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现代教育学复习第三版

时间:2019-05-15 04:33: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华师现代教育学复习第三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华师现代教育学复习第三版》。

第一篇:华师现代教育学复习第三版

▲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狭义”上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社会教育:大众传播媒介的宣传教育、群众团体中的教育、校外文化机构的教育。▲教育起源说:1.生物起源论:19世纪末,法国哲学家、生物学家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化》中,提出了教育的生物起源说。这是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此外,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也持这种观点。2.心理起源说:美国心理学家孟禄提出了教育学的心理起源说。3.劳动起源说:苏联的一些教育学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在阐明教育起源的过程中提出的观点,其基本逻辑是:劳动创造了人,因为也创造了包括教育在内的人的一切。▲教育的产生最根本原因: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条件:人类劳动的进行(最根本的条件);语言的形成(必要条件)。时间:原始社会。原始社会教育的性质:无阶级性、非独立性、原始性。▲学校教育出现的历史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客观条件: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重要标志:文字的产生和应用。时间:奴隶社会。▲苏格拉底:观点:助产术(产婆术、苏格拉底方法),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予直接回答,而是采取反诘法,逐步揭发对方思维中的矛盾,激发其积极思考、修正错误、寻求正确的答案。1.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2.教师在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过程中起“助产”作用。

▲柏拉图:《理想国》观点:通过教育,使每一个人根据自己的天资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芸芸众生中经过若干次考试筛选,最终产生出统治国家的哲学王,从而建立起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 ▲亚里士多德:1.自由教育,又称:文雅教育。他把学科分为“有用的”和“文雅的”两种。2.强调教育必须依靠自然,发展儿童天性中的潜在能力。开了西方“遵循自然”教育思想的先河,▲古罗马的昆体良《论演说家的培养》是西方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我国古代“教”和“育”是分开的,孟子在《尽心上》中提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第一次把“教”和“育”连在了一起。▲精神科学教育学:代表人物狄尔泰、斯普朗格,注重从历史和系统的角度对教育学时间进行批判和解释;认为人时文化的存在,必须运用理解和解释的方法来研究教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完整人格,其主要途径是陶冶和唤醒,并主张建立和谐对话的师生关系 ▲经验教育学:反对实验情景的不真实性,主张以教育事实为研究对象,开展教育的经验的-实证研究,迪尔凯姆(涂尔干)、菲舍尔。▲康德最早讲授教育学号召建立一种学业的教育学。▲夸美纽斯捷克人,被誉为“教育学之父”。《大教学论》(1632年),是世界上第一部完全以教育为论述对象的专著,是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构建了教育学的基本框架和教育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主张以自然秩序为教育的主导原则;提倡教育对象的普及化;构建了阶段分明、相互衔接的教育体制;创立了班级授课制和学年制;倡导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内容观;系统的总结了确切性、便易性、彻底性、简明性、迅速性等教与学的原则;提出了终身教育的初步设想。▲洛克英国人《教育漫话》观点:白板说。绅士教育。教育目的是培养体健德高资产阶级事业家;对德智体进行了明确的却分;强调教育要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卢梭,法国人,被誉为“教育上的哥白尼”。《爱弥儿》(小说体教育名著)。观点:教育要适应自然;儿童中心的观念;在活动中学习的观念;实用主义的观念;发现的观念。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被誉为“旧教育”和“新教育”的分水岭。康德认为卢梭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人。▲裴斯泰洛齐 瑞士人。《林哈德和葛笃德》。观点: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特拉普:德国,第一本以教育学命名的著作《教育学探讨》1780 ▲赫尔巴特,德国人,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普通教育学》(1806年),被认为是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形成的标志,从而使教育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构建了严密的教育学的逻辑体系,形成了一系列的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建立教育目的论,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建立了教学方法论;根据受教育者的心理活动规律提出了具有启示意义的教育过程的四个基本阶段,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揭示了教学的教育性规律。▲福禄培尔,德国人,幼儿园的创立者,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奠基人,被人们誉为“幼儿教育之父”。《人的教育》、《幼儿园教育学》。▲第斯多惠,德国人,被誉为“德国教师的教师” 和“德国师范教育之父”。《德国教师培养指南》。▲斯宾塞,英国人。《教育论》。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预备说”;观点:“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教育的未来生活准备说”。完满生活: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目的在抚养和教育子女的活动。与维持正常的社会关系有关的活动。在生活中闲暇时间满足爱好和感情的活动。▲梅伊曼、拉伊德国人,实验教育学的创始人。《实验教育学讲义》、《实验教育学》观点:1.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强调概念思辨的教育学。2.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应用于教育研究。3.主张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的依据。▲蒙台梭利,意大利人,1896年成为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女医学博士,被誉为在世界“幼儿教育史上,自福禄培尔以来影响最大的一人”。著作:《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观点:儿童智力缺陷主要是教育问题,而不是医学问题。▲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现代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做中学;儿童中心;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区分。在《学校与社会》一书中第一次用“传统教育”对赫尔巴特教育理论进行定性,同时把自己的教育理论称为“现代教育”。

▲.传统教育三中心:教师中心、教科书中心和教室中心。

现代教育三中心: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

▲孔子《论语》观点:以“六经”为教育内容。有教无类。启发教学。因材施教,被后人尊为“师祖”“万世师表”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鲁国人。孟子》是研究其教育思想的主要资料。观点:“性善论”;“内发论”。在教育上,重“内发”以“复性”。▲荀子《荀子》观点:“性恶论”;外铄论”。

▲《礼记》,反映了先秦儒家的思想,其中不少内容与教育密切相关,还有一些集中论述教育问题的理论著作,首推:《大学》《中庸》《学记》 ▲大学教育的目的:观点:“三纲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观点:论教育的本质与作用。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观点:论学习过程。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记》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集中论述教育问题的专门论著。观点:论教育的作用。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论学校管理;教学相长

▲董仲舒,西汉最著名的儒家学者,有“汉代孔子”之称。《春秋繁露》。观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三纲五常”的道德教育。▲王充,字仲任,东汉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著作:《论衡》。观点:凡学之道,距师为难。强调治学一定要有“问难”精神。撰写了《问孔》、《刺孟》等文章。▲颜之推,梁朝建业人,出身于士族家庭。《颜氏家训》,被誉为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完整的家庭教科书。观点:及早施教;主张“胎教”;慎重交游。

▲韩愈,人称昌黎先生,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师说》,是我国关于教师论的名作。《进学解》。▲朱熹县一个官宦世家,是宋代理学集大成的人物。《四书章句集注》、《朱文公文集》、《朱子语类》。观点:小学和大学的教育阶段与教育内容朱熹编写《小学》一书。他还撰有《童蒙须知》。

▲王守仁明代哲学家、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著作:《传习录》。观点:圣人之学,惟是致良知而已;立志。▲黄宗羲,明末清初思想家、教育家。《明夷待访录·学校》。

▲蔡元培:提倡“美育”。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教育的人的发展功能:就是教育促进人的生存与发展所具有的功用和效能,亦即教育的育人功能;具体地讲,就是教育通过传授,训练,陶冶,评价等方法对人的发展所发挥的导向,激发,奠基,重构,提高,矫正,完善。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1.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2.具有较强的系统性3.较强的选择性4.较强的专业性5.较强的基础性。正确认识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不是万能的2.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不是无条件的

▲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1.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矛盾性:表现在:发展方向上、发展水平上、发展结构上、发展的需要和可能上、发展的特点上的矛盾。2.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一致性: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是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相互决定的。

1、社会发展决定着人的发展;

2、人的发展与决定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经济功能

1、教育是劳动者再生产的基本手段;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政治功能

1、教育能够促进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2、教育能够促进政治民主;

3、教育能够制造政治上的舆论和思潮。文化功能

1、教育能够传授文化;

2、教育能够改造文化;

3、教育能够创造、更新文化。教育社会功能的特点: 间接性、隐含性,潜在性、迟效性、超前性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社会生产力对教育制约:

1、制约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

3、制约教育结构;

4、制约教育内容和手段。政治对教育的制约:

1、制约教育的领导权;

2、制约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3、制约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文化对教育制约:

1、重功利轻发展的教育价值观;

2、重共性轻个性的教育价值观;

3、重服从轻自主的教育价值观;

4、重认同轻创造的教育价值观。

▲教育的人的制约性

1、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4、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5、人的身心发展的整体性;

6、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1、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具有能动性;

2、教育的存在具有必然性;

3、教育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

4、教育具有继承性;

5、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教育原则:是人们在总结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对教育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整个教育的根本性准则。

1.人道性原则:人道性原则主要是指教育过程中教师应珍重学生的生命、幸福、人格、尊严和权利,使教育过程和教育目的充满仁爱、人道精神和生命的意义。基本要求:

1、满足学生作为人的正常合理的需要;

