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夏》教案设计
《夏》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感受夏天的特点。
2、把握精妙的构思,品位富有魅力的语言。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把握精妙的构思,品位富有魅力的语言。
教学设想:
学生预习课文,由学生就内容提出问题,根据学生的提问,组织教学。教师紧紧围绕学生的提问,抓住关键问题,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把握的精彩构思,品味语言的魅力。不求面面俱到,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讲解精要之处的同时,发挥默读、朗读、诵读的功用。根据学生提问情况,设置一些小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讨论、发表见解,然后教师通过辨析,帮助学生去粗取精、得到启发,掌握知识,并能将能力迁移,解决更新的问题。
本课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教师跟着学生的提问教,学生跟着老师的提问学,在提问解惑中提升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预习:
(一)读课文三遍。要求:读准字音,看准字形,解清词义。
(二)检查:
1、给下面加点的字词注音:
芊芊细草(qiān)
磅礴之势
轻飞曼舞(màn)
黛色(dài)
春华秋实(huá)
匍匐前进(púfú)
秋波澹澹(dàn)
迸发(bânɡ)
2、改正错别字:
春华秋实
轻飞蔓舞
闲情逸至
春日溶溶
芊芊细草
承前起后
细兹慢长
气势磅礴
3、解释词语:
主宰
灵秀
磅礴
匍匐
澹澹
闲情逸致
春华秋实
二、课堂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单元我们已经领略了两位文学大师创作的散文,从《春》展示的美景中我们感受到了春„„,从《济南的冬天》的小山上,我们体会到了济南冬天的„„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当代作家梁衡写的一篇散文《夏》。那么从梁衡的笔下,我们可以领略到夏的什么特征呢„„,带着这个问题,请同学们拿起课本,听老师朗读《夏》。
(二)整体感知:、从传递给的信息中,我们知道,梁衡笔下的夏是„„特征。
凡是构思精巧的诗文都有的“眼”的设置,这个“眼”就是在中有着画龙点睛妙用的“文眼”。
2、围绕着“紧张、热烈、急促”我们自然就领会了作者写作的缘由„„
表达了对夏天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
3、作者所表达的这种情感其实就是贯穿始终的——线索。
(三)研读课文:
、我们知道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作者常常对所写的事物作细致的描绘和精心的刻画,才能寄寓丰富的内涵,这就是所谓的“形得而神自来”。抓住了哪些“形”并表现出了他们的什么特点来体现“神”呢?
表现手法:用词精美
景:提示:从植物的生命力来看„„气势磅礴
对比
从色彩上来看
„„承前启后
热烈
修辞
从农作物的长势来看„„活力旺盛
对称的短语短句
人:辛勤忙碌
紧张
急促
注:一边分析写作内容,一边提炼写作技巧。
2、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再一次领悟到,学习一篇散文,既要抓住的“神”,且要分析是通过哪些具体的“形”来凸显“神”的。
3、其实,同学们在课前的预习提问中就已经关注到了这些问题,那么,下面就请同学自己来说说,你的提问是针对哪一方面展开的„„
(四)能力提升:
、到现在,我们已经学过有关春夏冬三季的,下面就让我们来读一篇有关秋的,请同学共同来探讨一下,就散文分析方面而言,我们可以提出哪些问题,谈谈你这样提问的理由。
2、朗读《秋日的私语》
(播放钢琴曲)
3、小结:通过刚才的提问,我们大家都可以看到一些同学所提的问题针对性很强,质量很高,从这些提问中,我们可以看到同学对散文阅读的方法有了一定的把握。同时也让我从同学们的身上学习到了敢于探究的精神。谢谢!
第二篇:《夏》教案设计
《夏》教学设计
高村镇实验中学
崔艳可
一、情境导入
1、导语:“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这是古时候一个孩子写的一首咏四季的诗。四季美景千姿百态,美不胜收,今天,老师想带领大家去感受夏日的独特魅力。
2、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2)结合文中词语,感受夏天的特点及语言的魅力。
(3)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对夏天的热爱及对劳动者的赞
美之情。
二、检查预习
用文中的词语补充短语
()细草
()绿烟
春风()
()之气
()之势
秋波()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感受:从作者描绘的景物中,你感受到一个怎样的夏天?
