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语文课堂上让学生有效提问的策略
初中语文课堂上让学生有效提问的策略
我们的教改提倡学生自疑自探,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虽然新课程标准当中也提到了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去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我们的课堂教学还没有能够完全摆脱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
课改之初,我逃避学生质疑,学生漫无边际的问题让我束手无策,好不容易引导到我预设的问题上来,解决不充分就要下课了,我被学生问题“牵”得很“狼狈”,提问的学生倒兴致盎然,结果教学任务没完成,大部分学生眼神迷茫。我反思到,学生提问没有错,关键是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那么,如何让学生敢于提问呢?
首先,增强学生提问的自信心,让学生敢于提问。
长时间的应试教育,只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使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失去了信心,上课时不敢直视教师,面对教师和成绩好的学生的时候表现出极度的不自信。学生之所以不敢提问,可能就是羞于表达,害怕其他学生会笑话自己,针对这一心理,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地鼓励和暗示。课堂上学生很在乎教师对自己的看法,所以教师要放下架子,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要积极地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其次,给学生创造质疑的氛围。
平时在班会课上给学生讲名人质疑的故事,利用班级文化张贴名人主动质疑的名言,并在学生小组量化里设定学生主动质疑加分的顶目,而且根据质疑题目的深浅划出不同等次。此外,我还注意在课堂上留有足够的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与时间,还要尽可能地多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去思考,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多简单都要鼓励,自己的课堂语言力求幽默、轻松、有感染力、有亲和力,给学生一个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再次,学生提问常态化,让学生主动提问成为习惯。
学生主动提问这一教学策略要灌输到每一篇课文的学习上,要落实到每一堂课的教学上。这样学生的主动提问才会成为一种习惯,主动提问这种思维模式才会逐渐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比如,可以布置学生在每堂课前都要准备一到两个问题,留到课堂上来交流,并且在课堂上留出几分钟时间来,请几位学生说出问题,并且集体讨论解决问题。还可以在每堂课最后留五分钟,请同学再次回顾本堂课所学的内容,并就没搞清楚的内容提出问题,大家一起解决。有了交流的平台,这样就让学生自然形成主动提问的好习惯了。
那么,如何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呢?
学生提出来的问题有好有坏,参差不齐。有些问题游离于文章主题之外,和文章并无关系,有些提问本身不合逻辑,经不起推敲,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很关键。
一、教师备课要充分,深入地理解文本,预设出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
如在讲《山中避雨》一课时学生提出“《梅花三弄》是怎样的音乐,能让小茶店温暖起来”。于是我马上让学生欣赏《梅花三弄》,可那时段时续的悠扬的音乐并没有引起学生多强烈的共鸣,这时适时引导学生单纯的坐在教室听与在苦雨荒山里与萍水相逢的人共同欣赏是不同的,从而引导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乐以教和的涵义。
二、学生质疑问题的深刻来自于对文本的深入地理解
做好预习工作很重要,在讲新课之前我都会布置详细的预习作业,理解深刻了就会远离一些价值不大的问题。请学生预习课文,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之上提出问题。提出来之后,先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看看哪些问题是可以在组内先解决的,实在不能在组内解决也可以寻求其他同学的帮助,尽量把问题解决在课前。有些不确定的问题,可以写在问题卡上,每个小组一张问题卡,课代表收齐之后交给老师,老师再整理汇总,交给课堂解决。教学《如果人类也有尾巴》一课时,学生提出作者为什么会想到这么奇特的问题?人类长尾巴好还是不好呢?这样很自然地就开始了正反双方的辩论。
三、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1.可指导学生从文本标题的含义和作用角度去质疑
讲《小巷深处》时学生就提出了“文本为什么以小巷深处为题”,《美猴王》中猴王“美”在哪里等。
2.可从文本中关键词准确性方面质疑
这是在训练学生咬文嚼字的能力,如讲《美猴王》时胡相濡提出了“我认为文中石猴动作‘瞑、蹲、纵’重复了三次,为什么不换成别的呢?”这时我就引导学生品析这三个“有重复之嫌”的词,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用词的妙处。
3.从内容切合主题的角度入手质疑
如《美猴王》一课中学生提出“第二自然段写石猴与猿猴、麋鹿的关系有没有价值?”引导讨论后,学生明白了这里体现了石猴有亲和力群众基础好,为被拥戴为王埋了伏笔。
4.从看似矛盾处质疑
学习《陌上桑》时学生提出“行者、少年、耕者爱罗敷与使君爱罗敷作者所持态度相反,这不矛盾吗?”从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美。质疑不只是在课堂,课后对问题思考更深入,引导学生随时记下所思的结果。
5.可从文本中关键句入手质疑
现在,课堂上学生的提问已成为我课堂的主环节,谁能准确、恰当、有效地提问成为评选课堂之星的重要条件。
只要学生提出问题,就说明他在积极思考;提出的问题越多,说明思维越活跃;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不但可以使学生养成好问、多问、深问的习惯,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及批判性,有利于我们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动态,最终达到教与学的和谐。
(作者单位: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县第二中学072500)
第二篇:课堂上让学生学会倾听
课堂上让学生学会倾听
让孩子们学会倾听是培养一切良好习惯的基础。无论是好的学习习惯抑或是行为习惯都源于最初的倾听。学生不会倾听,不善于倾听,细细想来,与日常教学的偏向不无关系。在平时的教学中,当学生回答问题时,许多教师比较关注结果,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更不大注意引导学生如何听,如何想。我们常常表扬回答精彩的学生,而很少郑重其事地表扬那些认真倾听的学生。长此下去,学生就会因忽略倾听的作用导致学习态度浮躁,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我们应该让学生明白,倾听、想和说一样重要。会倾听,就获得了一把学习的金钥匙。
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对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那么如何使学生学会倾听呢?
