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书法》教学大纲(李振华)
《书法》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中文名称:书法
课程英文名称:handwriting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32 总学分:2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
书法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书法是以汉字为素材,按照形式美的法则进行再创造的一门造型艺术。具有广泛地实用价值和鲜明地艺术价值。书法教育是高等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书法艺术的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
书法教学课程设置要求学生了解书法的风格特点和艺术规律,掌握书写工具的性能,训练毛笔、硬笔楷书和行书的书写技法,进行书法创作和实用版面设计实践及书法艺术欣赏,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和审美能力。提升艺术素质,激发创造精神,陶冶审美情趣,增强爱国情操。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了解书法艺术的性质和汉字书体种类,熟悉书写工具的性能。2.学会欣赏篆、隶、楷、行四大书体的经典名作,掌握各种书体的基本笔法、结构要领,学会整体临摹经典名作,提高书法艺术水平。
3.熟悉各种书体的基本章法布局,会进行简单的书法创作。
三.本课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书法课是一门独立的工具学科。它有记录语言、表达感情、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实用功能;又有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大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欣赏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巨大作用。作为工具课和基础课,它与文学、美术、音乐等学科互相渗透,为各门学科的学习提高了有利条件,为现实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安排
(一)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书法概述
第二节 学习书法的意义 第三节 怎样学好书法 基本要求:让学生了解书法是我国的艺术瑰宝,国粹之一;了解历代书法的整体面貌;明确学习书法的意义;培养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重难点:培养学生书法兴趣 学时:2
(二)第二章 毛笔线条训练、篆书
第一节 毛笔长线、短线、粗线、细线、直线、弧线等各种线条训练 第二节 篆书的流派、风格、经典碑帖及笔法介绍 第三节 篆书单字临摹、整体临摹
基本要求:了解篆书的产生与发展、风格特征、经典碑帖作品,掌握篆书基本笔法及造型特点。
重难点:控制毛笔笔豪、学会中锋行笔,掌握篆书弧线笔法、领会篆书单字造型要求。学时:4
(三)第三章 隶书
第一节 隶书经典碑帖欣赏、隶书基本笔法 第二节 隶书典型范字临摹 第三节 隶书整体临摹与章法
基本要求:了解隶书的发展、风格特征,熟悉隶书章法,掌握隶书基本笔法。
重难点:隶书各种笔法要领,运笔中的铺毫、捻管、调锋、提按各种动作要领,学会利用毛笔笔锋的弹性自然书写,领悟自然书写的审美趣味。
学时:6
(四)第四章 楷书
第一节 楷书经典碑帖欣赏、楷书章法 第二节 楷书基本笔画写法 第三节 颜勤礼碑经典范字训练 第四节 颜勤礼碑结构法则 第五节 小楷技法
基本要求:熟练掌握毛笔楷书笔画、偏旁部首写法;理解楷书结构法则;了解历代楷书名作。
重难点:楷书笔画、部首的写法;楷书创作的基本要求。课时:10
(五)第五章 行书
第一节 行书经典碑帖欣赏、行书章法 第二节 兰亭序基本笔画、偏旁部首 第三节 兰亭序典型范字、字组训练 第四节 兰亭序整体临摹训练 第五节 寒食帖帖整体临摹训练
基本要求:了解行书基本笔画、偏旁部首写法规则;熟悉行书结构法则;对行书名作有一定的鉴赏能力。
重难点:行书基本笔画、偏旁部首的写法、结构要领。对经典名作整体章法与气息的把握。
课时:8
第六章 书法创作
第一节 书法创作方法
第二节:书法作品鉴赏 第三节:书法作品装裱
基本要求:掌握书法基本创作方法和技巧,学会书法作品鉴赏和书法装裱基础知识。重难点:书法创作的方法和书法装裱方法。课时:4
五、实践性教学环节
书法课实践性很强,书写技法以临摹碑帖训练为必经之路,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毛笔书法和硬笔书法同步训练,以楷书为基础,以行书为提高,进行创作应用实践能力和书法作品欣赏能力的培养。
六.教学方法建议
1.书法课堂教学要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的训练。2.注重创作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经常组织学生多多观看书法经典名作,了解当地书坛现状,举办书法比赛。通过书法教学,不断引导学生应用所学技能进行艺术创作,培养创新精神。
3.书法教学以临摹为主,教师要直观书写示范,精讲多练,讲练结合,让学生感受书法笔墨技法神韵。
4.应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变传统的书法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使书法教学进入现代教学阶段。
七.考核与成绩评定
1.考核目的:促进学生书写技能的掌握与提高 2.考核形式:技能考查
3.主要考核内容:毛笔篆书、隶书、楷书、行书的字组临摹,楷书命题创作。4.考核题型:技能综合
5.成绩评定:采取百分制,记入学生成绩档案。
八.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自编讲义
参考书: 1.《书法教程》,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编著:邹志生 王惠中 吴永斌,2005年9月第1版。
2.《书法篆刻》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王冬龄编著,1999年11月第1版; 3.《愉快的书法—进入书法的24个练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邱振中编著,2010年3月第一版。
第二篇:李振华同志事迹材料
李振华同志事迹材料
李振华,男,1937年11月出生,江苏省南京市人,中共党员,沂源县实验中学原校长。先后荣获山东省模范教师、山东省劳动模范、山东省优秀教师、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特级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等市级以上荣誉称号78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连续4届当选山东省人大代表,先后8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扎根沂蒙山区支教58年,先后资助学生2000多名,被评为“感天动地天下父母情全国十佳人物”、首届“感动山东十佳人物”、“助人为乐、道德模范”、“山东省捐资助学先进个人”、“山东十大好人”、“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十大社会公益之星入围奖”、“山东省优秀人大代表”。
52年前,年仅18岁的南京师大学生李振华,同43位南京热血青年一起援教来到了沂蒙老区;
52年后,唯有李振华永远地留了下来。
这位风雨老人将半个世纪的沧桑和一颗永恒的心融进蒙山沂水,融进沂源55万老区人民的心中。此后,他先后5度走进人民大会堂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2001年,沂源县韩旺镇的群众又自发捐款为李振华雕铸了一座汉白玉半身雕像。活着而被塑像瞻仰的普通劳动者,从古到今能有几人?
