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教案5篇

时间:2019-05-15 04:19: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发展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发展教案》。

第一篇:发展教案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8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怎样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脚踏实地,做好量的积累,实现质的飞跃。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促进学生不断向前发展。

3.情感目标: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我国,争取成为促进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怎样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迂回的、曲折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困难、挫折时坚持这种信念,勇敢的克服困难,不断努力向前发展自己。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一、情景设置,疑问导入

由我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织布机和计算机有什么相同之处吗?摆在写字台上的台式机,塞在口袋里的掌上电脑,挂在腰上的移动电话,乃至你家中的很多家用电器,都是1804年诞生的一台织布机的后代。上面的这个材料能够告诉我们什么哲学道理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然后我最后总结:说明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昨日的织布机为后期计算机的发明产生重大影响。我们应该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二、讲授新课

1.要把事物如实的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由我提出问题,大家都知道刻舟求剑的故事,你们认为他能找到剑吗? 学生讨论后积极回答。由我做最后点评,由于客观事物都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都有其过去、现在和未来,可以说,事物就是过程。事物是运动变化着的,我们不仅要观察它的现状、了解它的过去以及预测它的未来,才能使我们的思想符合不断变化着的客观实际,适应形势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把事情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2.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由我向学生提出问题,从1919年辛亥革命发生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大家知道什么是我们的新事物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然后我做最后总结,我们的新中国,我们的社会主义,是我们的新事物,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中国的国情,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反映了社会进步的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们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我们坚信,我们的社会主义有着远大前途,一定能够越来越充分发挥它的巨大潜力和优越性。

3.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

由我向学生讲述水滴石穿的故事和古代哲人的名言警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最后我总结,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人和事,我们要正确的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四、课堂巩固

打开ppt习题,引导学生独立完成。

五、作业布置

故事“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看” 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吕蒙由没文化到有学问说明了什么?鲁肃怎样才能避免尴尬?)

六、板书设计

第二篇:中国空军发展教案

支教教案

1.课题名称:中国空军发展

2.教学目的:通过介绍中国空军发展,让学生初步的认识中国空军,了解中国空军在世界地位。

3.教学作用及意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他们爱祖国,爱国防,爱航空,爱航天,并且有着一个航空梦。4.教学难点:

⑴学生个人爱好不同,喜欢军事国防的人数有限,为保证同学的参与度,授课方式很重要。

⑵男孩子的学习热情无限,班级纪律问题也十分头痛。5.教学过程:

①自我介绍

②引入主题,介绍空军发展史,分为四部分:

i.前期准备及建成

中国共产党拥有军用飞机的时间可以追朔回1930年鄂豫皖苏区自国军部队掳获之德制双翼机,该机后改名列宁号,飞行员龙文光(1899-1933)投诚,成为中共第一名飞行员。真正获得大量飞机的机缘要到抗日战争结束后在1946年成立的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此时中国共产党以各种方式缴获日制飞机并训练飞行员,并在国共内战期间于东北及北平从投降或是起义的中华民国空军手中接收了不少数量的美制飞机,在这些飞机与人员的协助下人民解放军空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49年11月11日在北京成立。并在苏联的协助下快速扩充。

1949年至1953年,陆续成立军委空军、军区空军领导机关,组建歼击、轰炸、强击、侦察、运输航空兵、空降兵部队和一批院校。朝鲜战争爆发后,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参战。1957年空军和防空军合并,实行空防合一体制。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确立重点发展防空力量的指导思想,逐步发展成国土防空型的空军。90年代后,空军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1945年6月15日,日本侵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共中央做出了在东北建立航空学校,创建人民空军的决定。经过各方努力,46年3月1日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在通化成立。这时,航校有100多架各式飞机,有30架左右可以使用,这些飞机都是日军撤退时遗留的,而且一部分是东拼西凑攒出来的飞机,有的起落架轮胎竟然是从老农马车上卸下的轮胎,主要型号是:立川99教练机、立川1式ki-54运输教练机、以及一些战斗机。当时条件非常艰苦,配件、油料十分紧缺,有时只能几架飞机拼凑成一架可以使用进行飞行训练的飞机,甚至,使用过酒精来代替紧缺的燃油。学员是从各个部队审查后抽调的学历稍高的人员,即使这样,学员普遍的也只有小学文化水平,学习起来也是非常吃力。飞行教官都是当时投降的日军飞行员,里面包括林弥一朗这位为新中国空军的创建做出贡献的日本人,林弥当时是日军飞行大队长,归降东北联军后在东北航校任教。由于国民党部队对东北进行大举进攻,航校几易校址,直到辽沈战役胜利航校才落户长春。东北航校为以后空军的成立奠定了基础,为空军培养了大批人才。建国后,苏联向我国提供了一批飞机包括La-

9、La-11战斗机,Tu-2轰炸机等作战飞机,这些飞机在保卫重要城市、战略设施,消灭国民党残余的战斗中起了很大作用,有的还参加了抗美援朝。1950年5月19日,空军第四混成旅在南京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第一支正式部队诞生了。

ii.战绩

抗美战斗

1950年9月,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揭开了朝鲜战争的序幕。战火一直烧到鸭绿江边,美国飞机对我境内的军民进行了多次的狂轰滥炸。为了保家卫国,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入朝参战。战争初期,美国及其盟友依仗强大的航空兵掌握着制空权,严重威胁我后勤运输补给和地面部队,面对强大的对手,志愿军空军无论是装备还是实战经验处于绝对劣势,然而就是这些战斗机新手与朝鲜战友和苏联志愿飞行员并肩作战,沉重打击了对手的嚣张气焰。1951年1月21日,志愿军飞行员李汉驾驶米格-15战斗机在1000米高度,击伤美军F-84飞机一架,开创喷气机空战历史,一周后的29日李汉击落F-84一架,成为志愿军第一空战战果。9月下旬双方展开了大规模空战,由于志愿军飞行员的出色表现,美军充分领教了志愿军的厉害,从此,美军的战斗轰炸机不再敢轻易进入北方的“米格走廊”。1951年11月空三师接替空四师入朝,从而造就了大批的志愿军飞行王牌和英雄,最著名的“英雄的王海大队”就出自此师,赵宝桐、刘玉堤、孙生禄、林虎等著名飞行员都是这个师的,而且,大队长刘玉堤还创造了一次空战击落4架的奇迹!在朝鲜战场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为国家的和平稳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打出了国威,打出了军威。用当年美国空军参谋长的话说:“共产党中国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变成了世界上主要的空军强国之一。” 打击美国

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盘踞在台湾的蒋介石一直在幻想着“光复大陆”,很自然,老蒋利用手中的空军,对大陆进行骚扰,达到破坏共产党进行经济、军事建设的目的,如此一来两岸之间进行了很长时间的空中对抗,年轻的空军在协同兄弟部队收复近海岛屿以及反空袭、反骚扰、反侦察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1952年底,蒋介石加紧了对大陆的空中袭扰,中共中央特别指示一定要保证上海等地的安全。由于朝鲜战争我军主要的航空兵部队入朝参战,所以,在这个阶段制空权一直被国民党空军把持着,尤其是台湾海峡上空,国民党空军依仗驶入台海的美国海军航空母舰,在台海地区横行霸道。即使如此,年轻的人民空军还是不辱使命,保障了国民经济的顺利发展。解放军的第一次陆、海、空三军联合行动也在这个时期发生,1954年11月,我三军联合行动一举攻占了一江山岛,空军在这次战斗中,出动轰炸机、强击机对敌人的工事、阵地进行了猛烈的轰炸和扫射,极大程度上保障了攻岛行动的顺利进行,一江山岛的解放,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军队的士气,打开收复大陈岛的门户,蒋军看到大势已去,不得不从大陈诸岛撤军,解放军将国民党军队盘踞的浙东沿海诸岛全部解放。1964年,越南战争爆发,在南中国的上空又笼罩上了战争的阴云。美国飞机和无人驾驶侦察机不断侵入我国,进行骚扰和侦察行动。1965年9月20日,美国飞行员非利普·史密斯驾驶F-104战斗机侵入雷州半岛,F-104是当时先进的飞机,速度在M2以上,装备空空导弹。随即海航飞行员高翔、黄凤生驾驶2架歼-6飞机起飞拦截,歼-6是M1级别的飞机,没有导弹,只有机炮,高翔驾驶战斗机扑向敌机,在距离291米时开炮,一直打到39米(再近就撞上了)才松开火炮按钮,F-104凌空爆炸,史密斯跳伞逃生,而后被俘,再审讯中,史密斯心有余悸的说:“这样近距离开炮,太可怕了,这是一次我看也不敢看、想也不敢想的战斗。”到1968年11月,美国被迫停止对北越的轰炸,中国西南的上空逐渐恢复了平静。

以上两个部分并非授课的重点,讲师自己了解后,尽可能的缩短,但要讲出从敌人手中夺飞机和在战争中击落敌机时的豪情。

iii.现在的发展

目前在役的全是较新式的作战飞机。主要装备有:500架类似米格-21战斗机的歼-

7、500架歼-8Ⅱ,50架歼10,120架歼11(仿苏-27SK),38架苏-27SMK,76架苏-30MKK,300架强-5攻击机和80架类似图-16轰炸机的轰-6。其中,苏-27和苏-30均购自俄罗斯。2005年沈飞全国产的歼11B(仿苏30MKK)将投入批量生产。

歼八II是中国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和中国沈阳飞机公司在歼八I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和生产的单座双发全天候高空高速战斗机。该机于1980年开始研制,1984年6月12日原型机首次试飞,1988年10月定型。它突出了中低空作战能力和全天候拦截攻击能力,改进了武器、火控系统和机载电子设备。重新设计了机体,采用两侧进气道。原型机于1984年6月首次试飞成功。

歼十是一架单发单座多用途战斗机,单垂尾,采用机腹进气和无尾三角翼加近耦合全动鸭式前翼的气动布局,外形和以色列的“狮”(Lavi)相似。但也有一些显著差别,比如,“狮”是下单翼,歼十是中单翼; “狮”是固定式进气道,歼十是带中心激波锥的二元可调进气道;“狮”用美制PW1120涡喷发动机(F-15上用的F-100发动机的涡喷型),推力 91.7千牛顿(约9000公斤),空战推重比1.0;歼十用俄制或引进制造的与苏-27相同的AL-31涡扇发动机,推力122千牛顿(约12000公斤),空战推重比超过1.0。另外,“狮”以对地攻击为主,制空为辅;歼十以制空为主,对地攻击为辅。

规模上,中国空军世界排第二。我国空军经过60年的发展,规模世界第二,三代战机已经成熟并装备部队,四代战机也即将亮相,但实力在世界范围内应该在5名以后。数量来说,可以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现在考虑质量没有多大意义,因为如果一旦开战,我们可以大规模生产歼10,枭龙甚至SU27,在战时实行动员情况下,我们国家有这种工业生产能力。中国现在没有大规模装备这些战机不代表中国没有能力大规模生产这些飞机。保持如此大的空军规模且有意保留一大部分落后飞机,正说明中国空军正在向质量型过渡,中国正在等待时机,那个时机就是中国研制出来与美军同级的战机。如果中国现在看歼10先进就大规模装备,到我们装备完了,美国都早已大规模装备F22了,那时候我们还是落后人家。另外,还有实战经验问题,中国空军毕竟很多年没打战了,装备质量+实战经验,才是真正的实力。要与美国平起平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里可适当增加,也是本课程的重点,更容易激发学生兴趣爱好.iv.如何成为一名空军

保护好身体

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可再展开,以个人爱好和学生情绪适当展开。

v.游戏环节(希望能贯穿课堂,而并非集中)

前提:将班级分成几个小组,以组为单位进行游戏。I.出示照片,让同学们猜飞机型号 II.“虚拟拍卖”(拍卖的物品为彩印的各式战机)(可以以小组方式进行,每小组金额固定)

1、这是一场拍卖会,发给大家各一亿元(十张一千万)并展示一张物品拍卖清单,为保证游戏有一定的竞争因素,最好确保拍卖物品与参与人数之比不超过2:1。

2、先请选手大致浏览所有拍卖的物品,并能有自己初步的选择。然后安排他们的预算,看看自己究竟想用多少钱拥有多少物品。每人只有一亿元,物品拍卖时每次加价100万元。大家可以把他们的钱分到几件物品上,也可以花到一件物品上,这由他们自己决定。当然,每件物品都会给所有者带来利益及负面影响。

3、然后开始拍卖,其规则是:A.每件物品底价从1000万元起,B.每次加价只能为100万元,C.必须举手出价,D.三次确认后以最高价卖出物品,不许反悔。

游戏可以以讲师的爱好更改,自己选择时机加到课堂当中,可以配以同学互动的掌声.③简单小结

注: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

①可能时间不够用,会依情况删去某些环节 ②游戏的类型不够成熟,穿插的时机也没有想好

③游戏中要分发一些奖品,我初步定是打印一些中国战机的彩印图片作为奖品(可能会是小国旗呀,空军的一些胸章啦,一些小礼物吧......)。

第三篇:发展汉语教案

第八单元 文化 阅读一《书与书香》

一 教学目的练习阅读技巧 2 根据课文理解

二 教学内容 课文 《书与书香》 生词

开卷 有益 面目可憎 科举考试 十年寒窗 毛边纸 松烟油墨 阶梯

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四 教学环节

(一)组织教学

(二)课文

给出阅读提示根据提示阅读课文

3根据课文提问讲解生词 5 逐段细读

(三)限时阅读

(四)课文小结

(五)布置作业

五 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二)阅读,提问 提问导入 同学们喜欢看什么书?最爱读的书是什么? 2 阅读提示 3 限时阅读课文 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古代人的书房里为什么会有书香气

