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教学目标
1、了解苏轼有关的文学常识。
2、反复朗诵,品味用词的凝炼,理解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养成以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变故和挫折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1、学习即景抒怀的写作手法。
2、体会词中所表现的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教学方法
诵读法。反复吟诵,让优美的词句引导学生进入词的意境,细细品味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问答法。在梳理词作时,教师相机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答,在问答中品析词作内容。
讨论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对词蕴含的思想感情,让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结论。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可与人言者无二三”。孩子们,当你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的时候,是怎样面对的呢?抽生回答。
二,引入新课,检查预习
那么咱们的大文豪苏轼又是以怎样的精神状态来面对生活中的变故呢?抽生介绍苏轼。让我们随着苏轼的笔触一起走进《浣溪沙》去寻找答案。引出课题: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二、解题,扫除字词障碍,教师范读全词: 解题
“浣溪沙”,词牌名,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或作“纱”。相传是由西施浣纱的故事而得名,此调有平仄两体,分上下两阕。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词前小序,点明写作词的缘由。
1,生初读,借助课文读音及注释,争取做到读准字音,节奏及韵律。2,师配乐范读,学生沉思中,悠扬的古曲响起,屏幕上出现苏轼的画像及全词内容。教师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范读全词。
3,全体学生在乐曲声中初读全词:
三、整体感知全文:
1、学生自由朗读全词,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其中的意思,也可以同桌合作。然后请学生发言,大家共同补充完善。教师提醒重点(投影):
子规—布谷鸟;白发—代指老年;黄鸡—代指时光流逝。
2、抽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词的内容。词人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感悟到人生哲理。
四,研读赏析上阕,由苏轼的心境引入画面:
1、教师提问:“大家觉得苏轼在游清泉寺时心情是怎样的?”
对学生各种不完全的回答,教师随机引导。
2、教师引导:“如果我们能体会出这首词所展现出的画面的意境,也许我们就能体会出词人的心情。下面请大家伴随着悠扬的乐曲,走进这幅画面,身临其境地去感受,一会儿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问题:上片写景,描绘了哪三幅画面?这些画面渲染出一派怎样的春景? 抽生答:描绘了溪边兰草、松间沙路、雨中杜鹃三幅画面。这种手法叫做什么?白描,其中,哪些字用的好?“浸”字好,好在哪,为什么?
3、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词中的图景。相机向学生介绍赏析的方法:反复诵读、抓住特征、调动感官、联想想象。
4、学生听曲赏画,评点词的意境。
学生口头交流所看到的画面,也可用投影展示学生所写的画面。学生老师共同评点,最后点出这首词的意境是“清淡幽静”。抽生有感情吟诵上阕。齐读。
五、由画面意境引出词人心情,联系时代背景,学习下阕:
1、教师提问:“一个人在什么样的心情下,笔下的景物才会如此清淡幽静?” 学生讨论后答:“平静、宁静。”
2、教师紧跟着问:“苏轼面对挫折能够保持一颗平常心,这体现了他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学生答:“旷达乐观。”
3、教师再设置疑点:“那么苏轼会不会就此放弃世俗的一切,不再执着于自己的理想了呢?”抽生答。
4,词人当时遭遇了什么?
课件出示时代背景:元丰五年(1082)三月,词人谪居黄州期间作的一首游记词。“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黄州,在城东一个叫东坡的地方垦荒耕种,自号东坡居士,物质生活也比较艰苦。但他能抱着“但令人饱我愁无”的态度,不计较个人的得失,这首《浣溪沙》就表现出了他对人生抱着乐观的态度,没有因为仕途受挫而消极沉沦。苏轼在屡遭贬谪的晚年仍敢怒敢骂,可见他的坚毅执着。”
4、朗读下片,理解含义。
学生自由畅谈对下片的理解。下阕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发感慨和议论。抒发老当益壮、奋发进取的思想感情。
2、教师结语:苏轼这种不服老的精神指引我们积极乐观,奋发向上,对人生充满信心。尤其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勇往直前。我们还应抓紧时间努力学习。同学们,你们说对吗?”
