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新课程背景下的运动技能教学2(初中体育与健康远程研修)(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5 04:37: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专题三 新课程背景下的运动技能教学2(初中体育与健康远程研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专题三 新课程背景下的运动技能教学2(初中体育与健康远程研修)》。

第一篇:专题三 新课程背景下的运动技能教学2(初中体育与健康远程研修)

专题三 新课程背景下的运动技能教学 第二讲 处理好运动技能教学中的几对关系

在上一讲中我们谈到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以往初中运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们谈到了新课程背景下运动技能教学应当强调的几个方面。在实际的初中体育教学中,我们的运动技能教学还会面对几对关系。能不能正确的认识和处理好这几对关系可能对我们的初中运动技能教学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这一讲我们将讨论如何正确处理好初中运动技能教学过程中的几对关系。

课程标准对水平四的运动技能目标的表述中指出:在初中阶段要注意多种运动项目的学习和运用,逐步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安全从事运动的能力以及对体育运动的理解能力。它包含了四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运动项目的学习;二是学习的能力;三是安全运动;四是对体育的理解。这四个方面都是我们运动技能学习应当达成的目标。

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在运动技能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运动兴趣与运动技能教学,二是游戏与运动技能教学,三是发展体能与运动技能教学,四是中考体育与运动技能教学。对于这几者之间的关系,大家在认识上有很多的不同,由于认识的不同就会导致行动的不同。只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这几对关系,我们才能处理好这几对关系,才能使运动技能教学取得很好的成效和达成课程目标。

1、处理好运动兴趣与运动技能教学的关系

运动兴趣和运动技能并不矛盾,也不对立,不是要教运动技能就不能提高学习兴趣。两者有着相互影响的关系,要通过多样的手段与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运动技能的兴趣,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才能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在新课程下要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来设计教学,要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如以往的田径教学一般都是学生不喜欢的,但是现在的少儿趣味田径运动就很受学生喜爱,同样是田径内容,经过改造后趣味田径就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说明通过方法与手段的改进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

新课程要求目标引领内容,同样的目标用什么内容来达成,教师有了选择权,而在选择什么内容来达成目标时,就应该研究学生,关注学生的兴趣,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在实际教学中,只要我们善于思考,不断研究,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并不是很难做到的事,有时一个简单的变化就能激发兴趣。比如从以往的教学看,实心球教学并不受学生喜欢,我们如能把实心球换成红,黄,绿,蓝等彩色,我想学生会有参与运动的欲望的。在正面双手掷实心球时,在前方加一根高度线,给学生一个投掷目标,会比简单的投掷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的兴趣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可以培养的。当学生对这个项目一无所知的时候他根本没有兴趣,当他有所了解了之后才会产生兴趣。如很多初中生对美职篮很感兴趣,而这种兴趣也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通过不断的观看美职篮转播与各种平面媒体的宣传,以及姚明等明星球员的影响而产生了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那么就是说知、好、乐,最高境界是乐。

也就是说最重要的是学生乐于去学习,他不把学习作为一个很痛苦的东西。中国教育协会会长顾明远说过: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要真正让学生学习好,必须要有兴趣。没有学习兴趣不可能是真正的学习好。从课程标准可以看出:运动兴趣和运动习惯是促进学生学习和促进终身锻炼的一个前提。学生也只有感兴趣了才会去做,他不感兴趣的,你强迫他去做,他不可能真正的乐意投入其中,可以说运动兴趣是运动技能的前提。

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应该关注、培养学生兴趣,但运动兴趣绝不是为了迎合学生,更不是在课堂里搞乐子,让学生大笑一场而已。运动兴趣主要来自于运动后有成就感,对这项活动会产生一些心理上的倾向,下次会想继续参与这项活动。还有认同感,学生在一个群体中学习,同伴给予充分的肯定,甚至是鼓励,这个是让学生参与活动的原因之一。还有学生在运动过程中能感悟、收获到很多东西。这些都对运动兴趣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影响。在以往体育课教学的影响下,学生往往是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所以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要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

学生的兴趣在哪里?前面讲的成就感、认同感、有收获等是一个方面,另外成功是产生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成功有两种理解。一是成功不一定意味着胜利。如跟自己不可能战胜的对手比赛,不一定没有成功感,成功有其个人的目标,超越了自我就是成功。第二,成功不意味着没有挫折、没有失败。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了困难,战胜了困难,就是一种成功。克服越大的困难,就会有越高的成就感,也会产生更大的兴趣。在运动技能教学中,有时可有意识给学生设置一定的运动困难,鼓励他、帮助他战胜困难,而不是让他更多地经历挫折、失败。

所以运动技能教学过程中不是要不要去考虑兴趣,而是我们如何才能在运动技能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环境的创设,各种手段与方法,使我们的运动技能教学符合学生的运动兴趣,使两者之间相得益彰。

2、处理好发展体能与运动技能教学的关系

85年以后学生体质健康数据持续下降20年。有人开玩笑说再过几十年我们将无可招之兵,当然这有点夸大其词,但也不是空穴来风,说明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已经到了令人担忧的地步了。在体育教学中,如果处理不好体能与技能之间的关系,很可能就彼此“伤害”。我们要正确认识它们,处理好发展体能与运动技能教学的关系。