如何看待“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5 生词讲解 练习课后一到四题

阅读二《从小到大——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一 教学目的练习阅读技巧 2 根据课文理解

二 教学内容 课文 《从小到大——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2 生词

似乎:好像

涉及 :与。。有关系 构成:组成

截然不同:完全不一样

琢磨 :思想,思考 逻辑:思维的规律

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四 教学环节

(一)组织教学

(二)课文

给出阅读提示根据提示阅读课文

3根据课文提问讲解生词 5 逐段细读

(三)限时阅读

(四)课文小结

(五)布置作业

五 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二)阅读,提问 提问导入 在你们眼中,中国人办事的思维是什么样的? 2 阅读提示 3 限时阅读课文 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你的思维习惯与中国人相同吗? 5 生词讲解 练习课后一到四题

阅读三《中国茶》

一 教学目的练习阅读技巧 2 根据课文理解

二 教学内容 课文 《中国茶》 生词

不解之缘:割不断的联系

自斟自饮 :自己倒自己喝 茶俗:关于茶的风俗

告辞:离去时打招呼 大户人家 :过去时指有钱人家 品:品尝,辨别

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四 教学环节

(一)组织教学

(二)课文

给出阅读提示根据提示阅读课文

3根据课文提问讲解生词 5 逐段细读

(三)限时阅读

(四)课文小结

(五)布置作业

五 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二)阅读,提问 提问导入 你们喜欢喝茶吗?喝过中国的茶没?最喜欢那一种? 2 阅读提示 3 限时阅读课文 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喝咖啡与喝茶有什么不同? 5 生词讲解 练习课后一到四题

阅读四《京剧的诞生》

一 教学目的练习阅读技巧 2 根据课文理解

二 教学内容 课文 《京剧的诞生》 生词

国剧:一个国家中最重要的戏剧

诞生 :产生

爱好:非常喜欢的事情

戏迷:非常喜欢戏剧的人 宫廷 :皇宫

戏曲: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 戏班:旧时戏曲剧团的泛称

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四 教学环节

(一)组织教学

(二)课文

给出阅读提示根据提示阅读课文

3根据课文提问讲解生词 5 逐段细读

(三)限时阅读

(四)课文小结

(五)布置作业

五 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二)播放一段京剧片段

(三)阅读,提问 提问导入 你们听过京剧吗?对京剧了解多少?能唱一两句吗? 2 阅读提示 3 限时阅读课文 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说一说京剧是如何产生的? 5 生词讲解 练习课后一到四题

第九单元 阅读一《关于韩国美食》

一 教学目的练习阅读技巧 2 根据课文理解

二 教学内容 课文 《关于韩国美食》 生词

媲美:两者同样美好

佐料 :配菜的调味品

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四 教学环节

(一)组织教学

(二)课文

给出阅读提示根据提示阅读课文

3根据课文提问 4 讲解生词 5 逐段细读

(三)限时阅读

(四)课文小结

(五)布置作业

五 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二)阅读,提问 提问导入 同学们都吃过什么样的外国菜?喜欢吃韩国菜吗?了解哪些韩国的美食? 2 阅读提示 3 限时阅读课文 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简述课文中介绍的几种韩国美食 5 生词讲解 练习课后一到四题

阅读二《美女与流行》

一 教学目的练习阅读技巧 2 根据课文理解

二 教学内容 课文 《美女与流行》 生词

贵妇人:上流社会的妇女

布拉吉 :俄罗斯妇女的一种裙装 武装:军人的服装

选美:选择判断自己心目中的美女 时尚 :流行

旗袍:一种中式妇女服装

倾国倾城:美得让所有人倾倒 性感:富有性的诱惑力 隐秘:使人不容易发现

气质:一个人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

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四 教学环节

(一)组织教学

(二)课文

给出阅读提示根据提示阅读课文

3根据课文提问 4 讲解生词 5 逐段细读

(三)限时阅读

(四)课文小结

(五)布置作业

五 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二)阅读,提问 提问导入 你是这样理解时尚的?你眼中的美女(帅哥)是谁? 2 阅读提示 3 限时阅读课文 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在你眼中,美女的标准时什么? 5 生词讲解 练习课后一到四题

阅读三 《“领子”变化多》

一 教学目的 练习阅读技巧 2 根据课文理解

二 教学内容 1 课文 《“领子”变化多》 生词

阶层:指不同的社会团体

取代 :代替

趋势:事物的发展方向

革新:变革创新 未知 :不知道的

白领:管理阶层,介于公司老板和普通工人之间 蓝领:普通工人阶层

钢领:自动生产线或机器人 金领:信息时代新人类

粉领:以女性为主体的服务阶层 虚拟:假想的,假定的

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四 教学环节

(一)组织教学

(二)课文

给出阅读提示根据提示阅读课文 3根据课文提问讲解生词 5 逐段细读

(三)限时阅读

(四)课文小结

(五)布置作业

五 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二)阅读,提问 提问导入 你想做什么职业?

你认为女性在职场最好扮演怎样的角色? 阅读提示 3 限时阅读课文 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课文标题中的“领子”代表什么?

人们不同的“领子”与什么有关? 5 生词讲解 练习课后一到四题

阅读四《有趣的非洲特色广告》

一 教学目的练习阅读技巧 2 根据课文理解

二 教学内容 课文 《有趣的非洲特色广告》 生词

杂货店:卖各种日用品的小商店

疑难病症 :不容易治好的病 费解:难以明白 熟知 :非常明白 在乎:很在意 招牌:商店广告牌

名人效应:因为名人而出名 凑合:勉强,将就

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四 教学环节

(一)组织教学

(二)课文

给出阅读提示根据提示阅读课文 3根据课文提问讲解生词 5 逐段细读

(三)限时阅读

(四)课文小结

(五)布置作业

五 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二)阅读,提问 提问导入

说一说你看到过的最好玩和或留给你印象最深的广告。

你认为广告有什么用处?

你眼中的非洲又是什么样的? 2 阅读提示 3 限时阅读课文 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作者对非洲社会生活的哪个方面感兴趣?

你喜欢广告吗?为什么? 5 生词讲解 练习课后一到四题

第十单元

阅读一《我闹了一个笑话》

一 教学目的练习阅读技巧 2 根据课文理解

二 教学内容 课文 《我闹了一个笑话》 2 生词

滑铁卢:英国地名

公文包 :装文件,资料等随身携带的小包 大惊小怪:为一点小事感到吃惊,奇怪。

不予理会:不在意

惹麻烦 :引起麻烦的事情 吱声:出声

如释重负: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

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四 教学环节

(一)组织教学

(二)课文

给出阅读提示根据提示阅读课文 3根据课文提问讲解生词 5 逐段细读

(三)限时阅读

(四)课文小结

(五)布置作业

五 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二)阅读,提问 提问导入 在生活中你有没有遇见什么令人尴尬的事情? 2 阅读提示 3 限时阅读课文 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我“闹”了一个什么样的笑话?

那个人可能会有什么样的想法? 5 生词讲解 练习课后一到四题

阅读二《生命的高度》

一 教学目的练习阅读技巧 2 根据课文理解

二 教学内容 课文 《生命的高度》 生词

缸:用陶瓷,搪瓷,玻璃等烧制的一种容器,圆形,底小口宽肚大

据为己有 :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当做自己的 陷阱:比喻害人的圈套 警惕:非常小心

多虑 :不必要的考虑 可想而知:后果可以想见 试金石:检验事情的标准

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四 教学环节

(一)组织教学

(二)课文

给出阅读提示根据提示阅读课文

3根据课文提问讲解生词 5 逐段细读

(三)限时阅读

(四)课文小结

(五)布置作业

五 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二)阅读,提问 提问导入

你是怎么理解“贪婪”的? 2 阅读提示 3 限时阅读课文 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生命的高度”是什么意思?

人的本性是贪婪的,你同意吗?为什么? 5 生词讲解 练习课后一到四题

阅读三《秀水街“秀”给你看》

一 教学目的练习阅读技巧 2 根据课文理解

二 教学内容 课文 《秀水街“秀”给你看》 2 生词

五湖四海:指世界各地

摊位 :指统一安排规定的售货摊 毗邻:紧挨着

成交:买卖成功

留连 :心中喜爱舍不得离开 砍价:买卖双方商讨价钱

套近乎:用亲近的话语拉近双方的关系

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四 教学环节

(一)组织教学

(二)课文

给出阅读提示根据提示阅读课文

3根据课文提问讲解生词 5 逐段细读

(三)限时阅读

(四)课文小结

(五)布置作业

五 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二)阅读,提问 提问导入 你们平时在哪里买衣服?

你们都是如何与商贩交流的? 2 阅读提示 3 限时阅读课文 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秀水街和王府井大街有什么不同? 5 生词讲解 练习课后一到四题

阅读四《山姆养狼》

一 教学目的练习阅读技巧 2 根据课文理解

二 教学内容 课文 《山姆养狼》 生词

声张:把事情告诉别人让大家都知道

侵犯 :冒犯他人 加固:使牢固

月黑风高:没有月亮,风又很大的夜晚 闹别扭 :因不满意对方而故意为难 脱身:逃掉

吓破了胆:非常害怕 旷野:野外

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四 教学环节

(一)组织教学

(二)课文

给出阅读提示根据提示阅读课文

3根据课文提问讲解生词 5 逐段细读

(三)限时阅读

(四)课文小结

(五)布置作业

五 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二)阅读,提问 1 提问导入 2 阅读提示 3 限时阅读课文 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山姆是什么样的人?阿夏呢?

这个故事给我们讲了什么道理? 5 生词讲解 练习课后一到四题

第十一单元 阅读一《望子成龙》

一 教学目的练习阅读技巧 2 根据课文理解

二 教学内容 课文 《望子成龙》 生词

学前班:学龄前的预备教育班

跆拳道 :一种源自韩国的体育项目 扼杀:在事情萌芽时期就消灭

手工:自己动手制作

崇洋媚外 :认为外国的一切都好

望子成龙:父母希望孩子将来成才,有出息 畸形:不正常的状态 爆满:人非常多

供不应求:需要大于供应 老大不小:年龄很大 全才:什么都会的人 幻想:超越现实的想象 潇洒:放松,随意 一味:只是

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四 教学环节

(一)组织教学

(二)课文

给出阅读提示 2 根据提示阅读课文

3根据课文提问讲解生词 5 逐段细读

(三)限时阅读

(四)课文小结

(五)布置作业

五 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二)阅读,提问 提问导入 你儿时有什么梦想?至今实现了没有?

父母对你的梦想有什么态度? 2 阅读提示 3 限时阅读课文 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说一说你对自己国家中小学教育现状的看法 5 生词讲解 练习课后一到四题

阅读二《接近目标》

一 教学目的练习阅读技巧 2 根据课文理解

二 教学内容 课文 《接近目标》 2 生词

拍摄:拍照

残酷:凶残冷酷

现场感:在现场的感觉

感染力:激动人心的力量 接近:靠近不通:不明白

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四 教学环节

(一)组织教学

(二)课文

给出阅读提示根据提示阅读课文

3根据课文提问讲解生词 5 逐段细读

(三)限时阅读

(四)课文小结

(五)布置作业

五 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二)阅读,提问 提问导入 你们认为成功是什么? 2 阅读提示 3 限时阅读课文 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概括本文大意

你认为一个人成功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 5 生词讲解 练习课后一到四题

阅读三《利用零碎时间》

一 教学目的练习阅读技巧 2 根据课文理解

二 教学内容 课文 《利用零碎时间》 2 生词

零碎:不完整的

印象 :留在心中的记忆 浪费:滥用时间

积少成多:一点点积累就会有很大成果 丢弃 :扔掉

不知不觉:感觉不到 杀时间:浪费 把握:抓住 成就:成功

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四 教学环节

(一)组织教学

(二)课文

给出阅读提示根据提示阅读课文

3根据课文提问讲解生词 5 逐段细读

(三)限时阅读

(四)课文小结

(五)布置作业

五 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二)阅读,提问 提问导入 你有没有给自己安排时间表?

你觉得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浪费过时间呢? 2 阅读提示 3 限时阅读课文 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作者让人们利用零碎时间干什么?

你是如何利用自己零碎的时间的? 5 生词讲解 练习课后一到四题

阅读四《袖珍的邮票大国》

一 教学目的练习阅读技巧 2 根据课文理解

二 教学内容 课文 《袖珍的邮票大国》 2 生词

袖珍:小型的

复制 :模仿原件制作 喇叭:一种吹奏乐器

邮戳:邮局盖在邮件上注销邮票并表明日期的墨印 斑斓 :文采美丽 神秘:不为人知 号称:对外宣称

面值:邮票上印的价值数额 操纵:这里指管理

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四 教学环节

(一)组织教学

(二)课文

给出阅读提示根据提示阅读课文

3根据课文提问 4 讲解生词 5 逐段细读

(三)限时阅读

(四)课文小结

(五)布置作业

五 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二)阅读,提问 提问导入 大家注意过邮票这个小玩意了没有?邮票上通常都印什么呢?

