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活动作文”之课堂演讲教学反思
“活动作文”之课堂演讲教学反思
“活动作文”之课堂演讲教学反思
1、从“课堂作文”到“活动作文”
积极参与活动,完成思维到文字的转化。“‘活动作文’强调作文教学的趣味性和可教性。在时间和空间上给予学生思考的自由,打破原来那种在教室里上两节课完成一篇文章的做法。通常是设计实际的演示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完成从经历、体验、思维到文字的转化,使学生言之有物。”(引自余党绪《写作教学与公民表达》)不同于传统的“课堂作文”,课堂演讲这类“活动作文”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体现了对学生写作兴趣、态度、选择、独立思考等因素的培养,使学生得到比较充分的个性发展。
唤醒激发潜在语言表达能力。“我们感到,学生头脑中储存的潜在的语汇、语言形式、思想材料的数量其实是相当大的,但平时都处于消极状态,教师应该创造条件来使这种处于‘沉睡’中的能力觉醒。”(章熊等著《和高中老师谈写作教学》)演讲活动更容易将学生潜在的处于消极状态的语言表达能力转为积极状态,综合锻炼了学生的思、听、说、读、写、动等各方面能力。
写作能力的提升贯穿演讲活动的整个过程。学生在前期演讲稿写作中,根据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形成自己独特的感悟和思考,并转化为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在演讲过程中,单个学生的演讲往往使班级整体学生开阔眼界、激发思维。在演讲活动后期,“活动作文”积极作用于“课堂作文”、“考场作文”,表现为学生写作得分的逐步提高、写作能力的逐步提升。
2、从“教师教授”到“同伴教育”
无论在何种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很重要,同伴教育也很重要。写作教学也要为班级学生搭建同伴教育的平台。有时候,同伴教育的影响力甚至高于教师的影响力。我想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往往的单线的,但是同伴之间的互动影响是网状的,这种影响力有时超乎我们想象。另一方面,从心理学角度而言,学生到了高中阶段,生活中的“重要他人”从老师和家长转变为同学,高中生在自我同一性的整合中,更在意同伴对自己的看法,更在意自己在同伴心目中的形象,因此为了获得同伴的良好评价,找到群体归属感,高中生往往很在意自己在集体活动中的表现,他们往往会尽可能展现出自己的最佳形象。
因此,在我的语文课堂上,一直重视和强化同伴教育,写作课亦是如此,我十分重视写作活动课程的设计。一学期的演讲活动,我惊喜地看到了学生的高度热情、课后的积极准备、课堂上的激烈的头脑风暴、作文中的潜移默化。同时,我也惊讶于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表现平平的学生竟在演讲活动中大放异彩。正如班内学生乐菁雯所言:“ ‘让每个同学有一个完全展示自己的平台。’可以说这样的一个活动类似于TED演讲,‘ Ideas worth spreading.’传播交流有价值的思想,这是一种体验,一种尝试,一种找到自信,认可自己的方法。”石文忆同学也说道:“其实,每个同学的演讲都很有意思,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同一本书、同一部电影的看法都不同。能大度接受思维碰撞、无需匿名的课堂实在太少。”一学期的演讲活动让我认识到,学生的参与程度,决定了课堂的效果。教师给学生一个小小的讲台,学生会还你一份大大的精彩!教师把学生看成是具有高度潜能的人才,学生便会最大限度地释放自己的潜能。
3、从“消极阅读”到“积极阅读”
写作能力不是仅仅依靠写作训练就能得以提升的,阅读积累对于写作能力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在现代生活中,不阅读、被阅读、碎片化的阅读现象日渐突出。在娱乐至死的时代,在网络信息洪流中,学生往往失去的安静进行整本书的能力。在这样的现实中,写作教学更是夹缝中生存。当我们创设了阅读活动,一定程度上去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以期提高写作水平时,仍会经常听到学生类似的无奈感慨:“老师,为什么我读了书,但是考试时还是想不到、用不上?我觉得阅读没用啊„„”
