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动物传染病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精选)

时间:2019-05-15 04:36: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形势下《动物传染病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精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形势下《动物传染病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精选)》。

第一篇:新形势下《动物传染病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精选)

新形势下《动物传染病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本文对动物传染病流行新趋势及动物传染病学发展动向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新形式下的要求,探讨提高高校动物医学专业《动物传染病学》课程教学效果的改革措施。拟通过加强课程内容更新,采用案例教学,将理论教学环节与实践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等措施,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专业综合素质。

现代化的养殖业特点,如畜群饲养高度集中,畜禽、人员、物料等调运频繁,贸易的全球化以及物流的快捷给传染病的发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各个国家和地区每年对于动物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检疫、封锁都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认识和研究动物传染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努力做好动物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对于促进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保护人民身体健康,促进国际贸易,维护国家国际声誉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是养殖大国,动物传染病问题同样困扰着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因此急需熟悉现代化养殖模式下传染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防制措施的专业技术人员。通过探索对《动物传染病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对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探讨、思考,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面对实际生产时能够充分的进行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动物传染病流行新趋势

1.1 动物传染病的流行强度有所改变

以往,不少动物传染病常见突然暴发、呈大流行性,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多见于新病例、新病区和病的早期以及病原毒力强的动物传染病。当今在防疫措施执行得好,动物抗病力强以及病原变异,毒力减弱等多因素的影响,致使一些传染病流行缓慢、表现散发,例如猪瘟和鸡新城疫就出现这种情况,猪瘟病毒在母猪体内呈持续感染,不表现发病和流行形式。但也有些传染病则由流行缓慢变为迅速传播,如猪伪狂犬病,过去只在个别地区和猪场发生,但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则呈世界流行[1]。

1.2 动物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增多

过去动物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两种:一种是水平传播,即在同代同一水平上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例如猪瘟通过污染的猪舍、饲料和饮水等传播;二是垂直传播,即通过亲代传给子代。当前一些常见传播途径正在不断改变,如猪瘟在有些猪场或地区则出现垂直传播。狂犬病过去一直认为是直接接触(即咬伤)后才能感染发病。现在证实,此病还可以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发病[2]。此外,鸡大肠杆菌病、鸡传染性贫血及鸡产蛋下降综合症等多种禽传染病也出现了垂直传播。由于传播途径多样化,则给防疫工作带来新的困难,只有多方设法切断各种传播途径,才能有效地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1.3 动物传染病的病原变异和血清型增多

口蹄疫病毒呈多型性和易变型,所以在一些地区每隔几年就大流行一次,甚至有些地区常年发生。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在临床上发现有三种不同的类型即呼吸道型、肾病变型和腺胃型。大肠杆菌以前主要引起幼龄动物的腹泻,但如今成年动物有时也发生,有些还引起幼龄动物的腹膜炎、脑炎以及母畜子宫及禽卵巢的疾病[3,4];总之,病原微生物的变异是绝对的,至于变异的快和慢,毒力的强和弱等主要取决于诸多环境和动物体因素的影响。

1.4 动物传染病的新病增多而且传播速度快

近年来,我国养殖业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国外引进的种动物和动物产品的种类和数量增加。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检疫监测手段和配套措施,致使禽流感、鸡传染性贫血、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猪圆环病毒感染等一些动物传染病传入我国。有些病传入我国后在短短几年内就出现了国内许多地方发生流行。在国内由于流动便利,市场活跃,以及人们对新发病的认识不足和一些相应的检验检疫手段未跟上去或有但未被推广应用,使这些病在动物流通经营中迅速被传播开来。

1.5 动物传染病的混合感染增多

许多饲养场由于防疫制度、环境消毒、隔离扑灭动物传染病等措施跟不上,只要发生一种动物传染病后就很难彻底消除其病原,这就造成了老病未除,新病又发,临床上发生的动物传染病常常是几种病原体引起的混合感染。多病原的混合感染给诊断和防治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1.6 动物传染病的亚临床型危害日益严重

由于有些病原在近年来的流行过程中产生了变异,使动物传染病在流行、症状及病变等方面与过去的表现比较发生了变化,一些对动物传染病较有诊断意义的特征性临床表现不明显或不表现,原有的一些旧病以新的面貌出现。由于给诊断带来的困难,而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给生产造成损失,如近年来发生的非典型猪瘟、非典型鸡新城疫,常易出现误诊。动物传染病学的发展动向

