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01物质的分类化学用语及STSE教案
专题一物质的分类、化学用语及STSE 【考纲解读】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4.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5.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6.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7.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8.了解化学在社会、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知识回扣】
一、物质的组成、分类
1.利用分类思想宏观把握物质类别
2.利用分类思想准确把握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如CO、SO
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如NaO、成盐氧化物 CuO按性质两性氧化物:如AlO不成盐氧化物:如CO、NO特殊氧化物:如FeO、NaO、HO
222
222金属氧化物:如K2O、CaO、Fe2O3按组成元素非金属氧化物:如SO2、CO2、SO3、 P2O
533.胶体
(1)胶体区别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颗粒直径大小(1~100nm)。(2)胶体的性质
①丁达尔效应;②电泳现象;③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但能透过滤纸。
(3)胶体微粒一般是离子、分子或难溶物的聚集体,但有些高分子化合物,如淀粉、蛋白质,因其分子非常大,其相对分子质量通常为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千万,因此一个分子就是一个胶体微粒,它们的溶液是胶体。
二、化学用语
1.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关系
【注意】①物质的组成可概括为“宏观一素(元素)、微观六子(原子、分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
②由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单质和化合物均用化学式表示。③几乎所有的酸都是共价化合物,都有确定的分子式。
2.四种符号
(1)元素符号:Al、S(2)离子符号:Al、S、SO3(3)同位素符号:6C、6C 12133+2-2-+3-2(4)化合价符号:Al2O3、H2S 3.七种图式
(1)化学式:Na2O2、NH4Cl、SiO2(2)分子式:C2H4、NH3
(3)最简式(实验式):CH2、CH2O(4)电子式:
(5)结构式:(6)结构简式:CH3COOH
(7)原子结构示意图:
三、化学与STS
高考试题对STSE的考查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近期发生的重大事件,要求从化学视角,运用化学原理去解释;二是运用化学原理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STSE创新题有如下几个命题角度:(1)命题角度一 化学与生活
化学与生活密不可分,休戚相关,涉及的内容有:①食品(如食用油、醋、酱油、盐、食用色素、防腐剂、调味品、添加剂、干燥剂等)与人体健康;②烟酒与人体健康;③油漆、涂料、装饰材料中的化学知识;④化妆品与化学知识;⑤药品相关知识;⑥毒品;⑦饮用水及水溶液;⑧维生素;⑨氟与人体健康;⑩钙与人体健康等。(2)命题角度二 化学与环境保护
当今社会面临着环境日益恶化、生态平衡被破坏等一系列问题,高考命题常以此为考查点,由此达到宣传与教育的作用。重点关注:工业“三废”和生活垃圾处理不当对空气、水体和土壤造成的污染;绿色化学新理念在工、农业生产中起导向作用。
①富营养化:含磷洗衣粉的使用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由于迅速繁殖的浮游生物的颜色不同,使水面呈现蓝色、红色或棕色等。这种现象在江、河、湖泊中出现称为“水华”,在海湾中出现叫做“赤潮”。
②绿色食品:指无污染、无公害、安全且有营养价值的卫生食品。
③绿色化学:指从根本上消灭污染,能彻底防止污染产生的科学。绿色化学观点:a、开发“原子经济”反应;b、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c、采用无毒、无害的催化剂;d、采用无毒、无害的溶剂;e、利用可再生的资源合成化学品;f、环境友好产品。④白色污染:指各种塑料垃圾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因为它们很难降解,会破坏土壤结构。
⑤光化学烟雾:指汽车、工厂等污染源排入大气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紫外线)作用下会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二次污染物,参与光化学反应过程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
⑥酸雨:指pH小于5.6的雨水,它是由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转化而成的,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我国以硫酸型酸雨为主。
⑦温室效应:指由于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排放到大气中的CO2气体大量增加,使地表温度上升的现象。