六、全词小结:
全词情景理交融,充分体现了苏轼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给我们以生活的启示。
七,课件出示苏轼名言,感受其魅力。苏轼不仅是位词人,还是位诗人,书法家,还写了很多文章,他的名言警句也影响了一代一代人。课件出示: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春宵一刻值千金。·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
·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 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不故加之而不怒。
· 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 世事如今辣酒浓,交情自古春云薄。· 我观人世间,无如醉中真。—— 苏轼语录 ·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项籍之所以败,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 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长输不尽溪,欲满无底窦。·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苏轼的乐观豁达成了一种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那么,除了这首词,还有哪些词体现出了这种精神?课外阅读苏轼作品,感受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展示板书: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上阕:写景 溪边兰草、松间沙路、雨中杜鹃
清新幽雅
下阕: 抒怀 溪水西流——青春可永驻—
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写法:借景抒情
教学反思:
这首词从山川景物着笔,意旨却是探索人生的哲理,表达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整首词如同一首意气风发的生命交响乐,一篇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宣言书,流露出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读之令人奋发自强。走进词的意境,体会词人情感。我主要围绕这首词引领学生:入文、入韵、入景、入情去感受词中的意趣。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再加上图文并茂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导为主,自读自悟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课后让孩子阅读苏轼作品,真正去理解他的思想,从而更好地学习其乐观豁达的精神境界。
第二篇:《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教案设计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了解诗词背后的故事,知晓诗词大意。了解苏轼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了解苏轼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一、游戏“成竹在胸”导入
大屏幕出示,生抢答。
竹外桃花三两枝,---------------------。蒌蒿满地芦芽短,----------------------------。
横看成岭侧成峰,---------------------。不识庐山真面目,---------------------------。
---------------------,山色空蒙雨亦奇。----------------------,淡妆浓抹总相宜。
荷尽已无擎雨盖,----------------------。一年好景君须记,----------------------------。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问:这些诗词的作者是谁?大家还记得吗?生答,板书:苏轼
二、古诗揭秘
苏轼这个人不简单,可是个全才啊。他是北宋中期文坛的领袖。他写的诗善于运用比喻和夸张,和黄庭坚并称“苏黄”;他写的词豪放潇洒,和辛弃疾并称“苏辛”;他写的散文豪放自如,与著名的文学家欧阳修并称“欧苏”;他善长书法,是宋四大家之一;他擅长画墨竹,怪石,枯木,在画界自成一流;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还是个美食家,“东坡肘子”“东坡肉”都是他发明创造的。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的奇才,全才,该是社会的宠儿,该被国家当做宝贝才对。真是这样的吗?
最初,苏轼的确是一帆风顺的,他第一次进京考试,答的试卷就让主考官欧阳修极为赞赏,要知道欧阳修可是当时的文坛领袖啊,一个大咖。欧阳修想把这张试卷列在第一,但他以为这篇是自己的学生曾巩写的,为了避嫌,就改为第二。因为有欧阳修的一再赞赏,苏轼每有新作出来,立刻就会传遍京师。苏轼从此也开始了自己的仕途生涯。后来,苏轼父亲苏洵去世,苏轼回家守丧三年,回来后宰相王安石已开始变法。由于苏轼对变法持反对态度,就自己请求离开京城,1071年他做了杭州通判,监督配合知州做事。1074年调到山东密州,做了三年的密州知州;1077--1079年当了两年的徐州知州。1079年4月他被调到湖州任知州,按照当时的老规矩,每到一个地方上任是要给皇帝写份谢表的,表示对皇恩浩荡的感谢。苏轼洋洋洒洒写了一篇答谢表,这事也就结束了。谁知新党派早看苏轼不顺眼,硬说苏轼的答谢表里有说朝廷坏话的句子,又翻出苏轼以前写的许多,鸡蛋里挑骨头,在皇帝面前说尽坏话,结果硬生生弄出了一个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板书。
于是1079年7月28日,才当了三个多月湖州知州的苏轼被押入京城乌台大牢,103天里,他吃尽了苦受尽了罪,遭到非人待遇,还险些被杀。一些正直人士开始想法营救他,就连变法党派里的元老们也看不下去了,纷纷请求赦免苏轼。后来退休在金陵(南京)的王安石也给皇上上书请求赦免苏轼,加上太皇太后的说情,于是苏轼得到了从轻发落,1080年2月被贬到黄州,做了个团练副使,一个什么权利也没有的八品小官。
经过乌台诗案的重大打击后,苏轼的人生发生了重大转折。他开始变得心灰意冷,为了散心,他时常去黄州城外闲逛,寄情于山水间的他是否从此一蹶不振了呢?