这洁白无瑕的汉白玉雕像,凝聚了老区人民对他们所爱戴的人民教师李振华的眷眷深情,也叙说了这位山东省优秀党员、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山东省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教育专家扎根沂蒙山区半个世纪的感动。从繁华的大都市南京,来到偏僻贫穷的沂蒙山区,他用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住了本该不属于他的责任。从那一刻起,他就把心交给了沂蒙山这片英雄的土地。
1953年,一个冬日的晨曦下,博山通往沂源的山路上,一位肩背铺盖卷、双手提着行李的小伙子冒雪艰难地行走着。他就是响应党的号召,志愿到沂蒙山区援教的南京师大学生李振华。
50多公里的路程,没有公路,也不通汽车,崎岖的山路,深一脚浅一脚。雪打湿了他的鞋袜、裤管,走起路来冰肌刺肤,他就用捡来的草绳包起双脚。夕阳渐下,满目凄冷的山野传来了阴森的狼嚎声,李振华被一种从未有过的恐惧、寒冷和饥饿包围着,这是他平生第一次出远门。晚上10时左右,精疲力尽的李振华终于在黑暗中敲开了沂源县文教科的大门。
“你就留在县城驻地的南麻完小吧。”教育科长对李振华说。“不,还是让我到全县最偏远落后的地方去吧!”
看着这位文静单薄的南京小伙子,教育科长愣住了。他哪里知道,这已是李振华第三次提出这样的要求。第一次是山东省教育厅准备将李振华分到条件较好的潍坊,而他坚决要求到沂蒙老区;当来到当时的临沂地区,他又从地图上指着全地区最为偏远、山头最多的沂源县要求说,“我要去这里。”
就这样,李振华从繁华城市南京一下子就来到了千里之外沂蒙老区最为偏僻闭塞的穷山沟韩旺。此后的半个世纪他再也未陪南京的父母过一个年夜,也就此告别了一段缱绻难泯的情缘。
当李振华赶到韩旺时,看到的是迎候在村头黑压压的人群。清一色的黑粗布对襟棉袄、掌尖上翘的钩子鞋和黑褐色的脸上那惊奇的目光。走进3间破庙的教室,映入眼帘的是:没有玻璃的窗户,掉落一半的门,透风撒气的四壁和散落着的大大小小的石头。村支书告诉他:“这大石头是课桌,小石头是板凳,上课时你就吹吹哨子,没有表,你就看着日头掌握时间,阴天时,点一段麻秆就是一节课,哎!村里穷,请不来老师,学生们有大半年没有上课了,就全指望你了。”
超乎寻常的贫穷落后,令李振华始料未及。晚上,他躺在教室一角用石头架起的床铺上,外面是漆黑的夜和听来毛骨悚然的狼嚎,令他倍感恐惧,而更令他难耐的还有孤独和绵绵的乡思。
夜半孤灯,茕茕一人,他想家,非常想家……仿佛间,母亲来了,冰凉的泪水流到了他的脸上。他一骨碌爬起来,四周凄凉。泪眼朦胧中,唯有孤灯相伴,睡枕处,湿湿的一片。这山村第一夜他不知是怎样度过的。
太阳刚爬上山顶,教室里一下子围拢来38名学生,最大的已是3个孩子的妈妈,最小的只有7岁,而破庙外也围满了观看的人。李振华在忐忐不安中开始了他的第一课,可是他的一口南方话,却引来了阵阵笑声和议论。
李振华的心像针扎似的。他不知怎样去咽那从未见过的黑乎乎的地瓜面煎饼、糠窝头,更不知怎样应付接下来的教学工作。
工作落差的失意,言语不通的焦虑,艰苦生活的困窘,漫漫长夜的惊恐,只灯伴影的孤独,李振华的精神似乎就要崩溃了。
回家的念头更是一天天地折磨着他。
他在苦闷中走出了校门。一位乡亲拿着石头在烟熏的墙上为大家记工分,出整天工,画整条杠;出半天工,画半条杠。眼前的场景深深地震憾了他,刺痛了他。他想起自己来时的雄心壮志,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沂蒙老区的人民,为共和国的解放付出了巨大代价,我做为新中国的大学生就不能牺牲点个人利益,为他们做点贡献吗?”
