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电影艺术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电影艺术
摘要:现代教学理念要求在教学中应以启发式教学为核心,通过创新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艺术,让学生在自己这一门学科上产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最终让学生“乐学、会学、主动地学”。物理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怎样才能在课堂上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呢?怎样才能启开学生的心扉,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呢?我认为这不仅需要妥善的处理教材,安排内容,更需要的是一种课堂“电影”教学艺术,给学生激情、享受、回味和成果。
关键词:初中物理 教学艺术 学习兴趣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育者的艺术表现在使学生能够透彻地、迅速地、愉快地学习知识技能。”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就要使学生渴望获得知识和不断追求真理,并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去探索、认识客观世界。初中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物理学科,学生能否爱上这一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教学者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更是息息相关,所以教学过程必须遵循这一真理,要精心设计教学方式,以启迪学生的心灵,点燃其思维的火花,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和意志,使学生的认识活动成为一种乐趣,成为精神上的需要。“爱其师必爱其技”,在这里,我个人认为,教师的教学过程如一部电影,教师既是导演又是主演,而坐在下面的学生就是你的观众,教学的目的就是让观众欣赏你、记住你、理解你。
1、剧本。所有的生活都是一场场电影,好的电影往往需要好的剧本;物理教学同样如此,要有效地上好一节物理课就要做好课前的备课工作。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大到天体,小到粒子,从实体到另一形态的场、光等都是物质的,物理学的内容都是客观存在的,要使物理教程从枯燥的铅字内容变成闪烁美的光彩的剧本,就要重视备课时课堂上情境的创设,要善于制造问题的悬念,因为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反映的机能,教育的情景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客观现实,制约着学生的心理活动,并决定其学习的效果,所以在备课中应恰如其分地设置问题。当然问题材料要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注意在知识交汇处设计有挑战性的问题,诱发学生积极思考,激活思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好的问题将凝聚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创造探索的求知欲望,但往往有些问题因为教师自身思考不足使得活动变成平常,难以引起师生间的共鸣,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应精心撰写教学剧本,创设物理情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认知起点,才能使教学内容变美、变活,从而把物理知识融入学生的心灵之中。
2、开场。每一部电影总有自己独特的开场,要么悬疑,要么气势宏大,各个导演都绞尽脑汁想在第一时间抓住观众的心,吸引观众继续看下去。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各种时事、新鲜的事件引入。例如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章第二节《能源与社会》,书上一来就是直接介绍自然界中的各种能源,这类知识本来在初中地理中就有所讲解,重复的知识会让学生兴趣大减。在这里,我是这样做的。首先提问:美国为什么老是喜欢去中东地区惹事呢?不是打伊拉克,就是去挑拨中东兄弟的关系,这样做,他有什么好处呢?为了钱吗?如果是为了钱,那么为什么不去打南非呢?南非拥有在世界首位的是各国无法企及的钻石和黄金储量。用时事政治引入,让学生去思考“还有比钻石和黄金更宝贵的东西”从而进入这节课的内容。
3、情境。是在什么情境下发生的这部电影中的故事呢?合适的情境能让观众更了解这部电影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中发现与物理有关的问题,来创设问题情景、实验情景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尤其是创设能让学生受到先前错觉造成的干扰的物理情境,使其思维产生冲突,更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刚学物理的初中学生,头脑中对物理知识的了解总有些错觉,这样的错觉的影响下,自然出现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对一些自然现象凭自己的经验或者直觉形成错误的判断。例如:在初中阶段学生未学牛顿第一定律之前,总是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我用了力,物体运动了,我没用力,物体就停止了。只有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物理情境,才能使教学内容变美、变活,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中,才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
