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历史三轮复习教案 03 东西方古代文化(共5篇)

时间:2019-05-15 04:25: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3届高考历史三轮复习教案 03 东西方古代文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3届高考历史三轮复习教案 03 东西方古代文化》。

第一篇:2013届高考历史三轮复习教案 03 东西方古代文化

2013届高考历史三轮复习教案 03东西方古代文化

【热点常备考纲】

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科技成就。(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音乐、舞蹈不考查)。(3)文学成就。(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3.古代希腊、罗马:(思想部分)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涉及选修二的欧洲君主专制理论的构建不考查)。

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东西方古代史上重大改革的文化理念和文化措施)(1)梭伦改革。(2)商鞅变法。(3)北魏孝文帝改革。(4)王安石变法。

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东西方古代史上重要历史人物的文化政策、文化思想或文化贡献)(1)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2)东西方的先哲(孔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3)杰出的科学家(李时珍)。

【热点考点重组】

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孔子与老子的思想;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2)汉代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兴办太学和其他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3)宋明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4)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

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科技成就: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汉字与书画:汉字与书法艺术;中国绘画的起源和演变;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3)文学成就:《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的成就;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4)戏曲艺术:京剧等剧种的产生与发展。

3.古代希腊罗马:(思想部分)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关于人的价值的阐述。

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东西方古代史上重大改革的文化理念和文化措施)(1)梭伦改革:中庸、公平、正义、民主、法制等理念。

(2)商鞅变法:“燔诗书而明法令”(抑儒扬法);“塞私门之请”(禁止私下里的请客行贿之风,及时奖赏对国家有贡献的人);推行“分异”令(国家强制分家)。

(3)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为孝文帝推行革除旧俗提供了地理环境和文化氛围);革除旧俗(仿汉制、穿汉服、说汉话、用汉姓、通汉婚、重汉臣)。

(4)王安石变法:改革科举制度(废除了死记硬背的明经科,而进士科的考试则以经义和策论为主;增加法科)。改革学校制度(重新编纂教科书,内容为儒家经典;太学生成绩优异者可直接为官;设置武学、医学、律学专科学校)。

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东西方古代史上重要历史人物的文化政策、文化思想或文化贡献)

(1)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

①秦始皇:统一过程中的策略(广纳贤才、远交近攻);文化统一措施(统一文字,以秦小篆为标准文字;官办学校,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加强思想控制(焚书坑儒)。

②唐太宗:夺取王位的文化措施(设立“文字馆”,收罗人才;收买太子府的心腹人员);即位后的文化措施(选贤任能,虚怀纳谏;以民为本,慎用刑罚;文德治国,完善科举,提高进士科的地位)。

③康熙帝:加强民族团结的措施偏重于文化方面(满汉关系:崇尚儒家文化,恢复开科取士;满蒙藏关系:,加强与蒙、藏民族的团结,特别尊重喇嘛教)。(2)东西方的先哲(孔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①孔子:追求礼乐的一生;开创儒家思想(仁、礼、中庸);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②柏拉图:柏拉图的政治活动;理念论和理想国;柏拉图学园(阿卡德米学园);柏拉图的历史地位。

③亚里士多德:北方小驹;博学家;教师生涯(吕克昂学园)。

【热点高考真题】

01.(2012高考文综全国新课标卷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02.(2012高考文综北京卷14)下列各选项中,中外名著创作于同一世纪的是 A.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与洛克《政府论》 B.郭守敬《授时历》与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C.曹雪芹《红楼梦》与薄伽丘《十日谈》 D.关汉卿《窦娥冤》与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03.(2012高考文综山东卷9)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04.(2012高考文综浙江卷12)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

①墨家学派的诉求 ②王阳明心学的主旨 ③智者学派的主张 ④百科全书派的共同追求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05.(2012高考历史海南卷2)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A.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 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

06.(2012高考历史海南卷6)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生,仁也”。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

A.“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 B.孟子的仁政思想 C.阴阳互相依存的关系 D.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

07.(2012高考历史上海卷31)孔子说:“天何言哉? 四时行 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 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 B.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D.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

08.(2012高考文综全国新课标卷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

A.对僧人爱憎交加的社会心态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09.(2012高考文综全国大纲卷12)秦汉而后,官府下层文职人员俗称“刀笔吏”,这一称谓起因于秦汉时期此类人员的 A.工作器具 B.工作内容 C.工作职责

D.工作性质

10.(2012高考文综全国大纲卷14)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这反映了

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 C.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

11.(2012高考文综福建卷13)

B.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 D.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

《说文解字》释读为:“大册也。”今人认为似手捧册置于架上。该释读与下列记录文字信息材料相关的是

A.甲骨 B.丝帛 C.竹木简 D.石碑

12.(2012高考文综安徽卷12)2010年发行的首套宣纸材质的邮票《中国古代书法——行书》,被称为国家名片与国宝艺术的完美结合,彰显了宣纸千年,墨润万变的独特魅力。图3中属于该套邮票的是

A B C D 13.(2012高考文综四川卷13)图5(右图)是成都地区出土的东汉说唱俑。作为历史材料,它

①展现了汉代高超的雕塑艺术 ②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的文化生活

③证明了汉代娱乐方式的多样性 ④增加了我们对说唱人的直观感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2012高考历史江苏卷1)“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国风之篇)之遗欤?”据明代冯梦龙的这段话,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的是

A.《诗经》 B.楚辞 C.汉赋 D.唐诗

15.(2012高考历史上海卷2)《左传》曰:“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下列成语中的“鼎”与材料中的“鼎”含义相同的是 A.人声鼎沸 B.鼎鼎有名 C.三足鼎立 D.问鼎中原

16.(2012高考历史上海卷13)公元1500年左右,欧洲出版了大约4万册图书,极大地激发了民众的求知欲。此种情形直接得益于

A.活字印刷术在欧洲的传播 B.新教翻译出版圣经的需求 C.人文学者传播古典文明的需要 D.大学发展对图书需求量的增加

17.(2012高考历史上海卷7)“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文中提到的诏书出自

A.东周平王 B.东汉光武帝 C.曹魏文帝 D.北魏孝文帝

18.(2012高考文综浙江卷16)康熙南巡时亲赴曲阜,在隆重盛大的祭孔典礼后,听孔子后裔孔尚任讲儒家经典,嗣后又破格授予其国子监博士。这些举动表明康熙 ①崇尚儒家文化 ②着力提升满族文化 ③延揽汉族文士 ④努力缓和民族矛盾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9.(2012高考文综四川卷15)康熙帝晚年曾说:“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这表明康熙帝

A.对西方文化的力量已有警觉 B.认为中国迫切需要学习西方文化 C.对西方文化具有深入的了解 D.已经感受到西方文化的巨大压力

20.(2012高考历史海南卷8)康熙因西洋历与中国传统历法之争,命钦天监官员与西洋历代表、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辩论。经验证,证明西洋历法更为准确,遂“复用西洋历法”,并任命南怀仁为钦天监副监。这一事件表明,康熙

