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法制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浅谈法制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人生以许是这样,过得平平常常是一种幸福。如果碰到是是非非就要经得起考验。在经济大潮中,有人腰缠万贯。在仕途前程上,有人身居高位。但这些都无法凌驾于法律之上。如果触犯国法律条,一切又将随之改变。
法,自古以来就有。它是立国安民的重要武器。建国以来,法更是强国富民的重要保障。它为国为民而立,规定了人们有所为有所不为。然而在我们的校园,却出现了违反法律的行为:出现在贵州省瓮安的“6.28”事件。贵阳某中学的“9.27”事件,贵定某中学的“9.16”事件。透视出学校法制教育的薄弱、学生法律知识的缺乏、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严峻现实。
学校法制教育工作不够深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我们可以简单做一下分析:
一、学校方面。首先,自从搞两基扫盲以来,学校要整理的资料较多。要抓的工作较多,如安全教育、禁毒教育、法制教育等。这些都要付出较多的精力。要全面抓,要落实深入,师资力量显然不够。其次,学校没有专门的法制辅导老师,学生出现问题,往往是从道德和情感的层面去处理。虽涉及法制,但内容不具体。
二、教师方面。教师的教育教学是受到监控的,每一学年的统考统评和教学质量奖惩,让老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主要学科上。千方百计的提高考试学科成绩,与考试无关的学习内容不太重视。
三、学生方面。法律条文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法律术语让学生理解出现困难。加之学校老师都不够重视,学生自然也不会知道多少。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是国家《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的。在小学语文教学方面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和处理呢?
一、我们要重视理论指导
首先,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在掌握语言文字的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扩展知识,认识他们的生活世界。学生要掌握的知识是多方面的,其中也包括法律知识。而且学生的生活世界也是法治的世界,其中有法律的成分。学生不可能离开这样的世界而单独存在。要认识他们的生活世界就不能忽视法制教育。
其次,在小学语文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联系。有跟思想教育的联系,有跟听说读写的联系,有跟其它学科的联系,跟社会发展各方面的联系,自然也有跟法制方面的联系。这些联系不是孤立的,他它们是纵横交错在一起的,组成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要抓好语文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显然也不能忽视法制教育。
二、我们要注重实践经验
小学语文教学要渗透法制教育凭借的是教材。教材入选的课文类型有多种,如童话、寓言、故事等。语文教学应把法制教育寓于其中,如淡淡阳光沐浴着学生的行为,如点点雨露滋润学生的心田。不要急于求成,不要直接灌输。要靠语言的感受力,要潜移默化,熏陶感染。要一步一步扩展他们的法律知识。
每次渗透法制教育之前,教师要认真备课,严肃地对待要讲授的每一篇课文。在课堂上,教师要恰到好处的用学生可以理解接受的方式方法去引导他们。利用课文中各种各样的表达形式,丰富的课文内容,自觉地,有目的地渗透法制教育。
在渗透法制教育的过程中,不能脱离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的训练。不能把语文课变成法制教育课。教师要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要抓重点,要以学习语文为基础。此外,也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和他们的言行举止。要把它们联系起来共同促进,共同提高。
三、我们要准备探索创新
世界是发展变化的,我们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要求也会发生变化。如果我们固守现有经验,不因时而变,面临教学困境不善于打开局面,那么,我们的法制教育工作就不会有生机和活力。而且会阻碍它的开展。
不管渗透法制教育的路有多难走,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法制教育工作一定会取得好成绩。法制论文
浅谈法制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二郎张尧小学
刘方方
第二篇:小学语文与法制教育初探
小学语文与法制教育初探
上街区矿山小学郅建丽通讯地址:巩义市小关铝矿矿山小学邮编:451272 联系电话:***
小学语文与法制教育初探