三、学习《浣溪沙》
大屏幕出示:
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蕲”,音qí。蕲水,今湖北浠水县,在黄州东。
兰溪:出箬竹山,溪水两侧多生兰草,因而得名。
兰芽:兰草的嫩芽。
萧萧:同潇潇,雨声。
暮雨:傍晚下雨。
子规:杜鹃鸟。
082年春,苏轼到黄州东边的蕲水清泉寺游玩,写下了这首《浣溪沙》。请大家自由读一遍,说说题记的意思,自由发言。
师:清泉寺临着兰溪,兰溪水往西流。
2逐句学习
“山下兰芽短浸溪”
师:浸字什么意思?浸溪呢?
生自由说,试说本句意思。
“松间沙路净无泥”学生回答。
“潇潇暮雨子规啼”
结合注释学生说意思。
师:子规就是杜鹃鸟,它有一个特点,叫的声音非常悲哀,听上去特别像“苦儿苦儿”。相传,杜鹃鸟会一直叫到满嘴鲜血,咯血而死。所以有个典故叫“子规啼血”:相传,古时候有个皇帝叫望帝,他非常贤德。一天他发现身边有个臣子比他还要贤德,就毫不犹豫地把王位让给了这个臣子。但是等他隐退之后,却发现那个臣子不再像以前那样爱民如子了。相反,他横征暴敛,把国家治理得乱七八糟。望帝非常伤心,他对自己的选择后悔不已,最终忧郁而死。死后的望帝化身为一只杜鹃鸟,也就是子规鸟,日日夜夜悲鸣,直到咯血而死,来表达自己内心无尽的忧愤。清泉寺的傍晚,暮霭笼罩,如烟的细雨里,子规一声声“苦儿苦儿”地叫,想必此时的苏轼,内心也是悲苦的吧?大家想想看,初春的溪边兰草刚刚发芽,溪边小径洁净无泥,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而杜鹃哀怨的啼声,给景色抹上了几分伤感的色彩。已4岁的苏轼究竟在想什么呢?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生试说意思。
师:我们经常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国的地形呢,也是西高东低。很自然,水一般都往低处流,也就是往东流。从许多诗句里可以得到证明。“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浪淘尽”“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可是奇怪得很,兰溪的水偏偏逆向而行,水往西流。这让游玩的苏轼有了新的想法---既然溪水可以倒流,人生为什么不可以再年轻呢?年轻时的苏轼可是意气风发,春风得意的啊,他现在再次提及年轻时候,他想要表达什么呢?