要探讨阅读积累无法提升写作水平的困境,首先要思考消极阅读和积极阅读的不同。消极阅读可视作单纯为读而读,《语文:表现与存在》一书的作者潘和新认为:“为表现而读,为说、写而读,可称为积极阅读。”传统的课堂写作教学不易激发学生兴趣,不易调动学生阅读积累,学生的阅读往往是消极阅读,为读而读,未能很好实现从阅读向写作的迁移和转化。潘和新还认为:“不能外化为表现的阅读都是浪费生命。”“阅读不单是为了写作,但是,阅读总是在为言说、为写作做准备,是在给言语生命蓄积资源和能源,总是在改变、建构着主体。阅读终究要指向创造和表现,指向言语生命的构建。这一过程是隐性的、悄然发生的。”活动作文容易激发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为了写作而进行目的性的阅读,从“为读而读”的相对消极的阅读转变为“为写而读”的相对积极的阅读。在演讲活动中,学生往往为了在同伴面前呈现出最精彩的主题内容而进行大量的有针对性的、广泛而深入的积极有效的阅读和思考。而这种积极的阅读和思考会引发同伴进一步的积极阅读和思考,形成阅读和写作的良性循环,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呈螺旋式上升。
第二篇:有效课堂之教学反思
有效课堂之教学反思
黎坤荣初二信息技术
有效课堂的两个基本出发点:一是如何遵循教学规律,回归教学本质,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二是如何落实新的课程理念,是否真正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做为教师上了无数节课,静下心来反思一下,我上的每节课都有效吗?有没有低效无效的时候?低效无效的原因是什么?应如何改进?
从教师的角度来衡量:一节课,我考虑学生认知水平了吗?有漠视学生的现象吗?有浪费课堂时间的行为吗?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带给了学生什么?各环节目标达成度如何?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我的做法是:
1、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一是教学目标要正确。这就要求我们更新教学理念,整体把握教材,深刻理解教材中每章每节的教学意图和目的。二是目标的设置要恰当。不仅对教材有一个整体的、正确的把握,还要对学生的现状也有准确的把握,设置的目标不仅要难易适中,还要有切实可行的可操作性。
2、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设计有效的教学环节。课堂上环节很多,但每一个环节应有一个明确的具体的目标,如果不知道这个环节为何而设,这种环节就是无效的,就不能让它占用我们的课堂时间。因此,每一节课要注意围绕教学目标,抓住切入点,设计教学环节,使课堂重点突出,条理清晰,精心设计合适的思维量、信息量、训练量,使课堂更有效。
3、问题的设置追求高效性。
问题的设置往往反映出教师备课的深度、广度,提问要有一定的开放性、深刻性、层次性、启发性,必须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杜绝随意性的简单即问即答,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投入思考。如果学生一时无法解决,应灵活将问题化解成若干小问题,或转换设问、或提供思考背景等。问题要有一定的系列性,要将整节课问题系统设计。
4、有效课堂离不开动手实践。
动手实践要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础,设法既让学生有一定的时空去想、去做、去活动,又让学生想有方向、做有目的、动有收获。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方式
之一是动手实践,根据学习知识的性质特点,结合大量的操作活动来学习。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手段。是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教学反思的有效性?我的做法是:
1、一问学生学到了什么——这是一堂课结束后的首要问题。新课程理念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得如何、收获怎样。所以,教师的思维中心必须转移到学生上来,而不是教材、教参、教学内容,只有从学生的角度思考,课堂的45分钟才更为有效。
2、二问学生收获了没有——这要从学生的学习状态入手:一看学生的课堂参与状态,是积极主动的,还是被动应付的?是全体参与的,还是几名尖子生的活动?二看学生课堂答题状态,答题能直接反映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形成等情况,学生答题的正确率如何?思路是否清晰?基本知识的掌握是否准确、熟练?能不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三看学生课堂思维状态,有没有提出富有见解的问题?
