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语文综合实践课

时间:2019-05-15 04:48: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堂语文综合实践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堂语文综合实践课》。

第一篇:一堂语文综合实践课

一堂语文综合实践课

语文教学中倡导让学生主动学习,具有较强的读、写、听、说能力,可教师们又不敢放手,这种矛盾成了语文界最头痛的问题。如何走出困境,我认为应强化语文教学的实践性,把语文知识与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起来,把语文技能与生活实践活动相结合起来,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实践中真正提高能力。因此,我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作了一次尝试,上了一堂综合实践课——成长的烦恼。学生参与面广,课堂气氛活跃,希望与同仁们共飨这次活动课。

一、给学生充分准备的时间。

在上这节课前,我打印了一份问卷调查表,每个学生人手一份,调查表分两个版块:第一版块是自我调查,分3个小问题:①你从童年迈入少年,成长中你的烦恼是什么?②你怎样对待这些烦恼?③那么你愿不愿意长大,为什么?第二版块设计的问题是由小记者调查采访父母或老师,问题如下:①你在少年时曾经有过烦恼吗?②你认为应该怎样渡过中学时代?下去后,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准备这些问题,而我常鼓励他们完成这份问卷。

二、给一个学生充分表现自我的舞台。

前序已奏响,正幕就要开场。这样在准备了一个周后,才上课。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我特意找了心理辅导员、家长代表、校领导来帮助他们解决烦恼,使他们感到新鲜,参与意识更强了。

为了让学生感到课堂属于他们自己的,我特意邀了班上的一位同学与我一起当主持。在实施中,我将学生分成两大组,有共同烦恼的同学坐在一起。两个组分别讨论的问题是:有关于学业方面的烦恼;有关于生活方面的烦恼。班上的每个同学找到自己的座位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一些智慧的火花不时迸贱出来。有同学说, 因考不出好成绩,母亲总会骂自己不争气。许多同学都站出来帮忙她解答,最后请家长代表来帮忙她指点迷津,家长恳切地说每个家长都望子成材,可都又知道第一名毕竟只有一个,只要孩子尽力了家长也会理解孩子的。父母的烦恼可能会迁移到孩子身上,那也只是个别情况。我们可以与父母沟通,了解他人,查找自己的不足。有同学问个子矮很苦恼,有学生却羡慕他说个子高也苦恼,也有学生说可以去踢足球。总而言之,人无完人,自己可以扬长避短,烦恼会消逝。我们请心理辅导员帮忙解答,同学们听后获益匪浅。有学业上的苦恼,我们又请校领导帮助指引学习方向。这次大讨论让每个人收获颇丰。

根据第二版块,由学生们汇报小记者采访结果,由此认识到今天与昨天的区别,了解二十年前青少年的烦恼,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三、让学生及时总结,写好随笔,教师评点。

学生上了这堂课,会有所感悟。所以我就让他们拿起手中的笔,写几句劝勉之语。这样在短短的三分钟内,学生们就开始陆续举手发言,他们畅谈思想,而我又适时地给予鼓励,更激发了他们写作的热情,不断闪现许多富有哲理的语言,如友谊是苗,须要浇灌;友谊是花,真诚会让它开放。

课堂最后,我们一起倾听了《生命之杯》,齐声背起“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短短的45分钟是有限的,每个人都感到时光飞逝,而意犹未尽。这时我不失时机的让学生用作文的形式写下“烦恼”。同学们在第一课堂的影响下很快写好了作文,收上来的作文比以前大有长进,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有写日记体的、有写书信体的,体裁多样,令我很欣慰。这堂实践课没有白上,学生们有了真正的语文活动课。为了继续鼓舞他们的斗志我在班上公开招募主持人,我们下次的活动会更精彩,学生们感觉作文课活了起来。

《语文课程新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提供了重要的途径。因此,素质教育呼唤这种综合性学习,语文教师不能放过这种契机。

(作者单位:襄樊市第三十一中学

李汉春)

第二篇:一堂生动有趣的综合实践课

一堂生动有趣的综合实践课----“包饺子”

