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古代玉器、漆器、织绣工艺 教案
课
题: 中国古代玉器、漆器、织绣工艺
课
时: 1课时
课
型: 工艺课
授课对象: 高一学生
教材分析: 在我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
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并且对日 本等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和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 明。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中具有悠久历史的织
绣、玉器和漆器的基本知识、工艺特点。培养学生欣赏古代工艺美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1.感受各类工艺美术品的外在形式美和特有的人文内涵。
2.从掌握知识和掌握欣赏方法来讲,重点应放在掌握欣赏方法上。
教学难点:主要是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教学方法:大量收集中国古代玉器、漆器、织绣工艺材料深入研究和学习。
1.教法:从中国古代玉器、漆器、织绣工艺的基础知识慢慢地学习,由易到难。
2.学法:认真理解中国古代玉器、漆器、织绣工艺知识。
教具准备: 教材、自制课件。
学具准备:制作的图片仔细观察。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3分钟)
学习和了解古代玉器、漆器和织绣工艺,让同学们知道我国工艺艺术博大精深。
二:引入新课:(5分钟)
在中国古代早期的工艺美术中,除了陶器和青铜器工艺外,成就最突出、而且最 富民族特色的就是玉器、漆器和织绣工艺。
三:讲授新课:(30分钟)
(一):玉器工艺:
1:以硬玉、软玉、碧玉、水晶等为原料而制作的工具、装饰品、祭器、陈设品等通称为玉器。根据现有资料证明,中国最早的玉器出现于距今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大家知道,我们的祖先那时就是以石头作为生活、生产工具的材料,其中比较美丽的、有光泽、有色彩花纹的石头,就被用来作为装饰品,后来人们知道了打磨、穿孔、镂雕等加工手段。到了新石器时代后期,玉就从石头中分离出来成为工艺品
2:中国古人对玉的解释除了物质的特性——质地温润缜密、光泽柔和外,还赋予它以“德”的含义。商周时代,作为玉器,有用于祭祀(si)和礼仪的“礼玉”,有用于服装佩饰的“佩玉”,以“佩玉为尚”,成为一种具有社会道德含义的特殊物品,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文人对玉的特征和内涵的典型概括。中国古代制造玉器的工艺,先秦时期称琢玉,宋代称碾(nian)玉,今称碾琢。玉器的造型和纹饰均是靠碾琢而成。玉器的设计创作方法,是因材施艺,科学地利用材质、色泽,尽其玉材美的光泽。
(二)漆器工艺:
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但这里所说的漆,是指一种天然漆,一般称为生漆,俗称大漆,系漆树身上分泌的液汁,呈灰乳色,接触空气氧化,成栗壳色,干固后成褐黑色。用它作涂料,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制出不同色漆,光彩照人。在我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并且对日本等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和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
(三)织绣工艺: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蚕丝的国家。商周时期,我国的织物生产已有较大规模,周代已掌握了提花工艺,这是丝织工艺的极大进步。到战国时期,丝织品种类繁多,织锦技术得到高度发展,彩绘、染色、刺绣技术逐步完善。到了公元4世纪,中国的纺织品、印染品、刺绣品已闻名遐迩,并经东起渭水流域,向西通过河西走廊,经新疆,这一著名的“丝绸之路”西运亚非欧各国,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下面,让我们来欣赏几件精美绝伦的织绣品吧!
四:课堂总结:通过讲述和分析使同学们懂得了中国古代玉器、漆器、织绣工艺在我国艺术中的地位,了解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中具有悠久历史的织绣、玉器和漆器的基本知识、工艺特点。(7分钟)
五:作业布置(练习):
搜集大量的古代玉器、漆器、织绣工艺图片认真研究和分析。
课
题:中国古代玉器、漆器、织绣工艺
一、玉器工艺
1.礼玉 佩玉 “佩玉为尚”
2.琢玉 碾玉 碾琢
二、漆器工艺
1.生漆,俗称大漆
三、织绣工艺
1.罗:只以经线起花纹,单色,几何纹,轻而薄
2.锦:经、纬线都可起花纹,多种彩色花纹,各种禽鸟花草,较厚重
第二篇:新课标高中美术《中国古代玉器、漆器、织绣工艺》精品教案
新课标高中美术《中国古代玉器、漆器、织绣工艺》精品教案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中具有悠久历史的织绣、玉器和漆器的基本知识、工艺特点。培养学生欣赏古代工艺美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
1.感受各类工艺美术品的外在形式美和特有的人文内涵。
2.从掌握知识和掌握欣赏方法来讲,重点应放在掌握欣赏方法上。
教学难点:
主要是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教材、录象带、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引入新课:
在中国古代早期的工艺美术中,除了陶器和青铜器工艺外,成就最突出、而且最富民族特色的就是玉器、漆器和织绣工艺。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和了解一下这些各具特色、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工艺。(出示课题)
1.玉器工艺:
以硬玉、软玉、碧玉、水晶等为原料而制作的工具、装饰品、祭器、陈设品等通称为玉器。根据现有资料证明,中国最早的玉器出现于距今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大家知道,我们的祖先那时就是以石头作为生活、生产工具的材料,其中比较美丽的、有光泽、有色彩花纹的石头,就被用来作为装饰品,后来人们知道了打磨、穿孔、镂雕等加工手段。到了新石器时代后期,玉就从石头中分离出来成为工艺品
中国古人对玉的解释除了物质的特性——质地温润缜密、光泽柔和外,还赋予它以“德”的含义。商周时代,作为玉器,有用于祭祀(si)和礼仪的“礼玉”,有用于服装佩饰的“佩玉”,以“佩玉为尚”,成为一种具有社会道德含义的特殊物品,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文人对玉的特征和内涵的典型概括。
中国古代制造玉器的工艺,先秦时期称琢玉,宋代称碾(nian)玉,今称碾琢。玉器的造型和纹饰均是靠碾琢而成。
玉器的设计创作方法,是因材施艺,科学地利用材质、色泽,尽其玉材美的光泽。(录象:玉器工艺)
2.漆器工艺:
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但这里所说的漆,是指一种天然漆,一般称为生漆,俗称大漆,系漆树身上分泌的液汁,呈灰乳色,接触空气氧化,成栗壳色,干固后成褐黑色。用它作涂料,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制出不同色漆,光彩照人。在我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并且对日本等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和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录象:漆器)
3.织绣工艺: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蚕丝的国家。商周时期,我国的织物生产已有较大规模,周代已掌握了提花工艺,这是丝织工艺的极大进步。到战国时期,丝织品种类繁多,织锦技术得到高度发展,彩绘、染色、刺绣技术逐步完善。到了公元4世纪,中国的纺织品、印染品、刺绣品已闻名遐迩,并经东起渭水流域,向西通过河西走廊,经新疆,这一著名的“丝绸之路”西运亚非欧各国,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下面,让我们来欣赏几件精美绝伦的织绣品吧!
