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卓越人才进入中小学中职师资队伍

时间:2019-05-15 04:00: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吸引卓越人才进入中小学中职师资队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吸引卓越人才进入中小学中职师资队伍》。

第一篇:吸引卓越人才进入中小学中职师资队伍

吸引卓越人才进入中小学中职师资队伍

创造型师资利于培养创造型人才,不善创造的教书匠的一统天下制约了创造型拔尖人才的培养。要让卓越人才进得来、留得住。在中小学和职教教师的职称评聘中要加大创造成果的权重,改变重几篇教育教学论文轻创造成果的现象,壮大创造型师资队伍。

陶行知极力提倡创造教育,提出新世界之创造,是我们的主要功课;强调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呼吁向着创造之路迈进,指出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名师出高徒。卓有建树教师,对于造就卓有建树的学生,影响和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一、曾执教基础教育的众多卓越人才现已难觅踪影

曾经何时,连中小学教师中都不乏地方甚至全国有影响的海归、博士、教授、举人、饱学仕绅、社会名流和文化创造成果丰硕的创造“牛人”、“强人”。令现在一般人匪夷所思的是,不少包括名作家在内的创造“强人”当过中小学教师,如朱光潜、叶圣陶、朱自清、唐圭璋等。他们在当时的中小学里很吃得开,工资通常开得比较高(现在高职称才能高工资),有名有地位,扬眉吐气“趾高气扬”。当时,中小学能留住这些精英,说明待遇相对优厚。例如,大作家梁实秋解放前靠当中学语文教师,兼给报纸副刊写小品文,能养活一大家人且生活小康。学富五车的毛泽东当过小学教师。徐匡迪的中学老师中有李叔同大师,陈景润的中学老师中有在其心田中播下哥德巴赫猜想种子的渊博的大学教授,梁实秋“作文秘笈”就得之于他的前清举人出身的国文教师。余秋雨说在其就读的中学教师中很奇异地隐藏着许多出色的学者,初一自修课的督课教师竟是著名学者郑逸梅先生,现在说起来简直有一种奢侈感。到高中换了一所学校,依然学者林立。英语教师孙珏先生对英语和中国古典文学的双重造诣,即便在今天的大学教师中也不多见。语文教师穆尼也是一位见过世面的人,至少当时就在旧书店里见到过他在青年时代出版的三四本着作。

李政道、钱学森、华罗庚、邓稼先、竺可桢、李四光、茅以升、钱钟书、萧乾等等数不胜数的各行各业富于创造力的栋梁之才,包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和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多数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完成的中小学及高等教育。这些拔尖的创造型人才的成就不可能与培养他们富于创造素质的师资无关。名师出高徒,教师能影响学生的一生。创造型教师必然有利于创造型学生的培养。

二、不善创造的教书匠一统天下制约了创造型拔尖人才的培养

近几十年来,我们的教育培养了几个有较大影响的大师级的创造型人才?于是有了钱学森之问:“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为什么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的?”因此,人们将责备的目光转向了与大师造就联系最近的高等教育。

如果说中国教育难出大师责在大学,那么改革开放以来逾百万学子在国内读完中小学后到发达国家读本、读硕、读博,数量之巨远甚于之前多少年之和,但是获得诺贝尔奖的无一不是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留学生,而且能青史留名或流芳百年的各领域的杰出人才灿若繁星,这怎么解释?恢复高考近40年来,数千万人读大学数百万人出国深造,但是无一人问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中国教育难出大师病根始于基础教育。基础教育对造就一流领军人才发挥基础性作用贡献不足,一是因为应试教育和过重的课业负担抑制了孩子知识面的拓展、兴趣的发展、想象力的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造成他们创造力的先天不足。中小学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阶段是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素质的最佳发展期,但是他们失去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宝贵时间和良好基础。当我们的学生在拼命做题的时候,美国学生在动手做实验;当我们的学生仍然在为分数、择校拼搏的时候,美国学生在做科学研究课题;当我们的英才少年在搞奥林匹克竞赛的时候,美国学生在研究攻克癌症、制造火箭、开发新能源、做火星探测器……

2.创造型师资的严重“短腿”。在“文革”以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主体是“文革”中毕业的初高中生,通过中学毕业分配、知青上调、工人农民代课转正等途径进入教师队伍,尤其是小学初中和职校基础课、专业课那一点点东西,一门课天天翻来覆去教了十年二十年,早已烂熟于心倒背如流,如单看所教学生考试分数,可能在平行班中也说得过去,有的还不错。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并不缺仅仅满足于能上课能让学生考试分数说得过去的“教书匠”。

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未来要成长为拔尖人才,很需要像前述那样的学识渊博卓有建树的师资的熏陶,但是现在的中小学和中职学校里能找到几个这样高水平的教师?

