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教育准备生活说 教育适应生活说 ”(模版)
下面红色的字体,要特别注意。
“生活本位论”把教育目的与受教育者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们或提出教育要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准备生活说”,或以为教育即是生活本身而提出“教育适应生活说”。这方面典型的代表是斯宾塞和杜威。
① 教育准备生活说
斯宾塞是19世纪中后期英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家,他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教育准备生活说”的思想(也称作“教育预备说”)。在斯宾塞看来,教育应当教导一个人怎样生活,使他获得生活所需要的各种科学知识,为完满的生活做好准备。根据人类活动的重要程度,斯宾塞把教育排列成以下的次序:准备直接保全自己的教育,准备间接保全自己的教育,准备做父母的教育,准备做公民的教育,准备生活中各项文化活动的教育。这是制定一个合理的课程体系的出发点。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有限的学习时间条件下学习最需要知道和掌握的知识。他明确提出,教育目的是为“完满的生活”做准备,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会人们怎样生活,教会他们运用一切能力,做到“对己对人最为有益”[英]斯宾塞著,胡毅译:《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年版,第7页。他指出;“为我们的完满生活作准备是教育应尽的职责,而批判一门教学科目的唯一合理办法就是看它对这个职责尽到什么程度。”又说:“我们有责任把完满的生活作为要达到的目的摆在我们面前,而经常把它看清楚;以便我们在培养儿童时慎重地针对这个目的来选择施教的科目和方法。”斯宾塞《教育论》,张焕庭主编《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418~419页。斯宾塞指出:“如何经营完善的生活?这是我们需要学习的一件大事,亦就是教育所应教导的一件大事。为我们完善的生活作好准备,乃是教育所应完成的功能;一种教育课程是否合理的判断,就要看这种功能的完成程度如何为准。”斯宾塞《教育论》,张焕庭主编《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418~419页)这就是斯宾塞关于教育与生活关系著名的“准备说”。斯宾塞已经意识到了教育与个人生活世界内在的一致性,主张教育应像个人在自己的社会生产生活中成长一样,采取自我教育与自然教育的方式。斯宾塞的教育理论为批判当时的经院主义教育而提倡实践,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为教育领域重视科学教育打下了基础。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儿童哲学的进步,斯宾塞的“教育准备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质疑和批判。斯宾塞的“生活预备说”体现了当时英国资产阶级希望通过教育而获取个人幸福的现实要求。
②教育适应生活说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正是不满于斯宾塞为完美的生活做准备的教育观而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的著名观点。与斯宾塞不同,杜威反对将教育视为为未来生活的准备。杜威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他说:“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 杜威在《我的教育信条》中论述“什么是学校”时指出,“学校主要是一种社会组织。教育既然是一种社会过程,学校便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因此,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 因此,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这就是杜威关于教育与生活关系的著名的“过程说”。他认为,教育就是要给儿童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教育就是社会生活本身,是个人经验的不断扩大和积累。他认为,一旦把教育看作为儿童未来的生活做准备,必然要教以成人的经验、责任和权利,而忽视儿童此时此刻的兴趣与需要,把儿童置于被动地位。因此,他主张应该把教育理解为教育生活,并提出“教育即生活”。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人不能脱离环境,学校也不能脱离眼前的生活,学校教育应该利用现有的生活情境作为其主要内容,教儿童适应眼前的生活环境,也就是培养能完全适应眼前社会生活的人。