李振华为自己的懦弱而感到惭愧,更为沂蒙人民那博大宽厚的爱而感到不安。乡亲们知道这位来自南方的城里娃不适应山里的生活,便变着法尽可能让他吃好。山区的气候特别冷,大婶们便亲手纺布为他缝制了御寒的棉衣、布袜和钩子鞋。逢年过节,乡亲们知道娃子想家,便争相邀他进门过节。每当李振华外出学习或开会,乡亲们总是把煮熟的鸡蛋和烙饼塞到他的背包里,甚至大伙一起送他走上好几里路。
山一般的胸怀,水一样的深情,释解了他思乡的愁绪,重又唤起了他献身沂蒙的豪情壮志。
他立即写信让家人寄来了一台收音机,每天练习普通话;看到学生头发长,没有钱理发,他便自费买来理发工具学着为学生理发;为了给学生买学习用具,他从每月仅有的21元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他自制了28种教具用于教学,他还利用业余时间翻山越岭到孩子家里补课。全身心的投入,使学生的学习成绩扶摇直上。1955年,沂源县其他学校的升学率为10:1,而他教的8名应届毕业生,全部升入了中学,轰动了整个沂源。
由于德才双馨,1959年,李振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他被评为全国少先队优秀辅导员,出席了全国群英会,受到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原山东省委书记白如冰在接见李振华时感慨地说:“一个城市的知识分子,不用说干工作,就是在这山沟里住上几年也算了不起啊!”
年复一年,寒来暑往。昔日的城里娃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乡亲们开始为他张罗。殊不知李振华的心里正饱受着爱情的折磨。一个南京都市,一个深山坳里,数载深情,千里飞鸿,声声呼唤,字字饮爱。捧着一封封缠绵似水的情书,李振华三寸柔肠,千回百转,他恨不能立刻飞回女友的身边,但是他不能甩下贫苦的孩子们,于是他写了一封长长的信,动员女友到大山里来,与他一起教书。但等来的却是女友的最后“通牒”:“如果你不回南京,咱们就此分手吧。”一种伤悲立时涌入李振华的血液。他理解女友,但他只能请求女友原谅,因为他已渐渐地把自己融入了大山,这里的孩子需要他,他再也不能离开这块土地了。
忍痛告别了这段悲情绵绵的恋情,李振华在乡亲们的关怀下,与一位贤淑的沂蒙姑娘结为连理。从此,他把根须深深地扎进了蒙山沂水,年复一年,春华秋实。
他是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却不是一个称职的儿子、丈夫和父亲。他把有限的青春乃至生命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他所钟爱的教育事业。“天涯海角有穷时,绵绵乡情无尽期”,遥望故土,他的心里是挥之不去的歉疚和悲怆。
这是一座特殊的学校。1982年秋,李振华被任命为新建的南麻镇城关二中校长。收拢来的学生都是素质差、学习差的“双差”生。由于这批孩子上学没人要,其中有的孩子流散到社会上,经常滋事扰民,被人称为“渣滓生”。李振华义无返顾地挑起了这副谁也不愿接的担子。
刚招起的2个班108名学生,在许多人眼里是没了指望的“一百单八将”,能管住他们就不容易,要想改变他们,难!而李振华却拿出了全部的热情和信心。李振华是一个好“大夫”,对学生的各种“疾病”,他精于“望、闻、问、切”之术,善于找准病根,“对症下药”。耿文波不守纪律,不爱学习,整天无精打采,混天熬日,李振华几次同他谈话都毫无效果。为什么不愿学?一问,才明白:父亲准备退休,他想退学接班。李振华反复找耿文波谈心,耐心开导,并帮着他制定学习计划。耿文波渐渐变了,变成了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在全力指导学生的同时,李振华关心孩子胜过了孩子的父母。为了不让学生吃长毛的饭,他每天都骑着自行车,翻山越岭逐村为学生到家里拿饭;为了更好地照顾那些住校生,李振华干脆搬进了男生宿舍,冬天为他们盖被子,夏天给他们驱赶蚊子,宿舍内人多条件差,特别是夏天更是臭气难闻,李振华没有嫌弃,而是像慈父一般,体贴照顾着这些家远的学生。
李振华的一片爱心,把这些后进生顽石般的心都融化了。李振华与学生交谈他们毕业时,有78人升入重点高中,26人升入高一级学校,升学率达到96%。这个一度被称为“少年看守所”的“渣滓校”,1986年被评为全县第一批省级文明单位,并更名为沂源县实验中学,创造了点石成金的现代教育神话。
李振华对老区的学生体贴入微,可对自己的孩子却抽不出时间去辅导。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孩子与他没有亲近感,女儿把姓氏都改为母姓。李振华跟他们解释说:“我的职业是教师,是人民的教师,而不是家庭教师啊!”