2、尊重学生给你的人格和尊严;

3、创造旨在培养人性的留有余地的学校生活;

4、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人道精神;

5、向学生提出严格而合理的要求。

2..个性原则:个性原则主要是指教育过程中药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独立性和自主性,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个性。基本要求:

1、端正对个性的认识;

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3、处理好集体和个人的关系;

4、培养学生的特长; 3.创造性原则:创造性原则主要是指在教育过程中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把培养血色很难过的创造性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基本要求:

1、培养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2、培养学生的冒险精神;

3、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4、鼓励多样性和个性;

5、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6、创造丰富多彩的表现其创造力的机会;

7、传授一定的创造学知识。

4.活动性原则:活动性原则主要是指通过教育活动并在教育活动中使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影响和获得主动发展。基本要求:

1、联系实际问题和通过实际活动实施教育;

2、开展教育活动;

3、让学生自主活动;

4、加强师生的交流;

5、提高教师组织才能;

5.民主性原则:民主性原则主要是指教育机会的平等和教育内部人与人关系的平等。基本要求:

1、不断增加教育机会;

2、面向全体学生;

3、教师主导地位与学生主体地位结合起来;

4、提倡启发式教育;

▲教育艺术的特点:情感性,双边性,审美性,创造性 ▲教育目的,就是依据一定社会需要和对人的认识而形成的关于教育对象的总体发展规格的预期设想或规定,它以观念或思想的形式存在并发挥作用。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内涵: 所谓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指人的素质的多方面、多层次和多样化的发展。基本要素:体能,智能;活动能力;道德品质;情感,意志,性格。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第一,人的发展是与人的活动相一致的;第二,旧分工是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源;第三,社会化大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出客观要求并提供了可能;第四,自由时间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第五,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第六,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完整发展(人的最基本素质的整体发展);和谐发展(人的最基本素质的协调发展);多方面发展(人的各素质要素在主客观条件允许的范围内的多样化发展);自由发展(人的自主的,具有独特性富有个性的发展)

▲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重视教育的个人目的。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需要为根本和出发点,强调以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需要为主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的一种教育目的的理论。追溯到古希腊智者派,代表人物:卢梭、裴斯泰洛奇、福禄贝尔、爱伦·凯。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分为三种类型:

1、以卢梭为代表的极端个人本位论,具有明显的反社会倾向;

2、以爱伦·凯为代表的个人本位论热衷于颂扬儿童真善美的天性和个性;

3、新人文主义性质的个人本位论,不拒绝教育的社会目的,只是认为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价值通过个人价值来体现。

▲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重视教育的社会目的。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社会需要为根本和出发点,强调以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主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的一种教育目的的理论。追溯到柏拉图、荀况,代表人物:孔德、迪尔凯姆、凯兴斯泰纳、纳托尔普。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分为二种类型:

1、以迪尔凯姆为代表的社会本位论(社会学派)并未把个人与社会完全对立起来,提出社会是目的,个人是手段;

2、以凯兴斯泰纳为代表的极端社会本位论,是一种国家主义的教育目的(法西斯主义,无公平、正义可言)。

▲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就是以人为出发点和以人为中心的教育目的观。哲学基础:人性不变;理性是最高价值;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基本特征:追求永恒的教育目的;追求理想化的教育目的;追求人性化的教育目的。

▲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就是以社会性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科学为中心的功利性的教育目的观。哲学基础:实在是变化而不是永恒的;事物应该具有有用性。基本特征:重视教育目的的社会适应性;重视教育目的的社会功利性;重视科学教育。

▲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是一种以科学精神为基础,以人文精神为价值方向的教育目的观。科学人文主义教育只是一种教育思潮,尚未形成若干独立的、有代表人物和系统主张的教育思想流派。基本精神:科学精神是教育目的观的基础;人文精神是教育目的观的价值方向 ▲五育的基本要求:1.德:《小学德育纲要》《中学德育纲要》。2.智:是传授系统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科学世界观,培养基本的技能技

巧和发展智力的教育。3.体:是全面发展体力,增强体质,传授和学习健身知识和体育运动技能的教育。4.美: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发展鉴赏美和创作美得能力,培养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5.劳:是传授基本的生产技术知识和生产技能,培养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的教育。五育之间的关系:

1、五育各有其相对独立性

2、五育之间具有内在联系

3、五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地位存在不平衡性

▲现代学校制度的内涵:现代学校制度是指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具有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价值理念,以促进人的发展为根本取向的学校制度体系。

▲现代教学制度既包括学校内部的制度体系,如教职工绩效与激励制度、内部分配制度、课程制度、考试与评价制度、教师发展制度、学生管理制度等,也包括处理学校与外部关系的制度体系,如学校与政府、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家庭的关系等,具体如教育资源分配制度、择校制度、招生制度、家访制度、安全事故责任制度等

▲教师的地位:广义上教师地位涵盖了教师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和职业声望等方面的内容;狭义上,教师地位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法定条件和权利。概括起来,教师地位具有两个方面的基本内涵:1.教师地位的基础是法律保障,教师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以及职业声望都是由法律地位所派生的;2.教师地位的核心是专业身份的确定,教师的专业身份决定了教师权利和义务内涵。

▲1993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为维护教师的合法社会地位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保障。▲1995年年颁布的《教师资格条例》,标志着我国开始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制度。

▲教师专业化是指加强教师专业化的过程,包含两个方面的内涵:教师职业专业化、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的权力: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术的品行和学业成绩;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期间的带薪休假;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6.参加进修或其他方式的培训。

▲教师的义务: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3.对学生进修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意的社会活动;4.关心,奇虎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教师的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㈠教师专业特征:专业知识特征;专业道德特征;㈡教师专业素养:高尚的师德修养和博大的人文情怀;渊博的学科知识和宽厚的文化底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高超的教育能力。㈢教师专业发展取向:理性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实践—反思取向;生态取向 ▲学生的地位 现代学生观承认学生是独立的人,尊重儿童的人格和权力,这种思想体现在1989年联合国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认为“儿童应受到特别保护,并应通过法律和其他方法而获得各种机会与便利,使其能在健康而正常的状态和自由与尊严的条件下,得到身体,心智,道德,精神和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在为此目的而制定法律时,应以儿童的最大利益为首要考虑。”《儿童权利公约》确定了青少年儿童作为社会权利主体的地位,成为各国制定相关法律的重要依据,也成为现代教育思想的根本理念之一。▲学生的权力:㈠法定权利:生存;受教育;受尊重;安全㈡话语权力:倾听学生话语(主要对学生的意见,想法进行分析);学生作为研究合作者(学生与研究者共同设计研究计划,收集并分析数据);学生参与管理(重点在于改进学校)▲师生关系的基本内容: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和学校生活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的特殊的人际关系。这是一种由教学关系,伦理关系以及情感关系等构成的多维的,动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一对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直接,间接地影响学校文化和教育质量。▲师生关系的主要类型:李比特和怀特把师生关系分为权威型,自由型和民主型。权威型师生关系:课堂一切由教师决定,学生没有自由,只是听从教师的命令,教师完全控制学生的行为。自由型师生关系:教师在课堂中既不严格管理,也不给予有力的支持,而是采取一种不介入的,被动的姿态,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建议和批评,给学生充分自由,处于放任状态。民主型师生关系:教师在课程中以民主的方式教学,重视学生集体的作用,教学计划和决策是全体成员讨论和共同分享的,学生较能发挥创造性和责任心 ▲课程(广义)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一定内容从而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和形成经验的过程。(狭义)专指学校中的课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一定内容从而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和形成经验的过程。特征:学习性、过程性、选择性、目的性、计划性、结果性 ▲课程的类型:1.以课程决策层次为标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2.以课程运行层次为标准:理想课程,官方课程,校方课程,所教课程,所得课程。3.以课程组织形式为标准: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整合课程。4.以课程内容排列方式为标准:直线型课程,螺旋型课程。5.以学生选择的自由度为标准:必修和选修;6.以课程影响形式为标准:显性课程,隐形课程和悬空课程 ▲课程研制的主要阶段:1.课程规划:就是课程工作者作出决定并制定教师和学生将要执行的计划的过程。2.课程实施:就是把规划好的计划,方案和标准等付诸实际的过程。辛德提出三种课程实施取向:忠实取向;相互调适取向;创生取向。3.课程评价:就是对课程实施的结果进行评估,以确定预期课程目标是否实现,学习和计划是否获得成功。▲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进程大致为:2001年9月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程在38个国家级试验区开始实验;2004年,全国有90%的县(区)的起始年级使用新课程;2005年,除个别地方外,在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全面使用新课程。2007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2007年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到2010年高中新课程将在全国全面推行,要求未进入实验的省份做好高中新课程实施规划和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新课改主要目标:第一,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第二,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第三,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第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第五,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第六,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课程资源的类型:1.按空间分布不同: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2.按载体形式不同:文字性课程资源和非文字性课程资源;3.按功能特点不同:条件性课程资源和素材性课程资源;4.按价值取向不同:教授化课程资源和学习化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理念:1.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2.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教学:广义上,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以一定文化为对象进行学习的活动;狭义上,专指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教与学相统一的活动。▲教学的地位:在学校教育中,教学处于中心地位,这是教育学的一条基本原理,是必须坚持的基本立场。作用:授受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发展基本能力;促进个性健康发展。▲现代教学观的演变趋向:1.从重视教师向重视学生转变2.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3.从重视教法向重视学法转变 4.从重视认知向重视发展转变 5.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6.从重视继承向重视创新转变 ▲教学过程的概念:实质上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教与学相统一活动的时间流程。指称五个层面:

