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观下对小学语文教学初探

时间:2019-05-15 04:58: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素质教育观下对小学语文教学初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素质教育观下对小学语文教学初探》。

第一篇:素质教育观下对小学语文教学初探

素质教育观下对小学语文教学初探

摘 要:面对社会的大发展和多元文化的渗透,人们的教育价值观念,人才理念已发生巨大突变。于是在教师的教育、教学生活中产生了一些矛盾,为顺应素质教育的文化发展大势,我在工作之余,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并进行教学实践,结合学生实际,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动态与要求、价值取向、理念体会进行总结,预示对各位同仁有些许帮助,启示。

关键词:小学语文、素质教育、人文素养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动态与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产生了深刻而积极的影响,它引导着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行为的转变。但毋庸讳言,由于《课标》本身某些观点在语言表述上有失辩证,加之教师在理解与实践上的偏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确实存在过于追求形式和“秀”而不实的现象。因此,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正确把握语文学科性质,“追求实效、回归本原、减轻负担”,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一)、追求实效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永恒主题。课堂教学中,要正确处理以下四个关系:

1、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相辅相成”。探究式学习和接受式学习应该相互促进、互不偏废。无视文本特点和语文学习规律,动辄“探究”的做法,空耗学生宝贵的课堂学 1

习时间,影响课堂学习质量。

小学语文(母语)学习,接受式多于探究式。读读、背背、记记仍是最为基本和有效的学习方法。

2、合作讨论与个体阅读

“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进行过渡发挥”、“防止滥用合作学习”(《课标》阅读部分)。课堂教学中,要切实保证学生个体阅读的时空,真正做到“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少讨论、多读书;少组织“议论谈话”,多安排“自读思考”。

3、独特体验与尊重文本

不能片面地理解“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的含义,鼓励学生发表独特体验个人见解,不能走极端、“庸俗化”,课堂教学中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揭示和教师必要的引导讲解。个性化阅读首先要尊重文本,深入文本,正确领会课文的人文蕴含和价值取向。

4、课外资源与课本教材

教材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学中首先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不能忽视对课文的研读,而盲目地、过多过早地拓展延伸,引入课外阅读和所谓的“语文活动”。

(二)、回归本原

语文教学要追本溯源。在教学目标上,不能失却语文本位。

1、强调工具性、实践性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重人文、轻语文”的现象。主要体现在围绕内容情节、思想情感、人物品质的谈话活动多,而领悟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语言表达规律方面的实践活动少。教师要精心设计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提升语文能力。

2、重视读书作文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 2

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建设阅读书目、书库,开设读书指导课、大阅读课,完善读书考级制度,使读书活动真正落实有效。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少做题、多作文。

3、坚持优秀教学传统

《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中指出“应继承语文教育优秀传统”。不能错误地认为,《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理念是传统教学经验的对立。我国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有许多优秀的经验和传统,值得借鉴更应坚持。

(三)、减轻负担

1、树立的正确的教学质量观

“学习毕竟是一件需要付出一定努力的事情”,学习质量与学习负担相关。教学质量是学习效果与学业负担的最优化。在语文作业设计时应当考虑:以最小的负担去获得最大的效果;在获得同样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负担;相同的负担获得不同的效果。

2、深入钻研教材,提高读写训练的设计水平,尽量减少低层次重复操练。

3、研究比较各类学辅资料,提升习题的价值判断能力和优选决策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性的追求

背景:人文素养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小学是人文素养的初塑阶段,教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关爱他人,是每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今的小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大都以自我为中心,容易形成自私、自傲、固执、不合群等性情,更有甚者,走上犯罪道路。为此,国务院提出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由此 可见,从小 净化孩子们的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成了当务之急!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提出:“语文学科是一门应用学科。抽掉人文精神,只有在形式上兜圈子,语言文字就失去了灵魂和生命,步入了排列组合文字的死胡同。”是啊,“人文性” 3

正是语文课程的灵魂。离开人文性,语文教育将褪去生命的色彩,丧失人性的魅力,枯竭生活的源泉,毁灭艺术的创造。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挖掘教材的人文因素,陶冶人文之美

语文是一门飞扬着作者灵性,饱含着浓郁人文特色的学科。每一篇课文都是作者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无不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很多作品有助于学生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培养学生从事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献身精神,有助于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这些作品或是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或是对伟人、英雄人物的热爱、敬佩之情,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束鲜花》、《黄继光》;或是歌颂伟大的母爱,《妈妈的爱》、《妈妈的帐单》;或是反映诚实守信、助认为乐品质的,如《小珊迪》、《穷人》等作品无不闪烁着人文之光。

针对这些蕴涵着丰富情感的语言文字,教师要善于 “披文入情”,通过语言文字让学生徜徉于课文的意境,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充满激情的导语和深情并茂的范读,能把学生带入意境,但更重要的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教师的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课文《妈妈的帐单》,教师先以一首非常感人的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创设情境,在学生的心中激起情感的涟漪,接着用亲切感人的语言引出话题,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文本,在对彼得和妈妈的帐单比较后,明白尽管彼得的妈妈为他做了那么多的事,但帐单上都 0芬尼,让学生真切地感悟到妈妈的爱是无私的,伟大的,更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感情!教师接着引导“母爱是永恒不变的主题,其实,又何止小彼得的妈妈呢,我们在座小朋友的妈妈,肯定也是这样用绵绵不断的爱陪伴你们长大的是吗?”“那么,此时此刻,假如日夜为我们操劳的,我们最亲爱的妈妈就站在我们的面前,你最想干什么?”“一句真诚的祝福”、“一个热情的拥抱”、“一杯浓浓的热茶”„„在那一刻,孩子们的语言是朴素的,但 4

内心却是最真诚的!整堂课洋溢着“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感情”的人文魅力,师生都沐浴在荡气回肠的“人化”情境中,显示出了浓郁的人文主义色彩。

语文教学是生命的教学,它本身就栖居着烂漫和诗意,作者情意的表达就隐匿于语言文字的深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带着真挚的情感去体会语言文字,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处处流淌着感情,让课堂充溢着浓浓的人文情怀。

2、关注学生的生命个体,凸现人文关怀

语文教学的人文性,顾名思义,首先要把学生当一个“人”来看,尊重其人格和发展的权利,并给予充分的信任。语文教学不是简单的、规范化的、单一的、一致化的课堂传授,而是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关注并发展人性,以发展学生健全的个性、健康的人格。

语文的学习是一种个性化的内心旅途,是一个生命的体验和感悟的历程。学生的内心的体验和感悟往往比外在的接受和学习更为深刻,它带着生命烙印,涌动着生命的激情。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生命个体,这又决定了体验和感悟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应该重视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验、感悟。体验过程、体验成功、体验乐趣;感悟真理、感悟真情、感悟文化。

三、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性认识

反观中国教育发现 ,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方式源于我国九十年代兴起的综合实践活动思想。综合实践活动的思想基础是回归人性化知识的当代知识观和主张从静态性、封闭性转向动态性、开放性的当代课程观。根据新发展阶段论和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组织,也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该贯穿于基础教育的不同发展阶段,小学低年级以生活实践活动学习为主,小学高年级以社会性综合课题学习为主。

那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什么关系呢?笔者认为,它们都具有综合实践活动思想,二者均注重过程的教育价值,以学生和学生的学习为教育过程的中心,强调与当代现实生活的联系和各学科知识的综合。但它们的范围是不同的,前者是隶属于语文课程的一种教育方式,它要受语文学科的限 5

制;后者则是单独的,区别于基础性课程的一门课程。根据学生的学习任务不同,学校课程可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前者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要任务;后者以掌握直接经验为主要任务。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方式既承担掌握间接经验的任务,又承担掌握直接经验的任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只承担后者。所以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方式实质上是综合活动课程在小学语文学科中的渗透。或称为 “ 分支 ”。

那么何谓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呢?笔者认为,所谓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一种既能体现小学生身心特点,又能体现语文知识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发展,语文课程和其它课程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活动性的学习方式。它更注重于学习方式的自主、实践、综合;又注重于过程的开放和互动,它的内容选择范围宽泛、灵活,以直接经验为主。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与传统学习方式相比有着自己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一)、认识世界的整体性与交融性。综合性学习在认识事物活动中始终秉持整体论。在整体论看来世界具有整体性,世界的不同构成----个人、社会、自然是彼此交融的有机整体,文化的不同构成----科学、艺术、道德也是彼此交融的。人的个性具有整体性,个性发展不是不同学科知识杂汇的结果,而是通过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而不断探究世界与自我的结果。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的选择范围应包括与小学语文有关的学习者本人、社会生活、文化生活和自然世界。对任何主题的探究都必须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整体论视野是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与其它学习方式区别的关键。

