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本科导入自主创新企业案例研究的教学方法
本科导入自主创新企业案例研究的教学方法
冯冈平1 李双玫
(广东工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510520)
摘要:企业自主创新开发和管理人才的培养日益受到高等院校的重视,课堂引入企业实际创新管理情景的自主创新案例研究,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文章论述本教学法促进培养创新管理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意义;从案例内容、教学对象、教师能力和教学条件各方面提出此教学法应用条件;并进一步通过案例选择等四个方面,阐述导入自主创新企业案例研究教学法的教学环节。
关键词:本科教学;自主创新;企业案例;案例教学法
一、自主创新案例研究的教学方法
自主创新是我国新时期重要的战略决策,企业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提出,要“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随着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不断推进,与自主创新相关的人才教育也逐渐被重视。以培养适合本地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人才为目的的本科院校,责无旁贷。我们尝试在本科工商管理课程教学中,导入自主创新企业案例的教学法。
成思危(2001)认为,案例教学“一是增进学生对企业实际情况的了解,有助于深入理解管理理论与方法,二是提供切合实际的管理情景,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构筑自由讨论的气氛及环境,有助于启发学生创新的思想和行动[1]”。案例教学早已被认为是MBA教育的必要手段,而在本科的企业管理类课程教学当中导入案例教学,也被广泛认同。
导入自主创新企业案例的教学法,就是在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过程中,使用案例教学法,而且进一步要求在案例教学法中,选择使用自主创新项目开发以及自主创新企业管理内容相关的案例,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师引导下学习企业自主创新管理的知识,运用企业自主创新管理的理论知识,分析企业自主创新的存在问题,尝试给企业自主创新提出策略建议。目的就是使学生树立自主创新观念、掌握和巩固企业自主创新管理的相关知识,缩短学校教学与企业经营实际的距离,使毕业生将来更快更有效地参与到企业自主创新的工作中去。
二、导入自主创新案例研究的教育意义
1.体现广东工业大学独特的办学特色
我们以“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服务”办学宗旨,以“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较高科技水平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应用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为办学方针。地方经济建设有赖于我们大学人才输送。随着科技进步发展的进一步需要,自主创新人才的培养成为也成为我们本科教育的迫切任务。
例如在《品牌管理》教学中导入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管理案例,中国过去二十年成为世界代工生产的主要区域之一,长时间停留在OEM代工生产,导致自主技术创新和自主品牌管理的人才断代。我们要走强势本科教育的道路,导入自主品牌研究,就是要为区域经济培养继急需人才,满足社会需要。2.提升学生的团队工作能力 1冯冈平(1963.11-)女,汉。广东工业大学经管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营销管理、品牌管理。案例研究是处理复杂问题的有力工具。案例教学需要建立学习型团队,团队学习要求成员不断进行讨论和对话,以集体智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团队学习是学习型组织的基本学习方式,期间学习型团队成员全身心投入学习,通过学习创造自我、创造未来能量。
团队学习具有三个主要特征。其一,队员在团队的学习中得到更快速度的成长。团队学习体现团结、互助的学习理念。由于个体存在差异,每个人具有自己独特优势,团队学习可以发挥个体的能力,同时通过优势互补,达到优势共享的效果。其二,团队学习能完成一些个体无法完成的困难任务。团队学习中,每个人都可以得到别人的启发和灵感,在研讨的过程中把每个个体的智慧汇集起来,引发对问题更广泛、更深入的思考,推动团队产生出色的成果。其三,团队学习提升队员的沟通能力。在不断的讨论和争议过程中,队员在学习中不断寻找更利于表达观点、更利于别人接受的方式,逐步达到改善自我沟通和外部沟通能力。
企业实际工作中,创新是一条颇为艰难和曲折的道路。在本科教育中融入自主创新案例研究的教学,能使学生适应未来团队合作的社会工作实际情景,有利于更迅速地与社会相适应。
