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 30﹡招牌教案 湘教版(模版)
30﹡招牌
【教学目标】
1.认读“翰、售、删、衰、逝”6个生字;辨析多音字“称”。2.默读课文,读懂招牌内容的变化,谈谈从中想到了什么。【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读懂招牌内容 的变化和原因。【教学难点】
说说从招牌内容的变化中想到了什么。
【教具学具】PPT课件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商业化的今天,招牌随处可见,大家说说你见过的招牌,哪些令你印象深刻?为什么?
2.板书课题 :招牌
二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圈出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自学生字词。
3.检查生字学习情况和课文朗读情况。三 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1.自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全班交流,教师点播。四 品读感悟,突破重点。招牌内容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招牌改了这么多次,你最喜欢哪一次,为什么? 从招牌内容的变化中,你觉得敦特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些地方品读出来的?
重点通过下列句子品味:
①“尽管店门口没有挂招牌,但由于敦特多年的苦心经营,城里的人们谁都知道这儿出售的鲜花是全城最美的。”
这句话写的是敦特先生在未挂招牌之前花店经营的情况。其实也在暗示读者:他的花品质上好,已经取得了顾客的信任,在无招牌的情况下生意这样红火,可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②“你的花店位置适中,店铺宽敞明亮,橱窗布置得幽雅大方。你是一个很善于经营的人。”
再一次借“一位官员”的话,点出敦特经营成功的原因,让读者明白为什么“招牌是多余的了”。
③“路过花店的人们一看到橱窗里摆放着的鲜花,总是不由自主地停下来。最后,敦特的鲜花远近闻名,盛誉不衰,离花店很远的人,也来这儿买花了。”
这段话告诉我们: 敦特先生是个善于经营、性格随和、乐意听取意追求简洁和完美的商人。说说你从招牌变化中想到了什么?
招牌固然重要,但出售的商品不好,招牌再好也无济于事;反之,商品质量好,普通的招牌或没有招牌一样能使生意兴隆。
五 拓展延伸
1.俗话说“好酒不怕巷子深。”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用于这篇课文你怎样理解?
2.发挥想象,读写结合。以“儿子经营花店后……”为内容,续写课文。
【板书设计】
30﹡招牌
本店出售鲜艳美丽的花
↓
本店出售花
↓
卖花
↓
花
↓
本店出售鲜艳美丽的花 【教学反思】
在上这一课的时候,我让学生根据话题研读课文,然后交流研究成果,学生交流时除了能谈到帕帕生意好是由于他的货物质量好,善于经营之外,还能谈到他的招牌是从有到逐渐没有这个过程的,说明帕帕他很谦虚,并也从中感悟到招牌不能罗嗦,要简单明了,要突出这家店的特色,学生能谈到这一点是我意想不到的,在学生全面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就能既顺利又高质量。因此,我觉得这篇课文的话题还是比较确切的。总之,阅读教学是渐进的对话过程。话题,就是阅读教学的支点和引擎。有了牢固的支点和灵活的引擎,对话就能逐渐走向深入,教学事半而功倍。【我的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资源为word格式,您下载后可以自由编辑,让智慧点亮人生,用爱心播种未来。感谢您的选用。
第二篇: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第八单元
课时安排
25.七律·长征 1 26.开国大典 2 27.青山处处埋忠骨 1 28.毛主席在花山 1 口语交际·习作八回顾·拓展八单元测试
25、七律·长征
一、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三、课前准备
1、课前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红军长征和毛泽东主席的相关资料。
2、准备有关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巧渡泸定桥的视频资料。
3、准备“长征组歌”中的歌曲《七律·长征》。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音乐《七律·长征》,导入新课。
2、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红军长征和毛泽东主席的相关资料。教师相机介绍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情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3、文体介绍: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一首八句,每句七个字。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对偶,字的平仄有规定。“长征”是这首诗的题目。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三)、指导朗读:
1、指导朗读:要求:从节奏、韵律的角度读出诗的韵味: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学生齐读课文。
3、播放长征歌曲,以唱配诵,以唱带诵。
(四)、整体感知:
1、结合书下注释及个人理解,自主质疑,合作释疑,理解诗歌大意。
2、讨论交流,说说诗歌大意。
(五)、合作探究:
1、首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你了解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过程应该用什么字来概括?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红军有没有退却,从哪里可以断定?体现出了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和意志?