2.1 基础研究

掌握传染病病原分子流行病学以及致病机理等,查明一些重大疫病如口蹄疫、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炎等免疫失败的原因。

加强对抗原保护剂、稀释剂、佐剂、免疫增强剂的研究。

加强对新型表达载体构建和改造的研究,为新型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

2.2 应用研究

不同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条件下畜禽疫病防治系统工程的研究,包括检测预报、免疫程序、疾病净化、环境卫生监测和消毒等。

制定符合国情的、达到国际标准的诊断方法,如抗原生产标准化、诊断试剂标准化、种毒标准化、生物制剂生产工艺和监察方法标准化。

加快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教学理念及方法的改进

面对动物传染病的流行趋势和防制的发展方向,《动物传染病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要求。

3.1知识更新

动物传染病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课程。因为动物传染病的发展形势在不断变化,包括新病原的出现、老病新发、人兽共患病的危害愈来愈严重、病原不断变异和宿主谱变广等新形势,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必须始终坚持以发展的、辩证的眼光对某一传染病的相关知识进行自我学习和讲授,力图将其经典理论与新的流行规律、发病特点和防制策略等有机结合,促使学生在进入生产实践环节中能够较高效率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3.2应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技术

利用多媒体的视听技术(图形、文字、动画等)向学生展示某一传染病的病原学特征、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及防制策略等,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加强对该病的感官印象和理解能力,为以后参加生产实践打好基础。

3.3互动教学模式

互动教学模式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例如讨论式教学互动模式、案例教学互动模式和现场教学互动模式,通过在课堂上、实验室和兽医院或生产一线,以小组讨论、学生微课比赛、教师答疑解惑等形式,对某些易混淆疾病的鉴别要点,某一疾病的综合防制措施等进行深刻讨论、辩证及总结,从而促进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和学习热情,及对相关传染性疾病的系统的认识。

3.4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实际生产中的应用能力

加强实践教学和兽医院见习环节:通过带领学生们在生产一线对病例进行大体观察、病理剖检,根据所学知识组织讨论,做出判断,然后教师或当地兽医给出最后评价等方法,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扎实掌握动物传染病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学生具备动物医学、动物产品检疫检验和实验动物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兽医行政管理和业务部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服务机构、动物生产单位和企业、进出口检疫检验部门、实验动物生产和管理部门从事行政管理、教学与科研、产品研发、技术服务与推广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3.5培养学术后备型人才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该课程的教学模式正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研究型教学目前正成为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摸索出利于学生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锻炼思维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将动物传染病学涉及到的微生物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临床诊断学、动物病理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点进行适当拓展,并与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相结合,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能力,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科研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为以后从事预防兽医学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语

在动物传染病的教学中,要求教师不仅需要具有教学技巧,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思考能力、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而且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除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之外,还应培养学生科研意识、自主学习意识,为以后从事临床兽医或是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该方面人才的要求。

第二篇:动物传染病学专题

一.简述我国近10年来新发生及外来传染病的概况。

1.口蹄疫(亚洲I型):

发生:2005年4月;

病原:口蹄疫病毒(FMDV)属于小RNA病毒科口疮病毒属,是偶蹄类动物高度传染性疾病(口蹄疫)的病原,目前有O、A、C、SAT1、SAT2、SAT3(即南非 1、2、3型)和Asia1(亚洲1型)7个血清型。各型之间几乎没有免疫保护力,感染了一型口蹄疫的动物仍可感染另一型口蹄疫病毒而发病。

实验室诊断方法:1.病毒分离鉴定,2.补体结合试验(CFT)3.病毒中和试验(VNT),4.反向间接血凝试验FMD5.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6.间接夹心ELISA。

疫苗研究:FMD弱毒疫苗、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可饲疫苗、合成肽疫苗、蛋白质载体疫苗、基因缺失疫苗、活载体疫苗、核酸疫苗等。

2.猪Ⅱ型链球菌病:

发生:2005年7月;

病原:猪链球菌Ⅱ型及马链球菌兽疫亚种

实验室诊断方法:病料涂片染色镜检、细菌分离培养、实验动物接种、血清学方法、玻片凝集、琼脂扩散、毛细管沉淀、间接血凝试验(IHAT)、免疫荧光法、ELISA法等。

疫苗研究:猪链球菌病弱毒苗、灭活苗。

3.小反刍兽疫:

发生: PPRV有4个群,但只有1个血清型。该病于1942年首次在非洲的科特迪瓦发生,1972年正式确认病原为反刍兽疫,近几年该病在我国的周边国家频频发生,特别是2007年首次在我国西藏发现该病,现已严重威胁到我国小反刍动物的健康。

病原: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

实验室诊断:组织出现多核巨细胞,肺最易看到;此外,可见嗜伊红性核内和/或细胞质内包涵体,病毒分离、血液学及血清学检查。

疫苗研究:弱毒疫苗、灭活疫苗、重组亚单位疫苗、嵌合体疫苗、活载体疫苗

4.羊传染性胸膜肺炎:

发生:2002年11月

病原: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为细小、多变性的微生物,革兰氏染色阴性,用姬姆萨氏法、卡斯坦奈达氏法或美蓝染色法着色良好。

实验室诊断:病原分离鉴定和血清学试验。血清学试验可用补体结合反应,多用于慢性病例。

疫苗研究:注射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氢氧化铝苗、鸡胚化弱毒苗或绵羊肺炎支原体灭活苗。

5.SARS:

首次发生:2003年1月

病原:SARS-CoV属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

实验室诊断:快速诊断、血清学诊断、分子生物学检测及病毒(衣原体、细菌)分离等方法。Eg:外周血象、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胸部影像检查、特异性病原学检测

疫苗研究:无

6.高致病性蓝耳病:

发生:2007年06月

病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属Nidovirale目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变异株

实验室诊断: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测或分子生物学检测等

疫苗研究:高致病性蓝耳病灭活疫苗

7.猪伪狂犬病:

发生:1947年

病原:伪狂犬病病毒

实验室诊断:肾点状出血、脑充血、出血、肝灰白色坏死点、扁桃体灰白色坏死 疫苗研究:伪狂犬病毒基因缺失弱毒苗

8.猪圆环病毒病:

发生:本病最早发现于加拿大(1991),很快在欧美及亚洲一些国家包括我国发生和流行

病原:猪圆环病毒(PCV)为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成员,为单股环状DNA病毒,是目前已知动物病毒中最小的病毒。

实验室诊断: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免疫过氧化物单层培养法,ELISA方法,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核酸探针杂交及原位杂交试验(ISH)等方法。

疫苗研究:PCV2全病毒灭活疫苗,PCVl-PCV2嵌合病毒灭活疫苗以及杆状病毒表达多肽PCV2基因工程疫苗

9.羊肺线虫病:

发生:1992年8月

病原:网尾科(Dictyocaulidae)的网尾属(Dictyocaulus)的线虫

实验室诊断: 采集病羊的粪便用漂浮法集虫镜检,发现有少量虫卵和幼虫;采病羊咳出的带血丝的粘液压片镜检,发现有大量幼虫。

疫苗研究:接种致弱幼虫疫苗。

10.嗜皮病:

发生:1980-1982年兰州兽科所确认本病

病原:嗜皮菌形态是菌丝与球菌形,革兰氏阳性,菌丝分枝,有膈,向外部游出,会形成有鞭毛的游动孢子。

实验室诊断:取病变的痂皮涂片,用革兰氏染色法染色后镜检,出现阳性分枝的丝菌,并有成行排列的球菌状孢子即可做出诊断。

疫苗研究:无疫苗,加强饲养管理,经常保持牛场环境卫生和牛体卫生,清除污水、杂草,做好灭蚊、蝇工作。当有病牛出现时,应及时治疗,防止因治疗失效而将病扩散。

11.牛支原体肺炎:

发生:2008年

病原:牛支原体

实验室诊断:病原分离

疫苗研究:无疫苗,最好自繁自养

二.简述我国结核流行防制概况。

流行现状:在我国随着牛羊饲养量急剧增加,发病率上升。我国结核病流行主要有5个特征即高感染率、高死亡率、高耐药率、人畜共患和多途径传播。

主要存在的问题:

1)动物引进方面(带菌动物),2)检疫制度不严格,3)淘汰方式不恰当(只检不淘汰),4)检疫方法滞后,5)人员控制(从业人感染本病),6)交叉感染(人畜之间,动物之间),7)饲养不严格,8)扑灭补偿制度不完善,落实不到位,9)免疫接种,10)环境消毒不够好,11)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不够高等等。

建议:奶牛结核病的防制不仅是兽医卫生部门的职责,也应从公共卫生着手,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为了更好的在我区开展奶牛结核病的防制工作,早消灭奶牛结核病,后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争取中央、自治区对口部门行政领导的支持,到一定的专项防制经费,合卫生部门开展综合防制,克服重人轻畜的倾向。

