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让“小学数学探究”姓“小”-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学科网】
xiaoxue.xuekeedu.com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让“小学数学探究”姓“小”人教版新课标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它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需要,促进教学任务的实现,而且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但是在实施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仍存在误区。
其一:探究无效度
只要是学生提出的问题,通通都提出来探究。问题过于繁琐,浪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势必影响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年月日”时,让每位学生买了一本《万年历》,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提供了探究材料。教师设计的问题是:“面对1993年~2004年年历,你最想研究什么?”生1:我最想研究出一种非常漂亮的年历画。生2:我最想研究一年中到底有多少个星期天。生3:我发现每年1月1日是星期几不固定,我想研究一下这是为什么。生4:我想研究地球绕太阳一周要多长时间。生5:我想研究为什么二月份的天数比其他月份少„„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统统给予“很有思考价值”的宽泛评价,然后就放手让学生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由于没有相对统一的目标,缺乏共同探究的基础,表面上探究在课堂里热火朝天地展开,实际则茫无头绪,收效甚微。
对策:形散而神不散
由于教学时间和认知水平的局限,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并非都有思考价值,都值得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先指导学生进行筛选、提炼,最后挑出对课堂的重难点有穿透性、相互之间有关联的或相对集中的问题进行探究。在“年月日”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所提的问题是有内在联系的,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梳理、选取,将问题整合成:面对1993~2004年的年历,你能研究出“天数”的变化规律吗?以这个问题为突破口,贯穿探究学习的始终,学生自然能围绕这12年中“天数”的变化规律来探究,从而使小学生的探究学习价值得到真正的体现。
其二:探究绝对化
探究性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很大帮助,因此被许多专家、教师看好。因为处于初始阶段,在实施过程中课堂上常常出现探究的绝对化,表现为:遇到
xiaoxue.xuekeedu.com
问题必探究,如陈述性知识,数学的原始概念(如自然数、射线等),数学技巧的培养(如计量单位换算),甚至与数学课不相干的问题也要探究,导致探究的形式化和庸俗化;另一种情况表现为对学生的探究学习的不屑一顾,不尊重,不信任,不引导,以专业研究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导致探究的“神化”。如在教学“年月日”时,当学生认识了平年、闰年之后,教师问:“既然1900年不是闰年,你能探究一下这是为什么吗?”课堂为此热闹了几分钟,到头来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理解依然很含糊,不知所措。因为这个问题,不切合学生实际,超出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就学生现在的认识水平,无法得出“年份是整100数时,能被400整除才是闰年”的结论。这样的探究完全偏离了方向,不能真正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对策:该出手时才出手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一个学生不能只凭发现法学习,正像一个发明家不是一天到晚都有创造一样。”实施探究性学习不能绝对化,一方面,不可能所有的知识都要通过学生自己来探究,有的间接经验也很重要,它可以让学生少走弯路,节约时间。另一方面,探究能力的根基还在于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没有坚实的基础,探究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开展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探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的关系。探究性学习不排斥接受性学习,凡是学生能理解的或无法探究的问题,就将结论直接告诉给学生。也就是说,该告诉的就告诉,该探究的就探究,让探究学习真正落到实处。如原始概念让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由教师直接揭示相应的概念;数学技巧往往通过练习法获得;法则、性质、定律、公式、规律等内容则适用于探究教学。
其三:探究忘本
只关注课堂内容的探究,注重知识内容的任意拓展,却忽视了数学教学的数学味。表现在形式上追求“花样”多,淡化了数学思维的培养、提升,使数学课成了“杂烩课”。以下是一堂公开课“除法”的“做一做”主题图——“刺猬运苹果”的教学片段。
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后汇报:
生1:老师,我的算法是9÷3=3(次)。
生2:老师,我是30÷3=10(次)。我这样想:地上有9个苹果,小刺猬背
xiaoxue.xuekeedu.com
上又有3个苹果,树上还有18个苹果,一共有30个苹果,小刺猬每次运3个,所以要运10次。
生3:老师,我不同意他(指生2)的想法,小刺猬不会爬树,只会钻洞,树上的苹果它是摘不到的。
生4:老师,我不同意生3的想法,小刺猬背上有那么长的刺,只要用背上的刺扎在树皮上,就能一点点地爬上去。
生5:这是童话,我想让它爬,它就得爬。
教师按照学生的观点把学生分成“两派”,让学生自由辩论。于是,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课堂唇枪舌剑,针锋相对。小刺猬会不会爬树这个问题成了学生探究的话题。农村的孩子虽然也有部分见过刺猬,但刺猬会不会爬树,没有一个说得清楚。一节充满数学气息的课演变成一节生活常识课。
对策:探究不能脱离主题
新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强调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强调学科间的整合,淡化学科界限。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其他学科的知识是必要的,但数学课不能脱离其数学的本质,也就是“数学味”,否则数学便成为手工课、科学课或常识课了。如上例中,从学生感兴趣的“小刺猬运苹果”这一童话入手,算一算“几次可以运完”,使学生“乐学”。至于“小刺猬会不会爬树”,与数学要解决的问题毫不相干。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对弃语言文字训练的语文老师说:“语文首先姓语。”其实,数学又何尝不是首先姓“数”呢?我认为这样处理较妥:
当学生出示9÷3=3(次)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再一次观察“小刺猬运苹果”这幅主题图,明确地上到底有几个苹果,从而肯定“12÷3=4(次)”是正确的。如果要使9÷3正确,问题应该怎么改?从而让学生说出“还要几次可以运完”或“地上的苹果几次可以运完”。至于学生提出“刺猬会不会爬树”,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提出数学新问题:“如果树上苹果又落下了6个、9个、12个、15个各要几次运完?”使习题发挥最大的作用,数学味也更浓,“双基”训练也更扎实。
其四:探究无结果
1.你一言,我一语,最后使探究不了了之。有一节公开课,教学内容是“圆
xiaoxue.xuekeedu.com 的周长”。教师请同学们来做小小“科学研究员”,开展“我们发现了圆的周长”的活动。在“研究室主任”的主持下,各小组各自研究。合作学习后,“研究员”轮流上台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我用绳测法懂得了圆的周长;我用滚动法„„我用计算法„„我知道„„一直持续到下课铃响。脱离教学内容让学生信马由缰地去探究,得出些数据,却没有进行实质性的探究,课上得很肤浅,最终探究无结果。
2.教师常常布置一些探究性作业,将探究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出发点很好,但往往是有布置没有检查,形式主义严重。
对策:既要“花香”,也要“果甜”
研究是一种探索,其本身是一个过程,但不能只片面关注学生探究的过程,不关心探究的结果。如果探究之后没有成果的展现,就不能称为探究性学习。成果是对过程的肯定,也是对学生激励的延续,体现了探究的完整性和合理性。所以,应加强对探究成果的关注。如“圆的周长”的教学,应该在“发散”的基础上适当“集中”,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圆的周长跟什么有关?圆的周长在直径的2~4倍之间,究竟是几倍呢?你还能想出办法来找到这个准确的倍数吗?继续找出圆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填入表格里。集体展示探究的数据,在充分比较数据的基础上认识圆周率。这样的探究才是完整的,有意义的。
另外,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的探究,能体现其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创造性的特点,对学生的益处多多。但我们切不可因为教学时间紧而虎头蛇尾。相反,应尽量挤出时间让学生交流探究成果,为学生架设探究活动的平台。
小学阶段的探究性学习应该是“小”发现与“小”探究。根据学生特点由定向探究逐步向自由探究发展。一句话,请让“小学数学探究”真正姓“小”。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数学问题生活化探究-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学科网】
xiaoxue.xuekeedu.com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数学问题生活化探究人教版新课标
第一学段中,“常见的量”包括:人民币的认识,时间单位,质量单位的学习和运用。这些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给学生“亲身经历学习过程”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空间。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使数学问题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简要地谈一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提出数学问题,注重情境性
小学数学教学是利用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探究、问题的解决的过程来激发学生兴趣,训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能力的综合过程。提出数学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进行思维导向激活思维动力的重要手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知识背景和认知发展水平,设计好提出数学问题的情景,把数学学习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引发新的数学问题,对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平年和闰年”时,我这样引入:同学们,你们从出生到现在已经过了几个生日?(一提到过生日,学生都很兴奋。)紧接着我话题一转:可是,小明可没你们这么幸运,他不是每年都有生日过,他今年已经11岁了,才过了2个生日。你们能找到他是几月几日出生的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一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思考,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积极性。
二、探究数学问题,注重实践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数学必须“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南宋大诗人陆游曾慨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心理学研究也指出:“听过的会忘记,看过的会记住,做过的才能学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将相关的数学问题设计成“操作探究、实践感知”的过程,把学生引入到教材内容的问题之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问题的能力,是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围绕教学目标去自觉地进行探究、思考,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及情感态度的积极投入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
xiaoxue.xuekeedu.com
例如,在教学“克和千克的认识”时,我充分地给学生提供了“做数学”的机会,学生通过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的活动,形成了克和千克的表象认识,然后又充分地去掂量、去感受并列举了生活中许多大约重l克的物品。学生通过大量的操作:称一称2分硬币、数学书、l千克重的食盐、书包等,对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学生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轻”、“1千克有点重”逐步发展到用弹簧称称物品、估测物品、认识物品的质量,这些生活中的数学不是由教师教的,而是孩子们自己体验到的,并形成了一定的技能,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解决数学问题,注重开放性、合理性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是数学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解决问题是数学活动的最终目的。