教育领域的许多失败是由于忽视了把学校作为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这个基本的原则。现代教育把学校当作一个传授某些知识,学习某些课业,或养成某些习惯的场所,这些东西的价值被认为多半要取决于遥远的将来,这些事情只是为将来预备而已,结果它们并不成为儿童生活经验的一部分,因而并不真正具有教育作用。所以,改变教育的这种状况就需要从学校的改造做起:学校必须呈现现实的生活。学校应当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起来,缩小到一种雏形的状态。学校生活作为简化的社会生活,就应当从家庭生活里逐渐发展出来;随着儿童的成长,再从家庭生活逐渐扩大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杜威进一步指出,从两个方面来加强教育与生活的联系:一是教育即生长,从儿童生长的角度重视儿童的生活世界。二是学校即社会,从学校变革的角度重新考虑儿童的生活世界。
第二篇:我说我的生活教育故事
我说我的生活教育故事 变则通,通则顺
【故事背景】现在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在家中多为娇生惯养,使孩子养成以自己为中心的习惯,很难做到谦让别人,因此在平时生活中要采取变通的做法来教育孩子。
【我的故事】前些日子,7岁儿子姨妈家的4岁小妹敬敬到我家来玩。吃饭的时候,敬敬坐了儿子的小椅子,儿子因此不高兴,拉着我的手要我给他要回来。我对儿子说;“妹妹是客人,我们应该对客人好一点,让她坐着吧,我们坐马扎。”儿子不肯,缠着我不放。我就对敬敬说:“敬敬,小椅子是哥哥的,你坐马扎把椅子还给他怎么样?”无奈,敬敬也不退让。可是儿子却非要要回椅子不可。平时以温和教育为信仰的我实在被儿子缠得难受,生气地说;“那你把她推到一边,把椅子抢过来!”儿子没动。(当时我是气坏了,如果儿子真的那样做我会阻止的,因为我怕伤着敬敬。)我又对敬敬说;“你不给哥哥的,哥哥生气,把你从椅子上翻下来伤着我可不管。”也许是慑于儿子的威力,懂事的敬敬乖乖地离开了椅子。我大做文章,极力夸奖她:“敬敬,你是最棒的,这么小的人还让着大哥哥,我最喜欢你!”吃饭的时候,我把所有的爱都给了敬敬:给她最好吃的,和她说话等等,就是不搭理儿子,故意冷淡他。机灵的儿子似乎看出了什么,他小心翼翼地对我说;“妈妈,我不坐椅子了,给妹妹吧!”我说:“你问问妹妹吧!”娇小的敬敬爽快地接受了儿子的椅子。一场争夺椅子的战争就这样过去了。又过了几天,敬敬又来玩,到了吃饭的时候,儿子突然对我说;”妈妈,我把椅子让给妹妹坐。”我突然一愣,原来儿子还想着上次吃饭争夺椅子的事。看来上次那件事在他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我在想,教育不是万能的,虽然我们提倡快乐教育、幸福教育,对学生要温和,不要刺激等等,但有时候不使用点手段恐怕解决不了问题或是很难解决问题。我这样说绝不是否认说教的功能。确实没有教育孩子是不行的,因为他不能从理论上认识到问题的实质,由此他们的行动也就没有了标准。正如上面发生的让椅子的事件,如果我的孩子没有我以前对他的教育,他就认识不到到自己和妹妹争夺椅子是错误的,那他也不可能那么快就改变自己的错误做法。但如果我不对他采取点措施,那他就体会不到他这样做对他自己有什么不好,他会依然我行我素,“逍遥法外”。就如坐车我们都知道应该排队上车,但总有那么一些人总是抢座,因为抢座能得到好处,倒是那些礼让的人自己只好站着受累吧!如果我们能采取点措施,让抢座的人受到惩罚,譬如让他最后上车、不让上车或罚款等等,我想他会牢记教训,下次肯定不敢了,长此以往,上车抢座的不良风气肯定能得到改善。再如人人都知道乱扔垃圾污染环境不好,但乱扔垃圾的事情却屡见不鲜,就是因为乱扔垃圾对自身来说很方便,更没有什么损失,“何乐而不为”呢?但如果我们采取点强硬的措施,让扔垃圾的人得到应有的惩罚,我想受到教训的人定会在再扔垃圾的时候格外注意了,时间一长,良好的自觉习惯就形成了。我们知道美国人不象我们中国人一样随便扔垃圾,难道美国人素质天生就高吗?答案是否定的,也许在很久以前他们比我们做得还差呢,只是他们采取了一定的手段,到现在只是形成一种不乱扔东西的习惯而已。
【故事感言】有道是:变则通,通则顺,办法总比困难多。世上万事皆如此,教育更是如此。
第三篇:我说我的生活教育故事之家长篇
我说我的生活教育故事之家长篇
临朐县第二实验小学二年级一班张逸飞家
北苑中学教师魏静 做了一年学生家长的我,读了两本《牵手两代》,参加了第二实验小学四次家长会后,既感慨万分更羞愧不已。感慨的是育儿之道学问高深;羞愧的是自己为人母的知识和艺术知之甚少,对很多事情的处理严重不妥。所以,我决心从今以后,加强学习,好好研究家长教育这一课程。
作为一位母亲,我从没有因为觉得孩子是自己的,就为所欲为的滥用家长的权力,我尊重科学的方法。我本人是一个感情细腻的人,喜欢研究孩子,喜欢琢磨孩子的心理,并且愿意陪同孩子一起玩耍、一起分享快乐分担忧愁。但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在单位任务重、压力大的时候,也会有情绪,每每这个时候,孩子就可能无辜受难。孩子无意做的一件事,本没有什么大碍。由于自己情绪的不平衡,就把孩子伤害了。在一次家长会后,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很难过、更后悔,孩子并没有错,因为自己情绪不好却拿孩子出气,算什么好母亲呢!
