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2.1.1《劝学》测试(苏教版08版必修1)[五篇]

时间:2019-05-15 04:35: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2.1.1《劝学》测试(苏教版08版必修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2.1.1《劝学》测试(苏教版08版必修1)》。

第一篇:语文:2.1.1《劝学》测试(苏教版08版必修1)

高一语文《劝学》巧学精练

(一)基础知识

1.下面对加点字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 A.假(借助,利用)舟楫者狐假(借助,利用)虎威不假(借助)思索 ...B.冰,水为(做,凝成)之行将为(被)人所并为(为了)之奈何 ...C.非利足也,而致(达到)千里专心致(尽,极)志闲情逸致(兴致,情趣)...D.劝(劝勉,鼓励)学劝(用道理打动人)导劝(劝说,阻止)架 ...2.指出说法正确有一项 [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爪牙”在文中用的是它的比喻义。B.白居易《忆江南》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里的“蓝”和“取之 于蓝”中的“蓝”相同。

C.《劝学》是《荀子》里的第一篇。节选的三段着重论述了学习应持的态度。

D.《劝学》的作者荀况,是春秋后期赵国人,他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3.“而”字主要有下列用法,后边句中的“而”属哪种用法,请把相应的用法的序号填 在句后的括号里。

a.连词,表并列关系b.连词,表递进关系c.连词,表转折关系d.连词,表假 设关系e.连词,表顺承关系f.连词,表修饰关系g.代词,同“尔”,你,你的。(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________(2)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________(3)顺风而呼,声非如疾也________(4)蟹八跪而二螯________(5)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________(6)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 4.下列句中的“上”与例句中的“上”用法相同的是 [ ] 例句:上食埃土

A.上山擒虎易,开口求人难 B.物价上涨

C.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D.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5.从下面的比喻句中找出正面设喻的一项 [ ](1)青出于蓝(2)冰寒于水(3)骐骥一跃,不能十步(4)驽马十驾,功在不舍(5)车柔以为轮(6)金就砺则利(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1)(3)(5)(7)B.(1)(2)(5)(6)C.(2)(4)(7)(8)D.(3)(5)(6)(8)6.指出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 [ ] A.不如登高之博见也。B.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C.雁荡具体而微者。D.今战士还者不足两万耳。7.下列加点词活用现象相同的[ ] ①车柔使之然也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科己③斗折蛇行,明灭可见④假舟楫者 ...,非能水也⑤瑜等率轻锐继其后⑥吾妻之美我者⑦其至又加少也 .....A.①② B.⑤⑦ C.④⑥ D.②③(二)阅读

1.阅读下面节选自《荀子·劝学》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中扶而直;白沙在涅(黑泥),与之俱黑。兰槐之根

是为芷,其渐之滫(xiǔ,臭水),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①编之以发,系之苇苕②而临百仞之渊③其渐之滫,君子不近④庶人不服 .....2.下列句子加点的“其”字与其他不同类的一项 [ ] A.其渐之滫,君子不近B.其质非不美也C.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3.下列句中没有省略介词“于”的一项是 [ ] A.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C.其渐之滫,君子不近D.而临百仞之渊

参考答案

(一)1.B 2.B 3.(1)c(2)d(3)f(4)a(5)e(6)f(7)b 4.B 5.B 6.A 7.D(二)1.①拴着②对着③浸④百姓 2.A 3.D

第二篇:2011年高一语文同步测试:2.1.1《劝学》(苏教版必修1)

《劝学》知识点梳理

一、基础知识

1.下边加点的字的字形、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輮(róu)以为轮金就砺(lì)则利智(zhì)明而行无过矣 B.虽有槁暴(bào)须臾(yú)驽(nú)马

C.善假(jià)于物跬(kuǐ)步金石可镂(1òu)D.跂(qì)而望骐骥(jì)爪(zhǎo)牙 2.下边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君子生非异也。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3.为下列各句加点词选出一个恰当的义项。(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A.假如B.假装C.借助,利用D.假的(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A.在那里B.什么C.助词D.代词“之”(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A欺凌,损害B.晒C.又猛又急的D.暴躁(4)驽马十驾,功在不舍。()A.量词;功劳,功勋 B.驾驶;工作,事情

