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经济与管理专题研究教学大纲及研讨要求
经济与管理前沿专题研究教学大纲及研讨要求
教学大纲
一、经济学原理 参考书目:(1)《经济学原理》(宏观、微观)(美)曼昆,(美)大卫·R.哈克斯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2)《合作的微观经济学》(博弈论)(3)《合作对策理论与应用》
经济学十大原理
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弹性及其应用
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
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 应用:赋税的代价 应用:国际贸易 外部性
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税制的设计
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 劳动市场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的数据 长期中的真实经济 长期中的货币与物价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短期经济波动
二、组织理论 参考书目:《组织理论:理性、自然与开放系统的视角》,W·理查德·斯科特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1研究组织,组织起来 2作为理性系统的组织 3作为自然系统的组织 4作为开放系统的组织
5融合视角。扩展分析层面 6技术与结构 7劳动力与结构
8目标、权力与控制 9组织的二元环境 10环境的组织
11组织内部及其周围的网络
12战略、结构与绩效:组织战略的社会学 13公司形制的兴起与转变
14组织与组织理论变化的前沿
三、组织行为研究 参考书目:
《组织行为学(第14版)》斯蒂芬·P.罗宾斯、蒂莫西·A.贾奇,人民大学出版社
组织中的多元化 态度和工作满意度 情绪与心态 个性与价值观 知觉与个体决策 群体行为的基础 理解工作团队 沟通 领导
权力与政治 冲突与谈判 组织系统
组织结构的基础 组织文化
四、管理的对象、过程与方法
参考书目:(1)《管理研究》(第2版),席酉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2)《管理学:现代的观点》(第3版),芮明杰,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
企业管理理论研究进展 政府管理研究的新进展
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和比较研究 国有资产运营载体研究 非营利组织管理研究 领导理论研究
管理行为与管理模拟 战略管理理论 管理研究方法
管理者的素质才能 组织体系 组织设计 组织结构 组织运行
组织变革与发展
管理的过程:决策、计划、领导、激励、控制 管理方式
塑造其同愿景 组织文化建设 目标管理
人际沟通改进 工作流程创新
管理成本与管理效率 管理绩效评价与改进
五、决策问题研究 参考书目:
《决策分析与管理》,简祯富,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1决策:竞争策略与经营管理的核心 2决策问题的类型 3决策陷阱
4架构问题与系统化决策过程 5决策目标与评估属性 6方案产生与决策创意 7结果衡量与权衡
8简易多属性评等技术与多属性评估模式 9.层次分析法 10.数据包络分析法
11.完全不确定状况下的决策 12.风险下的决策与信息的价值 13贝氏决策分析与贝氏网络 14.决策风险偏好与效用理论
15.模糊理论与灰色系统理论在决策分析中的应用 模糊理论 模糊数排序
模糊多属性决策分析
灰色系统理论与灰色多属性决策分析 16.数字决策与现代决策工具 决策信息系统
数据挖掘、商业智能、知识管理
六、管理正义、效率与公共选择 参考书目:
《新政治经济学讲义:在中国思索正义、效率与公共选择》,汪丁丁,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管理正义 公共选择与产权学说
管理正义理论“两条路线”的纠缠 管理正义:观念与社会实践 从奈特到布坎南
公共理性、政治民主、社会正义 管理实践智慧
中国管理文化、制度与幸福三维空间
七、经济体制改革专题 参考书目:《郎咸平说改革如何再出发》,东方出版社2014
三中全会的意义:危机倒逼的改革
重新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三中全会精神灵魂之一 重新界定政府与社会的边界:三中全会精神灵魂之二 其他民生问题
改革再出发,必然遭遇五大阻力
研讨要求
【时间】每周一(除3月3日)上午九点 【地点】文苑楼1010 【研讨方式】PPT分享或其它任何可以表述个人观点的方式 【研讨内容】按照以上教学大纲的要求,主要分为三部分 1.经济学理论:教学大纲第一、七部分(4-7周)2.组织理论:教学大纲第二、三部分(8-11周)
3.管理理论:教学大纲第四、五、六部分(12-17周)【研讨要求】
1.遵循人人参与的原则,只要选修这门课的同学都要参与研讨;
2.第4周到第7周,每周6-7名同学就大纲中经济学理论的某一专题进行讨论; 3.第8周到第11周,每周6-7名同学就大纲中组织理论的某一专题进行讨论; 4.第12周到第17周,每周4-5名同学就大纲中管理理论的某一专题进行讨论;
5.每一名同学都要准备三个理论的相关内容,做好梳理工作,从公共管理的角度谈自己的见解、阐述,并有一定的学理依据等。
6.例如,我选择了经济学理论的专题A、组织理论的专题B、管理理论的专题C,我将分别在第5周与大家讨论A、第9周讨论B、第13周讨论C。(如有不明白的,请联系QQ401917803)
第二篇:道路工程经济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道路工程经济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道路工程经济与管理课程英文名称:Traffic Economy and Management课程编号:适用专业:交通工程
学 时 数:48学 分 数:3
应开课学期:31执 笔 者:郜进海
审 核 人:勾攀峰批 准 人:
编写日期:2008.10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本课程是交通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主要内容分为道路工程经济技术分析与项目管理两部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道路工程项目的技术方案(包括工程项目的投资方案、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案等)分析、比较、评价的方法;掌握道路工程产品生产过程中技术和经济因素的相互影响关系及内在的规律性;掌握基本的道路工程施工组织技术措施和科学方法,以适应道路工程设计、施工生产实际的要求。
二、课程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讲授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方法及社会经济调查、交通量预测;道路工程投资估算、工程定额与概预算;道路经济分析与评价;道路工程招标投标与合同管理;施工企业项目管理;施工组织设计;道路养护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分章阐述。
绪论(1学时)
知识要点:介绍道路经济与管理课程的研究对象与基本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课程的学习目的、目标,学习方法。
目标要求:了解道路经济与管理课程的基本内容、特点与研究方法
采用课堂教学,1学时。
第一章 道路工程建筑与管理概述(3学时)
知识要点:介绍道路工程建筑的特点、道路基本建设程序及道路工程企业的管理模式及常用的管理方法等。
目标要求:掌握道路工程建筑的特点及道路基本建设程序,了解道路施工企业的性质及管理模式。
采用课堂教学,3学时。
第二章 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4学时)
知识要点: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道路建设项目的前期重要的工作之一,是决定项目是否可行的关键步骤,本章主要介绍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方法、社会调查与社会经济分析的方法与内容,实施道路建设项目后的交通量预测等。
目标要求:掌握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方法,了解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时的社会经济调查与分析的方法及交通量预测的基本方法等。
采用课堂教学,4学时。
第三章 投资估算、工程定额与概预算(8学时)
知识要点:道路建设项目的投资估算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路建设项目所需投资的依据,本章主要介绍投资估算的编制方法、投资估算的费用组成及费用计算办法;工程定额的种类及其所包含的内容;概预算的费用组成、各种费用的计算规则及计算方法、概预算文件的表格组成及其编制方法;以及利用公路工程概预算软件编制概预算的基本知识。
目标要求:掌握可研投资估算、初步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各自的费用组成、费用计算规则、编制程序;能初步进行这几方面的文件编制;了解利用公路工程概预算软件编制概预算的操作方法。