请用这样的句式来表达:我从_______________中,感受到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的夏天。
四、精段吟诵,探寻夏
同学们,作者是如何具体描写夏天的呢?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
1、整体研读,体会通过自然界的变化来年描写夏“热烈”特点的方法。
作者说“夏”是热烈的,为什么说下是热烈的呢?听老师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从作者描写的景物中,你能不能找到夏天到来时,事物发生了哪些变化?
2、深层品读,体会动词在景物描写中的魅力。
同学们,相信大家和我一样,已经从这些典型事物的变化中感受到了夏天的炎热与沸腾。不过我还是想请同学们再回到课文中,认真的品析一下,作者在抓住典型失误的同时,如何运用动词来进一步描写景物的。
3、整体诵读,再度体会动词在景物描写中的魅力。
正是这些动词,让我们感受到了夏的热浪滚滚,扑面而来。进而酿成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请同学们带着激情再读这热烈沸腾之夏。
五、自读课文,感受夏
1、夏不仅有热烈沸腾之景,而且还充满着生机。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运用上一段分析事物的方法,说说你从哪些方面感受到了夏的勃勃生机。
2、通过这些农作物的生长我们看到一个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夏天。所以作者说: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这里的“前”指什么?“后”指什么?“生命的旺季”又如何理解?
3、再读感受生命之夏
男生读前面议论的部分,女生读后面描写的部分。
六、品读课文,体悟夏
看来大家已经感受到了夏的热烈与勃勃生机,那么作者眼中的夏还有什么独特之处呢?让我们齐声朗读第四自然段。
1、品味节奏美
你认为第四段应该读出怎样的节奏?
2、品味内涵美
从哪些词语上能看出农民的紧张和急促?透过这些词语你看出了北方农民夏日里怎样的生活?
七、古诗拓展,提炼主旨
1、同学们,古代诗人也有写夏的诗句,你能想出一两句吗? 作者在文章的结尾说: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是啊,即使有描写夏日美景的诗句,也少了浸着辛劳的汗水。那么作者今天描写夏、赞美夏,实际上是在描绘和赞美一种怎样的生活?
2、比较阅读
其实咱们书上有一首写夏的诗《山亭夏日》,不过与课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请品析。
八、布置作业
写一写:以“家乡的夏天”或“我眼中的夏天”为题,写一篇200字的小作文。
第三篇:《夏》教案设计
1、夏
教材简析
这是本册教材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溶溶,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而作者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黄金的夏季。
文章紧紧抓住了夏天热烈、金黄、紧张的特点,围绕着这几点来赞美夏天的景物和人物,段段扣主题,句句不离主旋律。由对夏日的总轮廓描写,到聚焦长满庄稼的田野;由歌唱自然到赞美人类,内涵丰富。
第2段把夏之色和春之色、秋之色作比较,极力描写夏的‚金黄‛,已经有很多新的生命在不息地生长。‚挑‛、‚举‛、‚匍匐‛,似乎能让人听到棉苗均匀有力的喘息声,看到高粱、玉米摇头晃脑的喜悦和瓜秧的腰肢扭动……这一切,无不是万物以旺盛的活力,向秋收做着最后的冲刺。树犹如此,勤劳的人们就不用多说了。大家从白天到夜里,神经一刻也不能松弛,既要忙着夏收,又要照料管理秋收的庄稼。‚他们的肩上挑了夏秋两季‛。
既然,历来人们爱那春花秋月,为什么作者要反其道而行之呢?原来他要歌颂劳动,赞美辛勤劳作的农民。所以,最后,作者直抒胸臆:‚我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季节。‛为的是表达对夏天的热爱和对劳动者的赞美。
学习这篇课文的重点是感受夏天的特点,体会作者热烈赞美夏天的思想感情。学习的难点是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教学目标
1、分享作者资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了解夏天的特点,体会作者赞美夏天、赞美大自然、赞美劳动者的思想感情。
3、背诵课文第一段。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夏天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学生:课前阅读描写夏天的书籍。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定向导学
1、出示夏天图片,包括江南水乡、苍茫塞外、黄河流域的夏日图片,请学生辨析哪一幅图片是本课描写的夏日情景。
2、明确目标: 1)、分享作者资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了解夏天的特点,体会作者赞美夏天、赞美大自然、赞美劳动者的思想感情。3)、背诵课文第一段。
二、探究交流 人们爱吟诵春花秋月,冬雪的洁白也为人们称道,夏天却极少被提及。一说到夏天,人们总会想到骄阳似火,作者在文中是怎样写的呢?自由朗读课文,围绕目标自主学习。
a、文章从几方面赞美了夏?自由朗读课文,画出最能体现夏季特点的句子。
b、感受夏天的气氛。
(1)夏天的气氛热烈得像什么?作者把‚夏季、绿草、树林带‛各比作什么?在这沸腾的夏季、密密的绿草、茂盛的树林中,我们能感受到什么?