A.全面接受外来文化 B.审慎地接受外来事物

C.改变闭关锁国政策 D.承认西方文化超越中国

21.(2012高考文综北京卷37)(36分)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了人类文明,启迪着人类智慧,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进程。

材料一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 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

材料二 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荀子》)

(1)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道家和儒家的什么思想?(2分)简述道家和儒家产生的时代背景。(4分)

22.(2012高考文综天津卷历史12)(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1)概括材料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7分)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 今之通谊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

——《汉书•董仲舒传》(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4分)

材料三 唐代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而盛行于唐代的佛教,既有本土发展起来的禅宗,也有从天竺引进的法相宗,还有中印合璧的天台宗等。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唐代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

——张国刚《唐代开放与兴盛的当代思考》等

(3)依据材料三概括唐代思想文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6分)

(4)综上,谈谈你对思想文化发展进程的认识。(2分)

23.(2012高考文综浙江卷38)(26分)人类文明历经千百年的隔绝、碰撞、交融,不断走向新的“解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间发生了人类精神的奠基。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在此时代中,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几乎同时产生于中国、印度与 西方,而他们互不知晓。

——摘编自雅斯贝斯《哲学导论》

材料二

李贽: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顾炎武: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王夫之: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

——李贽《藏书》、顾炎武《亭林文集》、王夫之《思问录》

材料三 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真正了解西方文化,又能洞悉中国病源所在的为严复。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1)结合所学,指出“轴心时代”中国思想家孔子、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在西方学术史上的地位。(10分)

(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9分)

(3)材料三中“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的思想家是谁?他在这方面的代表作是什么?概述严复在宣传维新理论上的贡献。(7分)

24.(2012高考历史江苏卷24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

孔子和柏拉图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可分别称为“仁——礼社会”和“理想国”;关于理想

社会的秩序及其个体品德,他们的观点惊人相似。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古代圣贤孔子和著名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观点中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不免叫人惊讶。„„两者都不支持民主自治政府,但却都相信 绝对的道德真理的存在,并且相信人们居住在和平与和谐中的可能性。„„两人都相信只有那些已经具有美德的人才能创建一个井井有条、和睦的政治社会。

——(美)肯•沃尔夫《大历史视野》

材料二 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发展建立相应的 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揭示两位先哲的观念中关于社会秩序和个体品德方面的共同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的“礼”和“仁”在构建“仁一礼社会”秩序中的不同作用,并列举柏拉图理想国中各等级的品德。(7分)

(2)按照材料二的思路,概括两位先哲观念相似的原因,并以具体社会背景加以说明。(3分)

25.(2010年山东卷文综33)(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材料二 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官言事书》(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当时北宋在人才选用上存在哪些弊端。(4分)

(2)材料二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教育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6分)

【热点模拟练习】

01.据史料记载,宋代女子吴妙静新婚之日,未婚夫在迎亲时溺水身亡,她遂出资在溺水处建造一座五孔石桥,并终身守节。吴妙静此举的思想根源最有可能来自于 A.董仲舒 B.朱熹 C.陆九渊

D.王阳明

02.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 A.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 B.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为新的理论体系 C.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 D.强化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03.戴震主张“理存于欲”“人生而有欲、有情、有知,三者,血气心知之自然也”。与戴震主张相似的思想家是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04.孔子谓季氏(鲁国大夫),“八佾舞(天子专用的祭祀乐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季氏的行为违背了孔子 A.“仁政”的主张

B.爱惜民力的主张

D.“仁义”和“王道”的主张 C.“克己复礼”的主张

05.下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a处:秦朝“焚书坑儒” B.b处: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c处:魏晋南北朝隋唐“三教合一” D.d处:明清批判思想的推动

06.“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又说,“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使民复结绳而用之。”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 A.孔子“仁”和“礼”的学说 B.庄子“齐物”的自由精神 C.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 D.墨子“节用”“兼爱”的主张

07.随着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兴起,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新的历史条件”主要是指

A.爆发了“七国之乱”,社会出现动荡,儒家的“仁政”学说受到欢迎 B.专制主义统治体制刚刚建立,文化成为政治的附庸 C.政治的“大一统”需要有文化的“大一统”作为根基 D.道教兴起,佛教传入,儒家学说受到挑战

08.文翁(公元前156~前101年),名党,字仲翁,庐江郡舒县(今安徽舒城县)人。汉景帝末年为蜀郡守,兴教育、举贤能、修水利,政绩卓著。下列对文翁的评价正确的有 ①《汉书》说“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 ②他的私人办学行为得到汉武帝的推广

③他对西南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

④他的政绩可与历史上的李冰相提并论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09.“西晋太康年间,文学家左思作《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书商们竞相刻板印刷,一下子使纸昂贵了几倍。”这段表述有悖史实,这是因为西晋时期 A.都城不在洛阳

B.造纸术没有被发明 C.雕版印刷术没有被发明

D.赋这种形式没有诞生

10.英国的李约瑟博士指出:“如果没有火药、纸、印刷术和磁针,欧洲封建主义的消失就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对此,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如果没有四大发明,就不会有欧洲封建主义的解体 B.欧洲封建主义解体的根源在于四大发明的完成 C.四大发明传到欧洲,加速了欧洲封建主义的衰落 D.四大发明对欧洲的社会变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1.吴国盛在《科学的历程》中指出:古代中国人所创造的科学技术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体系,构成统一独特的科技体系的有农、医、天、算四大学科,以及陶瓷、丝织和建筑三大技术。这四大学科和三大技术是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形成这种“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体系”的根本原因是 A.农耕经济发展的需要 C.传统手工业高度发达

B.儒家思想的影响 D.统治者重视科技

12.“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李登海在中国种业界与袁隆平齐名,被誉为“南袁北李”。李教授潜心研究玉米四十年,取得巨大成就。李教授如果想了解玉米传入我国时的栽培方法,应该查阅

A.《氾胜之书》 B.《齐民要术》 C.《农书》 D.《农政全书》

13.屈原《思美人》“思美人兮,揽涕而伫眙。媒绝路阻兮,言不可结而诒”中的美人是一种托喻。从历史的角度看,屈原笔下的“美人”主要表达

A.作为文学家追求“大同社会”的理想 B.诗人的现实主义情怀

C.强烈的探索精神和大胆的怀疑精神 D.强烈希望国家富国强兵的爱国主义情怀

14.王冕的《墨梅》,画出的梅花如铁线圈成,虽不着颜色,却能生动地表现出含笑盈枝的姿态。这种注重抒发个人情感、追求笔墨趣味、技法精益求精的绘画属于 A.原始岩画 B.山水画 C.文人画

D.风俗画

15.张晓明老师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上给同学们出了以下判断题,其中符合史实的有

①人称战国思想家惠施学富五车,是指他旅行时也爱学习,五辆车上都装满爱看的纸质书

②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这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

③楷书奔放跃动,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

④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具有现实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骚体”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16.我国京剧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下列关于京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它的形成和发展与当时统治阶级的喜好密不可分 B.它以北京地方戏为母体而成,故名京剧

