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小编整理)

时间:2019-05-15 04:15: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一篇: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二节

一、学生继续完成习作,师巡视指导。

二、给自己习作配上插图或图片。

三、简单评讲:

1、可以将有的学生写好的习作公开宣读,让学生自评一下。

2、在学生说的基础上,师简单总结。再次复习“建议”的两种写法

及写文章时所要注意的。

习作1 我的建议

①交待地点

简洁②简单条文式介绍

主要景点

具体 一„„

文章结尾

点题 二„„

介绍具体

三„„

练习1

教学要求

1、训练学生初步感知“拟人”这种表达方式,并学会这种表达方式。

2、积累成语,并能活学活用。

3、正确、美观地书写左右结构的字。

4、口语交际、推荐或自我推荐。

重难点、关键

处处留心、口语交际

第一节

一、教学第一部分

1、指名分角色朗读小芳和爸爸的对话。

2、出示:《秋天》这首诗里的诗句,请同学们读一读,想想诗句主要写了什么?

3、引导学生说说爸爸对诗中的那些地方感兴趣?

4、诗句为什么不直接写秋天到了,苹果、葡萄都成熟了,而写成苹果娃娃、葡萄娃娃呢?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5、齐读诗句。

6、从学过的课文中,你还能找出这样的句子吗?

二、教学第二部分

1、把一个事物当做人来写,让它和人一样有感情、会说话。这样可以使文章生动、形象,让人特别喜欢读。这种表达方式叫拟人。

其实,这种表达方式我们也会,比如,山上的小溪叮叮咚咚地流,我们说成小溪在唱歌;荷花在风中摆动,我们会说成荷花在跳舞。

2、出示书上的四句话,自己读读。

3、你能用拟人的方法把这四句话写生动吗?

三、教学第三部分

1、想一想,怎样才能把“太阳、闹钟、小鸟”写得更生动些?

2、学生试写,全班交流。

第二节

一、教学第二题(读读背背)

1、请同学们借助字典,来读读这八个成语,并找出你不会的成语的意思。

2、指名读成语,师生共同正音,齐读成语。

3、你们已经知道了哪些成语的意思?互相补充。

4、同学们对这些成语有什么发现吗?

5、同学们都在哪儿见过这样的景色?

6、指导有感情朗读。

7、指导背诵。指名背诵,全班齐背。

二、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审题。

2、指导。

⑴学生认读生字。

⑵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这三个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的书写要求。

⑶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教师小结,这三个字都是左右结构,三个字的右半边中“横”画比较多,并且要写的倾斜些。⑷教师范写。

3、练习。

⑴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⑵及时小结。

4、反馈。

⑴展示写的好的字,师生评点。

⑵对写的不好的字,予以纠正,再练习。

第三节

一、审题。

1、启发谈话:新学期开始了,我们班决定要成立新一届的班委会,同学们想用什么办法来确定组成人员?

2、指名读题,明确此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二、指导。

1、新的一届班委会将由哪些委员组成呢?

2、你觉得哪些同学最适合担任呢?发表推荐与自我推荐,指导学生了解推荐与自我推荐的要求。

⑴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夸其谈;⑵要有礼貌,学会倾听;⑶心态要平衡,能主动祝愿别人心想事成。

3、分组练说推荐理由。

4、每组推荐代表发表讲话,师生评议。

第四、五节

-----单元测试 附:单元测试成绩单

王文亚

马杜鹃

第六节

-----试卷评讲

5、苹果里的五角星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得到启示: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重难点、关键

启迪、教育学生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第一节

一、揭示课题。

1、齐读课题。

2、读了这篇课文,我们会知道苹果里怎么会有五角星呢,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二、初读课文。㈠布置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上自然段序号,在读不懂的词句下做上问号。㈡学生自读,教师巡视。㈢检查生字词。

1、自读出示的生字词。

2、指名领读。

3、提醒易读的字音。

4、开火车认读、齐读。相机理解:清晰、魅力。㈣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㈤自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㈥质疑、解疑或存惑。

三、指导写字。

第二节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复习主要内容。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1、2自然段。⑴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⑵从哪儿看出邻居家的小男孩是“我”家的常客? ⑶今天又有什么新闻报告或是显示新本领呢? ⑷“我”是怎样回答小男孩的?为什么? ⑸过渡:真的像“我”想的那么简单吗?

2、学习第3、4自然段。⑴指名读第3、4自然段。

⑵小男孩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⑶小男孩切苹果的方式和人们通常的切法有什么不同?

⑷第4段最后一句话,谁能读好?应读出小男孩什么样的心情?(自豪)⑸第4自然段写“我”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⑹第一句用“真的”和“果然”同第三自然段哪一句话扣得很紧? ⑺读第四自然段,处理好“见过”、“总是”、“却从未见过”、“更没想到”这几个词的朗读,读出“我”的惊奇。

⑻联系课文理解“循规蹈矩”的意思。

3、学习第5自然段。⑴指名读。

⑵这段中的“这样切苹果”指什么? ⑶两次用“也许”表达什么?怎么读?

⑷从哪里看出它“竟有那么大的魅力”?理解“魅力”

⑸为什么在“感触”前面加了个“深有”?这个深有的感触是什么?齐读第四句话。理解最后一句话。

①“往小处说”是什么意思?

②那么若果要从大处说该怎么讲呢?(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三、齐读、总结全文。

1、总结全文。

2、说说你从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中想到了什么?生活中有没有这方面的例子。教学反思:

这堂课我以其朴实而又新颖的教学方式,激活学生探究的欲望,在学习语文的同时,让学生去发现课文和生活中的“五角星”。这堂课觉得上得很扎实,为了分清两种切苹果的方法,思考两种方法背后的不同思维方式,初步感知创造力的本质,我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通过默读课文完成两种切法的对比。随后,我引导学生:“循规蹈矩的结果真令人遗憾啊,错失了多少新奇的发现,多少创造性的做法。怎样才能想到新的切法呢?”学生在我的不断启发下都能踊跃发言,下文的理解“创造力,从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创造力,从大处说,就是--------------”就水到渠成了 “创造力,从大处说,就是换一种方法思考。”“创造力,从大处说,就是不循规蹈矩。”“创造力,从大处说,就是打破常规地去思考。”看来以后要多引导、多启发,要讲方法,课堂效果就会好些,有些学生的理解力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差。

6、最佳路径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并积累“满山遍野、微不足道、启发、优雅”等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其中蕴含着巨大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通过指导学生自由读书,讨论交流,从中发现葡萄园主卖葡萄的方法与格罗培斯设计方案之间的联系,从而理解课文蕴含的哲理。

第一节

一、导入。

二、解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径”是什么意思?路径呢?最佳路径又是什么意思?

3、生活中有你认为的最佳路径吗?在学习上有没有最佳路径呢?有句名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说明了勤奋是学习上的最佳路径。课文中的最佳路径是指什么呢?它是谁设计的?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三、初读课文。

1、轻读课文,读准字音,尤其是生字字音多读几遍。

2、开火车齐读词语。

3、把词语带入课文中,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4、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5、那么课前中提到的是谁设计了最佳路径,你们知道了吗?

是的,是美国哈佛大学建筑学院院长,从事建筑研究40多年,在世界各地有70多年精美杰作的建筑大师——格罗培斯。

其实,他的设计灵感来自于法国的一个葡萄区及一个老太太的做法,请找出相应的自然段,再读一读。

6、在生字词中找出与葡萄园有关的词语。

四、学习第3-4自然段。

1、与葡萄园有关的词语:漫山遍野、绵延、无人看管。

2、你能把这些词语连起来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3、想象画面:漫山遍野都是农民的葡萄园,你能用语言来描述这样的情形吗?这么多的葡萄总要卖出去,当地农民是如何兜售自己的葡萄的呢?而那个与众不同的老妇人呢?

4、指名读第3、4自然段,用“———”画出农民们卖葡萄的句子,用“„„”画出老太太卖葡萄的句子,请对比着读两遍,你有什么体会呢?

5、如果你刚好经过葡萄园,你愿意买哪边的葡萄,为什么?

6、指名回答。边读第4自然段边圈画出老太太销售葡萄的方法的词语——给人自由,任其选择。

五、给这个故事加个题目。

1、你能给发生在法国南部葡萄区发生的故事,加个题目吗?

2、读了这个故事,请写一写你心中最想说的话。互相交流。

六、小结。

建筑大师竟然从一个普通的卖葡萄的老太太身上得到了启示,这是什么启示呢?有什么联系吗?我们下节课研究。

七、学生练写生字。

第二节

一、复习。

1、听写生字。

2、出示:漫山遍野、微不足道、启发、优雅、最佳路径。你用这些词来简单说说课文的内容吗?

3、那么格罗培斯受到了什么启发呢?首先让我们来走进格罗培斯。

二、学习1-2自然段。

1、自由读第1-2自然段,你觉得格罗培斯是个怎样的人? 为什么这样评价他?

2、指名说,根据学生发言板书。

3、同时在学生发言时,相机指导有感情朗读相应的语段。

过渡:正当认真、负责的格罗培斯感到困惑时,忽然“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他从法国南部一个卖葡萄的老太太身上受到启发,相出了办法。他受到了什么启发呢?

三、复习第3-4自然段。

1、快速阅读3-4自然段,说一说,相互交流。

2、指名发言,并板书:给人自由,任其选择。

四、学习第5-7自然段。

1、回到住地后,他又是怎么做的?

2、为何评委们要将最佳路径授予迪斯尼乐园呢? 读文找理由。

3、模拟评委会开会讨论过程。

4、此时,你觉得格罗培斯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根据学生发言板书。

5、指导学生带着这份感受朗读5-7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

那么这篇课文给你们有什么启示呢?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我感觉教学效果不是很好,我认为需要改进的地方是:

1、学生的朗读能力还要扎实训练。

这是学习语文的基本功,如果课文都读不好,别的就不要谈了,更要关注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发言的声音、吐字的清晰等方面都需要我努力改进,扎扎实实地学好语文。

二、学生的思维训练还要加强。

尽管我的教学设计关注了学生的思维训练,但是学生的表现依然不令我满意,他们在思维还不够深入,还不够独特,比较肤浅和“大众化”,尤其通过“品词析句”读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深刻含义”上都比较欠缺。但是,学生们毕竟还只是四年级,随着年龄的增长感受力的提高和有目的的训练,相信还是会有很大进步的。

三、学生还没有做到“每个人都发言”。

同样坐在教室里,同样的课堂,应该让每个孩子得到锻炼,所以我最常说的话就是“抓住机会,每一个同学都发言”,在课堂教学中,我也尽可能不喊重复的同学,把机会平均分配,使每一个学生得到锻炼。但是,他们有还是比较沉默。看来,还是要在课堂上不断关注他们,锻炼他们才行。

7、人类的“老师”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弄懂三个主要的例子中人类从生物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的研究的兴趣。

3、学习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重难点、关键:

弄懂三个主要的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第一节

一、解题激趣。

1、今天我们来学一篇新课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激趣。

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什么?

(人类老师会是谁呢?它们为什么是人类的老师呢?)

二、初读课文。

1、自己放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检查自学效果。⑴出示生字。①自己读一读。

②在生字的音、形、义上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大家互相交流。③指名读词,开火车读词,齐读。⑵出示长句子。

这里有几个长句子,你能读通顺吗? ①自己读,互相读。②指名读,齐读。

3、把生字词分别代入课文中,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4、分小组朗读课文,在小组内评议、正音。

5、谁愿意来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课文读到这里,大家一定知道人类的老师是谁了吧?谁愿意来告诉大家?(板书)自然界种种生物。

2、齐读最后一句。

3、课文是怎样层层阐述的呢?请给课文分段。同桌互相交流。

4、指名说,其他同学补充,师小结。第一段(第1自然段):从潜水艇的发明是受到鱼类其实说起,得出鱼是人类的“老师”。第二段(第2-6自然段):通过人类对一些生物的飞行特点、外形特点、构造特点等方面进行模仿的,对上述特点进行说明。第三段(第7自然段):总结全文,既呼应了全文,又点了题。

四、教学生字。

1、师范写生字。

2、分析字形。

3、生练习写生字。

第二节

一、复习。

1、认读生字词。

2、人类的老师是谁?齐读最后一句话。

3、上节课,我们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它们为什么是人类的老师呢?我们这节课共同来研究。

二、新授。

师:为什么说自然界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边想边读,细细体会,可以把关键的词句圈圈画画,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还可以做上记号。

1、学生自读课文,体会理解。师:怎样,有收获吗?可能也有疑问吧!请同学们把你的收获在小组里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当然,有疑问的地方提出来,在小组里讨论。

2、学生交流讨论。

师:刚才同学们交流讨论过了,那么现在谁说说为什么自然界的种种生物是人类的好老师呢?

3、集体交流。

读懂并讲述清楚人类在飞行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三个方面向生物是如何学习的。⑴科学家从鱼儿在水中自由升降的现象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⑵科学家研究鸟儿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从蜻蜓那找到防止机毁人亡事故的方法。⑶工程师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⑷建筑师根据“薄壳结构”的特点,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⑸人们模仿袋鼠造出了会跳跃的越野汽车。⑹人们模仿贝壳制成了外壳坚固的坦克。

4、拓展延伸: ⑴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只有这些吗?你是从文中哪里看出来的?“„„”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⑵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你还知道哪些?

5、理解最后一句。

6、小结:

大自然是多么奇妙啊!经过对许多动物的研究,人类获得了不少启发,但这还远远不够,更多的奥妙还有待我们去发现。

三、布置作业。教学反思:

教学时,我让学生概括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学生说起来还是罗嗦,我引导说:虽然两个同学概括的不是特别简练,但你们注意到了吗,在他们的言语中,出现了两种很重要的事物。学生很快就答出是鲸和轮船。我把他们写在黑板上,对学生说:看,你能结合课文,用简单的话说说他们之间的关系吗?学生在短暂的思考过后,顺利的答出:科学家根据鲸的体型特点设计出了流线型的轮船,大大提高了轮船的航行速度。我又引导他们采用同样的方法概括出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然后把两段联系起来说就概括出了全篇的主要内容。由这个教学片段,我想到了抓文章中的关键词来概括主要内容也是一种不错的办法。但这个关键词,最初应由教师提出。日久天长,学生就会掌握其中的技巧。

习作2 教学要求:

1、学习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主要特点,能按要求写一篇推荐文章。

2、学习通过采访的方式搜集相关的写作素材,学习围绕人物的主要事迹安排详写于略写,提高选材能力。

3、在习作过程中,努力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学习真诚地赞美,热情地推荐。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主要特点。

2、学会用多种方式搜集资料,并提高选材能力。

第一节

一、联系“雏鹰争章”,明确习作要求。

二、组织交流,丰富习作素材。

1、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要求确定被推荐人是谁,说出推荐的理由,关键是举具体的事例。

2、班级进行交流,教师适当指导。

3、推选代表上台发言,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师生共同评议,选用事例是否具体。

4、小结:在说推荐理由时,选取具体事例,如果事例太多,要做到有详有略。

5、有的同学很苦恼,说的事例总觉的不典型,不具体,老师叫你们一个方法:下课后,你可以去采访老师或被推荐的同学,来获取最详细的资料。

6、当然,可以推荐一人,也可以以争章的每个方面各推荐一人。

7、可抽出5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己互相采访。

三、拓展思维,指导书面表达。

1、好,通过刚才的采访,相信大家的收获一定很多。

2、可以采用总分方式来推荐某个同学。

四、学生撰写习作草稿。

第二节

一、继续完成习作草稿。

二、交流、评议习作。

1、可选一篇写的比较差的文章,师生就“是否用具体事例把人物优点写具体”方面进行评议。

2、修改习作草稿。

3、选一篇写的好的文章,师生来共同赏析。(事例具体,详略得当)

4、再次进行修改。

练习2 教学要求:

1、读懂小芳和爸爸的对话,了解有关磁悬浮列车的知识,并为句子加上标点。

2、学习用不同语言形式表达同一种意思。

3、写好钢笔字,知道类似的半包围结构的字被包围的部分要略伸出来一些。

4、熟记八个成语故事和诗歌《真知》。

5、学习续编通话故事。

6、学写毛笔字。重难点、关键:

处处留心、学习续编通话故事。

第一节

一、导入。

1、今天,爸爸要带小芳去乘磁悬浮列车,这可不是一般的列车,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2、板书:练习2 处处留心

二、教学第一部分。

1、这是第一次坐磁悬浮列车,她跟爸爸说了些什么呢,爸爸又会怎么回答呢?

2、学生自由练习读爸爸与小芳的对话,边读边想:哪几句话是小芳说的?哪几句话是爸爸的回答?哪些是提示语。

3、提示语有几种位置呢?如何根据提示语的位置来加标点呢!

4、独立完成加标点练习,教师巡视检查。全班集体订正。

5、学生默读爸爸与小芳的对话,思考:通过与爸爸的对话,小芳对于磁悬浮列车有了哪些了解呢?

6、那么,在课外书上,你对磁悬浮列车还有什么了解呢?

三、教学第二部分。

1、磁悬浮列车的速度快极了,每小时可以走400—500千米。小芳第一次坐这种列车,她心里会怎么想?有什么感觉?

2、指导有感情朗读小芳的话。要读出小芳兴奋、激动的心情。

3、从小芳的话中,我们感受到了此悬浮列车速度很快。思考:为了表现列车的快,还能怎么说?

4、学生之间互相议一议,全班交流。

5、师相机点评,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言语来表达。

第二节

一、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审题。

⑴指名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⑵通过谈话,让学生知道练字的重点。

2、指导。

⑴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启、戴、氛”三个字。⑵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这三个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的书写要求,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作出小结。

⑶示范书写这三个字,写字时,既要注意被包围的部分要略伸出外框些,又要注意字中的撇、斜钩或横,斜钩要写的舒展些。

3、练习。

⑴学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⑵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即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4、反馈。

好的字展示,写的不好的字,进行纠正。

二、教学第三章(读读背背)。

1、熟记成语。

⑴自己读读成语,要读准字音。

⑵对于自己不懂的成语可以请教同学或查字典。⑶互相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⑷这些成语可以用在哪些地方呢? 体会每排两个词语在意义上的联系。⑸指导有感情朗读、背诵。

2、背诵诗歌《真知》。

⑴出示诗歌内容,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⑵指名试读,相机正音。⑶理解诗句意思。

①学生一边读一边思考:在你印象中真知是什么? ②读完后,同桌互相交流、讨论。③全班交流。

⑷指导朗读。要正确地断句,读出节奏和感情。⑸课外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真知”的诗句或名人名言?