(二)、学习目标的隶属性与整合性。《课标》中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是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这一目标显示了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最主要的目标还是语文能力的发展,这就说明它要隶属于语文学科,要为语文学科服务。由于它的内容是开放自主的,与其它学科的关系是联系的,带来了实现目标的整合性和随顺性。也就是目标的实现要随顺内容的特点做出弹性的处理,既要实现语文学 6

科内部的多项目标,又要实现学科外部的多项目标。这就需要将听、说、读、写等多项内部目标整合,又要将外学科、非智力因素(除情感、态度以外的诸如意志、动机等心理品质)、个性发展等外部目标整合。最后将内外部目标整合,达到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的目的。所谓整合,笔者认为是一种揉合,犹如做兰州拉面时的揉面团:先在面粉里放入油、盐、味精、香料,然后揉合成面团,接着就可以拉出滑爽、味美、气香,补益脾胃的拉面了。

(三)、学习内容的综合性与开放性。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个重要价值,在于消除了以往教师分科教学、学生分科学习所造成的诸多弊端。面对繁杂的社会,要竞争创新,必须具有运用跨学科的综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规定了要选择涉及到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的综合知识的内容来学习。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既可选教材内也可选教材外的,它无固定、统一的教材内容。大多数学习内容及课题来自于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事件,现象和情境,带有开放性。但是它的学习内容和进度要受 “ 校情、师情、生情 ” 的制约,必须以整体上的计划性和局部上的灵活性相结合的办法予以调节处理。

四、小学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

(一)、小语素质教育的内涵

1、语文课是素质教育的基础

语文课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都源于语文学习。因此,学生的语文水平如何,常常是素质水平的体现。在中小学教育阶段,从小学启蒙到高中三年级,语文科贯彻始终,课时最多,位置突出。就学科性质和教学目的来看,对落实素质教育有着“独当其任的责任”和“分内的责任”。教育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祖国语言文字,这是语文课素质教育的核心。语文又是工具,其它学科的学习,表达和交流都离不开这个工具。怎样掌握语言这个工具?叶老说得好:“听说读写宜并重”。即是让学生具有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和良好的语文习惯。培养语文能力,当然是指学生具有口头和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培养良好习惯,是指学生在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时的读、写、听、说的习惯。如普通话的习惯,字 7

体工整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珍惜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的习惯等等。这些习惯养成了,语文科的素质教育也就实现了。

既然听、说、写都要靠语言,那么,中国语言要塑造“中国心”,就是说,要具有中国人的灵魂。比如:中华民族崇德重义的风尚,要强务实的人生态度,见贤思齐的理想人格,尽忠报国的爱国精神,礼仪之邦的伦理原则等,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在学习祖国语言中,理应接受、培养和发扬光大这种精神,使自己成为具有两个文明素质的中国人。

2、语文教育应当是素质教育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无论从学科性质还是从教学目的看,语文教育就应当是素质教育,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语文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甚至凭借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提高身体素质和其它素质。

拨开片面追求高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云雾,我们看到的语文教学本来面目就应当是为全体学生打好思想道德和听说读写的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是语文教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语文教学的目标和应做的全部工作。

3、语文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奠基工程

(1)语文教育为人们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提供一种重要的工具和媒介。学会听话,学会识字写字,进而学会读书作文,通过训练逐步形成用祖国的语言文学来准确地理解和表达,这是接受教育的最基本的条件。

(2)语文教育为人们认识世界、了解人生提供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空间。基础教育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受教育者比较准确、比较全面地认识世界、了解人生。有众多的课程当中有一门课程的内容比较特殊,那就是语文,语文所教授的材料跟其它学科很不一样。一部语文教材几乎可以说是青少年认识世界、了解人生的微型“小百科”。这对于充实和完善中小学生的知识结构,形成良好的素质关系极大。

(3)语文教育为学生提高认识、丰富情感、激发思维提供一个有血有肉的 8

赁借物。语文学科指导深重阅读的那些典范的语言作品,往往是作者对于自然、对于社会、对于人生的一些卓越见解和独特感受的集中体现。学生读这些作品,不便从“写什么”方面增长了知识,而且从“怎么写”这个方面获得启迪,逐步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丰富自己情感内涵,激活自己有创造性思维。

(二)、小语教学要落实素质教育

转变陈旧教育观念,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转变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要充分认识应试教育这样一种异化了的教育现象所造成的恶劣后果------把考试的成功等同于教育的成功,成就了少数尖子生,丢掉了大多数学生;抓了智育,丢掉了其它,甚至以损害身心健康为代价。提出素质教育,其目有是使教育的本质回归,提高素质教育,是力求实现教育发展人的功能,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以期为国家不断地大量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人才。我们要以历史的使命感和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去战胜旧的教育观念,坚决摒弃片面追求高分数的短视行为,不断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

参考文献

1、天津教育出版社,《新时期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修养》,主编吴新颖,冯秀军。

2、云南出版社的《教师基础能力要求》,主编叶建平。

3、中国和平出版社出版的《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专家指导汇编》,总主编: 刘芳。

4、嘉兴市小学教师优秀教育科研成果《教学改革与创新》主编:阮望兴、朱建人。

5、《人民教师手册》浙江教育出版社,主编 :刘凤梧。

第二篇:素质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1)素质教育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2)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3)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4)素质教育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生观

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2.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1.德育为先,五育并举。2.新课程改革的推进3.学校管理、课外、校外活动、班主任工作。

1.发挥教师的作用2.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积极开展实践活动4.运用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发展

3.素质教育要求:1.面向全体,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以全面发展为本: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应当把学生视为独立的完整个体、把学生看做是学习的主体、必须尊重学生、必须意识到学生的发展潜力,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1.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1以学生的个性为本。2.要在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

2.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1.一视同仁,正视差异。2.体谅和宽容.3.因材施教

学习主体。独立完整个人。潜力。尊敬

教师构建师生关系的途径 1.热爱学生2.尊重学生 3.了解学生 4.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5.严格要求学生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1.正规的专业教育2.非正规的专业教育3.校本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1.专业知识学习2.教育反思3.教育研究

○1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1、教师必须学会学习,加强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成为反思型教师

3、强化创新精神

4、重视交往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5、教师要成为课程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2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1、树立终身性学习。

2、注重实效性学习。

3、强调研究性学习。

4、提高专业化学习。

5、坚持工作中学习。

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也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知法守法,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

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教师应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

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4.“教书育人”——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为人师表是区别于其它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要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第三篇:吕叔湘的语文素质教育观范文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吕叔湘的语文素质教育观

浙江绍兴中专 张悦耳

吕叔湘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建国初与朱德熙先生合著一部影响很大的普及性著作《语法修辞讲话》,启迪了一代人。他不仅在语言研究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且还十分关心语文教育,是一位语文教育家。在他的谈话及著作中,处处透射出他对语言素质教育的关心。

吕老对语文教学的现代及走向具有独到的见解,早在1978年3月16日的《人民日报》上,吕先生发表了《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的问题》,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很差,中学毕业生语文水样低,大家都知道,但是对于少、慢、差、费的严重程度,恐怕还认识不足„„十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言,都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是不是应该研究研究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用较少的时间取得较好的成绩?”吕先生的这篇文章,被语文教学界誉为“一声惊雷”,这一声惊雷震起了极为广泛的回响。吕先生中另一篇文章《语文教学要变被动为主动》(原载《语文学习》1984年第7期)中这样写到:“现在的语文教学,特别是毕业班的语文教学,一切以迎接高考为指归。作文则集中精力猜题并准备宿稿。虽然这几年的作文题多数是避熟就生,但是避者自避、猜者自猜。语文知识测验则广泛搜集题目,多多益善,让学生不死记硬背。整个景象叫人想起科举时代考八股文,熟记朱注,熟读新科闱墨的日子。废除科举快100年了,居然“流风余韵”还依稀可见。”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应试教育的弊端,强烈地呼吁要改革现今的语文教学制度,给语文教学注入活力。在应试教育之风愈演愈烈的今天看来,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一、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当大部分教师还在循规蹈矩地教学生大背毛泽东语录的时候,吕叔湘就在1964年2月17日的《人民日报》上发表了《关于语文教学问题》在文中提到“语文课既然是技能课,上课的时候就应该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的活动应该压缩到最低限度。”吕老反对“保姆式”的以教师讲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反对教师“填鸭式”的“满堂人”,主张让学生“做中学”,主张让学生积极动脑。文中还引用了这样一句诗“鸳鸯乡取从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君看,不把金针度与人”,反其意而用之,指出学生毕竟是主体,教师起的仅仅是主导作用。关键不是教师讲得如何有趣、细致,把所有的知识一股脑儿地塞给学生,而在于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这正如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教学法”一样,把“教授法”又发展为“授做学合一”这才从根本上起到了作用。