2、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你最欣赏其中的哪一幅图?说说理由。
3、面对这长征途中的的困难,红军的态度如何?通过哪些字词反应出来?
4、从最初的“不怕”“只等闲”到最后的“更喜”“尽开颜”我们可以体会到全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六)、拓展延伸:
1、收集毛泽东诗词,背诵欣赏。
2、通过课外书籍或网络收集红军长征中的故事,开展“讲长征故事,学红军精神”故事比赛。
六、板书设计
25、七律·长征 腾越 南五岭
疾跨 乌蒙山 英勇无畏 巧渡 金沙江 乐观向上 飞夺 泸定桥 喜踏 岷山雪
七、反思
26、开国大典
一、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词,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委员、外宾、宣告”等词语。
2、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学习文中的排比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三、课前准备
1、看有关开国大典的视频。
2、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中国历史状况。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
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盛大、隆重的典礼。
3、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开国大典”。
二、自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
1、通读课文,利用字典自己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自主提出课文中不懂的问题,能自己找到答案的先努力自行解决。
三、交流
1、读课文第一句话,解释课题意思。
2、理清文章思路。
(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部分。)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自由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而来;来得早:早上六点钟就入场;人数多:成了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次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3、指导朗读。注意体会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第二课时
一、精读第二部分
1、请学生默读,自主理清典礼的过程。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
练习用自己的话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体会开国大典盛况。
2、划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朗读。
重点句理解: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3、指导朗读课文,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激动、兴奋、喜悦)
4、练习用“人民群众为„„而激动”而说话。
重点练习朗读: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感受自豪,扬眉吐气)
5、找出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的语句,初步了解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句的气势,练习朗读排比句。
(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二、阅读第三段
1、自由朗读描写阅兵式的语句。
2、画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
3、小组合作,讨论试写排比句: 全场30万人,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为________而__________;为__________而 __________。
三、阅读第四部分
1、默读,划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
2、朗读第14小节,读出欢庆的气氛。
3、读结尾两句,领会句子的意思。重点:“两股红流”指什么?这样比喻写出了什么?“光明”指什么?象征什么? 练习读好这两句话,读出句子包含的意思。
四、总结全文
1、连起来说说课文记叙了4个怎样的场面。
2、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欢呼声”?反映了什么思想感情?
初步学习表达的方法:作者是怎样把这么盛大的庆典活动描述清楚的?(a.选择最能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的场面。b.选择最能体现中国人民欢欣鼓舞的激动而热烈的场面。c.按大会的进程逐项描述。)
五、板书设计
26、开国大典 大典前 会场 宣告、升国旗、读公告 大典中 阅兵式 群众游行
大典结束 光明
六、作业
七、反思
27*、青山处处埋忠骨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拟、勋”等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情怀。
3、进一步了解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博大胸怀。
三、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
2、搜集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而牺牲的六位烈士的资料。
四、教学时数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出示资料,导入新课
1、师生一起阅读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
2、导入:我们怎么能忘记抗美援朝中为了保家卫国浴血奋战而牺牲了的几十万中华儿女?这些中华儿女中有普通劳动人民的子女,也有毛泽东同志深爱的长子——毛岸英。
(二)、自主阅读,读通全文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拼音,遇到生词查查字典、词典。
2、反馈自学情况。
检查生字词和课文朗读情况。
3、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个性阅读,自主感知
1、默读课文,把自己深受感动的部分划下来多读几遍,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在文中做批注。
2、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感知毛主席内心的情感波澜。(1)毛主席在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2)当“彭老总请求将遗体运回国”、“金日成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时,毛主席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3)当毛主席要在电报记录稿上签字时,毛主席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4)当毛主席在记录稿上签字时,他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四)、感情朗读,深化感悟
1、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一次去体会毛主席他那凡人情感中的伟人风范吧!
