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英国戏剧选读教学大纲
英国戏剧选读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英国戏剧是英国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国戏剧选读课程是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美文学方向)必修的主要专业课。英国戏剧选读教学对于硕士研究生提高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掌握英国文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形成综合专业能力和创新研究能力,以及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英国戏剧选读要使硕士研究生在了解并尊重国外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更好地理解和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形成健全的人格,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开发学生的英国戏剧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欣赏批判能力,为学生的英美文学的学习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英美文学方向的英国戏剧选读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在本科英美文学简史和选读的基础上,使学生巩固,扩大英国戏剧的基础知识,培养对英国戏剧理解、欣
行英国戏剧的评论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开发智力,培养观察,记忆思维,想像和创造能力;了解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还要使学生得到英国戏剧评论写作的训练,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三、教学内容
(一)英国戏剧导论
1、莎士比亚以前的英国戏剧
2、莎士比亚
3、从莎士比亚到谢立丹的英国戏剧
4、谢立丹以后的英国戏剧
5、王尔德和肖伯纳
(二)英国戏剧批评方法简介
1、情节,背景,人物,矛盾冲突;主题,语言风格;戏剧高潮,对话,独白,旁白,戏剧反讽等;
2、心理分析,社会批评,历史批评,伦理批评,本体论等。
(三)作品选读
1、精读(课堂)
①莎士比亚:
1)Hamlet
2)Romeo and Juliet ②谢立丹:The School of Scandal ③肖伯纳:Mrs Warren’s Profession ④王尔德:Lady Windermere’s Fan
2、泛读(课外)1)马娄(Marlowe): ①Tamburlaine,②The Jew of Malta,2)莎士比亚: ① Othello,② King Lear ③ Macbethy ④ The Merchant of Venice ⑤ As You Like It ⑥ Mid-summmer Night’s Dream ⑦ Twelfth Night ⑧Henry IV ⑨ Henry V ⑩ The Tempest 3)王尔德: ① An Ideal Husband ②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 ③ A woman of No Importance 4)肖伯纳: ① Arms and the Man ② The Devil’s Desciple ③ Heartbreak House ④ Major Barbara ⑤ Pygmalion ⑥ Windowers’ Houses
(四)英国戏剧评论写作简介
四、教学安排
要求所教学时数为40学时,一般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每周安排2学时。
五、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应着眼于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的提高,坚持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的原则,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和创新研究,同时使评价成为改进教学的一种信息反馈方式。
测试是检查学生学习研究水平和获得教学反馈信息的重要手段。组织测试时既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更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和评论的能力。测试形成应包括笔试,口试和课程论文。