4、表演。有句广告说的“没有声音,再好的戏也出不来”,而教学的声音就是老师的语言艺术。教学语言艺术,不但会增强学生对教学信息的吸收,而且会对难点知识起到缓冲软化的作用。原苏联教育学家米〃期洛特夫说过:幽默是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在课堂讲解中运用幽默,可以控制学生的注意;可以使讲解的内容变得有趣,活跃课堂气氛,消除师生间的隔阂,融洽师生间的关系;在物理教学中,还要注意语言的直观性,例如,在讲解“质量”一节时,什么是质量?质:物质,量:多少,一个物体的质量就是这个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要运用语言艺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书面文字口语化,枯燥知识趣味化,这就是说教学语言既要通俗易懂,又得深入浅出,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记忆。
演员的表演除声音外,还有服饰、眼神、动作都很重要,同样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借助于仪表、表情、举止、手势等手段来传达感情、传递信息。仪表是物理教师向学生传递信息的第一工具,有修养的物理教师常能使自己的外表、穿着和“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角色相和谐,使外表美和性格美交相辉映,起到“山蕴玉而生辉,水怀珠而川媚”的艺术效果,增添教育的魅力。表情是师生交流信息时面部呈现的动力表现,是师生心理接触交流的重要的“外显点”,上课时应用和蔼微笑的面容给学生以信心,由于学习过程中常常有疑惑、受阻、进展、成功,教学时伴随这些过程物理教师应用面部表情来烘托和渲染气氛。如:发现问题时满脸狐疑,学生就想知道究竟而积极探索;遇到困难时可紧皱眉头,引导学生低头沉思;在挫折面前则显得乐观坚毅,给学生以战胜困难的信心。人称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表达思想感情的无声语言,恰当地利用眼神来帮助教学,常会收到出神人化的作用,课堂上当学生答对一个问题时一个赞许的目光会给学生以莫大的鼓励;当学生思维开小差时一个严肃的注视会使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而迅速改正;镇静的目光会使学生集中注意,慈祥的目光会给学生以温暖,热烈的目光会给学生以信心,严峻的目光是无声的批评。
5、道具。每部电影都有自己的道具,道具能让观众更直观的认识和记住电影的内容、场景。初中学生才接触物理,好奇心特别强,求知欲望盛,借助各种生活用品,实验器材设计趣味性实验,不但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更重要的是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并把学生迅速带到学习物理的环境中去。例如讲解“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一节时,老师可以让学生随便撕两张纸条,让他们从中间吹气,观察纸条的运动情况。或者,给学生一个漏斗和一个乒乓球,让学生把乒乓球吸到漏斗口。一个个具体生动的实验现象,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启迪学生探求真理。从自己的形象思维转入概括抽象的逻辑思维,提高学生自己的理性认识。
6、互动。电影真正的魅力所在是人们不仅仅要会看电影,还要从中吸取一定的知识和经验,从而产生互动、引起共鸣,如果一部电影让观众看得毫无表情,注定是失败的,要让观众跟随着主角难过,高兴,思考,观众才能理解到这部电影存在的意义。我们在教学中,要想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其智力,首先必须使他们的思维主动起来,积极起来。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设计合适的问题,调动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可以创设相关物理情景激发学生思维。如在讲解“压强”应用时,可以设计一个故事情景,一个小孩掉进了冰窟窿,周围很多人急着要去救,可冰面又有塌的可能,你会怎么做?把问题交给同学们,让他们出主意,调动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智力。
一节课成功的教学,犹如一部电影,是各种艺术因素综合作用的体现,真正的课堂电影教学艺术,应该是师生双方配合、互动协调,共同努力达到一种和谐、完美的教学境界,它必将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二篇:初中物理教学艺术表现
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成功的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如果掌握了这种艺术,就可以使物理课满堂生辉,给学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从而激起他们高涨的学习情绪。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它要求辩证地处理知识与能力,教学与教育,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使学生在智力、能力、思想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下面仅就课堂教学谈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
一、激发求知欲望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育者的艺术表现在使学生能够透彻地、迅速地、愉快地学习知识技能。”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就要使学生渴望获得知识和不断追求真理,并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去探索、认识客观世界,所以教学过程必须遵循这一真理,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以启迪学生的心灵,点燃其思维的火花,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和意志,使学生的认识活动成为一种乐趣,成为精神上的需要。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首先在于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1.设计物理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起。