⑧臭氧空洞:家用电冰箱中使用的制冷剂“氟利昂”以及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在臭氧转化成氧气的过程中起催化作用,从而使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含量减少而形成臭氧空洞。
⑨重金属及重金属污染:如铜、锌、银、铬、镉、镍、铅、汞等。重金属的化合物(以及少数重金属单质)对环境的污染称为重金属污染,如含铅汽油的使用等会造成铅污染。
⑩空气质量日报:1997年5月起,我国有几十座城市先后开始定期发布城市空气质量周报,在此基础上,现在许多城市开始发布空气质量日报。其主要内容包括:“空气污染指数API”“空气质量级别”“首要污染物”等,目前计入API的项目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等。空气污染指数越小,空气质量越好。
(3)命题角度三 化学与能源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物质基础,是向人类提供电能、热能、机械能等一切自然资源的总称。根据开发和使用情况,能源又可分为常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新能源,如核能、太阳能、地热能、氢能等。重点关注:新能源如新型燃料电池、高能绿色电池等的开发和利用。(4)命题角度四 化学与材料
化学是材料发展的源泉,以新型材料为背景考查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及化学原理一直是高考的热点。这类试题与化学基本概念及元素化合物的性质联系紧密,认真理解好题意就能顺利解答。【典型例题】
【典例1】化学与生产生活、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农作物收获后,就地焚烧秸秆,增加土壤中钾肥含量
B.工业废水可经过“再生”处理,用于城市道路保洁、喷泉和浇花用水 C.硅单质常作为制备光导纤维的主要材料
D. 淘米水中含有淀粉可以直接检测加碘盐中是否含有碘元素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农作物收获后,就地焚烧秸秆,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污染大气,不利于环境保护,故A错误;B.将工业废水“再生”处理,把废水变为较为纯净的水,可用于城市道路保洁、喷泉和浇花用水,故B正确;C.光导纤维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不是硅,故C错误;D.碘与淀粉变蓝是指与碘单质与淀粉变蓝,而不是碘的化合物,而食盐加碘加入的是碘的化合物,故D错误; 考点: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典例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氮气的电子式:·N⋮⋮N· B.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C.中子数为16的磷原子:16P D.丙烯的结构简式:CH3CHCH2 【答案】A 【解析】
31··
试题分析:A、氮气分子中氮原子之间形成3对共用电子,故A正确;B、镁离子有10个电子,故B错误;C、磷的质子数为15,故C错误;D、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故D错误。考点:基本化学用语
【典例3】下列有关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两种原子构成的物质不一定属于化合物 B.仅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
C.既能和酸又能和碱发生反应的氧化物一定为两性氧化物 D.既含有金属元素又含有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一定为离子化合物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由两种原子构成的物质也可能是单质,例如:HH,故A正确。由石墨与金刚石组成的混合物只有一种元素即为碳元素,故B错误。二氧化硅既可以与酸反应,也可以与碱反应,而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故C错误。氯化铝是共价化合物,故D错。考点:重点考查了对两性氧化物和离子化合物的判断。
【变式训练】
【变式训练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分子化合物油脂在人体内水解为氨基酸和甘油等小分子才能被吸收
B.现代科技已经能够拍到氢键的“照片”,直观地证实了水分子间的氢键是一个水分子中的氢原子与另一个水分子中的氧原子间形成的化学键
C.我国已能利用3D打印技术,以钛合金粉末为原料,通过激光熔化逐层堆积,来制造飞机钛合金结构件,高温时可用金属钠还原相应的氯化物来制取金属钛 D.用活性炭为糖浆脱色和用次氯酸盐漂白纸浆的原理相同
2【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油脂属于小分子,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错误;B、水分子间的氢键较弱,属于分子间作用力,不是化学键,错误;C、利用钠的强还原性,高温时可用金属钠还原相应的氯化物来制取金属钛,正确;D、用活性炭为糖浆脱色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变化,用次氯酸盐漂白纸浆是利用次氯酸的强氧化性,原理不同,错误。考点: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化学常识。
【变式训练2】下列有关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表示正确的是()
A.质子数为
7、中子数为8的氮原子:87NB.溴化铵的电子式:
C.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答案】D 【解析】
D.间硝基甲苯的结构简式:
试题分析:A、质子数为