2、找出本文中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侧面描写,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并将其中自己喜欢的语句摘抄下来。
六、板书设计
27*、青山处处埋忠骨
彭德怀总司令 朝鲜首相金日成
破格运回遗体 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葬在朝鲜)毛泽东 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七、作业
28* 毛主席在花山
一、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朗读课文,感受毛泽东普通群众的情怀。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2、通过了解毛泽东在花山的三件事,体会毛泽东关心、热爱人民群众的高尚品质,激发学生对毛泽东的敬仰之情。
三、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毛泽东同志在花山的资料。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资料交流
1、板书课题:“花山”是什么地方?毛主席什么时候去过花山?
2、学生结合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简单汇报已有知识。
(二)、初读课文,自学质疑
1、自由读课文,认清生字生词,自主提出不懂的问题。比如:
(1)毛主席为什么要请群众回来碾米?还给群众沏茶喝?(2)毛主席说服警卫员的那段话怎么理解?(3)怎样理解课文结尾的那一句话?
(4)这篇课文表现了毛主席怎样的优良作风?
2、交流提出问题,能解决的马上解决,还不能解决的暂时存疑。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读一读,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板书:碾米、沏茶、推碾。
(四)、三读课文,深入感悟
1、画出自己感受比较深刻的句子,读一读,在旁边做批注。
2、进一步自学课文,并根据刚才提出的、还未解决的问题,挑选课文中的某一部分来练习朗读,解决问题。
3、在四人小组中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4、全班交流。
从毛主席让警卫员请群众回来碾米和给群众沏茶、替母女俩推碾子这三件事上可以看出来,他不愿为自己一个人的工作而耽误全村群众吃饭,还给群众沏茶喝,帮他们推碾子,充分表现出毛主席关心群众,把自己视为群众中的普通一员的好作风。
从毛主席教育警卫员的那一段中也可以看出来。这段话讲了三层意思:一是革命需要老百姓的支持,二是革命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这也说明毛主席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他更愿意和群众打成一片。
理解最后一句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说老人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
(五)、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让学生拿出自己搜集的小故事,讲给大家听,可也谈谈自己的感受。
六、板书设计
28、毛主席在花山
碾米
关心群众
送茶
依靠群众
推碾
同甘共苦
七、作业
口语交际·习作八
一、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爱看的有关毛主席或其他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影视作品或故事。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从本组课文中学习一些写作方法,从“描写一个场景”“写一篇文章或影视作品的梗概”中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写作。
二、教学准备
课前观看或阅读有关毛泽东或其他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影视作品或故事。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1、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在课内外阅读了不少有关毛泽东主席的故事,了解了这个伟人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事迹,感受了他那普通又不普通的情怀。你还看过哪些毛主席或其他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电影、电视呢?
2、学生交流已看过的影视作品名称。
二、分组交流
在你们看过的这些影视作品中,哪一部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让我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没看过影视作品的话,也可以讲述自己听过或读过的相关故事。参考以下提示进行交流:
1、讲清影视作品的名称,主要讲了谁的什么事。
2、讲述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情节,还可以谈谈自己的感想。
3、认真听别人讲述,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询问。
三、全班交流
推荐同学在全班交流。
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给讲述的同学评选出“内容充实奖”、“感受真实奖”、“表达流利奖”等等。
四、拓展交流
1、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此时此刻,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2、其实,在当今社会也有许多令人感动的英雄事迹。如果你是一个摄影记者,你会拍摄我们周围的哪些英雄人物的哪些事情呢?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提炼写作方法
1、回忆本单元课文中的一些写作方法,如《开国大典》中,把开国大典的过程和场景写得很清楚。
2、运用写作方法
