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用国学教案

时间:2019-05-15 04:05: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已用国学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已用国学教案》。

第一篇:已用国学教案

1课时

教学内容:铁杵磨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所讲的故事,能背诵主要句段。教学方式:朗读、讨论、交流、背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铁杵磨针相信你能从中受到启迪。

二、学生自学,感悟文意。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3、通过读译文了解其内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讨论交流,理解文意

1、小组讨论交流: 说说铁杵磨针的意思。

铁杵磨针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全班交流:

四、联系自己,指导行为。

1、通过这个小故事我知道了什么?

2、今后我会如何做?

五、总结背诵。

学生反复诵读,达到背诵。李白溪边遇婆婆,婆婆正拿着一根铁杵起劲的在石头上磨,李白好奇:老婆婆,你干嘛呀?婆婆回答:我要用这铁杵磨一根针。李白更好奇了:铁杵怎么能磨成针呢?于是,这个无名的婆婆就语重心长说出了那句很有名的话:只要功夫深,铁杵也可以磨成针。小李白很受震撼,发愤努力,终于成为一代宗师。

小时候老师也经常用这个经典的故事教育我们,做人只要有恒心、有决心,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得成。

2课时

教学内容:闻鸡起舞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所讲的故事,能背诵主要句段。

2、借助译文,了解亲尝汤药的大体内容,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

3、感悟文中所讲的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教学方式:朗读、讨论、交流、背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闻鸡起舞》,相信你能从中受到启迪。

二、学生自学,感悟文意。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3、通过读译文了解其内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讨论交流,理解文意

1、小组讨论交流:

说说《闻鸡起舞》这个小故事的意思。

《闻鸡起舞》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全班交流:

四、联系自己,指导行为。

1、通过这个小故事我知道了什么?

2、今后我会如何做?

五、总结背诵。

学生反复诵读,达到背诵。

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青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

3课时

教学内容:《亡羊补牢》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所讲的故事,能背诵主要句段。

2、借助译文,了解《亡羊补牢》的大体内容,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教学方式:朗读、讨论、交流、背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亡羊补牢》,相信你能从中受到启迪。

二、学生自学,感悟文意。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3、通过读译文了解其内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讨论交流,理解文意

1、小组讨论交流: 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亡羊补牢》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全班交流:

四、联系自己,指导行为。

1、通过这个小故事我知道了什么?

2、今后我会如何做?

五、总结背诵。

学生反复诵读,达到背诵。讲出小故事

从前,有个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上他准备出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狼从窟窿里钻进来,把羊叼走了。

邻居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没有接受邻居的劝告。

第二天早上,他准备出去放羊,到羊圈里一看,发现又少了一只羊。原来狼又从窟窿里钻进来,把羊叼走了。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邻居的劝告,就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补得结结实实。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被狼叼走的了。

小故事大道理:羊因为羊圈的空缺被狼叼走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4课时

教学内容:《 盲人摸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所讲的故事,能背诵主要句段。

2、借助译文,了解《 盲人摸象》的大体内容,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教学方式:朗读、讨论、交流、背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盲人摸象》,相信你能从中受到启迪。

二、学生自学,感悟文意。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3、通过读译文了解其内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讨论交流,理解文意

1、小组讨论交流:

说说《 盲人摸象》这个小故事的意思。

《 盲人摸象》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全班交流:

四、联系自己,指导行为。

1、通过这个小故事我知道了什么?

2、今后我会如何做?

五、总结背诵。

学生反复诵读,达到背诵。

从前,有五个盲人,从来没有见过大象,不知道大象长的什么样,他们就决定去摸摸大象。第一个人摸到了鼻子,他说:“大象像一条弯弯的管子。”第二个人摸到了尾巴,他说:“大象像个细细的棍子。”第三个人摸到了身体,他说:“大象像一堵墙。”第四个人摸到了腿,他说:“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

盲人摸象的寓言含义: 看事情要全面,整体,不要分割开来.坚信自己的观点和坚持自己的观点很重要,学会听别人的观点,会把事情了解得更全面,更准确.此外,故事也告诉我们,要学会同伴合作,互相分享经验

5课时

教学内容:《 守株待兔》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所讲的故事,能背诵主要句段。

2、借助译文,了解《守株待兔》的大体内容,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教学方式:朗读、讨论、交流、背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孔子的《 守株待兔》,相信你能从中受到启迪。

二、学生自学,感悟文意。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3、通过读译文了解其内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讨论交流,理解文意

1、小组讨论交流:

说说《 守株待兔》这个小故事的意思。

《 守株待兔》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全班交流:

四、联系自己,指导行为。

1、通过这个小故事我知道了什么?

2、今后我会如何做?

五、总结背诵。

学生反复诵读,达到背诵。

宋国有一个农民,每天在田地里劳动。

有一天,这个农夫正在地里干活,突然一只野兔从草丛中窜出来。野兔因见到有人而受了惊吓。它拼命地奔跑,不料一下子撞到农夫地头的一截树根上,折断脖子死了。农夫便放下手中的农活,走过去捡起死兔子,他非常庆幸自己的好运气。

晚上回到家,农夫把死兔交给妻子。妻子做了香喷喷的野兔肉,两口子有说有笑美美地吃了一顿。

第二天,农夫照旧到地里干活,可是他再不像以往那么专心了。他干一会儿就朝草丛里瞄一瞄、听一听,希望再有一只兔子窜出来撞在树桩上。就这样,他心不在焉地干了一天活,该锄的地也没锄完。直到天黑也没见到有兔子出来,他很不甘心地回家了。

第三天,农夫来到地边,已完全无心锄地。他把农具放在一边,自己则坐在树桩旁边的田埂上,专门等待野兔子窜出来。可是又白白地等了一天。

后来,农夫每天就这样守在树桩边,希望再捡到兔子,然而他始终没有再得到。但农田里的苗因他而枯萎了。农夫因此成了宋国人议论的笑柄。

6课时

教学内容:揠苗助长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所讲的故事,能背诵主要句段。

2、借助译文,了解《揠苗助长》的大体内容,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教学方式:朗读、讨论、交流、背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平时我们应该怎样和家人相处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揠苗助长》,相信你能从中受到启迪。

二、学生自学,感悟文意。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3、通过读译文了解其内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讨论交流,理解文意

1、小组讨论交流:

说说《揠苗助长》这个小故事的意思。

《揠苗助长》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全班交流:

四、联系自己,指导行为。

1、通过这个小故事我知道了什么?

