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及其特征(精)
信息及其特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 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认识信息的重要性。
② 理解信息的概念、作用与特征。
2.过程与方法:掌握信息的特征以便熟练接受,辨别生活,学习中的各种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 感受信息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探索信息世界的欲望,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② 认识到信息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无处不在。
③ 能够辨别信息的真伪,以便与不法分子斗争。教学内容背景:
本节是信息技术基础的开篇之作,将引导学生进入信息世界,使学生明确信息的概念、信息的基本特征等内容。本节内容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中第一章第一节,是整个信息技术开篇章节,计划用1学时完成。教学环境:
这时一堂信息技术的理论课,因此教学过程在普通教室完成。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理解信息的概念,特征及其重要性。
难点 运用所学信息的特征识别和抵制生活中的不良信息。
学生学习状态分析:
由于授课对象是高一新生,他们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有很大差异。为了解学生的基础情况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调查了解到有的学生根本没有摸过电脑,有的学生学过电脑的基本操作,有的学生可以熟练操作电脑。鉴于这种情况要因材施教。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10分钟)
给学生提出以下三个问题(以调查问卷的形式提问,并及时查看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
① 了解哪些电脑知识?
② 对电脑操作的熟练程度如何?
③ 你认为信息是什么,举例说明?
2.引入
从学生对前面三个问题的回答中看到,学生对“信息”的具体含义了解得不够清楚,认识不到身边到处都存在信息,说不清楚具体什么是信息,举出的例子只是学校发布的通知,尽管平常经常使用“信息”这一名词。那么,究竟什么是信息,信息又有哪些具体特征,信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又起到什么重要作用呢?
3. 讨论信息的概念
鉴于学生所举出的例子范围比较窄,教师举例(生活中的例子)说明信息的概念,与同学一起讨论。
例1. 问:同学们看到我(信息技术教师)进入班级,会得到什么信息呢?
答:当然是这节课要上电脑课(信息技术课)了。
例2. 过马路前先看交通灯,再判断是否可以过马路。
例3. 报纸、新闻等媒体每天都会向人们发布很多信息。
请大家再举些类似的例子,这时学生都说“老师,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平常我们看到或听到的是应该都是信息吧?”“对,这就是信息的含义,即凡是通过眼睛、耳朵、鼻子、舌头、手等感觉器官感受到的事物及其变化,不管是来自人自身还是自然界,都包含着丰富的信息。”(总结信息的概念)。
认识到信息的概念,那么信息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呢?
4. 信息的重要性
讲述一个心理学上的实验(书上P2),在讲述实验时,我发现学生对这种故事性的讲述很感兴趣,因此我让学生设想他们自己是其中的“被试”,并结合自己一个人在家的经历,没有电不能看电视不能玩电脑,只能对着天花板发呆的情形。提出如果这时只有一本书而且很枯燥,问学生会不会看,学生回答“既然没事干就只能看看了”。从而讲述信息既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不可或缺。
5. 信息的一般特征
仍然举前面的交通灯的例子说明信息具有载体依附性(学生总结为依赖性);信息对日常生活很重要说明信息的价值性;股市、天气预报等信息如果过期便无价值可言这说明信息的时效性,并指出实效性与价值性的关系。引用萧伯纳的名言“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一下,我们仍然各有一个苹果;但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就都有了两种思想,甚至更多。”提出问题,这是信息的什么性质?(说明信息的共享性)
教学反思:
这节课学生由对信息这一概念的朦胧认识到初步了解,并知道身边无时无刻没有信息的存在。尽管这节课我只用平淡讲述的授课方法,但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学生学起来很轻松,我借助这种轻松的氛围将他们生活中的常识升华为学习中的理论。当然在讲完本节课后我发现学生在识别信息是很难运用课上所学,这还需对他们长期的培养。
第二篇:信息的特征教案设计
信息的特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信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业;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2、技能目标:能够正确识别信息,合法地利用和发布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信息意识,养成善于甄别信息的习惯。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思路:
《信息的特征》这节教学内容,叙述性内容较多,基本上是知识与概念介绍,没有技能方面的教学内容,想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却不知道如何设计任务,也很难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经过反复思考,我认为:针对学生基础不
一、能力不一,又是信息技术第一课的实际,根据本节教材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设计中应该强化学生活动,增加学生感兴趣的案例,采取了讲授法、小组探究法、问答法等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1、能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2、能挖掘出信息应用的价值意义。
三、教学方法
1、采用自主阅读、交流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2、搜集生活中的例子或历史典故等资源,归纳概括,拓展学习视野,挖掘丰富内涵,从而建构知识。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亲历感官剥夺——你能坚持多久?
