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零和”与“非零和”思维的美对中态度转变分析

时间:2019-05-15 02:33: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于“零和”与“非零和”思维的美对中态度转变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于“零和”与“非零和”思维的美对中态度转变分析》。

第一篇:基于“零和”与“非零和”思维的美对中态度转变分析

基于“零和”与“非零和”思维的美对中态度转变分析

摘要:简要分析“零和”与“非零和”思维的基本内涵,以及其在美国对华战略上的体现,分析美国态度转变的原因。最后,结合中国周边海域环境,提出我国应对的策略。

关键词:零和

非零和

中美

博弈

大国决策层的思维方式是影响大国关系走向的重要因素,直接关系到国家交往发展的整个过程。新形势下的大国关系已不是单纯的两军对垒,你死我亡,更多的是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你敬我一分,我让你三分。本文主要基于博弈论中的“零和”与“非零和”思维在大国较量的作用,围绕美国对中国态度的转变,做以分析。

1、“零和”与“非零和”思维的内涵

零和思维描绘的是自然状态下的丛林生存法则,从生物学角度上讲,是一种竞争捕食关系,是在资源相对缺乏的状态下的对立关系,突出对抗性、不可调节性、矛盾性、不可共存性。在非对称双方条件下,突出表现是强势一方主动出击,弱势一方被动反击。零和思维主要出现在一些超级大国身上,比如冷战时期的美国和苏联,突出对抗性,主要表现就是军备竞赛和扩张。

非零和思维的出发点是双方或者多方的共同利益,是求同存异,争取尽最大可能以共同消解分歧,突出互利共赢性、可谈判性、统一性、友好共存性。双方以友好的姿态,避免“负和”、“零和”,争取“正和”,均占据相对主动地位。非零和思维的主要出现在各方力量均衡,或者说各方看到了彼此之间的权衡和牵制,谁也不敢擅自动手。

2、美国对中国的态度转变

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可用零和与非零和思维予以概括。冷战时期是美国零和思维的典型表现期,位于不同社会性质阵营的美苏两军对峙,为了体现其制度的优越性,竞相军备竞赛,以求威慑压制对方。冷战结束后的九十年代及新世纪初期,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中国未能幸免,或许是思维方式的惯性使然,美将我视之眼中钉、肉中刺,典型表现就是炸我南斯拉夫大使馆、撞我南海侦察机、肆意搜查我渔船,这些公然挑衅是习惯于冷战思维,习惯于寻求对抗的美国的试探,中国是敢怒不敢言,默默的谴责美国这个野蛮国家恣意妄为的行径。美国这种狭隘的安全观,未看到中美的互补性。

非零和思维是美国开始冷静的开端。其一,与美国的战略转移息息相关。美国试图重返亚太,就不得不重新审视对已不是东方睡狮的中国的态度,美国虽然一直 想从伊拉克、阿富汗中脱身,但战争后续问题棘手复杂,比预想的要难办,但又不得不考虑转移,注定无法全身心的投入亚太。美国国内也不想因错误信号重新陷入新冷战的困境,那样与己不利。非零和思维是避免对抗、耗费不必要精力的慎重明智选择。其二,成为世界制造工厂的中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已容不得美国胡作非为,中国可将其当做大国博弈的筹码。再之,美国应该也能清醒的看到中国的现状。三十年的发展,中国纵然成就斐然,GDP跃居第二,但“大”而不“强”的现状令人只能强颜欢笑,零和的对方往往势均力敌,互不相让,而中国的实力还不足以构成足够大的一极。最后,中国作为少有的有核国家,核威慑在大国关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911事件对美国信心的重创,使其不得不考虑本土安全,外延战略不代表其本土不会受到威胁,而洲际导弹等大国利器增加我国的筹码。美国所谓的“非零和”,纵然承认中国的崛起,寻求合作空间,当然并不意味着没有对抗,只是对抗的强度小,非排他性,典型体现是背地干预而直接不出面,美国为日本撑腰,在钓鱼岛问题上频频出招,试图封锁我第二岛链,以试探威慑为主,未有大动作,只是牵制。在中国周边,试想美国定不敢兴风作浪。六十年前的抗美援朝让美国尝到了在我家门口撒野的后果,那必定是不惜任何代价,不计后果的反击,美国肯定也不愿看到这样情况的再发生。其次,就是菲律宾在中国南海问题上的卑劣行径,实质是做出样子,迎合美国。试想只要美国在南海问题上保持冷静,越南、菲律宾等这些国家不会做出太过分的行为。