这里理解的体能也称之为“体适能”,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与健康相关的体适能;一是与运动技能相关的体适能。体能是学习掌握运动技能的基础,而运动技能又是体能得以充分发挥的重要手段。如具备了一定的弹跳能力,才能掌握跳高技能,而跳高又是展示弹跳能力的一个手段。只有弹跳能力发展了,才能更好地掌握跳高技能,反过来跳高技能的较好掌握对发展弹跳力又具有积极的促进作业。从严格意义上讲,我们找不到一个不需要任何运动技能而发展体能的方式,它只有简单技能和复杂技能之分。所有的体能练习,他都有一定的技能,不可能完全没有技能,所有说体能与技能是同时存在的,相互依存的,可以相互促进。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要人为的把运动技能学习与体能练习割离开,不是只能在技能学习之外才能进行体能练习,体能练习完全可以跟技能学习融合在一起,做到相互促进。如学习了足球运球技能,我们可以通过长时间的运球练习来发展学生的耐力;学习了篮球跳投技能,可以发展下肢力量;学习健美操操化动作可以提高协调性等。

处理好发展体能与运动技能教学的关系首先要让学生动起来,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老师讲解、示范过多,技术动作分解过多,学生在没有强度的状态下一篇篇进行模仿练习,课中调整场地、队形等无谓的浪费时间太多,学生失去了练习的过程就谈不上体能的发展。美国SPARK课程在这方面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它的一个特点就是时间高于内容,课中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动起来。课开始的练习内容较简单,学生可以拿着卡片自主练习,随着学生练习的进行再逐渐提高技能学习的难度。SPARK课程在组织分组上多数用两人一组的方式,确保学生有足够的练习时间。

我们在教学中关注体能发展,重要的是要提高有效负荷的时间,尽可能加大课中体育活动的时间,即提高练习密度,在这个基础上再强调适宜的负荷。无论是运动技能的掌握还是发展体能,他都必须要有一定的练习时间,和适宜的练习负荷。我们提高练习的密度,控制适宜的负荷,不只是发展体能的需要,也是运动技能学习的需要。以往有这种情况,一个班分四个组,一个组15人,一个人在练习14个人在等,这不光是对体能发展不利,其实运动技能也很难掌握。处理好体能与技能的关系,就要尽量想出各种各样的方法,尽量比较小的分组,尽量充分的利用有限的场地、器材和资源,进一步开发资源,使尽量比较少的人一组进行练习。这样练习密度增加了,不仅有利于运动技能的掌握而且也有利于体能的发展。

另外有一些特殊的运动项目,它对身体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健美操,女生学跳健美操10分钟一次,她跳两次,跳的满头大汗也不叫苦。她有氧代谢能力在这方面不弱的,但是她的上肢力量,肯定会弱的。所以这个时候正确处理这个问题就要根据运动项目加以考虑,要适当地进行一些补偿性的体能练习,以促进学生的全面与均衡发展。

我们常说良药苦口利于病,但是小孩子不肯吃,我现在给他裹一个糖衣,小孩子就愿意吃了,效果还很好。我们把体能的锻炼和运动技能的掌握融合的非常好,学生感到非常有趣,那不是最好的一件事情么?那这样的话,体能的发展和运动技能的提高就是指日可待的事了。

3、处理好游戏教学与运动技能教学的关系

这里的游戏是指体育游戏,而非智力游戏,不能把非身体活动的游戏作为体育游戏一个部分。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的过程要进行精心的设计,让这个过程更加符合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特点。鲁迅说过: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游戏是属于儿童阶段的初中生最喜欢的活动形式,用游戏的形式进行运动技能教学对学生来说一定是能接受的。如在快速跑教学中,以往常用的方法就是不同距离的加速跑。新课改后,有教师是这样教学的,用一张报纸放在胸前跑,学生在跑动中不让报纸掉下来,学生跑的很开心。以前评价学生跑的快用秒表时间来看,现在看报纸不掉就为快,学生在跑动中能观察到报纸是否掉下,感觉到自己的跑速,这些都能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与效果。

体育游戏是游戏的一个部分,它特征之一就是身体直接参与运动,要不然就不是体育游戏。那么游戏有哪些特征呢?第一是虚构,不是真实生活本身。如“拉网捕鱼”游戏,它不是真的拉网捕鱼;第二是自主,这是必须有的;第三是非功利性,游戏赢了并非要拿奖,他是自己对自己的奖励。

游戏的过程和结果是开放性。有学生要捕到“鱼”,而“鱼”又不想被捕到,在这过程中每个人都想表现出最优秀的一面。游戏就是让每个人把最优秀的东西可以表达出来,这就是游戏的本质。所以学生在进行体育游戏时玩得很开心,乐此不疲!其实很多运动都是从游戏发展来的,但是正规运动为什么会不被学生所接收呢?因为正规的运动日益脱离了健身和娱乐的目标,使学生难以适应

正规的技术难度、负荷强度等方面的要求。这就是姚明扣的篮,学生扣不了;刘翔跨的栏,学生跨不了„„现在我们要做的是改造正规运动,使它的规则和技术逐步简化,符合学生的身体、心理特征。让我们的学生也能体验扣篮、体验跨栏„„

游戏与竞技不同,竞技更多的关注的是结果,而游戏更多的关注的是过程。像“拉网捕鱼”最后或许谁也没有胜负,就结束了,但结果并不重要,它不影响学生活动的兴趣,这是游戏最大特点之一,也是游戏的魅力所在。很多运动技能教学都可以进行游戏化的改造,当然有一些特定的项目的教学就比较难进行游戏化的改造。比如体操、技巧等项目的教学。这一类运动项目更多是关注运动技能从不会到会,体会运动中的自我超越,很难用具体的游戏方式进行技能教学。

