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教材,提高教学实效性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5 04:22: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用好教材,提高教学实效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用好教材,提高教学实效性》。

第一篇:用好教材,提高教学实效性

用好教材,提高教学实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为此,我们在处理教材时,不能再“以本为本”,过分迷信教材,忠于教材,按教材的设计程序严格执行,去强行统一学生的思考方法。这样会阻碍学生的发展。我们只有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按学生的思维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才是处理教材的原则和要求。

一、创造性使用主题图,架起数学课堂与现实生活连接的桥梁

对教材的深入挖掘还可以从主题图的呈现、情境的创设、学生的探究活动、习题的设置等方面进行。这样会使教材这一静态的文本变得更加鲜活,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有效。教师在教学中应深入灵活地运用教材中的主题图使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

1.灵活变通,使主题素材更有效。

教材主题图作为一个包含着丰富数学信息的场景,其表现形式的丰富性不仅在于其呈现的方式,主题图的内容同样蕴涵着丰富的教学理念,体现着丰富的教育教学价值。

哈尔滨市育英小学的刘艳丽老师在执教“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了主题图。一般情况下,主题图是在导入部分呈现的。教学这节课时,刘老师将主题图运用在学生加深对角的概念的理解上。孩子们在对主题图的分析中,进一步明确了角在我们身边的呈现形式,充分感受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培养了观察能力、发现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后面判断角的过程中,刘老师再一次运用主题图,引导孩子们根据角的特征判断图中呈现的窗户部分是否形成了角。这更加充分地运用了主题图。

既然主题情境生动有趣,那么教师可以思考:主题情景图是否可以与后面的教学环节相衔接,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使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巧妙替补,使主题情境更完美。

主题图是学生主要的学习材料之一。课堂教学中学习材料的提供途径是多样的,可以是教师提供,也可以由学生提供,内容应是丰富的。教师根据主题图所隐含的数学问题,或将主题图替换或补充更完美,引导学生经历情境,感悟数学问题的存在。这样更利于学生进行探索与研究,有利于学生感悟数学知识。一般情况下,教材上的主题图是静止的,而化静为动更有利于学生形象的感知。

“千以内数的认识”(片段)

数格子――认识计数单位:

师:每一位同学手里都有一张卡片,你知道上面有多少个格子吗?请你先估计一下,再数一数。然后汇报你是怎么数出来的。

生:1个1个地数。

生:一行有10个。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1、2……这就是10个1,10个1就是1个10。(板书:10个1是10。)

[这是一个展示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通过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先估计再数一数,让他们体会估算的重要性。学生自己通过数数总结出10个1是10。]

生:竖行也是10个,10乘10等于100。

师:哦,这可是我们没有学到的内容,那么我们一起验证一下他的等式是否成立。我们一起数一下。

生:10、20、30、40……

师:那么你能总结出什么?

生:10个10是100。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一张纸上的格子是100个。(师收学生的卡片,边收边数。)请你们和我一起数100、200、300……(收到10张卡片,边收边展开。)这些是多少呢?谁能仿照上面的话总结一下你们的发现呢?

生:10个100是1 000。

师:一起来读一读,10个1是10,10个10是100,10个100是1 000。

师: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看从1是怎么变成1 000的。(出示课件演示。)

[通过刚刚对100整体的感知,再不断地增加格子纸的张数,让学生经历数逐渐变大的过程,让孩子形象地感知到1 000到底有多少,培养学生的数感。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在生活中对大数不是很陌生,但他们缺少对大数整体的感知。]

3.活动体验,使主题内容更生动。

“思维从动作开始,切断动作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人的手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在操作活动中学生才能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从而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产生积极探索的兴趣和欲望。

哈尔滨市育英小学路林老师在“统计”这一课的主题图运用中,选择的生活场景是教师带领学生在马路口统计过往的车辆。教师在教学这一片段时,考虑的是如何能够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统计的过程,总结统计的方法。让学生在师生共同研讨的过程中,在掌握了用1个方格代表1个或2个单位的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和掌握用1个方格代表5个单位更加简便。

教师在教学时力求让主题图变“活”,让平面的静止的主题图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中,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统计的知识来源于生活,重视把握主题图的呈现方式。让学生以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观察并统计,得出各种车的数量。这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用好教材还可以从主题图的呈现、情境的创设、学生的探究活动、习题的设置等方面进行,这些都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二、文本教材创造性使用,激起学生心灵与数学知识碰撞的火花

1.结构重组,使教材更具实效。

教材是我们传授知识的一种有效载体,但是前提是要遵循着深入的研讨教材和“以生为本”的原则。《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所以教师要敢于改编教材,向教材提出质疑,创造性地重组、使用教材,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更加扎实、有效,更加精彩。

哈尔滨市公滨小学的何欣老师就曾根据学情、教材的要求对“统计与概率”中“抛硬币”这部分教学内容进行了创造性的重组。教师在最初的教学设计中遵循教材,让学生进行抛硬币的游戏,在活动中初步感受可能性的存在。然而在试教过程中何老师发现了问题,课上的操作活动难以控制,学生操作起来比较乱,浪费了有效的教学时间和教学有效性。于是何老师脑中有了一种想法“把抛硬币改成了摇硬币”。像这样对教材进行了创造性的使用,是否可行呢?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于是何老师就找来一些孩子做抛硬币的实验。他发现孩子如果把硬币抛得过高就很难接住,抛得低硬币的面基本不动。硬币抛下来的情况比较复杂,有时候硬币是平落到地面,有的时候四处滚动。在几次这样的实验活动后,坚定了何老师的想法“把抛改成摇”。无论是抛还是摇,其结果都是随机的,活动中学生的体验都是丰富的,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同时又避免了一系列不受控制的因素。这种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使得教学过程更有实效性。

