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教育学部分 共七套模拟题文库(★)

时间:2019-05-15 04:10: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教育学部分 共七套模拟题文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教育学部分 共七套模拟题文库》。

第一篇: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教育学部分 共七套模拟题文库

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教育学部分 共七套模拟题文库.txt52每个人都一条抛物线,天赋决定其开口,而最高点则需后天的努力。没有秋日落叶的飘零,何来新春绿芽的饿明丽?只有懂得失去,才会重新拥有。本文由dreanX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2011 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同步训练试题及答案 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同步训练试题及答案(1)典型真题分析: 1.根据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注意、情感、意志、定势与思维等状态水平,可以将课堂 气氛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三种。(2007 年)【评析】对抗的。本题旨在考查课堂气氛的种类。2.简述课堂有效管理的目标。(2007 年)【评析】(1)争取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2)争取更多的学生投入学习;(3)帮助学生自我管理。此题是对课堂管理的进一步考查。同步训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A.维持动机作用 B.促进和维持功能 C.思想教育作用 D.培养纪律功能 2.松散群体是指学生们只在空间和时间上结成群体,但成员间尚无共同活动的()。A.目的和内容 B.共同语言 C.深厚友谊 D.约束力量 3.集体则是群体发展的()。A.最终结果 B.中间环节 C.目标 D.最高阶段 4.联合群体的成员已有共同目的的活动,但活动还()。A.只具有个人的意义 B.只有小集团意义 C.依赖兴趣的作用 D.没有政治意义 5.()的研究表明,群体对个人活动起到促进作用,但有时群体也会对个体的活动起阻碍作 用。A.斯金纳 B.阿特金森 C.阿尔波特 D.布卢姆 6.影响着群体与每个成员行为发展变化的力量的总和就是()。A.群体压力 B.群体动力 C.群体凝聚力

D.群体规范 7.课堂中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称之为()。A.课堂规范 B.课堂气氛 C.课堂管理 D.课堂纪律考试大论坛 8.教师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称之为()。A.课堂管理 B.课堂纪律 C.课堂规范 D.课堂控制 9.()曾在 1939 年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种类型。A.戴尔 B.布鲁纳 C.斯金纳 D.勒温 10.()型的课堂气氛最有助于知识的学习。A.集权 B.权威 C.教师主导 D.民主 www.xiexiebang.com 考试就到考试大 11.下列教师促成的纪律属于结构的创设的是()。A.规定限制 B.理解 C.协助 D.同情 12.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变化,取决于交往双方()。A.修养和处世方法 B.身份和地位 C.交往方式与方法 D.需要满足的程度 13.一般说来,群体问竞争的效果取决于()。A.群体内的合作 B.群体内的竞争 C.群体间的合作 D.个体的能力 14.()的课堂行为指与促进课堂教学目的实现相联系的行为。A.积极 B.权威 C.民主 D.消极来源:考试大 15.问题行为与差生、后进生等问题学生的()。A.对象相同 B.概念不同

C.都是对学生的总体评价 D.都是一个教育性概念

二、多项选择题 1.学生群体对个体的活动是产生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取决于四个因素()。A.活动的难易 B.竞赛动机的激发 C.被他人评价的意识 D.注意的干扰 E.群体的规模 2.影响人际吸引和排斥的主要因素是()。A.距离远近B.交往的频率 C.态度的相似性 D.个性的互补 E.外形 3.以下属于正式群体的是()。A.班级 B.小组 C.少先队 D.小集团 E.团员 4.以下属于结构创设的是()。A.教师的指导 B.规定限制 C.采纳学生的意见 D.安排日程 E.奖励 5.问题行为的一种分法是分为三种类型()。A.扰乱性问题行为 B.心理问题行为 C.品行性问题行为 D.性格性问题行为 E.情绪上、社会上的不成熟行为

三、填空题 1.制约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三大要素是教师、学生和。2. 课堂管理就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3.定型的期望包括人们对教师理应表现的行为及其所具有的和意向的期望。4.通常我们可以把学生的群体分为两种:按照教育管理的要求组织起来的群体,如班集体,叫群体,通常所说的小团体或友伴群则属于群体。5.正式群体的发展经历了松散群体、和三个阶段。6.群体规范会形成群体压力,在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 的行为,即。

7.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能分成积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8.课堂的三大要素包括、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9.教师在分配学生的座位时,最值得关注的是对的影响。10.人际交往必须以一定的符号系统为交往工具,和 是主要的人际交往工具。11.是指交往双方出现相互亲近的现象,它以。情感和谐及行动统一为特征。12.教师促成的纪律应该包括结构的和。13.教师的积极情绪状态往往会到学生身上,使教师与学生的意图、观点与情感都联 结起来,从而在师生间产生共鸣性的情感反应。14.处罚学生的消极的课堂行为,但不能采用讽刺挖苦、体罚和等手段。15.焦虑是教师对当前或预计到的对自尊心理有的任何情境所具有的一种类似于担忧 的反应倾向。

四、名词解释 1.定型的期望 2.人际关系 3.合作 4.竞争 5.问题行为

五、简答题 1.简述群体的含义和特征。2.教师的期望通过哪四条途径影响课堂气氛? 3.根据课堂纪律形成的原因,课堂纪律分成哪四种类型? 4.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有哪些?

六、论述题 1.群体动力的表现。2.简述课堂结构。

同步训练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促进和维持的功能。2.A[解析]松散群体是正式群体形成的第一阶段,仅仅是时间和空间上结成群体,还没有共 同活动的目的和内容。3.D[解析]略。4.A[解析]联合群体是正式群体形成的第二个阶段,它已有共同目的的活动.但活动还只具 有个人的意义。5.C[解析]1920 年阿尔波特让被试分别在单独情境和社会情境里工作,结果发现社会情境 中的效果要比一个人单独活动好。6.B[解析]略。7.B[解析]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的软情境,它通常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 合状态。8.B[解析]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协调学生的行为,以求课堂目标的最终实现,必然要

求学生共同遵守课堂行为规范,从而形成课堂纪律,即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9.D[解析]略。10.D[解析]勒温曾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种,不同的领导方式 会形成不同的课堂气氛,其中民主型的课堂气氛最佳。11.A[解析]教师促成的纪律有结构的创设和体贴,规定限制是结构创设,BCD 属于体贴。12.D[解析]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心理 距离。它的形成与变化取决于交往双方满足需要的程度。13.A[解析]略。14.A[解析]课堂里往往有消极和积极之分,积极的课堂行为是与促进课堂教学目的实际相 联系的行为,消极的课堂行为是干扰课堂教学的行为。15.B[解析]问题行为是一个教育性概念,差生、后进生和优秀生都有可能发生问题行为。差生、后进生是对学生的总体评价,但在正常的班级里人数较少,所以两者的概念是不同的。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解析]群体对个人活动可以起促进作用也可以起阻碍作用,其决定因素是 ABCD 四个选项,和规模的大小没有关系。2.ABCDE[解析]人际吸引和人际排斥是学生在课堂里处于不同的地位。题中的各项都是影 响人际吸引和排斥的主要因素。3.ABCE[解析]正式团体就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明文规定的群体。D 属于非正式团体。. 4.ABDE[解析]教师促成的纪律包括结构的创设和体贴,其中采纳学生的意见属于体贴的范 畴。5.CDE[解析]问题行为的化分方法有多种,其中的一种是将它分为扰乱性行为和心理问题 行为两种,还有一种是将它分为品行性问题行为、性格性问题行为和情绪上、社会上的不成 熟行为。

三、填空题 1.课堂情境 2.人际关系 3.动机 4.正式;非正式 5.联合群体;集体 6.从众 7.消极的 8.学生 9.人际关系 10.语言符号系统;非语言符号系统 11.人际吸收;认知协调 12.创设;体贴 13.投射 14.剥夺学习权利 15.潜在威胁

四、名词解释 1.定型的期望:人们对教师在学校情境中执行任务往往有一种比较固定的看法,即使某一 位教师的外貌谈吐并不符合这种固定的看法,人们还是会按照这种固定的看法去看待和解释 教师们的行为。2.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心理距离。3.合作:学生们为了共同的目的在二起学习和工作或者完成某项任务的过程。4.竞争:个体或群体充分实现自身的潜能,力争按优胜标准使自己的成绩超过对手的过程。5.问题行为:指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 学习的行为。

五、简答题 [答案要点] 1.群体.是介乎于组织与个人之间的人群结合体。具体地说,就是指在组织机构中,由若 干个人组成的为实现目标而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规定其行为规范的人群结合 体。它的基本特征有: ④群体由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 ②群体成员根据一定的目的承担任务,相互交往。协同活动;③群体成员受共同的社会规范制约。2.(1)接受。教师通过接受学生意见的程度,为不同学生创造不同的社会情绪气氛。(2)反馈。教师通过输入信息的数量、交往频率、目光注视、赞扬与批评等向不同期望的学生提供不同 的反馈。(3)输入。教师向不同期望的学生提供难度不同、数目不等的学习材料,对问题做 出程度不同的说明、解释、提醒或暗示。(4)输出。教师允许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听取学 生回答问题的耐心程度等,都会对课堂气氛产生不同的影响。3.(1)教师促成的纪律。刚入学的小学生往往需要教师给予较多的监督和指导,需要教师为 他们的学习和工作设置一个有结构的情境,即组织一个良好的集体结构。这样的“结构”就 是教师促成的纪律。(2)集体促成的纪律。从入学开始,同辈人的集体在学生社会化方面起 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他们开始对同学察言观色.以便决定应该如何思考和如何行事。(3)任 务促成的纪律。每一次任务都有其特定的纪律,有时某一项任务会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而 对其他诱人的活动置之不理。(4)自我促成的纪律。当外部的纪律控制被个体内化之后成为 个体自觉的行为准则时,自律便出现了。4.(1)教师的领导风格。参与式领导注意创造自油空气。鼓励自由发表意见。不把自己的意 见强加于人,而监督式领导则待人冷淡,只注重于集体讨论的进程,经常监督人的行为有无 越轨。(2)班级规模。班级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3)班级的性质。不同的 班级往往有不同的群体规范和不同的凝聚力。(4)对教师的期望,人们会按固定的看法去解 释教师们的行为。

六、论述题 [答案要点] 1.教师在课堂管理中要善于利用群体动力,实现课堂的促进功能。(1)群体凝聚力。群体凝聚力指群体对每一名成员的吸引力。它可以通过群体成员对群体的忠诚、责任感、荣 誉感、成员之间的友谊感和志趣等来说明。教师应采取措施提高课堂里群体的凝聚力。首先,要了解群体的凝聚力情况。其次,要帮助课堂里所有的学生对一些重大事件与原则问题保持 共同的认识和评价,形成认同感。再次.引导所有学生在情感上加入群体,形成归属感。最 后,给予恰当的赞许和鼓励,形成力量感。(2)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群体规范的形成经历三个阶段:相互影响阶段;出现一种占优势的意见;由于趋同倾向而导 致评价、判断和相应行为上的一致性。(3)课堂气氛。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的软情境,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 感的综合状态。课堂气氛具有独特性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课堂气氛可以分成积极 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其中积极的课堂气氛不仅有助于知识的学习,而且也会促进 学生的社会化过程。(4)课堂里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变化,取决吁交往双方需要满足的程度。吸引与排斥、合作与竞争是课堂 里主要的人际关系。人际吸引和人际排斥使学生在课堂里处于不同的地位,课堂管理中必须 重视课堂里的被嫌弃者和被孤立者。有效的课堂管理应该协调合作和竞争的关系,使两者相 辅相成,成为实现键进功能的有益手段。2.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课堂结构。它包括课堂情境结构 和课堂教学结构。(1)课堂情境结构 ①班级规模的控制 班级过大容易限制师生交往和学生参加课堂活动的机会,阻碍课堂教学的个别化,有可能导 致课堂出现较多的纪律问题。②课堂常规的建立 课堂常规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课堂行为准则.能够使课堂行为规范化。③学生座位的分配 分配座位时,一方面要考虑课堂行为的有效控制,预防纪律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又要考虑 促进学生间的正常交往,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并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2)课堂教学结构,能使教师满怀信心地按照教学设计。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①教学时间的合理使用:课堂活动有学业、非学业、非教学活动三种类型,学业活动时间越 多学业成绩越好。②课程表的编制:编制应尽量将核心课堂安排在学生精力充沛上。其次,文理学科,形象性与抽象性学科交错安排。③教学过程的规划。

2011 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同步训练试题及答案 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同步训练试题及答案(2)典型真题分析 1.衡量一个测验有效性、正确性的重要指标是()。(2008 年 4 月)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评析】答案为 B。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 度,它 是科学测量工具最重要的质量指标。此题旨在考查有效自编测验的特征。2.根据教学评价的功能,可将其分为()。(2007 年)A.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B.常模参照评价与标准参照评价 C.配置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 D.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 【评析】答案为 C。从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而言.可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根据教 学评价资料的处理方式,可分为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从教学评价的功能看。可分 为配置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根据教学评价的严谨程度,可分为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