C.民国时期的梅兰芳为京剧走向世界作出了巨大贡献 D.可以用“乾嘉落户、同光扬名、民族瑰宝”概括它

17.2011年2月11日《广州日报》在社论中指出:“人是万物的尺度”,一项公共决策的文明程度与进步意义如何,视其人本指标高下。全国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向公众开放,无疑是兔年春节后政府给公众派发的一个厚厚的开年“利是”。下列对普罗泰格拉“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观点理解不正确的是()

A.认为没有人就没有万物 B.强调了人的价值和重要作用 C.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D.突出了人的尊严和地位

18.某位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这位哲学家是

A.普罗泰格拉(普罗塔哥拉)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19.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就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20.从下列图片可以看出,古希腊先哲的精神本质是

A.关注社会

B.人文主义 C.探索自然

D.个人主义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君命顺,则民有顺命; 君命逆,则民有逆命。„„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宜视天为父,事天以孝道也„„

——《春秋繁露》

材料二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是唐朝杜牧有感于南朝佛教兴盛所作的一首诗。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人们开始了对宗教的渴求。那个时候,从王公贵族到黎民百姓,崇信佛教,纷纷皈依佛门,甚至连皇帝也“舍身”佛寺。

——中华读书网

材料三 陆氏门人朱亨道曾记述:“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指朱熹)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指陆九渊及兄陆九韶)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 请回答:

(1)材料一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作者分别对百姓和天子提出了什么要求?(6分)

(2)据材料二说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思想界的状况。(4分)

(3)据材料三概括朱熹和二陆的主要分歧。(4分)

(4)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主流思想演变过程的特点及主流思想演变所反映的本质问题。(6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之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统一思想,归本儒家,便是要使全国人有一致的信仰,让大家在相同的目标下,致力于共同的利益,所以统一思想是有其必要的„„因此我们平心而论,董仲舒统一思想,尊崇儒术的呼吁,其功当多于过。

——李威熊《董仲舒与西汉学术》

材料三 秦以后的中国文化曾遭受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再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在这三次中,要算董仲舒所发动的这一次对封建政权的长期巩固所起的作用最大,对文化的危害也最为长远。

——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目的何在?汉武帝时期对其他各家学说就真的“皆绝其道”了吗?试举例加以说明。(9分)

(2)根据材料二、三,两位学者对董仲舒的评价有何不同?原因何在?(9分)

(3)你认为对历史人物活动的评价应遵循怎样的原则?(2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宋代时,一个以拥有土地为特征的地主阶级——特别是中小地主阶层发展壮大起来,这些人经济地位高,物质生活优裕,对文化的要求高„„由于土地制度的变化,宋元时期的文化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提高了。宋元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从《东京梦华录》中可以看到这时期城市繁荣的梗概。它使宋元社会的许多方面增加了新因素。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说明宋元科技在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上的地位。(4分)

(2)材料二的两幅图分别反映了宋代什么绘画风格?(4分)

(3)据《清明上河图》和材料三,概述宋元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状况。(4分)

(4)据材料三分析宋元文化繁荣的原因。据此,你得出什么认识?(8分)

2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迁都后“洛阳大市,周围百里”,“青槐荫陌,绿树垂庭,天下难得之货咸悉在焉。”“葱岭以西至于大秦,百国千城,莫不欢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是以附化之民万有余家。”

——《洛阳伽蓝记》

(1)据材料一概括北魏改革之后的社会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

材料二 北魏孝文帝变法,尚文明,魏国以治,此变而得者也。

——张之洞《劝学篇•变法》

(2)你认为张之洞的观点是否正确?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2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道(同“导”,治理、引导)之以政,齐(整治、约束)之以刑,民免(避免犯罪)而无耻(羞耻之心);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正)。

——《论语》

材料二 城邦的公民显然彼此是兄弟,但他们的构成和能力各不相同。因此他们在城邦中的职责和地位也不同。神用金子创造了具有统治能力的统治者,用银子创造了武士,即统治者的辅助者,用铜和铁创造了农夫和匠人。

——柏拉图《国家篇》

材料三 假如公正是少数人的意愿,就会出现暴君,假如公正是以数目取胜的多数人的意愿,他们就会行施不公,没收少数富人的财产„„人们应该选取中庸,既不过度,也不无及。

——《亚里士多德全集》

请回答:

(1)依据材料概括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三人思想差异的原因。

(3)为了传播他们的思想,他们采取的共同方式是什么?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4)我们对他们的思想应该如何评价?

26.【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本草纲目》的部分插图:

材料二 1953年春,世界著名学府莫斯科大学新校舍落成。在宽阔的礼堂两侧墙壁上,镶嵌着世界各国著名科学家的彩色大理石画像。其中,有哥白尼、伽利略、达尔文等人。中国两位著名科学家的画像也并列其中,一位是南北朝时期的大数学家祖冲之,另一位就是中国明代伟大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请回答:

(1)上述图片反映出《本草纲目》在内容上的两个突出特点,请你指出并评价这样做的意义。

(2)李时珍的画像为什么能够镶嵌在莫斯科大学新校礼堂两侧的墙壁上?

03.

【答案】:D 【解析】:注意题中的关键词及其理解,如“战国时期”、“注重实践”(因时而变)、“贵族的存在不合时宜”(法不阿贵)、“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重农抑商、文化高压),即可判断是指法家。04.

06.

10. 【答案】:C 12.

16. 【答案】:A 【解析】:根据四大发明西传的时间,活字印刷术在15世纪中期传入欧洲,直接促进了图书的出版。17. 【答案】:D 19.

【解析】:

(1)从道家与儒家思想,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含时代主题、政治、经济等角度。22.

23.【解析】:

25. 【答案】:

(1)弊端:人才选拔重诗赋记诵;官吏任用重科资历。

(2)教育思想:注重实用。措施:改革科举考试内容,废除诗赋取士,注重经义策论。(应从“废除田制“和”采用新法“两个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解析】:

(1)通过材料一中“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可以看出北宋的科举考试重诗赋记诵;“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可以看出官吏的作用重科名资历。

(2)“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可以看出王安石改革中注重实用为主,改革措施根据教材知识作答。二.模拟题 01.

04.

06. 【答案】:C 【解析】:材料信息“绝弃圣智、仁义、巧利”体现了反对儒家和墨家的思想;“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使民复结绳而用之”体现了作者“小国寡民”的思想。07.

11.13.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屈原的知识,解题关键是抓住“托喻”“历史的角度”“屈原”等关键词,结合所学屈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因此,D符合题意。14.