采用课堂教学,8学时。
第四章 道路经济分析与评价(10学时)
知识要点:重点介绍经济评价的概念、分析原理、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介绍净现值、内部收益率、影子价格等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经济效益的计算方法;资金的时间价值等概念;介绍不确定因素分析及多方案比较的方法等。
目标要求:掌握有关经济分析与评价的概念、分析原理、评价指标及评价的方法,并学会运用这些概念及原理进行道路工程经济的分析与评价。
采用课堂教学,10学时。
第五章 道路工程的招标投标与台同管理(6学时)
知识内容:该章为本书的重点内容,主要介绍了招、投标的基本概念及方式,招标程序及招标、投标文件的组成;道路施工各阶段的招标、投标工作(主要是施工招标及勘察设计招标);道路施工的合同管理等内容。
目标要求:掌握招标、投标工作的工作程序及文件编制方法,施工投标过程及勘察设计投标过程,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的合同管理等工作内容。
采用课堂教学,6学时。
第六章 施工企业项目管理(4学时)
知识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内容、施工阶段的划分、公路工程项目有关成本方面的基本概念、成本分类、成本管理的基本方法、成本管理的程序成本的预测方法及成本核算与审计;材料供应量的确定方法、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材料计划的编制方法、材料的成本核算等方面的内容。
目标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成本管理的方法与途径、材料的计划编制方法、材料的管理等。了解道路工程质量评定的标准与评定方法。
采用课堂教学,4学时。
第七章 施工组织设计(6学时)
知识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道路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的分类、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依据与编制原则、施工方案的主要内容与编制方法、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方法与表现形式;施工现场平面图的设计;道路施工的流水组织形式与分类;简单介绍公路施工中的网络计划技术。
目标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依据、编制原则与编制方法;施工方案的选择;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方法;道路施工的流水组织形式。了解施工现场平面图的布置方式和公路施工中的网络计划技术。
采用课堂教学,6学时。
第八章 道路养护管理(6学时)
知识内容:本章主要介绍路基、路面、桥梁等的主要病害及养护措施、决策方法;道路管理的基本知识。
目标要求:要求学生掌握路基、路面、桥梁等的主要病害及养护措施、决策方法;道路管理的基本知识。
采用课堂教学,6学时。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道路工程经济与管理的基本理论与基本内容。由于该课程是一门涉及面较广的综合性课程,既要涉及经济学科的知识又要涉及施工方面的内容,还要考虑管理方面的知识,学生内容相对较杂、分散,因此要求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掌握知识点,培养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衔接与分工
本课程讲解之前应安排生产实习,其先修课程为《运筹学》、《高等数学》《概率与数理统计》等。
五、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 材:
[1] 盛洪飞,《道路工程经济与管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参 考 书:
[1] 严作人,《道路工程经济与管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5
[2] 周伟,王选仓.道路经济与管理[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8
[3]郗恩崇.公路经济学[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3.[4]蔡成祥.公路工程经济分析[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8.[5] 王 炜,邓 卫,杨 琪.道路交通规划与管理[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
主要学术期刊:
《人民交通》、《公路交通科技,》、《土木工程学报》、《公路》、《公路工程》及设有交通工程专业的院校的学报等。部分电子图书可以参考河南理工大学矿业数字图书馆。
第三篇:《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经济政治与社会》是面向农业中专各专业学生的一门的必修德育课程。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二、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时数
总学时为90学时,其中理论学时54学时,实践学时36学时。
四、教学方法
针对教学内容,综合运用案例教学、探究式教学、情景教学、小组合作教学、社会实践等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五、考核方式
采用撰写作业测评、课堂讨论、能力测试、试卷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核方法。
六、教材资料
本课程主教材系沈越、张可君主编《经济政治与社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09年版)。
七、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 透视经济现象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透过常见的经济现象,掌握有关的经济知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劳动观,增强创新、诚信、效率、公平等意识,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教学要求
认知:有关商品交换、消费、生产以及收入分配的基本知识,理解价值规 律的作用、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我国的分配制度。
情感态度观念:正确看待金钱,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崇尚诚信,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
运用:正确辨析常见的经济现象,理性消费,以实际行动提高自身素质,尝试设计家庭理财方案。
教学内容
1.商品的交换与消费
(1)透视商品交换的现象,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理解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2)透视商品价格的变化,懂得影响价格的因素,认识价格变动的影响,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
(3)透视选购商品的现象,评析常见的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2.企业的生产与经营
(1)透视企业的不同类型,了解企业的含义和分类,理解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2)透视企业经营的状况,理解企业形象、诚实守信、名牌产品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增强诚信意识和创新意识。
(3)透视人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理解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意义,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3.个人的收入与理财
(1)透视家庭收入的多元化,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意义,增强劳动光荣、热爱劳动的情感,增强效率意识和公平意识。
(2)透视个人所得要依法纳税的现象,了解税收在我国财政收入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自觉纳税意识。
