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教学中自主学习氛围的创设初探
教学教学中自主学习氛围的创设初探
教学教学是有教师与学生共共同完成的过程,其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启发学生获取知识的组织者。教师要按照学生的思维模式和认知规律,促进学生有意义的发现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权学习能力,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终身学习,而且能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但在实际操作中让学生自主学习,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自主”必须有“参与”。只有充分参与才能实现有意义的自主学习。因此,教师要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学习过程。实践中,我们在“情感调动”、“民主交流”、兴趣激发“、”成功体验“等方面创设自主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对数学进行独立自主的探索学习。
一、创设“情感“氛围
积极的“情感”能够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数
学的动力、调节数学学习行为。创设积极地学习情感,必须从教室的课堂情感开始。“没有爱的教育是贫乏无力的!”从步入课堂开始,教师就必须是精神焕发、情绪饱满的,从言语道动作,甚至眼神,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教师神采奕奕、笑容可掬的神态,教师一直有力而充满激情的“上课”,教师对教学美的由衷赞叹,教师对象说数学探索成果的热情鼓励······都将感染学生,引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良好感受。当学生在学习中发生错误时,如果教师用充满爱的会说话的手抚摸他们的小脑袋,并微笑着暗示方法,他们的反应时积极地;当学生探索困难时,如果教师给予略带遗憾又充满鼓励的一个鬼脸,再提高线索时,学生又会重振精神······
二、创设“民主”氛围
在教学教学中进行自主学习,要积极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给学生提供适合的
参与机会和足够的参与时间,促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全过程中,思维能力和心理素质得到同步发展。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进行认知交流的过程,也是彼此情感交流的过程。在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创造一种平等、和谐、融洽的气氛,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享受,从而提高他们参与学习的兴趣,增强参与学习的动机。做到敢想、敢问、敢说。课堂民主氛围的创设,源于教师在课堂上得一举一动,教师每一个亲切的眼神、细微有效的动作、和蔼的态度和热情的赞语等,都会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尤其是消除学生学习数学的畏难情绪,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教师在自主教学中发扬民主,保护学生的学习自尊心,可以进一步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必须做到:耐心的听取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即使言论本身是错误的);积极评价每一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自主探索;相信每一位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任何结论都充满智慧;正确对待自己的数学教学,允许学生提出质疑,善于吸取学生中的意见。在自主教学中应允许学生自主发言,积极争辩,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达到在愉快情境中学习数学的目的。
三、创设“兴趣“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来自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自主
学习中获得的成功。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案,充分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是学生进入欢乐愉快的最佳心理状态,从而打开思维的闸门。
1、在猜想求证中引发兴趣。
猜想是一种教学方法,是数学研究中的发现法,是一种创造性的直觉思维方 式,是关于数学规律的联想和设想。在数学教学中要有意识的保护这种非逻辑的思维方法,并且在此基础上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证欲望,教学不懈的自主学习。如在学习“商不变的性质”中,我首先让学生猜想“24000000÷300000=?”学生根据经验,大多认为结果是8,但为什么是8,一时说不清楚(即使学生能乘法反证),于是学生产生了求证的欲望、积极探索的兴趣。