1、一节课

2、一个教学单元

3、一个教育阶段

4、个人的整个教学过程

5、人类历史的教学过程 ▲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过程由六个阶段构成: 引起求知欲→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 ▲教学过程的环节:明确教学目标→激发学习动机→感知教学材料→理解教学材料→巩固知识经验→运用知识经验→教学效果检查,测量与评价 ▲教学设计理论:1.行为主义的教学设计理论新行为主义的代表斯金纳阐述了程序教学设计理论原则:积极反应;小步子;即时强化;自定步调;低错误率2.认知主义的教学设计理论加涅从系统的角度提出了教学系统设计的若干理论模型,中的阐释了ADDIE(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模型及设计过程。强调“以学论教,设校促学”3.人本主义的教学设计理论:罗杰斯运用“非指导性治疗”,形成了“非指导性教学”,竭力追求“完人”教育,力图培养“完美人格”和“自我实现”的人。

▲教学设计,实质上就是为了将选自文化的教育内容转化为学习者的学习经验,借助各种教育媒体和资源,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寻求教学要素和环节得到合理,优化分配的形态和过程。基本取向:1.教师中心取向2.学生中心取向3.学科中心取向

▲教学原则是指人们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遵循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1.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指教学既要授予学生以文化科学知识,又要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及正确人生观和科学世界观教育)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理论知识为主导,并联系实际去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3.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指教学中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重视培养其能力,既要使学生获得知识,又要使其增长智慧和才能)。4.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自觉性、积极性相结合的原则(指教学中既要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引导学生能动地学习,主动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发展基本技能,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有效的学习方法)5.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原则(指教学中既要适当地使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去具体感知客观事物和现象,形成鲜明的表象,又要引导他们以感性材料为基础,进行抽象思维,形成正确的概念、判断和推理)6.系统性和循序渐进相结合的原则(指教师应当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的顺序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逐步地、系统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能力)7.理解性和巩固性相结合的原则(指教学中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技能,能使重要的知识持久保存在记忆中,并沉淀为智慧,内化为素养)8.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指在教学中既要从社会需要出发,面向全体学生,保证统一的规格;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承认个别差异,区别对待不同学生)

▲教学方法是为了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动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1.讲授—提示型教学方法:由教师就某一教学内容借助语言向学生作较为系统的讲述、讲解、讲演等,并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启发诱导、点拨提示学生思维的一种教学方法组合。具体要求:一是要使讲授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智慧性;二是要使讲授从内容到形式富有感染力、穿透力和渗透力,并能体现出语言艺术的魅力;三是讲授和提示要尽可能融为一体;四是提示要适时、适度2.探究—自主型教学方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协助下,相对独立地制定学习计划或课题方案,通过自主性探究或研究性学习,主动开展学习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组合。具体要求:区分何种教学时间或单元的课题适合于特定年龄阶段和特定情境的学生进行自主型学习;精心准备和开发有助于学生开展探究学习的学习手段和学习资源;确定和分配学习课题;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将会遭遇的学习困难并准备给予必要帮助;组织学生评价得出的学习结论并处理好反馈信息。3.合作—任务型教学方法:是指一种基于学生分组,借由师生对话与生生讨论的互动,共同思考、共同探求、共同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组合。具体做法:(1)确定合理的小组规模;(2)进行小组合作;(3)分配相适宜的任务;(4)进行必要的角色分配;(5)提供支持和奖励。

▲教学提问的具体要求:

1、提问要明白、清晰、准确,目的要明确,要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方向,不致发生误解;

2、提问应是学生能够理解的,而且要有助于激发他们的思考;

3、不要过多使用回答为二选一的问题,因其教学价值很有限;

4、寻求定义的提问应审慎应用,它需要抽象能力和复杂思维;

5、应避免重复连锁式的提问;

6、提问与回答之间要有适宜的时间间隔。

▲教学组织形式:是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围绕一定的教育内容或学习经验,在一定时空环境中,通过一定的媒体,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与程序。基本类型:个别化教学(个别教学、.道尔顿制、文纳特卡制、开放课堂);集体教学(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导生制);综合教学(特朗普制)

▲教学工作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指导与批改;课外辅导;考查与考试及成绩评定;

▲教学评价:在收集必要的教学事实信息的基础上,依据一定标准对教学系统的整体或局部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类型:以评价主体为依据,分为他评价和自评价。依据评价标准的不同,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依据评价所起的主要作用的不同,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教育者个体需要及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主动的内化与外化,促进其养成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非德育:人源于本能或潜意识而表现出来的许多行为都具有道德意义,它们可以被视为实施德育的某种心理基础,或许作为可以利用的德育资源,但其本身却与德育无关,属于非德育;而结果具有道德意义却并无道德动机的行为也是非德育。

▲反德育:具有德育形态的社会活动,虽然活动本身包括了教育、学习者和教育中介(内容、方法、手段)几个要素,但某某个或某几个(指导思想、目标、内容、方法)方面不符合道德价值,或者违背了教育目的和基本的教育原则,因而是反德育的。反德育突出表现:强制灌输式德育;庸俗功利主义德育;形式主义德育。

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人的思想品德素质方面的质量和规格的总体要求,是预期的德育结果。特点:方向性,预见性,超前性,社会性、层次性、参照性

▲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人的思想品德素质方面的质量和规格的总体要求,是预期的德育结果。特点:方向性,预见性,超前性,社会性、层次性、参照性。我国小学的德育目标1.培养儿童正确的政治方向,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意识。2.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和道德评价能力。3.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德育内容:

1、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

2、集体主义教育

3、劳动教育

4、民主、法制教育

5、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教育

6、社会公德教育

7、人生观、世界观教育

8、品格和文明行为教育

▲德育课程:在教育环境中,一切影响受教育者品德形成与社会发展的可控或可导因素的综合体。类型:

1、学科性德育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以直接传授道德与社会性知识、传递道德价值、培养思想品德为目的的正规课程。

2、活动性德育课程:通过活动的形式,以经验、生活、劳动等作为内容来体现德育目标、德育内容的课程类型。

3、德育隐性课程:教育情境中以间接方式、内隐方式呈现,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的发展能够产生潜在影响的德育课程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思想道德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对受教育者实施教育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的内化、外化机制,促进其形成一定思想品德、发展其品德能力的教育活动过程。

▲德育方法:

1、说服法 ;

2、角色扮演法;

3、情景体验法;

4、合作学习法;

5、榜样示范法;

6、实际锻炼法;

7、品德评价法;

8、修养指导法;

▲苏联的主要德育思想:

1、马卡连柯的德育思想(集体教育的原则;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2、苏霍姆林斯基的德育思想(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地位;集体主义教育和道德信念的培养;自我道德教育)▲当代西方重要的德育思想与流派: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代表人物:皮亚杰(瑞士)、科尔伯格(美国)

①提出道德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发展道德判断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②道德认知发展具有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③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在教育实践 中的应用

④两种基本德育实践模式

新苏格拉底德育模式 新柏拉图德育模式。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道德判断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1)前习俗水平:第一阶段:服从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第二阶段:相对快乐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2)习俗水平:第三阶段:“好孩子”道德定向阶段;第四阶段:遵从权威与维护社会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3)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民主的承认法律的道德定向阶段;第六阶段:根据所谓具有“全人类”意义的伦理准则去行事。道德教育的情感模式(体谅模式):代表人物:麦克菲尔(英),道德情感教育模式:关心《生命线》。关心的方式是愉快的方式,重视道德情感,强调关心他人,将道德情感和道德判断相结合。诺丁斯:“关心是一切成功教育的基石”。社会学习论的德育思想:代表人物:班杜拉、沃尔特斯、米切尔、洛塔尔。

1、关于观察学习(替代性学习);

2、关于榜样示范;

3、关于强化在德育中的作用。价值澄清学派的德育思想:代表人物:拉斯、哈明、西蒙。价值澄清是利用各种问题和活动教授评价过程并帮助人们熟练地应用这一评价过程,关心的是人类价值及其教学问题。在价值冲突的背景中具有重要意义,是道德相对主义 有实用性、操作性、现实性、有效性。