三、让卓越人才进得来留得住

社会上多年来积淀了很多卓有建树的知名作家、翻译家、美术家、书法家、舞蹈家、歌唱家、演奏家、运动员以及职教需要的优秀厨师、设计师等等,但是各地通行的硬杠杠使他们进入不了中小学和中职师资队伍:

首先只公开招聘大学刚毕业、无所谓有无建树的小年轻,其次要考取通过率很低的教师资格证书,三是很多发达地区要求有985、211院校本科以上文凭。

就算进来了,现行的职称制度会使这些卓有建树的人才在学校职称低,因而工资待遇在教职工中相对较低,身份低没面子,留不住。

最近在网上浏览到两篇文章,一篇是《发表论文能否在职称评聘中成“浮云”》(现代教育报),一篇是《期待出现更多作家型语文教师》(中国教育报)。我不禁要问:作家在文化创造方面,较之广大一般教师,属“强人”、“牛人”,但是根据现行政策,凭其丰硕的作品他们连高级教师都不够资格评。难道作家发表的几十万几百万字的文化创造成果就抵不上在省级及以上公开出版发行的教育教学刊物上发表的3~5篇教育教学论文?

当过中小学或中职教师的鲁迅、周作人、老舍、丰子恺、黎锦熙、王力等都是卓有建树的创造型人才,否则怎能成为大家、大师?但是如果在今天,他们中的不少人尽管学问很大,文化造诣深厚,创造成果丰硕,但是今天可能连高级教师都评不上,因为很多省市在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文件中均要求教师在省级以上公开出版发行的教育教学刊物上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发表教育教学论文,他们没有,一票否决。在“学高为师”淡化、唯学生考试分数是举的校园生态中,他们只能仰文化造诣文化创造与自己差距如天壤的教书匠的鼻息苟且偷生,这岂不可笑?

曲不离口拳不离手。琴师长期不练琴怎么教学生?以教学生读文章写文章为业的语文教师不需要练笔,只要资历够了,拼凑几篇教育教学论文,开一节公开课就能上高级职称。即使发表一大堆小说、诗歌、散文、杂文或时评,但是这些文化创造因为不属于在认可的教育教学刊物上发表的教育教学论文,评职称不算。作家评职称看“作文”语文教师不看,岂非咄咄怪事?

与此相对照的是,其他不少行业在职评中更注重以成果论英雄。很多我们所熟知的文化名人,主要因为歌唱得好,琴弹得好,舞跳得好,表演好,字画好,评上了国家一级演员、一级书画家。

我看过一个电视采访,邓亚萍得了世界冠军,从启蒙教练开始,带过她的一批教练因此沾光,评上高级职称。

像拥有正高职称的李谷

一、李双江、宋祖英、马俊仁等,有的文化、理论底子很薄,上正高主要凭文体成果,而非论文论著。赵忠祥高中学历评一级播音可能主要凭播音和主持业绩而非论文。比如评国家级教练职称,有的省就这样的规定:对于训练或培训2年以上的运动员输送后4年内取得获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亚运会、亚洲杯、亚锦赛优异成绩或向国家队输送3名以上运动员并取得5次全国冠军2次亚洲冠军的教练员,论文发表2篇即可,没有论文的发表2篇文章也行,没有文章还可用2次讲学或学术交流代替。

全国一千多万教师,人人要评职称人人要写论文,人均1篇,就是1000多万篇,哪有地方刊登?有创造性尤其原创性的又有多少?有必要把绝大多数没有什么价值的垃圾论文看得那么重吗?

难道音乐美术书法教师的获奖作品、外语教师刊登出版的译作、理科和职校专业教师的发明专利等等文化创造就抵不过在认可的教育教学刊物发表的教育教学论文?在职评中不重视教师的文化创造怎能利于培养有创造力的学生?

我没有检索到梁实秋的教育教学论文,如果翻译了《莎士比亚全集》,有《雅舍小品》行世的文化大师因此连区区中小学高级教师都评不上,说明我们的职评制度有严重缺陷。

党中央号召建设文化强国,中小学和中职学校责无旁贷。建设文化强校,师资中少不了文化“强人”。如果能在职务评聘中增加文化创造和业绩成果的权重,甚至将其视同论文,可激发中小学和中职教师文化创造的积极性,吸引创造“强人”进入中小学和中职教师队伍。教师富于创造,对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对于孩子未来成长为富于创造的杰出人才是非常有利的。

如果在中小学和中职教师中有大量的翻译家、小说家、散文家、评论家、诗人、音乐家、舞蹈家、运动健将、明星教练、书画家、发明家、软件专家以及数理化生政史地方面的有建树的专家学者型的教师,这对于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人才培养,对于增强一所学校、一个地区的教育的影响力辐射力、大有裨益。

身价千万亿万处于金字塔顶端的文化人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在全国有知名度的卓有建树的文化人、作家、艺术家、运动员、教练员不是身价千万亿万,只要在人才进入、职称评定等方面有特殊政策,他们是愿意到中小学和中等职校当老师的。

第二篇:如何吸引人才

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发挥人才作用

刘邦在总结楚汉之争的胜利时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擒也。”

此所谓“得人者得天下,失人者失天下”。汉高祖的三杰正是楚汉战争期间质量最高的人才。汉高祖以杰出人才的资源优势,得以战胜貌似强大的敌人。这就告诉我们,人才不仅有雄心和抱负,更有推动社会发展的积极动力,执政者须善待之。

那么在今天我们又要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发挥人才作用呢?