2.挖掘内涵,用现实装点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要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要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作为学习的背景”。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注重把要教授的数学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背景融合起来,让学生从原有认知水平上展开数学学习,努力体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可创造性地融入一些生活素材,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如学生认识加法后,教师可让学生用他们熟悉的物品提出可以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在学生学习“位置与顺序”之后,组织学生到校园去走一走,看一看,用“前后”、“上下”、“左右”说一说景物的相对位置。还可以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到更广阔的生活空间中去。教师能够经常地、有意识地、恰当地在数学学习中融入生活的素材,学生就会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身边处处有数学,从而增强学习数学、学好数学的信心。

3.拓展资源,多学科有机结合。

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师都比较重视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但对如何加强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却较少顾及,在实际教学中,忽视了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与渗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体现课程的综合性。数学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对一些数学概念或数量关系常常感到不易理解。如果将数学课程与其他课程联系起来,既可以使学生了解数学在不同学科中的运用,也可以使学习数学的过程丰富多样。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将其他学科的内容作为数学课程资源来利用,从其他学科中挖掘可利用的资源作为学习数学的材料或情境,就能使学生清晰地理解数学概念,牢固地掌握数量关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拥有使用教材以及怎样创造性使用教材等问题的决策权,任何一个版本的教材都有它的局限性,有的内容适合农村孩子,有的内容适合城里孩子,有些内容学生学起来容易,有的内容学生学起来难。这就须要对教材进行重组,再加工,再创造,充分挖掘身边的教学资源,重视教材的二度开发,做到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作为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在学习、使用本地区教材的基础上,还要博览其他版本教材。每种教材都融入了许多专家、优秀教研工作者和优秀一线教师的心血。同一知识,在不同专家的阐述后,在教师学习和对比后,这些知识就会在教师头脑中立体、充实,从而大大丰富教师对相应知识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适当选择和取舍。另外,在阅读几种版本的教材后,也能为自己的一些困惑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线索。因此要尽可能地挖掘和利用教材的优势,从而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总之,教师只能用教材去教,不是教教材 ,教材只是知识的载体,要灵活地使用教材,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第二篇:用好教材,发现教材的教学价值

用好教材,发现教材的教学价值

对语文教学来说,其实很多老师习惯于就文章说文章,深入研读文本,这无疑是一件好事,这是教学的前提与基础。但是,如果只止步于此,不去考虑文本作为教学中使用的例子,不考虑文本在教材系统中的教学价值,则是不恰当的,有时甚至会与自己的教学初衷相违背的。

说到教材的价值,包括文本价值和教学价值。

说文本价值,是孤立的就一篇文章来看待的。单独的一篇文章,我们可以从无限多个角度去分析去认识,广泛和深入的去理解与认识鉴赏,这样的认识是没有穷尽的没有边际的,越是经典的文本越难以获得统一的共识,也越难以弄清其真正的主旨。如红学专家们研究《红楼梦》。这也就是很多时候一篇课文见仁见智的情况出现的客观原因,也是我们教学上教师很累学生却难以跟上的原因,太多太深太杂太广的教学,使得学生无所适从,也难以吸纳与消化。

溺水三千只取一瓢作饮。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不可能穷尽文本所包含的所有价值所有教学元素,必须有所取舍,不然那样的教学是无法想象也是难以实施的。

教学价值,则是从教学的角度出发,对文本价值进行的选用与截取,常常表现为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段学年教学的计划来进行的选择。教学价值常常表现为打包似的或集装箱似的的教学方式,即集中精力利用几篇课文的例子来集中突破某一知识的理解或某一能力的强化。有教学价值观念,可以避免我们教学中缺少计划性缺陷,也可以防止我们教学中语文知识或语文能力的遗漏。我们过去常常说的一句话是:避免重大的遗漏和不必要的重复。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依据单元教学的重点和课文后面的研讨与练习来确定自己的课文的教学价值,于此有关的重锤敲打,无关的应该忍疼割爱,以避免依据文本价值随意挥洒发挥却又难以尽兴难以取得实效的问题出现。

一、教材有哪些方面的教学价值?

要想发掘出教材的教学价值,我们要用语文视角去看教材,不要用阅读视角去看。

1.教材的知识价值

课程的设计者在进行编订课程标准时,内容标准的编写就是知识价值选择的结果。所以教师在面对教材的每一篇章时,应该参照课标的要求,要对知识进行了一次价值选择。也就是我们要通过深入研读文本,找到教学的知识点,并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传授。

知识点的确定或者说选择不仅仅是课程设计者的事情,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前提。只有当教师明白知识点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课标和教材选择了这些知识点,教师才真正理解了教材或者说认同了教材,教师才能真正贯彻课程标准和教材设计者的思想。而是要根据教材文本的特点,选择出准确的知识点,合适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

下面我们就针对一篇篇课文进行知识点的筛选从中找出文本中隐性知识点。1例:《美丽的小兴安岭》

总分总的构段方式,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抽出”“淙淙”“又香又脆”等词语的理解与积累,一些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的句子。

