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Linux术语标准发音大全
Linux术语标准发音大全
Fcola 于 2009-10-22,08:43 浏览(506)评论(9)
下面列出来的都是些常用的与Linux相关的专业术语的发音,比如有些朋友可能连Ubuntu的标准发音也不知道
提示:由于音标的在网页编码上的特殊性以及IE6的低能性,所以在IE6下很多音标只能用囧字来代替,所以建议大家使用Firefox、Chrome等高级浏览器观看
操作系统相关
Unix: [ ju:niks ] 发音(yew-nicks)尤里克斯 GNU [ gəˈnju: ] 发音(guh-noo)葛扭 Linux: [ 'li:nэks ] 里那克斯
GNOME: [ gəˈnoʊm ] 发音(guh-nome)葛擩呣 Debian: [ ˈdebiən ] 发音(deb-e-un)Ubuntu: [ ùbúntú ] 发音(oo-BOON-too)乌班图 SuSE: [ zuzə ] 发音(su-zee)Fedora: [ fi'dɔ:rə ] Solaris: [ səu'leris ] 瑟’拉瑞丝 Leopard: [ 'lepəd ] 浏览器相关
Mozilla = Mosaic + Godzilla(Mo=['mәu] zilla=[zilʌ])Mozilla: [mәu'zilʌ] 官方中文译法 “谋智“ Firefox: [ faiefɔ:ks ] Opera: [ 'ɔpərə ] Safari: [ sə'fa:ri ] Netscape: [ netskeip ] Konqueror: [ 'kɔŋkərə ] 其他方面
Apache: [ ə'pætʃi ] 阿帕奇 python: [ 'paiθɔn ] 派森 perl: [ pə:l ] 泼尔 Pidgin: [ 'pidʒin ] 裴金 Beryl: [ 'beril ] 贝里尔 Samba: [ 'sæmbə ] 桑巴 Rhythmbox: [ 'riðəmbɔks ] WiFi: [ 'waifai ] WYSIWYG: [ 'wiziwig ] {Thanks Redhat}
第二篇:汉语拼音发音标准
导语:汉语是中国的标志,汉语是中国的象征,汉语记载中国由盛到衰,由衰到盛的过程,汉语已成为中国不可缺少的一大部分。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汉语拼音发音标准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汉语拼音发音标准
1、双唇音:
b发音时,双唇闭合,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较弱的气流冲破双唇的阻碍,迸裂而出,爆发成音。如“辨别”、“标本”的声母。p发音的状况与b相近,只是发p时有一股较强的气流冲开双唇。如“乒乓”、“批评”的声母。
m发音时,双唇闭合,软腭下降,气流振动声带从鼻腔通过。如“美妙”、“弥漫”的声母。
2、唇齿音:
f发音时,下唇接近上齿,形成窄缝,气流从唇齿间摩擦出来,声带不颤动。如“丰富”、“芬芳”的声母。
3、舌尖中音:
d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较弱的气流冲破舌尖的阻碍,迸裂而出,爆发成声。如“等待”、“定夺”的声母。t发音的状况与d相近,只是发t时气流较强。如“淘汰”、“团体”的声母。
n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软腭下降,打开鼻腔通路,气流振动声带,从鼻腔通过。如:“能耐”、“泥泞”的声母。
l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气流振动声带,从舌头两边通过。如“玲珑”、“嘹亮”的声母。
4、舌根音:
g发音时,舌根抵住软腭,软腭后部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较弱的气流冲破舌根的阻碍,爆发成声。如“巩固”、“改革”的声母。
k发音的状况与g相近,只是气流较强。如“宽阔”、“刻苦”的声母。h发音时,舌根接近软腭,留出窄缝,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气流从窄缝中摩擦出来。如“欢呼”、“辉煌”的声母。
5、舌面音: j发音时,舌面前部抵信硬腭前部,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较弱的气流把阻碍冲开,形成一条窄缝,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如“境界”、“将就”的声母。
q发音的状况与和j相近,只是气流较强。如“秋千”、“亲切”的声母。x发音时,舌面前部接近硬腭前部,留出窄缝,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如“形象”、“虚心”的声母。
6、舌尖后音:
zh发音时,舌尖上翘,抵住硬腭前部,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较弱的气流把阻碍冲开一条窄缝,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如“庄重”、“主张”的声母。
ch发音的状况与zh相近,只是气流较强。如“车床”、“长城”的声母。sh发音时,舌尖上翘接近硬腭前部,留出窄缝,气流从缝间挤出,摩擦成声,声带不颤动。如“闪烁”、“山水”的声母。
r发音状况与sh相近,只是声带不颤动。如“容忍”、“柔软”的声母。
7、舌尖前音:
z发音时,舌尖平伸,抵住上齿背,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较弱的气流把阻碍冲开一条窄缝,从窄缝中挤出间,摩擦成声。如“总则”、“自在”的声母。
c和z的发音区别不大,不同的地方在于c气流较强。如“粗糙”、“参差”的声母。
s发音时,舌尖接近上齿背。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声带不颤动。如“思索”、“松散”的声母。
粤语发音标准
粤语,又名广东话、广州话。本地人多称其为“白话”,英文名为Cantonese。粤语是全国七大方言之一,也是一种很有特色的、强势的方言。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使用粤语的人已有八千多万,不但普及中国香港、澳门、广东地区,而且在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西海岸等华人聚集的城市社区,粤语成为了华人之间最通行的语言!