六、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 在学习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 体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要帮助学生养好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科研的意识和能力。
(二)在坚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教学要结合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发挥潜能,学有所得。
(三)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研究兴趣,研究的能力,扩展学习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提倡重在参与,培养合作精神。课外活动应采用多种形式,如台词朗诵,戏剧片断演出等。教师应在活动中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四)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资源,开拓学习研究渠道,改善教学环境,借助广播电视,英语报刊杂志,因特网等大众媒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增加教学的开放性。
第二篇:《英国文学史选读》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1.编号:01015065, 01015096(翻译方向); 02015055,02015106(教育方向)
2.层次与学制:本科, 四年制
3.总学时:68
4.学期与周学时:第五,六学期;周学时: 2
5.学分:2
6.执笔人:夏丹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为英语(翻译,教育方向)专业必修课。
该门课程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中旨在使学生从英国历史、语言、文化发展的角度,掌握英国文学各个时期的主要文学、文化思潮,文学流派,主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同时帮助学生对英国文学的发展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并通过介绍一些最基本的文化理论和批评方法,对部分在思想上艺术上有代表性,有影响的作家及作品进行分析、导读,增强学生对英国文学的形成和发展的理解,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文学修养。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1.课程的要求:学完本课程,学生应该掌握如下能力:
①对于英国文学史有整体性把握;
②掌握分析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③独立完成千字左右的文学作品评析的英语论文;
④掌握文学概念和相关文学流派的专业知识。
2.质量标准:在第五学期完成英国文学史中从中古时期到启蒙时期的文学流派及相关作家,完成两篇以上的英文作品分析论文;第六学期完成从浪漫主义时期到现代主义文学相关内容的学习,并整体把握整个英国文学史的脉络,完成三篇以上的英文作品分析论文。同时检验学生是否了解、认识英国文学各个时期的主要文化、文学流派、主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品,了解英国文学的发展历史,并能够用最基本的文化理论和批评方法,理解、分析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文学修养。
四、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五学期:
第一章序言(2 学时)
使学生对英国文学史和主要流派具有提纲挈领的认识。
第二章 中古世纪时期(2学时)
使学生掌握英国文学的起源及其形式和主要代表作品
第三章 杰弗里•乔叟(2学时)
使学生对史诗《贝奥武甫》和杰弗里•乔叟的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具有深入认识。
第四章 威廉•莎士比亚,培根(4学时)
使学生对威廉•莎士比亚和培根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具有深入认识。
第五章 17世纪文学:多恩,弥尔顿,班扬(8学时)
通过本章学习,概要了解资产阶级革命及复辟时期的历史、文化背景,认识《失乐园》与《圣经》的关系;重点了解弥尔顿的主要创作、艺术特色及其代表作品分析。讨论《失乐园》片段,理解人物撒旦的反叛精神。