2、今后我会如何做?

五、总结背诵。

把你知道的古今中外《揠苗助长》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学生反复诵读,达到背诵。

从前宋国一个农夫担心自己田里的禾苗长不高,就天天到田边去看。三天过去了,禾苗没见动静。他想出一个办法,就急忙奔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棵拔高一些。回去对儿子说禾苗长高了一大截,儿子跑到田里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7课时

教学内容:《买椟还珠》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所讲的故事,能背诵主要句段。

2、借助译文,了解《买椟还珠》的大体内容,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

3、感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教学方式:朗读、讨论、交流、背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孔子的《买椟还珠》,相信你能从中受到启迪。

二、学生自学,感悟文意。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3、通过读译文了解其内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讨论交流,理解文意

1、小组讨论交流:

说说《买椟还珠》这个小故事的意思。

《买椟还珠》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全班交流:

四、联系自己,指导行为。

1、通过这个小故事我知道了什么?

2、今后我会如何做?

五、总结背诵。

学生反复诵读,达到背诵。

楚国有一个向郑国人卖他的珠宝的人,用一种叫做木兰的香木制做了一个匣子,用肉桂、花椒等香料熏染,用珍珠和宝石来连接,用美玉来装饰,用翠鸟的羽毛来连缀。郑国的人买了他的匣子,却归还了他的珍珠。这真是善于卖匣子,不能说是卖珍珠啊.启示:

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顾实质,使他做出了舍本求末的不当取舍,致使没有看出宝珠的重要性。而楚人的“过分包装”也十分可笑。

8课时

教学内容:《滥竽充数》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所讲的故事,能背诵主要句段。

2、借助译文,了解《滥竽充数》的大体内容,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

3、感悟文中所讲的修身的道理。教学方式:朗读、讨论、交流、背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平时,如何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树立一个良好的道德规范?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滥竽充数》,相信你能从中受到教育。

二、学生自学,感悟文意。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3、通过读译文了解其内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讨论交流,理解文意

1、小组讨论交流:

说说《滥竽充数》这个小故事的意思。

《滥竽充数》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全班交流:

四、联系自己,指导行为。

1、通过这个小故事我知道了什么?

2、今后我会如何做?

五、总结背诵。

战国时候,齐国有位国君叫齐宣王。他喜爱音乐,特别喜欢听竽乐合奏。吹竽的乐队越大,他听得越起劲儿。

有个南郭先生,既没有学问,又不会劳动,专靠吹牛拍马混饭吃。听到齐宣王要组织大乐队的消息,就托人向齐宣王介绍,说是吹竽的高手。齐宣王很,请他加入了竽乐队。合奏的时候,他坐在三百人组成的乐队里,腮帮子一鼓一瘪,上半身前俯后仰,好象吹得十分卖力,其实,他的竽一点声儿也没出。但是,每天他都和其他乐师一样,拿高薪,吃美餐,一混就是好几年。

后来,齐宣王死了。齐湣(mǐn)王当了国君。这个齐湣王也喜欢听音乐,但是,不爱听合奏。他让乐师挨个儿独奏给他听。这一来,南郭先生混不下去了,就悄悄地卷起铺盖溜了。

9课时

教学内容:按图索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所讲的故事,能背诵主要句段。

2、借助译文,了解《按图索骥》的大体内容,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

3、感悟文中所讲的道理,平时做事情预先是否做好准备。教学方式:朗读、讨论、交流、背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当你平时做任何事预先是否做好准备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按图索骥》,相信你能从中受到启迪。

二、学生自学,感悟文意。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3、通过读译文了解其内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讨论交流,理解文意

1、小组讨论交流:

说说《按图索骥》这个小故事的意思。

《按图索骥》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全班交流:

四、联系自己,指导行为。

1、通过这个小故事我知道了什么?

2、今后我会如何做?

五、总结背诵。

学生反复诵读,达到背诵。

秦国有个人叫孙阳,他一眼就能认出好马和坏马,人们把他叫“伯乐”。伯乐把自己认马的本领都写到叫《相马经》的书里,画上了各种马的图。伯乐的儿子很笨,却希望自己也能像父亲那么厉害。伯乐的儿子把《相马经》背得很熟,以为自己也有了认马的本领。一天,伯乐的儿子在路边看见了一只癞蛤蟆。他想起书上说额头隆起、眼睛明亮、有四个大蹄子的就是好马。“这家伙的额头隆起来,眼睛又大又亮,不正是一匹千里马么?”他想。他非常高兴,把癞蛤蟆抓回了家,对伯乐说:“快看,我找到了一匹好马!”伯乐哭笑不得,只好说:“你抓的马太爱跳了,不好骑啊!”

按图索骥的寓意:前人传下来的书本知识,应该努力学习,虚心继承,但是,一定要注重实践,在实践中切实验证、牢固掌握,并加以发展,这才是正确的态度。

10课时

教学内容:邯郸学步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所讲的故事,能背诵主要句段。

2、借助译文,了解《邯郸学步》的大体内容,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

3、感悟文中所讲的“学了,就尽力去学,不到融会贯通,不停止学习。”

教学方式:朗读、讨论、交流、背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平时的学习中,你下了多大的功夫呢?你是否会坚持到底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邯郸学步》,相信你能从中受到启迪。

二、学生自学,感悟文意。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3、通过读译文了解其内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讨论交流,理解文意

1、小组讨论交流:

说说《邯郸学步》这个小故事的意思。

《邯郸学步》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全班交流:

四、联系自己,指导行为。

1、通过这个小故事我知道了什么?