3、中国的对策

美国的非零和思维为中国提供发展的契机,但更应该感到危机。美国在中美博弈中占据主动,中国要想在周边安全环境中赢得主动权,大力加强自身实力才是王道。突破第二岛链的关键不在人家,而在中国自身有没有实力,可喜的是轰

6、D-21D、核潜艇等大国利器给了我们一定的筹码,突然出现在美韩军演海域的我核潜艇定使美坚定其非零和思维。数年前,眼看着他国占我南海岛礁,苦于我机不能到达,只能任人看笑话,如今轰

6、图-152也能定期巡视,北斗导航也投入运行,南海也开始空中加油训练,这些进步是非零和背景下的争取主动。但美太平洋司令乘坐p6反潜机,巡视我南海,抵近侦察,迫使我们不得不增强危机感。

在南海问题上,美国的不直接插手为我们提供了契机,现如今正大力开展南海岛礁建设,以增强我军前沿存在,最起码能有个落脚点,不至于飞过去、飞不回来,或者还要到其他国家加油停歇。维持非零和的平衡靠争取主动,底气足了,腰杆子直了,才能在非零和的杠杆上争取更长的力矩。

一个国家战略具有相对稳定性,非零和思维就是应时的产物,想必会持续一定时期。中国的补偿性发展需要周边优化的环境,但地缘环境终究是有波动的,只有在“和”中看到“不和”,在“稳”中看到“不稳”,从眼前看到长远,增强危机意识,增强自身实力,尽早部署周边前沿存在,方可争取主动,增加筹码。

第二篇:体制改革和职能转变的关键建设行政和执法零收费政府

体制改革和职能转变的关键建设行政和执法零收费政府

周天勇

2006年06月15日13:32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型政府的关键,是能不能将政府和政府各部门的繁多收费和乱罚款予以根除。只有将权力与利益相分离,将行政和执法与收费和罚款合理分离,才能使政府的有关部门真正执政为民,才能使部门和个人利益驱动权力的冲动得到有效约束,才能使政府变得清正、廉洁、高效。

政府体制改革和职能转变的关键是什么呢?学者们众说纷纭,有的认为是精简机构,有的认为是建立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型的政府,还有的认为要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等等。实际上,政府机构膨胀、人浮于事、效率不高、农民和工商户及企业负担过重、权力腐败等问题的产生,根源在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中,产生了部门和个人利益驱动,政府的公共权力与部门及个人的利益相结合,具体的方式就是行政审批、许可与行政收费和处罚配套设置。因此,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型的政府,关键是要实现政府行政和执法的零收费。

现代政府经济学和公共财政学的一个准则是:只有政府向自然人和法人提供准公共产品,如自来水、教育、医疗等时,才可以收费,而且收费的价格水平和收费的范围要受到社会的监督,除此之外,议会、政府、司法、警察、军队等等,由纳税人向政府交税,再形成政府的公共和社会管理预算,以此方式来供养他们。除了国家的征税机构,决不准这些机构和武装力量凭借自己的权力随意向自然人和法人收费和罚款,来筹集经费供养自己。其背后的深刻用意是:权力和利益相分离,保持行政、执法和公共武力的公开、公正和公平。这是现代政府乃至其他政权机关需要遵守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但是,目前中国政权和政府体制最明显的两个特征就是审批和收费。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初步统计,国务院各部门共清理出审批项目4159项。这些审批项目中,有关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等事务各约占一半。其中,依据法律和行政法规设定的有1657项,占40.3%;依据党中央和国务院文件设定的有773项,占18.6%;依据部门规章设定的有874项,占21%;依据部门文件设定的有771项,占18.5%;依据部门内设司局等设定的有66项,占1.6%。省、地审批的项目也不少,一般都在1400―1700项之内,有的超过了2000项,大多没有合法的审批依据。