三.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第四讲 中国古代玉器、漆器、织绣工艺
一. 玉器工艺:
礼玉 佩玉 “佩玉为尚” 琢玉 碾玉 碾琢
二.漆器工艺:
生漆,俗称大漆
三.织绣工艺:
罗:只以经线起花纹,单色,几何纹,轻而薄
锦:经、纬线都可起花纹,多种彩色花纹,各种禽鸟花草,较厚重。
第三篇:中国古代玉器、青铜器和漆器-教学教案
课时:一课时 课型:理论欣赏课 教学对象:高一学生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具有悠久历史和高度成就的玉器、青铜器和漆器,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欣赏古代工艺美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重点:从工艺美术的种类来讲,教学重点应该放在青铜器方面,因为他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继彩陶之后的又一个最灿烂的篇章。从掌握知识和掌握欣赏方法来讲,重点应放在欣赏方法上。
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专业名词的理解和历史文化知识。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中国古代早期的工艺美术中,除陶器工艺外,成就最突出、且最富民族特色的就是玉器、青铜器和漆器工艺。它们各有特色,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工艺。讲授新课
一、玉器
玉器在中国光辉的历史文化中,是一颗灿烂的明星,在世界艺术中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我国的玉器自公元前五千年左右河姆渡文化出现始,一直不间断地绵延发展了七千余年。玉器在中国的历史上流传之所以久远,除因玉材丰富、质地优良、品种繁多、制作技术先进、造型美观外,最主要的是由于玉在中国一直被奉若神明,被认为是一种吉祥的象征,象玉如意就是一件典型的工艺品,还有头饰、玉坠、玉手镯等等,深得人们的钟爱,使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中,充当着特殊的角色,发挥其它工艺美术品所不能取代的作用。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quot;玉,石之美有五德者“,代表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文人对玉的特征和内涵的典型概括。象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其实就是一个玉的传说,贾宝玉的前身就是一块玉石,而林黛玉是玉石下的一棵仙草,而贾宝玉转世为人时口里还含着一块玉。我国的玉器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初期,当时我国先民们就以石头作为生活、生产工具的材料,在选择、打制、琢磨石器的劳动过程中,逐步认识了比石材美丽的彩石,这些比较美观的被用作装饰品,到后来人们知道了打磨、穿孔、镂雕等加工手段,玉器的使用就更加广泛了。所以起初的玉,其实就是指美丽、有光泽、有花纹的石头。新石器时代后期,癫糯邮蟹掷氤隼闯晌ひ掌贰i讨苁贝魑衿鳎杏糜诩漓牒屠褚堑”礼玉“,有用于服装佩饰的”佩玉“或称”饰玉“。周代更以”佩玉为尚“,人们将玉当作修身的标准和衡量个人品德的尺度,成为一种具有社会道德含义的特殊物品,这种观念一直流传几千年。甚至在经济高度发展的现代,玉器还是非常流行,可能许多同学就有。
商周玉器的美表现在材质、色彩、造型、串缀组合方面,琢玉的技术很高。这是我国玉器的成长期,玉器艺术有象征性和装饰性的特点,我国玉器由原始社会彩石玉器进入了真玉为主的时期。春秋战国时向华丽、琢雕、镂空方面发展,到了汉代由于出产玉石的西域通道畅通,玉料来源增多,玉品的琢制与使用更为普遍。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玉器发展的强盛时期。隋、唐、五代时期,这时期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玉器工艺的发展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局面。许多玉器近似石雕风格,制作非常精致。人物、动物形玉器,重在揭示对象的精神世界,对其形体采取夸张手法以突出关键部位,使用较密集的阴线装饰细部,类似绘画上的铁线描,注重起伏,使玉器浑厚自然,气韵生动。在这基础上,宋、辽、金玉器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从琢磨技艺上着重与现实主义方面相适应,镂雕技艺更加高超,把绘画用于玉器雕刻之中,富于一种浓厚的生活气息。这时期的玉器已达到?quot;形神兼备”,真实自然。元、明、清时期,这时期的玉器艺术是鼎盛时期,制玉业高度发展,已形成了几个生产地。其中最重要的产地是苏州专诸巷,这里名工荟萃,技艺精绝,对当时的玉器艺术的提高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时期制玉业众多,规模之大、产量也都是空前的,所用的玉质较好,品种繁多。在玉器中描写山水、花卉、人物等题材,追求神韵与笔墨情趣,把制玉的技艺提高到了新水平。