面对这个复杂的问题,让我们追根溯源,从人才的本质出发——人才,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基本需要归纳为生理、安全、交往、尊重和自我实现五个等级,由低到高逐级形成和发展。

我们就从马斯洛原理这个角度尝试着解答下刚才提到的问题。

首先,对于较低级的几个需求层面,各单位要为吸引人才积极创造条件,工作上尽可能提供必要的资金设备、试验条件并创造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等,在生活方面尽量给予关心照顾。单位职工只有没有后顾之忧,才能安心工作,才能一心扑在事业上。随着个人事业的发展,单位也必然会取得长足的发展。

简单点说,要以“优厚待遇”吸引人。每个职工都希望自己的单位蒸蒸日上,自己的待遇天天改善。客观的收入、优厚的待遇对留住人才有一定的吸引力。所以要增加人才优惠政策落实力度,切实做好人才的工作、生活环境的改善,促进单位善待创新人才、吸引人才。

然而作为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人才,更需要实现的是较高层次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尊重需求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代表着成就、名声、地位和晋升机会等。该需求层次的激励措施主要有:公开奖励和表扬,强调工作任务的艰巨性以及成功所需要的高超技巧,颁发荣誉奖章、在公司刊物发表文章表扬、优秀员工光荣榜。

没有激励机制的话,自然成为“平均主义大锅饭”,导致职工精神萎靡、不思上进,人才变愚才。人才亦是普通人,也有趋向于“好逸恶劳”的一面,若企业领导者不施予环境刺激而任其自生自灭,则所有人都趋向于“急功近利”的价值观,企业将不再拥有真正的人才。所以要以真心待人,设定正确的战略目标,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公正地评价每位员工,公平地给予报酬,让良好的激励制度在企业内部生根发芽。对于做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干部要给予表彰和重奖。

自我实现、发挥潜能等的自我实现需求,是最高层次的需求,包括针对于真善美至高人生境界获得的需求,是一种衍生性需求,其激励措施有:设计工作时运用复杂情况的适应策略,给有特长的人委派特别任务,在设计工作和执行计划时为下级留有余地等。

也就是说,要以“广阔的事业前景”吸引人。通过建立人才使用、提拔特别通路,与公开考试选拔、业绩考核和票决等方法相结合,以保障各单位的人才得到最好的施展才华的发展环境。建立多层次人才考核选拔机制,为他们的职业生涯做好规划,将在各条工作战线上的英才纳入领导干部后备梯队进行重点培养使用,为人才实现职业生涯目标提供舞台。既可以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又调动人才的积极性。有了广阔的事业前景,自然就可以吸引人才了。

仅仅是吸引人才还是远远不够的,更要留住人才。“鸟择良木而栖,士择良主而仕”,有能力的人总是自然地向那些工作报酬优厚、更尊重人才,更能充分实现自身价值的单位流动,以保证自己社会地位的不断提升。其实,良好的人才流动是一种互利行为。其互动行为主要表现在:企业家总期望优秀人才的不断流动以带来创新的思维,而高瞻远瞩的人才总流动到优秀企业家的麾下。

值得一提的是,人才流动是正常的行为,而人才流失不是,后者不仅是企业无可弥补的损失,甚至可能是国家不可低估的损失。比如历史上,纳粹上台后,疯狂迫害犹太人,许多犹太科学家不得不背井离乡,大量科学家逃亡移居美国。而数年后,正是德国科学家发现了原子核裂变的链式反应现象,进而推定出可以利用这个现象制造原子弹。近代伊拉克在海湾战争后,苏联解体后前加盟共和国公民也曾大量向外移民。现在,中国年轻留学生也大多愿意留在国外发展。前车之鉴,这种人才外流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如前所述,人才易失不易得,所以要使用人才,更要保护人才。能保护人才的地方,才是能涌现人才的地方。在封建礼教下,帝王为成其基业而广招人才,而一旦霸业得成便“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为了维持政治的稳定,一些帝王甚至忠奸不辨,致使一代代名将饮恨,一颗颗文斗殒落。李广、岳飞、辛弃疾、苏轼„„不胜枚举。随着社会经济的迅捷发展,现存的一些人才选用制度又再次落于时代之后。事业、企业最常见的状况是论资排辈、脑体倒挂、能上不能下。在这种固步自封的“金字塔”形的用人体制下,无论人才的数量、质量,还是人才观念更新的步伐都遭受到严重的压制。那么怎样才能保护、爱护人才呢?