16.19. 【答案】:B

制的需要。

(2)评价不同:材料二肯定了独尊儒术对维护国家统一的作用;材料三在肯定其对巩固封建

23.24. 【答案】:

(1)社会经济发展,都市繁华;民族融合;各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加强。

原因:迁都洛阳,洛阳成为政治、经济中心;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等改革措施;各地商人往来的促进作用。

(3)共同方式:兴办学校,传播思想。说明:孔子兴办私学;柏拉图创办阿卡德米学园;亚

士习和辨认,又防止了混用和误用。

第二篇:【语文】2010高考三轮专题复习教案:病句辨析有技巧03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2010高考语文三轮专题复习教案:病句辨析有技巧

高考《考试说明》规定考查的病句类型有六种,即: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综观历年的高考语文病句辨析试题,其所选的病句错误类型都是十分“典范”的,虽然通过各种措施增加迷惑性,但总体来说,其“病征”是十分突出的,而且也有一些规律可寻,如果抓住这些“病征”顺藤摸瓜,加以甄别,就更容易判断出该句是不是有病,是何种语病。

一、出现了并列的短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分类不当、语序不当或语意不明

1.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搭配不当,“事件”不可以“批评教育”)

2.我们家乡美丽而富饶,这里土地肥沃,特别适宜种果树、棉花、甘庶,此外,还适宜栽种梨树和枣树。(分类不当,“梨树和枣树”都是“果树”)

3.全厂职工讨论和听取了厂长关于改善经营管理的报告。(语序不当,应为“听取和讨论”,有时间上的先后关系)

4.近日新区法院审结了这起案件,违约经营的小张被判令赔偿原告好路缘商贸公司经济损失和诉讼费三千余元。(语意不明,是“经济损失和诉讼费”计“三千余元”还是单“诉讼费”“三千余元”)

二、出现了多重定语和多重状语,可能是语序不当

1.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有效的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的方法。(应将“有效的”调至“方法”前)

2.昨天,许多代表热情地在休息室里同他交谈。(应将“热情地”调至“同他交谈”前)

3.这期培训班是全国职工教育委员会和国家经委联合于今年五月底举办的,来自全国各地的二百多名职工代表参加了这次培训。(“联合”应调至“举办”前,让位于时间状语)

三、出现了数量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语序不当、用词不当

1.三个学校的学生会干部在教导处开会,研究本学期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一种”应在“行之有效”之前)

4.华能集团三电厂今年对锅炉设备进行了改造,吨煤发电量增加了1.5倍,煤消耗量域少了1.2倍。(用词不当,“减少”不可以用倍数)

5.中国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6.用语不妥贴,造句不合文法,行文缺乏条理,拖沓冗长,就会把意思弄得含混晦涩,令人误解甚至费解。(语序不当,应为“费解甚至误解”)

六、出现了代词,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

1.这个精致的灯笼将作为今天得分最高的嘉宾的礼品赠送给他。(语意不明,“他”到底指谁,指代不明)2.老人在80岁的时候,还清楚地记得哥哥参加学生运动时对自己的评价:一个温情主义者。

(语意不明,“自己”到底是指“老人”还是指“老人”的“哥哥”)

3.由于这次交通事故,淮海路宛平路地段的交通为此封闭了近三个小时。(重复,“为此”就是“由于这次交通事故”)

4.我们必须拿出自己的正版计算机游戏软件,否则,不出新软件,就难以抵制不健康的盗版软件。(重复,“否则”即“如果不这样”的意思,与“不出新软件”重复)

七、出现了长宾语,可能是宾语中心语残缺、搭配不当

1.为了全面推广利用菜籽饼或棉籽饼喂猪,加速发展养猪事业,这个县举办了三期饲养员技术培训班。(宾语中心语残缺,应加“的经验”)

2.认识沙尘暴、了解沙尘暴,是为了从科学的角度达到对沙尘暴进行预防,减少沙尘暴造成的损失。(“达到”的宾语中心语残缺,“损失”后加“的目的)

3.现在,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山区所特有的石头和茅草搭成的小屋,那崎岖的街道,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搭配不当,“看到”与“乡音”不搭配)

八、出现了多个谓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偷换主语

1.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搭配不当,“培养”与“失足青年”不搭配)

2.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偷换主语,“工厂”不可以“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

3.我们也学小孩子一样,掐了一把花,直到花和叶全焉了,才带着抱歉的心情,丢到山涧里,随水漂走了。(偷换主语,前面主语是“我们”,后面已暗换成“花”,所以应改成“把它们丢到山涧里,随水漂走了”)

九、出现了疑问旬、否定词,可能是肯否不当

1.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疑问句再欢迎各位老师踊跃投稿,稿酬丰厚 邮箱:zxjkw@163.com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加双重否定,变成了三重否定,不合逻辑)

2.近几年来,王芳几乎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无时无刻不”相当于“每时每刻都”,此处与“忘”用,与后“积累了大量的资料”矛盾)

十、出现了固定结构、下定义,可能是结构混乱

1.《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有“为„„所”和“被„„所”的结构,没有“受„„所”的结构,要将“所”字去掉)

2.到目前为止,人还不能完全控制自然灾害,农业收成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自然条件的好坏决定的。(应为“由„„决定的”)

3.它是把事件的结局先写出来,然后再按时间顺序叙述事件发生、发展经过的写法叫倒叙。(应去掉“它是”)

十一、出现了文言词语、书面语,可能是重复

1.在交通干线上设卡收费的方案必须经地方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并公诸于社会。(“诸”即“之于”,“于”与它重复)

2.雅典奥运会开幕式精彩绝伦,可以堪称一流,受到世界舆论的普遍赞誉。(“堪”即“可以”,“可以”与它重复)

3.听了他对事实真相的陈述,我在心里由衷地感谢他。(“由衷”即有“在心里”的意思,重复)4.《语文大辞典》编委会,为了使辞典有较高的质量,在躬耕修典三个春秋的编纂过程中,着重控制了关键程序。(“躬耕修典”即“编纂”,重复)

注:类似的错误用法还有“过早夭折”、“过分溺爱”、“卫冕桂冠”、“令寒舍蓬荜生辉”等。

十二、出现了“的”字的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搭配不当(偷换主语)、语序不当

1.天渐渐地黑了下来,外面又刮了风,街上的行人也渐渐稀少了,修伞的心里非常着急。(语意不明,“修伞的”可能是“修伞的顾客”也可能是“修伞的师傅”)

2.2003年8月3日晚,在北京天坛举行了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十三、出现了两面性的词语,可能是前后肯否不

一、不合逻辑

1.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技术人才。(“能否”是两面性的词语,与后面不一致)

2.我怀着恐惧的心情,担心灾难会不会降落到姑妈头上。(“担心”“不会”,不合逻辑)

十四、出现了“避免”、“防止”、“以防”、“以免”、“切忌”、“禁止”等词语,可能是不合逻辑(表意相反)

1.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防止”与“不再发生”不合情理,应去掉“不”)

2.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忌”或“不可”去其一)

十五、出现了“前去”、“新生”、“保管”、“没有”、“走”、“和”等多义词或多义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

1.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目前去汇报。(是“15日之前去”还是“15 日这一天去”,意思不明)

2.在喧天的锣鼓声中,这所有名的老校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新生。(是“新同学”还是“新生命”,意思不明)

3.此次选举村民委员会主任,他们谁也没有干涉王尔德的权利。(“没有”兼有副词和动词的性质,造成语意不明)