当前,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工作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和关注。为了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实效性,如何充分发挥学校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将学科教学与法制教育结合起来,从而进一步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成为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一个全新的课题。
语文教学是一门社会科学,人文精神是它的基本属性,而法制教育是积淀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法制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语文学科辐射人文功能的综合体现。本学期,我对小学三至六年级的语文教材(人教版)进行了梳理,发现其中蕴藏着大量的可待开发的法制教育资源,在三至六年级八册书中,与法制教育有关联的课文达三四十篇,初步整理如下:
一、与爱国主义教育有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五爱”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最多的题材。每个年级都有多篇课文与爱祖国、颂祖国有关。如赞颂祖国美丽富饶的《富饶的西沙群岛》(三年级上册第22课)、《美丽的小兴安岭》(三年级上册第23课)、《七月的天山》(四年级下册第4课)、《可爱的草塘》(四年级下册选读课文第6课)。赞美祖国山水名胜的《桂林山水》(四年级下册第2课)、《记金华的双龙洞》(四年级下册第3课)、《趵突泉》(四年级下册选读课文第1课)。展示我国众多“世界遗产”的《长城》(四年级上册第17课)、《颐和园》(四年级上册第18课)、《秦兵马俑》(四年级上册第19课)。介绍新中国成立盛况的《开国大典》(五年级上册第26课)。抒发海外华侨思乡之情的《梅花魂》(五年级上册第6课)。庆祝香港胜利回归的诗歌《最后一分钟》(五年级上册第24课)。描写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詹天佑》(六年级上册第5课)。赞美边防战士扎根海岛的《彩色的翅膀》(六年级上册第7课)。这些课文从不同角度赞颂了中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壮丽的河山和英雄的人民。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我国颁布有专门的环境保护法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语文教材中也选编了许多与环境保护有关的课文。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三年级下册第7课)讲述人们不爱护环境,最终遭受大自然惩罚的故事,引人深省。《路旁的橡树》(三年级下册第8课)则讲述了筑路时为了保住路旁的一棵橡树,工程师宁愿更改设计规划,体现了人性的光辉。《奇怪的东南风——关于爸爸咳嗽病因的研究报告》(五年级下册126页阅读材料)提出由于工业生产污染了空气,直接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提醒我们关注大气质量,防治大气污染。《只有一个地球》(六年级上册第13课)呼吁人们保护地球母亲,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大瀑布的葬礼》(六年级上册第14课)通过人们为即将消失的大瀑布举行的葬礼,唤醒人类对水资源的重视。《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四年级下册第10课)让我们知道了治理黄河的重要性,了解了“保护母亲河行动”。《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六年级上册第15课)述说了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揭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青山不老》(六年级上册第16课)记录了我国西北老汉植树造林的故事,赞颂了普通百姓为了改变生存环境所做的巨大努力。
三、与保护动物有关的。我们的野生动物保护法明确提出要保护珍惜野生动物。其实,所有的动物都是地球物种的一部分,都应该得到我们的关爱,而动物与人和谐相处的场面总是令人备感温馨。《小狮子爱尔莎》(三年级下册选读课文第3课)讲述了人与小狮子之间的真情故事。《燕子专列》(三年级下册第6课)讲述了人们热情救助受冻燕子的感人故事。《珍珠鸟》(五年级上册第16课)点明了人与动物之间的信赖。可以创造出美好的境界。《鲸》(五年级上册第9课)让我们了解了鲸这种动物。《与象共舞》(五年级下册第27课)中描绘的人与象的亲密关系令人向往。《老人与海鸥》(六年级上册第21课)中老人和海鸥之间的深情令人动容。《跑进家来的松鼠》(六年级上册第22课)中那只松鼠是那么调皮可爱。《最后一头战象》(六年级上册第23课)里大象嘎羧的内心世界是那么丰富。《金色的脚印》(六年级上册第24课)中狐狸母子的舔犊情深又是那么令人感慨。这些与动物有关的题材,向我们展示了动物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激发了人们关爱动物的良善之心。
四、与家庭美德教育有关的。我国法律规定:父母有抚养、保护、教育未