7、中子数为7的氮原子的质量数为14,该原子的正确表示方法为:7N,故A错误;B、溴化铵为离子化合物,铵根离子和溴离子都需要标出所带电荷及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溴化铵正确的电子式为:,故B错误;C、氮原子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7,核外有2个电子层,14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5个电子,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C错误;D、间硝基甲苯中,硝基和甲基位于苯环的间为碳原子上,其结构简式为:,故D正确;故选D。
考点:考查了化学用语,涉及结构简式、离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元素符号等的相关知识。【变式训练3】分类法是研究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归类有错的是()
A.氧化性酸:HNO3、H3PO4、HClO4B.干燥剂:碱石灰、硅胶、无水氯化钙 C.酸性氧化物:SiO2、Cl2O、CrO3D.危险化学品:天然气、金属钠、氯酸钾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比氢离子氧化性强的含氧酸,其酸根里的中心原子处于较高的价态。反应中比氢离子易得电子。常见的氧化性酸有浓硫酸、浓硝酸、稀硝酸、亚硝酸及氯、溴、碘的含氧酸,H3PO4不是氧化性酸,A项错误;B、碱石灰、硅胶、无水氯化钙都可有吸水性,可做干燥剂,B项正确;C、SiO2、Cl2O、CrO3都是酸性氧化物,C项正确;D、天然气、金属钠易燃,氯酸钾易爆炸,都属于危险化学品,D项正确;答案选A。考点:考查物质分类
第二篇: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导向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导向
历经半年多时间的“苦战”,高考一轮复习即将结束,我们将全面进入到二轮复习的大战中。对于高中化学这门记忆量大,知识点相对杂乱的学科,如何科学的进行二轮复习并提高备考效率,笔者结合个人实际教学经验与心得体会,做如下浅析,以飨读者。
(一)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与二轮复习的关系
首先,我们对一轮复习与二轮复习进行一下对比。一轮复习是重全面、重基础。可以说是细致的扫描并复习高中化学各章节的主要知识点,经过一轮复习,学生已经对整个高中化学知识点有了初步认识,解题方法与技巧初步建立,做到了所谓的“广积粮”。那么,二轮复习则应该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使得杂乱的知识点体系化、网络化、结构化,并进行解题方法与解题技巧的点拨与训练,结合历年高考真题,不断提升学生的实战能力。因此,二轮复习既是一轮复习的补充与完善,又是对一轮复习的深化与提升。
(二)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的主要任务 1.全面构建高中化学知识体系
笔者认为,在二轮复习中全面的构建整个高中化学知识体系是尤为重要的,所谓知识体系,是指打破教材的章节顺序,按照高考实际的命题规律重新再认识再划分高中化学的全部知识内容。具体的说,高考化学分为六大板块: ①基本概念
这部分主要包括物质的量,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共存与离子反应,物质分类,胶体等内容(即主要为必修一教材第一章与第二章的内容)②基础理论
这部分主要包括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热化学与电化学,化学平衡,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等内容(即主要为必修二教材的第一章与选修四教材的全部内容)③无机元素及其化合物
这部分主要包括金属与非金属两部分,金属重在铁、铝、钠;非金属重在氮、氯、硫。当然,这部分还涉及到其他元素,如镁、铜、硅、碳、氢、氧等内容(即主要为必修一教材的第三章与第四章的内容)④有机化学基础
这部分主要包括烃(烷烃、烯烃、炔烃、苯及芳香烃等)和烃的衍生物(卤代烃、醇、酚、醛、酸、酯等)以及糖类,油脂,蛋白质等内容(即主要为必修二教材第三章与选修五教材的全部内容)⑤化学实验
这部分主要包括化学实验基本仪器与基本操作,物质的鉴别、分离、与除杂,制气装置与综合实验等内容 ⑥化学计算
这部分主要包括十字交差法、差量法等基本方法,守恒、极限、分类讨论等基本思想,以及物质/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浓度的计算,方程式的计算,衡常数的计算等基本题型
其中,化学实验与化学计算即相对独立,又始终渗透在以上各部分中。需要指出的是,根据各学校、各教师的实际情况,可能会与笔者所给出的六大板块稍有出入,但基本思路都是相同的,相差不大。我们在二轮复习中就应按照这样的知识体系进行复习。笔者认为,这样的复习思路即符合高考命题的实际内在规律,又把杂乱的高中化学知识条理化,网络化,使学生明确高考化学的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此外,要不断渗透并指导学生在实际解题时,首先应想到的就是题目考查的是哪个板块下的哪部分的知识,并迅速调取该部分的知识与解题方法技巧,进行有效答题。
2.回归教材,处理好教材与习题的关系
重视与回归教材不论是在一轮还是二轮复习中,都尤显重要。很多学生甚至部分教师都认为教材中基本什么都没有讲,无大用。其实,教材是任何材料都无法代替的宝贵资源。笔者认为重视教材应该从三方面入手。其一,明确教材中重点讲解和介绍了哪些内容。这些尤为是高考的重点,而教材中没有涉及或涉及很少的内容也不应是我们备考的重点。比如在金属这一章节,对于金属镁教材中根本就没有提及,我们在复习中只对其稍作介绍既可;其二,教材中有哪些重点的化学实验与实验现象的描述。高考化学实验很多时候就是源自教材中的实验,在其基础上进行改进与创新。因此,教材中的重要实验要了然于胸,尤其是突出创新性与方法性的实验。比如新教材中对金属铁与水蒸气的反应装置就有较大改进,值得我们重视;其三,注重教材中一些细小知识点的提炼与记忆。事无巨细,尤其对于高中化学这门记忆性内容较多的学科更是如此。比如非金属硅这一章节,教材中就介绍性的讲了很多内容,我们应该有效提炼与记忆,扫清知识死角。此外,在二轮复习的习题训练时,我们也要多引导学生思考题目中的情景或方法是否能在教材中找到影子,或者对应的是教材中哪部分的知识。3.深入研究《考试大纲》与重视近年高考真题