▲班级的功能:

1、归属功能;

2、社会化功能;

3、个性化功能;

4、选择功能;

5、保护功能。

▲班主任的职责:

1、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全面负责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

3、组织和指导各类班级活动的开展;

4、协调和整合校内外的各种教育力量。

▲班集体的培养;

1、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2、建立和健全班级组织机构、规范;

3、确立班级群体的共同目标;

4、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

5、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班级学生评价: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质性评价甚于量性评价;重视过程评价甚于结果评价;强调评价的真实性和情境性,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强调多元评价;鼓励评价中的合作行为。主要策略:操行评定;成长记录袋;

第二篇:华师附小复习大纲

1.数的认识

知识要点:

自然数、负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意义(相应的数的概念:数位、计数单位、数位顺序、数的组成、数的读法和写法、大小比较)

数的整除的有关概念

(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

小数与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和通分

数的改写与近似数

 掌握有关数的概念(数位、计数单位、数位顺序、数的组成等)

掌握自然数、小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及其关系,能正确进行读写和说出一个数的基本组成。

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数的含义。

能在具体情境中说出分数、百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单位,能写出一个分数的基本组成。能准确地比较数的大小。

 理解整除的有关概念,并能运用有关概念进行正确的判断。

理解小数、分数的基本性质。

掌握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是规律。

能正确地进行分数的约分和通分。(结合有关计算)能正确进行较大数的改写,能根据要求正确截取近似数。

能正确进行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互化。

2.数的运算

知识要点:

四则运算的意义及其关系

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

四则运算的性质和定律

 理解四则运算的含义及其之间的关系。

掌握自然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基本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口算、估算、笔算)

知道四则运算中的一些规律,并能在具体的计算中正确地判断。

能正确计算整、小数或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能根据式题的特征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能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解决问题)

3.式与方程

知识要点:

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数量关系、运算定律、计算公式;数与字母、字母与字母相乘的书写规则)

简易方程(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

基本要求:

 能正确地用字母表示一些数量或等量关系。

理解“方程”、“方程的解”的含义。

理解等式的性质,并能运用等式的性质正确地

解方程。

4.常见的量

知识要点:

常用的计量单位及其进率(时间单位、质量单位、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容)积单位)

单位名数的改写

基本要求:

 认识常用的计量单位。

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单位名数间的改写。

5.比和比例

知识要点:

比、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正比例和反比例

基本要求:

 了解比和比例的含义。

理解比、比例的基本性质及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能正确地求出一个比的比值与化简比。

掌握比例尺的特征并能正确地应用。(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之间的互化,能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把一个图形进行扩大与缩小,根据比例尺画图等)

基本要求

 知道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特征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能运用有关规律正确地解答这类问题。

能在具体情境中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反)比例,能运用正、反比例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1.图形的认识

知识要点

 构成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点、线、面

几种简单的平面图形的特征(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圆等)

几种简单的立体图形的特征(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

基本要求

 知道各种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运用有关

特征进行正确的判断和应用。

知道各种几何图形间的关系与分类,并能在具体情境中灵活地应用。

能根据三角形内角和的特点和三边之间的关系

进行正确的计算和判断

2.图形的测量

知识要点:

 基本概念(周长、面积、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容积)

线段与角的测量方法

简单的几何作图方法

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方法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体(容)积的计算方法

 掌握相关的概念,并能在具体情境中进行正确的判断和应用。

基本要求:

能根据具体要求正确地进行有关图形的测量

(线段与角的量度)。

能根据要求进行简单的几何作图操作。

能根据要求合理选择有关数据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或面积。

能根据要求合理选择有关数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表面积和体(容)积,圆锥体的体(容)积。

3.图形与变换

知识要点:

 轴对称图形

图形的基本变换(平移和旋转)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基本要求:

 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进行正确的判断,并能

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认识对称轴,并能画出一个简单图形的对称轴。认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并能进行正确的判断,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90°。

能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例进行放大与缩小,并进行实际的应用。

4.图形与位置

知识要点:

确定位置

基本要求:

 能根据方向与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包括描述和画图)

能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

确定位置。

1.简单数据统计过程

知识要点:

 统计量的概念

统计表

统计图

基本要求:

 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知道统计表的基本结构和特征。

能根据需要在统计表中获取相关数据与信息。

能根据有关数据制作简单的统计表(单式与复式)。会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相关的计算(合计数、平均数、百分比等)

知道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基本结构与特征。

能根据需要在统计图中获取有关数据与信息,进行相关的计算,并能作出简单的解释与判断。

能根据数据完成条形、折线统计图(单式与复式)。

2.可能性

知识要点:

 可能性

基本要求:

 会求一些简单事件(等可能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根据指定要求设计方案。

1.整、小数解决问题

基本要求:

 理解一般数量的关系。

知道数学问题的基本特征,掌握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能正确地、有条理、有根据地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

2.分数(百分数)解决问题

基本要求:

 理解具有分率特征的数量关系。

知道分数(百分数)问题的基本结构,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规律和方法。

能正确地、有条理、有根据地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

3.几何知识应用问题

基本要求:

 掌握计算一般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表面积)、体积(容积)的基本方法。

能在具体问题中抽象出几何形体的特征,并能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

能根据问题特征有条理地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4.比和比例解决问题

基本要求:

 能从问题特征中判断出蕴含在数量中的比或比例的关系。

能用比或比例知识对数量关系进行正确的判断。能正确地运用比和比例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5.用方程解决问题

基本要求:

 能从问题情境的数量中寻找恰当的等量关系。能根据等量关系正确地列出方程。

能有条理地用方程解决问题。

会根据问题的特征进行正确的检验。

第三篇:华师在线作业学前教育学答案

1.第3题

移情法第一阶段运用的基本训练技术是(?????)A.情绪追忆和情境表演 B.认知提示和情绪追忆 C.情感换位和情绪追忆 D.认知提示和情感换位 答案:B 标准答案:B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0.0 2.第4题

提出“自然后果法”的教育家是()A.裴斯泰洛齐 B.洛克 C.卢梭

D.夸美纽斯 答案:C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0.0 3.第5题

教师与幼儿沟通时,不正确的做法是()A.言语专业化 B.注意倾听

C.用点头、抚摸鼓励幼儿

D.注意蹲下去与幼儿平等对话 答案:A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4.第6题

在有关邻居关系的故事中,某教师让儿童对邻居王阿姨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问:“王阿姨心里怎么想的?有什么感觉?”该教师运用了移情法中的()训练技术

A.认知提示 B.情绪追忆 C.巩固深化 D.情境表演 答案:A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0.0 5.第7题

为托儿所婴儿选择玩具和游戏材料的注意事项,正确的描述是()A.婴儿玩具应高档化

B..废旧材料如空纸盒、碎花布等不适合作为托儿所婴儿游戏材料 C.应根据婴儿年龄特点选择玩具 D.给婴儿选择的玩具越小越好 答案:C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0.0 6.第8题

皮亚杰把儿童心理发展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按顺序依次是()A.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思维阶段、形式运算思维阶段、具体运算思维阶段 B.感知运动阶段、具体运算思维阶段、前运算思维阶段、形式运算思维阶段 C.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思维阶段、具体运算思维阶段、形式运算思维阶段 D.感知运动阶段、具体运算思维阶段、形式运算思维阶段、前运算思维阶段 答案:C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0.0 7.第9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把学前教育的根本目标定位于()A.儿童平均发展

B.儿童全面和谐发展 C.创造力的培养 D.儿童智力的开发 答案:B 标准答案:B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0.0 8.第10题

被认为是人类关于儿童认识史上的“哥白尼式的革命”的儿童观是()A.社会本位的儿童观

B.文艺复兴时期的儿童观 C.古代儿童观 D.现代儿童观 答案:B 标准答案:B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0.0 9.第11题

智力发展的核心部分是()A.观察力 B.记忆力 C.注意力 D.思维能力 答案:D 标准答案:D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0.0 10.第12题

一般社会都将()该社会文化水平的指标 A.人口的受教育水平B.人口的性别比例 C.人口的劳动种类 D.人口的年龄区分 答案:A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0.0 11.第25题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首要条件是(?????)A.良好的智力品质? B.良好的道德素质 C.良好的身体素质 D.良好的个性品质 答案:C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0.0 12.第26题

美国的“提前开端计划”是对家庭环境不佳的儿童提供(?????)A.经济帮助 B.卫生保健服务 C.负责的学前教育 D.特殊教育 答案:C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0.0 13.第27题

199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下面各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学会认知 B.学会做事 C.学会做人 D.学会学习答案:D 标准答案:D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0.0 14.第28题