3.提高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
目前贴牌模式的优势日渐丧失。长期OEM“贴牌生产”,使企业家形成了惰性、依赖性,产品开发能力降低,阻碍产业升级,减弱了区域经济竞争力。
在本科教学中导入本地自主品牌案例研究,能够在学生踏入社会前了解本地自主品牌发展的重要意义,鲜明地确立自主创新的意识,并学习从微观上寻找、总结出科学的自主品牌开发模式和发展途径,为企业提升竞争力服务,推动自主创新产品开发和自主品牌创建进程,符合为本区培养创新性人才的目的。
4.学生从中学习自主创新的方法和途径
本土企业自主创新的模式、途径和实施方法受诸方因素的影响,规模企业与中小企业,制造业与服务业,不同产品制造企业、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等各自不同。以新发明将竞争对手抛离;以众多专利的组合确立竞争优势;以一种从未使用过的技术生产新产品,迅速占领市场,比如从前的BP机,从数字到汉显,再到手机,从手机再到短信,都是在不断利用新的技术;以新方法生产老产品推陈出新;开辟原材料的新来源或产品的新销路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或重组产业改变生产模式,实现规模效应都是自主创新的模式[2]。自主品牌的建设上也有各种不同的方法和路径。
本科导入自主创新案例研究,通过企业案例的学习,接触企业真实的创新方法和途径。有利于学生对自主创新开发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践模拟,全面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1]
三、导入自主品牌案例研究的条件
企业管理类课程导入自主品牌案例研究的方法,具有自己独特的适应性。1.要求拥有合适的自主品牌案例
传统教学方法教师备课围绕理论知识点,但案例教学备课的第一个重点就是案例准备,而自主品牌案例导入需要更精心的准备。一般可以通过三种途径准备自主品牌教学案例。一是对已经公开发表的内容相关的经典案例进行改编,使之与本科案例教学内容。难度相符合;二是教师利用平时积累的自主创新素材,编写案例,内容可以涉及自主品牌的创建和维护、技术创新的途径和方法、知识产权纠纷等问题;三是组织学生利用专业实践课程编写自主品牌案例。
2.要求对应于合适的教学对象
自主品牌案例教学的教学对象为大三大四高年级学生。因为高年级学生一般已先修经济 2 学和管理学,曾经历认识实习和二年级专业实习,对课堂以外的企业经营实践有所体验,对现代企业革新、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法则、品牌建设和维护策略、自主创新途径等案例分析相关的知识点已初步掌握,具并有相当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班的人数也要设置合适。就目前高校的实际情况看,本科35到70人的班级也是合适的,在100人的大班规模下开展案例教学很困难,难以产生应有效果。
3.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
导入自主创新案例研究的教学法对教师素质和能力要求很高。教师必须根据相应章节编排不同内容的案例;教师也需要熟悉了解本地区企业创新实践现状,以便准确地进行相关理论与实际应用之间的链接分析;同时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具有投入教学方法改革的自觉性和热情;具有较强的课堂组织和驾御能力,能够始终把握住案例讨论的主题,有效地调控讨论的时间和内容,及时给予引导,使课堂一直保持正确的高效率的研究轨迹,并能对每个团队的案例分析结果做出精辟的评述。
4.要求具有多媒体的教学条件
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书写、教师为主体的授课方式比较单一和呆板,多媒体教学具有独特的浓缩和翻页功能,集聚较大的信息量,有效扩展课时容量,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自主品牌的教学案例不同与其他,其教学更多地涉及商标、标识和图表等内容,无论是案例展示、案例分析还是教师的案例评述,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清晰和丰富地表达出来。由于没有空间制约,多媒体还可以进行前后的对比和反复的研习。
四、导入自主品牌案例研究的教学环节设计
1.案例的选择
自主创新案例内容必须符合以下要求:其一,案例必须与相关理论点想对应,可以是一个案例体现一个主要理论点,或一个案例同时涉及多个相关理论点,让学生在研究中有所依据。其二,案例必须体现一定程度的复杂性,具有一定的长度,无论是描述性案例还是说明性案例、证实性案例还探索性案例,需要有数据图表或过程的详细描述,简单和明了的案例研究难以达到团队学习应当实现的教学目的。其三,案例围绕本地经济发展和本土企业管理问题,广东是中国经济改革开放最早的地区,广东的自主创新也走过一条曲折和艰难的道路,研究本地案例有助于发掘问题,帮助本地企业健康发展。
2.构建案例团队
合理组建案例团队是案例研究教学法的第二个步骤。团队组建方式可以由老师随机确定或学生自由组合,团队学习的一个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因此随机组合更符合现实状况,一般以奇数成员总数为好,每组大约3-7人更利于展开讨论,每个团队设立一个组长。为了提升团队工作效率,增强案例教学趣味性,团队可以自行设计队名。团队成员需要进行分工合作,阅读相关理论和自主创新案例,查阅案例背景资料。对不同章节的学习,可以不同的团队独立完成一个案例,也可以几个团队同时完成一个复杂案例。