4、处理好体育中考与运动技能教学的关系

目前广大的初中体育老师面临一个困惑,就是如何处理好体育中考与运动技能教学的关系?中考体育是一个硬指标,课程评价是一个软指标,这两者之间怎么协调,是这次讲座必须要回答的,至于是不是能够给出一个非常满意的答案不敢说,但是我们至少要认真地做个思考,并尽量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目前的现状是领导很重视这个中考的成绩,他希望学生能天天练习中考的内容,甚至于堂堂体育课都能练习中考内容。而体育与健康作为一门课程,有它自身的课程目标,它不光是中考内容的学习而已。

我们看看江苏省南通市是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的?南通的体育中考从设置上就围绕体育教学展开。首先在考试内容的设置上有一个考试内容库,把适合南通地区实施的,教师常采用的体育教学内容作为考试库中的内容,每次考试的内容是从考试库中抽取的,这样尽可能地避免了应该教育,使体育课堂教学趋向于常态。第二是在结合体育课堂教学实际设计考试方法。如篮球技能考试方法是运球围绕中圈转一圈后传球投进前方的一个圈里,并不是投入篮圈里。这种方法更易被学生练习与掌握,也便于教学。

为什么会有体育中考?它是在大家都不重视体育,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情况下产生的,就是用考试的形式引起大家的重视,当然这在目前背景下还是有存在的必要的。中考的存在带来的问题就是很多学校到了初三,体育课就围绕中考进行了,甚至个别学校从初一开始,体育课就是中考内容了。

目前大家都在完善中考,体育中考不能挤掉所有的体育教学,它可以增加平时的考核,体现出体育活动的过程性。不能光考体能内容,要增加运动技能的考核,如体操、武术、球类、田径等等。让中考体育更贴近我们的体育教学与体育锻炼,这应该是它发展的方向。

在运动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真的很喜欢某项运动,他会全身心投入其中,我们又可以反推,他的体能也不会太差。所以我们不要只盯着考什么练什么上,要反思我们的教学,让学生喜欢我们的教学,喜欢运动。

我们现在可能碰到的是中考体育对我们教学的冲击,各个地方正在想办法,去完善现在的体育中考。所以我们可以想象将来,要更好找到这两者之间统一性的方面,尽量让两者相得益彰,而不是相互损伤。如果是这样的话,我觉得初中体育课中的运动技能教学就可以比较健康的往前走,要不然只能做考试的道路。这也是我们大家不喜欢的,到最后学生除了考的这几项,其他什么也不会,而且除了应试,他一点都不喜欢,那会是我们体育教师最大的悲哀。

总结

这讲我们讨论了运动技能教学中的四对关系,大家有必要去正确的认识。我们更多的是从课程标准的角度做这样的思考,而这些关系的处理最后还要各位老师现场去处理。只有我们大家正确认识这个关系,才能正确去处理。只有正确去处理了,运动技能教学才可能取得最好的实效。

第二篇:读新课标背景下教学技能研修

读《新课标背景下教学技能研修》心得体会

利用假期时间研读了《新课标背景下教学技能研修》一书,对英语课程标准有了新的认识。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社会性的发展,让每个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教师必须依据新课程理念对每一堂课认真思考,精心准备,让英语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在已往的教学中,还有部分教师将学生的大脑作为一个简单的容器,把课堂作为灌输和填鸭的场所,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灌”和“填”的流程,久而久之,课堂就成为了一潭死水。而《新课程标准》则强调:现在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地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因此我们要把学生的大脑看成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想方设法去点燃这把火把,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充分地活动起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真正体现了在乐中学、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让每一堂课都充满活力。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做好如下准备:

一、深钻课程标准,领会课改精神。

英语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英语素养”凸现出来。英语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它以能力为核心,是英语能力和英语知识、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因此本次课程改革不再将学生掌握系统知识放在首位,而是将学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放在首位。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感受、观察、体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以上目标达到之后,知识的获得将是很自然的事。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设计的时候,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爱上这门课,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和参与欲。在活动中,让学生自觉去获取知识。

二、了解学生,有的放矢。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程活动设计的首要目的是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来,引导他们体验情感,培养能力,构件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深入地了解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学生好奇心强,有活力,情感单纯而强烈,记忆力强,想象力丰富,处在形象思维强而抽象思维正在形成阶段,由于学生们受到现代各种传媒的影响,有较广的知识面,对所学的内容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如果能根据学生们的情感和年龄特征,找到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切入点进行教学,再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一定会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

为了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提供直观的教学材料,仅凭教师的语言和行为动作是无法完全达到效果的。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能够给学生以具体形象、有声有色的情境感受,还有其它手段不能代替的跨越时空的信息量,都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抽象教学形象具体化,使学生在体会、感悟中获取新知。

四、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素质。

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征之一是综合化,强调每个学科彼此建立联系,跟科技发展及日常生活建立联系;同时强调跨学科的、建立在各个学科之上的综合实践活动。这是对传统教育的极大挑战。传统的课程体系偏重于书本知识传授。课程的综合化,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用他们有切身感受的事情教导他们,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综合实践课的开设,对于传统“应试教育”的教育观也是一个挑战。通过课程改革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甚至需要全民的一种教育观念的转变。课改力图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从而促进学校教育重心的转移。尤为重要的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具有

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树立远大理想。这种过程将深刻地影响他们思想道德的形成,影响他们人生的抉择。

我深知,实施新课程标准任重道远。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更新观念,创新思想,总结经验,开拓进取,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而不懈努力。

第三篇:专题四 体育教学设计与实施2(初中体育与健康远程研修)

专题四 体育教学设计与实施 第二讲 如何上好一节体育课

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涌现出了一大批体育优质课,但在平时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们是怎样上课的呢?新课程标准留给了体育教师较大的内容选择空间。那么该如何上好一节体育课呢?