离高考还有两个月的时候,一封“父病重,速归”的电报从南京飞来。电报牵动着李振华的心,也牵动了广大师生的心。大家纷纷劝他回去。望着浸着母亲泪水的电报,想着眼前这些高考在即的农家子弟,无奈,他只好安排正上高三的儿子李东伟回家伺候老人。儿子不去,说关键时刻怎么能中断复习。“正因为是关键时刻才这么做,我是班主任,我走了会影响全班同学的高考冲刺,想来想去只有牺牲你了。” 儿子哭了:“为什么偏偏牺牲我?”李振华也掉下了眼泪:“唉,那些农民的孩子苦读多年,命运就指望着高考啦,而你考不上还可以就业呀。你爷爷做了一辈子教师,他会谅解我的。”
儿子代父回了南京。可是,紧接着是第二封、第三封电报。病重的老人没有撑到日夜思念的儿子回来,便撒手人寰了。电报上的廖廖数语,就如同一记记重锤,击打在李振华的心头。他眼前一黑,瘫倒在地上。醒来后,不自觉地抓起桌上的一沓白纸,拖着沉重的脚步来到学校的后山上,点着白纸,跪向南方,嚎啕大哭:“父亲呀,儿子不孝,对不起你呀!”
父亲故去了,他没能在床前端一杯水,递一片药;儿子落榜了,3个孩子中,这个孩子功课最好、最有希望……每每想到这些,李振华的心如同刀绞。
谁想,又一个不幸接踵而至:父亲的离去击倒了母亲,母亲患了脑血栓,导致半身不遂。为了照顾生活无法自理的母亲,故乡街道居委会的领导给李振华在南京联系好了一所学校,办好了商调函,希望他能调回去照顾老人。可李振华实在丢不下眼前这些孩子,思想斗争再三,还是放弃了这最后一次调回南京的机会。沂源的乡亲们知道后,为了既能让李振华安心工作,又不委屈了老人,一位姓顾的村民首先提出:“就让俺闺女替你到南京去侍侯老人吧。”但他让大伙儿也答应他一个条件,他要按月支付报酬。就这样,在此后长达10年的岁月里,竟先后有8位沂蒙老乡的孩子,接力般轮流到南京去照顾李振华的母亲。
一个教师,难道真是这样不可或缺、不可替代吗?是的,在沂源人心中,李振华正是这样的人。一位受他影响也做了教师的学生说:“水平高的教师也许不难找,难得的是李老师的一颗心,一颗时时处处惦记穷苦孩子的严师慈父之心。”
光阴荏苒,老母亲在床上一躺就是9年。到第10个年头,为不再拖累乡亲们,李振华苦苦劝说,把不肯离开故土的83岁的老母亲接到了沂源。来之前,贤明通达的母亲理解了儿子的心,她让人收拾好自己的东西,连同送老的寿衣也一块带上。显然,母亲是决定把她这副老骨头埋在沂蒙山了。
为了弥补30多年来失去的亲情,李振华一有空就来到母亲床前嘘寒问暖。当他罄其孝道,让母亲颐养天年的时候,不料,老人由于不服水土,不适应北方山区的寒冷干燥,加上饮食不习惯,一场病接着一场病,一年多就病逝了。李振华痛不欲生、悔如刀绞,在母亲的遗体前长跪不起:“妈,我错了!我不该把您接来,我对不起您哪……”
他后悔,不该把母亲接到沂源,如果在南京的话还能多活几年;他后悔,母亲千辛万苦把自己拉扯大,而自己尽孝的机会却太少、太少;他后悔,母亲来沂源唯一的生日,他却不在身边。
闻讯赶来的乡亲、家长和成年学生哭倒了一片,有人哭喊着:“老人家,您别怪李老师啊,是我们对不起您哪!”
处理完后事,李振华把人们留下的960元钱送到南麻镇敬老院,他对那里的老人们说:“我已经没有老人了,不需要这么多钱,你们都是我的父母,这960元钱就算是我孝敬你们的一点心意吧!”接过这浓缩着李振华对沂蒙人民深情厚意的捐款,老人们那写满沧桑的脸上早已老泪纵横。
大德无碑。谁心里装着百姓,百姓就把谁刻上心碑!历史就是这样公道!一个人办一件好事容易,要一辈子办好事就难了,而他却做到了。他教过的学生上万名,成才的孩子不计其数。退休后,他完全可以无忧无虑地安享晚年,可他却始终牵挂着那些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的孩子,他发起并建立的“振华奖学扶困基金会”,让2000余名孩子重返课堂。
在沂蒙山学子的眼里,李振华就是那山涧里的涓涓溪流,滋润了无数干渴的生命;在沂蒙山百姓的心里,李振华就是那和煦的春风,拂绿了失学孩子心灵的荒原。
1997年7月21日,李振华退休了。在沂源县实验中学全体师生大会上,李振华郑重地向师生们道别:“从今天起,我就退休了,谢谢大家多年来给我的支持和帮助!”话还未说完,老师们的眼泪早已夺眶而出。的确,老区人民的深情厚谊,令李振华感激不已:得知李振华退休后,怕影响他工作而久不登门的那些山里乡亲,纷纷来看望;在他工作了十多年的韩旺,群众自发捐款为他雕了一座汉白玉塑像。活着而被塑像,这是一份怎样的殊荣?一位89岁的老奶奶老得已忘记了自己姓什么、叫什么,可提起李振华的名字,却一个劲地连说:“他好,他真好!”