一、养成倾听的好习惯
我们知道一个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各方面的影响,而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一生的财富。因而教师的职业赋予我们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使命,给了我们这个培养的机会,我们就有责任、有义务地去帮助学生养成倾听的好习惯。当然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需要方法,需要耐心,更需要勇气,不是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事。
要想让孩子们在良好的交往中学会学习倾听,就必须养成与他人合作学习的积极情感状态,逐步从受教育的状态中解脱出来,让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注意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及时表扬那些认真倾听的学生,树立榜样,并予以适当奖励。遇到个
别学生不认真倾听的,给予纠正,并及时找其谈心,了解原因,对症状下药。其次,合作学习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我常常采用两人合作的方法,效果也比较理想,一人讲一人听,分工更加明确,也让学生更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角色,使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建议,也乐意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相互倾听可以了解他人对自己的不同理解,有利于摆脱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倾向。当然,教师也应及时表扬那些在合作学习中认真倾听的学生。最后,要让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不仅是学生的问题,也是老师的任务。同样,老师在与学生对话时,也要认真倾听,给学生树立一个榜样,还可以利用游戏形式培养学生倾听能力。总之,要如何利用课堂学习时机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需要我们教师正确地把握课堂契机,有效地组织,就一定能达到培养学生倾听素质的目的。
二、老师应组织好课堂
1、学生回答问题,能让全体学生参与评价的尽量让全体参与 不要只听一个的回答,要让听若与说者产生互动。我经常用的方法:比如(不是思维过程特别复杂的题目)判断、选择等,都可以让全班学生同时打手势的方法来判断对错或是否同意别人的观点。拇指、食指的八字型表示赞同,两个食指交叉就表示反对。这样既避免了部分学生容易去神,同时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动口的机会。学生只有认真听他人的回答才能做出判断,大家思考的结果也一目了然。当然方法也要不断翻新,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点引到教学的关键处。
对于教学的重、难点、关键处,要通过各种方式去提示、去突出、去强化,使学生的注意力在此停留,这样坚持时间长了,学生们就会知道该如何倾听老师说话。
三、采用激励办法,使学生愿意倾听
小学生由于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容易分心,因此要采用多种激励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愿意倾听。
1、言语激励。正确适当的语言激励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倾听的重要手段。所以在“认真倾听”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赞扬,要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如可经常说:“你听得最认真,这可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呀!”“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找出来了,你可真了不起!”“你听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帮了他的大忙。”“大家看,这位同学不仅听懂了别人的发言,还加进了自己的想法,多棒呀!”……一句赞扬、一个微笑,不花时间,不费力气,却能收到明显的教育效果。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用真诚的话语鼓励他们,课堂上学生就会逐渐愿意倾听。
2.荣誉激励。做惯了学生,如有机会转换一下角色,孩子们都特别喜欢。如让学生充当“小小评论家”、“小医生”、“小博士”等。我在上“爱吃的水果”的口语交际时,先提出:“谁愿意把你最爱吃的水果的形、色、味介绍给同学们?其他同学当评论家,听后评评谁说得好,会评的小朋友我们称他为美食评论家。”结果学生们听得特别仔细,等同学讲完后,他们争先恐后举手发表意见。有时我还会增
加一定难度,让他们把稍长的话再完整复述一遍,当“小播音员”、“金话筒”等。这些荣誉称号对孩子来说都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当然,更多时候,激励是在无声中即时进行的,它与教学过程融为一体。学生是敏感的,教师的一些细微改变,他们都能感受到。所以,在与学生的交往互动中,种种从教师内心流露出的理解和欣赏,对正在倾听的学生来说都是莫大的鼓舞。有时我“无意”间坐到“听众”席,真诚地和他们一起聆听,让听者更感兴趣说者倍添兴奋。
四、方法指导,使学生善于倾听。
学会倾听,需要良好的指导。教学生学会倾听是教师的重要责任。我在教学实践中,注意从以下两个方面优化对学生“听”的指导:
1、明确听的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听,可到底怎样才算认真听呢?教师应该给孩子一个具体的要求。比如,倾听时要认真专心,不能一边听一边想其他事情;别人的讲话要听完整,不要打断别人的发言或随意插话;倾听时,要边听边想,要学会判别和选择,不能只听不想。
2、让学生当小老师。教材中某些新知识有的学生已掌握,这样的内容,我们就可大胆放手,让学生当小老师给同学们讲课,当学生的角色发生变化时,常会因新鲜感而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和关注。在教学中,我时常让学生换位当小老师,如教学生字时,我让学得好的学生上台当小老师,说一说自己的识记方法,下面的学生听得非常认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有这么一名名言:“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成长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而认真倾听这一良好习惯的养成,会是学生日后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学会了倾听也就学会了尊重别人,学会了真诚处事,学会了关心,也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当学生慢慢感受到倾听的魅力,感受到倾听带给学生的快乐时,我们的课堂上就不公有活跃,热烈的讨论,争论的场面,也会有静静地倾听和思考的情形。
