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第4课《归去来兮辞》精品教案 (定稿)

时间:2019-05-15 04:30: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第4课《归去来兮辞》精品教案 (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第4课《归去来兮辞》精品教案 (定稿)》。

第一篇: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第4课《归去来兮辞》精品教案 (定稿)

4.归去来兮辞(并序)

教学目标

1.积累有关的语言知识。背诵课文。2.理解《归去来兮辞》表达的感情。

3.了解陶渊明的基本思想和陶渊明这个典型的意义。教学重点

1.积累有关的语言知识。背诵课文。2.理解《归去来兮辞》表达的感情。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

2.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情景激趣 ㈠创设情景。

陶渊明,东晋诗人。出身于破落官僚家庭,家境贫寒。29岁起为江州祭酒,不久自解职归。以后做过镇军、建威参军,因不堪行役之苦,转任彭泽令,仅80余天即辞归田园。晋安帝义熙末,50多岁时,被征为著作佐郎,不就。晚年穷到“窥灶不见烟”(《泳贫士》)的程度。最终在贫病交加中死去,卒年62岁。

陶渊明的诗留存一百二十多首,其中有20余首是写田园生活和景色的田园诗。这些诗冲破当时“玄言诗”的风气,为五言诗开辟了新境界。

陶渊明41岁时(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85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自此陶渊明还家归隐,过起了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此后二十三年,虽忧愤贫病,再无出仕之念,最后在贫病交迫中逝去,终年六十三岁。

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㈢提出目标。

学习本课,我们的共性目标是: 1.了解作者

2.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下面再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你自己的学习或思想状况自主设定一个个性学习目标:

二、探索生趣

㈠阅读指导:速读课文,请用序号(1,2……)标出序的层次,用序号(一、二……)标出《归去来兮辞》的层次,请用“

”标出关键句或主旨句,请用着重号标出关键词语,请在相关的文 字旁批注你的阅读感受,如对内容、主旨、语言、表现手法等的看法等,请结合学习目标、课后练习,将不能解决和有不同见解的问题逐一列举出来:

在阅读程中,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惆怅(chàng)

轻飏(yáng)

熹微(xī)

棹孤舟(zhào)

出岫(xiù)

眄庭柯(miǎn)日 遑遑(huáng)

流憩(qì)

盈樽(zūn)

㈡课堂探索: 探究序的内容:

结合注释,理解序的大意。

学生提出不能理解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探究《归去来兮辞》的结构:

方法指导:精读课文,并与同学商讨,根据文体特征、文中表现思路的语句或词语,探讨本文的结构,体会其妙处,并从整体上理解课文:

1.划分段落,归结段意: 第一段,归心似箭。

原因:田园将芜(托词),心为形役、惆怅而独悲。醒悟:

第二段,归家途中。

①欣喜心情:小舟轻飏,和风吹衣 ②家人欢迎:“童仆迎接,稚子候门”

③家中景状,有松、有菊、有幼、有室、有酒、有樽,差足自慰。3.自得其乐。

①天伦之乐。(饮酒自遣,室中之乐)②田园之乐。(涉园观景,留连忘返)

③归来之乐。(A.重申辞官之志.B.与故人与游人交往.C.出游方式.D.出游所见)4.综述情志。

①向往田园(不慕名利,超凡脱俗)

②乐天知命(不趋炎附势,又无力回天,听天由命)2.本文的结构有何妙处?

结构严谨而周密。《归去来兮辞》的写作事出有因,不能不交待,但用辞赋说明事情的原委,结构会臃肿不堪。作者用散文体的序说明本文写作的背景和作者当时的情况,而用韵文辞赋全力抒情,使二者各得其所,两全其美。辞赋的段落安排也十分巧妙。第一段用直接抒情的手法,照应序文,形象地表达他对“今是昨非”的深刻认识。

二、三段为本文中心,借物抒情。山川花木,触处皆春;饮酒赋诗,其乐无穷。结尾一段综述情志。全文首尾贯通,中心突出,松菊节操,田园情趣,得到充分的展现。

3.本课的结构对你的写作有何借鉴作用? 探究文意:

方法指导:结合注释,基本疏通文意,对不懂之处,先查工具书或问同学,实在不能独立解决的,课堂上提出,师生共同解决。

完成课后第三题:

翻译下列句子,并体会这些句子的表达效果。

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译文:我认识到过去所做错的已经无法挽回,但知道未来的事却还来得及弥补。我确实已走入迷途但还不算太远,现在已经觉悟到如今归田是对的,以前出仕是错的。

表达效果:作者在此处化用了《论语·微子》中“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之句,这是作者沉痛的自白、决绝的宣言。“今是而昨非”,前后对比,鲜明有力,“迷途其未远”,悔悟与庆幸之情又溢于言表。

2.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译文:船在水中轻快地飘荡前进,微风吹动着我的衣裳。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程,只恨晨光朦胧,天还不亮。

表达效果:前两句对仗工整,语句精练,抑扬顿挫,颇有韵味,且语言有很强的表现力,把诗人解决思想矛盾后在回家途中愉悦畅快的心情表现得真切动人。后两句则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作者归心似箭的急切之情。

3.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译文:倚着南窗寄托自己傲岸的情怀,深深感到这简陋狭小之地也可以使人安乐满足。虽有门却经常关闭着,每天到园子里散步,兴味无穷,已成为了一种乐趣。

表达效果:“审容膝之易安”之句是用了《韩诗外传》中的一则典故。北郭先生辞楚王聘,其妻表示支持:“今如结驷列骑,所安不过容膝”,后以“容膝”言所居之狭小。“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精神上的富足、孤高与物质生活的清贫之间的对比。在这种对比中,作者看重的是自己傲岸的情怀而非物质上的富足,其形象也就跃然于纸上了。后两句写作者在庭园中的散步,情景交融,作者似已悠然与自然融为一体,悠然地享受涉足庭园的乐趣。

4.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译文:云气自然而然从山洞飘浮而出,倦飞的鸟儿也知道飞回巢中。日光渐渐暗淡,太阳即将落山,我还手抚着孤松,流连徘徊不愿离去。

表达效果:“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是陶渊明诗文中的名句,一方面描写景物自然妥帖,毫无雕琢之痕又极具诗情画意,另一方面又寄托深远,出则无心归则有意,这正是作者出仕和辞官情形的真实写照。出去做官是无心的,并不是有意追求功名利禄,在这里,“无心”并不是作者的开脱之辞,而是实实在在地表现了作者的反省和自责;辞官归田则是因为“倦飞”,是因为自己已厌倦了官场的污浊和黑暗。作者触景生情,又能将这种复杂的感情不露形迹地轻点出来,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宋代叶梦得曾对这两句大加赞誉:“此陶渊明出处大节,非胸中实有此境,不能为此言也。”(《避暑录话》卷上)而天色已晚作者还手抚孤松不愿离去,则是因为作者借孤松以咏怀,喻自己卓然独立的坚贞气节。

三、总结固趣

㈠自主归结。

1.归结应掌握的基础知识: 2.归结应积累的思想材料: 3.归结应形成的能力: 4.归结应掌握的学习方法:

5.归结学习的作用:

⑴学了本课对积累语文基础知识的有何作用?对学习写作有何作用?对提高阅读能力与掌握阅读技巧有何作用? ⑵本文有哪些思想或作者及文中的人物有哪些思想品质或生活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我们如何用现代观念来审视这些思想行为或生活态度使之成为我们的行为指南?

㈡自主反思 1.反思学习效果

⑴本课哪些学习目标已经达成?哪些还似是而非?哪些尚未达成? ⑵对于掌握得似是而非、尚未达成的目标应怎样弥补? 2.反思学习态度

学习本课你的学习态度怎样?如果学习态度不够积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应怎样改进?如果学习态度积极,是由于什么原因?将来如何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3.反思学习方法

学习本课你运用的学习方法是否恰当?为什么?学习本课你学了新的学习方法了吗?如果学到了,那是什么方法?你将怎样运用于将来的学习中?

㈡学习体验

1.学习本课能引起你对社会生活的哪些联想? 2.学了本课你在思想情感上有何体验? ㈢老师总结。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对本课应掌握的文言基础知识的梳理归纳。3.思考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背诵课文

2.疏理应掌握的文言知识 3.理解课文表达的情感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情景激趣 ㈠创设情景。

1967年,著名作家廖沫沙和吴晗被关押在北京西郊的一个矿区时,一次被批斗后,廖沫沙由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想到他们每天弯着腰被批斗的现实,曾乐观地写了一首题为《嘲吴晗并自嘲》的“打油诗”。诗曰:“书生自喜投文网,高士于今爱‘折腰’,扭臂栽头喷气舞,满场争看斗风骚。”

㈡提出目标。

本节课我们学习本课,其共性目标是: 1.背诵课文

2.疏理应掌握的文言知识 3.理解课文表达的情感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拟一个个性目标:

二、探索生趣 ㈠积累语言:

1.学生交流整理的文言知识: 2.在老师指导下归结强化: ⑴古今异义词

悦亲戚之情话

(亲戚 古:指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今: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成员。)

既窈窕以寻壑

(窈窕 古:幽深曲折的样子 今: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觉今是而昨非

(是 古:正确 今:判断词 非 古:过错、错误 今:不)

恨晨光之熹微

(恨 古:埋怨、遗憾 今:仇恨、怨恨)

⑵词类活用

①名词作动词

乐琴书以消忧

琴书:抚琴、读书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棹:划船

策扶老以流憩

策:拄着

②使动

眄庭柯以怡颜

怡:使……愉快

③意动

乐琴书以消忧

乐:以……为乐

悦亲戚之情话

悦:以……为愉快

善万物之得时

善:以……为善 羡慕

⑶一词多义

引以为流觞曲水 疏导、引来

引壶觞以自酌 端起

引而不发,跃如也 拉弓

相如引车避匿 掉转

引兵欲攻燕 率领、引导

秦军引而去 避开、退却

聊乘化以归去,乐夫天命复奚疑 顺应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趁着

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shèng 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牛十二,乘韦先 四的代称

策扶老以流憩 拄着

振长策而御宇内 马鞭子,引申为暴政

夸父弃其策 拐杖

策之不以其道 鞭打,引申为驯养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将要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行为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辈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行走

⑷虚词把握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连词 相当于“而”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介词 把、拿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动词 用,采取

日以尽矣,荆轲岂无意哉 副词 通“已”,已经

⑸相当于“何”的疑问代词:

田园将芜胡不归 胡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奚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焉

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

㈡课堂探索: 1.探究主旨 方法指导:精读课文,并与同学商讨,通过抓文章中表现主旨的语句(主要表现为抒情或议论的语句),结合本文背景、作者写作意图理解文章的主旨有何深度或新意,对你有何启发,体会文章的主旨是如何体现的,对你有何借鉴作用等:

1.本文的主旨是:

文章表现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抒发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2.中间部分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归田的生活乐趣?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中间部分作者极力描写归田的生活乐趣,首先写归家之乐。初见家门之时,“载欣载奔”,一派狂喜之态。家人等候迎接,举家欢庆,其乐融融。从“引壶觞以自酌”到“审容膝之易安”几句,写饮酒自娱之乐与傲然自得之情。其次归家生活的安乐闲适。作者精心选取了园日涉、策杖流憩、抚孤松、出岫之云、知还之鸟等几个画面,再加上前面的引觞自酌、倚窗寄傲等生活场景,创造出一个安乐闲适的意境,表现出隐逸生活的无尽乐趣及作者的孤傲坚贞之志。第三写听亲人说知心话,以琴书为伴,乐以忘忧。第四写闲暇时的出游之乐。作者触景抒怀,万物的生机勃勃和欣欣向荣却让他感叹人生的短暂和倏忽即逝,也流露出及时行乐之意,但总的感情基调仍是明快愉悦和乐观的。

3.有人认为,“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包含着悲观消极的思想。你的看法如何?请结合全篇进行探讨。

明确:有悲观消极的因素,但可以理解。“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他本不愿出仕,也不适合为官,他不肯降志辱心与士族阶层同流合污,无法将自己融入污浊黑暗的官场生活中去,弃职归田便成为他必然的选择,投身自然才可享受种种人生乐趣,才能寄托心灵,这也正是他执着追求自己理想的一个表现。“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这种发自内心的情感直率地表达出来,不加任何矫饰,是作者历经人生曲折之后真实而复杂的感慨,饱含着作者从官场退出后的沉痛反思和过来人的切身感悟及深刻体验。

3.本文的主旨对你有何启发? 方法指导:

㈡探究技巧

方法指导:精读课文,并与同学商讨,探讨本文最主要的写作技巧有哪些,作者运用这些写作技巧对表现内容、表达主旨增强表达效果等方面有何作用:

陶渊明诗文的艺术特点是“平淡自然”。前人说此赋“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痕”。请从情感表达和语言运用两方面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本文无论是抒情、叙事、议论,还是结构、语言,都充分体现出了陶渊明诗文平淡自然、清远潇洒的风格特征。

从情感表达上来说,作者写作此文确实是发乎真情的,正因为陶渊明内心深处真正热爱田园生活、热爱自然,才可能将这种感情表达得如此准确含蓄,如此打动人心。本文为抒情咏怀之作,但能将议论、叙事与抒情完美地结合起来,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情托于物,情寓于景,作者的感慨、喜悦等种种感情在描景叙事中巧妙而自然地流露,在如画的景物展现中,作者那洒落的胸怀、高洁的志趣也得以充分表现。作者的内心感情和志趣都外化为田园的种种美好景物,自然创造出绝妙的意境。文中写田园生活的乐趣,看起来都是一些平常的细节,但又处处显示出作者“旷而且真”的感情,在清淡平远的描述中,包含着浓浓的意趣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从语言运用上说,本文语言浅切朴素,音节和谐,辞意畅达,情致沛然流出,自然成韵,呈现出天然纯净之美。作者虽也用了不少典故,也化用了不少前人的语句,但都自然地化为己意,语如己出,毫无用典和化用的痕迹。

㈢自由探究

回顾本文学习目标和课文内容,探究自己尚未掌握的内容;根据自己的兴趣,探究自己感兴趣而尚未解决的问题:

结合已学过的《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等,说说你心目中的陶渊明是怎样一个人,并谈谈你对古代归隐现象的看法。

言之成理、有较为全面的把握和认识即可。

如对陶渊明的认识可以有:安贫乐道、崇尚自然,是魏晋风度的代表等,但要注意到陶渊明曾有远大抱负和壮志,只是很难有机会来实现自己的抱负,注意陶渊明对待仕和隐的矛盾。

学生对归隐现象的看法只要能把握某一方面言之成理即可,可联系社会的**、玄学的影响等方面作答,鼓励学生自主思考、灵活掌握。

三、总结固趣

㈠自主归结。

1.归结应掌握的基础知识: 2.归结应积累的思想材料: 3.归结应形成的能力: 4.归结应掌握的学习方法:

5.归结学习的作用:

⑴学了本课对积累语文基础知识的有何作用?对学习写作有何作用?对提高阅读能力与掌握阅读技巧有何作用? ⑵本文有哪些思想或作者及文中的人物有哪些思想品质或生活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我们如何用现代观念来审视这些思想行为或生活态度使之成为我们的行为指南?

㈡自主反思 1.反思学习效果

⑴本课哪些学习目标已经达成?哪些还似是而非?哪些尚未达成? ⑵对于掌握得似是而非、尚未达成的目标应怎样弥补? 2.反思学习态度

学习本课你的学习态度怎样?如果学习态度不够积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应怎样改进?如果学习态度积极,是由于什么原因?将来如何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3.反思学习方法

学习本课你运用的学习方法是否恰当?为什么?学习本课你学了新的学习方法了吗?如果学到了,那是什么方法?你将怎样运用于将来的学习中?

㈡学习体验

1.学习本课能引起你对社会生活的哪些联想?

2.学了本课你在思想情感上有何体验? ㈢老师总结。

四、布置作业

预习《滕王阁序》,结合注释,基本读懂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趣味教学资料

1.陶潜得酒

民俗的起源是多重的,为何重阳节要登高,另说,这与古时农人的“小秋收”风俗有关。重阳时节,秋收已完,农事空闲,此时,正值山野果实、药材成熟,所以农民纷纷上山采撷,称为“小秋收”。相沿历久,与重阳登临强身风俗合流,产生重阳登高的习惯。

重阳是秋菊绽放、清新宜人的节日,诗、酒、菊历来是重阳故事中最重要的要素。重阳的传说故事很多,著名的如盂嘉落帽和白衣送酒等。

2.陶渊明与菊花

陶渊明迷上了菊花,在东园辟了个花圃,专门用来栽培菊花。凡经过渊明亲手莳弄过的菊花,株株壮健,枝枝挺拨,花色艳丽,更奇妙的是一般菊花通常是春生夏长,秋季开花,而渊明的菊圃之中,几乎一年四季都有菊花在盛开,一茬接着一茬,可以说是常盛不衰,四季如秋。每当秋风一起,东园中的菊花竞相开放,花朵黄白相间,青红错杂,引得满园蜂蝶纷飞。一些倾慕者又给渊明加了一个雅号,尊称他为“菊仙”,也有人暗地里称他为“菊痴”。

大诗人陶渊明酷爱菊花,菊花是经得起秋后风霜摧折的花卉,象征着高洁的品格。陶渊明生活在晋宋易代的乱世,不满当时的政治倾轧和官吏的腐败,也有高洁的品格,正和菊花的精神契合。他辞去官职,回到家乡柴桑隐居,在宅旁东篱边种了许多菊花,朝夕观赏。他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历 来为人传颂。陶渊明喜欢喝酒,可是因为家贫,时常缺酒。那年重阳,陶渊明在篱边赏菊,却没有酒喝,不能一醉,他只得采了一把菊花在手里,嗅嗅嚼嚼,聊以为遣。然而菊花毕竟不能代酒,陶渊明正在百无聊赖的时候,忽然远处来了一个白衣人,那人原是江州刺史王弘派来的差人,特地送酒来给陶渊明的。陶渊明喜出望外,立即打开酒瓮,对着菊花开怀畅饮,尽醉方休。

3.陶渊明的家世

陶渊明的曾祖陶侃在东晋初年,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忠心为国,曾在平定杜韬和苏峻的叛乱中,立下了盖世功勋,被朝廷任为太尉之职,封为长沙郡公。渊明的祖父陶茂字梅九,是陶侃的第七子,由于不满兄弟相争,早年就愤而辞去了武昌太守之职,回到寻阳柴桑旧宅隐居,陶渊明之父陶敏是陶茂的第二个儿子,从小聪明伶俐,好学上进,为陶茂所钟爱,陶渊明的母亲孟氏是当时的大名士孟嘉之女,婚后一年,即在晋哀帝兴宁三年(公元365年)六月,产下一子,取名渊明,字元亮。渊明从小聪明过人,读书过目不忘,而且性格沉稳,遇事不慌,双亲视为掌上明珠,亲自对他加以指导,在八、九岁时,就已能诵读诗书,通晓《论语》。晋废帝太和五年(公元370年),渊明6岁时,父亲陶敏被征西大将军桓温辟为掾属,他和妹妹就跟随父母来到桓温征西府驻地姑孰(今安徽省当涂),后来又迁往父亲所任的安成(今江西安福)太守任上,读书习武,过了一段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然而好景不长,孝武帝太元六年(公元367年),渊明十二岁时,父亲因操劳过度,一病不起。父亲过世后,母亲孟氏即带着渊明兄妹二人,扶丧回到了寻阳柴桑,靠仅有的一二百亩田租维持家庭生计。陶渊明在少年时代就“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他常以曾祖陶侃自强不息,终于建立功勋,成为国家栋梁的事例来勉励自己,暗自发奋,努力学习。每日清晨,鸡鸣即起,习武练剑,4.彭泽挂印

彭泽是个在藉人口只有2万多人的小县,这里水网稠密,沼泽湖泊星罗棋布,气温冷热适中,土地肥沃,非常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因此物产丰富,各种资源繁多,人民的生活也较为安定。陶渊明来到彭泽任职,开始心里是很满意的,因为这里离家不远,只要从彭泽乘船,仅二天时间就可抵达上京里附近的内河渡口;按照当时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每个县令可以拥有三百亩公田收支的支配权,收入也归县令所有,足以维持家里生活。同时,凭他的才能,治理一个小小彭泽县,他也是踌躇满志,信心十足的。他憧憬自己到了彭泽县,一定要体恤民情,爱护人民,尽自己的所能,使百姓能够安居乐业,生活幸福。

当时彭泽县,自从孝武帝太元年间起,由于实行了每个成年男丁收租米五石的口税制以后,出现了两种现象:一是一般农民的负担大大增加,农民们不愿意更多的拥有土地。一些荒芜的山林沼泽地也无人愿意开垦,甚至有的农户还将一些贫瘠的土地丢弃,抛荒不种。二是隐匿人口情况严重,出现了在藉人口远远少于实际人口的怪现象,导致了政府税收减少,官府负担转嫁到了普通农民身上。面临这种情况,陶渊

清查户口在彭泽县已有十几年没有开展过了,原因是前几任的地方官员,有的不深入民间探访民情,对其中内情不甚了解,故而熟视无睹,听之任之。有的是看出了问题,也抓了,但由于种种干扰而中途夭折。其主要干扰者有两种人,一是财大气粗的大地主,因为有钱,就用钱贿赂清查的衙役,帮他们隐瞒人口;二是当地的土豪劣绅,或与执法人员胡搅蛮缠,使其无法清查,或利用家族中有人在州衙做官,以势压人,使清查人员不敢进行正常工作,只是象征性的登记完事。例如城北的何泰,有良田数百顷,家中成年奴仆有几百人。因为何泰的弟弟何隆长期担任寻阳郡的郡丞,是太守的副职,所以历任县令都对何家格外优待,只登记在藉男丁20名,与实际数字悬殊很大。所以其它大地主也效而仿之,清查人口工作只能半途而废。而陶渊明在这次清查人口工作中,却是“擒贼先擒王”,敢啃硬骨头,第一下子就从何家开刀,他通过突然拜会何泰,带领衙役进何府,当场责成何泰管家拿出花名册,逐一核对,共查出何泰家隐瞒成年男丁200余名,一举震动了全县,仅半个月的时间就清查出被财主豪绅隐瞒的成年男丁3000多名。初战告捷之后,他又布告周知各地,宣布从次年开始,每个成年男丁所缴纳的税米由原来的五石减少为三石,县民齐声欢