美国的“提前开端计划”颁布于()A.1964年 B.1965年 C.1970年 D.1971年 答案:B 标准答案:B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0.0 15.第29题

在幼儿园实践中某些教师认为幼儿进餐、睡眠、午点等是保育,只有上课才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唯一途径,不注意利用各环节的教育价值,这种做法违反了()A.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原则 B.重视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原则 C.尊重儿童原则 D.实践性原则 答案:A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0.0 16.第30题

儿童身高和体重增长最为迅速的时期是()A.出生的第一年 B.3-4岁 C.5-6岁 D.6-10岁 答案:A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0.0 17.第31题

认为清末民初中国幼教机构存在三大弊病:“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提出幼儿教育应面向大众的教育家是()A.陶行知 B.陈鹤琴 C.张雪门 D.张宗麟 答案:A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0.0 18.第32题

《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寄宿制幼儿园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不得少于()A.1小时 B.2小时 C.3小时 D.3.5小时 答案:C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0.0 19.第33题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是()A.伙伴关系

B.指导与被指导关系

C.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关系 D.行政关系 答案:A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0.0 20.第34题

某幼儿园中班第一学期教育目标之一是要求幼儿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一目标属于幼儿园的()A.中期目标 B.近期目标 C.活动目标 D.远期目标 答案:B 标准答案:B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0.0 21.第13题

蒙台梭利教育的方法包括的要素有()A.有准备的环境 B.教师 C.学生 D.教具

答案:A,B,D 标准答案:A|B|D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0.0 22.第14题

陈鹤琴几种具体的课程编制方法是()A.三角法 B.圆周法 C.直进法 D.混合法 答案:B,C,D 标准答案:B|C|D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0.0 23.第15题

幼儿园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有()A.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 B.20世纪60~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以后 D.21世纪以后 答案:B,C,D 标准答案:B|C|D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0.0 24.第35题

幼儿园教育的原则有()A.保教结合的原则

B.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

C.教育的活动性和活动的多样性原则 D.发挥一日活动整体教育功能的原则 答案:A,B,C,D 标准答案:A|B|C|D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0.0 25.第36题

在各种课程编制模式中,()对幼儿园课程的编制所产生的影响较大。A.探究模式 B.游戏模式

C.目标模式 D.过程模式 答案:B,D 标准答案:B|D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0.0 26.第37题

教育实验的一般程序包括()几个步骤 A.确定课题 B.实验设计 C.实施设计 D.总结整理 答案:A,B,C,D 标准答案:A|B|C|D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0.0 27.第1题 幼儿园()的双重任务是我国幼儿园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幼儿园的社会使命。

答案:保育和教育

标准答案:保育和教育 您的答案:幼儿园保育和教育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0.0 28.第2题

“ 学前知识系统化教学” 的教育内容包括儿童生活的组织与教育、节日和娱乐、()三部分。答案:作业教学

标准答案:作业教学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0.0 29.第24题

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建立在()基础之上的。答案: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标准答案: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0.0 30.第16题 儿童观

答案:儿童观是人们对于儿童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主要涉及到儿童的地位和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点和能力,儿童生长发展的特点和原因等问题。

标准答案:儿童观是人们对于儿童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主要涉及到儿童的地位和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点和能力,儿童生长发展的特点和原因等问题。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0.0 31.第17题 独立自主原则

答案:指在学前教育中充分尊重儿童的主体性、独立性,让儿童凭借自己的经验和能力主动进行各种活动,杜绝包办代替。

标准答案:指在学前教育中充分尊重儿童的主体性、独立性,让儿童凭借自己的经验和能力主动进行各种活动,杜绝包办代替。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0.0 32.第20题 综合性原则

答案:是学前教育基本原则之一,指在课程设计和教育活动时,必须以儿童身心的均衡发展为最高目的,围绕某一主题或方面,以儿童的直接经验和实际生活为基础,配合其能力、兴趣和需要,尽量在课程和活动中促进儿童多层次、多角度的、多学科的发展。

标准答案:是学前教育基本原则之一,指在课程设计和教育活动时,必须以儿童身心的均衡发展为最高目的,围绕某一主题或方面,以儿童的直接经验和实际生活为基础,配合其能力、兴趣和需要,尽量在课程和活动中促进儿童多层次、多角度的、多学科的发展。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0.0 33.第21题 综合性原则

答案:是学前教育基本原则之一,指在课程设计和教育活动时,必须以儿童身心的均衡发展为最高目的,围绕某一主题或方面,以儿童的直接经验和实际生活为基础,配合其能力、兴趣和需要,尽量在课程和活动中促进儿童多层次、多角度的、多学科的发展。

标准答案:是学前教育基本原则之一,指在课程设计和教育活动时,必须以儿童身心的均衡发展为最高目的,围绕某一主题或方面,以儿童的直接经验和实际生活为基础,配合其能力、兴趣和需要,尽量在课程和活动中促进儿童多层次、多角度的、多学科的发展。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0.0 34.第19题

试述学前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及危害。

答案:原因:(1)迎合了家长“ 望子成龙” 的心态(2)师资力量薄弱(3)办学条件差危害:(1)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2)制约幼儿智力的发展(3)压制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4)不利于幼儿入学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标准答案:原因:(1)迎合了家长“ 望子成龙” 的心态(2)师资力量薄弱(3)办学条件差 危害:(1)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2)制约幼儿智力的发展(3)压制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4)不利于幼儿入学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2.0 此题得分:0.0 35.第23题

学前教育以活动为主导,请你谈谈活动性原则实施的具体要求。

答案:(1)提供活动机会和环境;(2)鼓励儿童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3)活动是多样的;(4)活动不是装饰品。(联系实际说明略)

标准答案:(1)提供活动机会和环境;(2)鼓励儿童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3)活动是多样的;(4)活动不是装饰品。(联系实际说明略)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2.0 此题得分:0.0 36.第18题

家长应如何布置家庭环境,使其利于孩子的成长? 答案:(1)整洁是指摆放有秩序;(2)家庭环境装饰和布置应幽雅大方;(3)时有变化的环境。

标准答案:(1)整洁是指摆放有秩序;(2)家庭环境装饰和布置应幽雅大方;(3)时有变化的环境。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0.0 教师未批改

37.第22题

简述皮亚杰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

答案:(1)教育要符合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避免儿童教育成人化的倾向;(2)发展儿童的主动性;(3)强调儿童的实际活动;(4)重视儿童的社会交往。

标准答案:(1)教育要符合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避免儿童教育成人化的倾向;(2)发展儿童的主动性;(3)强调儿童的实际活动;(4)重视儿童的社会交往。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0.0 教师未批改 作业总得分:2.0 作业总批注:

第四篇:华师在线教育学满分考试资料

一、填空题

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D.小学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的是D.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B.教师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组织体系及其管理规则是C.教育制度 一般而言,中等难度的题目应占:D.60% 延续一千多年的科举制于哪一年正式废除B.1905 学校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是A.讲授法 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是C.教学

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在小组中有明确的分工,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评价方式的学习属于C.合作学习

下面哪位教育学家在其著作《教育漫话》书中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

A.洛克 我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C.1986年

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A.班级授课制

我国考试开始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的一个显著标志是C.察举制和征辟制 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的课程是:A.活动课程 提出“儿童中心主义”、“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的教育学家是D.杜威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布鲁纳

普通中小学的管理制度一般都实行A.校长负责制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A.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课程是按什么标准分划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C.课程设置形式

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标志是C.赫尔巴特《从教育目的引出的普通教育学》 教育目的在教学活动中的进一步具体化是:A.教学目的

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D.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学活动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教师的辅导贯穿于学生自学始终的教学模式是B.“自学—辅导”教学模式 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等手段,指导学生获得和巩固知识的方法属于D.演示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C.维果茨基

规定了学科的教育目的、任务、知识范围、深度、进度以及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的是A.课程标准 古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D.个别教学

根据考试目的可以将考试分为B.测评考试和选拔考试 反映试题难易程度的指标是:C.难度

对学习的解释着眼于外在的、可观擦到的行为,而不是内心的心智反应的学习理论是C.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地方政府拥有制定当地教育发展规划、分配教育资源、制定地方教育法规等权利属于哪种教育管理体制B.地方分权制

布卢姆提出“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学到学校所教的一切东西”是以下哪种教学模式的内容A.“掌握学习”教学模式

标志着封建传统学制的结束,实行新的学制的开端B.癸卯学制

教科书又称为:

B.课本

“程序教学”模式是由谁推广发展的C.斯金纳

二、多选题

作为教育支柱的四种学习是:A.学会认知B.学会做事C.学会共同生活D.学会实现自我 自主学习强调A.自我发现B.自我激励C.自我管理D.自我评价

制约教育制度建立的基本因素A.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C.社会政治、经济制度D.各国历史条件和文化传统E.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在整个“掌握学习”教学模式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步骤是B.测验C.矫正 影响学习的因素有:A.学生B.教师C.学校D.家庭E.社会 影响考试制度的外部因素有:B.政治因素C.人口因素D.传统文化因素 影响考试制度的教育系统内部因素有A.教学课程B.教学目标 影响考试的外部因素有B.政治因素C.人口因素D.传统文化因素

引导—发现教学模式的操作顺序是:A.提出问题B.建立假说C.拟订计划D.验证假说E.交流提高 义务教育的特点C.强迫性D.普及性E.免费性

依据教学阶段不同,考试可以分为:A.单元测验B.期中考试C.期末考试

一般来说,一个完备的教学理论由哪几个要素构成A.叙事论C.因果论D.价值论E.应用论 学制的基本类型A.单轨制B.双轨制E.分支制

学习的特征A.学习的主体是人B.学习具有主动性 学生的基本能力包括B.智力C.体力D.创造才能

新形势下学习方式的变革主要有A.自主学习C.合作学习E.探究式学习

现代选修课的蓬勃发展,主要的基本依据是A.社会需要B.文化背景的差异C.儿童发展需要的不同D.知识经验增长的无限性

现代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解决A.“班”B.“课”C.“时”

我国中小学课程的基本表现形式是B.课程计划C.课程标准D.课程资源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有B.体现了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C.明确了社会主义教育的质量标准D.指出可培养全面发展人的根本途径E.突出了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有B.体现了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C.明确了社会主义教育的质量标准

我国常用的教学模式有A.“传递——接受”教学模式B.“自学——辅导”教学模式C.“目标——导控”教学模式D.“引导——发现”教学模式E.“情境——陶冶”教学模式

谈话法的基本要求A.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B.要善于提问和启发诱导C.创造良好的谈话氛围D.要善于倾听E.归纳、小结

双轨制是一个自下而上的体制,即小学、中学,而后可以升入大学,其特点是一个系列,多种手段 世界各国的教育管理制度基本分为以下哪项类型:A.中央集权制B.地方分权制C.中央与地方合作制 世界范围内学制的形态主要有:A.双轨制B.单轨制C.分支制

社会本位论教育目的观的代表人物有:A.柏拉图B.约翰·洛克C.涂尔干 桑代克提出了学习的三个主要定律:A.准备律B.练习律C.效果律 桑代克把练习律分为两个次律B.应用律C.失用律

民国考试制度的特点C.守本开新D.立法行考E.党化军治,派系干扰 马克思把全面发展的教育内容规定为:A.智育B.体育C.技术教育

课程计划的基本内容有B.教学科目的设置及开设顺序C.课时分配D.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课程编制模式主要有:A.目标模式B.过程模式C.情境模式

考试质量的分析分为A.考试信度B.考试难度D.试题区分度E.考试效度

考试的设计包括A.确定考试目的B.确定考试内容C.确定考试题型D.编制试题E.实施考试 教育制度包括哪些内容A.学校教育制度B.教育管理制度C.学校内部管理制度 教育目的的功能主要有:A.定向功能B.调控功能C.评价功能 教育目的的功能C.定向功能D.调控功能E.评价功能

教育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是指平衡哪些部门的职责、权力和利益关系B.中央政府D.地方政府E.学校 教学模式的特点A.是一定教育思想的反映B.是连接基础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和中介C.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D.具有整体性和灵活性E.具有开放性和稳定性

教学模式的结构A.指导思想B.功能目标C.操作顺序D.实现条件E.教学评价

教学模式的功能A.使教学理论易于推广和优化B.为教师提供咨询C.为教师做示范引导D.预测教学结果 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主要是B.教师C.学生D.教学内容E.教学手段 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有:A.引导学生明确教学目标B.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C.感知和理解教学材料D.巩固和运用知识经验E.教学效果的检查、测量与评价

教学的意义A.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B.促进人的发展的重要途径C.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教师的职后教育主要形式有A.教师进修B.短期培训 讲授法具体可分为A.讲述B.讲解E.讲演

国家课程标准的主要结构A.前言B.课程目标C.内容标准D.实施建议E.术语解释

根据教育目的的历史形态,可以划分为:C.古代教育目的D.现代教育目的E.后现代教育目的 根据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可以将将其划分为A.宗教本位的教育目的B.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C.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D.要素主义的教育目的E.教育无目的

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观的代表人物有:B.卢梭C.福禄贝尔D.裴斯泰洛齐

从课程的组织核心划分,可以将课程划分为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核心课程D.综合课程 从课程的存在方式划分,可以将课程分为A.显性课程B.隐性课程

标准化考试的作用A.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B.是客观、公正、有效的教育测量方法C.为评价教师教学效果提供了有效的依据D.为教学管理部门宏观上掌握教学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标准化考试的基本条件A.制定具体的考试大纲B.保证试题的信度和效度D.严格规范考试程序E.规范评分标准

奥苏贝尔提出的三种同化方式C.下位学习D.上位学习E.并列学习

“掌握学习”教学模式中的教学评价分为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终结性评价

三、判断题

“暗示教学”模式的理论之一是人与环境的关系。标准答案:1 班级授课比个别教学的效率高。标准答案:1 必修课具有强制性。标准答案:1

标准化考试考查目标明确、稳定标准答案:1正确

从物理特性和呈现方式来分,课程资源可分为显性课程资源与隐性课程资源。标准答案:0 单轨制发展到今天,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多规格的人才来适应经济的要求标准答案:0错误 单轨制最早出现于日本。标准答案:0 错误 个别教学能做到因材施教。标准答案:1

个人本位主义的教育目的观认为教育目的不存在有“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教育目的之存在于“教育过程以内”。标准答案:0

根据出题者能否提供固定客观的答案,可将考题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标准答案:1正确

根据教育目的与教育过程的关系,可以将教育目的的划分为“国家教育目的”和“个体教育目的”。标准答案:0

根据教育目的与教育过程的关系,可以将教育目的的划分为“国家教育目的”和“个体教育目的”您的答案:错误

根据考试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个别考试和团体考试。标准答案:0 广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标准答案:0

合作学习要求学生要进行良好的沟通。标准答案:1正确 核心课程让儿童从做中学。标准答案:0 活动课程又称为“正式课程”。标准答案:0

技能能够通过反复的训练达到熟练甚至“自动化”标准答案:1正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内部心理的建构和改组,是学习者主动认知的过程。标准答案:0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情境学习。标准答案:1 讲授法亦叫问答法。标准答案:0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用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标准答案:1 教科书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标准答案:1 教师在教学中应起主导作用。标准答案:1

教学不需符合教育学原理的要求。标准答案:0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标准答案:1 教学过程中学生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标准答案:1 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标准答案:1

教学与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标准答案:1 教学与智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标准答案:1正确

教育包括教学标准答案:1

教育管理体制就是学校的管理制度。标准答案:0 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的下位概念您的答案:正确

教育目的不受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标准答案:0错误 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标准答案:1 开设哪些教学科目是课程计划的核心问题您的答案:正确

考试的差异程度是指考试结果的数据向某一中心值靠拢的程度。标准答案:0 考试是检验教学活动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标准答案:1 考试信度是指试题的可信程度。标准答案:0 课程即单纯的课堂教学标准答案:0错误 课程就是教育内容。标准答案:0 课程内容应该保持“难、繁、偏、旧”。您的答案:错误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标准答案:0 免费性是义务教育的特点。标准答案:1正确 目标模式强调目标的重要性。标准答案:1

期末考试是在学校统一组织下对某门学科进行一个学期的教学内容的综合考核。标准答案:1 强化可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标准答案:1

全面发展就是平均或平面的发展。标准答案:0

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是一种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新型劳动者标准答案:1正确

双轨制是一个自下而上的体制,即小学、中学,而后可以升入大学,其特点是一个系列,多种手段您的答案:错误

所谓基本技能,是指各门学科中最主要、最常见的技能。标准答案:1 探究式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标准答案:1

现代学制的改革在横向方面,双轨制在向分支制和单轨制方向发展标准答案:0 学会认知关注学习的方法而不是具体的知识。标准答案:1正确 学科课程是根据各种不同的学科分门别类加以设计的学校课程 学习是个体主动的行为。标准答案:1

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种教育机构及其教育规范体系的有机结合,是一种教育组织体系与教育保障体系有机结合的制度系统。标准答案:0

学制是整个教育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教育制度的主体。标准答案:1 研究性课程重视学习的结果,强调记忆。您的答案:错误 一般来说基础性学科用的授课时间较少。标准答案:0 隐性课程又称为“正式课程”。标准答案:0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发展学生的非智力活动。标准答案:1 在教学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标准答案:1