2、今后我会如何做?

五、总结背诵。

学了,就尽力去学,不到融会贯通,不停止学习。学生反复诵读,达到背诵。

战国时,赵国都城邯郸的人以走路姿势优美而著称。有个燕国人来到邯郸,要学习他们如何走路。他发现满街的人走路各异,但都优雅,就见一个学一个。结果,他什么都没学会,连自己原先是如何走路的都忘了,只好爬着回去。

11课时 教学内容:井底之蛙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所讲的故事,能背诵主要句段。教学方式:朗读、讨论、交流、背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诚实的晏殊相信你能从中受到启迪。

二、学生自学,感悟文意。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3、通过读译文了解其内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讨论交流,理解文意

1、小组讨论交流:

说说 诚实的井底之蛙的意思。

诚实的井底之蛙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全班交流:

四、联系自己,指导行为。

1、通过这个小故事我知道了什么?

2、今后我会如何做?

五、总结背诵。

学生反复诵读,达到背诵。

一只青蛙,住一口井里。它高兴时,在井里跳来跳去,天热了,在水中游上游下,觉得很快活:我是井里的主人,多么逍遥自在!

它正在自得其乐的时候,忽然听见有人在叫它。它抬起头向井口一看,只见一只大海龟的头几乎遮去了井口上的半爿天。只听见大海龟问它:“青蛙老弟,你见过大海吗?”青蛙说:“大海有我的井大吗?海龟老兄,欢迎你下井来作客。”大海龟被它说动了心,真想下井去看看。可是,它左腿还没跨进井去,右腿的膝盖已被井栏绊住了。于是,大海龟只好伏在井口上,告诉青蛙,海有多大、多深、多广。青蛙这才知道,井外还有这么大的天地。它又惊奇又惭愧,感到自己的见识太渺小了。

成语“井底之蛙”比喻见识短浅,却又妄自尊大。

12课时

教学内容:一诺千金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所讲的故事,能背诵主要句段。

2、借助译文,了解亲尝汤药的大体内容,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

3、感悟文中所讲的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教学方式:朗读、讨论、交流、背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诺千金》,相信你能从中受到启迪。

二、学生自学,感悟文意。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3、通过读译文了解其内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讨论交流,理解文意

1、小组讨论交流:

说说《一诺千金》这个小故事的意思。

《一诺千金》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全班交流:

四、联系自己,指导行为。

1、通过这个小故事我知道了什么?

2、今后我会如何做?

五、总结背诵。

学生反复诵读,达到背诵。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13课时

教学内容:曾参杀猪 教学的目的:

通过一系列活动,进一步懂得在现代社会中诚信的重要意义。要从小就培养诚信的品德,说实话,办实事,表里如一,讲求信用,说到做到,不弄虚作假,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学生。

1、分组调查、了解当前社会生活中的诚信情况,了解各种造假、贩假行为给社会千成的危害。

2、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报刊等媒体进行调查。

活动过程:

(一)、揭示主题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讨论的主题是《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课前我已经布臵大家认真调查,了解当前社会生活中的诚信情况,谁先来发言。

(二)、活动过程

1.生:有的药店卖假药,让人不但医不好病,不觉耽误病情。

生:有家婴儿奶粉公司生产的假奶粉,婴儿吃了不但不能健康成长,反而出现了大头婴儿。这家公司不但害了这些婴儿,也毁了公司。

生:市面上的日用品也有很多假冒产品,如护肤品,我妈妈就被这些产品坑害过,有天她买了某一品牌的晚霜,用了两三天时间,面部就出现很多斑斑点点,又红又痒,后来要到医院就诊才好,从此之后,我妈妈再也没有买这种产品。

……

2.师:大家了解到的情况真不少,的确造假、贩假给人们带来的危害不少。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个小品——《信誉的价值》(表演同学准备,甲同学演姐姐,乙同学演弟弟)……

老师:同学们,你们看了这个小品,有什么感受,你们可以先在小组里互相说说,再派出代表向大家汇报,学生分小组讨论

学生汇报:

学生甲:我认为小品中的弟弟很笨,为了50元钱而弄得生意破产,太不值得。

学生乙:从小品中可以知道,做任何生意都能不能造假,以盈利为目的坑害顾客,卖假货的结果只有一个,毁掉自己的信誉,最终落得一败涂地的结局。

学生丙:从这个小品中,我知道了诚信的价值,我们做任何事都能要诚实守信。

老师带头鼓掌,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3.请大家欣赏儿歌《诚实守信》。

大家从儿歌里面学到了什么呢?

4.老师:让我们再来看一个小故事好不好

同学们:好

多媒体演示如下内容:《曾子杀猪》

春秋时期的著名学者曾子是孔子的学生。他不仅很有学问,做人也很诚实,从来都不会欺骗别人,就连对自己的孩子也是一样。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到街了去买东西,儿子也想去。妻子就哄他说只要他不闹,回来就杀猪给他炖肉吃。孩子以为母亲说的是真的,就不闹了。妻子回来,看到曾子正在磨刀,吓了一跳,说:“你真的要杀猪吗?我是哄他玩儿的。曾子认真地说:“我们的行为会影响孩子,如果我们说话不算数,孩子以后就不会听我们的话了。”妻子听了点头同意。于是,他们就一起把猪杀了,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解读]为人处事,一定要说话算话,答应过别人的事情就要做到,不能随口欺骗别人。

5.合唱《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体会儿歌的真正含义。

6.谁能说说自己平时那些地方没有做到诚实守信,今后准备怎么做?