第六章 十八世纪文学:笛福,斯威福特,费尔汀,谢里丹,哥德史密斯等(14学时)通过本章学习,概要了解启蒙运动、古典主义、感伤主义、英国小说的兴起和小说的要素;了解十八世纪小说的主要艺术特色及其代表作品分析。同时了解前浪漫主义诗歌思想的发展;分析布莱克代表作中表现的对自然的热爱及宗教色彩;介绍彭斯作品《红玫瑰》。
第六学期:
第七章 浪漫主义:华兹华斯,拜伦,雪莱,济慈,斯科特,奥斯丁,兰姆(10学时)通过本章学习,主要了解浪漫主义诗歌的特点,着重分析 华兹华斯,拜伦,雪莱的代表作品,同时掌握《傲慢与偏见》的艺术创作手法和主要人物分析。
第八章维多利亚时期的文学:狄更斯,萨克雷,艾略特,博朗特姐妹,布朗宁夫妇,胡德,丁尼生(10学时)
通过本章学习,概要了解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和意义,着重分析《雾都孤儿》,《名利场》,《简爱》等。
第九章 二十世纪文学:哈代,哥德史密斯,王尔德,萧伯纳,劳伦斯,伍尔夫,乔伊斯(12学时)
通过本章学习,主要了解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以及意识流的写作手法,同时分析《苔丝》,《福塞特世家》,《道林格雷的画像》,《儿子与情人》等作品。
五、课程教学方法:
本课是一门英语专业文学技能训练课,可以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学生预习工作:学生针对教学进度,在教师的指导和安排下,分小组准备对于作家作品的介绍,以幻灯片结合英语讲解的形式进行,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准备情况和展示情况记录平时成绩。
2. 授课方法:多媒体授课
教师在上课前要精心准备教学课件,课件内容应全面,包括各时期文学的时代背景介绍,作品流派的分析和讲解,作家的生平和作品介绍,主要作品分析,写作手法介绍以及相关测试试题。教师的授课内容具体包括:
(1)关于文学史的讲授(含历史背景、文学流派、文学常识等知识性和理论性内容);
(2)通过布置思考题,要求学生在讲授每篇作品前对作品进行阅读和思考;
(3)课上组织学生对作品进行讨论,讨论的问题将围绕某个作家、作品的突出特点,以便学生对其有所体会;
(4)课后要求学生对讨论加以总结。
3. 学生的参与:教师在讲解过程中,结合文学作品要求学生积极进行个人发言或小组讨论,同时形成书面的研究论文。
4. 课外材料的补充:教师在介绍到重点作家作品的时候,适当安排给学生阅读书目,同时利用学生的课下时间组织安排英国文学名著改编的电影的放映,学生自愿参加。
六、课程作业要求
本课程要求每学期作业不少于三次,作业内容为学生定期撰写对于文学作品的读后感或文学评论,字数在800字左右。同时学生轮流准备对于作家作品介绍的幻灯片展示,同时在课堂上展示出来,教师记录平时成绩。此外,每学期完成两次的单元测验,测验同作业以及幻灯片一起累计六次平时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30%。
七、课程考核方式
1.本课程为各学期的考试课,采取闭卷笔试方式进行。它的总成绩评定包括平时成绩,其中包括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测验,课后作业每学期不少于3次,测验每学期不少于4次)(30%)及期末测试(70%)。
2. 期末考核:每学期期末安排一次考试,同一年级由学院组织任课教师统一命题。考试目的:全面检查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学生是否了解了英国文学的发展史,获得了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以及掌握了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考试要考察以下方面:
(1)识记:学生应该掌握一定的文学常识,包括流派、思潮、作家作品,要求学生能够识别有代表性的选文出处及作者。
(2)领会:学生能根据所学的文学基本常识对特定选文的语言特点进行初步分析。
(3)简单应用:学生应能够在对特定作家的时代有所了解的情况下,分析作品内容所传达的思想理念等;
(4)综合应用:要求学生能综合多方面的文学常识和概念等知识,结合具体的文本,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对作家作品提出初步的个人见解,能用英语表述观点,并写出简单的论文。
3.期末试题题型:选择题(作家、作品连线,10%);填空题(10%);判断正误(10%)文学名词解释(20%)判断作品片段出处并回答相关问题(20%);问答题(30%)。
八、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教材:
吴伟仁《英国文学史及选读》 1988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教学参考书:
(1)陈嘉,《英国文学史》,1986年商务印书馆
(2)刘炳善,《英国文学史》,2004年河南人民出版社
(3)张鑫友,《英国文学史及选读学习指南》2002年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教材的删减与增补
删减:因本教材中作家作品的选用科学,内容适当,故没有删减。但教师在授课中可结合本课程教学大纲对于作家作品进行有详有略的介绍。