学会倾听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生动、精彩。
第三篇:初中语文课堂上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初中语文课堂上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九年初义务制教育,也给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这样的新课题:必须大面积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提高初中学生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则是如何让全体学生学习语文产生兴趣,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近几年来,我在语文整体教学改革实践中,注重激励,实行分步引导,获得了一些认识:那就是分以下三步来激励学生学习语文兴趣。
第一步:抓住契机,用新颖的教学法吸引学生。学生新入学或刚换老师,往往因为对新的学校、新的老师充满了新鲜感,容易产生一种服从心理。老师提什么要求,他们比较容易接受,执行的效率比较高。通常情况下,这种行为是暂时的,如果在服从期内没有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则学生的服从心理及行为,就容易消失。因此我十分重视服从行为产生的契机,做到:
1.重视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常规、读书常规,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必须边读书边做书间笔记。书间笔记的项目是:①编节码;②编段码;③归纳段意和层意;④归纳中心;⑤归纳写作特点;⑥划重点;⑦划疑点;⑧ 注拼音;⑨注解释等。发言常规自觉地积极地参加学习组讨论和大班发言。有一点讲一点,凡表现观点、提出疑问,展开争论,都将受到教师的表扬。书写常规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语文整体教学改革的练习大多在课内进行。做到这些要求,关键是教师坚持正面引导,循循善诱,持之以恒。只要坚持正面引导,学生是做得到的。
2.根据语文整体教学改革要求,设置多种课型我把每周的语文课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讲读课,用于讲读教学,安排周一、二、三、五三天;另一类是演练课,安排周四进行。教学课文的导读重在文章的阅读分析,自读课文的导读重在听写训练。讲读课内,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活动与教师的精讲辅导结合,个人单独钻研课文与大小组讨论结合,既紧张,又不断地转换形式,符合学生思维规律。听记训练的演练活动,有学生独立答题,也有自改,互批等教学流程,及时反馈,及时纠正,紧张在课内,减轻了学生课外作业的负担。3.建立一套便于学生操作的教学流程
讲读课的教学流程是:
①导入课文谈话(约2分钟)。
②布置导入课文思考题(约4分钟)。
③学生复述导读题(约2分钟)。
④学生根据要求钻研课文做书间笔记(12——15分钟)。
⑤前后四人组成的学生组交流书间笔记,进行切磋讨论(约5分钟)。⑥大组交流讨论(约10分钟)。
⑦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重点精讲课文(约10分钟)。
⑧学生修改书间笔记,小结(约2分钟)。
由于服从阶段的周期较短,教师要抓住这个有利契机,使差生不感到学习语文乏味,初步产生兴趣,养成 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对中途接班的学生,训练的要求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超越学生的实际水平,要严格按规定的教学流程组织教学活动。
第二步:激励兴趣,组织学生根据不同的基础跳摘果实。
经过短期的训练,大多数同学都可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学习活动。教师要及时地引导学生转入学习的第二阶段同化阶段。
同化阶段的标志的是:学生不是被迫而是自愿地接受老师的观点、意见。它不同于服从阶段,它不是完全在外界的压力下形成与转变态度,而是出于自愿。在同化阶段,他人和群体氛围的吸引力也是很重要的。为了使学生在同化阶段持久地自觉自愿地有兴趣地积极学习语文,必须不断地激励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形成群体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去跳摘果实。所谓跳摘果实,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花一定的力气,获得学习语文的成果。做法是:将全班分成甲、乙、丙、丁四个不固定的程度级(对基础较好的或特差的班级也可分三个程度级)。的是便于教师和学生本人分辨进退。听记训练等作业按程度级分别记分。教师在每次表扬作业时,只表扬本级 别中作业有进步、作业完成较好的。这样,即使是差生,只在本级别中,经过努力,超越本级别的一般同学,就有可能获得老师的表扬。大大减轻了起跳的难度,增加了采摘果实的机遇,从而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 积极性,激励他们不断起跳。连续一个月获表扬的学生还可以升级。
讲读课读做比改的要求:
读: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启发性问题自读课文,是预习的发展。这种预习在课内进行,既不增加学生课外 负担,又有了时间保证。导入课文后,教师常常发布一连串导入课文的启发性思考题。这些题比较全面地覆盖 课文,并有纵前后课文的知识点和横课内外知
识点的要求。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学习,增强了自学的针对性,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
做:做书间笔记。在书上寻找教师提出的问题答案,对课文进行评注。要求做完整的书间笔记。
改:组织学生在学习组和大班发言交流。凡在课堂上大胆发言的学生,教师要给以鼓励。要指导学生及时吸收同学发言正确的信息,及时修改补充书间笔记。教师在课堂上精讲的要点,学生也要在书上及时做好书间 笔记,并改正错误的书间笔记。
比:采取检查、提问等方式,了解同学的读做情况。并让学生自我小结:跟学前比,我懂得了什么;跟同 学比,存在什么差异,进行自我完善。
反复进行读做比改,是反复的学习吸收和信息反馈,知识的深化。学生在反复的练习中加深了知识的理解,增强了能力。获取知识与获取知识的成功,必将促使学生产生再学习和再成功的良性循环。
第三步:自觉加压,让学生在学习中继续提高。