C.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成功,功效

第1页

D.量词;功能

(5)假舟揖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A.断,断绝B.超越,超过C.拒绝D.横渡,横穿

4.“而”字主要有下列用法,后边句中的“而”属哪种用法,请把相应的用法的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里。

a.连词,表并列关系。b.连词,表递进关系。c.连词,表转折关系。d.连词,表因果关系。e.连词,表顺承关系。f.连词,表修饰关系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③吾尝终日而思矣()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⑤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⑥蟹六跪而二螯()

5.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二、课文阅读训练

“积土成山,„„用心躁也。”

6.下面句中的“焉”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B.子亦有不利焉 C.朝济而夕没版焉D.将焉取之

第2页

7.指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今不同的意思 A.蟹六跪而二螯 古义指: 今义指: B.用心一也 古义指: 今义指:

8.按照“之”字的意义的用法,选出全是代词的一项()

①青,取之于蓝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③不如须臾之所学也④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⑤冰,水为之⑥君将哀而生之乎⑦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⑧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A.②③⑤B.①⑤⑥C.③⑦⑧D.④⑤⑧

9.从文言句式特点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何陋之有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0.准确翻译下边文句。

(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译:(2)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译: 11.本段共六句,共分几层?请在文中标出来,并指出每层的大意。12.本段运用了的论证方法。

三、阅读下列文字,按文后要求答题。

第3页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昏昏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枝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13.注音 ①衢()②()14.解释加点的词 ①无冥冥之志者: ②无赫赫之功: ③事两君者不容: ④淑人君子,其仪一兮: ⑤心如结兮: 15.翻译下列句子:

①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译:

②尸鸠在桑,其子七兮。译:

16.这一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 17.这一段的论点是: 参考答案

一、1.D2.C3.(1)C(2)A(3)B(4)C(5)D 4.①c②b③f④d⑤f⑥a5.B

二、6.B7.A蟹钳;两膝弯曲,使一个或两个膝盖着地B因为用心;集中注意力或居心8.B9.A10.略 11.分三层。一层(l-2句),学习要积累;二层(3-4句),学习要有恒;三层(5-6句)、学习要专心 12.比喻论证

第4页

三、13.①qú②téng 14.①昏暗不明的样子,这里有精诚专一的意思②显著盛大的样子③侍奉④善;仪态⑤凝结在一起 15.①所以没有精诚专一的精神,就不会智慧豁然贯通。②布谷鸟喂小鸟,平均对待,始终如一 16.学习(或办事)应专心致志 17.故君子结于一也

第5页

第三篇:苏教七上语文期中测试

七年级语文期中测试题

一、积累运用(20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迈进了中学已四个月了。在这片沃()土上,我们眺望繁星漫天,凝眸()夕阳余辉;líng()听悦耳的朗朗书声,醉心bān()斓的文学风景。在这片沃土上,我们与贾里交朋友,向田晓菲学习„„让我们爱上语文,播撒希望。

2.默写(6分)

(1)(),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2)(),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3)晴空一鹤排云上,()。(刘禹锡《秋词》)

(4)最是一年春好处,()。(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5)绿树阴浓夏日长,()。(高骈《山亭夏日》)

(6)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则不复也。”(《论语》)

3.名著阅读: 《汤姆•索亚历险记》回答问题。(4分)

(1)《汤姆•索亚历险记》是()国(国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作品。(2分)

(2)作品中主人公汤姆在想去当海盗之前还计划做什么?(2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接触了社会,开阔了视野。

B.在学习上,老师要求我们勤奋努力、独立思考、积极探究。

C.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是一个人事业成败的关键。

D.为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伤害事故,政教处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

5.爷爷听力不好,在广告上看到一款高级助听器,购买需要汇款1486元。汇款单上有一栏要求汇款金额(大写),请你帮忙写一下。(2分)

人民币(大写)元整。

6.下面是打乱的三副对联,请你运用你所学过的对联知识匹配,配出两副来即可。(2分)

东风吹出千山绿四面荷花三面柳九天日月开新运

万里笙歌乐太平春雨洒来万象新一城山色半城湖

①②

二、理解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7-8题。(6分)

