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实践

时间:2019-05-15 04:37: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实践》。

第一篇: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实践

浅谈思想品德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亳州市双沟完全中学

孙县委 浅谈思想品德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亳州市双沟完全中学

孙县委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和信息的时代,人类正步入一个全新的技术发展时期。这些新技术革命正在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与工作,影响着教学和培养的活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以其独特性更是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发展密不可分。本文主要分析讲述信息技术在思想品德课堂上的运用、特点及应注意的问题,阐明思想品德教学的关键不在设备的更新,更多的取决于教师个体的教学能力、思想政治素养和信息素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日趋普遍,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已是教育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

思想品德

信息技术

整合实践

一、思想品德教学需要信息技术整合

信息技术具有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研究性和反馈及时的特点和优势,突出学习主体的主动参与,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的明确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根据思想品德课程的特点以及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本文将就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实践谈谈自己想法和做法。

在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改变以单一的手段、单纯的方式向学生灌输知识,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传递教学信息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认知能力、以及应用思想品德语言、法律语言、政治常识语言辩证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养成关心他人,关心家乡,关心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品质,初步使学生形成符合新时代精神及要求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这将是我们每一个中学思品教师要面对 2 和解决的问题。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推动思想品德教学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必将呈现出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优势。采用这种教学手段,可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复杂事物简单化,并能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与效果。更为重要的是,它的使用将使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课堂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尤其要运用多媒体教育手段,改变应试教育的不良现象,是社会的要求,是教育的要求,是提高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必经之路。因而,运用信息技术组织教学是现代化教学之大势所趋。

二、思想品德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需要提高教师素质

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实践是以教师的自身素质的发展密布可分的,这是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发展的基石。思想品德课程课堂教学要得到发展,教学质量要得到大面积提高,必须从根本上更新教师的观念,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思想品德教师的信息素养。思想品德课程作为文科类的综合性课程,涉及到的内容可谓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信息技术,甚至理科类的各门学科也都有涉及,知识容量极大。思想品德课程的素材的变化快是每一个思想品德课的教师感受最深的,思想品德课的素材的变化快是每一个思想品德课的教师感受最深的,思想品德课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具有鲜明的时代感,而使说明问题的素材也必须有时代特色课。要上好思想品德课,需要思想品德课的老师有浑厚的知识底蕴,还需要教师本身有文理科的基底,更重要的是有不断地吸取新的科学技术的精华的能力。

思想品德课程的特点和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必须举具备利用已有的知识技能来收集、分析、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紧跟时代步伐。这样才能自如的掌握,教授,提高思想品德这一极富时代特征的课程。

三、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具体实践

初中思想品德课内容主要涉及学生生理,心理健康问题;与他人相处,法律 3 的初步知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公民的角色与责任,我国的基本国情、国策,社会主义的三大建设等知识。往往是让学生明白某个道理、学习某种品质或了解某种社会现象,懂得最基本的常识。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都觉得概念原理太难记忆。确实,思想品德有许多概念原理需要学生理解、记忆。数量过多,使学生难于记忆;似是而非的概念又使学生难于清楚地辨析。传统授课方法是无法在课堂上向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认识,学生如果缺乏足够的感性认识就难以对事物和问题形成理性认识。直接参与教学过程的机会不多,仅有的课堂学生发言也只是少数同学的事,多数同学上课习惯于被动地听老师讲授,学生的主体作用难以发挥。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很难从表象阶段直接过渡到理性阶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的某种现象,要让他们理解、判断它的好与不好,仅凭教师的讲解往往难达到很好效果。手段的单调,难以启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激发学生去评判,而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则可以选用多媒体技术、人机交互手段结合在一起,产生动静结合的画面和智能性启发诱导功能,不易理解的社会现象,让它富有感染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情感、兴趣等心理因素保持良好状态,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有趣,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以下是本人的做法和想法:

1、利用互联网获取信息。例如:我在进行八年级第四课第二节肖像和姓名中权利(人教版)的教学时,把学生带到计算机教室,学生自主查找有关肖像权的案例。自主解决P42材料所给的问题:你知道鲁迅、常香玉的真实姓名吗?在八年级上册,世界文化之旅的教学时,让学生在网上收集世界主要国家的文化标志,并互相交流分析。而后把自己所收集的图片等展示出来。例如:现今世界流行的篮球文化(NBA)、足球文化(巴西)、世界艺术之都巴黎、音乐之都维也纳、吴哥窟、金字塔、新西兰的黄金海岸等的图片展示出来,另外,还把东巴文字让学生认识。这就把声、图结合,将学生的眼、耳、手、脑等感觉器官均充分调动起来,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同时,运用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深入地 4 理解各个知识点,从局部分析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再到全局综合,便于学生形成一个缜密的知识网络结构,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更容易记忆、理解、掌握。

2、利用已有的多媒体进行教学(如电视,投影)。在进行八年级下册第一课 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教学时,正值全国“两会”的召开,我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在教室收看中央电视台一套的“两会”直播节目(开闭幕式,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议并通过《物权法》等)。使学生充分理解和感受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当家作主的这一主题,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第七课、拥有财产的权利时,再利用今年全国人大表决通过《物权法》这一时事热点进行教学,强调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在学习保护财产的两大手段时,播放已录好的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2007年4月28日专题节目:庭审现场“生死审判”。对学生掌握刑事法律手段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锐利武器起了很大的震撼和教育作用。

3、利用互联网处理已经获得的信息。利用网络平台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信息已经收集完整后,也就使说学习环境已经建构好,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利用已经建构好的学习环境调动自己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获得有效的认知。这就需要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工具,自行查找、分析、交流、处理信息。在学习九年级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这一课题时,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让学生通过网络整理出歌曲所表达的背景,意义等。

4、善于利用身边的时事信息进行教学。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去查找相关的知识,再对照自己身边的新农村建设事例,有助于课本相关知识点的学习。有效地扩大了学生视野,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学到了更多有利于创新的现实知识。

四、思想品德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需要注意的问题

由于思想品德课程紧跟时代,具鲜明的时代特征,课程教材材料更新速度快,5 学习考核评价多采用开卷这一特点,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很容易给学生造成思想品德的学习容易,只要课堂看看、学学就行、不需要背诵记忆的错误认识。从而导致教学质量不能随着教学手段的更新而不断提高。因此,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虽然思想品德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使教学活动方式进一步丰富和多样化,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情感、兴趣等心理因素保持良好状态,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有趣。但是,也要看到信息技术的局限和不足的一面,多样化的感官刺激、过多的动态过程,会导致学生失去思考和想像的乐趣,不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养成。要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观察、分析实际问题(案例)的能力。

2、,要借鉴其他优秀的教学手段。信息技术手段只是思想品德教学手段的一种而不是全部,有了信息技术手段不能贬低其他教学手段。同时,要切合学校实际,符合一般的教学规律,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正如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欧内斯特·L·博耶曾说:“技术能够在瞬间把信息传遍全世界。但是,无论技术具有多么神奇的功效,它却不能传递智慧。”

3、要着重于学生高尚道德品质的养成。现在的教育改革的目标是培养有创新能力和高尚的道德精神的人才,这使得思想品德课的地位更加突出和重要。面对信息万变的社会,各种思想意识混杂,其复杂性和变化性给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这对思想品德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综上所述,加强初中思想品德课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运用信息技术改革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这既是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

《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周小山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第二篇: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之实践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之实践

【摘 要】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和理解,并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传统的政治课堂忽视了学生的情感要求、自由自觉的活动和所处的现实生活。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因此,适应新课改要求,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只有正确定位,让教学的策略更具生活的真实,让教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回归生活,才能达到政治课堂生活化的目标。

【关键词】思想品德 课堂教学 生活化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09)12-0079-01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是顺应新课改,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是让政治课堂回归生活的必然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更注意创设现实生活情境,启发、引导学生,并且让学生关注身边人,关心身边事,在生活中学习,向生活学习,使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笔者试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浅谈以下几点体会和认识。