玉器的设计创作方法,是因材施艺,剜(wan)脏去绺(liu)(是玉器加工过程中常用的一种专业用语,“脏”是指玉器中的杂色,不能背利用的颜色,这些颜色对造型有坏的影响,所以要除掉,所谓美玉无暇,不仅是玉石中没有杂质,而且无脏色,绺原来是指线、头发、胡须等细丝状东西顺聚在一起,这里也是指杂质),要“俏色”、“巧色”。给同学们出个问题,看看大家设计水平怎样。有五快通体白色的玉石,上面有一些红点和黑点,经过精心的设计,制成了五只生动活波的鹅,这玉石上的红色和黑色怎么办?假如其中一块玉石只有一个黑点怎么办?(也是指玉器加工过程中常用的一种专业用语,科学的利用玉石的本来颜色,红色成为鹅头上红色的斑点,黑色就成为乌溜溜的眼珠。但是其中有块玉石只有一个黑点,于是就设计成鹅的头向下歪,做成正在争事物吃的状态,只看到一颗眼睛,这样就巧妙的解决了所有问题,科学地利用材质、色泽,尽其玉材美的光泽。)
欣赏作品《玉人》是商代妇好墓出土的一件玉器,妇好是商代的第23代王的配偶,这是目前唯一和甲骨文印证能确定年代的王室墓地,在河南安阳西北约100米处。出土了一千多件配葬品,其中玉器就约有300件,书上选择的这件跪坐的玉人形象,刻画最为传神。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大概是平民还是贵族的形象?为什么?上节课我们学过欣赏工艺美术的五个方面,现在我们就来复习一下,造型(圆雕,双手抚膝,长脸尖颌,细长眉,塌鼻突嘴,两眼看前方,头发盘在头顶,还戴有卷形的帽子,腰束宽带,腰左侧插着武器)纹饰(衣服)色彩(黄褐色)材质、技艺(雕琢精细,生动逼真)请同学们根据这五个方面分析一下。
《玉佩垂饰》是周代的作品,为佩玉,镂雕得玲珑剔透,两只虎形态各异,虎踏一跪人,三个大小不同的玉体配合恰当,玉体只刻出几条简练的纹线,概括地表现出虎的骨路的主要关节及毛路,而纹线弯曲呈“方中有圆,圆中有方”,给人一种刚柔相济的力感,充分显示玉材本身的质地美,这是工艺美术设计遵循的法则之一。
我国玉器工艺美术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在数以万计的玉器中,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我国古代玉器的发展历程,也表现了我国民族特色艺术的辉煌成就。青铜器
青铜器是中国古代美术史上的璀璨明珠。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民间流传的“夏铸九鼎”的历史故事,说明中国青铜器的铸造在夏代已经开始了。商代和周代,是它的鼎盛时期,秦、汉两代还有所发展。青铜器的范围非常广泛,它包括礼器、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工具、度量衡器等。青铜是铜和锡或铅的合金,我们常见的黄(红)铜熔点很高,但是硬度却很低,人们在实践中发现,在黄铜中加入锡或铅,不仅可以降低熔点,而且可以增加硬度。同时,融化的青铜在冷却凝固时略有涨大,填充性比较好,气孔少,因此得到了广泛得运用,当然这是在铁器出现以前。而这个历史阶段也被考古学家称为“青铜时代”。
中国青铜器以品种繁多、制作精美著称于世。这首先是由于中国是文明古国,青铜器的产生很早,源远流长,匠师们在几千年过程中积累了精湛的技艺,形成了独特的传统,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工艺、形制、纹饰都有自己的风格,在世界美术史上都是独树一帜。同时,中国自古以来是多民族的国家,在祖国辽阔大地上生息繁衍的各国古代民族,对青铜器美术各有创造,这又为中国青铜器带来丰富的多样性。
接下去我们就边欣赏作品,一边来了解我国得青铜器工艺。我国得青铜器发展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商代、西周、春秋和秦汉时期,最兴盛得是在商代和西周,由学生对比代表作品,得出特点,并讲出形成这种特征的原因?教师作总结。商代
1、青铜器是奴隶主地位的体现,称为“礼器”如“天子九鼎、诸侯
七、大夫
五、元士三”
2、商代尊神重鬼,崇拜祖先。厚重华丽、充满神秘和威慑的色彩 《司母戊大方鼎》饕 餮 《虎食人卣》(you)夔纹 龙纹 牛纹 鳞纹
西周中期 神秘色彩逐渐淡化 简朴、追求朴素、典雅之美 《盂鼎》饕 餮 春秋 奴隶制的衰落,失去礼器的作用,青铜器演变成供统治阶级享用的生活用具 趋向轻灵、奇巧,装饰手法写实,纹饰也易于理解 《莲鹤方壶》龙纹,凤纹,蟠螭纹《十五连盏树形灯》 秦汉 铁器和漆器的广泛运用,从总体上来看,青铜器失去原来的光辉 向轻便、精巧、实用的生活用器和观赏器发展,他们往往以实用和美观的高度统一引人注目 《虎牛形祭案》《长信宫灯》
商代:代表作品有《司母戊方鼎》和战国曾侯乙墓整套编钟。《司母戊方鼎》,是炊煮器,也是当时最重要的礼器,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鼎是古代常见的炊器,主要是煮或盛鱼肉用。他的形状大部分是圆形或,三足,两耳,也有四足的方鼎,象司母戊方鼎。器形庄严厚重,耳部外侧的浮雕是两只相对的猛虎,张大着口,衔着一个人头,充满神秘的色彩,体现了商代奴隶主贵族的无上权威。《虎食人卣》,不论其造型和纹饰如何不同,也都具有上述的特色。是一种盛酒器,是商代后期著名的青铜器。造型呈老虎坐形,竖耳瞪眼,张着大口,老虎的牙齿露出来,两爪抓一个人,坐食状,十分恐怖。器定有盖子,上有立兽,提梁饰夔纹,两端有兽头,老虎的前爪上饰龙纹,背部饰牛纹,尾巴饰鳞纹。整个文饰极其精致,可惜此器流散在外。西周:《盂鼎》西周早期的作品。造型雄伟凝重,文饰简朴。主要采取饕餮纹。春秋:《莲鹤方壶》、战国时期的《十五连盏树形铜灯》就是这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前者是一种盛酒器,器形高大(高117厘米),壮丽精美,顶盖上立一展翅欲飞的鹤,它那要向远方飞翔的神态,与商、周以来青铜器的庄重、威严的风格截然不同。承托壶身的兽和壶体上的所有向上援攀的龙兽,相互印和,给人一种轻盈,移动的感觉。
