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软件教学方法创新模式研究

时间:2019-05-12 23:59: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计算机应用软件教学方法创新模式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计算机应用软件教学方法创新模式研究》。

第一篇:计算机应用软件教学方法创新模式研究

计算机应用软件教学方法创新模式研究

【摘要】计算机应用软件在当前人们的生活中已经运用的非常普及,其市场需求以及发展潜力是巨大的。因此教师们在进行应用软件教学时一定要充分的调动课堂互动关系,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逻辑能力和构思能力,对其今后工作将会产生巨大的益处。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软件 教学方法 授课 考试

计算机无疑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对当前人类的生活带来的巨大的改变。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在当前计算机已经不仅仅限于计算作用了,运用程序语言而编写的软件为人们带来的便利是非常巨大的。数据存储、交流,功能实现等都能通过软件来完成,财务软件、客户管理软件、考试软件等在生活工作中都产生的非常实际的作用,因此应用软件行业无疑是当前非常有前景的行业。而进行应用软件的教学也同样需要采用更加新颖的方式才能保证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授课模式创新

1、加强课堂互动以提升以帮助融洽师生关系

应用软件在进行实际教学中其实是比较无趣的,程序语言,各种算法和框架,这些不像美学艺术一样可以进行审美品析,这都是一段段代码,一层层逻辑,换算成计算机中所运行的语言就全都是“0”和“1”而已,因此在授课的时候只要老师自身不注意就很容易让学生对当前知识产生一种枯燥感甚至开始厌学,这将直接影响到整个教学的进度和效果,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非常不利。

所以良好的提升课堂的互动性,让学生提高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存在感。比如点名学生进行一小段课程的讲解,前提是该学生已经良好的将相应知识掌握了。还有在课堂上尽可能的留出一段时间进行答疑以及与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除了课堂内的应用软件知识,还有课堂外的软件发展,将来的就业等。通过师生间的良好交流无疑能帮助融洽相互之间的关系,这对整个课程的顺利开展以及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运用实际软件的操作效果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也可以使用一些实际软件的操作效果来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应用软件在当前市场中的受欢迎程度还是非常高的。运用软件的准确高效性毫无疑问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相应数据信息整理完善并显示出来。还有通过一些程序语言的设定进行功能的实现,通过软件的实际操作向学生们都良好的展示出来,这样能有效的提升学生们的了解欲望同时增强其学习的兴趣。

当然,一整套软件的原理是难以在短时间内进行讲解的完善的,但是一些简短的程序则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并且将原理进行仔细的讲解。通过一些小程序的展示,比如通过上下左右键对桌面图片进行位置的控制,一些简单的小游戏制作等,这样增强了应用软件学习的趣味性,同时良好的帮助学生对这门课程真正产生兴趣,这对其今后的整个职业生涯规划都是有非常大的好处的。

二、计算机应用软件的考核模式创新

1、注重提升平时课堂成绩的比率

最终的考核成绩固然重要,但是平时课堂的表现也同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评估因素。软件开发不是一件简单轻松的事情,在今后如果从事相关行业,一个项目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够完成的,除了专业知识过硬之外,个人素质也要好。而平时的课堂表现就能很好的看出一个人的个人素质优劣,因此最终的考核成绩,平时分所占的比率应该更重一些。

应用软件开发其实是一件比较枯燥的事情,除了不停的敲类似的代码之外,还需要时刻保持良好的状态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错误。因此在平时教授课程的时候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耐力和持久力。专业知识水平的提升固然重要,但是坚持的精神同样也是十分重要的,养成这样的好习惯,对学生今后的一生都会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因此提升平时成绩所占的比率,加强教学质量和平时考核程度是非常有必要的。

2、注重对实践能力的考核而非仅仅是理论知识

学校培养学生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学生在学习应用软件的最终目的同样也是开发出市场、客户需要的软件,因此在平时的教授过程中,老师就应该注重对项目实践能力的培养,有了良好的项目能力才能保证今后在社会工作中也能迅速的适应市场以及公司的需求,从而进行良好的软件开发。

因此在进行考核的时候学生的实践能力才是重点,而绝不仅仅是理论知识而已。比方说进行一个小软件的开发,小程序的编写并在计算机上良好实现,这些都是考量学生实际能力的题目,最终不一定要求学生真的将软件开发的很完善,但是基本的框架和构思还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对学生的逻辑能力以及构思能力进行培养和考核才能保证其在今后进入社会中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

结束语:

在当前应用软件行业的发展还是非常有市场的,很多事情通过软件进行实施和执行往往能达到更好的效率并提高精准度。因此教师在进行应用软件教学时就应该更用心,积极与学生产生互动,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提升对应用软件学习的兴趣,这样才能促进形成一个自主学习的习惯,提升实践能力,确保其在今后的工作中专业知识过硬并得到很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曾明星,周清平,蔡国民,王晓波,颜一鸣,黄云,杨燕萍.软件开发类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02:203-209.[2]介军,何箐,董丽丽,祁飞.面向软件应用开发的校企协同创新型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02:334-335+348.[3]张帆,董丽丽,叶娜,王超学,张茜.大学“计算机专业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创新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11:184-185.