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讲的方法,吕老指出:不要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或“文化课”。语文课不应上得过细,也不可扣上马列主义头街,致使学生重心偏离。一常课应多留点时间给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就是诱导式教学法,象魏书生老师的课堂教学结构正是吸取了这种方法,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学生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抓住重点复习,积极动脑,做课堂的主人。总之,“学生要主动地学,教师要主动的教”,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优势,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语文学科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诸多因素

首先,要提高语文教师的素质。吕老在《中小学语文教学问题》中提到,教学的方法不对,是其中的一个原因,还有臂如师资问题。现在教师的队伍很庞杂,特别是语文教师队伍很庞杂„„有许多不适宜做语文教师的勉强在那里教了,要在语文教学中贯穿素质教育,教师必须是高素质的人才,所谓“身正为范,学高为师”。做一个教师不仅要有过和硬的语文基础知识,语文教学基本技能,而且要有广博的知识面,远大的人生理想,高尚的人格魅力,多才多艺的老师是受人欢迎的老师,但是我们现在的语文老师基本素质往往不尽人意。从正规的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基本功显然大多不过关。所以,不但师范院校要注意加强对未来的人民教师各种素质的培养,而且各地中学平时应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学习,适应日新月异的语文教学变化,要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发展自己,使每一位教师成为一名真正的、合格的人民教师。

其次,要重市制度的完善和社会舆论的作用。吕叔湘在《中小学语文学问题》和《关于中学语文教学的种种问题》两篇文章中都提到了教育制度对改变滞后的应试教育的作用。他提出这么两句语,“一是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一是要允许教师作试验。”吕老认为,语文教学也要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不但要调查师资(专业、毕业学校、工龄)、调查设备(图书馆),还要调查教材(适用情况),调查学生的水平(优、中、下等),经过调查,掌握详尽的第一手材料,再反过来看几年或十几年教改走过的路,就更有说服力,也有的放矢,起到更好地改进作用,这需要教育领导部门的肯首。同样,教师做试验也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要得到教育方面的领导的表态,因为“现在做教师的不大敢做实验,教学已有一定的规矩了,你就按这个规矩办。你不按这个规矩办事啊,假如试验成功,便罢,试验不成功,人们就要指责了。所以,老师们是胆子很小不敢试验了。”必须有一套相应的教育评价制度,要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全面的评估„„,进行教改,也需要社会舆论的支持,特别是能得到家长的理解,教师在学校对学生进行的知识和思想行为的教育,需要家长、社会同步进行。比如一位教师进行语文教改,让学生走课堂学习等。一时间会遭来非议,这需要社会舆论的强作用。

三、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

语文作为一门最有明显的文化载体这一人文性质的学科,更是一门工具性的基础学科。因此,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要使学生掌握使用语文这一门工具性学科的方法,培养、提高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

吕叔湘先生非常重视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首先,重视“说”的训练。吕老在《关于语文教学问题》提出了语言训练的要求:“让学生在语言方面得到应有的训练,说起话来有条理,有头有尾,不重复、有脱节、不颠倒,造句连贯,用词恰当„„”怎样才能让学生达到这种水平呢?吕老认为首先应提高教师、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普通话水平提高了,就可以提高阅读中的的品德教育因素,通过对祖国语文的理解、欣赏、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从而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阅读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如略读、快读、默读、精读等,教师不但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多种阅读方式的训练,而且要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再次,重视“写”的教学。吕老认为“写”的教学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写作教学,另一方面是书法教学。写作文前,要指导学生观察、指导作文的形式,批改和讲评也是写作指导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吕老觉得大、中、小学生的写字现状不容乐观,他认为“不一定讲究书法,要怎么怎么美,总不能叫人看了皱眉头”,“中国人写汉字竟有被日本人超越的趋势”,吕老倡导“多练”。最后,“听”的能力也是很重要的。学生要能抓住教师的重点内容,重点加以消化,才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现在的中小学课本中都安排了听说训练,对学生的“听”的能力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在注重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还须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发展学生的特长。在今天的整个教育领域内,“以分数来衡量一切”的不良风气正在抬头,所以更有必要学习老一辈语文教育家教育思想,使之能更好地指导我们提高教育质量。

第四篇:《综合素质》精选练习题:教育观

《综合素质》精选练习题:教育观

(一)单项选择题

1、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A.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的社会实践能力 B.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 C.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的审美素质 D.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 【答案】B 【解析】提高思想道德意识,形成思想道德素质,是素质教育首要任务之一。

2、测验题目对预测的内容或行为范围取样的适宜性程度,被称为()。A.效标关联效度 B.预测效度 C.构想效度 D.内容效度 【答案】D 【解析】题干符合内容效度的定义。

3、终身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保罗•朗格朗 B.罗杰斯 C.索尔蒂斯 D.布鲁纳 【答案】A 【解析】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是终身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发表的《论终身教育》报告书,标志着终身教育的概念化和体系化。

4、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是在()。A.1904年 B.1922年 C.1949年 D.1986年 【答案】A 【解析】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其规定设初等小学堂,招收7岁儿童入学,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

5、描述单个数据在样本或总体中的地位的统计量数是()。A.集中量数 B.差异量数 C.地位量数 D.相关系数 【答案】C 【解析】题干符合地位量数的定义。

6、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于()。A.17世纪末 B.18世纪未 C.19世纪末 D.20世纪初 【答案】C 【解析】略。

7、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是“知识社会的根本原理”的教育思想是()。A.教育民主化 B.教育信息化 C.全民教育 D.终身教育 【答案】D 【解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是“知识社会的根本原理”的教育思想是终身教育。

8、下列教育阶段中不属于我国的学校教育体系的是()。A.初等教育 B.中等教育 C.高等教育 D.义务教育 【答案】D 【解析】义务教育不属于学校教育体系,而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案例分析题

1、一次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讨论会上,老师们积极发言,王老师说:“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文体活动,多上文体课。”李老师说:“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特别是不要百分制考试。”

请运用素质教育的有关知识,分析教师们的发言。【参考答案】

材料中两位教师的认识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误区,对素质教育的实施有一定的误解。

(1)王老师的认识是对素质教育形式化和内容的误解,片面的理解了素质教育的内涵。实施素质教育要求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在教育过程“多开展文体活动,多上文体课”的确能培养学生体育和美育的发展,但他却忽视了智育、德育等其他方面的发展,这并不符合素质教育当中使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教育培养人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学生的基本任务是在接受人类文化精华的过程中获得发展,这就决定了素质教育主渠道是教学,主阵地是课堂。

(2)李老师的看法是对考试的误解。考试的形式不只包括百分制考试,并且考试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应试教育中使用其作为学习的目的。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提倡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的教育理念,但这并不是说要完全的摒弃“考试”,而是要将考试作为一种评价手段,作为衡量学生发展的尺度之一。

2、炎热的夏天,几个学生正站在树下,仰着头聚精会神地听着什么,一位老师远远地看见了,慢慢地走过去,轻声地问:“你们在干什么呢?”

“听知了唱歌呢。”学生头也不回,随口而答。“知了唱什么歌呢?”老师又轻声地问道。

学生们回过神来,纷纷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说:“不知道知了唱什么歌呢,就是觉得好听。” 老师笑着说:“知了是会唱歌,那你们知道知了是怎么唱歌的吗„„” 学生一边听,一边点头,并与老师进行讨论。请你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对该教师的行为进行评析。【参考答案】

案例中教师的行为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他不仅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也重视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尤其体现在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该教师能够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培养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案例体现了该教师把学生看成是具有能动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人,清楚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促进其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听知了唱歌”说明学生具有童心、童真与童趣,具有儿童特有的想象力,是学生的一种体验,而该教师的行为尊重和保护了孩子的兴趣和想象力。(2)学生“在聚精会神地听”,表明其处于自身的活动过程,体现了学生是能动的、发展的人,而“教师轻轻地走过去”是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保护学生,给学生以支持的表现。(3)教师就“知了唱歌”展开科学教学,将学生的想象力加以引导,衍生到科学知识的学习上,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对其兴趣加以正确引导,体现了教师能够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以学习者为中心,真正做到素质教育。

教育观

(二)单项选择题

1、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称为()。A.终身教育 B.普通教育 C.职业教育 D.义务教育 【答案】A 【解析】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需要受到各种教育培养,它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的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

