养电气工程专业和电力设备两个专业方向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模拟控制对象都是根据行业中典型和常用的实际对象浓缩而成,通过模拟、仿真、操作等层面的培训,不仅能强化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同时也能面向企业开展自动化领域先进技术的推广培训和为教师科研服务提供平台,使电气电气工程专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提升区域内电气技术应用水平。

在注重实训基地硬件设备建设的同时,重视实训基地内涵建设。探索并制定适应工学结合、素质与技能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新型课程体系的各种管理措施与办法;加强对实验、实训设备进行再次开发,编写实验、实训教材,充分挖掘设备潜能;制定技能标准,强化技能考核措施;改革实验、实训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实验、实训质量;适应技术发展及企业行业岗位需求,开发新的职业资格培训及鉴定项目,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挥重要作用。

制定实训/实验室管理办法:实行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实训/实验室管理办法,电气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思路

每个专职实训/实验教师承担数个实训/实验室的设备管理及维护,每个实训/实验室配备1-2名理论教师负责对实训设备的二次开发,实训/实验室课余时间对学生免费开放。

规范实训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方案总体框架下,对所有实训环节,明确实训内容,编写实训教材(讲义),制定详细实训计划,制定技能考核鉴定标准,严格考核办法。

制定校外生产实习管理办法:根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建立“以他方为中心、学院为主体、产学双方共同参与”的新型管理模式,制定校外实习教师指导办法、校外实习学生管理办法、校外实习成绩评定办法等管理文件,确保校外生产实习质量。

制定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制定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管理办法、顶岗学生管理办法、顶岗实习安全管理办法、顶岗实习教师指导办法、顶岗实习成绩评定办法等管理文件,确保顶岗实习优质与安全。

通过各种实训和顶岗实习后,电气工程专业的学生应该具有的知识结构:(1)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 懂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了解哲学、科学、艺术、经济、法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社会发展规律和21世纪发展趋势,对文学、艺术、伦理、历史、社会学及公共关系学等若干方面进行一定的修习。了解创新的原理与方法,掌握创新的工具和手段。掌握一门外国语。

(2)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理论基础知识。了解信息科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其他主要方面和应用前景。掌握一种计算机程序语言。

(3)专业知识 具有本专业所需的房屋构造、制图、计算机等工程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扎实的变配电设计、照明、电力设备、电力施工等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施工组织、工程造价编制与控制方面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工程项目管理知识。具有一定的建筑法规,标准和规范方面的一般知识。了解建筑工程有关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及本专业的发展动态。

(4)相邻学科知识 了解建筑给排水设备、暖通设备、安装施工机械的一般知识。了解工程管理、建筑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具有的能力结构:

(1)具有较强的施工图识读和绘制能力;

(2)具有“强电”系统和“弱电”系统设备性能、型号的选择和设备性能检测能力;

(3)具有“强电”系统和“弱电”系统设计、施工的能力;

第四章电气工程专业建设内容

(4)具有编制单位工程施工技术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的能力;具有编制施工图预算、决算和投标报价、合同管理、施工索赔的能力;

(5)具有理解、审核“强电”系统和“弱电”施工图设计和技术文件的能力,具有组织安装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技术管理的能力;

(6)具有分析解决施工实际问题和预防、分析处理工程质量事故的能力;具有建筑安装工程项目管理的初步能力;

(7)具有从事工程监理的初步能力;(8)具有从事技术开发的初步能力。其它能力结构:

(1)具有利用文献、计算机网络等手段,获取信息、使用信息的能力;(2)具有较强的创业意识和一定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能力;(3)具有较好的文字、口头表达能力;

(4)具有一定的社会活动、人际交往和公关能力;(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专业技能证书要求:

(1)普通高校计算机一级证书;(2)高等学校专科英语应用能力证书;(3)至少一个岗位的岗位资格证书。

(AutoCAD能力证书、综合布线证书、安装造价证书、安装电工证书、电梯操作证书或安装维护证书)

具有的素质结构:素质结构包括人文素质、职业素质。

人文素质:包括思想道德品质、文化修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等以及意志、品质、生理、心理、体能等;

职业素质:包括刻苦钻研业务、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团结拼搏的精神风貌,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等。

电气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思路

第五章结论

通过上述实践教学后培养出来的学生,用人单位普遍反映:(1)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2)竞争意识、质量意识、创新意识明显提升。(3)自信心明显增强。经过各个岗位的轮换后,学生还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真正适合什么样的工作,毕业时有目的地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明确了自己奋斗的目标,最大程度地实现自我价值。