笔者认为,高考《考试大纲》与历年的高考真题绝对是高考的指挥棒与指向灯,是不可代替与或缺的宝贵备考资源,我们应给予高度关注与重视。(1)深入研究高考《考试大纲》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其中对高考要考查的知识范围及每个知识点的能力层次都有明确的要求,我们不能随意的扩大或缩小复习范围,这一点在第二轮复习中显得尤为重要。而且,我们更应重视新考纲与往年考纲比较,有哪些变化,比如新增加或者删去的知识点,或是能力要求级别的变化,针对这些变化要及时调整复习思路与复习内容。时间紧张,要充分有效的利用时间,提高复习效率。少走弯路,少做无用功。
此外,《考试大纲》中还明确规定了化学学科的三种学习能力的要求: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我们要充分利用近年高真题,针对以上三种能力在高考试题中的体现方式和考查形式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要将学生的这三种能力的提升贯穿于二轮复习教学的始终。(2)重视近年高考真题
最近几年的高考真题集中体现了近年高考试题的命题特点与命题趋势,是近几年高考《考试大纲》的具体执行体现。我们研读最近3-5年的各地高考真题,最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任务:一是感受试题的广度和深度,尤其是对主干知识的主要考察方式和命题角度,在二轮复习中一定要把握好“度”的问题,防止出现片面的追求“偏、怪、难”的情况;二是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年份的试题进行横向或纵向对的比找出其内在规律和联系以及共性和差别,更好的把握试题特点,指导备考,同时也做到了习题再精化和再优化;三是感悟试题变化趋势和命题方向,积极尝试并科学的预测命题方向,这更能使二轮复习中重点突出,方向把握更为准确。此外,二轮复习强调的是知识网络化与板块化的复习,我们大可充分利用近年高考真题,使其按照笔者前文所叙述的知识板块分编成专题,进行专项习题训练,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和试题的把握,提高做题能力。4.重视归纳解题方法与渗透解题技巧
一轮复习中,对于学生们来说,主要是求“会”、求“对”、求“懂”、求“记住与理解”,而在二轮的复习中,除了这些之外,更要求“快”、求“稳”。这就要求我们在对习题的把握上,除了能做对之外,更要善于归纳与总结解题方法与解题技巧。多反思多总结,归纳主要的常见试题类型及其对应的解题方法。选择题方面,尤其我省的高考化学选择题都为单选题,这就更突出了技巧性的运用,平时做题时要多想想是否还有其他更简单的方法或者是否有快速选出正确答案的技巧等,不断训练,不断提高做题的速度与准确度。
(三)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精选习题 限时作答
二轮复习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突出“又好又快”,增加实战经验,平时做题时,在精选符合考纲要求的优秀试题的基础上,可以限时作答,即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指定量的习题,并反复如此训练,以提高做题速度。教师在批改学生的试卷时,也尽量按照高考的评分原则与判卷标准进行,这也是对未来的考后估分做好准备。
2.注意审题 规范答题
在二轮复习的习题训练中,要增强读题审题意识与信息收集能力,善于挖掘出化学试题中的隐含已知条件或者限制条件,增强对题目的认识与把握。在历年的化学高考甚至其他学科的高考中,都每每有学生因为审题不严或者出现认识偏差而失分,这些都要尤为注意积累,避免上述情况出现。此外,答题的规范性也要尤为重视,比如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反应条件、气体与沉淀符号)、结构简式、电子式等化学用语的书写,简答题的语言表达与描述的准确性与规范性,计算题的格式、步骤、精确度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平时习题训练中需要注意把握与积累的地方。
3.增强学科内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轮复习是网络化的复习,我们在复习过程中要重视体会化学学科内部知识的联系与综合。高考试题中的综合性试题,尤其是主观题目,往往都是在考查学科内部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在高中化学各板块中,元素化合物知识是基本骨架与试题载体,往往将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部分融入其中,比如元素化合物知识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密不可分,用化学平衡的思想方法来认识一些物质的化学变化等等。我们在做题时一定要注意这种渗透与综合,增强学科内部知识的综合能力。
4.大考过后对试卷的深入分析
每次月考或者其他大型考试过后,我们都要对试卷做深入分析,善于发现现阶段的主要问题与漏洞,是具体某些知识点理解掌握的不到位,还是读题挖出隐含条件的能力还不够,或者是答题还不够规范,以及其他各方面的不足。要不断总结不断进步,增强实战经验与答题能力。
总之,在高考二轮复习的过程中同学们要注重形成知识网络,把握试题方向,限时精练习题,渗透方法技巧,提高综合能力,规范准确做答。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与拼搏,必定会迎来一个丰收与喜悦的六月。祝同学们成功!