而陶渊明就因为这次清查户口,得罪了寻阳郡丞何隆。何隆为出胸中一口恶气,便设计利用督邮刘云的手去惩戒一下陶渊明,督邮是郡中的属官,负责具体监察和考核郡中所属各县官员的政绩,对各县官员的升降任免有着直接的影响。寻阳郡的督邮刘云,以凶狠贪婪闻名远近,每年冬夏二季,他都要巡视各县,称作行部,而每次行部,都是满载而归。刘云受何隆之命,依计来到彭泽,他事先没有行文通知,而是突然闯进县衙,以便给陶渊明一个措手不及。恰在这时,陶渊明正和几个幕僚喝酒闲聊,听说何云驾到,立即撤席出迎,不料刘云却怒气冲冲,不仅不还礼,还喝斥道:“本官行部来到贵县,你等衣冠不整,形态懒散,是何道理?目前国家正是多事之秋,你等不思国恩,励精图治,为民造福,反而白日聚众豪饮,不理政事,朝庭要你等滥官污吏何用?”说罢扬长而去,给了陶渊明一个下马威。刘云走后,渊明问众“督邮今日发怒,不知究竟为了何事?”一幕僚答:“督邮一向贪婪,照卑职看来,他不过是借题发挥,索要贿赂罢了”。渊明听后愤然道:“我岂能为

恰在这天的晚上,武昌来人报丧。陶渊明的妹妹不幸突发疾病去世,渊明心中顿时升起了一种莫名的悲哀。他回想白天所发生的一切,以及官场尔虞我诈的黑暗现状,又进而联想多年以来自己所追求的归隐田园的愿望始终未能真正实现,不由得使他最终下定了退出官场、归隐田园的决心,遂即吩咐陶兴到城外找来船只,自己收拾了一下行李,又独自一人踏进了县衙大门,望着“明镜高悬”的金匾,冷笑了几声,接着将大印放在案桌上,大步走出了县衙,向着江边码头走去,乘着溶溶月色,与陶兴乘船回到了上京里。

5.五柳先生

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做过东晋朝廷的大官,祖父也当过太守。可是,他自己从小就不喜欢官场上的习气,而把主要精力用在读书上。

陶渊明年轻的时候,曾经在自己住的房子前边栽了五棵柳树。他经常在柳荫下读书,读到高兴的地方,连饭也忘了吃。遇到使人忧愁的事,他就借酒浇愁。家里穷,没钱买酒,那也不要紧,自有好友相送。于是,只管痛痛快快地喝,喝醉了,睡一觉,醒来,散散步,围着院子转圈儿。他的院子是什么样的啊?残墙断壁,处处长满了野草,绿生生的一片,草地上洒满了金色的阳光。微风习习,掀起了他那破旧的衣衫。肚子饿了,看看碗,碗是空的;看看锅,锅里面也是空的。虽然庄院残破,并且经常挨饿,可他的心情是愉快的。

陶渊明博览群书,什么诸子百家,什么诗词歌赋,他尽情浏览,百读不厌。所以,他的思想十分开阔,见解也高明。周围人都佩服他。

陶渊明还写了一篇《五柳先生传》。五柳先生就是他自己。在文章中他把自己的生活和理想写得自由自在极了。后来人们也都叫他“五柳先生”。

6.历代名家评陶渊明

苏轼: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陶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有九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然吾之于渊明岂 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僶俯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真有其病而不早自知,半世出仕,以犯大患,此所以深愧渊明,欲晚节范其万一也。(《东坡诗话录》)

朱熹:渊明诗所以为高,正在不待安排,胸中自然流出。东坡乃篇篇句句依韵而和之,虽其高才似不费力,然已失其自然之趣矣。(《朱子文集》)

姜夔:陶渊明天资既高,趣诣又远,故其诗散而庄,澹而腴,断不容作邯郸步也。(《白石道人诗说》)刘熙载:陶渊明大要出于《论语》……谢才颜学,谢奇颜法,陶则兼而有之,大而化之,故其品为尤上。(《艺概》)

梁启超:檀道济说他(陶渊明)“奈何自苦如此”。他到底苦不苦呢?他不惟不苦,而且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一个人。他最能领略自然之美,最能感觉人生的妙味。在他的作品中,随处可以看得出来。(《饮冰室合集·陶渊明》)

(选自《魏晋南北朝诗精品》,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年版)

7.历代名家评《归去来兮辞》

昔大宋相公谓陶《归去来》是南北文章之绝唱,五经之鼓吹。近时绘画《归去来》者,皆作大圣变,和其辞者,如即事遣兴小诗,皆不得正中者也。(〔宋〕洪迈《容斋随笔》卷三《和归去来》)

欧阳公言两晋无文章,幸独有此篇耳。然其词义夷旷萧散,虽托楚声,而无其尤怨切蹙之病云。(〔宋〕朱熹《楚辞后语》)

吾尝怪陶渊明作《归去来》,托兴超然,庄、骚不能过矣。(〔宋〕汪藻《信州郑固道侍郎寓屋记》)凡为文有遥想而言之者,有追忆而言之者,各有定所,不可乱也。《归去来辞》将归而赋耳,既归之事,当想象而言之。今自问途而下,皆追录之语。其于畦径,无乃窒乎,“已矣乎”云者,所以总结而为断也。不宜更及耘耔啸咏之事。

《归去来辞》,本自一篇自然真率文字,后人模拟已自不宜,况可次其韵乎。次韵则牵合而不类矣。(〔金〕王若虚《滹南遗老集》卷三十四·文辨一)

论古今人物风流,惟两晋为盛,故发之文章,神思自然飘逸。如陶元亮《归去来辞》,于举业虽不甚亲切。观其词义,潇洒夷旷,无一点风尘俗态。两晋文章,此其杰然者。(〔明〕归有光《文章指南》仁集)

朱文公云:“《归去》一篇其词义夷旷萧散,虽托楚声而无尤怨切蹙之病,实用赋义,而中亦兼比。”此千古之确论矣。又曰:“首云‘归去来兮’,中又云‘归去来兮’,了无端绪,疑为二篇。”此文公或一时未尽看破也。李格非所谓“沛然肺腑中流出”,彼何较其端绪首尾者耶?余细观之,亦有端绪:共有五段,每段换韵,自然纯古,人不觉之,所谓拟《洞庭钧天》而不澹,《霓裳羽衣》而不绮者也。(〔明〕郎瑛《七修类稿》卷三十)

凡看古人长文,莫以其汪洋一篇便阁过。古人长文,皆积短文所成耳。即如此辞本不长,然皆是四句一段。试只逐段读之,便知其逐段各自入妙。古人自来无长文能妙者,长文之妙,正妙于中间逐段逐段作短文耳。(〔清〕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卷九)

陶渊明《归去来辞》,字字如肺肝出,遂高步晋人之上。(〔清〕吴梯《巾箱拾羽》卷十三)

《离骚》不必学《三百篇》,《归去来辞》不必学《骚》,而皆有其独至处,固知真古自与摹古异也。(〔清〕刘熙载《艺概·赋概》)素怀洒落,逸气流行,字字寰中,字字尘外。于官曰“归去”,于家曰“归来”,故曰“归去来”。(〔清〕毛庆蕃评选《古文学条》卷二十六)

评解此文只写田园可乐,不露形迹,极有含蓄,真有道之言。《辑注》云:是篇评解穿凿,一概删去,只就本文读之,甚有异味。曰“以心为形役”,是多少箴规;曰“委心任去留”,是何等超脱;末云“乐天命”,几入孔、颜门户矣。先生真是东晋第一流人!按:先生立身大节,与邵康节先生颇似,谥曰靖节,亦几同矣。

书后《易》曰:“知几其神乎?”故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诚以天下之理,有显必有晦,有伸必有屈;当晦而不晦,当屈而不屈,此亢龙之所以有悔也。靖节生当晋末,天心人事,已大可知,潜龙勿用,此其时也。故一旦翻然改图,不俟终日。厥后东坡在海外,屡和其辞,且集其字为小诗,而于是篇三致意焉,盖亦有今是昨非,往不谏而来犹可追之慨。则当日倚窗寄傲,涉园成趣,非其乐天之真,知几之哲,而能用晦于显,求屈于伸,以履幽人之贞吉,得契髯苏于旷代也耶?(〔清〕李扶九《古文笔法百篇》卷十四·旷达)

陶元亮《归去来辞》,一种旷情逸致,令人反复吟咏,翩然欲仙。然尤妙于“息交绝游”一句,下即接云:“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若无此两句,不将疑是孤僻一流,同于槁木乎?(〔清〕伍涵芬《读书乐趣》卷三)

洵佳作,流宕潆洄,其音和易;然生动之致,独得灵均、长卿之风,修辞者不及也。(〔清〕方熊评《陶靖节集》卷五)

通篇凡五易韵,耿介中仍和而不迫,得风人之遗旨。先叙决计欲归意,次叙归来情景。云鸟如此,胡不归乎?前后呼应,自见章法。是早春光景,亦见归来之可乐。末叙归来不复出意,结出大旨意,真本领。(〔清〕孙人龙纂辑《陶公诗评注初学读本》卷二)

《归去来兮辞》写生归田园,《自祭文》写死归黄土陌,机杼仿佛。(钱钟书《管锥编》卷四)(选自《古文鉴赏大辞典》,徐中玉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归去来兮辞》译文

我家境贫困,仅靠耕种田地不能维持自己的生活。家中孩子甚多,粮缸里通常没有粮食能储存下来,我找不到什么维持生计的办法。亲戚朋友大多劝我出去做个小官,我自己也有这种想法,但苦于没有门路。刚巧碰上有出使到外地去的差使,各地长官都以爱惜人才为美德,叔父因为我的贫苦境况就把我推荐了去,于是我被任命为小城的官吏。这时战乱还没有平息,我心里害怕远地的差使。而彭泽县离家乡只有一百里路程,公田收获的粮食也足够酿酒之用,因此我就在彭泽县担任职务。但没过多久,我思念田园,也就产生了归乡的念头。为什么呢?因为我的本性坦率自然,不会勉强做作,不愿强迫自己做不愿做的事;挨冻受饿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但违背自己本性导致的身心交病远比挨冻受饿更痛苦。我曾经做过官,但都是为生活所迫;于是感到烦恼不已,觉得这实在有愧于平生的志愿。只想着等到秋收以后,就收拾行装日夜兼程地回去。不久,嫁入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我急切地要赶着去奔丧,就自己弃官离职了。从秋到冬,我只做了八十多天的官。我想对这件事情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情,就写了这篇文章,并命名为《归去来兮》。乙巳年十一月。

