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对学生创新素质培养之浅见

时间:2019-05-13 01:26: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教学对学生创新素质培养之浅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教学对学生创新素质培养之浅见》。

第一篇:语文教学对学生创新素质培养之浅见

语文教学对学生创新素质培养之浅见

提要:社会发展需要新型的人才,新型人才必须具有创新的实践能力。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作为学科改革的排头兵,要发展进步,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创新将是永恒的主题。在语文教学中,首先从主体的观念上着手,建立培养创新的主观基础;再从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三个方面,衔接课内课外,分别着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关键词:语文教学 主体性 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新时代的走向,也是实现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指示的根本途径。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江泽民总书记多次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创新人才的培养更是势在必行。国家提出素质教育已多年,亦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在当前仍然存在许多弊端,许多一线教师、老教师仍存在机械教条的知识灌输和技能训练,学生成绩的优劣仍是判别教师能力和学生的主要工具。教学中,教师授而不创,学生受则不创,学生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教师,教师的认识又局限于教参。若是考试,则屈服于“标准答案”,这无疑使语文教学丧失了创造力培养的功能,因而也失去了教学的内在动力,无怪乎某些地方的语文教学深陷于低效率和低效益的尴尬境地而不能自拨。因此,重视创造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自身规律的需要,是语文教学提高效率、扩大效益的必然选择。

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作为学科改革的排头兵,应该首先进行改革,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语文学科具有独特的作用:它不仅直接孕育创造性思维的诸多品质,表现为相当独立的领域优势,而且渗透在其他各门学科之中,内化为各门学科的重要基础。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独特作用,是教育创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为什么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你?原因在于:首先,语言材料的最大特点就是在表意上的多元化与模糊性、表达上的概括化与内隐性、内容上的丰富性和深刻性。对一篇文章的理解,可以是多方面的、多角度的,甚至允许多种见解并存,这就为语文教学培养创新能力提供可靠的依据。其次,创新能力主要表现为智力,而语文教材中的作品都是作者智力的结晶,对学生具有开发智力的功能,不但是砥砺学习者思维的燧石,也是指引学习者思维的路标。再次,语文训练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思维体操,是对学生思维能力很好的锻炼,特别是作文训练,其中包含着复杂的心智活动,尤能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如何能实现对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呢?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语文课堂是创新教育实施的重要阵地,要真正落实创新教育,就必须进行课堂创新。著名

教育学家皮亚杰说过:“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造就有所创新、有所发明和发现的人。”创造力培养能否在语文教学中得以体现,首先取决于语文教师是否具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观。教学观左右着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学评价的标准等。由于受传统的“一支粉笔,两本教材”的教学方式,以及“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参考书”的备课模式的影响和应试教育的干扰,从整体上看,当前语文教师的教学观还很不适应培养创造力教育的要求,其占主流的教学观有两种:一是认为教学的本质就是传授知识的传授式教学观,把学生的大脑看成是一座知识“仓库”,教育的任务就是往这些仓库里放入知识。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学生被视为“知识容器”、“两脚书橱”,思维限制在老师设定的框框内、书本知识的框框内。二是认为帮助学生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是教师最主要任务的应试式教学观。这两种教学观使大量的语文教师不敢把课文当做例子,而变成了做课文的奴隶,也无法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没有把学生会学当作教学追求的目标,而把会考试作为终极目标。这样的教师观所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是保守封闭的,谈不上创造力的培养。

那么什么是创造力培养教育所需要的教学观呢?就是“三个面向”(即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针,以激励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教学的主要方面,以帮助学生具备语言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为教学的本质内涵,以使学生懂得如何做人为教学的根本目标。这就要求教师:一要树立新的学生观。应该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人,对喜欢质疑、喜欢提“怪”问题、回答问题超出课本的学生,应持热情欢迎的态度,要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鼓励学生超过老师,鼓励学生的创造性;二要有科学的教学观。知识的掌握,智能的发展,除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外,还有其他因素的影响,尤其是非智力因素。如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促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要针对语文教材的特点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选择最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与积极的求知欲中学习,在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了这样的教学观,在教学中才能处理好教师、学生的教材的关系,才能使师生的创造力都得到发挥和发展。

人的发展必须依靠主体性的发挥来获得,人的主体地位也是在主体性发挥过程中呈现。教育教学活动,在本质上是学生的认识活动,是学生在认识世界、认识自然界、认识社会、也是认识自身,所以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既要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更要重视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主观基础。

那么,如何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呢?

所谓主体性,即是主体的品质与能力的反映或概括,作为教育教学主体的学生,其主体性的品质与能力主要表现在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这三个层面。主动性,即主体参与认识(学习)活动的行为时自觉的、积极的、主动的。主动性是主体作用发挥的基础,也是主体性发展的最基本要求。对学生来说,他们参与学习过程必须从始至终保持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才能为其主动学习与发展提供可能性。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主要要求是:对学习有较稳定的兴趣,能逐渐形成明确的学习动机与目的;主动安排与合理分配学习的时间与顺序;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课后主动运用课内掌握的学习方法完成作业、安排复习或学习自己感兴趣的课外知识。但是,学生受其年龄特