第三节

一、审题。

学生读题,明确本次说说写写的具体要求。

二、指导说。

1、请学生讲述曾学过的《狐狸和乌鸦》的故事。

2、议一议:狐狸能得逞,乌鸦会上当的原因是什么呢?

3、乌鸦上当后,十分后悔,学生读一读书上提供的材料。

4、这时乌鸦会怎么应付呢?

5、选择一种你自己觉得最合理的结局续编故事。自己先说说,小组内练说,组员之间互相评议。

6、推选代表上台来说,师生共同评议。

三、指导写话。

1、你把刚才怎么说的,就怎么写下来。师巡视指导。

2、同桌互相评改自己编写的故事。

四、反馈。

五、学写毛笔字。

第4、5节

——

单元测试 附:单元测试成绩单

王文亚

马杜鹃

第6、7节

——评讲试卷、纠错

8.三顾茅庐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田字格前面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第一节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真知像美玉,如原油,只有用“探索”这部钻机才能探知它的秘密。现在就用我们的一双慧眼来探索第八课。

板书:三顾矛庐

二、初读课文

1、范读。

提问: “三顾茅庐”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三顾茅庐”?课文是怎么写的?

2、自读课文。

①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新词;

②读熟读通顺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③思考: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3、检查自读情况。①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A.生字;

诸葛亮

辅助

捆来

尊重

卧龙

疏疏朗朗

潺潺 吩咐

恭恭敬敬

半晌

时辰

策略

茅塞顿开

同塌

讨论 B.重点字音:

吩 塞

C.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②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要求:不破词破句,不添字漏字,不复读,不唱读。边读边评议。③感知文章主要结构:略写前两次,详写第三次。

④讨论: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板书:

刘备:尊重人才

诸葛亮:雄才大略

三、作业:

1、描红

2、抄写生字新词

3、给下列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吩(feng

fen)辅(fu fu)晌(xiang shang)辰(cheng chen)诸(zhu zu)卧(wo

wu)

第二节

一、导入(课题切入 感知课文)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引导学生读课题)。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二、新授(精读感悟,体会诚心诚意、雄才大略)

教学版块一(感悟刘备的诚心诚意)

(一)整体感知刘备的诚心诚意

1、一读——大声朗读。

过渡:是啊,故事主要写了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邀请诸葛亮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大业。刘备哪一点吸引了诸葛亮,使诸葛亮愿意出山,辅助完成大业呢?

学生大声的自由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2、学生朗读课文后,课件出示下列关联词:“„„之所以„„是因为„„、„„正因为„„所以才„„、„„如果不是„„就不会„„”

提示学生可以用上屏幕上出示的关联词,把自己的读后感表述的流畅、准确。当然,也要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学生的各种表述,教师不作点评,待学生充分表述个人的读后感之后,再引导学生对刚才的信息进行处理。)

3、虽然大家的说法各不相同,但是每个人的话语中都包含着一一样的意思。刘备是

邀请诸葛亮出山。(板书:诚心诚意)

(二)、细读课文,从对话、神态、行动中体会诚心诚意(读—找—说—悟—读)随机

过渡:

1、刘备的真心到底有多诚?真情到底有多真?还需要我们进一去读读课文,细细品味刘备这深深的诚意。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找找可以刘备打动诸葛亮的关键词或句子,感受感受。

2、学生默读课文。

3、交流。

对话、神态中体会诚心诚意(张飞与刘备的对话)

当一学生读到以下这组对话时:(出示)

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

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

(1)你是从刘备和张飞的对话中体会刘备的诚意的,很好!

——(看学生把感悟点落在哪里)

(2)指导“嚷”

a、师:嚷什么意思?(喊叫)谁来试一试?个别读,体会出嚷。

b自己练读,指名读出猛张飞。

c引导想象:张飞嚷时是怎样的心情?(生气、不耐烦、讨厌)d师:从一个“嚷”字让我们看到了鲁莽。还可以看出对诸葛亮的无礼。带着这种心情再来嚷一嚷。(齐嚷)

(3)指导“捆”(学生点到即可,不说也不要紧)

师:张飞把诸葛亮当作了东西,用“捆”字可看出对诸葛亮的无礼。

(3)引导:刘备怎么说?

a你们知道刘备和张飞是什么关系吗?(学生介绍“桃园三结义”故事,教师评:你了解的真多!)

师:——是啊,为了请诸葛亮,刘备竟然斥责自己的结拜兄弟,可见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

b谁来用斥责的口气读读这句话,体会体会刘备当时的心情。

(指名一学生读)——你们注意到这句话后面的标点了吗?刘备不要张飞去,他就要----亲自去(学生接话),可见刘备对诸葛亮的——敬仰(学生接话)。谁带着这样的心情,再来读这句话。(再指名一学生读)

c师生分角色读对话。

教师导:短短的一组对话,我们就从张飞的不耐烦、鲁莽,对诸葛亮的无礼。更让我们体会到了刘备求贤的急切,对诸葛亮的敬重。刘备的这份诚意可真是令人感动呀!

行动中体会诚心诚意

1.师:除了刘备和张飞的对话,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刘备的深深诚意?(学生读有关语句)

2.你们是从行动中体会到刘备的诚意的。

重点指导以下句子:

(1)“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引导生自己说体会)

(2)“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

刘备“轻轻”敲门说明他怕惊扰诸葛亮,对他尊重、诚心。(3)“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侯。”

(指导生扣住关键词说体会,动作表演理解恭恭敬敬,体会虔诚)“不要惊醒”:T:刘备为何让他俩在门外等侯? “轻轻”:生怕惊扰诸葛亮休息。“恭恭敬敬”:师:想象刘备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会有怎样的动作?

(弯腰低头是对一个人的尊敬)

(小结:看来,刘备用对待“长辈”的礼貌,对待“宾客”的热情对待诸葛亮,可见,刘备对诸葛亮的尊敬。)

师: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刘备可能会对两个弟弟吩咐些什么,又会用怎样的口气怎样的态度?(4)“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

生谈体会或师引:刘备就这样等啊等啊?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过去了----他这样站了多久? 理解“半晌” 半晌是多长时间?

小结:我们从行动中体会到了刘备的诚意,为了让大家更好的感受这些地方,让我们一起回到“三顾茅庐之隆中相见”这一历史时刻,你可要细细地去品味呦!(观看动画)

带着体会齐读“离诸葛亮的住处„„才悠然醒来„„见面。”注意标出的关键词。(出示)教学板块之二(感悟诸葛亮的雄才大略)过渡:刘备为何对诸葛亮如此尊敬,如此诚心诚意的邀请呢?肯定诸葛亮是个不同寻常的人物。通过上节课的初步认识,你觉得诸葛亮怎样? 师引导:是啊。诸葛亮雄才大略。文中也简单写了一写。请大家读课文的3、4、5小结,找到有关语句,并说说体会。环境烘托

体会性格:

师:其实,这里的环境也可以看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出示:(生读)“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

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水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这里有一句——(生接:比喻句)师:把什么比作什么?

其实真正等待时机腾飞的是——(诸葛亮)

人们称诸葛亮为——(卧龙先生)

师小结:诸葛亮虽然——身居隆中,其实他——时时关注国家大事,等待时机——出山,为统一中原——出力。

师:这里景色宜人,谁来读好它? 齐读

分析形势 体会大略(第四小节)

师: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这里有两个词(板书:群雄纷争 茅塞顿开)

雄,是乱世英雄,两汉末年,你还知道有哪些乱世英雄? 孙权、曹操、吕布、董卓„„

纷,纷乱,争斗,当时战火边缘,民不聊生啊„„

当时诸葛亮是这么说的:将军想成就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取西川建基业,以成三足鼎立之势,然后可图中原。听了诸葛亮这番话,刘备-----。“茅塞顿开”你是怎样理解的呢? 像瓶盖一样一下被打开了,人的思想解放了

师:通过这一段谈话,刘备就明白了当时的形势和以后的打算。可以看出诸葛亮确实是有谋略。确实值得刘备三次邀请。齐读第四小节。

三、延伸拓展

深华中心

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三顾茅庐”的故事,初步认识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那这个故事对你生活中又有什么启发呢?(待人诚恳,谦虚

不要摆架子

对人要尊重„„)

诸葛亮用我们现在的说是什么?(板书:人才)只有尊重人才,才能干一番大事。四:作业: 板书:

三顾茅庐

刘备

(如鱼得水)

诸葛亮 诚心诚意

雄才大略

第三节

一、总结、写作特点

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的,指名读有关的语句。

二、指导用 “来到„„只见„„”说几句话。(仿书上写)

1、指名读:“他们来到隆中„„秀丽宜人”。

2、分析:写了那些景物,按什么顺序写的?描写这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3、指导用“来到„„只见„„”说话。(1、提示:写你去过的地方,三分钟写三句话。(2、生写

(3、师检查择优赏读:

引导学生回想校园一角、名胜古迹、赵元古银杏等地方。

4、自由练说,同桌说,指名说。

三、背诵课文3、4节。

9.祁黄羊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会祁黄羊公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的精神。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段,反复诵读,认真体会,加深对祁黄羊以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精神的理解。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体会、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悼公所说话的意思。

第 一 节

一、提题导入。

1、板书课题,认读生字“祁”,指导书写“祁”。齐读课题。

2、学生围绕课题质疑:祁黄羊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叙述了他的什么故事?

3、检查预习情况:说说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在哪个国家?故事中有哪些人物? 随机出示下列名称:春秋

晋国

悼公

祁午

解狐 指导读好上述名称。

二、自读课文,要求(出示): 1、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

2、朗读课文,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3、思考:祁黄羊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叙述了他的什么故事?

三、检查。

1、出示下列词语,注意读准带点字的读音。

前鼻音:晋悼公 人选 举荐 慎重

后鼻音:兴亡

翘舌音:合适 召 慎重

其它:中军尉 兴亡 外举不避仇 内举不避亲 祁黄羊 祁午

多音字:解狐

2、指导读通下列句子。

(1)悼公立即派使者去召解狐,没想到解狐大病在身,卧床不起,不久就去世了。悼公只好让祁黄羊再举荐一位能接替他的人

(2)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

(3)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你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3、指名逐段朗读课文,结合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预习时布置学生查字典): 人选

兴亡

举荐

合适 征伐 郑重 使者

慎重

当此重任 4、快速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叙述了祁黄羊的什么故事。

板书:举荐人才

5、理清文章层次。

⑴本文写祁黄羊几次举荐人选?从那儿写到那儿?

⑵他第一次举荐谁?是那几个自然段写的?

(第3—7自然段)

⑶他第二次举荐谁?是哪几个自然段写的?

(第八自然段)

⑷默读全文,想一想全文可以分为几段,各段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

第一段(1—2):祁黄羊因病辞职。

第二段:(3—11):祁黄羊两度荐贤。

第三段:(12):祁黄羊举荐受称赞。

板书:

因病辞职

外举解狐

内举祁午

四、指导书写生字。1、给生字按结构分类。

左右结构:祁 尉 慎

上下结构:晋 荐 召

半包围结构:选 适 避

独体字:亡

2、说这些字哪几个字比较容易写,哪几个字的什么地方要提醒注意。

祁:左边是“礻”,而不是“衤”;右边是“阝”,而不是“卩”。

选、适、避:“辶”的最后一笔要舒展,能托住里面的部分。

慎:右边的“真”里面是三横,不能少横。

3、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边描边说出笔画名称,记住各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五、作业:

1、完成习字册上的部分习字任务(字、词部分)。

2、组词

普()荐()伐()悼()晋()存()代()掉()

第 二 节

一、复旧引新

二、精读训练

1、自读课文。

用简短的话把课文所写的故事概括出来,应该怎么说? 过渡:当祁黄羊推荐了两个人后,晋悼公“很受感动”,他是怎么称赞祁黄羊的呢?(指答,出示最后一段,齐读)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指答)过渡:祁黄羊一会儿推荐自己的仇人,一会儿推荐自己的儿子,这个祁黄羊是不是老糊涂了,推举前没有思考清楚?(齐答:不是的)现在我们就来弄明白他到底是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2、学习“外举不避仇”

思考:文中哪些自然段讲的是“外举不避仇”的事情?(指答)分角色朗读晋悼公与祁黄羊的第一次对话。(出示,指读)

思考:从他们的对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悼公对祁黄羊是非常信任的)祁黄羊推荐中军尉是随随便便说的吗?(不是)你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他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想了想、郑重地说)“想了想”、“郑重的地说”可以猜出祁黄羊在推荐前似乎把朝廷的官员都在自己的脑子里飞快的过了一遍,不然他怎么会知道解狐能够担此重任。

祁黄羊推荐解狐担任中军尉,悼公是怎样的反映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映?(比较句子,着重体会悼公的深感意外)

祁黄羊是怎么回答悼公的?谁来把祁黄羊回答悼公的话读一读呢?(指读)自己反复的读读这句话,从中你能

体会祁黄羊哪些高尚的品德?(出以公心,公私分明,不计前嫌,不计较个人得失„„)过渡:既然祁黄羊已经推荐了解狐,而悼公也同意了。怎么还会祁黄羊要推荐人呢?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下面的部分。

3、学习“内举不避亲”

自读下面的课文,思考文中哪些自然段写了祁黄羊第二次推举人?他推举的是哪个人?(指答)

这一次祁黄羊是怎么向悼公推荐自己的儿子的?反复读读祁黄羊说的这句话,说说从“只有”这个词语中你能体会到些什么?(有点出于无奈;“只有”表示唯

一、仅有的意思,说明除了祁午,就再也没有人能担当此任了)

祁黄羊推荐祁午担任中军尉,悼公是怎样的反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谁来把第十段有感情的朗读一下?(指读)

对晋悼公的惊讶、不理解,祁黄羊是怎么回答的呢?谁想站起来读一读第十一自然段? 通过朗读我们有没有发现一个小小的问题,这里主要讲的是祁黄羊内举不避亲的事情,怎么他会说“压根儿没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这样写的道理是什么呢?(讨论交流)(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两件事联系在一起;带有总结这两件事的意思;为写悼公称赞祁黄羊做准备)

祁黄羊为什么要如此慎重的推荐替代他的人呢?如果用他的话来说,是因为他懂得了什么?(指答或齐答)

正因为祁黄羊是以国家利益为重的,所以他接着说的第二句话就是:“我只是想”——“只是想”什么?同学们一起读读他回答的话。

祁黄羊“内举不避亲“,突出表明了他推荐人完全是(指板书)出以公心。谁来讲一讲什么叫做“出以公心”。(从国家的、公众的利益考虑)齐读8—11段。

4、理解开头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3—11段写了事情的经过:祁黄羊向晋悼公两次举贤:第12段写事情的结局:祁黄羊举贤受到称赞。那么,课文开头两段写的是什么呢?读一读,想一想。(写事情的起因:祁黄羊因病辞职。辞职板书)

时代背景:几个大国:如秦国(今陕西中部,甘肃东部)、晋国、鲁国(今山东)等。讨论:祁黄羊因病辞职也与“出以公心”有联系吗?为什么?(年事已高,腿脚不好,再不辞职会耽误了国家大事)。

小结:课文无论是写因病辞职,无论是“外举”还是“内举”都与这“出以公心”四字紧密相连。

5、演一演

三、总结

1、“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用一个成语概括是什么? 唯才是举、任人唯贤 都可以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触?

四、课后作业

1、把《祁黄羊》的故事讲给小朋友听或阅读《毛遂自荐》。

2、搜集“出以公心”的故事,举行一次故事会。

3、写了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推荐

慎重

才能

重任

4、照样子写词语。代替(“代”与“替”意思相近): 安危(“安”与“危”意思相反):

5、悼公称赞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是指祁黄羊举荐了()解狐和()祁午,从此可以看出,祁黄羊做事确实是出以(),为()着想。

四、练习

1、形近字组词;

2、用“来到„„只见„„”说话;

3、比喻句辨别。

11、永远的白衣战士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3个字只识不写。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娴熟”、“疲惫”、“身先士卒”、“声色俱厉”等词语。

3、找出课文中的语句,说说护士长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

4、体会、感受“白衣战士”——护士长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教学重点、难点:

1、认真、仔细地朗读课文,体会、感受“白衣战士”——护士长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找出课文中的语句,说说护士长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

第一节

一、谈话导入: 1、2003年春季,我们都曾经历过一场大规模抗击“非典”的战斗。大家说说在那场战斗中,什么人作出的贡献最大?一些医务工作者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你了解他们的事迹吗?

2、引出课题:永远的白衣战士

3、围绕课题,说说你想了解什么?