水有源,树有根。爱护人才首先要有意识的培养人才。人才并非天生,而是通过自己的学习,在实践中成长起来的。自己的勤奋,再加上不断地被给予实践的机会,人才才会健康的成长。“活到老,学到老”,可惜现在的很多专业技术人员,往往是从学校到单位,没有再培训的机会,以至于知识陈旧、老化,跟不上时代的要求。所以我们更要加强继续教育和人才培训工作,努力拓宽培训渠道,扩大培训面,力求全覆盖;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对职工进行教育培训,不断提高职工整体素质。

对人才资源进行的投资是一种战略投资,这种投资的回报率是很高的。比如在培训经费和途径上,单位和个人可以相结合,工作对口的专业技术教育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单位进行报销。这样,个人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去参加专业技术的再教育,不但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也为单位创造了很好的效益。

其次,用才要有气魄。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用人,必须充分信任,放手使用。要提防谗言,要敢于授权,要大力支持工作。人才贵在使用,不能放在仓库里冷藏起来。必须解放思想,更新用才的观念,摒弃各种陈旧观念和偏见,树立事业至上观念,要大胆使用年轻干部,大胆破格重用年轻干部,大胆给年轻干部压担子。用人单位爱护人才,不是要畏畏缩缩、缚手缚脚,而是要给“准人才”合适的“舞台”,让其施展抱负,一试锋芒。诸葛亮“事必亲躬”却只落得个“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

爱护人才,更要允许其犯错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兵法所谓:善胜者不阵,善阵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终胜——小败之后连兵结阵,透彻敌情,再造胜势,比之项羽百战皆胜乌江一战一败涂地,岂不好得多么?所以要克服重资历、轻能力的倾向,对崭露头角的优秀青年人才,不能求全责备,不仅要严格要求,更要关心支持他们,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和阻力,大胆提拔使用,将他们推到重要岗位,在实践磨炼中增长才干。

如前所述,人才是一种资源,不能合理的使用人才,是一种极大的浪费。管仲就曾说:“明主之官物色,任其所长,不任其所短,故事无不成,成功无不立。”领导者不可以求十全十美的人才,倘若用人之长补人之短,则身旁多有人才;而若求短舍长,天下尽是庸才。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简单点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位员工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各级领导要按照分类管理的原则使用各种人才。“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如何扬长避短,既利用人的长处,又避免人的短处,这是一个十分微妙的用人艺术问题。

首先,要用其所长,尽量保证他们的时间和精力主要用于自身专业技术领域,减少过多的行政、社会事务负担;其次,在专业技术领域内,要发扬民主,尊重他们在专业技术领域的研究,允许他们充分发表看法,在他们工作范围内真正做到有职有权。当他们与行政领导意见不一致时,要允许保留不同意见。不要干什么都受到种种限制,给他们施展才能的空间和舞台。

其次,要把人才安排到最能发挥他才能的适合的工作岗位上去,实现人与事的最佳配合。因为每个人的个性差异很大,所以,要想使每个人都能发挥其积极作用,就必须遵循适才适所的用人原则。如把有技术专长的人才放在技术岗位上;把有组织才能的人才放到管理岗位上。做到用人所长、用人所愿、大才大用、小才小用,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同时还要考虑每个人的的气质类型和兴趣特征,尽可能地安排他们到最适合的工作岗位上去。

“得士者昌,失士者亡”,人才是一个单位的兴衰成败的关键,正所谓:事在人为、业以人兴。究竟怎样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发挥人才作用,是一个长久以来的问题。才疏学浅,以上就是我们抱着抛砖引玉的态度,提出的一点浅薄之见。

第三篇:如何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

关于如何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反馈

无论什么领域,其发展都是靠人来推动,人才是一个社会的核心,吸引和留住人才就是发展的关键。我市高度重视人才智力的引进和使用工作,倾力打造一流的政策环境、创业环境和服务环境,积极吸纳、引进优秀人才来秦创新创业,为人才实现理想搭建平台,努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一、深入调研,精心谋划,不断完善人才体制机制 通过对京津地区及其他省市人才引进政策的比较研究,对我市人才政策文件进行全面梳理汇总,针对我市现行人才政策的优势与不足,及时调整完善,结合我市重点产业发展需求,谋划出台契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引进政策。

一是设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升现有人才的积极性。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吸引、留住优秀人才,开发员工潜能,造就良性的竞争环境,出台有利于释放引进人才积极性、创造性的激励机制,通过物质奖励,体现出人才的价值,同时注重非物质奖励,提高待遇,体验认同感。我们下发了《关于进一步鼓励现有各类优秀人才发挥作用的若干规定》《秦皇岛市市管优秀专家选拔管理办法》等文件,对设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技术平台,给予10-40万元资金扶持,对国家、省级引才引技项目给予经费资助。对市管优秀专家选拔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在人才津贴、职称评聘、科研立项、生活安置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和优惠。二是围绕吸引和留住人才,先后出台了《秦皇岛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工程实施办法》《关于加强企业引进京津人才智力工作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在高层次人才引进方面,明确了奖励标准和保障措施。站位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着力构建具有比较优势的人才引进机制。适度扩大人才优惠政策的惠及面,重点在人才创业用地、项目资助、金融支持、财税优惠、收入分配、股权激励、社会保障、住房等方面凸显我市引才政策的比较优势,增强对优秀人才的吸纳和凝聚力。在充分调研、学习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谋划起草了“港城英才计划”,进一步优化对人才培养和引进的激励机制,为人才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环境。