一、字母表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注:(1)r、v两个字母用来拼写普通话和外来语,拼写广州话时不用。
(2)广州话拼音字母有三个附加符号:ê、é、ü,其中é是和汉语拼音字母不同的。这几个字母是e、u字母的变体,叫不列入表内。
二、声母表
b波 p婆 m摸 f科 d多 t拖 n挪 l罗 g哥 k卡 ng我 h何 gu姑 ku箍 z左 c初 s梳 j知 q雌 x思 y也 w华
注:(1)z、c、s和j、q、x两组声母,广州话的读音没有区别,只是在拼写韵母时有不同z、c、s拼写a、o、é及a、o、e、é、ê、u等字母开头的韵母。例如:za渣,ca茶,xa沙。j、q、x拼写i、ü及i、ü字母开头的韵母,例如:ji 知,qi 次,xi思。
(2)gu姑、ku箍是圆唇的舌跟音,作为声母使用,不能单独注音,单独注音时是音节,不是声母。
(3)y也,w华拼音时作为声母使用,拼写出来的音节相当于汉语拼音方案的复韵母,但由于广州话当中这些韵母前面不再拼声母,因此只作为音节使用
三、韵母表
a呀 o柯 u乌 i衣 ū于 ê(靴)é诶 m唔 n五
ai挨 ei矮 oi哀 ui会 éi(非)
ao拗 eo欧 ou奥 iu妖 êu(去)
am(监)em庵 im淹
an晏 en(恩)on安 un碗 in烟 ūn冤 ên(春)
ang(横)eng莺 ong(康)ung瓮 ing英 êng(香)éng(镜)ab鸭 eb(急)ib叶
ad押 ed(不)od(渴)ud活 id热 ūd月 êd(律)
ag(客)eg(德)og恶 ug屋 ig益 êg(约)ég(尺)
注:(1)例字外加()号的,只取其韵母。
(2)i行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写成yi衣,yiu妖,yim淹,yin烟,ying 英,yib叶,yid热,yig益。u行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写成wu乌,wui煨,wun碗,wud活。ü行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写成yu
于,yun冤,yud月;ü上两点省略。ü行的韵母,跟声母j、q、x双拼的时候,写成ju珠,qu处,xu书;ü上两点省略。
(3)êu(去)本来写成êü(去),为了减少字母的附加符号,ü两点省略。
(4)m(唔)和ng
(五)是自成音节的鼻音韵母。
四、声调表
名称: 阴平阳平阴上 阳上 阴去 阳去 阴入 中入 阳入
符号: 1 2 3 4 5 6
例字: 诗 时 史 市 试 事 色 锡 食
注:声调符号标在音节的右上角,例如:
诗xi1 时xi2 史xi
3声母
1、b 发音时上下唇闭拢,闭住一口气,然后让较弱的气流突然冲出来,与普通话中b的发音相同,大致与普通话的b相对应。
2、p 发音时口形与b相同,但从双唇冲出的气流较强(语言学上所谓不送气与送气之分),与普通话中p的发音相同,大致与普通话的p相对应.3、m 发音时先将嘴唇闭拢,声带振动,让气流从鼻孔出来,然后滑向韵母,与普通话发音相同,大致与普通话的m相对应。
4、f 发音时下嘴唇紧贴上门齿,让气流从唇齿间挤出来,与普通话发音相同,也与普通话的f、k、h相对应。
5、d 发音时舌尖顶住牙床,然后让较弱的气流突然冲出,与普通话发音相同,大致与普通话的d相对应。
6、t 发音时口形与d相同,但冲出的气流较强,与普通话发音相同,大致与普通话的t相对应。
7、n 发音时舌尖顶住上牙床,声带振动,让气流从鼻孔出来,然后滑向韵母,与普通话发音相同,大致与普通话的n相对应。
注意:n在广州话中通常与l相混,把声母为n的都念为l(但还保留微弱的鼻音),如“你”念成“里”,“难”念成“兰”在学习粤语时,你如果要学得地道一点,也应该把n念为l,当然,你念n也是没错的。
鼻音混淆
n,l不分粤语里的鼻音其实是很清楚的。所谓鼻音就是n,还有ng后鼻音。“你谂下啰”这句话,前2个字都应该是n作声母,最后一个字l作声母。但现实生活中基本上全部都作l发音,虽然不影响理解。其实差不多所有普通话内,'n' 声母的字,粤语也是 'n' 声母的字。例外的是 '弄'。普通话是 'n' 声母的字,粤语是 'l' 声母的字。ng后鼻音的脱落至于,如我(ngo)、咬、钩等。我现在读成(o)音懒音出现的原因是因为使用鼻音ng发音要很用力,说话的人因为“懒惰”而不发出来,故称为懒音。但粤语流行曲内最常用生字,反而矫枉过正。很多字之正音其实零声母,但都插上 'ng' 声母。例:爱、恶、暗、矮。复合声母中w的脱落复合声母gw、kw在日常生活中懒音现象尤其明显,而脱落的多数是o为韵母的字。以下是一些例子:声母gw->g kw->k 广州话-> 讲州话 果实-> 实 矿石-> 抗石 扩张-> 确张 韵尾的混淆韵尾-ng 与 韵尾-n 的不分,或 韵尾-k 与 韵尾-t 的不分。除了受其他方言的影响,主要是由于香港生活节奏急速,连说话都变得急速起来。
于是乎一音未完,一音又起,遇到以-ng 和以-k 收音时问题便出现了。本来以-ng 和-k 收音的字,舌尖一定要平放,不可上翘,才能准确发音。但如果收音未发完便立即连接发出下一个字的读音,便有可能无意中移动了舌头所放的位臵,不是平放而是错误地向上翘。以下是一些例子:冷(lang)变成 懒(lan)猛(mang)变成 晚(man)由于-k 是-ng 的入声,同样的情况会发生在-k 与-t 上。发-k 的音值时,如果错误地把舌尖翘起,放在门牙的背面,就会变成-t 的音值。以下是一些例子: 策(tsak)变成 察(tsat)责(dzak)变成 札(dzat)有些读音错误的人,知道这样发音是错误的,于是又矫枉过正,是为补偿性错误发音。相同的例子如下: 懒(lan)变成 冷(lang)晚(man)变成 猛(mang)察(tsat)变成 策(tsak)札(dzat)变成 责(dzak)声音m变n 这种情况常常出现在周星驰的电影中,周星驰的这种发音对香港人造成极大的影响,导致影迷相继模仿。
第三篇:普通话标准发音练习
第二节 发音技法训练
一气息训练
气息是人体发声的动力和基础。在播音和主持时,气息的速度、流量、压力的大小与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以及共鸣情况都有直接关系。可以说,要控制声音,驾驭语言,就必须学会控制气息。
所谓“控制气息”,就是要学会胸腹联合呼吸法。在生活中,人们的本能呼吸是浅呼吸,即只作胸部呼吸。播音或主持时,用这种本能的呼吸方法发音,时间一长,声带就会疲乏,声音就会嘶哑。而胸腹联合呼吸法,是要深呼吸,将空气吸入肺叶底部——横膈膜处,即一般人系腰带的地方。它一般采用鼻子吸气,吸入横膈膜的气,使肋骨自然向外扩张。此时,腹部有发胀的感觉。随着小腹逐渐收缩,气息也从小腹深处涌上来,推动声带发音。通过这种方式发出的声音不仅洪亮、有力,而且持久,能保持整句话的声音都饱满圆润。与此相反,如果一吐气横膈膜就塌瘪,那么,气息就会像破了的皮球一样迅速泄掉,声音也就会失去气息的支持。这样造成的问题是:头几个字有气息支持,后面的字没有气息支持,讲起话来给人的感觉就会前强后弱,上气不接下气。而呼吸本身很费力,声音也难以持久。关于呼吸的训练下一节会专门讨论,以下介绍气息训练的几种方法。