归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去呢?既然自己的心志受到形体的役使,那又为什么还要如此伤感失意而独自悲哀呢?我认识到过去所做错的已经无法挽回,但知道未来的事却还来得及弥补。我确 实已走入迷途但还不算太远,现在已经觉悟到如今归田是对的,以前出仕是错的。船在水中轻快地漂荡前进,微风吹动着我的衣裳。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程,只恨晨光朦胧,天还不亮。

终于看到自己简陋的家门,我高兴地向前飞奔。家僮欢快地迎接,孩子们都在门口等候。庭院中的小路已经长满了荒草,松树和菊花还依旧保持着原有的风貌。带着孩子们进入屋里,美酒已经满觞。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观赏着院子里的树木,我感到非常愉快。倚着南窗寄托自己傲岸的情怀,深深感到这简陋狭小之地也可以使人安乐满足。门经常关闭着,每天到园子里散散步,兴味无穷,自有乐趣。拄着手杖走走停停,到处游息,不时抬头眺望远景。云气自然而然从山洞飘浮而出,倦飞的鸟儿也知道回到巢中。日光渐渐暗淡,太阳即将落山,我还手抚着孤松,流连徘徊不愿离去。

归来吧,我要与世俗断绝交游。既然世俗的一切都和我的情志相违背,再出游又能追求些什么呢?跟亲人们谈谈知心话使人愉快,弹琴读书又能够消愁解忧。农人们告诉我春天到了,将要去西边的田地耕作。有时驾着小篷车,有时划着孤舟,既要探寻曲折幽深的沟壑,又要经过高低不平的山丘。树木欣欣向荣地生长,泉水涓涓流淌,我真羡慕自然界万物各得其时、生机勃勃,感叹自己的一生行将告终。

算了吧!人寄身世上,一生又能有多少时光,为什么不随着自己的心意,任其自然,或去或留呢?为什么整天心神不定还想去什么地方?富贵荣华不是我所追求的,升入仙界也没有希望。爱惜那良辰美景我独自去游览欣赏,或者放下手杖去除草培苗。登上东边山岗我放声长啸,傍着清澈的溪流我吟咏歌唱。姑且顺其自然了结一生吧,乐天安命,还有什么可犹豫彷徨的呢?

教学反思:

第二篇:必修5:《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

[必修5:《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1.把握辞中淡远潇洒的风格,在朗读中,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头脑中能浮现诗人的形象,必修5:《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2.辞的体裁特点。3.积累文言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辞的特点,进一步领会诗人的感情及志向。2.提高把握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解印去职的原因是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2.感受作者在文中着重表达的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和鄙弃,对农村的自然景物和劳动生活的赞美。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重点字词。2.课文的思想内容:陶渊明的归隐情怀。教学难点:1.让学生掌握词类活用现象,积累文言字词。2.让学生体会陶渊明辞官归隐的真正原因。教学方法:诵读法、问答法、讨论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

1、了解辞的特点。

2、朗读课文。

3、学习序以及文章第一段。

一、导入新课(1)人说:学而优则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时读书人的人生理想,但却也有人选择了另外的道路,比如就有这么一位放着县官不做,辞官归田,过起了躬身自耕,饮酒赏菊的隐居生活,大家说,他是谁?生:陶渊明(2)对他我们应该了解不少,那么大家能不能谈谈对陶渊明的了解有多深?生:讨论并回答师:(引导并总结)①渊明号五柳先生,他的《五柳先生传》里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陶渊明为什么要以五柳先生为号,而不以牡丹或百合为号?(老师提示)他的《归园田居》中有没有写柳树的诗句?(让学生回顾):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由此可见陶渊明很喜爱柳树。大家想想柳树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想象,学生回答后老师明确)我们经常说柳絮飘飘,可见柳树是很飘逸、很洒脱的。诗人写柳树,其实是以柳树来托物言志。诗人以五柳自称,借此来说明自己追求那种自由、洒脱、飘逸的境界。在文坛中有很多文人都是这样的,例如被称为'梅妻鹤子'的林逋,他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被誉为千古咏梅绝唱,借梅花来表达自己的清高峻洁。②渊明又号靖节先生,在古代靖有显的意思,如靖志就是显志的意思,靖节就是保守节操,显身之志的意思。他的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可以显示出他怎样的节操?(生回答,师引导并明确)--崇尚自然。(3)称渊明为靖节先生,难道他是浪得虚名吗?那么我们今天就从文中来看看陶渊明是否为名副其实的靖节先生。

二、课文解析

1、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一篇好文章,它的题目更是值得探究。本文的题目是《归去来兮辞并序》。标题为我们提供了大量信息。①辞:是一种文体,它介于散文和诗歌之间,是战国时期屈原创造的,楚辞大家应该不陌生吧。到了汉代时常把辞和赋并称。它们注重文采,讲究铺排,善于用典。-赋偏重说理咏物,辞注重言情,一般要押韵,并多用四个字或六个字的对偶句。②兮是语气词。③归去来:文学界有两种看法:a、归去来是归去和归来的并列形式,相对官场而言,作者是归去,相对田园而言,他是归来。b、去来实际上是偏义复词,意思重在去。④归去来--回去吧,回去吧。似乎是一种召唤。

三、相关知识简介:1.写作背景东晋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做彭泽令八十多天,因看不惯当时政治的黑暗和官场的丑恶,决心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躬耕田园。为此,写出了这首着名的《归去来兮辞》。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2.主要内容介绍在文学史上,《归去来兮辞》是一篇很着名的作品,宋朝的大文学家欧阳修甚至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这样的推祟未必恰当,这只是说明这篇文章之所以这样受人推崇,是因为作者在当时不愿与混浊的社会同流合污,蔑视和厌恶官场的卑鄙生活,感情真挚,写得富于诗情画意,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都有独到的地方。文章的主体是有韵的辞。主体之前有个序,说明写这篇文章的原由,这可以帮助读者更加透彻地了解文章的用意以及作者的思想和情操。主体的辞从厌恶仕宦生活,决心弃官回家写起,说明了归去的当然;有了这层意思,对比之下,下文归去之后的生活就显得更加欢乐。接着用三段文字写归去之后的生活和感受。一段写到家之后,庭园之内的欢乐和安闲,另一段写田间耕作和纵情山水的乐趣,最后一段写乐天知命、乘化任运思想下的无忧无虑。三段写了三层意思,一层比一层深远。

四、朗读

1、先请学生轮流朗读,每人朗读一个自然段。

2、放录音范读或教师范读。提示:①本文以四字、六字为主,四字句以二/二顿读,例如: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六字句以一/二/三顿读,例如,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②在朗读的过程中要注意读音惆怅--chóu chàng飏-yáng眄-mǎin岫-xiù翳-yì皋---gāo棹-zhào③第一段用一韵,押ui韵,韵脚有归悲追非。第二段用三韵,全段可分三层:第一层开头到熹微,押i/ui韵,韵脚有衣微;-第二层乃瞻横宇…有酒盈樽押un韵,韵脚有奔门存樽,第三-层引壶殇以自酌…抚孤松而盘桓,押an韵,韵脚有颜安关观还桓。第三段用一韵,押ou韵,韵脚有游求忧畴舟丘流休,畴舟丘流休。第四段除曷不委心任去留以上几句,其余押i韵,韵脚之期耔诗疑。

3、学生集体齐读。

五、学习序

1、学生默读一遍,利用注释帮助阅读,强调重点文言知识(1)词类活用:生生(维持生活,第一个生是动词,第二个生是名词)(2)重点虚词:求之靡有、四方之事中的之(3)古今异义**,指战乱。今常用来比喻乱子。人事,治人之事。今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寻,不久,今常用义为寻找追寻等。幼稚,古义:小孩。今义:年纪小或缺乏经验。慷慨古义:感慨。今义:指大方的行为。(4)特殊句式寻程氏妹丧于武昌状语后置遂见用于小邑(见,被)被动句

2、找出陶渊明辞官归隐的原因一是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二是饥冻虽切,违己交病;三是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四是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小结:序文交代了本文的写作时间和背景,叙述了作者就职的经过和辞官的原因,教案《必修5:《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

六、学习第一段

1、学生结合注释阅读第一段,勾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教师释疑,强调重点文言知识。(1)特殊句式既自以心为形役被动句,句中为表被动(2)古今异义问征夫以前路征夫:古义,行人;今义,出征的士兵。恨晨光之熹微恨:古义,遗憾;今义,指一种情感,多为仇恨之意。

3、内容分析(1)在封建社会里,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大济苍生,实现人生价值,往往是和仕途紧紧联系起来的,而陶潜不愿为官,难道是当官不好吗?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是什么?明确:田园将芜心为形役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迷途未远,今是昨非。(2)从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明确:自责(田园将芜),自悔(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自觉、自醒(迷途未远,今是昨非)。这里的心为形役中的心和役,显然不能单纯理解为心意和形体,应该深入理解为心是志趣人格,形是作者出仕为官的这种行为。

4、小结:辞的开端以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的喟叹唤起全篇,平地拔起,直抒胸臆,以突兀峻峭的笔势表达了自己归田之志的坚决。回顾当初为了谋生而出仕,感到痛苦悲哀,所幸虽已迷途,但迷途其未远,回头还不迟。寥寥数句,既有沉痛的自白,又有愤怒的抗议;既是觉醒的宣言,又是对官场污浊的揭露,矛头直指封建官僚制度。在沉痛和愤怒之余,又不乏因决意归隐而欣然自得的意味。在这种感情的抒发中,归去来兮的原因也就蕴涵其中了。舟遥遥四句,将作者摆脱樊笼、复返自然的舒畅心情和归心似箭的感觉含蓄地表达出来了。

5、学生集体朗读第一段,结合解析以及对文意的理解尝试背诵。

七、课堂小结并布置作业

1、思考课后习题一第1小题。

2、熟读文章第二--四段,标出不理解的字词句子。第二课时教学要点:

1、学习文章第二--四段。

2、分析文体特点。

一、检查第一段背诵情况导入新课

二、学习第二段

1、指定学生朗读第二段。

2、教师强调重点文言知识。(1)通假字乃瞻衡宇衡,通横;景翳翳以将入景,同影,日光。(2)古今异义策扶老以流憩扶老:古义,拐杖;今义,扶持老人。(3)词类活用策扶老以流憩策,名词用作动词,拄着。园日涉以成趣日,名词用作状语,每日。(4)固定句式乃瞻衡宇,载欣载奔载…载…,一边…一边…。