同步训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称 为()。A.教学测验 B.教学评价 C.教学测量 D.教学鉴定 2.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A.作出分析 B.作出判断 C.进行评估 D.作出决策 3.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自我评估,或者凭教师的平常观察记录或与 学生的面谈而进行的教学评价属于()。A.配置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4.对学生学习成就的解释采用了相对的观点。主要用于选拔(如升学考试)或编组、编班的 评价方法是()。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标准参照评价 D.常模参照评价 5.形成性评价通常发生在()。A.教学过程之前 B.学生毕业时 C.教学过程之后 D.教学过程之中 6.基于某种特定的标准来评价学生对与教学密切关联的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的评价 方式称为()。A.常模参照评价 B.正式评价 C.标准参照评价 D.非正式评价 7.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根据其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或名次)来报告评 价结果的评价方式称为()。A.常模参照评价 B.标准参照评价 C.配置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8.通常在一门课程或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对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进行的测定称为()。

A.配置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9.教学评价()测量和测验。A.不等同于 B.等同于 C.毫无关系 D.包括 10.标准化成就测验是指由专家或学者们所编制的适用于大规模范围内评定个体学业()。A.成就水平的测验 B.能力形成的测验 C.结构的测验 D.智力发展的测验 11.诊断性评价多半是在()实施。A.教学过程中 B.形成性评价之后 C.形成性评价之前 D.教学过程之后 12.通过对学生的家庭作业或课堂练习、论文、日记、手工制作的模型、绘画等各种作品进 行考查分析。并形成某种判断和决策的过程称为()。A.个案研究 B.观察分析 C.案卷分析 D.轶事记录 13.按照研究的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直接了解学生的行为表现。对所了解的事实加以记 录和客观的解释,以了解学生心理和行为特征的方法称之为()。A.观察法 B.心理测验法 C.谈话法 D.自述法 14.()可用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回忆,且可将学生的猜测可能性降到最小。A.选择题 B.是非题 C.论文题 D.填空题 1 5.()是衡量一个测验正确性的重要指标,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二、多项选择题 1.测验前的计划包括()。A.确定测验的目的

B.确定测验要考查的学习结果 C.列出测验要包括的课程内容 D.写下考试计划或细目表 E.选择适合的题型 2.以下关于教学评价与测量及测验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两者没有关系 B.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C.两者完全等同 D.教学评价以测量、测验的客观描述为基础 E.测量、测验的结果通过教学评价才能判断是否有实际意义 3.标准化成就测验的缺点体现在()。A.太过客观性 B.与学校课程之间的关系不协调 C.费时费力 D.测验结果的不当使用可能对个体产生不良影响 E.适用范围窄 4.自编测验的常见错误是()。A.教师过于相信自己的主观判断而忽视测验的信度和效度指标 B.教师对测验准备不够充分 C.测验太简单,题量小 D.教师不关心学生知识水平而使题过于复杂或过于简单 E.教师对测验的项目分类比例不一致 5.下列属于非正式评价的是()。A.测验 B.问卷 C.观察 D.谈话 E.布置作业

三、填空题 1.对认知和技能领域的学业成就的评价,最常用的评价手段是和教师自编测验。2.教学评价是一种系统化的持续的过程,包括确定评估目标、搜集有关资料、资料、形成价值判断以及做出决定等步骤。3.测量主要是一种收集资料数据的过程,是根据某种标准和一定的操作程序,将学生的学习确定为一种量值,以表示学生对所测问题了解的多少。4.对于情感以及道德行为表现的评价则常常采用——的评价手段,如案卷分析、观察、问卷量表以及谈话等。5.教师自编主观题的类型包括和问题解决题两类。6.教学测量和测验是对学习结果的客观描述,是对客观结果的主观判断与解释。7.常模是解释测验结果的,由总体测量结果的表示。8.细目表的形式是,一般纵栏表示学习结果,横栏表示课程的内容或范围,中间的栏 目就是教师根据自己的情况填上在测验中计划测量多大比例的学习结果和课程内容。9.自编题包括和主观题两种类型。教师使用哪一种类型的题目由测验的目的 10.是由题干和两个或更多的选项组成的,题干可以是直接提问或者以不完整的句子

的形式出现,而选项是提供可供选择的答案。选项中有一至多个正确答案的称作。11.是指要求学生用文字论述方式阐述相关观点的题目,回答字数可以从几段到几大 页不等,一般常用的是有限制的问答题和。12.问题解决题通常有两种形式:间接测验和。13. 信度指标通常以相关系数来表示,即用同一被试样本所得的两组资料的相关系数作为测 量一致性的指标,称为。14.测验结果的分析主要包括对本身的分析和对的分析两个方面。15.常用的观察的方法有行为检查单、和等级评价量表,检查单与评价量表的评价标 准不一样,检查单只需要做的判断,而等级评价量表是做的判断。

四、名词解释 1.教学测量 2.填空题 3.教师自编测验 4.晕轮效应 5.问题解决题

五、简答题 1.简述测验前的计划。2.标准化成就测验的特点。3.说明标准化成就测验的含义与优越性。4.简述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功能。

六、论述题 1.试述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分类。2.如何对教学评价结果进行处理与报告? 同步训练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题干为教学评价的定义。2.D[解析]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作出决策。3.B[解析]从教学评价的时机来看,教学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题干为形成性 评价的定义。4.D[解析]常模参照评价主要用于选拔和编组、编班等。5.D[解析]略。6.C[解析]根据教学评价资料的处理方式.可以将教学评价分为常模参照分析和标准参照分 析.题干为标准参照分析的定义。7.A[解析]略。8.D[解析]总结性评价又称终结性评价。9.A[解析]教学评析和测量、测验既有区别又有联系。10.A[解析]略。11.B[解析]配置性评价一般在教学开始前进行,而诊断性评价一般是形成性评价之后进行。12.C[解析]案卷分析是非测验的评价技术的一种。13.A[解析]观察法不只限于智能的发展。还包括学生生理、社会和情绪的发展。

14.D[解析]是非题和选择题都有猜测的可能。而填空题猜测的可能性较低。15.B[解析]略。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解析]略。2.BDE[解析]教学评价和测验测量既相区别又相联系。测量、测验是对学习结果的客观描 述,教学评价是对客观结果的主观判断与解释. 教学评价的主观判断必须以客观描述为基础,测量和测验的结果必须通过教学评价来判断。3.BD[解析]标准化成就测验的条件的标准化.测验的结果比较客观一致,适用的范围和时 限也较宽广,它具有客观性、计划性和可比性,但是它也存在自身的缺点,如:与学校课程 之间的关系不协调和结果的不当使用对个体造成的不良影响。4.ABC[解析]略。5.CD[解析]测验、问卷和布置作业都是学生在相同的情况下接受相同的评估。且采用的评 价工具比较客观。而非正式评价是指针对个别学生的评价。评价的资料大多是采用非正式方 式收集的。

三、填空题 1.标准化成就测验 2.描述并分析 3.行为与结果 4.非测验性 5.论文题 6.教学评价 7.参照标准统计平均值 8.两维表 9.客观题;内容 10.选择题;多选题 11.论文题;开放式论文 12.直接测验 13.信度系数 14.测验;教学活动 15.轶事记录;定性;定量

四、名词解释 1.教学测量:借助予学业测验来对教学成效进行定量考核的一种方法。2.填空题:呈现给学生一句或一段不完整的话或者直接提问,要求学生做简要回答。3.教师自编测验: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测验目的.自己编制的测验,是 为特定的教学服务的。4.晕轮效应:教师对学生的总体印象影响到对论文题目的评价。5.问题解决题:向学生提供一定的问题情境和目标情境。要求学生通过对知识进行组织、选择和运用等复杂的程序来解决问题。

五、简答题 [答案要点] 1.(1)确定测验的目的(2)确定测验要考查的学习结果(3)列出测验要包括的课程内容(4)写下 考试计划或细目表(5)针对计划测量的学习结果选择合适的题型。2.(1)测验是由专门机构或专家学者按一定测验理论和技术,根据全国或某一地区所有学校 的共同教育目标来编制的;(2)所有受试人所做的试题、时限等施测条件相同,计分手段和

分数的解释也完全相同。3.标准化成就测验是指由专家或学者们所编制的适用于大规模范围内评定个体学业成就水平的测验。优越性体现在三个方面:(1)客观性。在大多数情境下,标准化测验是一种比教 师发展出的测验更加客观的测量工具。(2)计划性。专家在编制标准化测验时.已经考虑到 所需的时间和经费,因此标准化测验比大部分的课堂测验更有计划性。(3)可比性。标准化 测验由于具有统一的参照标准,使得不同考试的分数具有可比性。4.(1)为师生调整和改进教学提供充足的反馈信息。(2)是学校鉴别学生学业成绩、家长了解 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3)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4)作为教育评价和决策的 依据。

六、论述题 [答案要点] 1.(1)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从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而言。有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之分。形成性评价通常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一般是由学生完成一些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测 验。总结性评价。或称终结性评价,通常在一门课程或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是对一个完整 的教学过程进行测定。(2)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根据教学评价资料的处理方式,有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之分。常模参照评价是指评价时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成绩为 参照标准,根据其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或名次)来报告评价结果。标准参照评价,是基于某 种特定的标准,来评价学生对与教学密切关联的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3)配置性评 价和诊断性评价。从教学评价的功能看。有配置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之分。配置性评价,或 称准备性评价,一般在教学开始前进行,摸清学生的现 有水平及个别差异,以便安排教学。诊断性评价.指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与个体差异;有时 指对经常表现学习困难的学生所做的评价,多半是在形成性评价之后实施。(4)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根据教学评价的严谨程度,有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之分。正 式评价指学生在相同的情况下接受相同的评估,且采用的评价工具比较客观,如测验、问卷 等。非正式评价则是针对个别学生的评价,且评价的资料大多是采用非正式方式收集的.如 观察、谈话等。2.(一)评分 评分时必须以一定的比较标准为依据。评分的标准可分为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两种. 绝对标 准是以学生所学的课程内容为依据。学生的分数和其他同学的回答情况没有关系。而且绝对 标准强调. 由于不同学生的学习起点和背景情况的差异. 所以他们的学习结果也是不可比较 的。它对应的评价方式。是标准参照评价。相对标准是以其他学生的成绩为依据,对应于常 模参照评价。相对标准的评价不仅与学生自己的成绩有关.还与 其他同学的成绩有关。合理的评分过程应包括如下步骤:①搜集有关学生的信息,信息可以来源于不同类型、性质 的测验甚至观察的评价方式。例如.教师对学生期末学习成绩的评价.通常是期末考试成绩 占 70%,平时作业和考试成绩占 20%,课堂表现占 10%。②系统地记录下评价的结 果.并随时保持最新的结果。③尽量将搜集的资料量化.用数据来表示学生的学习情况。④ 为了把评价的重点放在最终的学习成就。教师需要加大最后测验得分的权重。⑤评价应该以 成就为依据。而其他特征的评价,不要和成就的评价混杂起来。(二)合格与不合格 有些课程采用合格与不合格来评价学生的成就。(三)其他报告方式 除了常用的评分方法.教师还可以使用其他方式来报告评价结果。

2011 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同步训练试题及答案(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同步训练试题及答案

典型真题分析 1.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学会调适,二是。(2007 年)【评析】寻求发展,此题旨在考查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2.如果某学生怕狗,你如何用“系统脱敏法”消除他对狗的惧怕反应?(2008 年 4 月)【评析】第一步可以先让他看各种狗的照片、谈论狗;第二步再让他远远观看拴起或关起的 狗;第三步最后让他接近狗、摸狗、抱起狗。此题旨在考查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在实际 心理辅导中的具体运用。同步训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正确的健康概念应指()。A.没有疾病 B.身体状实 C.不但躯体健康而且心理健康 D.心理素质高 2.下列选项中,对心理健康理解不正确的是()。A.心理健康是比较而言的,从健康到不健康只是程度的不同,而无本质的区别 B.心理健康反映的是某一段时间内的特定状态,而不应认为是固定的和永远如此的 C.心理健康标准是一个发展的文化的概念,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D.心理健康等于没有疾病或疾病仅限于躯体疾病 3.学校心理辅导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下列对学校心理辅导理解正确的一项 是()。A.学校心理辅导以少数有心理问题的个别学生为服务对象 B.心理辅导把工作的重点放在预防心理问题的出现和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上 C.学校心理辅导侧重于学生的心理与行为障碍矫治的心理治疗 D.心理辅导等同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4.心理辅导的途径有多种,下列陈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专门开设的心理健康课程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讲授为主的有关课程,另一种是开 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B.心理辅导与班级、团队的日常活动没什么区别 C.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渗透在学科教学中来实施 D.个别辅导最能体现心理辅导中因材施辅的原则 5.罗杰斯在其“以人为中心的治疗”中将“无条件积极关注”看做心理辅导的前提之一,这体现了学校心理辅导的()。A.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D.尊重学生主体性原则 6.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主要组成是()。A.心理障碍学生 B.正常学生

