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西省乐安一中高二语文 第四册 第一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
江西省乐安一中高二语文 第四册 第一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
【同步教育信息】 一.本周教学内容:
高二语文 第四册 第一单元
学习目标:
1.理解小说三要素,把握人物、情节与环境三者的关系。2.掌握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理解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3.体会多种表现手法的运用对于突出人物性格的作用。4.鉴赏小说中的语言艺术,体会个性化的语言特色。
《祝福》
一.学习目标:
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及描写方法。
2.分析人物性格的成因,探求造成旧社会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认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3.领悟文中语言的深刻含义,体会蕴含其中的深沉感情。4.学习倒叙的写法。
二.课文的重点、难点分析:
(一)重点:
1.认识造成祥林嫂悲剧的社会环境
小说写于1924年,故事发生地点在江南农村的一个小镇,鲁镇。鲁镇便是中国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鲁四老爷、四婶、柳妈、镇上的人们、山村的婆婆、贺老
六、大伯等还有“我”组成了祥林嫂的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环境。只有具体分析这个社会环境,才能深入认识这个“病态社会”的诸多病症,才能认识祥林嫂性格的成因,才能认识作品的社会意义。
① 在这个社会环境中,妇女没有丝毫的权利。
小说中祥林嫂无丝毫做人的权利,甚至连起码的人身自由都没有。婆婆可以强行把她抓回来“嫁”(卖)到山里,大伯可在她丧夫失子的重创下“收屋”致使她失去栖身之所。
② 在这个社会环境中,人们以封建贞操观念歧视再婚过的祥林嫂。小说中的鲁四老爷是封建礼教的卫道士,先是以祥林嫂是“败坏风俗的”,祭祀时不让她“沾手”,对她精神上摧残,至被逐出鲁家„„是封建贞节观念把她推上了绝路。
③ 在这个社会环境中,人心冷漠,没有同情,没有爱。
人们听阿毛的故事,时间长了露出冷漠无情、尖酸刻薄的本相。
小说把祥林嫂的死安排在祝福的背景前,一边是人们“拜求未来一年的好运气”,一边是祥林嫂倒毙于风雪严寒之中,更显出祥林嫂的孤寂、凄凉、悲惨。2.从情节发展看祥林嫂的思想性格
祥林嫂勤劳、能干、善良、节俭,对生活的要求很低很低。她曾从婆家逃出,她曾在被婆婆强嫁时“出格”地反抗过,她曾用整整两年的血汗钱去捐门槛,赎一世的“罪名”,她曾对阴曹地府提出怀疑,但是统治阶级的思想就是一个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包括她的嚎与骂,也都有封建贞节观念的因素在。但就这样一个妇女,她的命运竟如此悲惨。鲁迅先生以祥林嫂的斑斑血泪写出了振聋发聩的控诉书,向封建礼教挑战。3.肖像描写
234
4.答:这个典型形象从外表、言论、生活习惯到思想方法,无一不是“套子”式的。三.简答题
1.答:一方面因为小说的开头、结尾、中间一再写到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因为祥林嫂是在人们祝福时悲惨死去的,这样写深化了小说主题。
2.答:这一段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是指与上面内容紧密相连;启下,是很自然地引出顺叙部分,使倒叙转为顺叙,从第一人称写法过渡到第三人称写法。3.答:这样写,说明祥林嫂沉痛的悔恨,精神受到致命的打击。
4.答:寓意是在鲁四老爷祈祷来年降服的祝福气氛中,掩盖着千百万穷苦人的斑斑血泪。暗示封建社会中“神”完全站在富人一边,而富人的幸福是建筑在穷人的痛苦和死亡之上的。在祥林嫂的悲剧中,包孕着“我”对“神”,对封建卫道者鲁四老爷之流的愤懑之情。四.阅读这篇小小说,按要求做题。1.A.⑥ B.① ;② C.④ ;⑤ 2.答:三个。爷爷、孙子、奶奶。
3.答:爷爷。用第一人称,增强真实感。4.答:自由恋爱受到父母反对。包办婚姻。5.答:“连死都不怕呢,难道还怕活吗?”