(3)透视财富增值的不同渠道,理解存款储蓄、债券、股票、商业保险的异同,学会选择恰当的投资理财方式。第二单元 投身经济建设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职业活动所处的经济制度、经济体制背景以及相关的时代、国际背景,认同我国的经济制度和发展经济的方针政策,增强规则意识、开放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增强参与经济建设的能力。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我国经济建设的重大方针政策,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实行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必要性。
情感态度观念:认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尊重市场规则,崇尚市场道德,爱护环境资源,勇于竞争,拥护党和国家发展经济的方针政策。
运用:践行市场规则、市场道德,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发展经济的方针政策。
教学内容
1.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1)理解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认清从事职业活动所处的制度背景。
(2)懂得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适合我国国情,理解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意义,维护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了解市场经济的一般特点,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增强规则意识、平等意识、竞争意识。
(2)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和手段,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3.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了解投身经济建设所处的时代背景,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和经济发展的奋斗目标。
(2)了解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理解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的意义,理解我国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
(3)了解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理解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义,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4.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1)了解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理解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必要性,增强开放意识。
(2)了解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起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意义,理解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原则,增强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第三单元 拥护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认清我国民主政治发展道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有关内容,理解我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情感态度观念:认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念。
运用:能够进行正确的政治价值判断和政治行为选择,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政治制度。
教学内容
1.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1)懂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理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性。
(2)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内容,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4)理解发展基层民主、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意义,提高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能力。
2.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
(1)理解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懂得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2)理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第四单元 参与政治生活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参与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和我国的对外政策,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提高参与民主政治生活的能力。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权利的相关知识,理解履行公民义务的重要意义和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情感态度观念:认同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4 增强国家观念和国际意识。
运用:关心国家和世界大事,有序参与政治生活,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教学内容
1.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1)懂得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了解行使选举权应取的正确态度、行使民主决策权的主要方式,掌握行使监督权的主要途径。
(2)懂得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了解政府的有关职能,学会寻求政府的帮助,监督政府权力的行使。
2.履行义务,承担责任
(1)懂得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劳动纪律、尊重社会公德、依法服兵役等义务,自觉承担对国家的责任。
(2)关注身边的政治现象,正确解析身边的政治问题;尊重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严格执行国家的民族和宗教政策。
3.关注国际社会,维护国家利益
(1)了解当今时代的主题,理解我国在国际社会发挥的重要作用,增强民族自豪感。
(2)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理解我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积极意义,维护国家利益和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第五单元 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和谐文化建设的有关要求,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总要求,懂得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意义,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社会建设与和谐文化建设的有关知识,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的具体内容,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情感态度观念: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认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正确对待各种文化,关注民生问题,树立和谐社会共建共享的观念。