即使是刚学物理的学生,头脑中对物理知识的了解总有些“前科学概念”其中包含了理解和误解。如在教“光的折射”现象时,介绍一个实验情景:实验装置是一个玻璃槽中装水,水中插上一个塑料泡沫片,在塑料泡沫片上粘贴一条用塑料纸剪成的鱼,让几个学生各用一根钢丝猛刺水中的鱼,由于学生总认为眼睛所看到的鱼的位置那么准确界定一样,在这样错误的前科学概念的影响下,自然出现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对一些自然现象凭自己的经验或直觉形成错误的判断。教师把泡沫片从水中提起来,发现三根钢丝都落在鱼的上方,接着说:要知道这个道理,就得学习“光的折射”现象。这样的引入,将光学原理融入日常生活中来,可操作性,创设的简易实验把学生带人一个渔民叉鱼的情景中去,符合初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好动的特点,因而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就为接下来用实验研究光的折射结论创造了良好的认知起点。只有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物理情景,才能使教学内容变美、变活,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中,实现物理教学的情感转移,学生将对物理学和物理教师的情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这样才能产生出艺术的效果。
2.指导学生“实验探索”,体会学习的乐趣。
教科书中呈现的知识,通常是科学家们早已发现,已形成定论的知识,固然学生在学习时并不是去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或联系,但它不会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者所灌输的一切,把自己充当接受知识的容器,而会以自己的认识基础、心理状态为依据,有选择地吸收外部输入的各种信息,教学艺术的“基调”就在于找准学生心理状态的“固有频率”,使教学信息收发达到同步,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同时,物理知识的传授,它应是一个学生自己思考,亲自获得知识的探索过程,从这一意义上看,学习活动不仅是由认知和情感共同参与的过程,也是一个知识“再发现”或“重新发现”的过程。“实验探索”可以深化学习兴趣,这一过程,教师应处于主导地位,精心备课,设计好合理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学生应处在探索知识的主体地位上,教师应让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口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要克服传统教学中教师讲的过多,统的过死的弊端,使学生完全置身于物理的环境中学习物理。如“密度”教学时,就可以指导学生“实验探索”,教师对教材可作创造性的处理,而不必完全形式化的依据教材展开和进行。密度是初中力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个教学难点。本节课可以用实验——探索贯穿全课。首先教师提出问题,教师拿出两块大小不同涂上颜色的金属块,问学生能否很有把握的判定它们是否属于同种物质?当学生感到困难时,教师指出:鉴别物质可以根据物质的特性来鉴别,只凭气味、颜色、软硬等这些物质的明显特性来鉴别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探索物质的一种更隐蔽的特性,这种特性可以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中发现。要求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出研究几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方案。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诱导启发:每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能够改变(如分别取几块大小不同的铁、铝等固体,几杯体积不同的水、酒精等液体),分别测出每一种物质几组对应的质量和体积,再来研究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接着让学生分组设计实验,开展全班讨论,确定出最佳实验方案,让学生自选器材,分组实验,得出数据,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对于同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越大,让学生猜想,它们之间可能存在什么关系,估计学生会说: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教师指出:质量与体积究竟是不是成正比关系,必须通过数据处理才能下结论。当学生发现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比值是一个恒量(成正比),不同种物质其比值不同,便可找出物质隐蔽着的重要特性m/v,其大小是由物质种类所决定的,反映了物质种类的一种特性,物理学上把物质具有这种特性叫做密度,这样紧紧围绕密度这个概念,创设情景置疑,让学生大胆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猜想,教师善于启发诱导,丝丝人扣,让学生动手实验主动探究,发现物理规律,当实验探索发现伴随着学生的学习过程时,学习将会充满乐趣,将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二、展示物理科学美
罗丹有一句名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问物理教学同样如此,但物理本身并不是美学,要想使物理教程从枯燥的铅字变成闪烁美的光彩的科学诗篇,关键在于我们教师平常教学中是否认真发掘物理科学美,是否去展示其美学特征,是否去创设美的意境,让学生潜移默化受到物理科学美的陶冶,这就是教学的艺术。