成年子女的义务。而孝敬父母既是一个人良好道德的表现,也是我国法律所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学生从小就要养成体谅父母,孝敬父母长辈的好习惯。课文《可贵的沉默》(三年级下册第17课)就叙述了老师教育孩子们回报父母之爱的故事。而《妈妈的账单》(三年级下册第20课)则歌颂了母亲无价的爱。这些文章都让我们深受教育。
五、与关爱残疾人有关的。残疾人是弱势群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残疾人的公民权利和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残疾人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家庭生活方面享有与其他公民同等的权利。课文《掌声》(三年级上册第29课)描述了同学们的掌声带给残疾学生的巨大鼓舞。而《检阅》(三年级下册第14课)则显示了大家对残疾少年的理解与尊重。这些课文让我们知道,关心爱护残疾人是国家法律的一部分,任何人都应该懂法,用法来约束自己。
六、与守法、诚信有关的。我们知道,道德是我们的基本行为准则,法律是一种具有强制性的行为准则。道德和法律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因此,我们要努力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做到爱国守法,明礼诚信。课文中与此有关的内容也有一些。《我不能失信》(三年级上册第8课)讲述了宋庆龄小时候坚持守信的故事。《中彩那天》(四年级下册第5课)中的父亲在道德难题面前,放弃了汽车,选择了诚信,做到了以诚待人。《万年牢》(四年级下册第6课)讲述了父亲做生意公平、实在。并教育自己的孩子诚信做人。《到期归还》(四年级下册选读课文第7课)描述了毛主席遵守约定,按时归还书帖的故事。《钓鱼的启示》(五年级上册第13课)里父亲的教诲使孩子终身受教。这些文章都很感人,相信学生们一定会从中汲取道德的力量。
七、与《国旗法》有关的,《一面五星红旗》(三年级下册第26课)讲述了中国留学生在漂流失事,处境艰难之际,拒绝以国旗换面包,赢得尊重从而得到救助的故事。在该课课后的“资料袋”里,引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教育大家要尊重和爱护国旗。
八、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有关的。《智慧之花》(六年级下册综合复习第7课)课文中小姑娘江雪勇敢地举报了不法商贩,维护了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益。学习这篇文章可以培养学生的权利意识,教育他们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
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从以上的分析总结来看,小学语文课本中与法律有关的素材分布比较分散,有些主题还曾反复出现。那么,老师在课堂上如何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法律知识?渗透到何种程度?怎样做到二者完美结合?要回答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我个人的经验总结如下:
一、重新解读,即从独特、崭新的视角来重新解读主题。如课文《景阳冈》(五年级下册第20课)描述了武松打虎的故事,这个故事众人皆知,大家都称赞武松是英雄好汉。在课文讲完之后,老师抛出了一个问题:假如武松穿越时空来到现在,重上景阳冈,发现有虎,乱棍打死,可以吗?结果引发了学生的热议,在讨论中,很多同学都提到了珍惜野生动物的保护问题,认为老虎是珍稀野生动物,武松打虎的本事在当今社会无用武之地。这样,在教学中就自然而然地渗透了野生动物保护法的相关内容。再如《西门豹》(三年级下册第30课)一文中,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方法固然大快人心,但那是因为在封建制度下,地方长官对百姓掌有生杀予夺的大权,所以,西门豹可以那样做。而在当今法制社会,不管是多么罪大恶极的罪犯,要将他处以死刑,都要经过严格的法律程序,绝不是任何个人说了就算的。如果让学生们明白了这一点,通过今昔对比,就会感受到当今社会法制的健全,体会到法律对个体生命的重视,明白一切都要依法办事。
二、联系实际,适时切入。《钓鱼的启示》(五年级上册第13课)一文中,孩子钓到一条大鲈鱼,欢喜异常,可因为距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在父亲的坚决要求下,孩子最终放掉了鲈鱼,从而获得了终身难忘的道德教育。通过这篇课文,我们认识到,在“父亲”眼里,定下的规矩就要遵守,没有商量的余地。想想现实生活中,我们都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了吗?讲完此课,老师不妨在学生中做个小小的调查:你们平时有没有闯红灯的?有没有横穿马路不走人行横道线的?有没有翻越护栏的?调查结果公布之后,再来对比课文中“父亲”对孩子的严格要求,相信学生们都会深受教育,同时,严格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也会深入人心。