审批与收费和罚款紧密相连。从2002―2003年清理行政收费的情况来看,全国从中央到地方的政府各部门、各事业单位,已经被清理、正在被清理和还没有清理的各类行政和强制性事业收费估计在15000―20000项。估计全国各级政府从税外行政和强制性收费及处罚中获得的收入在7000亿以上,甚至有学者认为可能占到财政收入的一半。如果是这个比例,2003年的预算外收费规模可能达1万亿。

为什么机构会膨胀,除了编制控制方面的原因,就是因为政府各部门都可以通过收费罚款来供养自己,没有限额预算对机构和公务人员的硬约束。一是政府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不讲成本,一旦发生问题,便要加强管理,加强管理就要组织落实,组织落实就要增加机构和人员,增加机构和人员就要刻公章、发文件,文件中最重要和最要命的内容就是审批和收费。二是从中央到地方,上下机构要对口,而且一直对到乡镇基层,机构林立,甚至局委办内部也处室林立,各自制定自己的审批权限,规定自己的收费项目和标准,并将其法律和法规化,至少文件化,于是一个项目、一个企业、一个个体工商户,甚至一个农户,都有几十个政府部门来收钱、来检查、来罚款。三是一些公安、法院、工商、质检、土地、城建等执法机构,政府也不给够预算经费,允许他们通过收费和罚款补充自己的工资、办公和设施建设经费;甚至设置一些机构不需要在政府预算中列支经费,只给收费权力和政策,完全依靠收费和罚款维持运转和发展。如工商、质检等重要的执法部门,竟然靠收费和罚款维持运转和发展壮大;还有乡镇的一些土地管所、建设所、劳动所、计生所,甚至派出所等等,都是依靠收费和罚款过日子的最基层政府权力机构。后来虽然一些地方对一些机构实行了所谓的收支两条线体制,但实际上还是多收多奖励,而且多收还可以多得到经费建豪华办公楼、培训中心、多买车和买好车、多发福利等等。乱收费、乱罚款和乱摊派问题越来越严重。

政府各部门的行政收费和罚款,造成一系列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首先,农民、市民、工商户、企业的负担加重,社会投资、生产和经营的积极性下降,影响正常的国民经济运行和增长。行政性收费和罚款,实际是一种政府对农民、市民、工商户和企业收入和利润的再分配,政府各部门拿走越多,农民和市民收入就下降,工商户和企业的利润就减少,甚至亏损倒闭。农户在财务收支上破产,个体工商户和企业关门和倒闭,其中许多就是被政府各部门收费收垮和罚款罚垮的。其次,政府各部门在收费和罚款中腐败丛生,严重影响公民和企业对政府的信任。现金坐收坐支、部门小金库、收费发放工资和福利、建设豪华办公楼培训中心、大吃大喝、豪华用车、罚款讹诈、亲者少收远者重罚、执法不公、贪污受贿等等,多发生在繁杂的审批、许可、收费和罚款过程中。再次,严重影响自由职业、微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开办、经营和发展,导致中国就业空间十分狭小,失业人口规模越来越大。2004年城镇失业人口已经达4500万人。中国的就业为什么这样难?简单说来,就是中国劳动者在一定程度上,其从业、创业和经营,受到工商管理和政府其他部门注册登记、繁杂审批、各种收费和各种罚款的压制。中国的“三农”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县乡政府和县乡政府各部门及七站八所乱收费和乱罚款造成的,所以我们不得不用费改税这样的改革来加以抑制。如果各层次政府和政府各部门的收费、罚款等等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理和约束,社会投资的积极性很难得以调动,严重的失业问题也很难得到根治,腐败也会因有制度性的滋生土壤,将久治不愈,甚至越来越严重。