根据学生知识背景和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设计精巧实用的练习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分析、猜测实验、讨论交流、整理归纳的过程中去理解数学问题,应用数学方法去解决数学问题,体会数学价值,不但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能使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体现。
例如,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的“想想做做”中有这样一题:一盏台灯52元,买这盏台灯可以怎样付钱?学生列举了很多种付钱的方法:①付1张50元和l张2元。②付1张50元和2张1元。③付1张50元和4张5角。④付l张50元和40个5分。⑤付1张50元和100个2分„„很显然,这里的④和⑤不太现实,当学生提出这种方法时,我问大家:“这两位同学的付法正确吗?”(学生通过计算得出,这种付法是正确的)大家对他们的付法有没有意见和看法?这时有学生指出:现在我们都不用分币付钱了,再说就算用分币,也太麻烦了。所以我觉得这两种付法不太好。这位同学观点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同学们深深体会到:在现实生活中付钱时,要根据自己手头人民币的实际情况,选择简便的付钱方法。后来还有学生提出:我付l张50元和1张5元,让营业员找我3元„„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付钱方法,其中孕育着启迪学生创新思想、创新意识的功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思考、寻求解决问题
xiaoxue.xuekeedu.com 的方法。在此类开放式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在同中求异、异中求新、新中求优,既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索,又有利于学生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第三篇:小学数学文论文-小学教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探究-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学科网】
xiaoxue.xuekeedu.com
小学数学文论文-小学教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探究人教版新课标
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笔者长期在一线从事教学,一直在认真地研究如何提小学教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得出以下几点心得:
一、明确教学目标 1.培养师生情感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记忆数学知识,感知教材内容,掌握解题技能。此外,教师还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开展各种有助于增进师生情感的活动,将情感和创造充分渗透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2.吃透课本
数学课本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载体,这就要求教师了解学生,重视数学课本,减少学生反复做复习资料的时间,并将这些时间用于帮助学生巩固和强化专业知识。
3.丰富学生的思维内容
学生遇到问题,想不到好的解决思路是很正常的事情,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堂这一载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数学课程的有效教学落到实处。
二、突出和强化重点 1.突出重点
我们的每一堂课都必须有教学重点,整堂课的教学都是围绕教学重点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及难点,在上课开始时,教师可以分发导学讲义或用幻灯片投影出来,以明确本节课的要点及内容。为了引起学生的重视,教师也可以在黑板一角简要地写出教学重点。
研究课标,结合学生实际,把握教材,弄清重点和难点,深刻理解教材意图,是每位教师的必修课程。在此基础上合理地安排教学环节,精心设计课堂,这样的课堂才具有生命的活力。
2.强化重点
教学重点内容的讲解分析,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为了突出、强调这一部分,xiaoxue.xuekeedu.com
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教师可以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变化,适当地插入与此类知识有关的各种典故,调动学生的兴趣,鼓励其踊跃说出自己的见解及思路,使整堂课具有生机勃勃的活力。这样的数学课堂,学生容易对所学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提高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这样的活力课堂才是有效课堂。
三、设置情境教学 1.设置教学情境的必要性
一直以来,数学教学都陷入了一个误区,就是只注重公式记忆、证明和逻辑推理、反复练习习题等方面的训练,形成了重数学科学教育,轻人文教育的一套模式。职业学校的学生如果也陷入这样的模式中,将非常不利于他们今后的学习,甚至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全面发展。
2.设置教学情境的方法
大多学生学习数学都处于被动状态,他们害怕数学,同时也认为数学知识没有什么实际的用处。在这种状况下,教师要创设贴近生活的数学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才能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四、更新教学方法 1.传统教法出新意
随着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设备的不断更新,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如在教学概念、定理、公式、法则时,笔者经常采用“简单中发现模式”,以突出知识的逐步形成过程;在教学典型习题时,笔者先让学生做,然后要求学生相互订正,取长补短。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
小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差,对接受和理解数学知识的能力各异,教师的教必须适应学生的学,即教法必须适应全体学生。学生不是“容器”,如果教师按照自己的意愿强行向这些“容器”灌输数学知识,这样的教学又有何意义?