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的收获不仅体现在专业知识的拓展、专业技能的提高上,而且还塑造出了胆大心细,不迷信书本,实践出真知的创新意识。在人际方面,毕业生还充分认识到与人为善、尊重他人、宽容的为人之道。

致谢

致 谢

首先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这段时间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为本人解决了许多在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在此向尊敬的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本毕业实习报告是在单位领导和部份同事的帮助下完成的。为此向他们表示真诚的感谢,并向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对本文进行审阅,评议的各位老师表示感谢。

电气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思路

参考文献

[1]夏建国、刘晓保,应用型本科教育:背景与实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3).[2]倪伟、马从国,电气信息类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电气教育,2007,(11).[3]樊立萍,电气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及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8,(5).[4]谢卫才,黄绍平等应用型电气工程本科专业教学模式的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s1).[5]教育部高等学校电气工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第三次工作会议纪要[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05).

第五篇:新闻传播教学改革策略及模式创新思路研究

新闻传播教学改革策略及模式创新思路研究

摘 要:如今新闻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已经难以达到世界的要求范围,所以很多的院校开始反思和重视这现象。怎样对这问题进行解决,加强培养高校人才的新闻传播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传统的新闻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使新闻的教育质量得到提升,并对新闻教学计划提出了新的改革措施,以下对此进行了具体介绍。

关键词:新闻传播;教学改革;创新思路;研究分析

如今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非常迅速,现在的教学模式已在世界上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现在传媒事业的发展也在不断进步,其中在所有行业中新闻传播最为突出。很多部门都对其进行了相关统计,现在我国每年都有近十万的人进入新闻传播专业。但是现在媒体行业却很难找到适合的专业人才,许多毕业生都不从事新闻传播行业而转向别的行业[1]。这主要是我国在新闻传播教学中有许多的问题存在,教学模式与市场的发展严重不符。在这些问题的面前,我国对新闻传播的教育一定要进行严抓,找出解决方案,使其不在被困扰。

一、我国新闻传播教育现在的状态

现如今状态,我国对新闻传播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变和扩展,在这种状况之下太多的新闻传播学校在不断的建立。但是这些新闻传播学校都没有很长的办校经力,教师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还有太多的教学设施都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这样将会降低新闻传播教育质量。现在,许多高校走出来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却不能很好的被媒体所认同,现在新闻传播教育在飞速的发展,社会对其产生了太多的疑问。现在的就业岗位竞争日渐激励,而现在的就业人事大多素质都不是很高,他们之间毕竟会有矛盾产生,这样新闻系的学生就要做好心理准备,准备应战,这样新闻传播在教学中就要有新的教学手段出现,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培养,从新闻传播专业走出来的人才才能更好的适应市场的需要[2]。

二、现在存在在新闻传播教学中的问题

(一)在教学中只注重技术培养而忽略学生的心里

只要新闻教学的观点不改变,新闻传播的教学就不会发展。现在太多的新闻传播院校还是只对学生传授死知识,要求学生进行死记硬背,想了解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的优良,主要的衡量手段就是用学生成绩和对知识了解的多少,这样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所有方面的素质,这样就导致学生对理论知识特别的关注,不去进行新闻传播的实践[3]。新闻传播专业人才有高的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对心理方面的技术培养也至关重要。有明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是新闻传播者应该具备的条件之一,这样就可以对新闻的真实有效性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价,放在首位的就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对社会上众多舆论进行积极的引导,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社会的和谐,这样新闻专业所需要的人才才能得到更好的培养。

(二)没有很好的设备和师资力量

大家都知道,想要好的教学质量就要有好的师资力量。但是现在太多的传播院校的成立时间都不是很长,没有太多教学经验的积累,并且还没有较多的教学人才对其进行支持。所以,新闻传播教育的一些问题就体现出来,例如,最新的新闻技术得不到相应技术教师支持而不能开展。即使现在的新闻传播教学岗位上有博士生和硕士生,但是这些教师的年龄还是较年轻,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新闻实践的经力,对教学工作的胜任还远远不足[4]。

(三)对学生的实践教育也不足

想要学好新闻传播学,实践是其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但是现在我国认为学校学报和校电台就是新闻传播院校学生的实践教学。但是很多院校没有足够的资金,对教学条件也很难进行改变和完善,这样教学实践需求就不能得到足够的满足,无法达到新闻专业的要求,学生就不能有新颖的职业精神,学生的相关技能也不能得到较为专业的训练。