生自由发言。
“休将白发唱黄鸡”
师:“白发”指的是年老,“黄鸡”,出自白居易的诗“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白居易说“黄鸡催晓”“白日催年”,人就是在黄鸡的叫声里,白天的流动中一天天年老的。他感叹时光的无情与流逝。《汉乐府》里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劝诫。东晋的陶渊明在《杂诗》里提及“盛年不再来,一日不再晨”;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也曾感叹“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李白也有“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说。他们都在诉说时光的无情。故而有了祖逖刘琨的“闻鸡起舞”,板书:闻鸡起舞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轻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
这些无不提醒人们抓紧时间奋发,要不老了就什么也做不了了。
而苏轼则不同意白居易的话,他认为即使到了老年,白发苍苍的时候,也不应该有颓废的心态,所以他说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这和三国时曹操的想法不谋而合,板书:曹操
曹操在《步出夏门行龟虽寿》里曾写下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千古名句。板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意思是说英雄到了老年,壮志雄心并没有衰减。
初唐四杰之一的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里说“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板书:王勃
老当益壮
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人生苦短,时刻都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这才是个真英雄!板书:英雄
苏轼经历了乌台诗案的沉重打击后,被贬谪到了穷乡僻壤的黄州,刚到时没地方住,就住在城南的定惠院。后来在好朋友的帮助下,在黄州城东买了一块坡地,自己当农夫,下田劳作,自食其力。他的政治生涯虽然走到了低谷,可是在对人生的思考上,苏轼是上了一个新高度的。他不再活在愁闷里,成为了一个风霜雨雪都压不垮的人,有诗为证:同是1082年的春天,他和一行人野外途中遇雨,因为拿着雨具的仆人提前走了,同行的人都很狼狈,唯独苏轼觉得挺好,他镇定自若地走在雨里,还说“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仍然是同一年的7月,他和好朋友泛舟在赤壁之下,写下了千古名篇《赤壁赋》和《后赤壁赋》,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至此,一个豁达的,开朗的,乐观的苏轼,已活生生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他对待人生的态度,他的文学水平,他的精神追求都已达到了众人无法企及的高度。正所谓: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苏轼用他的“休将白发唱黄鸡”来诠释着他的人生追求,也一直用“休将白发唱黄鸡”来践行着对生活的热爱。他不知道黄州的五年,经过风雨的洗礼,岁月的打磨,自己将会带给后人一个怎样的苏轼。
黄州,让苏轼犹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三、作业
请把今天学习的诗词开心地背下来,把堂上学的小典故讲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和你一起分享学习的收获和快乐。
第三篇: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诗词原文】
浣溪沙苏轼(北宋)
游蕲(qí)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注释】
①蕲qí水:县名,今湖北浠水县。时与医人庞安时(字安常)同游,见《东坡题跋》卷三《书清泉寺词》。
【译文】
去蕲水的清泉寺游历,清泉寺临近兰溪,兰溪的水向西流去。
山脚下兰草嫩芽浸入小溪,松林间沙路干净得没有泥,潇潇暮雨中传来布谷鸟阵阵啼叫。谁说人老就不可再年少? 门前流水尚还能奔西边!不要在老年再来感叹时光飞逝!
【作品赏析】
这首词从山川景物着笔,意旨却是探索人生的哲理,表达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整首词如同一首意气风发的生命交响乐,一篇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宣言书,流露出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读之令人奋发自强。