3.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是一个各抒己见、集思广益的阶段,首先成员发言,提出案例研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把自己的分析过程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初步陈述,组长仅需对案例分析的过程进行适当引导,这是一般案例分析课堂都要安排的教学环节。而围绕自主创新的案例研究,需要结合自主创新的内容进行讨论,从问题的提出到原因剖析,及提出解决方案,除了对常规管理上问题进行诊断,更需要针对自主创新展开研究,组长的角色还起到提醒和启发小组 讨论紧扣主题的作用。这一阶段是多以非正式的方式进行,顾忌较少,讨论气氛热烈,遇到分歧可能产生激烈的争论。
4.集体交流
集体交流可视为团队学习中小组讨论后的第二个学习阶段。各个团队在课堂上陈述本年团队的研究成果,过程包括陈述和答辩,鼓励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进行案例背景描述和研究结论的阐述。
期间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充当组织者和主持人的角色,其引导体现为案例教学过程中互动程度的有效控制,应掌握案例讨论的方向和时间,启发学生大胆提出创新观点,鼓励不同观点的思想碰撞,但不能随意发表倾向性意见,或左右学生表达的观点和内容。
5.教师案例评述
案例评述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学生在积极讨论和踊跃发言的结束时刻,期待着一个对他们的研究结论进行全面、客观、比较性的评价。但企业管理案例结论通常是开放式的,难有统一和标准的答案;自主创新案例背景各有不同,在规模企业或者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模式存在差异,独立一个团队完成一个案例时,完成案例研究的资料搜集和问题分析困难程度不同;同时,案例讨论的发言也不是人人机会均等。因此完全精确的评价难以做到,以标准分数衡量更难。要求教师着重考量学生能否指出存在问题的实质和关键、分析思路是否清晰、相关理论的运用是否正确、提出的对策是否具有可行性等。
[4]
[3]
参考文献
[1] 成思危,认真开展案例研究,促进管理科学及管理教育发展,中国科学基金[J],2001(4)
[2] 毛建军,解析企业自主创新,科技促进发展[J],2006(1)
[3] 李相银,胡希,工商管理教学中的案例教学与知识转换,贵州大学学报[J],2004(9)[4] 杨家珍,王琪,团队创新-有效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方法,理工高教研究[J],2006(5)
[5] 秦兴军;管理案例教学的价值与不足,科学大众[J],2007年04期
第二篇:企业自主创新案例
企业自主创新案例
目录
第一章 创新的资金投入
综述
云海金属:科技项目助力企业融资发展
康尼机电:政府资金支持成就“中国轨道交通第一门”
万达锅炉:减免税优惠政策激励企业创新
熔盛重工:多方位融资打造世界级造船航母
天合光能:借助资本之力实现快速发展
康辉医疗:风险投资推动企业加快发展
先声药业:战略融资做大做强药品市场
道及天软件: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解企业发展之难
大全集团:合资合作提升创新能力 第二章 创新的资源配置
综述
亨通集团:多层次开发体系推进技术创新
华钛化学:多方合作共建研发机构
中圣高科:面向市场整合创新资源
常牵中心:多方位配置创新资源实现跨越发展
中丹集团:依托高校资源实现技术升级
东大能源:校企联盟确保企业持续创新
丹阳合金:产学研联合攻关突破国外技术封锁
万力机械:建立技术联盟聚集创新要素
中复连众:购买外国公司实现创新跨越 第三章 创新的组织管理
综述
常发集团:思想创新带动全面创新
华光锅炉:依靠战略规划实现突破
红太阳集团:管理创新确立竞争优势
莱斯公司:用知识产权战略支撑企业创新
双登集团:制度创新为企业发展提供保障
南纤公司:精益管理追求卓越
远东电缆:人力资源管理塑造电缆巨擘
华润微电子:国企合并重组实现双赢发展
联创科技:企业股权改革激发创新活力 第四章 创新的人才支撑
综述
尚德太阳能:一个高端人才带动一个产业发展
紫芯集成电路:政府人才计划成就海归人才创业
兴荣高科:海归英才的创业之路
南瑞继保:院士创业中的人才创新
江苏建科院:从技术专家到企业家
亿晶光电:引进人才团队提升创新能力
东飞马佐里:打造优秀创新团队
精科公司:本土化人才战略
沙钢集团:以人为本创造人才发展新机制 第五章 创新的产品开发
综述
中远川崎:从引进技术到自主设计制造
戚墅堰所:走开放式自主创新之路
徐工重型:走高端产品自主研发路线
永中科技:应用新技术打入高端产品市场
南瑞集团:依靠原始创新确立竞争优势
扬子江药业:明确创新战略构建研发体系
常林股份:高位嫁接引进技术实现产品提档升级
华晨华通:以信息技术提升创新能力
宝胜集团:企业技术标准化塑造核心竞争力
上上电缆:注重特色产品开发专心打造上上精品
恒瑞医药:持之以恒专注特色新药产品创制
苏中药业:中药产品振兴民族产业