征影响,主体的积极主动性主要是靠学习兴趣来激发,靠学习过程的成功体验和学习能力的增强来保持。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课堂教学情景多样化的创设来激趣,给学生成功体验的多形式评价来激情。独立性,即主体具有独立参与认识(学习)活动的能力与方法,这是学生主体性的核心层面。只有主体具备了学习的独立性,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才能经常有成功的体验,积极主动性也才能长久保持。但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独立性又是相对的,他们的独立性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展形成的,而不是生来就有且可一劳永逸保持的。随着学习内容的不断更新,学习要求的不断提高,学习难度的不断增加,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必然不断出现,独立学习能力就需不断地培养和提高。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认真区分、区别对待;教学中,掌握教学进度和内容深浅度。要强调的是,独立性不排斥同学间的互相合作和主动向老师请教。创造性,即独创性,包括学习过程方法的掌握与选择的独特性。它是学生主体性发挥的最高层面和最佳方式。所以学生的创造性不一定都是逻辑思维迸发出的创新火花,不少是直觉思维性质的心血来潮迸发出的创新火花,而且还往往是在热烈的互动氛围中和在相互议论启迪下爆发出来的,它是一种群体共生效应的产物。所以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要与培养学生学习过程的独立性与互动性结合起来,激起生动活泼的互动氛围。学习过程的创造性要求是:善于在学习中生疑、发现问题、质疑问题;解决问题时不满足于常规的思考方法,善于一题多问,一题多答;能从不同方面多角度观察事物并寻求不同思路;善于转换角度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独特看法;善于直觉思维,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强,实践操作方式往往与众不同。

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完整地统一于学生的主体性之中。主动性是基础,独立性是核心,创造性是升华。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善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性、鼓励学生的创造性,这样,课堂教学就能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生动活泼发展的目的,促成创新素质的形成。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尚处在启蒙阶段,对他们进行创新的教育是创新启蒙教育,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更需要通过主体性的发展与发挥来实现,而素质教育的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发展。所以,创新精神的培养要通过主体性发展来实现。如何在实施以主体性发挥与发展为基本特征的素质教育中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呢?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的灵感。”能否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教师可以通过一些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程序,诱发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如在教学《三打白骨精》一文时,教师可以通过提前布置学生预习,巧妙地设置提问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问:悟空本领这么高强为什么还要三打白骨精呢?当白骨精出现时,在唐僧师徒的心目中各是什么形象?亚里士多德曾讲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发展学生的好奇心,让每一个学生都养成想问题、挖问题和延伸问题的习惯,让每一个学生都知道自己有权利和能力提出新见解。“如果一个教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于漪语)。”

二、给学生壮胆,树立自信

自信是事业成功、竞争取胜的必要条件。要培养自信的学生,首先教师自己

要自信。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具有不为任何人的意志所支配的精神。小学生的创新能力较弱,模仿性较大,但好奇心强。但凡学生有独到的见解,教师应给予肯定,并因势利导,开展讨论、搜集。既提出自己 的观点,亦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看法,不强求一致,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参与创造性活动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三、勤于钻研与实践

实践出真知,只有勤奋钻研,多动脑筋,多动手,在言传身教中潜移默化培养。教师和学生都要多写多改,只读不写,只讲不做只能当一个不合格的教师,无法对学生树立榜样。在教学中,教师要教学生做什么,自己首先要做到什么,不能光喊口号不动手,在日常生活中,要勤钻研,要重视实践。这是创新的基础。

下面我就简单的从阅读、作文及口语交际教学中,浅述吾意。

一、阅读教学中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阅读教学是(高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含有大量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如能积极挖掘,系统整合,将会在增强阅读造血功能与发展活力时,极大地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和素质提高。阅读教学怎么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呢?除了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展开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等创造性思维活动以外,以下两点也不可小觑与忽视。

首先,教师要树立文章陌生化的教学导入观念。长期以来,“老八段”式的阅读教学讲求“知人论世”,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文章时先作者、后背景、再作品。这固然能使学生对陌生文章熟悉些,从而为文章的理解奠定基础。但是这种“知人论世”的阅读教学导入过程,却容易使学生在熟悉文章时产生理解上的思维定势,学生对陌生文章的理解也容易受到以往社会的评价的约束,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堵塞了学生创造性理解文章的思路。在文章教学的导入阶段,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文章本身进行陌生化的感悟,使学生对文章有新的理解和创造。如我们很熟悉的文章《三亚落日》,文章一开始就写道:“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习惯上,很多教师习以为常地让学生一开始就带着“诗意”这顶帽子去看课文,让学生受制于原来“有诗意”就是这样将落日分别比作孩童、大红灯笼、跳水员等,通过拟人、比喻的修辞来体现三亚的魅力。相反,教师可以恰当地从三亚落日的色彩美、形态美、意境美,带领学生反向思维,哦,这就是“有诗意”。有意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文章陌生化的教学导入观能恰当赋予文章以新鲜的感觉,多角度地思考,能使学生有所创造。而我们熟悉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一名言正是由于陌生化的曲解而被赋予“教师的奉献精神”的新意,以流传至今。文章陌生化教学导入的根本意义在于:使学生从习以为常的社会评价中走出来,从陌生的角度对文章进行新的探索和创造,最终使学生形成难能可贵的创新精神。

其次,教师要运用文章学习迁移指导法

文章学习迁移指导法在具体教学操作中可有以下三步:辅合求同助理解、发散求异促创新和辩证比较以折优。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就一反三。”如何在文章教学的广博内容中举好“一”?有创造力的教师总是引导学生运用辐合求同思维对知识进行不断总结、归纳,把新旧知识

联系起来,加以分析、综合,概括出最基本的概念和系统的知识,得出规律,达到获得文章知识板块助益于理解的目的。如布置学生阅读三篇游记:叶圣陶《记金华的双龙洞》、李健吾《雨中登泰山》和刘白羽《长江三峡》,从阅读中启发学生概括出写游记的一般方法,并写成读书笔记。在这种辐合求同的思维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有关游记知识的文章知识板块,而且有效地锻炼了自己的探索创新能力。

“举一”后还要“反三”,不“反三”思维的创造力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反三”的过程就是发散求异促创新的过程,教师可有意提供给学生一些训练的机会,如学了一篇文章后,要求学生变换文体改写。除此之外,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质疑是创造思维的起点。另外,教师还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些习以为常的见解、观点,如树大自直、开卷有益等,让学生从陌生的角度去挖掘他们的新意,这是训练学生创新求异思维的好方法。