4.独联体国家的人民看不上2002届世界杯足球赛。(是“看不到”还是“瞧不起”,意思不明)

5.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和”有介词和连词的性质,造成语意不明)

6.教育部就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范围发出通知,指出物理学科初中教学内容部分不作要求。(是“整个初中教学内容部分”还是“其中的一部分”,含混不清)

十六、出现了使、让、令、把、被等词,可能是主语残缺、主客体颠倒、语序不当

1.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主语残缺,使动词的主语是“老主任”,应去掉“经过”,或者去掉“使”,将“才”调至“他”后)

2.今年年初美英两国曾集结了令人威慑的军事力量,使海湾地区一度战云密布。(主客体颠欢迎各位老师踊跃投稿,稿酬丰厚 邮箱:zxjkw@163.com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倒,“威慑”本身有“吓唬”别人的意思,再用“令”字造成了主客体颠倒,应改成“震慑”)

3.为了争取高速度,我们必须狠抓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它走在生产建设的前边,把国民经济用先进科学技术搞上去。(语序不当,应为“用科学技术”“把国民经济”“搞上去”)

4.与作家不同的是,摄影家们把自己对山川、草木、城市、乡野的感受没有倾注于笔下,而是直接聚焦于镜头。(语序不当,应将“没有”调至“把”之前)

5.我们伟大的祖国再也不是一个四分五裂的、任意被人蹂躏和掠夺的国家了。(语序不当,应将“任意”调至“被人”后)欢迎各位老师踊跃投稿,稿酬丰厚 邮箱:zxjkw@163.com

第三篇:古代文化常识复习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一、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通过思考和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点:

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

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影响深远。远至日本,近至我们生活的细枝末节,无不彰显着中国古代文化魅力,这节课我将和大家一起来探究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的纪年纪时和姓名字号。

二、纪年纪时

(一)、古代纪年方法

1、天干地支纪年法,即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如甲午战争,辛丑条约等。

练习巩固:2008然后就戊子年,2071年是什么年?(辛卯年)

2、帝王年号纪年法

自汉武帝开始,每个帝王登基,都为自己拟定一个富有一定寓义的年号,每个年号后再配上序数就成了一种纪年的形式。如:乾隆三十九年,开元元年等。所取定的年号大多孕含着吉祥之意,寄托了振兴国运,繁荣昌盛的美好愿望,如“康熙”就寄托了天下隆盛兴旺之意,再如“光绪”有光明永绪之愿。

(二)、古代纪月的方法

1、序数纪月法

如:如平地二月花者,深山则四月花。

《采草药》

2、地支纪月法。古人常用十二地支配十二个月,每个地支之前加上一个特定的“建”字,就成了一种纪月的方法。如:

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建子月,农历十一月)——杜甫《草堂纪事诗》

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金陵瓦解。(建亥,农历十月)

——庾信《哀江南赋》

3、时令纪月法

一年分四季,一季三个月,每季的三个月按顺序依次加孟、仲、季,就可将一年的十二个月清楚的区别开。如: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孟冬,农历十月)

(三)、古代纪日法

1、序数纪日法。如: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归有光《项脊轩志》

2、天干地支纪日法。如:元丰七年六月丁丑

姚鼐《登泰山记》

3、月相纪日法。根据月亮的形状,对每月某些较特殊的日子进行称谓。如:朔(农历每月初一)、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胐(农历每月初三)、望(农历每月十五)、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四)、纪时法

今天我们要想知道几点了,只需看一下表即可,这是科技给了我们方便,古代特别是秦汉以前,无表,但人们也不是完全生活一混沌中,他们也有自己的“计时器”,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古人的“计时器”都有哪些?

1、天色纪时法,即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对应现在两个小时,具体如下: 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yu)中、日中、日昳(die)、晡(bu)时、日入、黄昏、人定。

2、五更报鼓纪时法,我国古代将一夜分为五个阶段,分别为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或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如: 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孔雀东南飞》

通过对“纪年纪日”的梳理与探究,有利于我们更准确,更深入的阅读文言文。

三、姓名字号

今天,我们要称呼一个人,直呼其名即可,可在古代对一个人的称谓却有许多讲究,一不留意,就有可能陷自己于不堪之境,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古人都有那些主要称谓。

(一)、称谓名称。

1、直呼姓名

称字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3、称号

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4、称谥号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5、称斋名 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

6、称官名或官地 如唐代诗人孟称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

7谦称

(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

(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二)、姓名

名,一般是婴儿出生几个月,由父亲,或长者或有威望的人命名,姓与名结合起来就是对一个人身份的确定。但古人特别是读书人或有威望有影响力的人,一般不直呼其名,因为直呼某人的姓名是不礼貌的行为。但在下面几种情况下,则可直呼其名: ①给某人作传时,如: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屈原列传》

②自称时,如:不然,籍何以至此。

《鸿门宴》

③表示对某人轻视或蔑视时。

(三)、字

1、字的来历。字是一个人行成人礼后,由父亲或长者给取的。古代男子一般在20岁行冠礼,女子一般在15岁行笄礼。成人后,称字是对平辈或尊辈的礼貌和尊敬。

2、字与名间的关系。字是名的解释或补充,对名有表述和阐明的作用。如:

①文天祥,字宋瑞,“祥”与“瑞”意思相近

②宋代作家晁补之,字无咎,因能“补过”,才能“无咎”。

(四)、号

1、自号,一般是作者本人所取,不受家庭行辈的限制,而是作者根据自己的志趣或抒情的需要自己拟定的,号可谓是文人士大夫自命清高的超俗表现。如六一居士欧阳修,青莲居士李白,香山居士白居易等。

2、谥号。古代帝王、卿大夫、诸侯、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前的事迹行为和品德评定一个称号以褒善贬恶,这个称号就是“谥”或“谥号”。如陶渊明的谥号为靖节先生,林则徐的谥号为林文忠公,秦桧的谥号为缪丑等。

3、绰号。绰号是他人所取而得到公认的别号,是对一个人和刻画和形容。如春秋时的百里奚沦落楚国,被秦穆公用五张羖皮赎回并担任丞相,时人就称他五羖大夫。将绰号这种艺术发挥到极致的当是施耐庵,《水浒传》180人人人有一个响亮的绰号,这些绰号形象而准确的描摹了各人的性格,特长和生理特点。

(五)、称斋名。根据某人的书房名称呼某人。如聊斋先生蒲松龄,惜抱轩先生姚鼐,饮冰室主人梁启超等。

四、作业

1、通过搜集资料,了解谦称、敬称和贱称,并举出相应的例子。

2、在中国古代还有一种特殊的称谓“讳称”,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其表现及原因。

3、,反观现代,你认为直呼父母名字是时代的进步,还是文明的堕落,写一段能表明你观点的文字。

五、总结

通过对古人称呼的探究,我们明白了,字号等称呼或寄托了亲朋好友殷切的期望,或彰显了崇高的灵魂,或抨击了丑恶的行径,或肯定了不斐的成就,同时也为我们阅读文言文扫除了一些障碍。