清江引秋怀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7.作者是抓住哪些意象(景物)来写“秋怀”的,创设了一幅怎样的图景?(3分)

答:

8.“芭蕉雨声秋梦里”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曲简要分析(3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

【甲 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 足?”曰:“宁信度,无自信

也。”(《郑人买履》)

【乙文】今有人①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②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③已。”如知其非④义,斯⑤速已矣,何待来年?(《月攘一鸡》)

【注释】①攘:窃取、偷盗。②损:减少。③已:停止。④义:符合道理、事理。⑤斯:那么就应该的意思。9.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先自度其足()②而置之其坐()

③或告之曰()④是非君子之道()

1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4分)

①宁信度,无自信也。

②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年?

11.下列对加点字“之”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今有人攘其邻之鸡者②而置之其坐③是非君子之道④请损之

A.①②③④都相同 B.①③相同,②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①②③④都不相同

12.你认为【乙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三)阅读《地球之水天外来?》选段,完成13—16题。(共8分)

地球之水天外来?

水是生命的源泉。地球上有生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地球上有大量的水。水存在于辽阔无边的海洋,存在于纵横交错的江河,存在于星罗棋布的湖泊,也存在于地下。

那么,地球上的水是哪里来的?

对这个问题,科学家仍一直在探索。一种普遍流行的观点是:地球上的水是在地球形成时,从那些宇宙物质中分离出来的;而在地球形成以后,从地球内部不断析出 水分聚集在地表。这由今天的火山活动可以得到证实。从地下分离出水的规模现在还很大。一次火山爆发,它喷出的水蒸气就可达几百万公斤。可以想见,在漫长的 地球历史发展过程中,这样产生的水是很多的。此外,地球的重力比较大,它能把水吸引住;地球上的温度也有利于水的存在,如果地球表面温度太高,水就会被汽 化跑到太空去了,如果温度太低,水都变成冰了。

近来,科学界又有一个重要发现:地球上的水源靠“天外来客”不断得到补充。

据美国科学家最近在美国地质物理协会的一次会议上宣布,卫星观测表明每天有成千上万个小型冰球撞击地球大气层,它们带来的水分进入了地球大气和海洋,对地球上保持充足的水源起到了重要作用。

美国依阿华大学的物理学家路易斯•弗兰克于1986年首先发现了这一现象。1996年2月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射的极地探测卫星又发现,每隔5至30分钟,就会有直径在12米左右的小型冰球撞击地球外层大气,每天撞击地球大气层的冰球总数最高迭4.3万个。

科学家解释说,这些冰球由冰和宇宙尘埃组成,实际上也就是小彗星。当距离地球1660公里到2.4万公里时,冰球就分裂成小碎片。当这些碎片暴露在阳光下 时,就地迅速汽化,成为厚达48公里左右的云层,然后或被风吹散或形成降水。弗兰克博士估计,每隔一万到两万年,来自太空的冰球可以使地球海平面升高 2.54厘米。天文学家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认为陨冰(如余杭陨冰)可能就是这些未汽化的冰球。

13.文章为什么用问句“地球之水天外来?”作标题?(2分)

14.画线句中的“这一现象”具体指的是什么?(2分)

15.地球上的哪些因素也使水得以在地球上存在?(2分)

16.最后一段句子中“可能”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四)阅读《高贵的生命不卑微》一文,完成17-20题。(14分)

高贵的生命不卑微朱国勇

①他是黑人,1963年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贫民区。对于未来,他看不到什么希望。

② 十三岁的那一年,有一天,父亲突然递给他一件旧衣服:“这件衣服能值多少钱?”“大概一美元。”他回答。“你能将它卖到两美元吗?”父亲用探询的目光看着 他。“傻子才会买!”他赌着气说。父亲的目光真诚又透着渴求:“你为什么不试一试呢?要是你卖掉了,也算帮了我和你的妈妈。”他这才点了点头:“我可以试 一试,但是不一定能卖掉。”他很小心地把衣服洗衣净,没有熨斗,他就用刷子把衣服刷平,铺在一块平板上阴干。第二天,他带着这件衣服来到一个人流密集的地 铁站,经过六个多小时的叫卖,他终于卖出了这件衣服。