C.重度心理健康问题 D.大多数学生 7.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A.理性的惧怕 B.原因不明的惧怕 C.非理性的惧怕 D.持久性的惧怕 8.对一件具体的事物、动作或情境的恐惧称之为()。A.泛化恐怖症 B.单纯恐怖症 C.广场恐怖症 D.社交恐怖症 9.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 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称为()。A.心理测验 B.心理咨询 C.心理辅导 D.心理评估 10.学校心理辅导的主要方式一般有两种,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学校心理辅导有团体辅导和个别辅导这两种主要的方式 B.团体辅导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预防辅导为主 C.个别辅导是以少数学生为对象,以矫治辅导为主,属补救性的辅导 D.经常逃学的学生、有学习障碍的学生更适合于进行团体辅导 11.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称为()。A.行为塑造 B.行为训练 C.行为矫正 D.行为强化 12.提出情绪辅导方法的心理学家是()。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艾里斯 D.雅各布松 13. 通过角色训练增强自信心,然后将所学得的应对方式应用到实际生活情境中的行为演练 方式称之为()。A.自我控制训练 B.肯定性训练 C.自我强化训练 D.自我监督训练 14.首创全身松弛训练法的心理学家是()。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艾里斯 D.雅各布松 15.小王总是怀疑自己家的门没有上锁,因此常常要反复检查,它的这种行为属于()。A.焦虑 B.强迫行为 C.强迫观念 D.强迫恐惧

二、多项选择题 1.在理解与把握心理健康标准时,应考虑()。A.判断时应兼顾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方面 B.心理健康具有相对性 C.心理健康只是一种状态 D.心理健康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过程 E.心理健康是一个社会评价问题 2.以下属于抑郁症的表现的是()。A.情绪消极、悲伤、颓废、淡漠,失去满足感和生活的乐趣 B.消极的认识倾向 C.心跳加快、过度出汗、肌肉持续性紧张 D.动机缺失、被动,缺少热情 E.躯体上疲劳、失眠、食欲不振等 3.进食障碍包括()。A.神经性厌食 B.贪食 C.异食癖 D.节食 E.暴饮 4.示范法由于范例的不同有()。A.辅导教师的示范 B.角色的示范 C.他人提供的示范 D.电视、录像的示范 E.有关读物的示范 5.学校心理辅导的内容包括()。A.学习辅导 B.心理救助 C.生活辅导 D.职业辅导

三、填空题 1.焦虑症可采用肌肉放松、方法,运用自助性认知矫正程序,指导学生缓解考试前的 焦虑。2.日本的疗法,强调当事人力求控制强迫症状的努力,以及这种努力所导致的对症状 出现的专注和预期。另一种有效的方法是暴露与反应。3.恐怖症可分为单纯恐怖症、恐怖症和恐怖症。4.观点认为恐怖是焦虑的移置,即个人将焦虑转移到不太危险的事物之上,从而避免 了对焦虑来源的忧虑。

5. 1948 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应包括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健康,1989 年,又在健康的含义中增加了的健康。6.焦虑症是一种与威胁不相适合的以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7.抑郁症是以持久的为特征的神经症。8. 人格障碍是长期固定的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由不成熟的不适当的或问题解决方式 所构成。9.是指少年性发育过程中不良适应,一般不属于性心理障碍。10.神经性厌食可采用行为疗法、疗法矫正,可采用法来治疗失眠。11.制定评估手段的参考架构基础是健康模式与模式。12.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包括全身松弛训练、和肯定性训练。13.是为心理评估搜集数量化资料的常用工具,是一种特殊的测量。按照所要测量的 特征,大体上可把心理测验分为认知测验和测验。14.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第一是学会调适,第二是寻求,前者是基本目标,后者是高 级目标。15.观察性的记录方式有项目检核表、和三种。

四、名词解释 1.心理健康 2.心理辅导 3.观察法 4.强迫行为

五、简答题 1.简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2.简述心理评估的意义。3.为了使会谈富有成效,教师应该注意哪些专门的技术? 4.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六、论述题 1.结合实际说明行为改变的几种方法。2.随着高考竞争的日益激烈,高考焦虑的学生也呈逐年增多的趋势。王某是本市某重点中 学的高三年级的男生,近一段时间以来一直情绪不好,每天在家闷闷不乐,不愿与人交流,睡眠不好,饭量减少,每天萎靡不振,上课时注意力难以集中,尽管每天学习时间很长,但 学习效率低下,在最近的模拟考试中成绩不升反降,因此他变得脾气暴躁,有时在家里无故 摔东西,甚至无故不去上学。试结合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对该学生考试焦虑症状进行指导。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健康归结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方面的内容。2.D[解析]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和过程,不仅仅指没有疾病。3.B[解析]A 项学校心理辅导的对象应是全体学生,c 项与 8 项矛盾,8 项为正确说法.D 项心理辅导不等二于心理治疗,它以发展辅导为主要内容。4.B[解析]心理辅导是一种专业活动.区别于口常活动。5.c[解析]略。6.B[解析]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主要是正常学生。7.C[解析]略。8.B C 解析]恐怖症可分为单纯恐怖症、广场恐惧症和社交恐怖症。题干属于单纯恐怖症的 概念。9.D[解析]略。10.I)[解析]对此类学生应适合于个别辅导。11.A[解析]略。12.C[解析]在改善学生认知的方法方面.艾里斯提出了理性情绪辅导方法。13.B[解析]略。14.D[解析]全身松弛训练法由雅各布松在 20 年代首创,经后人修改完成。15.B[解析]反复检查是动作,所以这种行为不属于强迫观念,选 B。

二、多项选择题 1.ABDE[解析]C 与 D 相矛盾.心理健康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种过程。2.ABDE[解析]只有 C 项属于焦虑症的反应.其他均为抑郁症的反应。3.ABC[解析]略。4.ABCDE[解析]范例不同,示范法有多种情况。5.ACD[解析]学校心理辅导的内容包括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职业辅导。

三、填空题 1.系统脱敏 2.森田;阻止 3.广场;社交 4.精神分析源 5.道德 6.客观 7.情绪低落 8.压力应对 9.性偏差 10.认知;肌肉松弛 11.疾病 12.系统脱敏法 13.心理测验;人格 14.发展 15.评定量表;轶事记录

四、名词解释 1.心理健康: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 生命的活动,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 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2.心理辅导:所谓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教师运用 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环 境,依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生活目标。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增强 与维持学生心理健康,使其在学习、工作与人际关系各个方面做出良好适应。3.观察法:按照研究目的,有汁划、有系统地直接观察学生个体的行为表现对所观察的事 实加以记录和客观的解释,以了解学生心理和行为特征的一种方法。4.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

感到极端焦虑。

五、简答题 [答案要点] 1.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几条途径:(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2)开设心理 辅导活动课。(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 健康教育。(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6)小组辅导。2.(1)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依据。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与咨询是一项高度个 别化的教育工作,为了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制定正确的辅导与咨询 方案,首先必须正确找出个体的问题症结。了解他所处的环境的特征,准确地把握他认识世 界的独特的观念。(2)检验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手段。心理评估不但是了解个体心理健康水平及其行为表现的工具,也是评价心理健康教育绩效的工具。心理健康教育成效如何,只能 从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症状减轻、心理素质的改善来加以确认。3.(1)倾听,倾听是专注而主动的获取信息的过程。(2)鼓励,在会谈中,辅导教师可以向对方提供鼓励信息。(3)询问,多提开放式问题,还要问看法与感受。(4)反映,反映就是辅导教师将受辅导学生表达出的思想、观念或流露出的情绪,加以综合 整理,用自己的语言再表达出来,以协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5)澄清,辅导教师应帮助对方整理思想。(6)面质,协助当事人弄清自己的真实感受。4.(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近年来我国各地中小学教师自发地开展各 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其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克服各种心理障碍. 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从更积极的意义上说,心理健康教育 是要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地发展。(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 充。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学生心理素质. 可以为有效实施道德教育提供良好的心理背景。

六、论述题 [答案要点] 1.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有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消退法、惩罚法、自我控制法等。(1)强化法。强化法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 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 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例如,一个学生不敢同老师说话,学习上遇到了疑难问题也没有勇气向老师求教,当他一旦敢于主动向老师请教,老师就给予 表扬.并耐心解答问题,这个学生就能学会主动向老师请教的行为方式。(2)代币奖励法。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 都可作为代币。当学生做出我们所期待的良好行为后,我们发给数量相当的代币作为强化物。学生用代币可以兑换有实际价值的奖励物或活动。代币奖励的优点是:可使奖励的数量与 学生良好行为的数量、质量相适应,代币不会像原始强化物那样产生“饱”现象而使强化失 效。(3)行为塑造法。行为塑造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 行为。有时候我们所期望的行为在某学生身 E 很少出现或很少完整地出现。此时我们可以 依 次强化那些渐趋目标的行为,直到合意行为的出现。例如,有人曾用行为塑造法让一个缄默 无语的孩子开口说话。(4)示范法。观察、模仿教师呈示的范例或榜样,是学生社会行为学习的重要方式。模仿学习的机制是替代强化。替代强化指学习者因榜样受强化而使自己也 间接受到强化。由于范例的不同,示范法有以下几种情况:辅导教师的示范。他人提供的示 范.电视、录像,有关读物提供的示范,角色的示范。(5)惩罚法。惩罚的作用

是消除不良行为。惩罚有两种:一是在不良行为出现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如否定评价、给予处分;二是在不良行为出现后。撤销一个愉快刺激。(6)自我控制法。自我控制是让当 事人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监督、自我强化、自我惩罚,以改善自身行为。从理论指导来说,它是一种经过人本主义心理学改善过的行为改变技术。其好处是:强调学 生个人责任感,增加了改善行为的练习时间。2.高考焦虑是一种复杂的情绪反应,这是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与其他种类的考试 焦虑相比较,高考焦虑有其特殊性,造成学生高考焦虑的主客观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客观因素 ①学校及教师的压力。不少学校以“片面追求升学率”作为学校的指导思想,教师的一切工 作都围绕学生的分数转,大搞题海战术,按考试成绩排名次、排座位.依据考试分数布置和 安排学生的课外作业量。教师以考试成绩的好坏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由于缺乏成功 的体验,学生逐渐对考试产生反感。单调的刺激、过严的要求,给学生带来强大的心理压力,势必对即将到来的高考形成恐惧、紧张和焦虑。②家长的高期望与压力。有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风”、,不顾孩子的实际水平与能力,不惜一切代价让孩子进重点学校,课余时间不惜花费重金让孩子上补习班,不许孩子有自己 的体闲娱乐时间.目的无非就是让孩子考上名牌大学。家长的期望水平过高,以及不当的教 育方式,只能加重学生的心理压力,加剧对高考的焦虑。③社会舆论及媒体的不当宣传及做法。每当高考来临时,大众媒体就开始制造紧张气氛,如请专家讲解有关高考的注意事项,请历 届高考状元讲成功的经验等等。这无疑增加了紧张气氛和神秘感. 会使学生更加紧张和焦虑。(2)主观因素 高考对中学生来说是人生面临的第一次重要的选择,关系到每个学生一生的前途与命运。面 对决定自己前途和命运的高考,学生必然会产生情绪的波动,甚至产生焦虑情绪。学生对高 考的重要性的认识、知识准备、以往的开始经历和体验、人格特征等是考试焦虑产 生的主要原因。(3)高考焦虑的辅导策略 高考焦虑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社会、学校、家庭、学生自身多方面共同努力,方能见效。①学校要转变教育观念。必须把“应试教育”观转变为“素质教育观”,学校应把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中心任务。把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 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检测教育与教学质量的标准,把课外活 动和节假日还给学生。这样才能避免学生产生考试焦虑,才能为社会培养身心健康的高质量 的人才。②寻求“社会支持”。寻求家长及社会对学生的支持,为学生的高考减压。家长应根据孩子 的特点和能力,为孩子确立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家长应该依据孩子的特点和能力,为孩子 确立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不要在高考前制遵循教育规律,适当宣传与高考有关的内容并制 定相关的政策,不要故意制造紧张气氛和神秘感,也不要在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公开宣扬 高考状元,更不要过分报道与高考有关的内容,为减轻学生的高考焦虑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 环境。③指导学生自我教育。由于学生个体因素是高考焦虑产生的重要原因,因此,学校可以指导 学生自我教育,使他们学会对高考焦虑做出积极、主动的应付。第一。改变不正确的认知与 评价;第二,调整期望值,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第三,改进学习方法,调整竞技状态; 第四,学习必要的应试技巧,在高考中的应考技巧是:要稳定情绪.全身放松;在答题前要 浏览试卷,统观全局;