2例:《陶罐和铁罐》

人物语言提示语的训练,人物神态、心理的描写,积累词语傲慢、谦虚、和睦相处、相提并论等词语的理解运用。分角色读课文,演课本剧等。

3例:《鱼游到了纸上》 人物细节描写:外貌、动作、神态、语言等,青年人做事勤奋、精神专注,培养坚持不懈品质的感悟。感情朗读。关于赞叹的语言训练。

4例:《三个儿子》

分角色朗读。句式:一个„„一个„„另一个„„

一只„„一只„„另一只„„训练说话。

每一篇课文,我们根据文本、课后题、自己善于捕捉的目光,都能找到课文中的隐性训练点,当把这些训练点确定后,我们就明确了课堂中要讲什么了。就不会出现不知所云的情况。那么如何讲就是教材的另一个价值——训练价值。

2.教材的训练价值。例:我妈妈

《我妈妈》这是一篇适合孩子阅读的绘本故事,就是一个孩子眼中的妈妈,一个很棒很棒的妈妈,即使像狮子一样大吼的妈妈都是最棒的。高红老师就在这篇充满爱的绘本故事中,准确地抓住了故事中的训练点。一个是用“„„是„„还是„„”训练说话。先是明确用一句话说出妈妈具有两种同一特点的时候,需要用„„是„„还是„„进行连接。接着让孩子模仿书中的句子,联系说妈妈是„„还是„„。最后联系生活,说自己的妈妈具有的特点。层层递进训练得特别有层次,坡度不大。

第二个训练点就是„„像„„一样„„句式的训练。先通过绘本中的妈妈像蝴蝶一样美丽,像沙发一样舒适来训练说话,接着让学生来说生活中的妈妈像什么一样。来进行说话训练。

她自己女儿的绘本作品展示给学生一个很好的提示,为学生在课堂上的创作提供一个很好的范本。尤其是最后绘本创作可以说是一个综合性的训练。把教学过程中学到的听说读写都运用上了。在绘本创作过程中,学生会用课堂上所学到的句式,会模仿绘本教材中的句子来描述自己的妈妈。她的这堂课真正地用好了教材。所以教材无非就是一个例子,生活中处处有教材,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事例,拿来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例:四时田园杂兴

郑威老师这节录像课是一首古诗教学,很多老师特别不爱讲古诗,一是感觉自己的文学底蕴不够,讲不出古诗的美,二是古诗教学很容易把诗词讲得支离破碎。这首诗课后题有要求,从中我们可以知道:1.会读;2.理解古诗的意思;3.体会出古诗的意境美;4.学会欣赏古诗、积累背诵古诗。郑威老师在她的课堂上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将这些知识点一一落实。

会读,扫除字词障碍,首先是题目中的杂兴的兴,先看注释,根据解释来确定读音,古诗中的昼、供、傍三个特殊字音的字,郑老师很好地帮助学生来确定读音,所以古诗诵读的时候,没有一个学生读错。感情朗读中的音乐的使用,是古诗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电教手段。由感情朗读到理解,到最后的背诵,一环扣一环,水到渠成。

会理解。在理解古诗的教学中郑老师教给学生结合书中注释,看书中插图,展开想象来深入体会古诗的意思、意境等。

会欣赏。本节课开始的田园诗的导入,到结尾田园诗的欣赏使整节课完整而有拓展。

例:只有一个地球

比如《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它的知识点有一下几方面:地球是渺小的,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地球是容易破碎的,我们应该爱护我们的地球。老师明确本课的知识点后,精心设计了自己的教学,她的设计着重体现在以课题为主线,训练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课前,设计搜集点,收集资料图片。课伊始,读课题,有的把重音放在“只有”上,有的放在“一个”上,还有的重音在“地球”。初读,他让学生自读几遍课文,心里是什么滋味,把感受深的词语写下来,然后把词语带进课题里,再读课题。如“只有一个是人类母亲的地球”。

精读课文1.自学点,引导学生采用读、议、证、写的方法分小组研读。2.论证点,接着再回到题目,扩充题目,并加以论证。只有一个渺小的地球,体会出地球的脆弱性。空间有限,说明地球宝贵的资源,唯一的地球,体现唯一性。从而体现出我们的地球太可爱了,又太容易破碎了。3.总结点,读文前后,对题目有什么不同感受,感受到题目蕴含怎样的含义。4.反思点,如何对待地球。

结尾:结课的时候,老师设计了一个新闻发布会,找出一些学生作为嘉宾,下面学生向嘉宾提问,嘉宾需要用课文内容和查找的资料内容来回答问题。这样把所学知识进行运用,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例:《陶罐和铁罐》

这则寓言从陶罐的谦虚,铁罐的傲慢中体会出与人相处的道理,尤其是多少年过去了,铁罐消失得无影无踪,陶罐依然光洁如新,更说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短处。如何通过这则寓言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呢?

名师靳家彦的设计特别好,教学目标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自学或互助掌握生字、新词、好句;

2.自编、自导、自演《陶罐和铁罐》课本剧,用独特的语言及形体动作演绎这个故事;

3.将《陶罐和铁罐》这则寓言改写,逆向表达,使陶罐和铁罐品行互换,变成《铁罐与陶罐》; 4.编写一则寓言故事,进一步掌握寓言特点,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把读与写紧密结合起来。教学流程大体如下:

一、读。

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遇到生字新词自己查工具书或与他人讨论研究解决。要求能把课文正确、流利地读下来。

同学问交流:你喜欢谁,不喜欢谁,理由是什么。学生会根据各自不同的感受表示: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下面的对话(打出投影),在指导这段对话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揣摩全课如何读,举一反三,读好全篇。

二、演。

《陶罐与铁罐》这则寓言很像一个两幕的小话剧。时间分别是古代与现代,地点分别是国王的御橱里和宫殿的废墟上,人物包括陶罐、铁罐、众人、旁白者等,情节则是课文所交待的内容。