体育老师的看家本领首先是要上好体育课。而只有上好每一节体育课才能够实现《体育与健康》的课程目标。上好一堂体育课,关系到老师还关系到学生,关系到方方面面的因素。要上好一堂体育课,首先要备好一堂体育课;但是,备好一堂体育课,不等于就上好了一堂体育课。教学过程实际上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过程。而这个交往过程它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过程。怎么把一堂体育课变成一堂活生生的、真正对学生有影响的,产生良好效果的、能达成目标的一堂好课,这还需要我们认真加以研究。假如设计一堂课,我们把它看成是画了一个施工的蓝图,那上课,就是施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事情发生。如何上好一堂体育课,实际上是说老师在面对教学现场的时候,如何进行正确的驾驭、正确的处理、正确的引导。

一、引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走进课堂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开场。一个好的开场,学生自始至终会在一个良好的状态下跟着你预设的流程学习;如果开场开不好的话,对后面的教学会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开场要激发学生上课的情绪,也就是引趣,要把学生学习的情绪调动起来。比如说上一节篮球课,针对初中男生比较喜欢看美职篮的特点,开场可以放一段美职篮比赛的视频给学生看。学生可能会从心里不由得产生一种激动,有一种欲望,想去打篮球、学篮球,这对我们后面的篮球内容的学习是有益的。但不是说,我们每节课都要去放录像,这种方式是多样的,可以用语言、挂图、实物等形式。南京王达梅老师有一堂健美操课,开场老师用了一个美职篮啦啦队篮球宝贝的话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啊,同学们,在NBA比赛的每个间隙时间都会有篮球宝贝跳出来展示激情的舞蹈,这些舞蹈具有强力的节奏,并且动感十足,让人看了非常激动,大家想不想学跳这些舞蹈啊!”老师把这个话题抛出来以后,学生不由自主的就想到这个场景,她自然而然地在心理就会产生跳的欲望。有这种欲望了以后,对后面的健美操学习就是一种很好的铺垫。

培养学生的兴趣是体育课堂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学生为什么喜欢体育课,为什么不喜欢体育课,有他们自己的想法,而这些想法是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要充分的加以考虑的。如果说一个体育老师设计一个教学内容只是按照自己的意图去设计,到课堂上可能学生不一定会感兴趣,所以教学设计中我们要关注到学生的兴趣。

从人的发展来看,人有很多本能,比如说对新异的刺激、惊奇的东西,很容易就产生好奇或兴趣。如果我们的体育课上成老三篇,准备部分是慢跑加徒手操,基本部分讲解、示范和练习,结束部分一个简单的放松加小结,每次都这样的话学生肯定不感兴趣。讨论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先思考一下,学生对什么不感兴趣。

很多教学内容是枯燥的,单调的,学生并不感兴趣,我们要为这些枯燥的、单调的内容赋予兴趣的元素,引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篮球单手肩上投篮的技术,因为标准动作与学生“自由式”投篮动作相差甚远,所以学生一般没有学习的兴趣,往往技能教学的效果也不

理想。如果我们让学生去学习某个明星球员的单手肩上投篮动作,我想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很多。这种引趣就会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往往会把一些本来很有趣的运动过多分解,过分强调技术细节,失去运动本身的魅力,这时学生可能对它就不感兴趣了。一些有违学生心理发展阶段的项目也是学生不感兴趣的,如老年人打的太极拳。

同样的内容,学生也会有不同的感受。比如武术,学生接触的武术可能是电影里、小说中的武术,它是三拳两脚就能见效的功夫,这个学生也感兴趣。可是教学中的武术,学生为什么没兴趣呢?比如一个武术套路要学十八个动作,十八个动作名称、要领、顺序都不能错,自然学生就没了兴趣。江苏有位老师在教武术的时候有个方法——每课一招,他把武术对抗的成分放大,因为学生对武术对抗感兴趣,对套路不感兴趣。每节课教一招,学生学“招”乐此不疲。这个就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学生觉得又有用又好玩,又符合了他们希望和人对抗,有一种技击的成分在里面。

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是非常多的,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教法手段都可能是,如果教得不好学生可能不感兴趣,如果教得好可能都感兴趣。体育课要不断的创新,它是一个动态的开放式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单调的封闭的一成不变的过程,它的核心就在于如何激发练习者的兴趣。教师在引发学生兴趣的时候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体验成功,得到认同,能够有运动的舒适感。这些都是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的重要因素。

二、导学----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达成学习目标

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我们的目的也是手段,但体育课不能只关注兴趣,还要让学生有获得,获得带来的问题就是教师如何引导、指导学生去学习,这是上好一节体育课的重要方面。

“导学”的意思可以理解为:诱导、引导、指导、辅导。什么是诱导,诱导应该是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循循善诱,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跟着教师的设计思路走,按照整个目标达成的要求去做。引导的概念就是,他可能往这个方向走,也可能往那个方向走,教师的引导就是给学生明示一个方向,把学生导向一个方向走。指导是说对学生的获得、行为,或者其他方面,进行明确的指示。关于辅导的理解是在以学生为主题的学习、练习过程中,教师给他一定的帮助。这些都是导学的方式,在这过程中,教师不能唱主角学生唱配角,教师不应是学生的指挥者。

