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班和非实验班识字课题研究成果分析

时间:2019-05-15 04:26: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实验班和非实验班识字课题研究成果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实验班和非实验班识字课题研究成果分析》。

第一篇:实验班和非实验班识字课题研究成果分析

实验班和非实验班识字课题研究成果分析

育才二小 黄礼珍

“人生识字聪明始”。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是从识字开始的。在小学阶段,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识字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质量,关系到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这一工具促进其它各学科学习的质量。新课标也要求: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这样的目标,与原来仅仅注重识字与写字的知识和技能的目标,是不同的。培养学生对汉字和汉字学习的态度与情感,其价值本身就异常重要。但我们的孩子,毕竟不是神童,要在一年内,实现对线条和笔画组合的字的熟悉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低年级儿童特别是初入学儿童识记字形是学习的难点,何况又要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点燃热爱语文的大语文观。为此,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如何让学生喜欢上这些陌生 的汉字?是我们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借着学校识字课题的东风,沐浴着校园浓浓的识字氛围,我们二年级语文组在学校的倡议下,组织了识字实验班和非实验班进行了研究。所谓实验班,就是学生在完成正常进度的识字任务后,还要循序渐进的根据学校编制的《低段识字教学手册》进行大量的课外识字。非实验班则只需完成第一项,即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识字。那么,这一年半的时间,我们的教师在识字教学中齐探讨,共同遵循低年级儿童心理的特点,以及对字形的认知过程规律,以求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主动快乐识字。现将我们实验班和非实验班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分析如下:

一、识字量上的逐渐提高

实验班和非实验班学生,非常显著的一点区别就体现在识字量上。新课程标准是要求小学阶段必须实现认一定数量的字,我们所有的老师都在为此努力。实验班的学生,每天放学回家后,都要和父母一起,遵照《识字手册》,自由地完成一定量的课外识字。每位孩子的父母都积极配合了学校的工作,并且认真向老师反馈自己孩子当天的识字情况。如此,一年、两年,坚持下去,这批孩子的识字量明显大于非实验班的孩子。我们教师深有感触,实验班孩子的阅读障碍越来越少、朗读比赛中一些生僻字也能叫出名字、“我是识字小达人”比赛中更胜一筹、自由表达中语言越来越连贯、清晰„„

二、识字方法上的大胆创新

“好方法胜过好记性。”实验班的学生在通过一年半的摸索前行中,识字量越来越大,这与他们是个会学习的人密不可分。他们慢慢得学会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识字方法,比如:

1、直观识字。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儿童的天性明显要求直观性,根据儿童的这一特点,把抽象的文字符号还原成图像,借助儿童形象思维的优势,让他们把文字想象成一幅幅具体形象的图画。学生识字时乐在其中。

2、生活识字。《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使用结合。”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学生在生活环境中,随时都可以接触到很多汉字,可以充分利用生活这个大课堂。我们的识字课题研究最重要的方式方法也正在于此。

3、游戏活动识字。游戏对儿童的意义犹如事业、工作、公务对成年人具有的意义一样。玩是儿童的天性,在平日里和学生相处时,一说到做游戏,孩子们总是情绪高涨,兴趣盎然,无论多复杂的游戏规则都会静静听讲,牢牢记住。在识字教学中也可采用游戏识字。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提出“快乐教育”,尽量使儿童于快乐中掌握知识,他认为儿童欲望的正当满足能导致精神上的愉快,而这种愉快反过来又能成为求知的动力。由于儿童的注意力稳定性不强,游戏活动可在一定程序上控制他们的注意力,使孩子们在游戏的乐趣中,在亢奋的精神状态和愉快的情绪中,充分调动他们各种感官协同感知,培养他们的注意和思维,提高识字效率,减轻识字疲劳。

4、编故事、创情境识字。《新课标》中提出:识字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在课上,老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识字写字。小学生爱听故事,尤其是童话故事,小动物活泼可爱的形象让他们感到亲切,自然就印象深刻。我们班的学生就非常乐意通过编字谜、编故事的方法来识记生字。

三、识字意愿上的天然生成 诚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成就感”更能促使学生化外识字因素为内因,从而主动去识字。当学生积累了越来越多的词汇、海量阅读了书籍、掌握了扎实的识字方法,识字还是难题吗?当然不是。学生在一次次的收获中,感受到了识字带来的乐趣,孩童小小的“成就感”使其自发的去识字,并最终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