大力宣传结核病对人畜健康的危害,广大的养牛单位或养牛户提高认识,服重小利而轻大义的行为,极配合防制工作的开展。

做好兽医技术人员的检疫技术培训工作,断提高兽医工作者的操作水平,高质量地按规程实施检疫做到操作准确判断正确,减少漏检或误判。

在认真执行现行规程的同时,投入一定的资金和技术力量,探讨研究新的更准确更便捷的诊断方法。

三.如何正确评价免疫接种在动物传染病中的作用。

1.疫苗的作用特点、作用机理、作用方式:特点是高效性,特异性,作用方式:死苗、活

苗、基因工程苗等等,作用机理: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保留了病原菌刺激动物体免疫系统的特性。当动物体接触到这种不具伤害力的病原菌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一定的保护物质,如免疫激素、活性生理物质、特殊抗体等;当动物再次接触到这种病原菌时,动物体的免疫系统便会依循其原有的记忆,制造更多的保护物质来阻止病原菌的伤害。

2.疫苗效果如何评价:抗体水平测定、自然发病情况、生产性能等。

3.疫苗副反应:带毒排毒,过敏,应激死亡,生产性能下降等等。

第三篇:新形势下中职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新形势下中职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要】新形势下,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实用性、综合性人才,中职化学教学课程的改革与实践,实现了市场需求与人才发展方向统一的目的。对于化学教学课程的改革需要摈弃传统教育中的不足,结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市场人才的需求进行的改革。通过中等职业学院的化学课程改革,为化学教育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提高了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在化学教学课程改革中,会遇到一些阻碍因素,如何更好的进行教学改革,成为了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院 化学教学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1-0071-01

随着互联网以及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积极的推动着教学工作的进步。如何在新形势下有效的开展中职化学教学,已经成为中职教育中的重要问题。本文将针对新形势下如何进行中职化学教学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化学教育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家长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极其重要。据调查,很多中职学生都是来自农村家庭。父母常年在外打工,都是由亲戚和家中年迈的爷爷奶奶对学生进行照看。学生得不到家长积极的教育,使得学生意识不到知识教学的重要性。还有一些学生来自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这部分学生更加重视自己就业问题,想要尽力的为家庭减轻负担,更注重技术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文化课的学习。还有一部分同学由于家庭教育方法不当,使得学生出现极大的逆反心理,厌学的现象产生。由于家长教育因素,使得学生对于化学教学提不起兴趣。

2.出现学与用脱节现象

中等职业学院的人才培养主要应以人才的成功就业为主要导向,进行对中职学生的培养教育工作,应注重的是人才实践能力,但部分中等职业学院这方面的意识不强。由于传统教学方式单一,学生缺乏实践的化学实验操作经验,导致学生无法将理论知识充分的运用到实践学习中。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对于中职学生的成功就业就有重要的意义。中等职业学院对于培养实用型人才意识缺乏,教育的目标不明确,出现学无所用的现象。

3.课程教育理念趋于传统

传统化学教学模式中,教育采用满堂灌的方式,被动的灌输知识,学生也习惯性的跟着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产生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差的现象。教师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缺乏实践教学的内容,学会缺乏化学实践经验,出现理论高于实践的不协调状态。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在化学的学习中缺乏主观能动性,缺乏实践操作的能力,缺乏解决问题的独立思考意识,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现阶段化学教学实践的改革方针和应对办法

1.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

(1)把翻转课堂应用到中职化学理论课程中,应把握好“用度”,翻转课堂不是万能的,不是所有的化学理论课程都适合用翻转课堂,比如《无机化学》课程中原子杂化轨道章节,内容抽象难懂,基于中职生的知识积累,学生在探究及自主学习中相对吃力,难免会产生畏难心理,打击学生积极性,故此类比较抽象的知识点教师需在课堂上借助微课或flash动画突破重难点。

(2)翻转课堂需要学生保持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中职生最大的特点是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而翻转课堂需要学生高度的配合才能完成真正的翻转,所以从学生入校就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及时跟进监督机制。

(3)诸如微课的“互联网+”模式创新了一种个性化的学习模式,但是教育资源的开放会给学生提供一个“抄袭”的空间,部分学生会剽窃其它同学的劳动成果,甚至会“依葫芦画瓢”。所以,既能满足教育资源开放化,又能体现学生反馈隐私化的类似“云课堂”式的APP软件的开发显得尤为重要。