有没有同学爱好集邮? 2 阅读提示 3 限时阅读课文 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作者为什么会以为这个国家的邮票博物馆和邮局都很大?

国家邮局的业务量怎么样? 5 生词讲解 练习课后一到四题

第十二单元 阅读一《网上第一个教师节》

一 教学目的练习阅读技巧 2 根据课文理解

二 教学内容 课文 《网上第一个教师节》 2 生词

网络:Internet网

从未谋面 :从来没有见过 笑容满面:满脸带笑

尊师重教:尊敬老师,重视教育 别开生面 :与众不同

凝聚力:团结聚合在一起的力量 桃李满天下:形容老师的学生很多

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四 教学环节

(一)组织教学

(二)课文

给出阅读提示根据提示阅读课文

3根据课文提问讲解生词 5 逐段细读

(三)限时阅读

(四)课文小结

(五)布置作业

五 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二)阅读,提问 提问导入 你们以前是怎么给老师过教师节的?

你们上过网络学校吗? 2 阅读提示 3 限时阅读课文 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杜老师的这个教师节过得怎么样?

这个活动是谁搞的?你觉得这个活动怎么样? 5 生词讲解 练习课后一到四题

阅读二《电子人教授》

一 教学目的练习阅读技巧 2 根据课文理解

二 教学内容 课文 《电子人教授》 生词

局部麻醉:使身体的一部分失去知觉

植入 :装入,与身体活动相连 硅芯片:一种电脑内部元器件

负面:不好的,消极的方面 不自在 :不舒服 撒谎:说假话 识别:分辨

伦理:人际关系中应遵循的道德准则

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四 教学环节

(一)组织教学

(二)课文

给出阅读提示根据提示阅读课文

3根据课文提问讲解生词 5 逐段细读

(三)限时阅读

(四)课文小结

(五)布置作业

五 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二)阅读,提问 提问导入 如果你能成为机器人,你想做什么呢? 2 阅读提示 3 限时阅读课文 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教授做了什么事情?他与普通人有什么不同?

植入体内的芯片有什么作用? 5 生词讲解 练习课后一到四题

阅读三《天府学子激情“联想”》

一 教学目的 练习阅读技巧 2 根据课文理解

二 教学内容 课文 《天府学子激情“联想”》 2 生词

天府:指四川

IT企业 :与电子,通讯,信息产业有关的高科技公司 招聘:单位,公司用公告办法聘请工作人员

中巴:中型客车

见缝插针 :比喻尽量利用一切时机 满载而归:有很大的收获 座无虚席:没有空位子 加盟:加入

当面推销:当面介绍自己,希望被接受 薪金:工资

始料不及:一开始没想到

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四 教学环节

(一)组织教学

(二)课文

给出阅读提示根据提示阅读课文 3根据课文提问讲解生词 5 逐段细读

(三)限时阅读

(四)课文小结

(五)布置作业

五 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二)阅读,提问 提问导入 你参加过招聘会没有?

你觉得在应聘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可以进行情景设置表演)2 阅读提示 3 限时阅读课文 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为什么说联想神州数码公司在四川的现场招聘很成功?

你想找一个什么样的工作 5 生词讲解 练习课后一到四题

阅读四《出油污而不染——纳米领带展示记》

一 教学目的练习阅读技巧 2 根据课文理解

二 教学内容 课文 《出油污而不染——纳米领带展示记》 生词

纳米:极细微的长度单位。1纳米是1米的十亿分之一。

渍 :液体留下的痕迹 赞叹:赞扬

通俗:普通,一般 随即 :立刻,马上

完好如初:像一开始一样好 上市:在市场上可以买到

出油污而不染:从油污中出来但并不沾染油污 欺瞒:欺骗隐瞒 鉴别:判断好坏

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四 教学环节

(一)组织教学

(二)课文

给出阅读提示根据提示阅读课文

3根据课文提问讲解生词 5 逐段细读

(三)限时阅读

(四)课文小结

(五)布置作业

五 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二)阅读,提问 提问导入 如果有一种能防油污和水的衣服,你会不会购买呢?为什么? 2 阅读提示 3 限时阅读课文 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为什么纳米领带能有防污抗水功能?

有没有鉴别纳米技术产品真假的标准呢? 5 生词讲解 练习课后一到四题

第十三单元 阅读一《地球生命来自太空?》

一 教学目的练习阅读技巧 2 根据课文理解

二 教学内容 课文 《地球生命来自太空?》 生词

陨石:从太空经过地球大气层落地的没有完全烧毁的石块

痕迹 :物体离开原处后留下的印儿 证据:用作证明的真实凭据

磁力:磁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 坠落 :从高空落下 假说:假设的说法 存活:生存下来

闯入:没被邀请,自己来到 不经意间:不被注意的时候

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四 教学环节

(一)组织教学

(二)课文

给出阅读提示根据提示阅读课文

3根据课文提问讲解生词 5 逐段细读

(三)限时阅读

(四)课文小结

(五)布置作业

五 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二)阅读,提问 提问导入 你对宇宙有什么样的认识?

你认为人是怎样来的? 2 阅读提示 3 限时阅读课文 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你认为地球生命从哪里来? 5 生词讲解 练习课后一到四题

阅读二《时光倒流之谜》

一 教学目的练习阅读技巧 2 根据课文理解

二 教学内容 课文 《时光倒流之谜》 生词

传媒:报纸,杂志,电视等宣传媒体

考古 :依据出土文物和古代流传下来的遗物对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历史进行研究 废墟:建筑物因自然灾害或其他原因变成荒凉冷落的地方

盟军: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英,法等国军队。焦急万分:非常着急 一刹那:极短的一段时间 不可思议:令人无法相信 流通:在市场上通行使用

绝密:只有少数可以知道的秘密 百思不解:怎么也想不明白 史前:有人类历史以前

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四 教学环节

(一)组织教学

(二)课文

给出阅读提示根据提示阅读课文

3根据课文提问讲解生词 5 逐段细读

(三)限时阅读

(四)课文小结

(五)布置作业

五 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二)阅读,提问 提问导入 时光可以倒流吗?

如果有时光穿越机器,你最想去哪个时代?也可以是未来 2 阅读提示 3 限时阅读课文 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如果时光能倒流,你打算做什么呢? 5 生词讲解 练习课后一到四题

阅读三《海水燃烧》

一 教学目的练习阅读技巧 2 根据课文理解

二 教学内容 课文 《海水燃烧》 生词

飓风: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风暴,风力达到12级

奇迹 :罕见的不平凡的事情 纵火犯:故意放火的人

水火不相容:水和火不能同时存在 咆哮 :发出很大的声音

目瞪口呆:吃惊的说不出话来 摩擦:互相碰撞 瞬间:极短的时间

惊心动魄:令人激动震惊

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四 教学环节

(一)组织教学

(二)课文

给出阅读提示根据提示阅读课文

3根据课文提问讲解生词 5 逐段细读

(三)限时阅读

(四)课文小结

(五)布置作业

五 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二)阅读,提问 提问导入 说说你所经历过的最大的风暴。给你造成了怎样的影响?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 阅读提示 3 限时阅读课文 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飓风是怎样引起海水燃烧的? 5 生词讲解 练习课后一到四题

阅读四《第一个克隆人如何生存》

一 教学目的练习阅读技巧 2 根据课文理解

二 教学内容 课文 《第一个克隆人如何生存》 生词

克隆:经过人工操作,使动物不通过生殖细胞的结合而繁殖后代。

缺陷:不足

次品:有缺点的东西

摆布:玩弄

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四 教学环节

(一)组织教学

(二)课文

给出阅读提示 2 根据提示阅读课文

3根据课文提问讲解生词 5 逐段细读

(三)限时阅读

(四)课文小结

(五)布置作业

五 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二)阅读,提问 提问导入 如果克隆一个同样的你,你希望你的克隆人为你做些什么呢?

有了克隆人,生活会出现哪些不便? 2 阅读提示 3 限时阅读课文 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你怎样看待克隆人 5 生词讲解 练习课后一到四题

第十四单元 阅读一《中国的二十四节气》

一 教学目的练习阅读技巧 2 根据课文理解

二 教学内容 课文 《中国的二十四节气》 生词

起源:开始产生;事物产生的根源

黄经 :天文名词,我们在地球上看到太阳移动的角度

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四 教学环节

(一)组织教学

(二)课文

给出阅读提示根据提示阅读课文

3根据课文提问讲解生词 5 逐段细读

(三)限时阅读

(四)课文小结

(五)布置作业

五 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二)阅读,提问 提问导入 问问同学们知道多少个中国的节气,有哪些特点?(可以配图示介绍)2 阅读提示 3 限时阅读课文 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节气指什么?

节气名称和天气有无关系?

了解节气对人们有什么帮助? 5 生词讲解 练习课后一到四题

阅读二《天气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一 教学目的练习阅读技巧 2 根据课文理解

二 教学内容 课文 《天气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生词

粘膜:口腔,气管等器官里面的一层薄膜,内有血管和神经,能分泌粘液。

辐射:光线从中心向外直线伸展

对流:传热的一种方式,由于流体内部温度不同引起相对流动,温度高的部分上升,低的部分下降

散热率:把热量分散到空间中的比率 气管炎 :一种呼吸道病症

气象要素:大气中的各种状态和现象 大气酸度:大气中酸的浓度

生理功能:身体各方面随外在条件变化的能力 调温效应:调节温度的反应 恒定:不变

繁殖:生物产生新的个体,以传代 皱缩:起皱,收缩

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四 教学环节

(一)组织教学

(二)课文

给出阅读提示根据提示阅读课文

3根据课文提问 4 讲解生词 5 逐段细读

(三)限时阅读

(四)课文小结

(五)布置作业

五 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二)阅读,提问 提问导入平时同学们有没有注意过天气不同,身体感觉也会不同呢?具体说明。2 阅读提示 3 限时阅读课文 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气象因素如何影响人体健康? 5 生词讲解 练习课后一到四题

阅读三《步行的原则》

一 教学目的练习阅读技巧 2 根据课文理解

二 教学内容 课文 《步行的原则》 2 生词

涉水:渡水

步幅 :一步所跨的距离

临界点:事物即将发生本质变化的时刻

等距离:距离相等 用功 :耗费体力 嬉戏:玩耍

陶醉:尽情享受,忘记了其他事情 照应:照顾

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四 教学环节

(一)组织教学

(二)课文

给出阅读提示根据提示阅读课文

3根据课文提问讲解生词 5 逐段细读

(三)限时阅读

(四)课文小结

(五)布置作业

五 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二)阅读,提问 提问导入 你们喜欢走路吗?喜欢户外徒步吗?

你觉得步行有什么好处呢? 2 阅读提示 3 限时阅读课文 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你经常散步吗?散步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5 生词讲解 练习课后一到四题

阅读四《体验野外生存》

一 教学目的练习阅读技巧 2 根据课文理解

二 教学内容 课文 《体验野外生存》 生词

俱乐部:进行社会,政治,文艺,娱乐等活动的团体或场所

体能 :身体活动的能力 崎岖:道路不平

罕:稀少

攀岩 :攀登岩石崖壁的体育运动项目 涌现:大量出现

徒步:不借助任何工具走路 速降:很快落地

极限:最大或最小值

偏僻:地方偏远,很少有人去 浏览:随便看看

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四 教学环节

(一)组织教学

(二)课文

给出阅读提示根据提示阅读课文 3根据课文提问讲解生词 5 逐段细读

(三)限时阅读

(四)课文小结

(五)布置作业

五 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二)阅读,提问 提问导入 你有过野外生存经验吗?