这一切,又令李振华寝食难安。受人滴水,报以涌泉。老区人民的眷眷真情,拿什么来回报?
更令李振华难以释怀的,是贫困山区那些失学的孩子。教育落后是一切贫困的根源!深深的忧虑困扰着李振华,他觉得,捐资助学、扶持贫困生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
其实,从李振华工作的第一个月起,他就每月拿出工资的四分之一用来资助贫困生。可50多年来,李振华却一直过着极其俭朴的生活,在农村工作的30年里,他竟然没进过一次理发店,吃饭以玉米糊、南瓜菜为主。一辆大金鹿自行车骑了42年,30元的钟山表戴了39年,至今还戴着。一生竟没有穿过皮鞋,一身灰色的中山装洗得已经泛白。
对自己、对家人苛刻,可对贫困的孩子,李振华却倾其所有。他决定把半生仅存的15000元积蓄和5000元国务院特殊津贴,分成三份,分别捐献给他从事过工作的韩旺中学、张家坡乡中学和县实验中学。
征得妻子的同意后,李振华把他的三个孩子请到了一家小饭馆。孩子们深感惊奇,知道父亲有事要说。当李振华说明自己的想法后,孩子们沉默了,半天不说话。他们的境遇都不好,三个人有两个下岗在家,家家又都有了小孩,日子紧巴巴的。孩子们哭着说:“只是您和妈妈这一辈子太苦了。”“再苦也苦不过那些穷困的孩子呀,把钱用在他们身上,比自己吃了穿了享受了更有意义!”
李振华说罢,拿出三包东西,递给孩子们。一盘录像带,是宣传他的电视专题片《情洒沂蒙山》;一本书,记载着他的教书育人事迹;还有一份文件,是沂源县委发出向他学习的决定。他说:“我实在没有什么可留给你们,只有这些荣誉留下来,他代表了我的一生。人生在世不容易,遇到困难,有了委屈,可以看看这几样东西。”
孩子们流着眼泪点了点头,把父亲的话牢记在心里。
李振华捐资助学的义举,像投入湖中的巨石掀起层层波澜。沂源县委、县政府和韩旺镇的领导带头捐款,社会各界的群众也纷纷捐款。2001年,以李振华名字命名的韩旺中学“振华奖学扶困基金会”建立了,2002年和2004年沂源县实验中学、张家坡乡中学也相继建立了“振华奖学扶困基金会”。在李振华的带动下,三个基金会的资金如同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到目前累计资金已达100多万元,让许多辍学孩子重返校园,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掀起了全社会捐资助学的高潮。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淄川某企业经理吕祝昌说:“李振华老师的人格魅力,就是那滋润大地的春雨。我捐点款,一是帮助几个贫困生重拾学业,二是表达我对李振华老师的崇高敬意。”几年来,向“振华奖学扶困基金会”捐款的人数已达5000多人。
2001年2月,李振华应聘到万杰朝阳学校任初中部校长。尽管在外发挥余热,但他依然牵挂老区穷苦孩子们,他将5.5万元年薪全部拿出来,资助了23名贫困生,还有一名孩子带在身边。这些学生都不在基金会帮扶范围内,他们将被李振华资助到大学毕业。
市里一位领导听说后,对李振华说:“李老师,您年龄大了,家里经济也不富裕,我给您筹措5万元用来资助学生,万杰给您的报酬,您就别再救济学生了,留着自己用吧!”事后李振华又把这5万元直接捐献给了三个“振华奖学扶困基金会”。
在万杰朝阳学校,初中部和小学部的全体教师,被李振华捐资助学的高尚情怀所感染,纷纷解囊,向“振华奖学扶困基金会”捐款达7000余元。有些教师还自发地从老区寻找特困学生作为救助对象。
今年春节前,李振华坐公交车到几十里外的淄川服装城,花1000多元买了23件大小不同型号的羽绒服,这是他送给正在上学的23个贫困生的春节礼物。谁的年龄多大,身材多高,胖瘦怎样,穿什么型号的最合适,他都了如指掌,而他自己却不舍得添一件新衣服。
一直被李振华资助到中专毕业的张文强,父母有病,家庭生活非常拮据,自己又找不到工作。李振华便把他接到博山,一起吃,一起住,并拿出3600元钱接济他家。今年4月14日,张文强的父亲被确诊为肝癌早期。“李老师,救救俺爹吧!”张文强一下子跪倒在李振华的面前。李振华的眼里也噙满了泪水:“孩子,快起来,我一定想办法救你爹。”他四处奔波,终于联系到一家医院,并将挤出的3600元钱,替张文强的父亲支付了手术费。在半个多世纪的悠悠岁月里,李振华用瘦弱的身躯,撑住了老区倾颓的教室;用微薄的力量鼓舞了几代贫寒的学子;用拳拳的爱心滋润了无数失学孩子干涸的心田!他“献了青春献终身”,实现了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人生追求!