上阕写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山下小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常洁净。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的啼声。作者选取几种富有特征的景物,描绘出一幅明丽、清新的风景画,令人身临其境,心旷神怡,表现出词人爱悦自然、执着人生的情怀。
下阕迸发出使人感奋的议论。这种议论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表达有关人生的哲理。“谁道”两句,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结尾两句以溪水西流的个别现象,即景生感,借端抒怀,自我勉励,表达出词人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
这首词,上片以淡疏的笔墨写景,景色自然明丽,雅淡凄美;下片既以形象的语言抒情,又在即景抒慨中融入哲理,启人心智,令人振奋。词人以顺处逆的豪迈情怀,政治上失意后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催人奋进,激动人心。
第四篇:千年古刹浠水县清泉寺简介
千年古刹浠水县清泉寺简介
这里,是浠水最古老的佛院之一。据浠水县志记载:“邑东二里有清泉寺。唐贞元六年,凿地得井,冽而甘,故以名寺。” 这里,曾是文人墨客纷至沓来的地方。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来了,“珠圃邀欢兴未赊,赓诗煮茗坐莲花。上人我亦忘机者,欹枕相将到日斜。”北宋大学士苏轼来过,“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身处逆境始终乐观奋发的情怀令人动容……
这里,晋代书圣王羲之挥毫泼墨;这里,唐代茶圣陆羽汲泉品茗;这里,一代枭雄徐寿辉定都反元,这里,晚清熊曾授写出了“愿将佛手双垂下,摩得人心一样平”的名联……
千年兴废,古刹曾经荒芜;岁逢盛世,名寺重焕新姿。为更好地服务浠水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宗教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积极作用,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下,释印通等僧众用一年多的时间,投资1000多万元择新址重修清泉寺,目前已建成大雄宝殿、圆通宝殿、天王殿、寮房等殿堂,重建工作有条不紊,规划蓝图也和浠水北城新区建设珠联璧合,一座初具规模的佛教寺院将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四面八方而来的信众和游人的光临。
期待您的到来,也期待您为千年古刹的恢复重建贡献力量。浠水县清泉寺恢复重建促进会二〇一三年十月
第五篇:清真大寺游教案
活动背景:《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活动中”。按照《纲要》的精神,借着园本教研活动的东风,幼儿园各种教研活动的开展不仅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让我们的教育活动丰富、有意义,更让同心二幼这所民办公助的穆斯林幼儿园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园本教研活动开展以后,幼儿园以民族文化、本土特色为主题组织了“家乡美”系列主题教育,此时我想:同心是一个回族聚居区,又是红色革命区,有着灿烂的民族文化和地域风情,为了让孩子们从小了解本民族的文化特点及家乡的光辉革命史,热爱回族之乡,在业务园长的指导下我班开展了《家乡美之红色回乡》的主题教育。
活动目标:
1、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地域文化,引导幼儿感受家乡文化的丰富和优秀,激发幼儿热爱家长,爱祖国的情感。
2、通过活动教育幼儿要保护历史遗址,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宝贵的文化资源。
3、在活动中拓展幼儿的视野,丰富他们的词汇,培养良好的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电影《同心》片段 清真大寺历史资料、图片 电子白板 PPT
活动过程:
一、解析案例,找出问题
在确定了这个主题之后,我在想,怎么样才能让孩子们对我们同心有个全新的认识,如果让孩子以参观者的身份亲自去游览、感受、体验同心日新月异的变化,效果应该更好。因此在组织和开展《家乡美之红色回乡》活动之前,我请家长配合我们的工作,利用周未时间带孩子去同心的一些有民族特色的地方进行旅游活动,并建议家长适当地向孩子介绍这些地方的历史和背景知识,我自已从网上、幼儿园资料室搜集了一些图片资料。然而,在活动现场,孩子们的想象空间那么狭窄,回答问题也单一,他们的活动内容仅限于商场的人很多,广场上有好玩的东西,有的小朋友只知道爸爸妈妈带他出去玩,具体去了什么地方也说不上来;个别孩子从父母哪儿了解到了一些有关回族饮食方面的知识,如面食有油香、馓子、臊子面等等,我有些失落,活动的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我困惑了,是我没有向家长说清楚自己的意图,还是引导有问题,怎么办呢?