二、牵头抓总,明确目标,突出党管人才原则 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委全会精神,强力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明确工作要点,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大力实施人才引进、人才培养等工程,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稳步推进十项重点人才工程开展,加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协调发展,落实中央“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号召,做好鼓励各类优秀人才创新创业工作。培养“创新型”人才,以高校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等为依托,通过产学研合作建设一批科研成果产业化示范基地和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积极引导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合作形成一系列产学研联盟,构建人才培养链、供应链。在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领导下,建立人社、科技、发改等部门定期沟通协调机制,把重点项目建设与人才引进工作相结合,通过对在建、拟建项目,尤其是重点项目实行主动跟踪服务,随时了解掌握人才需求情况,采取定期组团参加京津冀高层次人才洽谈会、人才猎头、网络寻聘等多种形式引进急需人才,提升人才工作服务经济建设力度,逐步形成项目与人才良性互动和高效融合的良好局面。

三、搭建平台,多措并举,全方位引进人才智力 围绕我市重点发展的休闲旅游、现代物流、医养结合、会议会展、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创新人才项目载体,促进同高层次人才的对接。

一是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人才培养、引进与京津全面对接,建立京津高端人才团队创新创业平台。本着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政府作引导、院校为依托的原则,全面对接京津等院校、科研院所,通过组织开展与央、京津企业对接活动,进一步鼓励和支持我市同京津地区的合作力度。依托清华大学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基地,发挥清华引智基地的桥梁作用,积极探索与清华大学开展深度合作。二是加强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依托开发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一批人才载体,以项目为载体招才育智,大力引进高校优势资源,建立了清华大学精密仪器和智能装备研究院等高校的大学孵化器,成为培养高端科技创新人才的培训基地。加强院士工作站建设,推进院士与企业、学院的对接活动,促成科技成果在我市转化。三是抓住暑期我市组织承办全国科技成果巡回展、中组部专家休假、河北省院士联谊会、省管优秀专家休养、市科技周以及创新创业大赛等有利契机,在做好相关组织服务工作的基础上,切实加强与有关单位的联系协调,建立高端智力柔性引进的长效机制。同时,充分发挥市博士专家联谊会等高层次人才团体的联谊沟通作用,鼓励他们发挥自身作用,加大同外地高层次人才团体开展各项交流合作,结合各自专业和主研方向,积极主动加强联系沟通,引入一批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科研成果在秦落户转化。

四、创新机制,完善服务,不断优化人才服务环境 认真落实各项人才服务保障,为各类人才生活、工作提供优质的环境。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协调电视台、报社等单位采取政策解读、事迹报道、经验介绍等方式,在各种媒体集中展示我市近年来人才工作取得的成绩以及各行业领域人才发挥的巨大作用。协调市编办、市人社局等单位成立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服务中心,畅通高层次人才干事创业的绿色通道,为人才提供全方位的高效服务。对人才从政治上关心,优先推荐入党,扩大引进人才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的比例,优先参政议政,加快相关工作推进力度,确保优惠人才政策能够落到实处,为企业引才和人才发挥作用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建立了“秦皇岛人才”微信公众号及“博士专家联谊会”微信交流群等,沟通更方便,贴近人才,增强服务意识,积极为各类人才做好服务工作,进一步营造了“四个尊重”的良好氛围。

第四篇:企业如何吸引留住人才

企业如何吸引留住人才

人才是当今企业竞争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如何留住人才是许多企业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要留住优秀人才应在建立新理念的基础上,靠事业留人、靠企业文化留人、靠职业生涯管理留人、靠优厚待遇留人,从而给优秀人才创造适合其发展的优良环境和平台。这样才能真正留住人才,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当今企业间的人才之战硝烟滚滚,如何留住人才对各企业来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管理课题。导致企业人才流失的因素很多,有外部环境的诱惑,也有内部环境的影响。针对这些因素,企业管理者应该如何建立一个留住人才、留住人心的环境呢?