52年来,他教过1万多名学生,考入大中专等各类院校的就有数千人;52年中,他累计捐款30多万元,资助学生2000多人,其中完全由他供吃、穿、学杂费,最终考入大中专的学生就达36人。
今年桃花盛开时节,记者前往采访,但见李振华这位已届古稀之年的老人,历经风雨剥蚀,已和沂蒙山人没有什么两样,但他却象征着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一种希望。因为他把一份感动、一份怀念,甚至是一份敬仰,永远地留在了这曾经苦难而又深情的土地上。
是的,李振华用生命点燃的那支红烛,将永远燃烧在沂蒙老区人民的心中!
第三篇:学习李振华心得体会
学习李振华心得体会
虽然以前已经学习过李振华老师的事迹,但是在听过李老师的亲身报告后,我的灵魂又受到了更深的震动。李振华老师的敬业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一要学习他的艰苦奋斗精神。在沂源县乡村艰苦的环境中,李振华老师能够克服困难,做到所有学生都成功的升入初中,正是他的付出感动了学生。二是学习他对学生的关爱精神。李振华老师在教学中与学生的感情很融洽,他走到哪里,学生就跟到哪里在日常的教学中,融洽的师生感情能促进学习,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多与学生交流,多了解学生的思想,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及时地帮助他们解决,相信良好的师生关系一定能进一步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三是学生他的奉献精神。李老师在多年的教学工作生涯中,一直在资助贫困学生,而自己的生活是非常的朴素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要淡泊名利,以工作为重,自然会获得学生的尊重
我要努力学习这些精神,立足本职岗位,强化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联系个人工作实际,干事创业,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争创一流工作业绩,以实际行动向李振华同志学习、做“人民满意的教师”。从现在开始,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立足本职岗位,强化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联系个人工作实际,干事创业,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争创一流工作业绩,以实际行动向李振华同志学习、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第四篇:书法教学大纲
《书法》
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书法 课程总时数:48学时
学时安排:第一学期:16学时,第二学期16学时,第三学期16学时,第四学期16学时
课程性质:书法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书法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艺术鉴赏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了解古今优秀的书法艺术作品,掌握各种书体基本表现技法,及提高大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
课程类别:专业课
适用专业:中专部艺术类学生及公共课 大纲编写:傅嘉芹 主要参考资料:
本课程主要参考书为《书法》(山东文艺出版社)其它参考书为以下书目:
《新编大学书法》
复旦大学出版社
洪丕谟主编 《书法美学》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陈振濂著 《中国书法发展史》
天津古籍出版社
陈振濂著 《近现代书法史》
天津古籍出版社
陈振濂著
《日本书法史》
天津古籍出版社
陈振濂著
一、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为中专部艺术类专业学生而设,其性质属于艺术门类的专业课,同时,其教学目的是通过该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书法艺术的性质、特点;了解书法历史概况;了解主要书体的艺术特点和书写技法;掌握书法美学的基础理论,根据一定的艺术原理和美学思想鉴赏书法作品的一般原则和方法,以培养感受书法美的敏感,提高书法审美水平。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书法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使学生具有一定书法鉴赏的能力,养成学生探索进取开拓创新精神。
二、教学要求
在教学时要注意结合例证及作品分析,把《书法艺术》一书中的文字内容与《中国古代书法史图录简编》结合起来阅读,熟悉著名碑贴的风格特点,做到能辩识,会分析。临写练习要求:临写练习分为一般性临写与重点临写两个方面。凡讲授的各种书体技法,都应进行一般性练习,以了解运笔方法、点画特点、结构原则等。即使一时用毛笔写不好,也要从理论上掌握运笔要求和点画的写法。