辩证思维是让我们在对立统一中寻求确切、新颖且有价值的解答。高年级学生的思维善联想、灵活性强,但往往容易走向片面化、绝对化。因此,我们在发展学生辐合、发散思维的同时,应注意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如鲁迅的《拿来主义》就是辩证思维的典范,作者对待文化遗产,不是采取简单的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的态度,而是运用辩证的方法在扬弃的基础上拿来。教师把这种文章中的辩证思维方式传授给学生,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肯定大有启发,并能有效知指导学生的创造能力沿着正确的轨道向前发展。

二、作文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写作就是创造,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很多语文教师缺乏实践意识。只是坐而论道,大讲文章的“章法”,不去亲自体察诱导文章生产的整个过程,不写“下水文”,对学生缺乏具体的实质性的引导作用。久而久之,便会使学生陷入一种固步自封的写作思维和写作习惯之中,缺乏创新精神和意识,为了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首先,诱导学生的创作意识。教师要时常通过自身的语言、表情、动作、习惯等去唤醒学生写作的意识,从而使学生热爱作文,乐于写作。可以现场演示作文教学,营造教学场景,诱发兴奋点,然后趁热打铁,记下所见、所闻、所感,限定作文时间,避免懈怠,把作文“逼”出来。教师要善于赏识学生,捕捉学生作文中的亮点,及时分享与表扬,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乐于写作。

其次,教师“下水作文”引路。

“下水文”千万要贴近学生实际,使学生仿效具有操作性。教师的抛砖引玉,供学生对照参考,使学生写有目的、学有目标、改有参照。

最后,在作文中引导学生想象。

想象是创新的基础,想象力丰富与否关系着创新力的强弱。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对人、对事、对物进行细心观察,认真积累,把平时的所知、所感进行积累,一旦入情入境,便会得心应手。

三、口语交际教学中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口语交际是用口头语言来传递信息,也就是平时的“说话”。口语交际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接受能力、对语境的洞察把握能力和创造性使用语言的能力。

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常受一些因素的影响,如生理条件和心理素质,影响着说话的发音、习惯和态度;知识积累的多少,影响着说话所用的词汇和内

容的信息量;智力因素的参与影响着口语的组织和控制;表达技巧的高下则影响着话语的生动和幽默等。教师应根据教育的要求,首先培养学生说普通话的意识,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使用普通话的习惯,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把学生往其感兴趣、对口味的话题上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倾吐自己的心声,从而锻炼他们的说话水平。在引导的过程中,应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作出恰当的纠正与指导,并注意表扬学生们的创新话题。如在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中《聊聊当前的热门话题》,教学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看电视新闻或通过网络查询,明确当前的热门话题。在课堂上教师再组织学生围绕一个话题各抒己见,有创新观点的发言,教师要适当肯定和表扬;此外教师还可以对一些学生陌生的观点进行适当的引导,从而形成较全面的理解。

生活中处处是语文,处处有发现,随时有创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听、说、读、写相互结合,相互促进。一种能力提高的同时,其他几种能力也相应得到提高。就目前看来,我们语文教学的创新意识不断提高,但还缺乏相对的广度和深度。主要表现在一部分教师还没有真正从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二是“唯本”思想在一定范围内比较普遍。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探索一条真正意义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之道就十分必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四个环节落实:

一、激活课堂气氛,铺就教学创新之路

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能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一堂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会给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注入无尽的活水。这就要求教师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环境,让学生敢于说真话、敢于说心里话、敢于标新立异;巧用激励因素,促使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以致整个课堂气氛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多用新颖教法,以激起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加强师生互动,以激活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二、鼓励质疑问难,炼就学生创新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问题情境。首先,为学生质疑问难提供宽松的环境;其次,培养学生良好的质疑问难习惯,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无疑处生疑,在学习中去发现,在思考中质疑,在释疑中理解;再次,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基本方法。就一篇文章的学习来说,可以引导学生从文章的构思、立意、表达方式、语言特点等方面去作深层次的设疑质疑。

三、激发想象,培育创新品质 爱恩斯坦曾经说过:“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见想象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十分主要的意义。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主要涉及到语文教学中的三个领域:即阅读、作文、口语交际。具体实施方法,前面已做了阐述。

四、衔接课堂内外,拓宽教学创新空间

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仅立足于课内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向课外延伸。由于课外阅读开放性很强,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语文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积累生活、感悟生活,让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进入多彩的“王国”;语文学科的基础特点之一的工具性,与其它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应通过与其它学科加强联系,大大拓宽语文学习的创新空间。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处处是创新之地,天天是创新之时,人人是

创新之人。教育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支柱和基础,担负母语教学的语文教学,又是教育中最基础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通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能力的培养,前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另一方面让学生在不断更新的新颖活泼的创新教育中,逐步树立创新意识,以至形成创新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和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健全人格。

参考书目:

①华宝建《知识经济与创新教育》,《中国教育学刊》1999年2月第1期

②李守静、李继武《简论创造性思维的内涵、特点与形式》,《中国教育学刊》2000年10月第5期

③谢红《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创造力的培养》,《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9年5月 ④刘雪峰《创新是永恒的主题——浅谈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2003年3月

⑤浙江省跨世纪骨干教师中学语文研修班《独立自主,促成创新——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中学语文教学》1999年11月

⑥彭坤明《知识经济呼唤语文教学的创新》2000年3月

⑦陈代来、黄大泉《落实语文创新教学的四个环节》2002年9月

⑧阎立钦《语文教育学引论》(高等师范学校教学用书),高等教育出版社 ⑨易海华《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1999年1月 ⑩尤志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之浅见

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之浅见

野川小学教师

高晓

在今年六年级的毕业会考中,我所任教的六甲班语文成绩获得了高平市第一名。成绩是可喜的,但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镇教办领导的宏观调控,离不开野川小学学校领导和各位老师的协力支持。我担任六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虽有几年,感觉并没有积累多少经验,有的只是我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以下是我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感悟:

