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茂盛的植物》教学设计
上教版 二年级第一学期 《茂盛的植物》
课题:茂盛的植物 课时:1课时 课型:绘画 年级:二年级
教材:上教版美术教材 二年级第一学期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二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线条的变化中一课——《茂盛的植物》,使学生了解植物的一些简单特点和不同特征,根据植物特点发挥想象,用各种线条表现简单形态的植物,使作品有装饰性效果。同时也激发学生爱护绿化的意识。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对线条的运用已经有一些基础,能够表现简单的对象,巩固已有的线条知识基础上加深难度,学会用各种粗细、疏密变化的线条来表现各种形态的植物,使画面效果更生动,更具有装饰效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部分植物的外形特点,学会用各种粗细、疏密变化的线条表现形态各异的植物。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和比较的过程中,学习根据植物特点发挥想象,能够用线条表现各种形态的植物,并且撕贴废旧彩纸做底版,表现出装饰性的画面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自然界千变万化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
自然、爱护绿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用线条表现各种形态的植物。
教学难点:用各种粗细、疏密变化的线条装饰表现。
教学设计思路:
在教学设计中,我针对二年级学生的特点,选择猜谜语进行导入,上教版 二年级第一学期 《茂盛的植物》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媒体演示和教师的当场示范,帮助学生了解部分植物的外形特点并掌握如何根据植物特点发挥想象,能够用线条表现各种形态的植物,通过作品的比较、讨论让学生很快掌握了用粗细、疏密变化的线条来表现,本课的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为了表现装饰性的画面效果,让学生利用废弃的彩纸边角料“变废为宝”拼贴成五彩底版(作为绘画材料),指导学生用记号笔(作为绘画工具)直接在底版上用各种粗细、疏密变化的线条表现形态各异的植物。在“五彩的底色”上作画,学生作画速度变快了——不用上色,也能画出一幅彩色画,这样可以使学生的作画兴趣更高涨,画面的效果更丰富更生动。
同时,为了提升学生作品展示效果,我精心设计了一个个纸镜框,学生完成的作业贴入镜框中,这样展示效果更佳,也为学生们互相学习、互相点评创造了良好平台。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猜谜导入(媒体出示谜语)
2、周围的绿色植物随处可见,请学生说说绿色植物的作用。
3、揭示课题——《茂盛的植物》
二、教学新授
㈠、植物露在表面的部分一般由茎、叶、花等组成,请学生说出常见的植物和它们的形状特点。
㈡、媒体出示植物各种形态图片,组织学生观察它们的形态特征。
植物形状也都有各自的特点,植物的茎有粗有细、有长有短,叶子有大有小、造型也各不相同。
㈢、学生讨论可以怎样来表现植物,请学生谈谈构思。上教版 二年级第一学期 《茂盛的植物》
1、植物排列要有高低、前后、大小的组合变化。
2、植物可以是穿插排列。
㈣、教师示范:(第一步)运用线条表现植物形态。
㈤、出示各种植物造型范作,引导学生根据植物特点发挥想象。㈥、师生交流并请学生说说可以怎样来装饰呢?
1、用各种线条添加植物的纹理,体现装饰感。(复习交流已认识的不同线条)
2、教师示范:(第二步)用直线、曲线、波浪线等装饰植物。
3、出示两张作品比较,请学生说说更喜欢哪张?为什么?