一、留人应树立新理念

1.人力资本比财力资本更重要。财力资本靠人力资本推动才能增值,人力资本可以转化为财力资本。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才对企业的贡献率也越来越大,所以人才成了企业间争夺最激烈的资本。在美国,企业董事会中不带有财力资本的独立董事,已占到40%以上。当今世界强调能力、智力、智慧,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最佳动力源泉。

2.用好人比选好人更重要。左有伯乐,右有造父,前者会选马,后者会用人。有些企业总是认为“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而不注重开发本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注重在自己身边发掘优秀人才。这种做法会严重挫伤自身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浪费了许多时间和财力。只有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才能使企业的每一个职工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对于特别有能力的人,更应该给他广大的空间和舞台,这样才会使优秀的人才不会有怀才不遇的感觉而流失。

3.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同等重要。当今人性中不能忽视“利益人”的特点,市场经济交换的实质是利益交换。在泰勒的科学管理时代,对于人的认识是:人是由经济诱因来引发工作动机的,其目的在于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经济诱因在组织的控制之下,因此,人往往被动地在组织的操纵、激励和控制之下从事工作;人总是以一种合乎理性的、精打细算的方式行事,力图用最小的投入取得最满意的报酬;人的情感是非理性的,会干预人对经济利益的合理追求,组织必须设法控制个人的感情。根据这种关于人的观念,企业必须对员工实施严格的外部监督,同时运用物质刺激手段来强化其积极性。

当然我们不排除其他方式例如精神激励为主的优越性。现代社会学也认为,人的需要是分层圈的:第一层圈是“生存”,第二层圈是“交际”,第三层圈是“发展”。相应地剖析留人的三种途径———高薪、感情、事业,我们发现,如果忽略了“生存”,也就是薪水问题,任何“事业”都是空中楼阁。但忽视了感情和事业,留人也很困难,因为人毕竟是有事业追求的。

二、留人应重视“四靠”

1.靠事业留人。人才流动的方向一般都是哪里最能发挥人的潜能,人才就往哪里流动得越多。企业有前途、事业喜人,人都愿意留下。真正意义的人才注重的是自己的成长和发展空间,要留住人才,使人才有用武之地,就得靠事业留人。事业对人才有非常大的凝聚力,有才华的人会把事业作为自己的第一追求,所以应该让想干事的人有事干,能干事的人干成大事,这也是国内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最薄弱的环节。或许高薪能够一时留住人才,但是事业却能长期留住人才。如何创造良好的“事业”环境,这正是国企更应该思考的问题。

2.靠企业文化留人。文化力就是竞争力,文化力是凝聚力、环境力、素质力的结合,文化力可形成一个拴住人心的环境。企业必须拥有自身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本身必须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同时又有实现想象的机会存在。人才在为企业服务的同时,除了工薪等利益之外,更重视追求的是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使自身在企业内部有机会得到再造与升值。如果企业没有文化或一味地追求利润,而忽视掉了员工的精神需求,就是给人才加薪,那也只能是留住人才一时,却留不住人才一世。

3.靠职业生涯管理留人。要使每个人都有适合的岗位,有全面的培训,有系统的学习,有整体的关心,给他目标、给他提升、给他机会、给他成才之路。为有才能的人制定他的职业生涯,这是留住人才的最好方法。因为对于一个人来说,职业的成就感有时可能会比他的生命更为重要。所以,给人职业生涯对于他来说,就是给他成功的阶梯,大多数人才在这个时候都会安心留下。宝洁公司、微软公司人才流失率低于5%,原因就在于此。

4.靠运用优厚待遇留人。具体地讲,一是“金色的握手”。即运用股票运作留人,因为员工持股,可解决资产占有与雇佣关系的改善;经营持股,可解决资产占有者与经营者的矛盾。二是“金色的手铐”。即利用股票期权,让经理人认股、入股权计划,这就给管理者戴上了柔软的“金手铐”。三是“金色的降落伞”。现在企业管理者当中有所谓“58(岁)现象”,也就是身在权位上的时候担心退下来后生活没有保障,于是拼命地为自己捞取钱财,导致贪污腐败。对此可以通过股权认购、退下后获得一大笔养老金,解决养老问题。

三、留人要为之提供“平台”

1.公平竞争的平台。企业内部的环境对于每一个创业者来说都应该是公平的。我们的人才市场市场化程度还不高,企业内部也仅是开展了公开竞争和选拔,而人员评价、工作评价还比较落后。与国外先进企业相比,我们的差距之一就是缺少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所以创建公平的竞争环境对于人才的成长来说至关重要。在某些企业内部,人们的不满往往是认知上的不平衡,而不是能力上的差异,所以最终将导致人才的流失;而留下的人也不会因此就获得平衡,如同一个天平,缺失了一方,另一方仍会有不平衡感受产生。

2.参与社会分工合作的平台。不少企业在留人上有一个误区,就是要求员工成为企业的附属品,不能朝秦暮楚。这种思想实际上是不把人当作一种资源来看待。但人是活化的资源,不是物。个人的能力也是多方面的,作为社会的一分子,他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应该允许他参与社会的分工与合作。只要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应该允许人们到更广阔的天地去施展才华,毕竟人不是某一个企业所独有的财产。