三、拓展内容,加深认识。《鲸》这篇课文(五年级上册第9课)让我们了解了鲸这种动物。课后的“资料袋”介绍说,由于人类捕杀和海洋环境污染,鲸的数量急剧减少,许多种类濒临灭绝。看到这些,很多同学都很担心鲸的处境。老师趁热打铁,让学生在网上收集资料,了解鲸的生存现状。结果在随后的小练笔“鲸的自述”中,几乎所有同学都加入了鲸为自身生存环境恶化悲愤呼吁的内容。还有不少同学对查到的日本捕鲸船大量捕鲸事件进行了猛烈抨击。通过对《鲸》内容的拓展,老师和学生的思想认识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四、调动情绪,以情动人。许多与爱国题材有关的内容如《梅花魂》、《彩色的翅膀》等等,老师不必讲太多大道理,可以通过深情的朗读,动情的讲解让学生感受到深切的爱国之情。《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等则可通过电教手段,用课件来展示祖国的美好,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总之,通过课文内容来打动学生的心灵,收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小学语文与法制教育相结合,可以在不增加额外课时的前提下,帮助学生领会法律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以学科教学的方式进行法制教育,以法制教育的眼光处理教学过程,这种双向的教学研究能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激发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创造力。此外,学科教学的教育价值实现了最大化,使课堂教学内涵更加丰富,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发挥了主课堂对未成年人进行道德法制教育应有的作用,强化了师生的法律意识,提升了师生的法律水平,推动了未成年人道德法制教育建设整体工作的顺利开展。
上街区矿山小学郅建丽
第三篇:语文教学法制教育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
单位:社旗县大冯营乡中学 姓名:周炳力
地址:社旗县大冯营乡中学 邮编:473302
联系电话:***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担负着人文教育的功能,然而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的法制教育几乎呈空白状态。在当前社会法制的重要性日益显著的背景下,面对目前学生法律素养薄弱、行为自律意识欠缺、自我保护能力匮乏以及语文学科教育中法制教育滞后的现状,我们应当如何应对?
我在语文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发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充分、合理、科学地挖掘语文课程中的法制教育资源是一种现实、可操作而有实效的途径。它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必将使得法制的“光芒”照进语文课堂,照进学生的心灵。
一、将法制教育渗透到课文的讲授之中
课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利用课文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自然是最直接、快捷而有效的途径。例如九年级下册选录的《威尼斯商人》便是一个最佳范例。课文节选自莎士比亚原作的第四幕第一场,这是一场完整的法庭审判。选文形象逼真地再现了原、被告双方激烈的法庭辩论的全过程,紧张激烈的冲突、波澜起伏的情节、出乎意料的结局让学生在感受作品惩恶扬善的深刻主题、领略莎翁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的同时,更了解了西方法律的基本概貌:以法官为行使法制权力的中心、以法律条文为裁决的依据和准绳、以诉讼双方的法庭申诉和辩论为审判的主体,维护法律的神圣与公正,保护公民的合法权 益,最大限度地打击剥削、欺诈、陷害等罪恶。总之,这篇闪烁着西方现代文明初期法制的耀眼光辉的文章,用最直接明了的手段,以学生最感兴趣的方式,在他们的脑海里构建了一个完整、明晰、坚固而严密的法律框架,勾勒了现代文明社会即法制社会的思维雏形。这对于中学生走上社会后法律意识的养成不能不说起到难以估量的作用。因此,我在教学这一课时,除了带领学生们了解作者、分析形象、理解主题、品味语言之外,还给他们简单地介绍了西方法制史、经济法、民法等法律常识,又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有关法律书籍、撰写法律文书、写出心得体会等,从而把从课文中得到的法律理念深深植根于他们的思维意识的深处。
不过,初中语文教材中像《威尼斯商人》这样直接表现法律事件的课文并不多。但只要深入挖掘、刻意引领,我们便可以随时抓住课文中的点滴细节向学生灌输法律意识。在《斑羚飞渡》一课的学习中,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优美的文字、令人震撼的情节、斑羚超乎常人想象的智慧和团队精神所吸引。在充分赏析了学生感兴趣的这些内容之后,我引领学生关注造成这场动物悲剧的“罪魁祸首”――狩猎队,他们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学生立即意识到这中捕杀斑羚的狩猎活动是一种违法行为。我趁机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野生动物保护法》中禁止猎杀野生动物的相关条例,让学生对此行为性质的认识更加清楚、深刻。在此基础上,我组织学生依照《野生动物保护法》,给狩猎队写一封信,谴责他们的违法行为,控诉他们的累累罪行。