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旋转卡教案
中国有个俗语叫做“眼见为实”就是说眼睛看到的物象都是真实的可靠的吗? 同学回答
现在看我手里的画面,这一面是什么画面呢?回答(鱼)这一面呢?(海洋)同学们都看清楚画面内容了吗?学生回答。快速旋转旋转卡,现在呢。,你们看到了什么呢?(鱼在水里游)哦,鱼在水里游 可是你们刚才明明看到的是一面是鱼,一面是水啊,这是怎么回事呢? 有呢个同学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提问
回答(现在呢,让我来给大家普及一个小知识,这种现象叫做视觉暂留。板书:视觉暂留所谓的视觉暂留呢就是说,景物能够引起人们的视觉印象,在景物消失后还能在视网膜上保持0.1S的时间,这种现象就叫做视觉暂留。旋转卡在快速转动的时候,第一个画面在严重的视觉印象还没有消失,第二个画面印象就产生了,由此反复呢,就产生了一个连续的动态画面。
这节课我们就利用视觉暂留原理用旋转卡的方式让画面在我们眼前动起来。
在做之前呢我们先分析一下这个旋转卡的画面特征和制作过程。
战士第一个旋转卡 这一面是鱼,这一面是海,在旋转式我们能看到与在海里游。第二章旋转卡 这一面是鱼,这一面是树,在旋转时你们看到了什么??回答(鱼在树上)哦,鱼在树上,这张的情形你们觉得合理吗,为什们不合理呢?鱼在海里游是因为于是生活在海里的,这他们是相关联的,合乎自然规律的事情,那鱼在树上对吗那应该怎么改呢??
现在我这里有几组搭配,但是按他们没有连在一起,现在需要大家帮我练一练。
知道了旋转卡画面的构成,下面我们来看看一看它的制作过程。谁能说一下他的第一部应该是什么?剪出图形。有没有不同意见呢??
第二部,设计图形,在设计图形这一步,有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那位同学知道应该注意什么??(卡通两面的图案是相关联的
第三部,穿孔,插棍,完成
好了,到这里我们就了解了旋转卡的制作过和注意事项,现在就让我们动动手开始制作吧,我这里还有几组参考图案,可以参考一下
第二篇:旋转卡教案
湘版第五册美术教案 第5课 旋转卡
2008-07-04 14:42:59| 分类: 2008年下半学期备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第5课 旋转卡
教 材 分 析
本课利用视觉瞬间感受,让学生在厚纸片的两面画或贴出两个相关联的画面,并穿上绳子制成旋转卡,在拧转绳圈再使之快速旋转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卡片两面的图案融合成了一个画面。这是一节将画、做、玩集于一体,把美术与自然学科相联系的综合课。
制作旋转卡首先要设计卡片的外形。根据中年级学生的学习可接受性,教材中介绍了几种基本的卡片外形,可概括为方形和圆形。除了在学生作业中出现这两种外形的卡片外,还重点展现了以太阳形象为题材的异型卡片,提示学生开拓视野,活跃思维,使之能大胆、自由地去表现心中的设想。此外,教材中还介绍了对卡片四角进行简单修剪的装饰方法。其实,太阳外形的异型卡片也是从圆形的基本形变化而来的。在具体操作中可视学生的不同素质等情况而选择。
同一张卡片的正、反两面的图案内容是相关联的。而且两边的图案相互倒置,这样在旋转过程中两个画面才能顺利融合。教材中通过一面镜子观察到太阳外形的卡片的两面图案的正、倒顺序安排。
卡片的图案设计、描绘或制作是否新颖、美观,两个画面的连接是否巧妙、有趣是旋转卡制作成功与否的关键。在设计时图案内容的题材力求涉及广泛,可以是人物、动物、风景、静物等。对于相关联画面的设计,教材中主要呈现了两种设计方案。一种是把某一事物分解成两个画面,如:树和树上的果实,水和在水中的鱼。另一种是表现某一事物的动态变化,如:日与夜、脸部的表情变化。
卡片的制作难度不高,程序简单,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对自制玩具这一形式很感兴趣,基本上都能制作出自己喜欢的旋转卡并兴高采烈地投入到游戏活动中去。
二、教 学 目 标
*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方法设计制作旋转卡。
*在游戏中感觉视觉暂停现象,体验自制玩具的愉悦和成功感。*培养动手能力和初步的设计意识。
三、教 学 设 计
本课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可遵循游戏导入——观察分析——自主表现——游戏活动——交流评析的学习途径。通过一个情境的建立,创造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其注意力集中起来并主动、迫切地参与学习活动。将制作、装饰表现于游戏活动作为教学主要内容,遵循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和已有经验紧密联系的原则,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体验自制玩具的独有乐趣。
教学过程的安排,可设立如下程序:
1通过教师玩、学生看或师生一起玩旋转卡的互动方式创设情境,认识旋转卡,引入剪、贴、画的学习活动。
2通过观察和分析,使学生理解卡片两面的图案是相关联的,并掌握制作相关联画面的几种途径和方法。
3通过观察和分析,帮助学生认识卡片外形的形状变化和大致分类,了解到在简单外形的基础上可修剪出丰富的外形变化,帮助学生建立自己能做得更好的信念。