请同学们自愿结合,组成创作小组,演出这个寓言剧,人人参与,当堂练习。关键是要深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用自己的语言代替课文中的对话,不要死记硬背课文原话,课文中的人物对话、动作、神态和情节都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创造空间。

练习之后,推举一至二组到台前表演,用不同头饰区分人物。学生表演生动有趣,会进一步调动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是对课文语言吸收、内化、积累和运用的过程。

三、改。先引导学生领悟这则寓言的寓意,学生理解的侧重点可能各有不同。如:1.人应该谦虚谨慎,不应该骄傲自满;2.不要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人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更不要以自己之长比人之短;3.人们应该胸怀宽广,善良真诚,不要像铁罐那样心胸狭窄,孤高自傲;4.长处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会变成短处,像铁罐虽然结实但容易氧化锈蚀,短处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会变成长处,像陶罐虽然易碎,但埋在土里多少年也氧化不了„„

这里,就有一个逆向思维的问题。铁罐就没有优点吗?铁罐坚固不易破碎这一点不值得陶罐学习吗?陶罐就没有缺点吗?陶罐虽然光洁、朴素、美观,但它确实易碎,不结实,这一点铁罐说的也是实情。大家讨论一下:铁罐和陶罐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各抒己见,别被课文束缚住,放飞思路,大胆去想。

学生归纳,教师板书:

优点

缺点陶罐

美观

易碎铁罐

坚固

丑陋

师生共同改写这则寓言,赞扬铁罐,批评陶罐,赋予他们相反的性格,题目改为《铁罐和陶罐》。

学生分组边议边改,集体创造,大意如下:

陶罐很骄傲,看不起铁罐,常常奚落它。“铁罐子,你敢和我比美吗?”铁罐回答:“人们用我们盛东西,并不是让我们比美的。”“丑陋的东西,就知道你不敢和我比美„„,’

一天,突然发生了大地震,陶罐被摔得粉身碎骨,而铁罐却无羌。人们掘出铁罐,却找不到陶罐了„„

这样学习就使自己的思维进入了一个广阔的空间,没有被教材所设定的思路限制住,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四、编。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创编一则寓言,先想好要告诉别人一个什么道理,然后用一个故事把这个道理寄托在其中,给人以启迪和教益。

学生各自开始创编,大约15分钟后交流。请每位同学介绍自己编写的寓言的题目,学生从各个角度编写,如:

《大海和小溪》,《手机与BP机》,《墨水和钢笔》,《红花、绿叶的故事》,《兵马俑与航天飞船》,《大树和小草》,《石头和棉花的对话》,《黑猫和白猫》,《梅花与雪花是一对好姐妹》„„,教师要善于发现文本特点,判断其训练价值是什么,采用合适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训练。我们的语文课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伙伴式语言——复述、讲故事。如《哪吒闹海》这篇文章,可以先训练学生讲故事,再让学生用哪吒的身份、龙王的身份、渔民的身份讲故事,再用第三人的语气转述故事。

(2)国标性语言——朗读、积累、学习、表达。如《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类课文语言比较规范,适合让学生积累好词佳句和仿写。

(3)说明性语言——理解、学习说明方法。((4)欣赏性语言——积累、欣赏。这类课文适合对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训练。

(5)非连续性文本——提取信息,丰富知识。如说明书、漫画、寓言故事就属于这类。

二、如何去发现教材的教学价值?(1)看文本的整体。如《三个儿子》这篇文章,其中有“一个妈妈,一个妈妈,另一个妈妈”,“一个儿子,一个儿子,另一个儿子”这种句式,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用“一个??一个??另一个??”造句,让学生掌握这种句式。(2)看文本的局部。

有一篇课文有这样一个大家围在一起看一个青年专心致志地画画,大家不停夸赞他的片段,课后作业让学生想一想大家是怎么称赞他的,这题如果教师上课时引导不到位的话学生是很难做出来的。有一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第一步先说一说赞美别人画画画得好的词语: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出神入化等,第二步用上这些词语说一句赞美这位青年的话,第三步,都有谁来赞叹呀?(老人、青年、小孩)分别用老人、青年、孩子的语气说一句赞美的话。

(3)看文本的细节。

我仍旧去茶室喝茶,等到太阳快下山了“才”起身往回走,路过后院,看到那位青 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4)看文本的特色。

白鹅

反语的用法,对白鹅的喜爱。冬阳 童年 骆驼队

题目的与众不同

要根据文本的特色采用相应的教学法。如《桥》这篇课文有三个特点:(1)短句成段,情节紧张。(2)运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品质。(3)设置了悬念,课文最后才解释这个悬念。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就要围绕这个特色来设计。(5)看文本留下的空间。补白要补得有技巧,要学会重新设计。如《唯一的听众》这篇文章,课后的作业是如果你是那位小提琴手,你怎样向那位老音乐家表达你的感激之情。一位老师是这样设计的:作为晚会的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串词,介绍这位小提琴手的特殊的经历,同时表达对老人的感激之情。这样设计,就需要学生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6)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

以古诗为例,低年级主要教学生认字、写字、组词、朗读、背诵古诗;中年级则在低年级的基础上默写古诗、理解诗意、悟诗情、会简单的分类积累古诗;高年级则在此基础上对古诗进行赏析,分类积累古诗。(7)关注学生的生成资源。正资源:鼓励、赞美、放大。

负资源:纠正、引导、点拨。

例子:

①这艘军舰可真牛×!

②“独特”的意思就是独一无二。

“独特”的意思就是与众不同。

③学完《渔歌子》,教师问:你觉得诗人向往什么样的生活?