包饺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风俗习惯之一,饺子味道鲜美,造型美观,深得人们的喜爱。针对目前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依赖性强,动手能力差,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现象比较严重。我校初二(9)、(10)班及其他班级部分同学,于12月30日下午,在综合老师的指导下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实践课----“包饺子”。

在包饺子过程中,同学们一齐动手,互相帮助协作,既增进彼此之间的团结和友谊,又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深化了师生情谊,对老师的教学也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包饺子,懂得了劳动光荣、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的道理,既培养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又增添无限的生活乐趣。

这次活动体现了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重视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需要。学生的主体性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了,通过活动和交往让学生成为个体生活主体和社会生活主体。这样形式的活动也是汉九中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有益尝试和实践,我校也将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力求在改革中使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得到提升。

(汉九中 文/张伟 高敏 图/杨建武)

第三篇:一堂有趣的“综合实践”课随笔

一堂有趣的“综合实践”课随笔

上课伊始,我来到6.3班,按照设定的环节,首先回顾了上节课布置的问题:废电池是怎么污染环境的呢?哪些孩子回家查了资料的?一男生根据他在网上查到的资料作出了回答,我很满意。然后我又和孩子们一起天南地北地聊了很多这方面的话题。然后话锋一转,要求孩子们来写一份“废电池回收环保倡议书”。

在孩子们懒洋洋地准备写倡议书时,看着面前死气沉沉的课堂,我脑子灵光一闪,于是让孩子们先来设计一个“倡议书”排头的称呼。这时,课堂气氛活跃了,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出来了,一个孩子站起来这样说道:“先生们、女士们!”我赞扬道“这是一位绅士的倡议书!”一个孩子说道:“各位消费电池的市民们!”我评论:“这是一位未来的商业巨子的倡议书!”一个孩子说道:“各位男女老少爷们!”我夸奖:“这是一位很有亲和力的人的倡议书!”`````` 大家越说越有趣,越说越开心,气氛越来越活跃。这时一位孩子站起来,还没开说,自己就笑得前仰后合,教室里一片哄堂大笑。

接下来,我接着说这份倡议书大家可以用严肃的语气来写,可以用幽默的语气写,可以用沉痛的语气写。孩子们兴趣更高了,立马咬起笔头,开始了轻松而又迅速的写稿之旅。几分钟时间过去,我开始按学号随机抽孩子们上台读自己的“演讲稿”。这一篇篇文章片段,犹如神来之笔,时而严肃,时而幽默,孩子们听得是兴致勃勃。一位较腼腆的孩子被叫到了,磨蹭着不愿上台,这时他周围的同学都争着要为他读“演讲稿”,我提醒说:“你请代言人可是要付费的哟!”大家又是一阵快乐的笑声`````` 

在这样一种快乐而又和谐的气氛下,孩子们轻松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人人都写出了自以为傲的“环保倡议书”。平常孩子们感觉时间挺长的一节课,不知不觉地就过去了。我不禁发出感叹:原来课堂的生成如此美妙,原来“综合实践”课还能上得如此有趣!

2010-4-16

第四篇:怎样评价一堂综合实践课的好坏

如何评价一堂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课是好课

一.问题的提出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别于学科课程,一堂好课首先是一个具有因果关系中的系列活动之一,是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环节!有时候一堂课是这个逻辑链中一次解决一个小问题的一次集体行动。目前,许多优质课评比活动纯粹评教学艺术,执教老师上完了这堂课,却不知道下一堂课上什么,岂不荒唐?也许这堂课的许多环节在真实的情景中是多余的,或者违反教学规律的!然后是教学策略的运用问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实践力和社会责任感,有其固有的教学策略!所以,请大家谈谈你对一堂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的理解。

二.问题讨论的主要过程

1.施永忠认为:首先,我们要明确,我们的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走向研究性教学并使学生摆脱被奴役地位、获得个性解放的基本出路。其次,研究性教学过程即让学生体验世界的过程,创造意义的过程。教师需要尊重自己的经验和风格,并倾听、理解和解释学生的观念;教师发挥解释智慧的过程即创设问题情境并将问题情境不断引向深入的过程。再者,教学的另一使命是引导学生直接面对和探究文化,并把文化探究和生活探究结合起来,不断提升自己对生活世界的理解。总之,我们的课堂教学本质上是催生新观念的过程,而不是传递现成知识技能的过程。学生不是装知识技能的“袋子”,教师也不是“装袋人”。任何年龄阶段、任何发展水平的任何学生都是带着自己的观念进入教学过程的,因此,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倾听学生自己的观念。并在倾听学生的基础上,创造条件,让学生产生更精彩的观念。教师新观念的诞生是学生不断诞生新观念的条件。观念在不断诞生出来,教学永远是鲜活的和生长的。