你认为在野外生存都应该准备什么必要品? 2 阅读提示 3 限时阅读课文 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讲述自己的一次野外经历 5 生词讲解 练习课后一到四题

第四篇:发展经济学教案

题:第一章导论;第二章经济发展的原理;

教学目的:让学员初步了解发展经济学及经济发展的一般原理

点: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经济发展的度量、经济发展的协调 难

点:经济发展的度量、经济发展的协调 教学过程: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发展经济学:指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从欠发达状态向发达状态转变的过程。发展经济学:就是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结构转型的过程、经济发展趋势、结构变化内在规律和法制因素各种内在关系的科学。

经济发展有三个方面:

一是经济社会结构性的抓边,如城乡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社会阶层结构、收入分配结构等等的变化;

二是经济社会质的方面的改善,如生活质量改善,生态环境良好,文化程度提高,人的素质提高,人力资本积累,经济增长注重效益性等等;

三是国民经济量的增长和扩张,如增长速度、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等指标的变化。

二、发展经济学的任务

发展经济学的任务是:最切合实际地分析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本国或者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把握发展的趋势,指导制定科学的发展思路、发展战略和有关发展的政策,进行科学的投资决策;在长期的过程中,成本最小、时间最短、最节约稀缺资源地完成从经济不发达到经济发达 1 的过度,即整个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

首先,发展经济学要研究经济发展的一般条件和特殊国情。其次,发展经济学应当揭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趋势。

第三,发展经济学还应当从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出发,探索经济发展道路,制定发展战略和政策。

总之,发展经济学作为一门应用经济科学,必须从发展中国家的具体国情出发,探索实现经济发展的道路、途径和方式,参与选择和制定发展战略。这也是法制经济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概括地说,发展经济学是研究发展中国家从经济不发达状态向经济发达状态演化的条件和规律的科学,是发展中国家制定发展战略的基本科学依据。

第二节 发展经济学的结构体系和分析方法

一、发展经济学的结构体系

发展经济学作为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一门科学,应当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状况以及经济发展的一般情况有一个概括的考察和分析。因此,在发展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中,首先概述经济发展的一般原理,包括发展中国家的性质、结构和特点,经济发展的含义和衡量等等。

整个发展经济学理论的逻辑关系为:

经济发展的一般原理——肌体特征——成长因素——制度因素——结构状态——空间状态——系统开放——动态调控

二、发展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首先,发展经济学与西方宏观和微观经济学不同的是,西方宏观和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时点上或者一个横截面上经济运行的状况,它侧重于一个短期内的资源配置和经济流量问题,因此所用的是静态的分析方法。而发展经济学研究的不是短期经济运行量上的平衡和经济运行结构的均衡和优化,因为从长期来看,一个动态经济系统运行状态的平衡和结构的均衡,实际 2 意味着经济发展的停滞。所以,发展经济学要将结构演化和法制体演进的理论分析长期化和动态化。因此,发展经济学侧重于动态研究方法。

其次,发展经济学侧重于结构分析。第三,发展经济学侧重于制度分析方法。

第四,发展经济学运用非均衡、非平衡和平衡、均衡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但侧重于非均衡和非平衡的方法。

第五,发展经济学较多地运用经验、比较和模型分析方法。

第三节

西方几级学说史中的经济发展思想

一、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者的财富观念是极其狭隘的,在他们的心目中,金银货币成了社会财富的唯一代表。

重商主义者把金银货币等同社会财富的观点,决定了他们对国内商业和国外贸易的看法。他们对国外贸易的重要性则十分强调,把它置于理论和政策建议的中心地位。照他们看来,对外贸易是社会财富的唯一源泉,只有在对外贸易中保证做到商品输出大于商品输入,才能有更多的金银货币流入国内,从而才能不断地增加一国的国民财富,才能实现一国的经济增长。

二、威廉·配第

威廉·配第被称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

他十分重视商业和对外贸易,认为人口的稀疏是贫困的真正原因,主张国家应合理地干预经济生活。

他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经济的发展,从事农业的人数比起从事工业的人数将相对地减少,从事工业的人数比起从事服务业的人数又将相对地减少。

三、重农学派

重农学派尖锐地批评重商主义者对社会财富及其来源的看法。

重农学派认为,金银货币并非国民的真正财富,因为金银货币既不能提供消费,又不能不断再生产财富,货币的只能不过是作为流通手段,货币如果脱离流通过程,不和其他财富相交换,就甚至不能促进国家财富的经常再生产。

他们还认为,经济增长的唯一源泉是农业,社会财富就是从土地上生产出来的农产品,社会财富的增加可以保证人口的增长,人口和社会财富的增长反过来又使农业发达,商业兴旺,工业繁荣,并进一步促使社会财富不断地增长。这种循环周六、生生不息的经济增长观点,是当代经济发展理论的一个重要思想源头。

四、亚当·私密

亚当·私密无意是把经济增长问题作为论证中心、作为分析的总题目的第一位经济学家。他论证的焦点始终是经济增长问题,始终是什么因素促成国民财富的增加或减少。

斯密的论证思路是这样的:经济增长是一个宏观问题,它表现在社会财富活国民财富的增长上,因此,国民财富的性质和来源必须得到说明;国民财富的增长决定于两个条件:一是专业分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一是人口和资本的增加引起从事生产劳动的人数的增加,因此,人口、分工、资本必须重点分析;在一个封闭经济中,国民财富的增长要受到资源与技术条件的限制,但通过对外贸易可以利用外部经济条件促进增长,因此,研究经济增长问题必须研究经济政策;经济增长不是一个短期现象,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长期看,一国的经济增长可能有多种前景,因此,不仅要注意增长的现状,还应当研究增长的结果。

斯密认为,国民财富的增长决定于劳动生产率和从事劳动的人数;分析了资本积累的增加对劳动数量增加和劳动生产率提高所起的作用;他认为对外贸易的出发点是从事贸易双方的国家在某些特定商品的生产上各自占有绝对优势;“自由放任”是斯密所主张的经济政策的基本原则。由此概括可以看出,他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经济增长最基本的决定因素。

五、李嘉图

他把研究重点从生产转向分配。

关于国民财富的增值,他认为,国民财富的增加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是用更多的收入来维持生产性劳动——这不仅可以增加产品的数量,还可以增加其价值;另一种是不增加任何劳动数量,而使等量劳动的生产效率增大——这会增加产品的数量,但不会增加其价值。

关于报酬递减规律对经济增长的约束作用。他认为,由于土地数量有限而质量有异,农业生产的报酬是递减的,而这将会对国民经济增长起到约束作用。他说,生产技术的进步,可能抵消或延缓报酬的递减,这种情况在工业生产中表现得比较明显,就农业而言,技术的进步只能短期地、间歇地提高生产,但在长期中不能扭转报酬递减的趋势,生产发展的长期趋势是:工业生产的报酬递增,农业生产的报酬递减。

关于经济曾咋的前景,总的来说,他的调子是悲观的、忧郁的。

六、马尔萨斯

他关于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的看法有两个层次: 首先,他认为增长的人口是经济繁荣的一种表现或结果。其次,继续增长的人口是经济发展的重大约束条件。他还提出了忧郁消费不足而引起的经济停滞的理论。

七、约·斯·穆勒

他集中分析了经济增长对投入要素价格的影响。他把人口增长、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逐个地作为变化条件来观察对投入要素价格升降所起的作用,这是当代经济发展理论常用的分析方法。

八、“静态的插曲”

这一时期中,价值理论、分配琳琳和资源配置理论,在经济思潮中成为主流。

马歇尔的学说是西方经济学的第二次系统综合,从而对经济发展问题不免有所论述,他不只注意到现实资源的配置,还注意到资本积累的来源和劳动数量与质量。他十分强调通过教育来开发人力资源的重要性。

熊彼得把经济发展看成是对现存经济关系的格局的一种突破,而突破的力量则来自企业家的“创新”。“创新”的间歇出现引起经济的周期波动,也促进了经济增长和发展。

第四节

发展经济学的兴起和演变

一、发展经济学的兴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最初几年,由于战后经济重建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促使了三部早期关于发展问题著作的发表,即斯塔利的《世界经济发展》、曼德尔保姆的《落后的地区的工业化》和罗森斯坦—罗丹的《东南欧工业化问题》。

二、发展经济学的演变

明显地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4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为第一阶段,60年代中期以后为第二阶段。

(一)第一阶段发展经济学的演变

在第一阶段,关于发展中国家如何发展经济的问题,曾有三种主要看法: 第一,强调物质资本积累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第二,强调工业化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第三,强调计划化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在形成发展中国家的初期,一般重视物质资本的积累、工业化和计划化是很自然的。首先,西方发展经济学家说,生产投入要素有三:自然条件、劳动力和资本。

其次,谋求工业化是新兴的发展中国家的普遍愿望,也体现了经济上摆脱依附、实现独立的民族感情。

再次,发展中国家必须实行计划化的重要根据是发展中国家市场的不完全性。如果把上述三个侧重点综合起来,这一阶段的发展经济学具有下述的一些特点: 一是结构主义的影响;二是反单一经济学传统的倾向;三是自认为经济发展理论是“宏大的理论”;四是内向发展战略倾向;五是反新古典主义的基调。

(二)第二阶段发展经济学的演变

一是对经济计划化的得与失重新评估;二是重新对市场作用作出评估;三是对农业的偏见得到了纠正;四是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重新得到强调;五是社会项目评估的理论与方法的兴起。

综上可以看出,两个阶段有明显的不同之处:第一阶段发展经济学比较注意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经济的特点,图谱了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统一体系,提出了不少特殊理论。第二阶段的发展经济学则在许多问题的分析中恢复了新古典主义的观点,并扩大了新古典主义的应用,无论在计划化的批评上、市场作用的重估上、农业重要性的强调上、国际贸易的再认识上,还是在社会项目评估的研究上,都可以看出新古典主义的理论和方法的深刻影响。

第二章

经济发展的原理

第一节

经济发展及其度量

一、经济发展的含义与实质

经济发展:通常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按人哭平均的实际福利的增长过程。简而言之,就是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持续高级化的创新过程或变化过程。

经济发展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按人口平均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居民人均实际收入在一个长时期内持续而稳定地增长。二是居民生活环境包括全面的公共福利设施、自然生态环境、社会政治环境等不断得到改善,人们有相当程度的安全感。

三是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本、社会资金、物力资本及自然资源等,其数量不断增加,足以满足生产投入的客观需要,从而保证社会总产出的长期、持续和稳定增长。

四是经济结构包括生产的组织制度结构、生产关系结构、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空间布局结构等发生重大的转变,形成持续的高级化变化过程。

五是社会结构不断完善,收入分配不断趋向公平与合理,居民间的收入及实际生活水平差距日益缩小,社会不再产生新的贫富阶级。

六是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发展与经济的增长相适应,在“经济—社会—自然环境”之间建立起一个良性的循环系统及运行机制。

七是文化发展、观念习俗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不适合或不利于经济发展的传统陋习、陈旧观念能够得以及时、彻底的废除和更新,新的文化、新的价值观念能够得到迅速地成长、发育起来。

八是经运行及其调控的机会趋于完善和健全,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和与经济发展相关联的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平衡及自我发展能力以及相互间的反应能力、变化适应能力不断增强等等。

二、经济发展的度量 我国的十项指标:

一是国民生产总值;二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三是百元投资国民收入增加额;四是人均年能源消费;五是平均每人每天从食物中摄取的热量;六是城镇失业率;七是成人识字率;八是万人专业人才数;九是平均寿命;十是零售物价指数。

美国社会保健协会指标:

ASHA指标值=(就业率*识字率*平均寿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出生率*婴儿死亡率)

第二节

经济发展的形态、动因与过程

一、经济发展系统的封闭与开放

系统:是又一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元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和行为的集合。任何系统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孤立、封闭和开放。

二、经济发展系统的稳定与波动 经济波动可以分为振荡和涨落两种类型。

经济振荡:通常是指幅度较小、持续时间很短并且不改变系统原有结构状态的经济波动。经济涨落:通常是指幅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并导致系统结构发生质的变化的那样一类经济波动。

三、经济发展的动因及其变化

第一,经济发展是由诸多因素有机结合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二,由此所决定,对经济发展因素的分类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第三,经济发展因素是一个远比生产能力增长因素更为广泛的概念。

第四,经济发展各因素之间的相互替代即互生是经济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特性,特别是现 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特性。

四、经济发展的过程、类型与机制 经济发展三种类型: 第一,确定性发展 第二,随机性发展 第三,不确定性发展

第三节

经济发展的协调

一、发展的协调效应

发展的协调效应:指通过政府发展战略、策略、措施的规划引导,使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进程之间处于相互一致、配套互补的状态,促使经济能在这种状态下最优地发展。

二、协调发展的内容

第一,经济运行的稳定,同经济、政治、法律体制的改革和经济长期发展三者之间要相互协调。

第二,经济结构间要相互协调。

第四,货币流量、财政流量、储蓄流量、投资流量、外贸流量、外资流量之间的相互协调。第五,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互相配合协调。

第六,科技、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发展政策同经济政策之间的互相协调。

三、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原则 第一,发展政策应遵循经济发展规律。

第二,发展则很难观测应适应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和发展计划的要求。

第三,发展政策应和经济的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社会化、专业化相互协调。第四,发展政策不应仅仅着眼于短期效果,而应从长期经济发展的效果入手设计发展政策。课

题:第三章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增长;第四章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 教学目的:让学员了解经济发展的基础及资本形成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重

点: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模型、资本的形成、储蓄与投资 难

点:经济增长模型、资本的形成 教学过程:

第三章

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增长

第一节

经济增长方式

一、经济增长概念

经济增长:指后期的国民经济产出量在规模上比前期增加,以价值衡量,就是指后期的国民生产总值GNP,或者国民收入从数量上比前期增加。

GNP增长率=【(后期的GNP—前期的GNP)/前期的GNP】*100% 人均GNP增长率=GNP总量增长率—人口增长率

二、推动经济增长各种要素的组合

经济学上的要素,是指形成产出的投入因素,如劳动,资本,土地,技术等。

三、增长要素的结构

增长要素的结构,是指推动增长的要素在规模和空间形态上的组合方式。

集约型增长:指经济增长不主要以增加投入和非经济地扩大规模为主推动,而是以依靠提高要素配置和使用的效率为主推动经济增长。

粗放型经济增长:指主要是以依靠增加资源、资本、土地、劳动力等要素的投入,非经济地扩大规模等方式来推动经济增长。

四、增长的内容

经济增长方式从内容上看有两种:

一种增长方式是以大规模的物质财富的增长为主。另一种是以大规模的信息和服务经济的增长为主。

五、增长的效果状态 经济增长从效果状态看:

一种是高投入、高消耗、高速度、低质量、低效率型。另一种是低投入、低消耗、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率型。