学生通过此课的学习,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得到极大的增强。此外,如 《变色龙》一课,我引导学生质疑:“奥楚蔑洛夫的做法符合法律程序吗?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怎样的法制进程呢?”学习《孔乙己》一文,我又启发学生思考:“丁举人对待孔乙己的方式合法吗?如果把他的行为放到当今社会,他犯了什么罪?将受到怎样的惩处?”教学胡适先生的《我的母亲》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我’的母亲被五叔恶语中伤后,气得大哭,然后选择当面质问的方式来捍卫自己的尊严。在如今的法制社会,你能为她指出解决问题的法律途径吗?”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常常想,倘使我们的学生在阅读文本时能不仅带着一颗文学之心,同时还能揣有一颗法制之心,那该是现代法制文明的幸事吧!
二、将法制教育渗透到词语的讲解之中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必将会使用到不计其数的成语、俗语、歇后语等词语,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某一个词语意思的同时,不妨尝试一下用法制视角来解释分析这些词语。
例如,“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意思是:“比喻用对方使用的手段还击对方。”讲完了字典中的意思,语文教师还需要从更高层次的法制层面来解析这个词语的意思。
老师可以进一步讲,如果别人挖了我们的眼睛,我们也一定要去挖掉别人的眼睛。这样看似合情合理的以暴制暴的做法,在古代法制不健全的社会情况下也许行得通,但是在法制相当完备的现在,却没有任何立足之地。在法制社会的今天,如果我们的合法权利受到侵犯,就应该果断地拿起法律这个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利,通过合法的途径来要求侵犯我们权利和利益的人赔偿我们的经济损失甚至是精神损失。
再如,“拾金不昧”一词在字典中的意思是“拾到钱财不藏起来据为己有”。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进一步从法制视角去讲解,如果我们捡到别人遗失的贵重物品不想返还并且占为己有,按照现行的法律规定,这种行为就属于盗窃行为。为此,不论从哪个层面上来讲,我们都需要对生活中的词语进行最详尽最全面的了解。
三、将法制教育渗透到语文活动之中
利用语文综合性学习,开展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特色。《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可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因此,开展综合性学习自然也是为学生创设法制氛围的绝佳途径。例如在学完前文提到的《威尼斯商人》之后,我在班里举办了一次“模拟法庭”的语文活动,要求学生自己选择一件“班级悬案”进行法庭审判和辩护。要求有原、被告双方和主审法官,有申诉状和辩护辞,有法庭陈述和法庭辩护,有证人、证据、证物,有最终的法官判决等等。学生个个情绪高涨、参与积极,不仅提高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锻炼了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也对法庭审判有了更为形象而直观的印象,法制意识自然大为增强。
语文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关于法制教育的的主题演讲比赛,例如举行“热爱生命,远离毒品”演讲比赛,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毒品对 一个人、对一个家庭甚至是对一个社会的的严重危害;举行“珍惜青春,远离网吧”演讲比赛,让学生清醒地意识到自己不应该沉溺网吧,而应该把自己的大好的青春年华用在学习之中,争取早日获得佳绩来回报自己的老师、父母和其他亲人;举行“青少年如何进行自我保护”演讲比赛,学生就可以明确地了解采取什么方式才是真正的自我保护等等。
此外,在学习《羚羊木雕》时,我组织学生召开辩论会“谁动了我的羚羊木雕”;震惊全国的“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我要求学生举行“我为娃娃做律师”的综合实践课„„这一系列的活动的开展,使得学生能够尽情地在法律的殿堂里呼吸文明的空气,在语文的世界里酣畅淋漓的遨游。
搁笔反思:语文与法制,这样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领域,经过教师稍加点拨和引领,便能如此密合交融、浑然一体——这不正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科之间的整合吗?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心得体会
七星关区小吉场镇中心校 刘昌涯