回答每题前,一定要认真审题,理解题意;列好答题顺序,贯彻先易后难原则;统筹兼顾各 题,恰当分配答题时间;不忽视任何细节;注意克服定势的干扰;先求正确,再求速度,合 理使用时间等等。④学会自我放松训练。当考试焦虑严重地影响考生目前的状态时,专门的放松训练是非常有 效的。最正规、最易掌握的一种方法是“紧张一松弛渐进放松法”。这种力法是通过局部一 组一组的肌肉群的放松,循序渐进地括及全身。它的放松顺序是:手臂一头一躯干一 腿。放松还有想象性放松,深呼吸放松等等。总之,放松训练简便易行,所需时间短,不仅 仅是治疗考试焦虑的手段,也是解除学习疲劳的有效方法。总之,高考焦虑辅导应本着“内外兼顾、标本兼治”的原则,既要指导自我教育,又要重视 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寻求家庭、社会的积极支持.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学生的高考焦虑 行为,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2011 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同步训练试题及答案 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同步训练试题及答案(4)典型真题分析 1.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2008 年 4 月)A.依从 B.接受 C.认同 D.内化 【评析】答案为 C。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认同。此题旨在考查态度与品德 形成过程经历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依从,第三阶段内化。2.简述中学生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的主要表现。(2007 年)【评析】(1)形成道德信念;(2)自我意识增强;(3)品德结构更为完善。此题旨在考查中学生 道德发展自律性的主要表现。同步训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一个人的对人对己、对事、对物的态度是()A.与生俱来的 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 C.是遗传得来的 D.通过学习而形成的 2.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A.比较不稳定的 B.受先天因素制约的 C.时稳时变的 D.比较稳定的 3.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A.知识经验 B.观念和信念 C.道德认识 D.道德观 4.态度的构成要素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因素是()A.认知因素 B.情感因素 C.意向因素 D.情境因素 5.态度的行为成分是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A.行为方式 B.意向或意图 C.行为习惯 D.语言或行为 6. “亲其师、信其道”,主要表明了()的作用。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动机 D.道德意志 7.学生明知故犯,言行不一的主要原因是()A.道德情感异常 B.道德行为不良 C.道德意志薄弱 D.道德认识缺乏 8.首倡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A.柯尔伯格 B.皮亚杰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9.在哪个阶段,学生的伦理道德开始形成但又具有两极分化的特点()A.学前阶段 B.小学阶段 C.初中阶段 D.高中阶段 10. 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不知不觉受到群体的压力而产 生的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称为()A.模仿 B.从众 C.服从 D.感染 11.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 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称之为()A.模仿 B.从众

C.认同 D.内化 12. “榜样学习”的教育效应最适合的心理学解释理论是()A.强化说 B.认知失调论 C.从众说 D.观察学习理论 13.爱国主义情感属于()的道德情感。A.直觉的 B.想像的 C.行为的 D.伦理的 14.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阶段是()A.依从 B.认同 C.内化 D.坚定 15.品德是()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A.哲学 B.科学 C.心理学 D.伦理学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道德情感的是()A.爱国主义情感 B.集体主义 C.义务感 D.责任感 E.事业感 2.克拉斯沃尔和布卢姆将态度的水平分为()A.接受 B.注意 C.评价 D.组织 E.性格化 3.以下关于态度与品德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二者实质是相同的 B.二者结构是相同的 C.二者功能是相同的 D.二者范围是不同的 E.二者的内化程度是不同的 4.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主要包括()A.家庭教养方式 B.道德认知

C.社会风气 D.态度定势 E.同伴群体 5.当教师进行说服时,应当只提出正面的材料的有()A.低年级学生 B.高年级学生 C.解决当务之急的问题时 D.培养长期稳定的态度时 E.说服对象原本有相反观点时

三、填空题 1.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其结果是获得有关的道德观念,形成道德信 念。2.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包括直觉的道德情感、的道德情感和伦理的道德情 感三种。3.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4.态度涉及的范围较大,品德是态度中涉及的那部分,范围较小。5.皮亚杰把儿童的道德判断区分为和两种水平。6.柯尔伯格认为,个体的道德认知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大部分青年和成人都 处于水平。7.学生的态度与道德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他们所归属的的行为准则和风气影响。8.柯尔伯格认为,大多数 9 岁以下的儿童以及少数青少年处于——水平,包括惩罚服从取 向阶段和取向阶段。9.水平以普遍的道德原则作为自己行为的基本准则,能从人类正义、良心、尊严等 角度判断行为的对错,并不完全受外在的法律和权威的约束,而是力求寻求更恰当的社会规 范。10.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 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11.依从阶段的行为具有性、被动性、不稳定,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12.社会风气由大众媒介传播的信息,各种榜样的作用等构成。13.是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14.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是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结果而发生的 学习。他的大量实 验表明榜样在观察学习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5.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情感、态度、行为、品德等方面是通过对社会环境中他人 的观察模仿而获得的.因此。教师的榜样对学生的发展将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四、名词解释 1.性格化 2.态度定势 3.认知失调 4.替代强化 5.道德信念

五、简答题 1.简述态度的实质与结构。2.简述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

3.简述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4.道德情感的表现形式?

六、论述题 1.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2.试论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同步训练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态度是通过学习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根据定义可知态度不是天生的,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2.D[解析]品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只有经常地表现出一贯的规范行为,才标志着品德的形 成。3.B[解析]略。4.B[解析]态度的结构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其中情感因素处于核心地位。5.B[解析]略。6.B[解析]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由题干可知应选 B。7.c[解析]由道德的常识可知.学生明知故犯.言行不一的主要原因是道德意志薄弱。B、A、I)项表述不正确.故选 C。8. A[解析]美国柯尔伯格扩展了皮亚杰的理论和方法,他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两难故事法。9.C[解析]初中生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虽已形成但不成熟、不稳定。10.B[解析]略。11.D[解析]略。12.D[解析]班杜拉大量实验证明,榜样在观察学习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观察学习理论,可以用来解释榜样学习的教育效应。13.D[解析]伦理的道德情感即以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14.C[解析]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15.C[解析]品德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解析]道德情感渗透在人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中。2.ABCDE[解析]价值内化水平不同.态度也发生多种程度的变化,从最低水平开始.依次 是接受、反应、评价、组织和性格化。3.ABDE[解析]态度与品德既相区别又相联系。二者实质、结构一致,但范围和内化程度不 同。4.ACE[解析]道德认知和态度定势是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5.AC[解析]在选项 BDE 中,应当提供正反两方面的材料。

三、填空题 1.道德认识 2.想象 3.道德行为 4.道德规范 5.他律;自律 6.习俗 7.同伴群体 8.前习俗;相对功利

9.后习俗 10.模仿 11.盲目 12.社会舆论 13.认知失调 14.替代性 15.社会

四、名词解释 1.性格化:将各种伦理观念组织成一个内在和谐的系统之内.使之成为个人的性格的一部 分。2.态度定势:个体由于过去的经验,对所面临的人或事可能会具有某种肯定或否定、趋向 或回避、喜好或厌恶等内心倾向性。这种事先的心理准备或态度定势常常支配着人对事物的 预料与评价,进而影响着是否接受有关的信息和接受的量。3.认知失调:人类具有一种维持平衡和一致性的需要。即力求维持自己的观点、信念的一 致.以保持心理平衡。当认知不平衡或不协调。这样内心就会有不愉快或紧张的感受,个体 就试图通过改变自己的观点或信念,以达到新的平衡。4.替代强化:替代强化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如同自己也受到的强化一样。是一种 间接的强化方式。5.道德信念:指人对道德准则和规范的确信.并愿以它作为行动指南的意识倾向。

五、简答题 [答案要点] 1.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对于 该定义.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理解:(1)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 不是实际反应本身。(2)态度不同于能力,虽然二者都是内部倾向。能力决定个体能否顺利 完成某些任务,而态度则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3)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各种态度都是通过个体 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改变的。态度结构有三个成分:(1)态度的认知成分。指个体对态 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2)态度的情感成分。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 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3)态度的行为成分。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 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2.(1)认知失调。人类具有一种维持平衡和一致性的需要.即力求维持自己的观点、信念的 一致.以保持心理平衡。当认知不平衡或不协调时,内心就会有不愉快或紧张的感受。个体 就试图通过改变自己的观点或信念。以达到新的平衡。可以说,认知失调是态度改变的 先决条件。(2)态度定势。个体由于过去的经验.对所面临的人或事可能会具有某种肯定或 否定、趋向或回避、喜好或厌恶等内心倾向性,这种事先的心理准备或态度定势常常支配着 人对事物的预料与评价. 进而影响着是否接受有关的信息和接受的量。帮助学生形成对教师、对集体的积极的态度定势或心理准备是使学生接受道德教育的前提。(3)道德认知。态度与 品德的形成与改变取决于个体头脑中已有的道德准则、规范的理解水平和掌握程度. 取决于 已有的道德判断水平。根据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研究,要改变或提高个体的道德水平.必须 考虑其接受能力,遵循先他律而后自律、循序渐进的原则。3.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1)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 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服 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 人一致的行为。依从阶段的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性,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此

时个体对道德规范行为的必要性尚缺乏充分的认识. 也缺乏情感体验. 行为主要受控于外在 压力(如奖惩),而不是内在的需要。依从则可能得到安全.否则将受到惩罚。可以说.处于 依从阶段的态度与品德.其水平较低,但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阶段.是态度与品德建立的开 端环节。(2)认同。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 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与 依从相此,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 性等特点。主体虽然列道德行为规范本身仍缺乏清楚而深刻的认识与体验,但由于对榜样的 仰慕,在行为上就试图与榜样一致。认同的愿望越强烈,对榜样的模仿就越主动,在困难面 前就越能表现出坚强的意志和毅力。(3)内化。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在内化 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此时,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即 形成了。4.从表现形式上可分为三种:(1)直觉的道德情绪体验;(2)与具体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绪体 验;(3)与道德信念相联系的情绪体验。

六、论述题 [答案要点] 1.教师可以综合应用一些方法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态度与品德。常用方法如下:(1)有效的说服 低年级学生最好只提供正面论据,高年级学生可考虑提供正反两方面的论据。解决当务之急 的问题时应只提出正面观点,培养长期稳定的态度时应提出两方面的材料。说服对象原本有 相反观点时,教师应主动呈现两方面观点,说服对象原本没有相反观点时,只呈现正 面观点。教师的说服不仅要以理服人,还要以情动人。教师进行说服时,应以学生原有的态度为基础,逐步提高要求。(2)树立良好的榜样 给学生呈现榜样时,应考虑到榜样的年龄、性别、兴趣爱好、社会背景等特点,以尽量与学 生相似,另外,给学生呈现受人尊敬、地位较高、能力较强且具有吸引力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 经过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的行为有一定的约束力量,使成员承担 执行的责任。具体操作程序:①清晰而客观地介绍问题的性质;②唤起班集体对问题的意识;③清楚而客 观地说明要形成的新态度; ④引导集体讨论改变态度的具体方法; ⑤使全体学生一致同意把 计划付诸实施;⑥学生在执行计划中改变态度;⑦评价改变的态度,使态度进一步概括 化和稳定化。(4)价值辨析:鼓励学生努力发现自身的价值观,并根据自己的价值选择来行事。需经历三 阶段七个子过程 ①选择阶段:包括:a.自由选择;b.从多种可选范围内选择.c.充分考虑各种选择之后 再进行选择。②赞赏阶段:包括:a.喜爱自己的选择并感到满意;b.愿意公开承认自己的选择。③行动阶段:包括:a.按自己的选择行事;b.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加以重复。(5)给予恰当的奖励和惩罚 奖励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①要选择、确定可以得到奖励的道德 行为。②要选择、给予恰当的奖励物。同一种奖励物,其效用可能因人而异,要选用对个人 来说最有效的奖励物。③应强调内部奖励,外部奖励不可过多使用。应引导学生进行自