(2)这一声声蝉鸣真是那样使人心烦吗?在这里,作者透过蝉鸣,想告诉我们夏天怎样的特点?
(3)‚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这两句话蕴含着怎样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C、欣赏夏天的色彩。
(1)‚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这‛指什么?有怎样的道理?(出示句子:‚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洋溢着成熟的气息。‛比较研读,深刻体会。)
(2)结合对‚希望‛、‚成熟‛等词语的理解,完成填空:
夏天,正当之间,正是一个、的旺季。(春华秋实承前启后生命交替)
(3)联系下文,理解句子‚夏天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的含义。
(4)田间长着哪些庄稼?它们的长势怎样?
d感悟夏天的旋律。
(1)‚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出自白居易的《观刈麦》。根据搜集的资料,说说诗句意思。(出示‚‘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引导学生读这句话。)
(2)用自己的话谈谈人们夏季的繁忙、紧张。
(3)有感情地朗读全段,读出夏天紧张的旋律。
三、精彩展示
重点句子解析
(1)夏天的气氛热烈得像什么?作者把‚夏季、绿草、树林带‛各比作什么?在这沸腾的夏季、密密的绿草、茂盛的树林中,我们能感受到什么?
(2)‚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这两句话蕴含着怎样的意思?
(3)‚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出自白居易的《观刈麦》。根据搜集的资料,说说诗句意思。(出示‚‘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引导学生读这句话。)
四、测评反馈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夏天的气氛是——的,夏天的色彩是——的,夏天的旋律是——的。
2、夏天,正当春华秋实之间,是一个——、——的旺季。
3、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只是想着快割,快割。
(二)、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夏天的气氛是热烈的。它好像是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长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墨绿色的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德昌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的麦香。——————————。夏天到了。
1、在横线上写上适当的句子,使文段结构完整。
2、文段中的第二句话用了——的修辞手法,把夏天比作——,把山坡上的细草比作——。
3、文段中的中心句是那一句话?这一段中都写了夏天的哪些景物?
————————————————---------------
板书:
夏
热烈——磅礴之势
金黄——旺盛活力
紧张——人倍忙
赞美春与秋之间的黄金季节
教学反思+
文章紧紧抓住了夏天热烈、金黄、紧张的 特点,围绕着这几点来赞美夏天的景物和人物,段段扣主题,句句不离主旋律。我采用‘‘四环节’’教学高效课堂模式进行教学时,我发现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非常高,讨论交流展示非常到位。
第四篇:《夏感》教案设计
《夏 感》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积累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2、理顺文章思路,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
3、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品味文章语言
2、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 课时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大自然是美丽的,一年四季,各具风采。说一说,春夏秋冬你最喜欢那个季节?
„„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每个季节有每个季节的风景,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夏天的文章,看看作家梁衡是怎样描述夏天的?你读了以后,是不是有了自己更深的感受?
(二)检查预习
读准下列加字的音,并说说词语的意思
(qiān)(dài)(zǎi)(pángbó)(huá)(tiǎo)(púfú)芊芊细草 黛色 主宰 磅礴 春华秋实 挑着 匍匐 .........(dàn)澹澹 .
(三)整体感知 读课文
1、学生听课文配乐朗读。在轻音乐中徜徉于夏景之中。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想象文中所描绘的画面。
理思路 1.作者对夏季的总体印象是什么?(用原文中的话回答)(紧张,热烈,急促)
2.作者通过哪几方面的描述来说明他对夏天的印象?(夏天的自然景象 夏天的色彩 夏天农人的紧张劳动)
3、文章最后一段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点明主旨,赞美夏天)
(四)研读课文
1、第三段中,作者说夏“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怎样理解?