《牵手两代》中与孩子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学校的家长会以及散发的各种针对性很强的宣传单页,都对我教育孩子做出了实时的恰当的指导,无数次帮我解决了燃眉之急,更帮助我把儿子教育为爱自己、爱他人、爱学习、爱生活的阳光男孩,在此我不再一一细说。就针对怎样做家长谈一下我的切身感受。
我总结我的感受:早期教育很重要。总的来说,儿童受到三方面的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托儿所、幼儿园)教育、社会教育,对婴幼儿来说,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最大,远远胜于托儿所、幼儿园的影响,这并不是因为幼儿生活在家庭中的时间远远多于集体生活,而是因为婴幼儿与父母有着非同寻常的密切关系。因此,父母亲子教养观念和教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婴幼儿的发展水平,可以说:“家庭是最重要的地方,在家庭里人初次迈向社会!”
还应该注意孩子的全面发展,千万不要步入早教误区,这些误区通常表现为:重养不重教、重知识不重能力、重说教不重以身示范、重生长发育不重运动能力。教育方式不当,用填鸭式注入而不是以游戏式的启发等等。还有一种突出的现象就是“重智轻德”,一些家长热衷于让孩子过早的识字、认数、弹钢琴等等,却忽略孩子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培养,致使孩子形成胆怯、自私、缺乏责任感等不良表现,这些孩子即使日后能成为数学天才、琴坛高手,但如果有了这些不良性格,孩子能幸福地生活拥有美好的人生吗? 做好家长我们还要遵循六条原则:
守则一:做好榜样
“上梁不正下梁歪”,是告诉我们要以身作则的警示格言。好的榜样能使孩子学善,坏的环境能使孩子学坏。婴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处于初步形成时期,好模仿是婴幼儿的普遍特点。孩子和家长接触时间最长最亲密,所以父母最先成为孩子的模仿对象。婴幼儿分辨能力差,家长的一举一动无论好坏,都会被孩子模仿,家长做好榜样,尤应重视“言行一致”。教育孩子只凭口头说教难以奏效,只有以自己实际行动,才能成为最有效的教育力量。所以说,家长应不断完善自身,不断改正自己的缺失,这样才能成为孩子最好的榜样。
守则二:恪守一致
现在一个孩子的教育者,除了父母外。往往还有爷爷奶奶、保姆。这么多“老师”教育意见如果不一致,给孩子造成的坏影响可就大了。态度一致教育孩子有加倍的好效应,所以应对孩子有一致的要求。方法上应多加沟通,达成默契。
守则三:提示在先
在日常生活中,应提示在先,就是孩子在活动之前向孩子提出一定的满足性目标。如:今天去公园可以玩三种电动游戏。提示要有针对性,即针对孩子可能发生问题做出提示。提示可以和孩子商量后做决定。由于孩子参与协商受到了尊重,孩子就会乐于遵从。此外,提示要有重点,不可太多,否则会引起孩子的反感。
守则四:尊重孩子
在一些家庭中,孩子只有服从的权力,一切由父母左右。另一些家庭中,孩子是至高无上的,是家中的“小皇帝”,一家人围着孩子转,这些都是不尊重孩子的做法。前者压制孩子,后者摧残孩子,孩子虽然小,同样要求信任、独立、自尊、上进。要平等对待孩子,不要歧视和压制,不要过多干涉孩子的活动,向孩子提出合理要求,使孩子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守则五:善于鼓励 鼓励,可谓是孩子不断成长的“助推器”。鼓励对孩子的教育有着积极的作用,鼓励的方式是多样的,对婴儿来说多以动作来鼓励,如亲亲、宝宝等同时伴有语言夸奖。对幼儿可以用微笑、眼神、点头等动作及语言表示。鼓励的场合有当众的、私下的,要因人而异采用,对年龄较大的孩子则不必事事鼓励了。
守则六:适当回避
孩子和家长尽管共同生活在一个家庭中,但两者的知识经验以及需求的差异是很大的。此外家长和孩子承担的责任也不相同,家长和孩子对问题和事物的理解更有较大的悬殊。因此有些事情是应让孩子回避的。如家庭成员对孩子教育问题的意见协商等,父母生活的某些问题等均应回避。
我知道想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那么我就首先要成为一个好母亲。《牵手两代》给我指明了一条清晰的育儿路。日后还会有一些问题出现,因为孩子在成长,成长就意味着新问题的产生,但我相信自己将会更好的处理将要发生的一切,绝不会再让自己的不良情绪影响孩子。育儿是我需要用一辈子来学习的一门艺术。
第四篇:我说我的生活教育故事征文格式[模版]
我说我的生活教育故事(黑体三号)
特殊的生日会(黑体二号)
(范例)
【故事背景】从家长会上了解到孩子过生日攀比很严重,我决心解决同学们过生日攀比的问题。调查了解后,我决定试用举办班级集体生日会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正文仿宋四号)