6.答:遇到困难,遇到挫折,不要逆来顺受,但也不要以消极的死去回避,而要顽强地去抗争。
第二篇:一中高二语文 第一单元 现代诗四首教案 新人教版专题
江西省乐安一中高二语文 第一单元 现代诗四首教案 新人教版
【同步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 现代诗四首
二.重点、难点:
(一)重点:
1.中国现代白话文诗的发展:
(1)致力于对旧诗的否定,进行诗形式上的创新。代表诗人是主张“合乎语言的自然”的胡适,代表作为胡适的《尝试集》。
(2)立志于新诗的创建,进行诗内容上的创新。代表诗人是主张关注“充满缺陷的人生”的郭沫若,代表作为郭沫若的《女神》。2.诗的鉴赏方法:
(1)在把握诗的语言的基础上,对诗的意境初步揣摩(明确创作背景,分析写作意图)。
(2)在把握意境的基础上,对诗的形象深入剖析。
(3)在把握形象的基础上,对诗的艺术构思仔细研究。3.对诗意的理解:
(1)《再别康桥》作者通过描写康桥的哪些景物,抒发了何种感情?
诗第二节写岸边柳树倒映于剑河之中,景致鲜明、美丽,浸透着诗人欢喜、眷恋之情。第三节写河中水草之色(青)、之态(招摇),而作者“甘心”二字则写出了永久的眷念。第四节写释伦潭的优美景致,虚实相生,借景寄情,写出诗人重寻旧梦的心境。第五节写作者追寻“梦境”,划舟漫游,沉醉于母校清幽夜色中。但离别在即,于是“沉默”二字即将无与言说的离情推向了极致。
(2)《死水》中死水的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第一节总写凝滞的死水,一系列丑的意象后是作者的痛恨与愤激之情。
中间三节分写死水的外形、色彩与声音,动、静相衬,象征了旧中国腐朽颓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憎恨、愤怒、嘲讽的感情。
第五节诗人则直接揭露其本质是“绝望的死水”“不是美的所在”,表达诗人诅咒现实,迫切希望改变现实的强烈愿望。
整首诗虽对中国当时的社会进行了强烈的鞭挞与诅咒,但其后是作者那深沉的爱国热情。(3)《我爱这土地》中的意象都象征了什么?
作者思想根植于抗战初期的中国。祖国遭受异族入侵,山河沦落,“被暴风雨所打击”的祖国山河,怎能不激起万千中国人民的“悲愤”与“激怒”?那“河流”,那“风”正是投身于抗日洪流的中国人民视死如归、前仆后继的精神,而“无比温柔的黎明”则是人们所向往的解放之日。
(4)领会《赞美》中每节都以“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作结的意味。
2345678-
第三篇:人教版第四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课题一 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页例l和例2“做一做”和练习一的第 l~3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知道有余数的除法含义,初步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试商。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按照例1制成可供演示的梨和盘子图片、磁性黑板;每个学生准备1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出示教科书第1页上的复习题.
(1)()里最大能填几?(学生填后共同订正。)
(2)用竖式计算除法。(出示两道除法竖式)
订正笔算除法时提问:除法竖式里,哪个数是被除数?哪个数是除数?哪个是商?并指名学生说一说笔算的计算过程。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1)教师出示6个梨和3个盘子图,说明题意:要把这6个梨平均分到3个盘子里,应该怎样分?(指名学生实际分一分,分两次恰好分完.)
教师;谁会列式计算?(指名学生口述,教师板书、先列横式,然后用竖式计算.)