过去,同学们打架斗殴的现象时有发现,小偷小摸的行为时有发生。这些说明孩子们的法制意识极为淡薄。为了保护孩子们的权益问题,为了孩子们能在法制的的滋润下飞得更高更远,我该怎么办呢?正当自己束手无策之时,朦胧中出现一道亮光——我校召开了一次法制教育宣讲大会,要求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这一场及时雨为我撬开了如何教育管理学生的第二道防盗门,也让我再一次诠释了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尽管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时间不久,但现将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几点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小学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是新时期素质教育必需的
教书育人是我们教师的本质,育人是我们教学的宗旨。但过去的育人有失素质教育的平衡性,不够完善,是一种畸形的育人模式。新时期素质教育是为培养孩子们更健康成长,是为把孩子们培养成心灵更美、更洁白的花朵。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的根本要求„培养学生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也强调:“对学生,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教育
和法治教育。”因此,为减少或降低孩子们在校内外打架斗殴、小偷小摸、破坏公共财产、文物古迹、虐杀动物等不良行为的发生,预防孩子们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是必须的,这也是是孩子们的希望,时代的需要。
二、小学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应有和谐性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的法制内容以及来源应有准确性。要准确地向学生讲清楚是哪一部法律要求我们怎样做,或它是受哪一部法律的保护。决不能随心所欲的忽悠学生,囫囵的乱说一通以表示自己已经渗透了法制的教学内容。这样根本上没有起到法制教育的作用,德育的效果。记得在我校举行的小学三年级语文第19课同课异构公开课活动中,个别老师讲赵州桥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价值,它是古代石桥建筑物的代表时,渗透了法制教育,这一点难能可贵。但渗透的内容不清晰,只说这是受法律保护的,我们不能去破坏它,见到类似的古文物时要用一颗热爱的心来保护好他们。没有说清楚《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明确规定,我们应该有权利和义务保护好古建筑物。当然,教师还可以问一问:除了赵州桥,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是我们应该保护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还明确规定了哪些文物属于我们保护呢?这样渗透法制教育就更清晰和准确,这样渗透法制也有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时应注重时机。即不到时候不能随意的渗透,师生情感产生共鸣时才是渗透的最佳时机。就那《赵州桥》一课来说吧。我们不可能已进入课堂就给学生渗透有关文物、建筑的法制教育,这样的渗透是毫无价值与意义的。这个时候学生对桥还没有充分的认识与理解,突如其来的给他施加法制知识,显得一点也不自然、甚至不合情理,学生也就难以理解与接受。只有当他们对桥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才结合教学设计和学生情感抓住有利的时机进行渗透。这样更加深了同学们对桥的认识和理解,也真正起到了法制教育的作用。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建和谐的法制教育渗透,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法制教育的功效。
三、小学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应有创新性
这里的创新首先是形式上的创新,把渗透的法制教育内容用彩色卡片并具有一定形状的方式呈现出来,在无意识的教育下,让学生学习一些基本的法制知识。最后还可将卡片逐一置于班级法制宣传栏中,营造法制、民主、文明的氛围。当然,有多媒体教室的学校,渗透的法制知识也可借助幻灯片的形式帮助教学,也可将卡片利用幻灯机帮助教学。同时,要求学生对所渗透的法制内容记录在法制记录簿中,在期末各自制作一张法制教育手抄报在全班进行评选,并将优秀的作品张贴于班级法制专栏中。这样孩子们不但可以积累到很多的法制知识,而且也在创建法制班级的氛围中逐步形成知
法、懂法、守法、用法的好少年。
其次是方法上的创新。追忆过去,我们大多数教师主要采用的都是讲授法,在以后的教学中,是否还可结合年级特征用学生讨论的形式来进行渗透呢?当然,还可用练习法来巩固学生所学到的法制知识。例如,制作法制手抄报,进行法制演讲等这些都是练习法的最好方法。法制教学需要大家不断摸索与探究,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会总结出更多更好的方法出来。让每个孩子在法制教育的滋润下,茁壮成长。
法制教学也还要注意时间的把握与控制,因为我们不是搞法制教育的专题讲座,而是在教学中适时渗透。所以一定要把握住时间的长短,不要因为课堂太精彩而忽略了对法制教育的渗透,也不要因为太有感情而用大量的时间进行法制渗透,这样反而冲淡孩子们学习的内涵,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失去法制教育渗透的基本原则。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洗刷孩子们身上的污垢,净化孩子们的心灵,是孩子们文明健康成长的殿堂。这样也为孩子们种下一颗社会主义法治文明的种子,让孩子们飞得更高更远!