增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针对不同的重要程度的文学作品加入相关文学评论或文学经典电影片段欣赏的内容。
第三篇:《戏剧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戏剧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7250
适用专业:公选课 学 时 数:32
学 分 数:2 先修课程:
考核方式:论文
执 笔 者:庹立明
编写日期:2007年3月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属于艺术素质类限定性公选课,主要针对本科在校生。通过对戏剧作品的欣赏,使学生了解有关戏剧的常识,懂得如何去欣赏戏剧,提高他们的艺术欣赏水平和文化品位,从而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共计十一讲,主要介绍和欣赏外国及中国戏剧作品。
第一讲
2学时
(一)、什么是戏剧:?(理解)25分钟
(二)、戏剧慨说:外国戏剧部分(了解)40分钟
1、巫术与戏剧
2、戏剧发展阶段:
古希腊戏剧、古罗马戏剧、中世纪戏剧、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古典主义时期戏剧、19世纪戏剧、现代戏剧和当代戏剧
(三)、四种戏剧样式介绍(掌握)25分钟
第二讲
3学时
(一)、中国戏剧简介(了解)40分钟
(二)、什么是话剧?(掌握)15分钟
(三)、外国话剧作品介绍一(理解)80分钟 1、人物介绍:莎士比亚
2、莎士比亚话剧作品欣赏(剧情介绍及片段欣赏)1)、《威尼斯商人》 2)、《温莎的风流娘们》
第三讲
3学时
外国话剧作品介绍二
(一)果戈理与《钦差大臣》(理解)65分钟
1、剧情介绍
2、剧作赏析
3、分段欣赏
(二)、米勒与《推销员之死》(了解)65分钟
1、剧情介绍
2、剧作赏
3、分段欣赏
第四讲
3学时
外国话剧作品介绍三
(一)易卜生简介(了解)45分钟
《玩偶之家》剧情简介
(二)、中国话剧介绍(掌握)35分钟
1、新剧之诞生
2、现代话剧的形成
3、走向成熟
(三)剧作家曹禺小传 55分钟
1、《雷雨》剧情简介
2、剧作赏析《雷雨》,欣赏片段
第五讲3学时
中国话剧介绍续
(一)(四)在烽火中兴盛(了解)35分钟 1、抗战时期的演剧活动
2、历史剧的兴盛
3、现实主义的深化
(二)(五)新中国戏剧(理解)30分钟
1、新中国话剧的春天
2、新中国话剧的巅峰之作
(三)(六)新时期戏剧(掌握)30分钟
1、话剧的复苏
2、《报童》剧照更追求戏剧的综合性
3、小剧场戏剧的勃兴
4、五彩缤纷的话剧
(四)剧作家老舍简介(理解)40分钟
1、《茶馆》剧情简介
2、剧作赏析《茶馆》
第六讲 3学时
(一)中国戏曲简介(了解)40分钟
(二)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它最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1)先秦——戏曲的萌芽期。
(2)唐代(中后期)——戏曲的形成期。(3)宋金——戏曲的发展期。(4)元代——戏曲的成熟期。
(三)脚色介绍(掌握)45分钟
第七讲 3学时
(一)歌剧介绍 一(了解)30分钟
(二)人声的分类(理解)30分钟
(三)歌剧中的声乐样式(掌握)50分钟
50分钟(理解)
1、什么是咏叹调
2、欣赏《哈姆雷特》片段
3、《哈姆雷特》简介
4、什么是宣叙调
5、什么是重唱、二重唱、三重唱、合唱
(四)、歌剧中的合唱形式介绍(了解)25分钟
第八讲 3学时
(一)外国歌剧作品欣赏(理解)50分钟
1、《欲望街车》 1)剧情介绍 2)片段欣赏
(二)剧作家小仲马简介(了解)25分钟
(三)《茶花女》剧作赏析(掌握)60分钟
片段欣赏
第九讲 3学时
(一)中国歌剧简介(理解)30分钟
1、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歌剧: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1、介绍
2、欣赏片段
(二)共和国成立以后的歌剧介绍(了解)30分钟
1、继承戏曲传统,代表性剧目《小二黑结婚》。(欣赏片段)
2、以民间歌舞剧、小调剧或黎氏儿童歌舞剧作为参照系,创作新型歌舞剧,其代表作为《刘三姐》。(欣赏片段)
3、以话剧加唱作为自己的结构模式,代表《星光啊星光》。
4、、以传统的借鉴西洋大歌剧为参照系,代表作《王贵与李香香》等
5、以《白毛女》创作经验为参照系,代表作品介绍。
(三)新时期歌剧创作出现的两极分化趋势介绍(掌握)35分钟
1、讲解
2、片段欣赏
(四)歌剧《苍原》介绍(了解)40分钟
片段欣赏
第十讲
3学时
(一)音乐剧介绍(了解)35分钟
1、什么是音乐剧
2、音乐剧的主要流派
(二)音乐剧《歌剧魅影》介绍(理解)50分钟
1、《歌剧魅影》剧情介绍
2、欣赏片段
(三)音乐剧《猫》介绍(掌握)50分钟
1、剧情介绍
2、欣赏片断 第十一讲
3学时
(一)舞剧发展的历史(了解)30
1、芭蕾舞剧的发展阶段?
2、芭蕾欣赏几要素?
3、芭蕾舞剧的艺术结构是怎样的?
4、芭蕾舞剧音乐的特点?
5、芭蕾舞剧中的舞蹈格式有几种?