4、学生观察并回答。
5、教师小结:○有粗有细,线条更生动。
○有疏有密,线条有变化。㈦、出示有底色的范作,师生交流。
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反馈制作底色的所需材料和方法。㈧、媒体出示作画步骤:
1、表现植物的基本造型。
2、用各种线条装饰植物。
3、用粗细、疏密变化的线条表现。
㈨、媒体出示作业要求:
在五彩的底色上用各种粗细、疏密变化的线条装饰表现植物。
1、植物排列体现创意。
2、线条生动富有变化。
3、构图饱满装饰感强。上教版 二年级第一学期 《茂盛的植物》
三、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㈠、媒体滚动播放学生作业和背景音乐。㈡、鼓励学生大胆表现。
四、展示与评价
㈠、展示学生作品。(作品展示在自制的画框里)㈡、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
评价内容:
1、创意构思
2、装饰表现
3、构图饱满 ㈢、教师总评。㈣、欣赏作品。
第二篇:《植物细胞》教学设计
《植物细胞》教学设计
石城实验学校
陈琳
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生物科学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努力创设民主、宽松和自由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真知。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习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掌握制作方法。
1、(2)使用显微镜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2、能力目标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工具,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分工合作,积极参与实验。教学重点、难点
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教法
演示法、讲解法、激励法。教法
小组合作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导入课题
1、创设情境:你们想知道肉眼看不见的细胞是什么样的吗?那么我们来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就能知道它的模样了。
2、引出课题:(多媒体出示)植物细胞
(设计理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刚刚学会使用显微镜,很想利用显微镜来观察微小的细胞,而创设问题情境刚好能满足他们的愿望,学习兴趣自然高涨。)
二、示范操作、教会方法
1、认识材料用具(多媒体出示):洋葱鳞片叶、清水、稀碘液、镊子、滴管、纱布、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2、熟悉制作步骤(多媒体出示):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方法步骤
(1)、擦: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2)、滴: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3)、撕: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4)、展:把薄膜浸入清水中用镊子展平
(5)、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盖在材料上
(6)、染:用滴管把一滴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
(7)、吸: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3、教师结合方法步骤一边讲解,一边演示
(设计理由:古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新课标》提倡自主探究学习的重要手段。我把实验过程的七个步骤用用七个字概括,既利于学生识记,又便于学生操作,再结合教师的演示,学生实验的准确性和成功率大大提高。)
三、学生实验、教师点拨
让学生两人一小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并指导解决。
(设计理由:实验主要是锻炼学生使用工具和仪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分配两人一小组进行实验,能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四、对照比较、强化认识
1、(多媒体出示)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图片。
2、让学生把自己显微镜中看到的细胞和图片进行比较,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教师引导学生画出细胞简图。
3、表扬制作快速、成功的小组,分享成功。
(设计理由:通过对照、比较,以及教师的肯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信心和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五、课堂巩固、反馈提高
(一)选择题
1、医生在载玻片上将病人的血液涂成标本,这种标本叫()
A切片
B装片
C压片
D 涂片
2、盖片时必须让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再轻轻盖下,其目的是()A避免出现气泡
B防止水溢出
C增加透明度
D防止材料移动
3、黑藻细胞的基本结构中,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看到的是()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4、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下面操作正确的是()A、用餐巾纸擦拭载玻片
B、将洋葱块直接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
C、用镊子将取下的洋葱表皮在水滴中展平
D、染色时掀开盖玻片,滴入染液
5、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的哪个结构中()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6、樱桃素有“开春第一果”之称,吃起来酸甜可口。这些酸甜物质主要存在于樱桃细胞的()中
A叶绿体
B细胞膜
C液泡
D细胞核
(二)非选择题
7、下图为植物细胞结构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填写标号及文字):
(1)植物细胞的结构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填名称)
(2)这些植物细胞是在显微镜的目镜12.5×,物镜是10×的情况下所
观察到的,这些细胞被放大了______倍。
(2)已被碘酒染色的装片上,细胞中染色最深的结构是________。(填序号)
(3)若这个细胞是洋葱鳞片内表皮细胞,那么细胞中没有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4)若他所观察的这个洋葱表皮细胞在视野的左下方,要使这个细胞位于视野的中央,移动玻片标本的方向是_________。
(5)王小明从洋葱鳞片叶的内侧撕取一小块表皮做成的玻片标本叫_________,常用的玻片标本还有_______和_________。
(设计理由:练习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有效手段,通过练习反馈便于教师查缺补漏。)
六、课堂小结、感悟拓展
让学生小结课堂学习内容及收获。
教师总结:正是因为植物细胞中含有叶绿体,能够制造有机物,人类和其他生物才有了食物来源,所以我们要爱护植被。
第三篇:种子植物教学设计
种子植物 教学设计 黄晓岚
一 教学目标
1.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2.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3.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结构。