一、创设歌曲情境,诱导学生情感和审美情趣

美好的生活离不开音乐,现代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同样需要音乐。将歌曲和所讲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能使学生愉快地投入学习,有效激活课堂气氛。更能通过歌曲主题使教学内容得以升华。因而在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教师要恰如其分地选取生活场景,利用歌曲来设计一个个引人入胜的开头,或讲授新课活动有效地引入歌曲,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快乐的教学氛围,创造出宽松的探究时间和空间,启发学生的联想、分析、归纳,诱导学生的情感和审美情趣。“我知我师”一课伊始,我一边播放MTV《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一边声情并茂的说:“在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感受一段音乐,让我们随着优美的旋律、熟悉的歌声,一起沉入回忆的河中,让时光倒流,让记忆重现,让思绪伴着音乐流淌、飘扬……”这样“引出”学生心灵深处尘封已久的生活片段,使学生有话可讲、有感可发,从而使教学不再枯燥,也使教学自然融入生活。

二、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想象和思考的积极性

故事是指真实的或虚构的用做讲述对象的事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能感染人。上课时针对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教师适当引用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而耐人寻味的故事(如寓言、轶事等)导入新课,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拓宽视野、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扩展思维,丰富联想,开启心智,而且还可以使学生从美的感受中领悟到人生哲理。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需要,对故事加以精选和提炼,恰当的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创造故事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和思考的积极性。在组织学习“赞扬和鼓励”这一教学内容时,我投影演示了两则材料,引导学生分析交流:一则是聋哑女周婷婷在爸爸的大拇指(夸奖)下成才的感人故事;另一则说的是台湾一位著名作家(林清玄)青年时代做记者时,在一篇报道的结尾处,几句赞叹的话使一个犯案上千起、作案手法非常高超的小偷幡然醒悟,迷途知返的故事。并让学生“猜一猜”作家写了什么样的赞叹话。让学生做回家作业,学会赞叹别人。通过情境分析,让学生感悟“欣赏使人变美、赞扬产生力量”这一人际交往与沟通的真谛,进一步强化对赞扬重要性的认识。

三、创设角色模拟情境,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思想政治不只是纯粹的理论,而是一个人的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因此必须借助于实际的生活体验,让生活体验升华为学生的追求。课堂是小天地,不能替代现实世界;课堂又是大天地,可以再现现实生活。教师讲授新课可以通过创设角色扮演的形式,提供问题发生的情境和分析问题的思路,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达成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中提升“三维目标”。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活化知识。在讲“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时,针对不少学生平时乱扔垃圾,我让学生在教室里模拟了乱扔乱弃的情境,并派3个学生负责拾垃圾。做完这一切之后,我请了几个“乱扔乱弃”的学生以及负责拾捡垃圾的学生谈感想。由此我想到清洁工人,他们每天辛勤地打扫路面,而我们却随手乱弃乱扔,真是不应该。至此模拟情景的目的就达到了。

四、创设时事教育情境,拓展学生的思维

思想政治课要紧密结合时事内容进行教学,它是与时代形势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学科。教学中我运用时事演讲、新闻发布会、模拟记者会、时事专题讲座、时事点评等形式灵活地教学,激活了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从思想到行动上都与社会同步,与时代共进,从而实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在讲“我国是多民族的大家庭”时,我采用了当时最新、最热的时事政治材料——青藏铁路开通,当我一提到青藏铁路时,同学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最后自然引入到青藏铁路通车不仅加强了少数民族与其他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将推动西藏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还将有利于我国与周边国家的经贸交流。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也深刻理解了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意义。

五、创设社会实践情境,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社会实践是基于学生的直接体验,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在学生自主探究中去运用知识,发现新知识的学习活动。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促进学生多方面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利用信息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分析“我国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时,要求学生调查我们生活的周围有哪些污染源,并让他们提出治理污染的合理化建议。当同学们带着自己的调查结果到课堂上交流时,课堂成了学生表演的舞台,气氛异常热烈。同学们一致认为:增强人们的环保理念,加大执法的力度,才能使我们的天更蓝、水更绿,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生活赋予了教学丰富而深刻的内涵,生活也使教学精彩纷呈,生机盎然。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因此,作为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师,只有努力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新课改精神,密切关注新课改的发展方向,立足于课堂,着眼于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带着学生一起进行,才能激活思想政治课堂,让思想政治课堂散发着生活的气息,使思想政治教学熠熠生辉。

第三篇: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张弛有度,自然和谐

---初中思品课的课堂教学组织

随着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开展,开卷考试已成为升学统一考试的方向,这对我们初中思品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教学观念要更新