夏天,她承接着春的生机,蕴含着秋的成熟,缤纷着绚丽,灿烂着热烈,忙碌着紧张
2、为什么说夏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代表着“紧张的旋律”?(提示:结合其他段落进行分析)
因为夏天意味着要在田野里进行辛勤紧张的劳作,没有休闲的时间。
3、我为什么要赞美这样“苦涩”而又“紧张”的夏天呢?
作者赞美夏天其实表现了对劳动的歌颂,对辛勤劳作的农民的赞美。
(五)语言赏析
作者描绘的夏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有活力,有生机,万物迅速、蓬勃生长的季节,浸泡在汗水里的季节,繁忙„„ 文章中的优美语句很多,根据示例,选出你最喜欢的一个词或一句话,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示例1:我喜欢“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这个句子,它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由春到夏的酝酿过程。
示例2:我喜欢“轻飞漫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这个句子,它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并用一个“替”字写出了夏天的炎热。
(六)拓展延伸。
这节课,我们在读书中感受到了夏季景色的热烈、奔放以及农民们的辛劳,夏季确实是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是个值得赞美的季节。请用一段优美的文字对家乡的夏天作一番描绘(150字以上)板书设计
紧张 夏之景
热烈 夏之色 热爱、赞美
急促 夏之人
总 分 总
第五篇:公开课《夏感.》教案设计
13《夏感》教学设计
增城中学七年级语文备课组
执教者:郑丹丹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字词。
过程与方法:诵读品味,感受夏天的特点及文章的语言魅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教学重难点】
1.感受作者对夏天的赞美。2.品评优美语句的含意和表达效果。【课前准备】 1.熟读课文3遍
2.完成《课堂导学》中《夏感》第一课时的1—4题。3.搜集关于夏天的古诗词。
一、导入(诗歌竞猜)
我们先来看一组诗,请同学说说诗中的季节,并且说出你是怎么判断的?(多媒体展示)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天。有春风。“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秋天,有霜。
“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冬天,雪花大如草席。“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天,有秋日。“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春天,有青山绿水。从这些诗中你有没有别的一些发现?——没有夏天。历代文人写了很多春花秋月的诗词,却极少有夏的影子,作家梁衡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他就写了一篇有关夏天的散文《夏感》。
二、自学检查:导学P37第1—3题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贮满(zhù)澹澹(dàn)
芊芊(qiān)
...磅礴(páng)(bó)
黛色(dài)
匍匐(pú)(fú).....2. 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草木茂盛
()(2)统治
()(3)春天开花,秋天结果
()(4)闲适的情致
()(5)爬行
()(6)形容飞舞的姿态美好
()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笔下的夏天有何特点? 明确:紧张、热烈、急促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天景致?
明确:夏天的自然景色、夏天的色彩、夏天的旋律
3、面对夏天这些的景致,作者有着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对夏天的热爱和赞美。
四、研读课文
1.指名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问题:(1)本段中哪个词紧扣住“热烈”?(2)写了夏天的哪些景观?(3)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明确:沸腾
芊芊细草(视觉)、林带上的绿烟(视觉)、蝉(听觉)、太阳(视觉)、麦浪(视觉)、热风(触觉)、麦香(嗅觉)对比,写出夏天的热烈。2.齐读第三自然段,学以致用:
(1)为什么说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运用了什么写法?(2)这一段描写了夏天的哪些事物?写出夏天的什么特点?
明确: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花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对比。
棉苗、高粱、玉米、瓜秧——写出夏天旺盛生命力的特点。
五、精读课文,感受语言
有道是“一切景语皆情语”,请大家在文中找出你认为能表达作者赞美之情的句子,并从修辞手法方面进行赏析。(同桌合作交流)【教师示范】
我认为用得好的句子是 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
它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拟人 这样写的好处在于 小草的勃发显示出夏天蓬勃的生命力。
六、积累古诗词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夏天也有它独特的美,虽然历代文人极少写夏季,但还是有人写出不少关于夏天的名句。下面请同学展示自己的搜集资料,看哪个组的同学备得最充分。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白居易《观刈麦》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林子方》 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白朴《天净沙 夏》
七、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什么?(学生自己为本节课作小结)
参考答案: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可通过多种感官感觉和修辞手法进行写景;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等。
八、作业
1.仿照以下句式,请你结合课文或发挥想像,写一写“夏之色”或者“冬之色”。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2.完成《同步训练1》P28-29的1-9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