2.利用网络手段拓展学生视野

由于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使得中职学生能够仔细的辨别信息。在互联网时代下,教师应该积极的利用网络以及多媒体手段,拓展学生的眼界。由于化学实验很多都是有毒有害的物质,不方便在教学课堂中开展。互联网便为中职化学教学提供了便利的资源。教师可以在网络中查找化学实验资料,清晰明了的展现化学实验步骤,使学生能够安全直观的了解化学实验的奇妙,开拓学生们的眼界。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硫与品红反应实验时,教师便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视频搜索,将视频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给学生观看。利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学生能够清晰的了解在试管中放入SO2,放入1/4的品红溶液通过震荡使品红变色,证明SO2具有漂白性的特点,将无色溶液加热又变成红色说明遇热分解的现象。通过互联网形式能够有效的将实验步骤呈现在学生面前,调动学生好奇心,拓宽学生视野。

3.完善教学管理体系,建立评价制度

完整的教育制度对于学校的教育事业起到主要的作用,应在学校建立一个教师教育评价体系,对于教师教育改革的成果进行考核评估。通过教育管理制度的完善,增加了教师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增强了教师的责任心。评价体系需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对于在化学课程教育改革方面表现突出的教师,需给予一定的激励,增加教师教育积极性。作为教学成果的验收和就业岗前的准备,学校有责任和义务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学习评价体系,这一体系不能停留在宽泛的、无指向性的考量阶段,而应该实行严肃的、有指向性的考量,即通过考察体系对于学生学习成果的验收来分析学生在具?w岗位上所能完成工作的程度,这既是对学生就业前的严格把关,也是对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的总结和归纳。这样一来可以使得学生在完成学业之后迅速投入到工作当中,并且达到工作所涉及的要求。而这些在学校已经先期完成,减少了漫长的磨合,增加了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总之,通过对化学课程教育的改革,增加了学生的就业成功率,提高了教育水平,实现了学与用结合的形式。通过化学的实践,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发展空间,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符合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靖也.中职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策略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7,14(08):207-208

[2]靳梅.翻转课堂有效提高中职校化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案例分析[D].苏州大学,2016

[3]王健锋.项目教学法在中职化工专业化学课程中的教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第四篇:礼仪课程教学改革

礼仪课程教学改革

王江丽

礼仪是一门应用性的社会科学,它学习的落脚点在于能够熟练的运用,而不仅仅是掌握理论知识,因此对礼仪课程的实践教学非常重要,如何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考试模式的改革,达到更好的课程教学效果是值得深入探讨的。

一、课堂教学内容改革

礼仪课程作为公共课引入教学体系中,但是在教学内容上往往过于死板和传统,流于表面,没有创新。要达到礼仪课程的最佳教学效果,必须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改革:

(1)不能拘泥于系统的完整,应该突出重点,并对内容有所取舍。在课程开设过程中,礼仪课程一般设置2学分(32课时),要在有限的课时内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根据开设专业、教学对象对教学的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如公共艺术等专业,我校把礼仪课程开设在低年级,教学内容除包括最基本的礼仪内容外,加入专业礼仪方面的内容,并把重点放在社交礼仪及服务礼仪部分。而其他专业如电子商务专业等,根据其实际情况,重点突出商务礼仪、涉外礼仪以及求职面试等部分。

(2)内容应侧重实践能力培养。内容设置和整合应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适当增加实训课时比重,一部分内容如果通过自学能够达到效果,就应设置为自学内容,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课程的容量;同时考虑设计综合性教学内容,将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并展示出来,这对学生的礼仪实操能力是很好的锻炼,如礼仪情景剧展示等。

(3)教材的选用应该灵活。礼仪教材众多,更新速度也较快,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没有那一本教材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这就需要我们在课程设置及内容安排上多花心思,不拘泥于教材。我校礼仪课程的教材选用首先看内容的科学性,然后看内容的完整性,同时为学生列出几本比较实用的参考书,这样就弥补了单一教材适用性不强的缺陷。

二、课堂教学方法改革

在课程中改变传统的照本宣科的灌输式教学,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可以选择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1)讲练式教学。礼仪教育的理想方式是把讲授知识、模仿练习和人际交往实践结合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应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礼仪进行综合阐述,通过图片、音像和示范等方式展示标准礼仪,安排他们分组练习,互相观摩、互相纠正,共同提高。在训练过程中突出听、看、做、练等需要亲身体验的关键环节,在轻松自如中加深对礼仪知识的掌握,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模拟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突出礼仪技能的运用,通过模拟交际场景或情景,帮助学生掌握礼仪规范。在实施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引导,增强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激发他们在不同情境下的创造性,这不但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更有利于他们将理论更好地运用于实际。