4让学生自学教材中的制作步骤,自主制作旋转卡。教师随时观察学情并及时解决问题。
5学生开展游戏活动,可采取自己玩、和同学交换玩的方式,尽情享受自制玩具的乐趣。
6开展赏析评议的教学活动,请学生说说自己的制作经验和感受,也可请刚才一起玩的同学说说玩别人的玩具时的感受,教师最后加以总结。
上述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调整。在创设情境时要防止为玩而玩,而是让学生把在玩中学习作为一种积极的形式引入学习活动,否则课堂很容易失去控制。在观察和分析环节教师要处理好卡片的外形和图案之间的关系,可先设计外形再设计图案,也可先设计图案再根据图案设计外形。学生自主表现时,教师应尊重其个人选择,让学生自己探索制作的步骤和技能,根据自己的设想进行制作。游戏活动和交流评析两个环节可以相互交融,在学生一起玩自制玩具时就可渗透学生互评的意识。
作业要求:选择有趣的合适的题材,设计一种简洁的卡片外形,用剪贴或绘制的方法制作一张旋转卡,和同学们一起玩一玩。
四、教 学 建 议
*对于卡片图案的题材选择需要开拓思路时,可设计这样的教学策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在小组之间展开竞争,看哪个小组想出的题材最多。比如,鱼和水、哭和笑等。
*卡片钻孔的位置不能太靠边,否则在玩的过程中卡片容易被拉坏。对于在玩时已经损坏了卡片的学生,要用允许犯错的态度对待,体现发展性评价的原则。可引导学生在钻孔位置贴上小纸片重新加固和制作。*可以利用视觉暂停现象的各种艺术表现形式进行课程拓展和开发。比如:团扇结构的装置在双手的快速搓动下,也能产生旋转卡的效果。
第5课 旋转卡 教案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方法设计制作旋转卡。
2、在游戏中感觉视觉暂停现象,体验自制玩具的愉悦和成功感。
3、养动手能力和初步的设计意识。
教学重点:制作方法,图案两面的内容相互关联。
教学难点:图案大方,钻孔,穿线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教师玩、学生看或师生一起玩旋转卡的互动方式创设情景,认识旋转卡 导入课题:旋转卡
二、观察分析
1、这是怎么制作的?先做什么?再做什么?(1)先剪出卡片的外形
(2)设计图案,分析图案的两边是相互关联的 讨论:掌握制作相关联的画面的几种方法。
如:动态的发展,如:太阳嘴张开,嘴闭上(图案必须一正一反)同一事物可以拆分为两个部分。如:楼房,月亮。(3)穿孔,可以用剪刀等钻洞,然后穿细绳
三、小组讨论 看那组
理解卡片两面的图案是相互关联的,掌握制作相关联的画面的几种途径和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卡片的外形的形状变化和大致分类,了解到在简单外形的基础上可修剪出丰富的外形变化,帮助学生建立自己能做得更好的信念。
四、自主表现 学生制作 教师巡视
五、游戏活动
六、交流评析 说感受。
第三篇:旋转卡教学反思
小学美术课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
贾宇
旋转卡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感受美;能使学生热爱学习。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课已不再是从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素质教育已渗透到了美术教学中,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而美术课堂就好比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
美术课要想上好,其实还真不是那么容易。不论是课前的精心准备,还是教学中课堂的情景创设、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教师下工夫来思考、推敲。
一、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单单是教具的准备那么简单,它还需要有更为广泛的内容。还需要老师课前制作课件,制作范画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兴趣。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些旋转卡,这些旋转卡在课程的展开及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除了充分的课堂资源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讲课之前我自身就必须先要明白旋转卡的原理,怎样的画面内容,及知识的拓展延伸。
二、课堂的教学