我强化。可采取两种惩罚方式: 一是给予某种厌恶刺激; 二是取消个体喜爱的刺激或剥夺某种特权等。另外,角色扮演、小组道德讨论等方法也很有效。2.第一,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在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品德迅速发展,处于伦理形成时期。伦理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是道德关系的概 括,伦理道德是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中学阶段是道德 信念和道德理想形成,并以此指导行动的时期。中学生逐渐掌握伦理道德,并服从它,表现 为独立、自觉地依据道德信念、价值标准等去行动,使学生的道德行为更有原则性、自觉性。(2)自我意识增强。在品德发展的过程中,中学生更加关注自我道德修养,并努力加以提高。中学生对自我道德修养的反省性和监控性有明显的提高,这为产生自觉的道德行为提供了有 效的前提。(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由于不断地实践、练习,加之较为稳定的道德信念 的指导,中学生逐渐形成了与道德伦理相一致的、较为定型的道德行为习惯。(4)品德结构 更为完整。中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三者相互协调,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动 态结构,使他们不仅按照自己的道德准则去行动,而且也逐渐成为稳定的个性心理结构的一 部分。第二,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1)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从总体上看,初中 即少年期的品德虽然具有伦理道德的特性,但仍旧不成熟、不稳定,具有动荡性,表现在道 德观念的原则性、概括性不断增强,但还带有一定程度的具体经验特点。(2)高中阶段品德 发展趋向成熟。高中阶段或青年初期的品德发展进入了以自律为主要形式、应用道德信念来 调节道德行为的成熟时期,表现在能自觉地应用一定的道德观点、信念来调节行为,并初步 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

2011 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同步训练试题及答案 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同步训练试题及答案(5)典型真题评析: 1.学生学习是为了改变自己在班集体中的排名,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评析】答案为 C。认知内驱力是指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陈述和解决问题 的倾向。附属内驱力是指学生为得到家长和教师的赞扬而学习。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儿童希 望通过获得好成绩来提高自己在家庭和学校中地位的学习动机。2.动机有激活、和三个基本功能。【评析】指向 强化 此题旨在考查动机的三个基本功能。同步训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需要层次理论是()提出的。A.罗杰斯

B.班杜拉 C.奥苏伯尔 D.马斯洛 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A.近景性内部动机 B.近景性外部动机 C.远景性内部动机 D.远景性外部动机 3.如果个体对成功或失败作任务难度归因,从归因因素角度讲,这种归因属于()。A.外部、不可控和不稳定归因 B.外部、可控和稳定归因 C.外部、不可控和稳定归因 D.外部、可控和不稳定归因 4.下列情境中代表内在动机的情境是()。A.课间休息时,小李回到教室里做作业 B.王老师对张华的测验成绩表示满意 C.校长在全校大会上宣布三好学生名单 D.陈英每天独自看几小时电视,5.在学习较容易的内容时,动机水平为(),最有利于学习。A.较低 B.中等 C.较高 D.以上都不对 6.成就动机由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组成,这是()的理论。A.罗杰斯 B.班杜拉 C.奥苏伯尔 D.阿特金森 7.学生在学习上争取得好成绩的主观愿望在心理学上称作()。A.学习动机 B.学业动机 C.成功期待 D.成就需要 8.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在()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A.儿童早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9.根据维纳的两维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是()。A.能力 B.努力 C.任务 D.运气 10.口渴会促使个体做出觅水的活动,这是动机的()。A.导向功能 B.激活功能 C.调节与维持的功能 D.强化功能 11.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力求成功者最可能选择的任务的成功概率为()。A.25% B.50% C.75% D.100% 12.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A.线性关系 B.U 型关系 C.倒 U 型关系 D.平行关系 13.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B.社会性动机 C.直接性动机 D.志向性动机 14.一般说来,由()支配下的行为更具有持久性。A.交往动机 B.外在动机 C.内在动机 D.无意识动机 15.将学业的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个人内部的稳定因素,指的是归因于()。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二、多项选择题 1.正强化的方法包括()。A.奖学金 B.对成绩的认可 C.表扬 D.改善学习E.给予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2.小军为了得到父母的奖励而努力学习,这种学习动机是()。A.低级的学习动机 B.高尚的学习动机 C.外部学习动机 D.内部学习动机 E.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3.认为学习是外部行为的变化的是()。A.桑代克 B.巴甫洛夫 C.斯金纳 D.加涅 E.维纳 4.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A.学习需要 B.学习迁移 C.学习心理 D.学习期待 E.学习技能 5.青年期()内驱力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社会发展的内驱力 E.学习内驱力

三、填空题 1.低级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己的,学习动机只来源于自己眼前的利益。2.与学习动机中其他内驱力相比,附属内驱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3.高尚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同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4.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5.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将学习动机分为学习动机和学习动机。6.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内驱 力三个方面组成。7.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他认为成就动机可以分为力求成功的动机和 的动机。8.班杜拉把强化分为三种:直接强化、强化和自我强化。9.期待包括结果期待和期待。10.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同时,也影响到自我效能感的形成。11.是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如同自己也受到强化一样,是一种间接的强化方 式。12.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 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13.马斯洛提出人有五种基本需要,高级的是的需要。14. 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的,需要层次的理论是 主义心理学在 动机领域的体现。15.即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

四、名词解释 1.学习期待 2.动机水平3.附属内驱力 4.自我效能感

五、简答题 1.简述动机的含义及功能。2.简述成就动机理论及其教育意义。3.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是怎样的? 4.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六、论述及案例分析题 1.论述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2.李华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学生,他的最大特点就是贪玩,学习不用功。每次考试他都有侥 幸心理,希望能够靠运气过关。这次期末考试他考得不理想,他认为这次是自己的运气太差 了。请运用维纳的归因理论来分析:(1)他的这种归因是否正确?这种归因对他以后的学习会产生怎样的影响?(2)如不正确,正确的归因应是怎样的?(3)对教师来讲,正确掌握维纳归因理论有何意义? 同步训练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是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2.c[解析]内部动机由内部心理因素转化而成;外部动机由外部客观条件激发而成;近景性 与远景性学习动机是从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及其作用的久暂 来划分的。“为中华之 崛起而读书”,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远景性内部动机,故选 c。3.C[解析]略。4.A[解析]内部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例如,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等 因素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5.C[解析]略。6.D[解析]成就动机理论将动机分为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这一理论的代表人 物是阿特金森。7.B[解析]在心理学上,学生在学习上争取得好成绩的主观愿望被称作学业动机,故选 B。8.A[解析]各方面内驱力随年龄、性别、个性特征、社会地位和文化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在 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9.A[解析]B 选项为不稳定的内在原因;C 为稳定的外在原因;D 为不稳定的外在原因。10.B[解析]动机的激活功能即动机会促使人产生某种活动。故此题选 B。11.B[解析]力求成功者选择的任务难度适中,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难度过低和过高的 任务。12.c[解析]略。13.A[解析]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将学习动机分为近景的直接动机与 远景的间接动机。题干所述正是远景的间接动机的概念。14.c[解析]略。15.A[解析]努力、运气属于不稳定因素,任务难度属于外在因素。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解析]正强化指通过奖赏,以增加活动出现的概率。2.ACE[解析]略。3.BCD[解析]应当详细了解这些科学家所代表的流派。4.AD[解析]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 力系统。5.AB[解析]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 不变,在青年期,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

三、填空题 1.自我中心论 2.降低 3.利他主义 4.诱因 5.内部;外部 6.附属 7.避免失败 8.替代性强化 9.效能 10.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归因方式 11.替代性强化 12.高尚 13.自我实现 14.行为;人本 15.自我强化

四、名词解释 1.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2.动机水平:指对问题解决的迫切程度,它决定于被主体解决问题的需要诱发的情绪详态。3.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 好的一种需要。4.自我效能感: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于 l977 年提出的,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 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五、简答题 [答案要点] 1.所谓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 动力。动机一般具有以下三种功能:(1)激活功能,即动机能激发人产生某种活动。(2)指向 功能,即在动机的作用下,人的行为将指向某一目标。(3)强化功能,即当活动产生以后。动机可以维持和调整活动。2.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它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 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成就动机是人类所独有的,它是后天获得的具有社 会意义的动机。在学习活动中,成就动机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动机。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 人物是阿特金森。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 是避免失败的动机。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要注意:对力求成功者.要调动其积极性,就应当给 予新颖且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安排竞争的情境,严格评定分数等方式来激起其学习动机;而 对于避免失败者,则要安排少竞争或竞争性不强的情境,如果取得成功则要及时表扬给予强 化.评定分数时要求稍稍放宽些,并尽量避免在公众场合下指责其错误。

3.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不是直接的,而且以学习行为为中介的。通常,学习动机作 用和学习效果是统一的。而学习行为除了受学习动机的调节和控制外,它还要受学习基础、教师指导、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智力水平、个性特点、健康状况等一系列主客观因素的制 约。因此,只有把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效果三者放在一起加以考查,才能看出学习动 机与学习效果之间既一致又不一致的关系。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 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条件,在学习中,激发学习动机固然是重要的,但 应当把改善各种主客观条件以提高学习行为水平作为重点来抓。只有抓住了这个关键. 才能 保持正向一致和正向不一致。消除负向一致与负向不一致。4.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外要求教 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 度,这样,才能创设问题的情境。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多种多样,并应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 终。

六、论述及案例分析题 [答案要点] 1.(1)学习动机的培养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①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来培养学习动机。学习动机作为引起学习活动的动力 机制,是学习活动得以发动、维持、完成的重要条件.并由此影响学习效果。而学习动机之 所以能影响学习效果,是因为它直接制约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动机强,学习积极性高,在学习中能专心致志。具有深厚持久的学习热情,遇到困难时有顽强的自制力和坚强的毅力。反之,缺乏学习动机则学习积极性必然降低,这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学习动机可以影 响学习效果。同时学习效果也可以反作用于学习动机。如果学习效果好,学生在学习中所付 出的努力与所取得的成绩成正比,学习动机就会得到强化,从而巩固了新的学习需要.使学习更有成效。这样。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相互促进。从而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②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来培养学习动机。利用直接发生途径主要考虑如何使学 生原有的学习需要得到满足。由于认知内驱力是最稳定、最重要的学习动机,因此满足学生 的认知需要有利于培养新的学习需要。为此,教师应耐心有效地解答学生提出的问 题,精心组织信息量大、有吸引力的课堂教学,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同时,教师要积极引 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认识到知识的价值,以形成掌握更多知识、探 究更深问题的愿望。从间接途径考虑,主要应通过多种活动,提供各种机会,满足学生其他 方面的要求和爱好。(2)学习动机的激发可以有以下几种途径: ①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要想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 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外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这样,才能创设问题的情境。②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应尽量使学生集中 注意力,使学习紧张一点;而在学习较复杂、较困难的课题时,则应创设轻松自由的课堂气 氛。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 要尽量心平气和地慢慢引导,以免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③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对学习效果有明显的 影响。这是因为,一方面学习者可以根据反馈信息调整学习活动,改进学习策略.另一方面 学习者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或避免再犯错误而增强了学习动机,从而保持了学习的主动 性和积极性.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④正确指导结果归因. 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学生对学习结果的归因对以后的学习行为会产生 影响。一般而言,无论对优生还是差生,将学业成败归因于主观努力的方面均是有利的,这 可使优生不至于过分自傲、能继续努力,使差生不至于过分自卑,也能进一步努力学习,以

争取今后取得成功。2.(1)不正确。他将行为的原因归因为外部的不可控制的因素。这样他就对自己的行为不用 负责,因此学习动机不高,学习成绩也不会提高.甚至会越来越差。(2)他应该将其归因为自己的内部的可控制因素如不努力。如果他认为学习失败是不努力造 成的,那他就会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学习一定可以获得成功。(3)有助于教师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有助于根据学生行为及其结果推断出个体的 稳定心理特征和个性差异,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 生的学习动机,对于改善其学习行为,提高其学习效果也会产生一定的作用。此外,归因训 练还有助于提高自我认识。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正确归因,对消极的归因进行辅导。如果 一个学生长期处于消极的归因心态就有碍于人格的成长,如惯于逃避的学生,他们经常将失 败归为能力不足,将成功归于运气或任务容易.长此以往,成为一种习惯,就会演变为一种习得无助感。

2011 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同步训练试题及答案 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同步训练试题及答案(6)典型真题评析: 1.学习原有知识对新学习的影响属于()。A.逆向迁移 B.负迁移 C.顺向迁移 D.正迁移 【评析】答案为 C。正迁移指一种学习中学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负迁移也称 干扰。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顺向迁移:先前的学习对后来学习的影响。逆向 迁移:后来的学习对先前学习的迁移。2.闻一知