1.软口盖练习法
最常见的是“闭口打哈欠”,即打哈欠时故意不张开嘴,而是强制用鼻吸气、呼气。
2.压腹数数法
平躺在床上,在腹部压上一摞书,吸足一口气,开始从1往后数。这是对气息输出作强制训练,以达到增强腹肌和横膈膜的控气力度的目的。做这个练习时,开始阶段压的书可少些,逐渐增加,即循序渐进。为了不占有工作中的时间,可利用睡前做这个练习。
3.气声数数法
先吸足一口气,屏息数秒,然后用均匀的、低微的、带有气息的声音从1开始数数,就像是说悄悄话一样。和压腹数数法一样,在开始阶段可数得少一点。不过应注意,数数时尽量不撒气、不漏气。
4.跑步背诗法
平时跑步出现轻微气喘时,可背一首短小的古诗。开始训练时可两人配合进行,并肩小跑,一句接一句地背下去。背诵时,要尽量控制不出现喘息声;一首诗背完后,要调节呼吸,然后再继续进行。此外,还需注意的是,激烈运动时不可进行此项训练。
5.偷气换气法
选一篇或一段长句较多的文章,用较快的速度读下去;在气息不足时,运用“偷气”技巧,读后确定最佳换气处。所谓“偷气”,是指不要边发声边吸气,而是要用极快的速度,在不为人觉察时吸入部分气流。而换气,宜口鼻并用,以鼻为主,掌握时间差,使气流充沛有力。
二共鸣训练
用气推声的发音方法虽然可以省力,但要发出抑扬顿挫、铿锵有力、响亮悠远的声音,还必须在用气推声的基础上,学会共鸣的发声方法。因为生理学家告诉我们,声带产生的音量只占讲话音量的5%,其他95%的音量,则要通过胸膛、头腔、口腔、鼻腔所组成的共鸣器放大产生。
人的声道主要共鸣器官有口腔、胸腔和头腔。这三个共鸣器的作用各有其妙处:口腔共鸣能使声音结实清晰,胸腔共鸣能使声音浑厚洪亮,头腔共鸣能使声音高亢明亮。但是,在没有经过正确的共鸣腔训练的情况下,一般人存在许多共鸣发音的弊病。
① 白声——共鸣位置过分靠前,口腔没充分打开,好像只用嘴皮子说话,因而声带发出的声音形不成共鸣。
② 音包声——音位靠后,喉头张开得太大,结果声音很响,但声母不清。这种弊病俗称“喉音过重”。
③ 鼻音太重——由于软腭下垂,舌根抬起,阻挡了咽喉与口腔的通道,声音大部分从鼻腔里出来。这也俗称“鼻囊鼻子”。
这些弊病可以通过训练得以纠正。以下介绍几种简单而实用的共鸣训练方法。
1.口腔共鸣训练法
采用张口练习法。可用惊吓张口、半打哈欠、吞咽食物张口等方式来练习口腔张口,在气推声之前吸气和同时打开口腔立即发音。经过多次反复练习,即可获得口腔共鸣的发音效果。
2.胸腔共鸣训练法
最简单的方法是发音之前先做好闭口打哈欠的准备,在气推声的同时,胸腔打开,像雄鹰展翅的感觉;或者,做扩胸动作,体会胸腔打开,如同手风琴的风箱张开的原理。多次反复练习就能获得胸腔共鸣的效果。
3.头腔共鸣训练法
最简单的方法是练习“凝目远视”。这也就是在气推声之前,先凝目远视并提小舌头,同时用气推声。它有两种效果:一是使头腔共鸣器官——鼻窦、额窦、蝶窦等器官张开,一
是“提小舌头”,即软腭提起,打开咽腔。多次反复练习,即可获得头腔共鸣效果。
在分别做过三个共鸣器的共鸣训练之后,最后还需将三种共鸣方法融为一体:在前三种方法的基础上,注意做到从肚脐到口腔保持气息的畅通无阻,头腔、口腔、胸腔一齐打开,再用气推声,这样,就能获得“混合共鸣”的效果。这时候的声音,听起来就会响亮达远。
需要指出的是,共鸣方法虽有良好的效果,在具体运用时,还应根据播音或主持时的具体感情需要,在混合共鸣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加强其中一种共鸣的成分,以使播音或主持更符合情境。一般说来,表现热情要加强头腔共鸣,表现沉痛要加强胸腔共鸣,一般叙述要加强口腔共鸣。
三语调训练
语调是语言表达中的第二大要素,是语言表达的第二张“王牌”。它看起来很简单,即说话的腔调,是一句话里语音高低轻重的配置;但它的作用是巨大的,每个句子都有语调,恰当地运用语调,能有效地润色语言,促进思想沟通,使语言表达更加清晰明确,从而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因此,学会运用语调,对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在讲解语调训练方法之前,有必要弄清楚语调本身的一些特点。
形成语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起决定作用的是思想内容和感情态度。而在一般情况之下,人的思想内容和感情态度,有一种基本状态,并不会出现大的起伏。这也就是说,语调的变化,是在一种基本语调的基础上进行的。基本语调是在中音区进行的。那些表现高昂、激越、紧张、热烈、愤怒、仇恨等情绪的语调在高音区进行;而那种表现低沉、悲哀、凄凉、沉痛等情绪,一般在较低音区进行。
这种划分是相当粗略的。事实上语调起伏变化万千,很难找到完全相同的形式。为了便于练习,我们可以把基本相似和大体相同的语调归纳为以下几类:
① 升调——指情绪亢奋,语流运行状态由低向高,句尾音强而向上扬起。它一般用于提出问题、等待回答、感到意外、情绪惊恐;中途顿歇,全句未完;发布命令,进行号召等。
② 降调——指情绪稳定,语流运行状态由高向低,句尾音弱而下降。它一般用于陈述句、肯定句、感叹句、祈使句等。
③平调——指情绪沉稳,语流运行状态基本平直,句尾和句首差不多在同一高度。它一般用于庄重严肃、踌躇迟疑、冷漠淡然、思索回忆等句子中。
④ 曲调——情绪激动或情感复杂,语流运行呈起伏曲折状态。或由高而低再扬起,或由低而高再降下,或起伏更大。多用于语意双关,言外有意,幽默含蓄,讽刺嘲笑,意外惊奇,用意夸张等语句中。
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再来谈谈语调的训练。一般的语调训练包括以下内容:
1.把握重音
重音也叫重读。在口语表达中,它有强调重点、突出主要情感的作用。语句中的词语在语义上并不是完全并列、同等重要的,它们有主次之分,有轻重之别。表达者有意对那些重要的语词或音节加以强调和处理,这些词语或音节就是重音。
把握重音的关键是找到重音的确切位置,这就需要明确讲话的重点,弄清话语主旨,真正把握每句话的表意重点——表意的重点词语往往就是重音的位置。同一句话,由于重音位置的移动,表意的重点就会发生变化。比如“今天我来这儿讲课”这句话,重音不同,语意就不同:
今天我来这儿讲课(明天不来)
今天我来这儿讲课(不是别人来)
今天我来这儿讲课(明天在别处讲)
今天我来这儿讲课(不是来聊天)
由此可见,重音的位置对语意有重要影响。正确使用重音,是准确表情达意的关键。
2.巧设停顿
停顿是指语言顿挫。它在口语表达中至少有两个作用:首先,停顿起着标点符号的作用,它作为话语中换气的间隙,既是表明上句话的结束,又是下句话的前奏,以此加强语言的清晰度和表现力。其次,停顿能使口语抑扬顿挫,它以间歇的长短、一定时间单位里次数的多少,形成讲话的节奏,给人以韵律美。