在学生的认识活动中,智力活动是指认识事物和掌握知识过程中的知、情、意等活动。标准答案:0 正强化是通过消除不愉快的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标准答案:0错误 职业学校的出现标志着古代学徒制向现代教育的转变。标准答案:1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朝。标准答案:1正确

中央集权制是指中央政府直接领导和管理教育事业的制度,地方办学的一切举措都必须依据中央所制度的法律、政策和和规章施行。标准答案:1

终身教育是指人的一生应该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永远和接受教育联系在一起。您的答案:正确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学习是一种内在需求。标准答案:1

四、名词

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年龄大致相同,知识水平也大致相同的人按照一定数量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课程表规定的时间,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班级学生集体上课。

单轨制是一个自下而上的体制,即小学、中学,而后可以升入大学,其特点是一个系列,多种分段。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在小组中有明确的分工,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评价方式的学习。

合作学习: 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在小组中有明确的分工,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评价方式的学习。

教学方法: 是为完成任务而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使其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及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发展学生个性的过程。

教学是特定的承认社会发表者,运用符合道德和教育原理的程序,有目的、有计划地传授社会珍贵知识文化资源,从而引发学习的活动。

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组织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指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

效果律是指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可因导致满意的结果而加强,也可因导致烦恼的结果而减弱。学科课程

: 学科课程是根据各种不同的学科分门别类加以设计的学校课程

五、问答题

3、改革高等教育招生与分配制度,扩大高等学校办学的自主权

4、对学校教育实行分级管理

5、保证教育经费的“两个增长”

3.张扬学生个性,促进个体健康发展。4.培养学生品德,奠定科学世界观基础。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课程分为不同的类型,请论述课程有哪些划分方法。标准答案:1.从课程的组织核心划分。2.从课程的存在方式划分。3.从课程设置形式划分。4.从课程实施方式划分

简述地方分权管理模式的利与弊。标准答案: 利:调动地方政府办学积极性;为经济发展服务;形成特色学校。弊:国家难以整体上把握;削弱国家在宏观上对教育的协调、控制、评价、督导;缺乏统一的教育目标和标准

简述我国1985年教育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标准答案:

1、加强基础教育,有步骤地实施九年义务教育

2、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3、改革高等教育招生与分配制度,扩大高等学校办学的自主权

4、对学校教育实行分级管理

5、保证教育经费的“两个增长”

论述教学的基本任务。标准答案: 1.传承知识文化,形成基本技能。2.发展基本能力,教会学生学习。3.张扬学生个性,促进个体健康发展。4.培养学生品德,奠定科学世界观基础。

论述教学的意义?标准答案: 1.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2.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3.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论述教学模式的结构?标准答案:

1、指导思想

2、功能目标

3、操作顺序

4、实现条件

5、教学评价

论述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标准答案:

1、讲授法

2、谈话法

3、演示法

4、练习法

5、实验法

6、讨论法

7、读书指导法

论述新形势下学习方式的变革?标准答案:

1、自主学习

2、合作学习

3、探究式学习

论述影响课程的主要因素。: 1.政治因素

2.经济因素

3.知识的进步

4.学生的发展 论述制约教育制度建立的基本因素。标准答案: 1.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各国历史条件与传统4.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试论述我国现行学制系统?标准答案:

1、学前教育

2、初等教育

3、普通中等教育

4、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5、高等教育

6、教师教育

7、成人教育

谈谈我国教育目的具有什么基本特征。标准答案: 1.体现了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2.明确了社会主义教育的质量标准。3.突出了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4.指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谈谈自己在教育观念、教育知识、专业发展这3个方面取得了哪些收获?标准答案: 根据学生在教育观念、教育知识、教师专业发展这3各方面的论述酌情给分,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有学生自己独立的思考与看法。

论述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您的答案:答:

(一)主要观点 人的本性是其社会性;国家和社会是优先的价值实体;教育目的应从社会需要出发

(二)理论基础 社会本位主义的教育目的论的基本主张是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的最高宗旨,应当依据社会的要求来确定教育目的,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掌握社会的知识和规范,成为“社会人”。“社会本位论”由来已久,《学记》中就曾谈到:“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中国古代教育一直以修身为本,但修身的最终目的是“治国平天下”。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其著作《理想国》中提出,一个完美的理想的国家必须由三部分人组成:哲学家、军人和劳动者,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和选拔这些人,使其各司其职。教育因此成为社会政治的附庸。在近现代西方教育史上也出现过社会本位的目的论思想,最具代表性的是教育社会学中的社会功能学派。他们将人类个体发展的社会条件无限夸大,认为个人的发展完全取决于社会。教育社会学的创始人涂尔干认为,教育是一个社会事物,学校是社会的缩影,他说:“正如我们的身体凭借外来的事物而获营养,我们的心理也凭借从社会来的观念、情感和动作而获营养。我们本身最重要的部分都是从社会得来的。”整个社会及其结构就决定了教育能够发挥什么样的功能,在此基础上,社会功能学派认为教育目的只能是社会目的。涂尔干还说:“教育在于使青年社会化——在我们每一个人之中,造成一个社会的我。这便是教育的目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站在社会本位主义的立场上,说:“我十分明确地把培养有用的国家公民当成国家国民学校的教育目标,并且是国民教育的根本目标。社会本位主义的教育目的论者认为,衡量教育好坏的最高标准只能是看教育能否为社会稳定和发展服务,能否促进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充分注意到了社会对个人、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然而另一方面,这一学派却没有看到社会是由个体组成的,没有活力的个体,社会存在就是病态的;同时离开个体的生活幸福等目的,社会存在也就失去了意义。社会是个体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但社会并不是个体存在的终极目的。因此,教育目的如果只看到教育对象存在的条件而对教育对象自身的需要不做足够的关照,就肯定是有失偏颇的。

(三)评价 社会本位论者主张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他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他们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把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教育者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与延续;在他们看来,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的存在与发展依赖并从属于社会,评价教育的价值只能以其对社会的效益来衡量。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有涂尔干、那托普、凯兴斯泰纳等

论述影响课程的主要因素。您的答案:您的答案:答:学校课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课程发展史和当代各国所进行的课程改革来看,最主要的受社会需求、科学知识的进步和儿童身心的发展三方面制约。

(1)社会需求

这里所谓社会是社会结构,它包括政治经济发展,社会意识形态、文化传统等因素,它们对课程的设置,课程的内容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学校课程是这些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这些社会因素对课程的共同需求主要体现在:对培养新的劳动者和新的政治继承人的需要;对更新课程内容的要求;对课程设计思想的影响。但社会因素对课程的需求往往不是直接对应的,而是通过教育方针、政策、有关课程的法规等中间环节或手段来实现的。

(2)科学知识的进步

人类积累的科学知识是课程的重要源泉。课程内容总是从人类积累的知识总和中,根据一定的标准精选出来的,体现着人类科学知识的基本要素和精华。自然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对学校课程的完善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着课程设置的水平、性质和特征;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顺序与普通学校开设的课程科目基本是同步的;自然科学新的发明和发现,对课程发展变化的方向、内容、结构和形式都有显著影响。在社会科学方面也有类似情况;科学知识的分类对学校的课程内容,尤其是课程设置有着重大的影响。

(3)儿童身心的发展

课程是要学生掌握并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所以就必须是学生能够接受的,适合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和可能、原有知识基础和能力发展水平、年龄特点等等,都是影响课程的重要因素。其制约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对课程目标的制约。不同学段由于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不同,其课程目标也各异;对课程设置的制约。学者们的长期研究认为,个体发展有六个方面的共同需在:认识活动的需要、价值定向活动的需要、操作活动的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审美活动的需要、体力活动的需要。课程设置不仅反映社会需求和科学知识发展情况,也要反映个体的这种共同需求。因此,任何时代,任何国家所设计的课程体系中几乎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包含了上述六个方面的内容;对教材编制的制约。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制约着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只有把教材的逻辑顺序与学生心理发展的顺序统一起来,这样的教材才能受学生欢迎。

综上所述,社会需求决定了学校课程发展的方向;知识的更新促进了课程内容的更新及组织形式的改变;学生身心发展强烈影响各学校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及教材组织。

论述制约教育制度建立的基本因素。您的答案:答:任何国家教育制度的建立都要受到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制约,但基本上都从本国的实际出发,为本国服务.大体来讲,基本有以下因素

1、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纵观世界各国学制的发展,都与社会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必须符合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的需求。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现代学校教育与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有着紧密的联系。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制度的制约是通过国家政权来实现的。教育结构的确立与调整,教育制度的颁布与实施都是国家政权机关的职能,而各国的各项决策是以适应本国政治、经济制度为根本准则的。

3、各国历史条件和文化传统。任何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的建立与发展都不能忽视对外国教育制度有益经验的借鉴,而各国的教育制度有总是根植与本国的历史文化土壤之中,即使从外国引进,也会多多少少的根据本国国情加以改造。由于各国历史条件、文化传统、教育传统的不同,教育制度个具有特色。