(1)看目标的达成。郭元祥教授提出综合实践活动是能力生根的课程。2.谢乐冬认为:所以一节课中,能力目标的把握是否到位,应该是课堂中的重中之重。(2)看学生的参与。是否真的在参与。喜欢吗?积极吗?课堂中学生的生成应该是真实的,是多元的。(3)看课堂的设计。虽说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于一般的学科课程,可也应该有一定的课堂教学环节。好的课,应该环节清晰,思路顺畅,情境设置合理。(4)看教师的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应充分体现教师是引导者和沟通者的角色。当学生遇到困惑,教师巧妙的点拨,让课堂峰回路转。(4)看教师的评价。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往往是生成多于预设的课堂。教师的评价应根据学生的生成而生成。评价到位,可促进学生思维的激发,使课堂中的沟通更顺畅。

(1)教学目标分为预设目标和生成目标两种,前者的设计要从学生的3.朱小平补充:兴趣和需要出发,符合学生的学习水平,重点依次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知识与技能;而后者是无法预设的。因此前者是不可被后者替代的,否者就成了“滑铁卢”。(2)就是伊老师说的“先做后导”,学生全体参与“做”,教师画龙点睛地“导”。如果先导后做,或边导边做,即使学生参与率高也会大大削弱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且,教师的“导”在方法论上看是预设的,但也有许多不是教学设计能预设的,而是生成性的。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老师应该称为导师,导师的智慧比通常说的教学机智要求要高。比如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数据分析能力等一定要懂。(3)学习评价要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激情,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应该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结合结果性评价,尤其是创新能力的评价过程性量化还是不够的,创新能力发展达到了什么高度还是要看结果。

4.陈小异认为:综合实践活动应该把“过程与方法”目标排在第一位。主要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情感目标与能力目标哪一个更重要的QQ群讨论:

林凤阳在谈到如何制作“米面层”这一活动时,伊老师评价小孩的创意往往是最有价值的。在谈论学生走进陶瓷行业的价值时,朱小平认为:高档的是低档的价格好几倍,看来学学陶艺还真是一种劳技加创新的好活动;施永忠认为:目前走两个方向:既有高档艺术品,也有日常用品;朱小平认为:这里面有核心技术,学生有了创新意识可以为他们将来掌握核心技术打下能力发展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情感态度价值观比能力目标还要重要些;施永忠认为:现在的关键就是要有创意,所以我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和训练;朱小平说:现在很多教师很迷茫,是能力第一还是情感第一,我觉得我们的讨论很有意义;林凤阳认为:思想第一位,技术是可以培养的,但是思想是谁也代替不了的;朱小平认为:情感是一种具有动力功能的东西,只有情感升华了对思维的发展才能产生促进功能;林凤阳问:情感升华,怎么个升华啊?请指教;朱小平回答:学生通过活动获得的情感体验对其终身的发展是一笔真正的财富,这就是所谓的情商提高了吧;陈少波认为:感觉咱们综合实践还是停留在比较虚幻的层面,想法很好,可是有点飘;朱小平说:人人皆知,情商的因素对于杰出人士的成功占到80%的作用。这不是虚幻的,这是潜在的,在一定时候会表现出动力功能!并补充说明:课程意识的两大核心意识之一——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创新意识的主要内容,而创新意识属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范畴,课程意识的两大核心意识之二——学生的自信心属于人格的范畴,而人格也属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范畴。

5.朱小平认为:郭元祥教授在他的著作《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姜平合编),以及在他谈到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关注过程的重要性是,总是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放在第一位,能力目标放在第二位。也就是说只有真正关注过程,才能实现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发展的有效。所以,我们的这个问题讨论很有价值和意义,必然会涉及到如何去评价一堂课。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导师要做的就是要关注过程、兼顾结果。