2、在新奇悬念中引发兴趣。
小学生生活经验少,对新事物易产生好奇心,喜欢刨根问底。教师要善于发 觉教材中的智力因素,在数学自主教学中布置悬念,以疑激趣,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例如,在教学“平均数”时,课始我问学生:“身高120厘米,但不会游泳的小华,不小心掉入平均水深有100厘米的水中,他会淹死吗?”学生有的说:“不会淹死的。”少数学生自言自语:“好像都有可能。”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于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轻松地做进一步探索。
3、在动手操作中引发兴趣。
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必须多组织学 生动手操作,以“动”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产生更多的新问题、新想法,活跃课堂气氛。日教学“移多补少”时,我准备了一些圆片让学生操作:从多的一行取几个移到另一行,使两行的圆片一样多。学生操作的兴趣非常高,思维始终在“状态”中。起先是笨拙的一个一个的移,然后就有学生发觉可利用求平均数以后来移,最后学生们又发现了一个更简便的方法----利用两者的“差”来移······通过动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且在多种感官运用中,学生们探索到了学习新知识的一种方法,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创设成功氛围
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而且要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 体验,产生强大的内部力量,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功。
1、提高机会,表现成功。
有位学生数学成绩一般,但手工特别好。有一次制作数学模型后,我有意让他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他那时的神气宛如一位大发明家)。此后,我发现凡是有数学操作的课,他特别认真,成绩也有所提高。
2、“再创造”,获取成功。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尔认为:“数学实质上是人们常识的系统化,每个学生都可能在一定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实践获得这些知识。更重要的时通过‘在创造’,可以稳固学生不断学习的信心。”例如,教学“乘法的意义”时,我有意让学生写出下列加法算式:(1)3个12相加;(2)17个12相加;(3)100个12相加;(4)999个12相加······学生写到最后,产生“有没有简单写法”的念头。有的学生这样写:12+12+12······+12(100个);有的甚至这样写:“999个12=”。虽然学生创造出来的新算式有些滑稽,但毕竟是学生的“创造”,我热情表扬了他们。通过教师的表扬和鼓励,学生的“再创造”意识受到了保护,转 3
化成了自主学习的动力和信心。
3、“恰当评价”,激化成功。
尝试成功者会产生自我激励,然而未必人人都能获得成功。“错误中往往有成功的成分”。教师应该更多的给予学生自主学习与鼓励,让他们有成功感。
首先,通过表扬维持动力。首先教学中坚持“无错原则”,“让敢于发言的学生不带遗憾而坐下”。如一位教师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有一位学生提出:“为什么2+2与2×2相等,而4+4与4×4却不相等呢?”这位教师并没有由于学生的破坏大动肝火,反而热情的表扬了他,维持他的高涨情绪,并且利用这一情境,让学生积极探索,从而让全体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再次,批改中利用分数激励。教师要让学生看到前景,不要让学生连续得“不及格”而怀疑自己的才能而自暴自弃。对于学生的平时作业,一般不给低分,即使错题经过订正同样可以得“优”,充分发挥分数的激励作用。第三,撰写评语,激励学生。学生的每一丝成功,都会体现在课堂中或作业中,教师要善于在学生的作业和考试中发现学生的“成功”,给予诚恳地评价,进一步让学生感受成功,取得前进的动力。以更好的姿态参与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重在学生的参与。通过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功欲望,以积极的情感数学的学习当中去。
第二篇:生物教学中如何创设和谐的心理氛围
生物教学中如何创设和谐的心理氛围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多年的教学实践也证明,创设一个和谐的心理教学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各种教学障碍,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内在动力,激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那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构建和谐的心理氛围呢?