当然,在实验中不管实验班还是非实验班,我们都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对于一些入学年龄小,学习能力稍差一些的学生来说,完成课本之内的识字任务都比较吃力,对他们不能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课外识字是本着自由、自主的原则进行的,这样,学生之间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增强,将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或“一帮一”的合作形式,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只有通过不断的实验,不断变化教学模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地进行探索,才能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第二篇:2011课题实验班计划

高一实验班三维细目表实施计划

实验班级:高一26班 辅导教师:张慧

学情分析:初中生物属于非考试科目,七八年级开设生物课,九年级不再开设,又加上学校领导不重视,课时不足,学生不重视,精力投入不足,导致学生生物基础薄弱,为高中生物教学带了极大地困难。

预期目标:

1运用导学案,在高中的生物教学将初中的相关知识点再现,为高中生物教学铺路搭桥。

2运用三围细目表指导学生学习,让学生知道要掌握那些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做到明白学习。

3.依照总课题组要求,争取在高一学生在生物教学中适应新课程的理念,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宰,树立课程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经历并获得学习经验的观念,构建体现生物学科特点的课程体系。4.以学习方式改变为突破口,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初中和高中生物课程内容的整合,促进课程各要知识的有机联系。

5.在试验过程中充分发挥试验班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新旧教学方式的灵活结合,创造性地开展三围细目表研究的实验工作,不断完善课题研究的内容。实施方法:

1、实验班的教师要精心准备每一节新课改教案,每节新课要以导学案的形式进行,力争让高一学生慢慢适应高中生物教学的模式,从初中的不重视课堂转化到直接与高考对接上,领导平时经常推门进教室听课,起督导作用,2.创建充满活力的课堂,.课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同学之间讨论,组组之间,互相讨论。在小组展示的过程中,班级要建立良好的小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围绕课题研究的要求,促进学生发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激起自觉上好每节生物课的兴趣,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努力实践以达到课堂上师生共同参与学习,不断追求进步与成长,课堂上要以学生的核心地位是否得到凸显,学生的学习热情要得到激发,思维是得到激活。课堂结束后,师生都要进行课后反思,这样的话,师生才能的到很好提升。

3、在每次考试结束后,立即进行师生做三维细目表的试卷的分析,学生在分析的基础上写出考后感,教师在分析的基础上做出相应的措施即查漏补缺题的设计。为学生的发展而教,为学生的发展而教。我们努力实践以达到课堂上师生共同参与学习,不断追求进步与成长,相融共济的境界。拟从以下六个机制的构建上体现“新课堂的新面貌”:

1、领导责任

为了更好获得课改的第一手资料,为解决教学工作的 一些实际问题,我们必须做到去听每位教师的课,课后,领导要组织教师们实事求是的评课。同时,检查上课教师是否认真地备课,上课,上课内容是否与教案一致,是否按照我们课改的要求去做

2、教师责任

教师必须做到严格按照课改的方法去作好课前的备课,其情况主要通过听课教师的评课去反映,必须做到教学内容与备课内容相符,否则将追究教师的责任

八、追踪调查,加强交流

任何一项新生事物,其产生之初,都将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矛盾与问题,难免在实施之初会磕磕碰碰的,为此,我们要发挥集体的作用,群策群力,当我们的老师上完课后,可以定时或不定时的进行交流,包括经验或烦恼,同时,要求我们上课教师要每月一篇教学反思,其篇幅可长可短,期末交一篇高质量的论文,但必须是讲的是有关我们课改的相关内容,同时,听课领导之间和上课教师之间在听完后可或长或短的花点时间交流一下心得,而且,听课领导在听课的侧重点应放在方法的把握和学生取得的实效上,至于教师在教学中的连贯,教师在教学语言上可暂时不谈。

九、加强考核,务求实效

领导要脚踏实地,认真的执行好每步监督,一方面,学校加强对教师备教考核外,另一方面,学校还要加大对课改学生的追踪了解,了解他们在课改中的收获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和措施。

4.4、以试验带动配套项目的建设。通过二期课改的试验,将不断带动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设施设备的建设,课程管理体系的建设,教育教学评价管理体系的建设。形成一支适应未来教学需要的师资队伍,形成一套适应学生自主发展需要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和课程体系,形成一套能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评价体系。但这些问题在实验的方案都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来。希望在试验过程中探索出实施目标和手段、提出相应的要求再由上级有关部门统一研究并提出解决的方案改革为了更好的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教师要精心的创设教学问题情景,合理的设计好每一节数学课。根据本地区本校学生和教学资源实际情况,设计具体合理的教学方式与过程。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战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师要在 课堂中实现三大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课题如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研究任务,顺利结题,依照总课题组要求,就我校课题组本《评价对学生有效参与教学影响策略的研究》的实验研究工作做如下安排。