第二篇:计算机应用软件专业

计算机应用软件专业就业前景及介绍

计算机应用软件专业课程设置: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高等数学、基础英语、C语言、汇编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基础、离散数学基础、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邓小平理论理论、数字电路、线性代数、计算机导论、计算机组织与结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英语

二、物理(工)、离散数学、工程经济、操作系统、软件工程、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高等数学(工本)、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概论论与数理统计

(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计算机应用软件专业就业方向:

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通过两年的专业学习和为期近一年的就业实习实训,可以获得各种实用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动手能力,毕业后可以在程序设计,应用系统开发,系统维护,网站设计等计算机相关行业就业。我系现已与多家就业机构和使用单位签订“类订单”式的就业协议,学生毕业后经单位考核通过既可以上岗就业,一经录用最低工资即在每月1200元以上。04级的91名学生90%已经提前半年落实了就业单位。

计算机应用软件专业介绍:

计算机产业已渗透到国民经济各个领率域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本专业分计算机应用、网络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软件、计算机控制及应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计算机通信工程、计算机办公自动化、计算机图形图像、多媒体技术、办公自动化与信息管理等学习方向。培养学生掌握当前计算机最新知识和技能,主要培养具有系统掌握计算机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熟练运用计算机从事科技信息管理及软件开发,能从事各类图像设计与绘制,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以及硬件设备维护工作,符合社会市场经济需求的专门人才。

计算机应用软件专业就业前景:

教育部、信息产业部、国防科工委、交通部、卫生部目前联合调查的专业领域人才需求状况表明,随着中国软件业规模不断扩大,软件人才结构性矛盾日益显得突出,人才结构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不仅缺乏高层次的系统分析员、项目总设计师,也缺少大量从事基础性开发的人员。按照合理的人才结构比例进行测算,到2005年,中国需要软件高级人才6万人、中级人才28万人、初级人才46万人,再加上企业、社区、机关、学校等领域,初步测算,全国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每年将增加100万人左右。

软件人才看好教育部门的统计资料和各地的人才招聘会都传出这样的信息计算机、微电子、通讯等电子信息专业人才需求巨大,毕业生供不应求。从总体上看,电子信息类毕业生的就业行情十分看好,10年内将持续走俏。网络人才逐渐吃香,其中最走俏的是下列3类人才:软件工程师、游戏设计师、网络安全师。

第三篇:计算机应用软件专业论文

计算机应用软件专业论文

在计算机术语中,“硬件”泛指各种计算设备和器械,软件则是与“硬件”这个词汇相对应产生的。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的解释,所谓“软件”是指计算机系统中的程序和有关的文件;包括计算机各种语言、汇编程序与编译程序、诊断程序、管理程序与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程序、各种维护和使用手册、程序说明和框图等。简言之,软件就是用户和计算机硬件之间联系的接口与桥梁。如果说计算机的出现源自于人类使用机器替代人力进行计算的努力的话,软件的诞生,则来源于人类操控上述计算机器的理想。在人类最早的结绳记事中,人类先祖已经开始尝试通过一定的规则设置来储存并处理信息,然而,在此后很长一个时期里,受制于简陋的计算工具,这些规则显得比较简单。但必须承认,这种使用不同的“结绳”方式对应于不同的事件的做法已经具有软件的雏形,这些预设的规则实际上类似于现在软件中的计算方法,即所谓的“算法”。