一、创设尊重学生个性、人格平等的教学氛围
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个性和性格的心理是在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等个性倾向的制约下构成的,每个人在面对客观现实时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态度,都会采取一定的行为方式,但一个人的个性受到压抑,人格未得到尊重,他的精神、性格、气质就会处于消极,积极性就不会得到调动,对任何事物就没有兴趣、信念,没有求知欲望和动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每个学生看作是一个有个性、有独特思维的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应相互尊重。例如,教学“植物是一个整体”片断时,有的教师在上课伊始便问:今天,我们要对前几章的学习进行整理复习。这节课,我们按以下内容进行学习:先把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归纳一下,使之系统化;然后,我们从中分别找出六大器官在结构上的联系和在功能上的联系;最后,我们再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你们觉得怎么样?同意这个计划吗?生1答:我对植物器官的结构、功能掌握得不好,这个计划适合我;生2答:我对这部分知识还没来得及整理,我也同意……老师说:好,同学们按要求先自己整理,然后我们根据同学们的复习情况再往下进行(学生之间互相讨论,纷纷表示同意这个计划)。老师用征求意见的口气表示对学生的尊重,还学生以自尊。营造了一个尊重学生个性、人格平等的教学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创新能力得到了发挥和展示。
二、创设情感性的教学氛围
丰富的情感是心理生活高度发展和多方面发展的内驱力,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情感性氛围,对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前苏联教育家卡斯特金对情感功能进行过专门研究,他说:“未经人的积极情感强化的知识,将使人变得淡漠。由于它不能拨动人的心弦,很快就会被遗忘。”有位著名教育家也曾指出:“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师没有了情和爱,也就成了无水之池,任你四边也罢,园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这就是说,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教师,无一不与学生有着良好的情感关系。只有人的意识中渗透着深厚的情感时,才能激励人积极思考与探索。教师只有重视情感性的教学氛围,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有利于教育过程的展开和教育效率的提高。例如,在教学“家蚕的生殖和发育”片断时,有的教师这样创设情感性氛围:
1、先视频展示(蝴蝶的一生)。然后引导各小组讨论、思考:(1)、家蚕的幼虫、成虫和蛹的形态有什么特点?生活习性有什么不同?说出什么是“完全变态发育”?(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从家蚕的发育过程来分析,这句诗有什么不准确的地方?你能通过改其中一个字使之既有科学性,又不失艺术性呢?
2、给学生讲《蚕神》的神话故事,了解我国的“丝绸之路”,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悠久的历史文明。
3、计算“蚕宝宝”的个数。(小红非常喜欢养蚕,她知道蚕的一生要吃掉相当于其体重20倍左右的桑叶,她现在有6000只蚕,大概需要125棵桑树的桑叶。如果她再买一块有着100棵桑树的地皮,她可以再饲养多少只蚕?)学生在观看了“蝴蝶的一生”视频资料时,对完全变态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后,再进一步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得到答案,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再通过分析古诗词、讲神话故事、计算数学题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和谐的情感性教育,与语言艺术和数学紧密结合,使课堂更加生动形象、内容更加丰富,学生在这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思维尤为敏捷,智力活动由最初产生的快感或兴
趣转向紧张的思考,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情感也得以升华。
三、创设民主宽容的教学氛围
教育家罗杰斯曾这样说:“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中心人物,不起组织指示和评价的作用,他(她)只以班级一员的身份参加学生的活动,以真挚、坦率的态度与学生平等相处,互相交流思想。”因此,教师应把自我发展的决择权交给学生,允许他们在课堂上为某个问题的解决争论不休,为某个疑点的探讨东奔西走,为某次成功的获得手舞足蹈,尽情展现学生自我,民主、平等、宽容地对待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例如,教学“排泄”片断时,有的教师这样创设“民主宽容”的教学氛围:教师首先提供材料(新鲜的猪肾、解剖刀、肾脏的纵剖面的投影片),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索并学会解剖肾脏的实验方法,再让学生解剖肾脏,观察肾脏的内部结构。学生动手解剖,教师巡视,看见有一名女生拿着解剖刀翻过来掉过去,不知如何下刀,碰到教师的目光就躲开,教师走到她身旁,用温和的目光看着她问:不敢下手吗?还是不知如何下刀?就用手比划着,然后,让她看一看同桌是如何解剖的,并说你一定能解剖好……整个过程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关心、宽容和理解,学生在老师的关爱下,同学的帮助下,受到激励和鼓舞,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欲望。