(3)学生讲课式教学。在礼仪课程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如电话礼仪、座次位次的次序,问候等等礼仪问题,为学生提前设计题目,让学生亲自动手查资料、备课,然后上台讲解、演示,教师和其他学生在台下听课,最后由教师点评、指导。既加深学生对礼仪知识的印象,也能锻炼学生语言表达,为仪容、仪表、仪态的锻炼提供较好的平台。

(4)讨论式教学。教师讲课时可以把一些富有启发性的礼仪问题或者身边发生的事例编成思考题,引导学生课下查找资料,独立思考,课上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推荐代表发言,或者选择合适的话题,把班级学生分成正反两边,在课上进行辩论,最后教师概括点评,这一方式将加深学生的理解并锻炼实际应用。

(5)项目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是指教师与学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的教学活动。这里的项目是指以完成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价值的礼仪服务为目的的工作,比如,为某个大型社会活动免费提供礼仪方面的服务,或者为学校、晚会、大型会议等提供礼仪服务。这可以让学生更多地积累社会实践经验,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起来;使学生有独立制定计划并实施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克服、处理在项目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此外还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收集改编礼仪案例,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促进课程目标的实现。

三、考核方式改革

礼仪课程是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的课程,能背诵知识条目不等于能熟练操作,如果采用传统的笔试考评方法,势必会造成学生轻实践。因此,必须改革学生的成绩评定方法,增大实践考试的比例可以鼓励学生多参加实践教学活动,有利于全面检验和衡量学生的综合礼仪素质,让其认识到礼仪学习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一个人修养内涵的体现,是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为走上工作职业岗位所做的准备。

考试项目由以下部分组成:平时表现占(40%)+期末考试占(60%)。

3.1平时表现评定

平时表现的评定重在过程考核。平时就督促学生关注礼仪细节、培养良好的礼仪习惯、在实训课程过程中积极参与其中、能够展示出较好的礼仪。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练习+课堂表现)上课出勤率、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参与积极性以及特定实训项目成绩三部分。

对于过程考核:应该设定科学的考核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增强分数的科学性。课程开始告知考核方式及具体的标准,为每一个特定实训项目制作了自评互评表格,由个人自评分、小组长打分以及教师评分三部分共同计算最终分数。

3.2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采用项目设计的方法,重在综合素质能力的考核。期末考试可以分为面试和模拟展示相结合的方式,其中面试由教师现场打分,主要考查考生的个人礼仪,占期末总成绩的20%,其余80%以综合礼仪情景剧的表现评定。

考试试题如下:全体同学自由分成小组,自导自演礼仪情景剧。

要求:班内自由组合若干小组原则上每组4-6人,如项目设计需要人数较多可酌情增加,适当考虑男女搭配;结合所学礼仪知识,自行设定表演内容,表演角色,编排礼仪场景剧;考前提交详细文本;最后依次进行现场演示。

评分标准(先计算为百分制,再进行权重):

(1)编排内容要求包含的知识点丰富,情节连贯顺畅且有新意;编排至少要包含两个以上的礼仪场景(30’)

(2)剧本编写整洁认真,内容齐备,包含成员、角色扮演、场景介绍及台词等要素;(15’)

(3)现场表演自如,具体操作中各项礼仪的运用规范及把握准确,无违背礼仪规范的错误做法。(50’)

(4)在考试中,每个人都至少要有4个自我表现的礼仪知识点(5’)

(5)评委可由任课教师担任,或者考虑组成评委会,评委会中学生代表由全班同学共同推选产生。

教学改革的落实,一方面要有改革的具体办法,同时更要求任课教师能很好地贯彻改革思想,并能够言传身教,要在教学过程中树立榜样,强化学生的礼仪意识,自律自省,终身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生真正受益。同时受课程学时的限制,学生所学专业的不同等客观因素的影响,礼仪的教学应灵活多变。