一、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

要想抓住一个班的教学质量,得先从班级管理入手。良好的班风是学生学习的保证。因此每接到一个新班,我首先都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用上一届学生努力学习而取得好成绩的典型例子和一些最能打动学生内心的话来唤起他们学习的激情。每一个班级的学生都有优、中、差三等,对于优生我要提醒他们,成绩只能说明过去,不能证明未来,如果不加倍努力,很快就有人超过你;对于中等生我要鼓励他们,其实你是很聪明的,只是太贪玩,如果你多下点功夫,把时间花在学习上,不懂就问,肯定能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对于差生我要警告他们,要端正学习态度,不管过去你有多差,只要你听话,按老师的要求去做,保证你进步很大。其次是向学生交代我的要求,课堂纪律和上课前、上课中、下课后该完成的事情。比如上课前要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把生字注音并组词。上课中要认真听讲并记笔记,放学后要完成当天的作业。然后就是和学生一起订惩罚制度。惩罚制度其实也就是我刚才说的几点要求,学生一旦做不到就要严格执行惩罚。因为我是副校长,又是班主任,平时又比较严肃,所以一两个月的时间就能让班风、学风按我的要求转型。

二、小组合作,充分发挥组长作用。

组长一方面是帮老师的忙,另一方面是使学生进步的手段。组长能帮老师批改作业,还能指导、监督组内学生完成作业。他们协助老师批改完一个学生的作业就相当于复习了一遍讲过的知识。一个小组的作业批改完成了,他也就记牢了这些知识。培养小组长老师们都有独门秘方,这里我就不作过多介绍。

三、旁征博引,让语文课堂妙趣横生

我认为,旁征博引也是讲好一堂课的重要环节。上课时,我喜欢用一些孩子们喜欢的方式进行提问或分析,对一些难理解的词语意思,我会用通俗的语言配上动作比划出来,易于学生接受。这样,学生不仅在课堂上获得了快乐记住了知识,还激发了他们专心听课的兴趣。上课不仅仅是讲授课文内容,对于课文中涉及的一些课外知识和常识都要讲。因为农村小学的学生很少有课外读物,他们了解的太少了。比如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历史、地理知识、名人、典故、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国内外大事等等我知道的都讲,在课堂上我喜欢讲这些表面上看与课文无关的知识,实际上补充了学生课外知识,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我在讲这些与课文无关的知识的时候会把握好分寸,见好就收,不能一时兴起扯远了。我觉得老师在课堂上还应该富有表情。课文中常常出现一些描写喜 怒、哀、乐等表情和心理活动的句子,在朗读这些句子时也要随之表现出喜、怒、哀、乐 的表情,这样让学生更容易进入课文情景。

四、平时对学生知识掌握的要求 每课的生字要求全部会组词并听写,每个单元的词语盘点和读读记记要求听写过关,每个单元的日积月累要求全部默写过关。能正确背颂要求背诵的课文、段落和重点句、段的意思;能默写古诗及文言文意思;能按课文内容填空。以上这些要求我都亲自把关默写检查,没过关的交给组长逐个检查,直到过关为止。

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课堂上需要全体同学通力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课后也要合作讨论完成练习。然而,平时每篇课文后的思考题和单元目标检测就要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了。对每个单元的目标检测,我都实行单人单桌考试,严格把关,不给个别学生有投机取巧的机会,这样除了独立思考,他就无计可施。用这种方法检测出来的成绩真实,老师能正确判断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以便查漏补缺,对症下药。

六、谈谈期末总复习

期末总复习是提高学生应试成绩的一个重要阶段。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应该重点练习:

1、按要求改写句子,包括:直接叙述和间接叙述互改,陈述句和反问句互改,陈述句和双重否定互改,肯定句与否定句互改,扩句和缩句,句子的仿写,常见修辞手法的判断和改写,修改病句等。

2、用关联词填空或者造句;

3、多义字或词的意思选择。

4、口语交际。

5、阅读;阅读是考试中的重点也是难点,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在这方面想办法、下功夫。阅读理解、分析能力的提高主要靠积累经验。我们可以把每篇课文后面的思考题和单元测试中的阅读题作为训练手段,钻研试卷命题,进行针对性训练,提高学生在应试中的得分率。

6、作文。提倡学生多阅读课外健康书籍,积累写作素材和写作技巧与经验。作文的书写工整与段落结构 也是得高分的一个重要标准。

老师们,以上这些只是我个人的一些粗浅认识和体会,其实我校语文教学工作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还要不断向兄弟学校学习。不过我坚信,在镇教研室的引领下,我们会携手并进,开拓创新。我们野川小学的语文教学园地会春意盎然,硕果累累。

第三篇:农村信用社服务创新之浅见

农村信用社服务创新之浅见

服务创新作为金融创新的重要内容,是农村信用社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现代经济中充分发挥作用的需要,是不断提升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是农村信用社增强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是推动农村信用社业务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农村信用社助推新农村建设形势的迫切要求。

一、服务创新是农村信用社更好地适应金融改革的需要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发展成为农村金融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群众最好的金融纽带,统领着农村金融市场。随着金融改革步伐加快,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客户和地域限制已经取消。中国银监会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从机构种类、资本限制等方面大幅放宽农村金融机构的准入条件。一批村镇银行、专营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在农村金融市场随之诞生。部分国有商业银行明确把为“三农”和县域经济服务作为其未来业务发展的重点,邮政储蓄银行强化为“三农”服务的功能,开办存单质押贷款和小额农贷等业务。这表明,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已经成为下一步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主旋律。因此,农村信用社

要进一步转换机制,提高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 加强服务创新, 才能巩固农村信用社在农村市场中的金融统领地位。