和重音一样,停顿的位置不同,一句话表达的语意往往也会不同。比如“她了解我不了解”这句话在不同的停顿之下就可以有不同的意义:
她/了解我不了解?(问是否了解自己)
她了解/我不了解。(承认自己不了解)
她了解/我不了解?(不承认自己不了解)
她了解我/不了解?(想证实她了不了解)
她了解我不/了解?(不相信别人了解)
她了解我不/了解。(明白别人了解)
可见,停顿要得当、得体,应当根据传情表意的需要合理设置停顿。巧设停顿可造成言
外之意和弦外之音,让人觉得“此时无声胜有声”。训练有素的播音员或主持人往往善于利用语句的停顿,让听众去思索、回味和期待,以获得理想的语言效果。
但凡事都有两面。以停顿的一个常用技巧“停连”为例。“停连”是指表达中声音的中断和延续。有断有连,能扣人心弦。但是当断不断,会语序纷乱;该连不连,会语意难全;所以,停顿切不可随意为之,以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3.善用语调
语调分为升调、降调、平调和曲调4种。和重音、停顿一样,同一语句由于高低升降的不同,可以表达多种多样的感情和意义。因此,在发音训练中,应有意识地结合4种语调的不同特点进行训练,以使自己的发音具备更强的表现力。
四节奏训练
口头语言的节奏,是指因思想感情的起伏而激起的音势强弱、语速快慢的变化。语言节奏的处理,既是播音员(主持人)感情的表露,也是播音员(主持人)思想水平和涵养的表现。实践证明,语言的节奏速度同说话的思想感情是一致的。随着说话时思想感情所呈现出来的不同状态,声音的节奏速度也不断变化显现出不同的特点。有的轻快,有的凝重,有的高亢,有的低沉,有的急促,有的舒缓。
而人们在表达欢乐、兴奋、惊惧、愤怒、激动的思想感情时,语流速度一般较快;在表达忧郁、悲伤、痛苦、失望或心情沉静、回忆往事等心理活动时,语流速度一般较慢。一个优秀的播音员(主持人),就应该结合思想情感的不同状态,说出语言的不同节奏。
为了更好地进行语言节奏的训练,以下对语言节奏的类型做简单介绍。
① 轻快型——语调多扬抑,语音多轻少重,语句多连少停,语流轻快活泼。如孙犁的《荷花淀》中水生与媳妇们嬉戏的一段,就属于这种类型。
② 凝重型——语调多抑少扬,语音多重少轻,语句多停少连,语流平稳凝重。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就属于这种类型。
③ 低沉型——语调压抑,语音沉痛,停顿多而长,音色偏暗,语流沉缓。如柯岩的《一月的哀思》就属于这一类。
④ 高亢型——语调高扬,语音响亮,语句连贯,语流畅达。如茅盾的《白杨礼赞》、闻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讲》都属于这种类型。
⑤ 舒缓型——语调多扬,语音多轻,气息畅达,声音清亮轻柔,语流舒展,如峻青的《秋色赋》就是这种类型。
⑥ 紧张型——语调多扬抑,语音多重少轻,语气强而短促,语流速度较快。如山东快书《武松打虎》一段就属于这一种。
以上6种即是语言节奏的类型,事实上,训练的方法也蕴涵其中。要掌握语言节奏,首先就要掌握台词的基本节奏,然后再根据台词内容而调整节奏,使节奏同内容和谐一致,以便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
第三节呼吸技巧
人们常用“气乃声之本”来形容气息与声音的关系,这表明呼吸在发音过程中起着提供动力的作用。呼吸状态好,气息流畅,说话的效果自然会好;若呼吸状态不好,气息不流畅,则会造成许多发音和用声上的问题。因此,掌握适当的呼吸知识和呼吸技巧,对播音主持的口才很有帮助。
一电视播音对呼吸的要求
电视播音具有可视性,观众要么可以直接看到说话的播音员和主持人,要么可以看到与话语有联系的画面。它对呼吸的要求与播音主持使用的语言类型有直接关系。
在电视新闻播音中,新闻稿多采用组织严密、简练明确的新闻语言,语句结构较为复杂,句子也往往较长。它要求播音员吐字清晰,并有饱满的气息支持连贯的发音。播音员应有较强的呼吸能力,以提供较强的气息量和较长的呼气时间。另外,电视新闻播音吐字工整,声音起伏不大,要求呼气稳定,气流忽大忽小会使发音飘忽不定。归纳起来,电视播音主持应当在呼吸方面具有这样一些能力:
① 呼吸气流量较大,有较大肺活量;
② 有较强呼吸控制能力,呼气稳定,持续时间长;
③ 能够在播音和主持中灵活运用不同呼吸方式。
对电视播音员和主持人来说,除了播报新闻,还应尽可能地参与许多更接近生活的节目。比如采用接近口语的讲述方式主持一些交谈节目。在这类节目中,语言感情色彩变化常常很丰富,播讲方式也较为随便。语言的这种特点要求播音员和主持人有灵活变化的语言能力,随之而来的是呼吸方式的多样化和呼吸的灵活性。
二三种呼吸方式
人的呼吸有3种基本方式:腹式呼吸、胸式呼吸与胸腹联合式呼吸。它们各有其特点。掌握它们的特点,特别是胸腹联合式呼吸的特点,对播音主持很有帮助。
1.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是以膈肌活动带动肺扩张或收缩,形成吸气和呼气动作的呼吸方式。膈肌因其位置处于胸腔和腹腔之间,又被称为横膈或横膈膜。腹式呼吸在吸气时,膈肌收缩。于是,朝胸腔凸起的横膈收缩向下,趋于平直,在横膈带动下,肺被向下拉动扩张,气流吸入。
呼气时,膈肌放松,横膈膜回弹,气流在挤压作用下从口鼻腔呼出。这种呼吸在呼吸过程中腹部会有明显起伏,因此被称为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是人的自然呼吸方式,膈肌的活动是不受大脑意识支配的自律性运动,人在出生之后就具有这种呼吸能力。我们在生活语言状态发音时使用这种呼吸方式。由于这种呼吸方式基本上处于自然状态,它在呼吸过程中缺少控制,发音时间不长,气流也不够稳定,但这种呼吸气息放松,声音自然,感情色彩较为丰富。再者,由于膈肌有较大的活动余地,因此,腹式呼吸可以有较大的气息变化幅度。
有人认为腹式呼吸吸气量小,在播音中没有使用价值,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生活语言中使用的腹式呼吸,由于话语较短,气息需求量小,呼吸深度不大,有较大的呼吸潜力并未被使用。腹式呼吸放松、自然,且呼吸可有较大范围的变化。因此在语句简短的讲述类节目中经常用到。当然,播音时若使用腹式呼吸,呼吸的气息量要比日常口语大。
2.胸式呼吸
“胸式呼吸”是以胸廓扩张或收缩带动肺部扩大或缩小形成呼气和吸气的呼吸方式。在人体中,除了横膈活动带动肺扩张之外,肺还可以在胸廓的作用下横向扩张。胸廓是指由肋骨和附在上面的肌肉组织构成的桶状结构,它环绕着胸腔。肋骨构成胸廓的框架,附着在肋骨之间的肋间肌肉可以通过不同的收缩方式改变肋骨的位置,使胸径扩大或缩小,以此带动肺向四周扩张或缩小,这种呼吸方式被称为胸式呼吸。
胸式呼吸气息量较小。一般情况下,胸式呼吸往往是腹式呼吸的补充。正常呼吸时,如果横膈的下降没有受到阻碍,应该是先有腹式呼吸。当横膈下降到一定程度,下降阻力变大时,如果还需要进一步吸气,这时,作为对腹式呼吸的补充,胸廓的扩张才能明显。