第五篇:PLC课程教学改革

PLC课程教学改革

中船澄西技工学校电工电子组 殷志健 摘要: 随着PLC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推进,PLC已成为系统自动化、信息化、远程化及智能化的重要支柱。因而,学习PLC不仅是自动化系统集成的设计、使用与维修人员的迫切要求,也是相关专业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技校生的必要条件。如何引导学生顺利掌握PLC的原理及使用方法,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操作技能,是专业课教师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本文简述指导学生学习、应用PLC的一些常用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可编程控制器 理实分配 实习指导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机械行业已经从机械化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加工手段已经由技术型向智能型转化。原来有继电器控制的生产设备,因其控制装置体积大、耗电多、可靠性差、改变生产程序不方便等缺点已不能满足产品多元化生产方式的需要。而可编程控制器正是综合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以及通讯技术发展起来的新一代工业自动化控制装置。它以其控制能力强、改变生产程序灵活方便、可靠性高等特点,在工业自动化控制中显示出较大的优越性。因此它在自动化控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随着PLC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推进,PLC已成为系统自动化、信息化、远程化及智能化的重要支柱。因而,学习PLC不仅是自动化系统集成的设计、使用与维修人员的迫切要求,也是相关专业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技校生的必要条件。所以我认为技术学校专业教学内容的设置一定要放宽眼界,瞄准市场的要求,以培养生产一线所需的劳动者为突破口。所以,有关学校和培训机构大力开设PLC课程、办各种类型的PLC培训班,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了。要开好PLC课程,合理的教材与实验设备是重要条件。以下是我个人在两年的电工实习教学经验中得出的几点体会。

一 合理安排教学的流程

我校在完成了电力拖动单元电路和机床控制电路的专业教学内容基础上,紧随其后安排了可编程控制器这一内容;既使继电器控制的教学内容得到合理的延伸,又降低了教学上的难度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因为学生在前面学习继电接触器控制课题上有了较扎实的基础,况且可编程控制器又与以往的接触器控制有相同和相似之处,故学生学习起来感觉知识内容既连贯又易于掌握和接受。

PLC的内部有很多的辅助继电器,起作用相当于继电器控制系统中的中间继电器,用于状态暂存、辅助移位运算及特殊功能等。输入部分按下按钮,PLC内部的电源在按钮闭合的作用下经过COM端、X端形成一条回路给X的线圈提供了电压,想当于给接触器的线圈提供了额定电压,相关的辅助触头发生相应的动作变化(线圈得电,常闭触头断开,常开闭合)。输出部分在X的常开触头闭合的作用下,使得外部电源经过COM端、Y端形成一条回路给负载提供了足够的电源,从而实现了控制作用。这样结合低压电器的学习体会,降低了教学上的难度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 理论实践合理安排

根据我个人学习的亲身体会,学习PLC,仅仅学习理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边学习理论,边亲自动手操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学会使用PLC。本人建议理论教学与实验操作的课时比例为5:3。如果1:1更好,最少也要2:1。

如果有的学校有条件的话最好采用一体化教学,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发展学生的技术实践能力,注重实际操作。一手抓技能是中等职业教育的根本。所以在文化基础课以“必须、够用”的前提下,对PLC的实习课保质保量的安排,以确保学生有一技之长,因为对学生而言,技能是立身之本。

三 新生入门增强学生兴趣

在讲解PLC的结构时,最好是教师把一台PLC拆成几部分出示学生看,由于中等学校学生的文化基础薄弱,教师如果能够结合实物进行讲解PLC的内部结构,解体PLC,具体讲解电源模块、I/O模块、CPU模块、数据存储器等具体板块,这样学生对PLC就有一个较清晰的印象,为进一步了解PLC的外部结构及外部设备做好准备,这样学生对PLC的结构就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教学效果会很好。相对理性知识,学生在感性直观教学中易于理解、掌握,通过思考各部分的功能,加深对PLC的结构的掌握。在讲解程序时,拒绝空洞说教。以应用为目的,学习PLC的输入输出接口的使用方法和各种指令。结合实验教学,具体讲解PLC的各种输出接口使用方法,以及可以使用的负载类型等,讲解基本指令结合具体的控制。使学生对编程产生基本认识,能够入门。四 加强辅导,做好三个指导 实训教学强调的是理论联系实际。作为实习指导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示范作用,我校的实习指导老师在领导的严格要求下必须做好三个指导教学,即入门指导、巡回指导和结束指导。

入门指导 实习指导教师在上实训课之前要充分备课,努力指导学生尽快掌握本次实习课的主干内容,明确教学目的。从什么地方下手,具体应该注意哪方面的问题。详细示范操作技能,包括工具使用方法、具体材料选择、布线方式等。尽量使教学内容浅显易懂,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硬件安装、接线方法;软件编程环境等。