二、服务创新是农村信用社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科学发展观对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全国农村信用社运行情况看,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加大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力度。2006年末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达38843亿元和 26200亿元,比年初分别增长19.05 %和 19.47 %,贷款增幅高于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4.81个百分点。其中,农业贷款余额1.21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608亿元,增幅15.32%。农村信用社坚持了“三农”服务方向,改善服务手段,在支持经济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去年盈利280亿元,形成了经济金融互利双赢和谐发展的局面。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宏观经济环境良好,金融需求日益增加。国内经济发展环境日益好转,各地各社竞相加快发展,经济自主增长活力增强,具备了加快发展的环境和基础。因此,农村信用社必然要在各行各业加快发展的大环境下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使之更符合社会发展潮流。

三、服务创新是农村信用社寻求未来发展之路的需要农村信用社作为一个服务性的行业,在当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服务水平的高低,服务质量的优劣,服务内容的吸引力,直接决定了其市场占有率。同时,服务效率的高

低,服务对象的差别,也直接影响到其所能创造的盈利水平。尤其作为基层农村信用社要发展,就要大力推行服务创新。谁创新得早,谁有高招,谁就能赢得主动。因此,要从各方面着手,开展服务软、硬件等多方面的创新,以特色服务吸引市场,创造效益。概括为“五创新”。

1、创新服务理念。思想决定行动,服务创新要求首先转变思想观念。从多年来实践来看,农村信用社的服务模式都是单

一、粗放的,片面追求规模的粗放扩张以及眼前的“高额利润”作为追求的目标,忽视经营风险的滞后性、隐藏性,不愿意放弃隐含高风险的市场机会,导致非理性竞争行为的出现和风险的剧增,结果自食苦果。因此必须要尽早转变这一理念。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外资银行带来了新的营销理念和服务手段,展开了竞争,这就要求农村信用社改变传统理念,变被动为主动,去积极的寻找黄金客户,推介、营销产品和服务,扩大服务的社会影响力,就会占住市场。

2、创新服务内容。丰富的服务内容是吸引客户的源泉。随着经济的发展, 客户对农村信用社服务的要求提高,如果没有丰富的服务内容,就不能吸引客户。农村信用社在提供服务的同时,要找准创新突破口,不断适应客户的要求。使客户可以享用农村信用社的“一篮子、一站式”服务。致力服务中小企业,大力发展特色金融业务,为中小企业提供多功能、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3、创新服务对象。存钱取钱一样对待,大额小额一样热情,这是农村信用社对待客户的职业要求。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网点业务量大,如果都一样对待,就会使优质客户失去优越感。反而失去量大、稳定的黄金客户。对信贷资产要根据农村信用社市场定位、服务“三农”的要求,对不同类型的贷款户实行差别利率,推行差别定价和风险定价政策。区别不同的贷款期限和风险程序实行浮动利率。因此,要进一步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挖掘金融资源潜力,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根据服务对象开展针对性的创新服务,提高农村信用社的收益水平。

4、创新服务工具。服务工具创新是开展服务创新的必要手段,是为客户提供高效服务工具的机会。开展服务工具的创新势在必行。借助先进的服务工具,为客户提供高效、便捷、综合的服务。按照资源配置和自身发展需要,整合机构网点、人员资源,努力创建文明储蓄网点、精品储蓄网点、效益储蓄网点、和谐储蓄网点,评选最佳储蓄员、党员揽储能手,把第一业务做大做强。发扬“挎包银行”传统优势、全力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以科技电子网络建设为契机,结合通存通兑、对公业务上线、福祥卡发行、大小额支付系统的整合、农民工卡的特色服务,推广ATM自动取款机应用,抓好客户市场的组织工作,抓实福祥卡的发行数量和市场占有份额,多发有效卡,充分利用账户资源,拓展辖内金融市场

前列地位。着力打造“福祥卡”品牌,加快发卡进度,提高用卡频率,提升卡业务管理水平。大力建设网上银行,完善“福祥卡”服务功能,把科技应用作为农村信用社加快发展的生产力,创建信用社服务品牌。建立完善、高效的业务流程,按照方便、有利于客户的原则,达到提高自身效益、增强防范风险能力的目的。

5、创新信贷服务。减少审批环节,积极探索对社区商户授信,大力推广发放小额商户贷款、商户联保贷款、门面抵押贷款。把发放小额贷款与发行福祥卡结合起来,积极稳妥开展中小企业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业务。稳妥推进社团贷款和银社联合贷款。对成规模、资金需求量大的农业产业化企业和项目,可组织开展社团贷款或银团贷款。加强与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的业务合作,积极支持和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充分发挥联社营业部的龙头作用,适当集中资金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大力拓展中间业务,从战略的高度多方面着手,全力拓展中间业务。支持特色农业、科技农业、生态农业、避灾农业、规模农业,为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提供优质信贷服务,把农村信用社办成社区银行。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引导信贷投入到消费领域和流通领域,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社企社农互惠双蠃。

作者单位:常宁市农村信用联社

第四篇: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

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

南昌市湾里二中曲凤霞

随着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语文教学大纲的多次修订,语文教学也由单一的应试教育变为素质教育,教学大纲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听、说、读、写知识,而且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质。纵观现今的语文教学,素质教育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社会对语文教学的关注也越来越多。人们要求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语文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这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的新课题。

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模式比较单

一、死板,教师采取一味的灌输,学生处在被动的接受地位,至于消化知识、运用知识,养成素质教育,教师不够重视。学生必须在三年内去适应教师的教法。其结果造成有的学生能适应,有的不能适应。对教师的教法能适应的学生,可能会对学习产生兴趣,成绩较好;有的学生不能适应,就会对学习产生厌恶、被动,久而久之,形成心理障碍,导致成绩差。造成有的学生初中三年语文学习结束后,既不敢当众发言,也不敢当众写作,竟连一篇短短的通知也写不好。