(三)、教师总结:同学们,“诚实”、“守信”对一个人的成长和成功都极其重要,我们能够勇敢地正视自己的错误,则是向成功和文明迈出了一大步。

今天的班会课大家表现得非常出色。我相信经过今天的班会课,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诚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也相信大家在今后也知道怎样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㈣。教学反思:通过活动,学生能深刻地认识到诚实守信的重要性,知道造假、贩假对社会的危害。对培养学生诚信的品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但要养成学生诚信的品德不是一两节班会课就能养成,今后还要多进行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德。

14课时

教学内容:《 割席断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所讲的故事,能背诵主要句段。

2、借助译文,了解《 割席断义》的大体内容,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教学方式:朗读、讨论、交流、背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割席断义》,相信你能从中受到启迪。

二、学生自学,感悟文意。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3、通过读译文了解其内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讨论交流,理解文意

1、小组讨论交流:

说说《 割席断义》这个小故事的意思。

《 割席断义》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全班交流:

四、联系自己,指导行为。

1、通过这个小故事我知道了什么?

2、今后我会如何做?

五、总结背诵。

学生反复诵读,达到背诵。

三国时,魏国的管宁和华歆是好朋友,但二人的性格却很不一样。管宁不在乎荣华富贵,把心思都用在钻研学问上,可华歆就很羡慕有权势的人。一天,他们在菜地里锄草,翻出一块金子。管宁毫不在意,华歆却想据为己有。还有一次,他们坐在席子上看书,有个大官乘着华丽的车子路过他们窗前。管宁依然在读书,华歆却连忙出去看,回来后还对管宁说个不停。管宁很反感,就拿出刀子将两人同坐的席子割成两半,说:“我发现我们不是一路人。从此以后,我们就像这片割开的草席一样,不再是朋友了。” „解读‟和人相处久了才能看出这个人是否和你合得来,值不值得继续交往下去,因此我们交朋友时应该多观察,这样才能交到合适的朋友。

15课时

教学内容:《 兄弟折箭》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所讲的故事,能背诵主要句段。

2、借助译文,了解《兄弟折箭》的大体内容,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教学方式:朗读、讨论、交流、背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兄弟折箭》,相信你能从中受到启迪。

二、学生自学,感悟文意。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3、通过读译文了解其内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讨论交流,理解文意

1、小组讨论交流:

说说《 兄弟折箭》这个小故事的意思。

《 兄弟折箭》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全班交流:

四、联系自己,指导行为。

1、通过这个小故事我知道了什么?

2、今后我会如何做?

五、总结背诵。讲解故事

宋朝时,吐谷浑的国王阿柴得了重病,他担心自己死后,儿子们会为了争权而自相残杀,就把他们召集到一起。阿柴说:“你们都从箭袋里拿出一支箭来给我。儿子们各自抽出一支箭交给父亲。阿柴拿起一支箭给大儿子,说:“你能折断这支箭吗?”大儿子很容易就折断了箭。阿柴又让大儿子把剩下的箭一起折断,但大儿子无论如何都折不断哪些箭了。阿柴对儿子们说:“折断一支箭容易,想一起折断许多支箭就很难。你们明白吗?”儿子们都心领神会。阿柴去世后,他的儿子们团结一心,吐谷浑王国渐渐强大起来。

„解读‟团结就是力量,小朋友们一定要向阿柴的儿子们学习,和同学们团结友爱,这样大家才能一起进步。

16课时

教学内容:父子骑驴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所讲的故事,能背诵主要句段。

2、借助译文,了解《父子骑驴》的大体内容,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教学方式:朗读、讨论、交流、背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平时我们应该怎样和家人相处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父子骑驴》,相信你能从中受到启迪。

二、学生自学,感悟文意。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3、通过读译文了解其内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讨论交流,理解文意

1、小组讨论交流:

说说《父子骑驴》这个小故事的意思。

《父子骑驴》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全班交流:

四、联系自己,指导行为。

1、通过这个小故事我知道了什么?

2、今后我会如何做?

五、总结背诵。

把你知道的古今中外《六尺巷传奇》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学生反复诵读,达到背诵。

从前,有对父子赶着一头驴进城去。路中有人笑话他们说:“真笨,为什么不骑驴进城呢?”于是父亲让儿子骑上了驴。走了不长时间,又有人说:“不孝的儿子,居然让父亲走路,自己骑驴。”父亲赶紧让儿子下来,自己骑着驴。又走一会儿,有人说:“这个父亲真狠心,居然让孩子走路,也不怕孩子累着。”父亲连忙让儿子也骑上驴,心想这回总算满足所有人的了。但又有人说:“两人都骑驴,还不把驴压死啊。”于是父子俩又下来,绑起驴的四条腿,用棍子抬着驴走。他们经过一座桥时,驴挣扎了一下,掉到河里淹死了。

„解读‟人应该有主见,该听的话要听,不该听的话就不要去理会,这样才不至于做错事。

17课时

教学内容:《宋太宗雪中送炭》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所讲的故事,能背诵主要句段。

2、借助译文,了解《宋太宗雪中送炭》的大体内容,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

3、感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教学方式:朗读、讨论、交流、背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孔子的《宋太宗雪中送炭》,相信你能从中受到启迪。

二、学生自学,感悟文意。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3、通过读译文了解其内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讨论交流,理解文意

1、小组讨论交流:

说说《宋太宗雪中送炭》这个小故事的意思。

《宋太宗雪中送炭》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全班交流:

四、联系自己,指导行为。

1、通过这个小故事我知道了什么?

2、今后我会如何做?