6.伊红认为:讲得简单些,作为一个人,人!肯定是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前面的。目标的分类本身不是唯一的。目前的这个分类已给很多教育工作者带来困惑。分类本身其实不是目的,只是为了阐述的方便啊。

7.伊红还认为:同意朱小平老师“一堂好课首先是一个具有因果关系中的系列活动之一,是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环节!”对于一节课是好是坏的评判,应该在此前提下讨论。接下来,便是如何很好地“解决问题”。我想“好课”很关键的一点是教师的“导”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既让学生有充分的感性认识,又有在此基础上的适当引导和提炼。这种适当便是需要艺术性。写到这里,09年省初中优质课评比时余杭骆剑强老师的课(资源网上有)就在脑海中出来了。他的精彩在于没有概念性地说教的痕迹,一切问题的提出、讨论、认识的地提升都在学生经验基础上,因此整堂课如行云流水,不留痕迹,学生投入、兴奋,都“动起来”了。当时的我激动得直掉眼泪。新课程目标分类凸显过程与方法,我认为就是强调尊重认知的从感性到理性的规律。我们在讨论一节课好坏时,无论有意还是无意,是凸显还是潜在,教学中是否遵循认知规律可能就是对课是否成功与否的评判标准。这基本是我们的本能了。

8.朱小平认为:伊老师把认知规律作为评价标准的说法很好,现在我考虑是否应该有两类认知规律,一类是被动接收信息的认知规律,我们大多学科教学中都在应用这一类;另一类是主动寻求建立各种信息之间联系并转变信息的认知规律,这是我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大力提倡的认知规律。教师导的功夫和艺术就在于能否引导学生认识和运用这样的认知规律,比如评判性思维规律就是这样的规律。美国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Richard·Levin)在南京大学演讲时指出:“跨学科知识的广度、批判性思维是中国学生缺乏的”。他认为中国需要创建一种课程以及教学法,来鼓励学生的创造力以及独立的思维能力。看来我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承载这种伟大的历史使命了。

9.缪旭升认为:实践课不敢说是急学生之所急,思学生之所需,然而,我们却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践了解到学生的需要,从而进行有效有目标的指导,这样的教学才能深得学生心,因此一节课的好坏一是要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二是要从学生的后续学习上来反思。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至于从深层理论上来说,我还没有去考虑。

10.朱小平认为:所言极是,作为教师要倾听学生的呼声,让学生自己提出真正感兴趣的又能研究下去的问题。不过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去解决自然保护、社会发展和自我的健康和幸福中的一些现实问题,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并引导他们过健康、快乐的生活。

11.李蕊认为:实践课从学生的生活和需要出发而进行有效、有目标的指导,这样的教学才能深得学生心。不要老把学生当成“0”起点出发。

12.朱小平评价:说得好,我们的学生观应该是我们的学生具有多方面兴趣、多学科宽广知识面和宽泛的技能。

三.问题的解决

对于“如何评价一堂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是好课”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建议根据伊老师的提议,以后把“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评比改为“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课”评比。结合斯文辉老师发起的“活动导案设计与使用”中的一些讨论,限于本人的水平,归纳起来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评价一堂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课:第一个层面是教师是否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促成教学目标的达成;第二个层面是教师是否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促成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1.课程内容符合年段层面的课程目标

一堂好课首先是一个具有因果关系中的系列活动之一,是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环节!课程教学者首先是一个课程开发者,在课程开发过程中要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和年龄特征确定活动层次,预设年段层面的课程目标。

2.活动内容必须关注学生个人的生活经验、需要和兴趣,提供合适的生活背景或知识背景

我们的学生观应该是我们的学生具有多方面兴趣、多学科宽广知识面和宽泛的技能。所以,教师要倾听学生的呼声,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真正感兴趣的、又能研究下去的还有一定价值的问题,进而让他们去创造性地解决自然保护、社会发展和自我的健康和幸福中的一些现实问题,引导他们过健康、快乐的生活,并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