1.展示物理学美学特征。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大到天体,小到共振粒子,从实体到另一形态的场、光等都是物质的。物质又是运动的,如机械运动、分子热运动、光波传播,实际上是不同形态的物质的不同运动形式,它们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自然界是合理的,简单的、有序的,因此,科学家们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往往以科学美作为追求的目标,通过他们的努力而形成的物理理论,在内容上、形式上是那么自然、简单、和谐,都放射出美的光辉。教师平时教学中应向学生展示物理知识的美的一面,激发学生爱美天性。例如:物理内容的简单美,表现在物理概念、规律的表达上,科学、准确、简洁。热是众多物理学家争论了一个多世纪的问题,却以“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十个字做了结论;物理学的对称美,给人一种圆满。匀称的美感,运动与静止,匀速与变速,引力和斥力,反射和折射,“磁生电”和“电生磁”,平面镜成化电荷的正负。磁场的两极等揭示了自然界物质存在、构成、运动及其运动规律的对称性而产生的美感。物理学理论内部相互间的自洽而展现和谐美,自由落体、竖直上抛、下抛以及各种直线的匀加速与匀减速运动都可以统一于运动学的速度和位移两个公式中,牛顿力学公式,可以把地上的物体与天上的星体统一起来。由此可见,教学中只要我们善于发掘,物理学的“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美”等美学特征在中学物理中便有许多例证。我们要让物理学美的素材震撼学生的心田。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艺术活动中,教师的教学能否产生艺术效果,有赖于教材、教师的精心备课和表演水平,还要看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艺术情趣,而影响学生艺术情趣其中一条因素就是审美能力,所以教师在展示科学美的同时,要着重培养学生对科学美的审美能力。物理科学美的体验不关是视觉或听觉的,更多的是靠学生的心智去体验,由学生的体验产生的美的感受而产生的愉悦程度与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关。所以,教师平常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使他们在探索中领会许多事物的本质与联系,感受到知难而进,解疑释惑,获得新知识的愉快,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促进学生发展
当前,世界面临着激烈的经济竞争和人才竞争,我们的教育目标应立足于培养学生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未来的生存能力。物理教学必须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为完成教育培养目标作出贡献,应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体现着教师的艺术水平。
1.促进学生积极思维。长期以来,由于受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使学校教育失之偏颇,引向应试教育的误区,由此形成了一整套应试机制和模式,只注意到教学要依赖于学生发展的一个方面,忽视了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采取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使教学处于教师“给”与学生“收”的单调局面,学生在学习物理中处于被动随从的地位,这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毫无神益,要想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其智力,首先必须使学生的大脑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设计一些让学生”跳一跳能吃到果子”的问题,让学生思维,可以通过设计实验情景,故事借景,习题情景,漫画情景等激发学生思维。如在教“压强”应用时,可出示一张漫画,题目是“三毛应该怎么办”,画的是三毛陷入沼泽地里,正在下沉,情况万分危急、周围又无人帮助,请你为三毛出主意,设计这样紧扣学生心弦的情景问题,把学生带入物理情景中,利用学生善良的天性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大家都主动地为三毛出主意,达到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目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独立的学习。
所谓独立的学习,是指学生离开教师,甚至离开学校步入社会后也能学习,在物理教学中,是引导学生独立地学习,还是“抱着”学生学习,既是一个教育观念的问题,也是一个教学艺术的问题,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授人以鱼只供一餐之需,不如授人以渔,学到捕鱼的本领。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习,使他们能够不断地获取新知识。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时我们教学思想有着很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体现着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性活动,学习是学生主动求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或多或少的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作为教师关键是要立足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引导启发学生积极地去学习、去探索。