课堂的教学是重点,很多问题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在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学生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所有老师都知道,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一节课的必要保证,这也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一个原则。可往往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却不需要孩子们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去完成要求的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也许需要几个学生分组去共同合作完成。几个同学凑在一起共同创作难免会各抒己见。而且他们也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就会造成纪律的不好。就比如,不仅要剪的像样,还要在画的过程中注意颜色的搭配、画面的完整性,这样势必就给此课增加了难度,授课教师就会考虑小组分工合作,相应的课堂纪律也会混乱。还有一些课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无章”,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却并非无效。我曾看过一片文章说,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时不需要孩子们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了孩子足够的空间去想象、去创作,学生甚至还可以画在桌子上,还可以“乱涂乱画”。德国纽伦堡丢勒中学的谢尔先生曾经说过:“在丢勒中学,学生作画时可以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我想这在国内肯定是禁止的。学校要求的是课堂必须要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安静,往往会抹杀孩子的自由发展的个性,限制孩子的创造性。可怎样才能使两样兼顾呢?那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既要收放自如,又要做到不放纵,不压制。而旋转卡一课中,疏忽掉应提前跟学生做好上课要求,老师讲课不讲话,不动工具。分小组来管理学生,会让课堂更有序可循。以上所述,是在上完《旋转卡》那一课之后的一些感想,一些我个人的心得体会。今后还得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课堂教学。其实不论是一年级还是六年级,我们上美术课的目的就只有一个,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于生活的美及趣味。
第四篇:美术课旋转卡教学反思
一上课,我就拿出几个不同内容的旋转卡给同学们欣赏,并问“谁会玩这个玩具?”同学们都跃跃欲试,“我会!我会!老师请我!” 通过一个情境的建立,创造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共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其注意力集中起来并主动、迫切地参与学习活动。我发现,这样的开门见山式的导入方式是很有效果的,接下来的一整节课里孩子们的注意力完全被这张小小的神奇的卡片吸引住了。
然后,我再通过让他们自行观察和分析,找到规律——卡片两面的图案是相关联的。并掌握制作相关联画面的几种途径和方法。这样一来,同学们就沉浸在设计制作“旋转卡”的内容上了。
最后,我看到同学们的作品完全没被书本上的内容框死,而是各有不同,争先恐后的创新。有的卡片是红白相间的十字架形,两面不同方向各装饰上一把宝剑,转动起来象一个皇室的徽章,这让其他的男同学们羡慕不已;有的一面的左边画上母鸡,另一面右边画上鸡蛋,转动起来就是“母鸡下蛋”;有的一面的画上小朋友在拿水壶浇水,另一面画上一排漂亮的盆花,转动起来就是“女孩浇花”……都是孩子们生活中常看到的情景。
在这节课里,“能运用各种材料和方法制作旋转卡玩具,在游戏中感觉视觉暂停现象,体验自制玩具的愉悦和成功感。”这一教学目标完成得较好,另外还遵循了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和已有经验紧密联系的原则,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体验自制玩具的独有乐趣。
第五篇:公开课教案旋转
《旋转》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掌握旋转的方向,明确旋转的含义和旋转的三要素,会用自己的语言简单地描述线段的旋转。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观察、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观察、讨论中,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敏锐眼光。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明确旋转的含义和旋转的三要素。教学难点:体会旋转的含义,理解旋转的三要素。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生活引入,感悟新知 课件出示图片。
师:你记得这是什么现象吗?