二、自学课文

1、先把课后生字表中的生字读两遍,读准字音。

2、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难读的地方多读两遍。

3、读后在文中将带有生字的词语画出来,读一读,认清字形。

4、思考课文写的什么事?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朗读,正音。

2、按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1)引导学生互相帮助,纠正读错的字句。

(2)引导学生欣赏别人的朗读,学习借鉴,取长补短。

3、默读课文,思考和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人?什么事?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说说哪个字比较难写,需要特别注意。

3、教师范写:“咳”、“测”、“器”。

4、学生在语文书上描红。

五、布置作业

1、在习字册上写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节

一、检查复习

1、默写生字词。

2、指名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2——7自然段。

1、教师深情地诵读第2、3自然段。

2、出示自学要求,布置学生自学4——7自然段。

(1)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详细描写了护士长叶欣的英雄事迹?找出来读一读。

(2)边读边想:这几段课文分别描写的是什么内容?用一两句话概括下来,写在各个段落后边。

(3)自己选一两个段落认真读一读,用“——”画出直接描写叶欣的行动或语言的句子,再想一想从这些语句中体会到了什么?(也可以在书上写下自己的体会)

3、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4、组织学生交流。

(1)说说各自概括的重点段的内容。(2)谈谈选读有关段落的体会。

注意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身先士卒”、“疲惫”、“斩钉截铁”、“声色俱厉”等词语,通过理解这些词语,加深对人物崇高精神的感悟。根据学生交流过程中所选择的段落,适时地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交流,使学生受到崇高精神的熏陶和伟大人格的感染。

5、指导学生说话。(1)提出要求:默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说说护士长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

(2)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3)交流。

6、学习1、8、9三个自然段。(1)指名学生朗读。

(2)说说这几个自然段分别告诉我们什么?又是怎样描写护士长叶欣的?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

(3)齐读这三个自然段。

7、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深化课题

1、为什么说叶欣是“永远的白衣战士”?课题可不可以改为“永远的白衣天使”?

2、小组讨论。

3、交流。

习作3 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红豆、黄豆我来分》,了解主要内容及事情的前因后果。

2、借助“习作要点讨论”的提示,使学生懂得亮点:一是习作内容源于生活,乐于体验生活、善于观察生活十分重要;二是记事要有顺序、有重点、写具体

3、按照作文要求,写好一件自己在生活中新发现的事。重难点、关键:

把事情写得具体,有重点,同时言之有序。

第一节

一、导入。

1、课前,老师布置给了同学们两个题目,有收获了吗?

2、板书:生活中的新发现

让我们大家畅所欲言。

二、开拓思路,选好题材。

1、分组交流调查所得。教师巡视指导,还可以与学生共同交流。

2、指名回答,全班交流。

3、同学们的收获很丰富,自读习作的第一部分。

4、讨论:我们在生活中还有不少新发现呢,举例说说。

5、学生自由说,老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进行归纳:这些新的发现可能是关于自然现象的,如刚才说的风霜雨雪雷电等;也有关于新事物的;还有的是关于人的。

6、引导回忆:你在最近的生活中还有那些新发现? 请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事与同桌交流。

三、学习例文,迁移写法。

1、这儿有位同学也有个新发现,他写了下来,我们来读一读。

2、自读例文,读后思考: ① 奶奶要“我”做什么事? ② 我是怎么做的?有什么新发现?

3、指名回答,补充。

4、按“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把例文分成三部分。

5、小作者是怎样按事情发展顺序具体写好“分豆”的?

6、引导归纳写法:

① 按事情发展顺序写。② 一步一步写清事情经过中人物怎么说、怎么做、怎么想。

第二节

一、明确要求,练习写作。

1、齐读第三部分,这部分要求我们写什么呢?

2、明确写作注意点:

①写清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问题; ③ 写清用什么方法找到答案的? ④ 写清有什么新的发现?

3、先想想写什么,指名试说自己想写的事,师生共同评析。

特别提醒学生:找答案时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碰到了什么问题和怎么在探究中解决的。这些方面要详细说出来。

二、分小组交流,互相评析。

三、独立完成习作草稿。

第三节

一、继续完成习作草稿。

二、评析,再修改。

三、誊写习作。

练习3 教学要求:

1、练习诵读《三国演义》中的精彩片段,讲跟“三国”有关的故事,知道从课外阅读中也能学习语文。

2、写好钢笔字。知道撇捺在字的中部要写得如同鸟翅,要舒展。

3、熟记八个词语。

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安慰。

5、学写毛笔字。重难点、关键

口语交际、处处留心

第一节

一、教学第一部分。

1、同学们,中国有四大名著,你们了解吗,哪几部?作者是谁?

2、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走进‘三国’”。

3、首先,我们来看其中精彩的一段,叫“关云长温酒斩华雄”。

4、借助字典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地方做记号。

5、学生相互交流不懂的地方,师生共同讲解、补充。

6、同学们仔细再读读这段,看看文中的关云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7、学生练习,要把关羽那神勇的气概读出来。

8、指名交流,学生品读。

二、教学第二部分。

1、“三国”的故事实在精彩,课前让大家搜集有关资料,都看过带来了吗?

2、出示:空城计

苦肉计

败走麦城

刮骨疗毒

过五关,斩六将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这些词语都与三国有关,你知道其中的故事吗?能不能简单说一说。

3、学生分小组讲故事。

4、每组代表上台比赛,选出讲的好的,表扬奖励。

第二节

一、教学第二题。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引导学生读帖。

3、这些字在书写时,你认为有哪些地方应该提醒大家注意?

4、重点指导书写“奈”。

5、学生练习描红,师巡视指导。

6、小结,学生再仿写。

二、教学第三题。

1、出示成语。

2、学生自由读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同学或查字典。

3、指名读成语,师生正音,齐读成语。

4、同桌讨论成语意思。指名说,其他同学补充。

5、指导有感情朗读。指名读,集体练读。

第三、四节

———单元测试 附:

单元测试成绩单

王文亚

马杜鹃

第五、六节

———评讲试题

第二篇: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3.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重难点: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时:13课时

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重难点: 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预习: 1.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课时:2—3节

第一节

教学目标:掌握生字词,读熟三首诗,理解大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 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

谙——暗:区别音、形、意

四、分组学习

1.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3.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读、背三首诗。

第二、三节

教学目标: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每首诗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及表达方法,背诵、默写。

教学过程:

一、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

1.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 鸟:多、高飞无影

云:少(孤)慢慢飘走(闲)——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

2.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闲、相看两不厌——体会诗中拟人的表现手法。

3.教师简介写作背景,让学生粗略了解诗中寄寓的情感。

此诗是李白在政治上受挫,心情郁闷时所作,因此通过众鸟高飞、孤云闲浮、人与山“相看两不厌”来表达自己抱负不得施展,有志难酬的无奈。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失落、孤独之感。

4.指导背诵《独坐敬亭山》

二、吟诵、理解〈望洞庭〉

1.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写的洞庭湖景色,看谁描述得最美。

此环节注意提示学生在描述中突出:(1)湖光和月光的交融和谐;湖面的光亮平静。

(2)白银盘和青螺分别所指。

——从诗中不但看出洞庭的山美水美,还看出那天夜里的月色很美。2.从诗中哪些地方看出诗人是站在湖边往远处看的? 3.诗人通过恰当的比喻把洞庭秀色写得惟妙惟肖,请找出诗中的比喻。

二句,把光亮平静的湖面比作未经打磨的镜子。四句,把月光下的湖面比作银盘,把湖中的君山比作青螺。

4.指导背诵《望洞庭》

三、吟读、理解《忆江南》

1.释题:忆,在此当回忆讲。“忆江南”为词牌。

2.根据学生可能产生的疑问补充注释。(旧:过去胜:超过)

3.说说你从这首词中体会到怎样的景色,诗人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样的景色的。(太阳升起的时候,天空布满火红的朝霞,江边的花朵被映照得比燃烧着的火焰还要红;那一江春水像蓝草一样青绿,像晶莹的翡翠。——比较、比喻)4.请联系前面几句诗的意思,把最后的反问句写完整。江南的景色,让我怎能? 5.指导背诵《忆江南》

四、交流搜集的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1.白居易所作《忆江南》另两首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2.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鹿砦》《望庐山瀑布》《滁州西涧》《山行》《小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等

五、作业: 1.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2.选画一首古诗所表现的画面。

教后记:通过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增长学生的知识积累。

2.《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中入景,读中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4.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江水、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教学难点: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桂林山水的挂图或有关录象等。学生外出旅游拍的风景照。

教学设计:

一、故事导人,激发兴趣;1.同学们,去年暑假,老师有幸去广西桂林游玩一趟,那满眼的画山绣水,真是大自然的千古杰作,使人心旷神怡。那里的山石、河流、小桥、树木几乎都流传着一段段动人的神奇故事。如父子岩,据说古时候有姓龙的父子两人,他们的造船手艺非常高超,造的船不但粮食装得多,行驶起来也跟箭一样快。不料,一个姓万的员外看中了他们的手艺,死逼着他们替他赶造一条大船,准备搜刮老百姓的粮米,用来献给皇帝买官做。粮米被他搜刮空了,岂不要饿死老百姓吗?龙家父子不肯干。他们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慕名来到桂林,藏到这儿的岩洞里,因为缺吃的,最后饿死了。父子岩就这样得了名。另外,桂林山水的绮丽景色中还有象鼻山、斗鸡山、磨米山、寡婆桥、望夫石……同学们有没有兴趣去欣赏呢?再听听那神奇的故事呢?

2.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去观赏桂林山水,去领略它独特的美。坐稳你们的小船,我们出发了。

二、整体感知,带人情境。

1.范读课文。(播放桂林山水的录像)2.此时,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3.小结,并引读第一节。怪不得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板书:甲天下)

三、精读第二节,体会感情。

1.自由朗读。

要求:把最吸引你、最美的地方用笔划出来,好好地练一练,把感受到的美用朗读表达出来,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读。

2.交流朗读,在读中体会水的:“静”、“清”、“绿”。

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1)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突出漓江水的静、清、绿。(“静”这句读得轻而缓慢,让人感到水在轻轻地慢慢地流;“清”这句读出惊喜,读得让大家都看见江底的沙石;“绿”这句读出赞叹之情。)(2)感悟作者表达“绿”的精妙。

引导学生把“无瑕的翡翠”与“碧绿的草坪、“绿色的玻璃”加以比较,体会作者描写的形象性和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3)读了这句话,你对漓扛的水有怎样的印象?请概括地说。(板书:静清、绿)1.中体会作者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1)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这样概括地写,不是也能把特点写明白吗?(2)和原句对比读,说说哪句话给你的印象更为深刻? 小结:是的,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不仅要说出景物的特点,还要作具体、生动、细致的描写,这样写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出示文字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很清,还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呢!漓江的水可真绿,多像一块无暇的翡翠。

和原句对比读,你有什么感觉?(4)指导朗读,把你感受到的美读出来。

(5)再次播放录象,音乐伴奏,学生有感情朗读。

4.激情点拨

既然这一节写的是漓江水的静、清、绿,为什么这节开头,还写大海和西湖呢?这不是多此一举吗?(让学生理解对比写法可以衬托漓江水独特的美。)5.理清叙述顺序,指导学生背诵。

(1)这段话共三句。先用大海、西湖引出漓江的水,再具体写漓江水的特点,最后一句是感受,也写出了水的静。

(2)播放画面,音乐伴奏,学生试背。

四、学法迁移,自学课文第三节。

1.小结学法。

刚才,我们感受了漓江的秀丽风光,是通过读读、划划、练练、说说的方法来学的,下面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自学第三节。

2.出示要求。

出示文字:读读:读第三节。

划划:划出最美的句子。

练练:读出美的感受。

说说:值得学习的写法。

(扶放结合,注重学法的迁移。)

3.朗读比赛。

要求:①把感受到的美读出来

②读给一个老师或同学听

③记住他们对你朗读的评价。

4.全班交流,并请进步特别大的同学为画面配音,其他同学欣赏。

(让学生读给老师或同学老师听,恰似给疲劳的学生注入了兴奋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课堂气氛瞬间进入了高潮。与老师或同学一对

一、面对面的交流,其效果不言而喻。另外,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待人接物、语言交际、心理素质等综合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真可谓一举多得,设计绝妙。)5.谈谈值得学习的写法。

(对比;抓住特点具体地写;用整齐的句式)(板书:奇、秀、险)(围绕教单目标,读写结合。让学生悟出写作方法。)

五、以读代讲学习第四节。

1.范读。播放录象,音乐伴奏。

2.激情点拨。

是的,桂林的水美得就像幅画,这幅画有83公里,所以说是连绵不断的画卷。这幅画是谁画的?(生答:大自然)大自然可真是神奇,它用手中的彩笔把桂林山水描绘得这般如诗如画、如梦如幻,让我们感到如痴如醉。(板书:美如画)

3.出示动画,文字,生齐读最后一节,音乐伴奏。

让我们把美景深深地印在心里吧!(对于《桂林山水》这样的精品,只有多读,方能领悟文中之意,体会文中之情,让学生在情感上和作者共鸣,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六、读写结合,延伸课外。

1.其实,同学们也游览过很多名胜。让学生交流所带来的风景照或自己所了解的名胜古迹,。

2.说一说,仿照第2、3节的写法,抓住景物的特点,学习用整齐的句式具体地描写。

教后记: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提到听故事,可能没有一个小孩是不感兴趣的。在授课前,花极短的时间,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一则引人人胜的小故事,学生的注意力定会一下子全部集中起来,同时也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3.《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2.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三)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

(一)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二)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三、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以她那壮美的河山、神奇的风光吸引了人们的目光,留下了人们的赞叹。《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作家叶圣陶游览之后写下的一篇游记。我们就沿着他的足迹去观赏这一神奇的溶洞。(板书:3.记金华的双龙洞)(二)检查预习。

1.填写生字表。

教师强调生字“浙”的读音是zhè,不要读成zhé;“蜿”的读音是wān,不要读成wǎn。“蜒”字中间是“廴”,不是“辶”。要求学生在读写时注意。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盘曲:曲折环绕。课文中指汽车沿盘山道曲折向上行驶。(“曲”读qū,不要读成qǔ)

呈:显出,露出。课文中指山上沙土显出粉红色。

明艳:明亮鲜艳。课文中指山上景物的色彩明亮鲜艳。

突兀:高耸。课文中指山势高耸。

森郁:树木茂盛繁密。课文中指山上草木生长得茂盛繁密。

孔隙:窟窿眼儿;缝儿。课文中指石壁上的窟窿眼儿。(“隙”读xì,不要读成xī)

昏暗:光线不足;暗。课文中指洞中光线不足,视线模糊不清。

挤压:靠拢压迫。课文中指作者感受山石从左右两边及上方向他靠拢压迫过来。

稍微:表示数量不多或程度不深。课文中指头抬起的高度很低。

婉蜒:蛇类爬行的样子。课文中形容洞顶双龙弯弯曲曲的姿态。

石钟乳:石灰岩洞中悬在洞顶上的像冰锥的物体,常与石笋上下相对,由含碳酸钙的水溶液逐渐蒸发凝结而成。也叫钟乳石。

名目:事物的名称。课文中指石钟乳和石笋的各种名称。

变化多端:变化多种多样。端,项目。课文中形容钟乳石和石笋的形状多种多样。

颜色各异:颜色各不相同。异,不同。课文中指石钟乳和石笋的颜色各不相同。

一转:走一圈儿。课文中指作者在内洞里走了一圈儿。

进:平房的一宅之内分前后几排的,一排称为一进。课文中指内洞大约有十来排平房那么深。

上源:水流起头的地方。课文中指洞中泉水的源头。

(三)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认真看课文,进一步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2.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1)学生边默读课文边画出游览双龙洞的路线。

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帮助指导。

(2)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记叙了他游金华双龙洞的经过)作者从金华出发,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

学生总结游览顺序时,有不少学生会忽略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对此教师可设计提问:作者是由外洞直接进入内洞的吗?以引导学生注意从孔隙进入内洞的过程。(板书:·金华·罗甸洞口外洞孔隙内洞)教师根据学生描述的游览顺序边板书边画一幅简单的示意图。

(四)按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1.指导学生按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按游览顺序可分六段。第七段是第1自然段;第二段是第2、3自然段;第三段是第4自然段;第四段是第5自然段;第五段是第6、7自然段;第六段是第8自然段)学生在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后,按游览顺序分段和概括段意献比较容易了。

2.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写4月14日作者去游览金华的双龙洞。第二段:写去双龙洞路上的见闻。第三段:介绍游览外洞的情景。第四段:介绍从外洞进入内洞的经过情形。第五段:介绍游览内洞的情景。第六段:写乘船出洞。)(五)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祖国山川的热爱之情。

1.请6名学生分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有感情地齐读课文。进一步感受文中所描写的景物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六)作业。

1.抄写生字、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外洞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二)感受双龙洞的雄、奇、险,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一)了解金华双龙洞外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二)感受双龙洞的雄、奇、险,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显得有精神”和“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两句话的含义。

四、教学过程

(一)结合课文引入新课。

春末的一天,在浙江金华,作者踏上了去双龙洞的路途。一路上,春末的景致不断扑入作者的眼帘。我们也来感受一下山中的春色吧!(二)了解作者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感受沿途迷人的景色。

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学生在书中画出作者所看到的景物。

作者沿途看到了什么?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些景物的?(作者沿途看到了映山红、油桐、山、溪流。映山红繁多而茂盛,油桐花也很多,粉红色的山独具特色,溪流随着山势不断变化)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这一段的第二句话,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对这句话学生理解起来有些难度,教师可设计提问:盆栽的杜鹃有人照顾,上肥浇水,怎么在作者眼中却没有山上的杜鹃有精神?引导学生理解花儿在大自然中无拘无束,吸收阳光雨露,任其自然地生长,显示出它的本性姿态,而格外地有生机有灵气。作者有崇尚自然、赞美自然之意。

请一位同学读一读第2自然段,你能不能用作者写出来的和没有直接写出来的颜色画出一幅明艳的画面。

教师告诉学生映山红的花大多是红色的,也有红紫色和白色的。油桐的花朵较大,白色带有黄红色斑点和条纹。

联系春天的草木,理解“新绿”的意思。“新绿”是指春天新长出的草和树叶的颜色。刚长出时是淡绿的,长出时间稍长颜色就变深变浓了。

(粉红色的山上,开满了红色的、紫色的、白色的映山红,大朵大朵的油桐花一丛丛,一簇簇,在一片新绿的映衬下格外生机勃勃。)山中有花也有水。谁来读一读一路迎接游客的溪流。(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