有时,还要经过一段过程,使学生在设疑——质疑——释疑的几个反复中,逐步建立起正确的认识,要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经过自己的独立思维,要求自己想通,在学生感到自己无法解决矛盾时,教师再适时予以引导点拨,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设计题目时.题样的设计应该有一定的难度,以起到激发学生兴趣,刺激智力发展的作用,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自己独立思考自行解决问题时,学生就能够享受到成功的欢乐和喜悦,品尝到自己劳动的果实。如:教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时,教师提出,要想使湿的衣服尽快变干怎么办,让学生结合平时生活经验想出自己的办法,办法越多越好,于是学生会想出许多办法,诸如用电熨斗烫、放在炉火旁边烘、用电风扇吹、尽量把衣服摊开等,再引导学生面对许多办法,总结归纳出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来,这样在引导学生独立学习的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也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还不止以上这些,实际上以上介绍的艺术表现也包括了其他艺术形成和手段,如语言的艺术、板书的艺术等。一节课成功的教学,是各种艺术因素综合作用的体现,真正的课堂教学艺术,应该是师生双方配合协调共同努力达到一种和谐、完美的教学境界,它必将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篇:初中物理教学论文:高中物理教学艺术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高中物理教学艺术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高中物理概念、规律繁多,而且比较抽象,学生一时难于理解,就容易产生厌学心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用多种教学方法,生动有趣地组织教学。例如:在教具和学具上,可以不必满足于实验室的设备,由教师和学生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教具和学具。如讲单摆时,我让学生找来细线和小球,每人自制一个单摆观察它的运动。在自制教具和学具的同时,还应鼓励学生课后做些小实验。如讲“受迫振动”时,我用“米花的舞姿”小实验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具体做法是:把六个涂成不同颜色的米花用线穿起,挂在衣架的横梁上。六根细线每两根等长,最短的挂在中间,最长两根分别挂在最外面。将一根橡皮筋拉长,从米花构成的弧下方穿过,并与米花悬线面垂直,用手指拨动皮筋,米花应声起舞。有条件的还可以将米花放在用布包紧的大口径低音喇叭上,当喇叭传出音乐声时,不同位置的米花以不同高度在上面跳跃。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时,为了巩固公式S=1/2gt的平方,我在课堂上组织了“手握落尺测反应速度”实验。同学两人一组,从尺落下的长度知道位移,利用公式计算出从尺开始下落到另一人握住尺的时间,也就是握尺人的反应时间。这个小实验使同学们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既动手又动脑,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物理知识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物理学中的许多概念和规律都可以用一些对联、口诀、谜语来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我从生活中和教学实验中搜集了许多对联、谜语应用到物理课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例如:在讲解牛顿第三定律时,给学生出了这样一副对联:他蹬地,地也蹬他,双方运动为何地没动我打你,你也打我,等值二力为何你觉疼横批:说清有奖于是同学们立即活跃起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解释了这一现象。
还有如:
未受外力运动状态永不变
没有摩擦机械能量总守恒
横批:注意条件
这副对联是描述惯性定律和机械能量守恒定律的,朗朗上口,很容易理解和记忆。
下面这一对联:
两球落斜塔双音一响
八马拉半球一声双分
横批:学史奇观
上联是描述比萨斜塔实验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下联是描述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一副小小的对联将物理学史上两大实验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物理学中物理量数不胜数,物理概念更是多如繁星。我采用谜语的形式方便学生记忆。如屡教不改——惯性;一对红——赫(赫兹);异口同声——共鸣;闹矛盾——摩擦;景德镇的作坊——磁抄„这些丰富多彩的对联和谜语,使学生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实现了由“厌学”到“爱学”的转变,课堂气氛活跃而和谐,形成了独特的教学艺术和风格。
二、注重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1.讲物理首先要注意语言的科学性和逻辑性。教师的语言要准确规范。语法混乱、言不及意,将严重影响知识的传递以至影响教学。
2.教师的语言,要饱含激情。在语言中饱含对学生真诚的期望、对物理教学的热爱和对知识精辟的,见解,才能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3.教学语言语速快慢、声音高低应恰到好处。语速太快,学生反应不过来;语速太慢,学生又提不起精神。声音太高,神经容易疲劳:声音太低,学生注意力难以保持。因此,课堂教学中语言应快慢适中,高低适宜。
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应当从教学实际出发,取得最佳效果。对于物理来说:教学语言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