跳摘果实,使学生在成功感的驱使下,不断地在再学习中获得再成功。在语文整体教学创设的全员参 与的良好氛围下,学生必然向第三阶段内化阶段进发。这个阶段的标志
是:学生开始真正从内心深处相信并接受必要的约束,从而转变学习态度,自觉地学习语 文。
学习语文,良好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其基础则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内化阶段,为学生良好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的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习语文,是学生的学习任务。既是任务,必然有一定负担。当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了一定兴趣时,这种学习的负担也就转化为一种乐趣。让学生在有
兴趣的前提下自觉自愿地进行刻苦学习,也是可行的。
我的做法是:
1.创造条件,鼓励学生争当小老师。安排一定的课文,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通过自学,小组讨论,推选代表,由学生自编教案,确定恰当的教学方法,由学生自己给自己讲课。
2.为学生创造争分数的机遇,鼓励学生通过努力争取好分数。分数是学生的命根。目前的状况下,可以利用分数巧妙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自觉地去学习语文。做法之一:是鼓励学生超前背课文。用老师布置和检查,100%提前完成。
做法之二:鼓励学生举手发言,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做法之三:鼓励学生人人写广播稿。
做法之四:办好班级广播台。每节语文课前,由同桌的两名同学以现场直播的方式,轮流演播新闻消息。分数既是学习好坏的标志之一,又是调动学习积极性的手段。多给了分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何乐而不为!
提高学生课堂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缺乏兴趣,就不可能把学习学好。目前不少学校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师在讲台上唱主角, 学生被动地在下面接受知识, 导致学生厌烦听课, 久而久之对学习失去兴趣, 导致课堂效果很差。而课堂依旧是我们学校实施教学工作的主要阵地, 也是组织教学的基本单位,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 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首要环节, 因此教师必须讲好每一堂课, 把握好一节课。要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一、创设氛围, 激发兴趣
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和环境对学习者的精神面貌、学习动机、自我形象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只有积极、肯定的情绪, 才会使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得到发展, 学生的思维才够活跃。课堂上, 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往往是在情感氛围中进行的, 知识的传授以及学生技能的培养是以师生间心理的相互影响为背景的。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信任、热情鼓励以及耐心企盼, 都可能转化为学生的自信, 对知识的渴求及对课堂活动的主动参与。反之,教师哪怕一丁点儿的焦躁、嫌弃与失望也会影响学生创造力的发挥, 缩小乃至封闭学生的思维空间。因此, 教学中, 教师要努力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 把真挚的爱传递给学生, 用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 使学生体会到师生共享同一片阳光的平等。学生在宽松的心理环境下,不断处于主动亢奋的状态, 养成乐思、擅思、敢思的思维品质, 形成不怕失误、敢于创新的良好个性。
1、创设各种情景, 鼓励学生大胆地说英语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 鼓励他们大胆的说并运用到实际中去, 每课的对话让学生先听后读, 然后表演, 每小组不宜超过四人。表演前应让各小组操练准备, 鼓励其拓展创新对话内容。表演过程中, 除要求学生语音语调正确外, 还应让学生注意到交流手段如表情、手势、姿态等。教师还可以利用插图来创设情景,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让学生根据图画的内容编一段对话。学生会运用
所学过的知识, 编成各种对话。
2、尊重每个学生, 鼓励他们大胆尝试要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仅仅停留在创设教学情境上是不够的。教师首先要具有创新的精神, 注重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尊重学生个体, 注重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 注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反应等做出客观、公正、热情、诚恳的评价。
3、鼓励后进生, 让他们有成就感后进生上课时注意力往往不够集中,教师要将教材化难为易, 化多为少, 精讲多练, 课堂上尽量创造愉快的氛围。他们由于羞怯心理往往怕开口, 教师要尽量将难易适度的问题去问他们;叫他们到黑板上写有把握的句子;朗读事先已读过多遍的课文, 当差生回答正确时。应该面带笑容地说:“very good”,他们往往因得到这样的评语而激动, 这样差生开口的习惯慢慢的养成。一学期下来, 差生的参与意识大大地加强, 也消除了畏惧心理。
4、利用多媒体, 培养学生兴趣英语的学习, 更需要教师创造一个特定的能使学生产生共鸣的语言环境。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巨大进步, 多媒体进入课堂, 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 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运用多媒体技术把语言的描绘、文字的表达、图像的演示、动画的模拟、音乐的渲染等手法有机结合起来, 把真实的生活带进课堂, 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热情, 使学生产生求知内需、求异思路, 极大地发挥学生的内在动力。
二、加强对学生语感的培养
语感是人们语言的敏感性。通俗地说, 当我们听别人讲汉语时, 一般可以一下知道它的意思, 而不是先分析语法, 这就是大脑语言中枢的作用, 也就是语感。它是集语法, 语义, 词汇于一体的一种大脑语言中枢的能力。在外语学习中, 语感起很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培养语感呢?