(联系电话: ***)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法制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法制教育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培训的心得体会
古基乡中心小学 汤荣
本周,学校召开了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专题会,通过培训,我感受到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势在必行。
近年来,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事件日夜严重,形势比较严峻,比如,2008年,我省瓮安的“6.28事件,贵阳某中学的“9.27案件等。”都充分说明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势在必行。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加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未来,语文课堂教学就是实施小学法制教育的主要场。我们要善于结合实际,既深刻挖掘德育内容,又巧妙设计渗透方法。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充分挖掘里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渗透,使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中受到教育。
语文学科法制教育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培养开发了教师的创造力:以学科教学的方式进行法制教育,以法制教育的眼光处理教学过程,这样一种双向的教学研究行为无疑能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触动了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的改变,激发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创造力,也提高了教师综合运用教学资源的能力;学科教学的教育价值实现了最大化:原先单一的传递式的课堂教学,现在内涵不仅丰富了,而且更加贴近了学生的生活,被赋予了时代的气息,主课堂发挥了其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应有的作用。转变理念,深化了思想认识:首先课程资源不仅包括教材、大纲、教参,学生是资源,教师也是资源,而且教材中蕴含着相当之多的语文学科知识之外的资源,其中法制教育资源就是构建语文学科资源的重要板块,法制教育是积淀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法制教育资源的开发运用是语文学科辐射人文功能的综合体现,也是加强语文教研组建设的一个抓手。
在教学《钓鱼的启示》这篇文章时,我先引导学生思考面对这条比规定的捕捞时间早了两个小时的大鲈鱼,“我”和父亲的态度一样吗?这时我启发学生思考 “父亲为什么要‘我’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去?”这个问题。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慢慢领会了其中蕴含的深刻的道理。教学的目的也就基本达到了。接着我又引导学生从父亲的动作“划着”“看了看”“盯着”“看了好一会儿”,想想此时父亲会想些什么?他又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呢?从而让学生理解父亲从小严格教育“我”,是想让“我”成为一个不贪便宜,诚实守纪的人。进而达到了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有效切入是沟通“三个世界”、实现“三个贴近”的桥梁。学科教学中的法制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有效地将学生的“生活世界、书本世界、精神世界”联系起来,实现学科教学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贴近时代的目标。
所以,作为教师,任重而道远。教育好下一代,不光是使他们学到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还要教育好他们如何做人,懂得做人的道理。在小学阶段就要对他们进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要学法、守法、用法,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人身权利。教育学生做一个守法的好公民,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将来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