(四)学生的就业压力也非常的大因为没目标的进行扩展

现在的新闻传播专业,都没目标的进行扩展,现在有太多的计算机类和师范类专业都开展新闻传播专业,但是却没有相应的教学设施和教师进行教学,现在很多媒体人才具有复合的特征,需要的人才不只是要求专业对口还有一些类似对口的专业,这样就会有很多的专业人才堆积在一起,这样就不能对其人才进行很好的培养。

三、在新闻传播教学之中增加创新策略并建立立体的培养模式

(一)新闻传播中创新策略的增加

1、对新闻教学模式建立多科的相交

现在新闻院校的教学模式是对多科教学进行交叉,例如,人文、社科和信息等。为了能够跟得上现在时代的发展脚步,使新闻媒介需要的人才得到满足。对新闻传播教学的新教学理念进行建立,使传播专业的眼光得到更大的扩展,把人文、电信和计算机等与其相关的信息学科进行较差教学,这样就会出现一种文学与理学相互交叉融合的教学理念出现。用这种方式培养教育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这样学生就会有非常丰富的文学知识、对新闻传播的理论基础更加的扎实掌握,对新闻传播的技能也非常好的应用,这样培养的人才即可以采编又可以制作。

2、对教师加强实践经验,对学生的实践经验进行增强

新闻传播学的教师只有教学水平非常的高,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够具有很高的素质。所以,这样首先就要对教师的新闻传播素质进行培养,最主要的就是对现在的较为新颖理念的接受能力。在新闻界加大资金招聘良好的记者和编辑,这样教学的活力就会得到更好的增加,这样对学生学习新闻传播会产生积极的兴趣。新闻传播教学要联系当地的广播和电视,在一些高校如果能力特别的强还可以联系中央级别的媒体,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校园内得到很多新闻实践的培养。这样学生就会有非常好的实践报章。

3、对现在的教学方式进行改变和完善

首先,要举案例进行教学,在现在的传播教学之中进行相关的案例教学,学生就可以从中学习到很多的实践经验,对其中案例的教训进行吸取,对正确的方法进行掌握;其次,在教学中进行案例教学,这就需要准备解决有关问题的计划在进行教学之前,并且把这些问题的有关实际需要对工作教学进行更好的营造,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教学生得到范例教学的优点。最后,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相应的思维教育。这样的教育是非常的必要的,在这样的教育中,学生就会更多的视角和更全面的对事物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有效的增加新闻的宽度与深度[5]。

(二)创建立体的培养模式

根据以上的教学研究应该针对新闻传播学生实行立体的培养模式,把新闻传播的教学有效的结合到实践教学之中,其具体如下:

1、在实践教学中对课堂的情境进行设置

人被包装了就可以变得更加的美丽。所以,新闻的教学也同样需要我们进行包装,教师想让学生对教学课堂能够更加的喜欢,并且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对教学环境进行精心的改善。在进行实践教学时一定要把学生对教学的认知态度和思想情感进行有效的渗透,用情境激发学生的真实感受,这样学生的潜能就可以得到相当大的激发。对情境进行模拟是非常好的实践教学,这样传统教学中的死记硬背的教学形式就很好的被改变了,这样的课堂充满了情趣和真实感。以前的教学比较死板,不仅对学生的天性进行控制,同时学生的人格也得到了缺失,这样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厌烦,不会主动的进行学习。

在如今的教学课堂实践之中,对语言进行遵循,训练学生的学习原则,这样学生的头脑就会得到很好的开发,这样就会提高其教学的效率。这样学生就可以对问题进行全面的建设,进行材料的搜集,了解事物的整体内容,最主要的就是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开阔。例如:我们可以开展新闻会客厅在课堂教学之中,来模防新闻采访中将要提出的相关问题,让学生可以独立的去对新闻线索进行寻找,对询问对象进行确立,对提纲进行编排,把采访对象邀请到课堂之中,并且在采访之后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并把其分享给自己的同学,并吸取其他同学的意见,老师在最后进行总结。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要求学生做,对学生的采访进行有效的锻炼,并且可以锻炼他们的写作等能力[6]。

同时我们还可以对新闻发布会和策划电视节目的广播等节目进行模防,在这写比较具有实践性质的课堂之中,这些都必须在教师的同一要求的状态下。学生对任务的领取要以小组的形式,对材料的搜集可以利用其课下时间,这样就可以把其很好的展示在课堂之上,在实践过程之中他们是主角。