总之,教学艺术、教学风格的形成依赖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高度的责任心,依赖于教师雄厚的知识基储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个人性格情操的陶冶等等。这是一个还有等于深入探索的课题。
第四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在课堂内外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培养,对于学习程度不同,甚至相差很多的学生都有一定收益。心理素质的培养,对学生来说要达到的目的是:①自觉②果断③敏捷④坚韧⑤自制。对于教师来说,必须把所要达到的目的始终贯穿在教学过程中。
对于现今的中学物理教科书,学生们普遍地感到头痛,似乎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甚至于有的学生惊呼:我在物理上花的时间和精力最多,而收获最少。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固然不少,但学生们的心理素质差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果断性与自信心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把学生注意听课的最优时间指向重点的环节上,把注意的指向性比较长久地保持在教师的讲述上,集中于教师的讲述中,从而抑制与听课无关的活动,使授课活动能有清晰的反映和体现。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授课时间等因素而及时调整,这并不难做到。
要使学生对学习物理有一定的自觉性,首先要引导他们对物理产生兴趣,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兴趣来源于生产生活中所需的物理知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有意暗示,善于把周围的事物及活动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立足于大部分的学生,引导他们注意各种生活中的现象,针对这些现象,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现象发生的原因。在不降低要求的情况下,以浅显、形象的比喻对理论进行解释,这对学生来说是容易接受的,也容易把知识从模糊认识向清晰认识过渡。
对于高中的学生来说,有了一定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有必要进行引导训练,提高他们的水平。从形象思维开始,有意无意地利用一些物理现象的表面形式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这也符合学习物理的顺序。在概括的过程中增加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定律和定理所要表达的物理意义及其适用范围,增强判断的果断性和增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坚韧精神和自制力
在课堂教学中,物理概念的形成,单靠教师的灌输,通过强制记忆,是可以达到记忆的目的。但这只是单纯的记住,无法掌握和应用,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把概念表达清楚。我在教学中,注意训练学生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特别是口头表达,多问几个为什么,在学生的解答中,了解掌握知识的深广度,训练快速敏捷反应的能力。
中学物理教学,是一个不断增加概念、判断和推理的过程,如何以这些形式去理解物理学习中的各种客观规律,由表及里,从初中的表面现象到高中的本质特征及内在联系,这本身就是教与学双方都得努力才能达到的。
针对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急于求成的心理,要培养学生的坚韧性及自制能力,引导他们从急于求成中解脱出来,帮助他们把新的知识同已学过的知识,不论是本学科还是其它学科的,进行联系、渗透,并有机结合,相辅相成。使学生不再认为所学的物理知识是孤立的一盘散沙,激起求知和探索的欲望。这样,物理教学的成功就有了希望。
我在教学中,特别是把注意力放在新知识的感知和把它纳入原有知识的结构中,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思维把新旧知识进行联系和比较,旨在同化新概念,增强比较能力。并适当地增加实验次数,为加强感性认识提供恰当的感性材料,在“玩”的过程中,渗透式地接触、理解并掌握好概念,在学习心理上有信服的感觉和收获的喜悦。
总之,在课堂内外,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对学习物理来说,在“看、听、做、想、练”这几个方面的交替活动中,教与学双方都能得到一定提高。
第五篇:浅谈初中物理教学的艺术1
培养初中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尝试
安岳县龙台镇初级中学陈涪敏 袁德均
邮编:642353 电话:1355069558
5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积极探求知识的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它能引起学习的需要,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是学习的一种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
目前,在九年的义务教育的学科中,大多数学生认为“物理难学”。分析原因,主要初中物理教材难度大,理论上的分析、推导、研究问题多、课堂容量大、习题类型繁多复杂,加上学生理解和分析物理问题的思维能力以及数学知识跟不上。为此,必然导致“苦学”和“厌学”,对物理学科没兴趣。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学科兴趣,将学生“苦学”变为“乐学”,“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是值得我们新世纪教育工作者探究的课题。我从事物理教学整整三十年,积累了一些经验教训,近几年通过对新教材的探究,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作了如下的努力和尝试。