第三篇:2014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用语)
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和表示(40分钟100分)单选题(2分×22=44分)
1.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①混合物:氯水、氨水、水玻璃、水银 ②电解质:明矾、冰醋酸、石膏、纯碱③同位素:1H+、2H2、3H④同素异形体:C60、C80、金刚石、石墨
⑤弱电解质:HF、SO2、NH3、H2O
A.②④B.②③④C.②④⑤D.全部正确
2.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以下推理中正确的是()
A.单质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B.金属铝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元素的前面,铝与酸反应一定放出氢气
C.中和反应都有盐和水生成,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都属于中和反应
D.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3.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碘的升华、溴水中萃取溴、石油的分馏、煤的干馏均是物理变化
B.BaSO4难溶于水是弱电解质,在医学上用作钡餐
C.14C可用于文物年代的鉴定,14C与12C互为同位素
D.明矾和氯气均用于水的消毒、杀菌
4.下列化学用语的理解正确的是()
A.某离子结构示意图为,可以表示35Cl-,也可以表示37Cl-
B.羟基和氢氧根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
C.比例模型为,可以表示甲烷分子,也可以表示四氯化碳分子
D.结构简式(CH3)2CHOH可以表示1-丙醇,也可以表示2-丙醇
5.宣传科学,介绍高新技术,揭露伪科学,是教育者的义务,下列各项中属于伪科学的是(A.用催化剂将水变成油B.稻草可变成酒精
C.昆虫通过释放气态化学物质传递信息D.用干冰人工降雨
6.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变成臭氧B.加热胆矾成白色无水硫酸铜
C.漂白的草帽久置空气中变黄D.氢氧化铁胶体加入硫酸镁产生沉淀
7.H2、D2、T2不属于同素异形体,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H2、D2、T2化学性质完全相同B.H2、D2、T2由不同种原子组成C.H2、D2、T2相对分子质量不同D.H2、D2、T2所含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
8.下列表述的化学用语,不.正确的是()
A.16O原子的摩尔质量不等于其相对原子质量B.168O3与188O3互为同位素)
1C.S2的结构示意图-D.C(CH3)4的名称为2,2-二甲基丙烷
9.下列对化学知识概括不合理的是().
A.溶于水并且能导电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电解质
B.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氧化物,同种化合价也可能对应多种氧化物
C.在化学反应中,一定有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并伴有能量的变化
D.能与金属镁反应产生氢气的溶液一定是酸溶液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居室装修材料如化纤地毯、三合板、花岗岩等均会释放出污染空气的甲醛气体
B.古代的陶瓷、砖瓦,现代的有机玻璃、水泥都是硅酸盐产品
C.氨基酸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其晶体主要以内盐形式存在,调节溶液的pH可改变它 的溶解度
D.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因此裂化、炭化属于化学变化,风化、老化则属于 物理变化
11.2011年冬天,包括湖北在内的全国多个地区发生持续大雾天气,“PM2.5”数据监测纳入公众视
野。“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细小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下列有 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雾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B.持续大雾天气给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带来很大的影响
C.大雾的形成与汽车的尾气排放没有关系
D.空气中悬浮的细小颗粒物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1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一次电池、二次电池和燃料电池是三种常见的化学电源
B.分馏、裂化、裂解是利用化学变化来炼制加工石油的三种重要方法
C.人造丝、人造棉、铜氨纤维的主要成分均为纤维素
D.钢化玻璃、有色玻璃、光学玻璃是适用于不同场合的特种玻璃
13.你认为下列数据可信的是()
A.某雨水的pH为5.6B.某澄清石灰水的浓度是2.0 mol·L1 -
C.某胶体粒子的直径是160 nmD.某常见气体的密度为1.8 g·cm3 -
14.Al2H6的球棍模型如右图所示,它的熔点为150 ℃,燃烧热极高。下列说法肯定错误是()
A.Al2H6中H为-1价,Al为+3价
B.Al2H6在空气中完全燃烧,产物为氧化铝和水
C.Al2H6是离子化合物D.Al2H6可能成为未来的储氢材料和火箭燃料
15.从化学角度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化学是在分子原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所以通过化学手段可以识别、改造和创造分子
B.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定量研究方法是化学发展为一门学科的重要标志
C.绿色化学是指以绿色植物为原料来源的现代新型化学工业
D.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常用焓变(ΔH)来表示,ΔH=H(反应产物)-H(反应物)
16.关注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人人有责。下列与STSE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煤的主要成分是焦炭和无机物杂质 B.用家用汽车代替公交车不能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C.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不仅会造成酸雨还可能引起光化学烟雾
D.添加三聚氰胺能增加奶制品的N元素含量,但是对人体有害
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玻璃、福尔马林、淀粉、Fe(OH)3胶体均为混合物
B.酸化的Ba(NO3)2溶液和品红溶液都能将SO2和CO2气体区别开