第四篇:中国古代玉器、青铜器和漆器教案
中国古代玉器、青铜器和漆器教案
杭师院附高 罗雪峰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具有悠久历史和高度成就的玉器、青铜器 和漆器,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欣赏古代工艺美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本课重点是介绍青铜艺术的种类、用途和商周青铜器的艺术特点。
(二)内容结构
本课教学内容分成玉器、青铜器和漆器三部分。各部分分别叙述有关欣赏玉器、青铜器和漆器的基本知识。全课共分以下18个自然段落: 第一段是本课的引言。说明为什么选择玉器、青铜器和漆器,作为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欣赏的主要内容。第二段说明玉、石的关系。第三段说明玉器在中国古代的主要用途,以及商周至汉代玉器工艺的演变和发展。第四段说明玉器的设计创作的主要特点。第五段分析周代玉器《玉佩垂饰》的艺术特色,进一步说明工艺美术设计所遵循的法则。可惜本课图版中未能刊出这一作品的图片。第六段说明青铜的特点以及青铜工艺产生的时间和它的鼎盛时期。第七段说明青铜器的范围以及如何欣赏中国古代的青铜器。第八段说明商代青铜器的主要特征,并以著名的商代青铜器《司母戊方鼎》、《四羊尊》、《虎食人卣》为例。由于图版限制,前两件作品未能刊出图片。第九段说明西周青铜器的主要特征,并以西周早期的《盂鼎》为例。第十段说明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主要特征,并以春秋时期的《莲鹤方壶》和战国时期的《十五连盏树形铜灯》为例。第十一段说明秦汉时期青铜器的主要特征。第十二段分析著名汉代青铜器《长信宫灯》的艺术特色。第十三段分析著名汉代青铜器《虎牛形祭案》的艺术特色。第十四段说明中国古代漆器的特点和它产生的年代,以及它的发展演变。第十五段分析战国时期漆器《彩绘透雕小座屏》的艺术特色。第十六段分析汉代漆器《漆耳杯套盒》的艺术特色。第十七段分析明代漆器《牡丹纹剔红盖碗》的艺术特色。第十八段分析清代漆器《三凤牡丹纹朱漆描金碗》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有两个方面:从工艺美术的种类来讲,教学重点应放在青铜器方面。因为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继彩陶之后又一个最灿烂的篇章。从掌握知识和掌握欣赏方法来讲,重点应放在掌握欣赏方法上。本课的教学难点主要是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二、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简单介绍工艺美术类别。(图片展示)
教学内容:
1、玉器工艺: ·现有资料证明,中国最早的玉器出现于距今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在已发掘的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等文化遗址中,均有精美的玉器出土。之后,历经商、周直至明、清,持续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时代风格,代表了世界玉器的最高水平。中国古人对玉的解释除了物质的特性——质地温润缜密,光泽柔和外,还赋予它以“德”的含义。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称:“玉,石之美有五德者”,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文人对玉的特征和内涵的典型概括。·请A同学谈谈玉器的用途。·玉器图片欣赏。
2、漆器工艺: ·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但这里所说的漆,是指一种天然漆,一般称为生漆,俗称大漆,系漆树身上分泌的液汁,呈灰乳色,接触空气氧化,成栗壳色,干固后成褐黑色。·它作涂料,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制出不同色漆,光彩照人。·我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并对日本等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古代漆器工艺的种类有哪些呢?请同学回答。C同学小节。·漆器作品欣赏。