2、教育法律关系中两个最重要的主体是()。A.教育部门和下属学校 B.教育机构和非教育机构 C.教师和学生 D.教育领导和教师 【答案】C 【解析】略。

3、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和教育改革的原点是()。A.家庭教育 B.教师培训 C.课外活动 D.课堂教学 3.【答案】D 【解析】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也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和教育改革的原点。

4、义务教育的实施,使小学教育具有了()的特征。A.广泛性 B.普遍性 C.强制性 D.全民性 【答案】C 【解析】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义务教育的实施,使小学教育具有了强制性的特征。

5、素质教育是促进()的教育。A.个性发展 B.认识发展 C.情感发展 D.意志发展 【答案】A 【解析】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6、学校进行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A.课外活动 B.教学活动 C.班主任活动 D.实践活动 【答案】B 【解析】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的基本活动,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

7、以反映教育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以及教育活动中各要素之间关系为主要内容的概念是()。A.关系概念 B.属性概念 C.操作性概念 D.集合概念 【答案】A 【解析】略。

8、素质教育是以培养()为主。A.应用型人才 B.管理人才 C.战略性人才 D.专业技术人才 【答案】A 【解析】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培养学生学会知识、学会做人、学会共同生活,这正是应用型人才所应具备的素质。

9、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予以保障。

A.国家 B.社会 C.学校 D.人民政府 【答案】A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人民政府予以保障。

10、一位教师走进教室时,刚刚推开虚掩着的教室门,忽然一把扫帚掉了下来,不偏不倚,正好打在教师的讲义夹上.课堂上一片哗然,这分明是学生搞的恶作剧。

下列处理方式,最恰当的一项是()。A.老师大发雷霆.立即查找恶作剧的人

B.自我解嘲地笑着说:“看来我工作中的问题不少,连扫帚都向我表示不满了。希望你们在课后也给我提提意见.帮助我改进工作吧!”

C.稍作整理批评训斥学生

D.认真地说:“我就喜欢接受他人的挑战。” 【答案】B 【解析】教师面对损害自己的行为以幽默带过.既显示了教师的诙谐大度,又让自己摆脱尴尬境地,还为学生创设了自我教育的氛围。

教育观

(三)单项选择题

1、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义务教育 C.终身教育 D.建立学习型社会 【答案】A 【解析】马克思在《资本论》等著作中阐述了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其中包括: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也是根本途径。

2、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是()。A.德育 B.智育 C.创新教育 D.全面发展教育 【答案】C 【解析】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以创新教育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对知识经济向人才培养提出挑战的回应。

3、可用来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行动规范、价值观的教育定义属于()。A.约定性定义 B.描述性定义 C.纲领性定义 D.操作性定义 【答案】C 【解析】美国分析教育哲学家谢佛勒(IsraelScheffler)在他所著的《教育的语言中》,提出了以下3种定义方式:描述性定义(Descriptive)、规定性定义(Stipulation)与纲领性定义(Programmatic)其中纲领性定义则明确地或隐含地告诉我们,事物应该怎样,应该如何。三种定义的功能各不相同,规定性定义的功能是交际,描述性定义的功能是解释,而纲领性定义的功能是陈述一种道德价值规范。

4、当代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改革。A.教学内容 B.教学方法 C.课程 D.教育体制 【答案】C 【解析】教育的一切是围绕着课程来进行的。

5、鼓励学生大胆思维与想象,培养创新能力,适应未来创新性的工作属于教学生学会()。A.学习B.生活 C.关心 D.发展 【答案】D 【解析】教学生学会发展包括:(1)教学生学会规划自己未来的发展;(2)教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为自己未来发展而储备知识与技能;(3)鼓励学生大胆思维与想象,培养创新能力,以适应未来创新性的工作;(4)帮助学生锻炼毅力,增强环境适应能力。

6、按测验的功用分类可分为学绩测验、能力测验、()A.人格测验 B.个别测验 C.团体测验 D.常模参照测验 【答案】A 【解析】按照测验的功用分类,可分为学绩测验、能力测验、人格测验。

7、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中,学校责任适用的主要归责原则是()。A.过错责任原则 B.无过错责任原则 C.严格责任原则 D.公平原则 【答案】A 【解析】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中,对学校归责时,应适用过错责任原则为主,兼顾公平原则。即只有校方对校园事故发生的确有过错。

材料分析题

1、为推广新的广播操,某学校决定举行广播操比赛。有人选择某年级四个班针对广播操比赛全过程的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四个班主任在动员、训练中对学生的教育大同小异,不同的是比赛结束成绩公布之后。四位班主任的做法如下:

某(1)班(冠军):“同学们,经过全班同学的努力,我们班荣获了四个班级广播操比赛的冠军,老师祝贺你们,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某(2)班(第三名):“老师不打算对这件事进行评价。”

某(3)班(第四名):“同学们,这次广播操比赛,很多同学都尽力了,但还有一些方面做得不太好,因而成绩不太理想。失败不可怕,只要同学们总结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并将成功的经验用于今后的活动中去,改进这次比赛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我想我们一定能够成功!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这次比赛同学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某(4)班(第二名):“这次比赛由于有的同学不努力,我们班没能获得冠军,老师很失望。” 问题:请你根据四位老师不同的做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答案】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在素质教育实践中要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评价的目的,不把评价作为“甄别、选拔”的方法。促进学生发展的素质教育的评价,是以能够促进学生素质发展来判断的。在教育评价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心理素质、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等。

比赛结束后,有一个班获得冠军,至于是哪个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老师不能把这次比赛与整体教育割裂开来只看比赛成绩。从动员比赛到比赛结束的过程中的教育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如何正确看待成功和失败,更好地总结经验和教训。

在以上材料中,(1)(4)班的班主任对本次比赛的评价都只单从结果进行评价,(2)班班主任不对学生进行评价,都是不恰当的,忽略了本次比赛过程中学生的其他方面的发展,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评价要求;而(3)班班主任能正确看比赛结果,并且在过后和学生一起总结经验和教训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这样的方式是值得提倡的。

2、涛涛爱淘气,经常在课堂上说话、做小动作,有时还不完成作业。一天,他又在课上说话、做鬼脸,被班主任老师发现了。老师非常生气,对涛涛说:你的课不要上了,回家把家长找来,什么时候你爸爸来了,你再来上课。涛涛不敢回家,只好在教室外面站着。这时,正好校长路过,问清了原因后,把涛涛送回教室。事后,校长把涛涛的班主任老师找去,提出了批评。

问题:你认为校长批评的对吗?班主任和涛涛同学应该怎样做呢? 【答案】校长的批评是对的。

(1)首先,根据《教育法》规定“学生享有参加教育教学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有权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课堂教学、讲座、课堂讨论、观摩、实验、见习、实习、测验和考试等活动。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以任何借口非法剥夺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的权利。”这位班主任老师让学生把家长找来才允许学生继续上课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这项权利。

其次,教育和帮助有缺点的学生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学校、老师应当对学习有困难、品行有缺点的学生给予关心和帮助,使他们改正错误、健康成长。

因此,在发现涛涛在课上说话、做鬼脸,违反课堂纪律时,作为班主任老师首先是制止其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保证课堂活动的正常进行,课后再对采取适当的方法对涛涛进行教育,帮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改正错误,必要的时候可以和家长进行沟通,共同制定对策,帮助涛涛身心健康成长。

(2)经过教育,涛涛也应当认识到自己课堂上随便说话的行为不仅违反了学校纪律,也影响了别的同学听讲,实际上也侵犯了其他同学受教育的权利,这样的行为是不对的,应该接受批评教育并配合老师及时改正。

3、(1)英国科学家麦克劳德上小学的时候曾偷偷地杀死了校长家的狗,这在西方国家显然是难以原谅的错误。幸运的是麦克劳德遇到了一位高明的校长,校长的惩罚是要麦克劳德画两张解剖图:狗的血液循环图和骨骼结构图。正是这个包含理解、宽容和善待学生的“惩罚”,使小麦克劳德爱上了生物学:并最终因他发现胰岛素在治疗糖尿病中的作用而走上了诺贝尔奖的领奖台。

(2)据报载: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无精打采,直打瞌睡,教师发现后并未板着面孔去训斥,而是从故事说开去。他说,英国著名前首相丘吉尔,每天都工作到凌晨两三点钟才就寝,并说:“我的觉有一半是在汽车上睡的。”教师说:“我看,有的同学的觉有一半是在课堂上睡的。”又说:“丘吉尔被人称为一只勇猛的狮子。我看现在在课堂上睡觉的同学,今后也可能成为一只勇猛的狮子。”这位教师幽默的语言使得大家包括那位打瞌睡的学生都笑了起来,教学在轻松的气氛下继续进行下去。