第四篇:XX届高考政治第一轮文化与社会复习教案

XX届高考政治第一轮文化与社会复习教

江苏省南京六中XX年高考政治复习教学讲义(学案+测试)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一、关注考点

文化与社会

①文化的内涵与形式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③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考点解读

考点一 文化的内涵

.文化的含义:“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的特点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重要特征。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是通过物质活动或物质载体体现出来的。

考点二 文化的形式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

2.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3.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考点三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①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②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表现在:从国内看,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需要文化;从国际看,文化关系到国家安全,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考点四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我国应对文化竞争与挑战的态度与对策

三、知识体系

四、典型例题

.XX年9月3日,为期5天的第17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闭幕。本届图博会共达成中外版权贸易协议2397项,比去年增加19.48%。其中,各类版权输出与合作出版协议1412项,引进协议967项,引进与输出之比为1∶1.46,实现了中国图书版权输出的重大突破。图博会通过集中展览、展销全国优秀出版物和举办相关社会文化活动,充分展示了近年来我国出版业取得的辉煌业绩。这表明

A.文化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

B.文化能够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c.图书成为展示文化软实力的载体

D.出版图书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2.第5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于

XX年11月18日至21日举办。本届北京文博会将继续通过展览展示、文艺演出、创意活动、推介交易和论坛峰会等活动,吸引国内外文化创意的高端技术和产品,搭建一个文化创意产业信息交流、产品交易和项目合作的重要平台,为文化创意产品的市场化、产业化和国际化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原因是

A.经济、政治、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B.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c.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D.发对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3.XX年10月15日,记者获悉,张艺谋新片《山楂树之恋》全国票房近1.6亿元,创下近十几年来文艺片的最高票房。与此同时,剧中主角穿的那种类型的衬衫被一些影迷热捧,其原著同名小说《山楂树之恋》在书店一度脱销。这体现了

A.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B.文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基础

c.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D.文化对经济的重大影响

4.《山楂树之恋》以一段纯爱故事不仅受到80后年轻人青

睐,同时还吸引了一批50后60后中年人进影院重温青春岁月。对张艺谋在《山楂树之恋》中大打“清纯”牌,有的观众非常欣赏,有的观众则持批评态度。这是因为

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B.不同的生活阅历、文化环境,影响人们不同的思维方式,反过来影响对文化作品的评价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 D.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5、XX年10月18日,新华网发布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公告,公告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有人说,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是为发展强大的文化、实现文化创新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没有强大民族文化的国家,不可能有真正的根基、深厚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也不可能充分、持久地赢得别国尊重。没有强大的文化,绝不是真正的强国。

为什么说没有强大的文化,绝不是真正的强国?

答案: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真正的强国”不但应该具有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还应同时具有高度发达的精神文明。文化建设对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一、选择题

.每年在庄稼黄熟、准备开镰之前,藏族农民总是身着节日服装,手捧预示五谷丰登的“切玛”和青稞酒,来到农田载歌载舞,欢庆一年一度预祝丰收的“望果节”,这在全国其他地方是很少见到的。这一事实说明

A.在经济落后地区是难以发展先进文化的 B.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文化生活

c.文化只有地域之别,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D.文化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 答案: B

2.汉字大体于两个系统:一是刻画系统,一是图画系统。以图画系统为主,刻画系统为辅。这些原始文字属于表意字范畴,所描绘的或者是具体事物的形象,或者是生活当中的场景,或者是生活当中的事件,都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这一事实说明

①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②文化自身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③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④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 ②③观点正确,但与材料不符。

答案: D

河北省地处中华腹地,悠久深厚的文化土壤孕育了异彩纷呈的河北民间艺术,各种地方戏曲、民间曲艺、工艺美术等历史绵长,有其独特的地方风格。据此回答3~4题。

3.上述材料表明

A.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出来的 B.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c.不同区域的文化,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

D.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解析: 注意把握材料主旨,A、B、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 c

4.被誉为“农民艺术象征”的武强年画,造型精美技艺超群的定窑、磁州窑瓷器,生动逼真的民间剪纸,美轮美奂的河北古建筑,它们既是燕赵文化鲜活的物态存在,又是燕赵儿女多彩的文化生活写真。这说明

①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不可区分 ②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③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④人们的文化素养是后天培养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①错在不可分;材料没有体现④。

答案: B

XX年3月6日,中共重庆市委书记***向中外记者介绍了重庆开展“唱读讲传”活动的情况。据此回答5~6题。

5.***说,其实大家可以想一想,五十年代、六十年代,那时候中国多穷啊,我们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把国家建设起来。靠的是什么?靠的是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寨精神、林县红旗渠精神,靠的是一口气。这表明

①精神力量比物质力量更为重要 ②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一个民族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富有 ④物质文明是由精神文明创造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①④夸大了精神的作用。

答案: B

6.***说,通过唱红歌,扶正祛邪,振奋了全市人民的精神,大家都有饱满的、旺盛的精神状态,干什么效率都高,城市的发展就有精气神。这说明

A.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B.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c.文化生产力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D.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解析: 材料强调唱红歌对城市发展的作用。

答案: D

XX年3月的“两会”中,如何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运用所学知识,回答7~8题。

7.有代表认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必须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完善基础文化设施,免费向群众开放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做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资源信息共享、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等重大文化惠民工程。这一做法

①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②能够有效地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 ③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的经济效益 ④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材料强调文化的社会效益,③不选。

答案: A

8.有代表说,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应该成为国家的发展战略。建设好自己的文化事业和产业,在发展现代文明的同时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这对我们保持民族凝聚力、培育和重塑全民族文化自信、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意义重大。这一论断的依据是

①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②一个民族必须物质和精神都富有 ③优秀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优秀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故③说法是错误的。

答案: D

9.目前,以村民自治为主要形式的农村基层民主要求农民具有相应的科学文化水平。在行使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权利时,村民要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独立发表意见;要参与讨论,提出建设性的批评与建议;要审查账目、审核问题、阅读讨论材料,文盲是无法做到这些的。这表明

A.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c.文化素养越高政治素养就高

D.一定的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解析: 材料阐述的是人们的文化素养与公民的政治生活的关系。B、D与材料主旨不符。c观点片面。

答案: A

0.张家界将自己最著名的景点“南天一柱”改名为“哈利路亚山”。原因是美国人拍了一部电影《阿凡达》,景区就慌忙把祖宗留下的真山名改为电影里虚幻的山名。在广大网民的强烈反对下,这个闹剧才算收场。这件事给我们留下的文化思考是

A.民族文化是民族的精神根基,应加强自身的文化建设

B.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不同文化之间斗争日趋激烈

c.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关键是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D.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的文化湮灭不可避免

解析: B、c、D观点均错误。

答案: A

1.XX年8月15日是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65周年的日子。我们这一天纪念抗战胜利正是为了用抗战中所表现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凝聚力量,激励各族人民和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努力奋斗。这表明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优秀文化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 ③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④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①与题意不符;由题干可以得出②③④的说法。