6、芭蕾舞剧的哑剧手势有什么含义?
(二)柴科夫斯基:舞剧《天鹅湖》(掌握)351、剧情简介
2、欣赏片段
(三)风格多样的中国舞剧(理解)30分钟
(四)、作品介绍及片段 40分钟
分钟
第四篇:英美文学选读教学大纲
“英美文学作品选读”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必修课课程代码:BT6262
总 学 时:32学分:2
适用专业:英语专业
先修课程:综合英语,英语泛读,英美概况
一、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
英美文学选读是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外语系文学科外语类英语专业(本科)的一门必修课。目的在于通过学习该课程使学生对英美文学有一个概观了解。同时初步培养学生对英美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本课程用一学期完成,具体要求是:主要了解英美文学史上不同时期的重要作家极其代表作品;重点掌握作家的生平介绍,主要代表作品的篇名、内容梗概、主人公形象、作品风格流派及其在英美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要要求学生重点了解不同时期重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包括其生平年代、历史背景、代表作品篇名及评论赏析,并能回答相关一些问答题。能就每位作家代表作品的篇名、主题思想、内容梗概、主人公形象及作品的风格流派、语言特色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发表自己意见。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1.文学的基本概念(2学时)
2.文学基本理论教学(4学时)
3、英国重要文学作品赏析(10学时)
4、美国重要文学作品赏析(8学时)
3.学生课堂讨论,分析作品(8学时)
四、教学方法建议
1.课前要求学生预习所选作家的介绍并阅读所选作品的篇章,教师在授课时进行重点讲解和介绍,并围绕要点进行提问,指导学生讨论、概述要点大意。提倡师生互动的课堂局面,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鉴赏英语文学作品的能力。
2.每讲完一个作家的作品,教师应督促学生完成课后练习,落实形成性考核作业,以强化学习过程,巩固所学知识。
3.在学习该课程的同时,可举办有关专题讲座,或组织学生观看名著影片,还可让学生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以扩大学生的视野。
五、考核方式及成绩构成考核方式:开卷考试,就某作品写一篇一千以上字的论文
成绩评定:平时30%,期末考试70%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构成使用教材:陶洁,英美文学选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参考书目:
1、王守仁,英国文学选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刘炳善,英国文学简史,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3、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
第五篇:《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英文名称: Marxism Works Selected Readings 学 分:3 总 学 时:54 开课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培养目标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是高等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和学位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力求使学生较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的方法,提高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水平,提高学生结合当代实际,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新世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二、预修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原理
三、课程内容和建议学时分配
(一)导
论:今天我们如何读马克思恩格斯的原著 3课时
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2、社会科学文献阅读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的区别
(2)自然科学认识与人文社会科学认识的区别(3)理解与解释的区别
3、本课程学习要求大家做到“三结合”:(1)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2)基本原理的学习与领会马克思主义方法的结合(3)思想性与学术性的结合
(二)《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上)3课时
一、《提纲》的写作背景
二、《提纲》的框架结构与基本要点 《提纲》共11条,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条),揭示出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在于不懂结合实践活动的意义,说明实践是新哲学的基石,它是整个提纲的“总纲”,以下诸条是第一条的具体化 第二部分(第2条),说明实践是认识和理论的基础,是新哲学的基本点
第三部分(第3—9条),说明旧唯物主义由于不懂得革命实践的意义而陷入唯心史观 第四部分(10,11条),指出了新旧哲学不同的立足点和阶级基础,新哲学的根本使命在于改造世界
三、对《提纲》几个概念的解释
1、“感性”与“人的感性的活动”
2、“世俗家庭”与“社会化人类”
3、“人类社会”与“社会化人类”
4、市民社会
5、“直观的唯物主义”与新唯物主义
(三)《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下)3课时
一、学习提纲需着重领会的问题
1、以实践的基本出发点,认清旧哲学的主要缺陷
2、以实践为基本立场,阐发新唯物主义关于本体论、认识论、自然观、历史观的基本观点
3、从实践出发,阐发新世界观的目标、性质和功能
二、《提纲》的理论贡献及当代启示
(四)《共产党宣言》序言与引言 3课时
一、《宣言》写作的历史背景
二、《宣言》的框架结构与基本要点
《宣言》全书由七篇序言和四章正文组成 序 言
序言包含的重要观点 引 言
《宣言》简短的引言共6个自然段,阐明了《宣言》的写作背景和发表目的
三、《宣言》的理论贡献及当代启示
《宣言》巨大的理论贡献在于:
1、《宣言》所贯穿的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被至今的世界历史证明是正确的
2、“两个不可避免原理”和“两个决不会原理”构成了我们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哲学基础
(五)《共产党宣言》第一章、第二章 3课时
第一章:资产者与无产者
这一章,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阶级斗争学说,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两大基本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和斗争的过程,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
1、揭示了资本主义资产阶级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及其形式
3、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内部各种冲突中进一步成熟 第二章:无产者和共产党人
在这一章里,马克思恩格斯主要论述了共产党人的性质、特点和基本纲领,批判了资产阶级攻击共产党人和共产主义的种种谬论,阐述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思 想。
1、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代表
2、《宣言》批判了资产阶级维护私有制和私有制观点的种种谬论
3、《宣言》提出了共产主义革命的任务
在批驳了资产阶级对共产党人和共产主义的种种攻击之后,《宣言》旗帜鲜明地提出“两个彻底决裂”的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总结了全部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了国际工人运动的经验,提出了共产主义革命的任务,只能再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下才能实现。
第一、无产阶级必须利用自己的政权,作为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必要条件
第二、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将自行消亡,代替它的将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联合体
(六)《共产党宣言》学习小结 3课时
学习《共产党宣言》需着重领会的问题
1、恩格斯所概括的《宣言》的基本思想
恩格斯在1883年2月德文版序言明确指出,《共产党序言》的基本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 《宣言》的基本点:
(1)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即经济基础,决定社会的上层建筑即社会政治法律制度和意识形态等
(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历史动力(3)无产阶级只有解放人类才能解放自己
这些基本思想是贯穿全书的一根线索,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才能准确把握《宣言》所阐述的原理,掌握全书的内容。《宣言》的基本思想,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2、在当代视野下,阅读《宣言》,需着重把握的理论观点(1)关于资产阶级历史作用和历史局限的观点(2)关于“两个不可避免”的原理
(3)《宣言》对共产党性质、特点、奋斗目标的论述(4)《宣言》对共产主义社会本质规定的论述
3、《宣言》有关“生产”、“交往”等实践范畴的“世界性”特征的阐述,为我们把握全球化时代“世界历史”发展提供了钥匙
4、《宣言》对共产主义实现前提及本质特征的阐释,为共产党人的理想社会作了科学说明
(七)学术讨论课 3课时
根据学生实际学习状况确定讨论主题
(八)《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第一章、第二章 3课时
一、写作背景
1、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19世纪70年代出现了新情况
2、德国党内发生思想混乱
3、写作与出版经过
二、本课的内容结构
第一章 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1、现代社会主义(即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和思想理论根源
2、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条件
3、重点评价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第二章 恩格斯着重论证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阐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的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1、阐述了辩证法的发展过程和唯物辩证法产生的意义
2、唯物史观的创立具有重大意义
(九)《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第三章 3课时 第三章的中心内容是阐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1、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冲突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物质经济根源
2、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和市场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3、资本主义垄断组织的形成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4、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社会主义革命的根本途径和依靠力量
5、未来新社会的基本特征
(十)《反杜林论》总 论 3课时
一、《反杜林论》全书在马克思主义史中的地位
二、《反杜林论》的写作背景
三、《哲学篇》的结构
《反杜林论》哲学篇,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化时期的第一部重要著作。在马克思主 义哲学发展史上,它第一次明确了马克思哲学在整个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认识论、自然观、历史观和辩证法之间的内在联系,比较系统地、连贯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十一)《反杜林论》
第一编 哲 学
三、分类,先验主义 3课时