第二节

经济增长模型

一、哈罗德—多玛模型

(一)哈罗德—多玛模型的假设

一是假定全社会所生产的产品只有一种,这种产品既可以用于个人消费,也可以作为投资所需要的生产资料继续投入生产。

二是假定只有两种生产要素,劳动是除资本以外唯一的另一生产要素。

三是假定规模收益不变,如果劳动和资本同时增加一倍,产出液相应地增加一倍。四是假定技术不变,即不存在技术进步。

五是由于规模收益不变,技术不变,并且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不变,因此在任何时候,生产单位产出所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和资本数量是不变的。

六是假定边际储蓄倾向不变。

(二)哈罗德—多玛模型 1.哈罗德模型的基本公式 增长率=储蓄率/(资本/产量)

2.多玛模型的基本公式

经济增长率=增量国民产出/前期国民产出=投资率*投资/前期国民产出

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一)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假设 一是假设有资本和劳动两种生产要素 二是假定经济处于完全竞争的条件下

(二)不含技术进步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经济增长率=(资本对总产量的贡献率*资本的增长率)+(劳动对总产量的贡献率*劳动的增长率)

(三)包含技术进步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经济增长率=(资本对总产量的贡献率*资本的增长率)+(劳动对总产量的贡献率*劳动的增长率)+技术进步增长率

三、全要素经济增长模型

经济增长=a*A因素增长率+b*B因素增长率+„„+m*M因素增长率

四、新经济增长理论

(一)罗默模式

罗默模式是一个“收益递增型的增长模式”。它的意义在于,它将知识作为一个独立的因素纳入增长模式,并且认为只是积累是促进现代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因素。它把知识分解为一般只是和专业化知识,一般知识可以产生规模经济效益,专业化知识可以产生要素的递增收益。它指出国际贸易不仅促进了知识在世界范围迅速积累,而且通过新技术的引进提高了穷国的生产效率;同时,由于直接引进新技术而节约了本国的研究与开发费用,也间接增加了国内的资本积累。这两方面的效应可以使穷国的经济发展更快,并在较短的时期内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 13 距。

(二)卢卡斯模式

他指出,两国之间的经济增长率和收入水平的差异,主要产生于他们在生产商品时投入的人力资本的差异,人力资本增长率高的国家,经济增长率也高。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国应集中有限的资源生产和出口具有人力资本优势的产品。依据这个理论,卢卡斯解释了国际资本出现“倒流”现象的原因。他认为,由于知识和人力资本可以产生递增收益,因而高人力资本的发达国家资本利润率高,能够吸引焦大的国际资本。

(三)斯科特模式

他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但他强调技术进步的作用与投资密不可分,技术进步来源于人力资本的积累,人力资本积累是用于增加知识技能的投资的结果。技术进步的租用可以用投资的数量来测量。

第三节

经济增长趋势与其极限的争论

一、土地与劳动的边际收益递减

在土地成为稀缺的生产要素之后,随着人口的增长,劳动投入量的增加,产出仍会增长。但当心的劳动者加在固定数量的土地上时,每个劳动者便只有较少的土地与之发生作用,从而收益递减规律就会发生作用。

二、劳动力与资本的编辑收益递减

在不存在技术进步的情况下,随着资本深化,收益递减规律就会发生租用,新增单位资本投入所能增加的产出将会越来越少,资本与产出之比将不断上升,资本收益率将不断下降。

三、技术进步的作用

如果资本深化速度较快,而技术进步较慢,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存在技术进步,从而减弱了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但不足以完全抵消收益递减的趋势,从而在长期中,随着资本积累、14 资本深化,资本收益率仍会趋于下降,经济增长速度也会逐渐放慢。

如果资本深化速度与技术进步的速度相当,在这种情况下,技术进步的作用恰好抵消了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从而在资本积累、资本深化的过程中,资本收益率会保持不变,经济增长速度也不会放慢。

如果资本深化的速度较慢,技术进步较快,在这种情况下,技术进步的作用足以抵消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而有余,因而在长期中,虽然资本与劳动的比例仍在提高,资本收益率却会有所上升,经济增长速度也会有加快的趋势。

四、增长的有极限和无极限

美国经济学家米香认为,人类为实现经济增长所付出的社会和文化的代价太大了,首先,持续的经济增长使人们失去了许多美好的享受。其次,经济增长所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享受的增加,但是,物质财富的享受并不是人类幸福、快乐的唯一源泉。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随着人的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技术的进步,人们可以发现新的材料和能源,人们完全可以解决生态和环境问题,战胜自然对于人类的束缚,因而随着人力资本的积累和人类资本价值的提高,经济发展是不会有限制的。

第四章

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

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在西方经济学理论中,任何生产都是劳动与资本的结合。劳动与资本被认为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当然在生产过程中也需要自然资源的参与,如土地。这里的资本主要是指机器、设备、工具等物质资本要素。

经济发展是一个比经济增长更为复杂的综合性问题。即使只想获得经济增长,除了资本形成外,也必须有人力资本的投资,包括企业家精神的培育、工人的培训、国家行政管理人员的培养等。很明显,人力资本的发展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比物质资本积累问题更为复杂、更为长 15 期、也更为艰巨的任务。然而,没有物质资本存量的增长,也很难取得任何形式的经济增长,所以资本形成被做成经济增长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至于资本增长引起收入增长之后,收入增长与就业和收入分配的关系则很少被注意。人们似乎觉得,经济增长本身就暗含着会改善就业和绝对的收入不平等状况。所以,只要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本资源得到充分的供给,发展中国家就会自然而然地走向经济发展的道路,发展中国家存在的严重就业和收入分配等问题也会随着经济增长获得解决。这种认识使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的早期阶段把资本及资本形成当做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键。

同时,在20世纪50年代,这种强调资本形成的重要作用的观点恰好为当时西方国家的对外援助提供了理论支持。

此外,这种把资本当做发展的主要决定因素的理论能够长久不衰,还因为这种理论能把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人力资本的概念包含在它的理论框架之内。

舒尔茨在长期的农业经济问题的研究中发现,促使美国农业生产产量迅速增加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因素已经不是土地、劳动力数量或资本存量的增加,而是人的知识、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他再1960年的美国经济学会年会上发表了关于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讲,认为经济发展必须依赖于物质资本和劳动力数量的增加这种传统经济理论已经过时,并指出人的知识、能力、健康等人力资本的提高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远比物质资本、劳动力数量的增加重要得多。从此,人力资本的概念被国际学术界广泛接受,并逐步形成了人力资本研究热潮。把人力资本的概念也包含在资本概念中,似乎进一步强化了资本在经济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观点。

根据哈罗德—多玛经济增长模型,一个国家为了取得经济增长,必须把它的国民生产总值的一部分储蓄起来并进行投资。一个国家储蓄得越多,投资就越多,经济增长速度就越快。

低增长国家的新增资本—产出比率平均为7.2,而高增长国家则仅为3.6,说明低增长国家每增加1单位的国内生产总值所耗用的资本为高增长国家的2倍。因此,高增长国家取得较高 16 的经济增长既是它们有较高的储蓄率和投资率,也是它们能够有效利用现有资金的结果。

要获得高速度的经济增长不仅要求有比较高的储蓄率,同时也取决于资本形成的环境。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如果宏观经济的各种价格与他们各自的稀缺程度相匹配,由于发展中国家劳动资源十分丰富,那么一般来说新增资本就会流入与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相配合的部门和产业中,从而使资本获得更有效的利用。在这种情况下,新增资本所获得的产出就可能超过那些使用资本密集型生产方法的国家。一般来说,由于宏观经济中的价格不同,不同国家的新增资本—产出比率可能很不相同。假设一个国家的经济计划取得4%的经济增长率,如果其新增资本—产出率是7,要取得这一增长速度所需要的储蓄率就必须达到28%,这显然是一个比较高的储蓄要求。但是,假如这个经济的新增资本—产出比率是3,同样是4%的经济增长速度所需要的储蓄率就不是28%,而只是12%就可以了。从这里似乎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在发展过程中,对现有资金的利用效率可能比资本单纯数量的增长更重要。如果能够减低新增资本—产出比率,就能使资本发挥更高的效率,从而减少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储蓄和投资资金。

地区储蓄率的不平衡与经济增长的分布状况密切相关。属于高储蓄率地区的东亚各国,他们的储蓄率大大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普遍取得了比较高的经济增长。虽然高储蓄率本身不能保证取得迅速的、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也不能保证贫困水平减低,但是有证据表明高储蓄确实伴随着迅速、可持续和稳定的经济增长以及贫困问题的解决和贫困人口的减少。在储蓄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一种良性循环:高经济增长会促进比较高的储蓄,而较高的储蓄反过来又会促进经济的告诉增长。虽然资本只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不是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但是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看,一般认为,在劳动过剩的情况下,在劳动密集型的投资战略中投资率低于15%,或者在资本密集型投资战略中投资率低于25%,就不可能长期保持实际人均收入4%的增长率。

第二节

资本的形成

一、资本与资本形成

资本:凡用于生产、扩大生产能力及提高生产效率的物资在经济学上都成为“资本”。资本一般分为三种形式: 第一是物资资本 第二是人力资本 第三是金融资本

但西方发展经济学所讲的资本,主要是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这两种形式,而本章所涉及的主要是物质资本。

物质资本: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用来生产其他消费品或资本品的耐用品。或者说,它是指长期存在的生产物资形式,如机器、设备、厂房、建筑物等交通运输设施等。

物质资本有三个特点:

一是物质资本是投资过程的结果;

二是物质资本代表着本期的生产能力,并同其他互补性生产要素结合,代表未来时期的生产能力;

三是就大部分物质资本而言,它具有耐用性,即有折旧问题。

资本的来源是储蓄,即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国民收入减去消费后的余额。

资本形成主要是指储蓄或资本积累中扣除资本更新后的“净投资”或“净资本形成”,因为只有净资本形成才对经济增长发生作用。

二、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

(一)资本形成作用的理论考察 1.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的资本形成理论

早在18世纪,以斯密理论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增长里理论就曾指出:一国财富的增长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二是分工。资本积累是财富增长的主要源泉,资本积累量的大小是经济增长率高低的关键。

2.哈罗德—多玛模型对资本积累作用的强调

在这个模型中,因为资本可以全部转化为投资,所以,储蓄率就是投资率或资本积累量。由此可见,在哈罗德—多玛茂兴增长中,资本积累的作用被提高到了十分突出的地位——是经济增长的唯一决定性因素。

3.罗斯托“起飞”理论中资本形成的重要地位

他研究的是不发达国家如何实现经济发展,向发达国家过度。在如何实现起飞问题上,罗斯托提出了三个先决条件,其中第一个条件就是要将净投资率提高到10%以上,也就是说资本积累是起飞的首要条件。

4.诺克斯“贫困的恶性循环论”

强调资本积累是客服“瓶颈”约束,打破恶性循环,摆脱平困的唯一途径。诺克斯认为,尽管国内资源匮乏、土地贫瘠等是许多发展中国家贫穷落后的原因,但对于所有不发达国家而言,使他们限于贫困境地的根本原因则在于资本形成不足,从资本的供给方面看,发展中国家人均实际收入低,低收入意味着低储蓄能力,低储蓄能力造成资本形成不足,资本形成不足使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生产率低又导致低收入,周而复始,形成一个循环。从资本的需求方面看,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低,低收入意味着低购买力,低购买力造成投资引诱不足,投资引诱不足使生产率难以提高,生产率低又导致低收入,周而复始,完成又一个循环。两个循环相互影响,阻碍了经济发展,使穷国摆脱不了贫穷的境地。

5.早期发展经济学中资本积累的突出作用。

他有三大特点:唯资本论,唯工业化论,唯计划化论。他们都是围绕资本形成而展开分析 19 的。

(二)资本形成作用的实证分析

哈罗德—多玛模型突出强调了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70年代以来,虽然各种资源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互补作用的重要性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科学技术,人力资本对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日趋明显,但无论多么先进的技术和智能最终仍然要被物化为先进的机器设备或软件这一事实,使人们不能不对资本形成加以格外饿重视。如果考虑到经济刚刚起步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落后,人力资本匮乏的现状,资本形成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就更明显了。

第三节

储蓄与资本形成

一、储蓄与资本形成

储蓄: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国民收入中扣除消费后的剩余,是放弃现期消费的结果。如果用Y表示国民收入,用C表示储蓄,I表示投资,则用公式来表述就是:

从供给方面看: Ys=消费+储蓄=C+S 从需求方面看: Yd=消费+投资=C+I 当国民收入处于均衡状态时: Ys=Yd C+S=C+I 即S=I S=Y—C 资本来自储蓄,而储蓄又来自生产剩余,没有生产剩余就没有储蓄,没有储蓄就没有资本 20 形成。但是,储蓄只是资本形成的必须条件,并不是充分条件。

资本形成要经过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储蓄,把生产的一部分节省下来用于消费

第二阶段:将储蓄集中起来,即通过金融和信用机构使零星储蓄汇集在一起

第三阶段:投资本身,即由金融机构将资金贷给厂商,用以购置机器设备、建设厂房等,以增加资本存量。

在完成三个阶段后,储蓄才能真正形成资本,推动经济发展。

一国可用的总储蓄供应包括国内储蓄和国外储蓄两个部分。我们这里只研究国内储蓄。国内储蓄由三部分构成:家庭储蓄,企业储蓄和政府储蓄。

二、自愿储蓄与非自愿储蓄

(一)自愿储蓄与资本形成

自愿储蓄指为了未来需要而目前暂不消费,并完全自愿地将部分收入存放起来。从一个国家来看,自愿储蓄能力取决于国民储蓄倾向。国民储蓄倾向往往用边际储蓄倾向即每单位新增收入的储蓄量来衡量。如果某个国家的国民收入每增加100美元,就把其中的20美元存放起来,则其边际储蓄倾向为20/100,即0.2.而国民储蓄倾向又取决于多种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国民收入水平二是收入分配状况 三是风俗习惯