一、进一步提高课题认识,使每一位实验教师都能积极自觉地开展实验研究

期初一周,组织课题实验组成员进一步认真学习《课题实施方案》和有关规定、要求,使我们每一名实验组成员进一步理解本课题的概念,试验研究的目的,认识本课题研究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在思想意识上明确案例研究与教育教学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和特点,明确本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之间“问题即课题,工作即研究,成绩即成果”的相辅相成的关系,进而体会本课题的研究能够在不加重教师工作负担的情况下促进教师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的全面提高,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使实验教师乐于参与课题研究,推动课题研究进程,提高课题研究质量,创造性地完成课题研究任务。

二、选择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确保扎实有效地实施课题研究。教育科研成果与资料,是科研课题成功与否的第一手材料,是证明,科研成果重在积累。积累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为工作的进步发展服务;二是为了迎接将来的课题验收做充分的准备。成果和资料的积累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做好活动记录(个人做好《课题实验手册》)。这方面包括课题会议记录、研究活动记录、案例记载、以及与之相关的音像、文字记录等。

2、做好成绩记录。这方面包括教育教学成绩记录,竞赛成绩记录,案例和其他研究文章出版、发表记录,学术成果获奖记录,实验集体、个人获奖记录等,凡是因实验的原因取得的成绩均在记录范围。

3、实验资料积累。凡是和研究有关的文字、音像资料,均应划分好类别,归档管理。

4、教师日常完成的教育教学案例,应继续整理成册,统一管理。资料的积累,重点应放在应用上。因此,我们要将整理装订成册的案例面向全体教师公开借阅,使之发挥应有的作用。

5、全体实验教师每学年初和学年末要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个人实验计划,撰写好实验工作总结。

2、为学生而设计,为学生的发展而教,学校不断构建新的课堂运行机制“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这是我校落实新课改提出的口号,我们认为“课堂世界”应该是一个动态的,活生生的,教师和学生共同交流促进,共同成长发展的场所。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会感到工作是快乐的,从而激起自觉上好每节课的愿望,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努力实践以达到课堂上师生共同参与学习,不断追求进步与成长,相融共济的境界。拟从以下六个机制的构建上体现“新课堂的新面貌”:

⑴、建立“营造情景,利用情景、促进情景”的丰富多彩的课堂“情景”机制。⑵、建立着眼于“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的课堂平等交往的“对话”机制。

⑶、建立“收集典型课案、观摩课堂实录、名师现身说教、设计课堂说评”的随机而变的课堂“应变”机制。

⑷、建立课后反思机制,具体要通过教学小结,反思日记,教学经验座谈会,案例分析等方式,利用他们的整理和推广,逐步完善课改理念在实践中的应用。

⑸、建立以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为一体的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的“体验”机制。⑹、不断尝试搭建师生沟通的平台,畅通师生交流的渠道,通过书面传递,日记对话,聊天谈心和共同活动等多种形式增进师生的积极互动,融洽师生关系,建立起课堂拓展的“场外交流”机制。

3、不断创新学习方式,倡导和推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学校要以各学科为主体,立足教材的作用在于用的观点,积极组织学生以主题小论文、小提案、小交流、小介绍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充分发挥图书室、阅览室、小书架等具有个性化、创新性学习的平台的作用,借助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中尝试运用分组学习法、讨论法、辩论法等来推动互助性学习。此外,学校还要将利用读书活动、课外活动、班会活动、社区活动、慰问演出活动为突破口,让学生接触生活,从而能够学会自己、他人、社会、自然的和谐共处。

㈡坚持“校本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伴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我们直面的问题是——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如何激发全体教师参与课改的积极性?如何让学生得到真正全面的发展?我们认为教师的成长必须立足于教学实践,我们积极以 “校本研究”为突破口,着眼于“以校本为本”的教研活动三大要素:①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②倡导同伴间的交流与互动,使教师的教育行为能够得到客观的反馈;③专业支持。立足学校本岗,融学、研究、实践为一炉。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施。

1、营造学习氛围,健全学习化组织围绕新课程改革,在推行校本研究的工作中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抓起;

⑴培养教师养成读书的习惯。具体包括三个层面:学校组织学、年级组互动学,个人研究学。要求教师:每学期要读一部教育专著。做到学中悟、学中做、学中思,要求每周在教研活动时间、课余时间、业务学习时间中采取灵活多样的读书形式。