为什么竞争性的企业对居民不会乱收费?因为一是有供求竞争,二是其交易地位是平等的。为什么政府及政府的各部门可以乱收费和乱罚款呢?因为政府有强制权力(如果是计划经济条件下,这种强制权力转化为部门和个人利益的程度相对要弱得多),又有市场经济政府、部门、官员和公务员的趋利动机和行为,若不加以控制和约束,政府及政府各部门,就会少提供公共产品和社会管理,并强制要求居民和企业支付昂贵的价格。因此,应当通过规范税收、财政预算、审计等制度,通过法律、新闻舆论、人大、公民个人等等方面的制衡,废除政府及各部门繁多的收费和乱罚款。

首先,强烈呼吁在城镇中开展费归税、费改税,清理收费和乱罚款的改革。将农村的费改税改革引入完善城市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之中,取消纯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类的各种收费,除了准公共服务收费外,将居民、工商户和企业的税负定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对居民、工商户和企业只征取税收,不再收取税外费,废除各种收费,大幅度减少罚款,极少量的罚款需要由社会听证制度来认可,并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城镇费归税和费改税改革和界定后,政府及政府各部门再进行收费,应当视作违法,城镇居民、工商户和企业,有权予以抵制。

其次,废除目前政府各部门和授权的事业单位行政性收费和罚款自收自支和收支两条线体制,凡是政务、法务、军务,以及需要政府供养的提供公益性服务的事业单位,都应当由政府预算经费供养,禁止通过向居民、工商户和企业收费和罚款筹集经费,供养自己。

再次,财政不允许对政务、法务、军务,以及提供公益性服务的事业单位,留有预算缺口;严禁通过给收费和罚款政策,让有预算缺口的机构和单位自己弥补经费不足;特别是严禁设立财政没有经费而拥有收费和罚款的权力和政策的政府机构和公益性事业单位。

第四,考虑到执法监督者向被管理者收费的不公正性,以及居民、工商户和企业多年的积怨,各级政府和财政应当尽快解决目前工商行政、质检、公安、法院等系统通过收费和罚款维持和补充其经费的不合理体制问题。废除不合理的收支两条线体制,这些执法和司法部门由财政全额供养;在制度设计上,法院和其他部门,法律允许的诉讼和罚款收入多少,与其利益毫无关系;设置收费和罚款项目,包括重大的罚款事项,应当接受社会的监督,有的应当通过社会听证许可。

第五,下决心理顺中央财政和各级地方财政的事权和财权关系。应当遵循这样三个原则:一是各级政府应当是本级财政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不能靠收费和罚款来多办事;二是有多少钱就供养多少机构和人员,不能靠收费和罚款来供养吃皇粮的机构和人员;三是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事权和财权应当划分和界定清楚,不能收钱的不管事,管事的没有钱而去乱收费和乱罚款。

第六,建立和完善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公共财政,严格限制财政收入中收费和罚款等预算外收入的比例,规定预算中行政、教育、卫生、城市建设等开支的合理比例,严禁行政吃皇粮的挤用教育、卫生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费用,严禁工资性费用挤用办公、事业运转和建设经费;加快党政社团等机构的精简改革,可采取类似农村费改税这样的预算硬约束,釜底抽薪,逼迫地方政府和政府各部门控制机构和人员膨胀,并逐步将机构数量和人员精简下来;加快政府后勤社会化和企业化、公务消费货币化等改革,一些准公益性事业单位,也应当企业化经营,降低成本消耗,节约财政经费,通过提供能使居民、工商户和企业真正受益的服务,以等价交换来换取正当和合理的收入。

总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型政府的关键,是能不能将政府和政府各部门的繁多收费和乱罚款予以根除。只有将权力与利益相分离,将行政和执法与收费和罚款合理分离,才能使政府的有关部门真正执政为民,才能使部门和个人利益驱动权力的冲动得到有效约束,才能使政府变得清正、廉洁、高效,真正转变成人民信赖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型政府。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责任编辑:字秀春)

第三篇:分析电子政务和政府体制与职能的转变

电子政务,顾名思义,它包括了电子和政务两方面内容,一味地强调电子和一味地强调政务都是不足取的。前者只是政府信息化建设的一次“改动”,简而言之就是“以前用墨水,现在用键盘”;后者则仅仅是意识形态上的一次“假革命”,并没有根本意义上的变革。电子政务,应该是一项以政府行政管理为主,信息化产业建设为辅的综合性系统工程,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既要电子,又要政务”。