3、指定几名学生翻译第二段。

4、内容分析:(1)抵家时的欣喜有体现在哪些语句当中?载欣载奔童仆欢迎,稚子候门,可感悟出主仆俱迎,妻子皆乐的情景,尤其具有情味的是妻子,好似不出来迎接,但由有酒盈樽可知妻子比谁都盛情,多好的一幅天伦之乐图啊!(2)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蕴涵着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有对久违的田园生活的向往,有恨自己不早归来的感叹,松菊犹存更是比喻自己高洁品格仍在。(3)到家后衣食住行的闲适有从何看出?引壶觞以自酌…抚孤松而盘桓,既有室中之乐,也有园中之乐,这是真正的隐士之乐,和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异曲同工。(4)本段是按什么顺序写作的?初进家门--居室之乐--庭园之乐--户外之乐。(5)从此段中又可以看出陶潜又有什么样的隐士情怀?明确:从室中之乐到园中之乐,创造了一个安乐闲适、自由自在的意境,也抒发了作者洁身自好、孤芳自赏的情怀。小结:本段描写初回到家时的情景。

5、学生集体齐读此段。三.学习第三段

1、指定学生朗读第三段。

2、指定几名学生翻译第三段。

3、学生质疑,教师释疑,强调重点文言知识。(1)古今异义悦亲戚之情话亲戚:古义,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今义: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情话:古指知心话,今指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将有事于西畴有事:古义,指耕种之事。今义,指发生某事。既窈窕以寻壑窈窕: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今指女子文静而美好。(2)词类活用或棹孤舟棹,名词用作动词,用桨划。(3)特殊句式复驾言兮焉求(疑问句宾语前置。焉求即求焉,追求什么)将有事于西畴(状语后置,于西畴有事)农人告余以春及(状语后置,以春及告余)

4、内容分析:(1)本段开头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意?以归去来兮引出描写和感叹。此番作者重回久违的田园,更坚定了躬耕的决心,并流露出要与世俗相忘之意,以息交以绝游进一步表示对当权者和官场生活的鄙弃。(2)本段中,陶潜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明确:①、促膝而谈的家庭之乐--悦亲戚之情话;②、弹琴消忧的本色生活--乐琴书以消忧;③、与乡邻交往之乐--告余春及,有事西畴;④、巾车孤舟出游之乐--窈窕寻壑,崎岖经丘。中国士大夫写劳动,都是倡导别人去劳动,自己是旁观者,而陶潜是中国士大夫中第一个劳动实践者,此乃其躬耕田园,诗酒琴书的隐士情怀。小结:此段在描写和叙述中饱含感情。虽然有低沉的感叹,也有及时行乐之意,但基调仍是乐观、旷达的。此段寓情于景、于物、于事之中,最后两句触景生情,自然引出末段的抒情议论。

四、学习第四段

1、指定学生朗读第四段。

2、指定几名学生翻译第四段。

3、学生质疑,教师释疑,强调重点文言知识。特殊句式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疑问句宾语前置。何之即之何,到哪里去)乐夫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疑奚)

4、内容分析(1)开头两句的感慨有何深意?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这是作者抒发感慨,也是以另一种形式对丑恶现实的谴责和抗议。(2)富贵六句写出了什么样的内容?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是作者的人生态度;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则是作者所追求的生活境界。(3)讨论:如何正确理解结尾处两句话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明确:陶潜顺应自然,乐夫天命超生死,有别于立德立功留名于世的儒学家,也有别于炼丹学道求长生的道学家,这里边有他遗世独立、超脱生死的旷达乐观精神。作者以此二句作为结语,点出全篇主旨。他的处世态度和人生哲学在此段得以充分的体现。

五、综合探究

1、本文的文体特点是什么?本文是一篇辞赋。辞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篇幅长短不限,句式散文化。大体上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以四言六言为主,间有长短句,在整齐之中有参差,错落有致,韵脚的转换和押韵的方式也灵活而富于变化。在汉代,人们习惯将辞和赋统称为辞赋,不加区别。但实际上二者仍是两种不同的文体。其相似之处在于:辞和赋都注重文采,讲究铺排,善于用典;但赋的句式进一步散文化,关联词语增多。在内容上,赋以咏物说理为主,而辞则重在抒情。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充分突出了这种文体的特点,利用这种特点为内容的表达服务。如他对归耕后的农村生活的描写,就极尽铺陈之能事,而这种铺陈是分清主次、有所选择的。在句式上,整饬对仗之中又包含参差错落。作者将满腔的感情都寄寓在景物的形象描写之中,词采华美、音韵和谐却又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痕(李格非《笺注陶渊明集》卷五),鲜明地突出了辞赋在词采和音韵上的特点,这种特点增强了作品的抒情性和感染力,避免了堆砌辞藻、华而不实的弊病。同时,本文也善于用典,如第2段中三径容膝分别用了蒋诩归隐不仕和北郭先生辞聘的典故,似信手拈来,语如己出,毫无用典之痕。

2、陶渊明诗文的艺术特点是平淡自然。前人说此赋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痕。请从情感表达和语言运用两方面谈谈你的理解。本文无论是抒情、叙事、议论,还是结构、语言,都充分体现出了陶渊明诗文平淡自然、清远潇洒的风格特征。从情感表达上来说,作者写作此文确实是发乎真情的,是为情造文,而非为文造情。正如前人所说:公罢彭泽令,归赋此辞,高风逸调,晋宋罕有其比。盖心无一累,万象俱空,田园足乐,真有实地受用处,非深于道者不能。(〔清〕吴楚材等《古文观止》卷七)正因为陶渊明内心深处真正热爱田园生活、热爱自然,才可能将这种感情表达得如此准确含蓄,如此打动人心。本文是一篇抒情咏怀之作,并带有相当多的叙事成分,但作者能将议论、叙事与抒情完美地结合起来,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情托于物,情寓于景,作者的感慨、喜悦等种种感情不是直接生发,而是在描景叙事中巧妙而自然地流露,在如画的景物展现中,作者那洒落的胸怀、高洁的志趣也得以充分表现。作者的内心感情和志趣都外化为田园的种种美好景物,自然创造出绝妙的意境。文中写田园生活的乐趣,看起来都是一些平常的细节,但又处处显示出作者旷而且真的感情,在清淡平远的描述中,包含着浓浓的意趣和深刻的人生哲理。从语言运用上说,本文语言浅切朴素,音节和谐,辞意畅达,情致沛然流出,自然成韵,呈现出天然纯净之美。欧阳公言两晋无文章,幸独有此篇耳。然其词义夷旷萧散,虽托楚声,而无其尤怨切蹙之病云。(〔宋〕朱熹《楚辞后语》)可见前人对此文的语言风格评价甚高。作者虽也用了不少典故,也化用了不少前人的语句,但都自然地化为己意,语如己出,毫无用典和化用的痕迹。因此说本文平淡自然,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痕是比较贴切的六、全文总结:

1、陶潜,入仕为官是他的初衷,鄙弃官场是他的节操,淡泊明志是他的追求,躬耕田亩是他生活的保障,琴书诗酒是他的生活情趣,固穷守节是他归隐意念的巩固,乐天知命是他人生的真悟。读《归去来兮辞》,是了解陶潜的隐士情怀,了解中国古代的隐士文化的一个窗口。

2、拓展练习大家仿写句子,谈谈对陶渊明的评价。看例子:陶渊明,你是一棵孤傲的松,挺立于尘世之外。这个松就是文章的例子。请大家仿写句子。参考:你是一只前世的鸟,翱翔在异域天空。你是一株傲霜的菊,绽放于红尘之外。你是一只翱翔的鹰,盘旋在苍穹之中。你是一轮明净的月,高挂在凡间之上。你是一江清澈的水,长流于高山之巅。总结:陶渊明,你是一棵孤傲的松,挺立于尘世之外;你是一株隐逸的菊,开在宁静的东篱;你是一朵自由的云,飘在理想的天空;你是一只倦飞的鸟,飞回自然的山林。你是崇尚自然、追求个性的理想主义者,守护着自己心性自由的精神家园。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谈谈你对古代归隐现象的看法。

第三篇:必修五《归去来兮辞》解词加翻译

石家庄精英中学高二语文(文)

使用时间:2017-10-14

归去来(助词,无义)兮辞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耕植:耕田植桑。足以:足够用来。自给:供给自己的生活。‟ 翻译:我家境贫困,靠种田植桑不能够供给自己的生活。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幼稚:小孩,古今异义。盈室:满屋。瓶:盛粮食的器皿。粟:本指谷子,脱壳后称小米,这里指粮食。生生:维持生活。资:凭借,依赖。术:经营生计的本领。‟

翻译:孩子满屋,粮缸里(却经常)没有能够储存下来的粮食,维持生活所依赖的(物资),我没有维持生计的本领。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亲故:亲戚朋友。长吏:指职位较高的官吏。脱然:轻快的样子。有怀:有所思念。靡(mǐ)途:没有门路。‟

翻译:亲戚朋友大都劝我去做官,我心里也轻快地动了这个念头,可是求官的没有门路。

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会:恰逢。四方:出使的差事。以……为:把……作为。见:被。‟

翻译:恰逢有奉命出使的差事,江州刺史把爱惜人才作为美德,叔父也因为我家庭贫苦,(替我谋划),于是被委任到小县做官。

于时**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未静,指战乱未平息。惮(dàn]):害怕。去:距离。足以:足够用来。‟

翻译:那时战乱还未停息,心里害怕到远方服役,彭泽离家一百里,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用来酿酒。‟

故便求之。

„故:所以。‟

翻译:所以便请求去那里。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及:等到。眷(juàn)然:思念的样子。欤(yú):语气词。何则:什么道理呢。质性:本性。矫厉:造作勉强。切:急迫。违己:违反自己的意志。交病:身心都感到痛苦‟

翻译:等到过了不久,思念田园有归乡的感情。那是什么道理呢?(因为)我的本性坦率自然,这不是造作勉强能够得到的。饥寒虽然急迫,(但是)违背自己的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到痛苦。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从:顺从。人事:做官。怅然:失意的样子。慷慨:感慨。稔(rěn):庄稼成熟。宵:在夜晚。‟

翻译:曾经出仕做官,都是为了谋生糊口而奴役自己。在这时惆怅感慨,深深有愧于自己平生的志向。还希望(田里的庄稼)成熟收获一次,就收拾衣裳,在夜里离去。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高二语文 第1页(共4页)

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寻:不久。丧于武昌:介词“于”引导的状语后置句。应为“于武昌丧”。在武昌去世。骏奔:像骏马奔驰一样。去:离开。‟

翻译: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我去吊丧的)心情像骏马奔驰一样(急迫),自己请求免去官职。自立秋第二个月到冬天,在职共八十多天,因为辞官这件事顺遂了自己的心愿,(就写了一篇文章),命名为《归去来兮》。这时候正是乙巳岁十一月。

第一段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芜(wú):田地荒废。胡:何,为什么。‟ 翻译:回去吧,田园就要荒芜,为什么还不回家?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既:既然。形:形体,指身体。役:役使。奚(xī):为什么。‟ 翻译:既然认为内心已被身体役使,为什么还失意伤感独自悲伤?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悟:认识到 谏:劝止,挽回;追:补救。‟

翻译: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实:确实。迷途:指出来做官。是:认为正确。非:认为错误。‟