【我的故事】班会课上,我以“我的生日”为题,请同学们讲述自己的生日故事。话题刚落,同学们滔滔不绝地讲述起自己如何过生日,收到了哪些生日礼物,父母准备了哪些好吃的,还描述了和好朋友一起过生日的盛况。听完同学们的“夸夸其谈”,我便半含酸味地说道:“同学们过生日有这么多好吃的,有这么多同学被邀请,怎么没有请老师去的啊,真不够意思!”听完我这句话,孩子们哄堂大笑,纷纷表示下次过生日一定邀请老师参加。我说:“很感谢同学们的好意,咱们班这么多同学过生日,我要是都参加的话,礼物要买很多啊,老师负担不起呢。”孩子们又说道:“只要老师光临就已经是很大的面子了,还谈什么礼物啊”。我说:“同学们过生日,父母和同学隆重祝贺,当然是高兴了,但是同学们浪费的是父母的血汗钱。作为孝顺儿女,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帮老师想一个好办法,怎样才能过一个既不让父母破费,又能让老师和全体同学分享快乐的有意义的生日呢?”最后同学们一致讨论决定,以后所有同学的生日都在班内集中举行。至于礼物,同学们想出了很多好主意,有DIY生日贺卡、为同学们唱生日歌、自己种花草送同学等,最后,我们一致通过,同学生日会的名
字叫“绿色的祝福”。
为了使这项活动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我将班内所有同学的生日进行了分组,并在班级宣传栏公布,假期过生日的同学提到放假之前,为每个月所有过生日的同学召开一次“班级生日会”,进行集体庆祝。班内专门建立了生日会“筹委会”,同学们轮流负责。活动内容也越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丰富,如“我的进步”、“生日感言”、“一句话祝福”、“贺卡寄语”、“感恩父母”、“最佳绿色”这些环节也日渐成熟。孩子们过生日攀比的不再是谁的礼物贵重,谁家的饭菜最好,而是比谁的进步最大,谁的祝福语说的最流畅,谁的贺卡设计的最好,谁种植的花草大家最喜欢等等。至今为止,这项活动已经持续了近两年,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和家长们的赞许。同学们之间更融洽,更和谐,集体荣誉感也进一步加强,就连我们的教室里,也已是“绿满为患”了,而同学们依然乐此不疲。
【故事感言】孩子在成长,问题还会接踵而至,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接受他们成长的烦恼,分享孩子成功的喜悦,和孩子一起体味成长的酸甜苦辣!
第五篇: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
生活是多彩的,生活是无奈的,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谜团我们未知,生活有太多太多的寓意需要我们去意会!
有人说生活是苦涩的,有人说生活是甜蜜的,这一苦一甜看似对立,儿真正理解生活的人绝不会这样认为。而在我看来生活既是美好的又是无奈的,都市的倪虹,安逸的追求使现实充满太多的诱惑,人的本性是贪婪的,因此在生活中我们必须牢牢掌握生活之舟的风帆,慎重选择方向,不要因一时的疏忽而造成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恶果!现实不可能一帆风顺,因此,我们更要坚定意志、确立目标、抑制现实的诱惑向前打拼!
其实生活更多是美好的一面。生活好比一位资深的老师,生活中有很多事给人以启迪。诗人一句“生活让我学会宽容,懂得了心灵如何解脱”告诉我们为什么“鸟鸣山更幽”的境界更让人祛除浮躁静心做事;“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同样启示我们一介书生也应当有驰骋天下建功立业的追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胆心照汗青”更是为我们做出榜样,赤胆忠心保家为国;蜜蜂的勤劳启示我们要在日出而做日落而息中求得生命的充实;山羊的俯膝求乳暗示我们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诸如此类的事迹还有很多很多,关键在于你是否用心观察、体会,细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你便会发现,其实生活给予了我们很多很多!
生活即是深不见底的井有是汩汩而涌的泉,给了我们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去品读生活,品读自己,读懂了也就明白了一切!眼泪里泡过微笑便晶莹,惆怅里沉淀歌声便动听,寂寞里浮出的孤独便昂扬,迷恫中走出的灵魂便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