问题:请结合这两个事例,谈谈现阶段我国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教育观念,特别是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学生观。【答案】以上两个案例实际上都说明:一个教师只要真正地“爱”学生,对孩子寄予期望,这些孩子(包括差生)都会取得较大的进步,反之则会使孩子的学习倒退,甚至彻底丧失学习的信心。所谓教师的期望是指教师对学生所作的关于当前与未来学业成绩和行为表现的推断和预测。它通过教师的话语、暗示、行动等表现出来,会对学生的心理和行动产生复杂的效应。

教师的期望效应的产生,主要取决于教师。教师的期望有积极和消极的差别,教师应力求发挥人际期望的积极效应,防止消极的效应。这取决于教师形成的期望是否切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及根据期望采取的行动是否适当。

教育观

(四)单项选择题

1、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答案】D 【解析】18世纪普鲁士颁布了多项教育法令,规定了国家强迫义务教育的各方面具体要求和措施,如1763年的《普通学校章程》。1885年普鲁士实行免费初等义务教育。

2、素质教育进入实质性阶段是在()年。A.2005 B.2004 C.2000 D.1998 【答案】A 【解析】素质教育进入实质性阶段是在2005年。

3、关于教师人格的作用,被广泛接受的是()的观点,“教师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

A.加涅 B.布鲁纳 C.班杜拉 D.乌申斯基 【答案】D 【解析】该句为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的名言。

4、下列属于创新教育的是()。A.心理创新教育 B.和谐教育 C.赏识教育 D.愉快教育 【答案】A 【解析】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创新教育大致包括三个方面:(1)心理创新教育;(2)思维创新教育;(3)实践创新教育。

5、()是实现社会理想的桥梁。A.生活理想 B.人生目标 C.职业理想 D.社会实践 【答案】C 【解析】职业理想是社会理想的具体化,是实现社会理想的桥梁,人们总是通过职业理想的实现达到改造社会、造福人类的目的。6、1972年,埃德加·富尔在()一书中确定了“终身教育”思想,并提出未来社会是“学习化社会”。A.《学会关心》 B.《学会做事》 C.《学会生存》

D.《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答案】C 【解析】1965年,法国教育学家保罗·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引论》中指出,教科文组织应赞同“终身教育”的原则。1972年,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中对“终身教育”加以确定,并提出未来社会是“学习化社会”。

7、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素质教育以促进知识深刻内化为目标 B.素质教育以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为基础

C.素质教育以激活每一位受教育者的个性潜能发展为核心 D.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 【答案】A 【解析】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

案例分析题

1、苏瑞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平时学习成绩不太好,但上课时特别爱举手回答问题。有的时候,老师的问题还没有说完,他便把手高高举了起来,让他起来回答问题时,他又答不出来。老师课下和苏瑞聊天,问原因,苏瑞说:“班上的同学总笑我成绩不好,说我笨,我不服气,所以老师提问时我总举手,是想向大家证明我不笨。”老师了解了原委后,并没有批评苏瑞,而是和他定下君子协议:“以后老师提问时,如果真会回答,你举左手;如果不会,就举右手。”在以后的课上,老师抓住苏瑞举左手的机会,让他回答问题,并经常地表扬他。从那以后,苏瑞在学习上很有起色,不久就跨入了“先进生”的行列。

对案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评析。

【答案】教师的本职是教书育人,案例中的老师从尊重学生入手,巧妙地采取“左右手”的方法,给苏瑞在班上表现自己的机会,既保护了苏瑞的自尊心,又提高了苏瑞的学习自信心和兴趣。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它要求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个性的差异,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张扬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智慧与才华。

2、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我国现阶段必须不断推进教育创新,教育要为各方面的创新工作提供知识和人才基础。

请你就创新教育对于中小学教育所提出的基本要求谈谈你的理解。【答案】为适应实施创新教育的要求,中小学教育应当努力做到:

(1)更新教育观念,明确培养目标,即应该把培养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学生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

(2)教师注意组织启发式教学,即致力于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并以创新精神去理解和运用知识;

(3)确立学生与老师共同作为教学主体的意识,强调学生要自主学习,课堂上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之中发现和理解知识;(4)改革教育评价制度,坚持能力立意为导向和多向性及过程性的新的评价体系。

3、小文是一位刚从外地转过来的学生,但几乎全校的老师都知道他,因为他是有名的“捣蛋鬼”,与班上的同学关系极其不好,并经常欺侮“弱小”的同学。他对学习极为反感,对英语更是恨之入骨。老师知道他并不笨,本质上还是好的,于是经常找他聊天,让小文讲讲自己的爱好,讲讲他的特长,说说他爱上什么课„„并根据他每天来学校的时间比较早,将班级的钥匙交给他,并让他做了班里的公物保管员。小文自从拿了班级的钥匙,每天放学都是关好灯、关好窗,锁好门后才离开教室,做事情非常井井有条,班上的同学开始慢慢和他交好,并在学习上不断地帮助他,小文不断地在进步。

请你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对该教师的行为进行评析。

【答案】该教师用自己的一颗热爱学生的赤诚之心去对待“后进生”,详细地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与其建立融洽的关系,并从思想上、生活上关心和爱护学生,使其感受到老师的爱心和期许,从而自觉地将老师的爱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动力。老师根据小文的性格特点及实际情况,分析小文的优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帮助,使小文从中获得自信,取得进步。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它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个性的差异,用爱感化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张扬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智慧与才华。

教育观

(五)单项选择题

1、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A.爱工作 B.爱学生 C.爱学校 D.爱教育事业 【答案】B 【解析】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能够喜欢老师,亲近老师,才能尊敬和追随老师,老师的教育才能真正起到作用。所以说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应该是相互的尊重和关爱。

2、现代教育、素质教育、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教育最根本的特点是()。A.以升学为最终目的 B.升学是为了就业

C.以人为核心.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的 D.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答案】C 【解析】略。

3、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A.充分地传授知识

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答案】B 【解析】“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成长。

4、下列关于素质教育的说法,错误的是()。A.素质教育以促进知识深刻内化为目标 B.素质教育以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为基础

C.素质教育以激活每一位受教育者的个性潜能发展为核心 D.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 【答案】A 【解析】素质教育是以“德育为先,五育并举”的教育,而不只是以知识的传授为目标。

5、专门培养教师的师范教育最早出现于()。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答案】D 【解析】略。

6、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A.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B.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C.重视高尚品德的培养 D.重视劳动品质的培养 【答案】B 【解析】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7、人获得全面发展的根本保证是()。A.先进的社会制度 B.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C.脑体结合

D.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答案】A 【解析】高度发展的生产力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条件和基础;先进的社会制度是人获得全面发展的根本保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唯一方法。

8、某班学生做完早操回到教室.忽然有人发出“哎哟”的叫声老师发现原来有人在班干部的凳子上反钉了几个钉子。

下列处理方式中,最恰当的一项是()。A.立即查找肇事者

B.让学生把钉子敲平,开始上课,课后处理 C.幽默带过,开始上课 D.让班干部自我反思 【答案】B 【解析】对有些偶发事件应暂时冻结,仍按原计划进行教学活动,课后进行处理。

9、学习化社会中终身教育的特征不包括()。A.社会能够为每位社会成员提供适当的教育 B.终身教育促进了教育社会化和学习型社会的建立 C.全体社会成员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当中

D.现代科技进步使每个人都处于信息剧增的实惠和威胁之中 【答案】D 【解析】选项D是终身教育思想形成的背景。

10、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A.创新精神 B.合作能力 C.个性发展 D.学习能力 【答案】A 【解析】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教育观

(六)单项选择题

1、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思想政治教育 C.课外活动 D.教学 【答案】D 【解析】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学校整个教育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教学的主要意义是: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教学作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

2、我国教育近代化之先河开启于哪一时期?()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答案】A 【解析】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指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至1894年,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改革作为中国近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第一次交锋,它的产生无疑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对我们的当今教育改革具有启迪和借鉴意义,开启了我国近代化之先河,A项正确;戊戌变法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是一项政治改革运动,B项错误;辛亥革命是一项反抗清政府的爱国运动,C项错误;南京临时政府内阁是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的临时性内阁,是一项政治运动,D项错误。所以选择A选项。

3、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和实践能力。A.高水平的智力 B.创新精神 C.健康体魄 D.个性发展 【答案】B 【解析】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4、下列哪句说法是错误的?()A.素质教育是指以促进知识深刻内化为目标 B.以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为基础

C.以激活每一位受教育者的个性潜能发展为核心 D.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 【答案】A 【解析】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5、2011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A.保证中小学生每天半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B.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C.保证中小学生每天半小时校园文艺活动 D.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文艺活动 【答案】B 【解析】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時校园体育活动。”