预设:旋转。
师:旋转现象在生活中非常常见,在二年级下册,我们已经初步学习过旋转现象,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认识旋转现象。(出示课题:旋转)
【设计意图】生活中的有些旋转现象可能不够典型,容易淡化概念的本质,甚至产生歧义,对学生建立正确表象产生干扰,在教学时选取的实例特别要注意。在这里特意选用教科书上的典型实例,特别是旋转角度不是360°的道闸、秋千等,充分感知旋转现象。
(二)探究新知 1.揭示旋转的含义 师:这几个场景中你能发现有旋转运动吗?它们是怎么旋转的?什么叫做旋转? 含义:物体绕某一个点或轴运动的过程叫做旋转。2.初步感知旋转的三要素
师:看时钟和摩天轮是在做旋转运动。看看它们是怎么旋转的?(顺时针,逆时针)
旋转的含义:旋转是物体绕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旋转的三要素:1.旋转中心 2.旋转方向 3.旋转角度。2.学习指针的旋转,进一步认识旋转
师:生活中像这样的旋转现象很多,我们就从与我们关系最密切地钟表开始研究吧!
(1)钟表是(圆)形,它有(360)度。
(2)1到12把钟表平均分成(12)个大格,每个大格(30)度。
(1)从“12”到“1”。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指针的变化。说一说这个指针是怎么变化的?
如果一个学生讲不完整,请其他学生补充。边讲边分析,他讲清楚了什么?直到最后把选择三要素都请出来为止。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讲时,不要求他们用精确的语言描述,只需要用自己的语言把旋转三要素说出来就可以了。教师小结:从“12”到“1”,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30°。教师:从“1”到“3”,指针是怎么变化的呢?
(2)填一填,从“3”到“____”,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90°;从“6”到“12”,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____°。
(3)师:像这样,你出一题,请其他同学来填一填。然后同桌之间互相问一问,说一说。
【设计意图】有了前面初步感知旋转的三要素,在这一环节中,充分给学生空间,让学生在讨论中,自己不断完善对指针旋转的描述,加深对旋转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
1.课件出示:“做一做”
道闸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
左侧有车通过,车杆要绕点O1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90°;
右侧有车通过,车杆要绕点 按 方向旋转 °。师:汽车已经通过,车杆又回归原位,车杆又是怎么变化的呢?
请一个学生来当车闸,演示右侧有车通过,请大家说一说车杆是怎么变化的。
师:道闸和秋千运动是围绕一个点进行的局部圆周运动,也是旋转运动。
2.课件出示练习题。
1)下面的图案分别是由哪个图形旋转而成的? 2)判一判
3)课件动态演示风车旋转图
出示一个三角形,问生:如果将这个三角形绕点O逆时针90。旋转三次,最终会旋转成一个什么图?