C.用紫色石蕊试液检验HCHO溶液是否被氧化
D.NaHCO3、Na2CO3、(NH4)2CO3三种固体受热后均能生成气体
19.下列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用明矾净化水
B.烹鱼时加入少量的料酒和食醋可减少腥味,增加香味
C.向鸡蛋白溶液中滴入硝酸铅溶液,析出白色沉淀
D.甘油加水作护肤剂
20.下列现象或变化过程与胶体的性质无关的是..()
A.清晨森林中的道道光柱B.夕阳下的晚霞
C.海水的淡化D.明矾净水
21.磁流体是电子材料的新秀,它既具有固体的磁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制备时将等物质的量的FeSO4和Fe2(SO4)3溶液混合,滴入稍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随后加入油酸钠溶液,即可生成 黑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为5.5~36 nm的磁流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得的分散系属于溶液()
B.所得的分散系中分散质为Fe2O
3C.当一束强可见光通过该分散系时会出现光亮的“通路”
D.该分散系很不稳定
22.纳米是长度单位,1 nm=109 m,当物质的颗粒达到纳米级时,会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如由 -()
铜制成的“纳米铜”具有非常强的化学活性,在空气中可以燃烧。下列关于“纳米铜”的叙述 正确的是()
A.“纳米铜”比铜片的金属性强B.“纳米铜”比铜片更易失去电子
C.“纳米铜”比铜片的氧化性强D.“纳米铜”的还原性与铜片相同
非选择题(56分)
23.(20分)(1)现有以下物质:a.NaCl晶体 b.液态SO3 c.液态的醋酸 d.汞 e.BaSO4固体 f.纯蔗糖 g.酒精 h.熔化的KNO3
请回答下列问题(填写相应的字母):
①以上物质中能导电的是________。
②以上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
③以上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
④以上共价化合物中溶于水后形成的水溶液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____。
(2)下列关于氧化物的各项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写序号)。
①酸性氧化物肯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②非金属氧化物肯定是酸性氧化物
③碱性氧化物肯定是金属氧化物
④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⑤酸性氧化物均可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
⑥与水反应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酐,与水反应生成碱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⑦不能跟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能跟碱反应
24.(10分)正确认识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学好化学的关键之一。我们可用下图左侧示例来表示事物的不同点。将两种事物相同点写在两个圆重叠的区域内,每种事物的不同点则写在相应圆中重叠区域外的部分。请参照下图左侧示例,另外确定一组化学事物,填写在右侧空格中。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16分)A、B、C、D为短周期元素的单质,它们都能在氧气中燃烧,四种元素形成的五种氧化物中,常温下只有一种为无色液体,其余均为固体,且四种固体氧化物中,有三种能与硫酸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有两种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
(1)从以上信息看,A、B、C、D一定含有的元素有________和________(按原子序数从小到大的顺序回答,下同)。你推断出有后者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调整四种固体氧化物的比例,加入足量水可得澄清的无色溶液,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盐酸,最终有白色沉淀生成。据此,你推测另两种元素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写出生成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五种氧化物中有________种碱性氧化物,________种酸性氧化物。
23.(1)①dh ②aceh ③bfg ④bc(2)③⑥(每空4分)
24.A分子 B原子 a由原子构成 b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c都在不断地运动(或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a只有一种生成物 b只有一种反应物 c都是 化学反应等其他合理答案)(每空2分)
25.(1)氢 铝 四种固体氧化物中,有三种能与硫酸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有两种能和氢氧化钠溶 液反应生成盐和水,说明必有一种既能与硫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则只能是氧化 铝,故必有铝元素
2(2)钠 硅 SiO23+2H+H2O===H4SiO4↓或SiO3+2H===H2SiO3↓ -+-+
(3)1 1(每空2分)
第四篇: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教案:第4讲 物质的量的浓度
化学用语及常用计量第四讲 物质的量的浓度
(建议2课时)
[考试目标] 1.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
2.了解溶液体积、物质的量的浓度和溶质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3.了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要点精析]
一、物质的量浓度(CB)
以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
nBc表达式:
B=V
单位:mol·L-1或mol·m-3 注意:
1.溶质可以是单质、化合物,如C(Cl2)=0.1mol·L-1,C(NaCl)=3.1mol·L-1;也可以是离子或其他特定组合,如C(Al3+)=2.6mol·L-1,C(SO42-)=0.3mol·L-1。
2.带有结晶水的物质作为“溶质”时,溶质是不含结晶水的化合物;NH3、Cl2等溶于水后成分复杂,求算浓度时仍以溶解前的NH3、Cl2为溶质。3.V是溶液体积,不是溶剂体积。
4.在一定浓度的溶液里取出任意体积的溶液,其浓度大小不变,所含溶质的质量改变。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 所需实验仪器
托盘天平、钥匙、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若溶质为液体或浓溶液,上述仪器中的托盘天平、钥匙改为量筒。2.配制步骤