当然,直到计算机械达到一定的发达程度以后,软件的真正萌芽才开始出现。人们开始想尽各种办法操纵机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完成更加复杂的运算,这就必须实现人与机器之间的对话,或者说要把人类的思想准确的传送给机器,让机器按照人的意志去执行运算。然而,回·顾历史却总是充满了意外和趣味,实现人机对话的始作俑者并不是研制计算机的那些前辈先贤,而是与计算机发明毫不相干的两位法国纺织机械师。1725年,法国纺织机械师布乔为了改进繁琐笨拙的编织机,想出了一个利用穿孔纸带控制编织工艺的绝妙主意。他首先用一排编织针控制所有的针线运动,然后在一卷纸带上根据图案打出若干排小孔,并把这卷纸带压在编织针上,这样就确保了编织针自动按照预先设计的图案去挑选针线。编织图案的工艺被预先储存在穿孔纸带的小孔之中,这样一来,人的思想就通过穿孔纸带传递给了编织机。80年后,另一位法国机械师杰卡德对布乔的设计做出了成功的改进,并在1805年完成了“自动提花编织机”的设计制作。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这种提花编织机由于生产效率太高,曾一度遭到害怕失业的纺织工人的强烈反对。

杰卡德设计的自动提花编织机奏响了机器自动化的序曲,至今,手工编织机的基本结构仍与杰卡德编织机大体相似。在杰卡德编织机密密麻麻的穿孔卡片中,已经悄然蕴含了使用软件程序控制硬件运算的最初萌芽。无独有偶,穿孔纸带和穿孔卡片后来被广泛运用到早期计算机当中,成功实现了存储数据和控制运行的功能。因此,有人推测软件程序设计之所以称为“编程序”,也许就引申自编织机的“编织”花布的词义。此后很长一段时间,软件的发展严重滞后于硬件的迅猛演化速度。其原因在于早期的计算机,并没有严格划分软件和硬件。在很长一段时期,计算机的唯一功能就在于完成大规模的运算,而这种运算本身并不需要多么复杂的控制技术。在这个时期,计算机被作为一种替代人力进行庞大运算的工具而加以使用。除了运算,计算机不需要完成其他功能,也就无须对硬件进行其他形式的操控,相应的,也就缺乏对软件的需求,这一时期的计算机技术实际上就是计算机的硬件技术。例如,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几台小型机,自1960年代起为全国各地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了长达几十年时间的运算服务。在这个时期,软件是作为硬件实现某种功能的延伸而存在。应当说,这一时期对软件的保护本身更多的体现为对硬件技术(即计算机技术)本身的保护,某种(软件)功能的实现往往成为一项计算机技术能够获得专利或者其它保护的具体性状之一①。这种软件滞后于硬件的发展格局一直延续到上世纪1960至1970年代。1960 年代末期,计算机技术进一步发展,计算机开始从科研运用和军事运用为主逐渐开始大规模向民用领域转化。这一时期是软件设计领域混沌初开的年代,在那个时期,编写软件程序的人并不多见,可供选择的编程语言也寥寥无几。用今天的眼光看,那个年代的程序员们的确苦不堪言。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达特茅斯学院的两个年轻小伙子卡梅尼和科兹开始设计一种新的编程语言。他们为这种新语言定下的设计原则是:尽可能地简单。于是,著名的软件开发工具basi。语言面世了,并在此后迅速风靡一时。1975年,计算机发展历史上最大的变革:个人电脑(PC)的风暴开始蓄势待发。此时,哈佛大学的两个年轻人盖茨和保罗正沉迷于basic和游戏之中。感谢盖茨灵敏的商业嗅觉,他们从M工TS的Altair小型计算机得到启发,并成功的预见了计算机的发展方向。这年的冬天,他们从哈佛大学辍学并创立了现在的软件巨头微软公司。

此后,软件的发展渐入佳境。方便易用的软件开始帮助人们高效率的完成那些异常繁琐的各种工作,而人们的各种需求似乎在一夜之间被引爆,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领域要求的软件实现了一日千里的突破性增长。而用户经济效益大幅提高的同时,软件行业的收益也随之水涨船高。在这个领域中迅速涌现出一大批令人敬畏的生猛后生:微软、甲骨文、SaP、苹果、Cisco、高通、Google„这些软件巨头的服务已经渗入社会生活的各个细微之处,遍布在我们的周围。其中,微软的市值高居全球第一;而前十大软件巨头的财富合计到一起,则己经超过一个中等发达国家的年GDP总量。在中国,2005年软件市场全年销售额已经攀高至3900 亿元,增速超过45%,软件产业己经成为中国经济名副其实的发动机。在软件迅速升级换代的过程中,软件滞后于硬件的格局发生了天翻地搜的改变。随着软件的频繁升级,硬件的发展开始滞后于软件。近年来,软件行业的排头兵微软为了满足人们不断增加的各种需求并确保其竞争优势,每隔一段时间就推出一种新的操作系统软件,从早年的pc--dos,到此后的 dos7.0,再到讥ndows 系列。每当微软推出新的操作系统,都会对硬件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这就刺激了硬件必须同步发展。硬件巨头英特尔和微软达成默契,当微软推出新的操作系统,英特尔也会相应的对现有硬件加以升级。这种合作关系被称为“wintel”联盟,其中包含了 windows和intel两个名称的一部分。