讨论:溪流为什么会有宽、窄、缓、急的变化?溪声为什么会变换调子?溪流和双龙洞有什么关系?(因为山势不断变化,有的地方宽,有的地方窄,有时山势高,有时山势低,有时平坦,有时陡峭,溪流从山上向下流,会随着山势的变化而时宽时窄,时缓时急。溪声也会时高时低,时断时续。溪流是从双龙洞中流出来的。)作者边欣赏着山中明艳的春色,边倾听着淙淙溪声,一路逆溪流而上,来到了双龙洞洞口。

(三)了解外洞特点,体会双龙洞的“雄”。如果说沿途的风光可用一个“美”字来概括,那么洞口和外洞你会用哪两个字来概括。

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板书:山路美)(洞口可用“宽”字来概括,外洞可用“大”字来概括)(板书:宽大)洞口外的景色使你产生什么感觉?读一读,说一说。

(高山之上,树木繁密,感到很有气势,也不禁对双龙洞产生一种神秘感)作者的哪些描写让你体会到外洞的大? 作者又一次提到“泉水”,从全篇来看,它起什么作用?(它是作者在洞中游览的一条线索。迎着溪流入洞—乘船通过泉水流出的孔隙进出内洞)乘船从孔隙中穿过是什么滋味,我们也来试试。

(四)了解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体会双龙洞的“险”。

(板书:孔隙)说到“孔隙”我们就会想到很小的窟窿或很细的缝儿,而这个孔隙却可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称之为水洞却还要称为孔隙呢? 这是学生理解上的又一个难点。教师可以用“高楼上看物体,物体好像变小”的生活经验作比方,让学生懂得因为外洞面积太大了,水洞相对就显得很小,所以作者用孔隙一词是恰当的。

默读第四段,想一想:作者乘船洞中游与我们平日乘船水上游,游法上有什么不一样?(作者只能仰卧在船上,身子紧贴船底,由管理处的工人把船拉进拉出。)不仅游法上不一样,心情也是大不相同呀!读一读作者当时的感觉,体会体会他当时的心情。

(随着小船慢慢移动,光线越来越暗,作者的视线也越来越模糊,心情也紧张起来)讨论:作者为什么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他挤压过来?(因为孔隙太小,左右上方山石奇形怪状,周围又是昏暗一片,作者感觉山石挨着他,似乎将他紧紧包围起来。越往内洞走,黑暗越浓,这种压迫感就越强)我们也为作者捏着一把汗,真希望小船早些靠岸。其实这段水路并不长,大约就十米,但让人觉得船儿走了好久好久。孔隙中乘船真是太“险”了!(板书:险)(五)背诵第四段。

(六)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5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内洞的特点,感受内洞的“奇”。

(二)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二、教学重点

(一)了解双龙洞内洞的特点。

(二)练习课文编提纲。

三、教学难点

给课文编写提纲。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同桌学生相互检查课文第5自然段的背诵。

2.教师了解学生背诵的情况。

(二)联系上文引入新课。

作者饱览了沿途的美景,感受了外洞的宏大气势,经历了孔隙中乘船而行的惊险,终于到达了内洞。内洞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板书:内洞)

(三)了解内洞特点,感受内洞的“奇”。

1.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五段,学生边听边画出写洞中双龙的句子。

2.讨论学习:内洞的景象是怎样的,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学习,互相启发,开阔思路。

(内洞有很多石钟乳和石笋,它们形状变化多端,颜色也各不相同。有的像龙,有的像神仙,有的像动物……给人的感觉是神奇而有趣。内洞比外洞还要大得多)(板书:奇)洞中有名称的石钟乳和石笋多达四十多个,而工人首先指点给作者看的是洞顶双龙,为什么?(因为这是“双龙洞”名称的由来)请一名学生朗读描写双龙的句子。

双龙有形有态,更妙的是一黄一青,双龙盘绕在洞顶,为洞中平添了几分气势。洞中有千姿百姿的石钟乳和石笋,侧耳倾听,耳边响起轻缓的声音,寻声找去,只见……

(学生接下去读写泉水的句子)(板书:深黑的石洞里)(四)小结:作者乘船出洞,结束了双龙洞之游。我们同作者一道感受了双龙洞的雄伟、惊险与神奇。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不禁折服于自然之伟大、自然之神奇!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五)练习给课文编写提纲。

1.概括课文中心思想。

(课文通过记叙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2.在写一篇文章之前,我们的大脑中要有一个思路—我要写一篇什么内容的文章(板书:题目),我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板书:中心),我要怎样把文章写具体,写通顺(板书:材料安排)这个思路就是文章的提纲。

3.练习给课文写提纲。

我们学习了《记金华的双龙洞》,按照刚才老师讲的写作思路,我们试着给课文写个提纲。

指导学生给课文写提纲。

作者游历了双龙洞,有很多感受,他想把这次游历记叙下来,这就是文章的内容。

(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他要表达什么情感或说明什么道理呢,这就是文章的中心。这篇课文的中心我们刚刚总结了。

(板书:表达对祖国山川的热爱之情)确定了写作的内容和要表达的中心,怎样选择材料、组织材料呢?我们来看作者是怎么做的。

作者这次游览,所见所闻很多,但不能把所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全部写进文章。所以必须对材料进行整理和选择。选择最能体现这次游览特点的,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作者挑选了山路上的景色,因为它能表现大自然的美,也增添了作者游双龙洞的兴趣。作者挑选了洞口、外洞、进入内洞、内洞几处景物来写,因为这些都是作者游览的对象,也是作者游览的顺序,是文章的

主要内容。挑选好材料后,还要对选好的材料进行合理的安排,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按什么顺序组织材料,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楚,段落清晰。本文的作者是按游览顺序组织材料的,同学们把作者对材料的安排按顺序写下来。

(学生在本上写)(板书:1.交待时间地点2.路上见闻3.外洞4.由外洞进入内洞5.内洞6.出洞)4.小结:(指黑板)这样就是一个简单的提纲。我们在写作文前,应该编写作文提纲。首先想好要表达的中心,然后选择能表达中心的材料,最后把选好的要写的内容安排好。

5.学生将编写的提纲补充完整。

(六)作业

从学过的课文中选出一课,练习给课文编写提纲。

板书设计: 教后记:通过学习课文,学会阅读游记的方法,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丰富见闻。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4.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前准备

挂图:画有导游线路的小黑板;天山景物课件。

教学重、难点: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直接揭题:指名读课文前面的过度语。

◆学生自学

带着过度语提示问题,初读课文,并读准生字,找出新词。

整体感知,提问:文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能看出导游线路吗? 教师指导:随着导游线路观看图象或网页浏览,初步感知新疆天山的美丽风光。

◆引导读通

结合看画面,指导读好课文各个小节,让学生说说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同时正音、解词、通读句子。

◆合作学习

你觉得 哪些语段、词句写的好?这段话或这一词语好在哪里?在四人小组里阅读交流,说出感受,请同学发表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请教老师。

◆班级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体会不到位的进行点拨,并结合朗读加深体会。

◆激发兴趣,课外延伸

在学生交流后,问他们是否喜欢读这样的游记,并让学生在课外自由选择读些这方面的书,也可以浏览互联网上的资料,鼓励学生多和老师、同学交流。

◆摘抄优美词句

有条件的设计专门的摘录本子,指导摘录的格式,提醒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也要进行这样的摘录。

◆作业:复习词语卡。

教后记:沿用上一课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课文,掌握学法。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就春游活动讲清楚自己的计划,并参与商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参与意识。

2.能具体明白的描写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发的联想。

3.感性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4.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5.学习浏览获取需要的信息,并交流感受。

教学时间:6课时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导语

不知不觉春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看窗外,春光多美好。我知道同学们最想去春游了,记得往年我们去了哪里?今年我们还要去,不过需要由大家来自己安排。

◆准备计划

先读读课文里的这段话,想想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准备纸笔,稍做记录。

◆分组讨论

恐怕一个人拿不定主意,咱们分小组进行。看哪一组计划的周密、妥当,咱们就听从他们的意见,每人稍做准备,谈谈自己的计划,再由小组长统一意见,推选一人作好发言,师生评议。最后,由班长综合大家意见,制定出一个春游方案。

第二、三课时习作

◆启发谈话

我们在校园里生活了三年,对环境应该很熟悉了,你能说说吗?你最喜欢哪个地方,比如校园的花坛,有哪些花草等,你经常在那里做些什么?(鼓励学生自由说,放开说,教师做适当补充指点)小结:有的同学平时能够留心观察,说了自己的所见所想,讲的很具体,而有的同学疏于观察,我们要做善于观察的人。

◆实地观察

现在给大家30分钟时间,去校园里做一次观察,把观察到的景物记录下来。可以选一处景物来写,具体写出你的感受来,或者你想到了曾经在那里发生过的事情,觉得很有意思,也可以写下来。注意要仔细观察。

◆交流观察所得

指名说说你已经观察到什么,准备怎么写,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得到启发。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进行点评。

◆学生完成习作

◆同桌互相交流,评改

改通顺,指出错别字及其病句、标点错误等;评优点,划出你认为的好词好句或者精彩语段;提建议,提出哪些内容需要具体或补充,哪些可简单或删除等等。

第四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复习导入

检查读词语卡中的词语,有选择的听写词语。

◆我的发现

分角色读读对话,说说小林和小东发现了什么?读句子,回到课文中去找这些句子,再读一读,说说用这样的句式有什么好处。交流后进行摘抄。我们在哪些课文中也学到过类似的句子? ◆日积月累

自由朗读诗句,说说自己读懂意思的诗句,提出难以理解的诗句,教师点评释疑。比一比,看谁背的多,背的快。

◆宽带网

自读:看图,读文,说说从中了解的知识。

小组交流:介绍自己了解的五岳和五湖。

拓展知识:搜集或下载资料,遨游祖国的山山水水。

集体交流:图片附文交流,或者就图片自己口头介绍,或者直接在多媒体教室打开网页介绍。

第二单元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解疑,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

3.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合作解疑,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教时:13课时

《中彩那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用现有的识字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学会15个生字,理解新词;

教学目标

1.用现有的识字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学会15个生字,理解新词;2.复述课文主要内容,提高口语表达能力;3.通过讨论和想象,提高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然后完成课后第二题;2.通过合作解疑,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懂得诚信是人生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

教学策略

本课拟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1.略读复述、把握主要内容。

2.合作讨论、相机点拨、突破难点。

3.感情朗读、激发想象、说议结合。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用现有的识字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学会15个生字,理解新词;2.复述课文主要内容,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一、揭题解疑,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略读。自由读课文,读通语句。

2.鼓励好同学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相机出示关键词。

(教师范读: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幺事情?)3.请成绩一般的同学根据提示复述主要内容。对表达完整的同学提出表扬,发放进步星。

4.请学困生根据提示复述其中的一部分内容。只要敢于起来说,就应该表扬,发放进步星。

5.识字教学:学生自主识字后出示幻灯片,请学生将课后的15个生字归类,当堂学习掌握。

跟“手”有关的字: 跟“心”有关的字: 最容易记的字: 最难写的字: 自己练习组词写两遍,然后听写,改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精读,合作学习,理解“诚信与财富”。

过程与方法:

一、让学生将自己读懂的内容改成问题,向其它同学提问。

学生问:“父亲”正面临的一个道德问题是什幺? 教师追问:没有道德的人会怎样做? 学生问:为什幺“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教师追问:汽车难道不是财富吗? 教师帮助学生举例:“父亲”为什幺中了彩还不高兴?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充分地说明理由和根据。

二、1.有感情朗读4-10自然段,体会“我”“喜悦——迷惑不解——高兴”的感情变化。

2.发挥想象,回答问题。

①库伯把汽车开走后,“我们”一家的心情怎样,体会人物对话。

②“父亲”不把汽车给库伯,结果会怎样? ③如果你是文中的某一个角色,又会怎样做? 3.将自己所说的内容写一写。

教后小结: 学生质疑,如何释疑?方法很多:过去传统的做法都是:教师释疑或学生释疑,其实,师生合作释疑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采用这种师生合作解疑的方法,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使生生互动起来;另一方面可以发挥教师的调控引导作用,使师生互动起来,从而营造一种和谐宽松的对话环境,使学生充分地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万年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做人要认真,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

3.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

4.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教学重难点

想想课文围绕父亲做的糖葫芦将例如哪几件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体会。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课文前面的提示语,了解阅读的要求,明确学习本文的目的要求。

二、独立阅读课文,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默读课文,边读边动笔做记号,画出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哪几件事?并在书上做简单的批注,读后根据自己的批注进行交流。

三、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那位父亲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对父亲的言行作出评价。

四、围绕学生对“父亲”的评价再次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从字里行间,从具体的描写中感受父亲是个办事认真、实实在在、讲究商业道德的,引导学生对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深入体会,而不是脱离文本的空洞地谈。着重抓住下列语句体会父亲的商业道德高尚

1.“早晨起来,父亲去市场上买来红果……”说明父亲采购当天最新鲜的果品作为材料,对买来的材料又经过严格的挑选……“……有一点儿……”这些都反映了父亲做生意是那么认真和实在。

2.对于制作工艺更是一丝不苟,闷火、洗石板、串葫芦、拉丝、蘸糖的均匀,“吃一口让人叫好”不怕冷、不怕潮。

3.父亲的手艺出了名被一家老板邀请去当伙计,每月有工钱,由于父亲看不惯老板变着法儿赚钱的生意经,不到一年就辞去了这份工作,反映了父亲凭着良心做买卖,不做亏心买卖的商业道德。

五、对文中的三处“万年牢”分别进行体会

1.联系上下文说说它的意思

2.说说三处“万年牢”中间的相互联系

六、讨论父亲受雇于老板这件事

老板的这种生意经好不好?他这样做会带来什么结果?联系生活实际发表各自的看法,以提高认识能力。

七、拓展阅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读一篇与本文内容相关的文章

八、板书设计

万年牢的产品质量:工艺高、质量好

万年牢的生意:好的产品受信赖赢得众多回头客生意旺

万年牢的人品:诚实、守信

教后记:让学生真正懂得万年牢的的意思及生活中的运用。

《尊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尊严、逃难、善良、朴实、款待、例外、喉结、赞赏、捶背、僵硬、许配、面呈菜色、狼吞虎咽、疲惫不堪、骨瘦如柴”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么是尊严。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富有”的真正含义,做有尊严的人。

2.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时刻维护自己的尊严。

三、课程安排: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尊严、逃难、善良、朴实、款待、例外、喉结、赞赏、捶背、僵硬、许配、面呈菜色、狼吞虎咽、疲惫不堪、骨瘦如柴”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一)导入: 故事导入,复述课文(听到这里,你有什么想说的或想问的吗?)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哈默年轻时候的一个小故事,从中我们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体会深刻的道理!(板书课题《尊严》)(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正确,读流利。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表现这个年轻人尊严的是哪一部分?(看看作者通过什么写作方法来表现哈默的尊严的?)(三)自学反馈

(1)解答疑难,提示生字词学习的难点。

(2)理清事情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并复述。

(四)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找出年轻人与杰克逊大叔的三次对话,并用笔在书中标注出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3.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一)分析第三次对话

1.探究问题一:通过三次对话这年轻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探究问题二:杰克逊大叔怎么知道年轻人将会是百万富翁?(二)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在小组内读一读、演一演这三次对话。

(三)师生互评。

1.师:正是由于年轻人的高尚品格才深深打动了杰克逊大叔,愿意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这正是对他高尚人格的肯定和赞扬。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杰克逊大叔是怎么夸他的?(“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2.师小结:年轻人拥有了这么多的高贵品质,但是它的成功还要经过不懈的努力与追求。板书:努力

(四)总结课文: 是啊!年轻人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哪怕从一件小事中叶要保持做人的尊严,坚持做人的原则,最后受到人们的赏识与尊敬,成为一位赫赫有名的石油大王。

(五)知识延伸: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又是如何选择呢?我请大家读一下下面的小故事:师读(出示实物投影)选择

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早晨,上三年级的林林和好朋友一起上街买东西。突然,他们被一阵锣鼓声吸引了。林林拉着朋友的的手来到人群里,想看一看究竟。还没等他们挤进人群,却被一位商人模样闹心耆死顺隼础?;小朋友,你想有许多钱吗?“中年商人低声问道。林林不假思索的说:”当然了!“那我给你一个赚钱的机会,看你长的文文静静,是一名学习很好的孩子。只要你上台说,吃了我们厂出产的'健脑灵'片学习才好的,我就给你一百元钱? ”可是我没吃过这种药啊!我该怎么办?",林林为难地问旁边的朋友。

同学们,假如你就是林林的朋友,你来帮助一下林林该怎么选择,并说出你的理由。(生生相互讨论)师总结:同学们的辩论很精彩,其实老师只想告诉你们: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事,都应处处维护自己的尊严!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板书设计:

7、尊严

(自立+讲原则+自强+自尊)×努力==成功

教后记: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用一两句话文中的哈默,从中理解文章的内容。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你坐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时,这时突然上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当你在路上行走时,身旁的一位小朋友突然摔倒了。面对这样的情形,你会怎么做?今天,我们将学习《将心比心》这篇课文,学完课文以后,也许你就会毫不犹豫地告诉老师答案了。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让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同桌互相帮助解决。

2.同桌之间相互进行朗读检查,纠正读错或读不好的句子。

3.全班交流,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4.齐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探究明理。

1.四人小组合作读课文后,合作自学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从这一段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2.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段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用横线标示出来。

3.齐读第三自然段,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对这一段的理解。

4.用波纹线勾出文中阿姨和母亲说的话,仔细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5.学完课文,你对课文中的阿姨和母亲想说些什么吗? 6.全班交流: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事?你是怎么做的? 7.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课后拓展。

1.以“将心比心”为题,写一写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的事情。

2.创设情境,补充对话。

①在拥挤的公交车上,一位小朋友给抱着孩子的阿姨让座。

②在人来人往的超市里帮素不相识的老奶奶找她所需要买的东西。

③大街上,帮助一位残疾的叔叔捡他掉在地上的东西。

板书设计: 8*将心比心

阿姨奶奶将心比心

母亲护士将心比心

人人将心比心

教后记: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理解做人的道理。

《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以诚恳的态度、真诚的语言与他人交流,懂得真诚待人是一种良好的品德。