⑵为教师开拓学习资源,学校将会不断搭建专家与名师的舞台。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让教师带着困惑去学,带着启迪和反思开展工作,不断改进工作,每个人要向学校作学习成果展示汇报(心得体会与课堂展示)

⑶开展“教师论坛”活动。将教师集中的问题以互动参与的方式进行交流。让教师能在交流中发现更深刻、更精彩的见解,从而形成更为正确的认识。

⑷强化教师自我反思的渠道。我们将引导要求教师在新课程的践行中坚持多方面的反思,不仅是行为后的反思,更注重行动中的反思。如“校本研究活动中的反思、教师论坛中的反思、读书活动中的反思、观摩名师课堂后的反思、与学生谈话中的反思、与专家对话中的反思、与新课改中点点滴滴的反思,学校将从教师反思日记中对每一位教师给予客观的评价。

2、加强校本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校长在校本教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优化的管理将对教师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校长要以身示范,制定校本研究管理制度。学校将明确建立领导干部兼课、听课、评课制度,倡导校长和老师在课程改革中同成长,学校将以保证校本研究顺利进行的角度建立五个校本研究制度。①校本研究制度;②校本科研制度;③理论学习制度;④管理制度;⑤激励制度。让教师展示自己,不断搭建教师成长舞台。实施中我们将注意三个方面的创设。①每位教师均等机会展示自己;②创设必要的基础条件和物质条件激发教师内驱力。③鼓励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的展示和提高。

个性发展,可持续性发展及教师自身可持续发展,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具体目标:

1、以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目标,探索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为教师搭建成长平台。

2、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究,发挥创造力,与教师共建生命课堂。

3、从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入手,让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共同成长。

三、工作方法:

在需要状态下学习;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在创新状态下发展。

四、实施途径:

立足新课改“以人为本”的理念,学校将建立以“教师课堂”为主阵地,以“校本教研培训”为切入点,以“强化队伍建设”为保障的整体改革方案,实现学生主动和谐发展,培养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人才。㈠“让课堂动起来”,创新育人方式

新课改最倡导的两大转变为——实现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课堂动起来”正是构筑课堂互动式转变的着眼点,也是学校实施新课改的“令旗”。学校将从以下方面入手进行探索实施:

1、创建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机制学校将制定备课、上课、评课等制度作为指导。组织全体教师参与构建评价指标,并在不断的学习、讨论中弄清每个指标的理论内涵和操作要领。开展多种形式的岗位练兵活动,不断促进新课堂理念能在各学科课堂实践中的渗透和落实。围绕新课标要求,强化备课立足于“两个要点”:促进学生发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克服“以教代学,依教材表演”的倾向。力求上课实现“三个沟通”:即全员活动,人际沟通;教学整合,文化沟通;师生调适,心灵沟通。课后要求每位教师必须做好“三个反思”:学生的核心地位是否得到凸显,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否得到激发,思维是否得到激活。

2、为学生而设计,为学生的发展而教,学校不断构建新的课堂运行机制“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这是我校落实新课改提出的口号,我们认为“课堂世界”应该是一个动态的,活生生的,教师和学生共同交流促进,共同成长发展的场所。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会感到工作是快乐的,从而激起自觉上好每节课的愿望,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努力实践以达到课堂上师生共同参与学习,不断追求进步与成长,相融共济的境界。拟从以下六个机制的构建上体现“新课堂的新面貌”:

⑴、建立“营造情景,利用情景、促进情景”的丰富多彩的课堂“情景”机制。⑵、建立着眼于“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的课堂平等交往的“对话”机制。

⑶、建立“收集典型课案、观摩课堂实录、名师现身说教、设计课堂说评”的随机而变的课堂“应变”机制。

⑷、建立课后反思机制,具体要通过教学小结,反思日记,教学经验座谈会,案例分析等方式,利用他们的整理和推广,逐步完善课改理念在实践中的应用。

⑸、建立以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为一体的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的“体验”机制。⑹、不断尝试搭建师生沟通的平台,畅通师生交流的渠道,通过书面传递,日记对话,聊天谈心和共同活动等多种形式增进师生的积极互动,融洽师生关系,建立起课堂拓展的“场外交流”机制。

3、不断创新学习方式,倡导和推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学校要以各学科为主体,立足教材的作用在于用的观点,积极组织学生以主题小论文、小提案、小交流、小介绍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充分发挥图书室、阅览室、小书架等具有个性化、创新性学习的平台的作用,借助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中尝试运用分组学习法、讨论法、辩论法等来推动互助性学习。此外,学校还要将利用读书活动、课外活动、班会活动、社区活动、慰问演出活动为突破口,让学生接触生活,从而能够学会自己、他人、社会、自然的和谐共处。