对学生学习前的引导,可以用问题进行引导。如抛出一个问题给学生,让他去思考这个问题,带着问题去进行练习,这是一种问题的引领。还有动作的引导,如在专题五中石冰冰老师的健美操课,她在做准备活动的一个练习时,没有跟学生讲解怎么做,而是她自己先做出这个动作示范,然后问了学生:“你们会吗?”学生看到老师的动作就可以跟着做了,这是潜移默化的,引导学习的好方法。像“请你跟我一样做”的游戏也是一种导学方法,通过这种引导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过来,教师做,学生模仿、跟做就可以了。江苏如皋地区也有一种活动单式的导学方法。教师根据具体的学习目标去设计活动,而这些活动主要是让学生能实际的参与,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去寻找相关的资源和信息,再去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环境的设置也是引导学生学习的一个因素。专题六王红兵老师的体操课,他在课堂上放了三个教学挂图,尽管老师没有让学生去看,但是很多学生是自己过去看,学生通过观看挂图来改进自己的技术,这种导就是通过创设教学环境进行引导学生学习。现在教学论当中特别强调教学环境的创设,创设一个很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产生好奇心理,你不叫他去

看他也会去看。利用好学生的好奇的心理、探究的心理,去设置教学的情景,这在导学上可能是非常重要的方法。

导学的意思不只是让学生学会,更重要让学生会学,那么这个就是学习方法,是学习方法的获得或者学习方法的掌握与应用。古训告诉我们:你只给他一条鱼,他只够一餐之用,但是你给他一个捕鱼的网,告诉他如何捕鱼,他可能受用一辈子。因此,教师只给学生一个现成的东西是不够的,我们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这可能会使他受益一生。以往的教学是个闭合的过程,教师告诉学生怎么做,并不管他会不会做,导学其实更走向一个开放的过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个开放的心态,学生怎么做我怎么对着他去做适当的引导,这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需要适应这种新的变化,要从闭合性的教学方式变成开放式的,导学就是要往“授人以渔”的方向走。

三、实控----监控教学的实施过程,及时处理教学中的突发事件

体育教学靠简单的预设是不够的。体育课是人与人之间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很多东西不是事先都能够预料到的,再优秀的老师也不可能事先把我们课堂中发生的事情度能画在自己的设计图中,肯定会出现一些事情是我们事先未预料到的,是课堂中的意外,它是动态的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闭合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要上好一节体育课自然就有一个如何正确的去面对这些事先未预料到的事情,如何监控、调控教学中的意外,是我们教师必须提高的能力。

案例:一个初中的体育老师上一堂立定跳远的课。课中,教师正在讲如何做立定跳远动作的时候,突然一个女生尖叫一声,大家不知道发生什么事了,只看见地上有一只青蛙。原来是一位调皮的男生装了一只青蛙在口袋里,课上他故意的把青蛙拿出来吓唬女生。这完全是个意外、是预料不到的,这就需要老师很好的调控,而调控则需要智慧。如果教师狠狠的批评那个学生,整个课堂教学就会中断。而教师当机立断,没有批评这位学生,只是简单地说了把青蛙带进课堂是不好的。接着教师又说,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只青蛙跳的远不远——“非常远”,它是怎么跳这么远的呢?教师小结:要充分的蹬转,在跳出去的时候要蹬,充分地蹬伸……。

这是教学现场中的一个实例,这个故事其实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启示,就是说有一部分是可控的,有一部分是我们在事先可能没有料想到的。由于预料到的本来是可以控制的,对于这个,本来是一个坏的事件,那么他破坏了课堂是件坏事情,老师把他引到了有利于立定跳远教学的轨道上。这样的一种调控是非常值得教师去思考的。或者说是至少值得教师去借鉴的。这就是说教师要有一个明确的教育意识,不管事态怎么发展,但要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东西,有利于整个的教学过程。

所谓调控,简单的说本来教学过程是一个正常的过程,但是它往往会跑“偏”了。偏了以后,教师就要调控。对于调控,教师事先考虑的越仔细,预计的越完整,预防的措施手段、方法越得当,课堂中出现偏差、偏离就越少。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哪些偏离呢?纪律可能有偏离,学生技能、体能上的偏离等情况。

案例:一个初中老师上篮球课,在准备活动中,突然有个男孩子叫起来:“哎呦,我肚子疼啊!肚子疼得要命。”老师就真的以为这个学生肚子疼,后来再一了解,他其实不是真的肚子疼,他就是在故意的破坏纪律。对于破坏纪律,教师是严惩他,请他到旁边去,还是要说服教育他?应该这个时候调皮的学生是不怕的,他故意跟老师对着干的,如果这个时候,老师硬着跟他干,调控他,硬把他掰回来,他就可能不理你。这个时候老师思考了一下,他 的个子很大,平常还蛮神气的,就是纪律比较涣散,而且其他老师怎么说他都不听,所以这个老师就改变了一下策略,没有批评他,说如果你真的肚子疼,我就赶快把你送到医院或医务室去。学生听了不好意思了,因为他本来是跟你闹的,如果你真的这样,他就觉得:老师没有责怪他,还对他怎么好!他就说“没事,没事,没事!”老师也就不管了,那么下课以后老师去找他,就问他什么情况,然后说:你的个子这么高,是打篮球的料,如果你跟我好好学的话,我一定把你的篮球水平教的很高。这个时候,学生就有点开始佩服教师了。