生:诗人向往的是游手好闲的生活。

④学完了《七颗钻石》,老师问学生:“你们喜欢这个童话吗?”

学生回答:“不喜欢”。

当然,教师对教材的知识选择也应该有自己的判断与见解,因为任何教材都带有编写者的主观倾向性。只有当教师真正理解了、判断了知识点的价值,才能做到科学的利用“用教材教”,创设合理的教 学方案,实现知识教学的价值追求。

第三篇: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性

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性

党校是干部培训的主阵地,其工作的中心是教学工作。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影响着干部培训的质量,事关学校的发展和自身的建设。所以在新的形势下,县级党校应该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中心,按照党章的要求和十八大精神,结合当地教学特点,分析存在的问题,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新方法、新思路,切实提高培训的时效性,增强培训的实际效果。

一、当前县级党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县级党校承担着培训基础党员干部的重要任务,但由于培训的对象不固定,培训缺乏系统的内容安排,以致在基础课教学工作中出现了很多问题,需要认真关注,不断改进。

(一)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际效果

理论课教学是基础党校的教学重要内容。结合新时期干部培训的特点和要求,结合当前新时期党的理论进行教学,是当前基础课教学的重要内容。理论课有着时代的特点,它必须联系实际,必须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有效解决人们思想上的困惑。这是理论课教学的生命力所在,是提高培训效率的好办法。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与学员进行交流过程中,学员反映较为普遍的党校教学问题,主要是缺乏针对性,时效性不强。在培训教学中,学员多来自基层干部,他们带着实际问题,迫切需要教师用理论给予解答。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联系实际,理论脱离实际,工作中的热点问题联系不够,不能聚焦社会焦点问题,更谈不上问题。理论与现实生活中的脱节,使学员感到学习烦闷。学习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是学员普遍感到存在的问题。所以,要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关注农村中的建设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农村产业调整问题,留守儿童的社会问题,农村城镇化问题,等等。学员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能用理论给予解答,课堂效果可想而知。

(二)系统能力培养不足,学员素质难以提升

能力培养是党校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不注意时代的发展和学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是墨守过去的教学方法,忽视学员能力的培养。教课的内容照本宣科,不注重学员的变化,学习对象的要求,更不顾及学院的学习感受,方法单一,缺乏吸引力。学员的理论素养没有提升,更谈不上系统能力的提高。

(三)专题讲座内容随意性大,系统性不足

党校的教学设置大多是以专题讲座为主,通常划分为政治理论、经济理论、法律知识、党建理论等几大专题版块。有时根据形式的需要,临时安排培训内容,更多的时候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根据自己的专业爱好来确定专题。很多专题内容往往是期期相同,缺乏新意。有的教师对喜欢的内容就讲,不喜欢的内容则绕道而行。一个专题一讲就是几期,不能根据学员的不同而改变。有的教师不去研究新形势,照抄照搬现象严重,使得学员所学到的知识没有连贯性,缺乏系统性,实用性不强。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党校干部培训的效果。

(四)教学模式一成不变,课堂缺乏生动性

课堂教学模式单一,生动性差是教学中突出存在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注意研究学员,授课方式受传统模式的影响,不能根据新的形式加以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造成了课堂教师讲学员听的方式。教师对一些理论、知识进行阐述,联系实际不够,针对性也不强,使课堂气氛呆板,学员听课的积极性缺失。教师虽然在课堂上讲得头头是道,但还是灌输的方式,学员听的感到厌烦。因此,课堂缺乏生动性,缺乏活力。有的教师讲课时平铺直叙,缺乏波澜,所以抑扬顿挫在某些教师的语言中很难体现出来。由于教学模式单一,课堂缺乏活力,所以课堂效果很差。

二、加强和推进党校教学改革的思路

新形势下,我们必须立足党校的教学实际,把握学员状况,准确定位,坚持党校的办学方向,深化教学课堂改革,努力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一)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育能力

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的素质事关教学质量的高低。所以,我们必须建立一支高水平、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也要建立培训制度,让优秀的教师走出去,吸收上级党校的教学经验,在校际之间开展教学观摩活动。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学校可以外聘教师,提高培训质量。学校还应该充分利用县域优质社会资源,选用那些专业精的教师来校兼职,从而提高培训的质量。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使党校的教师素质得到真正提高,胜任新形势下党员干部培训任务。

(二)创新教学方法,增强讲课艺术

好的教学方法必将是师生高度配合的课堂,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员的主体作用充分结合的课堂。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促进教师水平的提高和学员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改变接受式的教学方式,让学员主动探究,变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为研究型的教学方式和互动时的教学方式。由于平时的培训以教为主,很多学员感觉到方法单一,实用性差,我们可以改为现场式的教学。对一些重要的典型的案例,教师可以进行重点剖析,理论联系实际。教师也可以在班内开展研讨式的活动,开展学员论坛,让学员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增强课堂的生命力,让课堂活起来,使学员不感到内容枯燥。这样就能使我们的课堂让学员学有所得,学有价值,能够学以致用。

(三)精选教学内容,完善教学布局

党校专题教学要突出“党校姓党”的政治特色,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不断深化教学改革,逐步完善教学新布局。一是在课程设置体系上,必须符合要求。二是应把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作为党校教学的重要内容,增强针对性和实践性。三是专题课程的设置应注意不同培训对象的层次性和类别性。四是课程的设计要富有系统性、协调性。专题课程的内容要具有一定的科研含量,体现理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总之,在教学中,只要我们不断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新方法、新思路,就一定能够切实提高培训的时效性,使培训取得良好的效果。