要电子,不是简简单单地将政府办公的流程计算机化,它是以打破各级政府和部门对信息的垄断和封闭为目的的,因此,这里所说的“电子”,是要重视信息资源的开发、更新、共享与维护。针对“孤岛型”电子政务的产生,在设计之初,电子政务的整体构架就要将信息资源的上述四个环节全部考虑进去,其中数据开发由信息资源开发商完成,管理和集成则依赖于平台集成商,从而终结信息孤岛。

要政务,就是要以政务流为主线,逐个环节地实现政府业务流的信息化,以避免固化或强化现有的政府结构和通过信息化实现政府重构的不良后果。这很象“筛沙子”的感觉,首先筛细沙,就是将最急需的政府业务流筛选出来,然后换筛网再筛粗沙,反复几次后,将粗细有秩的沙料逐一加工,即逐个环节地实现业务流的信息化,而那些最后剩下的“砾石”部门就是最后要调整的政府机构了。这样的好处也显而易见,那就是既可以防止“一刀切”、“一次性否定”的恶果,又可以避免全盘并构的不良影响,从而抵制“克隆型”和“冒进型”电子政务的滋生。

电子政务给政府体制与职能带来的转变

所谓电子政务的体制条件,是指我们在推进电子政务的过程中,切不可将现有的政府管理、运作的框架简单地搬到网络上,或者按照传统的政府管理方式,将电子手段加入其中。而要按照电子政务的要求,对现行的政府管理职能、组织以及行政流程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革,从而为电子政务的推进创造好的体制条件。特别在加入 WTO后,这方面的问题更加突出。在这方面,关键要解决好职能的科学配置、组织机构的整合以及行政流程的重组等三个问题。

从政府职能的科学配置来看,核心是要按照市场经济和发展电子政务的要求,以及我国加入WTO面临的客观环境,重新定位政府的角色,减少政府不必要的干 预。要实现这一目标,至少有三个问题急需解决:首先,要树立“科学管理、优 质服务”的职能意识。其次,在行政体系内部,要合理界定和划分政府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加强管理与服务的有效性。再次,在重新界定政府职能中,要把政府职能的转变放在关键地位。在某种意义上说,上述三个问题解决的程度,将直接影响到电子政务发展的基础,因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从政府组织机构的整合来看,关键要按照电子政务的要求,深化政府机构改革,通过组织整合,使政府机构的运行更加符合电子政务的需要。

从行政流程的重组来看。电子政务不是单纯地将原来手工完成的任务交给计算机系统自动完成,电子政务的核心是“政务”,“电子”只是系统的基础和使能条件。应该利用电子政务实施的时机对政务流程进行重新的审视、思考和再设计。从而带来政府运作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指标上的提高。这方面可以借鉴的理论有BpR(经营过程重组),BpI(经营过程改进)等管理方面的理论和技术。在电子政务的实践中,要对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形成的传统行政流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使政府管理和服务更加符合电子政务“简便、透明和高效”客观要求。在这方面关键要解决好以下四个问题:首先,要建立统一的政府部门工作规范;其次,对现行的行政审批制度进行深化改革;再次,要制定有关政务公开的具体实施办法,提高政府管理的透明度;最后,要认真清理收费项目,改革收费管理制度。只有在上述四个领域的改革取得显著成效,行政流程的改革才有可能真正深入下去。

电子政务自身的发展制约

电子政务为我国政治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在充分肯定我国电子政务取得重要进展,给政府体制与职能带来改变的同时,其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显而易见。

(1)建立统一的政府信息网问题。美国政府信息网络基本上都是在公共电信网络上建立虚拟专网。联邦政府机构正着手建立统一的联邦政府信息网络。在州政府一级已规划或实施了统一的连接州政府各个机构以及各大学和图书馆的网络。目前我国统一的政府信息网络还未形成,以此为目标的金桥工程进展并不理想。要实现电子政务须首先建立各级政府的信息网络。虽然一些部门如广播电视、铁路、航运、民航、公安等已建立一定规模的网络,但距统一的政府信息网络还有相当距离。