1、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我们要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思维、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英语语言习得与思维能力应同步提高, 因为我们是在学习英语,而不是研究英语,所以应多开口说、模仿。英语不是坐在那儿想出来的、算出来的, 是“说”出来的。能说出来, 就能写出来, 在写的过程中, 学生的绊脚石是不会写单词。这就是说, 我们必须让学生记忆单词, 准确应用。记忆单词在外语学习中起基础性作用。正像建筑师, 要建房子, 建什么样的房子, 首先必须有砖,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
2、读是增强语感的最重要环节鼓励学生大声的朗读课文并背诵, 使自己听得见自己的声音, 渐渐做到流利、顺畅。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体验成就感。怎样读呢?大声朗读, 学生在一起读, 可以相互惯耳音。语言是声义的结合体, 所以“书读百遍, 其义自现”, 在外语学习中, 表现得尤为突出。朗读与默读相结合。每单元的阅读让学生背诵、复述, 这样学生可
以学的多而精。当然每读一遍都要有新的收获、领悟。语法、词汇、语言思想都可以在阅读中掌握。和语文一样,英语是读出来的。同时我们也没有必要钻研有微小差别的近义词, 因为在读的过程中我们已经体会到了。就像语文老师没有让我们研究“美丽”与“漂亮”的区别。这样培养语感, 虽然不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但几个月后, 就会有效果。而且一旦语感强了, 做题就可以运用语法知识加之语感, 提高准确率。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和学是一对矛盾, 作为矛盾双方的教师和学生如何和谐融洽师生关系, 对完成教学至关紧要。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 他们就对老师的这门课感兴趣, 分外重视, 肯下大气力学这门课。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一位老师, 由于逆反心理, 他们也就不愿学或不学这位老师的课。所以, 教师要深入学生, 和学生打成一片, 了解学生的兴趣, 爱好, 喜怒哀乐等情绪的变化, 关心学生, 爱护学生, 尊重学生, 帮助学生。这样, 师生才能关系和谐, 感情融洽, 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
第四篇:信息技术课堂上的有效提问
抓住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提问关键,构建有效课堂
贵阳市花溪区教育培训研究中心、朱友莲
摘要: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课堂上在一个好的时机里提出的问题能够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追忆、联想,进行创造性思维,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有价值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及时得到反馈信息,不断调控教学程序,进行有效教学。课堂提问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的“问”,二是学生的“问”。本文从信息技术课的现状入手,侧重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问”,以教学中的实际案例为参照,探讨信息技术课中的有效提问,构建有效课堂。
关键字:信息技术;课堂提问;有效课堂
课堂提问,从概念上理解,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学情等设计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教学形式。也是艺术性很强的一种教学手段之一。提问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课堂上了解学生,反馈教与学的信息,提高课堂效益的重要一环。[1]课堂提问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的“问”,二是学生的“问”。本文从信息技术课的现状入手,侧重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问”,探讨信息技术课中的有效提问,构建有效课堂。
一、现状分析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信息技术课重在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和引导尤为重要。
纵观我们现在的课堂,老师们不是“太傻”而是“太聪明”了,为了完成一节教学设计,大量的翻阅资料:网上的、书上的、专家的经验,取之亮点为我所用,每一知识点可谓面面俱到,课堂提问也总是在“是”与“不是”,“对”与“不对”之间徘徊,每一堂课都经过了精心的准备,也用心的去进行了课堂教学,而学生呢,听得晕晕乎乎,不知其意,课堂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效率可想而知。
二、精妙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有效课堂的开始
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关键是要看学生的学习成效,而一节成功的课往往与导入有很大的关系,教师在备课时,通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寻找教学切入点,设计提问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尽快通过学生所熟悉的内容切入到新授中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设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度。[2]在导入部分设问,要注意避免两类问题:(1)大而空的问题。如:在教学《信息与信息技术》一课,老师一上来就问,你知道什么是信息吗?什么是信息技术吗?学生不知该如何回答;(2)无意义的问题(学生不加思考,张口就来)。如,“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学画画?”“这个操作你们会了吗?”,学生一定会齐声说:“想!”“会”。
(说明:本文的案例来源于我听课的片段)
【案例1】建立文件夹(小学三年级)
导入: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怎样建立自己的文件
师:同学们思考一下“什么是文件夹”?