在正常情况下,人们的呼吸是以腹式呼吸为主,胸式呼吸往往不会单独出现。出现单纯胸式呼吸常常预示着横膈下降严重受阻。这种状态往往是非正常的。对于播音员和主持人,造成以胸式呼吸为主这种非正常呼吸状态的最常见原因是心理紧张。紧张会使身体的各部分肌肉处于绷紧状态,腹部肌肉的紧张收缩,会使腹腔压力增大,造成横膈下降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胸廓作用明显加强,形成以胸式呼吸为主的呼吸状态。消除心理紧张,使身体处于放松状态是避免胸式呼吸的主要方法。除了心理紧张,进食过饱、吸气时收腹过度、不正确的身体姿势等也会造成以胸式呼吸为主的呼吸状态。
胸式呼吸还会出现在某些强烈的情绪状态中,当人们处于兴奋、恐惧、惊喜等状态时,身体的肌肉组织会呈现紧张状态,这时,横膈下降也会受到阻碍。在表现这些情绪色彩时,可以有意识地运用胸式呼吸,以丰富语言的感情表现力。
3.胸腹联合式呼吸
“胸腹联合式呼吸”是横膈升降与胸廓扩张收缩相结合的呼吸方式。这种呼吸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并不经常使用,对许多人来说,这种呼吸方式需要经过训练才能有意识地使用。胸腹联合式呼吸可以满足播音气息量大、进气快和发音时间长的需要,是播音员和主持人应当掌握的基本呼吸技巧。
胸腹联合式呼吸是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相结合的呼吸方式。这种结合并不是简单的相加,它利用腹式呼吸吸气量大和胸式呼吸的补气作用,尽可能加大吸气量,呼气时,则利用适当的控制手段,保持呼气的均匀,增加发音时间。
胸腹联合式呼吸可分为吸气和呼气两个阶段。
① 吸气
吸气时,口、鼻同时进气,这样可以提高吸气速度。当发音速度较快时,用于换气的时间常常很短暂,在这种情况下,应尽量缩短吸气的时间,以保持语句的连贯。吸气过程可采用两种控制方式。
一种是,当吸气时间比较充裕时,可采用先腹式、后胸式的吸气方式,运用这种吸气方式,腹部处于相对松弛状态,先利用横膈下降吸入气息,待小腹有膨胀感后,再利用胸廓的扩张进一步吸入气息,这时,两肋有张开的感觉。我们在深吸气闻花香时常使用这种吸气方式。
另一种吸气方式是在吸气时小腹适当收缩,保持腹部略微向上的压力,然后膈肌下降,吸入气息。由于膈肌下降时遇到阻力,胸廓会采取扩大胸径的方式吸入气息加以补偿。于是,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同时动作。这种吸气方式如控制得当,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吸入较多的气息。较为急促的呼吸状态常使用这种吸气方式。
这两种吸气方式可称为“顺序吸气法”和“同时吸气法”。在需要较大气息量,但语言状态较为放松时,我们可以使用“顺序吸气法”;在需要较大气息量,语言状态较为紧张、急促时,我们可以使用“同时吸气法”。这两种吸气方法可以根据播讲的需要灵活使用。播音使用的胸腹联合式呼吸,吸气时腹部肌肉应保持略微收缩,并非完全松弛。腹部适当收缩可为呼气发音做准备。
② 呼气
胸腹联合式呼吸的呼气阶段是整个呼吸过程的关键。为了保持较长的呼气时间和提供稳定的气流,通常在呼气时采用肌肉力量对抗方式控制气流的呼出,而不采用单纯膈肌放松回弹方式控制气流。
在人的身体中,常常用两组作用力相反的肌肉控制某一器官的运动,当我们在做微小的精细动作时,两种作用相反的肌肉可以同时产生作用力,利用两种力的力量差控制运动量,使器官做精细的运动。呼气时,可以利用放松膈肌,使横膈回弹的方式产生气流。但这种呼气方式产生的气息不稳定,缺少力度,用于发音不易控制,声音会先大后小。
另一种呼气方式是采用肌肉力量对抗控制呼气。首先,在吸气阶段就让腹部肌肉略微收缩,做好呼气准备。这种收缩力量很小,收缩力量过大会影响膈肌下降和气息下沉,造成吸气量减少。进入呼气阶段时,腹肌收缩力量加大,产生向上挤压力量,与此同时,吸气时膈肌收缩下降的力量并未消除,于是,促使膈肌向上和向下的力量形成对抗,当腹部向上挤压 的力量大于膈肌收缩下降的力量时,膈肌回升,气流呼出。需要气息量大的时候,可以通过加大腹肌力量,增大腹腔对胸腔压力或减小膈肌收缩力量,提高膈肌上升力度。需要气息量小的时候,可以用加大膈下压力量或减小腹肌上压力量的方式降低膈肌上升力度。当语句之中停顿,不需要气流时,我们可以用膈肌下压和腹肌上压力量相等的方式使呼气保持静止状态,以节省气流。胸廓也可以利用肋骨之间肋间肌的力量对抗来控制其扩张和收缩。当然,由于胸廓的呼吸作用有限,这种控制远不如横膈那样明显。
第四篇:教你标准粤语发音
引言:
我写本文并不是要介绍粤语的发音(这种介绍到处都是,我是假设读者已经对其有所了解),而是想探讨一下我自己发现的一些发音上的规律,尤其是跟普通话的区别(不是那种无聊的粤普对应关系)。
以粤语为母语的人呢,一来对自己的母语太熟悉,发音的时候不会想这个音是怎么发的,所以往往不会注意到当中对北方人来说很微妙的东西;二来粤语人士对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普通话的了解也往往有这样那样和北方人不一样的地方,所以难以进行有效的比较。
笔者自学粤语一年,看过许多粤语教学方面的书籍甚至语言学书籍,自以为粤语发音没有问题,也得到了粤语人士的肯定。所以呢,本文不仅可以通过比较,使大家提高自己的粤语发音水平,或许还可以使粤语人士的普通话更上一层楼。
正文:
先界定几个概念:
本文中“北方人”指的是汉语七大方言区中北方方言区与晋方言区的人。按这个界定,基本上除了江苏南部(吴方言)、浙江(吴方言)、福建(闽方言)、江西(赣方言、客家方言)、湖南(湘方言)、广东(粤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广西东南部(粤方言)以及台湾(闽方言、客家方言)人以外的人都是“北方人”。
为了方便,本文把“以粤语为母语的人”简称“广东人”(请潮州、汕头等地、香港澳门等地以及广西南宁等地的同学谅解。问题是,假如我简称为“广州人”,那么深圳、佛山、湛江、香港、澳门、南宁等地的同学也会不满意)。
本文涉及的粤语拼音采用香港语言学会之《粤语拼音方案》。涉及声调的问题时,若数字使用汉字则表示普通话声调,若使用阿拉伯数字则表示粤语声调,如“第一声”指普通话第一声,“第1声”指粤语第一声。
讨论读音时,如果为加了引号的汉字,则说得是普通话的读音,如果是隶书的汉字,则说得是粤语发音,如“粤”的发音为yuè,粤的发音为jyut6。
对于拼音系统,如果为普通拉丁字母,则为粤语拼音,若为斜体拉丁字母,则为普通话拼音,若被//括起来,则为国际音标。
另外,本文不讨论粤语与普通话的孰优孰劣的问题,请狭隘的民族主义者管好自己的嘴。
本文内容均为笔者个人比较思考所得,多数观点未见书中,所以可能难免有些许问题,欢迎对具体问题进行指正与讨论,但请不要侮辱或谩骂。
1.什么是“有区别”?