(责编 张翼翔)

第四篇:提高 课堂实效性

关于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惠东职业中学叶肖曼

中职语文教学的发展需要语文教师不断做出反思,尤其是教学观念、教学定位、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上不断反思、不断思索、不断改革。

一、搭建民主平台,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的地位是平等的,多数学生更偏爱于能够沟通师生感情的“交流”型、“亲切型”的教师,而不是刻板的“工作型”、“严肃型”的教师。要使学生乐学,教师就要放下身段,做一个“亲切型”的教师。教师喜欢并尊重自己的学生,学生自然会尊重教师,发自内心地喜爱,并且还会由人及“课”,“亲其师而信其道”对这个教师所教的科目产生兴趣。此外,尽可能地做到每堂课教学都让学生有笑声,或是利用幽默的话调剂课堂,或是适当地讲一点与教材有关的奇闻轶事,或是用热情洋溢的鼓励性语言表扬学生的小进步,可以帮助学生消除压抑,释放激情。这样,课堂气氛活跃了,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浓厚了。

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不断推陈出新

(一)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不要总是拘泥于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和一张嘴,要通过学习关注新型的教学方法,来改变自身教法的单一性,活跃课堂,使学生在富有创作性的教学过程中感受到创新带来的学习兴趣。德国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在1998年提出的行为导向教学,无疑为中职语文教学走出困境提供了新的思路。行为导向教学是一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在活动中通过脑、心、手共同参与学习来提供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形成关键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在这种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实践中使用诸如“头脑风暴法”“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知识竞赛法”、“引导课文法”等具体的新教学方法。如在讲授招聘启事、求职信、聘书、用人合同等一系列与求职有关的实用文体,组织学生模拟一场生动活泼的人才招聘会,让学生在实践运作中学会相关问题的操作规范;讲授常用条据实,收集一些债务纠纷的案例,让学生分析产生纠纷的原因,从而学习正确的写作方法;组织学生模拟现实法庭上特殊人物如审判长、审判员、检查官、辩护律师及受审判者,在角色模拟的过程中,学会相关法律文书的写作

规范,增强法律意识,锻炼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二)把口语交际训练放在首位

大部分中职生毕业后面临就业,口语交际能力应该是必备的。但现实是中职生在这方面的能力非常差。其原因,一方面是他们大多数来自农村,见识不广,胆小怯弱;另一方面是中职语文教学忽视了对这方面的能力训练。口语训练的第一步是要让学生建立自信心,让学生建立一种乐观向上、主动好学、富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克服精神不集中、不爱思考、不肯主动回答老师提问的现象。学生拥有了自信,课堂教学的路就畅通了。其次,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从朗读入手,循序渐进,先让学生开口讲话,然后通过自我介绍、讲故事、诗歌朗诵等活动让学生正确流利地使用普通话,比较完整地讲述和朗读,做到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自然流畅。再就是让学生复述课文,在课堂上提问交流,逐步做到出口成章,表意准确。

(三)要加强应用文的写作训练

在写作上要遵循实用性原则,会写常用的应用文是学生今后走向社会所必需必备的基本技能。请假条、计划、总结、合同、通知、启事、广告、自我介绍、求职信等这些常用的应用文能为中职生走向社会后,处理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供直接服务。另外在教学中开展一些诗文朗诵、主题班会、演讲会等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形成能力。只有具备了思考、交流、学习的能力,才能在复杂多变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应培养快速阅读能力。阅读能力也是现代人必备的一项能力,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制定学生的阅读计划,有计划地指导他们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如中职语文教材外的经典范文,以及古今中外的优秀名著,辅以一些必要的说话技巧方面的书籍。并要求他们在阅读时做好读书笔记。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这样就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美化他们的自我形象。

参考文献:

1、《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2009年1月

2、李文勇《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提高职高语文教学效率》,《杭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3、周筠《中职语文教学对学生实施多元性评价的思考》,《基础教学研究.》2007年11月

4、苏占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问题与对策》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4月

第五篇: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切实推进素质教育

“新理念、高效率”课堂展示活动,是一项长期工程,目的是促进不同年龄段教师的专业成长,特别是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从而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节课,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同时也是打造教师研究共同体的重要举措。我们常说素质教育不是不要质量,而是要高质量,怎样才能实现“高质量”,还是要看课堂40分钟的效率和质量。《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第十三条明确要求要“提高课程计划实施质量和单位时间内教学效率”。学生的课业负担“减”了,教师的课堂效率“加”了,做好了这对“加减法”,素质教育才算真正落实。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们要反思两点:其一,“实效性”如何界定?通过学习,我认为“实效性”指的是教师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生学习成效的发展。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应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实效性不仅指效率,还包括质量,是高效率和高质量的有机统一体,讲“实效性”不能以牺牲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全面发展为代价。二是实效性不仅指教师教学的实效性,还包括学生学习的实效性,是二者的有机统一,其核心是学生学习的实效性,是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进行有效的学习。脱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学生将不可能获得可持续的学习实效性。

其二,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实”就是要“实心实意、实话实说、实事就是”。以语文教学为例,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教学目标要“实”,指的是确定的教学目标要鲜明、具体、实在;阅读过程要“实”,指的是教学中解决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要实,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教学。教学内容要“实”,指的是指的是语言要素要落实,字、词、句段的理解要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去解决。能力训练要“实”,指的是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的落实。要知道语文能力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练”出来的。教师情感要“实”,要纯真、朴实,没有丝毫的虚情假义、装模装样。教师言行要“实”,要恰到其分,恰到好处,没有半点的娇揉造作、弄虚作假。