2.学会在合作中说真话,告诉别人心里话。

3.积累有关诚信的词语及古诗文名句。激发学生待人诚恳、讲信用的思想情感。

课前准备

让学生排练一个小品:一学生在校园里乱扔垃圾,另两个学生据理劝导。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创设情景,引入话题

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例如:别人有事情找你父母,父母不在家;班上的一个同学病了,好几天不能来上课;有的同学在校园里随地吐痰等等,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事情呢? 1.刚才几位同学表演的小品,你看了后有什么样的话想说?(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揭示“以诚待人”的交际主题)2.想一想,平时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这样的事情,如果有,你是怎样对待的? 讨论交流

1.个人准备后,在小组内交流。

先由一名学生举一具体的事例,再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然后对这一做法作评价。接着,其余学生轮流发言。

2.各小组选派一位学生准备在班上交流。

3.班级交流:对参与交流的学生作适当的鼓励和评价,并随机规范其语言。

提建议

在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成几条明确简要的建议,一一写在黑板上,然后做归纳整理,再在条文前加上几句关于以诚待人的“前言”,形成一份建议书。课后抄录并张贴在教室里面。

第二、三课时习作我的发现

学习“我的发现”

1.读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说说小东说了习作上的哪些好经验。

2.归纳过渡:习作除了留心观察周围,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写下来之外,还可以把自己心里想的事情,或者想对别人说的话写下来。

明确本次习作要求,启发思路

1.阅读习作提示。让学生明确:写的是自己想说的心里话,要真实,不说假话。

2.思考表达的内容。先要想好,最想对谁说自己的心里话,再考虑要说的话,可以是欢心的事情,也可以是烦恼的事情、难受的事情……

3.学生酝酿交流、师生个别谈话: 根据习作要求,学生自行酝酿,指名个别交流,启发学生的习作思路。教师随机与个别学生轻声交谈。

4.学生动笔。

5.相互交流,修改。

第四课时日积月累趣味语文

词语盘点

1.学生自读。

2.同桌互查。

3.学生质疑,教师释疑。

4.记记写写。

日积月累

1.告诉学生,这些都是从古诗文中选取的名句,每句话都是包含着深刻的道理。

2.逐句自读。

3.说说自己能读懂的句子,提出不理解的。

4.教师释疑。

5.熟读、背诵。

趣味语文

1.联系本单元《中彩那天》等课文,指出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自读。

3.师生共同举出生活中的事例,理解“自信、守信、诚信”等等。

选取其中的一个带有“信”的词,再根据这个词语的意思,写一个事例。

第三单元

教学目标: 1.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2.学习课文,懂得作者是怎么样积累材料的。

3.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教时:13课时

【教学反思】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这是一篇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课文。2.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3.课文通过具体事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这就是自然之道。

教学重难点: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教学时间:1课时

一、导入,引出“道”

1.故事导入。

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那是我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放学,我背着书包正往家里走,突然,我发现前面不远处的麦地里,一只喜鹊正扑腾着翅膀,却怎么也飞不起来。于是,我疾步走上

前去,抱起那只喜鹊。我发现,那只喜鹊的翅膀受伤了。我连忙把那只喜鹊抱回家,用碘酒擦洗它的伤口,敷上消炎药,把它包扎好。不几天,那只喜鹊好了。我很喜欢它,怕它飞跑了,于是就把它的翅膀尖给剪了,并用罩子把它罩住。我每天给它食吃,给它水喝,精心喂养。可是没多久,你们猜,它怎么了?(它却死了)2.引出“道”。

是呀,这是为什么?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板书课题。

3.读题,解释“道”。学生读课题,说说这里的“道”是什么意思?

二、学文,领悟“道”

1.预习质疑: 通过预习,你有没有遇到不懂的问题?(学生说出在预习课文中遇到的不懂的问题,如我和同伴在小龟遇到危险时很焦急,为什么向导却“若无其事”?向导明知道把小龟抱到大海会害了小龟,可他却还是抱起小龟朝大海走去?向导的话是什么意思?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2.筛选问题: 上述问题哪一个最有研究价值?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在学生提出了不懂的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确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在下面的教学环节中进行讨论与交流。)3.读书释疑:

(1)指名读书。

指几名学生朗读课文,主要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熟练程度,便于作教学指导。

(2)组内讨论:向导的话是什么意思?向导明知道那样做会害了小龟,可他为什么还是抱起小龟朝大海走去?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3)汇报交流:引导朗读、读中感悟自然之道。引导朗读的重点是第四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

三、拓展,内化“道”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请同学们打开书再读一读《大自然的启示――“打扫”森林》,看看你还有什么样的感受? 1.拓展阅读。

2.举例说明。引导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具体例子谈体会,使“道”得以内化。

四、综合性学习:(下节课的任务)自然的启示

板书: 自然之道

遵循人违背

保护↘↙伤害

海龟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和演变的过程,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2.弄清课文为一些难懂的词语。

3.学习课文,懂得作者是怎么样积累材料的。

4.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课前准备:出示黄河流域示意图。

三、教学课时:二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和演变的过程,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2.弄清课文为一些难懂的词语。

一、学习“预习”部分。

1.黄河是我国第几条大河? 2.我们的祖先什么时候就生活在黄河流域?

3.后来黄河有没有变?变成什么样子?

二、提示课题。

1.板书课题。板书: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2.解题。

三、初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

四、学习分段,根据段意。

第一段:讲近2000年,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第二段:讲数千年前,黄河气候温暖,土地肥沃,是我们祖先生息繁衍的地方。

第三段:讲由于黄土高原气候的变化和人类对自然的破坏,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黄河改道。

第四段:讲科学家设计治理黄河方案,使黄河逐渐变好。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人们把黄河比作什么?(中华民族的摇篮)2.可是,近20000年来,黄河的表现为什么叫人大吃一惊? 3.课文是怎样说明这个问题的? 4.小结:这一段先从正面指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反面来说明黄河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使人印象更加深刻。

六、课堂作业。

1.抄写新词。

2.预习课后作业第1、2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3.学习课文,懂得作者是怎么样积累材料的。

4.有感情朗读课文。

一、讲读课文第二段。

1.这一段讲了什么?(讲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2.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3.为什么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课文是怎么样描写的?

二、讲读第三段。

1.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忧患是什么意思? 2.黄河造成灾难的原因是什么?(含沙量大,泥沙沉积,河床升高,成为悬河,容易决口,形成水灾。)3.造成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又是什么? 4.理解“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

小结:这一段讲黄河变坏的原因:大自然本身变化造成的;人类破坏造成的。

5.有感情朗读这一段。

三、讲读第四段。

1.读最后一段。

2.面对日趋严重的问题,科学家们想出了哪些办法?(关键是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3.科学家设计了什么样的方案?(1)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2)保护好森林资源、尽快恢复植被;(3)合理地规划利用土地;(4)大量修筑水利工程。

4.这些方案有什么好处?(防止水土流失,达到根治黄河的目的。)

四、总结全文。

1.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么样的教训? 2.学习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要保护环境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五、课堂作业。完成练习册。

[板书设计]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决口

变化:含沙量大大水灾

改道

大自然变化造成

原因< 人为造成

治理牧、林为主保护资源

规划用地修筑水利

教后记:通过学文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和演变的过程,教育学生保护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从身边做起,为身边添一份绿。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横七竖八”等词。

2.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4.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第三篇: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主备人主讲人:刘咏梅

第二单元主备人主讲人:何励

第三单元主备人主讲人:安源第四单元主备人主讲人:孙小芳

第五单元主备人主讲人:胡佳昕

第六单元主备人主讲人:姜锦荣

第七单元主备人主讲人:集体

第八单元主备人主讲人:集体

第一单元

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每的熏陶.教学重点:

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激趣导入

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诗圣,诗仙)

揭题.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释题,简介背景

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介绍背景.过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学生自学,初步理解

自读古诗,做到“五不”.自读古诗,思考问题,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互读古诗,检查是否做到“五不”.交流诗意.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评议交流.2,老师点拨:“闲”是悠闲的意思,在说句意时,要作词序的调整.即“一片白云悠闲地飘去”.“厌”的注释是“满足”.在说句意时要进行适当的变通.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答.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一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画面表现.六,指导朗读

1,《独坐敬亭山》围绕着“静”来写,朗读时注意语调轻缓,节奏要缓慢;通过朗读,表达诗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种轻松感.2,多种形式读诗:指名读—同位读—小组读—齐读等.七,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读.2,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

望洞庭

形象感知,揭示诗题

出图.你知道洞庭湖吗谁来介绍一下我们来欣赏诗人刘禺锡是怎样描写的.自由吟读

学生边读边参阅课文注释,试着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随时发问.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普遍性与否,或个别讲解或集体理解.指名朗读,同桌互说意思

点拨理解“两相和”,可以让学生结合看图吟诵体会.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诵读,体会比喻的巧妙.“镜未磨”写出了一种别有情致的朦胧的美,真是别出心裁.君山如青螺,只因是遥看,这个比喻用得非常妙.引导赏析

你觉得哪一句诗写得好,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心情.与上一首比较,体会不同的景致及古诗的借景抒情的手法.背诵《独坐敬亭山》,《望洞亭》.交流课外积累

说说你知道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课外继续收集山水诗.练习

任选一首,想象景致,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画,并配上诗句.第二课时

忆江南

复习导入

背诵前两首以及课外搜集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忆江南》是一首词,又描写了怎样的景致,怎样的心情呢

二,读课文,理解内容

带着上面的问题自由读,边读边看图,理解意思.指名读,读准生字,结合注释理解意思.指名看图说出意思.朗读领悟词义,教师做如下点拨:

“忆江南”是词牌名,词都有一个牌名.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景色的,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词中回忆的,就是美丽的江南风光.旧:从前.曾:曾经.谙:熟悉.胜:超过,胜过.根据提供的词语解释,让学生自己说说词句的意思,然后连起来说整首词的意思.三,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四,教师小结

诗一开头,诗人先说:“江南好”,这是诗人对江南春天的赞美.那么,说江南好,是听别人说,还是自己亲眼看到的呢第二句做了回答:曾经,我对江南的风景是那么的熟悉,那么了解.江南风景好在哪里可先让学生来回答.老师最后归纳: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暖水碧,绿波粼粼.由于红日的映照,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由于江花红,所以更显出江水碧绿.“蓝”字形容春水深碧.这美好的景象,深深地留在诗人的记忆里,所以词的结尾说——江南风景这样好,能不让人回忆吗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朗读的感情

第四篇: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

教学内容:

学习口语交际。

学生学习过程:

一、审题

1.谈话揭示讨论话题。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要求。

(1)如果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情,不要闷在心里,通过“小烦恼热线”倾诉一下,以此来释放心理压力,同时接受别人的帮助。

(2)学会倾听别人的倾诉,学会在别人不愉快的时候给予及时的.适当的帮助。

二、指导

1.角色分配:主持人——教师 小烦恼——某位同学 热心听众——其余同学

2.指导内容

(1)“小烦恼”:清楚地表达自己内心的烦恼。

(2)“热心听众”:设法帮助小烦恼,并指导学生规范口语。

(3)教师“主持人”:为学生作示范,从而明确该如何做好主持人。

三、练习

1.学生分成小组练习,在每小组内大家各抒已见,尽情倾诉,互评互补。

2.各组选择较为典型的话题与全班同学交流。

四、反馈

1.引导学生对口语内容进行点评。

2.鼓励“小烦恼们”根据大家提供的方法尝试着做一做。

作业设计:

说说自己的体会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

《青山不老》

教学目标:

1、理解本课“盘踞、治理、归宿、如臂如股、劲挺、荡漾、领悟、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风雨同舟”等词语的意思,并读读记记。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位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特别感悟“青山是不会老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从重点句段中,领受老人以老弱之躯在这穷山恶沟里创造奇迹的不易,感受老人改造穷山沟信念之真、决心之大、意志之坚、品格之高。

教学准备:

教学PPT

课前学生预_:

1、按课文前面的“连接语”预_课文,思考问题。

2、查找资料,搜集图片:“晋西北”、“晋西北老人”、“晋西北风沙防治”、“晋西北绿色生态治理工程”。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学_课文

一、教学引入,初读课文

1、教师导语:同学们,我们刚刚学_了15课《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美国的印第安人对他们美丽的故土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今天我们要学_的16课《青山不老》,要去看一看我们中国晋西北的一位老人对自己的故土——家乡的大山的热爱。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谁,什么地方,什么事?

(1)分组读词语:△肆虐、盘踞、险恶、

△绿洲、治理、劲挺、荡漾、领悟、如臂如股、宏伟、

△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与山川共存 、与日月同辉

说说老师为什么如此分类出示本课词语?

(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再读课文,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老人确实年岁大了、老了?用“”找句子,并用“? ”打出重点词语。

(1)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人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

(2)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

(3)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

(4)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4)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三、读课文,找找如此瘦弱的老人却创造了什么奇迹。用“【 】”找句子,并用“△ ”打出重点词语。

(1)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 2)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3)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你觉得这是一些怎样的树?它们的作用是什么?你能用课文中的话来说吗?

四、这一奇迹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

1、“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根据第二自然段,想象老人在这样大环境中种树造林的艰难情景。

_先感受老人在家乡的大山上植树造林的大背景

(1)晋西北在我国的什么地方?这里的环境有什么特点?交流资料、图片。

(2)课文哪个自然段对这里恶劣的自然条件作了生动的描写?

(3)学生自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找出这里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的重点句子,并有“△”打出句子内的重点词语,旁注自己的感受。

交流:A、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

B、“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4)、出示句子:“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我句话有哪几个明显对比的地方?(如此险恶的地方——瘦小老头)

(如此险恶的地方——创造绿洲)

(瘦小老头——创造绿洲)

_再根据第二自然段,想象老人在这样大环境中种树造林的艰难情景,说一说。

2、“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根据第三自然段,想象:说说老人在这样小环境中植树了一天疲惫不堪回到这个院子里时的事情。

五、寻找老人创造奇迹的力量源泉

是什么力量驱使着、支撑着老人以自己的老弱之躯,放弃与女儿欢聚、颐养天年的幸福,日日耕耘在荒山野岭中,选择青山作为生命的归宿呢?用“~”划出重点句子,用“△”打出重点词语,旁注自己的感受。

1、“老人说:“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2、“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1) 对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

预设:△“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另一种东西”指什么?

△“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老家是怎样实现自己的价值的?

插入“晋西北风沙防治”、“晋西北绿色生态治理工程”情况的资料。

(2)从这位普通老人身上我领悟到什么? 青山是不会老的。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9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事物(喻体与本体)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二、教学重点:

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

三、教学难点:

学习写“隆中美景”的写法写一处景色。

四、教具准备:

小黑板;字词卡片

五、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知道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吗?你能介绍介绍其中的主要人物吗?

看来,诸葛亮不愧是雄才大略,大家都知道!他是刘备的得力军事,那么,他怎么会成为刘备的军事的,他为什么会终于刘备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相关的新课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解题顾:拜访;茅庐:草房子

过渡:谁去拜访?拜访的又是谁?我们学了课文就明白了!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读全文,补充课题,引导完整、准确地说说题意

2、再读课文“三顾茅庐”具体是怎样一件事呢?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再读读课文,同时完成几个任务。

(1)出示自读要求,指名读

(2)检查自读情况a、抽读生字词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茅庐诸葛亮茅塞顿开捆来尊重卧龙恭恭敬敬秀丽宜人吩咐讨论,群雄纷争分析半晌时辰辅助潺潺策略疏疏朗朗下榻

b、理解词义:谁来当小老师说说你已经懂得的词!

半晌:半天尊重:尊敬看重

茅塞顿开:原来心里像被茅草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形容忽然领会理解。

c、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以“不添字减字、不回读、不破词破句”为标准,集体评议)

3、回到课题,刘备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为的是什么?三顾茅庐的经过又是怎样的呢?我们细细地到课文中去看看!

三、细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这段告诉我们什么?刘备为什么要去拜访诸葛亮?

2、重点理解“两次”“拜访”“诚心诚意”

从几个词上你看出了什么?(刘备求才的急切心情和虔诚态度)

3、指导朗读:你能把刘备的急切与虔诚读好吗?

四、过渡:刘备为了能使诸葛亮出山助他一臂之力,已经去了两次了,当他第三次再去茅庐的时候,见到诸葛亮了吗?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上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2、齐读1节。

过渡:刘备两次拜访诸葛亮,都没见着,他没有就此罢休,这第三次,他们见到诸葛亮了吗?

二、细读第二到四自然段

1、指名读这三个自然段,思考:这三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具体经过)

其中每段各写了什么?(出发之前、见面之前、见面以后)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刘备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了,不请出诸葛亮誓不罢休,冬去春来,他又要朝隆中出发了!可这次关羽和张飞却不同意了,他们认为?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刘备的表现是这样的?从这里看出刘备怎么样?(尊重人才,求才心切)

谁能用生气的语气读刘备说的话?

齐读指导读好张飞与刘备的对话

3、学习第三自然段

一路走来一路看,转眼,隆中到了!

(1)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数数一共有几句话?哪几句写了刘备看到的景象?那几句写刘备的.动作?划一划,找一找。

(2)交流:a、齐读

一、二句,想象所描写的画面

出示: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象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说说把什么比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写?(联系诸葛亮)

b、过渡:这景正是诸葛亮刚毅高远,不同凡响的写照。刘备有没有顺利见到诸葛亮呢?我们接着看!

C、指名读3—8句,说说你觉得刘备是个怎么样的人?(尊重人才,求贤诚心)你是从哪些词句里看出来的?(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地走恭恭敬敬地站、等快步走)

指导读好这些句子。

(3)小结过渡:经过长长的等待,终于见面了!俗话说:“人杰地灵”,隆中这么美,人称“卧龙先生”的诸葛亮是不是一位人杰呢?学习第四节。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小组读,说说诸葛亮才干如何。(分析形势,提出策略)

2、出示:刘备听了茅塞顿开,想拨开云雾见了青天。

联系上下文说说理解。

2、指导读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3、过渡:诸葛亮出山后,刘备和他相处怎样呢?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指名朗读,谁来当当小记者来向我们介绍一下他们的近况?