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广东人认为有区别的音,而北方人不以为然,相反的情况也有。举个例子,很多广东人认为普通话第一声与第四声“区别不大”,甚至有人分不出当中的区别,而北方人往往认为粤语第2声和第5声没有区别。
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在粤语的九个声调中,不存在与普通话第四声一样的声调,同时,有的广东人在一定语气中,尤其在句末,存在把第1声说成53(音阶)调值的现象,比如:
好多的多 唔识听的听
它们可以与普通话第一声一样,也可以与普通话第四声一样(广东人可以想想是不是这样?)。因此有些广东人认为普通话第一声与第四声没有区别。
而普通话中只有第二声是上升的,当北方人听到粤语第2声和第5声的时候,觉得都是上升的调,所以觉得没有区别。
比较一下可以发现,普通话声调的区分点主要在升降:第一声不升不降,第二声上升,第三声先降后升,第四声下降;普通话调号的写法也是根据这一点来的。
粤语声调的区分点主要在高低:第1、3、6(包括7、8、9)声都是不升不降的,但高低不同。
2、5都是上升的,也是高低不同。
由此不难达到一个共识:“相同”和“不同”都是相对的,关键看区分方式。举个比较极端的例子:我们常常用“诗,史,试,时,市,事”来学习粤语声调,因为在粤语中,它们的音调分别是1到6声,各不相同。
对于不甚了解粤语的北方人来说,诗si1和试si3的粤语发音听起来相同,史si2和市si5的发音相同,甚至有人会连时si4和事si6也认为是相同的。
对于英国人来说,si1,si2,si3,si4,si5,si6的发音全都相同。
据说远古的腓尼基字母中,只有辅音字母而没有元音字母,那么很可能在腓尼基人听来,sa,se,so,si,su都没有区别。
所以,两个音相同不代表在各个方面都相同,只能说在以某种方式进行区分时,它们相同。这个结论很重要,后面的比较几乎都建立在这个结论的基础上,否则在学粤语时常常感觉迷惑,有人说相同,有人说不同,因此难以发出正确的音。
2.关于z/c/s与j/q/x
也许广东人会告诉你,z/c/s与j/q/x没什么区别。确实,在粤语中z/c/s与j/q/x几乎没有区别,甚至有时读成zh/ch/sh都可以。比如上可以读soeng,xoeng,shoeng。
规律是,z/c/s与j/q/x没什么区别,大部分时候读成介于z/c/s与j/q/x之间(实际上有更学术化的拼音方案有这三个声母的写法,但是打不出来,请见谅);
在韵母以i,yu,oe开始时,声母的发音倾向于j/q/x,如:知ji1,住jyu6,张joeng1;此qi2,处qyu3,长qoeng4;
在韵母为其他开口较大的韵母时,声母的发音倾向于z/c/s。
3.一些元音“真正的”发音
现在,几乎所有语言的发音都可以用拉丁字母来标注。但是同样的拉丁字母在标注不同的语言(尤其是亚洲的语言)的发音时,其发音不尽相同。这是因为各中语言都有自己的发音习惯,拉丁字母在标注一种亚洲语言(方言)时,它们的读音以及拼读方式还是按这个亚洲语言(方言)发音习惯来的。这又是一个重要的结论,后面的例子会证实这一点。
3.1 aa和a
aa与普通话的a可以说一样,可以放心的发“啊”的音。
a往往不会单独存在,之后还有其他元音或辅音,如ai,au,am,ang,ap,at,它的发音就和“啊”有微妙的区别。我认为a的发音可以被描述成:介于国际音标/ʌ/和/ə/之间,发音短促,音质不甚饱满。
很多人喜欢粤语歌,很多北方人对粤语的初步印象可都是通过听粤语歌来的。比如我们都听过BEYOND的《海阔天空》,有的北方人也会唱。仔细听他们是怎么唱第一句“今天我……”的,就会发现,今听起来像“刚”。为什么北方人对今的直观印象是gang?
今的正确发音为gam,如果a和“啊”发音一样,gam听起来就不会那么像“刚”了吧。正因为a介于国际音标/ʌ/和/ə/之间,所以才听起来像“刚”。这可能和美式英语/ʌ/的发音比较像,正是这个原因,美国的《韦伯词典》中把/ʌ/和/ə/都写成/ə/。
e.g.cut/kət/ courage/kərij/ cinema/sinəmə/
在粤语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有一天,我故意问一个广东的同学请入嚟(请进来)的嚟读lai4还是lei4,不出我所料,她认为是lei4,可正确的应该是lai4。如果a和“啊”发音一样,ai和ei就不会那么像,正是因为a有点像/ə/,且极短,才导致甚至连广东人偶尔都会搞错ai和ei。
同理还可以解释为什么au听起来像/əu/。
3.2 e
e与国际音标/e/发音较为接近,与普通话拼音的复韵母ai区别很大。虽然听起来就像“唉”,但是发e时口型较小,发音部位靠后,舌头平伸且紧张,如果非要在普通话拼音中找相似的,我觉得大概介于ai和ei之间(但只能说听起来像,发音部位和方式还是不一样)。如嘅的发音听起来似介于“该”和“给”之间。
同样的道理,粤语拼音ei和普通话拼音ei 也不一样。粤拼ei为上面说的e逐渐滑向i(滑音的问题后面一小节会单独讨论),口型比发ei 时要小,听起来似介于ei 和i 之间。如美(mei5)的发音听起来似介于“美”和“米”之间。
3.3 aai、ai和ei
aai与/ai/发音相同。如街(gaai1)和英文单词guy发音一样。
ai、ei上面已经具体讲过。补充一点,如果拖长音的话,注意这两个音拖得都是尾音都是i,例如,如果把鸡(gai1)拖长音,应该发成gaiiiiiiiiiiiiii.而不是gaaaaaaaaaaaaaai;
如果把美(mei5)拖长音,应该发成meiiiiiiiiiiiiii.而不是meeeeeeeeeeeeeei。
可以听听陈奕迅的歌《七百年后》,第二段副歌之前的一句“虽则你我被每粒星唾弃,我们贫乏却去到金禧~~~~”的禧(hei2),eason就把i拖的老长。
3.4 ui
粤语拼音ui和普通话拼音的ui是有很大区别的。粤语的ui是u为主,渐渐滑向i,而普通话则u较短,后面跟一个ei,即这个普通话拼音虽然写成ui,但是实际上读的是wei。
听陈奕迅的歌《黄金时代》时,副歌部分“你回来你不回来……”的时候,往往觉得回字唱的怪怪的。这是因为广东人在读回(wui)时,u发的较长,而i只是稍稍起个收尾的作用。
如果ui要拖长的话,则成了uuuuuuuui。可以听听陈奕迅《明年今日》中一句“例如学会(huuuuuui)承受失恋”。
3.5 uk/ung 在uk中,u不再是发u的音,而是发音有点像ou,即uk与/uk/发音一样(k不爆破)。如六(luk6)听起来就是英文单词look(k不爆破),有点像“楼”,曲(kuk1)听起来就是英文单词cook(k不爆破),有点像“抠”。
ung中的u同上。
3.6ik/ing
粤语拼音i和普通话拼音i在多数情况下是一样的,但在ik和ing中,与国际音标短元音/i/一样。听起来似介于i 和ei 之间,发音部位靠后,发音短促。如:
夕(zik6),即(zik1),识(sik1),食(sik6)
琼(king4<与英文单词king发音一样>)永(wing5<与英文单词wing发音一样>)
应特别注意这个ing和英语的ing是一样的,和普通话的ing不一样。如果你觉得英语的ing和普通话的ing一样,可以先看看本文第4节滑音现象。
3.7 oe
这里只是顺便说一下这个音,在普通话和英语中都没有这个音,貌似除了粤语还没有第二种语言有这个音,这个音的“奇葩”程度使足以使非粤语人士抓狂。英国人大概就是对这个音无语了,才只好把香港(hoeng1gong2)叫做Hongkong。
笔者一开始也不能准确的发这个音,后来经过仔细琢磨,终于找到了要领。我的经验是一开始可以分两步来,第一步撅嘴,嘴是张开的,嘴唇是圆形的,第二部用尽可能靠后的部位发/ ə:/,这样就可以发出正确的oe。
4.粤语的滑音现象
学英语时都知道英语的拼读方式和汉语拼音不同,这是因为英语有滑音现象,而普通话没有。举个简单的例子,请出声读:an
我们先假设这是一个英语单词,它的发音为/æn/,你在读它的时候,是不是先发/æ/,然后逐渐滑向/n/,如果拖长的话可以 把/æ/发长一点,也可以把/n/发长一点?(如果你不是这样发的,那么也恭喜你,你终于找道你的pronunciation和英美人士的差距在哪了。)
我们再假设这是一个普通话的拼音,它的读音同“安”,你在读它的时候有向英语一样先发一个音再滑向另一个音吗?没有!它就那么简单,一个音,安,纯粹的,贯穿始终的,拖得再长还是“安”。在普通话拼音中,an已经不可再分。
粤语和英语一样,都有滑音现象。怎么样,是不是找到你的粤语发音的问题了?