恒力集团:立足高端产品打造世界级产业基地
联环药业:深度开发产品不断创造利润
安邦电化:把优势产品做精做强
科林环保:技术协作实现产品创新
神马电力:围绕行业难题实施产品创新 第六章 创新的市场导向
综述
鹰游纺机:立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创新
南传集团:紧跟产业政策创新高端产品
扬农化工:节能减排促企业可持续发展 聚隆科技:瞄准政策求发展企业社会两收益
飞船公司:以市场需要为导向的企业创新
江山制药:市场差异化战略引领营销创新
克胜集团:运用组合营销战略赢得市场
金石机械:拓展国际市场营销一流产品
一汽锡柴:产品升级换代抢占市场
阳光集团:市场创新的阶段性演进 第七章 创新的文化建设 综述
金钛软件:打造产品化软件品牌
波司登公司:品牌战略创新发展之路
雨润集团:自主品牌建设铸就民族食品巨擘
好孩子集团:自主品牌国际化的榜样
红豆集团:文化建设推动品牌建设
豪森药业:学习型企业建设奠定创新发展基础
双良集团:以诚为本塑造优秀企业文化
法尔胜:以人为本的企业创新文化
正大天晴:系统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中核苏阀:高质量标准造就“免验品牌 第八章 创新的其他类型
综述
中材科技:整合创新资源探索院所转制新模式
江苏交科院:“变轨”中的观念变迁
梦兰集团:从传统产业向高技术产业转型
太湖锅炉:乡镇企业到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
海四达电源:产品创新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企业的心跳:文化管理制胜之道
目录
上篇 让企业文化浮出水面
第一章 在那里——如影随形的企业文化 一、一切尽在不言中——企业文化的涟漪
饺子和比萨
吃饭和买书
二、云在青天水在瓶——企业文化到底是什么 基本功与企业文化
正史乎戏说乎
三、画猫画虎难画骨——企业文化长什么样子
双S立方体模型
丹尼森的组织文化模型
查尔斯·汉迪的“神论”模式
巴塞的“情境文化”理论
养成教育与企业惯例
第二章 从哪来——企业文化形成的关键因素
一、宏观层面四要素
唐骏的“转会费”与社会形态
《世界是平的》与技术水平
偶像与公众的价值取向
结婚典礼与传统文化
二、中观层面四要素
状元楼与行业特点
“青岛现象”与地域文化
杭州雪耻与市场环境
为农民工讨工钱与劳动力供求
三、微观层面四要素
成也CEO败也CEO 分粥的故事与组织结构
职业人的“标签”与产品特性
柜台上的水果糖与竞争
第三章 到哪去——企业文化的价值
一、大败局与文化基因的缺失
使命感的模糊与愿景的虚空
诚信理念的缺失
经营管理理念的摇摆
人才理念的混乱
二、共同凝视前方——企业文化的功效
导航灯与导向力
许三多与凝聚力
雨中的步伐与约束力
一位老先生的故事与激励力
三、踏上心跳的节拍——文化的“指挥棒”效应
百万大军与寿险营销文化
“八大体系”打造太平文化
四、潜能无限——文化凝铸核心竞争力
武林高手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非诚勿扰》与冯剧的核心竞争力
张瑞敏是海尔的核心竞争力吗? 中篇 让企业文化成为管理的作战地图 第四章 庙算——文化管理的战略规划
一、寻根溯源——企业文化的“修渠说”
大禹治水与文化管理之“渠”
家庭财务制度与“文化链条”
理念——企业文化管理的着力点
二、回到原点——文化管理的重新定位
海尔“十三条”与中国企业管理的阶段论
幸福指数与文化管理的难点
Z理论与文化管理的原点
三、打持久战——文化管理发展纲要
人生三问与企业三问
《华为基本法》与企业文化发展纲要
四、组织保障——文化管理的运行模式
“三湾改编”与文化管理的组织先行
在流程中推行文化管理
第五章 路线——文化管理的构建与路径
一、轴心——理念体系的提炼与推行
水知道答案——信念的力量
德益中慧与理念体系的提炼
星巴克的“使命评议”与理念的推行
海尔的故事与文化理念
二、延展——企业的行为规范与制度
董事长司机的工资与员工行为规范
随地吐痰与企业制度
三、物化——企业文化外显的设计
企业LoGo 建筑及办公室设置 第六章 行动——文化管理的“两大”行动
一、文以化人——人力资源管理的终极目标
电影的好人、坏人与“人性假设”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演变
人力资源管理的终极目标
二、文以赢人——市场营销的文化“因子”
玉的灵性与产品的高情感
卖保险与产品销售的三个层次
喝可乐还是喝品牌
三、见证过程——海尔文化实践素描
第一步:组织先行、硬件保证
第二步:平台、制度保证
第三步:领导层精神营养的不断滋补
第四步:持续文化活动的洗礼
第五步:案例法——工作实践中锤炼
第六步:以创新的理念引领变革 下篇 让企业文化操练起来
第七章 传播——领导者是第一文化力
一、言传身教——高层领导的导向作用
人肉搜索与领导者的言传
范跑跑之跑与领导者的身教
二、全面推进——企业文化的内部传播
“挑战尖峰泰国逐梦”与会议传播
“橙色动力计划”与培训传播
“老俞风采”与媒介传播
楼梯彩色标语与环境传播
三、形象工程——企业文化的外部传播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外宣形象定位
大珠小珠落玉盘——全面外宣策略
第八章 淬火——员工的文化锤炼
一、改造土壤——学习型组织创建
月饼模子与新人培训
榜样的力量与学习机制
二、案例剖析——在感受中反复强化
打卡机坏了和50元“快乐基金” 复杂的冰箱就一定质量损失高
导盲游戏与创新提案