翻译:确实走入了迷途大概还不太远,醒悟到现在的做法是正确的而以前是错的。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遥遥:漂摇放流的样子。飏(yáng):飞扬,形容船行驶轻快。‟ 翻译:船在水面上轻轻飘荡着前进,和风轻轻吹起我的衣襟。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征夫:行人。恨:遗憾。熹微(xī wēi),天色微明。‟ 翻译:(我)以前面的路程询问行人,遗憾的是天刚刚亮。

第二段: 乃瞻衡宇,„乃:于是,然后;瞻:望见。衡宇:指居处。衡,通“横”,宇:屋檐,这里指屋子。‟ 翻译:刚刚看见自家的房子,载欣载奔。

„载(zài):语助词,有“且”、“又”的意思‟ 翻译:一边高兴,一边奔跑。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就:接近‟

翻译:家僮欢快地迎接,幼儿们守候在门庭。院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和菊尚且存在;带着幼儿们进了屋,美酒已经满觞。

高二语文 第2页(共4页)石家庄精英中学高二语文(文)

使用时间:2017-10-14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眄(miǎn):斜视。柯:树枝。怡颜:使脸上现出愉快的神色。怡:使动用法,使愉快‟ 翻译: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观赏着院子里的树木,使我很愉快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寄傲:寄托傲然自得的情怀。审:明白,知道。容膝:形容居室狭小,仅能容膝。‟ 翻译:靠着南面的窗户寄托傲然自得的情怀,深知住在小屋里容易安适。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涉:走。策:拄著。扶老:手杖。流:周游。矫首:抬起头。遐(xiá)观:远望。‟ 翻译:每天在院子里散步,成为乐趣,门虽然设立但经常关闭。拄着拐杖出去,到处走走,随时随地休息,常常抬起头向远处眺望。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岫(xiù):有洞穴的山,这里泛指山峰。景(yǐng):日光。翳(yì)翳:阴暗的样子。‟ 翻译:云气自然而然的冒出山头,小鸟疲倦了飞行也知道飞回巢中。日光暗淡,太阳快要落山,手抚着孤松,我流连不忍离去。

第三段: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游:交游‟

翻译:回去吧!请让我同外界断绝交游。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言:语助词。焉求:何求,追求什么。‟

翻译:世道与我的意愿不合,还要驾车出去追求什么?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悦、乐:意动,以……为喜悦,以……为快乐。情话:知心话‟ 翻译:以亲戚的知心话为喜悦,以弹琴读书为快乐来消除忧愁。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及:到 事:指耕种之事 畴(chóu):田地。‟

翻译:农人把春天到了的消息告诉我,将要到西边的田里去耕种。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或:有时 巾车:有布篷的小车。棹:名做动,用桨划‟ 翻译:有时坐着有布篷的小车,有时划着一只小船。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窈窕(yǎo tiǎo):水路深远曲折。壑:山沟。亦:也。‟ 翻译:既探寻幽深曲折的山沟,也经过道路崎岖的山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翻译:树木欣欣向荣,泉水涓涓长流。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高二语文 第3页(共4页)

„善:喜好,羡慕。得时:顺应天时、适合时令。行休:将要结束。指死亡。‟ 翻译:羡慕万物恰逢繁荣滋长的季节,感叹我的一生将要结束。

第四段:已矣乎!

翻译:算了吧。

寓形宇内复几时,„寓:寄托。形:身体。宇内:天地间。寓形宇内:寄身于天地之间。‟ 翻译:寄身在天地之间又能有多少日子。

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hé):为什么。委:顺从,随从。委心:随心。去留:指生死。‟ 翻译:为什么不随自己的心意,任凭自然的生死。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胡为:为什么。遑遑(huáng):心神不定的样子。之,去,往。何之:到哪里去。‟翻译:为什么心神不定想要到哪里呢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帝乡:天帝之乡。指仙境。期:期望,期求‟ 翻译:富有尊贵不是我的愿望,修仙成神是不能期望的。

怀良辰以孤往,„怀:留恋,爱惜。良辰:指上文所说万物得时的春天。孤往:独自外出‟ 翻译:爱惜美好的时光,独自外出。

或植杖而耘耔。

„或:有时候。植:扶着。耘(yún):除草。耔(zǐ):培苗。‟ 翻译:有时扶着拐杖除草培苗。

登东皋以舒啸,„皋(gāo):高地。舒:放。啸:高声叫。舒啸:放声长啸。‟ 翻译:登上东边的高地放声高呼。

临清流而赋诗。

„临:面对。‟

翻译:面对清澈的流水吟诗作赋。

聊乘化以归尽,„聊:姑且。乘化:顺随自然。化:造化,指自然。归尽:到死。尽,指死‟ 翻译:姑且随顺自然的运转变化来归向生命的尽头。

乐夫天命复奚疑!

„奚:什么。‟

翻译:乐天安命,还有疑虑什么呢!

高二语文 第4页(共4页)

第四篇:语文教案归去来兮辞

语文教案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辞》

[教学目的]

一,体会感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能对作者的思想进行简单辨析。

二,朗读并背诵全文,在朗读与背诵中体悟作者情感,了解辞赋的特点。

三,弄懂并积累“来、胡、奚、而、以、谏、樽、觞、眄、审、容膝、策、矫、岫、盘桓、棹、窈窕、遑遑、皋、委、怀、聊、乘化”等字词的意义。[教学步骤]

一读--一字一词读,凭借注释,读准字音,了解词义,弄懂上面提到的字词,理会文义。

二读--概括地读,分清层次,理清各层次的大意。

三读--细细品读,体会感悟作者的情感,粗略辨析作者的思想。

四读--表情朗读,读出抑扬、轻重、缓急。

五读--熟读成诵,琅琅上口。

(说明:诗歌、辞赋一定要强调读,在读中积词会意、读中感悟、读中辨析、读中融会贯通,文言诗歌、辞赋,尤要强调如此。)一,精要了解作者和其性情

陶潜(365-427)东晋大诗人。一名渊明,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晋书》《宋书》均谓其系陶侃曾孙,后人亦有疑其说者。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因不能适应官场的世俗约束,决心去职归隐。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优秀作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不愿屈身奉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天安命”等消极思想者。另一类题材的诗,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篇,寄寓抱负,颇多悲愤慷慨之音。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散文以《桃花园记》最有名,而辞赋以本篇最有名。有《陶渊明集》。注意几点:

1,陶渊明青少年时,受儒家思想教育,曾有“大济于苍生”的抱负和“骞翮思远翥”的壮志,但由于东晋当时的士族门阀制度相当严酷,陶渊明非士族出身,因而很难有通过做官来伸展志向实现抱负的机会。

2,他“性刚才拙,与物多忤”(《与子俨等疏》),“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有心做官,但又厌倦官场世俗条框的束缚,所以总处在“一心处两端”(出仕与归隐)的情状之中。他29岁开始入仕,从此13个年头,时官时隐,达3次,做官时间总计不过四五年。这种矛盾的情状一直贯穿一生。

3,本篇写在作者辞官隐之前,不是像课本注释中所说的写在辞官归隐之初。也就是说,本文是辞官归隐前的想象之作,不是写实之作。这是许多选本和鉴赏文章都弄错了的。我们的课本也以讹传讹,弄错了。

二,通过序文,了解陶潜辞官归隐的原因。指出三点理由: 1,“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也就是说自己本性自然,不会扭曲自我,不会强迫自我去做本性不想做的事。

2,“饥冻虽切,违已交病”,忍饥受冻固然严重,但是违背自我性情会身心“交病”,那比交冻可能更难以忍受。

3,“程氏妹丧于武昌”,需要去奔丧。

其中第一条是根本的。自己的本性使然,“性本爱丘山”,崇尚自然随意,任性随情,做官是“深愧平生之志”。官场实在有违自我性情与志趣,所以才最终弃官归隐。三,理清层次。

第一段,申述“归去来兮”的缘由。

开头一句,开门见山地喊出久郁心中之志。--“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俨然抒发一口闷气,顿觉自在坦荡、轻松畅快。最后的反问,表明其志已决,不容持疑、犹豫。接下来,说明归隐的原因。“心为形役”,为衣食所迫而出来做官,既如此,那就没有什么惆怅悲伤的了。表明其心情很轻松。过去的事情无法追悔,未来的日子是可以自我掌握的。违心的官场日子即将结束,未来的顺心的生活即将开始,那就按照自我的意志遂心遂意地生活下去。过去是“迷途”,昨日是“非”,那么今天的抉择就是“是”,是正确的。迷途未远,悔悟与庆幸之情溢于言表!

第二段,想象归家路途的轻快与归家后的情状。

先乘船,后上路,和风拂衣,小舟飘荡,而心情的愉快也尽显其中。这在阅读时需要注意。“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昼夜兼程,归心似箭。问征夫,暗自计程;恨熹微,嫌天亮太迟。这种急迫,在到家时完全变成孩子般的欢呼与雀跃--“乃瞻衡宇,载欣载奔”,是一派狂喜之态。“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家人主仆共同欢迎主人归来。“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可以想像举家欢宴,主人开怀畅饮的情状。其中“松菊犹存”有喻义,喻坚韧芬芳之节操仍在。接下来四句,“引壶觞”到“之易安”,写饮酒自乐之景与傲然自得之情。再接下来由居室转到庭园及高处、远处,这里有情有景,情景交融,一派悠然自得之情从字面流露出来,可以想象,他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时而环顾,时而远望,白云行走,飞鸟投林,都摄入他的眼帘。作者正如“出岫之云”“倦飞之鸟”,做官本是无心,官场确使他厌倦。写抚“孤松”其实也是在言志,言孤傲坚贞之志。

这一段由路途写到家门,由家门到居室,再由居室到庭院,甚至目光远及。表面写景,实际抒怀,营造了一个与官场截然相反的、旷达悠然、美妙和谐的境界。该段可以分三层,跟韵有关系。

开头到“熹微”(押韵i/ui)为第一层。再到“盈樽”(押韵en/un)为第二层。再到本段结束“盘桓”(押韵an)为第三层。第三段,想象定居下来后农村生活的乐趣。

第一句与文章首句呼应。接着表示要与世想忘,谢绝交游--主要是与世俗官场的人谢绝交往,并非所有人。作者以听家人的知心话为快乐,以琴书为伴侣,嚣嚷、喧吵不入耳中,可以说是乐以忘忧了。接下来的描写是一段颇带诗意的描绘。春回大地,农人告诉他将要从事春耕了。并且在农事闲暇,乘兴出游,“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注意它的句意承接,“或命巾车”后承“亦崎岖而经丘”,“或棹孤舟”后续“既窈窕以寻壑”。前者是陆路,后者是水路。“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既是实景,又是心景,由物及人,自然生出人生暂短的感伤,由春来万物复苏,感到大自然的生生不息,同时想到人生的短暂与匆促。虽有点沉郁,但细品全段,基调还是静谧而愉说的。