因此,中学语文教学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寻找一条新的教学途径。首先,教育观念要转变,没有教育观念的转变,就不可能改变教学方法。改变教育观念,就是在教学中重新认识学生的地位。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对语文学习的情感有差异,接受能力也有强弱。在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教学要尽量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去适应教师的教法。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将学生放在教学活动的中心位置。根据学生的个性、爱好,采取多种灵活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勤动脑、勤动口、勤动手,学得轻松愉快,这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语文素质的关键。

其次,改变旧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方法上大胆创新,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的质疑精神,培养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和创新精神。

再次,教师知识要更新,教学基本功要加强。教师要打开心窗,与传媒接轨,捕捉信息,容纳新的教育理念,关注科学前沿,追逐科学前沿,随时调整自己的理念,讲究教学艺术,精心设计教案,精心设计问题,精心设计板书,变课堂教学枯燥无味为生动有趣。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我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制订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

教学是为一定的社会服务的。语文教学有一定的目的性、社会性。今天的中学语文教学要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初中教育是基 1

础教育。它的任务是除向高一级的学校输送合格的生源外,另一方面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公民。因而,中学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素质,应培养过目成诵、入耳不忘,能言善辩,出口成章,妙笔生花的语文人才,这是其一。

文道结合,这是语文学习的宗旨。通过语文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社会道德教育,历史教育和人生观教育等,使学生具有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优良品德,富有爱心,具有健康的人格,这是其二。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在确立语文教学目标时,就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为重点。冲破应试教育的樊篱,树立大语文观点,把初中语文教学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与家庭和社会,与祖国和民族紧密联系起来,把初中语文教学与为人处世、奋发图强联系起来,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例如在教学课文《羚羊木雕》这篇文章时,针对文中父母的态度与“我”的心理矛盾,要求学生举一反三,例举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类似事情,并且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处理的,对课文进行改写,将作文写作训练与学习处理复杂状况的方法结合一起;在教学课文《散步》时,我要求学生反复听取录音带,着重体会文章中所描写的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小场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自己对父爱或母爱感受最深的一件小事,学生积极发言,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了人文情感。

在制订语文教学目标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伯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上课要有趣,学生就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前面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因此,在教学时,一定要千方百计的将教学目标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联系起来,只有激发学习兴趣,才能达到突破教学重点,缩短教学过程,增加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例如在教学《海滨仲夏夜》一课时,我利用幻灯片将课文的一些画面展示出来,并将制作幻灯片的笔和白片带到课堂,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绘出自己心目中的夏夜景色,学生兴趣特别浓厚,课文教学也相当顺利。

二、选取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一篇课文其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内容,做到一课一得,不求面面俱到。“教材只有一种范本”,“教是为了不教”,也就是说,教课文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语文教学的内容是听、说、读、写,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与能力,在教学中要多训练学生综合的素质,培养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学生接受的知识是死板的,而运用知识是灵活的。因此语文教学的内容应着眼于学生素质的积累,着眼于学生灵活运用知识。

语文教学内容不仅是要以本为本,同时还要注重联系社会,联系生活,联

系学生的实际。

如讲授新闻时,先让学生在课外找一张报纸阅读,从报纸中选取新闻学习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再让学生关注学校的突发事件,练习写作新闻,最后让每人办一张“手抄报”,进行评比和展览。通过这些学习,学生能全面掌握新闻的有关知识。

又如,在讲写景散文时,我将文章中描写的景物与实际生活中学生所看到的自然景物结合起来。在学习《夏天也是好天气》一文时,让学生将课文中所描写的景物与感受和自身刚刚渡过的暑假进行对比,再对课文进行改写,以期收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再如,指导同学写议论文时,要求学生把摆事实、讲道理作为论证的重点。我以《小事不小》为题,让学生写一篇议论文,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列举许多人们忽视的小事,如不遵守交通规则、经常玩电子游戏机、上网、看内容不健康的黄色书籍、赌博、乱丢乱扔垃圾等。指出如这些小事如不注意,会产生学习成绩下降、人格畸变、环境污染等等严重后果,酿成大祸。这样的作文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议论能力,同时对学生的思想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

三、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初中语文教法受应试教育的制约,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采取管、卡、压的办法,在课堂上采取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学的被动、学得枯燥、学得厌倦。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充分发挥,潜力得不到挖掘,智力得不到开发。学生厌学,教师只好采取强制手段,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性被抑制,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成了一句空话。

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我们必须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首先,注重每一节课的开端。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一堂课的开端要精心设计,恰到好处,导入要新颖别致,生动形象。如讲朱自清的散文《背影》这篇散文时,我先让学生诵读孟郊的《游子吟》,以此作为这堂课的开头,并用“三春晖”比喻母亲,形容母爱的伟大、温馨,同时引述鲁迅的“怜子如何不丈夫”指出父爱同样也有其温柔、详和的一面。还可采取让学生课前3分钟演讲的形式导入教学。在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我要求学生围绕“难忘的童年”这一主题进行演讲,学生在讲述时都不约而同的回忆起童年时美好的时光与快乐的往事,迅速的营造了一种欢乐的氛围,与文章开头描写的美景不谋而合,我适时的将演讲与课文学习结合起来,这种导入方式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知识牵移能力,一举两得。

其次,教师讲课感情要亲切,语言要平和,要对学生进行情感薰陶,以情教文。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在师生间的信息传递与反馈中,它是传送带、催化剂、润滑油,可以说没有情感就没有交流。课堂上学生的情感是受教师情感影响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塑造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要挖掘文章的情趣美,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学生之中,让学生融入文章特有的氛围,课堂上学生的情绪只有进入最佳状态,才能上好每一堂课。

此外,是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单一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久而生厌,因而可一课一法,一节一法,视课文的目的和重点而定,如导读法、分析法、图表法、探究法、质疑法等。

如讲朱自清的抒情散文《春》时,就可用导读法、朗读法和图表法,从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四个画面去诱导学生朗读,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于春天的美好,同时让学生在课外时用画笔将文章中描绘的美景画出来,在班上进行展示,将抽象的文字与丰富的想象结合起来。