运用: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积极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各种活动,抵御腐朽文化的侵蚀,以实际行动化解、消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不和谐因素。
教学内容
1.关注改善民生(1)了解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性和国家优先发展教育的举措;理解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2)了解我国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举措,理解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3)了解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理解加快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意义。
2.建设和谐文化
(1)辨析身边的文化现象,认识不同性质文化的不同作用,树立对待各种文化的正确态度,理解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的意义。
(2)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
3.构建和谐社会
(1)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理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重要意义。
(2)懂得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3)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总要求,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第四篇:经济与管理
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产品或劳务满足社会需要,以盈利为目 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设立的经 济体系,是现在社会经济的基本单位。企业的类型: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 制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1.产权明晰化 2.企 业地位法人化 3.出资者责任有限化 4.政企 关系合理化 5.管理体制科学化。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容:1.法人财产制度 2.有限责任制度 3.组织管理制度。虚拟企业:当市场出现新机遇时,具有不 同资源与优势的企业,为了共同开拓市场,共同对付其他的竞争者而组织的,建立在 信息网络基础之上的共享技术与信息、分 担费用、联合开发、互利的企业联合体。虚拟企业的特点:1.传统企业接近模糊化 2.具有流动性灵活性 3.建立在信息网络基 础之上的企业合作 4.运用并行工程 5.技 术上占有优势 6.看做是一个企业网络。虚拟企业的运作模式:1.虚拟生产 2.虚拟 开发 3.虚拟销售 4.虚拟管理。管理是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五 项基本活动,称为管理的五大基本职能。管理理论的发展史: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1.科学管理理论(泰勒,科学管理之父,美)2.一半管理理论(亨利。法约尔 法,现 代经营管理之父)3.行政组织体系理论(德国 马克思。韦伯 组织理论之父)他 们三个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的三位先驱。现代管理理论阶段 1.行为科学学派(霍桑 实验)a.人的本质理论(X 理论 坏 Y 好)b.激励理论①需要层次理论 生理需要、安 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美国 亚伯拉 罕马斯洛)②双因素理论(美国 弗雷德里 克。赫茨伯格)保健因素 激励因素 2 管理 科学学派。流程再造的三个核心内容:根本性、彻底 性、戏剧性。.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1.自我超越 2.改 善心智模式 3.建立共同愿景 4.团队学习5.系统思考。企业管理组织结构的形式:1.直线制 2.职 能制 3.直线-职能制 4.事业部制 5.矩阵制 6.多维制。按经营决策的条件划分:1.确定型决策 2.风险型决策 3.不确定型决策。选择方案的方法:1.经验判断法 2.淘汰法 3.排队法 4.归类法 5.数学分析法 6.试验 法。执行方案:采取“决策—执行—再决策— 再执行”的步骤。不确定型决策方法:1.悲观准则 2.乐观准 则 3.中庸准则 4.遗憾准则。计划工作要解决的六个方面问题:为什么 要做、做什么、谁去做、在什么地方做、在什么时候做、怎样做。经营计划的原则:1.关键性原则 2.强制性 和弹性原则 3.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原则 4.现实性和鼓励性原则 5.连续性原则。经营计划的内容:1.利润计划 2.销售 计划 3.生产计划 4.物资和能源
第五篇: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2017
附件: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归属单位:贵阳职业技术学院 编写人:余墨林 编写日期:2017年02月28日 审核人: 审核日期: 年 月 日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1.说明课程的基本类型、基本属性和为实现培养目标所承担的任务。
2.教学的基本要求:学生学完课程后,在知识、技能和能力上分别应达到的程度。
3.适用专业与学时数:说明教学大纲适用的专业及学时数。4.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简要说明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及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具备的基础知识。
5.推荐教材及参考书:推荐教材及参考书能反映该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理论动态。
6.主要教学方法与媒体要求:说明本课程教学所采取的主要教学方法及在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基本实验仪器、设备、教学辅助设施等。
二、各章教学内容和要求
1.该章的基本内容、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3.教学重点和难点。
4.具体教学内容和学时要求。内容详略以能表达清楚知识、技能的范围和深度为度,充分反映课程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体现出课程的特点。
三、实践教学内容与要求 实践教学内容。有实践教学要求的,应说明实践教学目的、要求、作业与实践报告、时间与学时分配等相关内容。单独开设实践性教学课程的,要单独编写实践教学大纲。《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透视经济现象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透过常见的经济现象,掌握有关的经济知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劳动观,增强创新、诚信、效率、公平等意识,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有关商品交换、消费、生产以及收入分配的基本知识,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我国的分配制度。
情感态度观念:正确看待金钱,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崇尚诚信,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
运用:正确辨析常见的经济现象,理性消费,以实际行动提高自身素质,尝试设计家庭理财方案。
教学内容
1.商品的交换与消费
(1)透视商品交换的现象,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理解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2)透视商品价格的变化,懂得影响价格的因素,认识价格变动的影响,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
(3)透视选购商品的现象,评析常见的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企业的生产与经营
(1)透视企业的不同类型,了解企业的含义和分类,理解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2)透视企业经营的状况,理解企业形象、诚实守信、名牌产品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增强诚信意识和创新意识。