此段是转承段。从上文的路上、居室、庭院,延展到郊野与山溪,更广阔地描绘了一个和美、充满生机的隐居世界。最后一段的议论与抒怀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展开的。第四段,抒发对人生宇宙的的感想。

作者感到活在人世的时间没有多久了,既然如此,何必不随心所欲地生活,何必不伸张心志、何必不自由自在,何必考虑那么多的生死、为生死惴惴不安呢?高官厚禄不是我所求的,寻访仙境也不是可以如愿的。作者所向往的是“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在良辰美景独自出游,亲身参加农事劳动,在高岗上高声放歌,在清流旁纵情赋诗。最后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结束全文,随着生命的自然变化一直到死,乐天安命还有什么疑虑呢!这是作者所得出的人生结论与处世哲学。

对这样的思想如何理解呢?我们不能笼统、简单、肤浅地把作者的这两句话打上消极二字就算。确实消极了些,我们不宜倡导这种思想。但是我们应该深入一层地理解。这是作者历经曲折的人生后的真实而复杂的感慨,作者曾经品尝过官场人心的险恶、官场生活的庸俗,映照一下归隐后平民生活的质朴、真率、自然、自由,确实愤激于官场的龌龊,眷恋自由自在的人生。而且,在作者看来,在官场那种看别人脸色行事的生活,是一种生命的扭曲与糟蹋,只有在这大自然中才是生命正途---可是我耽误太久了、久违了,所以这是一种真率的抒发,是一种复杂的感慨,是一种包含正反感受的深刻的体验。作者并没有自命清高,自命高蹈,而是真抒胸臆。这种率真、愤激的抒发至少比有些士大夫的矫揉造作的高义谈玄更有意义些。

四,注意写作特点

1,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作者的感慨、喜悦、遗憾,不是直接生发,而是在描景绘事中巧妙而自然地流露,借助于对景物的形象生动的描绘。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影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诗情画意充溢字里行间。

2,语言朴素,音节和谐,用词自然,直抒胸臆,不假雕饰,呈现出一片天然和谐纯净之美。3,层次清晰,大体是“议论→描绘→生发”三大部分,描绘部分又可细分为“路上→居室→庭院→郊野”四个小层次。[思考]

一,找出全文含有一定喻义的景物描写,并说说喻义何在。

答案:“松菊犹存”,“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影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二,如何理解结尾两句话的思想?谈谈你的看法(答案见“自读点拨”)

三,提倡学生进行浅近的研究性学习。这里给学生提一个研究性学习的小题目。本文序文说,本文写在乙巳岁十一月。但具体的时间有争论。有人说本文写在陶潜辞官归隐之初(如课本注释就如是说),是追叙和实录之作,到家前是追叙,到家后是实录;有人说写在辞官归隐之前、将归之际,也就是说,本文是在荫生退意后但未退之前的想象之作,写完本文不久作者才辞官归隐的。请你推敲一下本文的写作时间,你觉得哪种说法更合理?更有利于对文章的理解。

答案:后者更有道理。王若虚曾指摘本文在谋篇上的毛病,说既然是将归而赋,则既归之事,也当想象而言之。但从问途以下,都是直叙的话,显得自相矛盾。即所谓前“前想象,后直述,不相侔。”对此,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篇》中援引周振甫先生的见解:“《序》称《辞》作于十一月,尚在仲冬;倘为‘追录’、‘直述’,岂有‘木欣欣以向荣’、‘善万物之得时’等景色?亦岂有‘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筹’、‘或植杖而耘籽’等人事?其为未归前之想象,不言而喻矣。”钱先生认为本文自“舟遥遥以轻yang”至“亦崎岖而经丘”,“叙启程之初至抵家以后诸况,心先历历想而如身正一一”,其谋篇机杼与《诗经·东山》写征人尚未抵家,而想象家中情状相类。我以为这样来体会《归去来兮辞》的谋篇特点是确当而深刻的。陶潜此文写于将归之际,人未归而心已先归,其想象归程及归后种种情状,正显得归意之坚和归心之切。如果都作为追叙和实录来看,反而失去强烈的情绪色彩和想象的空灵意趣,而且如周振甫先生所说,也不符合写作时间的实际。须知陶渊明是一位很富于创造性想象的诗人,他的《桃花源记》,就以丰富的想象,创造出一个幽美逼真的世外桃源,而成为‘乌托邦’的始祖。„„这种浪漫主义的想象,乃是陶渊明创作的重要特色,也正是构成《归去来兮辞》谋篇特点的秘密所在。

第五篇:示范教案 (归去来兮辞 第1课时)

http://www.xiexiebang.com 或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二单元

单元规划

本单元将学习《归去来兮辞 并序》《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四篇文章,它们都是我国古代优秀的抒情散文。由于所选的课文文体不同:《归去来兮辞 并序》是一篇赋文,《滕王阁序》是一篇诗序,《逍遥游》是一篇先秦散文,《陈情表》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文体常识的介绍显得尤为必要。学生只有在弄清了文体的基础上,才能更深入地鉴赏文章的语言,把握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感情。但这四篇文章所抒发的感情也各不相同:有回归田园的乐趣,有怀才不遇的悲情,有人事沧桑的感慨,有浓浓亲情的流露。一个“情”字是解读这四篇文章的关键,这既是文章的重点,也是文章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语言的品味和鉴赏,注重对“情”的理解和体会,披文入情,对学生进行人文的熏陶和感染,激发他们内心的情感体验,揣摩出作者在文本中所流露出的思想和情感。因此,对本单元的教学作出了这样的设想:

本单元教学时间的安排为9课时:《归去来兮辞 并序》是2课时,《滕王阁序》是3课时,《逍遥游》是2课时,《陈情表》是2课时。

如果时间允许,可以适当安排2课时来练笔,以“情感”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做到感情真挚,不少于800字。

本单元教学方法主要以诵读为主,通过讨论、点拨,把握作品中所流露出的思想感情。一读——凭借注释,读准字音,了解词义,理会文义。二读——概括地读,分清层次,理清各层次的大意。三读——细细品读,体会感悟作者的情感,粗略辨析作者的思想。四读——表情朗读,读出抑扬、轻重、缓急。五读——熟读成诵,琅琅上口。在读中积词会意、读中感悟、读中辨析、读中融会贯通,文言诗歌、辞赋,尤要强调如此。

同时,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意识,借助工具书,能够疏通文义,对于疑难问题在课堂上展开讨论,教师给以适当的点拨和指导。巩固和完善对文言文实词、虚词和句式的归纳整理,从而为解读文本中的“情”字服务。

本单元教学过程:

教师可以不按照课本的程序来教学,这完全可以遵照教师和学生不同情况,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诸如可以按文学史的发展进程来组织教学,也可按文体的分类组织教学,也可按“情感”的类别进行分类教学。但有一点必须强调,解读“情感”时,不能完全脱离作者和文本。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情感。

每一篇课文,都是按照先介绍文学常识,然后疏通文本,最后品味语言,把握作者在作品中所抒发的真挚情感来设计的。

总之,在学习这四篇文章时,不力求面面俱到,只要求突出一两点,落实到位就行。归去来兮辞 并序

从容说课

《归去来兮辞 并序》是陶渊明归隐之初的一篇述志的作品,细致地描绘了他对人生认识的转变过程以及回归田园的喜悦心情,集中地表达了陶渊明对黑暗官场的不满和鄙弃,赞美了农村的自然景物和劳动生活,显示了归隐的决心,抒发了“乐天安命”的思想情怀。

本文包括“辞”和“序”两部分。序文集中地叙述了作者就职彭泽和辞官归田的原因。作者因“耕植不足以自给”出任彭泽县令,由于身处官场,与其“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格格不入,而“深愧平生之志”。拟等庄稼成熟再“敛裳宵逝”,适逢妹丧,“情在骏奔”,于是在官仅八十余日即自免去职。主体部分“辞”,抒写了作者辞官隐居的志愿和归田园后的心情感受。可分为三层,第一层为第1段,写辞官归隐的决心。第二层为第2、3段,写作者回到田园后的愉快生活。第三层为第4段,抒发了作者“乐天安命”的人生感悟。总之,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xiexiebang.com 或http://www.xiexiebang.com

本文是陶渊明辞官归隐的宣言书。

在写法上,作者善于运用平淡质朴的语言来描写自然景物和生活场景,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情韵悠长,淡远潇洒,寄托了他的追求和节操。李格非指出:“《归去来兮辞》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痕。”正道出了本文天然淳朴的特点。无怪乎欧阳修推赏说:“两晋无文章,幸独有《归去来兮辞》一篇耳。”

教学重点 1.“行”“引”“乘”“策”“审”“委”“怀”“而”“以”等词的意义和用法;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文; 3.培养学生质疑和答疑的能力。

教学难点 1.理解“赋”的语言特征,对于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有很大的帮助;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景物描写中寄寓的作者的情怀;

3.正确理解陶渊明在文章中所表现出来的“乐天安命”思想和隐居的生活态度。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录音机等。课时安排

2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了解“辞”的文体特点; 2.能归纳“行”“引”“乘”“策”“审”“委”“怀”“而”“以”等词的意义和用法,以及特殊的句式;

3.背诵全文。过程与方法

1.遵循自主阅读、自主探究学习的原则,鼓励学生自主质疑、答疑,掌握一些浅近的文言知识;

2.教师适当点拨学生进行归纳整理,对具有规律性的知识进行小结;

3.指导学生加深对文本内涵的理解,感悟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及人格操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体会感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对他同黑暗的社会不同流合污的精神给予肯定。理解并评价作者的“隐居”思想,这种思想在二十一世纪是否还具有价值和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对课文作充分地预习,梳理课文中的一些常见的文言字词,并借助工具书对一些浅近的文言词语作出注解,疏通全文。要求学生对文中的疑难部分作出相关的圈点和整理,以备课堂交流。

导入新课

导入1:同学们,我们大家在初中都学过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桃花源记》。现在让我们把文章试着齐背一遍„„(师生齐背)一个人间胜境,一个理想王国。她始终存在于作者的心中,始终诱惑着作者那颗“归隐”之心。作者如何高唱“田园”之歌,如何迈出“辞官归隐”的步伐的呢?《归去来兮辞 并序》便向我们展示了答案。(板书课题)

导入2:宋李格非赞语:“《归去来兮辞》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痕。”欧阳修推赏说:“两晋无文章,幸独有《归去来兮辞》一篇耳。”对《归去来兮辞 并序》为什么有着如此高的评价呢?《归去来兮辞 并序》有着怎样的艺术魅力和感人之处呢?下面就让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xiexiebang.com 或http://www.xiexiebang.com

我们一起来品读它,一起来感悟它的艺术魅力和感人之处。

推进新课

了解作者的生平及思想 陶渊明(365~427),又名陶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大诗人。出身官宦家庭,父亲早亡,至陶渊明已家道中落。他年少时,志趣高洁,博学善文,一直在家闲居。29岁才出仕,任江州祭酒,后做过镇参军、建威参军之类小官,过着时隐时宦的生活。义熙元年(405年)陶渊明出任彭泽令,后世称陶彭泽,在官80余日即辞官归隐。再也没有出仕,一直过着躬耕自资、赋诗饮酒的生活。时人将他与刘遗民、周续之合称“浔阳三隐”(萧统《陶渊明》)。在归田之初,生活充裕,后家中失火,生活日益贫困,常须朋友接济,最终在贫病交加中死去。由于他十年辞征不就,时人敬称他“陶徵士”,死后朋友私谥“靖节”。著有《陶渊明集》。