又如讲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时,可用质疑法,注重引导学生质疑:韩麦尔先生是一位好老师吗?激发学生的兴奋点。

在讲述《谈骨气》一文时,可用导读法,提问:越王勾践在被虏时苟且偷生是有骨气的表现吗?骨气到底指的是什么?通过学习文章,让学生理解骨气的真正含义。

学习《孔乙已》一文时,采用探究法,给孔乙已前面加上定语,如迂腐不堪、被人取笑、可悲可怜„„等等,通过这些定语,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去认识当时的社会,认识孔乙已这个典型的人物形象。

四、利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确定之后,还必须有科学的、合理的教学手段。教师在课堂上既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因此在教学手段上,我们只有努力做到新颖、奇特、巧妙、先进。

新颖是指教学手段新颖。听、说、读、写不能老一套,要多动脑,多想一些教学上的新招。如我讲《木兰诗》一文时,结合热播的电视剧《木兰从军》,让学生将课文与电视剧进行对照,帮助学生理解一个主题的不同表达方式,并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让学生在辩论中学习。在上《论语十则》一文时,我采用选取小老师上课的形式,从班上选取1—2个同学做小老师,让他们以分组竞赛的形式给自己的同学上课,在上完课文后再进行最佳小老师与最佳配角的评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新颖的教学手段,极大的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奇特就是出其不意,出奇制胜。不同的体裁,用不同的手段;不同的内容,用不同的手段。针对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讲《皇帝的新装》一文时,我利用VCD机播放动画片,先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再分角色朗读课文,然后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排演小话剧,进行表演,通过亲身参与演出来理解文章的主题。在上《狼》一文时,我先播放VCD片《小红帽》,让学生形象的认识片中狼的贪婪与愚蠢,然后指导学生译出全文,进而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狼的特点,要求学生思考:在社会生活中像狼一样的人他的本

质会是怎样?进行发散,写出读后感。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语文素质。

巧妙就是运用巧妙的教学手段,在课堂上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既动手又动脑,既学得轻松,又学得有成效。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是篇名作,在讲授这篇课文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思考题:课文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课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背影?这几次背影分别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出现的?哪次是详写?为什么要详写这次?指出人们颂扬母爱较多,其实父爱同样伟大。然后利用电脑制作的课件,将课文中的内容进行重新编辑修改,更换文章的背景、详写与略写,让学生比较评析,培养学生阅读分析的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

先进就是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要学会使用电脑制作课件,要有一两手绝招。能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一手漂亮的粉笔字板书,有一口流利的标准的普通话,这些都是“绝招”,当然,这个绝招,还包括课堂教学上的随机应变,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等。在当今的语文教学中,如果抱住传统的教学手段不放,不学会使用先进的教学设备,不充分利用先进的传媒与外界沟通,掌握最新的流行时尚与信息,就要落伍。古人云:“他山之玉,可以攻石。”我们要充分利用今天传媒发达的优势,要学会操作电脑,学会使用电脑进行课件制作,要尽可能的利用网络资源。在教学《济南的冬天》一文时,我在上网时看到浙江一同行制作的课件,觉得非常新颖,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稍加修改,便全盘选用,这样做,既省时,又省力,教学效果又好,何乐而不为?

总之,中学语文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刻苦耐劳,具有开拓创新精神、自强自立的一代新人。

第五篇:培养学生创新素质重点是实践

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关键是实践

宁陵县孔集乡桑庄小学汪秋霞

内容摘要

(一)目前一些教师存在的问题。

(二)实践能提高创新素质。

(三)注重指导实践,培养创新能力。

关键词

创新能力自主选择创新素质主动探究勇于实践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重点,也是新课程理念的主要内容。作为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不断尝试和完善新课程,倡导探究式学习,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鼓励学生投入生活,亲身实践,自主选择。主动探究,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时代需求。然而,目前还有很多教师在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升学考试的重压下,存在诸多问题。

那么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在那些方面呢?教师为什么要重视学生的实践?又怎样去指导学生的实践呢?

(一)目前一些教师存在的问题。

1.保守观念

很多教师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思想非常保守,他们唯恐学生不会学,学不会,对学生不放心,放不下,怕耽误学生学习时间,把学生困在课堂中,校园内。很多知识、道德、情感都全部在课堂灌输,老师缺乏创新意识。尤其是毕业班老师,在升学率的指挥棒下,更是“不敢越雷池一步“。面对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面对日新月异的开放时代,仅仅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容器,仅仅把知识传授,看作是教学的全部,这种思想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的需要,不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与素质教育格格不入。

2.教学模式单一。

长期以来,许多教师重视认知目标,而时代发展所要求的三维目标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落实,时代发展所要求的创新意识、探究能力,以及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他们非常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与训练,极端的强调认知性学习,忽视实践这一重要的方式。这种单一的教育教学方式,使学生探索精神萎缩,剥夺了学生提高创新能力的机会,极大地阻碍了学生创新素质的发展。

3.脱轨现实生活

在新课改形势下,教育教学应在不断地回归生活,回归社会。而一些教师的教育教学远离生活,脱离实践。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把学校看作鸟笼子,学生的成长经历被局限在学校的围墙之内,只是在课堂中进行应试教育。这种强烈的书本化倾向,远离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际,导致学生缺乏创新意识,缺乏动手操作能力。目前的高分低能,低分更低能,甚至一些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就是更好的说明。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早已启动,其目标体系就是以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开展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学生创新素质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

(二)实践能提高创新素质。

1.能丰富学生经验。

参加社会实践,引导学生主动的接触自然、了解社会、反思自我,并在开放的生活空间中,形成了对自己、对社会、对自我的整体认识,丰富了他们的经验和体验。学生会时刻将自己融合在这种开发的情景之中,并在认识过程中,时刻伴随着他们自己鲜活的体验、感悟和创新,这种体验、感悟和创新是课堂教学所难以实现的。