转变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是思品课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主流,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里往往充满了严肃刻板沉寂的气氛,学生正襟危坐,不得随便乱动,不许私下谈论,由教师从头讲到尾,造成的结果是教师讲起来滔滔不绝,学生听起来索然无味,这种课堂教学的效果是显然易见的了。所以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二):由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主体转变;

(三):由维护“师道尊严”的观念向平等,民主的教学观念转变;

(四):由单一的教学目标向多元化的教学目标转变。而教学观念的转变,就具体的落实在课堂教学中。

二。教学方法上的尝试

(一)。通过提问,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分析能力

“思维从问题始”,提问既包括教师的提问,也包括学生的提问。教师提问 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事先设计好所要提问的问题,它包

括七个方面:①何处提问;②何时提问;③提问什么;④如何提问;⑤提问谁;⑥可能出现的情况;⑦如何评价等。这就要求教师上课前要认真备课,熟练掌握教材,至少要熟练掌握一课的内容。一般讲,开学初就应将一学期的教材事先通读一遍,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上一节课而备一节课。

通过研究发现,现在思品课课堂提问存在以下问题:

(1)追求热闹,提问过多,从“一言堂”走向另一个极端“满堂问”。(2)问题的设计是为了教师好教,不是为教学服务。(3)不会倾听学生正在回答的问题,不会有效倾听。(4)重复问题和重复学生的回答。

(5)粗放提问实效不高,拓展性、探究性问题,发现型、创造型问题等开放性问题比例太少。(6)控制问题的答案。

(7)把“提问”当作惩罚的手段。(8)忽视学生的提问。

(9)习惯选择相同的学生回答问题。(10)给予消极的评价。

实施有效课堂提问的具体方法(1)提问要有针对性

针对性是思想品德课的生命所在。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很大的一个弊端就是将提问当作点缀,当作装饰。不考虑提问的目的、不看提问的对象、不讲提问的效果,想问就问,好像提了问题就是启发式教学。这种过于宽泛、无目的的乱问,为了提问而提问,思维指向不明,使学生犹如“雾里看花”、无所适从。如“看了这一段材料,你体会到了什么”“这一内容反映了什么?”这一类问题看上去非常开放,似乎非常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回答。但实际上由于问题过于宽泛,降低了问题的针对性,降低了问题的思维发展价值,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提问设计的问题应紧紧围绕教学目的、教材重点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中要反复推敲,精心设计,有针对性地把课中知识点以提问的形式体现出来。在提问只前教师必须明确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对所提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切忌随意离开教学目的,节外生枝地提出一些有偏又怪的问题,更不应该突然冒出一个与教材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的难题,去惩治那些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打乱教学的和谐节奏。提问要有趣味性

①紧扣教材实际。思想品德课教材涉及大量的背景材料,如名言、警句、漫画、案例、数据、图表等。这些背景材料典型、生动,富有知

识性、趣味性和科学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材料,以背景材料为情境氛围,以学生掌握的知识水平为度,紧扣教材设计与教材知识点密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认真看背景材料,这样,以“问”引读、以“问”引思,不仅能增加趣味性,激发求知欲,较好地诱发学生积极思维,而且能起到拓宽学生知识面,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作用,为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做好铺垫。

② 紧扣学生实际。针对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设问。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越贴近,越与学生的实际相联系,学生的兴趣就越高,注意力就特别集中,也更容易领会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在上课前应广泛收集一些既与当前学习任务有关,又能唤起学生关注、感兴趣的生活环境材料作为问题情境的载体,并在此基础上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思考,让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课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课本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初中教材中的许多内容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如;受教育的权利与义务,关爱集体,关爱社会,保护环境等等内容,教师都可以就地取材,来个现身说法,对学生中存在的不努力学习、不关心集体、不爱护环境的问题进行直击,在事实面前,他们会有强烈的震撼,在以后的行为中也就会自律许多。

③紧扣社会实际。设问的情景材料应具有时代性。当今社会是一个的信息社会,学生可以通过报纸、电视互联网随时了解瞬息万变的经济政治资讯、日新月异的现实生活和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如前年丰富

多彩的北京奥运会、“嫦娥奔月”工程、“5.12”汶川大地震、上海世博会等,学生对这些现实问题有强烈的探究欲望,课堂上引进这些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现实,容易吸引学生去认真思考、分析,产生想说的强烈愿望。当学生的兴奋点被激发时,就能积极思考教师提的问题。