三、文而化之——从沟通无限开始
口号的力量
春晚与企业仪式
黑话与企业内部语言
“爱国者象棋”与企业活动 第九章 更新——在颠覆惯例中前行
一、定期检视——文化也会成为最大障碍
体制改变之后
企业发展之后
时代发展之后
二、调整轨迹——不忘企业长青的北斗星
北斗星与核心价值观
“留一手”与亚文化现象
文化与战略的互动
三、凤凰涅磐——文化与组织变革
组织变革的动力
商鞅变法与变革的土壤
“一支铅笔的规划”与变革策略
颠覆才能赢 结论 未来的补足 参考文献
附录1 代顿-哈德森公司:哲学观手册 附录2 《海尔企业文化手册》大纲 附录3 《青岛朗进集团员工内部行为规范》
附录4 我在推进太平文化管理实践中的做法——太平人寿山东威海中心支公司总经理李巧龙先生访谈录 后记 一块砖头与它的精神
第三篇:企业自主创新研究(最终版)
企业自主创新研究
[摘要] 加快提高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分析其内涵及模式,来寻求我国企业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路径和主要措施。
[关键词] 企业 自主创新 措施 路径
一、企业自主创新的意义
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十一五”时期引导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需要,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迫切需要,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也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迫切需要。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自主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国家政策的大背景下,企业承担着我国品牌战略的重任。企业自主创新是技术与管理、经营和组织的良性互动与有机整合,不仅需要组织好人、财、物、信息、技术等资源,而且要保证管理更有效率,使得所推出的新产品、新工艺更好地实现商业化和产业化,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这就要求把技术过程、管理过程、经营过程、组织过程有机地加以整合,谋求自主创新能力的最大化。
二、企业自主创新的内涵及模式
企业自主创新的含义:一是强调原始性创新,即努力获得新的科学发现、新的理论、新的方法和更多的技术发明;二是强调集成创新,使各种相关技术有机融合,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或产业;三是强调对引进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再创新。
三、企业自主创新的路径选择
企业在自主创新思想指导下,实施往往是组合创新,即实行自主型组合创新模式,组合创新的结果,使企业的技术资源和技术优势表现为集中与分散、内部化与外部化的对立统一。这既是企业自主创新路径的现实选择,也是发展中国家从技术引进迈向自主创新的重要战略选择。
四、企业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主要措施
自主创新战略具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高投入和高风险,为了成功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取得预期效果,企业应该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扬长避短,有效控制和防范风险,最大限度地发挥自主创新战略的优势。
1.科学地选择自主创新的方向。企业自主创新一般是指企业主营业务中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因此,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企业,应该根据企业内外部条件,科学地制订和实施企业的发展战略,确定自己的主营业务,并围绕主业,依托产品创新平台,实施自主研发。
2.充分地保护和开发利用自主创新成果。自主创新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的持续竞争力,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3.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过程中的组织学习,学习、积累和整合知识,形成新的知识系统和技术平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4.积极争取国家政策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朱丽兰:知识正在成为创新的核心[N].人民日报,2008,(7)
[2]陈佳洱:基础研究:自主创新的源头[N].光明日报.2009,(11)
[3]许庆瑞:研究、发展与技术创新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6)