[游戏] 请几位同学和老师做实验。学生上来以后,让他面向墙壁站着等我的指令才能回头和说话。让其他同学保持安静并出示一张纸板,上面写着:请大家保持安静,看看他们能坚持多久?
[提问]:为什么有的同学只能坚持几十秒钟,而有的同学坚持的时间稍长些? [学生]:因为他耐力不行
[学生]:因为被孤立,无法得到信息
[总结]:由此可见,信息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今天我们来学习《信息的特征》。课件显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重难点。
二、信息的基本特征
1、信息无所不在
请大家欣赏图片,说出在图中看到了什么?
(学生聚精会神,默默思考)(1)、鸟语花香
(2)、风雨雷电
(3)、质量安全和公共标识
[展示课件] 得出结论
以上图片说明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信息无处不在。
2、信息具有载体依附性
问:武侠小说里经常在争一种神秘的书里面,记载着练功方法这样宝贵的信息。有一个叫令狐冲的,学到了各派剑法却不在书上,谁知道在哪里记载着这些信息? 思过崖山洞的石壁上
信息必须借助于某种物质载体才能得以呈现。闹钟、红绿灯、电视、报纸等都是信息的载体。
。注意:(1)不存在没有载体的信息。
(2)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不同信息可以依附于同一个载体。交通信息既可通过信号灯显示,也可以警察的手势来传递;同样一则新闻我们在电视上听到了,在报纸上也看到了。
故事:朝鲜战争前,兰德公司向美国国防部推销一份秘密报告,其主题词只有七个字,要价500万美元。美国国防部认为是敲诈,不予理睬,结果“在错误的时间,在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进行了一场错误的战争”。战争结束后,国防部才想起那份报告,急忙以280
万美元的高价买了那份过时的报告,要来一看,追悔莫及。后来,侵朝美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将军得知之后感慨道:“我们最大的失策是怀疑咨询公司的价值,舍不得为一条科学的结论付出不到一架战斗机的代价,结果是我们在朝鲜战场上付出了830亿美元和十多万士兵的生命。”
问题:那7个字是什么?”
学生活动:三个学生进行回答。
教师活动:给出答案:“中国将出兵朝鲜”。由此故事引出信息的价值性、时效性。
3、信息具有价值性、时效性
同学们,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知道了信息是有价值、时效的特性。在我们生活中,你能否举出实例。
(学生思考,提问学生)
教师及时点评,及时表扬,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踊跃回答问题。
4、信息具有共享性
英国现实主义戏剧家萧伯纳所说:“两个人在一起交换苹果与两个人在一起交换思想完全不一样。两个人交换苹果,每个人手上还有一个苹果;但是两个人在一起交换了思想,每个人就同时有两个人的思想。”
同学们,2008北京奥运会我们都观看了盛大的开幕式,你现在也一定记忆犹新。在开幕的那天,全球200多个国家的人民同时收看,全世界的人民见证了金牌产生的过程。北京奥运实现了电视与网络的实时直播。
[展示课件]
信息是可共享,可被多个接受者接收并多次使用。
三、甄别信息,正确使用信息
杜绝垃圾短信,防止上当受骗
[总结]:正确、合法地使用和传播信息,注意信息的筛选和过滤,防止伪信息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第三篇:《信息的特征》教案
《1.1.2 信息的特征》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浙教版《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一章第一节的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信息的特征。信息的特征对于学生理解信息,解释信息有重要的意义,教学过程应该让学生结合生活举出例子,认识和体验到生活中的信息。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强化学生活动,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二、学生分析
本节是信息技术的第一课,教学对象为高一新生,他们的信息技术的基础、对信息技术的理解能力都存在差异,学生的信息技术的基础情况也不确定。另外本节课,纯粹是知识与概念,没有实际操作的内容。所以,必须提高课堂的气氛。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做些小游戏,也可以通过增加学生感兴趣的案例,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课堂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这一门学科的兴趣,同时可以从中了解学生的信息技术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与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度等。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够列举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②学生对信息的特征有基本的认识。