3.教师的引导应该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师坚持“先做后导”原则,既要运用教学艺术,让学生在充分的感性认识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提炼;又要运用各方面的智慧,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多元智能,达成生成性的教学目标。

无论在预设的还是在生成的教学目标达成过程中,教师都要全过程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积极投入,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同时兼顾学习结果,促使学生能力水平和知识水平的提高。

4.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学习水平上有所提高

每个学生在原有学习水平的基础上,参与系列活动可以达成问题的解决,也允许失败——只要在活动过程中都体验到快乐或点滴的成功,从而培养学习的信心,促使其个性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侧重地发展。

(二)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

1.学习评价策略

学习评价作为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激情的一个手段,要贯穿课程实施的全过程。因此,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可以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儿创新能力的评价过程性量化还是不够的,创新能力发展达到了什么高度还是要实施结果性评价。

2.促进学生自我的价值观与尊重自然、融入社会和解读文化相关联的策略

任何年龄阶段、任何发展水平的任何学生都是带着自己的观念进入教学过程的,因此,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倾听学生自己的观念,并在倾听学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自我的价值观与尊重自然、融入社会和解读文化的价值观关联起来,让学生产生更精彩的观念,师生互动生成的新观念又是学生不断诞生新观念的条件。课程教学永远是鲜活的和生长的:学生在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实现在事实、观念、意义、历史与文化背景以及学生感知方式组成的网络中不断建立各种新联系,实现师生共同充实和完善课程内涵。

3.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策略

教师有效地指导多样性学习小组的组织和管理,小组内分工明确、责任层层落实到学生个人,而不是教师预先提出一个合作学习的方案。因为不同的研究内容,合作的形式和内容变化很大。

4.安全意识培养策略

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要始终关注学生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培养他们关爱生命的意识。

5.经常性反思策略

教师在一个系列的教学过程中要经常反思、评价或检测自己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把自己的专业成长与学生的个性发展联系起来,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就是说把教师水平的提高建立在学生活动水平提高的基础上,如果我们老师不深入反思活动的效果,学生的探究水平常常只能是原地踏步。在这个意义上讲,教师不能只满足与学生在活动形式上的慷慨激昂和作秀,更要关注活动的质量和活动延伸后的问题解决及其成果。

第五篇:牵手语文综合实践课

牵手语文综合实践课

马庄乡中心小学

小探

内容摘要:

学生的学习生活应是多姿多彩的,语文的学习应是其乐融融的。他们的头脑需要文化的滋润,他们的心灵需要人文情怀的熏陶。老师要结合新课改的精神,充分利用语文教材资源、学校教育资源,上好每节语文综合实践课,让学生用乐于思考的心灵感受生命的意义,在合作、探究学习中愉快地成长,在和谐友好的氛围中敞开心扉,表达着自己的喜怒哀乐„„教师要具有诗心慧眼,努力挖掘语文之美,引领学生在语文的百草园中尽情地游玩,不断汲取语言文化的汁液,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自信而快乐的走着人生的路,不断地去品尝人生的甘味,这是语文新课改的召唤,是素质教育的体现,也是语文教学的归宿。关键词:

新课程

语文综合实践课 素质教育

正 文:

生活中有美,你得去发现、去挖掘、去感受。老师的神圣职责是借助教学,用“心”施教,拨开挡在学生眼前的“迷雾”,关注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开创出一条使学生能自由发展、快乐成长的路子来。

“梦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终于遇到了你——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你正是这一次语文新课改的一大亮点,你为学生们创设了极富趣味性、挑战性丰富多彩的情境,很好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兴趣,尊重学生需要,让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中,产生体验,获得感悟,养成态度,内化成价值观,成为了我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在实践中我认清了你,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索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从而促进学生更积极主动的学习语文知识。

于是我结合新课改的精神,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参与性、选择性、研究性、综合性、创新性等活动原则,努力地呵护着你。