③过了十多天,父亲突然又递给他一件旧衣服:“你想想,这件衣服怎样才能卖到二十美元?”怎 么可能?这么一件旧衣服怎么能卖到二十美元,他最多只值两美元。“你为什么不试一试呢?”父亲启发他,“好好想想,总会有办法的。”终于,他想到了一个好 办法。他请自己学画画的表哥在衣服上画了一只可爱的唐老鸭与一只顽皮的米老鼠。他选择在一个贵族子弟学校的门口叫卖。不一会儿,一个开车接少爷放学的管家 为他的小少爷买下了这件衣服。那个十来岁的孩子十分喜爱衣服上的图案,一高兴,又给了他五美元的小费。二十五美元,这无疑是一笔巨款!

④回到家后,父亲又递给他一件旧衣服:“你能把他卖到两百美元吗?”父亲目光深邃,像一口老井幽幽地闪着光。这一回,他没有犹疑,他沉静地接过了衣服,开始了思索。

⑤两个月后,机会终于来了。当红电影《霹雳娇娃》的女主演拉佛西来到了纽约宣传。记者招待会结束后,他猛地推开身边的保安,扑到了拉佛西身边,举着旧衣服请她签个名。拉佛西先是一愣,但是马上就笑了①。没有人会拒绝一个纯真的孩子。拉佛西流畅地签完名。

⑥ 他笑了②,黝黑的面庞,洁白的牙齿:“拉佛西女士,我能把这件衣服卖掉吗?”“当然,这是你的衣服,怎么处理完全是你的自由!”他“哈”的一声欢呼起来: “拉佛西小姐亲笔签名的运动衫,售价两百美元!”能过现场竞价,一名石油商人以一千两百美元的高价收购了这件运动衫。

⑦回到家里,他和父亲,还 有一大家人陷入了狂欢。父亲感动得泪水横流,不断地亲吻着他的额头:“我原本打算,你要是卖不掉,我就派人买下这件衣服。没想到你真的做到了!你真棒!我 的孩子,你真的很棒„„”父亲接着说道,“我只是想告诉你,一件只值一美元的旧衣服,都有办法高贵起来。何况我们这些活生生的人呢?我们有什么理由对生活 丧失信心呢?我们只不过黑一点穷一点,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就在这一刹那间,他的心中,有一轮灿烂的太阳升了起来,照亮了他的全身和眼前的世界。“连一件 旧衣服都有办法高贵,我还有什么理由妄自菲薄呢!”

⑧从此,他开始努力地学习,刻苦地锻炼,时刻对未来充满着希望!二十年后,他的名字传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他的名字叫——迈克尔 乔丹!

(选自《读写月报》,2011-4有删改)

17.试分析第①段有何作用?(2分)

18.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有两处“笑了”,其内涵不同,请加以分析。(4分)

第①处“笑”:

第②处“笑”:

(2)理解“他的心中,有一轮灿烂的太阳升了起来,照亮了他的全身和眼前的世界”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3分)

19.第⑤段中“他猛地推开身边的保安,扑到了拉佛西身边”有人认为作者把“扑”改成“跪”更好,因为这样更能打动拉佛西,你认为呢?(3分)

20.人物形象探究:有人认为本文主人公是儿子,有人认为是父亲,还有人认为是父亲和儿子。你是怎么看的?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2分)

附加:1

(四)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倒,妇梦中咳嗽。(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忽一人大呼“火起”,天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 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 股战战,几欲先走。(14分)

28、解释画线加粗词的意思。(6分)

虽:___________指:___________名:___________奋:__________股:走:_____________

29、与“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的“之”意义不同的一项是:()(2分)

A.学而时习之B蜀之鄙有二僧C.志士不饮盗泉之水D.于厅事之东北角

30、翻译文中画线句。(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第 2段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请找出第二段中属于侧面描写的一句。在文中用波浪线标出。(2分)

(五)扁 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 “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 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11分)

32、从本文中找出一个通假字。(1分)()通()

33、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扁鹊望桓侯而还走()(2)不治将益深()

(3)桓侯故使人问()(4)使人索扁鹊()