③能够通过生活的实例来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2.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从生活中发现并准确把握准确有价值的信息;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分析、归纳、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的能力,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理解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在信息活动中与他人协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其信息素养。
四、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难点:
1、正确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2、准确判别信息的特征。
五、教学方法
以游戏导入课堂教学,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快速活跃课堂气氛。在教学中,采用讲授法、问题驱动法、演示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创设具体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在理解信息特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案例,从不同面分析问题,加深对重难点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
1、导入
游戏1 :现在我在黑板上写一些成语,请同学们来填空:
()()得意 前()似()独树()()()()凌云
大家都能填对这些空,就说明这些信息被大家同时拥有了,这就是信息的特征之一,下面我们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信息的特征。
2、信息的特征(1)载体依附性
问题1:现在老师站在讲台上,同学们能从老师身上获得什么信息呢? 答:老师是女性,带着眼镜,头发盘起来„„
问题2:由于某些原因,我们的信息技术课无法在机房上课,老师要求你通知班里其他同学在教室等候,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通知他们? 答: 口头告知,打电话,发短信,在黑板上写通知„„
那么,这说明什么呢? 说明信息不是独立存在的,它需要依附在一定的载体上,比如声音、文字、图像等。
讨论:载体和信息之间是什么关系?是一对一,一对多还是其它的关系呢? 结论:多对多。同一信息可以衣服在不同的载体之上,同一载体可以存储不同的信息。(2)传递性
游戏2:随机抽取两名同学,一名同学负责表演,表演内容在老师提前准备的卡片上,另一名同学负责猜,然后老师和负责猜的同学把自己的答案同时写在黑板上。通过这个游戏,学生可以很深入、形象地理解信息的传递性(3)共享性
从报纸、电视、网络上我们可以获得各种各样的新闻;下课铃声我们都可以听到;在电影院我们看着同一个画面„„
游戏3:老师手里有一张卡片,上面写了一个成语,现在我把它交给第一排的同学,大家依次往后传,然后每个人把该成语写在纸上交给老师 结果:大家交上来的成语是同一个。
结论:信息具有共享性,可以同时被不同的人所利用。(4)时效性
问题1:今天的报纸和昨天的报纸哪个更好卖? 答:今天的
问题2 :你会看昨天的天气预报吗? 答:不会
问题3:商场的购物优惠券什么时候都有效吗? 答:不是的,有时间限制
“时间限制”就说明了信息的第四个特征——时效性。信息是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的,一旦超过了一定的时间,它就失去了对我们的指导作用,对我们来说,它就是无效的信息,甚至可能阻碍我们的活动。天气预报是时效性最明显的一种信息。
七、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信息的一些特征:载体依附性、传递性、共享性、时效性等。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我们就要学会正确获取信息、高效处理信息、灵活应用信息技术。在本学期以后的课程中,我们将共同走进信息的魅力空间,学习和感受丰富多彩的信息技术。
八、作业
1、信息是一种抽象的概念,相对于具体的物质而言,那些特征是信息所独有的?
2、本节课讲到了信息的四个特征,请同学们回去以后搜集信息的其他特征,并在每一个特征后面附上相应的例子。
3、请同学们课下讨论信息的不同特征之间的关系,即它们是相互独立的还是存在着某种关联,如果不是独立的,那么这种关联是什么?