可以运用《开国大典》中描写场面的方法,选取一个场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1)师生共同回忆印象深刻的场景,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学校生活或社会生活。
(2)要将场面描写得真实、具体、清楚。
(3)可以把你在课堂上介绍的一部影视作品或者一本书,以写梗概的方法用文字介绍给大家。
A、把你在口语交际课上讲的或听到的一部影视作品或一本书的主要内容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请同学提出意见。
B、根据同学意见进行修改.二、进行写作练习
1、从以上提供的两个角度中任选一个进行写作。
2、学生写,教师巡视。
三、作文讲评
1、选取好、中、差三位同学的作品进行点评。
2、同桌互读修改。
回顾·拓展八
一、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对毛主席的了解;结合自己的习作,交流场面描写的收获和运用,交流本学期的语文学习感受。
2、朗诵背诵毛主席的诗词。
3、阅读成语故事,感受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宽阔胸怀。
二、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作好交流的准备。
2、搜集一些毛泽东诗词。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交流平台
一、交流“我眼中的毛泽东”
1、谈话导人:通过我们在课内外阅读有关毛泽东主席的文章,毛泽东主席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开一次交流会,题目就是“我眼中的毛泽东”。
2、提出交流要求:语言要通顺,材料要翔实。
3、小组交流:在四人小组内先交流,评出本组的代表。
4、全班交流。
二、交流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收获和运用
1、回忆本单元学习中你学到的关于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方法。
2、在小组内读出自己习作中的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请同学评一评写得怎样。
3、说说你在其它文章、书籍中看到的有关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内容,感受这样写的好处。
三、交流本学期语文学习的收获
1、通过本学期的语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试着从下面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收获或感
受。
①说说在这学期的课文学习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试着填写下面的内容: 我最喜欢的课文是(),因为我从中知道了();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因为我从他的身上(); 我印象最深的是(),因为我还有很多的收获:()。②通过本学期的语文学习,你觉得自己在哪些方面的知识、技能或认识水平得到了提高?能具体谈谈吗?有什么不足之处还需努力呢?
2、集体交流,相互评价。
第二课时
日积月累、成语故事
一、学习日积月累
1、自由读词。
2、了解词牌名、写作背景。
3、熟读词句,说说自己读懂了意思的诗句,提出难以理解的诗句。
4、教师点评释译。
5、比一比,看谁读得有感情,看谁背得快。
6、你还读过毛主席的那些诗词,读给大家听。
二、阅读成语故事
1、阅读成语故事,想想这个故事讲了什么,祁黄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再读成语故事,交流对“大公无私”的理解。
3、分组讲成语故事。
4、讲讲你课外收集的成语故事。
作业设计
一、读拼音写汉字。
wán diǎn xié dàn
药()庆()()定()生
zhān dǎnɡ bīn wěi
()仰()员 外()()员
二、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shuài()nán()cháo()
率 难 朝
lǜ()nàn()zhāo()
三、把搭配的词语用线连起来。
欣赏 样品 一首 飞船 朗朗的 炮声
检阅 高峰 一道 台灯 隆隆的 风声
攀登 音乐 一盏 新诗 呜呜的 笑声
展示 部队 一艘 水纹 呼呼的 哭声
四、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万水千()四面八()排山倒()五颜六()
夜以继()端端正()情不()禁 原封不()
五、选词填空。
诚恳 诚实 诚信 诚挚
1、我们要做一个()的孩子。
2、人与人之间要讲()。
3、中英两国领导人的会谈是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
4、毛主席告诉警卫员,跟群众说话的态度要()。
六、给下面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举:A、提出; B、推选; C、全; D、往上托;往上伸。
举世闻名()选举()举例说明()举目远眺()
七、将下列词语按一定的顺序排列。
(1)楷书 甲骨文 小篆 金文 隶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鲸 生物 虎鲸 哺乳动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按要求写句子。
(1)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广场上爆发出一阵掌声。
改为夸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修改病句。
(1)仔细地端详着老师,发觉他老多了。
(2)记者又到学校采访了 许多王 老师的事迹。
(3)教授宣读并指导了我的毕业论文。
(4)那天晚上,全校师生在操场上开了一天的庆祝会。
第三篇: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组
导读课:感受伟人风采
主备教师