生:...师:文件夹就像我们的书包一样,里面可以放很多东西,下面老师就来告诉大家怎样建立文件夹。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来做。
......课堂一开始,教师直奔主题,对于刚开始接触电脑的学生来说这样的提问来得太突然,学生没有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一节课下来,老师几乎是在唱独角戏,课程内容老师倒是一字不差的灌给了学生,而学生呢,到课程结束也不知道文件夹到底建来干嘛的,课堂的有效性就不难想象了。
【案例2】图表的创建以及常用图表的分析(八年级)
导入:
(教师先向学生出示准备好的数据以及数据图表,学生观察)
师:图表和数据在表达方式上哪个更直观?
生:图表
师:如何创建图表?(教师给出一个Flash的视频教程,学生先自主探索,遇到困难就看看视频教程)
...(教师由引导学生“看图表”很自然的过渡到“建图表”)
这节课一上来老师并没有马上提出本节课的课题,而是先引导学生看图表,学生通过对比,形成一定的认识,在头脑里建构“图表比数据更清楚”的这样一个概念,教师再在此基础上提出“建图表”就水到渠成了,学生就会很乐意去想、去做。
三、把握提问时机,抓住问题的切入点,层层追问——构建有效课堂的核心
孔子曰:“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可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适时点拨,善于发问,创设问题情境,能有效地鼓励学生求知、求同、求异,激发学生探索、讨论的热情和欲望,从而使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主动的“学”,课堂教学也就不再是学生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过程。[3]
找准问题的切入点,合理设问
问题的关键处,即是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疑点。找准问题的切入点,合理设问,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
【案例3】用电子表格处理数据(五年级)
...在Excel中制作九九乘法表,输入:123456789
24681012141618
...师:同学们已经学会了用数据自动填充的方法输入第1、2行,大家思考一下,我们输入九九乘法表时是不是只有通过一行一行的输入,一直输到九,有没有更简单的操作呢?
...教师设置此问不但让学生更清楚的明白本节课的重点之一是“数据的自动填充”而且还把该重点升华,自动填充不仅仅是在选择两个数据后可以进行,也可以选择两行或更多,只要遵循一定的规律也可以进行。
2、问题的设置要蕴含较高的思维价值
如在《用电子表格处理数据》一课中,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在电子表格中输入斐波那契数列,要求不能一个数一个数的进行输入,要用到数据的自动填充功能。此问的设置即含有数学思维的方法,同时把本节课的重点也融入了进去,学生对这样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也很感兴趣。
3、在内容的关键处适时提问
在重点处和难点处适时提问可以用来解决重点、突破难点。
【案例4】会说话的图表(八年级)
...师:(出示三个图表:柱状图、折线图、饼图)观察这三个图表,你认为在什么情况下,用这些图表能更好的表达数据包含的意义?
生:讨论
师:(小结)柱状图表示数据的对比关系;折线图表示数据的趋势;饼图表示数据所占的比例。
...师:(出示不同类型的数据)同学们你能告诉我,这些数据用什么样的图表能更好的表达数据的含义呢?
...教师在“议图表”环节设置两个疑问来引起学生的思考,把本节课的难点摆在了学生面前,学生通过前两个环节“看图表”“建图表”的学习,在脑海中已经有些许印象,但是是散乱的,教师通过此问把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就集中到了一点,学生也很快的进入了状态,此问完后教师并未进入下一环节,而是“再问”加强学生的记忆与理解,把本节课的难点进一步升华。
4、设置“矛盾”与“疑点”,引发思考,层层追问
抓住矛盾,设置疑点,能形成一种认知上的冲突。
【案例5】文件的保存
„
问题1:如果再给已保存过的文档增加新的内容,还要不要保存?