(2)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可靠性问题。美国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非 常完善,星级宾馆和饭店都有专门的上网接口,就连机场的公用电话也有上网接口,只要你手中有台电脑,就可随时上网。这是美国建立电子政务不可缺少的硬件设施。而我国远达不到这一水平。因此,必须先发展我国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尤其是中小城市和县镇一级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并提高其质量和可靠性。

(3)安全与保密问题。网络的安全对于政府和用户都是非常重要的。在这方面应仿照发达国家的做法,从技术和立法两个方面提高网络的安全与保密性,以使政府和用户对电子政务充满信心,并保证网络的安全运行。

(4)标准化问题。标准化是电子政务网络互联互通、安全可靠及网络互操作性的保证。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应在有关部门的统一指导下规范有序地进行。

(5)电子政务网络的管理与电子政务法规问题。美国政府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政府信息化组织与管理体系。所有联邦政府部门均设有直接面向部门主要领导的信息主管和办事机构。我国政府各个部门也应制定本部门的“信息资源管理战略”,在电子政务网络的管理方面借鉴美国成功的经验,并制定相应的法规。

针对问题,必须有效的解决办法:1)加强政府的统一组织领导。考虑到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特点,同时借鉴美国在电子政务上成功的经验,我国的电子政务应由政府统一组织领导。2)构建统一的网络平台。在我国应逐级建立政府部门网站和网络平台,从国家一级一直到省、地、市、县级。3)实现互联网产业化运作。美国信息产业兴旺发达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以市场为杠杆进行驱动。互联网的产业化是加快我国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电子政务工作效率、减少政府开支的必由之路。同时,产业化也提高了信息技术产品的质量、降低了成本。4)制订相关标准。为了确保电子政务网络的无缝连接及电子政务的互操作性、有序性,应在我国标准化主管部门的领导和组织下积极开展电子政务标准化活动,并尽快制定有关标准。5)建立和完善我国电子政务的法律和法规体系,尽可能地与国际相关法律和惯例接轨。同时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应通过各种方式加强法制教育。6)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应加强对政府工作人员和公民的计算机培训,提高计算机的普及率,使公民能通过网络与政府部门互动。

第四篇:无法言语的《是与非》和《对与错》

昨晚,妈妈突然告诉我说:“明天我们要去一个饭局。”听完我连忙拒绝:“明天我还有安排,去不了。”“不行,你一定得去!”妈妈坚持。起初我不解,直到最后才知道,原来是关于我的(为以后找工作做打算)。

都知道,这种场合,我不去怎能行?况且事关我以后的发展与进程,此份量对我而言真可谓是不容觑视。只是,今天的安排要怎么定夺?说好今天要会面的…

权衡再三,我还是决定以情况来定:昨晚元宵,朋友他们玩到凌晨,我想他们肯定需要补充睡眠,今天应该会休息到很晚,若真如此,那我还是去参加饭局,毕竟机会真的是难能可贵。今天早晨,迷朦中,被电话惊醒,一看,是他,很是精神地在那边说要我快点起床到广场。我当时,感觉蛮感动的:都没休息好,却还没忘记我们的约定,还是早早地起了叫我去。真的,我觉得这朋友交得:值!于是不再犹豫,便打电话联系车,起床洗漱,准备出发。

出门,车还没到,因为赶时间,于是决定边走边等,可怜的我一直走一直走,看着车辆一次又一次呼啸而过,可我等的那辆车一直不见踪影,真是气急。本想随意叫辆车走了算了,可思索着这样做似乎有悖信誉,于是只好作罢,可天知道,今天的我却恰恰穿了双高跟靴,走起路来那是大大减小了我前行的速度。我着急却万般无奈,只岂求我等的它(车)快快出现,只是…唉…我在怀疑司机哥哥是不是睡着了。就在我快要到达东湖山公园前门的时候,那辆“蜗牛”般速度的车终于才姗姗来迟,解救了“蜗牛”般速度的我。