3、三问通过什么方式实现目标——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感情,达到了预设的学习目标,但是,实现目标的方式是有区别的。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疑难处相互讨论、师生互动,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同时形成能力,在探究过程中也培养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问题实际上反映的是教师的教学理念。
4、四问有没有更有效的教学方法——这一问题是建立在教师对课堂教学效果认可的基础上的,是对自我水平和素质的再提升。有时,教师通过再三思考而采用的教学方法,实施后自我感觉还比较满意,自己认为教学是有效的,对课堂采用的方法会倍加珍惜。但是,教无定法,学无止境,我们应不断追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学生群体不同、教学背景各异,都可能制约教师选择教学方法。所以,我们要善于向自己质疑,要挑剔每一个教学细节,要敢于否定自我。
善于比较是教学方法再提升的重要途径,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会认真揣摩同行的教学方法,借鉴名师、特级教师的教法。教师应该学会这一技巧,取长补短,为我所用。教师应充分利用教研活动等平台,更新观念,挑战自我,努力实现有效教学。
2012年1月10日
第三篇:高效课堂之教学反思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特征,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探究式”学习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并逐渐成为占主流地位的学习方式,高效课堂教学反思。这种方式对于改变过去机械的、被动的“灌输式”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探究式”是万能的吗?
我们知道,学习方式的选择运用,要受到教学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及个性特点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教学实践已经证明:第一,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合于学生通过探究去解决。第二,“探究式”一般更适合于智力好、主动性强的学生,而对智力一般、善于模仿思维的学生来讲,教学效果就要差一些,如果一味地追求“探究”,就会严重脱离一些学生的实际,挫伤他们的积极性。第三,每种学习方式都有它显著的优势,也有其明显的不足,很难检测和评判孰好孰坏。机械的、形式化的“探究”会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有意义的“接受”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运用是否符合教学实际,教学反思《高效课堂教学反思》。如果不顾实际,对于明明很简单而不需要探究的,或者学生没有能力探究的那些知识,也去搞形式,追求探究的“时髦”,就会事倍功半,得不偿失。事实上,现代教学的理论和方法,只能是在继承传统教学理论和方法基础上的发展和创新。
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不少教师都对原来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也有一些人形成了一种意识:即认为一堂好课就是要把学生调动起来,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而把学生调动起来的标志就是到处是学生的声音,课堂氛围好,气氛活跃。于是课堂教学中有意无意地走向了庸俗化,片面追求课堂里的热闹,使本来井然有序的课堂变成了一盘散沙,最终的结果是把老师从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完完全全变成了课堂纪律的维护者、监管者。在这样的意识指导下必然会冲淡教学的主题,把有组织、有内涵、有目的、探求知识的课堂变成了类似于放牛羊的牧场,盲无目的、放任自流,甚至为了迎合学生出现了低级趣味。自己上课时感觉把学生调动得很积极,氛围好,而最终的学习效果却是一塌糊涂,甚至于导致学生只记得搞笑的地方,对应该掌握的知识一无所知,能够培养的能力一无所有。这样的活动要了又有何用,多了又有何益。也就是说活动中讲氛围不能走极端化,一定要注意活动的本质,即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动而有效。
无论是什么样的教学方式,都要把先进的理论与自己班级的是实际情况相结合,这样才能拥有高效的课堂。
第二十一期卢龙丰润迁安分队丰润二中历史学邹美娟
第四篇:教学教学活动之反思
数学活动《图形娃娃真有趣》之教学反思
2016年9月23日上午九时,在园领导的安排下,我以课题《图形娃娃真有趣》参加了园内组织的公开课观摩活动。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加强教学教研业务水平,我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回顾与梳理。找出不足、总结经验,使之成为自己今后教学的参照。以下是我对本次教学活动的反思:
1、活动内容的选材: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它领域活动来得枯燥、单调、容易使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而图形在幼儿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孩子的身边就有许多与图形有关的东西。如何指导幼儿通过欣赏、观察、比较等方法,运用趣味的游戏方式让孩子在无意中感知图形的基本特征,是我教案中首要考虑的问题。
2、教学目标的制定:参加本次教学活动的幼儿属于混龄班的孩子,由3岁半到6岁半不等。大部分孩子对三角形、正方形、圆形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主要体现在幼儿对3种图形特征的理解和归纳,并能用准确完整的语言进行描述。也是本次教学活动设计的重点!
3、活动实施的准备:众所周知,游戏是3--6岁儿童早期生活中从事的最重要活动,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针对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组织活动时加强数学教学的游戏化。首先以图形娃娃的可爱形象引入情景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再提供适宜幼儿操作的学习材料,结合“我说你做”“跳房子”“铺路”等趣味游戏让孩子在快乐中收获知识!