2、交流上述问题:(同桌同榻一起)(关系亲密)

3、出示: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说说理解!

四、总结:到此为止,我们已经知道刘备终于成功地请出了诸葛亮,也从中领略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刘备的求贤若渴,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回去,同学们可以把我们这个故事复述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培养热爱自然的情趣。

2、学习作者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3、自学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体会燕子的形象、春天的景色和作者的感情,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小燕子及春天的景色。

教学难点:

体会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从《燕子》这个题目可知道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写什么?谁知道关于燕子的知识,大胆地给同学们说一说。

二、以读为主,读中探究

1、自主读书

要求:(1)要把课文读通读顺,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生字、新词可利用工具书解决。(2)把不理解的内容和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来。

2、汇报交流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情况。

如:你读懂了哪些内容?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受?

(2)提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3、再读释疑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

(个人读、双人读、小组读、互相讨论等学习方式;教师巡视课堂,或询问、或指导、或鼓励。)

三、自主性练习设计(以下三题任做两题)

1、根据课文的描写,发挥自己的想象,画出燕子及春天的样子。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是从那几方面描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

3、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第二课时

一、品读美文,欣赏美景。

1、读文作画,感知语言

听课文作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还原的过程,即由文字符号还原成图画的过程。通过这一还原过程,可以引导学生再造事物的`形象和课文的意境,从而比较深入地感知课文的语言。

2、评画学文,品味语言

评画的实质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咬文嚼字”,从而品味其规范的语言,领悟语言形式是怎样被用来贴切地表情达意的。

3、赏画诵文,积累语言

借助图画这一中介帮助学生背诵课文,从而积累规范的语言。

4、运用语言,说写“光彩夺目的春天”。

让学生先说再写自己见过或想象中的春天美景。

二、结束语:

课文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课文从燕子的外形写到燕子在春天里飞来了,接着从燕子飞行的美,又写到它停息的美。

春天是美的,燕子也是美的。春天因为有了燕子,更有生机,而燕子因为有了春天的衬托,又显得更矫健。课文以抒情的笔调,赞美了活泼可爱的燕子,也赞美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板书设计:

张贴学生的画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渎课文,弄懂三个主要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弄懂三个主要的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过程】

说话:大家一定知道许多有关“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立远大志向”的格言,谁愿意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揭题激趣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读题。

2、激趣 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什么?(人类的老师是谁?它们为什么是人类的老师?) 过渡:那就请大家带着好奇心去读一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放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分小组朗读课文在小组内评议,正音,不熟的地方再多读几遍。

3、同学们刚才读得真热闹,谁愿意来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指名分节朗读)

4、课文读到这里,大家一定知道人类的老师是谁了吧?谁愿意来告诉大家?(指名回答) 自然界种种生物(板书) 齐读最后一句(你是从文中的哪句话了解的?)

三、精读课文

师:为什么说自然界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细细地体会,可以把关键的词句圈圈划划,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还可做上记号。

1、学生自读课文,体会理解。 师:怎样?有收获吗?可能也有疑问吧!请同学们把你的收获在小组里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当然,有疑问的地方提出来,在小组里提出来,讨论讨论,行吗? 好,畅所欲言吧!

2、学生交流讨论 师:刚才同学们交流讨论的十分热烈,十分投入。那么,自然界的种种生物为什么 是人类的好老师呢?请联系课文把你读懂的体会到的说出来,让大家听听。

3、集体交流 读懂并讲述清楚人类在飞行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三个方面向生物是如何学习的?

(1)科学家从鱼儿在水中自由升降的现象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

(2)科学家研究鸟儿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 从蜻蜓那找到防止机毁人亡事故的方法。 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动物的飞行特点,造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

(3)工程师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4)建筑师根据“薄壳结构”的特点,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

(5)人们模仿袋鼠造出了会跳跃的越野汽车。

(6)人们模仿贝壳制成了外壳坚固的坦克。

4、拓展延伸

(1)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只有这些吗?你是从文中哪看出来的?“......”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2)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你还知道有哪些?

5、理解最后一句话

(1)齐读最后一句(文中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的确是人类的好老师。)

(2)学到这,你对这句话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能用自己的话说吗?

(3)齐声朗读,再来赞一赞这人类的老师

6、小结 大自然是多么奇妙啊!经过对许多动物的研究,人类获得了不少启发,但这还远远不够,更多的奥妙还有待我们去发现。

四、奇思妙想

1、平时你一定观察过许多动物,从它们身上有没有受到些启发?请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好吗?

2、看来,大家一定有许多奇思妙想,能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吗?

五、课外迁移 作业超市

1、课外自己寻找并阅读介绍人类向生物学习的儿童科普读物。

2、观察大自然中某些生物的特征,写观察日记,有兴趣的可做实验。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

教学目标:

1、通过查字典词典独立识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领会句子含义。

2、以较快的速度阅读,把握文章主要内容,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把握文章的的主要内容,理清诗歌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

难点:

从人物的对话和动作中去体会人物的内心和性格,从大海的变化中去体会金鱼的变化。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提示课题

1、有一个老渔夫的妻子,在一条金鱼的帮助下,从一个老太太变成了贵妇人,变成了女皇,但她还不满足。她到底想当什么?最后得到了什么?这就是俄国诗人普希金写的一首童话叙事诗给我们叙述的故事。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歌,(适时板书课题: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看渔夫和金鱼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把课文浏览一遍,把不懂的字词画出来。

2、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词,先让会理解的同学解释,不能解释的查字典词典解决。

三、快速默读,把握内容

1、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2、引导学生讨论:

(1)诗歌中的主要人物都有谁?除了写人之外还主要写了什么?

(主要人物是老渔夫——老头儿,老渔夫的妻子——老太太,除了这两个主要人物之外,还主要写了金鱼。)

(2)诗歌叙述了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让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诗歌叙述了一位老渔夫的妻子贪得无厌,对金鱼的要求越来越高,最后仍然一无所获的故事。)

四、抓住句子,理清顺序

1、让学生在诗歌中找出描写老太婆提要求的句子。

2、学生讨论老太婆的具体要求,教师根据老太婆的要求依次板书。

3、让学生找出老太婆是什么时候开始提第一个要求的?诗歌在写老太婆提第一个要求之前描写了什么内容?

4、引导学生概括诗歌的叙述顺序:课文开头简要介绍了人物及他们的身份,事情发生的地点,老渔夫打到一条金鱼的情况。然后按照老太婆对金鱼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为顺序,记叙了事情的经过。

五、体会感情,朗读课文

1、引导学生讨论:

(1)老太婆是个什么样的人物?(贪得无厌、贪图享受)

(2)老渔夫是个什么样的人物?(软弱无能,对丑恶行为姑息、忍让)

(3)大海的变化体现了谁的变化?(金鱼的变化,由开始时的报恩逐步到强烈不满,最后恢复了老太婆贫穷的原状。)

(4)诗歌中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谴责了老太婆,也批评了老渔夫,告诉人们,贪得无厌终归是没有好下场的。)

2、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7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精致”“情愿”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讲一讲这个故事。

过程与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合作学习的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讨论交流,读、说、议中理解课的内容,体会故事蕴涵的做人处事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爷爷的敬佩和赞叹的思想感情。

2、启迪教育学生要认真地对待每一件事情,并尽自己所能努力反民事情做得完美。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感悟课文所蕴涵的人生哲理。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讲一讲这个故事。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课题,全班读课题。

2、教师导读:同学们,这篇课文围绕国王的宝碗讲了一件什么事?又将给我们是什么启示呢?请大家自读课文。

二、出示要求,学生自读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思考:课文围绕国王的宝碗讲了一件什么事?

3、画出乌斯曼老爹说的话,并读一读。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读,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三、检查生字,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新词

(1)教师出示本课的生字新词,指名读—读,其他正音,教师再强调。字音:“曼”是前鼻音;“瓷”是平舌音;“拢”的声母址“|”字形:注意“陶”字的右边里面足“伍”;“傻”下中部分的撇和点不能丢,注意区别“意”和“竞”。

(2)教师再出示生字词语卡片,让学生在读中巩固

2、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学生读通课文的情况。

3、指名说一说课文国王的宝碗讲厂—件什么事?(国王的宝碗不小心打碎了。他要求陶工们把碗补好,不然就绞死他们。陶工们只好请乌斯曼老爹帮忙,乌斯曼老爹用了—年时间研制出和国王的宝碗—样的碗,但却没有把这个秘密告诉国王和陶工们)

(反馈白读的情况,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多边互动作用,交流学生的情况。重点认读生字,积累词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要点语,说一说,巩固对生字的认读和书写,整体温表感知课文内容。

四、理清条理,讲故事

1、引导学生想—想事情的起因

2、指名反馈。

起因:国王的宝碗不小心打碎了,他要求陶工们把碗补好,不然就绞死他们。

经过:陶工们只好请乌斯曼老爹帮忙,乌斯曼老答应他们用一年的时间试

结果:一年后,乌斯曼老爹研制出—个和国王的宝碗一样的瓷碗。却不肯把方法告诉大家。加法尔发现了其中的秘密。

3、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这个故事说—说。

4、指名说一说这个故事。(在讲故事,让学生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训练学生说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乌斯曼老爹的秘密到底是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来探讨这个问题。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乌斯曼老爹话的含义,从中悟出道理。

2、总结全文,明白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听写下列词语;

精致观赏陶工浑身裂缝奇妙情愿沉默笑眯眯

2、师导:今天,我们来看看乌斯曼老爹的秘密到底是什么?

二、理解句子、感悟道理

1、师导:同学们,请大家再读课文,想一想乌斯曼老爹的秘密到底是什么?

2、指名反馈,教师引导,(乌斯曼老爹换给国王的宝碗并不是原来的那个,而是他自己重新做的)

3、教师质疑:是呀,这只宝碗并不是补好的,而是重新做的。同学们,这只宝碗能修补的没有一点儿裂缝吗?(不可能)那乌斯曼老爹为什么要答应帮助陶工们呢?(指名反馈:因为如果他不答应,陶工们就必死无疑)

4、教师出示句子,引导读一读。我们来看看乌斯曼老爹当初是怎么答应陶工的请求的。乌斯曼老爹想了想说:“到你们国王那儿去,让他给我一年期限,也许我能想出办法来。”

(1)教师:同学们,乌斯曼老爹真的是要用一年的时间去想修补宝碗的办法吗?(不是)

(2)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像:你能想像一下,他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呢?(这个宝碗肯定是修不好的,可是如果我不答应,这些陶工就都会被绞死。如果我用一年的时间试着去重新研制一个和这个宝碗一样的'瓷碗,成功的话,他们才有可能获救?)

5、教师:乌斯曼老爹成功了吗?(成功了)可是他没有把这个秘密告诉任何人,这是为什么呢?(保住大家的性命)。

6、教师导读:乌斯曼老爹想保住大家的性命,所以没有把自己的办法告诉大家,可是大家就是好奇,把乌斯曼老爹围起来,想问个明白。这时老爹是怎么说的呢?(指名读,教师出示句子)我和你们做的一样,没有什么秘密。我认真对待每一件陶器,努力把它做得精致完美。

(1)指名说说乌斯曼老爹的秘密是什么?(认真、努力)

(2)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吗?(只要认真、努力地去做一件事情,就能事情做得完美)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7、教师引导;乌斯曼老爹说的话中还有哪一句和这一句的意思差不多?(指名反馈)热爱自己的工作吧,只要认真对待每一件陶器,就没有做不到韵事。

(1)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这句话的意思。(乌斯曼老爹认真对待每一件陶器,努力研究,一次又一次地尝试,终于研制出和国王的宝碗一样的瓷碗。本来根本做不到的事情他用自己的认真和努力做到了)

(2)从乌斯曼老侈说的这句话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学生自由地说一说)

(3)教师出示下列句子,学生读一读,加深学生对这个道理的感悟。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有志者事竟成。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话。(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抓住乌斯曼老爹说的话,进行深入的探究,在理解句子意思的过程中,感悟其中的道理,使学生受到启发)

三、总结全文,谈感想

1、教师:同学们,乌斯曼老爹用自己的认真和努力,研制出一个和国王的宝碗一模一样的瓷碗,挽救了所有陶工的生命。这本来是不可能的事情,但经过乌斯曼老爹的努力,这件事情成了可能。你们想对乌斯曼老爹说什么呢?(学生抒发自己的感要卢)

2、教师:这个故事又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学生自由地说一说,教师适当地引导:要认真地对待每一件事情,并尽自己所能努力把事情做得完美)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们认真地对待每一件事情,并努力地去把这件事情做好,你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8

一、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理解“仰慕、傲慢、光临、辅佐”等词语的意思。

2、能给课文分段,说说段落大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分辨课文的详略,并认识这样的详略处理能突出刘备礼贤下士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描写刘备的言行,理解刘备荒请诸葛亮出山的诚意。

三、教学难点:

认识课文对张飞的.描写来突出刘备的为人。

四:教学时间:

3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教学要点:

整体了解课文,找出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起迄,并学习这一段落。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刘备求贤若渴、虚心求教,礼贤下士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东汉末年,战火纷飞,群雄纷争,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正因为这个伟大的时代造就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那就是——《三国演义》。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学习发生在那个时代的一个故事。节选自《三国演义》,它就是《三顾茅庐》

(二)、揭题《三顾茅庐》并齐读课题。

(三)、大家自由地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

2、读通课文。

3、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四)、读后检查:

1、指名读生字。

2、指名分节读课文。

3、提问:A、课文记叙了刘备,()请()出山,()的故事。

B、解释“顾”C、课文提到了哪些人物。古人很有趣,除了他的姓和名,你还知道他的字吗?

4、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A、指名回答。B、齐读课文第一句话。

(五)、再次读课文,课文的哪能几自然段写三顾茅庐。

同桌讨论指名回答。

(六)学习第三——六自然段。

1、师:时间过得很快,寒冬刚过,早春来临,刘备打算第三次拜访孔明,说明什么?

2、要求学生自读课文用——划出表示刘备有诚意的句子。

3、学习汇报:

出示

(1)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步行。

(2)刘备吩咐两个弟弟在门外等着自己轻轻地走过去,恭恭敬敬地站立在房门台阶下等孔明醒来。

(3)刘备大声自责说:“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只让云长我一起去。”

(4)刘备说:“你一起去也行,但要懂得礼节。”

4、齐读上述几句话。

5、师:刘备此时就直愣愣地站着呢?当时刘备会想一些什么?

生:

(1)刘备会想,待会儿见面该怎么说呢?

(2)我怎么样才能让诸葛亮相信我的诚心诚意,帮助我完成大业呢?

(3)他在想,我以第三次来了,诸葛亮这回该跟我走了吧。

(4)为了诸葛亮,已经连张飞都骂了,我的心真得够诚了。诸葛亮就是一块石头,也地感动了。

小结:这叫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过渡:刘备站在门外,过了好长时间,诸葛亮醒,他怎么样做?

出示:刘备赶紧下拜说:“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谒见,都没有遇到。”

问:你们知道刘备是什么人吗?

(1)大将军

(2)汉朝的皇叔

师:对,刘备是皇亲国戚,人称刘皇叔,他竟然给诸葛亮下跪,诸葛亮是什么人?

回答:

(1)读书人

(2)普通百姓

师:用张飞的话说,他是“一个村夫”,现在刘备竟然给诸葛亮下跪,足可以感动——天地。

过渡:刘备冒着春寒,三顾茅庐,还有半夜里就早早的下马步行,还在房门外恭候多时,终于见到诸葛亮,赶紧下拜……现在,你是诸葛亮,你耳闻目睹了刘备的所作所为,你会怎么想?

学生回答:

(1)刘备对我可是一片诚意!

(2)刘备对我这么诚心,我在他手下做官,要比我现在有趣。

提问:

(1)这个故事中的关键人物是谁?刘备。

(2)既然写刘备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为什么课文几处写到张飞呢?请把课文写张飞的语句划出来读一读,体会一下?(反衬出刘备的谦恭态度或诚心)

张飞说:“哥哥不用去了,我用一条绳子诸葛亮捆来就是了!”

见刘备还站着等,张飞气极了,对关羽说:“这个先生怎么这样傲慢!等我到草屋后面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

分角色朗读:刘备、张飞、诸葛亮、作者

表演:刘备、张飞、诸葛亮

四人小组讨论:学习了课文你觉得刘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诚恳、有毅力、求贤若渴、虚心求教、礼贤下士

七、作业:

刘备与诸葛亮边喝茶边谈些什么?把它写出来。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9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8个生字,会认6个生字新词。

2、正确朗读课文,流利、有感情到朗读1、2自然段。

3、了解1、2自然段中所描写的景物与老渔翁垂钓的经过。

4、理解古诗内容。对古诗能熟读成诵。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充分朗读1、2自然段,感受江景的诗意,再来学习古诗,以读促讲,做到水到渠成。诗文对照,感受诗歌的精炼与绝妙。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诗文对照,想象秋江独钓图的美景,体会纪晓岚的机智。

教学重点:

学习1、2自然段,诗文对照,想象“秋江独钓图”的情景。

教学难点:

读文品境,体会1、2自然段描写的意境:体会古诗语言凝练的特点。

教学准备:

课件(生词、课文1、2自然段、古诗、音乐《春江花月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从题入手,解题质疑:

1、师板书“纪晓岚”:知道纪晓岚吗?

师介绍人物资料。(清四大才子,乾隆的宠臣,才华横溢……)

2、师:有关他的故事民间流传了许多,今天学习的内容就是其中之一。

师补充课题:“吟诗”。

3、指生读题。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纪晓岚做诗,不是念诗、诵诗)

4、读出题意。指读、齐读。

5、读了课题,还想知道什么?

预设:什么诗?在哪里发生的?什么时候?和谁一起?为什么要吟诗?怎么吟诗?吟得怎么样?