到了广场,我打电话给我朋友,才发现,他手机关机了,昨天玩了一整天,想必是没电了吧!我想,我联系不到他,他总也该联系得了我吧,所以,我就一直穿梭于人来人往的文庙广场中,走会儿…坐会儿…歇会儿…他还是没反应,想着浪费这么多时间在广场上还真是可惜,所以决定去书店看书,边看边等,两全其美。

可是,直到中午,他手机仍然处于关机状态,还是没有联系我,心里感觉真的有些不舒服。我想,他这次过来德阳,决心那样大,今天还特地约了出来,而且以他那种性格,不可能不辞而别,所以,我继续等着…

只是,后来事实证明,我的想法和推断却完全错了:他,回家了。呵呵…还真是好笑呢,我自己居然像个傻瓜一样在广场那等了他整整一个中午,还自以为是地认为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呵呵,这可真是有趣极了。我长这么大还从没被人放过鸽子呢?咦~是不是上天刻意安排也让我的人生也开个头,尝试尝试,它还真是厚待我诶!我是不是应该致以感谢呢?

拿着自己最爱吃的麦香牛肉汉堡坐在二楼的靠窗位置,看着下面的车水马龙,却咀嚼不出任何原有的滋味,原本出色的炸土豆条也垂头丧气地七落八零地散在盘中,看着没有一点食欲,只捧着那杯大可乐望着窗外的蜂拥的人流拚命地往嘴里吸,奇怪!脸怎么会变得通红?那不是水吗?我怎么成了这个样子?

是啊,我怎么会成这个样子,自己怎么会变得那么自以为是,我有那么了解他么?其实不然,我并不了解,是我自以为是地高估了我们之间的友谊连载,所以才天真得像个傻瓜一样!以后我再不要这个样子了!!这里没有谁是谁非,也没有谁对谁错,我有些累了,该回家了;寒假结束了,该回广东了…

第五篇:科学教学中对学生评价的思考和分析

科学教学中对学生评价的思考和分析

[摘要] 笔者探讨了教师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所存在的误区;讨论了教师如何正确合理地使用教学评价及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

[关键词] 评价 课堂教学 情感教育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学评价显得尤其重要。那么,什么是课堂评价呢?它是指在一堂课的教学活动中,对被评价者的言语和行为作出的一种即时性评价,是一种信息的反馈形式。正确而有效地使用教学评价,让教学评价在课堂中闪光。

一、教师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所存在的误区

教师在课堂中具有导向性。教师往往想通过评价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课堂的气氛活泼生动,以此促进学生各项潜能的开发。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教师所评价的语言,评价的方式也显得过于简单和陈旧。例如,语言评价中说:“你说得很好,你真聪明,你回答得很正确”等。简单而又笼统,甚至可以说是敷衍塞责。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用这些缺少诚意的话语来评价学生,最终只能导致学生厌烦科学课甚至讨厌科学老师。

二、教师如何正确合理地使用教学评价

1.采用鼓励性评价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有肯定的,有否定的。肯定性评价,有利于激发调动学生的内动力,使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下高效学习。否定性评价,有利于学生全面认识自己。这两方面的评价对学生的成长发展都是必要的。

2.引导学生自主合理地评价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性,只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更好地活跃课堂。那么,让学生自主评价就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作出自己的评价。这种评价首先要教给学生正确评价的方法,注意说话的语气,更要引导他们针对不同的观点发表自己的想法。然而在课堂中,学生对于他人的评价不是十分恰当甚至评价模糊不清。例如,在小组探究实验后汇报过程中,学生的评价仅仅限于好或不好,合理或不合理等,没有深层次的分析,对于表现突出的小组,他们的评价也无外乎这几个词。因为没有什么深度和广度,学生的理解、思维、表达能力都没有得到较好的发展。这时,教师应给予一定的指导,引导学生自主合理地评价。

3.别忽视对“后进生”的评价

一个群体中,学生的智力、能力、性格方面会有所不同,造成了老师心目中的“优秀生”“后进生”。在课堂中,我们老师的注意力一般都集中在几个“优秀生”上。因为他们能充分领略老师的意思,能把老师提出的问题回答得十分准确。而那些比较内向,不善言谈,不爱表现的学生就被我们遗忘在了角落,久而久之,这些学生成为了我们老师眼中的“后进生”。其实,我们这样做,不仅严重伤害了学生那幼小的心灵,更把他们原本就很脆弱的自信心击的粉碎。