陶渊明的诗歌今存近130首,辞赋3篇。大多从不同的侧面、角度反映了田园隐居生活,表现了他高洁脱俗的人生志趣。因此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以田园生活为题材的著名诗人。

他年少时,诵读儒家经书,“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饮酒》其十五),培养了他“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十二》其五)的济世豪情。由于现实社会的黑暗动荡,官场的污浊,“质性自然”的他,与“真风告逝,大伪斯兴”的现实社会格格不入,产生了一种“违已交病”的内心痛苦,于是“和风不洽,翻翮求心”(《归鸟》),最终走上了归隐田园的道路,追求他返朴归真的理想人生。朱熹说:“晋宋人物,虽曰尚清高,然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清谈,那边一面招权纳货。陶渊明真个能不要,此所以高于晋宋人物。”

(学生先交流自己搜集整理的有关作者的知识,然后教师投影展示,给予归纳。)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读准字音

多媒体课件显示: 稔(rěn):意为庄稼成熟。飏(yánɡ):飞扬,形容船行驶轻快。眄(miǎn):斜视,随便看看。衡(hãnɡ):通“横”。觞(shānɡ):古代喝酒用的器具。憩(qì):休息。景(yǐnɡ):日光。窈窕(yáo tiáo):深远曲折。耔(zǐ):培苗。2.读出感情

多媒体课件显示: “辞”的文体特点

辞是战国后期楚国诗人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重在抒情,一般要押韵,形式上尽管后来发生了若干变化,但四句一节,每句三拍的格式保持了下来,多用四个字或六个字的对偶句。

课文诵读应注意的是:

(1)四句一节的形式没有变,全文共15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可稍作停顿。

(2)以六字句为主,都按三拍读,节奏整齐。

(3)七字句中出现了虚词,可作六字句读。如“寓形宇内(复)几时”。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xiexiebang.com 或http://www.xiexiebang.com

(4)“归去来兮”(出现两次)“已矣乎”当作一句读,适当地延长读末字的时间。通过反复地诵读,揣摩不同语句所表达的不同感情。或忧郁,或轻快,或感叹,或欣喜„„这样有利于字词句义的解决,更有利于课文的整体感知。

三、难句解读

(分段阅读,指导学生整体突破字词句义)序文部分:

1.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明确:生生:维持生活。前一个是动词,后一个是名词。资,凭借,依赖,作动词。所,代词,放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词组,表示“„„的人”“„„事物”“„„地方”等。所资:凭借的东西。未,表否定,没有,无。见,xiàn(现)出现,显现。其,作第一人称用,自己。术,(经营生计的)办法、本领。

2.诸侯以惠爱为德

明确:诸侯,指刺史等一方之长,各地的军阀。以„„为,文言固定结构,把„„作为。惠爱,爱惜人才。

3.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明确:尝,曾,曾经。从,作动词,从事。人事,治人之事,如“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伶官传序》)的“人事”。今义:口腹,即为口腹之需,喻指衣食。役,驱使。自役,即役自,代词提前,构成宾语前置,驱使自己。

4.情在骏奔

明确:骏,本义指骏马,这里是像骏马,名词作状语,形容迅速。奔,奔丧,前往吊丧。辞文部分: 第一段:

1.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明确:既,副词,既然。以,动词,让。为,介词,表被动。形,形体,身体。役,役使,驱使。奚,疑问代词,相当于“何”,为什么。惆怅,指感伤,悲愁,失意的样子。而,表并列关系。

2.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明确:实,副词,确实。迷途,误入歧途,指出仕做官。其,句中语气词,表揣测,大概。另一说是,助词,不译。觉,觉察,认识。今是,今天的对,指归隐。昨非,昨天的错,指出仕做官。

3.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明确:征夫,行人。前路,向前赶路。以,介词,拿。恨,遗憾。熹微:天色微明。第二段:

1.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明确:乃,于是,然后。衡宇:横木为门的房子,指简陋的房屋。衡,通“横”。2.眄庭柯以怡颜

明确:眄,斜视。这里指“随便看看”。怡,愉快,作使动用法,使„„愉快。3.审容膝之易安

明确:审,详知,明白。容膝,指居室狭小,仅能容下双膝。易,和悦。易安,安适。4.景翳翳以将入

明确:景,同影,日光。翳翳,阴暗的样子。入,收,指日落。以,表承接,可以不译。将入,指太阳快要落山。

第三段:

1.复驾言兮焉求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xiexiebang.com 或http://www.xiexiebang.com

明确:复,副词,还,又。驾言,《诗经邶风泉水》“驾言出游”的简省,是“驾车出游”的意思。言,助词。焉求,何求,追求什么。求,求官。

2.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明确:悦,意动用法,以„„为喜悦。乐,意动用法,以„„快乐。亲戚,可以看作是古今异义词,古义指内外亲属,包括父母和兄弟。今义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之,结构助词,的。情话,知心话。以,可以看作表承接,用来。

3.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明确:欣欣,草木茂盛。涓涓,细水慢流之状。以,相当于“而”,表修饰。而,表修饰。

第四段:

1.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明确:胡为,为什么,胡,疑问代词,为什么,为,疑问语气词,可不译。遑遑,心神不定的样子。之,动词,往。何之,应该是“之何”,宾语前置。

2.帝乡不可期

明确:帝乡,天帝居住的地方,也就是所谓的“仙境”。期,动词,期望,期求。3.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明确:聊,姑且。化,造化,指自然,如杜甫的诗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分晓”。乘化,顺应自然。夫,语气助词,可不译。奚疑,何疑。

方法指导

1.以读促进学生对字词句的理解。

2.以自主探究为主,学生质疑、答疑,教师适当点拨。3.有感情地、熟练地诵读课文,并背诵全文。知识梳理

通过合作探究方式,以小组的形式,小结主要文言现象。先进行归纳整理,然后由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再由教师通过幻灯机投影。

一词多义 1.行 xínɡ

①感吾生之行休

《归去来兮辞》(副词,将,将要。)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六则》(动词,行走。)③为吾子之将行也

《殽之战》(动词,离开,前往。)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观沧海》(动词,运行。)⑤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动词,实行,执行。)⑥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庖丁解牛》(名词,行为,动作。)⑦臣修身洁行数十年

《信陵君窃符救赵》(名词,品行。)⑧《琵琶行》

(行,古诗一种体裁。)hánɡ

①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露上青天

杜甫《绝句》(量词,排,行。)②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崛起于阡陌之中

《过秦论》(泛指军队。)③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苏武传》(名词,辈分。)2.引

①丁壮者引弦而战

《塞翁失马》(动词,开弓,拉弓。)②相如引车避匿

《廉颇蔺相如列传》(动词,牵,拉,引。)③引壶觞以自酌

《归去来兮辞》(动词,拿来,取来。)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xiexiebang.com 或http://www.xiexiebang.com

④乃设九宾迁礼于,引赵使者蔺相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动词,召请,召引。)⑤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赤壁之战》(动词,避开,退却。)⑥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出师表》(动词,引用,援引。)⑦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滕王阁序》(名词,前言,序文。)3.乘 chãnɡ

①聊乘化以归尽

《归去来兮辞》(动词,顺着,顺随。)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动词,骑,坐,驾御。)③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过秦论》(介词,凭借,趁着。)④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动词,交互,连接。)⑤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

《登泰山记》(动词,冒着,顶着。)shânɡ

①于是为长安君约车万乘

《触龙说赵太后》(量词,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②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殽之战》(“四”的代称。)4.策

①执策而临之

《马说》(名词,竹制的马鞭。)②策扶老以流憩

《归去来兮辞》(动词,拄着。)③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木兰诗》(同“册”,记录。)④蒙故业,因遗策

《过秦论》(名词,策略。)⑤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廉颇蔺相如列传》(名词,计策,计谋。)5.审

①审容膝之易安

《归去来兮辞》(动词,明白,知道。)②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察今》(动词,考察,观察。)③余经秋审,皆减等发配

《狱中杂记》(动词,审问,审判。)6.委

①曷不委心任去留

《归去来兮辞》(动词,随从,顺从。)②如土委地

《庖丁解牛》(动词,散落,堆积。)③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过秦论》(动词,托付。)④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陈太丘与友期》(动词,放弃,舍弃。)7.怀

①怀良辰以孤往

《归去来兮辞》(动词,留恋,爱惜。)②则有去国怀乡

《岳阳楼记》(动词,怀念,想念。)③新妇谓府吏,感恩区区怀

《孔雀东南飞》(名词,心情。)④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 《赤壁之战》(动词,心中藏着。)⑤汝姊在吾怀

《项脊轩志》(动词,胸前。)⑥怀其璧,从径道亡

《廉颇蔺相如列传》(动词,揣着。)8.而

而字用作连词可表示六种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承接关系、转折关系、假设关系和修饰关系。

①觉今是而昨非 表转折 ②风飘飘而吹衣 表修饰 ③门虽设而常关 表转折 ④时矫首而遐观 表修饰 ⑤鸟倦飞而知还 表承接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xiexiebang.com 或http://www.xiexiebang.com

⑥抚孤松而盘桓 表并列 ⑦世与我而相违 表转折 ⑧亦崎岖而经丘 表修饰 ⑨泉涓涓而始流 表修饰 ⑩或植杖而耘耔 表并列 词类活用

携幼入室 幼 形容词作名词 幼儿、儿童 眄庭柯以怡颜 怡 使动 使„„愉快 园日涉以成趣 日 名词作状语 每天 策扶老以流憩 策 名词作动词 拄着 时矫首而遐观 时 名词作状语 有时 悦亲戚之情话 悦 意动 以„„为愉快 乐琴书以消忧 乐 意动 以„„为乐

乐琴书以消忧 琴、书 名词作动词 弹琴、读书 或棹孤舟 棹 名词作动词 划

善万物之得时 善 形容词意动 以„„为 古今异义词

悦亲戚之情话 亲戚(古)内亲外戚(今)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悦亲戚之情话 情话(古)知心话(今)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 将有事于西畴 有事(古)农事(今)指有事情

既窈窕以寻壑 窈窕(古)幽深曲折的样子(今)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特殊句式

寓形宇内复几时?(省略句,“宇内”前省略介词“于”)将有事于西畴(介宾结构后置)

复驾言兮焉求?(宾语前置句,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既自以心为形役(为,表被动)课堂小结

1.识记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及辞的文体知识。

2.学会自主合作探究,提高解读浅易文言知识的能力。3.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作业布置 背诵课文。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下载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第4课《归去来兮辞》精品教案 (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第4课《归去来兮辞》精品教案 (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