答案: B

XX年7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研究问题进行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回答第12题。

2.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体现了

A.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

B.文化产业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c.一定的文化是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的 D.文化是人类创造的全部财富的总和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阅读材料的能力。材料主要强调了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事业、产业全面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作用,这体现了A。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B说法错误。c不符合题意。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D说法错误。

答案: A

目前,美国科技研究与开发支出为排名紧随其后的七个国家的总和,美国控制了世界75%的电视节目的生产和制作,每年所赚利润不计其数;日本的图书和音乐产品销售量、高科技产品出口数量都居世界第二位。根据相关知识,回答13~14题。

3.上述材料说明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②文化在综合国力中有重要地位 ③经济、政治决定文化 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解析: ③④不为材料所说明。

答案: A

4.上述材料启示我们

①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②必须把文化产业作为我国的基础产业 ③必须重视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 ④必须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②说法错误。

答案: D

5.XX年5月14日至17日,第六届深圳文博会盛大举行,各国文化产业纷纷亮相。文化产业的发展说明

A.文化是一种直接的物质力量

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c.文化生产力是当前各国的中心

D.文化是综合国力的基础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6.在文化传播的力量对比方面,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存在很大差距。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雄厚的经济和科技实力,拥有大量的现代化传播工具,控制着强大的信息传播网,垄断着国际舆论和新闻发布渠道,向世界全方位、全时空、全天候地推销其价值标准、意识形态。德国记者约瑟夫•乔菲甚至认为,美国的软实力“甚至比它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还要强大。美国的文化,不论是粗俗的还是高雅的,都强烈地向外散射,类似于罗马帝国时代,但更具有新奇性……美国的软实力遍及世界各个角落”。

上述材料体现了文化生活的什么道理?

面对上述材料反映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答案: ①材料反映了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②材料还反映了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同时,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7.材料一 XX年4月12日,一年一度的傣族同胞泼水节在云南省各地上演。人们用树枝沾上圣洁的水轻轻洒向对方,带去问候,送去祝福。

材料二 XX年4月16日,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壮族传统节日“三月三”节。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它是重要的歌舞节日,其中以壮族为最。活动以对歌为主,故亦称“歌圩节”、“歌婆节”等。歌圩,是壮族民间传统文化活动的场所,也是男女青年进行社交的场所。歌圩上,除对歌外,还举行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有精彩的抛绣球,有趣的碰红蛋,热闹的放花炮,以及演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壮戏等。

材料三 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这些民族节日历史悠久,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和丰富多彩的形式。这些传统节日的主要内容大多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有着鲜明的从业特点。例如:从事牧业的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等,由于生产需要而必须精骑善射,于是便产生了马术、飞马拾银、跑马射箭、马上摔跤、赛马、刁羊、“姑娘追”等节日活动等等。

三则材料共同反映了什么文化生活道理?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对材料三加以简要说明。

答案: 三则材料共同反映了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无论身处繁华的都市、新兴的乡镇,还是偏居边远、古朴的村落,人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这些文化生活,无不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我国各民族传统节日的主要内容大多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有着鲜明的从业特点,说明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②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参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传统节日活动,有助于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有助于建设和谐社会。③透过这些历史悠久、具有特点鲜明和形式丰富的民族节日,我们可以从中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看到历史上的和现实中的文化,认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第五篇:2013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古代经济和文化

中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一、中国经济:

(一)、古代经济:1 历代中央政府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

(1)唐朝: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出现“贞观之治”);唐玄宗统治前期,重视农业发展,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特别提示: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或者是唐朝出现盛世局面的原因)

吸取隋亡的教训;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唐太宗还下令合并州县,减轻人民的负担。);注意戒奢从简;任用贤才,虚心纳谏;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外交政策等。

(2)北宋:为了提高粮食产量,从越南引进占城稻在江南地区推广。

(3)元朝: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还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的种植。历代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发展

(1)春秋战国:

春秋末年开始使用牛耕;开始出现铁农具。战国时期铁农具的使用更为普遍,牛耕得到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各国兴修水利,最著名的是秦国的都江堰。位于岷江中游,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意义:消灭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两千年来一直造福于人民。

(2)三国:大批北方农民为避战乱迁居江南,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3)南北朝:贾思勰总结北方人民长期生产经验,写出《齐民要术》这部我国历史上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4)隋唐:为加强南北经济交流,隋朝开凿大运河;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造了曲辕犁;创制了新型灌溉工具——筒车。

3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1)农业: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在福建普遍种植,政府把它推广到江浙和淮河流域。“苏湖熟、天下足”,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水稻在宋代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棉花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茶树栽培大发展。(2)手工业: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江浙丝绸产量高,朝廷用的丝绸,很多来自江浙。从海南岛兴起的棉织业,南宋时,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宋代是中国制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发展成著名瓷都;宋代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广州、泉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

(3)商业:宋代商业都市很多,最大的商业都市是开封和杭州;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市舶司,加以管理;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

(4)衣食住行、娱乐活动和民俗:北宋妇女缠足的陋习逐渐传开,辛亥革命后

废除;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出现许多娱乐经营场所,叫做“瓦子”。其中供演出的圈子叫“勾栏”;今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宋代称春节为元旦,最受重视。除夕夜祭祀祖先,挂年画,贴“桃符”,“守岁”等风俗。4古代经济重心南移(1)影响因素:①南方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

②北方大量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生产工具。(主要原因)③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④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

(2)过程:①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逐渐开发,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②唐朝中后期,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江南地区农业发展逐渐超过北方。③南宋时期:南移完成。标志:“苏湖熟,天下足”,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二)近代经济:主要体现为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1)洋务运动中洋务派为“自强”和“求富”创办了军事和民用工业,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状元实业家张謇背景:《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

代表性企业:大生纱厂等。口号: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

工业部门;从地区看,像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大城市的民族工业比较发达,而广大内地却非常薄弱。

落后的原因:近代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二、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

(一)古代文化

1、远古时期

(1)北京人文化遗存:北京人距今约七十至二十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这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2)农耕文化:半坡和河姆渡居民的生活。(见复习资料汇编P1表格)

2、夏商周:(1)夏历(农历)据说来源于夏朝。(2)青铜文化:商朝是我国青铜器文化的灿烂时期;西周时,种类更加丰富,大量用于祭祀。主要代表有巨大的司母戊鼎和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与商周同期,西南成都平原盛行独特的青铜文化,即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3)甲骨文:商朝人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甲骨文字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

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3、春秋战国时期:

(1)孔子的思想主张:春秋晚期人,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大教育家。

思想主张: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后来孔子的学说成为了封建文化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孔子是大教育家,由孔子的弟子整理的《论语》,记载了孔子的言论。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注意“因材施教”;教育学生要谦虚好学,温故知新。

(2)老子的思想主张:春秋晚期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面。思想主张: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他善于从正反两个反面去考虑问题。