4.参与收集种子和果实的活动,体验与人交流和合作。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结构。2.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三 教学过程
引言:我们常见的花卉、树木、瓜果、蔬菜、粮食作物,绝大多数都结种子,故统称为种子植物。“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说明我们都是靠种子植物养活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不同植物的种子其大小、形状各异,那么,不同植物的种子其结构是否相同呢?以此创设问题情境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第一步:观察种子在实验“观察种子的结构”之前,老师要使学生了解观察生物体的基本步骤(由表及里、先形态后结构、先宏观后微观等),然后学生参照课本的实验方案,8人小组合作实验,结合老师出示的菜豆种子结构挂图,自制的玉米种子结构剪贴挂图,通过观察和讨论、比较,能够说出菜豆种子、玉米种子的结构,并且能够描述这两种种子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第二步:说明种子的主要意义实验结束后,教师对实验结果作一概括性小结:种子的基本结构相同,表面有一层种皮,里面是胚。胚实际上就是幼小的生命体。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学生观察藻类、苔藓、蕨类三类植物(突出放大其生殖细胞——孢子)的CAI课件,再观察种子植物(突出放大其果实、种子的CAI课件,就老师给的讨论提纲实验小组讨论交流。)讨论提纲如下:1.孢子和种子哪一个生命力更强?为什么?2.种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成为陆生植物中占绝对优势的类群,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在各实验小组代表积极发言的基础上,教师予以肯定并加以完善:孢子于是个生殖细胞,而种子是种器官,种子的生命力比孢子强得多,种子植物之所以更适应陆地环境,成为陆生植物中占绝对优势的类群,能产生种子是一个重要原因。
第三步: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区别学生将课下收集的苹果、桃、梨等果实切开,观察其种子的着生位置。再观察松的种子在球果中的位置。在老师以“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相同点是“子”,不同点是“裸”、“被”为启发点的点拨下思考、讨论,顾名思义得出答案: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二者相同点是都能产生种子,不同点是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而被子植物的种子不裸露,外有果皮包被。学生观察常见的裸子植物、被于植物的CAI课件,认识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学生观察“当地几种被子植物的种子的传播方式和途径”的CAI课件,小组就老师出示的讨论提纲展开讨论。讨论提纲如下:1.在种子发育过程中,果皮起什么作用?2.在种子成熟后,果皮起什么作用?3.种子的传播与环境相适应,主要分借风力传播、借动物传播、借水力传播三种,请同学联系实际举例说明。在各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老师概括完善:在种子发育过程中,果皮包在种子外面,起保护作用;在种子成熟后,果皮则有助于种子的广泛传播,从而扩大了后代生活的范围,促进了该物种的繁荣。所以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生活,分布更广、种类更多。第四步:课堂归纳小结教师用亲切的语言通过层层设问与同学进行交流:1.你知道种子植物与生物圈中其他三类植物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吗?2.你能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吗?3.你能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吗?4.你能识别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吗?5.你认同了“种子的传播是与其周围生存环境相适应的”这一观点了吗?在温馨的氛围中,让学生提纲挈领,理清思路,培养他们的归纳能力。
第五步:目标检测 通过填空题、选择题,填表题等练习,让每位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师适时进行鼓励性评价,既达到了巩固新知的目的,又使每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第六步:课后实践课后认识家乡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体验绿色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让我有很大的收获,发现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之处。成功之处:
1、从整体上来看,这一课达到新课程标准和课标的预期目标。
2、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运用观察法识别种子植物,提高安排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种子结构,既培养了学生观察、描述、归纳问题的能力,又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之更有信心解决问题。
3、使用多媒体课件,使这一课的信息量很丰富,给学生一个宽松的愉悦的学习的环境。
4、结合生物新课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充分的挖掘和调整,让学生合作中学习与提高,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不足之处:
1、分组实验安排的不太合理,忽视对学生实验习惯的培养。
2、评价方式单一,缺乏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评价方式有待加强。
3、时间安排不太合理,需要进一步完善,对课堂的掌控能力有待提高。
第四篇:种子植物教学设计
种子植物教学设计
关键词:生物实验;种子植物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24-0080-01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与前一节的藻类、苔藓和蕨类一起构成了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为后面所学习的内容打下了基础,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及不同种类植物种子结构的异同,但是有很多初一学生生疏的概念名词,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把教学内容与实验教学联系在一起,在课堂教学中穿插实验,培养学生兴趣,提升学生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方法,能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描述花生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结构,通过解剖种子的内部结构来掌握种子植物的异同点。
3.情感目标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参与探索种子植物的结构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与创新意识。
三、学习过程
1.知识回顾
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是靠________来繁殖后代的。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任务一:学生动手完成实验,观察花生种子结构。
提示观察生物体的步骤,一般按照由表及里,先形态后结构,先宏观后微观的顺序。
(1)我们首先观察花生种子的外形、颜色。
(2)剥下种子最外面的一层薄皮――种皮,并试探种皮的坚韧性,种皮具有什么功能?