4、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学生是学校教育的对象,所以学校教育制度的指定必须考虑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这是教育制度确立的一个重要依据。指定教育制度,确定儿童的入学年龄和修业年限,确定各级各类学校的分段和衔接,规定升级升学制度中的默写弹性限度等,都要考虑到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

我国现行考试制度存在的弊端。您的答案:

1、现行考试并没有真正体现教育目标的要求。在社会中考试是通行的选拔人才的方式。在学校中,考试是进行教学评价的一种方式,目的在于衡量学生学习质量水平的高低,激发被评者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学。可是大多数的学校,为了升学而考试,一切工作都围绕升学考试而开展,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考试成了左右教育方向的“指挥棒”。

2、考试缺乏客观性、公正性和有效性。首先是考题的问题,同一课程,由于任课教师的不同,对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也不同,有的考题偏易,有的考题偏难,没有同一尺度,缺乏可比性和有效性;其次是考风问题,考风日下,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作弊行为屡有发生,违纪学生比例有所提高,这对同一起跑线上参加应考的学生是不公平的;最后是教师的评分,有些教育因受所谓的“首因效应”和“暗示效应”心理影响,评分不客观,不公正,有很大的随意性。

4、考试是以教师为主的单边活动,没有形成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作用。出题、监考、评分无一不是教师一手操作,学生唯一能做的事就是被动考试。教师要求学生按既定的答案去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得高分,忽视学生创造性和个性发展。

论述教学的基本任务。您的答案:教学任务是学校教育目的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主要是由大众所追求的价值取向决定的,它指明了各教育阶段各科教学应该实现的目标和要求。

1、传承珍贵知识文化资源,形成学生的基本技能。人类社会历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就是知识,它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现象、事实及其规律的认识。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把人类社会长期积累起来的珍贵知识文化资源迅速有效地传授给新生一代,并把它内化为个人的知识和智能。由于教学的其它任务只有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文化资源以后才能实现,因此只有完成好这一项任务,才能有条件完成其他教学任务。教学任务不只是要使学生掌握珍贵的文化资源,更重要的是能是学生形成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基本能力,教会学生学习。学生的基本能力主要包括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发展这些能力,不仅是顺利进行高质量教学的必要条件,也是现代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3、张扬学生的个性,粗竟个体健康发展。现代教学论十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主张通过教学协调每一位学生的知识、智力、情感、兴趣、意志等因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张扬学生个性。教学是教育的基本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与教师、教材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并借助这种相互影响,获得新知识、技能及人生观,发展个性,改善气质和性格,形成健康的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从而促进个体的健康发展。

4、培养学生的品德,奠定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基础。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看法和基本观点。青少年学生的世界观、审美情趣和品德正处在急速发展中,教学在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审美情趣和优良品德方面其着重要作用。总之在教学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张扬学生个性以及培养学生品德之间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知识与能力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促进的。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基础,它引领着能力的形成,使能力变得正确和精练;能力的形成也会加深和巩固对知识的理解,并为学习新知识提供条件和手段。知识、能力与个性的关系很 密切,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对个性的形成和变化的影响非常大,在摸中程度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个性的差异,对一个人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的种类、速度以及质量,在一定意义上也具有决定性作用。培养学生的品德是教育的重要目标,是衡量教育效果的重要尺度,在一定意义上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五篇:2013华师学前教育学作业答案

1.第1题

最先提出幼儿园教育游戏化方法的教育家是(?????)A.蒙台梭利? B.陈鹤琴 C.福禄贝尔 D.夸美纽斯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2.第2题

移情法第一阶段运用的基本训练技术是(?????)A.情绪追忆和情境表演 B.认知提示和情绪追忆 C.情感换位和情绪追忆 D.认知提示和情感换位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3.第3题

当今世界教育增长的模式特点是()A.规模较小? B.增长速度快

C.各地教育的增长呈现出均衡性 D.增长速度慢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4.第4题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首要条件是(?????)A.良好的智力品质? B.良好的道德素质 C.良好的身体素质 D.良好的个性品质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5.第5题

在其它教育基本要素都具备的情况下,在教育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教育者的主导性 B.受教育者的主动性 C.教育的目的?? D.教育的方法 答案:A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0.0

6.第6题

全面发展的含义是()

A.对全体儿童进行同一标准的教育 B.要求所有儿童达到同样的发展结果 C.即平均发展

D.根据儿童个别差异在体、智、德、美方面有所侧重地全面发展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7.第7题 “儿童中心论”的倡导者是()A.蒙台梭利 B.杜威 C.维果斯基 D.加德纳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8.第8题

一般社会都将()该社会文化水平的指标 A.人口的受教育水平B.人口的性别比例 C.人口的劳动种类 D.人口的年龄区分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9.第10题

我国社区学前教育的重要目标是达到学前教育的(?????)A.民主化 B.社会化 C.义务化 D.普及化 答案:B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0.0

10.第11题

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向幼儿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各种样品,如绘画、纸工、泥工样品等,供幼儿观察、模仿学习,这种方法叫做(?????)A.演示法 B.示范法?? C.范例法 D.直观法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11.第12题

教师与幼儿沟通时,不正确的做法是()A.言语专业化 B.注意倾听

C.用点头、抚摸鼓励幼儿 D.注意蹲下去与幼儿平等对话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12.第13题

智力发展的核心部分是()A.观察力 B.记忆力 C.注意力 D.思维能力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13.第16题

在有关邻居关系的故事中,某教师让儿童对邻居王阿姨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问:“王阿姨心里怎么想的?有什么感觉?”该教师运用了移情法中的()训练技术 A.认知提示 B.情绪追忆 C.巩固深化 D.情境表演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14.第17题

下列论述不属于精神环境的是()A.父母及家庭成员的表率?? B.居住环境与生活条件

C.居住环境的人际关系及情调

D.社会环境中的道德水准和文化生活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15.第20题

儿童社会性行为发展的最高层次是()A.及时模仿 B.简单再现 C.认同 D.内化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16.第9题

儿童美感发展过程大致经历的阶段有()。A.无意识反应 B.有意识反应 C.模仿表现 D.有意识表现 答案:A,B,C,D 您的答案:A,C,D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0.0

17.第14题

蒙台梭利教育的方法包括的要素有()A.有准备的环境 B.教师 C.学生 D.教具 答案:A,B,D 您的答案:A,B,D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18.第15题

属于幼儿园教学的特点有()。A.活动性与参与性 B.生活性与启蒙性 C.知识性与教育性 D.游戏性与情境性 答案:A,B,D 您的答案:A,B,D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5.0

19.第18题

科学研究要运用科学的方法,提示某一领域里事物的本质,探索其发展规律的认识过程,具有()等特点 A.理论性 B.客观性 C.系统性 D.创造性 答案:A,B,C,D 您的答案:B,C,D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0.0 20.第19题

教育实验的一般程序包括()几个步骤 A.确定课题 B.实验设计 C.实施设计 D.总结整理 答案:A,B,C,D 您的答案:A,B,D 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0.0

作业总得分:75.0

下载华师现代教育学复习第三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华师现代教育学复习第三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赏析(华师考研)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讲义 目 录 一.《狂人日记》赏析 二.《阿Q正传》赏析 三.《凤凰涅槃》赏析 四.《荷塘月色》赏析 五.《子夜》赏析 六.《家》赏析 七.《雷雨》赏析 八.《骆驼......

    16秋华师《教育学原理》在线作业

    奥鹏17春16秋华师《教育学原理》在线作业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应该把教师工作视为 。 A. 专门......

    18秋华师《比较教育学》在线作业

    (单选题)1:英国的义务年限是年A:9B:10C:11D:12正确答案:(单选题)2:日本现行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是。A:教育部B:文部省C:国家教委D:联邦教育部正确答案:(单选题)3:1817年朱......

    华师在线 学生心理咨询 复习题库

    1.生活分析理论与“来访者中心理论”的不同点在于 A.强调对来访者的尊重 B.重视咨询双方情感上的沟通 C.主张自我洞察、自我分析 D.目标明确,短时间见效 标准答案:D 2.下面哪......

    2012上华师《教育学》在线作业(五篇模版)

    1.第1题 “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下列哪个因素对人发展的重要性 A.遗传 B.环境 C.学校教育 D.个体活动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2.第2题 在教学任务中处于基础......

    教育学 复习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狭义的教育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研究......

    教育学复习

    2011第2学期教育学复习提纲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概述一、选择题:1、关于教育的发展,一般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的教育,即。A、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B、古代教育、近代教育和......

    现代教育学基础

    第一章 1、根据试试教育的机构与场所,教育课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2、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比有着以下4个特点:第一,教育内容生活化;第二,教育方式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