2.善于构建框架
教师要全面把握和认识教学内容,注重知识点的前后联系,每教完一部分内容,就帮助学生构建一个知识框架,并及时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现状、现阶段的知识水平,从而帮助学生构建一个知识体系。
五、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成为一种趋势
xiaoxue.xuekeedu.com
科技在不断发展,教学中也要不断渗透先进的科技元素,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必须掌握熟练的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学生接受新思想、新事物的能力很强,如果教师把多媒体教学引入数学课堂,将极大地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目前,小学数学课每周只有四节,远远不能满足学生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的需求。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点有:第一,增强数学知识的直观性,激发小学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第二,减少教师板书时间,扩大课堂容量;第三,整堂课生动活泼,现代感强;第四,便于教师联系新旧知识。
六、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在不断总结中形成的某种“自我意识”,并由此而逐渐认识自己,反思的成熟度是判别教师专业化程度的一个标志。反思的一般内容包括:第一,学生掌握所教知识的情况;第二,学生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情况;第三,教学内容和深度是否适合职校学生;第四,教师设计的活动对教学目标的影响;第五,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心理特征;第六,是否给予特殊学生特别的关注等。
综上所述,教师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才能调动各种感官捕捉到学生的反馈信息,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技术等方面快速、灵活地调整和反应,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教学初探-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学科网】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教学初探人教版新课标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xiaoxue.xuekeedu.com
数学游戏的形式可以十分多样。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把学生分成几个组,每组派出“调查员”和“记录员”,对组内成员的晚上睡觉的时间进行调查和记录,并根据调查结果,做成统计图。在组内评选出画得最好的统计图,最后各组展示统计图,并派出“讲解员”进行讲解。学生结束讲解后,教师再对几个组的表现进行点评。因为统计的知识是比较抽象的知识,也是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得比较多的,如果这节课老师只用“讲授法”进行讲解,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游戏的方式则能够很好地化解这些障碍,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到游戏中来,理解并参与统计的过程,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这些都体现了游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可以发挥的推动效用,这些作用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很有帮助。
二、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游戏教学不能只是简单地活跃课堂氛围,而要让学生感受到课堂教学的愉悦。游戏的过程应当让知识教学得到有效渗透,并且深化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锻炼,这才是游戏教学应当发挥的效用。教师要创设一些能够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积极探究的游戏形式,要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也能够积极展开对知识的应用,能够让游戏教学有更多收获。在教学中,只有从低年级就开始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理解吸收知识的能力才会更好,才能更好地推进知识教学。如在《生活中的数》的学习中,在接触1~5的数字学习时,为了让学生在认知的基础上体会到数的意义,我们可以设计一个观察的游戏“猜玩具”,来帮助学生体会到数字代表的意义,提高学生的数学感知能力,同时强化学生的符号意识。游戏的过程能够让学生通过观察数学现象,培养和加强他们对数学的感知能力,并且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与敏锐的观察力。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中使用游戏教学要注重方法的选择,教师要在游戏展开的过程中给予学生们更多积极的引导与启发,并且要有意识地展开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深化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也可以创设问题解决的游戏类型,通过设置一个具体的游戏任务让学生来参与,并且让他们通过探究式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直至问题最终得以解
xiaoxue.xuekeedu.com