(3)剥去种皮后,用放大镜观察内部的结构。仔细地分开两个豆瓣,观察种皮内有哪几个部分?在花生的种子里,像幼苗的部分包括哪些结构?其中与子叶连接在一起的结构是什么?将来发育成根的结构是什么?(对照课本自主学习胚的各部分结构)
(4)思考问题:①种子萌发时不能从周围吸收营养,只能靠种子自身储存营养。观察花生种子各部分结构的特点,分析储存营养的结构是什么?
②总结一下花生种子由哪两部分组成?所有种子的结构都一样吗?
学习任务二:学生动手完成实验,观察玉米种子结构。(小组合作)
过渡:我们已经知道了花生种子的基本结构,同样玉米种子也能长成一棵植物体,可是它却与花生的样子不一样,那它们的内部结构是一样的吗?我们一起来观察探究!
注意:对于玉米种子应在种子中央纵剖,仔细观察内部结构。
(1)取一粒玉米种子从中央纵向剖开,写出玉米种子各部分名称。
(2)同学们观察玉米中的胚,会发现胚比较____,不能储存大量的营养。请问它的营养储存在哪里呢?(提示:遇碘变成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在剖面上滴一滴碘液,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剖面,看看有何发现?
四、知识巩固
①种子的哪一部分将来能发育成一个植物体?
②花生种子与玉米种子在结构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五、教学反思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优点:
1.导学案给了学生学习的抓手。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上,通过它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小组要做什么,自己能做的就做了。
2.设置、实施多种不同的展示交流形式,引导绝大多数同学参与课堂,学生之间在互相交流、质疑、纠正中,正确答案形成了。
3.教学方法开放、有启发性,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交流渠道畅通。
4.学生展示过程提高自信,促进课堂快乐学习。
我认为以下几点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改进:
1.练习设计要有趣味性,要在导学案中体现。
2.学生适应这种上课形式后,教师的重复语言、指令性语言要减少。
3.设置的梯度还不够。
第五篇:《种子植物》教学设计
第二节种子植物
一、课程资源分析
种子植物种类多,分布广,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比较多。学生能举出的植物例子大都是种子植物,所以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学生方面的课程资源,使教学过程更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使所要传授的知识,在学生的生活中找到支点。
各种植物的种子外部形态虽然千差万别,但很多植物的种子又有共同特征,开发和利用种子外部形态不同,但种子结构相同的植物资源,使学生理解千差万别的植物有其共同的特征。学生家里有各种植物的种子,让学生带一部分来观察解剖它的结构,会让学生理解种子结构上的区别和一些种子结构的共同特征。
植物的种子千差万别,一些植物的形态有利于种子的传播,如:有些果实表面有翅或毛,适于随风飘扬;有些果实表面有刺毛或黏液,能够黏附在动物的体表传播;有些果实颜色鲜艳,有香甜的浆液或果肉,能够诱使动物来吃,动物吃下果实后,不少种子能够随粪便做出而传播。可开发和利用相关植物种子的课程资源,使学生理解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加适应陆地生活。
二、教材分析
种子植物与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相比,结构要复杂、生活环境要干燥。可以通过对比能使学生感受到种子植物对陆地生活环境的适应。种子植物随处可见,学生对种子植物的认识也比较多,只是没有对种子的微观结构进行过观察,应设计好观察实验。
三、学情分析
学生们虽然对种子植物比较熟悉,但没有上升到理性知识的层面去认识,所以应组织学生讨论生活中对种子植物的认识,逐步认识到种子植物的特点。学生们能收集到各种种子,对组织本节课的观察活动是很有利的。学生在观察的活动中,需要教师的引导,需要教师在方法上进行帮助。
四、教学策略
课前师生共同收集植物的种子,让学生感受到种子植物与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相比,其主要区别之一是能够产生种子。
观察种子的结构时,让学生按由表及里、先形态后结构、先宏观后微观等的基本步骤进行观察,总结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识别自己所收集到的种子属于哪类种子。
利用图片资源让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了解校园中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五、教学目标