34、用文中原句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1)、桓侯不愿让扁鹊治病的原因是。

(2)、从文中“疾在腠理”、“”、“”、“病在骨髓”可知桓侯的病越来越严重。

35、翻译下面句子(2分)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附加2

2.给下面选文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所给的拼音写汉字。(4分)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

气里yùnniàng()()。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

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3.根据下列语句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比喻突出地显露出才能和本领。()

(2)音乐是用来教育感化人,使人和谐相处的。()

(3)有钱而心狠,残酷地剥削和压迫穷人。()

(4)高高举步,神气十足。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自从来到这世界上,人类就面临着两种挑战,一是来自人类本身,一是来自大自然。

B.考试失败了,李玲伤心极了,她多么希望知心朋友和她分享这无限的苦恼啊!

C.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D.考生在考场上专心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的等待着。

5.仿照下列句中画线的部分,再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2分)

山间的清泉,你何必与遥远的大海比浩瀚呢?你自有你的清纯。

路边的小草,你何必与伟岸的大树比挺拔呢?你自有你的执着。,?。

6.如果你不小心伤害了同学,那么你向他(她)真诚地道歉,得体的一项是()(2分)

A.对不起,就算我错了,好不好?

B.对不起,我真的不是故意的,请原谅我,好吗?

C.对不起,是我错了,但我不是故意的,你应该原谅我才对,好不好?

D.对不起,虽然我错了,但是你也有不对的地方,你不能只怪我。

7、按照课文或根据意思用课文中原句填空(12分)

(1)海内存知己。

(2),不亦君子乎?

(3)远方的朋友遇到挫折,为了表达对朋友的关切,可用,来表达对朋友的关切之情。(《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当前改革困难不少,我们应有,的精神。(《登飞来峰》)

(5)《观沧海》一诗中采用虚写的手法含蓄地表现诗人气吞山河、囊括宇宙的气概的句子是:,。

(6)《木兰诗》中,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是:。

8.对下面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首联写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多年,饱含了诗人无限的辛酸。

B.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

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

D.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也给友人以鼓舞。得分 评卷人 复评人

二、阅读赏析百花园。(40分)

(一)(12分)

老远,我便看见了,看见她了─—我的母亲。在风中,她无助地倚在墙边,凌乱而花白的头发在苍老的有脸颊旁飘扬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还有那根又光又亮的竹棒。

……

我的视线顷间模糊了。朦胧的泪眼中,我依稀看到了村旁那长长的路,路旁那长长的小巷,巷里那根长长的竹棒,竹棒后蹒跚着一个长长的、长长的人影。

“妈妈!”我奔过去,为自己的虚荣,为自己的无知,流着泪。在风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然而她立在那儿却是那么挺拔,那么坚定,仿佛在憧憬,又仿佛在等候。

妈妈,我回来了,我已经回来了。我其实还记得,还记得来时泥泞的山路,还记得赤足跑过石板的清凉,还记得家里厚重的木板门栓,还有,还有我们曾共同相偎走过的那条小巷,那条深深的小巷。

9、文段出自课文《》,这是一篇_____________(体裁)。(2分)

10、将以下两句描写放回文段原处应该是①________ ②________。(2 分)

A、她的脸是那么黝黑,她的手是那么粗糙,她的眼睛是那么黯淡B、我看到了她深凹的眼,布满青筋和黑斑的枯竹似的手

11、文段中多次对竹棒的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段最后一句话中母亲在“憧憬”“等候”什么?(4分)

第四篇:(新课程)高中数学 2.1.1《函数》教案 新人教B版必修1

2.1.1函数 教案(2)

教学目标:理解映射的概念;

用映射的观点建立函数的概念.教学重点:用映射的观点建立函数的概念.教学过程:

1.通过对教材上例

4、例

5、例6的研究,引入映射的概念.注:1,补充例子:投掷飞标时,每一支飞标射到盘上时,是射到盘上的唯一点上。于是,如果我们把A看作是飞标组成的集合,B看作是盘上的点组成的集合,那么,刚才的投飞标相当于集合A到集合B的对应,且A中的元素对应B中唯一的元素,是特殊的对应.同样,如果我们把A看作是实数组成的集合,B看作是数轴上的点组成的集合,或把A看作是坐标平面内的点组成的集合,B看作是有序实数对组成的集合,那么,这两个对应也都是集合A到集合B的对应,并且和上述投飞标一样,也都是A中元素对应B中唯一元素的特殊对应.一般地,设A,B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对于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B以及A到B的对应法则f)叫做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记作f:A→B.其中与A中的元素a对应的B中的元素b叫做a的象,a叫做b的原象.2,强调象、原象、定义域、值域、一一对应和一一映射等概念 3.映射观点下的函数概念 如果A,B都是非空的数集,那么A到B的映射f:A→B就叫做A到B的函数,记作y=f(x),其中x∈A,y∈B.原象的集合A叫做函数y=f(x)的定义域,象的集合C(CB)叫做函数y=f(x)的值域.函数符号y=f(x)表示“y是x的函数”,有时简记作函数f(x).这种用映射刻划的函数定义我们称之为函数的近代定义.注:新定义更抽象更一般

1(x是有理数)如:f(x)(狄利克雷函数)(0x是无理数) 4.补充例子:

例1.已知下列集合A到B的对应,请判断哪些是A到B的映射?并说明理由:

⑴ A=N,B=Z,对应法则:“取相反数”;

⑵A={-1,0,2},B={-1,0,1/2},对应法则:“取倒数”; ⑶A={1,2,3,4,5},B=R,对应法则:“求平方根”;

00⑷A={|090},B={x|0x1},对应法则:“取正弦”.例2.(1)(x,y)在影射f下的象是(x+y,x-y),则(1,2)在f下的原象是_________。

2(2)已知:f:xy=x是从集合A=R到B=[0,+]的一个映射,则B中的元素1在A中的原象是_________。

(3)已知:A={a,b},B={c,d},则从A到B的映射有几个。

【典例解析】

例⒈下列对应是不是从A到B的映射,为什么?

⑴A=(0,+∞),B=R,对应法则是"求平方根";

x2⑵A={x|-2≤x≤2},B={y|0≤y≤1},对应法则是f:x→y=(其1

中x∈A,y∈B)

2⑶A={x|0≤x≤2},B={y|0≤y≤1},对应法则是f:x→y=(x-2)(其中x∈A,y∈B)

x⑷A={x|x∈N},B={-1,1},对应法则是f:x→y=(-1)(其中x∈A,y∈B).

例⒉设A=B=R,f:x→y=3x+和-3的原象.

6,求⑴集合A中112和-3的象;⑵集合B中22

参考答案:

例⒈解析:⑴不是从A到B的映射.因为任何正数的平方根都有两个,所以对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在B中都有两个元素与之对应.⑵是从A到B的映射.因为A中每个数平方除以4后,都在B中有唯一的数与之对应.⑶不是从A到B的映射.因为A中有的元素在2B中无元素与之对应.如0∈A,而(0-2)=4B.⑷是从A到B的映射.因为-1的奇数次幂是-1,而偶数次幂是1.∴⑴⑶不是,⑵⑷是.

[点评]判断一个对应是否为映射,主要由其定义入手进行分析.

1115和x=-3分别代入y=3x+6,得的象是,-3的象是-3; 222111

1⑵将y=和y=-3,分别代入y=3x+6,得的原象-,-3的原象226例⒉解:⑴将x=是-3.

[点评]由映射中象与原象的定义以及两者的对应关系求解. 课堂练习:教材第36页 练习A、B。

小结:学习用映射观点理解函数,了解映射的性质。课后作业:第53页习题2-1A第1、2题。

第五篇:[苏教必修3]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阅读,赏析“散文中三峡的神韵”。

2、借助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收集、筛选信息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人们常用“亘古未变”来形容山川河流,现在,山川河流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明年的6月1日,三峡这条古文明的大通道就要消失了,永远的消失了。三峡是灵异的、浪漫的、富有诗意的,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用心去认读三峡、研究三峡。

二、播放三峡风光片

1、学生谈从“风光片” 中获得的信息。(风光片中的三峡过于文静、单薄)

2、学生补充自己收集的资料。

教师小结:从同学们的交流中,我深深地感到,人们的心中存在两种三峡:一个是自然的三峡,一个是文学作品中的三峡。那么,到底哪个更具魅力?