师:看!在风的吹动下,风车就要旋转起来了。从图1到图2,从图2到图3,风车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下面请同学们独立观察,把你的发现和同桌交流。
抽生汇报:风车是怎样运动的?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1)图1到图2,风车绕点O逆时针旋转了90。;图2到图3,风车绕点O顺时针旋转了270°;
(2)组1,根据三角形变换的位置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3)组2,根据对应的线段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4)组3,根据对应的点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
小结: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风车旋转后,不仅是每个三角形都绕点O顺时针方 向(逆时针)旋转了相同的度数,而且每条线段、每个顶点,都绕点O顺时针方向(逆时 针)旋转了相同的度数,点O的位置没有变,对应线段的长度没有变,对应线段的夹角没有变,对应线段的夹角没有变,三角形的形状、大小没有变。【设计意图】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在实际应用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四)欣赏设计
师:艺术家们利用几何学中的平移、对称和旋转,设计出了许多美丽的图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五)回顾与反思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旋转”有了哪些了解?
教师: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是旋转的三要素,在讲一个物体旋转时,如果讲清楚了这三点,也就明确了它是怎样旋转的了。(板书:旋转的三要素)教师:关于“旋转”,我们后面还要继续研究。【设计意图】在总结回顾中,进一步理解提升所学知识。
(六)布置作业 作业:
第85页练习二十一,第2题、第4题。
优化设计第 页。
(七)板书设计:
图形的旋转
旋转三要素:中心点、方向(顺时针、逆时针)、角度
旋转的特征:图形旋转后,形状、大小都不变,只是位置变了。
五、教学反思
图形的旋转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最近几年来的教学充分的印证了这一点。难在那里?首先是旋转方向弄不清。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单纯的让学生用手势表示,并不困难,但是一到图形的时候,就会迷惑不解了。第二是图形旋转后会是什么样子,学生心中不明确。所以画的时候,就非常困难。为了解决这些困难,今年的教学我采取了分散难点教学的方法。
我们知道,线段的旋转是平面图形旋转的基础,平面图形的旋转完全可以看作是与旋转中心相连的线段的旋转,因为平面是由线段组成的,旋转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基于这样的知识之间的联系,我先让学生来观察钟表上的指针的旋转方向,边观察边自我演示,并让学生试着描述指针旋转前后的位置变化和旋转角度。在这里,旋转角度是原来指针的位置和旋转后指针的位置之间的夹角,需要学生前后一致的对应观察。学生描述时要将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说清楚。
再让学生来观察一根铅笔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的现象,去发现旋转的过程中铅笔的形状和大小没有改变,只是铅笔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由此初步的感知旋转的特征。接下来,由铅笔的旋转过渡到线段的旋转,引导学生尝试画出线段旋转后的图形。学生一开始不明白,我就提醒学生把线段看作铅笔,铅笔会如何旋转呢,这样学生茅塞顿开,多数能够轻松画出了。我进行了几组这样的对比练习:
1、把线段AB绕A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
2、把线段AB绕A点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学生通过画线段的旋转,慢慢的掌握了线段旋转的画法,头脑中逐步建立了旋转的概念。
学生有了线段旋转的基础,再来画三角形的旋转,只是将与旋转中心相连的两条线段按要求分别旋转再连接就行了。因此,出示三角形的旋转例题时,不少学生相视一笑觉得很简单。学生尝试后,有个别学生会将一条线段旋转对,另一条线段的旋转方向弄反。这说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不够,因此让其他掌握的同学谈技巧,一个学生说,把线段看作铅笔的旋转,想不出来,就拿铅笔按要求转一转,转到哪里,就画在那里了。是啊,想不出来,就在操作一下吧。先操作再画,慢慢的,空间想象能力会逐步增强的。
老师操之过急,见到学生不回画就恼火,实是不该。老师是站在成人的角度来思考知识的,学生的思维和老师肯定存在很大的距离。想办法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难,才是真的帮助学生,学生可不是老师一发脾气就学会的。数学老师经常发脾气,一是有学科的特点,但我想还是有数学老师本身备课的原因吧。就像图形的旋转的教学,今天这样分散了学习的难度,爬坡不见坡,学生自然是乐意投入其中而其乐融融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