计算后,教师指着竖式提问:在被除数6下面写的6表示什么?(表示分掉的6个梨。)在横线下面为什么写0?(因为6个梨都分完了,一个也不剩。)
(2)教师又出6个梨和7个盘子图,说明:要把这7个梨平均分到3个盘子里,谁会分?(指一名学生分实际分一分,分两次后,还剩一个。)
教师:剩下的一个梨,如果继续分,每个盘子还能再分到1个梨吗?(不能。)这说明7个梨要平均放到3个盘子里,每盘分到2个,还剩1个。
教师;怎样计算呢?因为是平均分,还要用除法计算.(板书:“7÷3=”)
(3)竖式的写法。(指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被除法是几?写在什么地方?除数是几?写在什么地方?刚才分的结果是每盘放几个?那么 商是几?写在什么地方?
教师进一步提问:有3个盘,每盘放2个梨,实际分掉了几个梨?那么在被除数7的下面应该写几?(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6”。)
7个梨,分掉6个,有没有剩余?在竖式里应该怎样表示呢?
教师着重说明:7个减去分掉的6个,还剩1个,所以在横线下面要写“1”,剩下的这 1
个1,我们叫它“余数”。(板书:“余数”)
(4)横式得数的写法。
教师:经过计算知道每盘放2个梨,就是商2,先在等号后面写2。还剩1个,就是余数1;为了分清商和余数,在商的后面先点六个点“„„”,再写余数1,读作“商2余1”,大家一齐读一启遍“商2余1”。
像这样的除法,求出商后还有余数,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2.做一做下面的“做一做”。
让学生每人拿出10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摆在课桌上,指名学生说每份分得几根,还剩几根。
让学生用竖式计算,教师巡逻指导。
订正时,着重提问:商2以后,被除数下面要减去几?8是怎样算出来的?横线下面得几?怎样算出来的?表示什么?横式应该怎样写?怎样读? 3.教学例2。
出示横式“38÷5=”后,指名学生口述怎样写竖式,教师板书。
写出竖式后,着重教学怎样试商。
教师:先想5和几相乘的积接近38,又小于38,商6行不行?(不行,因为5乘6的积是30,38减30还剩8,每份还可以再分到1,说明商6小了,所以要商7。)商8行不行?(也不行,因为5乘8的积是40,40比38大,说明商8大了,只能商7。)实际教学时,只要发现商小了或商大了这两种情况中的一种,能够找到恰当的商就可以了。最后,引导学生写出完整的竖式和正确的横式。
4.引导学生分别比较例1和例2中的余数和除数,让学生找一找有什么共同点,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教师小结: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5.做例2下面的“做一做”。
先引导学生看图和下面的算式,弄清题意后,再让学生独立完成。
三、课堂练习
做练习一的第1题、第2题和第3题。
四、本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在除法中示出商以后,还有余数的,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课题二: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5页例
3、例 4,第 6页“做一做”的第 1~3题,练习二的第 1~2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学会解答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加深对除法两种应用题的认识。
教学重点
有余数除法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及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有余数除法两种应用题余数的处理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7枝铅笔和口算卡片若干张、信封8个;学生每人准备1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教师出示卡片,指名学生说得数.)
2.先摆小棒,再解答.
(1)拿出10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几根?
(2)拿出 8根小棒,每4根放一堆,可以放几堆?
二、新课
1、教学例3。
出示例3:7枝铅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几枝,还剩几枝?(先分分看.)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题(引导学生读题)每个人拿出7根小棒代表7枝铅笔,按照题意平均分给3个同学,也就是要平均分成3份,自己分分看,每份有几根?
教师巡视,只看学生分,暂不表态.学生分过以后,教师指4名学生到前面做示范.
教师:我这里有7枝铅笔,请你把它们平均分给这3个同学(把7枝铅笔交给4个学生中的1人,让他分给其他3人)注意分的时候应该怎样分,分的结果是什么?(每人分2枝,还剩1枝.)
教师:想一想这道题应该怎样解答,谁会列算式?(指名学生列式,教师板书:“7÷3二”)怎样用竖式计算?横式等号后面应该怎样写?(特别要使学生弄清如何写单位名称.)