十、触类旁通指的是学习中的()。A.定势现象 B.迁移现象 C.记忆现象 D.创造性 【评析】答案为 B。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 影响。迁移是一种普遍的现象。“闻一知十”“触类旁通”就是典型的迁移形式。、同步训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被称为()。A.正迁移 B.负迁移 C.顺向迁移 D.逆向迁移 2.桑代克提出的学习迁移理论是()。A.形式训练说 B.经验泛化说 C.相同要素说 D.关系转换说 3.按照学习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化水平进行的划分,可以分为()。A.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B.正迁移与横向迁移 C.普通迁移与特殊迁移 D.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4.从迁移的观点来看。“温故而知新”属于()。A.顺向负迁移 B.逆向负迁移 C.逆向正迁移 D.顺向正迁移 5.会讲英语的人学习德语,学得比其他人快,这是属于()。A.正迁移 B.负迁移 C.纵向迁移 D.逆向迁移 6.由于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生的迁移称为()。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水平迁移 D.垂直迁移 7.一个学生的学习迁移往往受他的学习意图或学习心向的影响,这种现象称为()。A.经验泛化作用 B.学习定势作用 C.分析概括作用 D.相同要素作用 8.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有一句说的就是典型的正迁移现象()。A.举一反三 B.聪明过人 C.思维敏捷 D.物以类聚 9.下述所列的迁移说中,被认为是缺乏科学根据的是()。A.形式训练迁移说 B.同化学习迁移说 C.经验类化迁移说 D.认知结构迁移说 10.心理定势对解决问题具有()。A.积极作用 B.消极作用

C.既有积极也有消极作用 D.没有作用 11.心理学上“水下击靶”实验所支持的迁移理论是()。A.形式训练说 B.相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说 D.关系转换说 12.最早的有关学习迁移的一种代表性理论是()。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概括原理说 D.关系转换说 13.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提出者是()。A.桑代克 B.贾德 C.奥苏伯尔 D.布鲁纳 14. 由于具有较高的概括水平的上位经验与具有较低的概括水平的下位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而发生的迁移称为()。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水平迁移 D.垂直迁移 15. 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 形成一种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这种迁移方式称()。A.顺应性迁移 B.同化性迁移 C.重组性迁移 D.水平迁移

二、多项选择题 1.数学学习中由数字运算到字母运算的转化,属于()。A.自上而下的迁移 B.自下而上的迁移 C.正迁移 D.负迁移 E.水平迁移 2.下列属于正迁移的是()。A.数学审题技能的掌握对物理、化学审题的影响 B.在学校爱护公物的言行影响在校外规范自己的行为 C.外语学习中,词汇的掌握对阅读的影响 D.学习汉语字母发音对英语字母发音的影响 E.举一反三 3.以下属于影响迁移的客观因素的是()。A.教师指导

B.学习材料特性 C.媒体 D.认知结构 E.智力 4.下列关于传统与现代的迁移理论,说法正确的是()。A.传统的迁移理论是完全没有科学依据的,现代理论有科学理论做支撑 B.传统的迁移研究是比较宏观的、粗线条的;现代的则是比较微观、细致的 C.现代迁移研究较重视认知特性的探讨 D.传统的迁移理论对迁移研究无实质性进展,现代迁移理论促进了迁移研究的深化 E.关系转换理论和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属于现代的迁移理论 5.两任务的共同成分可能是()。A.刺激 B.反应 C.环境线索 D.学习目标 E.态度

三、填空题 1.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代表了从观点解释迁移的一种主流倾向。2.学完单词 coat 后,再学习raincoat 时,可以产生迁移。3.陆钦斯的实验是定势影响迁移的一个典型例证。4. 学生学习了 m(a+b)=ma+mb 后,错误地得出 lg(a+b)=lga+lgb,这在迁移心理学中称。5.学习化学中锂、钠、钾等金属元素概念时,它们相互之间的影响是迁移。6.从迁移的影响方向来分类,学习迁移可以分为和。7.关系转换说的代表人物是,他强调是学习迁移的一个决定因素。8.根据迁移的内容不同.将学习划分为迁移和迁移。9. 迁移是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 类事物中去。10.从迁移的角度看,合理编排教学内容的标准就是使教材达到结构化、、网络化。11.以等人为代表提出产生式理论.认为如果两种情境中有产生式的交叉或重叠,则 可以产生迁移。12.是使有效的教材发挥功效的最直接的环节。13.现代迁移理论的主要观点有两种,一种是强调认知结构在迁移中的作用,一种是强调外 界环境与主体的对迁移的影响。14.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促进和两种。15.迁移是习得的知识、技能与行为规范向的关键环节。

四、名词解释 1.学习迁移 2.定势 3.重组性迁移 4.一般迁移

五、简答题 1.简述迁移的作用。

2.简述认知结构的迁移观。3.简述迁移与教学的辩证关系。4.简述促进学习迁移的主要措施。

六、论述题 1.阐述早期的四种迁移理论的主要因素。2.结合实例分析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同步训练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根据迁移性质不同,可将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题干为负迁移的含义。2.C[解析]早期迁移理论中,桑代克提出的是共同要素说。认为两种情境中有相同要素时能 发生迁移。3.A[解析]略。4.D[解析]顺向迁移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发生影响,逆向迁移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发生 影响; 凡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称正迁移,起干扰或抑制作用称负迁移。“温 故而知新”属于顺向正迁移.故选 D。5.A[解析]根据迁移的分类,会讲英语的人学习德语,学得比其他人快,体现一种学习对另 一种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这属于正迁移。故选 A。6.C[解析]题干为水平迁移的定义。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将学习迁移划分为 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7.B[解析]定势即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题干即为学习定势 的作用。8.A[解析]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9.A[解析]形式训练说是最早的迁移理论,被认为是缺乏科学的依据。10.C[解析]定势既可以成为积极的正迁移的心理背景.也可以成为负迁移的心理背景.或 者成为阻碍迁移产生的潜在心理背景,故其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11.C[解析]贾德在“水下击靶”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经验类化说。12.A[解析]略。13.C[解析]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14.D[解析]垂直迁移又叫纵向迁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下而上的迁移.二是自上而 下的迁移。15.A[解析]略。

二、多项选择题 1.BC[解析]数字运算对字母运算的影响是积极的,因此是正迁移;数字运算是下位的较低 层次的,因此是自下而上的迁移。2.ABCE[解析]D 属于负迁移,两种学习之间相互干扰。3.ABC[解析]认知结构和智力属于个人因素即主观因素。4.BCD[解析]A 项错在“完全没有科学依据” ;而 E 项关系转换理论应属于传统迁移理论。5.ABCDE[解析]两任务的共同成分可以是学习材料、环境线索、学习结果、学习过程、学习目标等方面的,也可以是态度、情感方面的。

三、填空题 1.认知 2.具体 3.量杯 4.负迁移 5.水平6.正迁移;负迁移 7.苛勒;顿悟 8.一般;具体 9.同化性 10.一体化 11.安德森 12.教学程序 13.相互作用 14.阻碍 15.能力与品德转化

四、名词解释 1.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 活动的影响。2.定势: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 促进和阻碍。3.重组性迁移:指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 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4.一般迁移: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

五、简答题 [答案要点] 1.(1)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把从学习中积 累起来的方法和知识迁移到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上来,把从学校里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各 种不同的实际情境中,解决现实中的各种问题,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否准 确、有效地提取有关经验来理解新知识、解决新问题,这实际上就是一个迁移的问题。(2)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 键环节。迁移是习得的知识,技能与行为规范向能力与品德转化的关键环节。(3)迁移规律 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应用有效的迁移原则,学习者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得更快、更好,并在适当的情境中主动、准确地应用原有的经 验,防止原有经验的惰性化。2.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知识学习发生的影响,这就是迁移。所以,认知 结构是知识迁移的重要原因。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已有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不受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新学习是不存在的。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它是学生头脑中全部观念的内容和组织。个人认知结构在内容和组织方式上的特征,称为认知结构变量,主要包括可利用性、可辨别 性和稳定性。原有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这三个变量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影响的。如果学生在 某一领域的认知结构越具有可利用、可辨别性和稳定性,那么就越容易产生迁移。3.①使学生产生最大程度的迁移是有效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

②真正有效的教学必须依据迁移规律。4.(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六、论述题 [答案要点] 1.(1)形式训练说。它是以官能心理学为依据,认为人的各种活动都由相应的官能所主宰,各种官能分别从事不同的活动,迁移要经过一个“形式训练”的过程才能产生。迁移是无条 件的、自动发生的。(2)共同要素说。当两种情境中有相同要素或共同要素时,迁移才能产 生。相同或共同要素指相同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刺激相似而且反应也相似时,两情境的迁 移才能发生,相同联结越多,迁移越大。迁移是非常具体的并且是有条件的,需要有共同的 要素。(3)经验类化理论。贾德的经验类化理论则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贾德认为,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4)关系 转换理论。习得的经验能否迁移,取决于个体能否理解各个要素之间形成的整体关系,能否 理解原理与实际事物之间的关系. 即对情境中一切关系的理解和顿悟是获得一般迁移的最根 本要素。2.第一,相似性。两项学习任务中含有共同成分的多少决定相似性的大小。如所含共同成 分较多将产生较大的相似性,并导致迁移的产生。以学习材料的相似性为例.英语和法语这 两种学习材料在很多方面具有相似性,因此彼此之间很容易产生正迁移。而英语和汉语之间 的共同成分较少.相对而言,不容易产生迁移。第二.原有认知结构。原有认知结构对后继学习的影响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迁移方式。原有认 知结构的特征直接决定了迁移的可能性及迁移的程度。原有认知对迁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 下三个方面:(1)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2)已有知 识经验的概括水平。已有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越大,效果越好;已有知 识经验的概括水平越低.迁移的范围越小,效果也越差。(3)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 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这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第三.学习的心向和定势。先前的学习对后面同类或相似课题的学习的影响即为学习定势。许多实验表明.学习定势对新课题的解决有两方面的作用:促进和阻碍。陆钦斯的”量杯” 实验是定势影响迁移的一个典型例证。2011 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同步训练试题及答案 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同步训练试题及答案(7)典型真题评析: 1.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成熟时期所对应的年代是()。A.20 世纪 20 年代到 50 年代 B.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 C.20 世纪 60 年代到 70 年代末 D.20 世纪 90 年代起 【评析】答案为 C。此题意在考查教育心理在西方发展的历程。四-f 时期分别对应的年代需 要熟练掌握。2.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A.廖世承 B.房宗岳 C.潘菽 D.陆志伟 【评析】答案为 A。1924 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陆志伟翻译 出版了桑破弃的《教育心理晕概论》。同步训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问大致为()。A.19 世纪 20 年代以前 B.19 世纪 80 年代 C.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 D.20 世纪 80 年代 2.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了解学生的注意稳定性、情绪状态和个性特征所采用的研 究方法是()。A.测验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 3.()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A.教学工具 B.教学环境 C.教学设施 D.教学媒体 4.60 年代初,()发起课程改革运动,自此,美国教育心理学逐渐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 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A.布鲁纳 B.桑代克 C.皮亚杰 D.廖世承 5.在教育心理学看来,()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 研究所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A.教学内容 B.教学媒体 C.教学环境 D.评价/反思过程 6.教育心理学成熟时期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思潮掀起一场教

育改革运动。A.人本主义 B.行为主义 C.认知心理学 D.信息论 7.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年。A.1879 B.1897 C.1789 D.1798 8.()是研究如何促使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并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A.主动性研究 B.反思性研究 C.合作性研究 D.社会文化研究 9.调查法中技术性最强的方法是()。A.测验法 B.问卷法 C.观察法 D.谈话法 10.心理科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成就最大的一种方法是()。A.观察法 B.谈话法 C.实验法 D.问卷法

二、多项选择题 1.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的要素有()。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E.教学环境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如何学 B.如何教 C.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D.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E.如何管理学生 3.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体现在()。A.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B.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C.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D.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疾病 E.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4.学生这一因素主要从两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A.群体差异 B.年龄差异 C.性别差异 D.学习方式差异 E.个体差异 5.心理学研究的具体任务包括()。A.描述和测量 B.解释和说明 C.预测和控制 D.探索和发现

三、填空题 1.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2.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环境两部分,后者涉及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 和社会文化背景等。3.布鲁纳在 1994 年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主动性研究、、、和社会文化研究。4.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教学之前对教学设 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反思。5.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的一种。

四、名词解释 1.教育心理学 2.学习过程 3.自然实验法 4.教学过程

五、简答题 简述教师在学与教过程中的地位。

六、论述题 试述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略。2.B[解析]从“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中可看出该研究方法为观察法。3.D[解析]教学媒体是教学中具有独特意义的因素,是教学内容的载体。4.A[解析]成熟时期西方心理学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60 年代初,布鲁纳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5.C[解析]教学环境关系到学生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对学生认知发展有积极作用,因此它 是课堂管理研究的重要范畴。6.A[解析]在成熟时期,人本主义掀起了一场教育改革运动。7.A[解析]1879 年 w.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研究心理学的实验室,这一事件 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8.B[解析]四方面有各自的研究范畴,主动性研究是研究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与学过程; 反恩性研究是研究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 合作性研究是研究如何使学生共享学与 教的过程中所涉及的人类资源;社会文化研究是研究社会文化背景如何影响学习过程与结 果。9.A[解析]测验法是调查法中技术性最强的方法。10.C[解析]略。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解析]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过程主要包括五种要素,分别是:学生、教师、教学内 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2.ABC[解析]略。3.ABCE[解析]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在实际中主要 体现为帮助教师了解问题、预测干预学生,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和为教学提供理论指导方 向。4.AE[解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它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即群体差异和 个体差异。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属于群体差异,而学习方式的差异属于个体差异。5.ABC[解析]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探索心理现象的事实、本质、机质和规律。具体来 说,包括描述和测量、解释和说明、预测和控制三个方面。