刘春青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走近毛泽东”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两篇。《长征》,一首中国革命的不朽史诗,革命乐观主义的不朽之作,深刻表现了毛泽东的艺术风格和高昂气概。《开国大典》,通过对1949年10月1日开国盛况的描写,展现了人民领袖、一代伟人的风貌。《青山处处埋忠骨》,情感细腻、真挚,毛泽东的那种常人的情感和不同常人的宽阔胸怀跃然纸上。《毛主席在花山》,记叙了毛泽东在花山村的几件事,体现的是毛泽东既是伟人,也是普通群众。总之,这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
二、教学目标:
1、学习本单元生字新词。认识27个生字,会写17个生字,正确读写“远征、典礼”等词语。
2、背诵《长征》和《开国大典》第七自然段,积累语言。
3、走进毛泽东,让学生感受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
4、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毛泽东是杰出的诗人,是伟大的领袖,是慈爱的父亲,他和普通的群众在一起。
5、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
难点:感受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
四、教学措施及手段:
1、组织学生搜集与课文相关的材料,以帮助学生读懂课文;
2、注重学生已有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尽可能地帮助学生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和方法自读课文;
3、要注意把握理解的要求,不盲目求深求透。如,对《长征》一诗的理解,学生有所感悟、大体读懂即可。教学过程:
一、利用插图,借助资料,了解长征和毛泽东。
1.网络情境音画视频:让学生了解长征、毛泽东的生平
二、朗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字词。
1.小组利用查字典或交流的方式,读准字音,掌握字义,并把生字写在练习本上。
2.小组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小组成员分别承担不同的任务。
3.学生对课文中的字、词、句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师生合作加以解决。
三、快速默读课文并列提纲,把握故事和人物,汇报自己读书所得
1.读《七律》,小组汇报收获。
说说《七律》中主要有哪些地名?说说自己的感受,自由表达。
汇报:长征困难重重,毛主席把他们看做什么?这个写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2.读《开国大典》,小组交流汇报。
读《开国大典》,简单说说你对典礼的过程有了哪些了解?
文中的什么场面给你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3.读《毛主席在花山》,全班交流。
汇报:毛主席与群众交谈时都说了些什么?你对这些话感兴趣吗?
4.读《青山处处埋忠骨》,小组交流。
这个故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四、引领合作探究 1、学习的具体要求:
⑴用简短的话概括出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⑵通过读文了解毛主席是一个怎样的人?
2.小组合作交流 师巡视指导
3.交流汇报
⑴先交流四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小组长指派发言人,有不同意见的其它同学可积极补充,共同完善。)
⑵再交流汇报四篇课文展现的毛主席的光辉形象。
4.理解人物的光辉的形象
在文中找出相关文字,说一说,毛主席为什么给你留下了这样的印象。选出自己找到的文字读给大家听。
25、七律·长征 主备教师 刘春青
一、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
勇豪迈的气概。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三、课前准备
1、课前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红军长征和毛泽东主席的相关资料。
2、准备有关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巧渡泸定桥的视频资料。
3、准备“长征组歌”中的歌曲《七律·长征》。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音乐《七律·长征》,导入新课。
2、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红军长征和毛泽东主席的相关资料。教师相机介绍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情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3、文体介绍: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一首八句,每句七个字。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对偶,字的平仄有规定。“长征”是这首诗的题目。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三)、指导朗读:
1、指导朗读:要求:从节奏、韵律的角度读出诗的韵味: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学生齐读课文。
3、播放长征歌曲,以唱配诵,以唱带诵。
(四)、整体感知:
1、结合书下注释及个人理解,自主质疑,合作释疑,理解诗歌大意。
2、讨论交流,说说诗歌大意。
(五)、合作探究:
1、首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你了解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过程应该用什么字来概括?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红军有没有退却,从哪里可以断定?体现出了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和意志?
2、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你最欣赏其中的哪一幅图?说说理由。
3、面对这长征途中的的困难,红军的态度如何?通过哪些字词反应出来?