(1)计算:根据配制要求计算出所需固体溶质的质量或所需浓溶液的体积(2)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溶质的质量或用量筒量取溶质的体积
(3)溶解:将称量或量取的溶质放入烧杯中再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之溶解。(4)转移:将溶解的溶液冷却至室温,沿玻璃棒注入准备好的容量瓶里,并用适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转移至容量瓶中。
(5)定容:往容量瓶中继续缓慢地加入蒸馏水至距刻度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蒸馏水直到凹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水平相切,盖好容量瓶塞,颠倒摇匀,然后将配好的溶液装入干净试剂瓶中,贴上标签,注明名称、浓度、配制日期。注意事项:(1)容量瓶在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其程序为加水→倒立、观察→正立,瓶塞旋转180°→倒立观察。(2)不能用容量瓶溶解、稀释,也不能作反应容器,更不能用作试剂瓶(即不能久贮溶液)。(3)定容时,视线、液面凹面、刻度线三点处于同一水平。3.误差分析
原理:cB = nB/V=m/MV(M-溶质的摩尔质量,配制某种溶液时是定值)(1)称量或量取时所引起的误差
使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的主要原因:
3.溶液各种浓度的计算
(1)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换算公式:
ρC=1000w % M
(2)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解度的换算公式:
ρC=1000S(100+S)M
(3)不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混合计算 ① 稀释定律:C1V1=C2V2或m1W1=m2W2 ②混合后溶液体积不变 C1V1+C2V2=C混(V1+V2)③混合后溶液体积改变 C1V1+C2V2=C混V混
V混=m混/ρ混
(4)标准状况下求气体溶解于水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C= ρV1000MV+22400VH2O
例6: 在标准状况下,1体积的水溶解700体积的氨气,所得溶液的密度为0.9 g/cm3,则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水密度为1 g/cm3)
()
A.18.4 mol·L-1
B.20.4 mol·L-1
C.31.25 mol·L-1
D.33.1 mol·L-1
解析:正确答案选A。水的体积和氨气的体积必须单位相同,如果以“L”为单位,则分别求出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18.4 mol·L-1。
例7:体积为VmL,密度为dg/cm3的溶液,含有式量为M的溶质mg,其浓度为C mol·L-1,质量分数为w%,下列表示式中正确的是()
w 1001000mC.w%=(c×M)/(1000×d)%
D.c=
VMA.c=(w×100×d)/M
B.m=V×d×解析: 正确答案为B、D。
对A应为:c=(w%×1000×d)/M=(w×10×d)/M;对B溶质的质量为:m(溶质)=m(溶液)×ρ=(v×d)×w%;对C取1L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c×M)/1000×d]×100%=[(c×M)/10×d]%;mol1000mM对D:c mol·L-1。3V10LVM
m
第五篇:XX届高考化学第一轮化学平衡要点复习教案_2
XX届高考化学第一轮化学平衡要点复习
教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3.2
化学平衡
(4等效平衡)
【归纳与整理】
一、含义
时间
n
n
n
0
0
0.8
0.68
0.6
0.56
0.54
0.54
…
0.54
0.24
0.10
0
0
0
在一定条件下(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对同一可逆反应,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同,而达到平衡时,同种物质的百分含量(体积分数、质量分数或物质的量分数)相同的化学平衡互称等效平衡。
二、分类
.体积可变的可逆反应(以合成氨反应为例):
(1)在等温等容条件下,作为参照体系,在投入一定物质的量的N2和H2以后,经历一段时间,达到相应的平衡状态。
若反应起始时提供的原料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分别以a、b、c表示,欲建立与参照体系相同的平衡状态,(即达平衡时N2、H2和NH3具有相同的体积分数),则a、b、c应满足的限制条件是什么?
(2)若在等温等压条件下,建立两相同的平衡体系,反应起始时提供的原料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应满足怎样的限制条件?
2.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以H2+I22HI为例):
根据下表中的有关数据,填写当起始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发生改变时,预测在建立平衡过程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的特征。
并讨论⑴等温等容条件下;⑵等温等压条件下;在上述反应欲建立相同平衡状态时与参照体系之间在原料方面应存在的一般限制关系。
时间
n
n
n
0
0
0.8
0.68
0.6
0.56
0.54
平衡
0.54
…
0.54
0.24
0.10
0
0
0
时间
n
n
n
0
0
平衡
…
0
0
0
【例1】一定温度下,在恒定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B
3c,若反应开始时充入2molA和2molB,达到平衡后A的体积分数为a%。其他条件不变时,若按下列四种配比作为起始物质,平衡后A的体积仍为a%的是()
A.3molc
B.3molc和1molB
c.1molA、2molB和1molHe(不参加反应)
D.2molA、3molB和3molc
【例2】在一个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保持一定温度,进行以下反应:
H2(g)+Br2(g)
2HBr(g)
已知加入1molH2和2molBr2时,达到平衡后,生成amolHBr。在相同条件下,且保持平衡时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不变,对下列编号⑴~⑶的状态,填写表中的空白:
起始状态
平衡时HBr的物质的量
编号
H2
Br2
HBr
已知
0
a
⑴
0
⑵
0.5a
⑶
m
n
【基本练习】
等效平衡
.在一定容的密闭容器中,加入mmolA,nmolB发生下列反应:
mA(g)+nB(g)pc(g),平衡时c的浓度为wmol•L-1,若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起始时放入amolA,bmolB,cmolc,要使平衡后,c的浓度仍为wmol•L-1,则a、b、c必须满足的关系是
A.a:b:c=m:n:p
B.a:b=m:n,c.