3、青铜艺术: ·为什么古人采用青铜铸造器具? 青铜器有哪些种类?(思考)·请B同学小节。·夏铸九鼎简介。·商周是青铜器铸造的鼎盛期。《司母戊方鼎》(商)(通耳高133厘米,器口长110厘米、宽78厘米,重875公斤,1939年在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出土,中国历史博物馆藏)这是商代著名的青铜器,也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青铜器中的鼎是古代一种炊器,煮或盛鱼肉用。它的形状大多数是圆形、三足、两耳;也有四足的方鼎和圆形、方形的扁足鼎。鼎的两耳一般立在口沿上,目的是在取用鼎时,用鼎钩将鼎钩起。“司母戊”方鼎因器腹内壁铸铭文“司母戊”而得名。据考证,“司”为祠,意为祭祀;“母戊”是商王文丁母亲的谥号,所以,这件鼎很可能是文丁为祭祀母亲母戊而铸造。司母戊方鼎为直口,宽边,立耳,耳廓饰双虎噬人头纹,壁厚,腹深,腹周边饰兽面纹(旧称“饕餮纹”),中间为白地,方腹四角各有一道扉棱,平底,四条粗壮的柱状足,足的上部均饰一兽面纹。整个器物外观雄健浑厚,纹饰庄重,气势威严。它的鼎身和四足是整体铸成的。鼎耳是在鼎身铸成后再在其上安模、翻范(铸造青铜器的模型称“范”)浇铸上去的。这表明商代的青铜冶铸已达到很高的成就。司母戊方鼎既是炊煮器,也是重要的礼器。它体现着商代奴隶制贵族的无上权威。《四羊方尊》(商)(高58.3厘米,口每边长52.4厘米,重34.5公斤,1938年湖南宁乡县月山铺出土,中国历史博物馆藏)青铜器中的“尊”是一种盛酒器。此器的基本造型是方尊,上下分成三个部分,器口颈部分以极劲健有力的弧线起始,以稳重的直线围成的圈足结束。中间部分是用分铸法铸成主体的四只大卷角羊身,分置于四面转角之处,肩部的空隙处有蜿蜒的龙。器物上部饰以蕉叶纹,以加强口部开放的感觉。羊身及器身其余各部分均填以严谨工细的鳞纹和云雷纹。羊肩还饰有高冠的鸟纹。整个装饰十分繁复,充满了神秘、威慑的色彩。从这一器形的设计来看,它把平面的形象和立体的形象很好地结合了起来,运用了线刻和浮雕的手法,使这一器物显得更加庄重威严。在铸造工艺上,它采用了分铸技术,即首先将羊角和龙头铸好,然后将其二者分别插入外范中,再进行整体浇铸,使之成型,又一次显示了我国商代青铜铸造工艺的高超水平。
·商周青铜器特点: 商代的青铜器,特别是青铜礼器,形制厚重华丽,充满了神秘、威慑的色彩。
西周中期以后,青铜器的神秘色彩逐渐淡化,风格趋向简朴,追求朴素、典雅之美。
秋战国青铜器艺术。《莲鹤方壶》(春秋)(通高118厘米,口横30.5厘米,口宽24.9厘米,重64.28公斤,1923年河南省新郑出土)中国古代青铜器中的壶是一种盛酒器。它的造型有圆形、方形、扁形、瓠形等。这件莲鹤方壶(又称“立鹤方壶”)是青铜器中的著名作品,出土时还有一件与此同样造型的青铜器。现在,一件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另一件藏河南省博物馆。莲鹤方壶主体部分为西周后期以来流行的方壶造型,有盖、双耳、圈足,重心在下腹部,遍饰于器身上下的各种附加装饰,不仅造成异常瑰丽的装饰效果,而且反映了青铜器艺术在春秋时期审美观念的重要变化。壶身的纹饰为浅浮雕并有阴线刻镂的龙、凤纹饰。有的是以鸟兽合体的形式表现,虬屈蟠绕,布满壶体。圈足上每面饰相对的两虎,器盖口沿饰窃曲纹。壶颈部四面均有龙(兽)形耳,两正侧面作回首反顾之龙形,有花冠形角,体积很大,长度约当壶身高度的2/3,冠与身躯均有镂空的精美花纹。壶腹下部四角又有附饰的有翼小龙,作回首向上攀附之状。兽角翻卷,角端如花朵形。圈足下有双兽,弓身卷尾,头转向外侧,咋舌,有枝形角。承托壶身的兽,和壶体上所有附饰的龙、兽向上攀援的动势,相互应合,共同在观者视觉上造成壶身轻盈、移动的感觉。壶盖上部为两重骈列的莲瓣形装饰,向四周翻仰,有力地烘托出盖心一只展翅欲翔的鹤。鹤的形象生动真实,为早期青铜器艺术中所罕见,被学术界认为是春秋时期时代精神的象征。战国以后,青铜壶盖以立鸟为饰的渐多,莲鹤方壶为此类器物的已知最早实例。
·春秋战国青铜艺术特点: 春秋中期以后,随着奴隶制度的衰落和崩溃,青铜器逐渐失去了它原来主要作为礼器的作用,逐渐变成供统治阶级享用的生活用品。青铜器的器形趋向轻灵、奇巧,装饰手法写实,纹饰也易于理解。
·秦汉青铜艺术: 《长信宫灯》(汉)(高48厘米,重15.85公斤,河北省满城陵山窦绾墓出土)这是1968年出土的一件艺术价值很高的青铜器,是汉代铜灯具中的代表性作品。因此器上所刻铭文中有“长信”二字,根据墓主窦绾是汉代中山靖王刘胜之妻,而中山靖王的祖母即汉景帝时的皇太后窦氏所居住的宫殿名“长信宫”,故将此灯定名为“长信宫灯”。整个灯的造型非常新颖别致,呈宫女双手执灯形象,器身通体鎏金。灯座和灯罩都可以拆卸,灯罩还可以汗合,以便调整灯光照度的宽窄。灯盘上的一个短柄,可以用来调整照射方向;宫女的头部和右臂也可以拆卸,因为右臂实际上是烟的通道,使灯烟容纳于宫女形的器身之内,使室内保持空气洁净,实在是一个非常巧妙的构思。宫女双手执灯,跪伏在地的姿态以及小心翼翼侍候主人的神情,也完全符合一个身处深宫的年轻宫女的身份。《虎牛形祭案》(汉)(高43厘米,长76厘米重12.35公斤,云南省江川李家山出土,南省博物馆藏)这是1972年云南省江川县李家山古墓葬出土的一批重要青铜器中的一件。属于古代云南少数民族——滇族的文化。关于这一青铜器的年代,一般定为西汉,也有学者以为要提前至战国时期。这件青铜器造型独特,案作牛形,背有沿,形成盘状,便于祭祀时在上面安放祭品。为了保持器物的稳定性,牛尾处设计了一只咬住牛尾的虎。在牛的前后脚之间,利用空腹,横一头小牛,别有一番情趣。·秦汉青铜艺术特点: 青铜器便向轻便、精巧、实用的生活用器和观赏器方向发展,它们往往以实用和美观(主要体现在造型的美)的高度统一而引人注目。
三、教学内容资料
(一)作品分析