三、填空题 1.教材课程 2.社会 3.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 4.评价/反思过程 5.应用

四、名词解释 1.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广义的教育心理学是指研 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我们通常所说的是狭义的教育心理学,它专指学 校教育心理学,即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2.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 能和态度的过程。3.自然实验法:就是在自然的情况下即教育情境下创设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某种心理活 动而进行研究的方法。4.教学过程: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 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

五、简答题 [答案要点]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但这并不否定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地位。学校教育需

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 的作用。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方面。这是 教师心理研究的主要问题。

六、论述题 [答案要点] 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蜿蜒曲折的过程,从最初的被附庸于普通心理学或被融合 于发展心理学,到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1)初创时期(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1903 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 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l913~1914 年,又发展成三大卷 《教育心理学大纲》。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这一时期特点: 著作内容多是以普通心理学的原理解释实际的教育问题,主要是一些有关学习的资料。(2)发展时期(20 世纪 20 年代到 50 年代末)这一时期的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 段:20 世纪 20 年代以后.西方教育心理学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大大 地扩充了自己的内容。30 年代以后,学科心理学成了教育心理学的组成部分。40 年代,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50 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的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等成果也影响和改变了教育心理 学的内容。这一时期的特点:出版书目的版本种类繁多,体系五花八门,内容大多取自普通心理学和儿 童心理学等各科心理学。只有学习这一课题是各书共有的。可以说,这时的教育心理学尚未 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3)成熟时期(20 世纪 60 年代到 70 年代末)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体 系出现了某些变化。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日趋集中,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 的学科正在形成。这一时期,西方教育心理学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60 年代初,由 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人本主义思潮也掀起了一场教育改革运动。美国教育心理学比较 重视研究影响教学的社会心理因素。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也方兴未艾,对计算机辅助教 学的教学效果和条件做了大量的研究。(4)完善时期(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完 善,内容越来越丰富。随着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理论被大量介绍到美国,加之认知心理学研 究的深刻影响,人们对学习的概念的理解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学习和教学过程及其条件也研 究得越来越深入细致,教育心理研究越来越注重为教学实践服务,发展了许多有效的教学模 式。布鲁纳总结教育心理学十几年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 究、合作性研究和社会文化研究。此外,80 年代后期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研究达到了一个 新的水平。

第二篇:内蒙古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全真模拟题及答案(六)

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内蒙古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全真模拟题及答案(六)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全真模拟题六(中学)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1.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是()。A.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 B.非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 C.正式教育的主要标志 D.非正式教育的主要标志

2.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是惟一被认可的思想,天道、神道与人道往往合二为一,这是指古代学校教育特征的()。

A.道统性 B.阶级性 C.刻板性 D.专制性

3.主张“教育事业应该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这一观点的学者是()。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维多里诺

4.美国学者舒尔茨根据人力资本理论推算出教育水平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A.28% B.33% C.38% D.53%

5.学校的校园的总体结构和布局、场所及校园环境卫生等均属于学校的()。A.制度文化

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B.组织文化 C.物质文化 D.观念文化

6.个体身体的发展遵循着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的规律,心理的发展总是从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等,这是指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的()。

A.差异性 B.阶段性 C.顺序性 D.不平衡性

7.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

A.决定性因素 B.辅助因素 C.影响因素 D.引导性因素

8.高中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特殊任务是要解决认识问题和()。A.情感问题 B.价值问题 C.意志问题 D.个性问题

9.属于教学策略特征的是()。A.引导性 B.现实性 C.综合性 D.科学性

10.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A.遗传的相互作用

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B.成熟的相互作用 C.环境的相互作用 D.教师的相互作用

11.我国《教师法》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A.事务员 B.工作人员 C.公务员 D.专业人员

12.素质教育的特点包括()。A.淘汰性 B.片面性 C.选拔性 D.全面性

13.课程评价中,目标评价模式的提出者是()。A.皮亚杰 B.布鲁纳 C.布鲁姆 D.泰勒

14.在教学进程的基本阶段中,中心环节是()。A.运用知识 B.引发动机 C.巩固知识 D.领会知识

15.为了使学生作好上课前的各种准备,通常在上课开始时,教师需要进行的一项工作是()。

A.检查复习B.组织教学

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C.布置作业 D.提问答疑

16.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A.测验的长度 B.测验的信度 C.测验的难度 D.测验的效度

17.有关人生观教育、世界观教育、革命理想与传统教育、劳动教育、自觉纪律教育等都属于德育内容中的()。

A.思想教育 B.政治教育 C.心理教育 D.道德教育

18.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这一原则是()。

A.教育的一致性原则 B.导向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疏导原则

19.坚持性善论,主张儿童是德育的主体,德育必须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的发展需求。这一理论特征反映的德育模式是()。

A.模仿模式 B.认知模式 C.体谅模式 D.行动模式

20.班级管理的对象是班级中的各种管理资源,主要是对()。A.时间的管理

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B.财产的管理 C.学生的管理 D.信息的管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21.近代__________的出现,开辟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22.信息技术的特点是以多媒体与__________为核心。

23.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第二层次是个体的心理活动,最高层次是__________活动。

24.__________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少年期表现出来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

25.课程目标是指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它有四个方面的规定性: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和__________性。

26.__________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不仅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德育、体育、美育等的基本途径,在学校整个系统中居于中心地位。

27.在如何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上,现代教学论强调教与学二者的辩证关系,认为教师主导作用应与学生__________结合。

28.__________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29.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__________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30.班集体的教育作用表现在,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有利于训练学生的__________能力。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31.班主任了解学生包括对学生个体的了解和对学生群体的了解两部分。()32.课外活动的内容,是根据教育的培养目标、课外活动的具体要求、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以及校内外实际来安排的。()

33.基础型课程的教学是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基础,研究型课程的教学是拓展型课程的学习基础。()

34.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教师的指导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

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35.在教育这种特定环境下,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是学习者,是受教育者。()36.教育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

37.教学特别要注意教学卫生,要求学生在坐、立、阅读、书写和其他学习活动中保持正确的姿势,保护学生的视力。()

38.已经实施的班级规章制度不需要做宣传教育。()39.发展性评价重视量化的评价方法。()

40.班主任工作总结一般分为两类: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一般在学期学年末进行。()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41.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42.信息技术对教育有哪些影响? 43.简述因材施教及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44.简述学生文化的特征。

45.教师布置作业时应遵守哪些基本要求?

五、论述题(10分)46.有人认为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传授知识,智力的发展是教学无法直接掌控的,而且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更无法在教学过程中同时实现。

请用所学教育学理论评析这一观点。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2.A3.B4.B5.C6.C7.A8.B9.C10.C11.D12.D 13.D14.D15.B16.D17.A18.D19.C20.C

二、填空题

21.学校系统22.网络技术23.社会实践24.身体状态25.操作26.教学27.能动性

28.德育目标29.道德要求30.自我教育

三、判断题

31.√32.√33.×34.√35.√36.×37.√38.×39.×40.√

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四、简答题 41.【答案要点】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42.【答案要点】

(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教育开始迈向网络时代。

43.【答案要点】

(1)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2)其基本要求有二:第一,针对学生的特点有区别地教学;第二,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44.【答案要点】

学生文化的特征是:(1)过渡性;(2)非正式性;(3)多样性;(4)互补性。45.【答案要点】

(1)作业内容要符合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并要有代表性:(2)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3)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4)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

五、论述题 46.【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它违背了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可相互转化。第一,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规律性的知 识;第二,必须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第三,重视教学中学生的操作与活动;第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更多资讯请关注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http://nm.zgjsks.com

相关推荐:2014年内蒙古教师招考信息汇总

第三篇: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全真模拟题及答案(六)

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全真模拟题及答案

(六)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全真模拟题六(中学)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1.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是()。A.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 B.非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 C.正式教育的主要标志 D.非正式教育的主要标志

2.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是惟一被认可的思想,天道、神道与人道往往合二为一,这是指古代学校教育特征的()。

A.道统性 B.阶级性 C.刻板性 D.专制性

3.主张“教育事业应该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这一观点的学者是()。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维多里诺

4.美国学者舒尔茨根据人力资本理论推算出教育水平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A.28% B.33% C.38% D.53%

5.学校的校园的总体结构和布局、场所及校园环境卫生等均属于学校的()。A.制度文化 B.组织文化 C.物质文化 D.观念文化

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6.个体身体的发展遵循着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的规律,心理的发展总是从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等,这是指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的()。

A.差异性 B.阶段性 C.顺序性 D.不平衡性

7.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

A.决定性因素 B.辅助因素 C.影响因素 D.引导性因素

8.高中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特殊任务是要解决认识问题和()。A.情感问题 B.价值问题 C.意志问题 D.个性问题

9.属于教学策略特征的是()。A.引导性 B.现实性 C.综合性 D.科学性

10.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A.遗传的相互作用 B.成熟的相互作用 C.环境的相互作用 D.教师的相互作用

11.我国《教师法》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A.事务员 B.工作人员 C.公务员 D.专业人员

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12.素质教育的特点包括()。A.淘汰性 B.片面性 C.选拔性 D.全面性

13.课程评价中,目标评价模式的提出者是()。A.皮亚杰 B.布鲁纳 C.布鲁姆 D.泰勒

14.在教学进程的基本阶段中,中心环节是()。A.运用知识 B.引发动机 C.巩固知识 D.领会知识

15.为了使学生作好上课前的各种准备,通常在上课开始时,教师需要进行的一项工作是()。

A.检查复习B.组织教学 C.布置作业 D.提问答疑

16.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A.测验的长度 B.测验的信度 C.测验的难度 D.测验的效度

17.有关人生观教育、世界观教育、革命理想与传统教育、劳动教育、自觉纪律教育等都属于德育内容中的()。

A.思想教育 B.政治教育 C.心理教育 D.道德教育

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18.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这一原则是()。

A.教育的一致性原则 B.导向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疏导原则

19.坚持性善论,主张儿童是德育的主体,德育必须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的发展需求。这一理论特征反映的德育模式是()。

A.模仿模式 B.认知模式 C.体谅模式 D.行动模式

20.班级管理的对象是班级中的各种管理资源,主要是对()。A.时间的管理 B.财产的管理 C.学生的管理 D.信息的管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21.近代__________的出现,开辟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22.信息技术的特点是以多媒体与__________为核心。

23.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第二层次是个体的心理活动,最高层次是__________活动。

24.__________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少年期表现出来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

25.课程目标是指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它有四个方面的规定性: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和__________性。

26.__________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不仅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德育、体育、美育等的基本途径,在学校整个系统中居于中心地位。

27.在如何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上,现代教学论强调教与学二者的辩证关系,认为教师主导作用应与学生__________结合。

28.__________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

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29.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__________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30.班集体的教育作用表现在,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有利于训练学生的__________能力。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31.班主任了解学生包括对学生个体的了解和对学生群体的了解两部分。()32.课外活动的内容,是根据教育的培养目标、课外活动的具体要求、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以及校内外实际来安排的。()

33.基础型课程的教学是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基础,研究型课程的教学是拓展型课程的学习基础。()

34.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教师的指导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

35.在教育这种特定环境下,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是学习者,是受教育者。()36.教育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

37.教学特别要注意教学卫生,要求学生在坐、立、阅读、书写和其他学习活动中保持正确的姿势,保护学生的视力。()

38.已经实施的班级规章制度不需要做宣传教育。()39.发展性评价重视量化的评价方法。()

40.班主任工作总结一般分为两类: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一般在学期学年末进行。()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41.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42.信息技术对教育有哪些影响? 43.简述因材施教及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44.简述学生文化的特征。

45.教师布置作业时应遵守哪些基本要求?