2、把课上和课下应用活动进行有效的连接

想要把学生和教学活动很好的联系在一起,一定要对学生进行鼓励,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的调动,时学生学习的自动力得到激发,以前是让我学,现在是我要学,要让学生知道自己是实践的领导者,这样学会就可充分的占据主体地位。为了使课堂的教学更加的丰富多彩,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可以把课上和课下有机的联系起来,鼓励学生要勤于动手,多进行实践。在新闻传播教学之中进行实践教学,把一些实践活动在教学中进行安排。老师可以在实践指导学生各个阶段的操作,一直培养学生到实践完成。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是学生的课堂技能得到很好的发挥,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报道低碳生活时,对一些电器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采访,如果遇到相应的不配合对象,要说服他们接受你的采访,最后把采访任务很好的完成。

(三)建立兴趣小组,由导师带领

群体是由个体组成的,想要在社会中生活就要在群体中扮演好角色,其中学生生活的班级就是一个群体。这就要求个体和班级群体一同进退,要求个体在积极参与中来推进群体的发展,这才是真正的目标。新闻传播要设置一个群体教学范围,让学生可以积极的参与到这个环境之中,这样就能够很好的根据学生不同才华进行相应的教育,这样群体的进步也得到了确保,在学生对基础知识熟练掌握之后,学生对导师的选择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并且导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对任务进行完成[7]。例如,带领学生参与讲文明的广告知识竞赛,并设立奖励物品,在进行准备比赛时,组织起所有年级有广告兴趣得学生,让他们进行策划,讨论、并对最后的方案进行确定,对广告的拍摄进行对应分配,并进行相应的制作等,在最后作品完成时,针对学生每个阶段存在的问题由老师进行讨论和研究,并对其进行发表修改意见,之后把结果交到比赛中心,类似的比赛还有美丽中国等,这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学习的态度,这样在最后就会对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

结语:

现在传媒业的一重大变化就是媒体的进入,这也需要新闻传播教育对其进行挑战和面对。我们这就需要跟上时代的发展脚步,适应媒介环境的相关变化,根据现在媒介和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对专业人才进行对应的培养,这就需要理论与实践教学更好的结合,这样就会新闻的教学水平更好的提升,社会就会接纳到一些高素质的新闻人才,这样新闻传播事业就会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温旭.转化与细化:独立学院新闻类实践课程的改革策略[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2):235-236.[2] 周菁.媒介融合视域下新闻传播专业基础写作课程的教改探析[J].东南传播,2015,(1):112-114.[3] 郭秋敏,高敏,王大中等.新闻传播类高等院校女生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9):1263-1265.[4] 柴樱芝.论新闻传播业务教学目标与内涵变革[J].新闻知识,2013,(3):80-81.[5] 贺建平,徐涛,韩振等.传播学专业本科教学改革研究回顾与前瞻[J].新闻界,2009,(6):189-191.[6] 唐方文.浅析高校新闻传播类专业美术素描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J].美术教育研究,2013,(17):140-141.[7] 周怡.媒介融合趋势下新闻传播教学改革探析[J].科技展望,2014,(22):63-63.作者简介:汪万福,1981年8月,男,汉族,重庆梁平人,大学本科、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讲师,单位: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公共事业管理。

下载新闻专业教学改革思路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闻专业教学改革思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专业建设和各项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措施

    环境艺术专业建设和各项教学改革的思路及措施 一、 环境艺术专业建设 (1)、环境艺术专业教学改革背景 1.社会发展与产业转型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2012年8月,国家工信部等......

    基于创业教育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思路

    参加2013年电子商务研讨会的汇报材料 2013年5月31日,经济贸易系张正君和赵耀两位老师受学院委派,参加了在浙江省义乌工商学院举办的第五届全国电子商务创业教育研讨会。与来自......

    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思路

    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思路学校体育主要由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组成。体育教学的任务与目标是进行健身知识技能的传授以及运动教学,课外活动目标是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同时组织丰富......

    高中英语教学改革思路探析

    高中英语教学改革思路探析 摘要:针对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问题,本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的角度出来,从教学理念、课堂设计、课外延伸、评价体系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教学改革......

    新闻单元教学思路

    在“新闻”单元的视野中备课《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单元教学的构思: 本课属于教材中的新闻单元,有四篇课文: 《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可......

    专业新闻

    习近平:向龚老前辈致敬! 9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这是习近平同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亲切交谈。新华......

    水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路论文

    摘要:水力学是水利类工科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近年来随水利类专业培养模式不断调整变化,水力学课程教学各环节也相应做出调整。目前面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欲接轨世界同类课程......

    高职《外贸单证》教学改革思路

    论《外贸单证》课程教学改革 ---以西安欧亚学院为例 马义玲1 肖翔 2(1、 西安欧亚学院 陕西西安710065;2、西安陆军学院陕西西安710108 ) 【摘要】针对国际贸易专业《外贸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