三、明确研究专题

如此美丽的自然三峡就要消失了,这是令人遗憾的,幸运的是文学作品保存了三峡的美丽,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研读“文学作品中的三峡”。文学作品的样式很多,可研究的领域依然很广阔,一节课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我们只可能就一种样式展开研究,我们这一节课的研究专题是:“散文中的三峡神韵”。

四、比较阅读 要求:

自读郦道元《三峡》和刘白羽《长江三峡》,说说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提示:可以从景物特点、写作角度、语言风格、情感态度等方面比较)让学生跳读两分钟,然后让同一爱好的学生自由组合,学习研讨,进而双方擂台赛。

(谈到情感态度的差异时插入的资料:相同的景物,不同的作者,由此写出不同的意韵;其实,就同一作者,对同一景物也会写出不同的篇章。如李白58岁时流放到夜郎,经过三峡时,他的感觉是“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上三峡》)。而到白帝城时,忽然接到大赦的消息,这时的李白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一切景语皆情语”,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无不烙上作者的感情色彩。)

五、老师引导大家梳理归纳讨论结果

大家刚才找出了许多的不同点,现在我们把它归纳整理一下,着重是哪几方面?

异同点主要体现在:①景物特点②情感态度③语言风格④写作角度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围绕研究专题重点探讨的四个方面,即四个切入点。

六、引导学生探究研究课题

我们从散文中去看三峡,还是一孔之见,三峡是我们民族古文化的繁衍之地,是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的聚集之地,值得我们去探究的东西还很多。如今,随着“高峡出平湖”的奇观出现,中国人70年的梦想就要实现了,其经济价值是不言而喻的,但令人遗憾的是三峡的灵异、浪漫也将不复存在,它将意味着三峡的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面临着如何继承和发展的问题。

下面就请大家凭着对三峡的热爱、了解,思考一下,你将确立哪方面的研究专题。(小小组讨论,后大班交流;所研究的专题可以独立操作,也可以几个人合作。)

(如果时间允许,就其中的某一课题探讨研究方向)

七、老师总结

你们关注、研究的领域很广阔,三峡的文化积淀的确很丰厚的。同学们,随着你们走近三峡、研究三峡,美丽的三峡将在你们心中永恒!

下载语文:2.1.1《劝学》测试(苏教版08版必修1)[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2.1.1《劝学》测试(苏教版08版必修1)[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原创]苏教语文必修一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专题测试)

    专题测试 一、基础知识(共6小题,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不同的一组是( ) A. 骨骸 隔阂 弹劾 言简意赅 ....B. 琥珀 漂泊 船舶 剔除糟粕 ....C. 啜泣 拾掇 辍学 点缀渲染 ....D. 悼念......

    《劝学》北师必修1教学设计

    《劝学》北师必修1教学设计 劝学 教学目的 .借鉴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 2.掌握、积累“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12个文言常用实词;学......

    2012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劝学(人教必修三)

    2012年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归纳——人教必修三 《劝学》 一、通假字 1.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弯曲,使„„弯曲) 2.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智慧) 3.......

    语文:4.15《劝学》学案(粤教版必修4)5篇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劝学》学案 一.学习目标: 1. 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2. 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 3. 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必须......

    苏教语文必修一沁园春长沙知识点整理

    1.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

    高中生物必修二月考试题(苏教)

    生物必修二月考生物试卷 2012年3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5分) 1.下列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水稻的早熟和晚熟B.豌豆的紫花和红花 C.小麦的抗病和易感......

    高中语文 1 劝学教案 鲁教版必修1(写写帮整理)

    1 劝 学 【设计说明】 本文对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引领和指导意义。根据教学目标,同时考虑学生刚进入高中学习的心理特点,通过两课时的学习,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

    语文:4.13《赤壁赋》测试(语文版07版必修1)

    《赤壁赋》同步训练 四川省江油市明镜中学校 刘海燕 【基础知识积累和课内阅读】 1.选出加粗词注音、释义正确的一项。 A.歌窈窕(yáo tiào)之章 浩浩乎如冯(píng通“凭”,乘)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