(3)透视人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理解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意义,全面提高自身素质。3.个人的收入与理财
(1)透视家庭收入的多元化,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意义,增强劳动光荣、热爱劳动的情感,增强效率意识和公平意识。
(2)透视个人所得要依法纳税的现象,了解税收在我国财政收入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自觉纳税意识。
(3)透视财富增值的不同渠道,理解存款储蓄、债券、股票、商业保险的异同,学会选择恰当的投资理财方式。
(二)投身经济建设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职业活动所处的经济制度、经济体制背景以及相关的时代、国际背景,认同我国的经济制度和发展经济的方针政策,增强规则意识、开放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增强参与经济建设的能力。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我国经济建设的重大方针政策,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实行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必要性。
情感态度观念:认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尊重市场规则,崇尚市场道德,爱护环境资源,勇于竞争,拥护党和国家发展经济的方针政策。
运用:践行市场规则、市场道德,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发展经济的方针政策。
教学内容
1.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1)理解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认清从事职业活动所处的制度背景。
(2)懂得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适合我国国情,理解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意义,维护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了解市场经济的一般特点,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增强规则意识、平等意识、竞争意识。
(2)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和手段,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3.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了解投身经济建设所处的时代背景,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和经济发展的奋斗目标。
(2)了解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理解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的意义,理解我国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
(3)了解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理解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义,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4.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1)了解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理解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必要性,增强开放意识。
(2)了解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起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意义,理解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原则,增强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
(三)拥护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认清我国民主政治发展道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有关内容,理解我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情感态度观念:认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念。
运用:能够进行正确的政治价值判断和政治行为选择,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政治制度。
教学内容
1.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1)懂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理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性。
(2)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内6 容,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4)理解发展基层民主、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意义,提高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能力。
2.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
(1)理解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懂得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2)理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四)参与政治生活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参与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和我国的对外政策,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提高参与民主政治生活的能力。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权利的相关知识,理解履行公民义务的重要意义和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情感态度观念:认同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增强国家观念和国际意识。运用:关心国家和世界大事,有序参与政治生活,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教学内容
1.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1)懂得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了解行使选举权应取的正确态度、行使民主决策权的主要方式,掌握行使监督权的主要途径。
(2)懂得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了解政府的有关职能,学会寻求政府的帮助,监督政府权力的行使。
2.履行义务,承担责任
(1)懂得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劳动纪律、尊重社会公德、依法服兵役等义务,自觉承担对国家的责任。
(2)关注身边的政治现象,正确解析身边的政治问题;尊重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严格执行国家的民族和宗教政策。
3.关注国际社会,维护国家利益
(1)了解当今时代的主题,理解我国在国际社会发挥的重要作用,增强民族自豪感。
(2)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理解我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积极意义,维护国家利益和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五)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