4、从最初的“不怕”“只等闲”到最后的“更喜”“尽开颜”我们可以体会到全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六)、拓展延伸:
1、收集毛泽东诗词,背诵欣赏。
2、通过课外书籍或网络收集红军长征中的故事,开展“讲长征故事,学红军精神”故事比赛。板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词,会写外宾、宣告”等词语。
25、七律·长征 腾越 南五岭
疾跨 乌蒙山 英勇无畏 巧渡 金沙江 乐观向上 飞夺 泸定桥 喜踏 岷山雪
26、开国大典 主备教师 刘春青
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委员、2、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学习文中的排比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三、课前准备
1、看有关开国大典的视频。
2、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中国历史状况。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
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盛大、隆重的典礼。
3、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开国大典”。
二、自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
1、通读课文,利用字典自己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自主提出课文中不懂的问题,能自己找到答案的先努力自行解
决。
三、交流
1、读课文第一句话,解释课题意思。
2、理清文章思路。
(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部分。)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自由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而来;来得早:早上六点钟就入场;人数多:成了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次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3、指导朗读。注意体会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五、精读第二部分
1、请学生默读,自主理清典礼的过程。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
练习用自己的话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体会开国大典盛况。
2、划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朗读。重点句理解: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3、指导朗读课文,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激动、兴奋、喜悦)
4、练习用“人民群众为„„而激动”而说话。
重点练习朗读: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感受自豪,扬眉吐气)
5、找出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的语句,初步了解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
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句的气势,练习朗读排比句。(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六、阅读第三段
1、自由朗读描写阅兵式的语句。
2、画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
3、小组合作,讨论试写排比句:
全场30万人,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为________而__________;为__________而 __________。
七、阅读第四部分
1、默读,划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
2、朗读第14小节,读出欢庆的气氛。
3、读结尾两句,领会句子的意思。
重点:“两股红流”指什么?这样比喻写出了什么?“光明”指什么?象征什么?
练习读好这两句话,读出句子包含的意思。
八、总结全文
1、连起来说说课文记叙了4个怎样的场面。
2、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欢呼声”?反映了什么思想感情?
初步学习表达的方法:作者是怎样把这么盛大的庆典活动描述清楚的?(a.选择最能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的场面。b.选择最能体现中国人民欢欣鼓舞的激动而热烈的场面。c.按大会的进程逐项描述。)
板书设计
26、开国大典 大典前 会场 宣告、升国旗、读公告 大典中 阅兵式 群众游行
大典结束 光明
27*、青山处处埋忠骨 主备教师 刘春青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拟、勋”等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情怀。
3、进一步了解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博大胸怀。
三、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
2、搜集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而牺牲的六位烈士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出示资料,导入新课
1、师生一起阅读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
2、导入:我们怎么能忘记抗美援朝中为了保家卫国浴血奋战而牺牲了的几十万中华儿女?这些中华儿女中有普通劳动人民的子女,也有毛泽东同志深爱的长子——毛岸英。
(二)、自主阅读,读通全文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拼音,遇到生词查查字典、词典。
2、反馈自学情况。
检查生字词和课文朗读情况。
3、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个性阅读,自主感知
1、默读课文,把自己深受感动的部分划下来多读几遍,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在文中做批注。
2、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感知毛主席内心的情感波澜。
(1)毛主席在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2)当“彭老总请求将遗体运回国”、“金日成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时,毛主席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3)当毛主席要在电报记录稿上签字时,毛主席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4)当毛主席在记录稿上签字时,他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四)、感情朗读,深化感悟
1、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一次去体会毛主席他那凡人情感中的伟人风范吧!
2、找出本文中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侧面描写,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并将其中自己喜欢的语句摘抄下来。
板书设计
27*、青山处处埋忠骨
彭德怀总司令 朝鲜首相金日成
破格运回遗体 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葬在朝鲜)
毛泽东 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28* 毛主席在花山 主备教师 刘春青
一、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朗读课文,感受毛泽东普通群众的情怀。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2、通过了解毛泽东在花山的三件事,体会毛泽东关心、热爱人民群众的高尚品质,激发学生对毛泽东的敬仰之情。
三、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毛泽东同志在花山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资料交流
1、板书课题:“花山”是什么地方?毛主席什么时候去过花山?
2、学生结合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简单汇报已有知识。
(二)、初读课文,自学质疑
1、自由读课文,认清生字生词,自主提出不懂的问题。比如:
(1)毛主席为什么要请群众回来碾米?还给群众沏茶喝?(2)毛主席说服警卫员的那段话怎么理解?(3)怎样理解课文结尾的那一句话?
(4)这篇课文表现了毛主席怎样的优良作风?