举个例子,“单”这个字,粤语拼音daan1,普通话dān,由于aa和普通话的a发音相同,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单”这个字的粤语发音和普通话发音一样呢?这个问题我问过广东人,他认为一样,这是因为他并不知道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普通话不存在滑音的现象(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觉得广东人的普通话听起来和我们不太一样)。事实上,广东人是这么拼的,d-aa-n(d滑向aa再滑向n,三个部分都听得清清楚楚,与国际音标/da:n/一样),而北方人是d-an(an不可再分)。
有听力较敏感的北方人或许会觉得粤语单的发音有点像“当”,这时候便会觉得单的发音时而向“单”,时而有像“当”,像蒙娜丽莎的微笑般无法捕捉。这是因为他直观地听出了aa-n(/a:n/),和an的区别,觉得aa-n(/da:n/)在an和ang之间飘忽不定。其实如果你的英式英语发音标准的话,这个现象不难解释,正如:
为什么can’t /ka:nt/听起来像“康特”,为什么dance /da:ns/听起来像“当斯”。
他们确实有点像,但不一样。
同理,ang不读“昂”,而是从a逐渐滑向ng(/ʌŋ/);
ong不读“翁”,而是从o逐渐滑向ng(/ɔŋ/);
ung不读“翁”,而是从u逐渐滑向ng(/uŋ/)……
复韵母也是从前面一个滑向后面一个。
你有没有看过陈奕迅2007年的Moving on stage演唱会?第二首歌《信心花舍》第二段副歌有一句“为你愿拖着沿路飞舞”,这个舞mou5字被拖了好长,但你听Eason拖得是ou(欧)吗?不是,而是u,这是因为ou这个复韵母在发音时是从o滑向u,而不是一个单元音。
基于上面的论证,我们可以知道,1.粤语和普通话在发音上有本质的不同。粤语和普通话基本上不会有发音上的相同的音节(除了像daa,di这样“声母+单韵母”以韵母结尾,且这个韵母和某个普通话的韵母发音一样的音节)。
2.粤语和英语在发音上有很大的相似性。除了都存在滑音现象、元音的发音相似(a和/ʌ/,e和/e/,uk和/uk/,etc.)之外,有研究表明粤语的清辅音持续时间与英语相当。入声(促音)的存在也增大了二者的相似性。
在我们的英语教育中,常常忌讳用汉字标注英文单词,因为汉字的普通话读音几乎不可能和英文单词的发音完全相同。不过现在想想,广东人用粤语标注一些英语发音倒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这一点从个别地名、人名的国粤语不同翻译就可看出。英国著名足球明星Beckham,普通话翻译成贝克汉姆(beikehanmu),已经和英文发音很接近了,但是粤语翻译为碧咸(bikhaam),发音与原文的接近程度大大提高。
同时学粤语的时候可以与英语类比,体会二者发音方式的相似性,可以使你的粤语发音更像广东人。
5.促音(入声)
促音可能也是北方人学粤语时的又一个问题,但不算很难,只要有这个意识,往往可以较快掌握。
笔者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了促音的一些有趣现象,可能会对大家学习有所帮助。
我们都知道,促音可以分为三种类型:p尾,t尾,k尾。它们在发音时使整个字发音短促,塞住前面的韵母,理论上并不爆破。但是实际上,就我所听,p尾往往有轻微的爆破。大家听陈奕迅的歌《富士山下》,有一句“要拥有必先懂失去怎接受”,其中接(zip3),p尾爆破;陈奕迅的歌《Cring in the party》有一句“在接下来就要收拾了”的拾(sap6),p尾爆破。这也不难理解,因为发p的音时必须闭嘴,但说后面的字时又要把最张开,因此自然会产生爆破。
t尾没什么特殊的,不爆破,但嘴巴一定要作出发t音的动作。
k尾往往是微弱的,甚至有时会忽略。举例:我问过一个广东同学,“剧”怎么读,她读ke6,但查粤语词典发现实际上应该是kek6,后来我告诉她,她表示很惊讶。我又问她“锡”怎么读,她说se3,实际上应为sek3。可见广东人常常忽略ek的k尾。
同样,我常常听到学hok6,客haak3,曲kuk1,觉gok3……的k尾常常被省略。广东人可以想一下,你在说唔使客气时,客有k尾吗?
陈奕迅的歌《防不胜防》中有一句“家中有这一个访客”的客没有k尾,而且被拉了好长。“也许这刻你仍然尚未发觉”的觉没有k尾,而且被拉了好长。
陈奕迅的歌《Cring in the party》中有一句“哭崩排队舞曲”的曲没有k尾,而且被拉了好长。
再看陈奕迅的歌《信心花舍》,第二段副歌后的一段:
信心花舍特殊为你开铺(pou)
谁经过你面前都知道(dou)
长夜清早梅兰菊竹(zuk)
甚至自己都可送到(dou)
第一二四句都是ou韵,而第三句是uk。陈奕迅在演唱时,竹(zug)的k尾没有了,u拉了老长,前边说过uk的u发音与ou相似,于是四句都押ou韵了。
但是ik中的k尾一般不会被省略。
6.粤语音调的相对性
前面提到过粤语的声调区分点主要在高低,而高低是相对的,所以我在听时发现粤语的音调其实不是完全绝对的。
比如说,我们知道第3声是中等高度的平调,可用音阶来表示为33。可是,请问33是多高?只有有绝对音感的人才能告诉你。广东人难道天生都有绝对音感?学粤语时难道旁边都要放一台钢琴?当然不可能。
我们确定第3声的高度时其实是这样的:第3声比第1声(55)低,比第6声(22)高,如果把第3声的字放在一个句子当中,只要把它和它前后字的相对高度说对,它就是对的。同理也可以把其他声调弄对。
如:意思yi3si1,第一个字比第二个字低些就可以了;
意义yi3yi6,第一个字比第二个字高些就可以了;
注意zyu3yi3,两个字一样高就行了。
不必管意yi3到底有多高。
举个稍微极端的例子:
听日teng1 jat6和琴日kam4 jat6的“日”字的调,是不是在听日中听起来低,而琴日中听起来高?这是因为听是第1声(很高,55),为了找对听和日的相对关系,必须把日读的很低。而在琴日中,琴是第4声(很低,21),为了找对琴和日的相对关系,必须把日稍稍提高。这就是为什么这两个日听起来会有点不一样高。
另外,在记忆粤语音调时有个小方法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到,就是粤语歌往往是不改字原来的声调的。随便找几首粤语歌听听就可以知道,多数情况下,把歌词读出来反应的高低变化和唱出来的调几乎一样,举几个例子,都是大家熟悉的歌:
陈奕迅《K歌之王(粤)》
陈奕迅《富士山下》
王菲《约定(粤)》
说明:由于第2声和第5声的字本身就有声调变化,并且歌手在唱的时候也总是保留这种变化,所以很容易确定。但是本图表并不反映这种变化。在本图表中第2声调值取5,第5声调值取2.5。
从以上图表可以看出绝大多数情况下,读与唱所反映的声调高低变化是一致的。当然也有不一致的时候,但往往是个别字的偏差导致的,如《富士山下》中,如果把懂和这两个字排除,则两条曲线的走势基本就一样了。
正是音调的相合和入声的存在,才使得粤语歌如此抑扬顿挫。粤语歌填词人是何等的匠心独运啊!