在这种调控下,这个学生从一个课堂破坏者,变成了一个课堂的建设者,所以调控还是值得我们思考、研究的。

因为学生的体能、技能都不一样的,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的,学生肯定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体能,不同的体型,不同的学习技术,这是很正常的,如果我们企图把学生放在一起齐步走,这肯定是不行的。比如,日本教学设计中的一个事例,实际上也是一种调控,在五对五打篮球的情况下,肯定有人打得好,有人打得差,有人投的准,有人投的不准,这是必然的,肯定有12345名排出来,假如我们正常比赛,五打五,最后会出现最差的一个学生,在场上经常会是刚刚拿到一个球,其他的同学就喊“赶快传过来”,为什么呢?大家知道他投篮不准,当其他人都被防守住了,他在篮下是个空位的时候,因为大家都知道他不行,也没人传球给他。好不容易抢到一个球,就传给其他人,其他人有球的时候,即使他在最好的位置,也没人传球给他,这种情况下,他是很失落的,很可能选择放弃。他是差了一点,但是其他人让他显得更差,更没有自信,更觉得没意思,所以选择放弃。根据这个情况,怎么让基础差的孩子一样抬起头来呢?教师做了一个调控,五位同学,请你们根据每个人的水平,排一个序。五个人排出12345名来,这时老师又说:排在最后的第5名,在接下去的比赛中,投中一球算五分。排在第4名的,投中一球算4分„„排在第1名的学生,投中一球得1分,称之为五分制与一分制。这就是调控,调控之后,一旦较差的学生在篮下空位时,就有同伴会传球给他了,因为他一旦投中就得五分啊!那么这种教学就是调控,面对相对较弱的学生在教学过程当中合理设计,进行调控。这种调控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最大限度的去发挥自己的潜能,因为他们的潜能不一样,我们创造一种相对公平的竞争的环境,给每一个学生进步的机会,这就叫调控。这种调控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顺着这个思路,我觉得我们目前的教学过程当中,用比赛的方式去激励学生的积极性,这句话本身没有错,但是怎么去比赛?用什么规则去比赛?这是我们可以控制的。就是我刚才所说的五分手、一分手,如果按照正规比赛,每个人投进一颗球,在三分区外面都是三分,在里面都是两分。罚球区都是一分,这没什么好说的。这种正规的规则不能直接都用到我的学生当中去。用到学生当中肯定会有最差的。最差的肯定是被抛弃的,而这些学生更需要体育。

小结

本文从三个方面说了如何上好一堂体育课,当然,如何上好体育课远远大于这几个方面。关于兴趣的问题,学习的问题,调控的问题,这三个点都是课堂当中,老师的行为表达。教师要更多的关注,不但要备好一堂课,还要在教学当中,通过这三个方面,更多的关注教师如何去和学生打交道,如何采取适当的应对之策。因为教学过程是一个活生生的过程,教师必须要有应对之策。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可能上的才比较生动,比较活泼,也可能才比较有效。

第四篇:在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运动技能教学中需要处理的几个问题

在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运动技能教学中需

要处理的几个问题

临盘中学 杨建刚 2011年7月28日 10:02 在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运动技能教学中需要处理的几个问题

进行体育与健康的运动技能教学我们需要明白我们要教什么和怎么教

1.教什么样的运动技能

⑴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传授相应的运动技能,选择的运动技能越是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学生参与运动技能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越高,运动技能也会掌握得越好。

⑵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从学生的需求出发,选择传授的内容,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学习的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很高,学习效果也会突出

⑶根据学校的教学条件。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各校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很不平衡,体育场地设施条件、师资水平等差异较大,教授的内容也会有所区别。

2.如何教运动技能

⑴着眼于学生健康

《课程标准》提出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课程理念,这意味着运动技能的教学要为增进学生的健康服务。我们要强调体育教学当中的运动技术教学,强调运动技能,但是不能把它当作作为中心,这样就违背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不能为了追求成绩不顾中学生的年龄特点,牺牲学生的健康。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促进所有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进行体育锻炼。在教运动技能时,侧重教学生掌握基本的、关键的运动技术,不要过分追求运动技术的细节,更不能照搬训练运动员的方法进行教学。

⑶运动技能教学要分层次,处理好运动兴趣培养与运动技能教学的关系。如对体育专业训练的学生,运动技能就要要求竞技化,那些普通学生就没有必要了。例如推铅球、跨栏,在现实生活中,是没有这些东西的,普通学生可以简单地学,而搞体育专业训练的运动员就必须要学会,为提高运动成绩打下基础。参加专业竞技体育运动的学生的运动技术技能还要系统完整,而那些普通学生就没有必要,只要在现实生活中能运用到整个动作中的一部分就足够了。

另外我们在具体的体育教学中还要解决处理好运动兴趣培养与运动技能教学的关系、游戏教学与运动技能教学的关系,体能练习与运动技能教学的关系等等。

第五篇:新课程下运动技能教学的再思考

新课程下运动技能教学思考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运动技能教学再一次成为体育教育教学关注的焦点。教师在运动技能教学上产生了:该不该教运动技能?在新课程下运动技能教学的理念是什么?该如何进行运动技能教学?等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在加强新课程理念学习和积极实践的基础上,对运动技能、运动技能的教学理念和策略进行了再一次思考,力求通过对新课程下运动技能教学的再思考,明确新课程下运动技能的教学理念和策略,更好地进行运动技能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 运动技能 教学 策略