„
问题2:如何保存,会不会再次弹出首次保存时的“另存为”对话框?
„
问题3:如果对一个已保存过的文档要换个名称保存,怎么做?
„
问题4:如果对一个已保存过的文档要换个位置保存又怎样?
„
问题5:如果对一个已保存过的文档中的内容进行删除操作,不保存而是退出,再次打开该文档能看到被删除的内容吗?
„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了5个问题,这些问题紧密联系,由浅入深,通过设置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从而引发思考,为使学生对“保存”操作的认识更为全面、深刻,教师采取层层追问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四、注重课堂提问的细节——构建有效课堂的关键
课堂提问对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课堂提问要注意以下细节:
1、问题不宜过大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创设情境问题是必要且重要的一个环节,好的情境问题,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更是能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而如果情境问题过大,过于宽泛,学生容易“跑调”,很难被引入课堂学习的正轨,造成课堂教学时间严重不足,从而导致课堂效率低下。[4]
如:在教授《Internet网》时,教师一上来便问:“什么是网络?”学生的回答是“不知道”,像这样的问过于大,学生也不愿意去思考。
问题要有需要性
在课堂中,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转移学生的注意力,我们常常会随时对学生提问,比如:“这个操作你会不会呀”,“这样做对不对呀”。课后想想,这些问题实在没必要,看似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其实这种课堂中的热闹、动态都是表面的,学生没有深层次的思考。这种把知识嚼烂了再喂给学生的所谓“问题”,是有违课程改革理念的,对发展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是不利的。
如:在教学《在Word中插入自选图形》中,教师要求学生画圆,在巡视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画的是椭圆,此时教师问:你们画的是“椭圆”,我要求的是画“圆”,用什么方法才能画圆呢?此问提得及时,学生也正感疑惑,问题一出,学生会用心去思考,教师再进行操作提示,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问题要有激发性,孔子曰:“疑虑,思之始,学之始。”有疑虑才能产生认识需要和认知冲突。通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设问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学习新知的兴趣,以教师的“问”激出学生的“学”,追求设问的艺术,深化课堂教学的育人功效,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是每一个教师教学的一种理想的追求。
【案例6】电脑之主机漫谈(小学四年级)
...问:同学们猜想一下,主机里有什么东西?
...问:同学们提高主机中有CPU,大家在脑海中画一下CPU的样子。
...此处设问,目的在于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出本节课的重点。
总而言之,课堂提问即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教师只有把握好课堂提问的关键,才能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和有效性,才能在信息技术中构建有效课堂。
参考文献:
[1]黄旭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法.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陈大伟.教师怎样解决课题教学问题.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
[3]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2010年第4期
[4]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第五篇:教师在课堂上用于集中学生注意力的九大有效策略
——教师在课堂上用于集中学生注意力的九大有效策略
相信很多老师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常常迫使你停下讲课来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看完这篇文章并运用到你的课堂中,相信你的课堂会因为学生注意力集中而变得更高效!以下就是资深教师、某教育咨询公司总裁特里斯坦·德·弗朗德维列提供的教师在课堂上用于集中学生注意力的九大有效策略。
1.上课一开始做脑力热身
一个经典的热身就是让学生找错(上课前把材料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指出错误时,不一定只是让单个学生站起来一问一答,还可以组织小组间的合作与竞争。
具体操作: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给黑板上的材料找错,让他们在找出全部错误后举起手来,并用手指表示他们找到了多少处错误。找到错误最多的小组起来发言,其他小组可以表示不同意见。
2.通过身体运动让学生集中注意力
叫所有学生站在课桌后面,做一些简单的身体运动。这对大多数学生都会很提神,而且教师很容易监督。
具体操作:对于小学生,可伴随儿歌或算术口诀让他们做拍手游戏。
对于初中生,设计一个拍手或弹指的节奏,教师做,学生学。每隔15~20秒变换节奏,以让他们紧跟你的变化。
对于包括高中生在内的所有年级,可让他们做“交叉爬行”:让学生都站起来,排队向前进,高抬左膝,伸出右手摸向左膝,然后交换,持续1分多钟。(也可以有很多变换,在每次摸膝动作之前让学生在头顶上拍手)。
3.教学生如何合作
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培训,在进行项目学习或其他以小组为单位的教学时就会出现很多“无效时间”。教师可以在项目进行之前教给学生团队合作的技能,把无效时间降到最低。培养学生合作技能的活动可以跟教学内容没有关系。
具体操作:给每个小组一把剪刀,两张纸,10个回形针,一条10英寸长的胶带,让他们用这些材料搭建一个可自行站立的尽可能高的塔,时间20分钟。
在这个活动之前,跟学生一起制定一个团队合作的规则,包括在小组合作中大家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先让一半的小组开始行动,其余的学生安静地站在他们四周,当观察员。
20分钟后是汇报的环节。训练观察员在提出意见之前先给出正面的评价,比如“他们……很好,我想他们是不是可以……”然后,两部分学生角色交换,此前做观察员的小组来建塔,看他们是否能够做得更好,此前建塔的小组做观察员,并对对方的表现进行评论。
4.通过快速写作让学生安静下来并独立思考
当你感到学生对你的讲授兴趣减弱,或你想让学生在吵嚷的团队活动之后安静下来,你可以给他们布置一个快速小作文的作业。
具体操作:对小学生,可以问“你对……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你对……感到困惑?”“你对什么理解得最清楚?”“你对……感到很厌烦?”