巡回指导 这是种一对一的及时点评和点拨,巡回指导不仅使学生能明确认识自己的不足,有利于提高实习质量,而且更有利于实习学生理解并灵活运用到实习学习的过程之中。案例分析式的实习教学指导能够更实际、更有效、更能使实习目的落到实处。教师要进行专业巡回指导并进行耐心的点评和交流,倾听实习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感受,指导他们的实习活动中的方式方法,解答他们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同时也要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技能实际训练要求学生通过动手、直观感受,观察现象和掌握结论,进一步加深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同时PLC实训,要求学生调试自己编制的程序,进行模拟实验和带负载两种层次的训练。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及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电机正反转PLC控制实验时,教师引导学生复习电力拖动中做过的双重连锁电机正反转的电气原理图,讲解“翻译法”,让学生把它变成PLC的梯形图。接着由学生自己动手接好I/O接线,用手持编程器或者计算机软件把程序输入到PLC中,再运行自己所编的程序。

加强结束指导 结束指导是在实习结束是进行的针对共性问题总结性指导,要求教师能够发现共性问题,认真点评。针对每次实习教学存在的大多数学生易于出现的错误,重点加以强调,避免再次发生问题。五 精心设计课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编制具体程序时,指导学生加强观察,掌握控制设备的动作规律。在编写交通信号灯控制程序和电梯控制程序时,可以运用此方法。如:在编写交通信号灯控制程序时,学生对整个过程较易混淆,就要求学生对十字路口的车行交通灯的工作过程进行观察、记录,把自己看到的写下来。这样在编写交通灯控制程序时,由于已经积累了对交通灯的认识。对于东西南北红、绿、黄灯的交替过程就不易模糊,印象较深,有助于程序的理解。制作教学实验用具是最好的理论联系实践方法,在制作教具的过程中,涉及很多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制作教学电梯、程序控制喷泉等教学模型,由机械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相关机械制作,然后进行统一调试,通过实际制作,使学生明白一个完整的工程过程包括:实际工程分析、PLC选型、I/O分配、硬件设计安装接线、软件设计、模拟调试和现场调试等过程。为进一步学习好PLC打下良好的基础。不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在享受成就感的同时培养了自信心、拓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宋伯生,陈东旭 PLC应用及实验教程.机械工业出版

2王兆义,杨新志

小型可编程序控制器实用技术

机械工业出版

3岳庆来等编.变频器、可编程序控制器及触摸屏综合用用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4.肇庆,彭侃编.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下载新形势下《动物传染病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精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形势下《动物传染病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精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动物保护学课程论文(本站推荐)

    动物保护学结业论文 目录 一、引言 二、大学生动物保护教育 三、动物保护的对象 1、以保种为目的的动物保护 2、以动物健康为目的的动物保护 四、保护动物的意义 五、大学生......

    动物传染病流行病学基本知识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动物传染病流行病学基本知识 (二)动物传染病、流行病学基本知识 A、选择题 1、以下哪些动物不会感染口蹄疫 ?( B......

    《园艺产品贮藏运销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园艺产品贮藏运销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华侨大学园艺系,福建 厦门 361021)摘要:《园艺产品贮藏运销学》课程是一门应用型为主的综合性学科,主要研究果蔬花采前管理、采后生......

    新形势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思考

    新形势下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分析和改革思考 雷雳 目前,伴随着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其教育模式、教学理念与目标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终身体育观已经被愈来愈多的学生与体育......

    新形势下金融学本科教学改革初探

    新形势下金融学本科教学改革初探 [摘要]金融学教学改革是金融学教学范畴国际化、教学内容微观化、教学研究数量化趋势的客观要求。金融学本科教学必须加强专业设置的“宽口径......

    传染病学见习

    勿谓寸阴短,既过难再获,勿谓一丝微,既绍难再白。半个学期在日历上有挺多格子,却在一天天的见习中飞速流走,那群常在病理楼二教盯着见习要点,听着临床案例,翻着脑海记忆同时悄悄喂饱......

    儿童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总结

    儿童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总结 贴近实际,重在运用,繁荣校园文化 ——儿童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点滴 多年的儿童文学课程教学,感受最深的是,儿童文学课程教学改革,必须贴近实际,重在运用,为......

    2014课程教学改革总结

    2014年第一学期课程教学改革总 结 本学期主要承担着2013物流1班的《仓储与配送实务》课程的教学,教学工作中本着对学生负责的精神,努力钻研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下面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