三、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

即时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并融入情感教育,将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建立自信心,达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标。课堂教学的效果是否显著,除了与教师的教学技术、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习状态等因素有关联外,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情感教育的效果。

1.课堂教学评价与爱国情感教育

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途径是多样的,不管方式怎样,他们掌握科学知识会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那么,教师在教学当中就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开展教学与评价。因此,教师在进行科学知识的教学时,要提供知识提出的背景材料,揭示形成过程,以帮助学生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利用有关的材料对学生进行爱国情感教育。

2.课堂教学评价与自信情感教育

在科学课堂上,教师对学生能够成功回答或解决科学问题后,要毫不吝啬地向学生送出一句肯定的、赞赏的话语,或者一个满意的、微笑地点头,这一个鼓励,就可能给学生一个很大的鼓舞,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并为之而努力学习,甚至于可能让学生终生记住这一时刻.自信心,是学生学习的一大关键因素,没有自信心的学习,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在课堂中即时给予学生肯定与自信,比在平时的鼓励更有效果,更能促进帮助建立学生的自信心。

3.课堂教学评价与挫折情感教育

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正确回答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基础差的同学甚至于不敢回答,而成绩好的学生也不一定都能够百分之百准确回答课堂上的问题。在遇到学生回答不正确的时候,我们教师除了会表扬、鼓励学生的同时,更应善用技巧的批评,既能够指出学生不正确的地方,又不要伤害了学生的积极性。

在讲“温度计”的内容时,我让一个学生上台做实验:要求学生利用温度计测量一杯水的温度。很快,学生已经得到了读数(师评:读数错误)。我没有直接批评该生,而是向全班同学表扬了这一同学,让其他同学指出这同学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闪光点。然后我再提出:在实验过程中有不足吗?这时,包括该名学生在内的很多同学立刻想到,原来在读数时视线没有和温度计内液面相平,导致读数错误。接着,我让这名学生自己指出实验中的错误。我在这一次的评价中,既照顾了他的自尊心,同时,也指出了这名学生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地方;既鼓励了他的勇气与做法,又指出了他不够细心;既让他感到鼓励,又让他受到挫折。这样做,不但没有打击他的学习积极性,相反,激发了这名学生更高的学习兴趣与斗志,同时,对其他同学也起到示范作用。

我们要正确面对挫折情感教育,让学生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积累经验,这需要我们对学生在课堂中表现的评价要用得及时、要注意运用技巧的批评,这样才能发挥“挫折情感”教育的激励作用。

4.课堂教学评价与团体情感教育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在开展科学课堂教学即时评价的研究过程中,本人意识到,对学生的评价不应当仅仅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应当有同学的自评、同学之间的互评、小组互评、全班集体评价等形式。

在学生探究“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影响因素”的实验时,我作了简单的布置:

(1)分4人小组进行实验探究,每小组探究一个影响因素;

(2)允许小组的学生互相讨论制定方案;

(3)要求每一个学生动手操作;

(4)小组选派一名同学代表发言。

同学们在做这一实验时,气氛热烈,而且大部分的小组很快就得到了结果。经统计,有95%的小组得出实验结论。同学们在选代表发言时也十分踊跃,小组对各成员进行了相互评价,选出了最能代表该组的发言人上台发言。每个小组的代表发言后,由全班同学一起作出评价,每一个同学都有机会发言,发言精彩的同学得到全班的掌声鼓励。最后,我对本次活动情况作评价小结,一是表扬了同学们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色,二是表扬各小组的合作精神,肯定他们的研究结果。

总之,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的评价是多元化的,作为教师应更快更好地掌握评价这一功能,让其合理有效地运用,把评价真正落实到实处,发挥评价的激励与促进作用,让教学评价在科学课堂中闪光。

参考文献:

[1]陈孝彬.教育管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陈德崇.中学科学教学论.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下载基于“零和”与“非零和”思维的美对中态度转变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于“零和”与“非零和”思维的美对中态度转变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