教师可以这样启发:根据我们刚才分铅笔的结果,想一想除得的商是2,表示什么?(每人分得2枝.)那么2后面的单位名称是什么?(学生口答,教师板书:“2(枝)”.)余数1表示什么?(还剩1枝.)那么余数的单位名称是什么?(学生口答,教师板书:“„„1(枝)”.)
教师:这道题做到这里做完了没有?(没有,还要写答话.)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教师;今天我们解答这道应用题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除法。)它与以前学过的除法应用题有什么不同?(有余数。)对!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
2.做第6页‘“做一做”的第1题。
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指导.完成后集体订正,着重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结果应该怎样写。
课间活动. 3.教学例4.
出示例4:43个乒乓球,每袋装5个,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
教师:我们再来看一道应用题(引导学生读题〕我这里有几个信封,表示口袋.现在请一位同学用43根小棒代表43个乒乓球,每个口袋里装5个,实际装一装,看能装几袋.(指名学生按照题意装小棒.)每袋装5个,应该怎样装?(学生拿5根小棒装1袋,再拿5根 3
装l袋;装过8袋后,还剩3根.)还够不够装1袋呢?为什么?(因为要求每袋装5个,剩下的不够再装1袋了.)那么装的结果是什么?(装了8袋还剩下3个。)
教师:谁能说一说这道应用题怎样解答?(指名学生列式解答,教师板书。)
学生列出算式,计算出结果后,教师着重看学生写的单位名称对不对。
让学生打开书,把例4中没有解答完的地方补充完整.
三、巩固练习
l.做第 6页“做一做’的第2题。
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指导。订正时着重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结果的单位是什么。2.做第6页“做一做”的第3题。
先引导学生看图,提问:图中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根据这个图,谁会写出两个除法算式?(指名学生回答。)再让学生根据列出的两个除法算式说一说各表示什么意思。(第一个算式是说把9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每盘放4个,还剩1个,第二算式是说把9个苹果按照每盘放4个,可以放2盘,还剩1个。)3.练习二的第1、2题。
四、本课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在解答每一道应用题之前,都要认真审题,弄清每一道题属于哪一种分法。在计算以后,要根据题意正确书写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最后写出答案。
第四篇:苏教版二年级语文第四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
第一单元复习
教学本课用2课时此教案为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复习巩固第一单元所学知识,进一步掌握字词,默写要求背诵的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做好课后习题。
复习过程:
一。出示并复习生字词
拜年扫墓端午 团圆月饼踏青
碧水秀峰倒影象鼻 骆驼 笔架
画廊杨柳桌椅松柏秧苗 竹蓝
茶叶 菠萝 凉晒瞄准冻结
1认读
2说出生字的偏旁名称。
3书空字的笔画,弄清字的笔顺。
4点指导默写
二复习成语
1出示练习中的成语
欢声雷动欣喜若狂载歌载舞灯火辉煌
2指名朗读齐读
3擦去其中的字,指名背诵齐背填空。
三。复习课文篇章,加深理解
1背诵传统节日词语。说说还有哪些表示春天的词语?
指名说。积累
2背诵山水名称、说说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山水?
指导学生了解一些描写山水的词语。
3朗读、背诵儿歌,能根据内容填空
猜字谜,区别形近字,并能正确的组词。
四进行口语训练。
让学生说说在什么地方?跟谁说话?说话的姿势是不是正确?为什么?
五提出问题:还有哪些掌握不够好的地方?