一.利用课本,激发学习物理兴趣
爱美是人的天性,尤其十多岁的孩子们对美有执著的追求和向往。我们知道: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物理学并不是美学,学生的学习活动“美”在那?追求什么?如何将物理教程从枯燥的铅字变成闪烁美科学诗篇?这需要我们教师积极引导,认真发掘物理科学“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物理也是一门优美的学科,它的定律,定理,法则,单位都是用科学家的名字命名,所以它的每一个公式,每一定律,定理都有一个美好的历史故事,包含一个物理学家美好的传说,放射出美的光辉.通过科学家事迹介绍,让科学家的智慧和文明成果在学生心中荡起涟漪,培养学生的浓厚的科学兴趣和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感悟物理学观察和实验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物理学具有 “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美”等美学特征。物理学内容的简单美,表现在物理概论,规律的表达科学、准确、简洁。如:匀速直线运动,“电生磁”和“磁生电”,分子的热运动,学了、理解了令人叫绝。正电荷与负电荷,导体与绝缘体,动力与阻力,运动与静止等都是矛盾的统一具有对称性。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大到天体,小到原子,电子等粒子,从实体到另一形态的场、光等都是物质的。物质又是运动的,它们的运动是有规律的、简单的、有序的、合理的,相互间的自洽而展现和谐美。教师平时教学中善于发掘学科的美,创设美的意境,让学生潜移默化受到物理科学美的陶冶,点燃其思维的火花,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和意志,使学生的认识活动成为一种乐趣,成为精神上的需要。新课程教材版面设计图文并茂,让学生耳目一新,内容更贴近生活,联系实际。教材设计了“生活·物理·社会”栏目,是为了介绍、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联系,让同学们感受到物理既有趣又有用。
教材在引入新课,探究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都可通过“想想做做”,“想想议议”“动手动脑学物理”编排的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探究,活跃思维。
在每一章和每一节的开头都有一幅导图,以引发所谓悬念,激起求知的欲望。利用“卡通对话图”创设问题情境,营造学习氛围。书中插入了许多生动活泼的卡通图,使学生产生了一种亲切感,减少了学习物理的畏难情绪。利用“实验指导图”展示实验过程,培养探究技能。利用“知识性”插图,活化物理知识,一图藏有多问,我们在教学中注意挖掘插图中的这些窍点,弄懂每幅图蕴含的物理意义。我常用照相机把书中典型的图片拍下制成幻灯片,以备用。课本中还设计了许多让学生便于操作的探究性实验等等。教师灵活处理这些内容,都可以对学生学习物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激发了学习物理的兴趣,从而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 重视实验,深化学习物理兴趣 教学艺术的“基调”就在于找准学生心理状态的“固有频率”,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学生喜欢实验,特别喜欢能自己亲手做实验。所以,无论是书上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我都尽力做。
学生对实验演示往往比听教师讲课感兴趣得多,在教学中如果能精心设计实验,并巧妙地进行演示,增强其趣味性、新颖性,能有效地刺激学生感官,增强学生的注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讲“大气的压强”一节时,我演示了这样两个实验:在一只大试管中装上水,又将一只口径略小的试管压入大试管中并倒过来,小试管不但不会掉下来,反而徐徐上升,现象妙趣横生。演示“覆杯实验”,针对:是否是水将纸片粘住的?这个问题,我在塑料杯底扎了一个小孔,用一手指堵住,纸片没有掉,可手指松开,纸片掉下来,它会象“魔术”一样的引人入胜,震撼学生的心田,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轻松愉快,兴趣盎然,学习效率大增。
“实验探究”让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口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所以,教师要适当减少课堂教学时间,增加自主学习时间。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材料、活动时空。我们成立了学生专题探究实验兴趣小组,把班级学生分成六个实验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布置任务,提供实验器材,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学习浮力后,我安排一个课外活动:用量筒测新鲜辣椒的密度;用量筒测橡皮泥的密度;用弹簧测力计测土豆的密度;用天平、量筒测土豆的密度;用刻度尺,天平测土豆的密度;用天平测油的密度;其中烧杯、水、小刀、细线供选择用。六个实验小组各完成一个探究。学生经过讨论,分析,实验设计出了满意的实验方案。学习《家庭电路》时,进行了社会实践,到家里学生亲自观察和安装家庭电路。
在《凸透镜》教学中,首先每兴趣小组发两个凸透镜,让他们测焦点、照着书第2页观察远处和近处的物体;用两个透镜观察物体;用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墙壁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等,记录现象、分析原因,这样让学生去动手、体验、观察,使学生感觉到自己也能象科学家“搞科研”一样,“发现”科学规律,从而获得巨大的成就感,自主、合作实验探究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创新欲、体会学习物理乐趣,深化学习物理兴趣。三.采取新颖多样化教学,保持学习物理兴趣