第四篇: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途径研究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途径研究
摘要: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自主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只有千千万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提升,才能使国家整体创新能力得到增强。
关键词:自主创新;内部;外部;途径
尽管我国是贸易大国,但出口产品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只占约10%;我国总的对外技术依存度达60%,而美国、日本仅为5%左右,工业新产品开发的技术约有70%属于外源性技术。如果这种状况不能得到有效改变,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经济技术竞争中就会处于战略被动地位,只有大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国际产业发展和国际经济技术竞争中赢得主动。本文分别从内外部因素来分析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途径。
一、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内部途径
(一)提高创新认识,塑造有利于创新的企业文化
纵观科学技术发展史,每一次科学技术的伟大进步都伴随着创新型文化的大繁荣。在影响中国当代企业自主创新的众多因素背后,文化是最持久、影响最深远而往往又是最容易被人们忽略的因素。塑造创新的企业文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培育企业创新价值观。“以创新为荣、以平庸为耻”,如果一个企业重视创新的价值观经反复宣传、灌输和强化,使企业员工对此产生高度认同,那么就会对企业成员的行为产生明显的导向作
用,创新就会成为员工的自觉行动。
第二,加强企业创新环境的建设。主要包括硬环境建设和软环境建设。硬环境建设主要是建设创新工作赖以进行的各种物质环境,如创新所需工具、设备、创新实验的条件、信息沟通和管理的方式和手段等。软环境指企业内部的创新氛围,良好的群体创新氛围会使员工努力创新,争取创新成果。
第三,塑造创新典型人物。创新典型人物对群体创新文化的建设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群体创新文化的推进器,加大对创新先进人物的表彰和宣传力度,有助于全体员工的学习和模仿。
(二)加强企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最根本的因素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建设。企业应通过合理的培训策略、沟通策略、激励策略和危机管理策略,有效吸引并留住创新型人才,以此促进企业的产业结构升级和产品升级换代,从而获得生存和发展。
(三)建立产学研合作模式
产学研合作是快速提升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目前,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的核心技术较少,大部分的核心技术都是在对国外核心技术的模仿或引进改造后的基础上形成的。这导致了中国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不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地降低了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另一方面,高校的很多科研成果没有应用到实践,不能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同时也降低了高校科研人员的创造激情
和能力。
通过产学研合作,企业可以获得属于企业自身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这种技术优势能使得企业真正成为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减少企业对国外技术的依赖性,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高校创造的科技成果也可以尽快转化为产业优势,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增长。
(四)建立创新型企业绩效评价体系