第四篇:认识信息特征教案
认识信息特征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普遍性、载体依附性、时效性、共享性、可伪性,并能举例说明);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通过直接观察法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辨别信息的真伪性,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体验信息对我们的生活、生产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强烈求知欲。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信息的特征
2、难点:辨别信息有效运用信息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1)通过观看图片,让学生感受无处不在的信息
(2)提问:信息可以用什么形式表现出来?(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3)我们生活在信息海洋中,如何识别信息呢,要识别这些信息,我们首先就要了解信息的特征(揭示课题)
2、讲授新课
(1)通过观看图片、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引导学生归纳提取信息中的一些特征(普遍性、时效性、共享性)
A、一组图片:鸟语花香、电闪雷鸣、报刊信息、一组交通标志(普遍性)B、一则天气预报信息(时效性)
C、小游戏:传递纸条信息(传递性、共享性)(2)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下列任务 学生阅读《孙膑减灶诱庞涓》的故事
A、在故事中,通过什么载体,反映了什么信息? B、信息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C、故事中的“炉灶”、“树”、“文字”、“火”起了什么作用? D、在这个故事里,反映了信息的什么特征?(可伪性、依附性、可传递性)(3)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活动,集体归纳总结
信息的基本特征:(普遍性、依附性、可传递性、可伪性、时效性、共享性)(4)学生探究讨论(如何识别信息)
A、手机短信:“某某中了大奖后?”
B、讲一个小故事来激趣,说明怎样去识别信息的好与坏。C、让学生自己搜索记忆,你知道哪些与此类似的事例;
3、课堂知识检测
下列事例,体现了信息的什么特征。A、通过电视、网络可看奥运直播 B、空城计 C、红灯停,绿灯行 D、一传十、十传百
E、我们的学籍档案、我们的个人信息通过文字和纸张来传递
4、总结归纳
(1)信息的表达方式(2)信息的特征
5、练习
(1)请查阅资料,举例说明信息的依附性、时效性、可伪性特征。
(2)搜集身边的、生活中的常见问题,了解人们是如何利用信息为生活、生产服务的。
第五篇:信息及其特征 说课稿
06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师范班
《信息及其特征》说课稿
第一组
组员:蔡巧云(06124102001)
陈刚(06124102002)
陈克标(06124102003)
陈泉桂(06124102004)
陈曦(06124102005)
陈晓晓(06124102006)
张春秋(06124102098)
2009年5月11日
1.1《信息及其特征》说课稿
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信息及其特征》,主要分五大部分来讲。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信息及其特征》作为教材的第一章第一节,内容相对其它章节有相对独立的地位。由于是第一节课,教师与学生及学生与学生间不熟悉,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及对本课程的学法也不了解,因此这一节课的教学方式与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对整本书的内容学习有开启含义,教学参考给出的参考课时0.5略 低。与以往的信息技术课程相比,新课程更注重的是能力培养,注重团队合作,注重讨论学习,改变原有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包括普遍性、载体依附性、价值的相对性、时效性、共享性、真伪性,并能举例说明。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对科技进步和社
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
信息的概念,信息的特征
(四)教学难点
信息的特征,信息事例所反映的信息特征
二、说学生
我任教年级是高一,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是中等偏下。对于信息技术,仍然停留在感性的程度,没有从理论的角度进行总结。在教学中,我会通过有效的设置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学习精神。
三、说教法
初看《信息及其特征》教学内容,基本上是知识与概念介绍,没有技能方面的教学内容,也很难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的教学目标。因此我采取了讲授法、问答法、小组探究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进行课堂教学。
四、说学法
通过有效的设置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团队协作精神。
五、说教学过程
在此过程中,我一共设计了六个环节:信息的重要意义,感受信息,信息的定义,信息的一般特征,课堂小结,课后作业。
第一环节:信息的重要意义。时间约5分钟。