五、论述题(10分)46.有人认为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传授知识,智力的发展是教学无法直接掌控的,而且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更无法在教学过程中同时实现。

请用所学教育学理论评析这一观点。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1.A2.A3.B4.B5.C6.C7.A8.B9.C10.C11.D12.D 13.D14.D15.B16.D17.A18.D19.C20.C

二、填空题

21.学校系统22.网络技术23.社会实践24.身体状态25.操作26.教学27.能动性

28.德育目标29.道德要求30.自我教育

三、判断题

31.√32.√33.×34.√35.√36.×37.√38.×39.×40.√

四、简答题 41.【答案要点】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42.【答案要点】

(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教育开始迈向网络时代。

43.【答案要点】

(1)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2)其基本要求有二:第一,针对学生的特点有区别地教学;第二,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44.【答案要点】

学生文化的特征是:(1)过渡性;(2)非正式性;(3)多样性;(4)互补性。45.【答案要点】

(1)作业内容要符合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并要有代表性:(2)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3)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4)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

五、论述题 46.【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它违背了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可相互转化。第一,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规律性的知 识;第二,必

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须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第三,重视教学中学生的操作与活动;第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第四篇:申论模拟题及部分答案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综合分析材料的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时限:建议阅读给定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资料

1.湖南省有关负责人5月在全省金融安全区创建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透露,一些地方党干部,湖南少数党政干成了赖帐大户,仅拖欠农村信用社的借款就高达20.7亿元,欠贷时间最长的达20年。

2.张家界市2001年清欠时发现,党政部门和国家工作人员逾期未还的贷款达1.2亿多元。2002年6月,湘乡市农村信用联社清算多年的“死贷烂账”发现,党政机关、财税、公检法司等部门干部欠账4435万元。湘潭市2002年清查发现,少数干部倚仗权力久拖不还的贷款共有1872笔,本息合计5431万元,拖欠最长的14年,金额最小的350元,其中县处级干部4人,科级干部188人。截至2002年10月底,株洲市国家公职人员拖欠银行、信用社贷款1926笔,6710万元,涉及1674人。其中党政机关和市直各部门1329笔,3887.34万元,涉及1078人,欠贷时间最长的,竟有20年。

3.当官的不还贷,导致部分群众对收贷工作心存抵触。一些群众直言不讳地对上门收贷的信用社员工说:有本事先清收干部的欠款,他们还了,我们再还。”

4.湖南银行信贷资金90%以上来自居民和单位存款,大量赖账、逃帐导致银行不良贷款的包袱越来越重.在一些金融环境较差、逃废金融债务严重的地区,有的国有银行已经在慢慢撤退或者收缩业务,把木量资金转投外地。湖南省一领导透露,近几年湖南省流出的资金约有2000多亿元。

5.党政干部为啥赖账?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某镇党委书记诉苦,现在乡镇财政十分紧张,完不成税收任务只好向信用社、个人借款;建学校或教师发不出工资也只好向信用社贷款,其中有一部分就是以个人名义借的。有的干部为了支持自已管辖的乡办、村办企业,以担保方式向银行或信用社贷款,结果企业搞砸了,致使贷款无力偿还。

6.据记者调查,部分基层党政干部出现失信问题,有历史的原因。目前醴陵市义务教育负债达2400多万元,每学期开学便出现工程队锁学校校门、银行扣押学杂费和下拨经费等问题。截至2001年底,湖南省农村中小学负债25.3亿元,其中有一部分是银行和信用社贷款。这些都是在“两基”达标期间兴建或改造校舍形成的。

7.相当一部分党政干部借款却是谋私。大部分贷款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中期,部分党政干部利用职权为自己或为亲友下海经商、办企业、建房或买房、炒股等向银行、信用社借或担保的。办企业、做生意、炒股亏了,他们就无力偿还了。而银行的钱“不借白不借,不用白不用”,有的人根本就没想到要还款,甚至仗势赖账。

8.湘乡市公安局一个民警,1997年在担任某乡派出所所长时利用职务之便,从大田信用社贷款4.7万元;此后本息未还分文。信用社多次催收,他以种种借口拖延应付,一直拒绝在贷款催收通知书上签字,并且扬言:“我就是不在催收通知书上签字,看能把我咋样!”他多次强调没钱还,但是却抽着20多元一包的芙蓉王香烟,一点也没有因欠账生活紧张的样子。

9.湘乡市一法庭庭长1996年从当地的壶田信用社借贷44.55万元,去年本息合计已逾70多万元.他曾对收贷人员说,自己是帮别人贷的款,别人的生意亏了.所以就没发还了。他甚至要信用社的同志权衡一下报与不报的利弊:如果信用社向市里汇报,他就彻底没发还了;如果不报,他还可以没年还1.2万元的利息.而据群众反映,他有一辆桑塔纳私车.

10.据,《中国青年报》(5月19日)的报道反映,这种现象当然不仅仅在湖南一省,各地都相当程度地存在着。

11.部分地方采取了一些清欠措施。张家界市从2001年开始就下决心“彻底清欠”,市政府对逾期贷款未还的19名国家工作人员进行了通缉;纪检监督部门对副科级以上干部进行了500多人次诫勉谈话;数千人次被扣发工资还贷;387名限期仍未还的国家工作人员被债权办公开暴光;10余户企业受到银行不再贷款和工商税务严加监管的联合制裁;180多名逃废债务的国家工作人员被依法提起诉讼,通过强制执行收回贷款本息。从2007年7月开始,湘潭市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不良贷款清收工作。2003年3月,株洲向赖帐人员下达了限期还清贷款,否则予以停职、免职和辞职的“3号文件”。自2003年5月12日起,邵阳开始对拖欠银信贷款和公款的单位负责人和个人进诫勉谈话,要求个人欠款于本月追究到位,单位欠款作出还款计划。在强大的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压力下,欠款党政部门和国家工作人员纷纷想方设法还贷。目前这些地方已收回部分不良贷款数亿元。然而,一些地方尚未采取行动,一些党政干部仍在观望,甚至自恃有权拒不还贷。

12.在一些地方,清欠带来了社会信用的整体回归。最早行动的张家界市社会信用环境明显好转,银行放贷信心增强。全市新增贷款6亿多元。创6年来新高,贷款增幅高于GDP增长3.5个百分点。

13.今年5月15日,湖南省政府副省长徐宪平公开表示;“对这种连起码的诚信意识都不具备的干部,不得重用提拔。情节严重的,要给予相应的党纪处分。他强调,要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各种手段,遏制和严惩失信行为。将清欠效果与干部任用、干部考核挂钩,对个人拖欠金融债务或为他人提供贷款担保而不承担担保责任的,要责令其停职还贷。公职人员拖欠的贷款,3年要完成清收70%以上。

14.当我们想通过各种教育来灌输诚实守信这种品德的时候,一名矿工给我们上了震撼的一课。湖南涟源市“4?16”湖南娄底矿难发生后,清理遇难矿工的遗物时,在矿工聂清文的遗体附近,发现了一顶用粉笔写有遗言的安全帽:“骨肉亲情难分舌,欠我娘200元,我欠邓曙华100元,……。”聂还在帽子上对妻子莲香说要带好孩子,孝顺父母,“一定会有好报的”,还叮嘱妻子一定要将他火葬。相信读过这则报道的人,都会被这份特殊的留言所震动。遗言即像一笔流水帐,更像在和妻子唠家常,没有哗众取宠之浮躁,没有对死亡的恐惧,没有对煤矿老板的责难,没有对政府监督安全生产不力的抱怨。正因为如此,这顶安全帽上的饿遗言才显得惊世骇俗,使我们这些活着的人为之感慨万端。

15.按照民间的惯例,没有欠条的债务人死后,所欠的就成了“死债“一种最基本的宽容也要求债权人不去追究这点利益。然而,聂清文却留下了这样的令人难以置信的遗言。对矿工聂清文的举动,大家都萌生一种久违的感动。正如娄底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胡旭说的,”那就是我们一些老百姓的生活,你无法不流泪。“

16.目前农村信用社久欠不还的贷款中,很大一部分是领导干部造成的。因为他们手中有权力,信用社不敢得罪。湘乡农村信用联社主任冯某说,信用社好多工作需要所在地领导支持,迫不得已,不该借的也借了。对于通过打官司收回的贷款,银行、信用社都缺乏信心。一是因为不愿挫伤各方面的关系,二是花钱打官司,常常是赢了有没有什么用。

17.在法学家的眼中,契约意识是一个市民社会健全发展的基础。曾有学者提出我国的信用制度之所以建立不起来,是因为我们的乡土社会缺乏一种信用土壤。事实上,现实生活中最应当讲信用的官员、商人等却违背了这样的基本准则。正如某些欠债的官员和商人,他们最应当恪守欠债还钱这样的自然法则,但其表现却令人失望。

三、申论要求

(一)用200字概括出给定材料的主要内容。要求:准确、简明、有条理。(20)

(二)提出解决给定材料所反映问题的对策意见。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条理清楚,语言简明,不超过400字(30分)

(三)根据给定材料,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1000字以上的文章。要求联系实际,观

点鲜明,条理清楚,语言流畅。(50分)

答案

(一)该文反映了当前各地存在的金融信贷安全问题和诚信危机问题:部分党政干部利用手中职权贷款,欠帐不还,金融机构大量贷款不能按时回收,影响了金融机构正常的贷款工作,打击了银行信心,进而影响了社会经济的两性发展。相当一部分党政干部借款却是为了某私有钱不还,供自己享用,此举带来了信用危机的负效应,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可喜的是,党和政府已采取措施清理欠款,并已取得初步成效,从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二)针对湖南少数干部的赖帐行为,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在广大干部中开展“学习聂清文,树立诚实守信职业道德”的教育活动,引导干部特别是赖帐干部和赖帐单位领导比比聂清文的高尚品德、想想自己缺失诚信的不良行为,争做诚实守信的好干部。

二、当地政府要会同金融部门认真清理机关范围和干部欠帐,分清责任,分别处理,以便营造良好的信贷环境。

三、党政机关要采取行政措施,责令欠帐干部限期归还贷款,对违轨者可扣发工资还贷,情节严重的给予降职、免职、辞职等行政处分和党纪处理,以警效尤。

四、加强舆论监督,通过公开谈话,内部通报、直至新闻媒体暴光等渠道,既公开久拖不还者的失信行为,又进行诚实宣传,形成诚实守信的舆论氛围。

五、运用法律手段,对逃废银行债务的国家工作人员依法提起诉讼,强制收回贷款。

六、在干部任用、考核中重视其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对诚信意识不具备的干部,不得提拔重用。

(三)略

第五篇: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全真模拟题(六)

QQ交流群: 21113629

4中公教师考试网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全真模拟题(六)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1.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是()。A.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 B.非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 C.正式教育的主要标志 D.非正式教育的主要标志

2.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是惟一被认可的思想,天道、神道与人道往往合二为一,这是指古代学校教育特征的()。

A.道统性 B.阶级性 C.刻板性 D.专制性

3.主张“教育事业应该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这一观点的学者是()。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维多里诺

4.美国学者舒尔茨根据人力资本理论推算出教育水平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A.28% B.33% C.38%

总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清路38号金码大厦B座9层、11层

全国统一报名电话:4006-300-999

网址:http:///jszg/kaoshitiku/ 教师资格考试资料辅导:http:///jszg/ziliaofudao/

总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清路38号金码大厦B座9层、11层 全国统一报名电话:4006-300-999

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

下载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教育学部分 共七套模拟题文库(★)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教育学部分 共七套模拟题文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1年幼儿教育学模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我国创办的第一个幼儿教育机构是(B )。 A.乡村幼儿园 B.湖北武昌的湖北幼稚园 C.北平香山幼稚园 D.蒙养院 2.幼儿教育是对( D)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 A.4-5岁......

    2018年护士资格考试模拟题及答案1-100

    2018年护士资格考试模拟题及答案1~100题 1.听见患者带金属音的咳嗽时应警惕(肺癌) 2.痰液有恶臭味,应考虑感染的病原菌是(厌氧菌) 3.呼气性呼吸困难的发生机制是(肺组织弹性减......

    公关员资格考试模拟题及答案(合集5篇)

    公关员资格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42.处理危机的原则及对策有哪些? 答案:面对危机问题的发生, 公关人员及组织的管理层应高度重视,即 承认危机的爆发,尽可能精确地确定它的各种......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试模拟题

    2011年辽宁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试模拟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教育国际化即教育要面向世界。也就是说现代教育从______、教育制度、______到教育管理都要面向世界。......

    2018年教师资格考试模拟题及答案-教师资格考试网范文大全

    学宝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网(www.xiexiebang.com)提供教师资格考试资料及教师招聘信息 2018年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模拟题(中学)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

    事业单位模拟题及答案

    事业单位模拟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 常识判断 (共20题,参考时限15分钟) 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1.下列关于自然观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A.日凌于每年春分和秋分......

    票据法模拟题及答案

    一 、判断题 1、票据是一种特殊有价证券,所以只能适用专门的票据法,证券法的规则对它均不能适用。(错) 2、票据的种类和名称是法定的,任何人不能创设和改变票据法规定之外的票据......

    TSC模拟题及答案

    TSC考试 TSC(test of spoken Chinese) TSC汉语口语考试 外国人(韩国人为主)参加的汉语口语考试,分为1级~10级。1、2级是入门级;3~5级是初级;6-7级是中级;8-10级是高级。 TSC(Test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