3.企业领导能力是提供这些平台的关键。要想留住优秀人才,企业领导的能力非常重要。留人靠环境,更要靠好的领导,领导如果能把人力学运用好,留住好的人才自然不在话下。首先,领导要有人格魅力,形成同心,整合群力,这样企业的凝聚力就能形成,从而使员工心理上真正形成团队。其次,领导要激活每一个员工的开发潜力、个人潜力,这样创新力就

会显现。第三,领导要做到修己以安人,只有安人才能留人。要了解每一位员工,根据不同情况运用不同对策解决其具体困难和问题。对有棱角、有个性、有特色的人,就要用人所长;对有勇、有谋、有特长的人,要相敬相亲,以贤相待;对有强烈私心的人,则要审慎对待,用其才但更要防其奸,必要时也不要吝惜,免得一条臭鱼搅得一锅腥,请其走人。

当今的企业应该在留人的理念、方法、制度上与时俱进,不断地变革、调整。只有留住企业的“明星”,留住骨干员工,企业才能更好地前行。

第五篇:乡镇企业吸引人才的研究

小议乡镇企业如何走出人才流失的陷阱

【摘要】乡镇企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的战略地位,对解决“三农”问题和农村城镇化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大部分乡镇企业却处于“招人难,留人更难”的困境之中,人才的大量流失严重阻碍了乡镇企业的健康稳步发展。文章阐述了乡镇企业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面临的困难,结合乡镇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及乡镇企业自身的特点,提出了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策略。

【关键词】镇企业 人才流失 吸引人才

乡镇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尤其是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村城镇化的步伐有着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20多年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从开始的“在夹缝中求生存”到后来的占据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成为促进中国工业化、现代化的主要力量之一。近年来,中共中央提出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使乡镇企业更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乡镇企业受到剧烈的冲击,发展速度趋于平缓,新安排就业人数的能力下降。大部分乡镇企业仍处于小规模、发展落后的境地。乡镇企业的发展亟需大量人才参与其中,而现实中乡镇企业人才流失非常严重,给其发展造成很大的危机。人才高比例的流失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后果,最终可能影响到企业持续发展的潜力和竞争力,甚至可以使企业最终走向衰亡。因此,如何应对人才流失产生的危机,如何进行制度创新,如何吸引、留住人才是乡镇企业现阶段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乡镇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分析

乡镇企业流失的人才大多流向经济发达地区、大城市及沿海城市等的大型国有企业、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等。据1996年国家科委对188个高新技术项目承担单位调查,结果发现78.2%的企业人才有流失,其中流失的人才46.6%流向国外,10.9%流向三资企业,仅有0.9%流向乡镇企业。有资料显示,以各种形式招聘到乡镇企业的各类人才平均供职时间仅2年左右。急需人才吸引不进来,已有人才留不住,且大量流失,这样就给乡镇企业造成很大的杀伤力。造成乡镇企业陷入人才困境的原因很复杂,有企业外部环境的客观原因,也有企业内部自身的原因。

1、客观原因。从客观环境来看,一是企业在地域上的劣势,由于大部分企业处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市场化程度不高。与大城市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相比,相对闭塞落后,不具有吸引人才、特别是核心人才的先天优势,因而陷入了“招人难,留人难”的两难境地。二是社会制度因素的影响。虽然乡镇企业经过改制之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计划经济时代遗留的影响仍然存在,其市场意识淡薄,职业化素质不高,缺乏吸引人才的竞争力。还有部分的乡镇企业存在着政企不分、产权不清、权责不明的问题,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从而降低对人才的吸引力。三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市场竞争环境给予人才更多的诱惑。高薪始终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原因,而宽松的用人环境、舒适的工作环境对人才也有极强的吸引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外界对企业的员工诱惑更多。一些三资企业、私营企业等竞相开出高薪、高福利等诱饵,甚至不择手段地从乡镇企业挖走人才。如今众多的跨国公司入驻中国,他们为降低成本和减少文化差异,提升自己在中国市场的竞争能力而实行人才本土化的战略。跨国公司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优厚的福利待遇,吸引了大批人才的加盟,各个企业的核心技术人员和高层管理人员尤其受到青睐。