1、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识别我校校园中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3、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结构。
4、参与收集种子和果实的活动,体验与人交流和合作。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结构 难点:实际区分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
七、教学流程
实物导入:布置学生收集多种植物的种子,特别是学生常见的大豆、玉米、水稻、小麦、豆角、茄子、黄瓜、葵花仔等种子,让学生感受到种子种类的繁多,从而意识到种子植物的多样性,体会到种子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成果展示: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知道的植物;展示自己收集到的种子。总结种子植物的概念。
实验观察:观察种子的结构:让学生首先观察菜豆种子的结构然后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讨论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观察的过程中学习:种子的主要结构是胚,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有的种子还有胚乳。学生明确了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后,让学生观察自己收集的种子哪些与玉米相同,哪些与菜豆相同。
比较总结:填写菜豆种子与玉米种子相同点与不同点的表格,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再进行具体的讲解。
图片欣赏:观察各种种子的图片,进一步认识种子的结构。让学生讨论哪些种子的结构与玉米种子结构相似,哪些种子和结构与菜豆种子的相似。
兴趣拓展:讲述我国考古学家在四川省成都市的凤凰山挖掘出一座巨大的西汉时代的古墓,从中发现一些种子,其中包抱西红柿种子的事情。把我国种植西红柿的历史向前提到2000多年。改变了西红柿是从西方引进,只有400多年历史的说法。这些种子经过萌发实验竟然有萌发的,由此说明种子的寿命。
补充一些种子寿命的相关数字,让学生对种子的寿命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种子归类:区分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观察所收集种子生长的位置,看看哪些生长在果实里,区分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学生对一些果皮是肉质的植物种子认同是生长在果实里,对于果皮是干燥的种子,则有不同的看法。对这种情况进行了分析,并说明在学习了后面的开花结果的知识后会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图片欣赏:展示几种外观比较美丽的珍惜裸子植物的图片,让学生认识。
分析图片:展示苍耳、杨树、红翅槭、白头翁、鬼针草、蒲公英等有特点的种子植物图片,分析它们适于种子传播的特点。
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很感兴趣,体会到了植物与环境的适应,感受到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加适应陆地生活。
技能训练:观察课本中提供的白网纹草和银线鸟巢凤梨的叶脉,讲述平行脉和网状脉。让学生列举生活中见过的哪些植物是平行脉,哪些植物是网状脉。促使学生理解平行脉和网状脉,使教学过程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内容丰富,融实验和理论于一体的课,有很强的科学性、实践性。在教学实践教程中注意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比较观察能力、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都基本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学生们对教师提供的各种图片和有关考古学家发现……2000多年前的西红柿种子很感兴趣,丰富了课堂内容,提高了学生的情趣,提升了民族自豪感。
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本节课开发了图片、数据等多种课程资源,在教学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种子对于农场的学生来讲是比较容易找到的,有多种可利用的种子,学生们收集了很多种子,对于帮助学生了解种子植物的多样性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实验用的种子都是学生自己准备的,为实验的顺利进行提供了物质保障。丰富多彩的图片引发了学生的习兴趣,考古学家的发现更是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