因此,课堂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必须关注与研究课堂提问。教师道德的核心是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尤其是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要面向全体,贯彻分层教学,分层要求的教学思想,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特别要积极诱导和鼓励“差生”发言,对他们发言中的正确部分或闪光点,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以增强他们发言的自信心。

2.学生提问

古人云:“不耻下问”,自古以来,只有敢问敢求,善问善求之人才会有学业的进步,认知的丰富。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真正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要求教师放下“师道尊严”,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使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问,善问。学生的问题提出来后,先由其他学生或集体讨论来解答,学生解答不了的,再由教师来点拨,教师应作讲解和区别。通过双向提问使学生在理解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同时,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通过讨论、比较、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思品课是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学科内的联系和学科间的联系,在开卷考试中较多,在平时教学中要围绕教学内容理解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尤其是相关或相近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帮助学生构建相应的知识网络。使系统化和条理化,并进行比较综合理解运用,达到融会贯。通过比较、归类、综合等形式将分散在各章节,各学科中独立的内容串连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对知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整体把握。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教师要不断优化课堂提问的方法、过程、内容、途径、角度,通过科学的课堂提问,多角度、多层次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加强教与学的和谐互动,充分发挥提问的有效价值,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真正激发学生的思维。当然,课堂环境的多变性,也会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教师只有从根本上树立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在实践中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才能事半功倍,更好地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

总之,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它尤显重要。思想政治课教师都要尊重和遵从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规律和学生的思维特点,高度重视课堂提问的重要意义,力求掌握和发掘课堂提问的技巧。只有不断提出有效的、高质量的问题,才能确保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和德育功效。从而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自学能力的水平,提高思想道德认知水平,丰

富道德情感,使其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也才能真正把学生领进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思想品德课学习,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一位真正优秀的思品课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重视课堂提问、精心设计提问、讲究提问艺术,在思想品德课中充分发挥提问的作用,“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

第四篇: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之我见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之我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老师也有了新的要求,要老师转变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逐步让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转变,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已十余年,课堂教学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前几年省里举办的初中思想品德优质课评选时,可以说百花齐放,各显神通,展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但是也有一些问题,特别是在教师对学生点拨时不能抓住“关键点”。问题的设置不能牵引学生的思维等,下面我谈谈自己对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几点认识。

一,怎样设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我以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围绕问题开始的,问题既是学生思维的根源,又是思维的内在动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更重要是让学生的独立思维、因此教师要设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在教学中有真正价值的问题却又很少,主要有以下两点。

1、问题缺乏思考空间。

导致问题缺乏思考空间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老师设计的问题太简单,在课本上能直接找到答案,学生不用思考直接将答案念出来,根本不用动脑,二是老师不能给学生留出适当时间去想问题,急于得到答案,这样学生就没时间去思考问题,这时老师便自问自答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培养。三是老师提的问题太难,这样学生干脆就不去想了。

2、材料分析题中的材料离学生生活太远。

在教学中对于材料的选择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材料中的问题要有一定难度和深度,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问题组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从而细化问题,问题及材料过难就阻碍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近而也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故而问题不易过难。

二、课堂不能缺乏生活化情景。

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遵循三贴近原则,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启发学生关注身边人,关心身边事,在生活中学习,向生活学习,使课堂更有生活化色彩,这样能让学生在温馨中学习,心情更愉快,体现出快乐学习的优越性。

三、对学生问题的点拨和总结要找准要害。

老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要有一定的把握,点拨早了,这节课后面的内容就成了空架子,失去应有的意义,给学生感悟造成错觉,点拨太晚,大多数同学在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后就消磨时间,故而影响本节课的教学程序和教学效果,总之点拨要寻找时机,点拨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否则容易造成因小失大的结局,违背教学的有关原则。

四、合作学习不能只走形式。

教学中能让学生合作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就像有人说的‘一人一个苹果相互交换还是一个苹果,一人一种思想,两人相互交换之后就有了两种思想,’每个学生都有独特个性和见解、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出现不同见解,他们的合作就会扬长补短,同时有利于自身良好品质形成,培养团队精神,从而提高真正的合作能力。有些教师在教学让学生会学习只流于形式,也就是假合作,要让学生真正的进行思想交流与学习交流选择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总之、在思品课堂教学中还有很多新方法,新课题有待我们去探索,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在新课堂理念指引下继续探索思品课堂教学。