我国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起步较晚,国内企业普遍的绩效评价水平还不高,绩效管理体系构建尚处于初级阶段。在绩效管理理念上,一些创新型企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型员工的作用有了认识,但在具体的管理策略上,还更多地沿用了传统的绩效评价方法和思路,没有对员工绩效计划改进进行指导。绩效评价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的对既定目标的控制上,过于重视历史和现实表现以及对事件结果的事后评价,对人的潜力和发展趋势进行科学预测分析较少。创新型企业与普通企业相比,其内部管理有其特殊所在,企业绩效的表现形式亦有其不同之处。如果对创新型企业绩效的评价直接套用非创新型企业绩效的评测方法,而忽视创新型企业的特点,得出的结果肯定无法真正反映创新型企业的绩效水平,难以促进创新型企业正确实施绩效管理,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我国企业现有的绩效评价指标过度依赖传统财务指标,缺乏反映企业创新能力的指标,缺乏反映人力资本盈利能力与发展潜力的指
标。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一套多因素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引入一些非财务层面评价指标,比如: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率、新技术开发能力、新产品市场占有率等评价指标,以建立创新型企业绩效评价体系。
二、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外部途径
(一)政府应制定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文化、法制和市场环境 营造社会文化环境,就是要在全社会培育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培育企业家、科研人员创新观念,提高公众科学技术素养,倡导尊重创新、容忍失败的社会文化环境。营造法制环境,就是要建立、健全鼓励创新、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和侵犯知识产权的处罚力度,提高侵权成本。营造市场环境,就是应促进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打破垄断,放宽市场准入,减少差别待遇,使高技术企业和非高技术企业、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都能在相同的市场环境下公平竞争,加大各类企业的创新压力,促使企业不得不将改进技术和自主创新作为赢得市场竞争的手段。
(二)创新投融资的金融服务体系
第一,加大自主创新资金支持力度。目前我国的国家科技投入体系还不成熟,研发比例占gdp的比重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数据显示,研发强度低于1%,技术研发处于使用技术阶段;研发强度介于1%—2%之间,技术研发处于技术改进阶段;研发强度超过2%,技术研发才进入技术创新的阶段,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因此,我国要提
高自主创新能力,就要加大研发投入,提供足够的资金保障。第二,更加注重发挥私募融资的作用。私募融资是定向募集方式,包括私募股权融资和私募债权融资。与公募融资相比,私募融资的契约机制灵活,投资者具有较高的抗风险能力,而且投资的专业水平高,对企业的监督能力强,有利于降低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第三,自主创新的金融支持体系不仅仅向企业提供资金,还要能够为企业提供战略、市场、管理等多方面的增值(孵化)服务。
(三)完善税收激励政策
税收激励的实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各税种的纳税对象的选择、税基的确定、税率的变化以及征收范围的调整等来实现;二是通过税法中的一些特殊法律条款,给予特定纳税人或特定类型活动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以引导、扶持某些经济活动以及刺激投资意愿。具体到税收对于技术创新活动的激励,由于税收工具的直接作用对象是企业的成本支出和利润水平,这样,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企业的创新收益和成本,并最终影响到创新活动的预期利润,从而激励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税收优惠政策是一种激励型政策,以企业为技术创新主体,从人才、投入和机制等方面创造条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服务于自主创新的大局,支持我国企业自主创新,实现经济持续较快发展。激励性的税收优惠政策表明国家的鼓励意向,能使企业更坚定地走自主创新之路。我国税收激励政策的制定应服务于国家自主创新战略
需要,以原始创新为基础,促进集成创新,积极做好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参考文献:
[1] 万君宝,刘明顺.企业文化竞争力[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2] 杨兆廷,李吉栋.自主创新的金融体系研究 [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