一、充分利用语文教材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新教材每一单元有一次综合性学习,紧扣该单元课文内容,为师生提供了可实施的内容与项目,应贯穿在整个日常教学活动中。如教《春》这个单元后,我设计了:让学生在“寻找春天的足迹”,在轻音乐中朗读与春天有关的诗词,讲述与春天有关的动人故事,交流与春天有关的美丽图画等综合实践活动,同学们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兴趣盎然,个个脸上洋溢着收获与成功的喜悦。又如在“马的世界”里,同学们颂马、画马、拍摄马,讲有关马的故事,热情高涨;在“漫话探险”中,各正反双方主辩口才过人,全场掌声不断;在“古诗苑漫步”中,学生更是各显神通,酣畅痛快„„在实践中反思,我逐渐明白:在新课程中,教师已不仅仅是教材的传授者,更是新课程的开发者、建设者,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诗心”、“慧眼”,具有“触手成春”、“点石成金”的本领。可以从《感受自然》的一草一木中,让学生去寻找那份悲天悯人的情怀;也可以从《民间采风》中将时尚广告与文化对接;还可以从《漫游语文世界》中,从一成语入手,追根溯源;从民居对联中直指地域文化„„

另外教师在授课中应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展研究学习活动。美在探索中,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愉快成长,培养能力,展示个性。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能够获得愉悦体验及深刻感受的过程。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对问题、对困难的看法及态度将影响到他们的生活,他们的一生。其中所形成的互助友爱的集体意识,更是一般的一两节班会课所做不到的。关键是他们在最后成果展示时获得的成就感,那可是他们最为宝贵的人生情感,人生体验,是他们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及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过程中的一次小结。

当然,学生在研究学习过程中少不了老师的指导和帮助,这更加深了师生间的感情,营造一种和谐共处、其乐融融的学习氛围,这将是新课改的幸事。关于研究对象的选择及研究范围的确定,教师可提供一些参考,如:如何有效把握文章的主题,怎样培养归纳能力,语文学习兴趣激发途径的研究,朗读技巧的培养等等,还可以引向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对民族传统文化或家乡习俗的研究等广阔的领域,关键是要根据小组成员的兴趣、爱好来确定研究内容。经过一段时间,积累了一定的资料及经验,将优秀的文章结集出来,这便成了活生生的“教材”,是很有说服力的课程资源,很能反映问题。研究性学习,它促使学生形成了一种积极、生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

二、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上好语文综合实践课。

充分利用学校网络教育资源,上好语文综合实践课。在“桥”这一综合性学习中,我把它分为四个部分:桥梁大观、迷人的桥、思考与研究、我是桥梁设计师为了让四个部分的内容都有学生准备资料,提前一周将这四个部分要完成的资料查找任务分给各小组,让他们搜集并鼓励做成课件,在课堂上自我展示,每部分内容展示10分钟课件展示了古今中外不同形态、不同质材、不同结构的桥,让同学们大开眼界,没有制作课件的同学用绘画的形式把平时看过的、学过的、想象的桥表现出来,也是姿态万千,色彩艳丽同学们兴趣盎然,到下课,依然余兴未尽丰富的资料,让同学们达到共识:桥也有一种文化内涵。

通过这节语文实践活动,我开始对此充满了兴趣与好感,重新对我们的教学进行反思。我认为语文实践活动的成功之处是“找准语文与综合实践课的结合点”。于是我针对目前学生对待读书的不良态度,充分利用学校图书教育资源,开展课外阅读课,美在读书中,让学生用心灵感悟人性的美。我利用一星期的一节课外活动时间,开放出来,完全交给学生,阅读自己喜欢的名家精品、世界名著、人物传记、优美时文等。学生不会读书,是语文老师的失职;学生不爱读书,则是语文老师的罪过。不要把文章完完全全地地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尝试解决疑问、探讨学习,让他们自己动手把书“弄脏”,从中获得他们自己对文章的真正感受、理解,对蕴藉于文中的东西领会。当然,必要时离不开老师的指导,老师以与学生共同探究的心态参与他们的学习和讨论,这样,一种良好的“读书——交流——探讨”的学习氛围便会逐渐形成。课外阅读中,我要求学生作读书笔记,定期开展读书会,个人读书经验报告会等活动,总结读书心得,交流读书体会,最后整理出比较优秀的文章,积累起来,这可是学生成长的材料,也是学生成功的催化剂,是语文教学的一大乐事。