虽然物理实验生动有趣,但物理原理计算却显得枯燥乏味。为了保持物理实验培养起来的学习兴趣,我们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采用活泼多变.新颖有趣的教法,课堂教学方式多样化,有实验探究课、社会实践课、学生自学课、讨论课、竞赛课、教师答疑课、学科报告课等。课堂气氛活跃,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兴奋感和愉快感,而且在这种气氛下学生能牢固掌握物理知识,保持学习物理兴趣
新课程改变倡导鼓励学生积极大胆科学探究,重视学生交流合作。我在教学《声的利用》时,我课前让学生自己通过查资料、上网、访问有经验的人员和亲身体验声在哪些方面有应用,写出调查报告,在课堂上展示。课堂上同学们争先恐后抢答,声的利用的实例:预报地震、加工产品、超声除草、遥控核爆炸、测距等,在生活方面利用声的实例有:到市场买碗敲一敲,听一听声音就知道好坏了;给开水瓶灌水,通过听声音就可以知道水是否灌满,夏天买西瓜敲两下听听声音就知道“生、熟”了等等。教学气氛十分热烈。每章结束或期中期末考试复习时,一般我要上“对抗赛”课。我先制成课件,然后布置学生课前准备。教师打出投影片之后,组与组之间或男生与女生之间进行对抗赛,看谁答得又快又准确。学生的那股兴奋劲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使枯燥乏味的复习变得生动有趣。
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要坚持有利于激发与调动学生自主性,创造性的良好学习气氛,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兴趣更加深化。
四.开展科普活动,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计划地开展各种科普活动,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科技意识,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兴趣。
我利用校园网有效组织学生收看科技节目,利用互联网查询资料。纳米技术、物理学与载人飞船、GPS(全球定位系统)、磁浮列车、微波炉的加热原理、神秘的黑匣子等,搜集最新科技发展动态,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科技意识。每学期出2期科普专栏,先指导班上的兴趣小组上网查询并下载有关物理学在现代科学技术方面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的专题资料,剪贴报子或杂志科普画,最后由我精心组织、筛选。该科普专栏设置在学校的报刊亭里,学生课前、课后都能随时观赏到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科普墙报。在办专刊这个过程中,学生积极性可高啦,他们有说不出的欢心和鼓舞。
组织社会实践调查活动,我利用节假日带兴趣小组参观周边的砖厂,小型水利发电厂,丝一厂的余热发电,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感到物理就在身边,与我们现在和未来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只有努力学习才能紧随时代的步伐前进。这样能激发学生较高层次的学习动机和探索科学的强烈愿望,提高学习物理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科技应用能力
五.重视学生的学习成效,稳定学习物理兴趣 兴趣不仅来自学习活动本身,还来自学生的学习成效。真可谓“兴趣带来成功,成功滋育兴趣”通过自己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使每一个学生将对物理学和物理教师的情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唤起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让他们感到自己“天天有进步,处处有成功”,使他们得到一种愉悦、满足的心理体验,从内心深处发出“物理好学,我有兴趣”哈哈,这就是教师的成功,也显现出教学艺术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我树立“人人成功”的理念,在备教材,备学生上做精心的准备,做到因材施教,我运用“不同起点,相应步子,多方活动,双向反馈”的方式组织了物理课堂教学,采用了“想想,试试,议议,练练”的教学组织形式,针对学生的实践情况,为学生提供感受成功的机会,坚持分层递进教学,我对学生进行了隐性分类,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因此,在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之后,都会在热烈的掌声中享受到成功的欢乐。教师应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充分信任、尊重、爱护他们,善于发现,善于引导,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提问时,我总是按座位的排序全方位抽学生。这样能让同学们都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踊跃发言,帮助学生建立“我可以学好”和“我能学得更好”的信心。以坚定他们克服困难的自信心。也让学生觉得老师是公平的。
教师的爱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之间共同进步的催化剂,课堂上是导师,课下是朋友,这是师生共同的向往。通过反馈式聊天,问卷调查,深入的接触,我基本上做到全面了解学生,从思想上指导,生活上关心,学习上帮助,情感上沟通,用爱去温暖每一个学生,不歧视后进生,坚持“人人有才,人无完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现代人才观,努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热情,扬起理想的风帆。形成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在物理学的殿堂里越学越有劲。
教无定法,有破才能立。一切有志者,让我们携起手来,为祖国多培养出跨世纪,高素质人才努力奋斗!
20013年5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