在教研活动中,我说出了自己的困惑,同事们首先肯定了本次教育活动的价值,以为这个主题活动很有教育意义,可问题出在哪儿呢,讨论过后,园领导做了总结,认为活动目标定位是明确的,充分利用了本土资源,挖掘了本土特色,感受了家乡的美丽。但从点上看,太过宽泛,有点大而空,涉及面广,幼儿去的很多地方根本不能体现回族的风俗及文化,因此孩子们了解的知识过于零碎,甚至远离了主题,重点不够突出。
二、集体讨论,交流改进
找到问题的症结,该如何去开展本次活动呢?我们又进行了新一轮的讨论,怎样让活动紧扣主题。《纲要》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年龄小,需要老师确定目标,在家长的指导下,去观察、探究一些新知识。经过老师们的商讨,确定把游览重点放在一个景点——清真大寺及西征纪念园,因为经过改建和重新规划后的大寺和新建的红军西征纪念园已成为同心的重要旅游景点,不但景色优美,从中也能充分感受到家乡之美、红色同心的特色。于是我的活动主题定为“清真大寺游”。
三、搜集材料,活动实践。
认真听取了同事们的建议后,我又认真准备了本次活动,通过网络,询问大寺管理人员,实地拍照的方式搜集了大量活动材料,在家长工作方面,通过家长会向家长朋友介绍了开展本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让他们在带孩子游大寺时做到有地放矢。开展活动时,我为幼儿播放了电影《同心》片段,向幼儿介绍清真大寺的历史背景。同心清真大寺是宁夏现在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一座伊斯兰建筑,相传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是一座把我国传统木结构和伊斯兰木刻砖雕装修艺术融为一体的建筑。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西征时,是三军会师的聚集点,曾在该寺召开了各界代表大会,成立了第一个县级民族自治政权——预海回民政府。实现了我国回族历史上的第一次回民自治,使之成为一处著名的革命旧址。
活动现场,我以展览的方式将图片、照片展示出来,让幼儿有组织地参观,对于小朋友熟悉的地方让他充当小小解说员向小伙伴们介绍图片的相关内容,积极地鼓励每位幼儿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增强了幼儿的民族自豪感。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我以“我爱同心,我爱清真大寺”为主题,组织幼儿进行了一次绘画比赛,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用五彩的画笔画出心中的同心清真大寺。
四、总结经验,全面推广
“清真大寺游”活动的开展,得到了园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就本次活动,我总结如下:
1、活动定位准。
本次活动目的明确,运用了丰富直观的本土资料,让幼儿亲身体验家乡的变化,了解家乡的历史和特色,同时渗透了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教育。
2、后续工作扎实。
①让活动跳出课堂围墙。建议家长利用周末时间带孩子完整地观看电影《同心》。再次带孩子参观大寺、烈士陵园、清水河综合治理工程等活动,进一步激发孩子热爱家乡的情感。
②在区域活动中让主题向纵深发展。
如通过泥塑让幼儿做一些回族的特色面食、油香、麻花、馓子等;情景表演,烤羊肉串;教师提供回族服饰,让幼儿扮演阿訇,带“穆斯林”们做礼拜;用阿语相互问好等,实物粘贴清真大寺(如树叶、种子、桔杆等)。
3、活动的开展让幼儿养成了好的行为习惯,激发了他们爱祖国、爱家长的情感。
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孩子们成长了许多,爱观察事物了。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养成了讲卫生、爱护环境的好习惯。在与家长交谈时,他们也感受到了孩子的变化,都说孩子懂事了,待人有礼貌,家长们很欣慰。
总之,园领导对本次活动作了总结性的评价后,建议全园推广本次活动,目的在于通过活动让我们的民族文化发扬光大,又在此基础上又丰富了一些内容和环节,让这次活动更加完善。
建议和意见
当然,本次主题活动在开展中存在一些不足,如年龄的差异让幼儿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差距,孩子们的语言表达不够完美,知识面浅薄,体现不出“导游”那种自信、自豪的身份。
我觉得如果按大、中、小班的年龄特点安排不同的活动内容,让“家乡美”这一活动系统化,常规化、效果会更好。如小班可以通过图片、照片、电影片段等一些直观教具让他们了解同心美食、民族风俗,建筑特色等内容。中班通过谈话、讨论、绘画、沙雕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大班则可以由爱家乡拓展到爱幼儿园,组织幼儿扫地上的落叶、种花、种树等美化自己的生活环境,用实际行动表达自己热爱家乡的拳拳之心。
园本教研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提高和展示自我的舞台。通过园本教学活动,我意识到园本课程的研究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对教师的专业化素质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园本教研,教师发现问题,研究策略,反思课程,有效的提高了“课程意识”和“活动开发能力”,有利于形成教师的团队精神。同时让我感受到每个教师是不同的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思想,给他们舞台都会有精彩。我们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园本课程,为幼儿的发展服务,还要不断的学习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把更多的理念运用到教学之中,使自己的教学更上一更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