三、配合家长,上好真情流露课,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这类课旨在教育学生要善于沟通、善于理解、善于表达,学会轻松的生活,愉快的学习。其形式类似于电视中的“实话实说”栏目,“主持人”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学生。邀请“嘉宾”参加,“嘉宾”可以是本班的学生,也可以是外班或其他年级的学生,也可以是家长、老师、校领导、已毕业的学生,等等。关于主题、内容,组织者须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主题应明确、鲜明,内容应宽泛、新鲜,形式要灵活、多样。

如在“献给母亲的歌”综合性学习中,我首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网查找资料,汇成小册子:收集名人背后母亲的故事;名人说母亲;与母亲有关的诗、词、美文、格言、俗话等。再在家中采访母亲生儿育女的甘苦,为鼓励学生,并激发他们的热情,我对学生收集的资料进行评比、展示或交流心得。当进入展示“我背后母亲”环节,教室

里异常寂静,留下一片啜泣声有的同学说:母亲为她永远点亮一盏心灯;有同学说母亲的脚步声永远那么轻,生怕打扰自己;有同学说母亲宁愿自己受屈辱也要呵护自己;有同学痛哭母亲打自己以后那诚挚的道歉;有同学说母亲如何让病弱的自己放开走路;还有一位同学高声谈:母亲,那就是你——老师„„这是我感到最幸福的课,这就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魅力,这种浸染的氛围,是课文教学中无法达到的最高的境界。

四、开展语文第二课堂,让学生通过才艺展示表达对生活的赞美与热爱。

第二课堂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通过一次作文竞赛或一次征文活动,当学生的一篇小文章被变成铅字或受到奖励时,他们就会更加坚定学习语文的信心。一次书法比赛,能使学生认识写好字的重要性,带动相当一部分学生去练字,同时也给学生以艺术的熏陶;一次演讲比赛或辩论会能使那些平时只埋头作业,不注重语言训练的学生,暗下决心,去锻炼自己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课堂活动能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和创新精神。几年来我一直指导学生利用节假日回农村去搞农村调查报告,有谈及农村经济发展的,有介绍农村一些致富领导头人事迹的等等,形式不拘一格,内容丰富多彩。孩子们利用他们纯真的情、真诚的心,独到的眼光去感受生活、了解社会、批驳邪恶。这样自然而然地训练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创新精神的芽苞也随之潜滋暗长了。学校召开运动会,要举行文艺汇演或是要召开“文明礼貌月”动员会,这时我瞅准机会让学帮领导设计开幕词或写动员报告。学生对这些活动很有兴趣,自然会绞尽脑汁去思索设计,都想使自己的稿子能被采用。如悉尼奥运会召开,我就鼓励孩子们为参加奥运会的中国健儿分写封信,表达自己内心的激动之情。孩子们的一封封信新颖别致,有些在内容的挖掘上简直令人赞叹不已„„

总之第二课堂形式多样。有学习型的语文第二课堂,如游戏、表演、演讲、书法、写作等兴趣小组,这些活动内容主要是对第一课堂的教学效果进行巩固和发展;有实践型的语文第二课堂,主要有课外写作、课外听说、视听活动等形式。课外写作包括写游记、参观记、访问记、读后感、书评、影评、剧评等;还有出墙报、办校报。撰写演讲稿、发言稿、书面汇报、小通讯等;课外听说包括听讲座、听戏、听音乐、听广播、听故事、参加言谈、时事报告会、读书报告会等。视听活动包括看电影、看电视等 ;有社会型的语文第二课堂,主要形式有:参加社会公众活动。如各种集会、展览、促销。各种社会宣传、咨询活动、义务劳动等;参加社会教育机构的活动。如参观博物馆、纪念馆、旅游景区,参与文化馆、青少年宫组织的有关活动等;自主参与的活动。如考察、劳动、见习、集邮等收集活动;有学科渗透型的语文第二课堂。以语文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相关活动为主要内容,主要形式有:参加科学书籍心得报告会、科技动态报告会、形势报告会、先进事迹、报告会、科普创作活动、教具、学具制作、乡土调查等。

这些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特色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以及爱心、责任心的教育,还使学生深深懂得:只有用勤劳的双手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的道理。