㈡坚持“校本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伴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我们直面的问题是——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如何激发全体教师参与课改的积极性?如何让学生得到真正全面的发展?我们认为教师的成长必须立足于教学实践,我们积极以 “校本研究”为突破口,着眼于“以校本为本”的教研活动三大要素:①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②倡导同伴间的交流与互动,使教师的教育行为能够得到客观的反馈;③专业支持。立足学校本岗,融学、研究、实践为一炉。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施。

1、营造学习氛围,健全学习化组织围绕新课程改革,在推行校本研究的工作中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抓起;

⑴培养教师养成读书的习惯。具体包括三个层面:学校组织学、年级组互动学,个人研究学。要求教师:每学期要读一部教育专著。做到学中悟、学中做、学中思,要求每周在教研活动时间、课余时间、业务学习时间中采取灵活多样的读书形式。

⑵为教师开拓学习资源,学校将会不断搭建专家与名师的舞台。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让教师带着困惑去学,带着启迪和反思开展工作,不断改进工作,每个人要向学校作学习成果展示汇报(心得体会与课堂展示)

⑶开展“教师论坛”活动。将教师集中的问题以互动参与的方式进行交流。让教师能在交流中发现更深刻、更精彩的见解,从而形成更为正确的认识。

⑷强化教师自我反思的渠道。我们将引导要求教师在新课程的践行中坚持多方面的反思,不仅是行为后的反思,更注重行动中的反思。如“校本研究活动中的反思、教师论坛中的反思、读书活动中的反思、观摩名师课堂后的反思、与学生谈话中的反思、与专家对话中的反思、与新课改中点点滴滴的反思,学校将从教师反思日记中对每一位教师给予客观的评价。

2、加强校本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校长在校本教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优化的管理将对教师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校长要以身示范,制定校本研究管理制度。学校将明确建立领导干部兼课、听课、评课制度,倡导校长和老师在课程改革中同成长,学校将以保证校本研究顺利进行的角度建立五个校本研究制度。①校本研究制度;②校本科研制度;③理论学习制度;④管理制度;⑤激励制度。让教师展示自己,不断搭建教师成长舞台。实施中我们将注意三个方面的创设。①每位教师均等机会展示自己;②创设必要的基础条件和物质条件激发教师内驱力。③鼓励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的展示和提高。

建立制度激发教师自我发展,具体将以考评制度和激励制度为着眼点,考评关注教师工作与月工作的结合,注重过程考核。激励制度力求做到多能多酬,技能享酬,真正实现教师的“要我做”为“我要做”。

3、创设课题研究的平台,让教师在科研中成长

问题课题化管理。我们提出“人人有课题”的口号,让课题研究源于校情。从计划、管理、实施反馈,总结一体化。倡导人人立项——人人学习——人人岗练——专业考评——专业研训、引导——形成成果的运行模式,教导处具体管理。

鼓励教师在活动中展示独特教学风格,学校将开展不同形式的以授课为主要内容的竞赛活动,激发教师研究热情和实践活动。

三、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在学习中进步,在研究中提高,在创新中发展”这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现实要求,也是时代对教师素质提出的挑战。素质教育呼唤着高素质的教师,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需要雷小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为此,在新的阶段下,我校将立足于新课改的实施加大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培养力度,从以下几个途径提出相应要求。

1、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坚持师徳师风建设的长期性,我校要以“八不一树”为切入点,不断强化师德建设,并赋予时代的气息。要求全体教师要以正确的方向引导学生,以高尚的品德影响学生,以渊博的知识教育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启迪学生。在不断强化制度建设中,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师德教育,营造学校良好的文化氛围。

2、突出继续教育的时代性

充分利用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构筑信息平台,改造和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让不断更新的新知识丰富教师的头脑,成为教师继续教育的常规手。学校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对现有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全员培训,达到培训人员逐年递增,两年内实现100%的中青年教师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

3、培养青年教师

为使青年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学校对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要有目的、有序列地进行培训,青年教师经过三年的锻炼,成为学校的合格教师;经过六年的培养,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经过九年的实践,成为省、市认可的学科带头人;

在教师中开展“传、帮、带”活动;示范课、研讨课、评优课、优质课展示等活动;开展“课堂教学展示”“评选优秀青年教师”等一系列评比活动等,通过多种途径培养青年教师早日成长。此外,学校要通过在职培训,离职培训,校本培训等,采取多种形式提升教师学历水平,提高教师素质。在培养的基础上,我们将对评出的“优秀青年教师”进行表彰,同时在校内大力宣传他们的事迹,展示他们的风采,为青年教师树碑立传,以加速青年教师的成长。