第五篇:第四册语文第7单元教案
第七主题单元
一、单元训练重点: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理解说明的道理,积累介绍的知识。
二、教材简析与课时安排:
《早发白帝城》让学生在读中感受祖国河山的壮丽,同时受到美的熏陶及爱国主义教育。(一课时)
《南辕北辙》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只有方向正确才能成功。(两课时)
《远行靠什么》:向我们介绍了交通工具的发展史。(两课时)语文天地:两课时
三、总课时:7课时
课题: 《早发白帝城》 教学目的:
1、朗读、背诵课文,感受诗的内容,体验诗人的感情。
2、学认6个生字,学写5个生字。
3、感受诗歌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我国古代优秀诗篇的感情。教学重难点:
1、认读会写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日期:2015年4月1日上午第1节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 新课
1、背诵《绝句》,说说诗意。
2、回忆上节课学习《绝句》的方法,课件展示学习步骤: ⑴熟读古诗 ⑵理解诗意 ⑶想象意境 ⑷练习背诵
3、师:今天,我们继续用上一节课的学习方法学习一首唐代诗仙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二、学生利用课前查阅的资料简要介绍作者李白,教师加以补充。
三、解题
师:这首诗的题目《早发白帝城》,谁知道它的意思? 早:早上。发:出发。
白帝城:地名,在今重庆奉节城东白帝山上,位于长江三峡一带。城居高山,地势险要。(课件展示地图)
四、指导自学
课件展示自学要求:
1、自学生字词,自由朗读本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利用注释读懂本诗,体会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3、画出不理解的地方,通过查阅工具书,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五、小组合作学习
1、汇报各自自学情况;
2、将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通过结合各自课前查阅的资料一同解决问题;
3、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
六、汇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汇报朗读。
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
3、从一二两行诗中,你读懂了什么?(诗人从哪里出发、要到哪里去、距离多远、需要多少时间?)复习“夸张”手法的运用。
4、这两行诗是什么意思?(早晨离开了仿佛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了。)
5、指导朗读一二行诗。
6、你对后两行诗是怎么理解的?
7、这两行诗表现了行船之快,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轻松、愉快)
8、指导朗读,学生试读。
七、体会诗人心情及诗歌意境
1、利用课前查阅的资料交流:为什么诗人会觉得船行得特别快?(顺水行舟;作者愉快的心理使然。)
2、正因为如此,所以诗人在第一句就写道“朝辞白帝彩云间”。为什么诗人说白帝城仿佛是在彩云中间呢?(地势高;作者心情高兴。)
3、展开想象:诗人在得到赦免的消息后,他会想些什么呢?你能想象出诗人顺流而下,行船经过三峡,见到长江两岸奇丽的景色时,那种欣喜的样子吗?学生自由描述。
4、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诗人喜悦的心情吧!课件播放音乐,学生带表情齐声朗诵。
5、背诵。
刚才老师发现这首古诗同学们读得很熟,甚至有很多同学已经会背了。下面请所有能背的同学背给大家听听。
老师也想当场背一背,邀请刚才没背过的同学和我一起来,行吗?
八、总结
这首诗通过对行船的轻快和沿途壮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重获自由后轻松喜悦的心情。整首诗气势奔放,情景交融,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九、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古诗。
2、课外找一两首李白的诗读一读、背一背。
板书设计:
早发白帝城
千里江陵一日还
轻舟已过万重山
(轻松愉快)
课题《南辕北辙》
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学会课文中的生字。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让学生表演课文内容。
4、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明白“南辕北辙”的道理。
教学重点:
掌握本课的生字。
教学难点:
让学生明白做什么事如果方向错了那就会事得其反。
教具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时间:2015年4月2日上午第2节
一、导课: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有趣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1、自由朗读课文。
2、提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二、教学认读生字
1、让学生借助拼音读生字。
2、给认读生字口头组词。
3、小组讨论怎样记住这些字。
4、学生说说自己的记字方法,教师评价。
三、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2、说说你认识哪些字
3、评价学生想的办法。
4、指导书写。
四、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
2、说说通过读课文知道了什么。
五、作业:
1、写生字词
2、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2015年4月3日上午第1节
一、精读课文
1、照着录音中的感情来读课文。
2、把你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理解课文内容
1、为什么说朋友的马越好,旅费越多就离楚国越远?
2、朋友怎样做才能很快到楚国?你想对季梁的朋友说点什么?