玉器工艺 以硬玉、软玉、碧玉、水晶等为原料而制作的工具、装饰品、祭器、陈设品等通称为玉器。根据现有资料证明,中国最早的玉器出现于距今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在已发掘的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等文化遗址中,均有精美的玉器出土。之后,历经商、周直至明、清,持续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时代风格,代表了世界玉器的最高水平。中国古人对玉的解释除了物质的特性——质地温润缜密,光泽柔和外,还赋予它以“德”的含义。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称:“玉,石之美有五德者”,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文人对玉的特征和内涵的典型概括。所以,中国古代的玉器除了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如工具和生活用器)外,还用于礼仪、祭祀、装饰、陈设等。中国古代制造玉器的工艺,先秦时期称琢玉,宋代称碾玉,今称碾琢,以示与雕刻工艺有别。玉器的造型和纹饰均是靠碾琢而成
《玉人》(商)(高7厘米,1976年河南安阳妇好墓出土,中国历史博物馆藏)这是商代第二十三代王武丁的配偶“妇好”墓中出土的大量的玉器中的一件。此墓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小书村西北约100米处。1976年春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发掘。这是目前唯一能与甲骨文相印证而确定其年代与墓主身份的商王室墓葬。墓内出土的各类随葬品共达1928件,其中玉器约300件。大部分为玉雕动物,玉雕人像有10多件。这一件跪坐人像,刻画最为传神。玉人呈黄褐色,属圆雕。玉人双手抚膝,长脸尖颔,细长眉,塌鼻突嘴,两眼直视前方,头发梳辫盘至头顶,再用箍形“颠”束住,“颠”前还有卷形的冠,身穿长衣,交领、窄袖,腰束宽带,衣上饰方纹,腹前悬长条形的“蔽鄹”,腰左侧插一宽柄器,可能是武器。此玉人虽然仅高7厘米,但各部分都雕琢得十分精细,生动地塑造了一个商代贵族的形象。青铜工艺 青铜器是我国古代继彩陶艺术之后,兴起的又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独特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时代特点的工艺美术。
青铜是铜和锡的合金。因为纯铜(红铜)的熔点很高(1083℃),而硬度较低,加入锡,可以降低熔点(700℃一900~C),且增加硬度。同时,熔化的青铜在冷凝时体积略有涨大,所以,青铜铸件填充性好,气孔少,有较高的铸造性能,在应用上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因此,人类在使用铁器以前,广泛地使用青铜铸造各种器具。考古学家们将这个历史阶段称之为“青铜时代”。中国的青铜工艺,始于夏代末期。最兴盛的时期是商代和西周。所以,一般都以商、周两代的青铜器作为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代表。商、周的青铜器,固然种类繁多,但最重要的是所谓青铜礼器,即有一些青铜器,如最常见的生活用器鼎(古代的炊煮器),用于奴隶主阶级的祭祀和宴饮时,便赋予特殊的意义,成为奴隶主地位的体现,称之为“礼器”。例如,按古书记载,奴隶主阶级的礼制规定,祭祀和宴饮时用鼎的数目是有严格规定的,即“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这说明像鼎这样的青铜礼器具有区别尊卑贵贱的功能,是奴隶主统治权力的象征。加上商代社会尊神重鬼,崇拜祖先,所以,商代的青铜器,特别是青铜礼器,形制厚重华丽,充满了神秘、威慑的色彩。西周中期以后,青铜器的神秘色彩逐渐淡化,风格趋向简朴,追求朴素、典雅之美。
春秋中期以后,随着奴隶制度的衰落和崩溃,青铜器逐渐失去了它原来主要作为礼器的作用,逐渐变成供统治阶级享用的生活用品。青铜器的器形趋向轻灵、奇巧,装饰手法写实,纹饰也易于理解。教材中选用的春秋中期的《莲鹤方壶》,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进入秦、汉时期后,由于铁器和漆器比青铜器更方便,从而逐步取代了青铜器,青铜器便向轻便、精巧、实用的生活用器和观赏器方向发展,它们往往以实用和美观(主要体现在造型的美)的高度统一而引人注目。《虎食人卣》(商)(通高32.5厘米,传湖南安化出土,日本泉屋博物馆藏)中国古代青铜器中的“卣”(音“友”),是一种盛酒器·,它的形制似壶,但有提梁,故俗称提梁卣。这件虎食人卣是商代后期著名的青铜器。卣身作虎踞坐形,竖耳瞪目,张着大口,虎牙毕露,两爪抱持一人,作噬食状,给人以恐怖感。器顶有盖,上有立兽,提梁饰夔纹,两端兽头。虎前足上饰顾首龙纹,背饰牛首纹,中配扉,尾饰鳞纹。整个纹饰极其精致,惜此器流散在外。与此器相似的另一虎食人卣,也在法国巴黎塞奴施基博物馆。《盂鼎》(西周)(通高101.9厘米,口径77.8厘米,重153.5公斤,传陕西岐山礼村出土,中国历史博物馆藏)这是现存的著名的西周早期的青铜器。传为清朝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岐山礼村。此鼎因腹内壁铸有铭文19行,共291字,记载周康王23年贵族盂受策名时,周王昭告周立国的经验与殷亡国的教训,命令盂要效忠周王,故称此鼎为“盂鼎”。这些珍贵的铭文对研究西周奴隶社会的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从这件鼎的形制看,它造型雄伟凝重,纹饰简朴,除口沿下饰饕餮纹带外,足上饰兽面,并有扉棱,下加两道弦纹,体现了西周早期青铜器的典型风格特征。