6、关于教师人格的作用,被广泛接受的是()的观点,“教师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

A.加涅 B.布鲁纳 C.班杜拉 D.乌申斯基 【答案】D 【解析】该句为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的名言。

7、下列属于差异量数的是()。A.标准差 B.平均数 C.众数 D.中数 【答案】A 【解析】差异量数是对一组数据的变异性,即离中趋势特点进行度量和描述的统计量,也称为离散量数。这些差异量数有全距,四分位差,百分位差,平均差,标准差与方差等等。

材料分析题

1、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怎样评价学生的优、良、中、差呢?为此,我制订了这样的标准:一是在大纲规定的基础科60分以上,并能发现自己的特长且有所发展的,视为及格;二是基础科及格或良好,特长科明显超过同年级学生的,视为良好;三是基础科良好,特长科大大超过同年级学生或有所发明创造的,视为优秀;四是仅基础科及格或仅特长科有所发展的,均视为不及格;五是仅基础科良好,或特长科单方独进的,视为畸形发展,作降格评价。这一评价标准的实施,使绝大部分差生都抬起头来走路,找到了自己成才的优势与途径,也使文化课考试分数好的学生不再自我感觉良好,从而找到了良性互补、和谐发展的新路子。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高涨,各科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各科总分由原来年级的倒数第二,上升到年级的第二名。

问题:请你针对案例中制订的评价标准,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案】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且具有个人特长的有用人才,其实质就是通过合格加特长的标准和策略培养人才。因此,我们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意在学生的身心特性确立发展方向时,特长的发展最好与相关方面的发展和谐并进。但和谐发展与全面发展又有所区别。和谐发展是学生对全面发展的具体选择。作为学生整体来说,应把全人类的知识、技能和优良品质都继承下来;但作为学生个体来说,只能以特长为龙头带动相关方面和谐发展,成为基础相对宽厚而特色鲜明的人才。

教育观

(七)1、下列关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区别的叙述。说法错误的是()。

A.二者教育目的不同,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应试教育以考取高分为目的 B.二者教育对象不同,素质教育即精英教育,面对部分精英,应试教育则面对大众

C.二者教育内容不同,素质教育立足社会需求,应试教育主要是为了满足学生考试和升学需要 D.二者评价标准不同,素质教育以多种形式全面衡量学生,应试教育以分数作为唯一评判标准

B。【解析】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体现在多个方面。A、C、D三项所述都是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区别。B项说法错误。素质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它以一切学生为教育对象,应试教育才是精英教育。

2、构建素质教育目标,必须遵循青少年儿童身心素质发展的(),才能保证目标的科学性、可行性。A.顺序 B.客观规律 C.特征 D.重点

B。【解析】青少年身心素质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制定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依据。

3、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即()。A.德育 B.智育 C.美育 D.技术教育

B。【解析】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即智育。

4、处理学生伤害事故应该遵循()原则。A.准确、完整 B.及时、适当 C.真实、公平

D.依法、客观公正、合理适当

D。【解析】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三条规定:“学生伤害事故应当遵循依法、客观公正、合理适当的原则,及时、妥善地处理。”

5、要做到严谨治学,最重要的是要()。A.一视同仁 B.实事求是 C.宽宏大量 D.以书为本

B。【解析】实事求是是教师严谨治学的基本原则。

6、一位语文老师刚刚跨进教室,发现学生都望着天花板,原来一条凳子上的座垫挂在天花板外面的电灯线上。下列处理方式.最恰当的一项是()。A.找班干部把坐垫取下来

B.让学生写一篇命题作文《由座垫飞到屋顶上谈起„„》 C.幽默带过.开始上课 D.老师把坐垫取下来

B。【解析】有些课堂偶发事件,要及时果断处理,趁热打铁,以取得最佳教育效果。B项.一篇命题作文,相信会受到良好的效果。学生通过亲身的感受,写出的作文真实生动,那位挂座垫的同学.或许也能在作文中承认错误。

7、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A.言行一致 B.衣着整洁 C.举止端庄 D.谈吐文雅

A。【解析】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言行一致。教师在学生面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保持言行一致,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

8、一位教师兴致勃勃地走进教室,突然发现黑板上画了一幅自己的画像。引起课堂上一阵骚动。下列处理方式。最恰当的一项是()。

A.平静而真诚地说:“画得多好啊,确实像我,希望这位同学以后为班上做画报” B.不予理睬。擦掉画,开始上课 C.立即查找作画人 D.批评教育学生

A。【解析】在面对课堂上的偶发事件除了要冷静处理,更应该合理运用教育机智因势利导,在短时间内选择最有效的策略去引导、启发和教育学生。A选项既快速地处理的突发事件,又鼓励了作画的学生。

9、男同学小陈平时自由散漫,学习不认真,一天在课堂上用手机给班上的女同学发短信“曾某,我爱你”,被上课的王老师发现收缴,并将小陈的短信向全班同学宣读,同时指责其“思想堕落.道德败坏”。下课后小陈要求王老师归还手机,王老师说:“这是罪证,不能归还,要交学校德育处。”校长指出,王老师:①未经学生同意翻看短信侵犯学生的隐私权。②批评的话语侵犯学生的人格权。③收缴手机侵犯学生的财产权。④作为老师不能以违法的方式对待学生的违纪行为.你认为校长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D。【解析】此教师的行为的确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人格权和财产权,属于违法行为。故选D。

10、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的培养。A.创新能力 B.读写能力 C.听说能力 D.交往能力

A。【解析】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对知识经济向人才培养提出挑战的回应。

教育观

(八)1、下列不属于国家为保证学生的受教育权而做的努力有()。A.为所有学生提供正常教育机会 B.关注贫困生,设立帮助基金 C.关注残疾学生,设立特殊教育机构 D.允许学校体罚学生

D。【解析】体罚学生是违反教育法律法规的行为。

2、我国现行法律对教师职业的规定认为,教师职业是一种()。A.私人职业 B.从属职业 C.专门职业 D.附加职业

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章第三条对教师的概念作了全面、科学的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由此可见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的职业。

3、强调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国民和全体适龄儿童,反映了素质教育的()。A.主体性 B.全体性 C.发展性 D.全面性

B。【解析】所谓“全体性”,广义地说,是指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人民,任何一名社会成员均必须通过正规或非正规的途径接受一定时限、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狭义地看,素质教育的“全体性”,是指为全体适龄儿童开放接受正规基础教育的大门。

4、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是()。A.邓小平教育理论 B.教育理论发展 C.可持续发展战略

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D。【解析】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

5、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是()A.创新能力的培养 B.读写能力的培养 C.听说能力的培养 D.交往能力的培养

A。【解析】能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

6、下列关于终身教育的说法错误的是()。A.终身教育是指非正规教育

B.终身教育这一理念是由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最先提出来的 C.终身教育具有终身性、全民性、广泛性、灵活性和实用性的特点 D.教师和学生都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A。【解析】该项说法错误。终身教育是人们在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们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综合,包括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方式,既有正规教育,又有非正规教育。

7、《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学校()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A.可以 B.不得 C.应当 D.自行决定

B。【解析】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8、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主要体现在()。A.以学生为本 B.以教师为本 C.以学校为本 D.以课程为本

A。【解析】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主要体现在以学生为本。材料分析题

9、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课上,马老师给大家讲“波义耳定律”。他说具有恒定质量和温度的气体,其压力与体积成反比。后来他又出示一个公式“PV=K”并解释说其中P代表压力,V代表体积,K代表一个恒量(恒量中包括恒定的质量和温度)。他边举例边板书:如果P=2个大气压,且恒量为8,那么体积就是4立方厘米。2个大气压×4立方厘米=8,如果我们把压力变量改为4个大气压,体积就成了2立方厘米,4个大气压×2立方厘米=8,别的同学都懂了,可是班上的小妮、小刚还是搞不明白。老师知道小妮空间想象力很强,他说,你可以想象,你有个气球,你双手使劲压气球,气球体积变小了,这时压力变大了,小妮很快就明白了。“对,体积再小,压力会更大,甚至还会爆了呢。”对于小刚,老师也了解他一向身体灵活,运动能力强,他对小刚说,你鼓起腮在嘴里憋一口气,别让气体漏出,然后用手压住一侧面颊,嘴里的气体体积变小了,你会感到压力变大,把另侧面颊变得硬邦邦,当你把手松开,口腔空间变大,压力小了,面颊也软了。小刚自己尝试了几次,也搞明白了“波义耳定律”。