特别提示:儒家思想的发展

1、思想核心:“仁”。

2、发展过程:(1)春秋时期出现,创始人孔子(“仁”),战国时期孟子(“仁政”)加以进一步发展。(2)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实行焚书坑儒,进一步确立法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使得儒家思想遭摧残。(3)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同时还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办太学,以儒学的五经为主要教材。(4)新文化运动前期李大钊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把斗争矛头指向孔教,对封建正统思想的儒家传统道德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新文化运动后期,一批先进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开始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3、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4、现实意义:儒家的大一统意识,对维护社会的安定统一和祖国统一大业有极大的现实指导意义;以人为本、民为贵思想对于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维护和谐的社会有重要作用;民本思想对于今天“三农”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道德规范意识是现代社会公德意识培养、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的一个重要渠道;和谐意识对于建立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谋求社会的共同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有着一定的意义。

(4)战国时期已经测出一年24节气。

4、秦汉时朝:(1)秦始皇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又推广隶书。

(2)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办太学,以儒学的五经为主要教材。(3)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是目前世

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东汉时,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意义: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4)华佗擅长外科手术,制成全身麻醉剂“麻沸散”。这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他还模仿虎鹿猿熊鸟五禽活动姿态,编成一套医学体操,称为“五禽戏”;张仲景写了《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被后世尊为“医圣”。(5)佛教起源于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时期在民间兴起。创始人之一叫张陵,道教尊孔子为教主,称他为“太上老君,道教对我国文化也有深远影响。(6)《史记》叙述了从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7)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是轰动世界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形象地展现了两千多年前秦军横扫六国的磅礴气势,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5、魏晋南北朝时期:

(1)南朝人祖冲之在我国、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这成果领先世界近1000年。(2)北朝人贾思勰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的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强调遵循自然规律,因地种植,不误农时等,在世界上农学史上是占有重要地位的。(3)东晋的王羲之是集书法之大成,被后人称为“书圣”。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4)辉煌的石窟艺术代表有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既继承了秦汉以来造型艺术的传统风格,同时又吸收了佛教艺术的优点。

6、隋唐时期:

(1)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2)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代表人物有:“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和白居易。其中杜甫的诗被称为“史诗”。

(3)这一时期书法最著名的是颜真卿和柳公权,后人把他们的书法并成为“颜筋柳骨”。颜真卿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

(4)石窟艺术代表——敦煌莫高窟(今甘肃西部):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和无数形象生动的彩色塑像,保存大量的佛经和文书。莫高窟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7、宋元时期:(1)四大发明。(知识汇编P5)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广泛使用,是这一时期的重大成就。

活字印刷术:北宋;毕升;这种方法既经济,又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15世纪,欧洲才出现活宇印刷,比我国晚约四百年;

指南针:北宋制成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广泛用于航海,并由阿拉伯人传人欧洲,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火药:唐朝末年,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人阿拉伯和欧洲。

四大发明的意义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加上造纸术,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2)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对研究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3)宋词和元曲。北宋著名词人苏轼的名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宋朝著名的女词人是李清照(婉约派),代表作有(《一剪梅》《如梦令》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等),南宋词人辛弃疾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后来的词里,倾诉对山河分裂的悲痛。代表作是《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元曲由杂剧和散曲组成,代表作关汉卿的《窦娥冤》。

(4)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不朽作品。

8、明清时期:

(1)明成祖时候,修建了北京城。城中心的紫禁城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蜿蜒六干余公里,是世界建筑史上一个奇迹。

(2)科学巨著:明朝李时珍,写出了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写了一部《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反映了明代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强调人类要和自然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后被译成多种文字,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和宋应星同时期的徐光启写了《农政全书》,记载了古代的农业生产理论和科学方法,还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技术。是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

(3)四大名著:明代三部最优秀的小说是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施耐庵写的《水浒传》,吴承恩写的《西游记》。与清代著名小说,曹雪芹的《红楼梦》,并称明清四大文学名著。其中《西游记》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4)京剧:徽剧和汉调基础上,19世纪中期形成的新剧种—京剧。

(二)近代思想和文化

1、思想解放:

(1)戊戌变法(第一次;思想启蒙的作用);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新文化运动后期,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传来了马克思主义,李大钊率先宣传,作品有《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颂扬十月革命。为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1918年底,李大钊等在北京创办《每周评论》。五四运动得到进一步传播,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相结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并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1)文化生活的变化:当时最著名的中文报纸是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报纸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2)社会习俗的变化: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称呼。

3、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

①洋务运动(1862年)时期,创办堂京师同文馆,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揭开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序幕。

②戊戌变法时期,创办京师大学堂,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辛

亥革命后改为北京大学)

③废除科举制度:清朝末年,因为科举制度仍然存在,使国家得不到急需的军事、外交、科技等人才。洋务派大臣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普遍举办学校。(废除的原因)清政府迫于形势,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并于1905年宣布废除了沿用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

(三)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改革开放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到20世纪末,我国在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如穿着:改革开放前,被形容为“蓝(灰)色的海洋”。改革开放后,随着物资的丰富和思想观念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服饰不仅仅是御寒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下载2013届高考历史三轮复习教案 03 东西方古代文化(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3届高考历史三轮复习教案 03 东西方古代文化(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3届高考历史三轮热点12 世界现代文化教学案

    2013届高考历史三轮热点教学案 长效12 世界现代文化 【热点常备考纲】 1.现代科学技术:(1)相对论和量子论。(2)现代信息技术。 2.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1)文学的主要成就。(2)有代......

    XX届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复习教案3

    XX届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复习教案3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重新整合教材知识)感受文化的影响+文化塑造人生 自主学习篇 、文化对人影响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 ,来自于各种......

    XX届高考数学立体几何复习教案5篇

    XX届高考数学立体几何复习教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立体几何总复习一、 基本符号表示. .点A在线m上:Am; 2.点A在面上:A ; 3.直线m在面内:m ; 4.直线m......

    XX届高考英语基础巩固复习教案_2(共5则)

    XX届高考英语基础巩固复习教案 课 件www.xiexiebang.com Unit5基础巩固练习(新人教版必修三) Ⅰ.单词拼写 .The ________betweenthetwovillagesistwokilometers. 答案:distan......

    2010高考语文三轮专题复习教案:写作典型案例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2010高考语文三轮专题复习教案:写作典型案例(3) 命题回放 每年都有不少人到南美洲的原始森林探险,带路向导都是当地部落的土著人。土著人......

    201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学科网(ZXXK.COM)-精品系列资料 上学科网,下精品资料! 201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1、铁农具和牛耕技术......

    XX届高考数学第一轮不等式专项复习教案

    XX届高考数学第一轮不等式专项复习教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课 件www.xiexiebang.com 第六章不等式 ●网络体系总览 ●考点目标定位 .理解不等......

    XX届高考语文名句名篇默写复习教案

    XX届高考语文名句名篇默写复习教案 高三语文复习第20讲 名句名篇默写(二) 上一讲引用了国家考试中心张伟民先生这样的话:“名句名篇默写首先要能默写课文要求背诵的篇目,在些基......