四是金融机构的完善与发达 五是政治、经济环境

(二)非自愿储蓄与资本形成

非自愿储蓄指政府通过行政力量迫使社会公众节省消费而实现的储蓄。包括通货膨胀和课税两种形式。

通过膨胀是发展中国家的普遍现象,是发展中国家强制储蓄的手段之一。通货膨胀增加储蓄的原因有以下四点:

第一,可以将原来用于生产消费品的资源转而用于生产资本品,以促进资本形成。

第二,使收入更加趋于集中。

第三,在累进所得税制条件下,税收的弹性大于1,即所得收入增加1%时,税收的增加往 往大于1.第四,在物价普遍上升时,产品成本的若干部分,如工资及租金可能暂时维持原来的水平不变,企业利润因而加大,所增加的这部分利润大部分将用于再投资,结果加速了资本形成。

征税方式要坚持的主要原则有:

第一,对储蓄最好免税,或只课以轻税,以鼓励储蓄; 第二,对奢侈品、尤其是进口奢侈品应课以较重的税收;

第三,对投机行为以及土地和财产因整个社会进步而增值的部分应课以较重的税收; 第四,土地税应根据其潜在的生产力来加以确定,善于利用土地的,应相对地少纳税,利用不善而产量低的,税负应相对较重;

第五,收入高的人应多纳税,收入低的人应少纳税,收入特别低的人应免税; 第六,企业盈利多的药多纳税,亏随的应免税; 第七,需要鼓励的投资项目可以见面其纳税额; 第八,税法应该清楚明确,税值的计算应简便易行。

三、资本形成的特殊来源

(一)刘易斯的储蓄理论

他强调储蓄的来源主要是资本家的利润,而资本家是主要的储蓄者。刘易斯模式的含义是:

农业中剩余劳动力的编辑生产力是零,他们受工业部门工资收入高于农业收入的吸引,转移到工业部门去,但农业部门的产出和收入保持不变。这样,工业部门的产出和收入保持不变,工业部门工人的工资也不变。工业部门可以在实际工资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得到迅速扩大,从而资本家的利润可以大幅度增长。若把增加的利润用于再投资,工业生产就会进一步扩大。

(二)库兹涅茨等人的储蓄理论

他们认为,在经济增长初始阶段,收入分配将出现不平等。因此,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不平等的收入分配来为经济增长筹措资金,因为收入分配不均等有利于高收入阶层,而高收入阶层是主要的储蓄者,所以提高他们的收入,可以增加其储蓄能力,提高储蓄率,促进资本形成,从而推动经济发展。

(三)钱纳里等人的储蓄理论

认为当国内储蓄不足时,可以利用外资引进来增加国内储蓄,增加资本形成。这种理论被称为“两缺口”模式。

第四节

资本形成与投资

一、从储蓄到投资的转化和投资的定义

(一)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融资渠道

国民收入的储蓄部分转化为投资需求,也即国民经济成长投资的源泉和渠道为四个: 一是国民收入由财政分配的部分,通过财政安排支出项目,即国家分配的国民收入的储蓄部分变成投资需求,称之为财政直接分配和融资渠道。

二是城乡居民、企业和财政将一部分国民收入存放在金融体系之中,金融体系将其贷款给项目投资者和运营企业,变成企业的需求,称之为银行间接融资渠道。

三是城乡居民和其他投资机构将国民收入的一部分购买股票,企业到资本市场上上市,融进资金,将国民收入储蓄的一部分通过资本市场转化为企业的投资需求,称之为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渠道。

四是城乡居民个人直接投资办企业,或者直接内部入股给企业,将收入中的储蓄部分转化为这些企业的投资需求,称之为居民直接投资企业融资来源和渠道。

(二)投资的定义

从储蓄到现实的资本量之间必须经过投资的转化,而储蓄又不等于投资,二者无论是在概念的性质与内涵上还是在范畴的量的规定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或不同。

一是储蓄与投资可以是同一经济行为主体,也可以分属于不同的主体。

二是由于储蓄与投资分属于不同的行为主体,其结果就有可能导致储蓄量与投资额的不相吻合。

三是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储蓄和投资的直接经济目的及其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也各不相同。

四是由储蓄转化成投资是有条件的。

投资:通常是指当前产出中用于增加和替换现存固定资产的那一部分最终产品;或者说是相对固定资产存量变量的流量变量;或者也可以说是两种固定资产——即实际拥有的和想要拥有的固定资产量之间的差额。此外,还可以把投资理解为是一种增加现存固定资产的活动过程。

投资从作用性质上可以分为总投资和净投资两大类。

总投资:指一定时间内所进行的全部投资,它减去同期折旧后的剩余部分,就变现为净投资。

净投资:通常称之为基本建设投资,指国民经济各部门新建、扩建、改建和恢复工程及其设备购置费用的全部支出,它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或源泉。

(三)投资的类型

投资按投资主体划分,可区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一是国家的投资 二是企业的投资 三是个人的投资

二、投资效益与项目评价

(一)项目的微观经济评价 一是现金流量分析 二是净现值分析 三是内部收益率分析 四是“收益—成本比率”分析 五是敏感性分析

(二)项目的宏观经济评价 一是“资源流量”及其机会成本分析二是项目的相关效应分析 三是项目的国民收入增长效应分析 四是国际贸易收入增长分析 五是产品国际竞争能力分析

题:第五章人口、就业与经济发展;第六章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 教学目的:让学员了解人口就业及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重

点:就业与人口流动、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难

点: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 教学过程:

第五章

人口、就业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

人口的规模

一、世界人口的增长与演变

(一)世界人口的增长

1960年世界人口达到30亿,1975年是40亿,1987年增至50亿,1999年达到60亿。

(二)世界人口发展演变的阶段 第一阶段: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 第二阶段:死亡率下降 第三阶段:出生率下降 第四阶段:稳定的人口

二、人口理论

代表性的观点有:最优人口理论;生育的微观经济理论等

三、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

(一)人口增长过快不利于经济发展

人口告诉增长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原因:

第一,人口的增长减缓了人均收入的增长,减低了人均资源拥有量。第二,人口的过快增长导致发展中国家严重的事业。

第三,人口的过快增长还会使人力资源的质量降低,使发展中国家的年龄结构变得年轻化。

(二)适度人口和人口容量

适度人口容量: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的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条件下,最适宜的人口容纳能力。

(三)经济发展是决定和扩大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经济发展可以扩张人口容量,因为:

一是经济发展能改变一国或以地区制约人口容量的资源条件。

二是随着经济发展和经济社会实力的增强,人们可以改变自然资环境对人口容量的限制。三是生产力水平提高,生产手段增多,不断创造出较多的工作岗位。

四是经济发展使社会进步,特别是劳动力的总体文化素质得到提高,而随着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新产品开发和新产业开拓能力不断增强,产业间的分工协作不断深化,咨询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发达,知识密集型产业不断发展,可以大规模地扩张劳动力人口的容量,从而扩大人口容量。

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条件的不同,扩大人口容量的途径也不同,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自愿输出主导方式发展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是在资源优势的条件下,通过资源输出型工业的发展,扩大劳动力人口的容量,形成较多的工作岗位。

二是资本优势和资源环境消耗型发展的国家,它们在发展的过程中,注重生产手段的大规模建设,用资本推动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相应发展,形成了较多的工作岗位。

三是劳动知识优势和资源节约型发展的国家和地区,知识技术密集,工业发达,第三产业 27 兴旺。

第二节

就业与经济发展

一、发展中国家失业问题的严峻性

(一)发展中国家失业的形式

失业可以分为公开失业和非公开失业。发达国家的失业一般是公开失业,即劳动者没有工作,劳动力资源被闲置。发展中国家除了公开失业,还有大量的非公开失业,即劳动者形式上没有失业,但劳动力资源被全部或部分闲置。

发展经济学家爱德华兹把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非充分利用归纳为5种形式: 第一,公开失业,包括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第二,就业不足。

第三,虽然形式上没有失业,也不是就业不足,但是有劳动能力和工作意愿的劳动者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四,健康受损者,因营养不良和缺乏保健措施使劳动者的实际工作时间少于其意愿工作时间。

第五,非生产性的劳动者,由于缺少其他投入要素的配合,致使劳动效率低下,工资收入微薄。

(二)发展中国家的失业状况及原因 发展中国家的失业现象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失业率不断上升

二是与同期的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失业率明显偏高。三是地区失业率水平高低不一。

二、发展中国家失业问题的理论探讨

其中主要有:刘易斯的劳动力转移理论;费景汉—拉尼斯转移理论;托达罗模型及其政策含义等。

三、发展中国家的就业战略选择 从减少劳动力供给方面看:

(1)控制人口增长,这是一项具有深远战略意义的策略,它不仅影响现在,还会影响到未来的劳动力供给。

(2)重视农村和农业的发展,加大在农村的投资,发展农村的小型工业、副业、商业、服务业等。

从增加劳动力需求方面看:

(1)大力发展经济,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这是最根本的措施。

(2)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3)劳务出口。

第三节

人口流动与经济发展

一、人口流动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一)人口流动的类型及特点 国际间人口流动存在以下特点:

第一,人口流动以年轻人和高技能劳动者为主。第二,人口流动的方向是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二)影响人口流动的因素

1.收入水平和由此所决定的生活条件、生活水平的显著差异。2.就业。

3.自然环境和生态、气候条件方面的差异。4.社会环境方面的差异。

二、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一,人口的空间迁移所引起的相关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数量和劳动力供给的增加或减少,对促进或延缓本地区或本国的经济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

第二,人口的空间移动,引起移入地区或国家人口总体的民族构成、民族关系构成、文化传统构成、价值观念构成等诸多方面的变化。

第三,人口的空间移动,必然引起信息、知识、人才、科技的移动和传播。

第六章

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

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一、人力资本理论

(一)舒尔茨把人力资本投资范围和内容归纳为五个方面:

1.卫生保健设施和服务,包括影响人的预期寿命、Tii和耐力、精力和活动的全部开支; 2.在职培训,包括由商社组织的旧式学徒制; 3.正规的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

4.不是由商社组织的成人教育计划,特别是农业方面的校外学习计划; 5.个人和家庭进行迁移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就业机会。

(二)人力资本理论的基本内容

1.人力资本是对人的投资以及受教育时所放弃的机会成本而形成的一种特殊资本。2.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部分,或者说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来源是教育投入。3.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要大于物质资本投资的推动作用。4.资本积累的重点应该从物质资本的积累向人力资本的积累转变。

5.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可以计算出来。

二、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一样都对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

第二,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投资,作为投资教育是一种生产性活动。第三,人力资本投入可以产生经济发展的智力效应。第四,人力资本投入可以产生外部效应和积累效应。

第五,人力资本可以提高人的多方面素质,包括提高思想观念、社会文化水平、伦理道德水平等。

第二节

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

一、教育的成本

包括:个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两部分。

二、教育的收益

包括:个人收益和社会收益两部分

三、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

第一,在发展中国家,教育投资的收益率要比发达国家要高一些

第二,同样是发展中国家,越是落后的国家,其教育投资收益率又要高一些

第三,发展中国家不能只重视正规教育,应该以同等甚至以更大的精力发展非正规教育。第四,在发达国家,教育投资收益率在教育层次上与发展中国家刚好相反,即在发达国家,大学教育投资收益率要大于中学教育投资收益率,而中学教育投资收益率要高于小学教育投资收益率。

第五,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个人教育投资收益率都大于社会教育投资收益率。

题:第七章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第八章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 教学目的:让学员了解技术进步及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点: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 难

点:技术结构的选择、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分析 教学过程:

第七章

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

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一、技术进步的含义与分类

(一)技术进步的含义

技术进步:泛指技术的各个构成因素及其结合方式的变化。

(二)技术进步的类型

技术进步可分为三种类型:劳动节约型或资本使用型;资本节约型或劳动使用型和中性型。

二、技术进步的过程

一是研究与开发阶段;二是技术创新阶段;三是技术扩散阶段。

三、技术进步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经济增长有两个根本途径或方法:一是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二是依靠技术进步,提高要素生产率,成为集约型或内涵型经济增长方式。

第二节

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

一、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演变

结构演变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可以将其简单概括如下:

第一,产业结构演变的实质是一个不断趋于高级化的进程,具有较强的阶段性和有序性。第二,从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历史进程看,随着一国经济的发展,对应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的比重顺序也经过了由“一二三”向“二一三”再向“三二一”的转变。

第三,国际产业结构演变的阶段可以分为:农业化、工业化、信息化三个阶段。

第四,从生产力的角度看,工业化进程中重点产业演变的一般规律是:在生产要素放卖弄,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资本技术密集型再向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在劳动对象的加工深度上,由采掘业向原材料产业再向初加工产业,进而向新兴产业,再向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在产出的增加值方面,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发展。