[3] 魏景柱,刘晶,林向义.基于产学研合作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10,26(5):27-31
[3] 牟建国.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非财务指标设计[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1)
[4] 王一鸣,王君.关于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几个问题[j].中国软科学,2005,(7)
[5] 徐庆伟.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税收激励政策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8
第五篇:企业自主创新转型升级典型案例
一、专家点评
一家以食用菌生产为主要产品的农产品企业,在短短的几年中,申报了项国家专利(发明4项,实用新型4项,外观设计8个),发表十余篇论文和科普文章,编辑出版5本专著,这不能不说是创新的典范。也正是因为具有如此的创新业绩,公司成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等一系列食用菌生产和产品质量标准制定的主要参与者。
任何一个领域的成功创新与主动的学习与知识获得是分不开的。XX公司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通过广泛吸纳国内外专家,积极与世界上相关国家或科研机构建立科研协作,主动参与本领域的各种学术活动,使XX公司广泛获得了本领域的前沿知识和信息,为其有效的创新奠定了条件。
XX的意义也不只在于其是一个成功的创新企业,更在于它是一个卓有成效的创新传播和扩散着。为了使其创新成果及时运用,创造更多效益,XX主动为农民免费提供新技术指导,积极引导农户采用新技术,新产品,不仅为现代农业发展贡献了新技术,而且为广大农民增收提供了新途径。
二、企业简介
XX公司是浙江省集食用、药用真菌的研究、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农业科技企业,承担科技部、浙江省科技厅、浙江省农业厅、杭州市科技局、西湖区科技局的多项科研项目,为杭州市引进和推广22中珍稀食用菌。XX的技术在全国多个省市推广,带动了30多个县市的农民、下岗职工的就业和致富。
XX公司与22个国家建立了科研协作或贸易关系,食用菌菌种、食用菌产品及菇类提取物产品在国内为享有盛名。“XX”牌食用菌系列产品荣获2002年杭州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优质农产品银奖、2002~2005年浙江省农业博览会银奖和优质奖。公司申报了16项国家专利。
三、创新历程
公司通过承担国家科技部、浙江省科技厅、浙江省农业厅、杭州市科技局、西湖区科技局的多项科研项目,取得了丰硕成果。
2006年,XX公司研究成果获杭州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承担的浙
江省科技厅科研项目,于2006年8月通过浙江省科技厅成果鉴定。项目中的创新产品食用菌灭菌添加材料“促酵剂”是公司的拳头产品,是公司通过近20年的摸索,创新研制而成的高科技产品,在承担国家科技部星火项目中广泛应用,主要应用于食用菌生产中的低温灭菌,可以有效降低灭菌温度,使培养料短时间内升温发酵,节约大量能源材料,同时并不产生甲醛等有害气体,对人体健康没有危害。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检测结果表明:使用促酵剂生产的食用菌甲醛含量在无危害范围之内。该产品解决了国内外食用菌生产的低温灭菌问题,在食用菌生产实践中产生较大影响,使用促酵剂后,毎生产1000袋食用菌可以节约200元~400元。2007年产品一经推广,各地订单分至而来,客户纷纷主动上门要求合作,截至2008年上半年产品已覆盖27个省市区。
公司独立研制的应用液体菌种只需要7~10天的生长期,改变了过去食用菌固体菌种需要35天左右的情况,大量节省了人工劳力。XX研制的“便携式食用菌菌种瓶生产设备与工艺”和“食用菌筐式栽培生产工艺”解决了在都市进行食用菌栽培、观赏的需求,适应了都市的发展,开辟了食用菌生产的新路子。这些技术配套的解决了我国食用菌行业存在的缺陷,在应用地区使生产成本普遍下降5%,并取得了产量普遍提高10%的效果。
四、创新成效
公司以科技创新为己任,不断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和科研实力,在5年时间里先后研究出了一系列食用菌生产、加工技术和配套设备,如等。自公司创建以来,共申报国家专利16项(发明4项,实用新型4项,外观设计8个),发表论文9篇、出版专著1本。
2002年以来,为了促进食用菌产品的快速发展,XX公司参与了中国食用菌协会香菇行业标准、庆元县香菇原产地国家标准的制定和实施。XX农产品公司与杭州市食用菌协会一道先后起草并制定了一系列的食用菌生产和产品质量地方标准——《蘑菇商品标准》、《草菇商品标准》、《杏鲍菇商品标准》、《鸡腿菇商品标准》、《茶树菇商品标准》,以及杭州市农业标准规范——《蘑菇生产技术》、《鸡腿菇生产技术》、《草菇生产技术》、《杏鲍菇生产技术》、《茶树菇生产技术》,并由相关部门颁布实施,为食用菌行业的规范化、标准化生产贡献了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