通过情景模拟,激情导入一个“生存挑战”互动例子:教师活动:用投影显示“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时一个月左右的生存实验,具体要求如下:第一,每个队员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过二公斤;第二,队员都是由飞机空降到半径为1000公里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一个月时间内从森林里走出来。问题:队员带哪三件物品合适?请三名同学自由组合成探究小组,在2分钟内给出一个可能的答案”
经过组织小组讨论最后得出一个较为理想的答案:钢刀、火石、指南针。
从而得出人类要在世界上生存与发展要获取物质、能量、信息三大要素。由此我们知道信息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与基本需求。进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什么是信息以及信息的特征有哪些。
第二环节:感受信息。时间约2分钟。
通过组织学生列举生活中信息的实例,比如说有当我们看报纸时,可以了解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新闻事件;当我们观看运动会时,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当我们听到铃声时就知道该上课了等等。进一步感受信息。从而得知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第三环节:信息的定义及传播过程。时间约7分钟。有关定义如下:
信息论的奠基人之一香农(C.E.Shannon)认为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指的是有新内容或新知识的消息。
控制论的奠基人维纳(Norbert Wiener)则提出“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我国信息论学者钟义信教授认为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也就是事物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的状态和方式”。
我国有些专家学者认为信息是对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的表征,它能够消除认识上的不确定性。
然后经过几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出信息的传播过程,如课件所示。
第四个环节:信息的一般特征。时间约为10分钟。
通过展示相关例子得出信息的相关特征。比如说:
例1:向同学们讲述:通过书籍报刊,我们可以了解到他人的思想和学习经验;借助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媒体,我们可以了解发生在世界各地的许多事情。从而说明信息具有传递性。信息的传递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例2:通过师生之间的一段互动对话(如课件所示):老师:古长城上将士点燃的烽火是信息吗?学生回答:是。老师:其实点燃的烽火本身只是信息的载体,它里面包含的意义即有外敌入侵,这才是信息。从而引出信息与信息载体之间的关系,指明信息和信息的载体不是同一个概念。例如:书中记载的内容属于信息,书就是
信息的载体。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喜怒哀乐的表情依附于我们的脸而存在。因此,信息需要用载体来表示和传播。从而得出信息具有载体依附性。
例3:通过讲述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如课件所示):朝鲜战争前,美国兰德咨询公司向美国国防部推销一份秘密报告,其主题词只有7个字,要价150万美元。美国国防部认为是敲诈,不予理睬,结果“在错误的时间,在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进行了一场错误的战争”。战争结束之后,国防部才想起那份报告,要来一看,追悔莫急。问题:那7个字是什么?给出答案:“中国将出兵朝鲜”。由此得出信息具有价值性。信息只有被利用才有价值,同一个信息,不同的使用者由于其自身素质、修养、能力以及所处的环境不同,会得到不同的使用效果。推导出信息价值的相对性。
例4:通过陈述一个事实:昨天晚上天气预报说今天有雨,结果今天同学们都带了雨伞。说明气象信息被同学们都接收了。从而得出信息具有共享性。
例5:通过空城计的事例,得出信息具有真伪性。其实人们接收到的信息,并非所有都是对事物的真实反映。
等等,在此我就不一 一列举了。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及练一练。时间约3分钟。
小 结:本节课我们先通过一个“生存挑战”例子了解了信息的重要意义:信息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素;并且通过感受信息知道信息是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的;由此我们得出信息的相关定义。最后我们通过一系列的例子得出信息的一般特征有:传递性、共享性、依附性和可处理性、时效性、真伪性,价值相对性。
希望同学们能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练一练:大家可以看看课件。
第六环节:课后作业。时间约为2分钟。如课件所示。
课后完成P4页的实践,举一些信息,并注明信息的类别、用途、有效期、存储形式(载体)。并且要(可与邻桌)与相互评价一下你对信息的描述是否准确,分类、有效期、存储形式说明的是否正确,最后综合评价一下你这次实践的表现是优、良、中,还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