总之,创设教学中的和谐的心理氛围,就是建立人道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关爱和宽容中受到激励,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
第三篇:如何创设研究性学习氛围
如何创设研究性学习氛围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如何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研究性学习,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首先创设研究性学习情景,引导学生步入研究情景。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也应该成为地理研究性学习的主阵地。因此,立足课堂搞好地理研究性学习是我们的重要教改目标之一。在研究性学习中,我们注意设计一系列相关的趣味性浓厚、环环相扣、值得探究的地理问题,努力给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探究问题的情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去讨论,引导学生逐步从疑问中得出正确的探究目标,甚至将探究延伸至课外去查找相关资料,来证实自己的观点。如:在讲述"迅速发展的工业"一节时,我布置学生调查工业产品状况,结果分组调查的资料非常丰富,为课堂学习提供了生动的实例,学生通过自己的调查活动对课堂内容也有了更好的理解。教学效果非常好。其次,教师循序渐进地予以指导,将研究性学习引向深入。
指导学生有目的的收集相关资料,深化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自己从多种渠道去寻找自己所需要的各种资料,并学会分析、加工、提炼并从中发现、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因此,课前引导学生依据所学内容有目的的收集资料,让学生自己举例来解释课本结论或补充拓展学习内容,如:举世瞩目的工业成就,特色各异的工业基地等等,为完成好这些相关任务,学生必须主动查找资料,千方百计的阐述自己的观点,在信息化的今天,对学生来说已经不是难事,而且这样得来的例证,即能丰富课本内容,又可引起学生共鸣,容易为学生认可,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热情高涨。只要教师引导得法,还有利于学生初步学会质疑、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虽然注重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但不是忽视教师的作用。在地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受条件限制,自己难以解决。这就需要教师提供必要的资料帮助是研究性学习得以顺利地进行,反之,学生遇到的困难解决不了,就会是研究难以继续,久而久之则影响学生的兴趣。另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未知,帮助学生分析数据,适时地把研究性学习引向深入,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最后,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会合作和竞争,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合作学习、公平竞争,学会与同学团结协作,这样的话,才能打造更有效的地理高校课堂.
第四篇:在体育课中创设协作学习的氛围(定稿)
在体育课中创设协作学习的氛围
在体育教学中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协作学习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以学生为主体,创设一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民主、和谐氛围的教学模式。
一、协作学习的分类与使用
在体育教学中,协作学习一般分为三种类型:
(一)两人之间的同伴互助协作学习
在体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两个好朋友搭配是这种典型形式的协作学习,这种协作学习形式易于组织,且教学效果比较理想。比如,广播体操、排球教材的复习课,让学生自由配对,互相学习、纠错,最后两人共同进行学习成果展示,教学效果非常好。
(二)小组协作学习
它可以直接有效地解决大班额授课制的问题,同时,也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关键是怎样进行分组,指导他们在小组内进行分工,怎样选择小组长,及其小组长如何开展小组活动。下面把常用的分组模式介绍一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分组模式,一般有以下三种分组方案。
1、稳定分组。即分组后保持较长时间,按照学生的健康、性别、体能状况、体育成绩等因素,划分为较为稳定的小组,可作为一个学期或学年的学习单位。对于这一种分组我在教学中一般都是男女分两组进行。如在技巧课中:同一教材的分腿腾越男 1
生要求跳箱,女生要求跳山羊;前滚翻的提高阶段男生要求鱼跃前滚翻,女生要求远撑前滚翻。
这种分组的特点是体能基本相同,爱好和技能可能不同,便于对同一组采用相同的计划,又便于对不同小组的区别对待。但缺点是时间越长,学生的运动兴趣往往下降,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效果也比较差。