第五,发达工业国家的“示范效应”和科学技术的转移与扩散,使后发达国家能够利用“后发优势”在较低的经济发展阶段实现产业结构的转换、升级,并且可以缩短工业化进程。

二、技术进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途径 一是技术进步推动新的主导产业形成

二是技术进步带动新主导产业的技术关联产业发展

三是以技术革命为基础的主导产业部门的彻底更替,使产业结构发生深刻变革 四是技术进步促使生产要素组合合理化

第三节

技术结构的选择

一、技术选择概述 技术选择的制约因素:

一是技术选择会面临技术供给能力的制约

二是技术选择还将受到技术使用过程中的经济效益的制约 三是技术选择也会受到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

二、发展中国家的技术选择

一般认为,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二资本稀缺。按照比较优势原理,应该选择节约资本型的生产技术,即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技术。

发展中国家应该不遗余力地发展中间技术,因为这种技术有许多优点:首先,中间技术富于人性和创造性。其次,小规模生产对自然环境的危害也很小。第三,中间技术有助于解决严重的失业问题。

第八章

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的有关概念和经济分析

一、可持续发展的有关概念和含义

可持续发展:指当代人不以消耗甚至破坏下一代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生态和环境为代价而谋求发展,保持生物的多样性,资源可以得到永续利用,生态和环境适于人类居住、生活和工作。

资源:是由人发现的有用途和有价值的物质。

生态:一定的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形成的生态学功能单位。

环境: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和时间。

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分析

生育和抚养成本包括:生育孩子的机会成本;生育孩子所付出的劳动;其他成本;生活费用;教育成本;医疗成本等。

单纯资源型经济的劣势:

第一大劣势是发展中国家在不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的经济关系中处于不利的贸易交换地位,发展中国家利益大量地在经济交换中流失。

第二大劣势是区域发展容易形成单一的资源性生产结构,一旦这种资源的市场需求发生变 34 化,则带来职工下岗、就业困难、税收萎缩、没有替代产业和技术等严重的社会、经济和技术问题。

第三大劣势是导致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不思技术进步、不求降低消耗、不计成本高低。第四大劣势是过度的资源开发导致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第五大劣势是资源开发一般由国家投资从事,经济体制结构中所有制单一,地区经济没有竞争力和活力,没有就业空间。

第二节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一、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自然资源是经济活动赖以存在和发展所必需的其他非自然资源不断增长的物质源泉

(二)自然资源储量的丰缺、种类的多寡及其质量、结构的状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质量、结构与效益

二、自然资源的变化趋势与经济发展的虚假安全

罗马俱乐部所提供的一个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首先向人类发出了严重的警告:世界正步入短缺的时代;有限的资源正消耗殆尽;环境污染正趋于严重;人口的增长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已开始威胁到了人类的文明与生存;100年后经济将会停止;可行的办法是在1975年停止人口的增长,到1990年停止工业投资的增长,以达到“零增长”的“全球性的均衡”。接着1973年世界石油大幅度提价;1974年美国粮食生产严重歉收,谷物总产量比上年减少13.8%;世界粮食价格1974年比1972年突然上涨达3倍。

1.森林面积迅速下降,植被严重退化 2.耕地减少,土壤严重侵蚀,肥力下降 3.淡水供应趋于紧张,水源危机悄悄来临 4.生物种类不断减少,灭绝速度加速发展

三、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1.特别强调在国家规划和控制下开发和利用。

2.有利于生态平衡的实现,顺乎生态平衡规律的客观要求

3.同资源的再生殖、换代补给相适应,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再生能力和换代补给能力。4.有利于自然环境的保护与改善,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前提。

第三节

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

一、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与经济增长

第一,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资源储量及其质量的变化从而对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质量产生巨大的影响作用,资源是经济活动赖以存在于发展的必要前提或基础,资源与环境密切相关,是环境构成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二,自然环境的变化引导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存空间的变化。

第三,自然环境的不利变化将引起经济流程的变化,从而引起作为整体的经济活动效益的下降,增加发展的难度或障碍。

综上所述,不难作出以下结论:环境问题是经济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之一,它在一定条件下对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决定性的;在人与自然这一对矛盾中,人的力量固然重要,但其作用必然受到自然力量的限制和制约;人可以改造环境,但环境也以其特有的力量作用于人类社会;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事实上就是这两种力量综合作用的必然结果。

二、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及其对经济发展前景的影响

第一类是由于自然界本身的矛盾运动所引起的自然生态系统的不平衡状态。第二类环境问题是所谓的“次生问题”,它通常是由于人类活动的不适当所造成的。同传统社会及其以前的环境问题相比较,现代工业社会的环境问题具有以下突出的特征: 第一,“次生环境问题”中的生态环境问题由原来的非主导地位而迅速上升为主导地位的环 36 境问题。

第二,由于工业社会的商品经济高度发达,一国或一地区一旦发生环境失衡问题必定迅速地向其他地区或国家蔓延,从而使当代环境问题具有广泛性的显著特点。

第三,当代环境问题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破坏作用及其结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严重得多,深刻得多。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生态环境的恶化显然是一种世界公众性的悲剧,它既给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障碍,同样也影响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

第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同是生态环境恶化的受害者。但就二者的受害程度而言却是大不相同的,即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刚刚起步,经济系统的抗逆能力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如果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一旦发生重大变化,则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必将首当其害,并由此造成巨大的发展波动。

第二,大量的经济支出是生态环境变化必须付出的代价,这种支出对于经济力量雄厚的发达国家来说尽管其数额很大,但占其国民收入的比重却是微不足道的,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即使是一个不大的支出数额,也将会是不堪负担的,因为它在其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将可能是很高的。

第三,地球生态系统失衡的责任当然主要地应由工业化国家来负担,但在现行极不合理的世界经济体系中,发达国家将可能依据其有利的地位而将其应负的大部分责任转嫁给发展中国家,从而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障碍进一步加大。

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

一、影响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因素 1.生产力水平的相对地下 2.人口数量与人口质量的矛盾

3.环境保护资金投入的不足 4.缺乏适宜的技术 5.市场发育程度不足 6.制度安排不足

二、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一)大力开发人力资源,促进人力资本积累 第一,控制人口的增长,实现适度人口目标

第二,努力增加就业机会,减轻人力资源的闲置和浪费状况。第三,最重要的是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提高人力资本投资的效益。

(二)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发展模式

资源节约型的发展模式是针对过去的资源浪费模式而言的,是依靠科技进步,以较少的资源消耗和能源消耗费取得较多的产出效果和经济效果的发展模式。其主旨是通过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单位资源的人口承载力,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经济持续发展。

(三)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首先,应将环境保护纳入到经济发展的体系之中,将政府干预和市场作用相结合,使环境与发展相统一。

其次,要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实施污染控制的全过程管理,并优先发展环保产业。再次,促进国际合作,通过多种形式利用国外资金和技术来推动发展中国家的环境保护事业。

最后,加强全民环境教育,提高环境意识和环境需求。

(四)充分发挥政府调控的作用

第一,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发育和完善。

第二,进行资源核算,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第三,加快人口与环境立法进程,适时制定和修订各项有关可持续发展的法律和规章,并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第四,实行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投资、信贷政策,在财政预算、投资渠道和信贷方面对教育、生态农业和环保产业给予扶持。

第五,在环境保护与污染控制方面,要制定与国庆相适应的环境保护标准,并积极从事或资助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技术开发、引进和推广。

题:第九章农业现代化与经济发展;第十章工业化与经济发展 教学目的:让学员了解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重

点: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工业产业结构的演化 难

点:二元结构转型:刘易斯模型 教学过程:

第九章

农业现代化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

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当今,越是收入高的国家,农业在总产值和全部劳动力中所占的比重越小。在整个工业化过程中,农业部门的相对地位是趋于下降的,但是,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工业化过程需要农业的支撑,经济的现代化不能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如果农业发展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就会严重地遏制工业化和经济发展。

二、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农业提供的以粮食为主的食品是任何工业产品无法替代的。2.农业为工业发展提供了一部分原料。

3.农业的发展为农业机械、农业化工、运输、建筑、工业消费品等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日益扩大的市场容量;

4.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为工业部门提供了后备劳动大军,并使工业部门的工资成本不致上升太高太快。而且,农业发展所决定的粮食价格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着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

5.农业在逐渐发展过程中,向工业部门提供了储备资金。

6.发展中国家如果能够保证农产品供给或结构性替代农产品,还可以节省外汇。7.农业现代化还有推动经济发展的产业联系效应。

总之,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可以具体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产品贡献,二是市场贡献,三是要素贡献,四是外汇贡献。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农业的特点和农业现代化

一、发展中国家农业的特点

(一)农业经济的二元结构

当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农业不完全是传统的,但也尚未实现现代化。话费、农药、农业机械以及高产良种等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已被不同程度地采用。但是,许多生产工具和生产方法仍然是传统的。

从总体上看,传统部门与现代部门并存,传统农业占优势是发展中国家农业的典型特征。传统农业部门采用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传统的生产组织、土地制度和耕作技术。少数按现代商业方式和技术经营的现代化农场处于小农的汪洋大海包围之中。在传统的农业部门中,就业人数占的比例很大,而产品商品化比例很小,大多数产品用于自给自足消费。在现代农业部门中,就业人数占的比例很小,而产品商品化比例却大得多。这就是发展中国家农业的二元经济结构。在二元结构条件下,传统农业占优势地位是发展中国家农业最重要的特征。而农业的发展也就是消除二元结构,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

(二)农业生产的目标函数与供给反应

发展水平越低的国家其农民的生产目标就越是偏向于保证维持生存的粮食生产。当生产水平已经脱离了维持生存阶段时,农民除了生产自给的粮食外还有剩余农产品可供出售。这时,半自给的农民的生产可能受利润最大化这一目标的驱动。但由于农民的现金收入一般很低,他们往往把风险大小的考虑置于利润最大化原则之前,不得不把用于经济作物生产的资源限制于 41 首先保证粮食自给的范围以内。发展程度越高,农民的收入水平越高,对于利润最大化的追求动机就越强烈。因此,可以说,在发展中国家,如果农民生产的目标函数是维持生存的话,其供给反应确实可能是异常的,即农产品价格上升也许不会诱导农民提供较多的产品,因为农民容易满足于很低的生活水平。如果农民不关心利润,那么他对市场价格的变动,至少是反应迟钝的。但如果是如我们所说的农业发展已使农民的目标函数发生变化,倾向于追求利润最大化,则供给反应也同样会发生变动而趋于正常。

(三)农业发展的制度与组织障碍

发展中国家农业部门的土地所有权制度是多元的、复杂的,这些复杂的土地制度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一是传统的村庄所有制度。私人只有土地的经营权和收益权,没有直接的所有权。二是传统的私人所有制。所有者可以是个体农民,也可以是地主。地主占有土地,而佃民则从地主手中租地耕种,并以实物、劳务或者货币形式向地主缴纳租金。

三是现代的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度。土地所有者一般是农业公司或按商业方式经营的种植园。

四是现代的社会主义土地所有制度。土地归国家或集体所有,由集体农庄、合作社的成员耕种。

从理论上说,资本主义的土地所有制度和社会主义土地所有制度是现代土地占有制度,从而优越于传统的土地制度。但对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传统土地制度占有绝对优势。传统土地制度压抑了农民提高生产率的积极性,阻碍着农业的社会化、商品化、组织化、专业化,妨碍着新技术的采用。鉴于土地制度同农业生产的发展存在密切的关系。因此,发展中国家要推动农业发展,土地制度的改革是重要的政策措施。当然,从实践来看,现代土地制度的建立需要一个过程。在低下的生产力水平上推行现代土地制度,其效果也是令人怀疑 42 的。

(四)农业生产的资源投入结构

在发展中国家,传统农业部门中土地和劳动是主要的生产要素,资本的使用量很少,使用的生产技术是传统的、落后的。在有限的资本设备中,大多数还是由农业部门本身通过劳动形成的,如简易的农用建筑、灌溉设施。

(五)农业的自然风险与经济的不确定性

农业是深受不稳定的自然环境和经济上各种不确定因素影响的生产部门。所数发展中国家处于热带和亚热带,在那里,自然环境比处于温带的发达国家不稳定得多。

各种原因使农业生产中的产量和价格的波动幅度很大。在农产品短缺的情况下,农产品的价格会剧升,按理对农民是有好处的。但是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首先必须满足农民自给性消费,剩余产品才会进入市场交易。在歉收的情况下,农民可能不会有剩余产品出售,因而产量下降、价格上升对农民并不带来多少利益。相反,如果丰收造成剩余农产品大幅度增加,由于价格剧降,丰收后农民仍然得不到好处。

二、农业现代化

(一)农业发展的阶段

第一阶段是生产力低下的维持生存的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阶段。在传统农业中,生产与消费相等,没有经储蓄,基本上是简单在生产。农业土地占有制度是传统的部落公有制、传统的地主—佃农制度和小农占有制度。农民只种植几种农作物作为自己家庭食物来源,产量和生产率很低。使用的生产要素主要是土地和劳动,劳动工具简陋,生产方式原始,农业投入量很少。农民只有在农忙季节才能实现充分就业,其他季节的就业量不足。

第二阶段是传统农业向混合的多种经营农业转化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土地占有制度和农业生产制度发生了量变,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开始出现并逐渐占有一定的比重。但土地占有和 43 农业生产方式开始出现并逐渐占有一定的比重。但土地占有和农业生产制度是二元的,即传统和现代农业制度并存。此时,农民不仅仅种植几种农作物,而是多种经营,种植一部分经济作物,经营简单的畜牧业。在季节失业时,可以用其他的生产活动去填补空闲,增加收益。这一阶段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都有改进,一些简单的机械和良种、化肥等逐渐得到推广。