4、建立新课改中的“中青年教师骨干队伍”

只有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良、师德优秀、能力较强”的骨干教师队伍,才能保证学校的高质量,才会有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与进步,为建设一支中青年教师队伍,要在全校形成一种“学校推名师、名师带高徒、敢于想名师、努力成名师”的成长氛围,制定对骨干教师培养的要求:

⑴每学期必须学习一本教育科学理论书籍,做好反思笔记。⑵每学年必须有一篇论文发表或被评奖。⑶每学期必须有一节成功的公开课。

收藏本文

根据和教育部的精神,参照学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坚持科研为教育教学发展服务,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服务,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制定我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如下:

一、实验的准备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新课程确立之后,如何才能达到“理念转变成实践”,教师的素质、能力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开展形式多样的师资培训,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素养就成了课改实验能否成功的关键。全体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举办的各种培训,主要有市教研室组织的知识培训和学科课程标准培训;全校性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包括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和信息技术中级培训,对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如何整合进行指导和研讨;认真学习,把旧教材、新大纲与新教材、课程标准相对照,明确课程标准与新大纲的异同。明确如何进行新教材的实验?如何达成学校课改方案提出的实验目标和任务?

随着课改实验工作的不断深入,要有意识地抓住教师在实验中遇到的各种困,通过开展案例研究、以课代培、派教师参加各地的课改学习交流,通过这些确实有效的培训和学习,保证课改实验工作的正常开展。

2.建立机构,制定措施

这次的课程改革实验是我国基础教育一次力度最大的全新实验,没有现成的成功经验可供借鉴。作为实验校,我们理应抓住机遇,摸石过河。为了使我校的实验能够得到科学、顺利的实施,实验伊始,成立了由校长、教导处、教研组、实验年级段成员组成的学校课改领导小组。认真钻研,仔细推敲,确定实验的工作目标和任务,以健全、严密的课改工作制度,保证学校课改实验工作走上正常、有序的运行轨道。

3.大力宣传,营造氛围

课程改革是事关我国基础教育全局的一项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通力合作。通过家长会、举办有家长参与的“家长与课改实验同行”的教学研讨活动、教师家访等方式广泛向家长和社会宣传课改,多管齐下,取得家长和社会对课改工作的支持。

二、实验的实施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改革也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了。课程改革要一直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努力通过对课堂教学的变革,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1.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营造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氛围

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实验中首先要求老师在课堂中要改变传统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人格,注意课堂中角色的定位,努力实现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讲求课堂中的师生平等,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人格的发展,想方设法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促使学生永褒积极参与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习成为其自身的内在要求。

2.改革课堂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灌输——接受”这种传统教学方式和学生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通过讨论合作、自学辅导、实验探索、在计算机环境中学习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的学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主动、富有个性的习得过程。根据课改实验的要求,教师们都要有意识地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

3.改革以往的备课方式,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

备课是教师对知识的自我转化、改造和构思的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过去的教师备课主要存在以下几中误区,一是重形式轻实效;二是重教法轻学法;三是重课前教案的编写轻课后反思。在教案的编写上,更多的是关注知识传授的正确性和系统性,而忽视学生心理发展的要求。这样的备课形式显然难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与当前的课改精神格格不入。因此,走出备课的误区,突破备课环节这一瓶颈,也是当前课改实验应正视并加以解决的问题。

第一,在备课形式上,我们提倡要有一定的格式但要避免“格式化”。注意侧重设计好教学的基本思路,允许用提纲式、表格式、框图式等不同的书写形式。

第二,教学设计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的学法,尊重学生思维的多样性,讲求教案的实效性和创造性。

第三,提倡教师写课后记。强调课后反思的重要性,要求实验教师课后及时反思自己教学上的“得”与“失”,做好课后备课,书写形式上允许灵活多样。篇幅上,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4.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对于新入学的儿童来说,如何学习,如何听课,如何参与,如何合作等都需要老师引导,习惯的好坏将关系到孩子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因此,帮助孩子养成一个终生受用的良好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注意指导和帮助学生在各种学习环节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5.科学合理地使用教材,验证实验教材的合理性

要试用并检验新教材的科学性与适用性。在教材的使用中,对教材的优点和不合理之处,在验证教材的合理性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第三篇:聘任实验班班主任和代课老师协议