第四篇:《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教育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促进了教育信息化,从而促进了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乃至教育理论、教育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资料可以采用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媒体形式呈现,使得教学内容多元化。信息技术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准确的信息、最灵活的方式和最佳的效果更新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始终保持科学性、直观性、趣味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等特点。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教学,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学生则可以通过网络听课、搜集资料、请教问题等,打破了时空的界限限制,使教育形式更加开发化。

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提供了条件和保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决定学习的内容及顺序,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具有鲜明的自主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个人的习惯和技能,选择有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如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利用网络进行教学等。这些教学形式和手段能根据教学内容,从文字、图表、动画、声音等多个角度去刺激学生,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教育的变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同时,对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各个国家都把发展信息化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比如美国启动了“国家教育技术工程”,欧盟发布了“信息社会中的学习:欧洲教育创新行动规划”,新加坡推出了全国教育信息化计划,马来西亚启动了多媒体走廊计划,我们国家启动了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校校通”工程、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程等。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强调了信息技术了的重要性,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信息技术有着强大的信息承载功能,可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信息技术的呈现形式的活泼新颖,可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利用信息媒体强大的交互功能,可以完成知识的自我建构过程;利用信息技术无可比拟的网络优势,可以让学生自我调控、自主发展。

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教师应借助信息技术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研究。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这种大的发展背景下,在我校“十五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模式》成功结题的基础上,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课题研究,对于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全方位营造学校教育的数字化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

1、探究信息技术环境下各学科教师角色的转换,把学科教学和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探索出现代先进的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2、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方式的形成,以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并形成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

3、研究学校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为师生创设条件,营造氛围,以推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不断深入。

4、结合我校实际和已有特色,把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与“心灵艺术教育”、“数字化校园”有机结合。

三、研究目标:

1、综合传统教学和网络信息教学,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应用现代教学手段,探索适合我校实际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创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推动我校创建市级名校、省级名校。

2、通过课题论证,制定课题方案,组织科学实施,初步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3、通过课题实践,探索并总结信息化时代如何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获取、分析、利用和处理信息的综合实践能力。

4、完善课题实施方案,全面开展课改实验,形成有特色的学科年级班组,获得初步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学生普遍养成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全新的学习习

惯,在学习兴趣、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等方面取得较大突破。在全国有影响的报刊发表相关的研究成果。

5、课题研究深入进行,出版相关专著,在省内外产生较大影响,涌现一批相关课题的研究型教师,学生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四、理论的指导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建立都需要有成熟的理论基础,符合一定的教育理念。当前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活动的开展,主要依据现代信息论、建构主义理论和现代认知心理学。

1、现代信息论认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信息获得的过程。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知识以信息形式存在,教师是唯一的信源,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辐射模式,这样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全方位地获得信息,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具有传输信息量大、速度快、质量高、交互性强等优点,优化传递信息的渠道,建立教师、媒体、学生三者间立体、交互的传递,能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愉快合作、成功体验、和谐发展。

2、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它强调认知主体对学习的能动作用,提出学习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老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而不应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学生是信息获得的主体。从此理论来看,学习环境能有效地形成意义建构。而信息技术所具有的特性,能促进意义建构。

3、现代认知心理学: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人看作一个积极的知识探求者和信息加工者,同时,在人脑与计算机之间进行类比,把人脑看作为一个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它认为人的认知过程就是人对外部或内部信息的加工过程。因此把人脑看作为一个信息加工系统,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探讨人类是怎样获取信息,存储、操作和使用信息的。而“信息获得模式”正是从这点出发,把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视为信息获得、加工的过程,通过接收、存储、处理、检索、传送等环节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信息获得的能力。

五、本课题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一)思路:

从现实存在问题入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填鸭式、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注意教学系统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的地位与作用,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环境建立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的课堂模式,应用信息技术创设信息化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改进学习方式。综合运用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文献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坚持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实证与个案研究相结合。

(二)方法:

1、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行动研究法。教师要将行动与研究结合起来,教师参与研究和实践,并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有机统一起来。

2、文献研究法:多渠道收集、整理和运用现今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的理论,以及本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寻求理论与实践创新。