4、教学活动的组织:本次活动我重点引导幼儿感知图形的边和角,什么是边?什么是角?边在哪里?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等不同方式加深对图形的认知,让幼儿在边操作、边观察、边发现的过程中自主的领悟知识。有目的地提出问题:你看到了什么?它是怎样的?你拿到的图形宝宝是怎样的?请幼儿说出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主要特征,以个别回答、集体回答的形式为幼儿提供表达的机会。大大提高了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5、活动实施存在的不足:①课前准备不到位、欠缺游戏道具(小兔子头饰),在游戏过程中没有检查孩子是否参与到其中,应注意关注每个孩子的个性发展。②教学方法不够多元化,缺少对幼儿发散性思维的引导,当孩子说出圆形像月亮时应及时给予赞赏并采用比拟法进行拓展教育,如三角形像切开的披萨等等。③课程内容比较多,导致某些游戏流于形式,没有达到预想效果。比如“实物分类”环节可删除掉,注意把控时间见好就收!④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教育误差,比如某些正方体的盒子不等于正方形、虽然圆柱体有两个面是圆形,并不代表圆柱体就是圆形。作为幼教工作者应注意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否则将延误孩子的一生。
通过本次观摩活动,我看到了其他老师的长处也体会到自己的不足。深深体会到自己要不断的学习、提升才能更好的适应现代化的幼儿教育!反思人:陈艳嫦
二0一六年九月二十五日
第五篇:实施高效课堂之教学反思
给孩子们足够的释放空间
龙洞小学
罗祖燕
新课程中提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说明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转化。学生从真正从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转变成了主动探究者。随之我们的课堂教学就是要重视学生的学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我们要培养的是全面发展具有创新意识,具有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那么通过我对近几年高效课堂的教学的实施我最大的感触就是要给孩子们足够释放潜能的空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我就谈谈我在实施两步八环节教学模式过程中各个环节进行反思:
一、预习引领环节不能掉以轻心
“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时代对教育的呼唤,是一个人适应未来社会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学贵有疑,有疑才有变通,有变通才有创造。” 那么让学生学会自己主动地提出问题才是学生真正学习的开始。所以我认为预习引领环节是非常关键,当我们教给孩子们学习的方法后,想想在短短的八分钟里,有多少能真正掌握呢?我们在就学生充足的时间去从纷繁复杂的问题情境中去捕捉信息,然后进行思考,质疑。形成问题,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以查资料,可以大胆地猜想、验证、交流讨论,最后找到解决的办法。要学生学会学习,单靠那几分钟的时间是远远不够,尽管是低年级都有必要让学生课外自主去学。
二、调查学情很关键
试想:在我们的课堂上能提出问题,大胆展示问题的学生有几个?其他的孩子就没有了自己的想法吗?我想在预习引领过后,再加上自己的认真地预习,思考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问题吧。其实只要我们给孩子们给学生创造宽松的环境和谐环境,鼓励孩子们敢想敢说。尽管孩子们提的问题与本节课的内容无关或超简单我们都不能加以打击,要多给孩子们一些帮助,多一些宽容。让他们在宽松愉快的环境大胆提出有价值,有深度的问题,才能形成我们本节课的有效导学计划。
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高效课堂要求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是平等的。因此,我们必须充分掌握学生的学情,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智慧,启发学生思维,给以足够的时间,引导学生阅读、查资料、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对子交流、小组讨论、自我展示、师生及时纠错、师及时调控,使师生、生生合作和谐,真正把课堂还给小主人,尊重小主人。
四、让孩子们去展示自我
我们知道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这个大舞台就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课堂检测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教师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手段, 也是学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手段,因此在检测时我就让优等生出题,由他们抽同学上黑板展示,如果抽上来的学生还不能够解答的,就一对一进行帮扶。课后巩固也是让学生自己出题展示在黑板,我就把关。记得有一次我们学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有个同学就出了一题53除以2这就超出学生学习的范围,这时我就适当给改一下把2改成7不是就可以了吗?再比如学习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时,我还担心孩子们不能举一反三,没想到他们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编题来考考同学呢,而且孩子们都跃跃欲试,,兴趣高涨,这不就是能力的一种提高吗?
只要我们给孩子们一个属于自己的舞台,给孩子一个属于自己展示的天地,让他们孩子们尽情释放自己的潜能,他们就会还我们一份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