2、交流提出问题,能解决的马上解决,还不能解决的暂时存疑。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读一读,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板书:碾米、沏茶、推碾。
(四)、三读课文,深入感悟
1、画出自己感受比较深刻的句子,读一读,在旁边做批注。
2、进一步自学课文,并根据刚才提出的、还未解决的问题,挑选课文中的某一部分来练习朗读,解决问题。
3、在四人小组中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4、全班交流。
从毛主席让警卫员请群众回来碾米和给群众沏茶、替母女俩推碾子这三件事上可以看出来,他不愿为自己一个人的工作而耽误全村群众吃饭,还给群众沏茶喝,帮他们推碾子,充分表现出毛主席关心群众,把自己视为群众中的普通一员的好作风。
从毛主席教育警卫员的那一段中也可以看出来。这段话讲了三层意思:一是革命需要老百姓的支持,二是革命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这也说明毛主席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他更愿意和群众打成一片。
理解最后一句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说老人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
(五)、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让学生拿出自己搜集的小故事,讲给大家听,可也谈谈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28、毛主席在花山
碾米
关心群众
送茶
依靠群众
推碾
同甘共苦
第四篇: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作文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作文 《口语交际习作八》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交流自己爱看的有关毛泽东或其他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影视作品或故事。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从本组课文中学习一些写作方法,从“描写一个场景”、“写一个性格突出的人”、“写一篇文章或影视作品的梗概”中任选一个角度进行写作。
【课前准备】
课前观看或阅读有关毛泽东或其他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影视作品或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1、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在课内外阅读了不少有关毛泽东主席的故事,了解了这个伟人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事迹,感受了他那普通又不普通的情怀。你还看过哪些毛主席或其他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电影、电视呢?
2、学生汇报已看过的影视作品
二、分组交流
在你们看过的这些影视作品中,哪一部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让我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没看过影视作品的话,可以讲述自己听过或读过的相关故事。可参考交流提示进行交流。
提示:
讲清影视作品的名称,主要讲了谁的什么事。
讲述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情节,还可以谈谈自己的感想。
认真听别人的讲述,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询问。
三、全班交流
推荐同学在全班交流。
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给讲述的同学评选出“内容充实奖”、“感受真实奖”、“表达流利奖”等等。
四、拓展交流
1、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此时此刻,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2、其实,在当今社会也有许多令人感动的英雄事迹。如果你是一个摄影记者,你会拍摄我们周围的哪些英雄人物的哪些事情呢?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提炼写作方法
回忆本单元课文中的一些写作方法:
《开国大典》:开国大典的过程和场景写得很清楚。《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中人物描写的方法: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
二、运用写作方法
1、可以运用《开国大典》中描写场面的方法,选取一个场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
⑴ 师生共同回忆记忆深刻的场景,要紧密结合学校生活或者社会生活。
⑵ 要将场面描写得真实、具体、清楚。
2、可以借鉴人物描写的方法,写一个性格突出的人:
⑴ 说说你要写谁的什么性格。他有哪些最能表现他性格的事例。
⑵ 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等,将人物的性格写生动。
3、把你在课堂上介绍的一部影视作品或者一本书,用写梗概的方法用文字介绍给大家:
⑴ 把你在口语交际课上讲到的或听到的一部影视作品或一本书的主要内容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请同学提出意见。
⑵ 根据同学意见进行修改。
三、进行写作练习
从以上提供的三个角度任选一个进行写作。
第五篇: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计划
第八单元教学计划
2012-12-23 15:36:38| 分类: 五年级备课|字号 订阅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计划
主备人:沈庆英 时间:2012.11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走进毛泽东”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分别是《七律.长征》《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这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毛泽伟人的风采和凡人情怀,读后让人深深感受到毛泽东他是杰出的诗人,他是伟大的领袖,他是慈爱的父亲。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会写“丸、崖、岷”等17个生字,会认2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委员、协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语句,走近毛泽东,感受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感受他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宽阔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4.在感受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5.举行“革命领袖、英雄人物影视作品推介会”,加深对革命领袖和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
三、单元重难点:
1.感受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
2.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语句,进一步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3.抓住课文中,对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感受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宽阔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四、单元课时安排:约14课时
《七律.长征》 3课时 《开国大典》 3课时 《青山处处埋忠骨》 1课时 《毛主席在花山》 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 4课时 《交流平台 “日积月累》 2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