五、总结背诵。

学生反复诵读,达到背诵。

宋太宗虽然是皇帝,但他知道创业不易,因此生活很俭朴,也很体恤百姓。有年冬天很冷,太宗穿着狐狸皮外套,坐在温暖的屋子里还觉得冷。他想:“天气这么冷,那些缺衣少柴的百姓肯定也很冷。”于是,他把开封府尹召进宫,说:“现在这么冷,我们这些吃穿不愁的人都觉得冷,那些缺衣少食、没有木炭的百姓肯定更冷。你现在就带人拿着衣食和木炭去城里走走,帮帮那些无衣无柴的百姓。”开封府尹听后,立刻带人拿着衣食和木炭,去问候那些贫困的百姓。受到救助的人们都很感激。于是,历史上便留下了“雪中送炭”的佳话。

„解读‟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及时地给予他们帮助。

第二篇:审题(三)已用)

2014 审题训练

(三)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2012年10月,“摔碗爷爷”成为被手机所伤的亲情的代名词。一次家庭聚餐上,年迈的祖父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说说话,但孙辈人人手中一部手机,聊天、玩游戏、刷微博。不堪被冷落的老人扔下一句“你们就和手机过吧”,摔碗离席。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自主确定立意,确定话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不少于800字

作文的立意为:

二、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群企业高管前往青海攀登岗什卡雪峰,有人问他们想去干什么,回答是“逃离城市”。他们来到雪峰下向上攀爬,一路攀登一路微博直播。最终登上山顶,置身雪域极美风景之中,有人发了一条微博:“山顶风光真美,极目远望,莽莽苍苍„„周围坐着十来个男人,每人都在低头看自己的手机,偶尔抬头,大家都会心一笑。”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自主确定立意,确定话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不少于

800字 作文的立意为:

三、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位台湾作家从台北坐飞机到高雄去,飞机起飞后,他从窗口瞄到有座山很漂亮,开满了各种颜色的花,红橙黄绿青蓝紫„„他感到奇怪。他在台北住了那么久,怎么没看过这座美丽的山呢?

于是他便很小声地问旁边的乘客:“对不起,可不可以帮我看看外面是什么山?”对方看了一眼,说:“那是内湖的垃圾山啊!”他不敢相信,内湖的垃圾山怎么会那么美?旋即他恍然大悟,是因为高度!是因为他保持了一个很高的视点来看它的缘故。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这样一座“垃圾山”:挫折、悔恨、痛苦„„如果我们能够不计较一日之短长,不过分在意成败得失,我们就不会被过去的“垃圾”所污染,甚至能等到这么一天,在更高的地方来欣赏它美丽的一面。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自主确定立意,确定话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不少于800字

作文的立意为:

四、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013年12月15日,嫦娥成功落月,着陆器和巡视器成功互拍,嫦娥三号圆满完成任务。中央电视台进行了全程直播并现场互动。

在现场互动中,除了绝大多数人表达了欢庆、自豪、期待之外,也夹杂一些质疑的声音:“当贫困地区许多孩子连午餐都没得吃的时候,花费这么多钱搞嫦娥落月,有何意义?‟‟„„这种航天工程与国计民生不仅没有直接益处,反而耗费巨大人力物力,还会阻碍经济科技发展。,‟„„嫦娥都可以登月,雾霾却不能解决。‟‟

对此你有什么想法?请结合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好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诗歌除外)。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

抄袭。

作文的立意为: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在北京工作的张明过年回山东老家时给父母买了智能手机,今年2月末,又为他们亲手绘制了一份7页的漫画形式的“微信使用说明书”。该说明书被网络曝光后,带着亲情的温度,走遍天南海北,引起广泛共鸣。有人说:“父母渐渐老了,时下很多流行的新词他们听不懂了,很多高科技产品他们也不会使用,他们在这个时代落伍了,年轻人的世界也似乎对他们关上了门。张明的做法令我十分感动!”有人说:“张明的行为告诉我们,孝老敬老绝不是古代‘割骨疗亲’的自虐式行为,也不是为父母洗一次脚那样的形式主义;不仅仅是常回家看看,也不仅仅是简单的物质满足。”„„

要求选好角度,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作文的立意为:

六、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大树上住着一只喜鹊。它每天都为大树唱颂歌:“你长得多么高大,多么挺拔!你的枝叶多么繁茂,你的根系多么发达!”这歌声使大树深深地陶醉了。

一天清晨,正在酣睡的喜鹊被一阵“当、当、当”的响声惊醒了。喜鹊打着哈欠,伸出头来四下张望。啊,原来是一只啄木鸟落在树干上,用它那又尖又硬的长嘴不停地敲打着树干。“啄木鸟,你吵得我心烦意乱,啄得我皮肉疼痛,快滚开吧!”于是,啄木鸟含着委屈的泪水飞走了。从此以后,那棵大树成了蛀虫的乐园,树干几乎被蛀空了。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那棵被蛀空了的大树禁不住狂风的袭击,终于在痛苦的呻吟中倒下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作文的立意为:

七、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文。你知道,你爱惜,太阳天天升起;你不知,你厌恶,太阳天天升起。

请根据你对这首诗的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作文的立意为:

八、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中国青年报》“八卦红楼”上有一篇文章:晴雯有一半是“比”死的。其基本内容如下(摘录):

晴雯美丽能干、风流灵巧,是大观园里的俏丫鬟,她抱屈冤死,这是众所周知的。但笔者认为:晴雯有一半是“比”死的。她与平级同事袭人比地位,她与下级丫头麝月、小红、芳官在宝玉面前争宠,她还与跨部门的上级领导黛玉、宝钗比聪明……她的拌嘴吵架、争强好胜,多源于这种比较。总在比较中生活,难怪晴雯不快乐,动不动就恶语相向……

作文的立意为:

4、一般而言,这样的题目看似是有违国家的,而我们在写作文时应当“拥护伟大祖国”,所以你可以持“中立”,或是“反对”。而写的时候则是要详细介绍航天科技对我们未来生活的影响,国际地位的提升,国家在治理雾霾方面等事情。亦或你也可以标新立异,称应当治理雾霾,比如我就写过一片文章《假如我是本拉登》。

第三篇:国学教案

国学教案

[日期:2011-12-12]

来源: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国学教案

第一周:《大学》之道。

教学内容: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所讲的故事,能背诵主要句段。

2、借助译文,了解《大学》之道的大体内容,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教学方式:朗读、讨论、交流、背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学》,相信你能从中受到启迪。

二、学生自学,感悟文意。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3、通过读译文了解其内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讨论交流,理解文意

1、小组讨论交流:

说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意思。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全班交流:

四、联系自己,指导行为。

1、通过这个小故事我知道了什么?