“课堂展示”活动是有利于课堂教学实效性提高的,我们展示的是“原生态的课”,而不是“做秀”的课。“课堂展示”活动对于讲课的教师来讲是一次历练,也是大家学习、研究、提高的过程,是大家共同研讨的,是集体的智慧。对听课老师来讲则是一次观摩学习,启发思考的过程,也是促进交流研讨和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手段,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好处。一直以来,王校长多次提到要打造“教师研究共同体”,我想,说到底就是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有海绵吸水的精神,不分年级,不分学科,不分时间,不顾面子,不怕献丑,虚心向他人学习,积极地、无私地参与到研究中去。每个人的学习劲头足了,教研组活动落实了,高效了,建设“学习型”校园才有了保证。

素质教育改革给了我们新机遇,也带来新挑战。实验学校浓厚的学习氛围、肥沃的改革土壤有理由让我们相信,今天的耕耘,一定能为明天编织一幅“喜看稻菽千重浪,倾听幼竹拔节声”的丰收画卷!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方法探究

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学校教育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实效性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就是教学的效益。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生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几年来,学校围绕课程改革做了许多工作。每学期的教学专题研讨、教学设计、案例撰写、教学评优等,其主要目的就是为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减少课堂教学耗时多、收效低的现象,使教师的“投入”与“产出”能成正比,用最少的“投入”换得最大的“产出”。

通过深入课堂听课,我们感到目前课堂教学高耗低效的现象,依然是困扰我们提高质量的主要原因。在此问题上我们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如果我们能把此问题解决的好一些,教学质量相信会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那么,影响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主要原因都有哪些呢?

1、教学的目标不明确,各环节的处理目的性不强。我这样说,可能有些老师不服气:“我们每节课的教学三维目标都有呀,有的还就是按教学参考书写的,怎么不行?”不错,老师们是写了,可在教学的过程中却忘了你的教学目标,随意性比较大。常常混淆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之间的差别。目的是你要达到的地方,是终极点,目标则是这中间的一个一个的站点。教学目标就是这节课你要让学生学到什么。而我们有些老师的教学目标叙写用在那节课都行,可谓“放之四海皆真理”。

2、重视结果忽视教学的过程。教学各环节的处理缺少有效的方法,尤其是难点的处理缺少层次,缺少让学生必要的思考、探究、感悟,老师讲得多,学生主体参与不够,影响了学生知识的构建和能力的提高。我在听课中曾有意识的统计过4位老师课堂提问的情况。一堂课,最多提问11次,重复问题 3个,真正有思考力度的问题(即“必须经过仔细推理得出”)共6个,人均1.5个;“需要通过回忆得到答案”的问题共6个;共提问学生43人次,其中“提问后请自愿回答的人”30人次(却都集中在两三个学生身上),“请不自愿回答的人”13人次。可见思考的力度与广度都不够。老师考虑的是教学任务的完成,并没有关注学生是否会了、掌握了,尤其是对那些不爱发言的同学更少关注,不提问,不了解他们的想法,原本生动的课堂只是少数学生与老师的对话,显得冷清。

3、课堂教学中学生无效活动占据了课堂太多的时间。如教师为创设一个情境占据课堂许多时间,而情境本身又没能给学生有价值的思考或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再如,小组合作学习什么情况下使用,怎样调动不爱发表意见学生的积极性等,不能简单的问题学生也合作,看似轰轰烈烈,实则无效。问题的设计要有一定地点思维力度。

4、教学中对学生已有知识的掌握了解不够,过多的在学生已掌握的旧知识上不厌其烦,造成了教师辛苦而无效。

5、对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差异,缺乏研究,缺少有效的方法。如学生的课堂作业、家庭作业如何体现层次性;如何在课堂中加强个别学生的辅导。

6、课堂教学组织不佳。部分教师没能做到活而不乱,活而有序,教学缺乏有效的组织;教师的教学智慧不够,对课堂生成性资源把握不住,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那么,采取什么措施才能提高课堂实效性呢?归纳老师们成功课堂的经验,可从以下几点做起:

1、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

提高课堂效率,实质上要抓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课堂兴趣,首先得明白课堂任务是什么,我们这节课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然后寻找出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事例,把这堂课的知识和教学目标结合在这有趣的事例中去。一堂课的准备工作做好了,就等于任务完成了一半。当老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抓兴趣中去,哪怕是发现星星般的亮点,我们也要把它渲染成太阳般的耀眼,感染周围学生们的情绪。

2、利用多种教学手段

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整合教学资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课堂当中去思考,去学习,去训练。每节课学生的注意力都是有一定限度的,单一的教学方法或手段,学生很容易出现感官疲劳,注意力分散,这就要求我们精心组织课堂教学,采用多种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和创造性

教育改革的方向、目的,就是使学生知识、能力、人格和谐发展。而知识、能力、人格和谐发展的关键是强调学生主体化和个性化,只有主体化、个性化才能使知识、能力、人格三者和谐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活动,在课堂上只有把他们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管学生的体会、感受,满堂贯,可能这节课你讲得头头是道,非常精彩,但学生却是一知半解,不知所云,有的甚至是一头雾水。

作为“导演”的教师,在“有效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其主要任务就是努力使得每个学生达到最佳状态。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学生在下列情况时容易达到此项目标,它们分别是:有兴趣时、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能自由参与探索和创新时;被鼓舞和信任做重要事情时、对自己有更高期待时、对教师充满热爱时。这就意味着教师要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以关注差异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为行动指南,以提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教学环境为目标,通过有效的行为养成,充分重视感情交流,营造平等、民主、合作的课堂氛围,创造更多合作学习的机会,重视学生在课堂上归属感的获得,让学生参与教学目标制订和课堂纪律自治。同时优化课堂,避免形式主义,激发兴趣,使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善于利用情境、问题和评价等多种激励方式,把握学生思维发展的梯度,使得课堂提问形成一个问题连续体。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把时间、空间逐步还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学生没有时间、空间,主体化和个性化就成为一句空话。

那么,学生应该参与什么?