2、阶段分组。阶段性的小组持续的时间比较短,一般只在一个教学单元教学中采用,一旦单元教学结束,小组也随之解散。有三种分组方式:(1)按技能水平分组,其特点是技能相同而爱好不近不同。例如:在游泳教学单元中,把会游者和初学者分为两个小组,教师用不同的要求对他们上课,能使会游者水平提得更高用时却短,用更多的教学时间来教初学者,使初学者的能力提高更快。(2)按爱好相同分组,其特点爱好相同技能却不近相同。例如:在球类教学单元中,同时出现篮球、足球和排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球类项目,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运动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技能和体质都会有教大幅度的提高,这也是《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位学生受益的真正体现。(3)按技能水平好坏搭配分组,其特点是体育技能、爱好均不同。这种分组的目的是扩大组内差别,让技能好的帮助技能差的,让兴趣浓的培养兴趣淡的,发挥同学们之间的帮带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加强了同学们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协作精神,改善了人际关系。如:在短跑教学中,每一组我都安排1—2名体能较弱的学生分散到各组,目的是让他们在练习时跟随其他同学,带动他们快速跑能力提高,效果不错。
3、灵活分组。灵活分组与阶段分组相似,效果相同,不同的是持续时间更短,仅在一节课中出现,随之即被解散,主要有三种分组方式:(1)按技能水平分组,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竞争性。例如:跳高教学中,在四个跳高区域设四个不同高度:90厘米、100厘米、110厘米、120厘米,由低到高。教师提出要求凡能跳过90厘米高度的,才能去跳下一个高度,以此类推,连续三次跳不过去的,回去跳低一级别的高度。这种临时性的分组可以培养学生积极进取、敢于拼搏的精神,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在使用这种分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学会处理竞争与协作的关系。(2)按技能水平好坏搭配分组,可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一节广播体操教学中,教师有意把已经掌握的同学和尚未熟练者编成一组,让会的教不会的,使小组内的学生间互帮互学互评,能缩短教学时间,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3)随机分组,这种小组也是在一节课中出现,一般采取随机报数或自由组合,通过报数随机分组可以达到各组间实力基本相同局面,便于开展组间的教学比赛或竞争游戏;而自由组合可以使爱好相同、关系要好的同学分在一组,他们之间的配合更默契。例如:球类的教学比赛、跳长绳活动等。
(三)全员协作教学
它是指教师与全班同学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协作关系中开展教学活动,它以教学班全体成员为协作对象,强调师生协作、生生协作、师师协作,形成了课堂全体成员参与并协作的教学过程。一般在教材难度较大的新授课的教学中采用。如:我在给学生第一次上前滚翻与分腿腾跃的教学时,由于教学内容具有连贯性,分解讲解学生又不能形成良好的第一感观印象,学校条件有限没有机会观摩教学课件,我就和同头课的另一名教师协作,一人示范一人讲解,生动的达到了效果。
二、使用协作学习时应注意的问题及其建议
1、加强引导,教会学生学会协作学习的方法
在小组协作学习中,要讲清协作学习的要求与方法,如何确定小组长,小组长担当什么样的作用,如何对小组成员进行角色分工,他们各自承担什么样的个人责任,成员之间如何交流,如何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如何处理小组活动中出现的意外问题与突发事件,怎样汇报学习成果等等,指导学生有组织、有秩序、高效率地完成任务。如:在课前就要有要求,课后要有点评来完成。
2、把握住分与合的“尺”与“度”
“合”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统一、集中的一种教学形式,“分”即是化为小的团体,是“协作”学习的表现。
1、分与合的把握。在实际的教学中,“分”与“合”是常用的两种方法:教师在宣布课题,确定目标、讲解示范、保护与帮
助,组织分工、整理恢复则要运用“合”的形式;在学生自主协作探究过程中,则需将主动权交给学生,使他们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体,让学生有更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和学习的空间,自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则要运用“分”的形式。
2、把握“尺”与“度”。在教学中要多给予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尽可能的少用“合”的时间。但“分”不是“放羊式”的教学,而是通过小群体的协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练、自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从而贯穿到主课题的归宿“创新学习”。
3、体现教学过程的多元性。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多种形式、多元化进行,遵循“在乐中学、在学中乐”的原则。通过有练有赛,先练后赛的方法,做到学以致用,学中有用的目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协作学习和创新精神。不能只重形式,要加强方法的研究,搞好管理。要研究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选用科学的教学模式,不是所有的教材都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的模式。新授课应采取什么样的合作形式,复习课应采用什么样的合作模式,针对性地选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除此之外,还要考虑以下多种因素:合作前的准备,时间的设定,内容的选择,人数安排,小组的结构,合作的方式,场地设施的要求,环境条件,课堂纪律的保障,过程的监控、指导,成果的反馈、评估、安全事项等。只有选择科学的合作学习模式,考虑周全,安排妥当,才能使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发挥出更高的优势。所以课前 的教学设计要仔细而周密;课后要认真反思,不能马虎。