三、教学方法及成绩评定:
1、以鉴赏和临摹字帖为主,理论指导实践,对书法情感与视觉进行理性分析,使学生理性的认识书法的艺术性质及特点。对老师所讲授的内容都应结合所举例证理解、掌握。某些有歧异的问题重点了解各自立论的依据。
2、以示范、提问、作业、书写、平时表现(考勤)、学习态度为主评价,考核成绩纳入学分,按学校相关规定执行。作业由任课教师批阅评改。
3、考核内容:
(1)书法欣赏评论写作考核:独立进行书法鉴赏实践,完成书法评论的写作(课外完成)。
(2)书法临写实践考核(以基础知识为主)(课内完成)
三、教学内容重点与教学安排
具体教学各部分需要重点了解、掌握的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导论(书法简史、书法鉴赏基本知识)
<16学时>
教学内容:
1、中国古代书法史概述
(一)先秦书法
(1)甲骨文、甲骨文书法风格及分期;甲骨文笔法、结字、章法的特点。
(2)金文、金文书法分期及其艺术风格。
(3)石鼓文及其艺术特点。
(4)隶书的出现及代表作品
(二)秦汉书法
(1)汉代帛书、简牍隶书的特点。
(2)古隶与今隶;汉代石刻隶书的风格类别及代表作品。
(3)书法艺术成熟的几个标志。
(三)魏晋南北朝书法
(1)钟繇、索靖、陆机、王羲之、王献之、智永的书法成就、作品、艺术特色及钟繇、王(羲之、献之)对后代的影响。
(2)北碑的类别,代表作品及其艺术特色。
(四)隋唐五代书法
(1)隋代书法的主要特色,代表碑刻及其对唐代书法的影响。
(2)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唐太宗、李邕、张旭、颜真卿、李阳冰、怀素、柳公权、杨凝式的书法成就,代表作品,对书法的影响。
(五)宋元明清书法
(1)《淳化阁法帖》及其对宋代书法的影响。
(2)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的书法成就及对后代的影响。(3)苏拭为代表的“尚意”书风及其对书法创作的意义。
(4)赵孟頫的书法成就,艺术特色及其对后代的影响;对赵孟頫的书法的评价。
(5)鲜于枢、吴镇、康里子山、祝允明、文征明、王宠、陈献章、董其昌等的书法风格及影响。
(6)徐渭、王铎、付山的书法特色及历史意义。
(7)清代碑学的兴起及其分期;各期的特点,代表书家及其书法特色。
2、基础训练
(一)基础训练概论
(1)运笔;笔法的三种基本运动及其表现形态。
(2)结合笔法的历史演变分析“毛笔中锋”的理论。
(3)笔力及其产生方式。
(4)章法;章法的空间本质;章法的构成方式。
(5)行气及其检查方法。(二)、篆书
篆书、大篆、小篆的含义及代表作品、代表书家。
重点、难点:
使学生了解书法艺术的性质、特点;了解书法历史概况;掌握书法美学的基础理论,根据一定的艺术原理和美学思想鉴赏书法作品的一般原则和方法,以培养感受书法美的敏感。运用篆书运笔方法、点画特点、结构原则等。
作业安排:
1、可先写基本笔画,有了基础后再写单字——写好一个字再写新字。
2、单字练习可先摹后临,逐字练习。完成10—20张作业
3、整副临写(注意字距与行距)完成5张3尺或4尺作业
第二部分 中国书法欣赏及临摹—中国古代书法
(一)<16学时>
教学内容:
1、中国古代书法(隶书、楷书)概述
2、基础训练
(一)基础训练概论(二)、隶书
(1)比较隶书与小篆的不同的特点。
(2)隶书的流变及代表作品,代表书家。(三)、楷书
(1)楷书的流变及代表书家。
(2)方笔、圆笔魏碑的特点及书写方法。
(3)颜体字的分期,代表作品及各期的特点。
(4)《颜家庙碑》的特点及书写方法。
(5)历代小楷名迹及其艺术特色。
楷书临写时不要贪多图快,可先写基本笔画,有了基础后再写单字——写好一个字再写新字。单字练习可先摹后临,逐字练习。
重点、难点:
使学生了解书法艺术中(隶书、楷书)的性质、特点;掌握书法美学的基础理论,根据一定的艺术原理和美学思想鉴赏书法作品的一般原则和方法,了解(隶书、楷书)书体的艺术特点和书写技法。运用(隶书、楷书)运笔方法、点画特点、结构原则等。
作业安排:
1、可先写基本笔画,有了基础后再写单字——写好一个字再写新字。
2、单字练习可先摹后临,逐字练习。完成10—20张作业
3、整副临写(注意字距与行距)完成5张3尺或4尺作业
第三部分 中国书法欣赏及临摹—中国古代书法
(二)<16学时>
教学内容:
1、中国古代书法(行书)概述
2、基础训练
(一)基础训练概论
线的艺术
(1)书法线条的意义及特点(质感、运动、情感)。(2)书法结构表现性质及结构原理。
(3)结合行书、草书部分例字分列其结构空间。(二)行书
(1)行书的特点、演变及代表书家。
(2)“内擫”与“外拓”的特点。
3、草书鉴赏(不要求临写)
(1)草书的类别及其特点。
(2)草书的演变及代表书。
(3)结合例字分析草书点画。结构特点。
(4)草书章法的特点。
重点、难点:
使学生了解书法艺术中(行书)的性质、特点;掌握书法美学的基础理论,根据一定的艺术原理和美学思想鉴赏书法作品的一般原则和方法,了解(行书)书体的艺术特点和书写技法。运用篆书运笔方法、点画特点、结构原则等。
作业安排:
1、可先写基本笔画,有了基础后再写单字——写好一个字再写新字。
2、单字练习可先摹后临,逐字练习。完成10—20张作业
3、整副临写(注意字距与行距)完成5张3尺或4尺作业
第四部分 中外书法欣赏及临摹—(现代部分)
<16学时>
教学内容:
1、中国书法欣赏—中国近现代书法
(1)书法鉴赏对于学习书法,发展书法艺术的作用。
(2)如何鉴赏书法作品?