漆器工艺 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但这里所说的漆,是指一种天然漆,一般称为生漆,俗称大漆,系漆树身上分泌的液汁,呈灰乳色,接触空气氧化,成栗壳色,干固后成褐黑色。用它作涂料,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制出不同色漆,光彩照人。在我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并对日本等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和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红漆木碗》(新石器时代)(高5.7厘米,口径10.6X 9.2厘米,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遗址出土)这是我国现已发现的最早的一件漆器。根据它出土时位于该遗址第三文化层来推断,它距今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彩绘透雕小座屏》(战国)(通高15厘米,长51.8厘米,1966年湖北省江陵望山一号楚墓出土,湖北省博物馆藏)这是件漆、雕、绘三者有机结合得非常精美的工艺品。周身黑漆为地,并以朱红、灰绿、金银等色进行彩绘。座屏外框也用朱红、金银漆绘出风纹等纹饰。更有意味的是,在这小座屏的外框中,用透雕的手法,共雕刻了49个动物,计有:大蛇20条,小蛇15条,蛙2只,鹿、风、雀各4只。这些动物造型生动、优美,相互结合得十分自然,体现了战国漆器工艺的高度水平。《漆耳杯套盒》(汉)(通高12.2厘米,口横16.5厘米,口纵19厘米,1972年湖南长沙市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湖南省博物馆藏)这是一组设计非常巧妙的漆器。呈椭圆形的漆具杯盒,内部空间并不大,但由于设计合理,却能盛放7件耳杯(6件顺叠,1件反扣),充分利用了盆内的有效空间,而且套合严密,其设计的巧妙,堪称实用与美观相统一的典范。盒与杯均为木胎。器内髹红漆,器表髹黑褐色漆,以红黑二色绘云纹、漩涡纹和几何纹。《牡丹纹剔红盖碗》(明)?这是中国古代漆器工艺中“剔红”的代表作主一。唱9红”又称“雕漆”,是在层层堆起的平面漆胎上剔刻出花纹的一种漆艺技法,因它大多采用鲜明的朱漆,故又名“剔红”,或称“雕红漆”、“红雕漆”。我国古代的雕漆工艺始于唐代,盛于元、明。雕漆工艺因漆层多,较费工时,雕刻技术精细复杂。要雕出花叶的转折起伏凹凸,显得有刚有柔,有粗有细,有疏有密,层次交代分明,呈现出一种精美的浮雕效果。这不仅要求具有很高的技术水平,还要具有很好的艺术修养。所以,外国许多著名的博物馆,多收藏有中国的雕漆工艺品。这件牡丹纹剔红盖碗就体现了上述的艺术特色。《三凤牡丹纹朱漆描金碗》(清)(高7厘米,直径15.7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这是现存清代漆器工艺的精品之一。它米用了多种漆工艺技法。三风牡丹纹中的风头,头后飘起的细毛及风身金色较浅。,这是中国古代漆工艺名著《髹饰录》中所称的“彩金象”的画法。凤头的轮廓及眼睛用黑漆细勾,凤背的鱼鳞式羽毛及翅翎、牡丹的花叶,金色浓淡成晕,是北京漆艺匠师所说的“搜金”的画法。牡丹花叶则用金笔勾筋。可见仅“描金”·(在彩色漆绘花纹上加描金线称“描金”)一项,其手法就有多种。漆器工艺技术之精由此可见一斑。
文章来源:《 艺术风——杭州美术教育网 》
第五篇:中国古代玉器心得
《中国古代玉器》心得
“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尃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桡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技,絜之方也。”这是许慎《说文解字》中对“玉”的定义,关于玉的这段解释,对于一个读文科的人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可在学习陈老师的课之前,我对于它的理解却是非常浅显而粗糙的;想来作为一个中国人来说是很惭愧的。因为在世界文化的纷繁中,玉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独有,更是中国文化鲜明的有力代表。
中国人使用玉器的时间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每当我将陈老师手中远古时代的玉器实物捧在自己手中时,无论是那岁月留下的斑点痕迹还是那道道伤痕,亦或是那粗糙而简朴的工艺,无不让我感慨万千;正如老师所言“这虽然是很简陋的工艺,但在那极其艰苦和落后的时代,不知道经历过多少代古人的捶打,所以它身上有的东西是复杂的,极其珍贵的!”它们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灵,我一直无法想明白,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能够促使古人历经一代一代人的艰辛而只是为了雕琢一块石头?古人的内心世界到底是怎样的?无穷无尽的疑问不停地涌现在我脑海里。
老师说《说文解字》中对玉的解释非常完美的概括了玉的特性及鉴别。起初,我并没有把老师的话放在心上,以为那只是文人写作的自己内心最主观的感受和对中国玉文化的赞扬和固定,并非真正涉及到玉器本身的性质和鉴定。然而,在半学期的进一步深入学习和了解之后,才渐渐感觉到它们之间一种无名的吻合,这确使我惊讶不已,因为许慎《说文解字》的时代的中国科技确确实实达不到能够检测玉质的程度,而他却能非常精辟的将玉的特性与中国人文文化结合得如此的天衣无缝,真让人难以相信!