4、在协作学习过程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关注个体差异。承认个体差异是个性化教学的前提。在开展协作学习时,我们一定会发现小组活动中有种种不平衡的现象,如有的人总是抢先发言,争着表现,而有的同学却总是失去机会,或默默地坐着。对于种种不平衡的现象,我们都要作为具体研究分析,想出解决的办法,如轮流当组长,对协作的任务提出每个人参与的具体明确的要求,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等。因此,在协作学习中,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关注个体差异。
5、使用好协作学习这种教学模式的同时,应加强学生其它素质的培养。协作学习是教学方式的一部分,必须体现课程目标的功能。因此,协作学习不能停留在轰轰烈烈的形式上,也不能停留在单一的目标上。通过协作学习,教师应着重关注学生下列素质的培养:同学间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虚心向别人学习,尊重他人,建立平等、民主的意识;积极主动配合、协调他人进行活动,有较强的交往能力;独立思考,善于运用发展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既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也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学生个人要具有对集体、对他人、对学习内容高度负责,认真履行自己的义务,有助人为乐、甘于奉献的精神;有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所以,我在课中关注每一名学生及时纠正和引导。还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以上是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结合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课程目标之一而进行的总结归纳,协作学习弥补了班级教学下的局限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其责任感和协作精神,建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敬互爱、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的良好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参与更多的发言、表现、相互交流及评价的机会,把充分的时间留给学生。在协作学习中教师由泛泛地关注整个班级进步到关注每个小组,进而深入关注到小组中的个人;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人际交往的能力和终生体育观的养成。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银川市回民中学 赵溢群
E-mail: zyq_444909178@qq.com 7
第五篇:小班化教学中的自主学习
小班化教学中的“自主学习”
学校组织我们围绕“小班化教学”以及“自主学习”这两个主题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听到、看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每一个”,小班化教育的核心要义,也就是研究解决“每一个”的问题。其实无论是小班还是大班,都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大班因其学生较多,教师很难顾及全体。与大班相比,小班学额少,课堂内学生活动的空间和时间相对增加,为师生活动,小组及集体合作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与大班教学相比,小班化教学既保留了班级集体教学的优势,又吸取了个别化教学的长处,形成了优势叠加,也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展开。
在我的课堂上,学习一篇新课文,有一套学生熟知的学习流程,第一步,听,听课文录音两遍;第二步,读,自由读课文,力求读正确,读流利;第三步,记,记住课后生字;第四步,写,根据课后笔顺表书空四会字;第五步,想,想一想,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
自学大概需要20分钟左右,接下来就是反馈学习情况。反馈不是采用老师检查的形式,而是以学生展示的形式为主。比如说生字的学习情况反馈。我举起第一张生字卡片,学生立刻会举手,我请出一位学生,他可能会把生字卡片贴到黑板上,带领小朋友按笔顺书空并组词;还有可能会围绕这个字提出各种问题,例如,这个字是什么结构?一共有几画?第三笔是什么? 可以组成哪些词?这个字和另一个字有什么区别?(毛 手)接下来由他指名回答,并对回答作出评价。展示结束后,他可以挑选一位小朋友上台领取我手中的第二张卡片,教第二张卡片上的字。小班的优势在反馈环节表现得比较明显,往往学习了4-5个生字后学生就都有了一次发言的机会。
教师在这其中主要做两件事:一是及时纠正错误,相机教给一些新的知识点,比如:在没教过半包围结构时,有的小朋友说“厅”是上下结构,这时老师就可以及时告诉他们这种结构叫“半包围结构”,并在组长的带领下每人轮流说一遍,强化这个新的知识点;老师做的还有一件事就是引导讲台前的学生关注还没有被点名的小朋友,以保证每一位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我想,立足“每一个”的课堂教学,就该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使之成为课堂的主角,让课堂成为基于学生的学习、展示学生的学习、交流学生的学习、深化学生学习的真正的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