聘任实验班班主任和代课老师协议

1、班主任和代课老师必须认真负责,履行聘任协议。

2、每个班每次考试,前一百名必须占45人。其余5人必须

在前二百名。

3、班级总评必须在前两位。

4、代课老师所带班级单科必须在每次考试中前两名。

5、三年后的中考,每个班学生考上省示范高中必须达到45

人以上。

6、三年后的中考,每个班学生考700分以上的必须达到15

人以上。

7、这两个班三年后的中考,考上省示范高中(分数达到省

示范高中控制线)每个班必须达到45人以上,每个班考700分以上的必须达到15人以上,如不能完成,这两个班的班主任和代课老师无怨无悔服从学校安排。

8、学校有到其他乡镇支教名额,这两个班班主任和代课老

师必须服从安排,前去支教。

9、奖励:

校长签字:班主任签字: 代课老师签字:

第四篇:立项课题现代教育技术在自主性学习实验班中的应用研究

课题方案:

现代教育技术在自主性学习实验班中的应用研究

论证内容:

论证1-----单位和负责人主要教科研成果

单位主要成果:

“九五”期间,我校进行了原锡山市级课题“'四注重'目标教学模式”的研究。“'四注重'目标教学模式”,以四注重(注重导学、注重精讲、注重当堂训练、注重分层推进)为指导思想,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聚合、激励和评价功能,旨在构建符合我校实际,具有特色“目标教学”模式,确保课堂教学围绕教学目标,面向全体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经过四年的论证、修改、完善、研究、实践、反思和总结,在“九五”末完成了结题。营造出了浓厚的学校教育科研氛围,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仅99-01年三年中,有四十多为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在市级获奖,有五十多篇论文在省市级获奖或发表。中考的高分率、各科高分率、平均分、合格率均居原锡山市和滨湖区前列。

本课题负责人主要成果:

吴亮同志是原锡山市“九五”课题《四注重教学模式》和无锡市“十五”规划课题《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的研究》的课题组中心成员。在“九五”末,完成了课题《四注重教学模式》子课题“外语课堂教学中四注重教学模式”的结题工作。

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十余篇,其中,《“5R”教学法在高中英语对话教学中的运用》发表于《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试论开展初中英语课外活动的必要性》获2000无锡市优秀外语教学论文二等奖;2000年,《有感于“抓两头,带中间”》获锡山市中小学优秀德育论文评选中学组三等奖;《试谈初中由于教学中的激励策略》获2001滨湖区优秀教育科研论文二等奖,并收录入《主体性教育之歌》,后又刊登于《滨湖教育》2002年第11期。

2002年起,任教科室副主任,全面负责学校的教科研工作。撰写、编写大量材料、文章。如:《素质教育丛书》(参与)、《教师教学工作评估方案》,《学生学习评估方案》,《南泉中学“构建教师职业生命质量工程”计划》,《南泉中学特色学校创建方案》,心泉文学社2002年学生优秀习作汇编、《课堂教学评价学习材料汇编》、《自主学习学习材料汇编》等。2003年5月,参加了区教育局组织的“双六高”“高综合,高实践”课题研讨活动。论证2-----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人类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以多媒体、网络为技术核心的信息技术向我们周围的每一个角落渗透,它既拓展了我们的教育思维,改进我们的教学行为,也将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性学习是个体终身学习和毕生发展的基石,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的一种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世界范围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有必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

传统的教育观念在教师的心里根深蒂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仍过于重视教学的即时效果,而忽视学生的内在需要,忽视学习主体自身的终身教育。这些,在现代开放的教育环境中急待转变。

自主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积极主动的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

努力程度的过程。学生还不能有效地自我调控、还不具有自我指导和自我强化的能力。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理论,通过组建自主性学习实验班并在其中进行教学实验,实现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开启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论证3-----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是现代教育技术在自主性学习实验班中的应用教学:是在开放的教育环境下,以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为重要手段,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特征,为学生学习提供多媒体课程资源和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通过为学生提供基本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开启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促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具有教学信息显示多媒体化的特点,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逐步将学生的间接兴趣转化为直接兴趣,引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做到主观上“想学”,是“我要学”,能有效的自我监控,为“会学”奠定基础。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信息的再现性和可提供替代经验的特点,为学生的元认知体验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可能性,有效补充、删除和修改其元认知知识,把体验到的学习目的、手段和作业结果间的相互关系内化到元认知心理结构中,实现自主性学习的最优化。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资源大容量储存的特点,使教师更利于搜寻到学生能够引起共鸣的话题,创设出知识建构的最优化情景,使学生扩展思维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4.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信息组织的超文本形式的特点,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利于学生合作、探究;活动的方式做到多样、可选择与可操作;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展开对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养成的教学。这些都为学生“会学”、“坚持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提供了可能。