问题:结合相关教育理念,分析马老师的行为。

【参考答案】(1)此教学案例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2)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基本要求。因材施教的原则是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性和我国成功教育经验总结而提出来的。贯彻此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一方面了解学生的实际和个别差异,为因材施教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运用多种方式教学,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培养学生的特长。

(3)在案例中,老师知道小妮空间想象力很强,并且了解小刚一向身体灵活、运动能力强,这充分说明老师了解学生的实际和个别差异,为后面因材施教奠定了基础。对于小妮,老师说,你可以想象。你有个气球,然后双手使劲压气球,气球体积变小了,这时压力变大了,小妮很快就明白了。而对于小刚,老师说,你鼓起腮在嘴里憋一口气,别让气体漏出,然后用手压住一侧面颊,嘴里的气体体积变小了,你会感到压力变大,把另侧面颊变得硬邦邦,当你把手松开,口腔空间变大,压力小了,面颊也软了。这也体现了运用多种方式教学,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培养学生的特长。

教育观

(九)1、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考试与素质的关系是对立的 B.应试教育片面强调教育的选拔功能

C.素质教育把面向全体学生放在首位,强化普及意识 D.应试教育只重视考试的课本内容和各种升学资料的死记硬背

A【解析】考试与素质的关系并非是对立的,考试是帮助评价素质教育质量的手段之一,但不是唯一的评价手段。

2、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师中心论”强调()。A.学生处于主体地位 B.教师在教育中的权威作用 C.教师处于顾问地位 D.学生活动处于中心地位

B【解析】“教师中心论”强调教师在教育中的权威作用,认为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成为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的学习应围绕教师的教育教学任务来进行。

3、一个民族是否具有竞争能力、是否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是()。A.创新能力 B.学习能力 C.拼搏精神 D.团结精神

A【解析】创新能力已成为一个民族是否具有竞争能力、是否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4、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A.提高个人素质 B.提高国民素质 C.培养精英 D.培养有特长的人 B【解析】略。

5、构建素质教育目标,必须遵循青少年儿童身心素质发展的(),才能保证目标的科学性、可行性。A.顺序 B.客观规律 C.特征 D.重点

B【解析】青少年身心素质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制定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依据。

6、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都能得到自己的发展,这是检验教育者是否坚持()的一块试金石。A.育人为本 B.以德兴教 C.面向全体 D.精英教育

A【解析】育人为本教育思想的实质,就是坚持以人的全面进步和发展为本。“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都能得到自己的发展”正是育人为本的要求,也是检验教育者是否坚持育人为本的一块试金石。

7、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A.面向全体学生 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C.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B【解析】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8、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具体表现在()。①对教育目的的认识不同②面向的教育对象不同 ③选学的教育内容不同④教育评价标准不同⑤运用的教学方法不同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D【解析】略。

9、强调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国民和全体适龄儿童,反映了素质教育的()。A.主体性 B.全面性 C.发展性 D.全体性

D【解析】素质教育的全体性指的是面向全体学生,强调在教育中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

10、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称为()。A.终身教育 B.普通教育 C.职业教育 D.义务教育

A【解析】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需要受到各种教育培养,它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的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

教育观

(十)1、传授系统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基本的技能技巧和发展智力的教育活动是()。A.德育 B.美育 C.体育 D.智育

D【解析】智育是教育者以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来武装学生,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

2、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模式应尽可能尊重()的主体地位,重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A.教学内容 B.教师 C.每个学生 D.每个人

C【解析】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因此必须尊重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

3、()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它包括一切教育活动、一切教育机会和教育的一切方面。A.应试教育 B.回归教育 C.创新教育 D.终身教育

D【解析】题干符合终身教育的内容。

4、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一种()。A.平等关系 B.上下关系 C.道德关系 D.教育关系

A【解析】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

5、“教书”和“育人”的关系是()。A.并列的 B.递进的

C.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 D.互补的

C【解析】教书是育人的一部分,是育人的基本方法,而育人是教书的最终目的。

6、现代教育、素质教育、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教育最根本的特点是()。A.以升学为最终目的 B.升学是为了就业

C.以人为核心,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的 D.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C【解析】略。材料分析题

7、有调查显示,有81%的小学生对考试感到“非常”忧虑;63%的孩子担心会受到老师惩罚;44%的学生曾经有过被体罚的经历,并且男生比例比女生高;73%的儿童曾被家长体罚。此外,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对沉重的家庭作业怨声载道。而压力过大就最终造成:超过1/3的学生每周至少一次头疼或者腹痛,最严重者一周有4次身体疼痛或不适。专家称,一味讲求竞争和有错必罚的教育理念带来的就是学生精神过于紧张,对其心理健康造成影响,而减轻不必要的压力则是势在必行。

针对上述材料对目前的教育现象进行分析。【参考答案】

现代社会,考试成绩、升学率成为学校教学的指挥棒。繁重的作业、补课以及由此产生的体罚等行为都给学生带来了心理压力。要改变这种情形,首先,学校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不能片面地追求升学率。其次,教师应该以身作则,热爱自己的学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称职的教师。教师对学生的体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不够。面对小学生的种种不良习惯,教师要做的不是盲目地体罚,而是去关心他们并且帮助他们改掉这些坏习惯,让他们没有心理负担并快乐地学习。最后,家长也不应体罚孩子,应从问题的根源着手,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力。

教育观

(十一)1、一位教师走上讲台。发现讲桌上放着一张字条,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老师你以为当老师就可以压服学生吗?你高昂着头,铁青着脸,像个活阎王,但是有谁能服你呢?”落款是:“让你最讨厌.等待你处罚的学生”。

下列处理方式最恰当的一项是()。A.向学生诉苦

B.不予理睬继续课堂教学 C.稍作停顿批评训斥学生

D.在班上宣读了信的内容,并检讨自己平时工作方法的粗暴,感谢这位同学给自己敲了警钟

D。【解析】虚心宽容是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心理基础,宽容在处理偶发事件中的作用是极富艺术性的,宽容不是软弱无能,不是无原则的迁就,教师要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反省,要使学生体会到教师的仁厚和良苦用心,应给予学生更多的爱心和理解,促使学生自我反省、自我教育。让学生们体会到老师的虚心、宽容。从而形成了和谐的师生关系。

2、老师穿了一套新衣服,课前一进班级,所有学生的眼光集中在老师身上。有几个淘气的男同学就凑在一起,用调侃的语调大声喊道:“老师,我爱你。”

下列处理方式,最恰当的一项是()。A.露出羞涩的神情 B.严厉地批评他们

C.微笑着说:“我告诉大家一个秘密,我也爱你们。” D.不予理睬开始上课

C。【解析】中学生正处于青春萌动期,对于“爱”有些敏感,如果老师保持缄默,不挑明师生的这种情谊,给他们树立一种教师的和蔼可亲的形象.这堂课学生肯定很难集中精力听讲。如果老师严厉批评学生或者露出羞涩的表情.都会损坏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对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影响。C项老师对这次偶发事件的处理既是对学生的宽容和教化.又提升了自己的形象.对自己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3、历史课中讲到“楚汉战争”中项羽自杀时,一个学生突然说道:“傻瓜。”下列处理方式,最恰当的一项是()。

A.指桑骂槐的批评 B.不予理睬继续课堂教学

C.老师微笑着说:“刚才有人说‘项羽自杀是傻瓜行为’,大家怎样认为?” D.否定学生的观点

C。【解析】看似随意的一句“傻瓜”,实质上是学生有话要说,想一吐为快,如果老师不应对,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只能沉默,长期下去只会兴趣全无,有时学生“捣乱”是有表达的欲望。老师应当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对历史的兴趣,帮其挖掘有价值的东西。故选C。

4、一位高中教师刚走进教室就看见同座位的小王和小张同学打架,你推我拉,互不相让。下列处理方式,最恰当的一项是()。

A.马上制止,让两位同学到班主任办公室解决 B.不予理睬,继续课堂教学 C.批评训斥学生

D.微笑着说:“怎么啦,你们俩,都已经是高中生了,有了小矛盾还不会处理?双方冷静一下.相信你们能够自己解决的。” D。【解析】有些偶发事件,学生多半头脑发热,情绪不稳,很难心平气和地接受教育,甚至会产生更严重的逆反情绪,使局面难以收拾;而老师容易心理失衡,缺乏充分的心理准备和冷静的分析。如果贸然进行“热处理”,难免发生失误或难以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D项使一场“龙虎争斗”平息了下来,既避免了事态的激化.又没有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更主要的是让学生自己解决纠纷.更体现了这位教师的现代教育意识。

5、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A.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B.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C.重视高尚品德的培养 D.重视劳动品质的培养

B。【解析】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6、()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A.创新教育 B.义务教育 C.素质教育 D.全面教育