2、今后我会如何做?

五、总结背诵。

学生反复诵读,达到背诵。

第二周:大学《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教学内容:《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所讲的故事,能背诵主要句段。

2、借助译文,了解《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的大体内容,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

3、感悟文中所讲的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教学方式:朗读、讨论、交流、背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相信你能从中受到启迪。

二、学生自学,感悟文意。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3、通过读译文了解其内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讨论交流,理解文意

1、小组讨论交流:

说说《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这个小故事的意思。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全班交流:

四、联系自己,指导行为。

1、通过这个小故事我知道了什么?

2、今后我会如何做?

五、总结背诵。

学生反复诵读,达到背诵。

第三周:大学《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教学内容:《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所讲的故事,能背诵主要句段。

2、借助译文,了解《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大体内容,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教学方式:朗读、讨论、交流、背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相信你能从中受到启迪。

二、学生自学,感悟文意。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3、通过读译文了解其内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讨论交流,理解文意

1、小组讨论交流:

说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意思。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全班交流:

四、联系自己,指导行为。

1、通过这个小故事我知道了什么?

2、今后我会如何做?

五、总结背诵。

学生反复诵读,达到背诵。

第四周:中庸《诚之者,人之道也》 教学内容:《诚之者,人之道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所讲的故事,能背诵主要句段。

2、借助译文,了解《诚之者,人之道也》的大体内容,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

3、感悟文中所讲的做人要诚实。教学方式:朗读、讨论、交流、背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诚之者,人之道也》,相信你能从中受到启迪。

二、学生自学,感悟文意。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3、通过读译文了解其内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讨论交流,理解文意

1、小组讨论交流:

说说《诚之者,人之道也》这个小故事的意思。

《诚之者,人之道也》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全班交流:

四、联系自己,指导行为。

1、通过这个小故事我知道了什么?

2、今后我会如何做?

五、总结背诵。

学生反复诵读,达到背诵。

第五周:中庸《道不远人》 教学内容:孔子《道不远人》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所讲的故事,能背诵主要句段。

2、借助译文,了解《道不远人》的大体内容,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

3、感悟文中所讲的如果人坚守的道离大家很远,那就不能称为道了,并能指导自己的行为。教学方式:朗读、讨论、交流、背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孔子的《道不远人》,相信你能从中受到启迪。

二、学生自学,感悟文意。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3、通过读译文了解其内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讨论交流,理解文意

1、小组讨论交流:

说说《道不远人》这个小故事的意思。

《道不远人》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全班交流:

四、联系自己,指导行为。

1、通过这个小故事我知道了什么?

2、今后我会如何做?

五、总结背诵。

学生反复诵读,达到背诵。

第六周:中庸《兄弟既翕 》 教学内容:兄弟既翕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所讲的故事,能背诵主要句段。

2、借助译文,了解《兄弟既翕》的大体内容,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

3、感悟文中所讲的“兄弟互敬又互爱,和睦相处乐无穷。好好对待家中人,妻子儿女都幸福。”

教学方式:朗读、讨论、交流、背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平时我们应该怎样和家人相处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兄弟既翕》,相信你能从中受到启迪。

二、学生自学,感悟文意。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3、通过读译文了解其内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讨论交流,理解文意

1、小组讨论交流:

说说《兄弟既翕》这个小故事的意思。

《兄弟既翕》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全班交流:

四、联系自己,指导行为。

1、通过这个小故事我知道了什么?

2、今后我会如何做?

五、总结背诵。

把你知道的古今中外《兄弟既翕》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学生反复诵读,达到背诵。

第七周:中庸《天下之达道五》 教学内容:孔子《天下之达道五》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所讲的故事,能背诵主要句段。

2、借助译文,了解《天下之达道五》的大体内容,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

3、感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教学方式:朗读、讨论、交流、背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孔子的《天下之达道五》,相信你能从中受到启迪。

二、学生自学,感悟文意。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3、通过读译文了解其内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讨论交流,理解文意

1、小组讨论交流:

说说《天下之达道五》这个小故事的意思。

《天下之达道五》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全班交流:

四、联系自己,指导行为。

1、通过这个小故事我知道了什么?

2、今后我会如何做?

五、总结背诵。

学生反复诵读,达到背诵。

第八周:中庸《好学近乎知》 教学内容:孔子《好学近乎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所讲的故事,能背诵主要句段。

2、借助译文,了解《好学近乎知》的大体内容,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

3、感悟文中所讲的修身的道理。教学方式:朗读、讨论、交流、背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平时,如何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树立一个良好的道德规范?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孔子的《好学近乎知》,相信你能从中受到教育。

二、学生自学,感悟文意。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3、通过读译文了解其内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讨论交流,理解文意

1、小组讨论交流:

说说《好学近乎知》这个小故事的意思。

《好学近乎知》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全班交流:

四、联系自己,指导行为。

1、通过这个小故事我知道了什么?

2、今后我会如何做?

五、总结背诵。

平时我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树立一个良好的道德规范。学生反复诵读,达到背诵。

第九周:中庸《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教学内容: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所讲的故事,能背诵主要句段。

2、借助译文,了解《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的大体内容,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

3、感悟文中所讲的道理,平时做事情预先是否做好准备。教学方式:朗读、讨论、交流、背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当你平时做任何事预先是否做好准备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相信你能从中受到启迪。

二、学生自学,感悟文意。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3、通过读译文了解其内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讨论交流,理解文意

1、小组讨论交流:

说说《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这个小故事的意思。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全班交流:

四、联系自己,指导行为。

1、通过这个小故事我知道了什么?