前 言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体育教学从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给体育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力。特别是新课程标准对体育运动技能的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如何看待和进行运动技能教学?这对于长期依据《教学大纲》和课本从事教学活动的体育教师来说,成为了教学改革的焦点问题。有些教师不免产生这样的见解:体育新课程将淡化技能教学,甚至不需要技能教学,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任意选择活动内容,甚至可以将无目标、无组织、无指导的“放羊式”教学重新搬到课堂上来。

体育课程标准将课程的性质界定为“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目的的必修课程”。所谓身体练习,是指“一系列具体的体育动作或动作组合”,在目的性与规范性上都不同于日常的生产与生活中各种活动,而是具有一定规范的动作技能。作为手段,这些技能是实现健康目标的主要载体,离开了技能,体育教学就失去了目标实现的基础。同时,动作技能是人类知识的一种特殊形态,离开了技能教学,体育教学也就失去了作为学科存在的意义。

可见,体育技能的教学在体育新课程中仍然是主要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之一。但由于体育新课程的课程观、价值观、教学观和学生观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运动技能教学的理念也必然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从而促进了技能教学的深刻变革。

一、新课程下运动技能教学理念的思考

(一)、运动技能教学的教育价值

传统体育教学中,规范的体育技能学习目标被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所有的课堂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掌握技能目标而展开的。虽然在教学设计中也提出许多发展性目标和教育性目标,但这些目标往往被独立于技能学习活动之外,而不能统一到具体的技能教学活动过程中。

体育新课程并不认为体育技能对学生的发展没有价值,可以无视,相反,它更重视体育的基本技能对终身体育广泛的迁移价值和促进作用。但技能学习的价值不应停留在此。体育教学促进学生的多方面主动发展服务是最基本的立足点,技能学习的多重育人价值才是技能教学的着眼点。这次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标就是要实现课程功能的改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体育新课程,同样必须首先改变技能教学的传统观念,把技能学习作为学生发展的手段,建立起三维的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获取体育知识、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习能力提高、身心发展和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实现从单纯对技能学习目标的追求,向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观念的转变。技能教学的价值得到更深刻的体现,掌握技能本身不是主要目的,而是手段和载体,学生的健康和发展才是技能学习的终极目标和根本追求。

当然,每一种体育技能都隐含着自身特有的教育人、发展人的功能,甚至同一技能在不同的教学组织和学习方式下也会有不同的教育价值,因此在技能教学中必须建立起教育价值的整体结构观念,教学过程中,知识技能、能力、品格和方法等基本价值及每一基本价值要素内部都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这样就形成了技能教学的价值结构体系。要实现技能教学的价值,就必须从整体结构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其教育价值,任何对某一教育价值的孤立追求都必然削弱教育功能的整体体现。应把各种可能实现的教育价值统一在同一技能教学过程中,使每一方面的发展保持相应的合理水平,例如不能为了磨练学生的意志而损害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各种教育价值的平均分配,事实上多种多样的体育技能所隐含的教育价值也是各不相同的,这就必须根据各种技能的特点和功能在价值追求上有所侧重,并通过多样化的技能教学实现学生的整体发展。

《课程标准》将学习目标确定为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的目标是在对各种体育技能综合教育功能认识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体育技能学习过程中教育价值整体结构观念的具体化。

(二)、运动技能教学的学习内容

传统体育教学是以竞技运动的技术规范来确定技能学习的要求的,无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运动基础如何,都必须以学习与掌握具有严格确定性的运动技术为学习目标。教学活动也是把学生假定在同一学习起点上,按照统一步调组织教学,其结果是一部分学生因跟不上学习而丧失学习信心,一部分学生则因缺乏特长发挥的机会而丧失兴趣。

体育新课程在肯定学生身心发展具有共同规律性的同时,也承认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和个体间的差异性。每个学生由于遗传素质、生活条件、运动经历等方面的不同,在技能学习中会表现出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上的差异,他们不可能站在同一水平线上从事某一技能的学习,也不可能在经过同样的学习努力后达到同样的学习结果。另一方面,由于学生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经历等方面的不同,而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世界”,他们的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智能、特长等方面都各不相同,在技能学习中就会以不同的方式来理解一个新的技能。

出于对学生个体差异的正确认识,体育新课程坚持“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核心理念,在技能教学中体现差异性和选择性。但这种选择性与过去的“放羊式”教学以及无限制的自由选择有着本质的区别,新课程的技能教学是在明确的教学目标下,一方面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使每个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技能学习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是为每个学生个体的潜能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使他们的特长得到有效发挥;“放羊式”教学则片面强调选择性,忽视每一位学生潜藏的巨大发展能量,其结果是造成学生的片面发展。

作为基础教育,掌握全面多样的体育基本技能,既是每个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同时也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和形成良好锻炼习惯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学生都要在所有的技能学习上达到同样的水平,而应该在使每一位学生的技能水平达到一个基本的要求基础上,有选择性地在自己的特长上有所发展。所谓技能学习的选择性,在基础教育阶段只是表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基础以及兴趣等因素,确定自己的个人学习目标,在同一技能学习中还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活动方式和学习水平。那种把选择性极端地理解为每个学生可以无限制地任意选择技能教材内容是错误的,在教学实践中也是难以操作的。(三)、运动技能教学的学生地位

传统体育课中技能教学具有高度的计划性与组织性,教师按照技能的竞技规范和特点来设计教学进程,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实施教学,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机械模仿。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宰者,教支配学,控制学,学无条件服从于教,师生之间没有交流,只有单向的信息传递,学生的独立人格完全丧失。