,D.,2.某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m+N
3E,若开始时只充入3molE,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压强比起始时增大了10%;若开始时只充入3molm和1molN的混合气体,达到平衡时m的转化率为
A.30%
B.40%
c.60%
D.70%
3.在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X和3moly,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X+3y
2Z,到达平衡后,y的转化率为a%,然后再向容器中通入2molZ,保持在恒温恒压下反应,当达到新的平衡时,y的转化率为b%。则a与b的关系是
A.a=b
B.a>b
c.a
D.不能确定
4.密闭容器中,对于反应N2+3H22NH3,N2和H2起始时分别为10mol,30mol,达到平衡,H2的转化率为25%,若从NH3开始进行化学反应,在相同条件下,欲使平衡时各成分的含量与前者相同,则起始时NH3的物质的量及NH3的转化率应为
A.40mol和25%
B.40mol和80%
c.20mol和25%
D.20mol和75%
5.在一恒定容积的容器中充入2molA和1molB发生反应:2A(g)+B(g)
xc(g)。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为w%。若维持容积和温度不变,按0.6molA、0.3molB和1.4molc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仍为w%,则x的值为
A.只能为2
B.只能为3
c.可能为2,也可能为3
D.无法确定
6.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H20.5mol、I20.5mol,发生如下反应:
H2(g)+I2(g)
2HI(g)达到平衡时,生成HI0.8mol。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
⑴保持体积不变,充入H2(g)1mol、I2(g)1mol,达到平衡时生成HIXmol
⑵保持压强不变,充入HI2mol,达到平衡时,剩余HIymol。则X、y分别是
A.0.6mol、0.6mol
B.0.8mol、0.8mol
c.1.6mol、1.6mol
D.无法计算
7.在温度和容积相等的条件下,有反应:2A(g)+2B(g)
3c(g)+D(g),现分别从两条途径建立相应的平衡体系:
Ⅰ.A、B起始浓度均为2mol/L;
Ⅱ.c、D起始浓度分别6mol/L和2mol/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Ⅰ、Ⅱ两途径最终达到平衡时,体系内各气体的物质的量分数不同
B.Ⅰ、Ⅱ两途径最终达到平衡时,体系内各气体的体积分数相同
c.达到平衡后,Ⅰ途径的vA等于Ⅱ途径的vA
D.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Ⅰ途径可能与Ⅱ途径不相同
等效思想
.某温度下,在一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反应2A(g)+B(g)
2c(g)达到平衡时,A、B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moL、2molL和4moL。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对平衡混合物中三者的量做如下调整,可使平衡右移的是
A.均减半
B.均加倍
c.均增加1moL
D.均减少1moL
2.某温度下,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B(g)3c(g)+2D(g),若开始时四个容器中所装A、B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甲:2molA、1molB;
乙:1molA、1molB;
丙:2molA、2molB;
丁:1molA、2molB
在相同温度下建立平衡时A、B转化率大小的关系为
A.A的转化率:甲<丙<乙<丁
B.A的转化率:甲<乙<丙<丁
c.B的转化率:甲<丙<乙<丁
D.B的转化率:丁<乙<丙<甲
3.一定温度下,将amolPcl5通入一个容积不变的反应器中,达到如下平衡
Pcl5(g)
Pcl3(g)+cl2(g)测得平衡混合气体的压强为p1。此时再向反应器中通入amolPcl5,在不变的温度下再度达到平衡,测得压强为p2。则p1、p2的关系是
A.2p1>p2>p1
B.2p1=p2
c.2p1
D.无法判断
4.在容积相同的两密闭容器A和B中,保持温度为423k,同时向A、B中分别加入amol
及bmol碘化氢,待反应2HI
I2+H2
达到平衡后,下列说法肯定正确的是
A.从反应开始到建立平衡A容器中所需的时间短
B.平衡时A、B两容器中I2蒸气的浓度相同
c.平衡时I2蒸气在混合气体中的百分含量,A容器大于B容器
D.平衡时HI的分解率等于
5.在恒温时,一固定容积的容器内发生如下反应:2No2
N2o4,达平衡时,再向容器内通入一定量的No2,重新达到平衡后,与第一次平衡时相比,No2的体积分数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无法判断
6.某恒温恒容的容器中,建立如下平衡:2A(g)B(g),在相同条件下,若分别再向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A气体或B气体,重新达到平衡后,容器内A的体积分数比原平衡时
A.都增大
B.都减小
c.前者增大后者减小
D.前者减少后者增大
参考答案
等效平衡
【解析】Bc
2【解析】D
3【解析】A
4【解析】D
5【解析】c
6【解析】c
7【解析】BD
等效思想
【解析】
2【解析】A
3【解析】A
4【解析】AD
5【解析】c
6【解析】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