6、师相机归纳板书: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7、小结:这就是一件事情的六要素。了解清楚了六要素,可以帮我们很好的了解课文内容。翻书,让我们从书本中去寻求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答疑解惑:

1、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

生读书。

2、读词。(课件1)

纪晓岚光芒乾隆皇帝江畔

老渔翁垂钓重复一遍

悠然一篙一橹嵌入沉静

(注意读音:畔、翁、沉、嵌,反复读)

3、开火车读课文段落。

师评:声音洪亮、字音准确、句子通顺……

4、解疑:这六要素你解决了哪几个?生说,互相补充。

5、师教方法:把他们连起来说就是主要内容。指生说。

6、师教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弄清事情的六要素,把它们连起来说一说,就是事情的主要内容。

三、以读促讲,感受诗意:

(一)第一自然段:

1、乾隆皇帝看到了怎样的情景觉得有诗意呢?(师板:诗意)

2、练读第一自然段,看看秋日的江畔有哪些景物?想象这些景物构成的画面。哪些景物给你印象深刻?把喜欢的句子多读一读。

3、生说江畔的景物。

(师板:落日、波浪、芦花、水鸭、钟声)

4、把你喜欢的句子会说的说一说,想读的读一读。

5、指生读。

师引导:

问:“红红的落日,洒下金色的光芒。”为什么重读“红红”、“金色”?

评:抓重点词语想象画面,再把感受读出来。真是好方法。

评:从你的朗读中听出了亮丽的色彩;从你的朗读中听感受到了活泼的动态;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了芦花翻滚的壮观;从你的朗读中看到一群水鸭在夕阳的余晖下慢慢地游不见了……

6、师小结:亮丽的色彩,活泼的动态,在古庙的钟声里构成了一幅江畔落日图。难怪乾隆皇帝会觉得有诗意。指读,齐读。(课件2:第一自然段)

(二)第2自然段。

1、一位老渔翁正独览这一江美景,静静地垂钓呢!(师板:老渔翁垂钓)

把描写老渔翁的句子勾画下来,再读一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2、生练读,指读。看谁脑海中想象的画面更生动更丰富。

3、指两生分读老渔翁钓到鱼前的部分和钓到鱼时的部分。

要求:要读出老渔翁的变化。(课件3:第二自然段)

听出了什么变化?(老渔翁动作的变化,老渔翁心情的变化)

4、师评:通过轻重、快慢、高低的不同,把老渔翁由静到动,由平静到愉悦的变化读了出来。

5、指生富于变化的读一读。男女生分读。

6、可这江景中的主人翁不是老渔翁吗?为什么最后要写水鸟呢?

7、小结:老渔翁置身于夕阳的金色光芒之中,心情愉快地钓鱼,这情景真是富有诗意呀!让我们一起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感受这优美的意境吧!配乐朗读1、2自然段。

四、诗文对照,体会精妙:

1、过渡:看了这样的情景,难怪乾隆皇帝想听纪晓岚吟诗,也难怪纪晓岚会吟出这么美妙的`诗句。(课件4:古诗《秋江独钓》)

2、指生读古诗。

3、这首诗有什么特点?(七言绝句,嵌入十个一)

4、你能把它读准确吗?指读,要求:能读出诗意来吗?能读出老渔翁的变化来吗?

5、将景色与诗句联系起来想一想,1、2自然段哪些景象正是诗中所写的呀?与同座交流。

6、生交流。

7、反馈:文中哪些景象被聪明的纪晓岚写入诗中的呢?生说。(分别读句子,或是说出第二自然段都可以。)

8、“一人独占一江秋”理解。

“一人”指谁?(老渔翁)

“占”呢?(占领、占据……)再点拨:联系1、2自然段,他独览一江美景心情愉快地钓鱼,这可真是一种——“享受”啊!

9、理解第四行诗。对应了哪部分内容?(1、2两个自然段)

10、小结:纪晓岚仅仅用了28个字,可谓字字精妙,字字都是他渊博学识的沉淀与迸发。让我们在音乐声中,用优美的朗读把诗中的意境表现出来吧!

11、配乐齐读。(课件5:音乐《春江花月夜》)

五、小结所学,铺垫下文:

纪晓岚不愧为一代文学泰斗,真是才华横溢,机智过人啊!乾隆皇帝对他和他的诗作出了怎样的评价呢?下节课接着学习。

六、自设练习,巩固拓展:

又到了“我的练习我设计”的时间:

你打算针对这首古诗和1、2两个自然段设计哪些精彩的作业呢?

预设:

1、想象古诗所描写的意境,写下来或画下来。

2、背诵古诗并默写。

3、针对第一自然段填空。

4、问答题:明明有钟声,为何还显得沉静?

5、问答题:明明写老渔翁,为何还要写水鸟?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一、教学目标:

1、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悟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生存环境的壮举。

2、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人类家园的感情。

二、教学过程:

(一)说说“沙漠”、“绿洲”

1、教师:“沙漠”在你的印象中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绿洲”在你的想象中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可以用词语、一句话或者一段话来描绘你脑海中的“沙漠”和“绿洲”,可以用上课文中的词语或句子。

2、自己读全文。

3、交流“沙漠”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句子:白茫茫一片地上全是白花花的盐碱,好象……教师相机板书:恶劣、不毛之地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不毛之地……咸而板结环境十分恶劣。

(2)看图,进一步感受环境的恶劣。教师:阿联酋就是这样一个国家,自然环境十分恶劣!

(3)指导读好句子

A、从飞机上往下看,阿联酋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这不是白雪,而是沙漠。

B、原先这里是沙漠,地面全是白花花的盐碱,好象罩着一层硬硬的壳。这里,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简直是块不毛之地!

4、交流说说“绿洲”教师相机板书:绿树成阴鲜花遍地良好的生存环境出示图片,看图进一步感受美好。

(二)精读第三自然段。

1、教师:阿联酋人民是怎样把恶劣的自然环境建设成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呢?是如何在沙漠中建设绿洲的呢?

2、自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用线划出他们是怎么做的句子?

3、交流出示句子。

4、再好好地读读这两段文字,你有什么体会?引导学生体会:困难是巨大的;建设绿洲的`代价是巨大的,但阿联酋人民不怕困难,建设绿洲的决心是坚定的。板书:花大代价培植

5、齐读第三自然段。

(三)精读4、5、6自然段。

1、自己读4、5、6自然段,谈谈你有什么感受?

2、交流出示: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引导学生理解“侍弄”?

3、再读课文,你从哪里体会到他们像爱护孩子一样爱护花草树木。圈圈画画词、句。

4、交流句子,指导读好句子。

(四)总结课文。

1、教师:阿联酋人民为什么那样爱护花草树木?那么,在阿联酋,仅仅只有迪拜这样一个城市绿洲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星罗棋布)

2、教师:阿联酋人民在沙漠中创造了奇迹!所以,后来,20xx年开始,联合国人居中心在全球组织评比改善人居环境范例奖,这个奖项就叫“迪拜奖”。

用来奖励在改善居住环境做出杰出贡献的范例。 (中国的广州、周庄也获得了此奖项)

三、教学结束:

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写下来和大家分享。

反思:

《沙漠中的绿洲》是一篇关于环境改造与保护的课文。课文介绍了阿联酋人民在茫茫沙漠中种植并精心侍弄花草树木,建设绿洲,营造良好生存环境的壮举,表现了阿联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上课开始,我考虑到学生对阿联酋这个国家比较陌生,我本来准备了多媒体课件,有关课文的朗读和阿联酋的风光,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同时让学生的视觉受到强烈的冲击,继而设问阿联酋人民是怎样把这样荒凉的沙漠变成美丽的绿洲的,让学生产生阅读期待。但由于学校停电,没有机会用上此课件,真是事与愿违。

好多有经验的教师们都反复强调:语文教学问题不能太碎、太多,要抓住核心问题展开教学。所以,本篇课文的教学我只围绕一个重点问题“阿联酋人民是怎样精心侍弄花草树木的?他们为什么那样爱护花草树木”?并以此为切入点,引领学生深入文本。

本文的难点是课文第三自然段,我反复思量,先从本段的中心句“……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一个孩子”入手,告诉学生粗略计算一下,一个孩子从呱呱落地到大学毕业得花十万元左右,接着引导学生抓住“三个买来”以及一棵树苗需要多少钱,一瓶矿泉水需要多少钱,抓住关键词“挖去、填上、埋下”,“纵横交错”体会这样设计要费多少心血、财力、物力、人力,加深学生的理解,事实证明,学生对这一段文字的感受很深刻。继而,本段的中心句“……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一个孩子”也就迎刃而解,学生对阿联酋人民的壮举充满敬意。

在感受了阿联酋人民的壮举后,我想对学生渗透爱护环境的教育,设计了:我想对自己说、对阿联酋人民说、对破坏环境的人说,深化学生对爱护环境的认识,强化文本的育人功能。先让学生写一写,然后读写结合全班交流。

通过本课时的教学,我觉得自己对文本的解读还不够深入,体现在教学第六自然段时可以抓住“更绿、更翠、更艳”这三个词进行细细品味,让学生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以及水对绿化的巨大作用,但我未能抓住这一细节。在学生交流第二自然段时,谈到迪拜街头的美景说到:“迪拜这样美可能是国家有一些明文规定,也可能是人们的自觉行为”其实我国也有这样的规定,比如:不乱踏草坪等,但为什么仍然有乱踏草坪,乱砍树木的情况出现呢?我这里就应该及时对学生进行爱护环境的教育,但我去没有抓住这一契机,让这个机会白白流走。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1

教学目标】

1、梳理文章,理清文脉结构,品味精练畅达的语言。

2、学会抓文章塑造人物的关键语句,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3、感受刘备的贤明与诸葛亮的智慧,学习古人“以天下为已任”的精神,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厚底蕴。

【学习重点】

学会抓关键语句,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

学习古人“以天下为已任”的精神,培养阅读中国古典小说的兴趣。

【课前预习】

1、作家作品。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所谓“历史演义”,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兴废争战、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

2、故事背景。

本文节选自名著《三国演义》的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当时有宏图大志的刘备依附于刘表,屯驻在新野,徐庶被曹操所骗,在去曹营前走马荐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后刘备又遇到司马徽,司马徽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两人的荐语,更引起了刘备拜见诸葛亮的兴趣。一顾茅庐遇崔州平,论天下事;二顾茅庐遇诸葛均、黄承彦,留下书信。课文从三顾茅庐开始写起。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倥偬殷馗()寰宇()杖藜()

篡逆()斡旋()悒怏()荏苒()

揲蓍()鹤氅()愧赧()蹉跎()

箪食壶浆()

4、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⑴拜谒:⑵存恤:⑶如雷贯耳:⑷经世奇才:

⑸愧赧:⑹箪食壶浆:⑺思贤若渴:⑻顿开茅塞:

5、默读文章,并说说文本可分为几个部分,做简要概括。

【课内探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三国时期,刘皇叔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相助,经千年传唱,已成佳话。为何“三顾茅庐”成为其中最令人熟知的故事?这其中有什么秘密呢?想要深入了解,请同学们走进今天的课文。

二、朗读课文,预习质疑

经过一节课的自主预习,“课前预习”里的.题目你已经完成了哪些?心中又对文章产生了哪些新的疑问?

三、品读人物,小组合作

探究:本文篇幅不长,但人物个性却十分鲜明,请结合课文分析:诸葛亮、刘备、张飞各自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四、精彩段落硏读,解说“隆中对”

精读:“又立了一个时辰,孔明才醒……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完成以下问题:

1、请你结合全文内容,说一说你对诸葛亮所吟的四句诗的理解。

2、为什么作者安排通过刘备的视线写诸葛亮的相貌?

3、诸葛亮为刘备分析天下大势的内容被后人称作“隆中对”,请你说说,“隆中对”是如何帮助刘备分析天下大势的,“隆中对”的内容有何作用。

4、课文写刘备听完了诸葛亮对天下大势的分析后,说“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五、探究小说的艺术特色

1、小说人物的出场,有的“单刀直入”(开篇就让人物出场),有的“先声夺人”(先闻其声,后见其人),有的“铺垫渲染”(千呼万唤始出来)。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诸葛亮的出场属于哪一种,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第三、四段用诗句作结,请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

六、拓展交流,“三顾茅庐”故事经久不衰之秘

交流讨论:为什么“三顾茅庐”的故事历经千年传唱且经久不衰?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反复品读对话,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理解课文。

2. 学习运用几个词语写一段描述雨景的话。

3.向萨沙一家人学习,有不甘为弱者,自觉保护弱小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体会萨沙和妈妈之间的对话。

【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向萨沙一家人学习,自觉保护弱小者。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认识并识写课文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理解词语,学会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概括段意。

【课前预学】

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指名读题,理解“弱小”(对比比较“弱小”)

检查预习:“我”指谁?

萨沙他为什么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检查预习情况(弱小、闷热、蔷薇、聊天、滂沱大雨、低垂、娇嫩、纤弱)

2.理解词语:

聚精会神:形容注意力非常集中。

大雨如注:注,灌人。形容雨下得很大

娇嫩纤弱:柔弱纤细,

3.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课文可分两部分,边读边想:课文可分为哪两部分?每部分讲的是什么?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萨沙一家在假日里到森林游玩,说明萨沙是最弱小的。

第二段(第2~8自然段):写最小的萨沙在家人的影响下会了保护弱小者,表明萨沙不承认自己是最弱小的。

4.造句。

附近……

芳香扑鼻……

三、检测评学

1、朗读课文。

2、读一读:大雨如注、滂沱大雨。写一写雨中的景象。

四、作业设计

朗读课文,摘录描写森林景色的句子。尝试写一写身边景物。

【板书设计】

我不是最弱小的

萨沙弱小

萨沙证明自己不弱小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3

一、教材分析:

《练习六》安排了如下的内容: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等五项内容。处处留心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辨别形近字的词义和用法;读读背背,安排学生积累八个成语和古诗《小池》;写好钢笔字,要求学生正确、美观的书写左右结构的字;口语交际,要求学会鼓励;学写毛笔字,安排了书字“装”、“帮”。

二、教学要求:

1、会辨别词义和用法,同时区别形近字。

2、熟记八个成语和古诗《小池》。

3、写好钢笔字。

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鼓励。

5、学写毛笔字。

三、教学重难点:

处处留心、口语交际

四、教学时间:

四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处处留心

一、教学第一部分

(1)小芳正在调查有关噪声的问题,她查到了一段有关噪声的资料。

(2)出示这段语。

(3)自己读一读这段话,借助工具书,把每个字的字音都读准。

(4)指名读,师生共同正音,齐读这段话。

(5)在文中画出下题所提到的词语。

二、教学第二部分

1、把这些词所在的句子多读几遍。

2、首先我们来区别“需要”和“须要”。

(1)读读这两个词语所在句子,并想想讲了什么意思?

(2)指名读句子,指名说意思,其它同学补充。

(3)比较一下,“需要”和“须要”有什么区别。

(4)“需要”是要求得到,一般与某个事物搭配,而“须要”则是一定要的意思,一般与“干什么”“怎么样”搭配。

(5)你能用这两词语各说一句话吗?

3、利用查工具书理解“频率”“分贝”的'意思。

三、教学第三部分

(1)你能帮助小芳编个顺口溜吗?

(2)首先看这四个字,偏旁部首表示什么意思?

(3)读读以前学过的顺口溜,找出其中的规律。

即字的偏旁与意思巧妙的结合在一起。

(4)试着给其中一个字编顺口溜。

(5)小组合作编顺口溜。

(6)互相汇报、交流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二题:读读背背

(一)教学成语

1、请学生借助字典,认读这几个词语。

2、指名读词语,齐读词语。

3、你理解了哪些成语的意思?

4、这些成语都勾画了什么?

5、做游戏,让一个学生悄悄看一个成语,然后做动作,其他同学猜。

6、指导有感情朗读、背诵。

(二)、教学古诗《小池》

1、借助工具书及诗集,自学这首诗。

2、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正音。

3、这首诗是什么意思?

4、指导有感情朗读、背诵。

三、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垮、碎、竭”这三个字。

(3)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这三个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的书写要求。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小结:“垮、碎、竭”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三个字的左半边都比较小,或半边较宽且高。

(4)教师范写“垮”。提醒学生注意:“提土旁”稍小,偏上一点。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并请学生说说好在哪儿。

(2)对写得不好的字,予以纠正,再练习。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指名读题,明确此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读读书上出现的在三个例子。

(2)怎样鼓励,互相讨论、交流。

(3)指名说,其他同学补充。

(4)分角色扮演。师生共同评议。

3、拓展。

(1)你在生活中遇到过什么不顺心的事吗?你是怎样鼓励自己的?

(2)总结。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4

教学目标:

1、感受竺可桢把全部心血都用在科学研究上的精神。

2、学会本课6个生字,能理解“支撑”等9个词语的意思;初步学会用“只有……才……”等写句子。

3、能根据提供的情节复述课文第一、二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简介竺可桢生平

二、初读课文

1、学生通读课文,遇到带拼音的生字,多拼读几遍

2、指名朗读全文

3、竺可桢是一位怎样的科学家?(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说,不要求说得很完整)

三、学习词语、生字

1、比较形近字:篇——骗——偏——扁。注意“融”的左下部分

2、理解“与世长辞、山桃始花”等词语的意思。

四、指导分段

1、课文介绍了竺可桢哪些事例?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

2、自由讨论分段,说说分段的理由。

五、学习课文第一、二段

1、朗读第一段,思考:竺可桢在去世的前一天还在干什么?划出写竺可桢动作、神态的.词语。

2、讨论交流,指导感情朗读。

3、自由朗读第二段,思考:竺可桢是怎样观察大自然的变化,记录大自然的笔记的?

4、交流讨论,理解重点词语:平时,重病

5、指导朗读“竺可桢就像一位在大自然……每一个变化。”

6、指导理解第四自然段。

“北海冰融、山桃始花……”是什么意思?六月、七月……其他的日子里,竺可桢可能会记些什么内容呢?