首先是教学目标上的认同性。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计划和教材的内容,制定不同阶段的综合的教学目标,然后再把它分解成子目标,落实到每一堂课上,这是非常必要和正确的,问题的核心在于:一定要让学生明确这些目标并理解其意义,知道确定目标的依据和实现的措施,这样师生双方就会达成共识、同心协力地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努力;否则,学生就不会参与进来。很难想象,一个人会乐意去做自己不明不白的事情,所以学生参与的第一要素就在于他们对教学活动的目标的认同性上。这种认同,就是教师把预想得到的结果告诉学生,并通过启发、说明等转化为学生的追求,从而实现需要上的一致、认识上的统一和感情上的共鸣,只有这样,学生才有了参与的基础和动力,师生才具有了一起活动的可能。

其次组织策略上的配合性。为了实现目标,教师设计一定的教学策略,采取不同的方法步骤等,无论是听说读写,还是参观研讨,无论是教学过程的编排,还是教学手段的谋划,都应精心倍至。但是,所有这些都必须坚持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使学生能够接受并配合起来,所以,组织策略必须有针对性、可行性,要顺应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学生的活动表现,这样才能保证他们参与的实效性,否则,教师孤掌难鸣。

再次是思维活动的深入性。学生不仅能够参与活动,更能够对问题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思考;不仅能够解决一般问题,更能够引发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并主动探求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名种思维形式并用,以达到提高和创新境界。可是我们注意到,许多课堂表面上气氛热烈,学生活动积极,给人以鼓舞振奋之感,但冷静下来思考,就觉得热烈之中掩盖着肤浅,积极里面包含着被动。因为学生活动仅流于表面,解决一些须动脑的问题,如语文教学讲作者及主要人物、词语的注音、解释,教师怎么讲,学生就怎么记,不敢有自己的见解,不敢越雷池一步。这种参与,没有体现出深入性,没有展现参与的实质意义,只是被动地应付。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参与,就必须剥离表层的虚幻,去刻意追求学生思维活动的深入与展开,使学生达到潜心和入迷的境界。

最后是结果评价上的接受性。评价是课堂教学的终结环节,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的活动情况、课堂教学的质量等,教师应不失时机地进行评定,以利于下一步调整改进。评价应达到两个目标,一是明晰优劣、正误和得失;二是能够激励鼓舞学生,使之再接再厉。学生只有从内心认可和接受这种评价,才能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正确对待各种活动的失败,评价才会成为下一步活动的动力和标尺,如果没有评价或评价不当,就会使学生产生疑问,出现异议或反感,就会消弱其参与的积极性,给下一阶段的课堂教学带来负面的影响。

教师要善于捕捉最佳“评价点”,从不同的角度给予学生客观的、真诚的、又是发展性的评价,始终注意学生(包括其他没有发言的学生)对于评价的积极感受。赞可夫说过,“喜欢那些漂亮的学生是容易的,我们的教师的能干是喜欢上那些不太漂亮的学生(这里的漂亮并非专指相貌)”。我们的教学过程评价,不但要积极评价优秀学生,还要从那些没有回答好的学生身上找到积极的“评价点”,给他们鼓励,给他们信心,让他们逐步学会,(当然,对不足也要客观的指出,关键在于要把握住学生现有的水平,不要将教师的预想结果强加给每一学生)。总之,教师要善于敏锐地发现学生的优点,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成长。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发现每一个学生的变化,这也应该是我们教师的功夫。因此,评价要及时、恰当、适度。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一是靠老师的教学经验与智慧,要备课充分,适合学生的认真能力和需求;要建立自主学习的课堂;要有恰当、适度的检测和评价。二是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形成师生学习共同体,坚持钱梦龙先生“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主教学法”定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下载用好教材,提高教学实效性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用好教材,提高教学实效性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提高心理健康实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心理健康活动课的实效性 在价值观念多元化、社会竞争激烈化、生活快节奏化、人际关系复杂化和心理冲突日渐增多的生活环境中,人们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如果一个......

    尝试“体验式教学”提高课堂实效性

    尝试“体验式教学”提高课堂实效性 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的理解、体验和感悟。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不太重视儿童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体验。成人的观念,披着“知识”的外......

    如何提高探究性教学的实效性

    如何提高探究性教学的实效性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之(四) 生物团队 李明霞 探究式学习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进行学习,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学会科学研究所......

    提高习作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提高习作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在习作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习作能......

    开放课堂“体验式教学”提高课堂实效性

    开放课堂“体验式教学”提高课堂实效性 集美区李林小学 廖步松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不太重视儿童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体验。成人的观念,披着“知识”的外衣,以标准化答案......

    多媒体教学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效性

    多媒体教学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效性 大连汇文中学:康丽 随着社会的进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历史学习提供了更方便、更快捷和更丰富的信息来源,这是时代的新产物并很......

    如何提高写字教学的实效性

    如何提高写字教学的实效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可见写字教学是小学生素质教育重要......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如果说,在诸多教学活动中有一个令人瞩目的亮点的话,那就是公开课;如果说,有一种课型能使各种教学观点相互碰撞,能引发上课教师、听课教师深入思考,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