2、造成人才流失的客观环境只是外因,企业也有其自身的原因。一是企业受自身规模的影响,人才自我发展空间太小,机会少。由于乡镇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各种资源相对不足等原因,吸引高素质人才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普遍缺乏优秀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高级技术工人。二是企业管理机制不健全。企业缺少规范化的人力资源管理,随意性较强。人才的挑选、培训、任用、考核等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企业激励手段单一,缺乏公平性。干好干坏都一样,干与不干也一样,严重挫伤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核心人才产生不平衡的心态。还有些乡镇企业实行“家族式”管理或者组织前景目标不明朗,限制了有能力的人才进入企业管理层,因而有才能的员工感觉英雄无用武之地或者前途渺茫,便只好另寻出路。三是管理者观念滞后,忽视员工培训与对事业发展的需求。从业人员主要来自农村,员工整体受教育程度不高。而管理者过多地关注短期利益,缺乏对后备人才的培养,人才补充不及时,认为企业内部员工素质较低,工作比较简单,无需采取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理念。四是员工自身的原因。不同层次的员工对自我发展的需求不同。事业型的员工期望不断自我超越,而总是长不大的乡镇企业不能给他们提供相应的实现抱负的平台,而很多企业任人唯亲的用人方式使人才倍感压抑,于是寻找机会另攀高枝。另外,部分人才缺乏职业道德,而相应的法律制度尚不健全。还有一些员工仅仅把乡镇企业作为提高技能和积累经验之后另攀高枝的踏板。五是缺乏企业文化的建设。员工对企业经营、管理理念没有统一感、认同感,企业缺乏对员工的向心力、凝聚力。

由于激励机制、管理模式及企业文化等存在缺陷,不仅使优秀人才的聪明才智难以发挥,而且还会互相掣肘,其结果必然导致人才的大量流失。企业所流失的不仅仅是具有丰富经验与先进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更重要的是,企业还要承担人才流失后所带来的一系列的损失:工作质量下降、招募和培训成本增加,顾客满意度下降、市场流失、企业的技术和经验流失、技术创新能力弱化;一方面影响本企业内部在职员工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又间接地使竞争对手的竞争力提高。乡镇企业的人才流失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因此,如何千方百计地留住人才并使其充分发挥更大潜能,这是影响和决定企业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发展能力的关键。

二、走出人才“陷阱”的应对措施

1、领导者要提高认识、更新观念。乡镇企业应及时更新观念,认识到人才优势是现代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战略管理的一个关键性环节,不断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2、健全完善各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用制度留人。企业要本着外部公平、内部公平、个人公平以及过程公平的原则,根据自身的情况,实施科学合理的激励制度:与绩效挂钩的奖金制度;灵活而具有弹性的福利制度;具有长期激励作用的股权制度。进行物质激励的同时不忘给予适当的情感和精神激励,让员工在企业这个大家庭里感受到尊重和关心,满足员工的归属感。

3、营造和保持“栓心留人”的工作环境氛围。首先企业要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任人唯贤的用人环境,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充分发挥人才的潜能,同时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公平竞争机制,优胜劣汰,真正做到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其次企业要重视企业

文化的建设。积极塑造具有凝聚力的、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在企业中创造出奋发、进取、和谐的企业氛围和精神,培育以共同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使员工对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和价值观达到认同。三是建立学习型组织。适时组织业务培训即增加员工学习、个体成长的机会。员工之间相互学习,资源共享,使员工知识得到不断更新,自身技能不断提高。加强团队建设,减少企业对个人过强的依赖性。明确企业愿景,为员工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同时给员工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使他们能得到更多的提升机会,能有发展,实现自我。

下载吸引卓越人才进入中小学中职师资队伍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吸引卓越人才进入中小学中职师资队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世界知名企业吸引人才策略

    甲骨文:团队招聘 美国甲骨文公司是全球最大的企业软件供应商。为了招聘人才,甲骨文公司经常会有大手笔,比如将哈佛大学某届管理班的全部学员悉数招进。为了自主开发软件,甲骨文......

    集团吸引留住人才方案

    企业吸引、培养和留住人才方案 企业想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人力资源已成为首要竞争资本,根据以往资料显示,我集团人员流动率在过去三年中成上升趋势,人员流失......

    试论中小企业如何吸引人才

    试论中小企业如何吸引人才 摘要:全球化时代,人才资源才是知识经济的核心资源,人才战略依依旧是整个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中小企照面对新的市场变化,想要提高其市场占有率,关键在......

    中职电子商务人才

    1、电子商务人才需求分析 电子商务企业通过招聘网站招聘人才的的占93.18%。百度招聘搜索“电子商务人才招聘”,共找到170806个相关职位(2014年3月7日,一周内的搜索结果)。需求......

    培养卓越工程人才

    培养卓越工程人才 2010年,教育部推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际上就是已经意识到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工程技术人才短缺和工程教育质量如何满足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卓越法律人才之我见

    卓越法律人才之我见贾晓龙 2010181032 虽然作为一名法学专业学生,但谈到成为一名卓越法律人才,感觉是一件可望而难以及的事情。不过成为卓越法律人才值得每一名法学学子为之努......

    中职卓越课堂小组考核办法

    高2016级建筑1班小组合作学习积分考核方案 一、学习积分的内容: (一)扣分 1、上课打瞌睡扣5分;2、上课玩手机扣5分;3、上课讲小话扣5分;4、上课不配合老师预习课本,不作笔记扣2分;5......

    企业如何吸引留住人才-初稿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初稿 题目 中小企业如何吸引留住人才 姓 名王X X 教育层次 大专学 号XXXXXXXXX省级电大___________________ 专 业 工 商 管 理 市级电大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