三、扩展内容
1、请大家举出生活中南辕北辙的例子。
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南辕北辙的意思。
四、表演课文内容
1、小组为单位练习表演课文内容。
2、让小组表演其他学生评价。
五|、作业:
1、背诵课文
2、做课时训练
板书设计:
南辕北辙
无论做什么事,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
(方向对头,条件越好,成绩越大。
方向错了,事的其反。)
课题《远行靠什么》
教学目的:
1、认会16个字,写会9个字。
2、在读懂课文的过程中,体会到要想走得快、走得远,就要发展科学技术。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掌握本课的生字。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具准备:字词卡片、各种交通工具的资料或图片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时间:2015年4月7日上午第2节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出门旅行的时候要靠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人类古代的时候远行要靠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了《远行靠什么》这一课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学生读题。
二、初读课文,合作识字。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办法解决不认识的字。
2、小组内合作识字,互帮互助。
3、检查识字效果。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再读课文,思考:从古到今,人类远行靠什么?
2、教师提示注意表示时间的词语,小组合作整理交通工具的发展史。
3、班内交流。
4、小组讨论:为什么会有新的交通工具不断发明出来?
5、全班交流。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激发想象,拓展延伸。
你认为未来的交通工具会是什么样的?
1、学生自己设计,画下来。
2、全班交流。
五、练习写字。
1、指名读要求写的字。
2、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的位置,小组内说一说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学生练习书写。
4、评议作业。
六、课外延伸
课外搜集有关交通工具的资料、图片,班内展示。
板书设计: 远行靠什么
陆地:步行骑马—马车—火车—汽车—电动机 —磁悬浮列车—太阳汽车
海洋:独木舟—帆船——轮船----军舰
—快艇—潜核艇
天空:飞机—宇宙飞船—航天飞机
更快更远)
(科学进步
语文天地 教学目的:
l、描写5个词语。
2、偏旁归类识字。
3、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4、仿照例子说写句子。
5、阅读短文,讨论自己喜欢走的路。
6、搜集图片,认识各种交通工具。
教学重点:
1、仿照说句子写句子。
2、巩固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
教学难点:
认识交通工具,感受科学的进步。
教具准备:各种交通工具的资料或图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2015年4月8日上午第1节
教学过程:
一、描一描,写一写。
1、认读田字格中的五个词语。
2、讨论书写这五个词语时要注意什么?
3、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重点强调。
4、学生独立认真书写。
二、比一比,看谁写得多。
1、读题,明确题意。
2、动笔独立填写带有“车、舟、马”这三个偏旁的汉字。
3、指名反馈,集体评议,补充。
4、认读同偏旁的汉字,并用字组词。
5、引导学生发现形近字偏旁表意的特点。
三、用音序查字法查出需要的字,填在()号里。
1、读题,了解题目的要求。
2、讨论:用音序查字法怎样查得快。
3、同桌合作查,并真入括号中。
4、指名反馈,集体评议。
5、教师小结。
四、说一说,写一写。
1、出示例子:军舰在大海上巡逻。
2、认读句子,认识句型特点。————在————。
3、出示题中的四道练习,自由选择模仿说句。
4、评议、互动,练习准确表达。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
1、把文中补充的句子认真抄写下来。
2、做课时作业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 2015年4月9日上午第2节
一、读一读《我的路》
1、自由读短文,读通句子。
2、讨论交流。
(1)“我”走的是什么路?(2)“我”走路时的心情如何?
3、学生畅所欲言。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5、说说你喜欢走什么样的路?
6、学生发言,教师适时点评,引导真实、正确地表达。
二、搜集图片,说一说。
1、出示本题内容,明确题目要求。
2、根据搜集的图片,资料等,独立填写表格。
3、小组交流、介绍、评议。
4、指名上台展示表格这完成情况,并加以说明。
5、全班评议,或补充。
三、金钥匙:合理使用查字典的方法。
1、读题中的两句话。
2、说说:自己从中读懂了什么?
3、出示练习,巩固训练查字典的方法。
4、教师小结。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1、模仿短文,写一写自己喜欢走的路。
2、做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