答。这样的游戏形式能够激发学生不断活跃自己的思维,并在积极的思考与探究中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案,最终深化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并给学生的知识应用实践提供良好的平台与空间。这不仅是对知识教学的一种有效渗透,这个过程也能够综合锻炼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与素养。在根据一年级的教学内容《整理房间》设计的“举牌游戏”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经历了分类过程,懂得要按照分类的标准来整理事物。在游戏展开过程中,教师首先通过课件向学生演示物品,并且给每个物品进行编号,从1到12号,随后把这些物品分成三类,一类是玩具,一类是文具,还有一类是服装鞋帽。然后,教师给每个小朋友发三个牌子,三个牌子上分别写着玩具、文具、服装鞋帽。接下来,教师开始给同学们讲游戏的规则,教师指出一个物品,同学们很快想一想它属于哪一类,教师说“举牌”时,同学们把属于哪一类的牌子举起来,并把它说出来。这样的游戏学生们都非常喜爱,这也能很好地锻炼他们的解题能力。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教学应循序渐进-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学科网】
xiaoxue.xuekeedu.com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教学应循序渐进人教版新课标
一、要安排有序
一般来讲,充分利用课堂上每一分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因此,在一节课中,教学安排一定要有序,不能过紧,也不能过松。节奏松驰,学生思维会随之情绪低落;节奏过紧,容易产生走过场的现象,学生印象不深,识记困难,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只有做到松紧恰当,才会产生好的效果。另外是要抓住重点和难点。只有抓住重点和难点,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刀刃”上,选择完成教学任务的最佳方法,科学组织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次序,才会取得好的教学成绩。如何做到教学有序,一般来说,应做好六个方面的准备:
1复习哪些旧识,创设什么情境促进新的迁移,如何导入新课; 2教学新知识分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如何衔接,怎样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3如何使用教具和学具,如何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概括结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4怎样有效地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怎样科学地安排师生双边活动,怎样把学生推到主体的地位;
5怎样组织练习和几次反馈,怎样检查和纠正学生的错误,布置怎样的练习题才能适应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
6如何板书。这样就会使一节课具有一定的节奏性,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以上这些准备如能做好,并能在课堂上实施,就会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二、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设计适度的台阶。台阶过高学生攀登不上去,容易挫伤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心理上产生困惑感,久而久之会丧失自信心;台阶过平,难以激起学生追求知识的心理,也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熟悉教材的前后联系,精心设计适度的台阶。例如:在教“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教师就应让学生先复习有关的旧知识: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②商不变的性质;③小数点的移动引起数的大小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新
xiaoxue.xuekeedu.com 的问题:0.56÷0.4=?再向学生提问:①这道题能直接计算吗?为什么?②怎样使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变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根据什么道理呢?这样,学生就会积极开动脑筋,热烈讨论,认为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是小数转化成除数是整数,即:0.56÷0.4=56÷4=1.4围绕这一点设计具有一定台阶的针对性的练习,会使学生在复习有关旧知识时引出新知识,使学生越学越有兴趣,越学越爱学。
三、要逐渐引深。
这里所讲的深,不是知识加深,而是指对于课本中的教学知识理解上要深,学生思维活动要深。例如:在教“两积之和”的应用题时,可以先出示准备题:1新民食堂买来10袋面粉,每袋25千克,买来大米150千克。面粉和大米共多少千克?学生根据问题想数量关系式,从而得出25×10+150。接着把“大米的千克数”也换成间接条件,就是“两积之和”的题目:2新民食堂买来10袋面粉,每袋25千克,买来3袋大米,每袋50千克。面粉和大米共多少千克?学生发现问题不变,那么数量关系式也不变,只是条件的叙述变了。通过思考得出:25×10+50×3。通过解答巩固练习,在学生掌握了“两积之和”基本结构的基础上,再引深为练习3新民食堂买来10袋面粉,每袋25千克。又买来3袋大米,每袋比面粉多25千克。面粉和大米共多少千克?问题相同,学生也能解得出:25×10+(25+25)×3。接着再变式:4新民食堂买来10袋面粉,每袋25千克,买来的大米比面粉少7袋,每袋50千克。面粉和大米共多少千克?学生经过思考得出:25×10+50×(10-7)。还可以把上面的问题改成“面粉比大米多多少千克?”等。学生通过这样的提问、练习,思维更活跃,学习的效果也逐步提高,为以后学习三步、四步应用题打好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