2、今后我会如何做?

五、总结背诵。

学生反复诵读,达到背诵。

第十周: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

教学内容: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所讲的故事,能背诵主要句段。

2、借助译文,了解《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的大体内容,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

3、感悟文中所讲的“学了,就尽力去学,不到融会贯通,不停止学习。” 教学方式:朗读、讨论、交流、背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平时的学习中,你下了多大的功夫呢?你是否会坚持到底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相信你能从中受到启迪。

二、学生自学,感悟文意。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3、通过读译文了解其内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讨论交流,理解文意

1、小组讨论交流:

说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这个小故事的意思。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全班交流:

四、联系自己,指导行为。

1、通过这个小故事我知道了什么?

2、今后我会如何做?

五、总结背诵。

学了,就尽力去学,不到融会贯通,不停止学习。学生反复诵读,达到背诵。

第四篇:国学教案

昔仲尼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

2.能正确认读“令”字,了解字义。认读生字:“橐”“蒲”“囊”“辍”等字。

3.学生能够简单了解故事内容,仲尼拜师、赵普读论语、路温舒蒲编读书、公孙弘削简读书、孙敬悬梁、苏秦刺股、车胤囊萤、孙康映雪、买臣负薪、李密挂角的十个历史故事。

4.能结合实际说说今后的做法,从而激发学生刻苦学习的愿望。

二、教学重点

能正确诵读课文,了解故事。

三、教学难点

有些言辞比较难懂,典故数量大,不利于学生掌握。

四、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

1.自从我班学习国学课,大家学习热情非常高涨,下面我就把学过的《三字经》前边的内容背诵一下。

2.让我们乘上三字经的快车开始今天的三字经之旅吧——出示课件:“小火车”(三字经之旅)新授

1.出示课题:14昔仲尼(板书)2.师:先来听一遍课文朗读。

3.师:你们想学吗?课下我们进行了预习,这里有几个生字朋友你们都认识了吗?我们来读一读。

4.扫清生字障碍。橐(tuó),项橐是个人名,昔仲尼,师项橐。蒲(pú),蒲草,披蒲编,削竹简。悬(xuán)梁(liáng),锥(zhuī)股(gǔ),锥是我们的一种工具,股是大腿。囊(náng)袋子,如囊萤,如映雪。辍(chùo):停止。家虽贫,学不辍。披(pī)彼(bǐ);这个带提手旁的字读披蒲 编;这个双人旁的字读bǐ,在文中出现了三次: 彼既仕、彼无书、彼不教。

5.这些难记的字记住了,看看回到原文中你 还认识它们吗?出示原文:

(1)跟老师一起读,跟录音读。

(2)你们想不想自己读一读,快拿出课文自己读一读,看谁能读准字音。(3)开火车,每人半句,要求读准字音。

(4)谁愿意自己读:选6名学生。每人读一行。(5)同学评议他们读得如何?

5.师:是呀,他们读得不错,小顽童和大圣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老师就给大家揭开吧!放视频 《孔子拜师》(1)师:这就是大圣人孔子和小神童项橐的故事,三字经里是这样描述的,让我们来读读:(2)出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以前孔子拜神童项橐为师,即使像他这样的古代圣贤,都勤于学习。

6.师:古代的圣贤居然能向一个小孩学习,不耻下问可见圣人是多么的好学呀,还有许多的贤士也是这样做的,谁知道呢?

师:让我们先来认识“令”字。——看课件“令”

师:坐在大房子里发布命令的人,是做官的人,中令就是古代的一个大官。他是怎样勤奋学习的,让我们来一起听听赵普夜读的故事吧!

师:解释一下故事。这个故事说的就是这句话——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宋代的赵普读一辈子的《论语》,他虽然已经位居高官,尚且勤奋学习。

师:我们学习了两个故事,让我们一起读一读。7.古代的圣人、贤士如此勤学,三字经里还有好多故事呢!让我们一齐看看后面的内容: 谁了解呢?

出示图:读——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师:刚才这两位同学给我们讲的就是——如囊萤这句的意思。车胤夏天借萤火虫的光亮读书,孙康冬天借雪的反光读书,他们虽然家境贫寒、没有灯,但是学习并不因此而中断。

师:囊萤映雪是一个成语,就是在说他们不管有多么贫穷,都不停止读书。(3)还有知道的吗?

出示: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师:头悬梁锥刺股是个典故,晋朝的孙敬把头发悬在梁上读书以防止打瞌睡,战国苏秦读书时用锥子刺大腿以防止偷懒,没有人教他们这么做,但他们自己却勤奋刻苦。

虽然他们的做法我们不可取但是他们身上那种刻苦学习的精神却值得我们好好学习。让我们来读一读这句话:

(4)出示图:蒲草、竹子

问:这是什么呀?“蒲草和竹子”这两种植物也包含了两个读书故事呢?有知道的吗? 师:原来古时候路温舒和公孙弘,同样家里穷买不起书,就用蒲草和竹子当书页把借来的书抄在上面读,虽然没有书籍,他们却知道勤勉读书。

(5)师:让我们看最后一行: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负薪是背着柴火,挂角是放牛娃把书挂在牛角上,古人背柴、放牛都是在劳动,他们就是这样一边干活一边读书的。(西汉的朱买臣在背柴时读书,隋朝的李密放牛时把书挂在牛角上随时阅读,他们虽然身体操劳,但却更加艰苦卓绝地读书。)

劳动的时候怎么读书呀?你想体验一下吗?谁来试试?我们都是在课堂上学习,所以没有柴火我们用书包代替行吗?

老师采访一下你:你有什么感受?

多辛苦呀,古人就是这样边劳动边读书的。

师:了解了这些故事,让我们齐读课文,体会古人刻苦勤学的精神吧。快乐诵读

1.快乐拍手,齐读课文 2.闯关游戏 3.背诵课文

4.谈谈今后学习的做法

让我们结束今天的三字经之旅吧!