第三阶段是专业化、现代化的商品农业。这种类型的农业是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部门的发展相适应、相联系的。在这一阶段中,农业生产的目的已不再是在自给自足的前提下仅仅将一些剩余产品出售给市场了,利润最大化已经成为经营的基本原则,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这一阶段,农业生产按照专业化分工的原则进行,农场集中栽种一种特殊作物,所使用的机械设备是节省人力的大型高级的现代化设备。

(二)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 传统农业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技术长期停滞,生产率低下。二是以小型的家庭农场为主要生产单位。三是以土地和劳动为主要生产要素。四是农民有很强的回避风险的倾向。

(三)农业现代化的含义和基本内容

农业现代化:指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来为农业提供生产的技术手段和物质手段,用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提供农业生产的组织管理手段,把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停滞的农业转变为开放的、市场化的、不断增长的农业的过程。

农业现代化的内容包括: 一是物质投入的现代化; 二是生产技术的现代化;

三是生产的专业化、社会化和区域化; 四是生产组织管理方式的现代化; 五是农民生活方式的现代化。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历史性概念。就当代而论,现代化农业就是指具有世界现金水平的科学化、机械化、社会化的农业。这种现代化农业是以石油农业为标志的,也就是说,农业生产广泛地使用化肥、农药、激素、塑料薄膜、农用液体能源等技术手段。但单纯或主要使用石油农业手段,也造成土地板结,肥力下降,土地,水源,食品污染,对其他动植物造成危害等问题。正因为如此,发达国家正在推动石油农业向生态农业与现代生物工程农业的转型。

第三节

农业发展政策

一、农业发展政策的种类

国家实行的农业政策主要包括农业财政政策、农业信贷政策、农业价格政策、农业科技教育政策等等。这些政策往往相结合,互相联系。

二、农业财政政策

农业财政政策指国家对大中小型水利工程、大规模造林、草原建设、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支农、扶贫、农村优抚救济等方面的投资、扶持措施。

农业财政政策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发展水平落后,低收入的农民没有进行较大规模农业工程建设的能力,而收入较高的地主阶级则将其大部分收入用于挥霍浪费。

其次,由于农业科研投入大,又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因此,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方面,农民既无此财力,也无此能力。

再次,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往往采取了剥夺农业的“价格剪刀差”政策,从而制 45 约了农村发展的潜力。为了弥补这种不合理的价格政策后果,国家也必须在财政上给予农业发展以积极的支持。

第四,由于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制度上的原因,发展中国家的乡村收入分配两极化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三、农业信贷政策

农业信贷政策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一,完善的和较发达的农村金融机构可以将分散于民间的大量储蓄转化为投资,促进资源更合理的分配。

第二,实施有效的金融政策需要一个有效的农村资金市场。

第三,发展中国家的农村金融市场是二元结构的,现代金融部门和传统金融部门必然占据资金市场的统治地位,由于其利率很高,造成借贷者的资金成本很高,生产风险加大,不利于促进农业发展。

第四,农业信贷政策的完善也有助于发展中国家民间资金市场的发育。

四、农产品价格政策

农产品政策中最重要的是农产品价格政策。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农产品交换价格的不合理是导致资源配置状况不利于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

五、科技教育政策

科技教育对于农业的长期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科技教育不但可以提高农民的科学技术水平,而且有助于培养农民的现代商品经济观念和社会生活概念,使农民有可能以自觉、积极的行动成为农业创新主体,使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化学肥料、药剂,采用改良后的农产品良种。农业科技教育政策的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农业科研教育投资,实施农业振兴计划,加强农村扫盲与职业教育工作,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等。

六、WTO框架下的农业政策

(一)市场准入

一是关税化,二是关税减让,三是准入规则,四是特殊措施,五是特别紧急措施。

(二)国内支持

国内支持指市场价格至此,直接支付及其他补贴形式的国内保护。

(三)出口补贴

如果国内产品在输出时候的价格比国际价格高,同外国产品就没有价格竞争力。为了把输出价格压到国际价格同等程度,就要对输出农户支付输出补贴。国际价格同国内价格的差额部分就是输出补贴。

第十章

工业化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

工业化与经济发展

一、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一般过程

在发展的初级阶段,粮食加工工业和纺织服装工业,一般是首先建立起来的工业,因为低水平的国民收入约束了居民的购买力,消费对象还只限于满足衣食等基本欲望的必需品。在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之后,居民的需求刺激了耐用消费品的生产。最后,当国民收入出现了巨大增长,国内市场的绝对容量大大地扩展之后,生产钢铁之类中间产品,利用先进技术并有显著的规模经济效果的如炼油之类的工业,以及生产精密机械的工业逐渐发展起来。

二、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在工业化中的作用

首先,要实行工业化,必须有一定的基础设施,如公路、铁路和港口等等的修建。其次,政府要为工业化制定全面计划。

再次,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在工业化过程中,还要在财源的引导和技术的培养两个方面发挥必不可少的作用。

最后,发展中国家为了促进工业发展,还要努力公营企业。第二节二元结构转型:刘易斯模型 刘易斯认为二元经济有下列特征:

一是经济中存在着两个部门:传统的占优势地位的农业部门和现代的发达的工业部门。二是农业部门是以传统的自给自足型农业为主的产业,大量使用的是土地等非再生性资源,其规模不可能随着人口增长而持续扩大。

三是工业部门是以现代工业为主体的产业部门,大量使用厂房、设备等资源,其规模随着生产的发展和资本的积累不断扩大,其速度可以远远超过人口的增长。

四是在传统农业部门中,劳动力供给是无限的,即劳动供给弹性是无穷大的,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农业部门都存在大量可供利用的劳动力,由于劳动力无限供给,造成:第一,在仅能维持生存的农业部门,实际工资率是不变的,不会上升的;第二,超过实际需求的劳动,其边际生产力等于零。

五是农业部门的工资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无关,而是由维持生存的“制度工资”原则决定的。

刘易斯模型的中心含义是:

现代工业部门资本积累引起了工业部门的扩张,工业部门的扩张引起工业部门劳动就业需求量扩大,从而吸引剩余劳动从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转移。剩余劳动从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的转移对经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劳动力转以后,农业部门中的劳动与土地的比率发生了变化,消除了过剩的劳动力,而现代工业部门则得到了它为增加产出所需要的额外劳动力。因此,对于不发达经济来说,通过建立和扩大以现代工业为主体的现代资本主义部门,将不发达国家经济内部处于隐性失业状态的劳动力转移到工业部门使之与土地等非再生性资源脱离,转而与现代工业部门中的资源相结合。这样,当现代工业部门的扩张将整个经济内的过剩劳动吸纳尽净 48 时,工业化使收益递增取代收益递减趋势,整个经济就转变为稳定增长的发达经济,从而二元结构就转化为工业部门占主导地位的一元结构。可是,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没实现这种转变,而这一转变对于经济发展优势最重要的。这一过程将一直持续到所有的剩余农业劳动被吸收到工业部门为止,由于农业部门不再存在剩余劳动,农业劳动对工业的工资变动并不完全具有弹性了,工业部门要想扩大生产,曾雇工人,就必须与农业部门展开竞争,以提高实际工资吸引工人至工业部门就业,并且因为工业部门的增加以及实际工资趋于上涨,农业商业化也必然开始了。

第三节

工业产业结构的演变

一、工业结构的含义及其演变过程

第一阶段:同农业关系密切的以轻工业为中心的消费资料发展阶段。第二阶段: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发展阶段。

第三阶段:是在重工业化的过程中,工业结构的“高加工度化”即工业结构表现为以原材料工业为中心的发展阶段向再次加工,组装工业为中心的发展阶段演进。

第四阶段:是工业结构向集约化发展的阶段。

二、工业产业结构成长不同阶段的主导产业

罗斯托列出的20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出现的五种主导部门综合体系是:

一是“起飞”准备阶段的主导部门体系,主要是饮食、烟草、建筑材料等工业部门 二是非耐用消费品制造业综合体系,其中最重要的是纺织工业

三是重型工业和制造业综合体系,如钢铁、煤炭、电力、通用机械等工业部门 四是汽车工业综合体系

五是生活质量部门综合体系,主要是服务业、建筑业

三、工业结构的重工业化——霍夫曼定理 霍夫曼的结论是:

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消费资料工业的发展与资本资料工业的发展所构成的比例关系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这一趋势反映了工业化结构趋向于“重工业化”的发展趋势。这一结构变动趋势是通过两大部门的净产值之比的变化来表现的。这一比例即为“霍夫曼比例”。

第四节

工业化发展战略

一、平衡增长的大推进发展战略

第一,平衡增长论过分夸大了资本对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第二,平衡增长论的论点理由并不充分。首先,社会分摊资本并非完全不可分;其次,工业品市场并不一定需要各部门平衡增长,产生收入效应而形成;第三,平衡增长论者明白大规模投资非单纯依靠民间力量所可行,因而支持政府采取行动。

第三,平衡增长理论的应用,需要具备大量的资源,各部门齐头并进的发展所需要的各种资源恰恰是发展中国家所缺乏的。

二、不平衡的倾斜发展工业化战略

赫希曼指出:经济发展实际上是循着由主导部门的发展带动其他部门的发展,由一个企业的发展引发另一个企业的发展方式进行的。从表面观察一个经济在两个不同时点上的成就,可以发现它在各方面、各部门均有进展,似乎这是由平衡增长所造成的。但实际上平衡仅仅是不平衡发展的结果。这种情况的产生是由于下面的事实造成的:利润率是不平衡的标志,在自由竞争企业制度下,利润促使投资投向高利率的行业和部门,因而投资又会使利润率逐渐下降。但同样的投资可能提高其他行业、部门的利润率,因而导致平衡的破坏。

第五篇:光学发展简史教案

光学发展简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了解光学的发展简史。2.使学生了解光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掌握光学的基本概念。3.了解光学的研究对象和光学发展的五个时期。4.了解并掌握学习光学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学习光学,对内容的理解,了解光学的发展史。

2.教学难点:学生在学习光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光学发展的五个时期所代表的人物和成就,了解这些人物中各有哪些成就。

三、教学准备:ppt课件、光学发展简史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引入:上课开始时,提问:学生,你们对光学的发展了解多少呢?知道什么叫光学吗?

2.(学生思考、讨论,指名学生回答)

3.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光学的发展简史。

二、光学的基本概念 1.师:什么是光学?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2.师:出示ppt课件进行讲解 光学是一门研究光(电磁波)的行为和性质,以及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的物理学科。

三、光学的研究对象

1.师:光学的研究对象分为哪两个部分?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师:出示ppt课件展示

(经典光学、现代光学)

2.结合ppt课件问学生,经典光学、现代光学又分为哪几个部分。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师:出示ppt课件展示,进行讲解。

四、师:光学发展分为哪几个时期?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分为五个时期)

师:光学发展的五个时期主要有哪些?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结合有关光学发展史资料、ppt课件展示进行讲解 1.萌芽时期

2.几何光学时期 3.波动光学时期

4.量子光学时期 5.现代光学时期

五、师:光学发展的五个时期中所代表的人物和成就有哪些?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师:结合ppt课件、光学发展史资料进行展示、讲解。

六、拓展延伸

通过对光学发展史的学习,学生对本课所讲授的知识已完全掌握,因此我将设计了课后作业,让学生课后去查阅有关光学发展史的资料,了解光学发展中的一些伟大的历史人物和成就。

七、板书设计

板书就像一份微型的教案,体现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教学过程。我的板书设计是: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授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的脉络。

光学的发展简史:

什么是光学

光学的研究对象

光学发展的五个时期

光学发展的五个时期所代表的人物

下载发展教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发展教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美关系的发展(教案)

    《中美关系的发展》教案 窦长保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复习能明确美国崛起的主要史实,识记重要知识点; 2、让学生理解美国崛起对自身及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

    和平与发展教案

    和平与发展教案 课题3.1复习教学目的 对已学知识的回顾与巩固 教学过程 复习:P66 • 、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什么? • 2、什么是和平问题? • 3、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哪些? • 4......

    《关注国家发展》教案

    关注国家发展 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含义、核心内容;懂得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2、了解我国在科学技术、教育方面的成......

    教案-汽车发展历史

    课程一:汽车发展历史 授课时间:2节 授课班级:选修班 重点:了解汽车的历史 难点:各种汽车的公司历史 课程引入: 一、汽车的第一: 1、第一辆汽油发动机汽车 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

    教案(和平与发展)

    导课:在上课前,老师请大家看一个视频(点课件)视频看完了,想必大家对战争都有自己的感想,谁能说说战争都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危害呢?……没错,战争不仅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损失,同时......

    教案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19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2......

    祖国发展我成长教案

    - 1主持人:同学们,祖国发展我成长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一)认识国旗、国旗组成及象征意义(知识问答) 1、主持人提问:你见过国旗吗?在哪见过?(师出示国旗图片) 队员回答:学校升旗仪式上,电视......

    学前儿童言语发展教案

    项目七: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一、 教学目的 (一) 了解言语与语言的概念及区别、言语的种类 (二) 熟悉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各个阶段 (三) 掌握学前儿童言语能力的培养策略 二、 课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