对中学生,可以说“总结你所听到的内容。”“根据刚才所学习的内容,设计一个考试题目。”“选择刚才讨论中的一个观点进行论证。”
教师通常不情愿布置这样的作业,因为批改起来比较费力。解决这个问题,你可以让学生用彩色笔在他们希望你阅看的回答旁边画圈,有时你也可以让他们在旁边写下几句话,解释他们为什么希望你阅看这一条。让他们知道,你一定会看他们画圈的段落,如果时间允许,你也会看其他的段落。
5.在程序上完全掌控
当你在给学生进行讲解或布置要求时,防止学生走神显得尤其重要。在你开始讲话之前,对学生作出以下要求是很关键的:(1)绝对安静;(2)全神贯注;(3)“5只眼球”都在教师身上(两只在脸上,两只在膝盖上,还有一只在心上)。KIPP初中甚至对学生有更严格的“SSLANT”要求,即微笑(Smile)、坐直(Sit up)、聆听(Listen),询问(Ask)、如果听懂就点头(Nod when you understand)和眼睛跟踪教师(Track the speaker)。
具体操作:在第一次给学生提出这个要求时,连续训练学生5遍:先让学生自行讲话,然后发出一个让他们安静的信号(从1数到3,摇铃,等等),等他们完全安静后开始讲话。
在最开始的两周,经常提醒学生。要让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明确告诉他们,你复述一遍之后,你不会再重复讲解。
6.用抽签决定谁来回答问题
用抽签的方式来选择回答问题的学生可以让全班同学都保持高度警觉。需要强调的是,你营造的课堂氛围越是具有相互的支持性,那么,学生就越有回答问题的胆量,而不过于担心受挫或被嘲笑。
具体操作:把每个学生的名字写在一张小纸条上,贴在小棍的一头,朝下放入一个杯子中。通过贴有学生名字的小棍来抽签,决定由谁来发言或回答问题。注意,你需要多准备一些问题,其中有的问题是所有学生都能够回答的。这样,成绩排在后三分之一的学生也能很好地参与进来,不至于总是碰到很难的问题而难堪。
7.通过信号让每个人都回答你的问题
为了确保所有学生都在积极思考,经常性地提出一些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要准备至少一个答案,并让他们知道,你期待他们的回答,并等待所有学生作出他们准备好回答的手势。
具体操作:比如,在数学课上,教师可以问,“心算54-17有几种方法”(先减去10,再减去7,或先减去20,再加上3,等等)。或,在让学生作陈述或展示之前问学生:“这个展示你准备讲几个要点?”
如果回答是数字,学生可以通过手势来告诉教师他们的答案。比如,让学生把一只手放在胸前,用手指来表示他们的答案(这样可以避免学生相互看见,不给那些爱炫耀自己想法多、想得快的学生机会)。
8.综合使用各种教学风格
为了让学生始终保持注意力集中,教师还可以不断变换教学方式,综合使用以讲解为主和以学生积极学习为主的教学方式。
具体操作:在向学生作讲解之前,让学生两人一组,与对方交流各自此前已有的相关知识,并列出他们想知道答案的4个问题。教师在教室里快速走动,确保所有学生都投入。
为鼓励学生积极聆听,老师在讲解前给学生提供一个问题单。在讲解途中插入“快速写作”(见方法4),让他们两人一组分享各自的回答。通过抽签(方法6)选择一对学生向全班同学陈述他们的想法。
9.设置强调责任制的团队合作策略
要求学生“问我之前问三人”,也就是说,让学生在向教师寻求帮助之前,先向本组内的所有成员寻求帮助。
具体操作:为了强化这条规则,当某组的学生想问教师问题的时候,教师询问该组的另一名学生,问他是否知道他的同学有某个问题。如果这个学生不知道,教师便有礼貌地走开,该组学生于是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另一个强调团队责任的方法是,告诉学生,“如果你认为你们小组完成了任务,在30秒内找到我,并告诉我。”这个策略有助于让全组成员都承担起积极投入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