这一章的中心,是揭露杜林哲学的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实质,阐发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原理。
一、本章内容结构
全章共21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问题:
(一)批判杜林从原则出发的唯心主义先验论,论述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
1、揭露杜林“原则在前”的先验论观点
2、阐述原则来自外界的唯物主义反映论观点
3、“原则在前”是黑格尔哲学的翻版
4、意识是自然界的产物,揭露杜林陷入唯心主义先验论的认识根源(二)认识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辩证过程
1、杜林建立“终极真理”体系的奢望
2、论述人类建设认识过程的辩证法(三)数学上两条认识路线的斗争
1、杜林先生的数学馆
2、数学是现实的反映
3、数学发展的客观源泉
二、本章要着重领会的问题
1、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先验论的根本原则
2、原则归根到底都是在实践基础上对外部世界抽象与概括的结果
3、人类认识过程的辩证法
(1)认识过程有限与无限的矛盾,是所有智力进步的“主要杠杆”
(2)认识过程有限和无限的矛盾,在人类无限前进发展中,每天地,不断地得到解决
(十二)《反杜林论》
第一编 哲 学
九、道德和法。永恒真理 3课时
本章着重批判以“永恒真理”为理论依据,并于抽象的永恒的道德原则的唯心史观谬误,阐释了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基本观点。
一、本章的内容结构
(一)揭露杜林在思维、真理、道德问题上的谬论
杜林在道德观和真理观上的谬论可以归纳为两点: 第一、道德原则是永恒的; 第二、真正的真理是根本不变的。
(二)恩格斯批判杜林形而上学真理观,阐明真理发展的辩证法
1、思维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
2、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3、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统一的
4、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1)道德具有历史性(2)道德具有阶级性
(3)道德是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
(4)“对同样的或差不多样的经济发展阶段来说,道德论必然是或多或少地相互一致 的。”
(5)关于共产主义道德产生的历史条件
二、学习本章要着重领会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基本内容,进一步领会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十三)《反杜林论》
第一编 哲 学
十、道德和法。平等 3课时
第十章的中心,是批判杜林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观,阐明马克思主义的物产阶级平等观。
一、本章的内容结构
(一)批判杜林在对待社会历史问题上的先验论方法
(二)批判杜林抽象的平等观
杜林的平等观:凡平等是绝对的好、不平等是绝对的坏,不平等的产生是两个人中间有一个人用暴力实现他的要求。恩格斯从四方面对杜林的平等观展开揭露与批判:
(三)恩格斯论述了平等观的历史发展
1、确立平等观是无产阶级革命阶段实践要求
2、古代的平等观
3、资产阶级的平等观
4、无产阶级的平等观 学习本章要着重领会的问题
(十四)《费尔巴哈论》总 论 3课时
一、写作背景
19世纪80年代恩格斯为什么要写这部著作呢?他在1888年写的单行本序言中对此作了说明,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原因:远因、近因、导因。
二、本书在马克思主义史上的地位
三、本章内容结构
本书一共有四章,此外还有一个序言和一个结束语。
序言中,恩格斯说明了写本书的目的,指出这本书的任务就是要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它的理论来源之间的关系。
第一章,恩格斯着重论述了黑格尔哲学,指出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分析了黑格尔哲学中方法和体系的矛盾。
第二章,恩格斯主要考察了费尔巴哈哲学,指出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批判了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前马克思主义的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
第三章,恩格斯批判了费尔巴哈的社会历史观方面的唯心主义观点,尤其是宗教伦理观方面的唯心主义杂质。
第四章,恩格斯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发 展中的伟大革命。
结束语。
(十五)《费尔巴哈论》第一章 3课时
本章主要是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恩格斯在本章中分析了黑格尔哲学的阶级实质,指出了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分析了黑格尔哲学中方法和体系的矛盾,同时还介绍了黑格尔逝世后其哲学解体的情况。
一、本章内容结构
(一)黑格尔哲学产生的历史环境及其实质
(二)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与内在矛盾
(三)黑格尔学派的解体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产生
二、学习本章要着重领会的问题
1、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与辩证法的基本思想 第一、认识的辩证法 第二、历史的辩证法
2、哲学和政治的关系
3、科技与哲学
(十六)《费尔巴哈论》第二章 3课时
在此章中,恩格斯论述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批判了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同时还指出了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
一、本章的内容
(一)哲学基本问题
1、哲学基本问题的提出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3、哲学发展的动力
(二)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容和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
1、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
2、旧唯物主义的缺陷