五、开设生活感受课,让学生用乐于思考的心灵感受生命的意义。

综合性实践活动,要求教师具有教育教学的新理念,要学会引导,要善于做“导演”,将学生“导”向生活,“引”出学生对生活真实而独特的思考。语文,即生活,他们的内涵及外延是一致的。鼓励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用善于观察的眼睛描绘生活的多姿多彩,用乐于思考的心灵感受生命的意义。

生活感受课是综合活动课的一种,其过程是老师启发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善于思考、总结,寻找感悟的切入点,其对象可以是人、事、物,可以是景、季、情,老师不做任何限制,让学生从自己最为关注的角度出发,写出文章,大家交流,抒发性情,展示特色,让大家一起分享文章作者的那份“珍贵”的思考。每节课可有一个主题,如“生活中的我”,“生活中的他人”,“我在集体中,”“幸福二三事”等等。老师引导学

生评点,一起研讨,一起切磋。如在执教“生活中的我”时,我让学生熟读自己写的文章,交流感受,接着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生活中的我是怎样的,如积极的、富有热情的、坦诚的、悲哀的、孤独的等,最后师生达成共识:我眼看生活,我心悟人生,我口说我想,我手写我心。最后,有学生跟我谈,说“感受极深”,明白了要“真实地生活”,原来写作的“根子”就在生活中,打消了作文的畏惧情绪。经过一段时间,可将学生的文章积累起来,这是他们成长的印证,能明显地展示出一个人思维认识水平、价值观、人生追求、性格变化等发展过程,对老师教改工作的展开是有很大帮助的。

这些正体现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特点,在实施过程中,既体现各学科的交叉渗透,又体现教师学生的思维见解的高端碰撞互动,因此,没有一点过人的本领,没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背景是难以胜任这样的课程教学的。因此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教师具有“诗心”、“慧眼”,具有“触手成春”、“点石成金”的本领;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具有极强的组织调控能力:要引导学生选好题选题要接近学生,对学生有价值,又要自成体系,不可漫无边际;要指导学生主动查找资料;要启发学生充分表现自我,满足他们的欲望,使不同类型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挥,多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多参与、多体验;还要鼓励学生自我总结、评价。

总之,教师需要投入,需要思考,需要整理,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开创教改的崭新局面。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应常怀有效的教学理念,做“反思型教师”,积极创设活动的情景,认真落实新课改的“三维目标”,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形成积极、主动、乐观的学习态度,树立终生学习、终生研究的信念。“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语文实践课,让我们牵手到永远!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教与学研究》 2008.2 3.《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语文》(于漪)4.《河南教研》 2007.12

下载一堂语文综合实践课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堂语文综合实践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综合实践课教案

    语文综合实践课初中二年级课时设计:XX中学朱XX教学设想:书籍,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在谈话;和名著对话,对中学生来说就是一次次灵魂的洗涤。针对目前学生对待读......

    语文综合实践课 教案

    第七单元地名 学习目标: 1、感受地名的特点,了解地名的由来和内涵。 2、通过地名了解历史文化知识,树立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意识,激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3、积累相关的词语......

    语文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

    语文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 定陶县杜堂乡中学 楚德俊 2010年8月11日 23:36 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知道一则优秀广告的重要性,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学会评价广......

    语文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

    语文综实合践教学设计 主题:《怎样进行预习》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预习的意义,掌握预习方法。 2、 预习注意什么? 3、 在实际学习中进行初步体验预习过程并学会写预习笔记,展......

    综合实践课

    关于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评选结果的通报各初中、中心学校: 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必修课程。近年来,各学校做了大量积极的探索与实验,取得了一定成......

    综合实践课

    一、 活动主题 “百善孝为先”,这是中国两千多年流传下来的良好的传统。别让中国现在的孩子成为不懂感谢、不愿感谢、不会感动、只知索取的冷漠一代。因此,设计了该主题活动,......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课之感悟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课之感悟综合实践活动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的3-9年级学生和高中极端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所谓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课案例(四年级)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课案例(四年级) -————走进唐诗,沐浴文化精华 教学目的 1 了解唐诗的文化背景。 2 了解代表诗人杜甫的生活环境。 3 了解《绝句》诗中的赏析评论。 4借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