C。【解析】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7、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A.理论联系实际 B.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解析】马克思在《资本论》等著作中阐述了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其中包括: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也是根本途径。

8、被分为两个阶段的学校教育层次是()。A.中等教育 B.高等教育 C.初等教育 D.幼儿教育

A。【解析】中等教育是分为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的学校教育层次。

9、素质教育是面向()的教育。A.全体教师 B.全体学生 C.全体社会成员 D.全部个性

B。【解析】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我们强调的是“一种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儿童。”因此,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也是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相统一的教育。10、20世纪末在中国开始的“素质教育运动”实质上是()的具体实践。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 B.八人本位价值取向 C.文化本位价值取向

D.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D。【解析】20世纪末在中国开始的“素质教育”运动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具体实践。

教育观

(十二)1、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是()。A.爱工作 B.爱学生 C.爱学校 D.爱教育事业

B。【解析】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能够喜欢老师,亲近老师,才能尊敬和追随老师,老师的教育才能真正起到作用。所以说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应该是相互的尊重和关爱。

2、要做到严谨治学,最重要的是要()。A.一视同仁 B.实事求是 C.宽宏大量 D.以书为本

B。【解析】实事求是是教师严谨治学的基本原则。

3、“小学教育是向儿童实施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指的是小学教育的()。A.义务性 B.全面性 C.全民性 D.法制性

B。【解析】小学教育实施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现的是小学教育全面性的特点。

4、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A.提高国民素质 B.贯彻教育方针 C.培养四有新人 D.适应市场经济需要

A。【解析】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发展教育,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先导性的作用。所以,教育必须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5、一位政治老师,误把“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表述成“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是有联系的”。下列处理方式,最恰当的一项是()A.碍于面子,将错就错,不加纠正

B.及时对学生说:“你们好好想一想,老师刚才讲得对吗?” C.重新说一遍 D.快下课的时候再讲解

B。【解析】教师是必须保证所教知识的正确性。

6、下列不属于教师教育观念的是()。A.现代的教育观 B.现代的学生观 C.现代的教学观 D.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D。【解析】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7、终身教育是()。A.古代教育的特点 B.中世纪教育的特点 C.近代教育的特点 D.现代教育的特点

D。【解析】终身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它是现代教育的特点。

8、从()上看,素质教育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也就是为了全面提高国民的素质,它反映了现代的先进的教育思想;而应试教育则过分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限制了那些不擅长考试但有能力的人的进一步发展,容易导致“高分低能”的现象。

A.教育目的 B.指导思想 C.教育途径 D.教育对象

B。【解析】从指导思想上看,素质教育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也就是为了全面提高国民的素质,它反映了现代的先进的教育思想。

9、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是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教育目的相背离的,下列选项中不利于克服这种消极现象的是()A.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B.积极推进高考制度的改革 C.加速开展素质教育,废止考试制度 D.加大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力度

C。【解析】C项是对考试的误解,考试本身并没有错,错在于应试教育中的使用者将其看做学习的目的。考试作为评价的手段,是衡量学生发展的尺度之一,也是激励学生发展的手段之一,不能废止,但若很好地改进考试制度,会有助于克服这种消极现象。

第五篇:浅谈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

浅谈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

三虎庄学校郑红霞

摘要: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意味着教学模式也要转变,而教学模式的转变则取决于教师的角色转变。而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将会遇到许多困难与问题,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应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从而完成新课程改革所赋予的艰巨任务。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入手,分析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现状,并探讨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满足新课程改革的新需求。

关键词:语文教师;素质;新课程

九年义务教育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整个教育体制的基础和关键,之后的所有深入教育都是以基础教育为前提的,而小学的语文课程教学则在基础教育中肩负着关键的重任,因为语文教学在所有学生之后的学习生涯中都起着关键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面对如此重要的教育内容,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课题。如何在教育生涯中把握好这一次教育改革的奇迹,转变好这一次的发展机遇,超越自我,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他们的语文基础课程学习将成为小学语文教师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入手,分析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现状,并探讨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来满足新课程改革的新需求。

一、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家对我国基础教育事业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小学语文教师从专业院校接受专业教育所具备的素质以及在毕业之后不断参加教学培训所积累起来的素养都越来越高,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师不管是在学历上,还是学识上都有了极大的提高,在整体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上也都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随着新课改的发布,教学目标和要求的不断转变,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也呈现出了一定的问题。

1.教育理念尚待转变。自古以来,中国的教育体制就处在一种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之中,近年来虽然也逐渐开始强调学生的素质教育,但是传统的这种应试教育的影响力在现代的教学体制中还是存在的。特别是近年来各个阶段的升学压力都很大,整个教育体制也还不能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小学语文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占据着中心位置,但往往只关注学生在学业方面的发展,却忽视了对学生整个身心健康的发展,以及人生观、价值观建立方面的引导。而在教学方式上,很多语文教师往往就采取了传统课堂上“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对学生接受程度的考虑,对语文教学的整体认识和最终的教学目标缺乏清楚的认知,忽视了学生由“语文能力”向“语文素养”方向的转变。

2.小学语文教师知识结构较为单一。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尚处于自己整个人生中的懵懂阶段,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对待求知的态度都还处于模糊的建立阶段。所以作为小学的语文教师,不仅仅要在知识方面授予学生一定的可接受内容,而且要考虑到学生整个价值体系的建立,为此也需要做出一定的努力。但是就目前的现状来说,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内容往往较为单一,并且模式还较为固定,教学方法上没有什么创新,往往教学活动脱离了学生对真实生活的体验,自身缺乏多学科知识体系的建立,也就在学生的求知过程中缺乏更多积极主动的引导作用。

3.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有待改善。许多语文教师往往没有站在学生的本位上考虑问题,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教学手段较为单一,往往只会采用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而很少应用到多媒体教学手段,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来设计教学内容。所以往往让学生感觉上学没意思,产生厌学心理。

二、新课程下对小学语文教师素质的新要求

1.要具备现代教育理念。现代教育理念在小学教育阶段层面上的表现存在于学生观和教学观两个方面,外在的教学行为主要表现在,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从只关心学生的学业发展,只关注应试教学成果,到关注学生整体的全面发展。从单一的课堂教学,到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实际教学转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2.要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小学生还处于对外面的世界好奇心最重的阶段,他们在困惑的时候往往首先想到能找到答案的人除了父母就是老师,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随时都有可能被学生问及其他方面知识的问题,所以在这个时候,知识面广的小学语文教师就能够在实际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更多地帮助自己的学生,从而更加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转变学习观念,从小就帮助他们树立起一个良好的学习规范。

3.要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小学生由于自己知识面和学习技能的局限,对外界事物尚处于形象记忆阶段,所以枯燥的理论知识对于他们来说肯定是难以接受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好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习惯,最好能够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形象教学。并且小学语文教师最好能够从学生有兴趣的内容着手,将学生的兴趣点融入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转变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以多样化的形式呈现出来,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的主动性。

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

方式,帮助学生构建起一个自主、合作的学习的平台。这其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意味着教学模式也将要转变,而教学模

式的转变则取决于教师的角色转变。但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将会遇到许多困难与问题,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与素质,从而完成新课程改革所赋予的艰巨任务。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要求》——小学语文教师素质的调查报告

[2]《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师素养》基础教育研究

[3]《基于课堂生成的语文教师能力构建》当代教育科学

[4]《小学语文教学技能》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素质教育观下对小学语文教学初探word格式文档
下载素质教育观下对小学语文教学初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江西省小学《综合素质》:素质教育观的运用模拟试题

    江西省小学《综合素质》:素质教育观的运用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人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应该做到。 A:相互衔接......

    我的小学语文教育观(家长会发言稿)

    我的小学语文教育观 ——家长会发言稿 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光临,首先做一下自我介绍(略)。 几年来,我一直有这么一个想法:按照自己的教学设想带一届学生,一直带到小学毕业,以验证自......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最为紧迫的任务就是采取各类措施,从而使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可以得到改进,并全面地提高语文教学工作,营造一个较好的教学环境......

    浅谈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

    浅谈新课改之小学语文教学 中方县中兴学校杨水清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必须着眼素质、加强基础、培养智能、重视德育、发展个性,教学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地、生动活泼......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一、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 1、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准确把握三个维度:⑴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⑵ 知识与能力,⑶ 过程与方法。教师应努力想办法让学生......

    小学六年级下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2010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今学期我担任六(1)班语文教学。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

    小学六年级下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篇一: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六年级二班语文教学。本人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

    小学一年级下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一年级下语文教学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2014—2014学年度下学期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钱秀芹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这学期又很快过去了,回顾本学期的工作,能根据学校的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