3、经验总结法:通过总结,全面深入、系统地提高经验实质,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找到可以运用和借鉴的规律性的教育教学方法。

4、调查研究法:综合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和手段,掌握实验研究的第一手材料,为课题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三)创新程度

本课题的研究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适应培养学生创新人格的需要。

1、具有革新性,强调教学理念和教学过程的革新。

2、具有系统性,要求用系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进行实验研究,强调软件和硬件的整合,技术和课程的整合,理论和实践的整合。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联系的产物,它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的简化形式,表述一种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容易被教师掌握,并能具体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之中;同时,它是将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融为一体的综合体系,可以帮助教师预见教学活动所预期的效果,把比较抽象的理论化为具体的操作策略。从而,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和彰显人文精神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

第五篇:《关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创新的研究》课题实验总结

《关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创新 的研究》课题实验总结

正阳小学 2001年7月

关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创新的研究

(2001年上半年实验总结)

二十一世纪人类科学将出现重大变革,关注学生主体,培育可持续发展人才,应成为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知道思想。发展性教学,是针对传统教学中忽视乃至压抑人的发展这一弊端提出的。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主动学习中获得生动、活泼、完满的发展,针对这学期的教学内容做如下总结。

一、教师——形成两个观念。

1、师生互动观

传统教学多忽视儿童自主活动的权利,“教师中心论”导致课堂上师问生答、师讲生记、师令生从,师生关系畸形异化,课堂活力匮乏,学生智慧与个性压抑乃至衰减。现代教学论告诉我们,学生是具有巨大潜力的生命个体,离开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教学则失去了依托和生命力,这就决定了师生间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上也应该是民主的。所以这学期我在课堂上做到“两不”。一是课堂上不可以说“不”,不要从成人的角度审视学生的认识,轻易否定他们的哪怕是幼稚的发现,而应改变角色意识,“蹲下来”走近学生,走进心灵,成为他们的伙伴。二是“课堂上不可‘独唱’”,即要改变教学形式,由独白式转向对话式,教师从“台前”退至“幕后”,由“独唱”转岗为“伴奏”,作一个帮助发现真理而不是拿出现成答案的人。

二、学生三种能力的形成。

1、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是师生多边活动交往的过程。学生既要养成“自我主体”的学习态度,又要学会主动争取教师,同学的必要帮助。我要求学生合作学习时做到:(1)学会倾听:尊重伙伴,倾听发言,把握要点。(2)学会交流:善于发表意见,交流观点。(3)学会组织:能组织组内成员围绕目标共同学习,归纳成员发言要点。在这种积极融洽的合作氛围中,各成员既乐于接纳对方,又快于倾吐自我。使学习小组真正成了学习的共同体。

2、选择能力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能自主选择确定适合自己学力的学习目标、内容、方法、速度、作业,即对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预测性/

3、质疑能力

根据语文教学的特点,我们要求学生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更多地关注课文语言文字的表达。语文课上的质疑大致包涵四个过程:研读(抓住重点理解内容)——生疑(自我设疑:为什么这么写,还有别的写法吗,这么写好在哪里,等等)——探究(深入思考,得出结论)——内化(通读、修改或迁移,将思考结晶融入认知结构。)

下载计算机应用软件教学方法创新模式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计算机应用软件教学方法创新模式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计算机科学的迅猛发展,特别是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出现改变了社会各个领域运行和发展的模式,改变了社会成员的生活方式和教......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下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方法研究探讨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下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方法研究探讨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内的很多课程在教学方法方面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计算机文化基础》......

    现代物流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现代物流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行业也蓬勃发展起来,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这就要求各大院校适应社会的潮流开设物流专业课程,为社会培养更......

    农村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农村地区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研究背景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逐渐渗透于各个行业之中,教育也不例外。国家实施的现代远程教育全覆盖工程,创造了农村......

    首届计算机应用软件培训策划书

    管理系首届计算机应用软件培训课程策划书 首届计算机应用软件 培训策划书2010-12-3 管理系科技部 一、活动目的: 提高管理系团学会的学生干部制作幻灯片的技术水平。让大家在......

    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摘要】:是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探索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学模式创新是实行创新教育的重要环节。文章从原有教学模式和高校现代教学模式的特征......

    初中英语新教学方法模式的研究

    《初中英语新教学方法模式的研究》开题报告(草稿) 一、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研究现状述评 国外相关研究开始于20世纪上半叶,迄今为止,他们已经分析了......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阶段(范文模版)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阶段工作报告 062711187-94 中央电教馆“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 《区域互动促进全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