体育新课程改变竞技化的教材体系,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具有广泛迁移和对终身体育学习有深刻影响的基本技能,改变学习内容与学习生活和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相脱节的状况,致力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新课程的教学提倡自主、独立与合作,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有效学习,从根本上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这也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技能教学过程不再是一个你讲我听、你做我看、机械模仿的过程,而是在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的基础上,学生主动地体验、感悟教材,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此过程中,师生交往频繁,生生交往复杂,物理空间多变。教师的教学安排不再受制于课前的精心策划,而是教师发挥教学机智,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不断调整教学行为。

在这样的技能教学中,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不仅可以解放他们的眼、耳、口手脚等器官,而且更重要的是学习过程中有了属于自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独立性、能动性将得到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能自主地将自己的体验和兴趣结合起来,将自己的方法、价值观与技能的获得结合起来。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全面发展是体育技能学习的真正目标。

(四)、运动技能教学的评价

长期以来,体育教学评价都是以技能学习的结果为主要依据的,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技能学习过程对学生发展的价值。

随着对技能本身教育功能认识的转变,体育课程评价的功能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不只是检查技能掌握的情况,更为关注的是学生掌握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关注学生的成长与进步情况,注重发挥评价的激励和改进功能。

对学生的评价,在评价内容上,从关注技能学习的结果,即技能的掌握情况,转移到更为关注学习过程中积极的情感态度、创新意识与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在评价方法上,从过分强调量化转向注重质的分析与把握。在评价主体上,将学生被动接受评价转向主动参与评价,使评价变成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

对技能教学质量的评价也应形成新的理念。无可否认,教学效率的高低是评价教学质量的基本标准,但在不同的教学理念下,对教学效率会有不同的理解。新课程理念下应建立这样的效率意识:一是符合学生特点、能促进每个学生发展的教学是最有效的教学;二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技能的教育价值(而不是最快掌握技能本身)的教学是最高效的教学。

二、新体育技能教学理念下的教学策略

(一)、设计弹性化的技能教学方案

新课程把教学活动看成是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不断生成的过程,这种不确定性的特征并不意味着体育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可以信马由疆地开展教学活动,而是要求有更为系统化的教学设计,但这种教学设计并不等于撰写一份把教学活动处处规范到位的教案,也不是仅仅按照技能学习的规律性计划教学进程,而应为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发展溜出时间和空间,为技能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对于技能学习目标的设定,要建立在对学生现有状态和可能的期望发展分析的基础上,并设计为“弹性区间”,这既是为了顾及学生之间的差异,也考虑到目标与实际结果可能出现的差异,因为技能学习的教育价值,并不是技能本身固有的,可预先测量的,而是生成于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过程中。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同样应有弹性,而不是硬性规定步子大小或全班齐步行进。即使是教学组织形式,也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而作出留有余地的设计。这种技能教学方案相对传统的教案设计来说虽然是粗线条的,留下了太多的不确定性、可变换的弹性目标、时间和空间,但正是这些不确定性和可变因素的引入,才能使技能的教育功能通过教学转变为学生的内在品质,技能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才能得到不断的生成和拓展。

三、结束语

本文尽在理性的层面上,就如何有效地进行运动技能教学,提出以上的几点看法,在实际教学中,到底怎样对运动技能,教学进行改革,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还需要我们体育人的智慧和共同努力.为此,体育老师必须要加强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积极参与较科研的活动,结合日常教学实践,思考和探索运动技能教学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在新课程背景下,有效地实施运动技能教学.参考文献:

[1] 《体育教学》首都体育学院主办 2005 [2] 季 浏 主编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3] 丁朝蓬 《新课程评价的理念与方法》 [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4] 《中国学校体育》 [M] 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 2006 5

下载专题三 新课程背景下的运动技能教学2(初中体育与健康远程研修)(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专题三 新课程背景下的运动技能教学2(初中体育与健康远程研修)(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程下的农村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

    新课程下的农村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 [摘要]在农村初中教育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是重要部分,对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增强学生体质,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利用生动......

    初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法心得体会

    初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法心得体会 新课程如同一股春风,带着久违的清新吹进了课堂,洋溢着人文气息的新理论更是涤荡着我们的心怀。首先,老师对课程改革做了回顾,对体育与健康......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作文有效教学反思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作文有效教学反思 【教研案例】 【案例背景】初中作文有效教学课题的研究与思考都离不开一线的语文教师的参与,他们的教学思想、教学方式以及教研深度都不......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

    信息技术学困生辅导计划 化隆一中 李建文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总有这样的感受,上课时当大部分学生完成规定的任务时,始终有一小部分学生没有完成任务,甚至有个别学生每一小......

    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化学教学设计 2

    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化学教学设计 长顺县白云山中学:班 继 摘要:教学设计需要正确的教学理念指导,本文主要从素质教育、化学学科特点、化学教学过程的本质,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等方......

    新课程改革下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反思5篇

    新课程改革下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反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的,“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

    新课程背景下体验式体育教学的实践探析

    新课程背景下体验式体育教学的实践探析 摘要:体验式体育教学是在尊重生命的独特性、自主性、生成性和整体性的基础之上让学生亲历某一体育项目技能发展,其能有效激发学生在体......

    新课程背景下体育选项教学的探索论文

    【摘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与健康作为直接关系到学生身心健康的学科,也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改革,体育与健康学科最大的亮点是“选择性”,其中选项教学成为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