2、外国作品欣赏—日本、新加坡等
3、文房四宝
(1)笔墨纸砚的历史及流派。(2)笔墨纸砚的品类及特点。
4、书法美学引论 形式与表现
(1)形式层次的划分及其对分析书法作品的作用。
(2)书法艺术形式的特点;书法形式与文学形式的区别。
(3)如何认识书法的表现功能和表现内容?(4)怎样从书法作品中感受其丰富的内涵? 审美感受模式的建立
(1)怎样建立审美感受模式?传统与生活对建立审美感受模式各有什么作用?
5、硬笔书法作品欣赏
6、综合欣赏、复习、考核
重点、难点:
使学生了解古今书法及中外书法艺术的性质、特点;掌握书法美学的基础理论,根据一定的艺术原理和美学思想鉴赏书法作品的一般原则和方法。使学生具有一定书法鉴赏的能力,养成学生探索进取开拓创新精神。
作业安排:
1、可先写基本笔画,有了基础后再写单字——写好一个字再写新字。
2、单字练习可先摹后临,逐字练习。完成10—20张作业
3、整副临写(注意字距与行距)完成5张3尺或4尺作业
第五篇:书法教学大纲
书法教学与训练大纲(适用企事业单位)
一、教学思想
1、培养对书法艺术的兴趣,全面提高审美能力和书写技能。
2、快乐与放松的进行书写训练,书法是烦忙日常生活与工作的渲泄。
3、书法是现代社会的交际方式,以笔会友。
4、书写训练与书法展览观摹相结合,扩大书法视野。
二、教学阶段
1、线条训练阶段:熟悉书写工具,熟练运用毛笔。
2、临摹审美阶段:书写的基本是求美观,即整齐、匀称、统一,以达到更好的宣传交际效果。临摹按字体的发展顺序进行:篆书、隶书、行书、草书、楷书,每种字体选一个碑帖为切入口。
3、初级创作阶段:第三阶段是第二阶段的再加工、艺术因素更丰富,可比之为有生命的东西的姿态、活动、精神、品性的美。
三、教学计划
1、线条训练
①对毛笔的体验训练。理解藏锋、露锋、中锋、侧锋、回锋等用笔。②对线条美的体验训练。理解长短、粗细、浓淡、枯湿等线条形态。③用笔速度的控制训练。体验线条的力度、枯涩、苍润等质感的关系。④对空间关系的体验训练。理解线与线之间进行不同的分割与组合所形成的块面大小,即“计白当黑”。参考教材:邱振中《愉快的书法——进入书法的24个练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定价26.8
2、篆书训练
范本:《邓石如篆书》
参考书:《中国书法典集39清 邓石如》中国书店,定价28 《邓石如篆书》洪亮编,中国书店,定价20 教学思路:邓石如篆书的书写性特别强,笔正锋强,可以尽运五指之力,结体灵动、用笔目然,所用多为长锋柔毫,依然能体现瘦硬挺拔的风貌,力透纸背,雄奇郁勃,打破了自唐李阳冰以来一成不变的模式。
3、隶书训练 范本:《石门颂》
参考书:《中国历代碑帖集粹:石门颂》,浙江古籍出版社,定价15.8 教学思路:该刻被称为草隶鼻祖和楷模,大气磅礴,挥洒自如,既整齐规范,又富于变化,富含感情,不拘一格,不拘绳墨,笔势纵放,奇趣横生,笔画粗细虽区别不大,但每一笔画却变化多端,用笔挥洒自如,不作修琢,有自然豪放意趣;字画瘦硬,结构疏朗,飘逸有致,笔隶中带篆、带草、带行,被书家称为“隶中之草”。
4、行书训练
范本:米芾《蜀素帖》、王铎
参考书:《王铎临集字圣教序》上海辞书,定价28 《放大本米芾 蜀素帖》上海书画,定价28 教学思路:《蜀素帖》率意放纵,用笔俊迈,笔势飞动,提按转折挑,曲尽变化。此帖用笔多变,正侧藏露,长短粗细,体态万千,充分体现了他“刷字”的独特风格。章法上,紧凑的点画与大段的空白强烈对比,粗重的笔画与轻柔的线条交互出现,流利的笔势与涩滞的笔触相生相济,风樯阵马的动态与沉稳雍容的静意完美结合,形成了《蜀素帖》独具一格的章法。
5、草书训练 范本:孙过庭书谱
参考书:《中国历代碑帖集粹-孙过庭书谱》浙江古籍,定价10 教学思路:《书谱》是孙过庭撰文并书写的一篇书法理论文章,也是历代传颂的书法名作精品,至今流传,成为学习草书的楷范。它是中国书学史上一篇划时代的书法论著。孙过庭提出了他著名的书法观:“古不乖时,今不同弊”,为书法美学理论奠定了基础。《书谱》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也相当高,孙过庭的书法上追“二王”旁采意草融二者为一体并出之己意,笔笔规范,极具法度,有魏晋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