3、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缺陷
(三)批判施达克混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界限的错误
1、施达克找费尔巴哈的唯心主义找错了地方
2、对施达克错误的批判
3、施达克的错误来自德国庸人的偏见
二、本章要着重领会的问题
1、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全面理解
(1)哲学基本问题的提出及其理论效应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的完整理解及其实践意义
(3)对不可知论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实践
2、旧唯物主义的理论缺陷及其产生根源
最后,费尔巴哈哲学没有克服旧唯物主义三大局限的原因所在。
(十七)《费尔巴哈论》第三章 3课时
本章是针对费尔巴哈哲学的唯心史观,尤其是唯心主义宗教观和伦理观的批判。
一、本章的内容结构
(一)批判费尔巴哈的宗教哲学
(二)批判费尔巴哈的伦理学
1、费尔巴哈伦理学的核心
2、费尔巴哈道德的基础和基本原则
(三)费尔巴哈停留在唯心史观的原因
二、本章要着重领会的问题
1、抽象人性论是费尔巴哈唯心主义史观的核心,他是理解费尔巴哈宗教哲学、伦理学和全部历史观的中心线索
2、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
(十八)《费尔巴哈论》第四章 3课时
本章主要说明了马克思在哲学领域内实行的革命变革——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及其伟大意义,并说明了马克思哲学与旧哲学的本质区别。
一、本章的内容结构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胜利诞生
(二)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三)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基本原理的概述
1、新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任务
2、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性
3、精神动机有物质动因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5、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因
6、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原因
7、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结束语:德国个人运动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者。
二、学习本章要着重领会的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四、教材和参考书目
教 材:马克思恩格斯著作 参考书目:
(一)原著: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 1972年5月版
2、《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刘丕坤译 人民出版社 1985年4月版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人民出版社 1960年10月版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下册)人民出版社 1979年7月版
5、《毛泽东选集》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6、《邓小平文选》1-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994年版
7、《江泽民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8、《江泽民论“三个代表’》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9、《马克思主义来源研究论丛》第1-19辑 商务印书馆
(二)原著辅导读物
1、《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导读》余培源主编 复旦大学出社1992年8月版
2、《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中、下),黄楠森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3、《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黄楠森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4、《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庄福龄
5、《探索者道路的探索》,孙伯鍨,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6、《跨越世纪的征途》,刘林元,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7、《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丰碑》,刘林元,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8、《世界观人生观的磨砺》,侯惠勤,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9、《走进马克思》,陈学明,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0、《意识形态论》,俞吾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1、《保卫马克思》,徐崇温,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五、课外学习要求
学生须做到课前阅读原著,课后阅读相关文献和资料,以加深对原著的理解,同时准备课堂提问。
六、考核方式
由三部分组成:
1.平时成绩10分。其中到课情况5分,作业或回答问题5分; 2.期中考试交一篇与原著内容有关的论文(2500-3000字)20分; 3.期末开卷、闭卷相结合考试70分,考试内容为教材中重要的基本原理。
七、其他说明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阅读和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希望同学们遇到问题时要及时与老师沟通、交流,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寻找答案进行理解,这将有助于对原著的深入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