另外粤语中还有的字在不同场合音调不一样的情况。主要有三种情况:多音字,习惯,被其他字影响。
a.多音字:很多在普通话中为多音字的字在粤语中也是多音字,如
觉(jué)得gok3 dak1 瞓觉(jiào)fan3 gaau3
监(jiān)禁gaam1 gam3 太监(jiàn<不知道这个字读jiàn的可以面壁去>)tai3 gaam3
行(xíng)走hang4 zau2 银行(háng)ngan4 hong4 ……
这种情况没什么好说的,多记便可。只是很奇怪,为什么粤语和普通话有这么多相似的地方?这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我觉得在南方的方言中,粤语字的发音是和普通话较为接近的。闽方言就没那么接近。大家可能都知道的汉语方言中的超级BUG潮汕话就是闽方言的次方言。
b.习惯:有的字按习惯在不同场合发不同的音,这是约定俗成的。如
我一定话(waa6)畀佢知。
你识唔识讲广东话(waa2)吖?
年头nin4 tau2 今年gam1 nin2
我从广州嚟嘅(ge3)。
咁啱嘅(ge2)!
有时候看到书上同一个字在不同地方注为不同的音,开始以为是书上印错了(当然这种情况也不少见),后来一听附带光盘,发现原来就是这样读的,看来编书的人还真是颇费心思。
c.被其他字影响:有时候一个音调较低的字后面跟上一个音调较高的字,前面这个音调较低的字可能会读成升调,如:
你想唔想同我食晚饭(faan6)呢(ne1)?这个饭是不是常常读成第5声(低升调)呢?
望佢考得倒好学校(haau6)喇(laa)。这个校是不是常常读成第5声(低升调)呢?
不过这种情况并不是很普遍。
结语: 最近看到好多同学对学粤语产生兴趣,也常常在网上看到一些教粤语的文章。近来看到一篇文章讲粤语和普通话的对应关系,例如说90%的在普通话中为第二声的字在粤语中为第三声,90%在普通话中为第三声的字在粤语中为第二声,90%ian变in,90%ao变ou云云。我觉得这中对应关系毫无意义。先不去探讨粤语中是不是有第三声的问题,首先这种规律很容易被注意到,其次准确度绝对到不了90%(依我看50%都够呛)。最重要的是,粤语不是把普通话的字改下音就完事了,它的语法和常用词汇都和普通话有很大的区别。学粤语还是应该多听多记多思考,北方人学粤语的难度可能不像一般人想象的那样简单,甚至不亚于学一门外语,因此不可能速成。
第五篇:汉语拼音标准发音示范
汉字拼音是学习汉字的重要工具,但学起来枯燥乏味。怎样使一年级的小朋友快快乐乐地学会拼音呢?我们教学的主要特点是:化整为零,分散难点,注重拼读,边学边用。下面是汉语拼音标准发音示范。欢迎参考阅读!
1.拼音教学化整为零,与学课文同时进行。每节语文课30分钟听故事说故事识汉字,留出10分钟左右教学拼音,可以放在课的开始,也可以在结束前10分钟。拼音教学时间从6周延续到12周完成。
2.分散难点,先记住音,后认读形。第一次见面同时要记住每个字母的读音和字形,同学负担很重。我们的拼音教学是从听录音开始,每天两次10分钟播放汉语拼音录音带,同时将汉字拼音字母表挂在黑板前,让小朋友们边听边读。三天以后,同学们对每个字母的发音和写法大致有印象了,再分批强化巩固,每节课花10分钟认读3-4个字母的音和形,教师适当进行正音。这样同学不只学得轻松,而且遗忘率低。
3. 根据记忆规律,增加复现机会。同学学拼音学得快,忘得也快,这是这个年龄段同学的特点。教师针对同学的记忆规律,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反复巩固,在同学还没遗忘之前,和时复习巩固。例如,学习字母“d、t”,布置在四个10分钟内学完。第一个10分钟认读“d、t”的音和形;第二个10分钟学习“d”与“t”相拼的音节;第三个10分钟辨析“d”与“t”,练习拼读与“d”“t”相拼的音节;第四个10分钟学习“d”“t”的书写。这样反复的次数多了,同学记得更牢了。
4.增加拼读练习的机会,激发同学学习的兴趣。实验教材的课文采用全文注音,同学边学拼音,边在阅读课文时练习拼读,拼音学习的效果能和时反映出来,有效地激发了同学学习拼音的内在动机,也增加了学习拼读练习的实践机会。
这样教学拼音,教学时间虽然延长12周教完,但由于化整为零,实验班教学拼音的总课时数约25课时,比常规教学时间减少了一半以上。除此之外,还有以下一些优点:
1.有利于突出重点,提高效率。每次拼音教学虽仅10分钟,但教学的重点突出,目标单一,便于掌握。教学时分秒必争,效率很高。
2.有利于反复巩固。拼音教学时间分散于12周内,难点分散了,复习机会增加了,同学易牢固掌握。
3.有利于拼音与识字有机结合。由于实验班同学是边学拼音边学汉字的,所以同学学会了拼读音节,马上就能在实验教材中运用已学的拼音技能认读汉字。两者有机结合,使同学在拼音技能的运用过程中逐渐达到熟练掌握。
4.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每次学拼音时间10分钟左右,同学尚未厌倦,已达到教学目标。每次拼音学习同学都是在无穷余味中结束,因此同学学习的兴趣始终如一。加之拼音学习与认识汉字有机结合,同学认识到拼音在识字正音中的作用,不时体验胜利的喜悦,愈加提高了学习拼音的兴趣。
12周后,拼音学习结束时,我们以同一试题,对普通班与实验班的同学逐一进行口试。口试的内容是:在一分钟内认读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24个,拼读音节10个。结果,实验班同学汉语拼音拼读的熟练程度和对照班同学基本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