研究内容设计:

1.教师时代教学理念的确立和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内在动机的策略研究

3.在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背景下,教学设计的应用研究:

①学生自主性学习预习方式和教师指导方法的研究

②学生自主性学习听课策略的研究

③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提问意识的策略研究

④学生自主性学习讨论活动设计的研究

⑤学生自主性学习作业设计的研究

⑥学生自主性学习延伸策略的研究

4.自主性学习评价体系的初步构建和应用研究

5.校园网络化学习环境的构建(学校已设独立课题进行研究)6.校园网络化学习环境的应用研究

论证4-----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

1、建立学校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及课题研究组织网络。加强对课题研究的领导,确保有高素质的教师参加研究。

2、制定有关课题研究的制度。我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科研的奖惩制度及政策,将为提高课题组成员及实验班教师的积极性,为课题顺利完成提供有力的保障。

3、组建实验班。在自然状态下,组建(或随意抽取)2个同一年级的班级为实验班,此年级其它班级为对照班,力争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知识结构,智力,能力等发展水平上保持基本一致。确保研究对象和参考对象之间的可对比性,确保研究过程、研究结果的真实

性、有效性。

4、组织课题组成员及全校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对全校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进一步培训,为课题的实施提供技术上的保证。

5.我校是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初中,已初步具有了各种现代的教育媒体。我校还将进一步添置和完善特别是实验班的现代教学设备,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硬件保障。

6.落实课题研究的经费。

论证5-----本课题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调查法、对比法、文献资料法等。

行动研究法。实验者通过计划、实施、观察、反思四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基本环节,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中落实自主性学习。

调查法。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如问卷、谈话、访问等),对实验班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学习方法进行调查,使实验者详细了解学情;对教育现象和结果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系统的间接了解和考察,并对搜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理论分析。

对比法。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对比,实验班与实验班的对比,对某些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加以控制,有系统地操作某些实验条件,对对比结果加以分析研究。

文献资料法。通过阅读、分析、整理有关文献材料来全面地、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问题,为本课题研究目标的确立和实现提供支撑性理论,并为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与实践上的指导。

论证6-----本课题研究的预计成果

1.教师确立起顺应时代的教育理念:①确立起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理念;②确立以培养和建构自主学习主体为核心的教学价值观;③确立教师自身动态的结构化的知识观。

2.教师大大提高对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能力,逐步形成一套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

3.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下得到良好的培养,维持、监控和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统一协调整个学习情境、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和技能的使用,从而实现自主性学习的最优化。

4.学生形成适合自身的自主性学习能力,掌握自主性学习预习、听课、提问、讨论活动、作业、学习延伸的基本方法和策略,为终身学习提供可能。

5.构建出适合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的校园网络化学习环境。

6.学生具备运用校园网络化学习环境和internet进行选择性自主学习的能力。

7.课题研究报告、论文集、教案集、学生活动案例集、相关多媒体课件、课堂教学活动现场等相关研究资料等。

第五篇:2012级实验班电子实习报告格式和要求

2012级实验班电子实习报告格式和要求

报告封面:(下周一给大家)

目录

摘要

正文

一、项目设计任务和技术指标。

二、方案论证(各方案内容,优缺点,为什么最后选定了某一个方案,如果需要,做合理的理论计算)。

三、单元电路的设计或软件设计(注意理论计算,各参数选择要有必要的计算)

四、仿真,性能测试数据(通过数据,总结本设计的优点和待改进的问题。对软件设计的,是各个功能程序模块的测试)

五、作品测试和结果分析

1)正确描述测试仪器和测试方法,选择合理的数据记录和描述方式,用科学的数据分析方法得出结论,从而论证该设计是否完成项目设计要求。

2)如果在调试过程中遇到问题,是怎样进行问题分析,怎么解决问题的.六、收获和体会(具体化收获和体会,不要泛泛而谈或空话,应该是自己这次活动的中知识应用、方法、意志、团队合作等的一次提炼)附录:

1)作品的照片

2)总电路图

3)程序清单

4)元器件明细表及成本核算

5)参考文献(要在正文引用中以上角标标出)

注:报告打印。

论文提交日期:2014.5.28

学习委员与2014.5.30将每个同学的电子文档打包后发到老师邮箱(每个同学创建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文件夹,文件夹里的文件为:报告、PPT、项目申请书。文件命名方式均为:姓名报告、姓名PPT、姓名项目申请书)

下载实验班和非实验班识字课题研究成果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实验班和非实验班识字课题研究成果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