第五篇: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生活在丰富、在发展,教学贴近了学生的生活,课堂

变成了学生探索世界的窗口,使知识在生活中得到了应用。思品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才能提高课堂的有效教学

有研究表明,80%的学习困难与过重压力有关,解除这些压力,明显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创造潜能的开发。毫无疑问,对一个教师来说,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甚至比其自身的学识是否渊博更重要。教师与学生交流方式恰当了,学生上课时的心理负担减轻了,学习的效率自自然就高。民主平等的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而诙谐幽默的思品课是最快乐的,今天的课堂,已经改变了原有的僵化模式,正如海菌兹·雷曼麦所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提出更能为人们所接受。”所以教师采用诙谐的故事、幽默的语言可以让课堂富有生机,让整个课堂充满快乐。在《我与父母交朋友》一课中,在播放韩红的歌曲<天亮了>后,我给学生讲述几个父母以自己的生命换得子女生命的故事,强化“爱”的情感体验。许多学生听了这几个故事,都流下了感动的眼泪,深切地感受了父母对子女的爱心。此时,我再及时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谈对父母的感情。通过讨论,学生们对理解父母的心意,接受父母的教导,关心父母的健康,体贴、照顾老人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一则小故事,让沉重的话题变得轻松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采取语言创设、语音视频创设、表演、游戏等形式创设,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讲述父母关爱自己的小故事,及与父母之间发生的真实事情,体会父母无私的爱。通过如此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并让学生在争论、比较中主动积极地学会了新知识。提高了思品课堂的有效教学。

思品教师要改变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才能提高课堂的有效教学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过分强调接受,冷落,贬低发展和探究,在实践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极端处理,死记硬背。这种学习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新课程标准》要求适应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贴近现实生活,强调学生自身的观察、感受和体验,教师应注重思维、感情和行为方式的培养。这就要求广大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尽快走出传统教学的误区,充分发挥本课吸引学生的独特条件(如时政热点、名人轶事等),把思想品德教学置于广阔的社会现实中,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以科学的态度进行创造性的教学。例如,在学习活动课《可持续发展的选择》时,我有意识地结合国家现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把本课内容进行扩展,改为“关注西部的发展”。在课前我先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自学课本内容,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学心得,然后推选代表在课堂发言,从而引出在西部大开发中应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样就把这两大战略联系起来,既达到了学习本课的目的,又把握了时政热点,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通过探究学习更好地去体验社会现实。同时也引导了学生探究性学习,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教学。

总之,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应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提高学生学习参与的实效性,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思品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只要我们教师尊重新课程理念,认真钻研教材,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就一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定能够上好思想品德课。新课程为基础教教育打开了一片自由发展、蓬勃向上的新天地,使我们的教育教学都能开辟出真正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新思路。新课程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作为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完全有赖于我们的教师带着新思想、新认识、新做法去耕耘、去发挥、去创造,去呈现新的课堂教学时尚。因此我认为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教学,就要把课堂变成一个关注学生成长的乐园,使学生在探索中成长,在成长中探索。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下载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实践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实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反思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反思 小官庄初中黄友 思想品德课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全面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改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体会五篇

    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改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体会 新课程改革的政治课教学要求理念的体现、课标的落实以及新教材的运用都是通过教学实践展现出来的。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的课堂中......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之我见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之我见 致远中学吴凯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方法 课堂效率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案例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掌握“关键字”和“分类”两种方法搜索网上文字和图片信息掌握下载文字和图片信息的方法重点和难点:重点是用“关键字”和“分类”法搜索......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阶段性总结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阶段性总结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努力使初中思想品德真正成为学生喜欢的生活课程,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和能力,积极参与教学活......

    浅谈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应用信息技术

    浅谈在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应用信息技术 周家硷中学 张娜 【内容摘要】长期以来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存在教学手段单一、教学信息量少问题,传统的“口耳......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整合的实践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整合的实践 摘要利用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整合在提高课堂效率、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内容提要在改革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与信息素质为目标的教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