2.改善学生的生活方式。

课堂教学赋予学生的是一种“书本世界”、“知识道德”的生活方式,而社会实践则是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在这种生活世界里,学生通过亲近自然,走进社会,反思自我,会与社会很多部门、很多人打交道。同学之间,互相合作,学会了交往;同时也学会了处理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不断地形成他们正确的生活态度和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

3.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首先,在实践的实施过程中,学生能从生活的细微之处发现问题,明确活动主题,问题意识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这些问题,能引起学生认识的升华,能引发学生去探究、思考、解决问题,从而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其次,在实践活动中,学生面对各种自然情景、社会情景和自我生活中的情景问题,学会了如何去思考与研究这些问题,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如何与他人交往,如何与社会部门联系,如何制定一份问题解决的方案,创新能力提高很快。例如:我们在学习“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时,我带领学生进行了一次社会实践。在此活动中,学生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他们主动探究,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能力的素质也逐步形成。

(三)注重指导实践,培养创新能力。

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是实践活动的主体,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个性,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发挥学生在活动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要有效的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适当的指导或引导,防止教师包办代替。让学生人人动手,个个动脑,保证学生活动参与率。从活动主题的提出,到实践活动方案的制定,再到活动的实施,以及活动的总结、交流与评价,都尽可能地让学生自主活动。教师不要随意点评学生的过失和缺点,因为他们热情很高,而且大都处于心理上的叛逆期,如果教师经常事无巨细的指手画脚,招致学生反感,这会降低学生的热情和创新激情。

2.营造合作和谐氛围。

探究创新能力的发展,必须在自由安全、和谐的气氛中才能更好地进行,这会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使其探究创新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让学生在平等、自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会动脑,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见解,激发他们开拓进取的勇气。教师应重视与学生建立起彼此的信任,重视双方情感和谐交融。用开放的心态鼓励学生奇思妙想。达到心理上的共融和默契,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创设一种宽松的环境,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学生的创新潜能、创新素质一定会得到更大的提高。

3.注重深度实践。

实践并不等于走过场,有些教师是为活动而活动,停留在表面上的热热闹闹,学

生只是一种零散的、情景化的、个别化的体验,这种低层面的实践,是无效的实践、盲目的实践,只能事倍功半。教师在实施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实践。要使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来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在自己建构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意见的聆听、理解、接纳、赞赏、争辩、互动,不断修正自己的见解,更主动、更完善自己对知识的建构。要求学生真正理解实践的目的与意义,真正去东脑、动手,勇于探索。敢于向传统挑战,向权威挑战,真正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创新品质。

4.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就是主动地、独创地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的一种思维形式,也是发展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基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要引导学生学好基础知识,丰富的知识是发展学生一切能力的载体,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依据。知识越丰富,则思路越广阔。其次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敢于提出不同见解,敢于质疑,因为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另外还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概括、判断和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等。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学生一些实践操作的机会,多一些成功的体会,驱使学生向无数次的成功前进。真正将创新素质的培养落实到实践中。

5.注意实践形式的多样性。

教师需要不断挑战自我局限,克服畏难情绪,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这会使学生兴趣不断提高,效果显著。教师要勇于尝试,不断反思和总结。我在长期的实践中,结合语文课的特点,经常运用以下两种形式:

【1】,组织学社参观,访问。

让学生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使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鉴赏能力,分享汉文化独特的文化情趣,有的同学结合汉文化旅游资源特点写了一些调研报告。实践、创新、合作、反思等综合能力逐步培养。

【2】,主题故事会、小论文评比、演讲比赛、创作演出情景剧,开设才艺展示课、建立小记者站等都是一些行之有效的实践活动。有时开展实践活动不一定是统一、大型的,也可以让学生去进行一些个别分散的实践活动。例如,我们坚持开展了“日行一善”等一些活动,让学生从小事做起。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接触和了解自然、社会,提高了对社会、政府的认识,增强了观察、思考能力,培养了创新素质。

一个创新的时代赋予了我们教师创新的机遇,我们要抓住机遇,放手实践,使学生的创造素质得到较好的培养,以适应知识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下载语文教学对学生创新素质培养之浅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教学对学生创新素质培养之浅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信息技术课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思南中学文程樟 摘要:在我国,信息技术教育还处于发展和变革的初级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如何实现“从单一学科知识的学习向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

    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几点浅见(优秀范文5篇)

    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几点浅见 河北省南皮县桂和中学 孙华丽 关键词:综合素质 自我评价 自我反馈 开展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搞好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目的在于构建和完善学校......

    语文教学对职业院校学生素质的培养论文(共5篇)

    [摘要]职业院校语文素质教育要紧密结合课堂实践,以学生为主体,采取因材施教、引导启发教学等方式,达到学生适应时代与社会的要求。[关键词]职业院校 素质教育 语文 实践在全......

    初一语文作文之浅见

    七年级语文作文之浅见枫林作文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创造性的言语活动,作文能力既是社会的需要,也是人作为社会存在所必需的。在作文计划的指导下,我们写作指导取得了一定的成......

    语文教学内容确定之浅见

    语文教学内容确定之浅见 由于语文教材的特殊性,语文教学无法像数学等学科一样确定明确的知识点和固定的教学内容,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常常具有极大的随意性。同一篇课文不同的......

    农村初中生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之浅见

    农村初中生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之浅见 衡阳县石市镇中心学校 张峥嵘 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 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 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 播种一种性......

    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

    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教师要树立素质教育的大教学观,在识字教学中,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利用教材优势给学生创造更广阔的语言交际环境,以识字和发......

    历史教学创新素质培养略论

    历史教学创新素质培养略论贵州省贵阳市民族中学 邹远航(550025)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以创新为灵魂的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今天,我们必须把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