说实话,在学习本门课之前,我对于玉的了解可以说是几乎为零,只是觉得玉是一个很高级别的东西,而我距离它很远,更不要谈上会看到真玉和把玩,它似乎只是贵族人氏的物品;然而,经过这么一段时间跟老师和自己的学习,我才真正体会到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虽然我的专业是博物馆,专门与文物打交道,但对于我们这样的一个三流学校来讲,想要大量的看到实物根本就是不可能的,更别说是能看到玉器这种本身就很昂贵的文物,但陈老师却不惜血本的为了我们能学到知识,花着自己的钱为我们筹集很多真品,当然这也不是只是我们这一级学生,还有高年级的学生,一两句感激的话早已不能表达我的感激之情,惟希望自己能真正的学到东西,以不负老师所花的一切!
上面讲了这么多,始终没有具体讲到自己学习这么多个星期以来所学到的关于玉的东西,现在我就想凭着记忆将自己所学的关于它的东西做一遍梳理。记得老师讲的第一种玉便是和田玉,老师说在文化的程度上,所谓中国的玉指的就是和田玉!和田玉属于软玉,闪石类玉,是所有中国玉的集大成者,它本身其实并没有什么特殊的价值,只是中国几千年甚至更久的历史赋予了它的内在文化价值,它承载着中国先民的智慧和文化,是今人与古人穿越时空的对话桥梁。当我把老师的一块和田玉捧在手中,在手电和放大镜下观看,没想到放大镜
下玉的世界是如此的美丽,我相信,从那一刻起,我已经彻底的被它征服了,我爱上了它,我为它恋恋不舍,时至今日我依然能清楚的记得当时它的样子,仿如爱人的脸庞徘徊于脑海里久久不能淡去。当我看完,老师问我感觉如何,我只说了八个字:“富丽堂皇,珠光宝气!”
后来的几周时间,老师分别讲了青海玉、俄罗斯玉、马銜山玉、独山玉、翡翠、玛瑙等玉以及它们的鉴别办法。青海玉的水线是石线,在手电筒的照耀下比周围的物质暗,而俄罗斯玉的水线则相反,它的水线比周围的物质透光性要好,而和田玉的水线则在物质与物质之间过度得很和谐,与周围的物质是融为一体的,这是我对三者最深的印象。而对于俄罗斯玉的描述,老师则说它苍白的不自然,而和田玉则很温和,给人的感觉很舒服,但对于某些质量高的俄罗斯玉亦或是青海玉或者韩国玉而言,它们当中也有和和田玉非常相似的地方,真所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非常难以区分;这么多时间的学来,这才真正感受到老师话的含金量,对于现在的我而言,几乎是一头雾水。
在鉴别的问题上,老师说他喜欢用两分法,例如和田玉和非和田玉,新玉和老玉,关于它的具体细节,它的年代,之后我们可以慢慢的推敲,这样既简单,又可以给自己免去很多的麻烦,真可谓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当然了,现在才半学期的学习,而且我的实战经验几乎为零,当然是没有机会去体验的。说到这里,我不得不提我的一次经历,记得一次课上,老师说他在讲台上讲,我们的印象定然不会很
深的,只有我们亲身到遗址去进行考察,回来再听他的课才会有更大的收获,于是我和几个同伴便相约骑自行车去了学校附近近的马銜山,因为马銜山的玉与和田玉有着不解之缘,而且它与和田玉齐名。
关于这次考察,是在中秋节的前一天,到达马銜山共用了四个小时,而关于此次旅行的收获真可谓是大矣!不仅实地考察了每个人嘴里那常常念叨的地方,一解心中的迷惑和好奇,还亲身在山中找寻玉石的踪迹,在这种长途的旅行中,排除了心中很多的杂想,毅力更是进一步得到了锻炼,对于我的意义太深刻。而当我捧着那些我找寻回来的石头让老师鉴别,当老师肯定的说出是真玉时,我心确实是有点不安分。
时间已经过去了半学期,和老师分别的时间越来越短,自己学到的东西却是如此的少,而老师的付出竟是那样的多,不仅要对老师说谢谢,更要说对不起;将来的几个星期,我会更加努力的学习老师的知识,而在我看来,尽管多年之后,就算大学里所有的课我都忘了,但陈老师的这门课将会永远伴着我,因为它使我收获的太多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