第五篇:国学教案

国学教案:

8、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仇海蓉

教材分析:

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千古传颂、脍炙人口的送别诗,描写的是送别好友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也写出了祖国山河的壮丽美好。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诗人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篇深情寄托在动态的自然景物描写之中,将情与景自然交融在一起,含而不漏却余味无穷。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3.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中国,是诗的国度,我们学过很多古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诗句让我们动情,“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诗句令我们落泪,“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的诗句催我们奋起„„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的隧道,走进“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来体会李白的心路历程。

二、浅尝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引出课题:

过渡:唐代诗人多如天上的星星,那么“诗仙”李白就是星星中最亮的那一颗,他在文学上的辉煌成就,令后人望尘莫及。他诗篇的内容丰富多样,一些佳句名篇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白的一首送别诗。(课件出示课题)

背景材料:诗人李白所在的唐朝,历史上地域辽阔,交通极不便利,亲人朋友

一旦分别,再相见,极为困难。李白有一位挚友叫孟浩然。孟浩然是何许人也?“诗仙”李白对他的赞美是“吾爱孟夫子”;“诗圣”杜甫对他的赞美是“清诗句句尽堪传”。由此可见孟浩然的人品和才华确实天下闻名,令人敬仰。公元730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相会。这天,他们在江夏的黄鹤楼愉快地重逢,各诉思念之情。李白望着孟浩然渐行渐远的船只,不禁动情,留下了千古名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相信同学们了解了这样的一段背景资料,再来品读诗句就会有更真切的感受。

2、出示诗句:

指名读古诗,纠正读音。

题目中的“之”是什么意思?(解题)

广陵是指扬州。古代的别称。

之:到,去。

试着连起来解释题目的意思。

全班齐读古诗。

3、学习前两句。

学生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理解“故人”、“西辞”、“烟花三月”、“下”„

地名:扬州

4.学生质疑:为什么是“西辞”呢?(点名答)

A、孟浩然向东而去,与地处西方的黄鹤楼渐行渐远,是向西辞行的意思。

B、诗中还有这样的词语,注意到了吗?下:顺流而下(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烟花:烟雾迷蒙,繁花似锦。

5、让学生根据这些重点词,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6、指名答,看书上配图。

三、品读古诗。

1、自由读诗,读完之后让学生用一个词概括这首诗。(依依惜别、难舍难分、依依不舍„„)

过渡:面对离别,李白和孟浩然在黄鹤楼上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背景材料:让我们把时间再往前推5年,那是,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乘船从 四川沿长江东下,一路游览了不少地方。在襄阳(今湖北襄樊),他听

说前辈诗人孟浩然隐居在城东南的鹿门山中,特地去拜访他。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诗,大加称赞,两人很快成了挚友。

过渡:如今又将面临分别,这时候的李白,面对孟浩然这位朋友,兄长,老师,会说什么?相见时难别亦难,不忍别,终须别。孟浩然还是坐着小船走了,李白这时候在干什么?他看到了什么?(他没有走,站在江边,目送孟浩然离去。)

(出示课件)

齐读最后两句。让学生试着理解后两句是什么意思。

解释“尽:穷尽,消失”“天际:天边”的意思。

2、学生质疑:

a、.长江之上,过境千帆,为什么李白却说是孤帆呢?

b、为什么又唯见呢?

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再自由读诗。

指名回答问题a和b。

3、师总结。

虽然是过境千帆,可是李白的心中只有孟浩然,唯见孟浩然。“过境千帆皆不见,心中只有孟浩然”

4、(欣赏课件“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再创情境。)深情朗诵全诗。

(师生同读)女同学,我们站起来送送孟浩然;

男同学,我们站起来送送孟浩然;

老师也来送送孟浩然。

全班同学,我们一起送送孟浩然。

四:精彩回顾

滚滚长江东逝水,不思量,自难忘。名楼,名城,名士,成就了这首千古名诗。“故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如果你有机会登上黄鹤楼,你一定会想起两个人——李白和孟浩然;如果你有机会登上黄鹤楼,你一定会想起一首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让我们再一次深情的吟诵,读出这对好朋友间的深情厚谊:全班配乐诵读。

五、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的隧道,与诗人对话,得到了语言的滋养,情感的熏陶,友情的珍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一课的课后小练笔是把古

诗中动人的友情写出来,可以加上自己大胆的想象。

下载已用国学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已用国学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学教案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进一步品读《论语》,积累其中的经典语句,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二、在教师的指导下,采取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力求达到......

    国学教案

    国学教案 教学内容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教学目标 1、懂得孝和悌,懂得向善路上应该怎么做 2、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1、 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本句三字经 教......

    国学教案

    序号课时授课内容 1 第1课时 人之初——名俱扬 2 第2课时 养不教——习礼仪 3 第3课时 香九龄——千而万 4 第4课时第5课时第6课时第7课时第8课时第9课时第10课时第11课时第......

    国学教案

    国学--弟子规《拒收坩鲊》教案设计 二年五班-------黄丹 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知识点让学生明白“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恶 小而为之”的做事原则 2.学会自主的小组合作学习3.......

    工作信息1已用

    霍什拉甫乡对流动人口排查登记不留死角 今年以来,霍什拉甫乡改变以往"以管为主、以防为主"的传统做法,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搭建群防群治的流动人口管理平台。 创新工作......

    六年级国学教案

    六年级国学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中华经典《论语》,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汲取知识营养,打下扎实的文字功底,提高学习能力,为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2、通......

    国学经典教案

    第四单元 理想 主备人:宋佳敏 11、立志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课文后的古诗,感受人物的特征。 2、能根据教师讲解说出课文意思,知道孔子、子路、颜渊的理想,能说......

    二年级国学教案

    17、清夜吟 一、教学目的 1.理解诗句的思想内容,从中体会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体会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 3.能正确背诵这首古诗。 二、教学重点、难点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