六、布置作业

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请学生读课文

2、说说课文怎样分段

3、每一段各讲了什么?

二、学习第三、四段

1、学习第三段

(1)默读课文,概括这一段内容。

(2)指导朗读第六自然段。

研究句群:“他从街道旁……看到第一只南来的燕子……”

自由读读句子,发现这一组句子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要写“第一片、第一声、第一只”呢?

作者写了树上的绿叶,水中的蛙鸣,空中的燕子,竺可桢还可能观察到什么?(请学生仿说句子)

学生读句子,试背句群。

2、学习第四段

(1)读课文第四段,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

(2)理解“几十年如一日、精心、凝聚”等词语的意思

(3)学生自由朗读这一段的内容

三、总结全文

1、文中哪些地方看出竺可桢把全部心血都用在气象科学的研究上?

2、你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背诵

1、学生自由朗读

2、点名读,你觉得读得的一部分来读

3、其他学生评议

4、教师提供一些情节,指导学生复述课文第一、二段

5、指导背诵竺可桢步行上班观察大自然变化的句子。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中的作业,有困难的可以举手提问。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5

1、学会本课8个会写字,会认读5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老奶奶契而不舍的精神。

4、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5、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

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老奶奶契而不舍的精神。

2、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准备:生字词卡片、课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到过金盏花吗?金盏花是一种一年或两年生的植物,开乳黄色或橘红色的花。它不仅花朵美,而且也是一种中药。这种既有观赏价值又具有药理功能的植物,大家想不想在家里栽种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法国一位老奶奶栽种金盏花的课文。(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并进行交流。

1、学生自由读文,注意生字读音。

2、汇报交流。

A、借助卡片读准字音。

B、教师范读。

C、指导容易读错音的生字。

D、指名学生认读。

3、交流识记生字。

A、加偏旁记忆的生字:镇、试、撒、灿、烂。

B、熟字组合记忆的字:灿、烂。

C、形近字对比记忆:栽——裁

4、巩固生字。

5、词语释义,积累词语。

三、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1、听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轻声跟读。

3、男女生分读。

四、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结构。

1、学生火车接龙分自然段朗读,其他同学思考。

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课文可以归并成几大部分?每一部分各讲了什么?

2、教师相机指导。

课文记述了一位老奶奶满怀希望,坚持不懈,培育纯白色金盏花的故事,赞扬了她契而不舍的精神。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一位老奶奶种花技术特别好,人们称她为“绿手指。”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讲老奶奶看到报上的消息,不顾儿女的反对,年复一年,精心培育,终于培育出白色金盏花。

第三部分(第6——8自然段):讲老奶奶把培育出的白色金盏花寄给园艺所,并表示还能种出黑色的金盏花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指名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1、会议课文结构,自由讨论。

2、交流课文叙述顺序。

三、精读课文,探究释疑。

探究学习第一部分:

1、学生齐读课文。

2、提出疑问: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各讲了什么?

3、学生交流:共两句话。第一句写老奶奶住在一个开满鲜花的小镇上。第二句写人们称老奶奶为“绿手指”。

4、指导学习。

A、“因为她种花技术特别好,所以人们称她‘绿手指’。”

“绿手指”为什么加上引号?(比喻用辛勤劳动美化环境的园丁。)

B、在生活中哪些人也可被成为“绿手指”?

C、指导练习说句:“因为……所以……”

探究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学生朗读。

2、思考:老奶奶为什么想到种纯白色金盏花?老奶奶是怎样种出纯白金盏花的.?

3、指导释疑:

A、老奶奶为什么想到种纯白色金盏花?(老奶奶在报上看到一条消息:谁能种出纯白色金盏花,就能得到园艺所的高额奖金。)

B、她的想法为什么会遭到儿女的反对?(老奶奶不懂遗传学,年纪又大,而且要种白色金盏花是专家都不可能完成的事。)

C、老奶奶是怎样种出纯白金盏花的?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D、鼓励学生用自己一的话说说老奶奶种花的经过。

E、老奶奶培育出白金盏花用了多长时间?齐读相关句子。

教师相机指导:20年,的确太长了!老奶奶用了20年的时间才培育出白金花的种子,你有何体会呢?

4、再读课文,感悟老奶奶的精神。

自学第三部分:

1、自由朗读课文。

2、读后思考:20年后,老奶奶为什么把花种寄给园艺所?

3、合作讨论、交流。

4、教师指导理解:我只想问一问,你们还要黑色的金盏花吗?我也能种出来……

老奶奶把种子寄给园艺所,是想表明自己不仅能种出纯白金盏花,还能种出黑色金盏花,并不是想要那高额奖金。从中可以感受到老人矢志不移,孜孜以求的良好品质。

四、朗读比赛,加深感悟。

五、课后实践:种一盆花或一种蔬菜,观察、记录它的生长过程,体会劳动的辛苦和收获的喜悦。

第五篇: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

1、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每的熏陶。教学重难点:

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一、激趣导入

二、释题,简介背景

1、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介绍背景。

2、过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三、学生自学,初步理解

1、自读古诗,做到“五不”。

2、自读古诗,思考问题,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四、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五、全班交流

六、指导朗读

七、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望洞庭

一、形象感知,揭示诗题

二、自由吟读

三、指名朗读,同桌互说意思

1、点拨理解“两相和”,可以让学生结合看图吟诵体会。

2、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诵读,体会比喻的巧妙。“镜未磨”写出了一种别有情致的朦胧的美,真是别出心裁。君山如青螺,只因是遥看,这个比喻用得非常妙。

四、引导赏析

1、你觉得哪一句诗写得好,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心情。

2、与上一首比较,体会不同的景致及古诗的借景抒情的手法。

3、背诵《独坐敬亭山》、《望洞亭》。

五、交流课外积累

第三课时 忆江南

一、复习导入

3、互相交流:课文怎么写桂林山的特点的?(和第二自然段比较,也是用这样的段落句式)

4、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 “真险啊”。

二、山和水相遇的景象(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理解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3、引导边读边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休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种陶醉山水之间的感觉,然后说自己的体验。

三、指导背诵

四、抄写句子

3、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3、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教学重难点:

感受溶洞的奇观,学习按游览顺序的记叙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课文

二、自学课文,认读理解生字词

1、读一读生字表中的13个生字,要求读准字音,对其中笔画较多的生字如“簇、臀、擦、蜿”等,要求识记它们的字形。

2、画出课文中的新词并根据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它们的大概意思。

3、质疑问难。(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询问,也可向老师提出不能理解的词语。)

三、初读课文

四、交流

指名出示画好的示意图。并按图说清图意,然后相互补充或纠正不当之处。

五、对照示意图,找到相应段落再次朗读。

第二课时

一、研读作者在去双龙洞的途中所见的景物

思考:作者见到些什么?

二、研读洞口、外洞、内洞各自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

1、引导学生找到课文中概括特点的词语或者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

2、从文中找到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些特点写出来。

三、复述

五、指导造句,写段训练

六、布置课外语文活动

4、七月的天山

2、小组讨论汇报。

三、学生读3——8自然段

1、指名读。没有了汽车的父亲为什么反而特别高兴?

2、想象:当父亲做出这样的决定时,“我”和妈妈的心情是怎样的?会有什么样的对话?

四、学习第十自然段

齐读。理解含义:是呀,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五、拓展延伸 * 万年牢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了解故事内容,体会做人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

3、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

4、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万年牢〉〉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第一处的万年牢指什么?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2、第二处万年牢指什么?

3、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启发学生懂得:产品质量好才能赢得顾客,做事讲认真、讲实在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四、深入体验

五、交流“做事认真,讲诚信”的故事。

7、尊严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尊严、逃难”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么是尊严。教学重难点:

体会什么是尊严,学习通过描写人物外貌、动作的语言,表现人物的品质。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学生自读课文:

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和理解。

2、师生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二、自由朗读,自主预习

三、以演促读,感悟“蠢事”

1、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2、演中促读,演中理解:

3、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分小组再说一说。

4、回答:我们干了一件什么样的“蠢事”?

5、比较句子: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

四、课堂小结,完成练习

第二课时

一、导读课文,感悟“启示”

1、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意。

2、课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这幅图的情景,请大家再自由读一读。

3、默读六、七自然段,展开想象:

4、指名读自己写的片段,表达出自己的心情。

5、比较句子,体会“悲叹”“根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二、朗读全文,归纳大意

1、齐读课题,再指名说说课题的含义和“道”的意思。

2、朗读全文,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三、明确要求,启动“综合性学习”

1、读一读“综合性学习”的安排,说一说活动方式与要求。

2、分组商议:准备怎样开展这次活动。

3、全班交流,教师针对实际情况提出活动要求和注意事项。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3、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教学重、难点:

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从中受到启示。教学过程:

一、出示“资料”,引出课题

二、围绕提示,自读自学

1、请大家谈一谈,你准备采用什么方法来读懂这篇课文呢?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顺,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3、布置学生课外搜集关于仿生学的资料,有兴趣的话,结合综合性学习,设计小发明并动手实验。

12*、大自然的启示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大自然能给人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3、激发阅历仿生学科普读物和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了解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指点学法

二、熟读课文,自主学习

三、精读研讨,交流收获

重点之一:交流感受深的语句,交谈受到的启示。如:

“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可采用结合上下文,联系科学课,画生物链示意图等方式理解。

重点之二:交流课外搜集的相关资料。可以渗透在课文学习之中,如结合“现在,飞机设计师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行的情形,研制出了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飞机”,交流相关资料。也可以在学完课文后结合“口语交际、习作”或“展示台”,集中展示交流相关资料,畅谈受到的启发。

四、回读小结,延伸拓展

1、朗读全文,闭眼回顾教学步骤,小结学习收获与学习方法。

2、教师推荐有关仿生学的课外读物和资料,布置学生课外阅读,激励学生去观察大自然,继续落实好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13、夜莺的歌声

教学目标:

1、认识“屑、拧”等8个生字,会写“削、喂”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含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二、学情调查

三、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指导学生读通句子。

3、再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二、重点学习第二部分

1、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读完后想想: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着重写了什么?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3、请同学们重点朗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想一想:这几段话中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刻,请找出来,再谈谈自己的体会。

4、集体交流:哪些地方让自己的印象最深刻?交流时,要特别关注下列语段,并按语段后的教学步骤,指导学生体会。

5、对于在维和行动中壮烈牺牲的父亲,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学生齐读“一名卓越的观察员,在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体现了人道与公正的素质”。

6、怎样理解“卓越”“人道与公正的素质”?

7、伴随着音乐,让我们和雷利一起再次缅怀用生命保卫世界和平的爸爸,齐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过渡:雷利给联合国秘书长写这封信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缅怀被战争夺去生命的父亲吗?你是从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知道的?

2、默读课文五、六、七自然段,边读边想:这几段话中哪些句子让你学得最难理解,请画出来。

3、着重理解下列句子:

4、战争给不少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来灾难,那些深爱战争苦难的孩子,他们过着怎能样的生活呢?我这儿有一份资料,大家可以小声地读一读。

5、读了这份资料,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三、指导实践,升化情感

1、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雷利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下这封信。那么,我们能够做点儿什么呢?

2、从大家的发言中,我能感受到你们以地和平的期盼。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最后的这段话,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更深的感受。

3、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最后一段。

四、课外延伸

16*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1、同学们已经多次阅读了这篇课文,说一说通过仔细阅读,你对盲女孩安静又有了怎样的认识,或者说一说 你觉得安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

二、品读欣赏,背诵积累:

1、蝴蝶被安静神气的灵性所折服,我们也被安静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所震撼。请同学们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力求边读边把文中所描绘的情形在眼前浮现出来。

2、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读出体会与感受。

3、把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三、拓展阅历,升华情感:

四、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18*、永生的眼睛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关心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重难点是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领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二、自学反馈,质疑问难:

三、品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和段落,并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

2、讨论交流:课文中的哪些语句深深地感动了你?请你为大家深情并茂地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回感动你。

四、赏读课文,感受人性美:

1、课文中的故事感人至深,请你带者自己的感受朗读全文。

2、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读好人物的对话。

3、交流感想:读过课文之后,你又产生了哪些新的感受,与同学们谈一谈。可以对文中的某个人物发表看法,也可以对事物本身阐发议论。

五、课外延伸,实践活动:

19、生命 生命

教学目标:

1、认识“扰、诊”等五个生字,会写“扰、欲”等八个绳子。正确读写“鼓动、跃动、欲望、冲破、坚硬、不屈、茁壮”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善带升幂功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32、举办朗读比赛,评出优胜者。

六、回读抒胸臆: 乡下人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带有生字的词语,并掌握多音字“冠”“率”。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3: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写法。4: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对大自然由衷的 热爱之情。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揭示课题。二:自由阅读,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2:同桌互读课文,并交流生字新词的读音,教师重点指导“巢”字的音和形。3:指名分段读文,教师指导朗读重点句子,想一想,乡村生活给了你怎样的感受。三:教师小结,再现全文

乡村生活真是太美了,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请你想象乡村生活的画面,再读一读全文吧!

四:写写生字,记记生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品味语言

1: 组内品读,交流感受。2:全班交流,知道朗读。

3:体味语言感情朗读。将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试着有感情的朗读。4:体会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进一步深化主题。三:积累语言

1: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边读边想画面。

2:仔细读一读你喜欢的部分,并把它们背诵下来。3:认真抄写或默写你喜欢的部分。四:阅读链接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3:揣摩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并照抄下来。

牧 场 之 国

2你们了解词吗?试着说一说。3简介词的内容。4简介作者背景:

一、渲染气氛,理解词义:

二、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1教师范读,再入意境。

2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象每一个画面。3指名朗读,教师指导。4小组轮读,相互欣赏。5感情朗读,感悟意境。

三、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麦 哨

一: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的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3: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二:由图入题 三:感知课文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课文几次写到“麦哨”?是怎样描写的?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首尾两次写到“麦哨”。你呼我应,此起彼伏,欢快柔美;乡村孩子在田野中无拘无束的快乐游戏)

2:默读课文,画出重点词句,写出真实感受。四:品味语言

1:画出你自己最喜欢的语言,试着读出喜欢的感情。2:教师巡视指导朗读。

3:指名有感情的朗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五:扩展阅读 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谷物品质的写法。

4、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想课文讲了一伯什么事;着地、伽利略、信奉、亚里士多德、解释、更改、的确、比萨城、胆大妄为、固执、7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4 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二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联系。

四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 创设情境,提炼研读专题 二 自主读书 学生自主读书、识字和写字。可点拨学生充分自读自识,在读中批注,并做到读而有疑,然后再找伙伴交流互助。检查认读情况,指导写字。注意笔画较多的字:港 澈 壶 缸 徽 聋 尝试朗读。面向全体,自由选择段落朗读。发现问题,并进行评价和助读。特别注意生字生词和长句子的朗读。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看鱼、画鱼)5 说说对“鱼游到了纸上”的初步理解。

第二课时

一 回顾复习

二 读书讨论,解决疑问 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并勾画。2 四人小组交流。全班交流: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有什么联系? 三 重点研读 读5------7自然段,说说“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聋哑青年画技高超,画出的鱼活灵活现,如同真的金鱼游到了纸上一般,这是对他的称赞)反复朗读,说说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描写,使你感受到“鱼游到了纸上”的。3 学习作者所用的观察和描写方法。出示插图:作者略写了围观人们的赞叹和议论,如果让你具体描写,来表现青年画技高超,你想怎么写?

四 研读“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默读课文,体会“游到了心里”是什么意思。快速浏览,找到相关段落,说说聋哑青年是怎样使金鱼游到心里去的。(结合“爱鱼到忘我的境界”,出神地观察,刻苦地练习,进而体会到聋哑青年的勤奋与执着)再次研讨作者所用的观察方法和描写方法。4 有感情地朗读你认为描写精彩的段落。

五 讨论“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1 自己摘抄描写聋哑青年外貌、神态或动作的语句。2 多么可敬可爱的青年呀,你想对他说什么呢?写一写吧。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自学要求。

三、交流讨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2、3、指名读课文,正音。指名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交流讨论:

四、认读生字,抄写字词。

30、文成公主进藏

教学目标:

1、语。

2、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豌豆、耕种、沼泽地、技艺”等词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简要讲述故事,激发学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题,交流资料。

二、根据阅读提示自读课文,了解故事的经过,提出自己的疑问。

三、交流汇报阅读收获。

1、汇报朗读。要求:用讲故事的语气读,要读出吐蕃使者的智慧和文成公主的神奇。

请学生分部分朗读课文,通过师生评价,把课文读好。

2、交流疑问。

四、练习简要讲述这个故事。

五、课外拓展。

31、普罗米修斯

一、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

3、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4、学习复述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感悟普罗米修斯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从有关语段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情,学习复述故事。

教学步骤:

下载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小编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小编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走,我们去植树 ............................................................................................................................... 5 2.第一朵杏花 ..........

    四年级语文下册复习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教材和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根据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作个系统性的复习,同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切实抓好基础知识和基......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资料

    1 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俩谁也不会觉得厌烦。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

    四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 童年的足迹 单元主题分析 本组的一篇篇课文,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饶有情趣的儿童生活图,并在其中折射着一种思想,那就是人类特别是少年儿童,要想活得快乐、充实,就必须“......

    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四年级语文下册内容 第一单元 1、古诗词三首 2、桂林山水 3、记金华的双龙洞 4、七月的天山 语文园地一 第二单元 5、中彩那天 6*万年牢 7......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作文教案

    《发言稿》习作指导教学设计习作目标: 1.了解发言稿的一般写法。 2.能根据具体需要,具体情境,写一份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的 发言稿。习作难点: 根据具体需要,具体情境,写......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简析 本单元以民间传说好寓言故事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寓言两则》《普罗米修斯》,略读课文《文成公主进藏》《渔夫的故事......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http://bbs.pep.com.cn/thread-443810-1-1.html http://www.xiexiebang.com/xiaoyu/jiaoshi/tbjxzy/px4x/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年轻时代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